CN102939732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9732B
CN102939732B CN201180029122.8A CN201180029122A CN102939732B CN 102939732 B CN102939732 B CN 102939732B CN 201180029122 A CN201180029122 A CN 201180029122A CN 102939732 B CN102939732 B CN 102939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model
report
precoder information
cqi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9732A (zh
Inventor
野上智造
今村公彦
示泽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3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9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47Variable feedback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04J11/003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by pre-cancellation of known interference, e.g. using a matched filter, dirty paper coder or Thomlinson-Harashima pr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包括: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报告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先进))和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这样的移动无线通信***中,特别是作为将基站装置(基站、发送站、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eNodeB)或相当于基站装置的发送站所覆盖的区域配置为多个小区(Cell)状的蜂窝构成,能够扩大通信区域。此外,通过在相邻的小区间或者扇区间使用不同的频率,即使是位于小区端部(celledge)区域或者扇区端部区域的终端装置(移动站、接收站、上行链路发送装置、下行链路接收装置、移动终端、UE:UserEquipment),也能够不受来自多个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干扰地进行通信。但是,在这样的方式中,存在频率利用效率低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通过在相邻的小区间或者扇区间利用相同频率,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但是需要针对位于小区端部区域的终端装置的干扰的对策。
此外,通过对应于基站和终端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来自适应地控制调制方式、编码率(MCS:编码调制方案)、空间复用数(层数、秩(rank))、预编码器(precoder)等,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在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进行这些控制的方法。
图43是表示在LTE中自适应地控制预编码器的、基站4301和终端装置4302的图。在LTE中,在对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4303自适应地控制预编码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302参照包含在从基站4301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4303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来计算用于指定适当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信息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并经由上行链路信道4304向基站装置4301报告。在非专利文献1中,关于周期性地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模式有记载。设定有周期性地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模式的终端装置使用包含规定的多个预编码矩阵在内的表即码本,来周期性地计算与该码本中的适当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索引即PMI,并向基站报告。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procedures(Release8)、2008年12月、3GPPTS36.213V8.8.0(2009-9)。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通信方式中,由于只能报告表示在一个码本中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所以适当的预编码器的指定以及应用困难,成为妨碍传输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使用了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高效的预编码器信息的指定以及应用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A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包括: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报告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A2)优选地,接收质量指示符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A3)优选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A4)优选地,终端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在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中所使用的周期性资源的周期和定时的偏移量进行表示的控制数据。
(A5)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表示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即Np的值;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以Np周期来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报告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X·Np周期来分别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A6)优选地,获取单元获取表示X的值的控制数据。
(A7)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是经由多个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表示对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单独设定的周期即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以及报告单元,其用于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多个小区之中的每一个中的、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或接收质量指示符。
(A8)优选地,报告单元在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子帧与报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子帧为相同的子帧的情况下,优先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A9)优选地,报告单元在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子帧与报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子帧为相同的子帧的情况下,优先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A10)本发明又一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接收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A11)优选地,接收质量指示符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A12)优选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A13)优选地,设定单元设定在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中所使用的周期性资源的周期和定时的偏移量。
(A14)本发明又一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即Np的值,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接收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Np周期的周期性资源,以X·Np周期来分别接收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A15)优选地,设定单元设定X的值。
(A16)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是经由多个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设定单元,其用于对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单独设定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以及接收单元,其用于周期性地接收多个小区之中的每一个中的、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或接收质量指示符。
(A17)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是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基站装置包括: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接收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终端装置包括: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以及报告单元,其用于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
(A18)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A19)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在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第一反馈模式下的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B1)本发明又一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2)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空间复用数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
(B3)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秩指示符时使用的资源来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4)或者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B5)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接收质量指示符时使用的资源来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6)或者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空间复用数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
(B7)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以与秩指示符相同的周期来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8)或者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在与秩指示符不同的定时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9)或者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交替地报告秩指示符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0)或者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B11)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以与接收质量指示符相同的周期来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2)或者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在与接收质量指示符不同的定时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3)或者更优选地,终端装置在第二反馈模式下,交替地报告接收质量指示符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4)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以及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5)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以及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任一个,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设定单元在设定第一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对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周期进行指定的第一参数,在设定第二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第一参数、以及对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定时的偏移量进行表示的第二参数。
(B16)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是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基站装置包括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任一者,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终端装置包括报告单元,该报告单元用于按照所设定的反馈模式,向基站装置报告预编码器信息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中的任一者。
(B17)本发明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8)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对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B19)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对终端装置设定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任一者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在设定第一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对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周期进行指定的第一参数的步骤;以及在设定第二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第一参数、和对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定时的偏移量进行表示的第二参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使用了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高效的预编码器信息的指定以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子带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CQ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码本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预编码处理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于测量PI的RS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另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P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另一例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的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分量载波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40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发送点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3是表示通信***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应部分附加相同标号而不重复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图1的通信***设想为LTE-A***,包括:构成小区的基站装置(基站、发送站、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eNodeB)101、终端装置(移动站、接收站、上行链路发送装置、下行链路接收装置、移动终端、UE:UserEquipment)102。在对所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3自适应地控制预编码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02参照包含在从基站101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3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来计算对适当的预编码器(PreferredPrecoder)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并经由上行链路信道104周期性地向基站101报告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这里,说明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1(PI1)以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2(PI2)作为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PrecoderInformation)的情况。作为适当的预编码器,例如能够使用在考虑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基础上,计算使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更大那样的预编码器的方法等。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下行链路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方式。在下行链路中分配: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等。此外,在一部分PDSCH上复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由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B:ResourceBlock)对构成。该下行链路的RB对是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RB带宽)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构成。1个下行链路的RB对由在时域上连续的2个下行链路的RB(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下行链路的RB在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OFDM符号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用来发送终端装置标识符、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调制方式、编码率、重传参数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上行链路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在上行链路中分配: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等。此外,对一部分PUSCH或PUCCH分配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由上行链路的RB对构成。该上行链路的RB对是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RB带宽)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构成。1个上行链路的RB对由在时域上连续的2个上行链路的RB(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上行链路的RB在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SC-FDMA符号构成。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反馈模式1)。在本说明书中,反馈模式包括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反馈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内容的组合、各自的内容的生成方法、以及各自的内容的反馈方法这样的变形。
图4所示的反馈模式1是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第一反馈模式),是进行以下行链路带宽(或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为单位的报告的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下,周期性地报告RI(RankIndicator)、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这里,RI是表示空间复用数的指示符(对适当的空间复用数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PMI是表示适当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预编码器信息),CQI是表示用于保持规定的通信质量的传输速率的指示符(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针对下行链路带宽的CQI即W-CQI(宽带CQI)和针对下行链路带宽的PMI即W-PMI(宽带PM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
[数1]
[数2]
这里,nf表示分派给各无线帧的***帧编号,ns表示分派给无线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隙编号,NP、MRI、NOFFSET,CQI、NOFFSET,RI是规定的值。此外,对ns/2附加的括号表示下取整函数,mod表示求余函数。
在图4所示的反馈模式1下,以NP子帧的周期,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偏移)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W-PMI。此外,以W-CQI以及W-PM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以及W-PMI起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子带构成的一例。合并多个相邻的RB的带宽来构成子带,合并多个子带来构成BP(BandwidthPart)。在图5所示的构成图中,在下行链路带宽中配置S个子带以及J个BP。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另一例(反馈模式2)。图6所示的反馈模式2是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第一反馈模式),是进行以下行链路带宽(或者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为单位以及以BP为单位的报告的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下,周期性地报告RI、PMI、CQI。更具体来说,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针对下行链路带宽的CQI即W-CQI和针对下行链路带宽的PMI即W-PM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此外,在报告W-CQI的间隙,报告针对子带的CQI即S-CQI(子带CQI)。
[数3]
[数4]
这里,nf表示分派给各无线帧的***帧编号,ns表示分派给无线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隙编号,NP、MRI、NOFFSET,CQI、NOFFSET,RI、H是规定的值。
在图6所示的反馈模式2下,以H·NP子帧的周期,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W-PMI。此外,以W-CQI以及W-PM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以及W-PM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在W-CQI的报告周期即H·NP子帧的期间,以NP的周期对S-CQI进行J·K次报告。这里,H=J·K+1,J是BP数,K是规定的值。经J·K次报告的S-CQI的每一个是代表BP的CQI。从频率低的BP中的CQI起依次报告J个BP中的CQI,并按照包罗下行链路带宽的方式来进行J次报告。进一步地,通过K循环来重复J次报告,在H·NP子帧的期间进行J·K次报告。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一例。图7所示的过程是反馈模式1或者反馈模式2(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中的过程的一例。首先,基站使用RRC(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设定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指示周期性的反馈(步骤S701)。被指示了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按照所设定的反馈的参数,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RI(步骤S702)、W-PMI(步骤703)、W-CQI(步骤S704)。在反馈模式2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一步周期性地报告S-CQI(步骤S705)。
这里,有时会发生报告W-CQI或者S-CQI的子帧与报告RI的子帧为相同的子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不报告W-CQI或者S-CQI而报告RI。并且,在步骤S701中的RRC信令中,也可以按照不反馈RI或者W-PMI的方式来设定。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仅仅报告CQI。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CQ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图8所示的参数表是W-CQ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预先共有参数表。基站装置基于多个终端装置间的反馈资源的调度、每个终端装置的接收功率值的推移等,根据适合于任意一个终端装置的W-CQI或者W-PMI的周期以及偏移值,来计算NP以及NOFFSET,CQI。基站装置参照参数表,选择与计算出的NP以及NOFFSET,CQI对应的ICQI(对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周期进行指定的第一参数)并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这里,作为一例,以ICQI作为10比特(1024种类)的指示符来进行说明。被设定了ICQI的终端装置使用所设定的ICQI和参数表,获取NP以及NOFFSET, CQI。终端装置使用获取到的NP以及NOFFSET,CQI来决定报告W-CQI以及W-PMI的子帧,并报告W-CQI以及W-PMI。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R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与图8所示的CQ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相同,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预先共有参数表。基站装置基于多个终端装置间的反馈资源的调度、每个终端装置的接收功率值的推移等,根据适合于任意一个终端装置的RI的周期以及偏移值,来计算MRI以及NOFFSET,RI。基站装置参照参数表,选择与计算出的MRI以及NOFFSET,RI对应的IRI(对报告秩指示符的周期进行指定的参数)并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这里,作为一例,以IRI作为10比特(1024种类)的指示符来进行说明。被设定了IRI的终端装置使用所设定的IRI和参数表,获取MRI以及NOFFSET,RI。终端装置使用获取到的MRI以及NOFFSET,RI、和从ICQI获取到的NP以及NOFFSET,CQI来决定报告RI的子帧,并报告RI。
接着,说明报告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的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这里,说明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1(PI1)以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2(PI2)作为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的情况。此外,在扩展反馈模式下,由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下的PMI可以不反馈,所以以下说明不反馈PMI的情况。另外,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可以反馈PMI。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一例。该码本的尺寸是16,作为PI1通过指定能够采用4比特来表示的索引i,能够唯一决定与i对应的W1 i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码本的一例。该码本的尺寸是4,作为PI2通过指定能够采用2比特来表示的索引j,能够唯一决定与j对应的W2 j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码本只不过是一例,还能够使用其他的码本。例如,可以使用与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码本的码本尺寸不同的码本尺寸的码本。
在扩展反馈模式下,能够使用PI1表示的W1 i和PI2表示的W2 j,来指定适当的预编码器。这里,作为适当的预编码器,例如,能够在考虑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基础上,采用使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下行链路的传输速率更大那样的预编码器。
更具体来说,在***中预先按照将适当的预编码器F表现为F=A(i)B(j)的方式来进行取决,作为PI1来报告i,并且作为PI2来报告j。这里,F是具有层数×天线端口数的尺寸的矩阵,A以及B是具有规定的尺寸的矩阵。本说明书中的矩阵能够包含向量以及标量两者的概念。作为A以及B,例如如以下,能够使用通过指定i、j而唯一确定的任意的矩阵。
(1)设A(i)=W1 i,B(j)=V1+V2W2 j。这里,V1以及V2是由0或者1的元素构成的规定的矩阵,W1 i是由规定的码本指定的矩阵,W2 j是由规定的码本指定的标量。
(2)设A(i)=W1 i,B(j)=W2 j。这里,W1 i以及W2 j是由规定的码本指定的矩阵。
(3)设A(i)=[W1iW1 i],B(j)=W2 j。这里,W1 i以及W2 j是由规定的码本指定的矩阵。
(4)设A(i)=K(U,W1 i),B(j)=[IW2 j T]T。这里,U是规定的矩阵,I是单位矩阵,W1 i以及W2 j是由规定的码本指定的矩阵。此外,K(X,Y)是表示矩阵X与矩阵Y的克罗内克积的运算符,XT是表示矩阵X的转置矩阵的运算符。
这样,所谓使用PI1和PI2来表现的适当的预编码器也能够表现为将PI1表现的预编码器和PI2表现的预编码器结合起来而成的预编码器。另外,这里,作为预编码器的结合,说明按照表现为F=A(i)B(j)的方式在***中预先规定的情况,但是在***中预先规定表现为F=B(i)A(j)或者F=K(A(i),B(j))这样的情况等其他的预编码器的结合方法也能够取得相同的效果。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预编码处理的概念图。这里,说明天线端口数是4,并且层数是2,F=W1 iW2 j的情况。通过PI1表示的预编码器即W1 i来对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进行移位(这里,相位在0至2π的范围内旋转),进一步地,通过PI2表示的预编码器即W2 j来对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进行移位(这里,相位在0至2π的范围内旋转)。另外,图12所示的信号点的移位只不过是一例,不限于此。
终端装置首先在报告PI1时,根据由对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给出固有的移位的预编码器组构成的码本,来决定适当的预编码器(应用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为适当的预编码器)。这里,在PI1的决定中使用图10所示的码本。终端装置接着在报告PI2时,对于应用由已报告的PI1表示的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进一步根据码本来决定应用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为适当的预编码器,并将其索引作为PI2来报告。这里,在PI2的决定中使用图11所示的码本。作为替代,可以在决定PI2后决定PI1。
进一步地,作为替代,终端装置也能够同时决定PI1和PI2。在该情况下,针对PI1与PI2的各种组合,调查将W1 i和W2 j结合起来得到的预编码器,并从中决定表现适当的预编码器的PI1与PI2的组合即可。
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报告以下行链路带宽(或者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为单位的PI1和PI2,还能够进行以子带为单位的PI1和PI2的报告。或者,还能够报告以下行链路带宽为单位的PI1和以子带为单位的PI2。
图13表示用于测量PI的RS的一例。使用遍历宽带所配置的RS的测量结果来决定以下行链路带宽为单位的PI1,并使用所决定的PI1和子带内的RS的测量结果来决定以子带为单位的PI2。
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另一例。图14所示的过程是扩展反馈模式下的过程的一例。首先,基站使用RRC信令来设定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指示周期性的反馈(步骤S1401)。被指示了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按照所设定的反馈的参数,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RI(步骤S1402)、PI1(步骤S1403)、PI2(步骤S1404)、W-CQI(步骤S1405)。在对S-CQI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一步周期性地报告S-CQI(步骤S1406)。这里,说明使用RRC信令来进行步骤S1401中的、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的设定以及周期性的反馈的指示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使用经由了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的动态的信令等,进行参数的设定和/或周期性的反馈的指示,也能够获取相同的效果。
这里,会产生报告W-CQI或者S-CQI的子帧与报告PI1或PI2的子帧(或者报告RI的子帧)为相同的子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对要反馈的内容设定优先级,并报告优先级更高的内容。作为这样的优先级的设定的一例,列举RI>PI1>PI2>W-CQI>S-CQI的顺序、RI>W-CQI>PI1>PI2>S-CQI的顺序、或者RI>PI1>W-CQI>PI2>S-CQI的顺序等。由此,即使在进行报告的子帧重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唯一决定报告哪个内容。此外,由于能够按照内容的重要度来设定优先级,所以能够优先报告重要度更高的内容。此外,在步骤S1401中的RRC信令中,也能够按照不反馈RI、PI1或者PI2的方式来设定。这些设定可以针对RI、PI1以及PI2个别设定,也可以采用一个指示符来合起来设定。
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A)。图15所示的反馈模式1A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A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5)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6)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5]
[数6]
这里,nf表示分派给各无线帧的***帧编号,ns表示分派给无线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隙编号。此外,NP、MRI、NOFFSET,CQI、NOFFSET,RI如上所述,是由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设定的值。X表示是与扩展反馈模式、还是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对应的值(表示是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当中的哪一者的参数)。作为一例,X设定为2或者1的值。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5)以及数式(6)都与数式(2)等价,反馈模式1下的RI、W-CQI(W-PM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1A下的RI(PI1)、W-CQI(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1A下,取代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W-PMI来报告PI2,并且使用反馈模式1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使PI1以及PI2的报告周期不同地进行设定,所以能够进行遵照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
另外,X能够在图14的步骤S1401中在终端装置中设定。或者,还能够与发送模式等其他的参数关联起来进行设定。例如,在基站装置在终端装置中设定了扩展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将X的值设定为2,在设定了后向兼容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行将X的值设定为1等处理即可。由此,不需要单独指定X。
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B)。图16所示的反馈模式1B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B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5)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6)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5)以及数式(6)都与数式(2)等价,反馈模式1下的RI、W-CQI(W-PM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1B下的RI(PI1、PI2)、W-CQI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或者PI2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报告PI2并且在与RI相同的子帧中报告PI1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1B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PI1、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较之于与RI同时被报告的PI1,由于能够增大PI2的信息量,所以能够进行遵照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
图17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C)。图17所示的反馈模式1C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C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7)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5)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8)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7]
[数8]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7)以及数式(8)都与数式(2)等价,反馈模式1下的RI、W-CQI(W-PM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1C下的RI、W-CQI(PI1、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1C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W-CQI或者W-PM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W-CQI、PI1、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同RI相比,由于能够提高PI1和/或PI2的报告频度,所以能够进行遵照信道变动的预编码处理。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D)。图18所示的反馈模式1D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D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7)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5)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8)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7)以及数式(8)都与数式(2)等价,反馈模式1下的RI、W-CQI(W-PM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1D下的RI(PI1)、W-CQI(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1D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使用反馈模式1下的W-CQI以及W-PM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W-CQI和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进一步增大在1个子帧中报告的PI2的信息量,所以能够进行详细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报告。
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A)。图19所示的反馈模式2A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A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9)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0)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9]
[数10]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9)以及数式(10)都与数式(4)等价,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A下的RI(PI1)、W-CQI(PI2)、S-CQI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2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A下,也以K循环来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这样,在反馈模式2A下,取代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W-PMI来报告PI2,并且使用反馈模式2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使PI1以及PI2的报告周期彼此不同地进行设定,所以能够进行遵照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
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B)。图20所示的反馈模式2B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B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9)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0)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9)以及数式(10)都与数式(4)等价,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B下的RI(PI1、PI2)、W-CQI、S-CQI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或PI2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2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B下,也以K循环来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这样,在反馈模式2B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PI1、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较之于与RI同时被报告的PI1,能够增大PI2的信息量,所以能够进行遵照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
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C)。图21所示的反馈模式2C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C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1)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9)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2)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11]
[数12]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11)以及数式(12)都与数式(3)等价,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C下的RI、W-CQI(PI1、PI2)、S-CQI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2的发送周期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C下,也以K循环来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但是,在反馈模式2C下,在PI1的报告和W-CQI(PI2)的报告的间隙,进行K循环重复。从不同的观点来说,在W-CQI(PI2)的报告的间隙,进行X·K循环重复。这样,在反馈模式2C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W-CQI或者W-PM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W-CQI、PI1、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与RI相比,由于能够提高PI1和/或PI2的报告频度,所以能够进行遵循信道变动的预编码处理。
图22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D)。图22所示的反馈模式2D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D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1)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9)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2)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11)以及数式(12)都与数式(3)等价,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C下的RI(PI1)、W-CQI(PI2)、S-CQI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2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2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D下,也以K循环来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但是,在反馈模式2D下,在PI2的报告和W-CQI的报告的间隙,进行K循环重复。从不同的观点来说,在W-CQI的报告的间隙,进行X·K循环重复。这样,在反馈模式2D下,使用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使用反馈模式2下的W-CQI以及W-PM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W-CQI和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进一步增大在一个子帧中报告的PI2的信息量,所以能够进行详细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报告。
图23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E)。图23所示的反馈模式1E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E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5)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6)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数13]
[数14]
[数15]
[数16]
这里,X1以及X2是与是扩展反馈模式还是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对应的值(表示是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当中的哪一者的参数)。作为一例,将X1以及X2设定为2或者1的值。
在将X1以及X2都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13)以及数式(16)都与数式(1)等价,数式(14)以及数式(15)都与数式(2)等价,反馈模式1下的RI、W-CQI(W-PM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1E下的RI(PI1)、W-CQI(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此外,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也可以将PI2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2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此外,在将X1设定为2,将X2设定为1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进一步地,在将X1以及X2都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2倍,W-CQ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1的发送间隔的4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以及PI2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1E下,取代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W-PMI来报告PI2,并且使用反馈模式1下的R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使PI1以及PI2的报告周期彼此不同地进行设定,所以能够进行遵照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
另外,X1或者X2能够在图14中的步骤S1401中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可以个别设定X1以及X2,也可以按照使X1以及X2始终为相同值的方式来进行设定。或者,也能够与发送模式等其他参数相关联来进行设定。例如,在基站装置在终端装置中设定了扩展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将X1以及X2的值设定为2,在设定后向兼容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行将X1以及X2的值设定为1等处理即可。由此,不需要个别指定X1或者X2
图24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E)。图24所示的反馈模式2E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E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以及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W-CQI的报告周期即H·NP子帧的期间中交替报告S-CQI以及PI2。以X·NP的周期对S-CQI以及PI2分别报告J·K次。这里,H=X·J·K+1。被进行J·K次报告的S-CQI以及PI2各自是分别代表BP的CQI以及PI。从频率低的BP中的CQI或者PI起交替依次报告J个BP中的CQI或者PI,按照包罗下行链路带宽的方式来分别进行J次报告。进一步地,通过K循环来重复J次报告,在H·NP子帧的期间中进行各J·K次报告。
在将X设定为1的情况下,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E下的RI、W-CQI(PI1)、S-CQI(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W-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1与W-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此外,在发送S-CQI的子帧中,既可以将PI2与S-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从反馈模式2下的发送间隔(J·K+1)NP成为(2·J·K+1)NP,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2E下,取代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W-PMI来报告PI1,并且使用反馈模式2下的S-CQ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S-CQI和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彼此之间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使PI1以及PI2的报告周期彼此不同地进行设定,所以能够进行遵循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此外,由于对于PI2能够调度更多的报告机会,所以适于报告以BP为单位的PI2。
图2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F)。图25所示的反馈模式2F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F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7)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8)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在W-CQI的报告周期即H·NP子帧的期间中交替报告S-CQI以及PI2。对S-CQI以及PI2的每一个按照X2·NP的周期各进行J·K次报告。这里,H=X2·J·K+1。被进行J·K次报告的S-CQI以及PI2的每一个是分别代表BP的CQI以及PI。从频率低的BP中的CQI或者PI起交替依次报告J个BP中的CQI或者PI,按照包罗下行链路带宽的方式来分别进行J次报告。进一步地,通过K循环来重复J次报告,在H·NP子帧的期间中进行各J·K次报告。
[数17]
[数18]
在将X1以及X2都设定为1的情况下,数式(17)以及数式(18)都与数式(4)等价,反馈模式2下的RI、W-CQI(W-PMI)、S-CQI的参数设定与反馈模式2F下的RI(PI1)、W-CQI、S-CQI(PI2)的参数设定一致。此时,在发送RI的子帧中,可以将PI1与R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此外,在发送S-CQI的子帧中,可以将PI2与S-CQI一并发送,也可以不发送。在将X2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从反馈模式2下的W-CQI的发送间隔(J·K+1)NP成为(2·J·K+1)NP,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2这样的扩展。此外,在将X1设定为2、将X2设定为1的情况下,RI的发送间隔为反馈模式2的发送周期的2倍,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这样的扩展。进一步地,在将X1以及X2都设定为2的情况下,W-CQI的发送间隔从反馈模式2下的W-CQI的发送间隔(J·K+1)NP成为(2·J·K+1)NP,RI的发送间隔从反馈模式2下的RI的发送间隔(J·K+1)NP·MRI成为2·(2·J·K+1)NP·MRI,成为在空闲的子帧中发送PI1以及PI2这样的扩展。这样,在反馈模式2F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下的R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使用反馈模式2下的S-CQI报告的资源来报告S-CQI和PI2。由此,能够减轻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的开销。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终端装置的报告的冲突。进一步地,由于能够使PI1以及PI2的报告周期彼此不同地进行设定,所以能够进行遵循各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作用的、高效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此外,由于对于PI2能够调度更多的报告机会,所以适于报告以BP为单位的PI2。
另外,X1或者X2能够在图14中的步骤S1401中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可以个别设定X1以及X2,也可以按照使X1以及X2始终为相同值的方式来进行设定。或者,也能够与发送模式等其他参数相关联来进行设定。例如,在基站装置在终端装置中设定了扩展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将X1以及X2的值设定为2,在设定了后向兼容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行将X1以及X2的值设定为1等处理即可。由此,不需要个别指定X1或者X2
这样,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设定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反馈的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或者对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此时,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周期以及偏移值涉及的参数被设定为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相同。此外,使用导入了与是扩展反馈模式还是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对应的参数的数式,对于所反馈的内容(RI、PI1、PI2、W-CQI等)的每一个,决定进行报告的子帧。此外,在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时,使用报告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下的RI或者CQI的资源的一部分来报告PI。进一步地,交替地报告RI或CQI和PI。由此,能够容易地对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进行切换。此外,能够降低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的信令的开销。进一步地,能够按照适当的周期对任意的内容进行报告。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周期以及偏移值涉及的参数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相同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不同的情况。以下,参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过程能够按照与图14所示的过程相同的过程来实现。
图26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反馈模式1F)。图26所示的反馈模式1F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F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9)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19]
这里,NOFFSET,PI是规定的值。
在图26所示的反馈模式1F下,按照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偏移)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2。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按照与RI相同的周期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RI起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
图27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PI的报告相关的参数表的一例。另外,CQI以及RI的参数表分别使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参数表。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预先共有参数表。基站装置基于多个终端装置间的反馈资源的调度、每个终端装置的接收功率值的推移等,根据适合于任一个终端装置的W-CQI、PI、RI的周期以及偏移值,来计算NP以及NOFFSET,CQI、NOFFSET, RI、NOFFSET,PI。基站装置参照参数表,选择与计算出的NP以及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对应的ICQI、IRI、IPI(表示报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定时的偏移量的第二参数)并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被设定了ICQI、IRI、IPI的终端装置使用所设定的ICQI、IRI、IPI和参数表,获取NP以及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终端装置使用获取到的NP以及NOFFSET, CQI、NOFFSET,RI、NOFFSET,PI来决定对W-CQI、PI、RI进行报告的子帧。
另外,NOFFSET,PI能够在图14中的步骤S1401中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或者,也能够与发送模式等其他参数相关联地进行设定或固定。
这样,在反馈模式1F下,取代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的W-PMI而报告PI2,并且与反馈模式1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1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使PI1的周期与R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28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另一例(反馈模式1G)。图28所示的反馈模式1G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G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19)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图28所示的反馈模式1G下,按照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按照与RI相同的周期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 PI后的子帧报告PI2。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
这样,在反馈模式1G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的R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与反馈模式1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1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使PI2的周期与R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29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G)。图29所示的反馈模式2G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G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0)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20]
在图29所示的反馈模式2G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2。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PI1与PI相同地,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R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G下,也以K循环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
这样,在反馈模式2G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W-PM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PI2,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1的周期设为与R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0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H)。图30所示的反馈模式2H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H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0)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图30所示的反馈模式2H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RI1。PI2与PI相同地,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即,在从R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H下,也以K循环来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
这样,在反馈模式2H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R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2的周期设为与R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H)。图31所示的反馈模式1H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H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1)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
[数21]
在图31所示的反馈模式1H下,按照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2。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按照与W-CQI相同的周期即NP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
这样,在反馈模式1H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的W-PM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PI2,并且与反馈模式1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1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1的周期设为与W-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2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I)。图32所示的反馈模式1I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I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1)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在图32所示的反馈模式1I下,按照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2。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按照与W-CQI相同的周期即NP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PI后的子帧来报告PI2。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 P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2。
这样,在反馈模式1I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的R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与反馈模式1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1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2的周期设为与W-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3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I)。图33所示的反馈模式2I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I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和PI2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2)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I下也以K循环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
[数22]
在图33所示的反馈模式2I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2。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按照与W-CQI相同的周期即H·NP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
这样,在反馈模式2I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W-PM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PI2,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1的周期设为与W-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4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J)。图34所示的反馈模式2J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J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和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2)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此外,H=J·K+1,与反馈模式2相同地,在反馈模式2J下也以K循环重复J个BP中的CQI(S-CQI)的报告。
在图34所示的反馈模式2J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以及PI1。按照与W-CQI相同的周期即H·NP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
这样,在反馈模式2J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R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RI和PI1,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2的周期设为与W-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K)。图35所示的反馈模式2K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K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0)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按照X·NP的周期来对S-CQI以及PI2的每一个各进行J·K次报告。这里,H=X·J·K+1。被J·K次报告的S-CQI或者PI2分别是代表BP的CQI或者PI。从频率低的BP中的CQI或者PI起交替依次报告J个BP中的CQI或者PI,按照包罗下行链路带宽的方式来分别进行J次报告。进一步地,通过K循环来重复J次报告,在H·NP子帧的期间中进行各J·K次报告。
在图35所示的反馈模式2K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按照与RI相同的周期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R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1。
这样,在反馈模式2K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S-CQ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S-CQI和PI2,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1的周期设为与R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6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2L)。图36所示的反馈模式2L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2L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S-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3)的子帧中,对W-CQI以及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4)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按照NP的周期对S-CQI以及PI2的每一个各进行J·K次报告。这里,H=J·K+1。被J·K次报告的S-CQI或者PI2分别是代表BP的CQI或者PI。从频率低的BP中的CQI或者PI起依次报告J个BP中的CQI或者PI,按照包罗下行链路带宽的方式来分别进行J次报告。进一步地,通过K循环来重复J次报告,在H·NP子帧的期间中进行各J·K次报告。
在图36所示的反馈模式2L下,按照H·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以及PI1。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H·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按照与S-CQI相同的周期即NP的周期并且在从报告S-CQI的子帧移动了NOFFSET,PI后的子帧报告PI2。
这样,在反馈模式2L下,使用对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2的W-PMI进行报告的资源来报告PI1,并且与反馈模式2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2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2的周期设为与S-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图37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馈模式的又一例(反馈模式1J)。图37所示的反馈模式1J是扩展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在该反馈模式1J下,周期性地报告RI、PI1、PI2、W-CQI。更具体地,在满足数式(1)的子帧中,对W-CQ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的子帧中,对RI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3)的子帧中,对PI1进行反馈,在满足数式(24)的子帧中,对PI2进行反馈。
[数23]
[数24]
这里,NOFFSET,PI1以及NOFFSET,PI2是规定的值。
在图37所示的反馈模式1J下,按照NP子帧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后的子帧报告W-CQI。此外,按照W-CQI的周期的MRI倍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即,在从W-CQI起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RI。此外,按照与RI相同的周期即NP·MRI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RI后的子帧报告PI1。即,在从R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1后的子帧报告PI1。按照与W-CQI相同的周期即NP的周期并且在从成为基准的子帧起移动了NOFFSET,CQI+NOFFSET,PI2后的子帧报告PI2。即,在从W-CQI进一步移动了NOFFSET,PI2后的子帧报告PI2。
另外,NOFFSET,PI1以及NOFFSET,PI2能够在图14中的步骤S1401中在终端装置中进行设定。或者,也能够与发送模式等其他参数相关联地进行设定或固定。
这样,在反馈模式1J下,与作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的反馈模式1下的参数另外地,设定PI1和/或PI2的偏移值涉及的参数。由此,在扩展反馈模式下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周期和/或偏移值来对在反馈模式1下所反馈的内容进行反馈。此外,通过将PI1和PI2的周期设为与RI和W-CQI相同,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此外,也可以按照是否设定了IPI,来对是扩展反馈模式还是后向兼容反馈模式进行切换。例如,在图14中的RRC信令(步骤S1401)中,在设定了IPI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够使用扩展反馈模式来进行反馈,在没有设定IPI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够使用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来进行反馈。
这样,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设定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反馈的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或者对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此时,将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周期涉及的参数设定为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相同,另一方面,与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下的偏移值另外地设定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中的偏移值。由此,能够容易地对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进行切换。此外,能够减轻不同的内容彼此的报告的冲突。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报告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报告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38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分量载波构成的一例。这里,设终端装置与彼此不同的3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覆盖的小区(Cell#0、Cell#1、Cell#2)连接。说明在该状态下,终端装置采用一个上行链路(Cell#1-UL)来报告3个下行链路(Cell#0-DL、Cell#1-DL、Cell#2-DL)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
图39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的一例。图39所示的过程是扩展反馈模式下的过程的一例。首先,基站使用RRC信令,设定各个小区中的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指示各个小区中的周期性的反馈(步骤S3901)。这里,说明在Cell#0-DL、Cell#1-DL、Cell#2-DL这3个下行链路中指示了周期性的反馈的情况。各个小区中的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能够使用图8、图9、图27所示的参数。被指示了Cell#1-DL中的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按照所设定的参数(Cell#1-DL中的ICQI、IRI、IPI),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Cell#1-DL中的RI(步骤S3902)、Cell#1-DL中的PI1(步骤S3903)、Cell#1-DL中的PI2(步骤S3904)、Cell#1-DL中的W-CQI(步骤S3905)。在对S-CQI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一步周期性地报告Cell#1-DL中的S-CQI(步骤S3906)。同样地,被指示了Cell#0-DL中的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按照所设定的参数(Cell#0-DL中的ICQI、IRI、IPI),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Cell#0-DL中的RI(步骤S3907)、Cell#0-DL中的PI1(步骤S3908)、Cell#0-DL中的PI2(步骤S3909)、Cell#0-DL中的W-CQI(步骤S3910)。在对S-CQI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一步周期性地报告Cell#0-DL中的S-CQI(步骤S3911)。进一步地,被指示了Cell#2-DL中的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按照所设定的参数(Cell#2-DL中的ICQI、IRI、IPI),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Cell#2-DL中的RI(步骤S3912)、Cell#2-DL中的PI1(步骤S3913)、Cell#2-DL中的PI2(步骤S3914)、Cell#2-DL中的W-CQI(步骤S3915)。在对S-CQI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进一步周期性地报告Cell#2-DL中的S-CQI(步骤S3916)。
这里,Cell#0-DL中的ICQI、IRI、IPI、以及Cell#1-DL中的ICQI、IRI、IPI、以及Cell#2-DL中的ICQI、IRI、IPI能够按照分别取各自的值的方式来进行设定。或者,也可以预先按照任意的参数在多个小区中公共化的方式来进行取决,设定小区公共的参数。
此外,在多个小区之间,会产生报告W-CQI或者S-CQI的子帧与报告PI1或者PI2的子帧(或者,报告RI的子帧)成为相同的子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预先对反馈的内容设定优先级,报告优先级更高的内容。作为这样的优先级的设定的一例,列举RI>PI1>PI2>W-CQI>S-CQI的顺序、RI>W-CQI>PI1>PI2>S-CQI的顺序、或者RI>PI1>W-CQI>PI2>S-CQI的顺序等。由此,即使在跨多个小区、进行报告的子帧重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唯一决定要报告哪个内容。此外,由于能够跨多个小区按照内容的重要度来设定优先级,所以能够优先报告重要度高的内容。或者,预先对进行反馈的小区设定Cell#1>Cell#0>Cell#2的顺序等优先级,报告优先级更高的小区的内容。由此,即使在跨多个小区、进行报告的子帧重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唯一决定报告哪个内容。或者,也能够考虑小区和内容两者来设定优先级。
或者,在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设定ICQI、IRI、IPI等参数时,也可以设定减轻分量载波间的报告的冲突这样的参数的集合。例如,作为一个分量载波中的ICQI,在图8所示的表中设定了7至316的值的情况下,通过设定0至316的值作为其他分量载波中的ICQI,可以不设定318至541的值。相反,在设定了318至541的值作为一个分量载波中的ICQI的情况下,作为其他的分量载波中的ICQI,通过设定0至1的值或者318至541的值,可以不设定2至6的值。更优选地,不设定2至316的值。这样,通过按照使多个分量载波中的周期的素因数为公共的方式来设定,能够减轻分量载波间的报告的冲突。此外,也可以利用该限制,削减多个分量载波中的参数的集合所需的信息量。
此外,在步骤S3901中的RRC信令中,在各个小区中,也能够按照不反馈RI、PI1、或PI2的方式来进行设定。这些设定可以针对RI、PI1以及PI2来个别设定,也可以以一个指示符来合起来设定。此外,可以按小区个别设定,也可以在小区中公共设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S3901中的RRC信令中,扩展反馈模式也可以在按小区个别设定扩展反馈模式或者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例如,通过按小区个别设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X(或者X1、X2)或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IPI等,能够按小区个别设定扩展反馈模式或者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或者,也可以在小区中公共设定扩展反馈模式或者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例如,通过在小区中公共设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X(或者X1、X2)、或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IPI等,能够在小区中公共设定扩展反馈模式或者后向兼容反馈模式。在设定了扩展反馈模式的小区中,也可以取代RI1以及RI2而报告W-PMI。
另外,这里,说明了在一个上行链路(Cell#1-UL)中报告3个下行链路(Cell#0-DL、Cell#2-DL、Cell#3-DL)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在2个上行链路中报告4个下行链路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等,不依赖于报告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数而报告任意数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也能够同样应用本实施方式。
这样,基站装置对于终端装置,在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设定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反馈的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或者对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此时,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周期涉及的参数、或者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中的偏移值被设定为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下的偏移值。由此,在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能够容易地对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进行切换。此外,能够降低与不同的分量载波彼此相关的报告的冲突。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报告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报告与多个下行链路发送点(例如,基站装置、远程无线发送装置、中继装置、小型基站装置等)相关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40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送点构成的一例。这里,终端装置测量在彼此不同的3个发送点(发送点0、发送点1、发送点2)中覆盖的小区(Cell#0、Cell#1、Cell#2)中的接收质量。说明在该状态下,终端装置采用一个上行链路(Cell#1-UL)来报告3个下行链路(Cell#0-DL、Cell#1-DL、Cell#2-DL)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过程能够使用与图39所示的过程相同的过程。通过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分量载波中的小区置换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发送点中的小区,能够得到与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在多个发送点中的参数设定中使用多个分量载波中的参数设定方法,所以反馈模式向支持多个发送点的***的扩展变得容易。
这样,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在多个发送点中设定对预编码器矩阵进行反馈的后向兼容反馈模式、或者对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进行反馈的扩展反馈模式。此时,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扩展反馈模式下的周期涉及的参数、或者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中的偏移值被设定成后向兼容反馈模式下的偏移值。由此,在多个发送点中,能够容易地对扩展反馈模式和后向兼容反馈模式进行切换。此外,能够降低与不同的发送点相关的报告的冲突。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本发明的某方面涉及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具有的功能块。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4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基站装置包括:编码部4101、加扰部4102、调制部4103、层映射部4104、预编码部4105、参考信号生成部4106、资源元素映射部4107、OFDM信号生成部4108、发送天线(基站侧发送天线)4109、接收天线(基站侧接收天线)4110、接收信号处理部4111、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上级层4113。
对从上级层4113发送来的每个码字(发送数据系列)的发送数据(比特系列)的每一个在编码部4101中进行纠错编码以及速率映射处理,在加扰部4102中乘以扰码,在调制部4103中实施PSK(相移键控)调制和QAM(正交振幅调制)调制等调制处理。此时,从上级层4113发送来的发送数据系列包含RRC信令用的控制数据。层映射部4104按每层来分配从调制部4103输出的调制符号系列。预编码部4105对每层的调制符号系列进行预编码处理。更具体来说,预编码部4105对每层的调制符号系列乘以预编码矩阵。
参考信号生成部4106生成下行链路RS。资源元素映射部4107将在预编码部4105中进行了预编码后的调制符号系列和在参考信号生成部4106中所生成的RS映射到规定的资源元素中。
OFDM信号生成部4108将从资源元素映射部4107输出的资源块组变换为OFDM信号。该OFDM信号作为下行链路发送信号从发送天线4109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天线4110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在接收信号处理部4111中被实施了规定的信号处理后,反馈信息被发送至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使用从终端装置报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来决定在预编码部4105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这里,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能够按每个终端装置使报告各内容的定时不同来进行设定。由此,通过上级层4113,来设定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中的RI、CQI、PI的周期以及偏移量。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识别在哪一个定时从接收信号处理部4111发送来的信号包含哪一个终端装置中的哪一个内容,并能够再现各终端装置中的适当的预编码器。
图4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接收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天线(终端侧接收天线)4201、OFDM信号解调部4202、资源元素解映射部4203、滤波器部4204、层解映射部4205、解调部4206、解扰部4207、解码部4208、上级层4209、参考信号测量部4210、反馈信息生成部4211、发送信号生成部4212、发送天线(终端侧发送天线)4213。
在接收天线4201中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接收信号在OFDM信号解调部4202中被实施OFDM解调处理,并输出资源块组。资源元素解映射部4203将RS输出到参考信号测量部4210,并且将对RS进行映射后的资源元素以外的资源元素中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滤波器部4204。滤波器部4204对从资源元素解映射部4203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进行了滤波后的信号是已经实施了与预编码部4105中的预编码对应的解预编码处理后的状态,并从滤波器部4204输出每层的信号。层解映射部4205执行与层映射部4104对应的结合处理,将每层的信号转换为每码字的信号。解调部4206对变换后的每个码字的信号执行与调制部4103中的调制处理相对应的解调处理。解扰部4207对解调处理后的信号乘以在加扰部4102中使用过的扰码的共轭码(除以扰码)。解码部4208对来自解扰部4207的输出执行速率解映射处理以及纠错解码处理。由解码部4208获取到的每个码字的接收数据被发送至上级层4209。这里,从上级层4209发送来的接收数据包含用于RRC信令的控制数据,上级层4209获取来自基于RRC信令的基站装置的指令。
这里,在滤波器部4204进行的滤波处理中,对每个接收天线4201的接收信号,使用ZF(迫零)、MMSE(最小均方误差)、MLD(最大似然检测)等的方法来检测图41中的每层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参考信号测量部4210中,对在资源元素解映射部4203中获取到的RS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输出至反馈信息生成部4211。反馈信息生成部4211按照反馈模式使用从参考信号测量部4210输出的RS的测量结果来生成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RI、CQI等反馈信息。
将在反馈信息生成部4211中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在发送信号生成部4212中变换为发送信号,并作为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经由发送天线4213来进行发送。
这里,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能够按每个终端装置使报告各内容的定时不同来进行设定。由此,通过上级层4209,来设定反馈信息生成部4211以及发送信号生成部4212中的RI、CQI、PI的周期以及偏移量。反馈信息处理部4112识别在哪一个定时生成包含哪一个内容在内的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部4212识别在哪一个定时发送包含哪一个内容在内的信号。
另外,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适当的预编码器向基站报告的情况,但即使关于报告不适当的预编码器的情况,通过使用相同的处理,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基站中的预编码处理。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在考虑传输路径的基础上,使用从码本中选择使接收信号功率小的预编码器这样的方法等。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图41中的基站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和/或图42中的终端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通过使计算机***读入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予以执行来进行各部的处理。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包括OS和***设备等硬件。
另外,“计算机***”如果是利用WWW***的情况,则也包括主页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指的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以及内置于计算机***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进一步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如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和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这样的、在短时间的期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以及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这样的、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进一步地,也能够采用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
此外,图41中的基站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和/或图42中的终端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也可以在集成电路中整合实现。基站装置和/或终端装置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对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集成来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可以采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1、4301基站;102、4302终端装置;103、4303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4、4304上行链路信道;4101编码部;4102加扰部;4103调制部;4104层映射部;4105预编码部;4106参考信号生成部;4107资源元素映射部;4108OFDM信号生成部;4109、4213发送天线;4110、4201接收天线;4111接收信号处理部;4112反馈信息处理部;4113、4209上级层;4202OFDM信号解调部;4203资源元素解映射部;4204滤波器部;4205层解映射部;4206解调部;4207解扰部;4208解码部;4210参考信号测量部;4211反馈信息生成部;4212发送信号生成部

Claims (11)

1.一种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对所述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
报告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在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中所使用的所述周期性资源的周期和定时的偏移量进行表示的控制数据。
5.一种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设定单元,其用于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所述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
接收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接收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接收质量指示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是针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在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中所使用的所述周期性资源的周期和定时的偏移量。
9.一种通信***,包括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其中,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设定单元,其用于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所述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
接收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接收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切换单元,其用于对所述第一反馈模式和所述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以及
报告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所述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10.一种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对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进行切换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对所述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
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使用在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报告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11.一种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表示是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之中的哪一者的参数的步骤,其中,在第一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一个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第二反馈模式下,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报告对所述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之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以及
在所述第二反馈模式下,经由在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报告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周期性资源,以所述第一反馈模式下的所述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报告周期的2倍的周期,且交替地分别接收所述第一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CN201180029122.8A 2010-06-14 2011-06-09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939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5055 2010-06-14
JP2010135055A JP4890631B2 (ja) 2010-06-14 2010-06-14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CT/JP2011/063254 WO2011158730A1 (ja) 2010-06-14 2011-06-09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732A CN102939732A (zh) 2013-02-20
CN102939732B true CN102939732B (zh) 2016-08-03

Family

ID=4534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122.8A Active CN102939732B (zh) 2010-06-14 2011-06-09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94846B2 (zh)
EP (1) EP2582079B1 (zh)
JP (1) JP4890631B2 (zh)
CN (1) CN102939732B (zh)
WO (1) WO20111587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3019B1 (ko) * 2010-04-30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여러 리포팅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KR101992593B1 (ko) * 2013-04-10 2019-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릴레이 단말들을 이용하여 시간-공간 블록 코드 기법 기반 데이터를 중계하는 중계 방법 및 중계 시스템
KR102285852B1 (ko) * 2013-12-17 2021-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CN110855414B (zh) * 2019-11-18 2021-11-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译码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02A (zh) * 2007-09-11 2009-03-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089188A (ja) * 2007-10-01 2009-04-23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7868B2 (ja) * 2004-11-25 2010-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移動局
US8045508B2 (en) * 2008-02-14 2011-10-25 Lg Electronics Inc. Rank feedback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EP2117155B1 (en) * 2008-05-06 2014-03-19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ntrol channel signalling for triggering the 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of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KR101619446B1 (ko) * 2008-12-02 2016-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mimo시스템에 있어서 rs 전송 방법
KR101611290B1 (ko) * 2008-12-29 2016-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전송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cqi를 요청하기 위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JP2012531800A (ja) * 2009-06-25 2012-12-10 パン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プリコーダ選択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装置、端末のチャネル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その端末、基地局のチャネル情報受信方法
WO2011043497A1 (en) * 2009-10-06 2011-04-14 Pantech Co., Ltd. Precoding and feed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1223080A (ja) * 2010-04-05 2011-11-04 Sharp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276047B2 (ja) * 2010-04-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
US8599761B2 (en) * 2010-05-14 2013-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CCH feedback in 3GPP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02A (zh) * 2007-09-11 2009-03-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089188A (ja) * 2007-10-01 2009-04-23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2079A4 (en) 2015-06-24
CN102939732A (zh) 2013-02-20
WO2011158730A1 (ja) 2011-12-22
EP2582079B1 (en) 2018-09-26
JP4890631B2 (ja) 2012-03-07
US20130083735A1 (en) 2013-04-04
JP2012004647A (ja) 2012-01-05
US9094846B2 (en) 2015-07-28
EP2582079A1 (en)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2758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US10587324B2 (en) CSI reporting for a set of CSI-RS resources
RU2739498C2 (ru)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csi-rs уменьшенной плотности
CN105052049B (zh) 在移动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75509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チャンネル状態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A2863061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asurements and csi feedback
CN104780030B (zh)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站
CA2755751C (en) Improv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method
KR2018010512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설정 및 채널 정보 생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137124A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57939A1 (ko) 다중 셀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96001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WO2013055120A1 (ko) 협력 멀티 포인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3973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及通信方法
JP556636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4209758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