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3454A -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3454A
CN102263454A CN2011101479556A CN201110147955A CN102263454A CN 102263454 A CN102263454 A CN 102263454A CN 2011101479556 A CN2011101479556 A CN 2011101479556A CN 201110147955 A CN201110147955 A CN 201110147955A CN 102263454 A CN102263454 A CN 102263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lank
molding type
composition surfac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79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尾健史
田口贤治
相良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3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防水性,减少水向电动机内部的进入,并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模制电动机。模制电动机(20)是通过模制树脂(21)覆盖环状的定子铁心(24)的电动机,具备与定子(28)的模制树脂接合的电动机壳体(50)。在电动机壳体的外侧壳体(52)上,在外侧壳体(52)与模制树脂(21)的接合面(59)的外周设有肋部(58)。由此,定子(28)的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的结构变得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难以从定子(28)的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进入。

Description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模制树脂来覆盖具有线圈部的环状的定子铁心的模制电动机(mould motor)。而且,涉及一种搭载有该模制电动机的包含电动车辆在内的移动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有通过模制树脂来覆盖具有线圈部(绕组)的环状的定子铁心(固定件)的模制电动机。在通过该模制树脂覆盖的定子铁心的内侧配置有转子(旋转件)。
此种模制电动机的一例如专利文件1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模制电动机在模制有固定件铁心(定子铁心)的模制树脂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具备托座(壳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076号公报(第2页,图1)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模制电动机如上所述在模制树脂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具备托座(bracket),模制树脂和托座在与轴线大致成直角的平面接合。并且,该模制树脂与托座的接合面的外缘向电动机外部直接露出,而通到模制树脂内侧的配置有永久磁铁(转子)的空间。由此,当模制树脂与托座的接合面缺乏密接性时,水有可能会从外部经其接合面浸入到内部。其结果是,模制电动机内部生锈而腐蚀,从而有可能会引起动作不良。
因此,在暴露于水分中的环境下使用该模制电动机时,需要防止水浸入模制电动机内部的防水对策。另一方面,开发出一种以通过模制树脂覆盖了定子铁心的模制电动机为驱动源的电动车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动车辆也会在雨中或被水浸湿的路面上行驶,因此模制电动机的防水对策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包含定子铁心、模制树脂在内的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防水性,减少水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并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模制电动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此种模制电动机的高可靠性的包含电动车辆在内的移动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制电动机,其具有通过模制树脂覆盖环状的定子铁心的定子,其中,所述模制电动机具备与所述定子接合的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接合面的外周设有肋部。
根据该结构,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结构变得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作为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铁心的铁心接合面而形成,且在所述铁心接合面的外周设有所述肋部。
根据该结构,定子铁心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结构变得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具备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铁心的铁心接合面以及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模制树脂的树脂接合面,在所述铁心接合面的电动机径向外侧设有所述树脂接合面,在所述树脂接合面的外周设有所述肋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定子铁心的电动机径向外侧存在有模制树脂,而且在其外周存在有肋部,因此从接合面的外缘到定子铁心或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定子铁心或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的规定部位具备功能部,并通过所述肋部和所述功能部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的外周。
根据该结构,将被称为功能部的、模制电动机所需的结构要素设置于电动机壳体时,通过该功能部和肋部来覆盖电动机壳体与定子的接合面的外周。因此,通过功能部和肋部的结构,使得水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通过所述肋部和所述功能部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的整个外周。
根据该结构,电动机壳体与定子的接合面的结构在模制电动机的整周变得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功能部是用于将所述电动机壳体螺止于另一部件的螺止部,或者是用于将端子板保持在所述电动机壳体的侧面上的端子板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肋部及螺止部或端子板保持部来覆盖电动机壳体与定子的接合面的外周。因此,通过肋部及螺止部或端子板保持部的结构,使得水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功能部具备:树脂收容部,其设置在比与所述肋部对应的部位更靠电动机径向外侧的位置,而***述模制树脂;以及壁部,其设置在所述树脂收容部的外周,并与所述肋部连续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功能部中在定子铁心的电动机径向外侧存在有模制树脂的区域多于设有肋部的部位。因此,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水更难以从该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功能部具备辅助肋部,该辅助肋部的高度被设定成比所述肋部的高度低。
根据该结构,定子铁心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变长。因此,水更进一步难以从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肋部从所述接合面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结构变得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难以从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肋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提高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防水性,而且容易进行定子铁心的定位。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模制树脂的一部分存在于所述肋部的外周面外侧。
根据该结构,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之间的接合面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水更难以浸入电动机内部。而且,当肋部的内周面与定子铁心的外周面接触时,肋部与定子铁心的密接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模制树脂存在于所述肋部的内周面内侧。
根据该结构,肋部、模制树脂及定子铁心各自的密接性提高,水更难以浸入电动机内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肋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以覆盖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使水从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减少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模制电动机中,所述肋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以覆盖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作为电动机壳体使用的材料,并提高使水从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减少的作用。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上述模制电动机搭载在包含电动车辆在内的移动体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水难以从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向电动机内部浸入的包含电动车辆在内的移动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述的“移动体”当然包括电力自行车、机动二轮车、机动三轮车、机动四轮车等电动车辆,而且包括汽艇等船舶或水上游艇这些交通工具,还包括以电动机为驱动源,不载人而在无人状态下移动的移动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模制电动机,该模制电动机能够提高包含定子铁心、模制树脂在内的定子与电动机壳体的接合面的防水性,减少水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而且,提供一种具备此种模制电动机的高可靠性的包含电动车辆在内的移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移动体即电动车辆的一例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车辆的后轮部的垂直剖切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模制电动机周边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图3的模制电动机周边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模制电动机部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电动机壳体的外侧壳体的垂直剖切主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模制电动机的左侧视图,表示将定子铁心装入电动机壳体的状态。
图8是图5所示的模制电动机的外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水平剖切俯视图,表示端子板保持部的部位。
图10是图6所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水平剖切俯视图,表示螺止部的部位。
图11是图6所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车辆(移动体)
2 前轮
3 后轮
5 摆臂
20 模制电动机
21 模制树脂
24 定子铁心
28 定子
50 电动机壳体
51 内侧壳体
52 外侧壳体
58、60 肋部
59 接合面(铁心接合面)
61 端子板保持部(功能部)
61c 树脂收容部
61d 壁部
61e 辅助肋部
63 螺止部(功能部)
63b 树脂收容部
63c 壁部
63d 辅助肋部
64 接合面
64a 铁心接合面
64b 树脂接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说明搭载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移动体即电动车辆的结构。图1是表示搭载有模制电动机的电动车辆的一例的右侧视图。
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1是具备前轮2及后轮3的机动二轮车。电动车辆1以主框架4及摆臂5为主要的骨架而构成。
主框架4的前端部朝上方弯曲,在其前端部支承有可转向的前轮2及把手6。在主框架4的后端侧,在电动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具备驾驶员就座的座椅7和蓄电池收容部8。蓄电池收容部8设置在座椅7的下方,在内部能够收容蓄电池(未图示)。座椅7还起到蓄电池收容部8的盖的作用,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蓄电池收容部8。在主框架4的座椅7的后方,在后轮3的上方的部位具备载货台9。
摆臂5从主框架4后部的、座椅7及蓄电池收容部8的部位的下方朝后方延伸。后轮3由摆臂5的后端支承。需要说明的是,摆臂5仅设置在后轮3的左侧,以悬臂状态支承后轮3。而且,后轮3是驱动轮,在后轮3与摆臂5之间具备驱动后轮3的模制电动机20。摆臂5是其后端与设置在模制电动机20的前端部上的结合部55(在后面叙述,参照图3及图4)结合,并经模制电动机20支承后轮3的支承部件。在模制电动机20的左侧具备悬架壳体(suspension case)10。后轮3的悬架单元11从悬架壳体10朝向上方的载货台9延伸。
接下来,在图1的基础上,使用图2~图4,说明电动车辆1的后轮3的部位的结构。图2是电动车辆的后轮部的垂直剖切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模制电动机周边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模制电动机周边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了模制电动机内部的转子和减速机构的描绘。
如图2所示,在电动车辆1的后轮3的部位,从后轮3的右侧、即图2中的右侧依次具备悬架壳体10、模制电动机20、减速机构30、制动机构40及后轮3。需要说明的是,模制电动机20、制动机构40及后轮3相互配置在同轴上。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模制电动机20是具有定子28的电动车辆用电动机,该定子28通过绝缘性的模制树脂21覆盖后述的呈环状的定子铁心24(参照图6及图7)。模制电动机20以直接与外气接触的方式露出。而且,模制电动机20的定子铁心24及定子28的轴线与后轮3的车轴3a一致,并接近后轮3配置。
如图2所示,在模制树脂21的内侧具备电动机的旋转件即转子22。转子22被配置成其轴线与定子铁心24的轴线一致,并被固定在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电动机轴23上。因此,转子22在模制电动机20的驱动下旋转,其动力传递给电动机轴23。
减速机构30配置在电动机轴23与车轴3a之间的部位。减速机构30例如由行星齿轮机构等构成。
制动机构40是配置在后轮3的车轮3b附近的所谓鼓式制动器,如图3及图4所示,其具备制动蹄41、弹簧42、制动臂43及制动器罩44。制动蹄41配置在车轮3b的内侧。在不使用制动机构40时,制动蹄41在弹簧42的作用下,相对于车轮3b向径向内侧离开。制动蹄41在制动臂43的旋转的作用下,克服弹簧42的弹力而相对于车轴3a向径向外侧扩开。然后,制动蹄41在与车轮3b一体旋转的未图示的鼓形物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对车轮3b即后轮3的旋转进行制动。
此外,配置有制动蹄41的车轮3b的部位安装有制动器罩44作为盖,进行覆盖以免尘埃等进入内部(参照图2)。制动器罩44除了对制动机构40内的防尘功能之外,还具有保持制动蹄41、弹簧42及制动臂43这些制动部件的功能。
接着,在图2~图4的基础上,使用图5~图11,说明模制电动机20的详细结构。图5是模制电动机部的右侧视图,图6是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电动机壳体的外侧壳体的垂直剖切主视图,图7是模制电动机的左侧视图,表示将定子铁心装入电动机壳体的状态,图8是模制电动机的外侧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水平剖切俯视图,表示端子板保持部的部位,图10是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水平剖切俯视图,表示螺止部的部位,图11是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
模制电动机20除了已经说明的通过模制树脂21覆盖了定子铁心24的定子28、转子22及电动机轴23之外,还具备电动机壳体50、基板25、信号线26及动力线27。
定子铁心24呈环状,如图6及图7所示,在其径向内侧配置有线圈部24a。在线圈部24a设有多个线圈24b。多个线圈24b朝向定子铁心24的径向内侧突出,并沿周向排列一周配置。定子28通过利用绝缘性的模制树脂21覆盖包含线圈部24a的部位在内的定子铁心24的周围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模制树脂21例如由含有玻璃纤维等的热硬化性树脂构成。
在比定子铁心24的线圈部24a靠径向内侧的部位,在模制树脂21上形成有从后轮3侧凹陷的凹部21a。凹部21a呈圆柱形状,在该凹部21a内配置有转子22(参照图2)。
电动机壳体50由铝合金等金属构成,以将定子28夹入并保持在内侧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电动机壳体50由以将定子28的模制树脂21夹入内侧的方式配置的两个板状的壳体部件、即图4所示的内侧壳体51以及图8所示的外侧壳体52构成。如图2所示,内侧壳体51配置在后轮3侧,外侧壳体52配置在与后轮3侧相反一侧的悬架壳体10侧。
如图3及图4所示,内侧壳体51在其端部具备舌片状的前侧连结片51a及后侧连结片51b,外侧壳体52在其端部具备舌片状的前侧连结片52a及后侧连结片52b。前侧连结片51a及前侧连结片52a配置在电动机20的前侧,后侧连结片51b及后侧连结片52b配置在电动机20的后侧。如图3及图4所示,内侧壳体51和外侧壳体52通过各自的相对应的连结片,即,通过前侧连结片51a和前侧连结片52a、以及后侧连结片51b和后侧连结片52b将彼此的端部连结起来,将模制树脂21夹入内侧,并通过三个部位的螺栓53结合起来。
在此,电动机壳体50具备被称为功能部的机械要素,以组装模制电动机20或连接动力线。具体而言,该功能部例如相当于以下说明的端子板保持部61或螺止部63。
作为功能部的端子板保持部61设置在图7~图9所示的外侧壳体52的前侧连结片52a的部位。如图8所示,端子板保持部61具有沿电动机径向将外侧壳体52的内侧和外侧之间连通的开口61a,在此安装端子板62(参照图7及图9)。端子板62用于将定子28的线圈部24a和动力线27电连接。而且,端子板保持部61在两个部位具备螺止孔61b,该螺止孔61b用于将外侧壳体52和内侧壳体51螺止结合。螺栓53***并紧固于螺止孔61b。为了设置端子板62及螺止孔61b,端子板保持部61具备:朝外侧壳体52的电动机径向外侧突出,并供模制树脂21流入的树脂收容部61c;以及设置在树脂收容部61c的外周而将其覆盖的壁部61d。
另外,作为功能部的螺止部63设置在图7、图8及图10所示的外侧壳体52的后侧连结片52b的部位。螺止部63具备螺止孔63a,该螺止孔63a用于将外侧壳体52和内侧壳体51螺止结合。螺栓53***并紧固于螺止孔63a。为了设置螺止孔63a,螺止部63具备:朝外侧壳体52的电动机径向外侧突出,并供模制树脂21流入的树脂收容部63b;以及设置在树脂收容部63b的外周而将其覆盖的壁部63c。
另外,电动机壳体50通过设置在上述连结片以外的部位上的四个部位的开口部54,使定子28局部性地向外部露出,具体而言,使模制树脂21局部露出。由此,能够设置模制树脂21直接与外气接触的部位。因此,能够从在开口部54向外部露出的模制树脂21直接散发模制电动机20的热量。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电动机壳体50的前端部设有结合部55。结合部55设有两个使用螺栓螺母进行螺止的螺止孔56(参照图3及图4),如图5所示,摆臂5的后端通过螺止被连接起来而支承模制电动机20整体。关于已经说明的将内侧壳体51和外侧壳体52结合的三根螺栓53,在周向长的前侧连结片51a及前侧连结片52a的部位,在其周向两端具备两根,在周向短的后侧连结片51b及后侧连结片52b的部位,在其后端部具备一根(参照图3及图4)。
在电动机壳体50的后轮3侧的相反侧即外侧,如图5所示,在外侧壳体52表面具备基板收容部57。基板收容部57配置在外侧壳体52的前部的区域,且在内部收容基板25。
在基板25上连接有用于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信号线26。而且,在电动机壳体50的结合部55的两个部位的螺止孔56之间的部位上连接有向模制电动机20供给电力的动力线27。信号线26及动力线27从结合部55的部位朝向模制电动机20的径向外侧延伸,即沿摆臂5朝向前方延伸。
另外,电动机壳体50在外侧壳体52上具备图6、图8及图11所示的肋部58。肋部58设置在外侧壳体52的、与定子铁心24(定子28)的外周面外侧对应的部位。而且,外侧壳体52具备为了配置定子铁心24而进行接触的、与旋转轴线成直角的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59。需要说明的是,接合面59作为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的铁心接合面而形成。肋部58从接合面59沿旋转轴线方向朝向配置有定子铁心24的一侧延伸。由此,定子28的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即定子铁心24与外侧壳体52的铁心接合面的结构变得复杂,从接合面59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难以从定子28的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浸入到电动机内部。
并且,通过功能部即端子板保持部61及螺止部63和肋部58来覆盖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59的整个外周。由此,当被称为功能部的模制电动机20所需的结构要素被设置在外侧壳体52时,通过该功能部和肋部58覆盖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59的外周。此外,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59的结构在模制电动机20的整周变得复杂,从接合面59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通过端子板保持部61及螺止部63和肋部58的结构,水更难以从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59浸入到电动机内部。
另外,端子板保持部61具备树脂收容部61c及壁部61d,螺止部63具备树脂收容部63b及壁部63c,肋部58与所述壁部61d及壁部63c连续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及图8所示,树脂收容部61c及树脂收容部63b设置在比与肋部58对应的部位更靠电动机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在端子板保持部61及螺止部63中,定子铁心24的电动机径向外侧存在有模制树脂21的区域多于设有肋部58的部位。因此,从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水更难以从该接合面59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端子板保持部61具备辅助肋部61e,该辅助肋部61e的高度设定成比肋部58的距接合面59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高度低。端子板保持部61的树脂收容部61c从图9中的辅助肋部61e的上端的部位设置到电动机径向外侧(图9的左方)的区域。因此,如图9所示,端子板保持部61的部位上的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成为阶梯状而形成复杂的结构。
同样地,如图8及图10所示,螺止部63具备辅助肋部63d,该辅助肋部63d的高度设定成比肋部58的距接合面59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高度低。螺止部63的树脂收容部63b从图10中的辅助肋部63d的上端的部位设置到电动机径向外侧(图10的右方)的区域。因此,如图10所示,螺止部63的部位上的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成为阶梯状而形成复杂的结构。
如此,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接合面的外缘到电动机内部的路径变长。因此,水更进一步难以从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向电动机内部浸入。
另外,肋部58在旋转轴线方向即图6及图11中的左右方向上以覆盖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因此,与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覆盖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的全部的情况相比,能节省作为肋部58使用的外侧壳体52的材料、例如铝的材料,并提高使水从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的接合面59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减少的作用。
另外,肋部58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提高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的接合面59的防水性,而且容易进行定子铁心24的定位。即,以使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与形成为环状的肋部58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将定子铁心24嵌入,因此能够进行定子铁心24相对于外侧壳体52的径向的定位。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关于该肋部58的部位(图11的X部),模制树脂21被成型为其一部分存在于肋部58的外周面外侧。由此,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之间的接合面59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水进一步难以浸入电动机内部。而且,由于肋部58的内周面与定子铁心的外周面接触,因此通过该结构,肋部58与定子铁心24的密接性提高。
如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包含定子铁心24、模制树脂21在内的定子28与外侧壳体52的接合面59处的防水性,减少水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从而能够抑制模制电动机20内部的锈的产生。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内部腐蚀引起的动作不良并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的模制电动机20。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此种模制电动机20的高可靠性的电动车辆1。
接着,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详细结构。图12是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使用图1~图11说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省略附图的记载及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20中,电动机壳体50在外侧壳体52上具备图12所示的肋部60。肋部60在旋转轴线方向即图12中的左右方向上以覆盖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水从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及模制树脂21的接合面59向电动机内部的浸入减少的作用。
另一方面,关于该肋部60的部位(图12的Y部),模制树脂21被成型为其一部分存在于肋部60的内周面内侧。由此,肋部60、模制树脂21及定子铁心24各自的密接性提高,水更难以浸入电动机内部。
接着,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的详细结构。图13是模制电动机的模制树脂及外侧壳体的局部放大垂直剖切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使用图1~图11说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与前面相同的符号,省略附图的记载及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20中,电动机壳体50在外侧壳体52具备图13所示的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64。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64具备外侧壳体52与定子铁心24的铁心接合面64a、以及外侧壳体52与模制树脂21的树脂接合面64b。并且,在铁心接合面64a的电动机径向外侧设置树脂接合面64b,在树脂接合面64b的外周设置肋部58。由此,在定子铁心24的电动机径向外侧存在有模制树脂21,而且在其外周存在有肋部58,因此从接合面64的外缘到定子铁心24、电动机内部的路径比较长。因此,水更难以从外侧壳体52与定子28的接合面64向定子铁心24、电动机内部浸入。
此外,在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与肋部58的内周面之间的周向的局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定位部件。以使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与该定位部件的内侧接触的方式将定子铁心24嵌入,因此能够进行定子铁心24相对于外侧壳体52的径向的定位。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而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而实施。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列举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作为一例说明了搭载有模制电动机20的移动体即电动车辆1,但成为搭载对象的电动车辆并不局限于机动二轮车,也可以是机动三轮车或机动四轮车。
并且,成为本发明的模制电动机20的搭载对象的移动体也可以是汽艇等船舶或水上游艇这些交通工具,还可以是以电动机为驱动源,不载人而在无人状态下移动的移动体。
另外,关于旋转轴线方向,通过肋部58、60来覆盖定子铁心24外周面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范围,只要在周向上的整周构成即可(除端子板保持部61、螺止部63这些功能部的部位之外),关于旋转轴线方向,也可以适当变更覆盖范围、即从接合面59、64沿旋转轴线方向的肋部58、60的高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全面地用于模制电动机。

Claims (13)

1.一种模制电动机,其具有通过模制树脂覆盖环状的定子铁心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电动机具备与所述定子接合的电动机壳体,
所述电动机壳体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接合面的外周设有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作为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铁心的铁心接合面而形成,且在所述铁心接合面的外周设有所述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具备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铁心的铁心接合面以及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模制树脂的树脂接合面,
在所述铁心接合面的电动机径向外侧设有所述树脂接合面,在所述树脂接合面的外周设有所述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的规定部位具备功能部,并通过所述肋部和所述功能部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肋部和所述功能部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的所述接合面的整个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是用于将所述电动机壳体螺止于另一部件的螺止部,或者是用于将端子板保持在所述电动机壳体的侧面上的端子板保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具备:树脂收容部,其设置在比与所述肋部对应的部位更靠电动机径向外侧的位置,而***述模制树脂;以及壁部,其设置在所述树脂收容部的外周,并与所述肋部连续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具备辅助肋部,该辅助肋部的高度被设定成比所述肋部的高度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从所述接合面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树脂的一部分存在于所述肋部的外周面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树脂存在于所述肋部的内周面内侧。
13.一种移动体,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
CN2011101479556A 2010-05-31 2011-05-25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Pending CN1022634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4656 2010-05-31
JP2010-124656 2010-05-31
JP2011101347A JP2012016265A (ja) 2010-05-31 2011-04-28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JP2011-101347 2011-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3454A true CN102263454A (zh) 2011-11-30

Family

ID=4414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79556A Pending CN102263454A (zh) 2010-05-31 2011-05-25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91499A1 (zh)
EP (1) EP2390988A2 (zh)
JP (1) JP2012016265A (zh)
CN (1) CN10226345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0323B2 (ja) * 2014-02-13 2018-01-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CN105644678B (zh) * 2016-02-01 2018-09-11 张军凯 一种电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0988A2 (en) 2011-11-30
US20110291499A1 (en) 2011-12-01
JP2012016265A (ja) 201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0305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JP482018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駆動装置の配置構造
KR101552982B1 (ko) 인휠 구동장치
CN103359253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KR101665215B1 (ko) 차축 발전기
JP5461580B2 (ja) 電動モータホイール構造体
CN101335472A (zh) 带电刷电动机
WO2019225556A1 (ja) モータ、モータ付車両用動力装置、発電機および発電機付車輪用軸受
WO2017133151A1 (zh) 一种电动车
CN112092605A (zh) 轮内马达单元
JP6056972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車輪のモータ給電線配索構造
CN101989780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及搭载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02263454A (zh) 模制电动机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移动体
US20240017606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5224507B2 (ja) 電気自動車の車軸構造
WO2012014969A1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JP5740566B2 (ja) 移動体
CN106696683B (zh) 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
CN102310763A (zh) 轮内马达及电动车辆
CN205769818U (zh) 一种电动车
CN206953990U (zh) 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
JP2020164024A (ja) 電動車両用モータ
CN219351447U (zh) 空心轴电机和制动***
CN218829419U (zh) 一种高防护信号连接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JP5372642B2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動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