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692B -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692B
CN102193692B CN201010117041.0A CN201010117041A CN102193692B CN 102193692 B CN102193692 B CN 102193692B CN 201010117041 A CN201010117041 A CN 201010117041A CN 102193692 B CN102193692 B CN 102193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touch panel
conductive fil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7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692A (zh
Inventor
施博盛
潘轩霖
陈柏仰
郑嘉雄
赵志涵
郑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170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3692B/zh
Priority to US13/039,267 priority patent/US2011021603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219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应用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导电薄膜、以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导电薄膜形成于基板上。导电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和一较高阻抗方向。驱动感测电极配置于导电薄膜的至少一侧边,且此侧边实质上垂直于较低阻抗方向。本发明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高定位精准度。应用此具有高定位精准度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触控精准度高。

Description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一种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应用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的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式装置作为输入的方式。触控式装置可组装在诸多种类的平面显示器上,以使平面显示器兼具显示画面以及输入操作信息的功能。
就目前常见的触控式装置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电阻式触控面板最为普及。尤其是,使用者仅需轻触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即可进行触控操作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更为使用者所喜爱。
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仅需单层铟锡氧化物薄膜就具有触控功能,而具有结构简单及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然而,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定位精准度不佳而大幅地限制了这种类型触控面板的应用。换言之,为了兼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定位精准度高以及应用层面广,触控式装置仍有待为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定位精准度不佳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精准度高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
同时提供一种上述定位精准度高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方法。
另外提供一种具备高精准度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再提供一种具有触控操作功能,且具有理想的触控精准度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导电薄膜以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导电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anisotropy ofimpedance),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多个驱动感测电极配置于导电薄膜的至少一侧边,且侧边实质上垂直于较低阻抗方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各驱动感测电极垂直较低阻抗方向的一长度由1mm至5m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感测电极的间距由3mm至5m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导电薄膜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多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且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第二驱动感测电极分别位于导电薄膜的相对两侧边。举例而言,各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任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的一笔直联机实质上与较低阻抗方向相交错。或者是,各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最接近的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的一笔直联机实质上平行较低阻抗方向。此时,各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最接近的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是同时被扫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更包括一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至各驱动感测电极,以逐步地扫描至少部分驱动感测电极。具体来说,驱动电路包括一接地单元以及一扫描单元,且驱动感测电极被扫描时连接至扫描单元,而驱动感测电极未被扫描时连接至接地单元。在一实施方式中,扫描单元包括一充电电路、一储存电路以及一读取电路,其中充电电路与储存电路并联,而读取电路连接至储存电路。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逐步地扫描驱动感测电极。并且,由被扫描的驱动感测电极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方法更包括比较相邻三个驱动感测电极的信号判断一触碰点在垂直较低阻抗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方法更包括由驱动感测电极的信号判断一触碰点在平行较低阻抗方向上的位置。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一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设置于基板的一侧。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一输入单元。输入单元与显示装置耦合,并对显示装置提供输入,以使显示装置显示影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为移动式电话、数字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电视机、车用显示器、或可携式DVD机。
基于上述,本发明利用具有阻抗异向性的一薄膜作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导电薄膜。此外,驱动感测电极的排列是垂直于导电薄膜的较低阻抗方向。所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正确地辨识出触碰点在垂直或是平行较低阻抗方向上的坐标。即,本发明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高定位精准度。此外,本发明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利用简易的驱动方法即达成高触控定位精准度。
为让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沿剖线A-A’所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中各切换开关在进行扫描时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4至图6所示是模拟试验下,电极X3至X6所接收到的信号。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8所示是模拟试验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电极X3~X6所接收到的信号。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400、600
基板:102
导电薄膜:110
侧边:112、114、116、118
驱动感测电极:120、420、620
驱动电路:130
接地单元:132
扫描单元:134
折线: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510、520、530
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622
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624
电子装置:700
显示面板:710
显示装置:720
输入单元:730
剖线:A-A’
充电电路:C
较低阻抗方向:D
较高阻抗方向:H
位置:I~IX
联机:L
储存电路:P
读取电路:R
开关:SW1、SW2、SW3、SW4
时间:T1、T2、t1
信号高值:Vh
长度:W1
间距:W2
电极:X1~X12
信号高值差:ΔVh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导电薄膜110以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120。导电薄膜110具有阻抗异向性,即,导电薄膜110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阻抗性,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D,以及一较高阻抗方向H,其中较低阻抗方向D和较高阻抗方向H可为垂直。
换言之,导电薄膜110在较低阻抗方向D具有相对较佳的导电性,而在垂直较低阻抗方向D的一较高阻抗方向H具有相对较差的导电性。另外,本实施例的导电薄膜110(例如为矩形的薄膜)具有四侧边,依序为侧边112、侧边114、侧边116以及侧边118。侧边112与侧边116相对且平行于较高阻抗方向H,而侧边114及侧边118相对并平行于较低阻抗方向D。
具体而言,图2是图1所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沿剖线A-A’所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剖面图中,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02以及配置于基板102上的导电薄膜110。导电薄膜110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也就是其材质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薄膜110的制作方式例如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其它适当的方法于硅基板、石英基板或其它适当的基板上形成碳纳米管层。接着,沿着一拉伸方向从碳纳米管层的一侧边拉出碳纳米管薄膜,也就是导电薄膜110。之后,将导电薄膜110配置于基板102上即初步地完成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拉伸的步骤时,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将沿上述拉伸方向排列,所以导电薄膜110可具有阻抗异向性。
此外,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多个驱动感测电极120配置于导电薄膜110的侧边112。各驱动感测电极120延着较高阻抗方向H上的一长度W1可为1mm至5mm之间,而相邻驱动感测电极120的间距W2可为3mm至5mm之间。如此一来,各驱动感测电极120输入至导电薄膜110或接收自导电薄膜110的一信号将主要地沿着较低阻抗方向D传输。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便可利用信号传输具有方向性的特性作为触碰位置的判断依据。当然,在实际的产品中,各驱动感测电极120的尺寸及间距可以视产品所需分辨率及产品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以上所描述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详言之,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更包括一驱动电路130,且驱动电路130连接至至少部分或是全部的驱动感测电极120。值得一提的是,驱动电路130实际上可由各种不同的组件设计及连接关系来达成,以下将举例说明一种电路设计的实施态样。不过,以下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谓的一组件仅表示有一种具有某功能或是性质的组件配置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中,而非表示此组件的数量。也就是说,上述的一驱动电路130可以仅由单一个驱动电路130所构成,而单一一个驱动电路130可以透过适当的处理模式或是多任务器等设计逐一地连接至各个驱动感测电极120。不过,驱动电路130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而各个驱动电路130可以一对一地连接一个驱动感测电极120,或是一对多地连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120。另外,本实施例为了使图面清晰仅绘示了驱动电路130连接至一个驱动感测电极120的态样,但实际上由上述说明可知,至少有数个或是全部的驱动感测电极120都可以连接至驱动电路130。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30包括一接地单元132以及一扫描单元134,其中扫描单元134包括一充电电路C、一储存电路P以及一读取电路R,其中充电电路C与储存电路P并联,而读取电路R连接至储存电路P。
另外,驱动电路130例如设置有四个切换开关,其分别为开关SW1、开关SW2、开关SW3以及开关SW4。开关SW1用以控制扫描单元134中的充电电路C、储存电路P以及读取电路R是否导通至驱动感测电极120。并且,在扫描单元134中,开关SW2用以控制充电电路C是否连接至开关SW1,而开关SW3则用以控制储存电路P与读取电路R是否连接至开关SW1。另外,开关SW4设置于接地单元132中用以控制驱动感测电极120是否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的驱动方式例如是逐步地扫描驱动感测电极120以接收被扫描的驱动感测电极120的信号。在此,所谓的逐步地扫描是指驱动感测电极120会批次地或是一个接一个地与扫描单元134导通。当其中一个驱动感测电极120与扫描单元134导通时,其它的驱动感测电极120都会与接地单元132导通。另外,本发明的扫描顺序不一定依照驱动感测电极120在空间中的排列位置。举例来说,图1所示的驱动感测电极120可以由左而右、由右而左、间隔一个、间隔多个或是依照无特定规则的顺序被扫描。
详言之,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的驱动感测电极120例如依序排列为电极X1、电极X2、电极X3、电极X4、电极X5、电极X6、电极X7以及电极X8。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要使电极X3与扫描单元134导通,则扫描单元134中的开关SW1需导通且接地单元132中的开关SW4需断开。另外,要使电极X3与接地单元132导通时,则接地单元132中的开关SW4会导通且扫描单元134中的开关SW1会断开。在此,接地单元132例如是连接至一接地电位或是一固定的电位或是一个高阻抗的组件。
举例来说,图3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中各切换开关在进行扫描时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参照图3,图3所示的波形中由上而下依序为开关SW1、开关SW2、开关SW3以及开关SW4的驱动波形。时间T1为扫描动作执行的时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波形中高准位的时间表示对应的开关SW1~SW4被导通(也就是开启,turn on),而低准位的时间则表示对应的开关SW1~SW4被断开(也就是关闭,turn off)。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3,时间T1中,开关SW1被导通,而开关SW4被断开。所以,对应的驱动感测电极120会与扫描单元134导通以进行扫描与感测。此外,时间T1中,开关SW2与开关SW3将会交替地一者被导通,而另一者被断开。在本实施例中,开关SW2与开关SW3被导通的时间分别为T2及T3,且开关SW2被断开后,开关SW3会延迟一段时间t1才被导通。如此一来,在时间T1中,对应的驱动感测电极120将交替地连接至充电电路C以及储存电路P。在一实施例中,时间T1例如为20微秒(μs),时间T2与时间T3例如为0.3微秒,而时间t1则例如为0.025微秒。不过,随不同的驱动方式,时间T3也可以紧接着时间T2,亦即时间t1可以为零。简言之,这些时间的长短当视驱动电路130的能力及实际产品尺寸等因素而决定。
以本实施例而言,充电电路C例如连接一电压源(图未示),而储存电路P则例如连接一外部电容Cout。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被使用者以手指或是导电介质触碰时,导电薄膜110与手指(或是导电介质)之间会产生一接触电容。此时,充电电路C与储存电路P将交替地对接触电容进行充放电。读取电路R便可以读取时间T1中接触电容的充电量,例如电压值,以作为触碰位置的判断依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设计仅是驱动电路130的一种实践方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30可以由其它功能单元所组成。也就是说,凡是可以连接至驱动感测电极120以判别出接触电容的电路设计都可以成为驱动电路130的布局设计。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模拟试验中,每一次的触碰动作所造成接触面积例如预设为5mm×5mm,且储存电路P中所设置的外部电容Cout例如为100pf。此外,在此模拟试验中将进行九个触碰位置的仿真,且这些触碰位置的中心点例如为位置I~位置IX,其中位置I~位置III对准电极X4,位置IV~位置VI分别由位置I~位置III朝向电极X5偏移,而位置VII~位置IX分别由位置IV~位置VI朝向电极X5偏移。而在此实验中,位置VII~位置IX与电极X4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等于位置VII~位置IX与电极X5之间的距离。
图4至图6所示是模拟试验下,电极X3至X6所接收到的信号。请先同时参照图1与图4,本实施例的导电薄膜110具有阻抗异向性,所以电流的路径传输将主要地平行于较低阻抗方向D。位置I被触碰时,电极X3~X6所接收到的信号(也就是读取电路R所读取的电压)实质上如图4中折线310所示。位置II与位置III被触碰时,电极X3~X6所接收到的信号则分别如图4中折线320与折线330所示。
位置I~位置III虽同样地对准电极X4,却可以产生不同的信号,其中位置III被触碰时,电极X4所接收到的信号最小。在此仿真中,当触碰位置I~IX与驱动感测电极120的距离越近,对应的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到的信号越大。所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可以自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的信号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触碰位置在较低阻抗方向D上的坐标。
接着,请参照图5,折线340~折线360依序为触碰位置位于位置IV~位置VI时电极X3至电极X6所接收的信号。由于位置IV~位置VI分别地相对于位置I~位置III朝向电极X5偏移,电极X4与电极X5都可以对接触电容进行充放电的动作。不过,碰触点在位置IV~位置VI时电极X4所接收到的信号会高于电极X5所接收到的信号。
相似地,请参照图6,折线370~折线390依序为触碰位置位于位置VII~位置IX时电极X3至电极X6所接收的信号。在此,触碰位置位于位置VII~位置IX其中一者时,电极X4与电极X5实质上可以接收到相同的信号。由图4至图6的信号关系可知,若要判断触碰位置在较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可以比较相邻三个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到的信号。举例而言,要判断触碰位置在较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可取出相邻三个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到的信号中,较高两者的信号值,并将此两者的信号值以内插或是以一比例关系加成来获得对应的坐标值。此处所述的比例关系可基于模拟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号值的变化而决定。
具体而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制作完成之后,可依据所需的分辨率在各个位置进行仿真试验以求得各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于不同触碰位置的变化关系。将此关系建立于驱动感测芯片中即可作为日后使用者实际操作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时,判断触碰位置的依据。
本实施例的导电薄膜110具有阻抗异向性,使各驱动感测电极120所接收到的信号能直接地反应出触碰位置的远近。因此,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具有较佳的感测精确性。另外,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可藉由直接读取电极接收信号的数值以及比较相邻电极所接收信号的数值来定出触碰位置,不需复杂的驱动方法与演算程序。整体来说,本实施例提出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兼具有结构简单、感测精确性高且驱动方法简易的特点。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7,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包括有导电薄膜110、多个驱动感测电极420以及驱动电路13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薄膜110与前述实施例的导电薄膜相同,而驱动电路130的设计也例如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所以这些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标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感测电极420包括多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多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
具体而言,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分别位于导电薄膜110相对的两侧边,也就是侧边112与侧边116。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的尺寸及间距设计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不过也可以依照产品及应用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各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与任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的笔直联机L是与较低阻抗方向D相交而不平行。亦即,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的配置位置彼此交错。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驱动方法例如是逐一地使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进行扫描与感测。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依序进行扫描与感测时,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皆被导通至接地单元132。同样地,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依序进行扫描与感测时,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皆被导通至接地单元132。因此,侧边112上的驱动感测电极420,也就是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进行扫描与感测时,导电薄膜110的另一侧边116上的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会连接至接地电位或一固定的电位或一高阻抗组件。侧边116上的驱动感测电极420,也就是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进行扫描与感测时,导电薄膜110的另一侧边112会连接至接地电位或一固定的低电位。
另外,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驱动方法也可以是交替地使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以及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进行扫描与感测。也就是说,其中一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被扫描后,接着扫描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再接着扫描另一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而后扫描另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也就是说,两侧边112与116上的电极可以不按照特定的顺序被扫描,以判断出触碰位置的坐标。
再进一步来说,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驱动方法也可以仅使侧边112上的驱动感测电极420,也就是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进行扫描与感测。此时,所有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则固定地连接至接地电位或一固定的电位或一高阻抗组件。或是,仅使侧边116上的驱动感测电极420,也就是第二驱动感测电极424,进行扫描与感测,而将所有第一驱动感测电极422固定地连接至接地电位或一固定的电位或一高阻抗组件。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设计有助于放大各驱动感测电极420所接收到的信号变异度。举例而言,图8所示是模拟试验下,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的电极X3~X6所接收到的信号。特别是,图8中所示的折线510~530表示图7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在位置I~位置III分别被触碰时所接收到的信号。除了驱动感测电极420的配置方式外,在此所描述的模拟试验与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模拟试验采用相同的参数,而不另赘述。换言之,图8与图4分别表示驱动感测电极配置方式不同时的仿真结果。另外,本实施例的模拟试验可以采用上述多种方式来进行扫描与驱动,也就是说,驱动感测电极420的扫描顺序不须限定,且驱动感测电极420中可以仅有部分的电极进行扫描与感测。
在位置I~位置III被触碰所产生的信号中,信号高值差ΔVh与最大信号高值Vh的比值越大时表示信号的变异度越大。一般来说,信号的变异度增大则信号范围可以切割成更多的区间。也就是说,即使触碰位置的偏移量缩小,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仍可以有效地辨识出来,而有助于提高定位分辨率。因此,由图4与图8可知,在同样的模拟参数下,图8的模拟结果可以提供较大的信号变异度而具有更高的定位分辨率。换言之,在同样的面板尺寸设计下,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相较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可以辨析出较多的触碰点。亦即,电容式触控面板400仅藉由改变驱动感测电极420的配置位置就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定位分辨率。
另外,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9,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600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标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600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400两者的不同处在于:驱动感测电极620的排列位置是两两对齐。也就是说,驱动感测电极620包括配置于侧边112上的多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622以及配置于侧边116上的多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624。此外,每一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622与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624的笔直联机L恰平行于较低阻抗方向D。更具体来说,每一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622与最接近的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624的笔直联机L恰平行于较低阻抗方向D。
值得一提的是,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600的驱动方法例如是使彼此对齐的一第一驱动感测电极622与对应的第二驱动感测电极624同时进行扫描与感测。也就是说,当驱动感测电极620排列为电极X1~电极X12时,电极X1与电极X7可以同时连接至扫描单元134以进行扫描与感测,其余的驱动感测电极620则连接至接地单元132。同样地,电极X2与电极X8成对、电极X3与电极X9成对、电极X4与电极X10成对、电极X5与电极X11成对以及电极X6与电极X12成对,这些成对的电极可以同时进行扫描与感测。不过,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侧的电极X1~电极X6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可以同时地进行扫描与感测。
当成对的驱动感测电极620进行扫描与感测,则触碰动作所产生的接触电容在较低阻抗方向D上的位置可以同时由对齐的两个驱动感测电极620所接收的信号来进行判断。借着这样的驱动方式,触碰位置的定位精准度,特别是在较低阻抗方向D上,将可更进一步提升。在本实施例中,成对的两个电极(例如电极X1与电极X7)可以同步或是不同步地进行扫描。
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应用于许多的光电组件或是电子装置中。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0,上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可以与一显示面板710结合而构成一种显示装置720。也就是说,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可以成为触控显示装置720的一个构件以提供触控的功能,其中显示面板710可设置于基板102的任一侧。亦即,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的导电薄膜110可设置于基板102与显示面板710之间。当然,显示面板710亦可设置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02远离导电薄膜110的一侧(图中未显示)。举例而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的导电薄膜110可如图7般,设置于基板102下方,使显示面板710设置于基板102较靠近导电薄膜110的一侧。亦可如图2般设置于基板102上方,使显示面板710设置于基板102较达离导电薄膜110的一侧(图2中未特别表示出显示面板710)。
此外,结合有上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110以及显示面板710的显示装置720可以搭配一输入单元730而构成一种电子装置700。在这样的电子装置700中,输入单元730与显示装置720耦合,并对显示装置720提供输入,以使显示装置720显示影像。输入单元例如可为一电源启动钮或快捷键...等可以改变电子装置700当前状态的组件。此外,这样的电子装置700可以为移动式电话、数字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电视机、车用显示器、或可携式DVD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具有阻抗异向性的材质制作触控面板的导电薄膜。触控面板的电流传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可做为触碰位置的判断依据。因此,本发明采用单层导电薄膜就可以完成二维的位置定位计算。另外,基于导电薄膜的特性,触控面板的定位精准度更胜于传统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再进一步而言,本发明还可以借助改变电极的配置位置来依照不同的需求提高触控面板的分辨率或是定位精准度。

Claims (17)

1.一种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导电薄膜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该导电薄膜形成于该基板上,该导电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和一较高阻抗方向,多个驱动感测电极,配置于该导电薄膜的至少一侧边,且该侧边垂直于该较低阻抗方向;其中,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输入至该导电薄膜或接收自该导电薄膜的一信号,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自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所接收的该信号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触碰坐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驱动感测电极沿着该较高阻抗方向的长度为1mm至5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驱动感测电极的间距为3mm至5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薄膜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驱动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多个第二驱动感测电极,且该些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该些第二驱动感测电极分别位于该导电薄膜的相对两侧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任一该第二驱动感测电极的一笔直连线与该较低阻抗方向相交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最接近各该第一驱动感测电极的其中一该第二驱动感测电极的一笔直连线平行该较低阻抗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驱动感测电极与最接近各该第一驱动感测电极的其中一该第二驱动感测电极是同时被扫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更包括一驱动电路,连接至至少部份该些驱动感测电极,以逐步地扫描至少部份该些驱动感测电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一接地单元以及一扫描单元,各该驱动感测电极被扫描时连接至该扫描单元,而未被扫描时连接至该接地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扫描单元包括一充电电路、一储存电路以及一读取电路,该充电电路与该储存电路并联,该读取电路连接至该储存电路。
12.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该驱动方法包括:逐步地扫描至少部份该些驱动感测电极;接收被扫描的该些驱动感测电极的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比较相邻三个驱动感测电极的信号以计算一触碰点在垂直该较低阻抗方向上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由该些驱动感测电极的信号判断一触碰点在平行该较低阻抗方向上的位置。
15.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和一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导电薄膜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该导电薄膜形成于该基板上,该导电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和一较高阻抗方向,多个驱动感测电极,配置于该导电薄膜的至少一侧边,且该侧边垂直于该较低阻抗方向;其中,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输入至该导电薄膜或接收自该导电薄膜的一信号,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自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所接收的该信号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触碰坐标。
16.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显示装置及一输入单元,该输入单元与该显示装置耦合,并对该显示装置提供输入,以使该显示装置显示影像,该显示装置包括: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和一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导电薄膜及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该导电薄膜形成于该基板上,该导电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以定义出一较低阻抗方向和一较高阻抗方向,多个驱动感测电极,配置于该导电薄膜的至少一侧边,且该侧边垂直于该较低阻抗方向;其中,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输入至该导电薄膜或接收自该导电薄膜的一信号,该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自该多个驱动感测电极所接收的该信号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触碰坐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其为移动式电话、数字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桌上型计算机、电视机、车用显示器、或可携式DVD机。
CN201010117041.0A 2010-03-03 2010-03-03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Active CN102193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7041.0A CN102193692B (zh) 2010-03-03 2010-03-03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US13/039,267 US20110216035A1 (en) 2010-03-03 2011-03-02 Surfac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7041.0A CN102193692B (zh) 2010-03-03 2010-03-03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692A CN102193692A (zh) 2011-09-21
CN102193692B true CN102193692B (zh) 2014-09-10

Family

ID=4453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7041.0A Active CN102193692B (zh) 2010-03-03 2010-03-03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6035A1 (zh)
CN (1) CN102193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9496A (en) * 2011-03-18 2012-10-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control e-paper display
DE102011006079B4 (de) * 2011-03-24 2012-12-06 Ident Technology Ag Mes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näherungsdetektion
DE102011075276B4 (de) * 2011-05-04 2015-10-08 Ident Technology Ag Kapazitive Sensor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ingabeeinrichtung
TWI585658B (zh) * 2011-06-03 2017-06-01 識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摸屏觸摸點之檢測方法
CN102955588A (zh) * 2011-08-17 2013-03-06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式键盘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35864B (zh) * 2011-11-28 2016-05-18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防止其漏电流的驱动方法
CN102419655B (zh) * 2011-12-09 2013-11-20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US8698778B2 (en) * 2012-07-30 2014-04-15 Olympus Ndt Method of manipulating impedance plane with a multi-point touch on touch screen
US9329733B2 (en) * 2013-05-30 2016-05-03 Tianjin Funa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touch spot of touch panel
US9360973B2 (en) * 2013-06-26 2016-06-07 Tianjin Funa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int coordinates on a touch panel with anisotropic films
CN104317470B (zh) * 2014-11-14 2017-06-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ogs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69196B (zh) * 2014-12-05 2017-02-0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裝置及其物件辨識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765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2655A (en) * 1984-11-16 1988-06-21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Corporatio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US5886687A (en) * 1997-02-20 1999-03-23 Gibson; William A. Touch panel system utilizing capacitively-coupled electrodes
US7663607B2 (en) *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GB0319714D0 (en) * 2003-08-21 2003-09-24 Philipp Harald Anisotropic touch screen element
US7307624B2 (en) * 2003-12-30 2007-12-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 with linearized response
WO2006068782A2 (en) * 2004-12-22 2006-06-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s incorporating capacitively coupled electrodes
CN101419518B (zh) * 2007-10-23 2012-06-20 清华大学 触摸屏
US8284332B2 (en) * 2008-08-01 2012-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with low visibility conductors
TWI397850B (zh) * 2008-05-14 2013-06-01 Ind Tech Res Inst 感測裝置及其掃描驅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765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16035A1 (en) 2011-09-08
CN102193692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692B (zh)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US8421772B2 (en) Resistive touch control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controller thereof
CN10664824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833387B (zh) 感压式触控装置
US9116580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canning method
CN102483659B (zh) 集成触摸屏
CN106249973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424855B (zh) 具有多重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
CN106095171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4461201A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该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7102761A (zh) 触控面板控制器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03902121A (zh) 触摸检测装置、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03447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与其驱动方法
CN10571812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4375733B (zh) 用于触摸显示屏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4077002B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32303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867688B (zh)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5785617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941939A (zh) 一种触摸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KR20110023835A (ko) 혼합식 멀티 터치 패널
TWI436257B (zh) 表面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顯示裝置與電子裝置及驅動方法
TW201203060A (en) Resistive/capacitive integrated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455805A (zh) 触控面板的定位方法与驱动装置
CN104035249B (zh) 集成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触控位置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NOLUX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9

Address after: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Innolux Display Grou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