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005B - 多根线绕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根线绕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1005B
CN102891005B CN201210170198.9A CN201210170198A CN102891005B CN 102891005 B CN102891005 B CN 102891005B CN 201210170198 A CN201210170198 A CN 201210170198A CN 102891005 B CN102891005 B CN 102891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many
volume core
wound
wi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01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1005A (zh
Inventor
原英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1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例如即使线材为多根,也能够以使导出这些多根线材的导出件的导出端接近卷芯的外周的状态整齐卷绕。多根线绕线方法是将使线材(12~14)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的轴向按照规定德间隔(L)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的外周,并以使多根线材每卷绕于卷芯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线材沿卷芯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的方式,将多根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方法。在将整齐卷绕后相邻的线材在卷芯的轴向上的中心与中心之间形成为预期的间距(P)时,将对多根线材的根数乘以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设为规定量(T),将规定量(T)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设为规定间隔(L)。在此,求解规定间隔(L)的自然数优选为1。

Description

多根线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根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多根线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从线材导出件导出的多根线材整齐卷绕于绕轴旋转的卷芯的外周的技术,众所周知有以下的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将与该多根线材的根数对应的多个线嘴作为导出件而使用,并将从这些多个线嘴分别导出的多根线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5示出该装置的概要。在该绕线装置中,除了使卷芯4旋转的单元之外,还具备使导出件亦即多个线嘴旋转的支架1,使该支架1旋转,并使安装于该支架1的多个线嘴2、3与支架1一起如图5的“+”或“-”的箭头所示的那样旋转。而且,实际上将导出线材6、7的线嘴2、3的端部沿与卷芯4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并消除从这些线嘴2、3导出而朝向卷芯4的多根线材6、7间的间隙,从而使这些多根线材6、7相互紧贴。这样通过将从导出件亦即从多个线嘴2、3分别导出而相互紧贴的多根线材6、7以该状态卷绕于如箭头所示那样进行旋转的卷芯4,由此能够将这些多根线材6、7整齐卷绕于卷芯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8955号公报(段号[0006]~[0013]、图10)
在此,由于导出件亦即线嘴2、3将线材6、7引导到卷芯4的预期位置,因此实际导出线材6、7的线嘴2、3的端部到卷芯4的距离M优选尽可能短。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绕线装置中,由于使用与多根线材6、7的根数对应的多个线嘴2、3,并从这些多个线嘴2、3分别导出线材6、7,因此在将多个线嘴2、3沿卷芯4的轴向排列的状态下,无法使从这些多个线嘴2、3分别导出的线材6、7在其导出的阶段相互紧贴。因此在上述现有的绕线装置中,使支架1旋转而将线嘴2、3的端部沿与卷芯4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
然而,当将线嘴2、3的端部沿与卷芯4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时,即使将一方的线嘴3形成为靠近例如卷芯4,而另一方的线嘴2也必定成为远离卷芯4的状态,因此存在实际导出线材6的该另一方的线嘴2的端部到卷芯4的距离M扩大的不良情况。这样当从导出线材6的线嘴2的端部到卷芯4的距离M扩大时,从该线嘴2导出的线材在到达卷芯4期间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量也增加。于是,与相邻的线材7的距离发生变化,存在使恒定地保持该相邻的线材7之间的距离并且将这些线材6、7卷绕于卷芯4的所谓的整齐卷绕变得困难的问题。
特别是,当整齐卷绕的线材的根数不是图5那样的两根,而线材的根数增加为例如三根或三根以上时,线材导出件亦即线嘴的数量也会与该根数成正比地增加。于是,为了避免这些增加的全部线嘴相互干扰,而需将该增加了的线嘴与卷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于是,由于从这些线嘴导出的线材在到达卷芯期间在宽度方向错开的量也扩大,因此当线材的根数增加时,与该增加了的线材的数量成正比地,产生使这些多根线材全部整齐卷绕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的趋势。
为了解决该问题,虽然也考虑使多根线材以相互紧贴的状态从一个线嘴导出的情况,但当从一个线嘴导出多根线材时,相反在存在想要在该多根线材之间产生间隙等希望的情况下,则存在这些线材之间的间隙的调整变得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根线绕线方法,即使线材为多根,也能够以使导出这些多根线材的导出件的导出端接近卷芯的外周的状态进行整齐卷绕。
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是将使线材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的轴向按照规定的间隔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并且以使多根线材每卷绕于卷芯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线材沿卷芯的轴向移动规定量的方式,将多根线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绕线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将卷绕于卷芯而相邻的线材在卷芯的轴向上的中心与中心之间形成为预期的间距时,利用规定量和规定的间隔来调整该预期的间距,规定量是将多根线材的根数乘以预期的间距后的量,规定的间隔是将规定量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后的间隔作为规定的间隔。
而且,在该多根线绕线方法中,优选为,求解规定的间隔的自然数是1,并且优选为,在经由导出件导出多根线材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导出件偏转而对规定的间隔进行微调,其中导出件是将多个导销以等间隔并排设置于基板所形成的。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整齐卷绕”是指,线材不在卷芯的径向上重叠而是沿卷芯的轴向成列地卷绕于卷芯的绕线,包括:沿卷芯的轴向相邻的线材相互紧贴而在相邻的线材之间不产生间隙的绕线、以及在相邻的线材与线材之间产生预期的间隙的绕线这两者。
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中,虽然对卷绕于卷芯而相邻的线材在卷芯的轴向上的中心与中心之间的预期的间距进行调整,但由于将多根线材的根数乘以预期的间距后的量设为规定量,将该规定量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后的间隔设为多根线材的卷芯的轴向的规定的间隔,因此在该条件下进行绕线时,朝向卷芯导出且从卷绕方向前端侧先被导出的线材,在向进行自然数次旋转的卷芯进行该自然数次卷绕期间沿卷芯轴向错开规定量。另一方面,由于前面的线材、与位于紧挨该前面的线材的线材之间的间隔是该规定量加上预期的间距后的间隔,因此在前面的线材卷绕了自然数次的阶段,接下来的线材被引导到与该前面的线材的已经被卷绕了自然数次的位置分离预期的间距而相邻的位置。因此,通过卷芯进一步旋转,接下来的线材在与该已经卷绕的前面的线材分离预期的间距而相邻的状态下依次以等间隔卷绕于该卷芯。
因此,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中,即使多根线材隔开规定的间隔,接下来的线材也能够在相对于前面的线材分离预期的间距而相邻的状态下卷绕于卷芯,从而进行所谓的整齐卷绕。这样与整齐卷绕无关,由于能够在多根线材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因此即使导出多根线材的导出件例如是多个线嘴,也能够不使该多个线嘴相互重复而使这些线嘴的端部接近卷芯。而且,通过使导出件的导出端部接近卷芯,由此能够防止从该导出件导出的多根线材在到达卷芯期间在宽度方向上错开,不使该规定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将从导出件隔开规定间隔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以其排列的状态直接卷绕于卷芯。因此能够以预期的间距将多根线材准确地整齐卷绕于卷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根线绕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使该导出件朝一方偏转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使该导出件朝另一方偏转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其它的多根线绕线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现有的多根线绕线的状态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卷芯;12~14…线材;T…规定量;P…预期的间距;L…规定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是将使线材12~14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11的轴向按照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该卷芯11的外周,并且以使多根线材12~14每卷绕于卷芯11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的方式,将多根线材12~14整齐卷绕于卷芯11的外周的绕线方法。
作为图1中的卷芯11,示出使用截面为圆形且长度较长的销或者棒状的部件的情况。另外,多根线材12~14是从未图示的线材供给机构供给的截面为圆形的所谓的圆线,图中示出外径都相等的三根线材12~14整齐卷绕于卷芯11的外周的情况。此外,卷芯11的截面并不局限于圆形,截面也可以是方形。另外,线材12~14也并不局限于所谓的圆线的情况,线材12~14也可以是截面成为方形的所谓的方线。
从未图示的线材供给机构供给的三根线材12~14被导出件20沿卷芯11的轴向使它们的中心轴之间按照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导出件20具备:基板21,其沿着卷芯11设置;以及三根导销22~24,它们在该基板21上使三根导销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11的轴向按照等间隔N并排设置。该导出件20构成为能够沿卷芯11而在该卷芯11的轴向上移动,在三根线材12~14沿着该三根导销22~24被导出之后,该三根线材12~14构成为被引导到卷芯11。而且,三根导销22~24的间隔N形成为与规定的间隔L相同,由此,被该导出件20导出的三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按照规定间隔L并排被导出。
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卷绕于卷芯11而相邻的线材12~14在卷芯11的轴向上的中心与中心之间形成为预期的间距P时,利用规定量T和规定的间隔L来调整该预期的间距P。具体而言,将多根线材12~14的根数乘以该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作为规定量T,将该规定量T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作为规定的间隔L。即,在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一圈的期间,使多根线材12~14沿该卷芯11的轴向移动的量亦即规定量T,以及从导出件20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在卷芯11的轴向上的规定间隔L,由该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之后相邻的线材12~14之间的预期的间距P决定,并且利用该规定量T和规定的间隔L使预期的间距P以等间隔变化。
图1中示出将线材12~14整齐卷绕之后的相邻的线材12~14之间的预期的间距P作为线材12~14的外径,且不在卷绕于卷芯11而相邻的线材12~14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向所谓的卷芯11绕线时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将多根线材12~14从导出件20导出并卷绕于卷芯11的外周,并且在该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一圈的期间,使该导出件20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
而且,本发明中的该规定量T为多根线材12~14的根数乘以该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因此如该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三根线材12~14且不在三根线材12~14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的规定量T,为预期的间距P亦即线材外径的3倍。
另一方面,从导出件20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在卷芯11的轴向上的规定的间隔L形成为该规定量T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图1中示出求解该规定得间隔L的自然数是1的情况。即,图1中的规定的间隔L为规定量T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T+P)。
这样,当决定规定量T和规定的间隔L,向卷芯11卷绕多根线材12~14并且使导出件20沿图中箭头A方向移动时,首先利用卷芯11的最初的一次旋转而从导出件20导出,位于该导出件20的行进方向前端的第一线材12在卷绕于该卷芯11一圈期间沿卷芯轴向只错开规定量T。
另一方面,由于该前端的第一线材12、与位于该前端的第一线材12接下来的第二线材13之间的间隔,是该规定量T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L,因此如图所示在第一线材12被卷绕一圈的阶段,第二线材13从该第一线材12的已经卷绕的位置延迟预期的间距P而被引导到相邻的位置。因此通过卷芯11旋转,该第二线材13错开预期的间距P而与该已经卷绕的第一线材12相邻,并在该状态下以等间隔依次卷绕于卷芯11。
同样,由于该第二线材13和位于导出件20的行进方向最末尾的第三线材14的间隔为该规定量T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L,因此在第一线材12被卷绕两圈且第二线材13被卷绕一圈的阶段,利用导出件20而使第三线材14从该第二线材13的已经卷绕的位置延迟预期的间距P而被引导到相邻的位置。而且,通过卷芯11旋转,错开预期的间距P而与该已经卷绕的第二线材13相邻,并以该相邻状态将第三线材14卷绕于卷芯11。在此,由于线材12~14在卷绕于卷芯11一圈的期间,导出件20移动的量亦即规定量T为线材12~14的根数乘以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因此在第三线材14与第二线材13相邻而卷绕于卷芯11的状态下,卷绕于卷芯11而相邻的三根线材12~14处于该规定量T之间。因此,如果该预期的间距P是线材12~14的外径,则在卷绕于卷芯11的状态下相邻的线材12~14之间不会产生间隙,由此得到多根线材12~14相互紧贴且以等间隔整齐卷绕的线圈。
如果是这样的绕线方法,则多根线材12~14与隔开规定间隔L无关,能够将该多根线材12~14以预期的间距P整齐卷绕于卷芯11。由此通过将在多根线材12~14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L的导出件20的导销22~24的直径限于线材12~14的外径左右,就能够避免该导销22~24重复,并且使导出件20的导出端部接近卷芯11。而且,当导出件20的导出端部接近卷芯11时,能够防止从该导出件20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在到达卷芯11期间在宽度方向偏离,从导出件20隔开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的该规定的间隔L不发生变化,而是以该并排的状态直接卷绕于卷芯11。因此如果该预期的间距P为线材12~14的外径,则能够切实地得到多根线材12~14相互紧贴地被整齐卷绕的线圈。
另外,如图1所示,具备导销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11的轴向按照与规定的间隔L相等的间隔N并排设置的三根导销22~24的导出件20,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当使基板21与该导销22~24一起如虚线箭头所示偏转时,能够使被上述多个导销22~24引导的多根线材12~14之间在卷芯11的轴向上的规定的间隔L略微变动。
即,当向卷芯11卷绕多根线材12~14且使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时,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相对于该卷芯11倾斜规定的角度θ。因此如图2所示,当使基板21与导销22~24一起朝与线材12~14的倾斜相同的方向偏转时,多根线材12~14之间的卷芯11的轴向的规定的间隔L逐渐扩大。而且,与多根线材12~14的倾斜相同地,在导出件20倾斜了规定的角度θ的阶段,该规定的间隔L为导销22~24的间隔N除以(cosθ)后的值,且表示最大值。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使基板21与该导销22~24一起向与线材12~14的倾斜相反的方向偏转时,多根线材12~14之间在卷芯11的轴向上的规定的间隔L,与导出件20的偏转角度相应地逐渐减小。
因此,在经由在基板21以等间隔N排列设置有多个导销22~24的导出件20而导出多根线材12~14的情况下,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过使导出件20偏转,就能够不使导出件20中的线材12~14的导出端部太远离卷芯11,能够略微对规定的间隔L进行变更调整。因此也考虑在绕线前或绕线中途根据需要而略微对规定的间隔L进行变更调整的情况,能够更准确地将多根线材12~14以预期的间距P整齐卷绕于卷芯11。
图4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在图4中,示出在导出三根线材12~14的导出件30由分别导出上述线材12~14的三根线嘴31~33构成的情况下,求解规定得间隔L的自然数是2的情况。规定的间隔L是规定量T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由于将求解该规定得间隔L的自然数设为2,因此规定的间隔L为规定量T的2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2T+P)。
在该条件下,当开始多根线材12~14的绕线时,多根线材12~14每卷绕于卷芯11一圈时,不使导出件30亦即三根线嘴31~33相互的间隔L发生变化而是沿图中箭头A方向移动,并使从这些线嘴31~33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于是,首先通过卷芯11的最初一次旋转而从第一线嘴31导出且位于该导出件30的行进方向前端的第一线材12,在卷绕于卷芯11一圈期间沿卷芯轴向错开规定量T。另一方面,由于该前端的第一线材12与位于第一线材12接下来的位置的第二线材13的间隔是该规定量T的2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L,因此如图所示在第一线材12被卷绕两圈的阶段,第二线材13被第二线嘴32引导到从第一线材12的被卷绕两圈的部分延迟间距P分离而相邻的位置。而且,被引导到该位置的第二线材13,通过卷芯11旋转而与该已经卷绕的第一线材12以分离预期的间距P的方式相邻,并以等间隔卷绕于该卷芯11。
另外,由于该第二线材13与位于导出件30的行进方向最末尾的第三线材14的间隔为该规定量T的2倍的值加上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L,因此在第一线材12被卷绕四圈且第二线材13被卷绕两圈的阶段,该第三线材14被第三线嘴33引导到与该第二线材13被卷绕两圈的部分以延迟预期的间距P分离而相邻的位置。而且,通过卷芯11旋转,该第三线材14与该已经卷绕的第二线材13分离预期的间距P而相邻,并卷绕于卷芯11。在此,由于在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一圈期间,导出件30移动的量亦即规定量T是线材12~14的根数乘以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因此在第三线材14与第二线材13相邻而卷绕于卷芯11的状态下,卷绕于卷芯11的三根线材12~14处于该规定量T之间。因此,如果该预期的间距P是线材12~14的外径,则在该绕线的部分的相邻的线材12~14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能够得到多根线材12~14相互紧贴地被整齐卷绕的线圈。
这样,即使将求解规定得间隔L的自然数设为2,使多根线材12~14在导出件30隔开规定间隔L,也能够将从该导出件30导出的多根线材以预期的间距P整齐卷绕于卷芯11。而且,由于能够在导出件30中的多根线材12~14之间隔开规定间隔L,因此即使导出件30由例如多个线嘴31~33构成,也能够使该多个线嘴31~33不相互重复,而使由这些线嘴31~33构成的导出件30的导出端部接近卷芯11。
在此,线材12~14的根数不是如图所示的三根,而是增加为例如四根、五根或六根以上,即使线材导出件30亦即线嘴31~33的数量与该根数成正比地增加,只要上述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使中心轴之间为规定的间隔L,则能够不使这些增加的全部线嘴相互干扰而可靠地整齐卷绕该多根线材12~14。而且通过将导出件30中的导出端部接近卷芯11,由此能够防止从该导出件30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在到达卷芯11期间分别错开,不使该规定间隔L变化而将从导出件30隔开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以该并排的状态直接卷绕于卷芯11。
特别是,如果形成为在绕线时将由多根线嘴构成的导出件30的线材导出端接近卷芯11并使导出件30的线材导出端与该卷芯11接触,就能够将从该导出件30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以该并排的状态直接卷绕于卷芯11。另外,即使卷芯11是细长的部件,且该卷芯11因其长度而发生弯曲等,只要使导出件30的线材导出端与卷芯11接触,则利用该进行接触的导出件30就能够避免卷芯11被线材12~14拉伸而向导出件30侧弯曲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卷芯11是细长的部件,且该卷芯11因其长度而发生弯曲等,也能够将多根线材12~14以预期的间距P高精度地整齐卷绕于卷芯1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1示出求解多根线材12~14的卷芯11的轴向的规定间隔L的自然数是1的情况,图4虽示出求解该规定的间隔L的自然数是2的情况,但求解该规定得间隔L的自然数并不局限于上述1或2的情况,求解该规定的间隔L的自然数也可以是3或4或5以上。这样当增加求解规定的间隔L的自然数时,能够使表示多根线材12~14的间隔的规定的间隔L逐渐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将多根线材12~14引导到卷芯11的导出件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通过将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并且使导出件20、30沿箭头A方向移动,由此使多根线材12~14每卷绕于卷芯11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的情况,但也可以不使导出件20、30移动,而是通过将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卷芯11并且使该卷芯11本身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由此使多根线材12~14每卷绕于卷芯11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沿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整齐卷绕三根线材的情况,但线材的根数并不局限于此,虽未图示,但可以是整齐卷绕两根线材的情况,也可以是整齐卷绕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或者十根以上的线材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图1示出在基板21设置有三根导销22~24的导出件20,图4示出了由三根线嘴31~33构成的导出件30,但只要是能够将多根线材以其中心轴之间沿卷芯的轴向按照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则导出件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也可以是其他构造物。例如,也可以是在基板上设置有引导线材的滑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使用外径都相等的三根线材12~14,并将预期的间距P作为该线材12~14的外径,进行整齐绕线后的全部的线材12~14沿该卷芯11的轴向不隔开间隙地被卷绕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外径的线材,且预期的间距P也可以是超过线材12~14的外径的值。当将预期的间距P设为超过线材12~14的外径的值时,则能够在整齐卷绕后相邻的线材12~14与线材12~14之间产生和预期的间距P与线材12~14的外径之差相应的预期的间隙。

Claims (3)

1.一种多根线绕线方法,是将使线材(12~14)的中心轴之间沿卷芯(11)的轴向按照规定的间隔(L)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2~14)卷绕于所述卷芯(11)的外周,并且以使多根所述线材(12~14)每卷绕于所述卷芯(11)一圈而新导出的多根所述线材(12~14)沿所述卷芯(11)的轴向移动规定量(T)的方式,将多根所述线材(12~14)卷绕于所述卷芯(11)外周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卷绕于所述卷芯(11)而相邻的所述线材(12~14)在所述卷芯(11)的轴向上的中心与中心之间形成为预期的间距(P)时,利用所述规定量(T)和所述规定的间隔(L)来调整所述预期的间距(P),
所述规定量(T)是将多根所述线材(12~14)的根数乘以所述预期的间距(P)后的量,所述规定的间隔(L)是将所述规定量(T)的自然数倍的值加上所述预期的间距(P)后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根线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解所述规定的间隔(L)的自然数是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根线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经由导出件(20)导出多根所述线材(12~14),并通过使所述导出件(20)偏转而对所述规定的间隔(L)进行微调,其中所述导出件(20)是将多个导销(22~24)以等间隔(N)并排设置于基板(21)所形成的。
CN201210170198.9A 2011-07-20 2012-05-28 多根线绕线方法 Active CN102891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8520A JP5858568B2 (ja) 2011-07-20 2011-07-20 多本線巻線方法
JP2011-158520 2011-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1005A CN102891005A (zh) 2013-01-23
CN102891005B true CN102891005B (zh) 2014-07-23

Family

ID=4753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0198.9A Active CN102891005B (zh) 2011-07-20 2012-05-28 多根线绕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8568B2 (zh)
CN (1) CN102891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053A (zh) * 2016-04-26 2016-07-06 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绕线装置
US20190214893A1 (en) * 2018-01-11 2019-07-11 Aumann Espelkamp Gmbh Wire outlet nozzle arrangement
CN110034643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奥曼埃斯珀尔坎普有限公司 出线嘴口配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048A (zh) * 2004-09-13 2006-04-05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极电枢的卷线方法及卷线装置
CN1828794A (zh) * 2005-03-03 2006-09-06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层线圈、多层线圈的绕线方法及多层线圈的绕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4203A (ja) * 1985-11-13 1987-05-26 Goto Denki Seisakusho:Kk 巻き乱れ検出装置および巻き乱れ検出方法
JP200114832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Nidec Potrans Corp コイルおよびコイルを用いた磁気回路部品
JP4497699B2 (ja) * 2000-10-24 2010-07-07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3755488B2 (ja) * 2001-08-09 2006-03-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チップコイルおよびその特性調整方法
JP4309801B2 (ja) * 2004-05-06 2009-08-0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巻線方法
JP4866577B2 (ja) * 2005-07-26 2012-02-01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パラ巻線方法及びパラ巻線装置
JP4873911B2 (ja) * 2005-09-14 2012-02-08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パラ巻線方法及びパラ巻線装置
JP2007209140A (ja) * 2006-02-02 2007-08-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198955A (ja) * 2007-02-16 2008-08-28 Toyota Motor Corp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048A (zh) * 2004-09-13 2006-04-05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极电枢的卷线方法及卷线装置
CN1828794A (zh) * 2005-03-03 2006-09-06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层线圈、多层线圈的绕线方法及多层线圈的绕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114203A 1987.05.26
JP特开2001-148320A 2001.05.29
JP特开2007-209140A 2007.08.16
JP特开2007-37272A 2007.02.08
JP特开2007-82340A 2007.03.29
JP特开2008-198955A 2008.08.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8568B2 (ja) 2016-02-10
CN102891005A (zh) 2013-01-23
JP2013026359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9195B1 (ko) 전기 기계의 고정자 또는 회전자의 반경 방향으로 개방된 그루브(groove) 내로 삽입하기 위한 코일 와인딩 제조 방법
CN102044330B (zh) 线圈
CN102891005B (zh) 多根线绕线方法
EP1852958A2 (en) Method of forming single-layer coils
CN201703910U (zh) 线材卷绕装置
EP3142953B1 (en) Coil ma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582326A (zh) 变压器用多级线圈、用于制作该线圈的绕线方法及装置
CN104662783A (zh)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EP251407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nding coil of electric machine
CN101218731A (zh) 旋转电力机械的定子
JP2014136839A (ja) 多芯ケーブ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356664C (zh) 绕线机、绕组的制作方法和绕组
CN102340189B (zh) 定子、旋转电机及绕线方法
CN101780904B (zh) 导线部件
US12014863B2 (en) Coil-forming apparatus
JP6257470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イル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1567587B (zh) 定子
CN101924432B (zh) 缠绕柔性铁心的方法
CN106057372A (zh) 立式返燃单绞机
CN102859848A (zh) 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8887610B2 (en) Capstan device
JP2003242845A (ja) 素線の長さの等しい通信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H04262313A (ja) 横巻シールド線の巻付方法
JP2004187395A (ja) コイル巻線用トランスファツールおよびコイル巻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