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231B -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 Google Patents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231B
CN102792231B CN201180014714.2A CN201180014714A CN102792231B CN 102792231 B CN102792231 B CN 102792231B CN 201180014714 A CN201180014714 A CN 201180014714A CN 102792231 B CN102792231 B CN 102792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ink powder
mentioned
resin particle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7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2231A (zh
Inventor
金田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2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2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优异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包含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蜡的着色树脂粒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蜡含有天然向日葵蜡,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该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Description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电子照相式(含静电印刷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在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含有天然向日葵蜡作为蜡,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优异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使用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电子照相式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高速化、低耗电化、长期图像稳定性等要求日益高涨。其中,对于印刷高速化、低耗电化的要求,目前以墨粉的固着温度降低的方式设计墨粉组成来进行应对。但是,这样的墨粉组成成为墨粉凝集或抗粘连性降低、从固着辊的剥离性降低等原因。因此,依然需要保存性及剥离性高的墨粉。
另外,对于长期图像稳定性的要求,重要的是提高墨粉的印刷耐久性或细线重现性。
此外,近年来由于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对图像形成装置的需要增加,所以需要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仍可长时间发挥高印刷耐久性的墨粉。
为降低墨粉的固着温度,已知可使墨粉粒子中含有蜡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源于植物的天然蜡(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等)作为蜡的电子照相用墨粉。
另外,为取得固着性与剥离性的平衡,已知合用天然蜡和合成烃类蜡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植物蜡和合成烃类蜡的干式墨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平6-230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日本特开平11-2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子照相用墨粉如该文献的表1所述,非胶印温度的下限值为140~145℃。但是,如该表1所述,固着强度不一定高。
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干式墨粉如该文献的表5所述,在印刷2万张后,在纤细部分图像品质稍稍变差。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实施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优异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着色树脂粒子含有天然向日葵蜡,可提高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基于这些见解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包含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蜡的着色树脂粒子,上述蜡含有天然向日葵蜡,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该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这样构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由于含有适量的上述天然向日葵蜡,与含有其它天然蜡、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的现有墨粉相比,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高。
在本发明中,上述蜡可进一步含有石油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上述石油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在本发明中,上述蜡可进一步含有合成酯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上述合成酯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天然向日葵蜡具有1个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熔点(TmD),吸热峰的半峰宽为8℃以下。
这样构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因含有熔点明确性(シャープメルト性)优异的上述天然向日葵蜡而可以使得低温固着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熔点(TmD)为70~85℃。
这样构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可在特别高的水平下兼顾墨粉的低温固着性和抗粘连性。另外,这样构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在该墨粉的制备阶段发生凝集的危险小。
在本发明中,上述着色树脂粒子也可通过湿法制备。
在本发明中,上述着色树脂粒子也可具有芯壳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含有适量的上述天然向日葵蜡,与含有其它天然蜡、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的现有墨粉相比,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高。
实施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为包含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蜡的着色树脂粒子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蜡含有天然向日葵蜡,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该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以下将本发明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简称为“墨粉”。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含有巴西棕榈蜡等天然蜡的墨粉如下述实施例所示,与固着辊的剥离性不足。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含有植物蜡和合成烃类蜡的现有墨粉因在粉碎时蜡露出而有保存性·耐久性降低之虞。
与之相对的是,本发明的墨粉如下述实施例所示,因含有天然向日葵蜡而使得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提高。
本发明的墨粉包含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规定量的天然向日葵蜡的着色树脂粒子。
以下依次对着色树脂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着色树脂粒子以及经该着色树脂粒子的外部添加工序制得的本发明的墨粉进行说明。
1. 着色树脂粒子的制备方法
通常,着色树脂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粉碎法等干法以及乳化聚合凝集法、分散聚合法、混悬聚合法和溶解混悬法等湿法。在这些制备方法中,从易于获得细线重现性等印刷特性优异的墨粉出发,优选湿法。在湿法中,从易于获得微米级的具有比较小的粒径分布的墨粉出发,优选乳化聚合凝集法、分散聚合法及混悬聚合法等聚合法,在聚合法中更优选混悬聚合法。
上述乳化聚合凝集法为将乳化的聚合性单体聚合,制得树脂微粒乳状液,与着色剂分散液等凝集,制备着色树脂粒子的方法。另外,上述溶解混悬法为将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蜡等墨粉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使形成的溶液在水性溶剂中形成液滴,除去该有机溶剂,制备着色树脂粒子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可分别采用上述公知的方法。
本发明的着色树脂粒子可采用湿法或干法制备。当采用湿法中优选的(A)混悬聚合法制备着色树脂粒子时,或采用干法中具有代表性的(B)粉碎法制备着色树脂粒子时,通过以下各工序进行。
(A)混悬聚合法
(A-1)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工序
首先,将聚合性单体、着色剂、天然向日葵蜡以及进一步所需的其它添加剂混合、溶解,进行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制备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时的混合例如采用混合式分散机进行。
在本发明中,聚合性单体指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单体,聚合性单体聚合形成粘结树脂。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主要成分,优选使用单乙烯基单体。作为单乙烯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和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化合物,乙烯、丙烯和丁烯等链烯烃等。这些单乙烯基单体可分别单独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单乙烯基单体中,优选使用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一部分,为改善墨粉的保存性(抗粘连性),优选将任意的交联性聚合性单体与上述单乙烯基单体一同使用。交联性聚合性单体指具有2个以上可聚合官能团的单体。作为交联性聚合性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芳族二乙烯基化合物,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酯,N,N-二乙烯苯胺和二乙烯醚等二乙烯基化合物,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二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等具有3个以上乙烯基的化合物等。这些交联性聚合性单体可分别单独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优选以通常0.1~5质量份、优选0.3~2质量份的比例使用交联性聚合性单体。
另外,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一部分,为提高墨粉的保存性与低温固着性的平衡,优选将任意的大分子单体与上述单乙烯基单体一同使用。大分子单体指分子链末端具有可聚合的碳-碳不饱和键,数均分子量(Mn)通常为1,000~30,000的反应性低聚物或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单体,优选使用与将聚合性单体聚合获得的聚合物(粘结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Tg)相比具有高Tg的低聚物或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优选以通常0.01~10质量份、优选0.03~5质量份、更优选0.1~2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大分子单体。
在本发明中使用着色剂。当制备彩色墨粉(通常使用黑色墨粉、蓝绿色墨粉、黄色墨粉、品红墨粉等4种墨粉。)时,可分别使用黑色着色剂、蓝绿色着色剂、黄色着色剂、品红着色剂。
在本发明中,作为黑色着色剂,可使用炭黑、钛黑以及氧化铁锌和氧化铁镍等磁粉等颜料。
作为蓝绿色着色剂,例如可列举出铜酞菁颜料及其衍生物以及蒽醌颜料等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C.I. Pigment Blue 2、3、6、15、15:1、15:2、15:3、15:4、16、17:1和60等。
作为黄色着色剂,例如可使用单偶氮颜料及双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稠多环颜料等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C.I. Pigment Yellow 3、12、13、14、15、17、62、65、73、74、83、93、97、120、138、155、180、181、185、186和213等。
作为品红着色剂,例如可使用单偶氮颜料及双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稠多环颜料等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C.I. Pigment Red 31、48、57:1、58、60、63、64、68、81、83、87、88、89、90、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3、170、184、185、187、202、206、207、209、238、251和C.I. Pigment Violet 19等。
着色剂可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着色剂组合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着色剂优选以优选1~10质量份比例使用。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之1在于蜡含有天然向日葵蜡。
天然向日葵蜡是指从向日葵中萃取出的蜡,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单酯,在脂肪酸一侧的碳原子数为20~24处有峰值,脂肪醇一侧的碳原子数为24~28处有峰值。天然向日葵蜡如下述实施例中的表1所示,与目前用于墨粉的巴西棕榈蜡或小烛树蜡等其它天然蜡相比,碳原子数少,且熔点的分布变狭。根据这样的特征可以推测,固着时蜡从墨粉粒子中渗出的状态发生变化,可实现凭借目前的天然蜡未达到的墨粉品质。
如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叙述的那样,从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的观点出发,含有天然向日葵蜡的本发明的墨粉是比含有其它天然蜡的现有墨粉更加优异的墨粉。这被认为是由上述固着时渗出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另外,如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叙述的那样,与仅含有石油蜡和合成酯蜡的现有墨粉相比,含有天然向日葵蜡的本发明的墨粉是具有优异的固着性的墨粉。
天然向日葵蜡为从向日葵中萃取出的蜡,可以是从向日葵种子中通过萃取纯化获得的蜡,也可使用市售的蜡。
从向日葵种子进行萃取的方法如下所示。首先,从压榨向日葵种子获得的粗向日葵油中仅采集粗蜡。通过将该粗蜡纯化,获得天然向日葵蜡。需要说明的是,也可根据需要将萃取出的蜡的主要成分蒸馏,除去低沸点成分。
可用于本发明的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下。酸值超过10mgKOH/g的天然向日葵蜡由于游离脂肪酸多,液化的趋势大,故不优选。
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优选为5mgKOH/g以下,特别优选为0.5~3mgKOH/g。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可用于本发明的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当该含量不足1质量份时,无法发挥作为本发明效果的墨粉的固着性、剥离性等。当该含量超过10质量份时,导致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像部件易发生镀膜,印刷耐久性易降低。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优选为2~9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8质量份。
天然向日葵蜡优选具有1个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熔点(TmD),吸热峰的半峰宽为8℃以下。这样通过使用熔点明确性优异的天然向日葵蜡,可使低温固着性良好。
该吸热峰的半峰宽特别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
天然向日葵蜡的熔点(TmD)优选为70~85℃。需要说明的是,熔点(TmD)为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熔点。
熔点(TmD)不足70℃的天然向日葵蜡往往抗粘连性降低。另一方面,熔点(TmD)超过85℃的天然向日葵蜡在墨粉的固着阶段熔融慢,所以墨粉的低温固着性有降低之虞。
该熔点(TmD)特别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5~80℃。
蜡也可进一步含有石油蜡。可用于本发明的石油蜡的酸值优选为5mgKOH/g以下。另外,优选可用于本发明的石油蜡的熔点(TmD)为60~90℃,熔点峰的半峰宽为8℃以下。
作为石油蜡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出石蜡、微晶蜡和凡士林等。作为市售的石油蜡,可使用HNP-11(商品名: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HNP-9(商品名: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PW-140(商品名: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SP-0160(商品名: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等。
当使用石油蜡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优选石油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蜡也可进一步含有合成酯蜡。可用于本发明的合成酯蜡的酸值优选为5mgKOH/g以下。另外,可用于本发明的合成酯蜡的熔点(TmD)优选为60~85℃,更优选为65~75℃。
作为合成酯蜡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出四肉豆蔻酸季戊四醇酯、四棕榈酸季戊四醇酯、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和四月桂酸季戊四醇酯等季戊四醇酯,以及六肉豆蔻酸二季戊四醇酯、六棕榈酸二季戊四醇酯和六月桂酸二季戊四醇酯等二季戊四醇酯等多元醇酯化合物等。作为市售的合成酯蜡,可使用WEP-7 (商品名:日油株式会社制,熔点70℃)、WEP-4 (商品名:日油株式会社制,熔点71℃)、WEP-6 (商品名:日油株式会社制,熔点77℃)等。
当使用合成酯蜡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优选合成酯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可单独使用1种天然向日葵蜡,也可将2种以上天然向日葵蜡组合使用。另外,当使用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时,可将1种石油蜡或合成酯蜡与天然向日葵蜡组合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与天然向日葵蜡组合使用。
当将天然向日葵蜡与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组合使用时,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蜡的总含量最好为3~3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当蜡的总含量不足3质量份时,有无法获得足够的脱模性之虞,当蜡的总含量超过30质量份时,有时墨粉的保存性降低。
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蜡的总含量优选为4~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0质量份的比例。
当将天然向日葵蜡与石油蜡和/或合成酯蜡组合使用时,相对于蜡的总含量,优选天然向日葵蜡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
如下述实施例所示,特别优选将天然向日葵蜡、石油蜡和合成酯蜡等3种蜡组合使用。
作为其它添加剂,为提高墨粉的带电性,可使用正带电性或负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
作为带电控制剂,只要是通常用作墨粉用带电控制剂的物质,则无特殊限定,但在带电控制剂中从与聚合性单体的互溶性高,可赋予墨粉粒子稳定的带电性(带电稳定性)出发,优选正带电性或负带电性的带电控制树脂,此外从获得正带电性墨粉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正带电性的带电控制树脂。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优选以通常0.01~10质量份、优选0.03~8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带电控制剂。当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不足0.01质量份时,往往发生雾化。另一方面,当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超过10质量份时,往往发生印刷污染。
作为其它添加剂,优选使用分子量调整剂。
作为分子量调整剂,只要是通常用作墨粉用分子量调整剂的物质,则无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叔十二硫醇、正十二硫醇、正辛硫醇和2,2,4,6,6-五甲基庚烷-4-硫醇等硫醇类,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丁基秋兰姆、二硫化N,N'-二甲基-N,N'-二苯基秋兰姆、二硫化N,N'-二(十八烷基)-N,N'-二异丙基秋兰姆等二硫化秋兰姆类等。这些分子量调整剂可分别单独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优选以通常0.01~10质量份、优选0.1~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分子量调整剂。
(A-2)获得混悬液的混悬工序(液滴形成工序)
将经上述(A-1)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工序获得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混悬于水性分散介质中,获得混悬液(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分散液)。在这里,混悬意味着在水性分散介质中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液滴形成所需的分散处理例如可使用在线型乳化分散机(荏原制作所社制,商品名:Ebara milder (エバラマイルダー))、高速乳化·分散机(特殊机化工业社制,商品名:T.K. Homomixer (ホモミクサー) MARK II型)等可进行强力搅拌的装置进行。
就本发明而言,在液滴形成过程中,为提高着色树脂粒子的粒径控制及圆度,优选在水性分散介质中含有使用分散稳定剂。
水性分散介质可单独为水,也可与低级醇和低级酮等可溶于水的溶剂合用。
作为分散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硫酸钡及硫酸钙等硫酸盐,碳酸钡、碳酸钙及碳酸镁等碳酸盐,磷酸钙等磷酸盐,氧化铝及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以及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氢氧化亚铁(水酸化第二铁)等金属氢氧化物等金属化合物;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及明胶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在上述分散稳定剂中,优选使用含有溶于酸溶液的水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难水溶性无机化合物)胶体的分散稳定剂。上述分散稳定剂可分别单独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以聚合性单体按100质量份计,分散稳定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2~10质量份。
作为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聚合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等无机过硫酸盐,4,4'-偶氮基双(4-氰基戊酸)、2,2'-偶氮基双(2-甲基-N-(2-羟乙基)丙酰胺、2,2'-偶氮基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基双(2,4-二甲基戊腈)和2,2'-偶氮基双异丙腈等偶氮化合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和过氧化间苯二甲酸叔丁酯等有机过氧化物等。其中优选使用有机过氧化物。若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则臭气少,可获得画质优异的墨粉。
聚合引发剂可在将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分散于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性分散介质中后,于液滴形成前的阶段添加,也可直接添加于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
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3~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10质量份。当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不足0.1质量份时,固着性往往降低。另一方面,当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超过20质量份时,保存性往往降低。
(A-3)聚合工序
将通过上述(A-2)获得混悬液的工序(液滴形成工序)获得的所希望的混悬液(含有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液滴的水性分散介质)加热,开始聚合,获得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
本发明中的聚合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98℃。另外,本发明中的聚合时间优选为1~20小时,更优选为2~15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为在稳定分散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液滴的状态下进行聚合,在本聚合工序中也可在上述(A-2)获得混悬液的工序(液滴形成工序)后,在通过搅拌进行分散处理的同时进行聚合反应。
优选制成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所谓芯壳型(另外也称“胶囊型”)着色树脂粒子:将通过聚合工序获得的着色树脂粒子作为芯层,在其外侧制备不同于芯层的壳层。
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因将含有低软化点物质的芯层用具有比其高的软化点的物质包覆,而能够取得墨粉固着温度的低温化与保存时凝集的预防之间的平衡。
作为制备上述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的方法,无特殊限制,进而通过目前公知的方法制备。从制备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原位聚合法和相分离法。
以下对利用原位聚合法的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向分散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介质中添加用于形成壳层的聚合性单体(壳用聚合性单体)和壳用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从而可获得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
作为壳用聚合性单体,可使用与上述聚合性单体相同的物质。其中,优选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可获得Tg超过80℃的聚合物的单体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用于壳用聚合性单体聚合的壳用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2,2'-偶氮基双(2-甲基-N-(2-羟乙基)丙酰胺)和2,2'-偶氮基双(2-甲基-N-(1,1-双(羟甲基)-2-羟乙基)丙酰胺)等水溶性偶氮化合物等聚合引发剂。
相对于100质量份壳用聚合性单体,本发明中使用的壳用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
壳层的聚合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95℃。另外,壳层的聚合时间优选为1~20小时,更优选为2~15小时。
(A-4)洗涤、过滤、脱水及干燥工序
在上述(A-3)聚合工序后获得的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优选依据常规方法,根据需要反复数次进行洗涤、过滤、脱水及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首先,为除去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残留的分散稳定剂,向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添加酸或碱进行洗涤。
当所使用的分散稳定剂为可溶于酸的无机化合物时,向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添加酸,另一方面当所使用的分散稳定剂为可溶于碱的无机化合物时,向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添加碱。
(B)粉碎法
当采用粉碎法制备着色树脂粒子时,通过以下工序进行。
首先,将粘结树脂、着色剂、天然向日葵蜡以及所需的其它添加剂用混合机(例如球磨、V型混合机、Henschel mixer (ヘンシェルミキサー) (:商品名)、高速溶解器、密闭式混合机、Whole burg internal mixer (フォールバーグ)等)混合。接着,将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混合物用加压捏合机、双轴挤压捏合机、轧辊等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捏合。将获得的捏合物用锤磨机、绞磨机、辊磨机等粉碎机进行粗粉碎。待进一步使用喷射磨、高速旋转式粉碎机等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后,通过风力分级机、气流式分级机等分级机分级成所希望的粒径,获得利用粉碎法的着色树脂粒子。
需要说明的是,粉碎法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着色剂、天然向日葵蜡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添加剂可使用在上述(A)混悬聚合法中列举的物质。另外,通过粉碎法获得的着色树脂粒子与通过上述(A)混悬聚合法获得的着色树脂粒子一样,也可通过原位聚合法等方法制成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
作为粘结树脂,另外也可使用目前广泛用于墨粉的树脂。作为粉碎法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具体而言可示例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
2. 着色树脂粒子
通过上述(A)混悬聚合法或(B)粉碎法等制备方法获得着色树脂粒子。
以下对构成墨粉的着色树脂粒子进行叙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叙述的着色树脂粒子包括芯壳型粒子和非芯壳型粒子的双方。
从图像重现性的观点出发,构成墨粉的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优选为4~12μm,更优选为5~11μm,进一步优选为6~10μm。
当上述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不足上述范围时,墨粉的流动性降低,易发生由雾化(カブリ)等所导致的画质劣化,存在对印刷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上述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超过上述范围时,获得的画像的分辨率易降低,存在对印刷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另外,作为上述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与个数平均粒径(Dn)之比,粒径分布(Dv/Dn)从图像重现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1.3,更优选为1.0~1.25,进一步优选为1.0~1.2。
当上述着色树脂粒子的粒径分布(Dv/Dn)超过上述范围时,墨粉的流动性降低,易发生由雾化等所导致的画质劣化,存在对印刷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和个数平均粒径Dn为使用粒径测定仪测定的值。
作为体积平均粒径Dv的测定方法和粒径分布Dv/Dn的计算方法,可示例出如下所示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Dv的测定方法、Dv/Dn的计算方法不必限定为以下方法。
首先,称取约0.1g的着色树脂粒子,置于烧杯中,加入0.1mL的烷基苯磺酸水溶液(富士胶卷公司制,商品名:Dry well (ドライウエル))作为分散剂。进一步向该烧杯中加入10~30mL的Aisoton (アイソトン) II,在用20W (Watt)的超声分散机分散3分钟后,使用粒径测定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商品名:Multisizer (マルチサイザー)),在孔径:100μm、溶剂:Aisoton (アイソトン) II、测定粒子个数:100,000个的条件下,测定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和个数平均粒径(Dn),算出粒径分布(Dv/Dn)。
本发明的墨粉也可直接将上述着色树脂粒子制成墨粉,但从调整墨粉的带电性、流动性及保存性等的观点出发,也可通过将上述着色树脂粒子与外部添加剂一同混合搅拌进行外部添加处理,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于着色树脂粒子的表面,制成1组分墨粉。
需要说明的是,1组分墨粉也可进一步与载体粒子一同混合搅拌,制成2组分显影剂。
作为外部添加剂,可列举出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锡、碳酸钙、磷酸钙和/或氧化铈等的无机微粒,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硅酮树脂和/或密胺树脂等有机微粒等。其中优选无机微粒,在无机微粒中优选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钛,特别优选含有二氧化硅的微粒。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部添加剂也可分别单独使用,但优选将2种以上合用。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着色树脂粒子,优选以通常0.05~6质量份、优选0.2~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外部添加剂。当外部添加材料的添加量不足0.05质量份时往往发生复印残留。当外部添加材料的添加量超过6质量份时往往发生雾化。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只要不超出其要点本发明就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无特殊说明,份和%均为质量标准。
1. 蜡的制备
<天然向日葵蜡(1)>
将压榨向日葵种子获得的粗向日葵油缓慢冷却至0℃为止,使粗向日葵油中所含的粗蜡析出,过滤收集。
将该粗蜡析出物与正己烷混合,从而将蜡主成分萃取到正己烷中,过滤分离杂质。除去滤液中的正己烷,获得蜡浓缩物。
进一步将蜡浓缩物与甲醇熔融混合,然后缓慢冷却,使蜡的结晶析出。滤取蜡结晶物,除去溶剂,获得蜡组合物。
将蜡组合物用甲醇洗涤3次,进一步加入白土,使其相对于蜡组合物达到1~10%,于90~100℃搅拌10~15分钟,吸附除去杂质。
进一步用分子蒸馏装置于高真空(绝对压力0.005Torr以下)、高温(120~230℃)下在逐步升温的同时处理杂质,除去馏出成分,获得天然向日葵蜡(1),收率为80%。
<天然向日葵蜡(2)>
直至将白土加入蜡组合物中吸附除去杂质的工序为止,与上述天然向日葵蜡(1)相同。天然向日葵蜡(2)不进行使用分子蒸留装置的蒸馏。
2. 蜡的分析
针对上述2种天然向日葵蜡、市售的天然巴西棕榈蜡(Cera Rica NODA Co., Ltd. (セラリカNODA社)制,商品名:纯化巴西棕榈蜡No1)和市售的天然小烛树蜡(Cera Rica NODA Co., Ltd. (セラリカNODA社)制,商品名:纯化小烛树蜡特级),进行蜡酸值和羟值的测定以及蜡熔点(TmD)和半峰宽的测定。
2-1. 蜡酸值的测定
蜡的酸值依据日本油化学协会(JOCS)制定的标准油脂分析方法JOCS 2.3.1-96进行测定。
2-2. 蜡碱值的测定
蜡的碱值依据日本油化学协会(JOCS)制定的标准油脂分析方法JOCS 2.3.6.2-96进行测定。
2-3. 蜡熔点(TmD)和半峰宽的测定
称取6~8mg的测定样品(蜡),置于样品瓶中,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Seiko Instruments Inc.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社)制,商品名:RDC-220),在-20℃~100℃以10℃/分速度升温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获得DSC曲线。将该DSC曲线的峰的顶点定义为熔点(TmD),求出该DSC曲线的峰的半峰宽。需要说明的是,当DSC曲线有多个峰时,根据最大峰的顶点求出熔点(TmD)和半峰宽。
上述2种天然向日葵蜡和上述市售的各种天然蜡的酸值、熔点(TmD)及DSC曲线的峰的半峰宽如表1所示。表1中一并记录脂肪醇一侧的碳原子数峰和脂肪酸一侧的碳原子数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表1中未记载,但天然向日葵蜡(1)的碱值为2mgKOH/g,天然向日葵蜡(2)的碱值为5mgKOH/g
[表1]
Figure 2011800147142150138DEST_PATH_IMAGE001
3.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制备
使用上述2种天然向日葵蜡和/或市售的各种天然蜡等,制备着色树脂粒子(1)至(7)。
<着色树脂粒子(1)>
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
将含有77份苯乙烯和23份丙烯酸正丁酯的芯用聚合性单体、0.25份属于大分子单体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A6)、7份炭黑(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商品名:#25B)和0.75份正带电控制树脂(含有季铵盐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藤仓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FCA-592P)用带有搅拌桨的搅拌装置搅拌、混合后,通过混合型分散机使其均匀分散。向该混合液中添加5份天然向日葵蜡(1)和3份石油蜡(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NP-11,熔点68℃),混合,溶解,获得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
3-2. 水性分散介质的制备
将10份氯化镁(水溶性多价金属盐)溶于240份离子交换水中,将得到的水溶液于25℃搅拌,同时缓慢加入将5份氢氧化钠(氢氧化碱金属盐)溶于45份离子交换水获得的水溶液,制备氢氧化镁胶体(水难溶性的金属氢氧化合物胶体)的分散液。当通过粒径分布测定仪(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商品名SALD粒径分布测定仪)测定获得的胶体的粒径分布时,D50 (个数粒径分布的50%累积值)为0.36μm,D90 (个数粒径分布的90%累积值)为0.80μm。
3-3. 造粒工序
于45℃向上述氢氧化镁胶体分散液中添加上述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通过安装有搅拌桨的搅拌装置,搅拌至生成的粗液滴稳定。向其中加入4.4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二乙基醋酸叔丁酯、1.0份作为分子量调整剂的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TETD)和0.5份作为交联性聚合性单体的二乙烯苯,接着使用高速剪切搅拌机(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制,商品名:Ebara milder (エバラマイルダー)),于15,000rpm的转速下高速剪切搅拌5分钟,对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进行造粒。
3-4. 壳用聚合性单体的制备
作为壳用聚合性单体,分别准备将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1份作为壳用水溶性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基双(2-甲基-N-(2-羟乙基)-丙酰胺) (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A086)溶于10份离子交换水得到的溶液。
3-5. 混悬聚合工序
准备配备有具有搅拌桨的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将分散有上述芯用聚合性单体液滴的水性分散液投入该反应器中。
通过安装于反应器外部的套管将反应器内的分散液温度加热至90℃为止,从而引发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聚合反应。继续聚合反应,当聚合转化率达到95%时,将反应体系内的温度维持在90℃,与此同时添加上述壳用聚合性单体和上述壳用水溶性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在3小时内将反应体系内的温度维持在90℃,从而继续聚合反应,然后向套管内注入冷却水,通过将体系内的温度降至约25℃来终止聚合反应。通过以上操作,在反应器内获得含有生成的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
3-6. 后处理工序
对获得的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进行气提处理。首先,向获得的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中加入1份非硅酮类消泡剂(San Nopco Limited (サンノプコ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N Deformer (デフォーマー) 180)。向反应器内通入氮气,用氮气取代其中的气层。接着,将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加热至90℃为止,从气体吹入口为直管状的气体吹入管向液体中吹入6小时的氮气,除去液体中的挥发性物质。然后,通过向套管中注入冷却水将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冷却至25℃为止。
将冷却后的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搅拌,同时加入硫酸,将该液体的pH中和至4.5,来进行酸洗涤。通过过滤,从中和后的含有着色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液中分离湿润状态的着色树脂粒子。然后,重新加入500份离子交换水,使湿润状态的着色树脂粒子再次泥浆化,将其再次过滤。将该泥浆化和过滤重复进行3次,来对湿润状态的着色树脂粒子进行水洗。
通过真空干燥机将水洗后的湿润状态的着色树脂粒子于40℃温度下干燥72小时,获得干燥的芯壳型着色树脂粒子(1)。
<着色树脂粒子(2)>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将3份石油蜡变更为3份合成酯蜡(商品名:WEP-7,日油株式会社制,熔点70℃)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2)。
<着色树脂粒子(3)>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将石油蜡的添加量变更为2份,并添加1份合成酯蜡(商品名:WEP-7,日油株式会社制)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3)。
<着色树脂粒子(4)>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将5份天然向日葵蜡(1)变更为5份天然向日葵蜡(2)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4)。
<着色树脂粒子(5)>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将5份天然向日葵蜡(1)变更为5份市售的巴西棕榈蜡(Cera Rica NODA Co., Ltd. (セラリカNODA社)制,商品名:纯化巴西棕榈蜡No1)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5)。
<着色树脂粒子(6)>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将5份天然向日葵蜡(1)5部变更为5份市售的天然小烛树蜡(Cera Rica NODA Co., Ltd. (セラリカNODA社)制,商品名:纯化小烛树蜡特级)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6)。
<着色树脂粒子(7)>
除在上述“3-1. 芯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天然向日葵蜡(1),而将石油蜡的添加量变更为5份,并添加3份合成酯蜡(商品名:WEP-7,日油株式会社制)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的制备方法同样操作,获得着色树脂粒子(7)。
4. 着色树脂粒子的物性评价
针对着色树脂粒子(1)至(7),进行体积平均粒径(Dv)的测定和粒径分布(Dv/Dn)的计算。
分别称取约0.1g的着色树脂粒子(1)至(7),置于烧杯中,加入0.1mL的烷基苯磺酸水溶液(富士胶卷公司制,商品名:Dry well (ドライウエル))作为分散剂。进一步向该烧杯中加入10~30mL的Aisoton (アイソトン) II,在用20W的超声分散机分散3分钟后,使用粒径测定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商品名:Multisizer (マルチサイザー)),在孔径:100μm、溶剂:Aisoton (アイソトン) II、测定粒子个数:100,000个的条件下,分别测定着色树脂粒子(1)至(7)的体积平均粒径(Dv)和个数平均粒径(Dn),算出粒径分布(Dv/Dn)。
将着色树脂粒子(1)至(7)的物性评价与各着色树脂粒子的蜡组成一并在表2中示出
[表2]
5.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制备
对上述着色树脂粒子(1)至(7)实施外部添加处理,制备实施例1至4及比较例1至3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实施例1]
向100份着色树脂粒子(1)中添加0.6份经疏水处理的二氧化硅微粒(1) (Cabot Corporation (キャボット社)制,商品名:TG820F)和1份经疏水处理的二氧化硅微粒(2) (Nippon Aerosil Co., Ltd. (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A50Y),使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混合,获得实施例1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实施例2]
除将着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2)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实施例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实施例3]
除将着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3)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实施例3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实施例4]
除将着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4)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实施例4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比较例1]
除将着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5)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比较例1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比较例2]
着除将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6)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比较例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比较例3]
除将着色树脂粒子(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7)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比较例3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6.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1至4以及比较例1至3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进行墨粉特性的测定和评价。作为墨粉特性,进行最低固着温度和临界剥离温度的测定以及保存性评价、常温常湿(N/N)环境下的耐久性评价、于高温下放置后的耐久性评价和细线重现性评价。
6-1. 最低固着温度的测定
使用按照能够改变市售非磁性1组分显像式彩色打印机(印刷速度=20张/分)的固着辊温度进行改造的打印机,进行固着试验。固着试验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变改造打印机的固着辊温度,测定各种温度下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固着率,求出温度-固着率的关系。
固着率以下列计算式为基础,根据当改变温度时,为稳定固着辊的温度而放置5分钟以上,然后用改造打印机进行印刷的试验用纸上全黑区域在胶带剥离操作前后的图像浓度比例进行计算。胶带剥离操作为将胶带(Sumitomo 3M Limited (住友スリーエム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cotch mending tape (スコッチメンディングテープ) 810-3-18)粘贴于试验用纸的测定部分,以一定压力按压使之附着,然后以一定速度沿纸的方向剥离胶带的一系列操作。图像浓度用反射式图像浓度测定仪(Gretagmacbeth LLC (グレタグマクベス社)制,商品名:RD914)测定。
固着率(%)=(ID后/ID前)×100
ID前:剥离胶带前的图像浓度
ID后:剥离胶带后的图像浓度
在该固着试验中,将相当于80%固着率的固着辊温度作为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固着温度。
6-2. 临界剥离温度的测定
将设置有用于分离记录媒介和固着辊的盘的市售非磁性1组分显像式彩色打印机(印刷速度=20张/分)改造,使得能够改变固着辊表面的温度,进行剥离试验。就剥离试验而言,使改造打印机的固着辊温度由150℃变为200℃,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N/N)的常温常湿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将印刷10张时发生剥离不完全的温度作为临界剥离温度。剥离不完全是指记录媒介未被剥离而缠绕到固着辊上的状态,或在记录媒介面观察到分离盘的痕迹。
在下列表3中“200<”表示即使改造打印机的固着辊温度达到200℃仍未发生剥离不完全的情况。
6-3. 保存性的评价
将10g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置于可密闭的容器(聚乙烯制,容量:100mL)中,待密闭后,将该容器沉入保持在温度55℃的恒温水槽中。经过8小时后,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该容器,将容器内的墨粉置于42目筛上。此时,为不破坏容器内墨粉的凝集结构,慢慢从容器内取出墨粉,慎重的转移并置于筛上。使用粉体测定仪(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 (ホソカワミクロン社)制,商品名:Powder Tester (パウダテスタ) PT-R),在振幅为1mm的条件下使放置墨粉的筛振动30秒,然后测定筛上残留的墨粉质量,作为凝集墨粉的质量。算出凝集墨粉质量相对于最初置于容器中的墨粉质量的比例(%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1份样品,进行3次上述测定,算出凝集墨粉质量的比例(%质量),将其平均值作为保存性的指标。
6-4. 耐久性试验
使用市售非磁性1组分显像式彩色打印机(印刷速度=20张/分),在向显像装置的墨盒中填充墨粉后,安放打印纸。在温度23℃、湿度50%的常温常湿(N/N)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在相同环境下以5%的印刷浓度连续印刷10,000张。
每500张进行全黑印刷(印刷浓度100%),使用反射式图像浓度计(Macbeth Inc. (マクベス社)制,商品名:RD914)测定全黑图像的印刷浓度。进而此后进行全白印刷(印刷浓度0%),在全白印刷过程中使打印机停止工作,在将显像后感光体上的非图像部分的墨粉粘贴于胶带(Sumitomo 3M Limited (住友スリーエム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cotch mending tape (スコッチメンディングテープ) 810-3-18)上后,剥下,将其贴在打印纸上。接着,用白色度计(日本电色社制,商品名:ND-1)测定粘贴有该胶带的打印纸的白色度(B),同样操作,只将未使用的胶带贴在打印纸上,测定其白色度(A),将该白色度之差(B-A)作为雾化值。该值小的一方表示雾化少、良好。测试能够维持雾化值为1以下的画质的连续印刷张数。
6-5. 高温放置后的耐久性试验
在温度23℃和湿度50%的环境下,将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置于可密闭的容器中密闭。在将该容器于温度50℃的环境下保存5日后开封,恢复到温度23℃和湿度50%的N/N环境下。从容器内取出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使用该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与上述“6-4. 耐久性试验”项下说明的方法一样测试能够维持雾化值为1以下的画质的连续印刷张数。
6-6. 细线重现性试验
细线重现性试验使用市售非磁性1组分显像式彩色打印机(印刷速度:20张/分)进行。向该打印机的显像装置中装入供试验的墨粉,安放复印纸,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N/N)的常温常湿环境下下放置一昼夜后,以2×2点线(宽约85μm)连续形成线图像,每500枚张通过印刷评价***(YA-MA公司制,商品名:RT2000)测定线图像的浓度分布数据。就评价而言,以该浓度最大值的一半处的总宽作为线宽,以第一张线图像的线宽为基准,将该线宽之差为10μm以下的样品判定为重现第1张的线图像,测试到10,000张为止时线图像的线宽之差能够维持在10μm以下的张数。
在下列表3中“10000<”表示即使连续印刷10,000张线图像,仍满足上述标准的情况。
将实施例1至4及比较例1至3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的测定和评价结果与各墨粉的蜡组成一并在表3中示出
[表3]
Figure 2011800147142150138DEST_PATH_IMAGE003
7.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评价的总结
首先,对比较例1的墨粉进行讨论。比较例1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比实施例1至4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高10℃以上。这是由于使用如天然巴西棕榈蜡那样具有高熔点(83℃)的蜡所致。另外,比较例1的墨粉的临界剥离温度不足200℃。此为,比较例1的墨粉中凝集墨粉质量的比例为实施例1至4的墨粉的10倍。比较例1的墨粉中的凝集被认为是由因使用含有低分子量成分的天然巴西棕榈蜡而使墨粉的粒径分布扩大所引起的。另外,比较例1的墨粉在常温常湿环境下的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耐久性以及细线重现性均得到比实施例1至4的墨粉差的结果。
接着,对比较例2的墨粉进行讨论。比较例2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比实施例1至4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高5℃以上。另外,比较例2的墨粉的临界剥离温度不足200℃。此外,比较例2的墨粉中凝集墨粉质量的比例为实施例1至4的墨粉的30倍。比较例2的墨粉中的凝集被认为是由因使用含有低分子量成分的天然小烛树蜡而使墨粉的粒径分布扩大所引起的。另外,比较例2的墨粉在常温常湿环境下的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耐久性以及细线重现性均得到比实施例1至4的墨粉差的结果。
接着,对比较例3的墨粉进行讨论。比较例3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比实施例1至4的墨粉的最低固着温度高10℃以上。由该结果可知,就不含天然向日葵蜡的比较例3的墨粉而言,固着性特别差。
相对于上述比较例1至3,含有天然向日葵蜡的实施例1至4的墨粉得到了以下结果:最低固着温度均在145℃以下,保存性试验中的凝集墨粉比例均为1%质量,常温常湿环境下的耐久性试验结果均超过10,000张。特别地,含有进行过蒸馏的天然向日葵蜡(1)的实施例1至3的墨粉除上述结果外,还得到了以下结果:临界剥离温度为200℃以上,高温放置后的耐久性试验结果和细线重现性试验结果均超过10,000张。
由以上结果可知,含有天然向日葵蜡的实施例1至4的墨粉与含有其它天然蜡的现有墨粉(比较例1和比较例2)相比,从固着性、剥离性、保存性(抗粘连性)、印刷耐久性、高温放置后的印刷耐久性及细线重现性的观点出发为更优异的墨粉。另外,由以上结果可知,与仅含有石油蜡和合成酯蜡的现有墨粉(比较例3)相比,含有天然向日葵蜡的实施例1至4的墨粉为具有优异的固着性的墨粉。
此外,在实施例1至3的墨粉中,就组合天然向日葵蜡、石油蜡和合成酯蜡的实施例3的墨粉而言,最低固着温度最低,且临界剥离温度最高。

Claims (7)

1.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所述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包含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和蜡的着色树脂粒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蜡含有天然向日葵蜡,
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该天然向日葵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2.权利要求1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蜡进一步含有石油蜡,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上述石油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3.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蜡进一步含有合成酯蜡,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树脂,上述合成酯蜡的含量为1~10质量份。
4.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然向日葵蜡具有1个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熔点(TmD),吸热峰的半峰宽为8℃以下。
5.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升温时的吸热峰温度所规定的上述天然向日葵蜡熔点(TmD)为70~85℃。
6.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树脂粒子通过湿法制备。
7.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树脂粒子具有芯壳结构。
CN201180014714.2A 2010-03-19 2011-03-10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Active CN102792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4836 2010-03-19
JP2010064836 2010-03-19
PCT/JP2011/055651 WO2011114985A1 (ja) 2010-03-19 2011-03-10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231A CN102792231A (zh) 2012-11-21
CN102792231B true CN102792231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649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714.2A Active CN102792231B (zh) 2010-03-19 2011-03-10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63887B2 (zh)
JP (1) JPWO2011114985A1 (zh)
KR (1) KR101708527B1 (zh)
CN (1) CN102792231B (zh)
WO (1) WO20111149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1923B2 (ja) * 2010-10-06 2014-05-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現像剤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146234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20210194092A1 (en) * 2018-08-07 2021-06-24 Zeo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functional lay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functional laye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member,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90A (zh) * 1991-09-11 1993-03-31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图象显影以及热定位的调色剂
CN1138168A (zh) * 1995-05-31 1996-12-1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13986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Konica Corp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29251A (ja) * 2001-01-30 2002-08-14 Nippon Zeon Co Ltd トナー
CN1669550A (zh) * 2003-11-18 2005-09-21 欧莱雅 包含结冷胶或其衍生物、固体化合物和一价盐的化妆品组合物,使用这种组合物的方法和其应用
CN1739068A (zh) * 2003-01-17 2006-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制备调色剂的方法、双组份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600A (ja) 1993-02-05 1994-08-19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H112917A (ja) 1997-06-10 1999-01-06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
JP2003207939A (ja) * 2002-01-15 2003-07-25 Sharp Corp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US20050129640A1 (en) 2003-11-18 2005-06-16 L'oreal Liquid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gellan gum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 solid compound, and a monovalent salt, processes for using this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WO2006066312A1 (en) 2004-12-20 2006-06-29 Research Laboratories Of Australia Pty Ltd Marking liquid
JP5183903B2 (ja) * 2006-10-13 2013-04-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7943283B2 (en) 2006-12-20 2011-05-17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JP4979497B2 (ja) 2007-07-26 2012-07-18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組成物
JP2011048315A (ja) 2009-08-27 2011-03-10 Nippon Seiro Co Ltd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90A (zh) * 1991-09-11 1993-03-31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图象显影以及热定位的调色剂
CN1138168A (zh) * 1995-05-31 1996-12-1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13986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Konica Corp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29251A (ja) * 2001-01-30 2002-08-14 Nippon Zeon Co Ltd トナー
CN1739068A (zh) * 2003-01-17 2006-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制备调色剂的方法、双组份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669550A (zh) * 2003-11-18 2005-09-21 欧莱雅 包含结冷胶或其衍生物、固体化合物和一价盐的化妆品组合物,使用这种组合物的方法和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4985A1 (ja) 2011-09-22
US8663887B2 (en) 2014-03-04
KR20130010458A (ko) 2013-01-28
US20120315575A1 (en) 2012-12-13
JPWO2011114985A1 (ja) 2013-06-27
CN102792231A (zh) 2012-11-21
KR101708527B1 (ko) 2017-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808B (zh) 静电荷图像显像用调色剂
CN111108444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5074579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JP2009086331A (ja) グリーントナー
JP4605154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CN102792231B (zh) 静电影像显像用墨粉
US8652724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835054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WO2001059526A1 (fr) Toner pour le developpement d&#39;images electrostatique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EP3492986B1 (en) Magenta toner
JP6056469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402151B2 (ja) トナー
WO2021060408A1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10571819B2 (en) Yellow toner
JP6825621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マゼンタトナー
JP5018174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805632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用蜡及包含其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10832407B (zh) 品红调色剂
JP686338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717895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イエロー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81131A1 (ja) トナー
JPWO2009069593A1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