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428A -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428A
CN102668428A CN2010800499429A CN201080049942A CN102668428A CN 102668428 A CN102668428 A CN 102668428A CN 2010800499429 A CN2010800499429 A CN 2010800499429A CN 201080049942 A CN201080049942 A CN 201080049942A CN 102668428 A CN102668428 A CN 102668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user
interframe space
length
fill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99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428B (zh
Inventor
木村亮太
森冈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8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4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网络中传送多帧的通信设备,其中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获得所述多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此外,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的发射器单元。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中多个用户共用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的空分多址接入(SDMA)适用于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尤其涉及通过同时多路复用各帧,传送递送给多个用户的采用可变长度帧格式的各帧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局域网(WLAN)正在快速得到广泛使用,在办公室和家庭中无线构成网络环境。例如,作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标准的IEEE802.11a/g通过在2.4GHz频带或5GHz频带中的各个频率,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实现最大54Mbps的物理层数据速率。在目前在开发中的IEEE802.11n中,通过经由多入多出(MIMO)信道,进一步利用空分多路复用(SDM),将实现超过100Mbps的高吞吐量(HT)。
MIMO是一种通过分别在发射器方和接收器方设置多个天线单元(已知),实现空间多路复用流的通信方法。在发射方,多个传输数据被空/时编码和多路复用,随后分布在多个发射天线上,之后被传送给信道。相对照,在接收方,多个接收天线通过信道接收的接收信号被空/时解码和多路分解成多个传输数据,以致能够在流之间无串扰的情况下获得原始数据。按照MIMO技术,例如,随着通过增大通信设备的天线的数目,待空间多路复用的流的数目不断增大,能够在保持向下兼容性的时候,提高每个用户的吞吐量。不过,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所有多个用户的吞吐量。
IEEE802.11ac工作站目的在于通过利用6GHz以下的频带,开发一种其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Gbps的无线LAN标准,就其实现来说,认为有前途的是诸如多用户MIMO(MU-MIMO)和在多个用户之间,在空间轴上共享无线资源,即,沿着空间轴的方向,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的SDMA之类的通信方法。
目前,作为基于诸如PHS(个人手提移动电话***)和LTE(长期演进)之类的时分多址接入(TDMA)的下一代移动电话***的基本技术,SDMA处于研究过程中。虽然得到关注,不过如上所述,对于无线LAN领域中的一对多通信,几乎不存在任何应用例子。这可被认为也基于在分组通信中,难以高效地多路复用多个用户的事实。
当把SDMA应用于无线LAN时,可考虑其中在相同时间轴上多路复用可变长度帧的情况。当对于所有多个用户来说,多个用户中的每个用户的传输数据长度具有相同的大小时,这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不过如果待多路复用的帧长度因传输数据长度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那么总的传输功率急剧变化,伴随传输时期中的多路复用帧数的增大/减小。如果具有不同长度的帧被无变化地多路复用和传送,那么从各种观点看,会出现问题,例如,在接收方,接收功率急剧变化,伴随多路复用帧数的增大/减小,引起自动增益控制(AGC)方面的不稳定操作,和关于由IEEE802.11标准化的RCPI(接收信道功率指标)的帧内功率分布变得不固定。从而,即使每个用户的原始传输数据长度改变,最后也需要用相同的帧长,传送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
例如,在类似于常规蜂窝***的固定帧格式的***中,利用分集数据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指定时间的调度(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可变数据速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和4),或者可变信道配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可以填充各帧。相反,由于诸如无线LAN之类的可变长度帧格式的***具有基本不同的结构,因此难以把这些常规技术应用于这种可变长度帧格式的***。
在WLAN***中,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的“突发”技术被用于改善帧效率。为了实现突发,在相邻帧之间设置空间(帧间空间:IFS)。尽管通过把相同的传输功率用于即时传输,在相邻帧之间使用零IFS(ZIFS),不过当在各帧之间,传输功率变化时,使用减小的IFS(RIFS)。与诸如短IFS(SIFS)之类的其它帧间空间相比,RIFS较短,从而,通信站能够继续控制信道。例如,在IEEE802.11n中,定义称为RIFS的2ms的帧间空间。考虑到帧效率,帧间空间最好较短。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1-148646
[PTL 2]日本公表特许公报No.2009-506679
[PTL 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8-236065
[PTL 4]日本专利No.2855172
[PTL 5]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7-89113
发明内容
按照一些实施例,在网络中传送多帧的通信设备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发射器,其中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数据处理单元获得所述多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数据处理单元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发射器单元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按照一些实施例,通信***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获得多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其中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发射器还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发射器还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接收器接收调整后的相邻帧。
按照一些实施例,传送多帧的方法包括获得所述多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其中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所述方法还包括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按照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存有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被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使处理器获得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其中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所述指令还使处理器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所述指令还使处理器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类似于SDMA,如果多帧被同时多路复用,那么考虑到在接收方的多个接收信号的解调,在空间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符号定时最好被相互对齐。然而,在上面说明的IEEE802.11n中,尽管符号长度为4ms,而RIFS为2ms。即,当帧间空间和符号长度不同时,如果仅仅利用RIFS实现突发,那么多路复用帧之间的符号定时未被对齐,从而对接收器方来说会造成不便。
以OFDM调制方法为例,用按相同的符号定时同步开启的FFT窗口裁切每个天线的接收信号,并且OFDM解调所述接收信号,然后把所述接收信号空/时解码和多路分解成多个传输数据。由于其符号定时不一致的接收帧中的符号之间会出现干扰,因此即使接收信号被空/时解码,也难以正确地多路分解接收信号。
总之,当在多址接入通信中,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待同时多路复用的任意帧时,为了确保接收器方的解码性能,需要充分考虑待多路复用的多帧之间的相互符号定时。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应用其中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被多个用户共享的空分多路复用,能够进行适当的通信操作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通信***。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呈可变长度帧格式的各帧,和恰当地传送所述各帧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及通信***。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在应用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的“突发”的时候,同时多路复用多个可变长度帧,并恰当地传送各帧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及通信***。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在考虑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的时候,应用突发,能够提高帧效率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及通信***。
如上所述,可提供能够在应用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的“突发”的时候,同时多路复用多个可变长度帧,并恰当地传送各帧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及通信***。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提供通过在考虑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的匹配的时候,应用突发,能够提高帧效率的优良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及通信***。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发射器方,能够使通过应用突发,将沿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符号定时与将同时多路复用的其它帧的符号定时对齐。因而,在接收器方,能够恰当地多路分解多路复用的各帧,同时避免符号间的干扰,以致能够简化信号解码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发射器方的最后输出阶段中,使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相同,从而,能够消除在接收器方的AGC操作的不稳定性。此外,能够使通过应用突发,将沿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符号定时与将同时多路复用的其它帧的符号定时对齐。因而,在接收器方,能够恰当地多路分解多路复用的各帧,同时避免符号间的干扰,以致能够简化信号解码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通过对待填充的间隔和待填充的整帧使用相同的平均功率,能够减轻在接收器方的AGC操作的不稳定性。此外,能够使帧内的功率分布恒定不变,以致当接收器方测量整帧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时,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和32,通过整体对由除空值外的模式构成的帧间空间和在帧间空间前后的各帧中的至少一帧使用相同的平均功率,能够减轻接收器方的AGC操作的不稳定性。此外,能够使帧内的功率分布恒定不变,以致当接收器方测量整帧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时,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根据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基于附图的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的结构的示图。
图2是表示空分多路复用适用于的通信设备的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3是表示空分多路复用适用于的通信设备的另一个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4是例示当通过利用突发,传送数据帧时的帧序列的示图。
图5A是图解说明在时间方向的两个相邻帧之间仅仅***唯一的帧间空间的情况的示图。
图5B是表示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在先帧的后部添加填充的示图。
图5C是表示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后续帧的前部添加填充的示图。
图6A是表示当使用突发时,如何使用一个OFDM符号作为帧间空间+填充的间隔的替换物的示图。
图6B是图解说明当使用突发时,调整在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本身的长度的方法的示图。
图6C是图解说明当使用突发时,调整在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本身的长度的方法的示图。
图7A是图解说明当用于另一个用户的多帧被突发时,在时间方向的两个相邻帧之间仅仅***唯一的帧间空间的情况的示图。
图7B是表示当用于另一个用户的多帧被突发时,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在先帧的后部添加填充的示图。
图7C是表示当用于另一个用户的多帧被突发时,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后续帧的前部添加填充的示图。
图8是图解说明当在借助突发,连续传送的各帧之间***填充时,各帧和填充的功率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9A是图解说明使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相等,和使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对齐的方法的示图。
图9B是图解说明使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相等,和使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对齐的方法的示图。
图10是表示其中同时多路复用从接入点到多个终端站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帧的帧序列例子的示图。
图11是表示其中同时多路复用从多个终端站到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帧的帧序列例子的示图。
图12是表示当通信设备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当通信设备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时的另一个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当通信设备和另一个通信设备或者更多的通信设备一起,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特定用户的各帧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5A是表示在帧内添加填充的布置例子的示图,更具体地说,是表示如何在数据部分的前部中,一起布置填充区的示图。
图15B是表示在帧内添加填充的布置例子的示图,更具体地说,是表示如何通过细分填充区,在整个数据部分内均匀地分布和布置填充区的示图。
图15C是表示在帧内添加填充的布置例子的示图,更具体地说,是表示如何通过细分填充区,在整个数据部分内不均匀地分布和布置填充区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和结构基本相同的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图1示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的结构。图解说明的通信***由起接入点(AP)作用的通信站STA0,和起终端站(客户端装置)(MT)作用的多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构成。
每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在相应的通信范围内,接纳通信站STA0,每个通信站能够直接与STA0通信(换句话说,每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被置于作为接入点的STA0的控制之下,从而构成BSS(基本服务集))。不过,作为终端站的每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不必存在于彼此的通信范围内,从而下面不提及终端站之间的直接通信。
作为接入点的STA0不仅能够单独与每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进行一对一帧通信,而且通过应用多址接入,能够与每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进行一对多帧通信。在后一情况下,通过沿着空间轴方向、时间轴方向、频率轴方向或者代码轴方向,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将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无线资源。
作为接入点的STA0是进行符合诸如IEEE802.11ac之类通信标准的一对多帧通信的通信设备。即,该通信设备包括多个天线,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应用空分多路复用,并通过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不同通信站的两个以上的帧,和由两个以上的通信站,按每个信源把在同时多路复用之后传送的递送给本地站的各帧多路分解成各帧,进行一对多帧通信。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更多的天线,STA0能够增大允许多址接入的终端站的数目。
另一方面,作为终端站的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包括多个天线,由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进行空分多路复用的通信设备构成。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只进行接收用用户多路分解,而不进行传输用用户多路分解,即,传输帧的多路复用,从而不必包括和接入点一样多的天线。
从接入点STA0到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通信将被称为“下行链路”,从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到接入点STA0的通信将被称为“上行链路”。
图2表示空分多路复用适用于的通信设备的结构例子。假定起图1中所示的通信***中的接入点的作用的通信站STA0具有图2中所示的结构。
图解所示的通信设备包括多个(在图解所示的例子中,4个)天线单元21-1、21-2、…,RF处理单元22,由功能块23-28构成的接收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29,和由功能块30-35构成的传输分支。作为接入点的通信站STA0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进行空分多路复用,从而通过包括更多的天线单元,能够增大可通过多址接入接纳的通信站的数目。
数据处理单元29响应来自上层应用程序(未示出)的传输请求,生成传输帧。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空分等的多址接入(即,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或者待突发(即,将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传输请求可被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29。数据处理单元29进行处理,以便在各帧被突发之前,调整相邻帧之间的长度,其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映射器35顺序把传输数据序列映射到由数据处理单元29指示的信号空间。这里,映射对应于把2n比特符号(n是0以上的整数)映射到诸如PSK(相移键控)和QAM(正交调幅)之类的信号空间中的信号点的初级调制。数据处理单元29通过适应于每个用户的信道的通信质量,决定调制方法,映射器35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切换待多路复用的递送给每个用户的各帧的调制方法。
频率分配单元34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顺序把映射的传输数据序列分配给频率轴上的每个子载波。随后,传输权重乘法单元33通过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把传输数据序列乘以传输权重,进行用户多路分解,以便在每个天线单元21-1、21-2…的传输分支上分布传输数据序列。
IFFT(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32把布置在频率区域中的每个传输分支的子载波转换成时间轴信号,并通过GI(保护间隔)***单元31,向时间轴信号附加保护间隔。随后,在由FIR(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等构成的传输数字滤波器30限制时间轴信号的频带之后,IFFT单元32把时间轴信号转换成模拟传输基带信号。
RF处理单元22利用模拟LPF,除去除期望的频带的信号分量之外的信号分量,把中心频率上变频成期望的RF(射频)频带,还利用功率放大,放大信号振幅。随后,从各个天线单元21-1、21-2…,把每个传输分支的RF传输信号发射到空间中。
在低噪声放大之后,RF处理单元22还把来自各个天线单元21-1、21-2…的接收信号下变频成模拟基带信号,然后进一步转换成数字接收基带信号。
接收数字滤波器23由FIR滤波器等构成,对数字接收信号施加频带限制。同步和GI消除单元24从被施加频带限制的数字接收信号获得同步定时,进而进行频偏校正,估计噪声,还消除附加到数据传输间隔的头部的保护间隔。随后,每个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25在按与同步和GI消除单元24获得的符号定时相同的符号定时开启的FFT窗口中,裁切每个接收分支的时间轴信号,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利用OFDM解调,把该时间轴信号转换成频率轴信号。
接收权重乘法单元26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把每个接收分支的在OFDM解调之后的接收信号乘以接收权重,从而进行空间多路分解。这里关于接收的“空间多路分解”被假定既具有多路分解为每个用户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用户多路分解的含意,又具有把空间多路复用的MIMO信道多路分解成多个原始流的信道多路分解的含意。
频率多路分解单元27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从频率轴上的每个子载波多路分解接收数据序列。解映射器28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29的指令,从多路分解的接收数据序列解映射信号空间中的信号点,从而再现原始的传输数据序列。数据处理单元29把再现的传输数据提供给上层应用程序(未示出)。
图3表示空分多路复用适用于的通信设备的另一个结构例子。假定起图1中所示的通信***中的终端站作用的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具有图3中所示的结构。
图解说明的通信设备包括实现自适应阵列天线功能的多个(在图解说明的例子中,两个)天线单元41-1和41-2,RF处理单元42,由功能块43-48构成的接收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49,和由功能块50-55构成的传输分支。
数据处理单元49响应来自上层应用程序(未示出)的传输请求,生成传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待突发的各帧,即,待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传输请求可被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49。在突发各帧之前,数据处理单元49进行处理,以调整相邻帧之间的长度,其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映射器55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进行传输数据序列的初级调制,即,把传输数据序列映射到信号空间。频率分配单元54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把映射的传输数据序列顺序分配给频率轴上的每个子载波。训练信号附加单元53不仅把传输数据序列分配给每个天线单元41-1和41-2的传输分支,而且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附加用于学习在传输目的地的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的训练信号。训练信号由例如各个终端站STA1-STA3特有的已知序列构成。
IFFT单元52把布置在频率区域中的每个传输分支的子载波转换成时间轴信号,并通过保护间隔***单元51,向时间轴信号附加保护间隔。随后,在用传输数字滤波器50限制时间轴信号的频带之后,IFFT单元52把时间轴信号转换成模拟传输基带信号。
RF处理单元42利用模拟LPF,除去除期望的频带的信号分量之外的信号分量,把中心频率上变频成期望的RF频带,还利用功率放大,放大信号振幅。随后,从各个天线单元41-1和41-2,把每个传输分支的RF传输信号发射到空间中。
在低噪声放大之后,RF处理单元42还把来自各个天线单元41-1和41-2的接收信号下变频成模拟基带信号,然后进一步转换成数字接收基带信号。
接收数字滤波器43对数字接收信号施加频带限制。同步和GI消除单元44从被施加频带限制的数字接收信号获得同步定时,进而进行频偏校正,估计噪声,还消除附加到数据传输间隔的头部的保护间隔。随后,每个FFT单元45在按与同步和GI消除单元44获得的符号定时相同的符号定时开启的FFT窗口中,裁切每个接收分支的时间轴信号,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利用OFDM解调,把该时间轴信号转换成频率轴信号。
接收权重乘法单元46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把每个接收分支的在OFDM解调之后的接收信号乘以接收权重,从而进行空间多路分解。这里关于接收的“空间多路分解”被假定既具有多路分解为每个用户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用户多路分解的含意,又具有把空间多路复用的MIMO信道多路分解成多个原始流的信道多路分解的含意。
频率多路分解单元47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从频率轴上的每个子载波多路分解接收数据序列。解映射器48按照来自数据处理单元49的指令,从多路分解的接收数据序列解映射信号空间中的信号点,从而再现原始的传输数据序列。数据处理单元49把再现的传输数据提供给上层应用程序(未示出)。
按照一些实施例,数据处理单元29或49把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调整为符号长度的整数倍。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单元29或49通过在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以在填充信息与两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填充信息的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来调整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其中,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按照另外的实施例,数据处理单元29或49通过在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调整帧间空间,所述填充信息具有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长度。
按照实施例,数据处理单元29起发射器作用,数据处理单元49起接收器作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单元29起接收器作用,数据处理单元49起发射器作用。
在图1中所示的通信***中,作为接入点的STA0通过获得包含在本地站配备的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各个天线单元和通信站STA1、STA2和STA3配备的天线单元之间的传递函数,学习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另一方面,通过对从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接收的由已知序列构成的训练信号,应用预定的自适应算法,比如RLS(递推最小二乘),STA0能够学习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随后,STA0根据利用以上方法之一学习的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形成关于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方向性。因而,STA0能够空间多路分解待同时多路复用的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传输帧,或者同时多路复用的递送自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接收帧,以致能够实现其中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的空分多路复用。
通过利用例如与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并行进行的RTS/CTS信号交换,作为接入点的STA0能够学习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例如,在转让给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13866的说明书(图4-6)中说明了每帧RTS(传输请求)、CTS(接收准备)和ACK(响应)的格式例子。
每个用户希望传送的通信量可能并不总是相同。从而,当采用可变长度帧格式时,帧长将因用户而异。当在同时多路复用之后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之后,同时传送所述各帧时,如果帧长不同,那么总的传输功率急剧变化,导致伴随在接收器方的接收功率的急剧变化的各种问题,比如引起AGC的不稳定操作(上面已说明)。从而,即使递送给每个用户的原始传输数据长度变化,最后也需要像具有相同帧长的各帧一样地传送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
在WLAN***中,已知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以便提高帧效率的突发技术。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待同时多路复用的任何帧时,需要充分考虑待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的相互符号定时,以确保在接收器方的解码性能(上面已说明)。
首先,说明不同时多路复用多个数据帧的情况。图4例示当通过利用突发,传送数据帧时的帧序列。不过,在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假定从接入点(AP)到一个终端站(STA)通过下行链路传送数据帧。
AP通过预先进行物理载波侦听,确保介质畅通,并在进一步退避(back off)之后,传送递送给终端站STA的传输请求帧(请求发送:RTS)。如果对STA来说隐藏的任意终端(未示出)收到其地址不包括本地站的RTS帧,那么该终端根据在该帧(已知)之内的持续时间中描述的信息,设置NAV的计数器值,从而阻止传输操作。
如果终端站STA认识到接收的RTS帧递送给本地站,那么在完成该帧的接收后的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过去之后,终端站STA返回接收准备帧(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CTS帧被递送给作为RTS帧的发送者的AP。如果对STA来说隐藏的任何终端(未示出)收到其地址不包括本地站的CTS帧,那么该终端根据在该帧(已知)之内的持续时间中描述的信息,设置NAV的计数器值,从而阻止传输操作。
在完成RTS帧的传输之后,AP等待接收CTS帧。随后,在完成来自终端站STA的CTS帧的接收后的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过去之后,AP传送递送给终端站STA的DATA帧。在图解说明的例子中,DATA帧是对其应用突发技术的帧,多帧1~K沿着时间方向被连续传送,同时在各帧之间***预定长度的帧间空间。帧1~K都被假定为具有可变长度帧格式。响应于此,当完成DATA帧的接收时,在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过去之后,终端站STA传送接收确认帧(ACK)。
顺便提及,图4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并不限制发射/接收每帧RTS、CTS和ACK的方法。
应用突发技术的DATA帧是以各帧之间***预定长度的帧间空间的多帧1~K的形式,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如果考虑帧效率,那么帧间空间最好较短。不过,如果帧间空间和帧内的符号长度不同,那么接收器方必须通过适应帧间空间和符号长度之间的差异,调整接收处理的定时,以避免符号间的干扰。
在IEEE802.11n中,虽然符号长度为4ms,不过通过突发在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减小的IFS(RIFS)为2ms,从而,必须调整接收处理的定时。
下面参考图5A-5C,说明调整时间方向的相邻帧的接收处理的定时的方法。图5A-5C中的帧1和帧2都由预定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构成。在这些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另外假定规定的帧间空间小于符号长度。
图5A图解说明在时间方向的两个相邻帧1和帧2之间,仅仅***帧间空间的情况。虽然在IEEE802.11中,通过把相同的传输功率用于即时传输(未示出),在相邻帧之间使用零IFS(ZIFS),不过当在相邻帧之间,传输功率变化时,则使用减小的IFS(RIFS)。由于在IEEE802.11n中,符号长度为4ms,而RIFS为2ms,因此帧间空间仍然不同于符号长度。
相对照,在图5B和5C中,通过在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两帧之间,添加填充,调整下一帧的接收处理的定时。
图5B表示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前一帧(图5B中的帧1)的后部添加填充。通过向前一帧的后部添加填充,帧1的后端和帧2的前端之间的间隔可被调整为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图5B是其中调整填充的长度,以致帧1的后端和帧2的前端之间的间隔变得等于符号长度的例子。因而,即使在进行突发之后,也能够使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保持对齐。
与图5B相对照,图5C表示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下一帧(图5C中的帧2)的前部添加填充。通过向下一帧的前部添加填充,和图5B中类似,帧1的后端和帧2的前端之间的间隔可被调整为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图5C是其中调整填充的长度,以致帧1的后端和帧2的前端之间的间隔变得等于符号长度的例子。因而,即使在进行突发之后,也能够使时间上连续传送的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保持对齐。
按照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变得等于符号长度或者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方式,利用填充完美地调整帧接收处理的定时。从图5B和5C显然可知,这是因为从而能够使时间上连续传送的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保持对齐。
此外,从图5B和5C显然可知,填充的位置最好是与在时间上连续的各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毗邻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其它位置,为了对齐符号定时,需要添加过多的填充。
按照实施例,在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填充信息是预定模式。例如,传输和接收之间的预定模式可用作用于填充的模式,或者用于帧间空间的模式。如果使用这些领域已知的模式,那么通过利用已知模式作为进行帧的接收处理的导频,那么所述模式可以重复用作诸如频率误差估计、定时误差估计和信道估计之类的接收操作的帮助。
在现有的WLAN***,包括IEEE802.11的WLAN***中,帧间空间是无信号(空值)的间隔。这种情况下,空值模式也可用于填充。
图5A-5C中的帧序列例子被描绘成好像帧间空间没有信号似的。相反,(并非没有信号的)预定模式的信号也可用作帧间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与填充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或者可以使用与填充的模式相同的模式。
可通过与帧间空间关联,决定用于填充的模式。代替分别为帧间空间和填充提供独立的模式,可以提供关于符号长度的另一种符号模式,替代帧间空间+填充的间隔。
例如就应用OFDM调制方法的IEEE802.11n来说,OFDM符号长度为4ms(包括保护间隔)。相反,如果2ms的减小的IFS(RIFS)被用于突发,那么需要2ms的填充,以使帧间空间+填充和符号长度匹配。代替分别提供帧间空间和填充,如图6A中所示,关于一个OFDM符号的模式可用作对帧间空间+填充的间隔的替换物。关于图示OFDM符号的模式的备选模式可以是空值模式。
调整帧间空间的长度本身的方法可被看作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时,调整各帧间的长度的另一种方法。图6B表示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帧1和2时,如何***长度调整之前的帧间空间(即,IEEE802.11n定义的长度的RIFS)。相反,图6C表示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帧1和2时,如何调整帧间空间的长度。在图6C中,调整帧间空间的长度,以致帧1的后端和帧2的前端之间的间隔变得等于符号长度的长度。因而,类似于图5B、5C和6A中所示的例子,即使在进行突发之后,也能够使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保持对齐。
如图6C中所示,按照帧间空间的长度变得等于符号长度或者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方式,理想地利用帧间空间调整帧接收处理的定时。从图6C显然可知,这是因为从而能够使时间上连续传送的各帧之间的符号定时保持对齐。
这里,将提及这里说明和用作各帧之间的***基准的称为“符号”的单元。在此之前,为了方便起见,类似于OFDM,称为“符号”的单元一直被描述成其中调制多个子载波的OFDM符号块单元,不过,本发明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认为还包括利用诸如PSK和QAM之类调制(初级调制)生成的符号,和多个块单元中的PSK或QAM符号,比如单载波FDMA(SC-FDMA)。对于诸如OFDM和SC-FDMA之类的块来说,也可考虑把调制方法特有的附加信号(比如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一起当作符号。因而,即使类似于IEEE802.11n,存在0.8ms和0.4ms的多种保护间隔模式,通过对齐包括保护间隔长度的OFDM符号长度,也能够简化接收方法。换句话说,符号是构成帧的可选基本单元。
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时,利用上面说明的填充和帧间空间的各帧之间的长度的调整具有在各帧之间对齐符号定时的相同目的。下面,将以利用填充的调整为例进行说明。
图5B和5C表示当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时,向递送给单个用户的多帧添加填充的例子。之后将参考图7A-7C,说明当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然后在时间轴上连续传送多帧时,对各帧的填充。不过为了便于说明,假定在图7A-7C中,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数目(即,待同时多路复用的用户的总数)为2,而不利用突发的单帧1被传送给一个用户1(或者通过利用ZIFS,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通过利用突发,在时间轴上把多帧2和3连续传送给另一个用户2。帧1~3均由具有预定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构成。另外,假定规定的帧间空间小于符号长度。
图7A图解说明当突发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和3时,在时间方向的两个相邻帧之间仅仅***帧间空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IEEE802.11n中,符号长度为4ms,但是RIFS为2ms,从而帧间空间仍然不同于符号长度。此外,在被同时多路复用的帧1和帧3之间,符号定时被移动。从而,在接收器方将发生符号间的干扰,以致只要在接收器方不使用特殊的解调方法,就难以保持极好的接收质量。
按照实施例,当两个相邻帧与第一用户关联,并且所述两个相邻帧和与第二用户关联的一帧被多路复用时,所述两个相邻帧、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等于与第二用户关联的一帧的长度。例如,在图7B和7C中,当突发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和3时,通过在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两帧2和3之间添加填充,调整后一帧的接收处理的定时,以致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使符号定时对齐。
图7B表示当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和3被突发时,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前一帧2的后部添加填充。通过向前一帧2的后部添加填充,从帧2的后端到紧跟在帧2之后的帧3的前端的间隔被调整为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如果使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对齐,那么符号定时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帧1和帧3之间被对齐。于是,在接收器方能够保持极好的接收质量,而不会在接收器方出现符号间的干扰。
与图7B相反,图7C表示当给另一个用户的多帧被突发时,如何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后一帧(图7C中的帧3)的前部添加填充。通过向后一帧的前部添加填充,从帧2的后端到帧3的前端的间隔被调整为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如果使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对齐,那么符号定时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帧1和帧3之间被对齐。于是,在接收器方能够保持极好的接收质量,而不会在接收器方出现符号间的干扰。
另外,当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时,类似于在图5B和5C中所示的例子,当突发多帧时,需要进行利用填充的调整,以致帧间空间+填充的长度变得等于符号长度,或者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此外,从图7B和7C显然可知,要求填充的位置是与在各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毗邻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其它位置,为了对齐符号定时,需要添加过多的填充。
另外,当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被同时多路复用时,类似图5B和5C中所示的例子,预先决定的传输和接收之间的模式可被用作用于填充的模式,或者用于帧间空间的模式。在WLAN***中,帧间空间是无信号(空值)的间隔。这种情况下,空值模式也可用于填充。
(并非没有信号的)预定模式的信号也可用作帧间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与填充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或者可以使用与填充的模式相同的模式。即,可通过与帧间空间关联,决定用于填充的模式。代替分别为帧间空间和填充提供独立的模式,可以提供关于符号长度的另一种符号模式,替代帧间空间+填充的间隔。备选的符号模式可以是空值模式。
如果把除空值模式外的模式用于帧间空间和填充,那么可在整帧内,把功率保持在固定水平。当在接收器方,利用整帧测量接收功率时,这是有益的。
图8图解说明当如图7B中所示,在借助突发,连续传送的帧2和帧3之间***填充时,各帧和填充的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图7B中所示的例子中,当突发帧2和3时,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前一帧2的后部添加填充。对被添加填充的帧来说,如图8B中所示,理想的是其中添加填充的间隔中的平均功率和被添加填充的帧体的间隔中的平均功率相同。通过利用相同的平均功率,能够减轻在接收器方的AGC操作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利用相同的平均功率,当接收器方测量整帧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时,测量精度被提高。对不同帧之间的功率没有任何限制。
当如图7C中所示,突发帧2和3时,尽管在图8中省略了其图示,不过当向连续传送的各帧中的后一帧3的前部添加填充时,同样理想的是其中添加填充的间隔中的平均功率和被添加填充的帧体的间隔中的平均功率相同。
尽管其图示被省略,不过当把非空模式用于在突发期间在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时,这也适用。即,通过对由除空值模式外的模式构成的帧间空间和在帧间空间之前和之后的各帧中的至少一帧整体使用相同的平均功率,能够在接收器方减轻AGC操作的不稳定性。此外,当接收器方测量整帧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时,通过利用相同的平均功率,可提高测量精度。
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述,在其中同时多路复用和传送多帧的无线通信***中,即使待多路复用的各帧(即,给每个用户的各帧)的原始传输数据长度发生变化,最后也必须以相同的帧长传送各帧。尽管在此以前一直未讨论待多路复用的各帧的长度,不过当借助突发,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时,类似当如上所述对齐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长度时,最后必须以相同的帧长传送各帧。
下面参考图9,说明使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即,给每个用户的各帧)的帧长相等,并且使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对齐的方法。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空分多路复用,同时多路复用多帧,不过,空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之一或者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可用于同时多路复用多帧。
这里,如图9A中所示,假定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数目(即,待同时多路复用的用户的总数)为2,而不使用突发的单帧1被传送给一个用户1(或者通过利用ZIFS,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通过利用突发,在时间轴上把多帧2、3和4连续传送给另一个用户2。另外,假定规定的帧间空间小于符号长度。
在图9A中所示的例子中,在突发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3和4之后的整个帧长不大于待传送给所述一个用户1的帧1的帧长。从而,当在接收器方接收帧4时,存在伴随接收功率的急剧变化的各种问题,比如引起AGC的不稳定操作。
另外,在图9A中所示的例子中,当为另一个用户2突发多帧2、3和4时,在沿着时间方向的两个相邻帧之间仅仅***帧间空间。这种情况下,在IEEE802.11n中,符号长度为4ms,而减小的IFS(RIFS)为2ms,从而帧间空间仍然不同于符号长度。此外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帧1和帧3之间,符号定时被移动。从而,在接收器方将发生符号间的干扰,以致只要在接收器方不使用特殊的解调方法,就难以保持极好的接收质量。
按照实施例,当多帧包括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和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时,数据处理单元29或49在包含在所述一组帧之中的各个相邻帧之间,添加第一用户填充信息,以在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第一用户填充信息的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此外,数据处理单元29或49向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添加第二用户填充信息,以致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和第二用户填充信息的长度之和等于包含在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之中的各帧、各个对应的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对应的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
在图9B中所示的例子中,当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3和4被突发时,向连续传送的帧2和3中的前一帧2的后部添加填充,并向连续传送的帧3和4中的前一帧3的后部添加填充。如果通过向前一帧的后部添加填充,把从前帧的后端到紧跟在其后的一帧的前端的间隔调整为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以对齐符号长度,那么在相同定时被多路复用的帧1和帧3之间,以及在帧1和帧4之间,符号定时被对齐。于是,能够在接收器方保持极好的接收质量,而不会在接收器方出现符号间的干扰。
尽管图示被省略,不过如果向后一帧的前部添加填充,而不是向前一帧的后部添加填充,那么通过把从前一帧的后端到紧跟在该帧之后的一帧的前端的间隔调整为对齐符号长度的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在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能够使符号定时对齐。
另外,在图9B中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向传送给一个用户1的帧1的后部添加填充,使给另一个用户2的多帧2、3和4等于整个突发帧长度。因而,在接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一方,接收功率不会急剧变化,以致能够消除AGC的不稳定性。
总之,按照图9B中所示的方法,能够使突发之后的所有各帧的功率保持恒定,同时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使符号定时对齐。于是,在接收器方,能够以更有利的形式接收各帧。
在图9B中,例如,假定同时多路复用的多帧既包括通过下行链路,从接入点向多个终端站中的每个终端站多路传送的多帧,又包括从多个终端站中的每个终端站向接入点多路传送的多帧。例如,可以提及如图15A中所示,向数据段的前部添加填充的方法,如图15B中所示,通过细分填充区,在整个数据段内均匀地分布和布置填充的方法,和如图15C中所示,通过细分填充区,在整个数据段内不均匀地分布和布置填充的方法。每种填充方法的优点参见例如转让给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13868的说明书。
图9B中的例子表示向各帧的后部添加填充,以调整帧长,不过,本发明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此。
图10表示其中同时多路复用从接入点到多个终端站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帧的帧序列例子。这里,假定图1中所示的通信***:起接入点作用的通信站STA0成为数据源,起终端站作用的各个通信站STA1-STA3成为数据目的地,STA0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1-STA3的数据帧。
STA0通过预先进行物理载波侦听,确保介质畅通,并在进一步退避之后,通过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权重,同时多路复用和传送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1-STA3的多个RTS帧(RTS0-1、RTS0-2和RTS0-3)。
如果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认识到接收的RTS帧被递送给本地站,那么当在完成各帧的接收之后,预定帧间空间(SIFS)过去时,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STA0(RTS来源)的CTS帧(CTS1-0、CTS2-0和CTS3-0),以传送所述CTS帧。
在完成RTS帧的传输之后,STA0等待接收从被递送RTS帧的各个通信站返回的CTS帧。随后,当在完成来自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CTS帧的接收之后,过去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时,STA0同时多路复用和传送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数据帧(DATA1-0、DATA2-0和DATA3-0)。因而,就作为一个整体的多个用户来说,能够提高吞吐量。
如果各个通信站STA1、STS2和STA3完成递送给本地站的数据帧(DATA1-0、DATA2-0或DATA3-0)的接收,那么在预定帧间空间(SIFS)过去之后,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同时多路复用ACK帧(ACK0-1、ACK0-2和ACK0-3),以传送ACK帧。
随后,在接收来自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各个ACK帧的情况下,STA0成功地完成自STA0的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序列。
在图10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通过对同时多路复用的多个数据帧(DATA1-0、DATA2-0及DATA3-0)的至少一部分应用突发,STA0能够提高帧效率。当使用突发时,酌情在时间方向的夹着减小的IFS(RIFS)的相邻帧之间***填充,以致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使符号定时对齐。STA0还向各帧添加填充,以致被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变得相等。因而,在各个通信站STA1-STA3一侧,能够消除AGC操作的不稳定性,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解调方法,接收被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
图11表示其中同时多路复用从多个终端站到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帧的帧序列例子。这里,假定图1中所示的通信***:起终端站作用的各个通信站STA1-STA3变成数据源,起接入点作用的通信站STA0变成数据目的地,各个通信站STA1-STA3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STA0的数据帧。
各个通信站STA1-STA3通过预先进行物理载波侦听,确保介质畅通,并在进一步退避之后,同时多路复用和传送递送给STA0的RTS帧(RTS1-0、RTS2-0和RTS3-0)。
如果STA0认识到各个接收的RTS帧是递送给本地站的,那么当在完成各帧的接收之后,过去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时,STA0多路复用分别递送给通信站STA1-STA3的多个CTS帧(CTS0-1、CTS0-2和CTS0-3),以传送CTS帧。
在完成RTS帧的传输之后,各个通信站STA1-STA3等待接收从作为被递送RTS帧的通信站的STA0返回的CTS帧。随后,响应从STA0收到CTS帧,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STA0的数据帧(DATA1-0、DATA2-0和DATA3-0),以传送数据帧。因而,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多个用户来说,能够提高吞吐量。
当在完成来自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数据帧(DATA1-0、DATA2-0和DATA3-0)的接收之后,过去预定的帧间空间(SIFS)时,STA0同时多路复用分别递送给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多个ACK帧(ACK0-1、ACK0-2和ACK0-3),以传送ACK帧。
随后,当从STA0收到ACK帧时,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成功地完成到STA0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序列。
在图11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通过对其同时相互多路复用的数据帧(DATA1-0、DATA2-0和DATA3-0)应用突发,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能够提高帧效率。当使用突发时,酌情在时间方向的夹着减小的IFS(RIFS)的相邻帧之间***填充,以致在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使符号定时对齐。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还酌情向其帧中添加填充,以致同时相互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变得相等。因而,在接收这些数据帧的接入点STA0一侧,能够消除AGC操作的不稳定性,还能够利用简单的解调方法,接收被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
顺便提及,在图11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在传送各个数据帧(DATA1-0、DATA2-0和DATA3-0)之前,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必须相互知道最终帧长的各帧。其方法包括当交换传输请求(RTS)帧和接收准备(CTS)帧时,使帧长由接入点STA0规定的方法,和仅仅在对接入点STA0的传输的方向,***地采用固定帧长的方法。
当接入点STA0为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规定帧长时,理想的是考虑到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请求的传输数据的数量,规定适合于最大数量的传输数据的传输的帧长。
顺便提及,图10和11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并不限制RTS、CTS和ACK中的每一帧的传输/接收方法。
理想的是在传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预先安排向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或者被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添加填充的填充位置。如果在整个***内,填充位置不固定,那么接收填充过的各帧的通信设备必须对于每个帧时间,识别填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解决方案是从传送帧的通信设备,把关于填充位置的信息通知目的地通信设备。
作为通信方法,关于填充位置的信息被***添加到最后传送的一帧的前导信号(preamble)中,或者被***报头中,以便能够进行通知。
如果填充被添加到帧的前部或后部,那么通过通知填充之前和填充之后的帧长,使得可以识别填充位置。
图12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当通信设备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时,向各帧添加填充的处理过程。例如,在图10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起接入点作用的STA0执行该处理过程,以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0、STA1和STA3的数据帧。
通过图2中所示的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单元29接收来自通信协议的上层的帧传输请求,启动该处理程序。接收的传输帧被临时保存在例如数据处理单元29内的缓冲器(未示出)中。
首先,检查在保存在缓冲器中的被请求传输的各帧中,是否存在待突发的帧,即,待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帧(步骤S1)。通过借助突发,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多帧,可提高帧效率。不过,判定是否突发各帧的标准并不与本发明的主题直接相关,从而省略其说明。
如果被请求传送的各帧包含待突发的那些帧(步骤S1中“是”),那么待突发的各帧的总数目被赋给变量Nb(步骤S2),另外,计算已处理帧的数目的变量J被设定为初始值2(步骤S3),之后从缓冲器中取出与变量J对应的未处理帧。
随后,检查归因于突发,而要在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是否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4)。
例如,在IEEE802.11n中,尽管符号长度为4ms,不过,归因于突发而在时间方向的连续帧之间***的减小的IFS(RIFS)为2ms,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如果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4中“否”),那么向待突发的帧的前部或后部添加适当长度的填充(例如,参见图5B和5C),以致使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对齐(步骤S14)。
之后,检查J是否达到Nb,即,对于待突发的所有各帧,是否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5)。
如果J未达到Nb,即,仍然存在待突发的未处理帧(步骤S5中“否”),那么J被加1(步骤S13),之后返回步骤S4,通过从缓冲器中取出下一个未处理帧,重复进行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
如果J达到了Nb,即,对于待突发的所有各帧,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5中“是”),或者被请求传送的各帧不包含任何待突发的帧(步骤S1中“否”),那么随后检查是否要同时多路复用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6)。
如果应同时多路复用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6中“是”),那么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数目(或者空间多路复用数目)被赋给变量Ns(步骤S7),另外,计数已处理帧的数目的变量I被设定为初始值2(步骤S8),之后从缓冲器中取出与变量I对应的未处理帧。
随后,检查待处理帧的帧长是否等于预定规定的长度(步骤S9)。如果长度不相同(步骤S9中“否”),那么向帧中添加填充,以调整帧长,以致长度变得等于规定的长度(步骤S16)。
随后,检查I是否达到Ns,即,对于待同时多路复用的所有各帧,是否完成了调整帧长的处理(步骤S10)。
如果I未达到Ns,即,仍然存在待同时多路复用的未处理帧(步骤S10中“否”),那么I被加1(步骤S15),之后返回步骤S9,通过从缓冲器中取出下一个未处理帧,重复进行调整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的帧长的处理。
随后,当I达到Ns,即,对于待同时多路复用的所有各帧,完成了调整帧长的处理(步骤S10中“是”),或者将不多路复用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6中“否”)时,添加前导信号和报头(步骤S11),以使帧完整,之后启动该帧的传输处理(步骤S12)。
图13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了当通信设备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多个用户的各帧时,向各帧添加填充的处理过程的另一个例子。图解说明的处理过程和图12中的处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同时多路复用各帧的判定和是否进行突发的判定的顺序被交换。在图10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例如,起接入点作用的STA0执行该处理过程,以便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各个通信站STA1、STA2和STA3的数据帧。
通过图2中所示的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单元29接收来自通信协议的上层的帧传输请求,启动该处理程序。接收的传输帧被临时保存在例如在数据处理单元29之内的缓冲器(未示出)中。
首先,检查是否同时多路复用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21)。
如果应同时多路复用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21中“是”),那么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数目(或者空间多路复用数目)被赋给变量Ns(步骤S22),另外,计数已处理帧的数目的变量I被设定为初始值2(步骤S23),之后,从缓冲器中取出与变量I对应的未处理帧。
之后,检查是否要突发,即,要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将和一个或多个帧一起在相同空间轴上被处理的各帧(步骤S24)。
如果待处理的各帧应被突发(步骤S24中“是”),那么把待突发的各帧的总数赋给变量Nb(步骤S25),另外,计数已处理帧的数目的变量J被设定成初始值2(步骤S26),之后,从缓冲器取出与变量J对应的未处理帧。
随后,检查归因于突发而要在时间方向的连续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是否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27)。如果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27中“否”),那么向待突发的帧的前部或后部添加适当长度的填充(例如,参见图5B和5C),以致使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对齐(步骤S35)。
之后,检查J是否达到Nb,即,对于待处理的所有各帧,和待突发的所有各帧,是否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28)。
如果J未达到Nb,即,仍然存在待突发的未处理帧(步骤S28中“否”),那么J被加1(步骤S33),之后返回步骤S27,以通过从缓冲器中取出下一个未处理帧,重复进行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J达到了Nb,即,对于待突发的所有各帧,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28中“是”),或者被请求传送的各帧不包含任何待突发的帧(步骤S24中“否”),那么随后检查待处理帧(即,在步骤S23从缓冲器取出的帧)的帧长是否等于预先规定的长度(步骤S29)。
若帧长不等于规定的长度(步骤S29中“否”),那么通过向该帧添加填充,调整帧长,以致帧长变得等于规定的长度(步骤S36)。
随后,检查I是否达到Ns,即,对于待同时多路复用的所有各帧,是否完成了调整帧长的处理(步骤S30)。
如果I未达到Ns,即,仍然存在未处理的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帧(步骤S30中“否”),那么I被加1(步骤S34),之后返回步骤S24,以通过从缓冲器取出下一个未处理帧,重复进行调整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和调整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之间的帧长的处理。
随后,当I达到Ns,即,对于待同时多路复用的所有各帧,完成了调整帧长的处理(步骤S30中“是”),或者被请求传送的各帧将不被多路复用(步骤S21中“否”)时,添加前导信号和报头(步骤S31),以使该帧完整,之后启动该帧的传输处理(步骤S32)。
图14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当通信设备和另一个通信设备一起,同时多路复用递送给特定用户的各帧时,向各帧添加填充的处理过程。在图11中所示的帧序列例子中,例如,起通信站STA1、STA2或STA3作用的通信设备执行该处理过程。
通过图3中所示的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单元49接收来自通信协议的上层的帧传输请求,启动该处理程序。接收的传输帧被临时保存在例如在数据处理单元49之内的缓冲器(未示出)中。
首先,检查是否要突发,即,要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41)。如果应突发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41中“是”),那么把待突发的各帧的总数赋给变量Nb(步骤S42),另外,计数已处理帧的数目的变量J被设定成初始值2(步骤S43),之后,从缓冲器取出与变量J对应的未处理帧。
之后,检查突发之后的帧长是否小于预定帧长(步骤S44)。这里,预定帧长是为与其它通信设备一起同时多路复用而预先安排的帧长。
如果在突发之后的帧长等于或大于预定帧长(步骤S44中“否”),那么决定不突发该帧(步骤S53)。
另一方面,如果突发之后的帧长小于预定帧长(步骤S44中“是”),那么随后检查归因于突发而将在时间方向的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是否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45)。
如果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45中“否”),那么向待突发的帧的前部或者后部添加适当长度的填充(例如,参见图5B和5C),以致使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对齐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步骤S51)。
随后,检查J是否已达到Nb,即,对于待突发的所有帧,是否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46)。
如果J未达到Nb,即,仍然存在未处理的待突发帧(步骤S46中“否”),那么J被加1(步骤S50),之后返回步骤S44,以通过从缓冲器取出下一个未处理帧,重复进行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
如果J达到Nb,即,对于待突发的所有各帧,完成了调整填充+帧间空间的长度的处理(步骤S46中“是”),或者被请求传送的各帧不应被突发(步骤S41中的“否”),或者决定不突发被请求传送的各帧(步骤S53),那么随后检查帧的长度是否小于预定帧长(步骤S47)。如果帧长不小于预定帧长(步骤S47中“否”),那么进行对齐帧长的填充(步骤S52)。
随后,添加前导信号和报头(步骤S48),以使该帧完整,之后启动该帧的传输处理(步骤S49)。
通过在数据帧的传输方的通信设备中,进行图12-14中所示的处理过程,能够使通过应用突发,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符号定时与同时多路复用的其它各帧对齐。因而,在接收方,多路复用的各帧能够被恰当地多路分解,同时避免符号间的干扰,以致能够简化信号解码处理。此外,在最后的输出阶段中,使待同时多路复用的各帧的帧长相同,从而,能够消除在接收器方的AGC操作的不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例如,这里的说明集中于应用于诸如目的在于实现1Gbps的超高吞吐量的IEEE802.11ac之类的新无线LAN标准的实施例,不过,本发明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类似于应用于其中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被多个用户或者不同于LAN的各种无线电***共享的其它无线LAN***。
此外,这里的说明集中于其中把在待多路复用的多帧之间,对齐沿着时间方向连续传送的各帧的符号定时的方法应用于SDMA的实施例,不过,本发明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适用于沿着代码轴方向、频率轴方向或时间轴方向,多路复用码分多址接入(CDMA)、频分多址接入(FDMA)及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和时分多址接入(TDMA)等的多帧的其它多路复用/多址接入方法。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基于可变长度帧格式的***,本发明可应用于要求帧长的调整的其它各种通信***,比如应用突发技术的***。
总之,通过举例说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不应被过于严格地解读。为了判断本发明的主题,应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

Claims (20)

1.一种在网络中传送多个帧的通信设备,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设备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获得所述多个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和
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和
发射器单元,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数据处理单元把帧间空间调整为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数据处理单元通过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从而在填充信息和所述两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来调整帧间空间,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填充信息是预定模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数据处理单元通过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调整帧间空间,填充信息具有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长度。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两个相邻帧与第一用户相关,
所述两个相邻帧和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被多路复用,和
所述两个相邻帧、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等于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的长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帧包括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和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
数据处理单元在包括在所述一组帧中的各个相邻帧之间添加第一用户填充信息,以在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第一用户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和
数据处理单元向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中添加第二用户填充信息,以致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和第二用户填充信息的长度之和等于包括在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中的各帧、各个对应的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对应的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
8.一种通信***,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
获得多个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以及
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和
接收调整后的相邻帧的接收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其中发射器把帧间空间调整为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其中发射器通过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从而在填充信息和所述两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来调整帧间空间,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其中发射器通过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调整帧间空间,填充信息具有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长度。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其中
所述两个相邻帧与第一用户接收器相关,
所述两个相邻帧和与第二用户接收器相关的帧被多路复用,和
所述两个相邻帧、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等于与第二用户接收器相关的帧的长度。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其中
所述多个帧包括与第一用户接收器相关的一组帧和与第二用户接收器相关的一帧,
发射器在包括在所述一组帧中的各个相邻帧之间添加第一用户填充信息,以在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第一用户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和
发射器向与第二用户接收器相关的帧中添加第二用户填充信息,以致与第二用户接收器相关的一帧和第二用户填充信息的长度之和等于包括在与第一用户接收器相关的一组帧中的各帧、各个对应的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对应的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
14.一种传送多个帧的方法,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多个帧中的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
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和
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帧间空间被调整为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帧间空间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从而在填充信息和所述两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帧间空间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填充信息,填充信息具有等于符号长度的整数倍的长度。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两个相邻帧与第一用户相关,
所述两个相邻帧和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被多路复用,和
所述两个相邻帧、填充信息和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等于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的长度。
19.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帧包括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和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包括在所述一组帧中的各个相邻帧之间添加第一用户填充信息,以在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相邻帧中的不包括第一用户填充信息的一帧之间形成减小的帧间空间,和
向与第二用户相关的帧中添加第二用户填充信息,以致与第二用户相关的一帧和第二用户填充信息的长度之和等于包括在与第一用户相关的一组帧中的各帧、各个对应的第一用户填充信息、和各个对应的减小的帧间空间的长度之和。
20.一种保存有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被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使处理器:
获得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每一帧包括具有符号长度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当判定帧间空间不是符号长度的整数倍时,调整所述两个相邻帧之间的帧间空间;和
传送调整后的相邻帧。
CN201080049942.9A 2009-11-13 2010-11-01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4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9536A JP2011109205A (ja) 2009-11-13 2009-11-13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59536 2009-11-13
PCT/JP2010/006438 WO2011058716A1 (en) 2009-11-13 2010-11-01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428A true CN102668428A (zh) 2012-09-12
CN102668428B CN102668428B (zh) 2015-03-18

Family

ID=4399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99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428B (zh) 2009-11-13 2010-11-01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001757B2 (zh)
EP (2) EP3373646B1 (zh)
JP (1) JP2011109205A (zh)
KR (1) KR101646818B1 (zh)
CN (1) CN102668428B (zh)
BR (1) BR112012010690A2 (zh)
RU (1) RU2556032C2 (zh)
TW (1) TWI451731B (zh)
WO (1) WO20110587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2017-08-18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9150365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140974A1 (zh) * 2018-01-17 2019-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80766A (zh) * 2013-08-28 2019-10-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无线传输的确收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920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188106A (ja) 2010-03-05 2011-09-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64630B2 (ja) * 2013-01-10 2017-07-1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CN113411873B (zh) * 2015-07-06 2023-02-0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11088889B2 (en) * 2016-02-17 2021-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a guard interval for 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44744B2 (en) * 2018-08-21 2020-05-0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ltra wideband multiuse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11616594B2 (en) * 2021-05-04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padding duration at start of a half subfr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274A (zh) * 2003-02-19 2006-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多载波传输的接收设备和方法
JP2007166120A (ja) * 2005-12-12 2007-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JP2007258904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196364A1 (en) * 2007-12-28 2009-08-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656816A (zh) * 2009-08-26 2012-09-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mu-mimo的多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5172B2 (ja) 1995-02-23 1999-02-10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可変レート伝送方法、および同方法を用いた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GB9722711D0 (en) 1997-10-29 1997-12-24 Mcgill Shane R Food blending apparatus
JP2001148646A (ja) 1999-11-19 2001-05-29 Sony Corp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方法と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WO2004075502A2 (en) 2003-02-19 200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7551581B2 (en) * 2003-09-30 2009-06-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losely-spaced packets in WLAN devices and systems
JP2005295499A (ja) * 2004-03-08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メディアアクセスオーバヘッド低減方法
US7606213B2 (en) * 2004-08-12 2009-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MAC layer throughput improvements
KR100586886B1 (ko) * 2004-08-13 2006-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4869724B2 (ja) 2005-06-14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A2620217C (en) 2005-08-24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88847B2 (en) * 2006-10-31 2010-03-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xpect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as a wireless link metric
WO2008070738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nagement frame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JP4382107B2 (ja) 2007-03-16 2009-12-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8660144B2 (en) * 2008-03-11 2014-02-25 Intel Corporation Multi-receiver frame aggregation
JP2009113868A (ja) 2008-12-25 2009-05-28 Takazono Sangyo Co Ltd 薬剤包装装置
US8711771B2 (en) * 2009-03-03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header extension
JP201110920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274A (zh) * 2003-02-19 2006-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多载波传输的接收设备和方法
JP2007166120A (ja) * 2005-12-12 2007-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JP2007258904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196364A1 (en) * 2007-12-28 2009-08-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656816A (zh) * 2009-08-26 2012-09-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mu-mimo的多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766A (zh) * 2013-08-28 2019-10-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无线传输的确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0766B (zh) * 2013-08-28 2022-03-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无线传输的确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2017-08-18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10645712B2 (en) 2014-10-28 2020-05-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178674B2 (en) 2014-10-28 2021-11-1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71957B2 (en) 2014-10-28 2023-06-0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150365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140974A1 (zh) * 2018-01-17 2019-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61802A (zh) * 2018-01-17 2019-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9766A4 (en) 2016-03-02
US20120224534A1 (en) 2012-09-06
KR101646818B1 (ko) 2016-08-08
JP2011109205A (ja) 2011-06-02
US9001757B2 (en) 2015-04-07
KR20120114223A (ko) 2012-10-16
CN102668428B (zh) 2015-03-18
EP2499766A1 (en) 2012-09-19
RU2556032C2 (ru) 2015-07-10
BR112012010690A2 (pt) 2017-12-05
TWI451731B (zh) 2014-09-01
EP2499766B1 (en) 2018-06-13
RU2012118710A (ru) 2013-11-10
EP3373646A1 (en) 2018-09-12
TW201125328A (en) 2011-07-16
EP3373646B1 (en) 2021-09-01
WO2011058716A1 (en) 201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428B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
JP5493459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31620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RU250408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обучающего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й сети
JP539181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106864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transmission
CN107409013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探通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156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探通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01812A (zh) 基站及无线通信***
KR20110082685A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의 프리엠블 생성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이 채용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와 단말
JP2011529290A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時に、多重符号語ベースの単一ユーザmimoが用いられるシステムにおけるphich割当及び参照信号生成方法
CN102474853A (zh) 用于进行多站请求消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7893A (zh) 基于块空时分组编码的虚拟多输入多输出中继传输方法
JP200523648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i et al. Multi-us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588837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KR20150118897A (ko) 무선랜 디바이스의 빔포밍 피드백 방법
JP560139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79081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