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2684A -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2684A
CN102842684A CN2012101251510A CN201210125151A CN102842684A CN 102842684 A CN102842684 A CN 102842684A CN 2012101251510 A CN2012101251510 A CN 2012101251510A CN 201210125151 A CN201210125151 A CN 201210125151A CN 102842684 A CN102842684 A CN 102842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gnetic material
light emitting
conduction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1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濬九
金元锺
郑知泳
崔镇百
李娟和
李昌浩
吴一洙
宋炯俊
尹振渶
宋英宇
李钟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2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2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Abstract

一种包括磁性材料以提高电荷流动的电极和一种利用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用于该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具有良好的电荷注入特性,从而有可能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优先权的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6月2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1-006079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磁性材料以提高电荷流动的电极,以及使用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在显示器领域中处于显著位置的电致发光装置,尤其是有机发光装置,是利用电子和空穴复合以及消散(dissipate)以产生光并发射光的装置。
电致发光装置基本上包括用于注入空穴的电极、用于注入电子的电极、以及发光层,并且电致发光装置具有层压结构,其中发光层被层置于用于注入空穴的电极与用于注入电子的电极之间。在电致发光装置的电极之中,电子被注入阴极,空穴被注入阳极,这些电荷通过外部电场在相反的方向向彼此移动,然后在发光层中复合以便其消散而发光。在这些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由单体有机材料或聚合物形成的发光层的装置被特别称为“有机发光装置”。
通常,阳极(用于空穴注入的电极)采用具有高功函数的电极材料,例如金(Au)或氧化铟锡(ITO);阴极(用于电子注入的电极)采用具有低功函数的电极材料,例如镁(Mg)或锂(Li)。
另外,电致发光装置为了增强空穴传输,可在阳极和发光层之间采用空穴传输层,或者为了增强电子传输,在阴极和发光层之间采用电子传输层。在有机发光装置中,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均主要由有机材料形成。特别地,空穴传输层由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电子传输层由具有n型半导体特性的材料形成。一般来说,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基于光发射的效率确定。因此,为了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的效率,已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通常受电子和空穴注入的简易性、单重态激子的形成程度、光发射的位置、以及三重态激子的利用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采用了将电子注入层或空穴注入层***电极和发光层之间以获得电荷的便利注入的方法、将电极的功函数调整为发光层的同一级或低一级以获得电荷的便利注入的方法、或者为了将消散时不发光的三重态激子改变为消散时发光的单重态激子而将包括重元素的有机材料添加到发光层的方法。然而,前述的方法在装置稳定性方面都有局限。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通过增加设置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表面相对侧的电极的反射率来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的方法。特别地,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表面中的电极形成有透明电极,并且设置在发光表面相对侧的电极形成有反射电极,以使得在发光层中产生而辐射至发光表面相对侧的光线在反射电极中被反射,从而辐射至发光表面,由此提高光发射的效率。
反射电极的一个示例是电极由金属层制成。然而,如果像这样将金属层用作电极的话,会出现电荷不易注入的情况。特别地,当包括金属层的反射电极被用作阳极时,会降低空穴注入的效率。
为了改进当由金属层制成的电极被用作阳极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将透明传导氧化物(TCO)层设置在金属层上的结构方面的研发。当具有由例如ITO的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薄膜的结构的电极被形成在由银制成的金属层上时,反射率的增加与电荷注入的效率相矛盾,为了获得更好的光发射效率,必须提高电荷注入特性。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其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和电荷注入特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其能够控制注入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层中的电荷的旋转方向以改进电荷注入特性,和一种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磁性材料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这里,传导透明层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该透明传导氧化物可以简称为“TCO”。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极被应用到所述有机发光装置中,使得有可能控制被注入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发光层中的电荷的旋转方向,从而提高电荷注入特性。当有机发光装置控制了电荷的旋转方向时,在发光层中的单重态激子产生的可能性增加,从而有可能增加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限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金属层包括银(Ag)。银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和良好的传导性,因此其可被应用于反射电极。银可以用于阳极和阴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金属层的厚度可以调整为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1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2
的范围。如果金属层更厚,传导特性更出众,从而电荷注入特性提高并且反射特性也会提高。然而,为了装置的紧密度金属层优选为较薄,因此考虑到传导特性、反射特性、以及装置的紧密度,金属层的厚度被调整为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3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4
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导透明层的厚度被调整为的范围。
传导透明层用于补充金属层的功函数。考虑到装置的紧密度以及补充功函数的功能,传导透明层的厚度被调整为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7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38
的范围。
传导透明层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并且该透明传导氧化物的示例包括ITO、AZO、IGO、GIZO、IZO、以及ZnOx,可以使用其中之一或者将其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使用。可以将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的、透明且具有传导性的氧化物用作透明传导氧化物。
包含于传导透明材料中的磁性材料包括:例如,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可以使用其中之一或者将其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使用。可以使用除了上述磁性材料之外的具有磁性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导透明层的功函数调整为4.8eV到6.5eV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在传导透明层中的磁性材料的含量为传导透明层的全部重量的1%到30%的重量。包括在传导透明层中的磁性材料的数量使得传导透明层的功函数具有4.8eV到6.5eV范围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传导透明层中,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矩阵并且磁性材料掺杂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的矩阵中。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导透明层通过溅射方法或者沉积方法用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的原材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导透明层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设置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的表面上。这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可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41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42
的范围的厚度。另外,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可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43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44
的范围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前述的电极可以应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反射电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前述的电极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阳极。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和在金属层上形成传导透明层的步骤。这里,形成传导透明层的步骤包括使用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的原材料的溅射工艺或沉积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形成传导透明层的步骤包括形成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的步骤,以及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上形成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形成传导透明层的步骤中,同时使用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来进行溅射工艺或沉积工艺以形成使用透明传导材料的矩阵,并且磁性材料被掺杂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的矩阵中。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包含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中,金属可以包括Ag、MgAg、以及AgYg中的至少一种。此外,磁性材料可以包括选自由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中,金属形成矩阵,磁性材料掺杂在由金属形成的矩阵中。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金属形成金属层并且磁性材料以薄膜形式设置在金属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磁性材料的薄膜可以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51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52
范围的厚度,并且金属材料可以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53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54
范围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阴极是透明电极。
依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该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以及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这里,有机层包括包含发光层的至少一层,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而且,传导透明层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与上述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是第一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是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并且具有反射电极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电极是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是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第一电极是阳极并且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第二电极是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是透明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具有良好的电荷注入特性。因此,当这种电极被用作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时,有可能增加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另外,当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被用作反射电极时,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反射特性。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电极应用到有机发光装置,本发明能够控制注入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层中的电荷的旋转方向并提高电荷注入特性,从而有可能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详细的说明连同考虑附图,将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许多优势将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图解说明了应用本发明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是更详细地图解说明了图1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的有机层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解说明了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阳极的反射率根据分别在一个实施例和对照实施例中制造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波长的测量结果的图形;以及
图9是图解说明了电流密度根据分别在一个实施例和对照实施例中制造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电压的测量结果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具体的实施例和对照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或附图。
同时,为了帮助理解,在附图中的每个元件、其形状等等可以简单地图示或夸大。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此外,在以下的描述中,当一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可以理解为该层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层或者基底上,或者位于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方,在它们之间设置有第三层。
图1是图解说明了有机发光装置的概念的示意图。
参见图1,有机发光装置具有这样的基本结构,其中在基底10上形成有第一电极20,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有机层30,在有机层30上形成第二电极40。从以上可以看出,有机层30***于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之间。有机层30中包括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空穴和电子复合并且消散而发出光。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中的一个是用于注入空穴的阳极,另一个是用于注入电子的阴极。
图2是图解说明了在有机发光装置中具有包括多个层的层压结构的有机层30的实施例的视图。有机层30包括相继形成在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当第一电极是阳极时,在第一电极20上相继形成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以及电子注入层35。
然而,当第一电极20是阴极时,在第一电极20上相继形成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
作为参考,在许多情况中电子注入层是由金属元素或他们的结合,而不是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因此电子注入层可未包括在有机层中,而是被区别作为单独的层。
图3图解说明了具有在由银制成的金属层210上形成由如ITO的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的薄膜220这样的结构的电极200。然而,在图3所示的电极中,反射率的增加与电荷注入的效率相矛盾,为了获得更佳的光发射效率必须提高电荷注入特性。
图4是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含磁性材料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2的视图。这里,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2包括金属层210和形成在金属层210上的传导透明层230。传导透明层230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231和磁性材料232。
在图4中示出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2的传导透明层230中,磁性材料232被掺杂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231形成的矩阵中。
图5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
在图5中,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4包含金属层210和传导透明层236。传导透明层236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240设置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220的表面上。
在图4和5中,传导透明层可以通过溅射法或者沉积法使用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的原材料形成。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2或204可以通过在基底(未示出)上形成金属层210,然后在金属层210上形成传导透明层230或236来制造。这里,基底可以是有机发光装置的基底,或者可以是单独为电极的制造准备的。同时,为了形成传导透明层可以采用溅射工艺或者沉积工艺。
根据图4的实施例,为了形成传导透明层230,有可能同时执行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的溅射或沉积。特别地,当同时使用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执行共沉积时,将形成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混合于其中的沉积层。类似地,当同时使用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执行混合溅射时,将形成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混合于其中的溅射层。
作为共沉积或混合溅射的结果,透明传导氧化物231形成矩阵并且磁性材料232被掺杂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231形成的矩阵中。这种电极具有在图4中图解说明的结构。
根据图5的实施例,在形成传导透明层236的步骤中,可以通过使用透明传导氧化物在金属层210上形成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220,然后可以在薄膜220的表面上形成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240。可以应用溅射或者沉积来形成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220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240。
根据图5的实施例,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240可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91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92
的范围的厚度,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220可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93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094
的范围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包括磁性材料,使得其有可能控制注入由有机材料制成的发光层中的电荷的旋转方向,从而提高电荷注入特性。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有机发光装置中电荷的旋转方向,有可能增加发光层中的单重态激子产生的可能性,因而可能增加有机发光装置能够发光的限度。
就这一点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被包括在电极中的磁性材料具有同一磁化方向(或旋转方向)。当被包括在电极中的磁性材料在同一方向被磁化时,仅具有对应于该磁化方向的旋转方向的电荷能够被注入发光层。通过使用包含所述磁性材料的电极,本发明能够控制注入发光层中的电荷的旋转方向,从而可能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
特别地,当被包括在电极中的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即,旋转方向是向上方向时,具有向上旋转方向的电荷没有阻挡地穿过电极,但是具有向下旋转方向的电荷受到阻挡难于穿过电极。因此,穿过电极的电荷具有向上的旋转方向。类似地,当包括在电极中的磁性材料的旋转方向是向下方向时,穿过电极的电荷具有向下的旋转方向。这样,当仅有处于特定旋转方向的电荷被选择性地注入发光层时,光发射的效率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金属层210包括银(Ag)。银不但具有良好的传导性,还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因此,具有由银形成的金属层的电极可以用作反射电极。具有由银形成的金属层的电极可以用于阳极和阴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金属层210的厚度可以调整为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02
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导透明层230或236的厚度调整为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04
的范围。传导透明层230或236具有补充金属层210的功函数的功能。
包括在传导透明层230或236中的透明传导氧化物的示例包括:ITO、AZAO、IGO、GIZO、IZO、以及ZnOx,可以使用其中之一或者将其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使用。
包括在传导透明层230或薄膜240中的磁性材料的示例包括: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可以使用其中之一或者将其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导透明层230或236的功函数可以调整为4.8eV到6.5eV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传导透明层的电极是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于传导透明层230或薄膜240中的磁性材料的含量为传导透明层230或236的全部重量的1%到30%的重量。磁性材料的含量被调整为使得传导透明层230或236的功函数在4.8eV到6.5eV的范围内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前述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因此,该电极可以应用到有机发光装置的反射电极。特别地,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有机发光装置的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制造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方法与以上描述相同。
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4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金属形成矩阵并且磁性材料被掺杂在由金属形成的矩阵中。
图6和图7是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400。在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中,金属包括Ag、MgAg、以及AgYg中的至少一种。此外,磁性材料可以包括选自由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图6和7中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40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金属形成金属层410并且磁性材料以薄膜420的形式设置在金属层的表面上。这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420可以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11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12
范围的厚度,并且金属层410可以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13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14
范围的厚度。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420可以设置在金属层410的下表面下方(参见图6)或者在金属层410的上表面上(参见图7)。
当金属层410具有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16
范围的厚度时,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能够成为透明电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底10、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20、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30、以及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40(参见图1)。
这里,有机层30包括包含发光层33的至少一层(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机层30包括相继形成在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参见图2,当第一电极20是阳极时,在第一电极20上相继形成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以及电子注入层35。然而,当第二电极40是阳极时,层35是空穴注入层,层34是空穴传输层,层32是电子传输层,以及层31是电子注入层31。
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电极202,电极202包括金属层210以及形成在金属层210上的传导透明层230。传导透明层230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ITO)231和金属材料232(参见图4),这一点已描述过。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204并包含金属层210和传导透明层236。传导透明层236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240设置在由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220的表面上(参见图5),这一点已描述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极202或204可以是图1和2中的第一电极20。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该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202或204可以具有用作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20的反射电极的功能。此时,第一电极20是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是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400。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电极20有可能配置为阴极并且第二电极40为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可以是透明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使用银在玻璃基底10上形成金属层210并且在金属层210上形成透明传导层230。透明传导层230通过在ITO(一种透明传导氧化物)中掺杂为磁性材料的镍(Ni)而形成,掺杂重量比为Ni∶ITO=5∶95,同时形成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21
厚度的膜。包括金属层210和透明传导层230的电极形成作为阳极。
然后,在该阳极上相继膜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并且形成用作阴极的MgAg层,从而制造出OLED装置。
为了比较,以与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制造蓝色OLED装置,除了该蓝色OLED具有这样的阳极,即,包括由银形成的金属层210和在金属层210上形成
Figure BDA0000157186440000131
厚度的不包括磁性材料的ITO膜220。用于比较制造的蓝色OLED是对照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根据在该实施方式和对照实施方式中制造的蓝色OLED装置的阳极的波长测量的反射率的结果,图9示出了根据电压测量的电流密度的结果。在图8和9中,较淡的实线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结果,较黑的实线表示对照实施方式的结果。
在图8中可以发现该实施方式中450nm波长下的反射率比对照实施方式中的反射率低5%。然而,在图9中,可以发现电流密度增加。这个结果示出了通过阳极中的电荷的旋转控制使得电荷流动得到了很大提高的事实。应该注意,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蓝色OLED装置的效率与对照实施方式相比提高了10%。
尽管本发明已参考有限的示例和附图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如此,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作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而不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33)

1.一种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包括:
金属层;以及
传导透明层,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传导透明层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金属层包括银(A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11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12
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传导透明层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13
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传导透明层的功函数为4.8eV到6.5eV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包括选自由ITO、AZO、IGO、GIZO、IZO、以及ZnOx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磁性材料包括选自由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中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包含在所述传导透明层中的所述磁性材料的含量为所述传导透明层的全部重量的1%到30%的重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在所述传导透明层中,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矩阵并且所述磁性材料掺杂在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的所述矩阵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所述传导透明层由包括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和所述磁性材料的原材料通过溅射或者沉积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传导透明层包括由所述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由所述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设置在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由所述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22
的范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23
的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电极为反射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所述电极为阳极。
16.一种制造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金属层;以及
在所述金属层上形成传导透明层,所述传导透明层通过溅射工艺或沉积工艺使用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的原材料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形成所述传导透明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使用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在所述金属层上形成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以及
在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制成的薄膜上形成由所述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在形成所述传导透明层的步骤中,同时使用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和所述磁性材料来进行所述溅射工艺或所述沉积工艺以形成使用所述透明传导材料的矩阵,并且所述磁性材料被掺杂在由所述透明传导氧化物形成的矩阵中。
19.一种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包括金属材料和磁性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阴极,所述金属包括Ag、MgAg、以及AgYg中的至少一种。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阴极,所述磁性材料包括选自由Ni、Co、Fe、Mn、Bi、FeO-Fe2O3、NiO-Fe2O3、CuO-Fe2O3、MgO-Fe2O3、MnBi、MnSb、MnAs、MnO-Fe2O3、Y3Fe2O3、CrO2、以及Eu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阴极,所述金属形成矩阵并且所述磁性材料被掺杂在由所述金属形成的所述矩阵中。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阴极,所述金属形成金属层并且所述磁性材料以薄膜形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所述磁性材料的薄膜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32
范围。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所述金属材料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157186430000034
的范围。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阴极,所述阴极是透明电极。
27.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基底上;
有机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有机层上,所述有机层包括包含发光层的至少一层,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包括金属层和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并且
所述传导透明层包括透明传导氧化物和磁性材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所述金属层和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的传导透明层的电极是所述第一电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第一电极是反射电极。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第一电极是阳极。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包括金属和磁性材料的阴极。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阴极包括透明电极。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所述金属和所述磁性材料的电极是所述第二电极。
CN2012101251510A 2011-06-22 2012-04-25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Pending CN102842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60794A KR20130000218A (ko) 2011-06-22 2011-06-22 자성체 물질을 함유한 전극 및 상기 전극을 갖는 유기발광소자
KR10-2011-0060794 2011-06-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2684A true CN102842684A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6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1510A Pending CN102842684A (zh) 2011-06-22 2012-04-25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26189A1 (zh)
KR (1) KR20130000218A (zh)
CN (1) CN102842684A (zh)
TW (1) TW20130308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3163A (zh) * 2018-08-17 2018-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99464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和qled器件
CN110294965A (zh) * 2018-03-21 2019-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4969A (zh) * 2018-03-21 2019-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1903A (zh) * 2012-09-07 2014-03-16 Ind Tech Res Inst 無線電力傳輸之可裁切有機發光二極體光源裝置
KR101662202B1 (ko) * 2013-10-01 2016-10-04 광주과학기술원 발광 다이오드
TWI572061B (zh) * 2014-12-10 2017-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半導體發光結構
CN104576963A (zh) * 2014-12-18 2015-04-29 苏州汉克山姆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4600206A (zh) * 2015-01-13 2015-05-06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Oled器件及o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USD803844S1 (en) 2015-03-17 2017-1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t of display screens or portion thereof and frame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6776931B2 (ja) * 2016-03-23 2020-10-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積層反射電極膜、積層反射電極パターン、積層反射電極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CN213266673U (zh) * 2016-07-05 2021-05-25 应用材料公司 发光结构和用于沉积发光结构的电极部分的设备
CN106322159A (zh) * 2016-10-19 2017-01-11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丝灯
US10366653B2 (en) 2016-10-20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6848105B (zh) * 2017-04-17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29099B (zh) * 2019-12-31 2022-10-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92914B1 (ko) * 2020-08-24 2022-04-2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기발광소자용 전극 및 그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CN113363302B (zh) * 2021-06-02 2023-09-08 南京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877A (zh) * 2003-10-13 2005-04-20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158952A1 (en) * 2003-04-02 2005-07-21 Drewes Joel A. Mram devices with fine tuned offset
CN101661995A (zh) * 2009-09-29 2010-03-03 吉林大学 一种能够形成自旋极化注入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7700200B2 (en) * 2002-03-29 2010-04-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US20100101830A1 (en) * 2008-10-24 2010-04-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co replacement
CN101872842A (zh) * 2010-06-24 2010-10-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7973B2 (en) * 2000-02-25 2005-05-03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EP1321473B1 (en) * 2000-09-29 2006-12-20 Seire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 freeze-induced decrease of the activity of a protein
US7084025B2 (en) * 2004-07-07 2006-08-01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Selective oxide trimming to improve metal T-gate transistor
US7709100B2 (en) * 2004-07-07 2010-05-0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efficiency
KR100864882B1 (ko) * 2006-12-28 2008-10-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506401B2 (ja) * 2007-02-13 2014-05-28 フジフィルム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ユーロプ ビー.ブイ. 磁気マスクデバイスを使用する基板プラズマ処理
EP1965233B1 (en) * 2007-03-02 2015-09-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olariz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867891B2 (en) * 2008-12-10 2011-01-11 Intel Corporation Dual metal interconnects for improved gap-fill, reliability, and reduced capacitance
KR101156428B1 (ko) * 2009-06-01 2012-06-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10003386A2 (zh) * 2009-07-10 2010-01-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光元件及其封装结构
US8659155B2 (en) * 2009-11-05 2014-02-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chanisms for forming copper pillar bump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0200B2 (en) * 2002-03-29 2010-04-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US20050158952A1 (en) * 2003-04-02 2005-07-21 Drewes Joel A. Mram devices with fine tuned offset
CN1607877A (zh) * 2003-10-13 2005-04-20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101830A1 (en) * 2008-10-24 2010-04-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co replacement
CN101661995A (zh) * 2009-09-29 2010-03-03 吉林大学 一种能够形成自旋极化注入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872842A (zh) * 2010-06-24 2010-10-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光: "控制载流子自旋态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王宁: "新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64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和qled器件
CN110294965A (zh) * 2018-03-21 2019-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4969A (zh) * 2018-03-21 2019-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3163A (zh) * 2018-08-17 2018-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8933163B (zh) * 2018-08-17 2020-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6189A1 (en) 2012-12-27
TW201303081A (zh) 2013-01-16
KR20130000218A (ko)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2684A (zh) 包括磁性材料的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
US1134909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743909B1 (en) Pixel structure, pixel unit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651339B2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842685B (zh) 包括金属氧化物的阳极以及具有这种阳极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7958961A (zh) 串联量子点发光器件、面板即显示器
CN103367653B (zh) 倒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067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设备
CN103943658A (zh)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5162A (zh) 前侧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0945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照明装置
CN111540837A (zh) 量子点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4851988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09084273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9585698B (zh) 一种溶液法制备p-i-n结构的低压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CN203746914U (zh) 一种oled显示器
KR10249864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210202898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456489C (zh) 串联式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其应用
CN10597739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WO2024060783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CN212257439U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93427A1 (zh)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0400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96002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电子传输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