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8624B -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 Google Patents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8624B
CN102858624B CN201180020061.9A CN201180020061A CN102858624B CN 102858624 B CN102858624 B CN 102858624B CN 201180020061 A CN201180020061 A CN 201180020061A CN 102858624 B CN102858624 B CN 102858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bor
mentioned
shaft portion
crawler belt
engagemen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00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8624A (zh
Inventor
水泽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44Moulded in one piece, with either smooth surfaces or surfaces having projections, e.g. incorporating reinforc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履带用的芯骨以及橡胶履带。该履带用的芯骨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S上且在该周向上连结相邻的芯骨彼此、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13)的履带用的芯骨(20)包括:销部(22),其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卡挂槽(34),其与销部(22)形成为一体,并供相邻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以及一对翼部(30),其与销部(22)形成为一体,并且隔着销部(22)分别配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从而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

Description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背景技术
在橡胶履带中,为了保持芯骨间的张力,存在有使用连结环等连结构件来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橡胶履带(例如,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橡胶履带:该橡胶履带在芯骨的翼部上形成封闭开口部,将连结体卡挂在相邻的芯骨的封闭开口部处,从而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连结件式橡胶履带,该连结件式橡胶履带使用了一体地形成有芯骨部与连结件部的连结件一体型芯骨。在该连结件式橡胶履带中,在相邻的连结件一体型芯骨的连结件部内***连结销,从而使相邻的连结件一体型芯骨彼此连结。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连结件式履带:该连结件式履带在芯骨的翼部处形成鼓出部,使相邻的芯骨彼此的鼓出部重叠,在鼓出部间的圆形空间内***棒状构件,从而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 004-001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67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50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来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的履带用的芯骨和使用了该履带用的芯骨的橡胶履带。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是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上,在上述周向上连结相邻的芯骨彼此,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的履带用的芯骨,该履带用的芯骨包括:卡合轴部,其沿上述履带的宽度方向延伸;卡合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卡合;以及一对翼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上,且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通过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 
在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通过使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与该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即,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连结相邻的芯骨彼此。另外,相邻的芯骨彼此的连结操作也能够通过使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与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这样的简单的操作来进行。 
另外,由于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具有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翼部,例如,与不具有一对翼部的芯骨相比,在使用于橡胶履带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路面的输入(负载)被一对翼部分散,因此抑制了芯骨的变形。 
但是,承受了来自路面的输入的翼部存在应力集中于根部部分的倾向。 
因此,在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将一对翼部与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利用该结构,翼部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向与该翼 部形成为一体的卡合轴部分散,因此缓和了翼部的根部部分处的应力集中,抑制了翼部的变形。 
另一方面,例如,与分别在卡合轴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一对翼部的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相比,分别在卡合轴部与卡合部之间配置有一对翼部的芯骨的翼部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无法充分地向卡合轴部分散,因此无法充分地缓和翼部的根部部分处的应力集中。 
因而,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高效地抑制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 
另外,此处所述的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翼部包括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延伸的翼部,也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翼部和在宽度方向上倾斜或弯曲延伸的翼部等。 
对于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上述卡合轴部的直径是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间的中心间距离的30%以上的值。 
在第2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卡合轴部的直径是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的芯骨的卡合轴部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间的中心间距离的30%以上的值,因此充分地确保了卡合轴部的强度,进一步抑制了由翼部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而造成卡合轴部变形的情况。 
另外,此处所述的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指的是使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与该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对相邻的芯骨彼此给予周向的张力的连结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上述卡合部是向上述履带 的外周侧开口的槽,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该卡合轴部的外周面的形状。 
在第3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在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卡合部的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分被设为沿着该卡合轴部的外周面的形状,例如,与未被设为沿着该卡合轴部的外周面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芯骨的卡合部同与该芯骨的卡合部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能够充分地承受在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作用的张力。另外,能够抑制卡合部的局部磨损的扩展。 
对于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该履带用的芯骨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上述卡合部形成为一体,且从上述卡合部的与上述卡合轴部侧相反的一侧的槽壁的开口侧端部向上述卡合轴部侧延伸,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卡合部相卡合的状态下与该卡合轴部相重叠,并且通过抵接来限制该卡合轴部向上述外周侧的移动。 
在第4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在使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与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的状态下,形成在卡合部上的限制部与该卡合轴部相重叠,使该限制部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抵接,从而限制了该卡合轴部向外周侧的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芯骨的卡合部的槽底侧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抵接,限制了该卡合轴部向内周侧的移动。即,限制了相邻的芯骨彼此向履带内外方向的相对移动。由此,抑制了在履带行驶时相连结的相邻的芯骨彼此间的连结脱离(连结状态解除)。 
对于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上述卡合轴部具有突条, 该突条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在同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接触的部分处于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向上述周向突出并从上述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在第5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卡合轴部具有突条,该突条在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在同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部相接触的部分处于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处向周向突出并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因此卡合轴部的截面积增加,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由翼部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而造成卡合轴部变形的情况。 
对于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该履带用的芯骨具有一对内周侧突起部,该一对内周侧突起部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且分别配置在上述卡合轴部的两端部与上述一对翼部之间,向上述履带的内周侧突出并且向上述周向延伸,在该延伸部分上形成有上述卡合部,上述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宽度在上述卡合部侧比上述卡合轴部侧窄,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上述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部侧进入到相邻的上述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内。 
在第6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在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部侧进入到相邻的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内,因此芯骨与同该芯骨相邻的芯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因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部侧与相邻的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间的抵接而被抑制。 
对于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6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上述内周侧突起部具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在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至少一者上向上述宽度方 向突出并沿上述周向延伸。 
在第7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内周侧突起部具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在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至少一者上向宽度方向突出并沿周向延伸,因此提高了内周侧突起部对于周向的拉伸和因该拉伸而导致的剪断力的耐久性。 
另外,与仅增加内周侧突起部整体的厚度而提高耐久性的芯骨相比,第7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能够一边抑制重量增加一边提高耐久性。 
对于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7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上述加强肋的一部分沿着上述卡合部的外周形状而设置。 
在第8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由于加强肋的一部分沿着卡合部的外周形状而形成,因此加强了履带行驶时承受张力的卡合部。由此,抑制了因履带行驶时的张力而造成芯骨(卡合部)变形的情况,提高了芯骨的耐久性。 
对于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根据第7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其中,在上述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设有***部,该***部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供设在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内周侧突起部的外侧面上的上述加强肋的至少一部分***,上述***部通过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加强肋的至少一部分相抵接来限制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向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部脱离的方向的移动。 
在第9技术方案的履带用的芯骨中,通过使芯骨的***部与相邻的芯骨的加强肋的至少一部分相抵接来限制芯骨的卡合轴部向从相邻的芯骨的卡合部脱离的方向的移动。由此,抑制了在履带行驶时相连结的相邻的芯骨彼此的连结脱离。 
对于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橡胶履带,其在使用第1技术方案 的履带用的芯骨来构成的履带的外周侧配置有橡胶弹性体。 
在第10技术方案的橡胶履带中,由于使用了通过连结履带用的芯骨而构成的履带,因此提高了橡胶履带的生产率,而且抑制了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提高了橡胶履带的耐久性,该履带用的芯骨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履带用的芯骨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另外,由于本发明的橡胶履带使用了通过连结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的履带用的芯骨而构成的履带,因此提高了生产率,而且抑制了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橡胶履带的侧视图。 
图2是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橡胶履带的内周面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3-3剖视图。 
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的立体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的芯骨的侧视图。 
图5C是从箭头C方向观察图5A的芯骨的主视图。 
图5D是图5A的芯骨的D-D剖视图。 
图6是观察连结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而构成的履带的内周面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连结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的动作的图6的7-7剖视图。 
图7B是表示连结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的状态的图6的7-7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连结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而构成的履带上通过有滚轮的轴部的状态的履带的侧视图。 
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比较例的芯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连结比较例的芯骨彼此而构成的履带上通过有滚轮的轴部的状态的履带的侧视图。 
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的立体图。 
图12A是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的俯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芯骨的侧视图。 
图12C是从箭头C方向观察图12A的芯骨的主视图。 
图12D是图12A的芯骨的D-D剖视图。 
图13是观察连结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而构成的履带的内周面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对第2实施方式的相连结的芯骨彼此作用有相互靠近的方向的力时的状态的芯骨的侧视图。 
图15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的立体图。 
图16A是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的俯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芯骨的侧视图。 
图16C是从箭头C方向观察图16A的芯骨的主视图。 
图16D是图16A的芯骨的D-D剖视图。 
图17是观察连结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彼此而构成的履带的 内周面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对第3实施方式的相连结的芯骨彼此作用有相互靠近的方向的力时的状态的芯骨的侧视图。 
图19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的立体图。 
图20是从斜下方观察比较例的芯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履带用的芯骨和使用了该芯骨的橡胶履带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橡胶履带10是卷绕在履带车的链轮100和惰轮102上使用的装置,在环状的履带13的外周侧上配置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橡胶弹性体12。 
以下,在简称为“周向”时,指的是橡胶履带10的周向,利用箭头S来表示。另外,在称“宽度方向”时,指的是橡胶履带10的宽度方向,利用箭头W来表示。另外,宽度方向与周向正交。 
而且,在称“内外方向”时,指的是橡胶履带10的内外方向,以箭头IN、OUT来表示该内外方向。箭头IN表示橡胶履带10的内周侧,简称为“内周侧”。另一方面,箭头OUT表示橡胶履带10的外周侧,简称为“外周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凸块1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凸块14设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凸块14设为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结构。另外,只要能够充分地发挥橡胶履带的牵引力等,就可以将凸块14设为任意 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侧上,在周向上以恒定间隔埋设有多个芯骨20(参照图4和图5)。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多个芯骨20彼此相互连结而构成环状的履带13。另外,履带13和芯骨20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如图2所示,在橡胶弹性体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供链轮100的齿部卡合(嵌合)的链轮卡合孔16(从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面朝向外周面的贯通孔)。通过在该链轮卡合孔16上卡合链轮100的齿部,将来自链轮100的驱动力向橡胶履带10传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链轮100的齿部卡合(嵌合)的链轮卡合孔16设为形成在橡胶弹性体12上的结构,但是只要能够卡合(嵌合)链轮100的齿部,就也可以设为在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面形成凹部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埋设在橡胶弹性体12内的芯骨20的后述的一对引导壁部26向内周侧突出,各自的顶面26D从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面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对引导壁部26各自的顶面26D设为分别从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面露出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设为一对引导壁部26各自的顶面26D不露出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链轮100和惰轮102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另外,关于由圆柱状的大径部和通过使轴配合设置在该大径部的侧面上而成的圆柱状的小径部104A构成的滚轮104,小径部104A通过引导壁部26的顶面26D上部,大径部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具体地说,关于滚轮104,由于小径部104A的外周面与引导壁部26的顶面26D或顶面26D上的橡胶相接触而被支承,因此大径部的外周面不与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的橡胶部(链轮卡合部24上的橡胶部)相接触。另外,滚轮104可 以是在大径部的两侧面设置有小径部104A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大径部的单侧面设置小径部104A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的大径部和通过引导壁部26的顶面26D上部的小径部104A构成滚轮10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滚轮104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由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各自的顶面26D上部的小径部104A和设在小径部104A的两侧面上而跨越一对引导壁部26的一对大径部构成滚轮104。 
另外,关于链轮100和惰轮102,也可以是区别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 
接着,说明芯骨20。 
芯骨整体结构
如图4和图5A~图5C所示,芯骨20包括:圆柱状的销部22,其设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一对引导壁部26,其隔着销部22分别配置在宽度方向两外侧,并分别支承销部22的两端部且向内周侧突出,并且沿周向延伸;大致柱状的链轮卡合部24,其配置在沿周向离开销部22的位置处,且两端部分别被一对引导壁部26支承;一对翼部30,其隔着销部22分别配置在销部22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从一对引导壁部26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一对卡挂槽34,其分别设在一对引导壁部26的链轮卡合部24侧的外周侧部分处,并向卡挂其他芯骨的销部22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芯骨20被设为以宽度方向中心线CL为基准左右对称。 
另外,芯骨20是通过一体形成销部22、链轮卡合部24、一对引导壁部26、一对翼部30、以及一对卡挂槽34而构成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销部22是卡合轴部的一例,一对引导壁部26是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一例,一对翼部30是一对翼部 的一例,一对卡挂槽34是卡合部的一例。 
销部
如图5D所示,销部22被设为截面圆形状。如图7B所示,优选将该销部22的直径D设定为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的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的中心间距离L的30%以上的值。另外,更加优选将销部22的直径D设定为中心间距离L的35%以上的值。 
此处所述的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指的是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卡挂与该芯骨20相邻的(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对相邻的芯骨20彼此施加周向张力的连结状态。 
卡挂槽
如图4、图5B、图5D所示,卡挂槽34以向外周侧开口的方式分别设在一对引导壁部26的外周侧部分(外周侧的部分)上。具体地说,卡挂槽34设在后述的引导壁部26的槽侧壁部26B上。 
如图5B和图7所示,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卡挂槽34的与相邻的芯骨20的销部22相接触的部分被设为沿着该销部22的外周面的形状。具体地说,当从侧面观察芯骨20时,卡挂槽34的与销部22相反的一侧的槽壁34A和槽底34B的形状被设为沿着销部22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另外,当从侧面观察芯骨20时,卡挂槽34的销部22侧的槽壁34C被设为从槽底34B朝向销部22侧倾斜的倾斜形状。 
限制部
另外,如图4、图5B、图5D所示,在卡挂槽34的与销部22相反的一侧的槽壁34A的开口侧端部(外周侧的端部)上设有从该开口侧端部向销部22侧延伸的限制部40。利用该限制部40,缩小了卡挂槽34的开口。另外,限制部40的周向的长度设 定为,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限制部40的至少顶端部与相邻的芯骨20的销部22重叠。如图5D所示,该限制部40的长度A表示为从销部22的中心沿着周向延伸的直线XL和卡挂槽34的槽壁34A间的交点P、以及限制部40的顶端之间沿着周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将长度A设定为4mm以上。 
利用该结构,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利用销部22与限制部40间的抵接来限制卡挂在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的相邻芯骨20的销部22的向外周侧的移动。 
如图5B所示,卡挂槽34与限制部40形成为一体,卡挂槽34的槽壁34A与限制部40的内周侧的面连续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限制部40设为在槽壁34A的开口侧端部沿宽度方向连续形成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限制部40设为在槽壁34A的开口侧端部沿宽度方向断续形成的结构。 
链轮卡合部
如图4所示,链轮卡合部24将一对卡挂槽34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彼此连结起来。另外,如图5B、图5D所示,链轮卡合部24的外周侧部分24A(外周侧的部分)被设为沿着卡挂槽34的壁面与限制部40的内周面的形状。利用该链轮卡合部24加强了卡挂槽34。 
因而,利用来自卡挂在卡挂槽34上的销部22的拉伸力,抑制了该卡挂槽34变形的情况。另外,由于卡挂在卡挂槽34上的销部22也与链轮卡合部24的外周侧部分24A相接触,因此,例如,与销部22仅与卡挂槽34相接触的结构相比,接触面积增加,降低了卡挂槽34的磨损速度。 
另外,链轮卡合部24的内周侧部分(内周侧的部分)的形 状被设为以向内周侧凸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引导壁部
如图4、图5B~图5D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引导壁部26被设为大致梯形状,顶面26D(内周侧的端面)被设为平坦状。另外,当从侧面观察时,引导壁部2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梯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倒梯形状、矩形状等。另外,在滚轮104的小径部104A(参照图1、图8)通过顶面26D上的情况下,通过将顶面26D设为平坦状,能够进一步抑制橡胶履带10的振动。 
另外,如图4、图5A~图5C所示,引导壁部26由销部22侧的销侧壁部26A、位于比销侧壁部26A靠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卡挂槽34侧的槽侧壁部26B、以及连结销侧壁部26A与槽侧壁部26B的连结壁部26C构成。因此,如图5A所示,关于从内周侧观察的一对引导壁部26,相对的槽侧壁部26B的外宽度比相对的销侧壁部26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外宽度窄。 
如图6所示,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以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槽侧壁部26B进入到另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销侧壁部26A间的方式设定销侧壁部26A的内宽度与槽侧壁部26B的外宽度。 
另外,如图6所示,当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而构成履带13时,各引导壁部26沿着周向并排在一条直线上。 
利用该结构,在履带行驶时,链轮100、惰轮102以及滚轮104被引导壁部26向预定的位置引导,抑制了链轮100、惰轮102以及滚轮104的脱轮。 
另外,如图6所示,当连结相邻的芯骨20彼此而构成履带13时,在一侧的芯骨20的链轮卡合部24、另一侧的芯骨20的链轮卡合部24以及相对的槽侧壁部26B之间形成有中空部。如图2 所示,橡胶弹性体12的链轮卡合孔16形成在与上述中空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当链轮100的齿部与链轮卡合孔16相卡合(嵌合)时,来自链轮100的驱动力经由链轮卡合部24以及卡挂在该链轮卡合部24上的销部22向履带13(橡胶履带10)传递。 
翼部
如图4、图5A~图5C所示,翼部30从引导壁部26的与销部22的宽度方向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在此,由于芯骨20具有一对翼部30,因此履带行驶时的来自路面的输入(负载)在一对翼部30处被分散,抑制了芯骨20的变形。 
另外,在翼部30的根部部分形成有加强部42。 
本实施方式的翼部30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且与销部22形成在同一直线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从侧面观察时翼部30的根部部分与销部22相重叠,就也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一边倾斜一边延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翼部30被设为宽度(周向的长度)朝向顶端变窄的前端变细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将翼部设为宽度恒定形状,也可以设为顶端处的宽度比根部部分宽的形状。 
接着,使用图6和图7来说明芯骨20的连结操作。 
首先,如图7A所示,使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的开口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对齐,如图7B所示,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然后,通过对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施加周向的张力,使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成为连结状态。 
在此,如图7B所示,当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并成为连结了相邻的芯骨20彼此 的状态时,一侧的芯骨20的限制部40的至少顶端部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相重叠。由此,利用该销部22与限制部40间的抵接来限制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的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的向外周侧的移动。另外,利用该销部22与槽底34B间的抵接来限制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的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的向内周侧的移动。因而,限制了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在内外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另外,如图6所示,当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时,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槽侧壁部26B进入到另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销侧壁部26A间。由此,在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向宽度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利用一侧的芯骨20的槽侧壁部26B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侧壁部26A间的抵接,限制了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向宽度方向相对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相连结的相邻的芯骨20彼此在内外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抑制了相连结的相邻的芯骨20彼此的连结脱离。 
利用上述的连结操作,连结相邻的芯骨20彼此而构成环状的履带13。 
接着,说明橡胶履带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利用上述的连结操作连结多个芯骨20来构成环状的履带13。 
接着,在履带13的外周侧卷绕长条的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12而形成环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此时,在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12的内周侧埋设有履带13。另外,芯骨20的一对引导壁部26各自的顶面26D可以埋设在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12内,也可以不埋设在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12内。另外,当然,也可以 在履带13的内周侧卷绕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 
之后,通过对未硫化的橡胶弹性体12进行硫化,使橡胶弹性体12被硫化而与履带13硫化粘接,制造了橡胶履带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连结芯骨20而构成履带13之后在该履带13的外周侧形成橡胶弹性体12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芯骨20的至少外周侧形成硫化完成的橡胶弹性体片,连结上述芯骨20而构成履带13。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连结如下芯骨20来构成环状的橡胶履带10:该芯骨20的一部分的连结部(位于履带13的周向的端部上的销部22与卡挂槽34)未被橡胶所覆盖,且该芯骨20带有硫化完成的橡胶弹性体片。 
另外,连结多个芯骨20来构成一条橡胶履带的长度的带状的芯骨连结体,在该芯骨连结体的至少外周侧硫化橡胶弹性体而形成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连结该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长度方向端部彼此而形成环状,从而能够构成橡胶履带10。在构成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以一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状态来保管、输送一条橡胶履带10。由此,在保管、输送时,通过以上述一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状态重叠多条橡胶履带10来进行收纳,能够缩小收纳空间。 
另一方面,若连结多个芯骨20而进行合并,则构成作为一条橡胶履带的多条带状的芯骨连结体,在上述芯骨连结体的至少外周侧分别硫化橡胶弹性体而形成多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相互连结上述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长度方向端部来成为一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之后,通过连结一条履带结构构件的长度方向端部彼此而成为环状,也能够构成环状的橡胶履带10。在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以多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状态保管、输送一条橡胶履带10。由此,在保管、 输送时,通过以上述多条带状的履带结构构件的状态重叠一条橡胶履带10来进行收纳,能够缩小收纳空间。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芯骨20和橡胶履带10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如图7A、图7B所示,芯骨20彼此的连结是通过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来实现的。即,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连结芯骨20彼此。即,能够减少橡胶履带10(履带13)的零件件数。 
另外,芯骨20的连结操作也能够通过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这样的简单的操作来进行。 
而且,由于在芯骨20彼此的连结上使用了芯骨20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提高连结多个芯骨20彼此而构成的履带13的周向刚性。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橡胶履带10的张力。 
然后,如图2所示,关于连结芯骨20彼此而构成的履带13,芯骨20各自的引导壁部26沿着周向并排。因此,抑制了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的链轮100和惰轮102的脱轮。另外,抑制了大径部通过一对引导壁部26之间的滚轮104的脱轮。 
但是,作为以往的橡胶履带,公知有以在环状的橡胶弹性体的内周侧以周向上恒定间隔配置芯骨并从外部包围该芯骨的外周的方式螺旋卷绕或并列卷绕钢丝帘线的橡胶履带。在此种以往的橡胶履带中,例如,在橡胶弹性体带有伤痕等且水等从该伤痕处浸入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钢丝帘线生锈、钢丝帘线断裂而橡胶履带的张力降低。 
但是,在橡胶履带10中,由于使用了假使没有以往的用于保持橡胶履带的张力的钢丝帘线也能够保持张力、且连结芯骨 20而构成的履带13,因此与以往的橡胶履带的钢丝帘线相比,即使橡胶弹性体12带有伤痕等且水等从该伤痕处浸入,芯骨20也难以破损,因此抑制了橡胶履带10的张力的降低。 
另外,由于将卡挂槽34分别形成在一对引导壁部26上,因此与在不同于一对引导壁部26的部位处重新形成卡挂槽34相比,芯骨20的构造简单化,而且,能够抑制芯骨20的重量增加。 
如上所述,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的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的向外周侧的移动因该销部22与限制部40间的抵接而被限制。另外,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的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的向内周侧的移动因该销部22与槽底34B间的抵接而被限制。由此,限制了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在内外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另外,如上所述,当将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上时,由于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槽侧壁部26B进入到另一侧的芯骨20的相对的销侧壁部26A间,因此在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向宽度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一侧的芯骨20的槽侧壁部26B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侧壁部26A相抵接,限制了一侧的芯骨20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向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 
根据上述内容,在履带行驶时,即使开上路边石等突起物,也能够抑制相连结的芯骨20彼此的连结脱离(解除)。 
但是,在履带行驶时,芯骨20的翼部30承受来自路面的输入。在翼部30的根部部分F(具体地说,在翼部30与引导壁部26的接合部分(参照图19))处,因该输入而存在有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倾向。 
因此,在芯骨20上,使一对翼部30与销部22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销部2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利用该结构,翼部30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向与翼部30形成为一体的销部22分散,因此缓和了翼部30的根部部分F上的应力集中,抑制了翼部30的变形。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9和图20所示,关于通过将一对翼部96分别配置在一对引导壁部26的、销部22与卡挂槽94(不具有限制部40,截面形状是大致半圆状)之间而成的芯骨90,与将一对翼部30分别配置在销部2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芯骨20相比,翼部96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无法充分地向销部22分散,因此无法在轻量化的同时充分缓和向翼部96的根部部分f的应力集中。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芯骨20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高效地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造成的变形(翼部30的变形)。 
另外,例如,在芯骨90的翼部30上设置加强构件等,能够提高翼部30的根部的刚性,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芯骨20将翼部30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向销部22分散,因此不一定需要在翼部30上设置加强构件也能够抑制芯骨的重量增加。 
接着,如图10所示,说明滚轮104的小径部104A通过相连结的芯骨90的顶面26D上的情况下的芯骨90的动作。当小径部104A位于翼部96上时,相连结的芯骨90以翼部96支承来自小径部104A的负载。另一方面,在小径部104A位于设在相连结的芯骨90的翼部96间的销部22上时,翼部96无法支承来自小径部104A的负载,相邻的芯骨90彼此以小径部104A下方的销部22为中心旋转,当从侧面观察时,相邻的引导壁部26间的顶面26D成为凹陷的状态,小径部104A的位置下降。这样,在相连结的芯骨90上,当小径部104A位于销部22上和位于翼部96上时,在小径部104A上产生上下移动,因此通过相连结的芯骨90的顶面26D的小径部104A会被输入恒定周期的振动。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当小径部104A位于翼部30上时,相连结的芯骨20以翼部30支承来自小径部104A的负载。另一方面,当小径部104A位于相连结的芯骨20的翼部30间时,相邻的翼部30支承来自小径部104A的负载。即,由于翼部30分别配置在销部2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因此即使芯骨20承受来自小径部104A的负载,相邻的芯骨20彼此也不会以销部22为中心旋转,因此小径部104A不会上下移动,通过相连结的芯骨20的顶面26D上的小径部104A不会被输入恒定周期的振动。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芯骨20能够抑制履带行驶时的振动。 
另外,由于将销部22的直径D设为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的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和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间的中心间距离L的30%以上的值,因此充分地确保了销部22的强度,进一步抑制了由翼部30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而造成销部22变形的情况。 
而且,在使相邻的芯骨2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卡挂槽34的与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相接触的接触部分被设为沿着销部22的外周面的形状,因此,例如,与该接触部分未被设为沿着销部22的外周面的形状的结构相比,一侧的芯骨20的卡挂槽34与另一侧的芯骨20的销部22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芯骨20的卡挂槽34与销部22能够充分地承受在履带行驶时所作用的张力。 
另外,也能够抑制由卡挂的销部22所造成的卡挂槽34的局部磨损的扩展。 
如上所述,由于使用通过连结芯骨20而构成的履带13,因此提高了橡胶履带10的生产率,而且,抑制了由来自路面的输 入所造成的变形,提高了橡胶履带10的耐久性,上述芯骨20能够在不使用连结用的专用零件的前提下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结,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变形。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履带用的芯骨和使用该芯骨的橡胶履带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11~图14中,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50。 
如图11和图12所示,芯骨50包括:突起52,其从一对引导壁部26的彼此相对的槽侧壁部26B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宽度方向突出;以及***槽56,其作为从彼此相对的销侧壁部26A的周向的端部向槽侧壁部26B侧延伸的***部的一例。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将另一侧的芯骨5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50的卡挂槽34上而使相邻的芯骨5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一侧的芯骨50的突起52***到另一侧的芯骨50的***槽56内。 
如图14所示,以如下的方式设定该***槽56的深度:在相连结的芯骨50彼此向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在另一侧的芯骨50的销部22越过一侧的芯骨50的限制部40而到达能够从卡挂槽34脱离的位置之前,所***的突起52与***槽56相抵接。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50的连结操作。 
首先,在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相对倾斜的状态下,使一侧的芯骨50的卡挂槽34的开口与另一侧的芯骨50的销部22对位,将另一侧的芯骨50的销部22卡挂在一侧的芯骨50的卡挂槽34上。 
之后,以使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接近于平行状态(例如,当从侧面观察时,一侧的芯骨50的顶面26D与另一 侧的芯骨50的顶面26D形成为平行状态)的方式调整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间的相对倾斜角度。此时,一侧的芯骨50的突起52***到另一侧的芯骨50的***槽56内。然后,通过对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施加周向的张力,使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成为连结状态。利用这样的连结操作,使一侧的芯骨50与另一侧的芯骨50相连结。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芯骨50和橡胶履带46的作用效果。 
如图14所示,当相连结的芯骨50彼此向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一侧的芯骨50的突起52向另一侧的芯骨50的***槽56抵接,限制相连结的芯骨50彼此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的移动。由此,高效地抑制了相连结的芯骨50彼此的连结脱离。 
第3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履带用的芯骨和使用了该芯骨的橡胶履带的第3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15~图18中,表示了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70。 
如图15和图16所示,芯骨70包括:加强肋72,其从一对引导壁部26的彼此相对的槽侧壁部26B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宽度方向突出,并沿周向延伸;以及***槽76,其作为从彼此相对的销侧壁部26A的周向的端部向槽侧壁部26B侧延伸的***部的一例。另外,加强肋72及***槽76与引导壁部26形成为一体。 
如图15和图16B所示,加强肋72沿着引导壁部26的外周侧的缘部从翼部30形成至卡挂槽34的限制部40。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将另一侧的芯骨70的销部80卡挂在一侧的芯骨70的卡挂槽34上而使相邻的芯骨70彼此连结的状 态下,一侧的芯骨70的加强肋72的至少一部分***到另一侧的芯骨70的***槽76内。 
另外,如图18所示,以如下的方式设定***槽76的深度:在相连结的芯骨70彼此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在另一侧的芯骨70的销部80越过一侧的芯骨70的限制部40而到达能够从卡挂槽34上脱离的位置之前,所***的加强肋72的至少一部分与***槽76相抵接。 
如图16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销部80被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销部22的直径大致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销部80在使相邻的芯骨70彼此连结的状态下,在同与一侧的芯骨70的卡挂槽34的槽壁34A相接触的部分处于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一体地形成沿周向突出并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突条82。另外,销部80的外周面被设为连续的曲面。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70的连结操作。 
首先,在一侧的芯骨70与另一侧的芯骨70相对倾斜的状态下使一侧的芯骨70的卡挂槽34的开口和另一侧的芯骨70的销部80对位,将另一侧的芯骨70的销部80卡挂在一侧的芯骨70的卡挂槽34上。 
之后,以使一侧的芯骨70与另一侧的芯骨70接近于平行状态(例如,当从侧面观察时,一侧的芯骨70的顶面26D与另一侧的芯骨70的顶面26D形成为平行状态)的方式调整一侧的芯骨70和另一侧的芯骨70间的相对倾斜角度。此时,一侧的芯骨70的加强肋72的至少一部分***到另一侧的芯骨70的***槽76内。然后,通过对一侧的芯骨70与另一侧的芯骨70施加周向的张力,使一侧的芯骨70与另一侧的芯骨70成为连结状态。利用这样的连结操作,连结一侧的芯骨70与另一侧的芯骨70。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70和橡胶履带66的作用效 果。 
如上所述,由于销部80具有向周向突出并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突条82,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销部22相比,截面积增加,更加高效地抑制了由翼部30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销部80的变形。 
另外,例如在橡胶履带66开上路边石等突起物、相邻的芯骨70彼此以向内周侧变凸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另一侧的芯骨70的销部80的突条82的外周面与一侧的芯骨70的卡挂槽34的槽壁34C相抵接,从而限制了旋转。由此,抑制了因相邻的芯骨70彼此过度弯曲而造成的芯骨70的破损等。 
而且,通过在引导壁部26上形成加强肋72,提高了引导壁部26对于因作用于相连结的芯骨70上的周向的张力所导致的剪断力的耐久性。特别是,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壁部26那样销侧壁部26A与槽侧壁部26B的宽度方向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应力易于集中在将销侧壁部26A与槽侧壁部26B连结起来的连结壁部26C处,因此高效地发挥了由加强肋72带来的提高耐久性的效果。另外,与仅通过增加引导壁部26整体的厚度来提高耐久性的情况相比,能够一边抑制重量增加一边提高耐久性。 
另外,如图16D所示,由于加强肋72的一部分沿着卡挂槽34的缘部而形成,因此,加强了在履带行驶时承受张力的卡挂槽34。由此,抑制了由履带行驶时的张力而造成卡挂槽34变形的情况。 
如图18所示,在相连结的芯骨70彼此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一侧的芯骨70的加强肋72向另一侧的芯骨70的***槽76抵接,限制了相连结的芯骨70彼此的靠近。由此,高效地抑制了相连结的芯骨70彼此的连结脱离。 
在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引导壁部26的宽度方向外侧 面形成加强肋72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设为在引导壁部26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形成加强肋72,也可以设为在引导壁部26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和宽度方向内侧面这两者上设置加强肋72的结构。另外,能够适当地设定加强肋72的突出量,也可以设为减少突出量而不设置***槽76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芯骨20、50、70是通过一体地形成金属材料而成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芯骨20、50、70作为履带13、48、68具有充分的强度和耐久力,例如,也可以将芯骨20、50、70设为树脂成型品,另外,也可以设为仅在需要强度的部位使用金属材料的树脂成型品。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是不言而喻的。 
试验例
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骨与比较例的芯骨而实施了以下的试验1、2。另外,实施例的芯骨是与第3实施方式的芯骨70相同结构的芯骨,比较例的芯骨是与芯骨90相同结构的芯骨。 
(试验1) 
在试验1中,在从下表面侧(外周面侧)支承芯骨的一对翼部的顶端侧的状态下,从上方(内周面侧)对芯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施加负载3.5ton,对作用于翼部根部的应力的最大值进行了FEM分析。将结果在表1表示。 
(试验2) 
在试验2中,连结芯骨彼此,在使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施加周向的张力12.6ton,对作用于卡挂槽的应力的最大值进行了FEM分析。另外,将实施例的芯骨的销部与比较例的芯骨的销部的大小设为相等。将结果在表1表示。 
表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的芯骨中,作用于翼部根部的应力的最大值明显低于作用于比较例的芯骨的翼部根部的应力的最大值。即,得知有在实施例的芯骨中,缓和了翼部的根部上的应力集中。因而,由于隔着销部在宽度方向两外侧分别配置有翼部的实施例的芯骨缓和了翼部的根部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由履带行驶时作用的来自路面的输入所造成的翼部的变形。 
另外,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的芯骨中,作用于卡挂槽上的应力的最大值明显低于作用于比较例的芯骨的卡挂槽上的应力的最大值。即,得知有在实施例的芯骨中,缓和了卡挂槽上的应力集中。因而,由于在引导壁部上具有沿周向延伸并且一部分沿着卡挂槽的外周形状而形成的加强肋的实施例的芯骨缓和了卡挂槽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高效地抑制由履带行驶时作用的张力所造成的卡挂槽的变形。 

Claims (7)

1.一种履带用的芯骨,其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上,在上述周向上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
该履带用的芯骨包括:
卡合轴部,其沿上述履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卡合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卡合;以及
一对翼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通过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
该履带用的芯骨的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轴部的直径是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间的中心间距离的30%以上的值。
2.一种履带用的芯骨,其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上,在上述周向上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
该履带用的芯骨包括:
卡合轴部,其沿上述履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卡合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卡合;以及
一对翼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通过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
上述卡合部是向上述履带的外周侧开口的槽,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该卡合部的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该卡合轴部的外周面的形状,
该履带用的芯骨的特征在于,该履带用的芯骨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上述卡合部形成为一体,且从上述卡合部的与上述卡合轴部侧相反的一侧的槽壁的开口侧端部向上述卡合轴部侧延伸,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卡合部相卡合的状态下与该卡合轴部相重叠,并且通过抵接来限制该卡合轴部向上述外周侧的移动。
3.一种履带用的芯骨,其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上,在上述周向上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
该履带用的芯骨包括:
卡合轴部,其沿上述履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卡合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卡合;以及
一对翼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通过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
上述卡合部是向上述履带的外周侧开口的槽,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该卡合部的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该卡合轴部的外周面的形状,
该履带用的芯骨的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轴部具有突条,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该突条在同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接触的部分处于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处向上述周向突出并从上述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4.一种履带用的芯骨,其以恒定间隔配置在周向上,在上述周向上使相邻的芯骨彼此连结,从而构成环状的履带,
该履带用的芯骨包括:
卡合轴部,其沿上述履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卡合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相卡合;以及
一对翼部,其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配置在该卡合轴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通过使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与上述芯骨的卡合部相卡合,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
该履带用的芯骨具有一对内周侧突起部,该一对内周侧突起部与上述卡合轴部形成为一体,且分别配置在上述卡合轴部的两端部与上述一对翼部之间,向上述履带的内周侧突出,并且向上述周向延伸,在该延伸部分上形成有上述卡合部,
上述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宽度在上述卡合部侧比上述卡合轴部侧窄,
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上述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部侧进入到相邻的上述芯骨的一对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内,
该履带用的芯骨的特征在于,上述内周侧突起部具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在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至少一者上向上述宽度方向突出并沿上述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用的芯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的一部分沿着上述卡合部的外周形状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用的芯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周侧突起部的卡合轴部侧设有***部,该***部在使相邻的上述芯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供设在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内周侧突起部的外侧面上的上述加强肋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部通过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加强肋的至少一部分相抵接来限制上述芯骨的卡合轴部向从相邻的上述芯骨的卡合部脱离的方向的移动。
7.一种橡胶履带,其特征在于,该橡胶履带在使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用的芯骨来构成的履带的外周侧配置有橡胶弹性体。
CN201180020061.9A 2010-04-21 2011-04-21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8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8305 2010-04-21
JP2010098305 2010-04-21
JP2010098304 2010-04-21
JP2010-098304 2010-04-21
PCT/JP2011/059853 WO2011132746A1 (ja) 2010-04-21 2011-04-21 クローラ用の芯金及びゴムクロ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8624A CN102858624A (zh) 2013-01-02
CN102858624B true CN102858624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83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00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8624B (zh) 2010-04-21 2011-04-21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90218B2 (zh)
EP (1) EP2562067B1 (zh)
JP (1) JP5701862B2 (zh)
CN (1) CN102858624B (zh)
WO (1) WO2011132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61330S1 (en) * 2015-05-21 2016-07-12 Xenith Track Co., Ltd. Metallic core of rubber crawler
USD761328S1 (en) * 2015-05-21 2016-07-12 Xenith Track Co., Ltd. Metallic core of rubber crawler
USD761329S1 (en) * 2015-05-21 2016-07-12 Xenith Track Co., Ltd. Metallic core of rubber crawler
USD761331S1 (en) * 2015-05-21 2016-07-12 Xenith Track Co., Ltd. Metallic core of rubber crawler
CN108693873A (zh) * 2017-04-11 2018-10-2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708A (zh) * 2005-03-30 2008-03-19 福山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履带用芯铁
EP2154053A1 (en) * 2007-06-06 2010-02-17 Fukuyama Gomu Kogyo Kabushiki Gaisha Core for rubber track and rubber tr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5359B2 (ja) * 1991-09-05 2001-09-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クロ−ラ
JP2601638Y2 (ja) * 1992-04-30 1999-11-29 福山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クローラ
JPH1067349A (ja) 1996-06-18 1998-03-10 Fukuyama Gomme Kogyo Kk 連結リンク式ゴムクローラ
JP2004001595A (ja) 2002-05-31 2004-01-08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
AU2003284602A1 (en) * 2002-11-20 2004-06-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track
JP4675236B2 (ja) * 2003-07-02 2011-04-20 福山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クローラ及びゴムクローラ用芯金の製造方法
JP2007050771A (ja) 2005-08-18 2007-03-01 Bridgestone Corp スチールコードレスクローラの芯金
JP2010215063A (ja) * 2009-03-16 2010-09-3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芯金および弾性ク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708A (zh) * 2005-03-30 2008-03-19 福山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履带用芯铁
EP2154053A1 (en) * 2007-06-06 2010-02-17 Fukuyama Gomu Kogyo Kabushiki Gaisha Core for rubber track and rubber tr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8624A (zh) 2013-01-02
JPWO2011132746A1 (ja) 2013-07-18
US20130033100A1 (en) 2013-02-07
WO2011132746A1 (ja) 2011-10-27
JP5701862B2 (ja) 2015-04-15
EP2562067A4 (en) 2013-06-26
US9290218B2 (en) 2016-03-22
EP2562067A1 (en) 2013-02-27
EP2562067B1 (en)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8624B (zh) 履带用的芯骨和橡胶履带
CN203202121U (zh) 传动带段、将其第一端紧固至第二端的紧固***、传送带
WO2011146564A3 (en) Tensioning mechanism for a continuous belt or chain drive system
RU2012153569A (ru) Звено гусеничной цепи с двумя боковыми опорны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пор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для подобного звена гусеничной цепи
JP5750274B2 (ja) ゴムクローラ
DE602006000809D1 (de) Schneekette mit Strängen von gewundenen Kettengliedern
CN103174799A (zh) 链条
US8851271B2 (en) Restrictor clip
EP2727801B1 (en) The annular inner core of rubber track, track chains and chain-driven vehicles
JP5676141B2 (ja) クローラ用の芯金及びゴムクローラ
RU2520692C1 (ru) Гусеница с автономным шарниром
US9174688B2 (en) Segmented track
US20180223955A1 (en) Bicycle chain
CN105051412A (zh) 链条
US538895A (en) Power-transmitting band
JP4988177B2 (ja) ゴムクローラの補強材切断及び芯金折損防止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ゴムクローラ
JP2011143791A (ja) クローラ用の芯金及びゴムクローラ
JP2004074864A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209038389U (zh) 一种新型皮带扣
JP2012096638A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3321769B2 (ja) ゴムクロ−ラ
RU2207282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катково-гусеничным движителем (варианты)
JP2012166713A (ja) クローラ用芯金、及び弾性クローラ
JP2013010444A (ja) クローラ用芯金及び弾性クローラ
JP7122213B2 (ja) 弾性クローラ用芯金及び該芯金を用いた弾性ク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