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716A -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716A
CN102187716A CN2009801413102A CN200980141310A CN102187716A CN 102187716 A CN102187716 A CN 102187716A CN 2009801413102 A CN2009801413102 A CN 2009801413102A CN 200980141310 A CN200980141310 A CN 200980141310A CN 102187716 A CN102187716 A CN 102187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way
user
signal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1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冈秀和
川村辉雄
三木信彦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8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8Variabl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using past references to control power, e.g. look-up-t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无线接入方式;离散傅立叶变换部,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串并行变换部,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频域信号生成部,对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发送信号生成部,对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RF部,将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并发送。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正在讨论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后继的通信方式,即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超3G)。例如,在E-UTRA中,对下行链路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方式,对于上行链路采用了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方式。
OFDMA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搭载数据进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方式。OFDMA通过在频率轴上使副载波一部分重叠且互相不干扰地紧密排列,从而可以实现高速传输,并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此外,OFDMA在保护间隔区间内,可以除去多个流中的多路干扰。因此,与MIMO复用的兼容性好。此外,通过频率调度可以增大链路容量(Capacity)。此外,OFDMA可以在小区之间进行软切换合成,因此能够改善接收质量。尤其在MB SFN(Multicast/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组播/广播单频网络)中,应用该软合成。
SC-FDMA方式是分割频带,并使用在多个终端之间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耗电化和宽的覆盖范围。
参照图1说明在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中使用的SC-FDMA。在***中可使用的频带被分割为多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含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被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在频率调度中,通过根据基站装置中测定的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的每个资源块的接收信号质量或信道状态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用户装置优先分配资源块,从而提高***整体的传输效率或吞吐量。此外,也可以应用按照规定的跳频模式变更可使用的频率块的跳频。
在图1中,不同的阴影表示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装置的时间、频率资源。UE2被分配较宽的频带,但在下一个子帧中被分配窄的频带。各个用户装置被分配不同的频带以便不重复。
在SC-FDMA中,小区内的各个用户装置使用不同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发送。这样,实现小区内的用户装置间的正交。在SC-FDMA中,通过分配连续的频率,实现低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的单载波传输。因此,在对于发送功率的限制严格的上行链路中,可以增大覆盖区域。在SC-FDMA中,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由基站装置的调度器根据各个用户装置的传播状况、应发送的数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而决定。这里,QoS中包含数据速率、所需的差错率、延迟。这样,通过将传播状况好的时间、频率资源分配给各个用户,从而可以增大吞吐量。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Dinis et al.,“A 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the Uplink of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IEEE Globecom,Dec.200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ITU-R(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中,开始募集高级IMT(IMT-Advanced)无线接口的提议,目标在2011年完成规格并开始标准化工作。
伴随与此,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第八版的LTE(以下称作Rel-8LTE)的高度化***,已经开始研究高级LTE。
该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应该支持各种环境下的通信。例如,各种环境中主要的展开环境包括微小区、室内小区、热点小区。
此外,下一代无线通信***中,要求根据各种环境以及要求的QoS等而提供服务。这里,服务中包含对数据速率的高速化、QoS要求条件所要求的各种业务的对应等。此外,要求增大覆盖区域。例如,各种环境中,如图2所示,包括宏小区、微小区、室内小区、热点小区。图2中示出包含室内小区/热点小区的室内/热点层、包含微小区的微层、包含宏小区的宏层。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应该支持这些各种环境下的通信。此外,QoS包含数据速率、所需差错率、延迟等。此外,数据速率也可以称作用户吞吐量。
此外,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中,要求降低网络成本。例如,通过实现传输容量的大容量化、宽覆盖区域而达成。
此外,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最好与3G(第三代)***具有兼容性。例如,最好能够实现E-UTRA的完全支持、与W-CDMA和E-UTRA等现有3G***的切换。
上述要求条件中,从与应用E-UTRA的***相比,进一步使用户吞吐量高速化的观点来看,在上行链路中多载波方式比E-UTRA中应用的单载波方式更理想。这是因为,例如为了实现高速传输而应用单用户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下,优选抗多路干扰性好的基于OFDM的多载波方式。
另一方面,从实现宽的覆盖区域的观点来看,优选能够降低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的单载波方式。此外,从满足完全支持E-UTRA的要求条件的观点来看,优选单载波方式。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来控制覆盖区域和数据速率的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部,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部,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部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部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部,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
RF部,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按照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的发送功率控制进行发送。
本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数据调制部,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设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调制部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部,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调制部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部,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部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部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部,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RF部,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进行发送。
本通信控制方法,用于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步骤,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步骤,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步骤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步骤,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发送功率控制步骤,根据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
发送步骤,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按照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进行发送。
本通信控制方法,用于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处理步骤,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设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
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调制处理步骤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步骤,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调制处理步骤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步骤,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步骤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步骤,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发送步骤,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进行发送。
本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用户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发送功率设定部,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所述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以及
通知部,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设定的发送功率的信息。
本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用户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方式设定部,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调制方式;以及
通知部,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调制方式设定部设定的调制方式的信息。
本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对用户装置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发送功率设定步骤,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所述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以及
通知步骤,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发送功率设定步骤设定的发送功率的信息。
本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对用户装置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方式设定步骤,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调制方式;以及
通知步骤,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调制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调制方式的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来控制覆盖区域和数据速率的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载波FDMA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对于上行链路的要求条件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接入方式的自适应控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MCS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高级LTE中,满足高级IMT中规定的要求条件是最低条件,需要主要考虑以下的项目来研究无线接入方式。
(1)支持通过宽带传输的信号的发送接收
(2)与Rel-8 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
(3)特性改善和控制信号的开销的折中的最佳化
(4)各种小区环境的支持
关于(1),尤其为了满足在下行链路中1Gbps以上、在上行链路中500Mbps以上的峰值数据速率的要求条件,需要扩展Rel-8 LTE规格的最大***带宽即20MHz,而支持达到100MHz程度的带宽的发送接收功能。此外,需要支持对于频谱的分配灵活性高的可升级(scalable)的多带宽。
关于(2),在高级LTE中,除了满足高级IMT的要求条件为最低要求条件之外,为了可平滑地导入***,需要与Rel-8 LTE的向下互换(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即,高级LTE的频谱内必需可支持Rel-8 LTE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的连接的无线接口。
关于(3),频率分集增益和频率调度增益随着宽带化,该改善度降低(饱和)。另一方面,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的反馈等所需的控制信号的开销随着带宽增大而增大。从而,需要考虑特性改善和控制信号开销的增大的折中关系来设定最佳的发送接收带宽。
关于(4),在高级LTE中,考虑与Rel-8 LTE的补充的导入形式,重视对微小区、室内/热点环境等局部区域环境的应用,但是同样也需要实现与Rel-8 LTE同样的室外宏小区环境的支持。例如,在以室内等局部环境中的应用为主的情况下,由于覆盖的问题减小,因此优选OFDMA。
此外,由于峰值数据速率进一步增大,因此若考虑应用MIMO复用传输(Single User-MIMO),则最大似然检测(MLD: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这样的与高精度信号分离技术相容性高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应用尤其在局部区域环境中有效。这一点上与重视PAPR的降低导致的覆盖增大的Rel-8 LTE不同。
(***)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1000例如是包含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超3G)的***。该无线通信***也可以称作高级LTE,也可以称作4G。
无线通信***1000具有基站装置(eNB:eNodeB)200和与基站装置200通信的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100n(1001、1002、1003、...100n,n为n>0的整数)。eNB和UE有时根据下一代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的讨论而采用不同的名称。该情况下,可以用该名称来称呼。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300连接,高层站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例如,在高层站300中也可以包含接入网关装置。另外,接入网关装置也可以称作MME/SGW(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erving Gateway(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此外,高层站有时根据下一代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的讨论而适当变更。
由于各用户装置(1001、1002、1003、...100n)具有同一结构、功能、状态,所以以下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就作为用户装置100n进行说明。为了说明方便,与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台装置,但更一般地,作为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1000例如在演进的UTRA中,对下行链路包含OFDMA(正交频分多址连接),对上行链路包含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如上所述,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副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对每个用户装置分割频带,多个用户装置使用互相不同的带宽,从而降低用户装置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对下行链路包括OFDMA,对上行链路包括SC-FDMA,从而在本无线通信***中能够实现E-UTRA的完全支持。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这些通信信道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中。
对于下行链路,采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对于上行链路,采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共享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和自适应调制解调和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以表示发送信号被适当地接收了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其未被适当接收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其中任意一个来表现。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除了CQI和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发送请求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和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中的释放请求(Release Request)等。这里,所谓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是指,基站装置200使用某一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用户装置100n通知在后续的子帧中可以使用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中,用户装置100n应用多个无线接入方式。例如,无线接入方式包含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此时,用户装置100n可以通过单载波方式或多载波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中,也可以包含DFT扩频OFDM(DFT-Spread OFDM)。此外,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中也可以包含OFDMA。
如图4所示,单载波方式具有低PAPR的特性。因此,适于应用到宽的覆盖区域环境。另一方面,多载波方式在MIMO应用中具有优点,因此适于应用到要求高速数据速率的环境。此外,多载波方式抗多路干扰性好。
此外,用户装置100n也可以控制滚降(roll off)率。滚降率是表示波形整形滤波器的特性的值,表示波形整形的程度。滚降率越大则越能够降低PAPR。但是,通过波形整形,可用于传输数据的副载波数减少。因此,频率利用效率降低,峰值数据速率(最大传输速度)降低。从而,在PAPR的降低和频率利用效率的增大之间有折中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为了控制PAPR和频率利用效率而使用滚降率的情况。通过这样,可以控制覆盖区域和数据速率。
另一方面,在单载波传输方式的DFT扩频OFDMA和多载波传输方式的OFDMA中,PAPR值大不相同。从而,需要根据各个接入方式使RF发送机(RF电路)最佳化。具体来说,需要对RF发送机中包含的D/A变换器和/或发送放大器进行输入输出电平调整。
(用户装置(之1))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根据覆盖所在区域的基站装置200所支持的环境,自适应地控制无线接入方式。此外,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也可以根据覆盖所在区域的基站装置200所支持的环境,自适应地控制滚降率。通过根据基站装置200所支持的环境来自适应控制滚降率,从而能够将覆盖区域和峰值数据速率控制为最佳。例如,如后所述,滚降率也可以根据分配的资源块的带宽、信道编码率、调制方式而被控制。
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包括:发送数据生成部102、信道编码部104、数据调制部106、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串并行变换部(S/P)110、DFT扩频OFDM处理部112、CP(循环前缀)附加部122、复用部124、解调部126、解码部128、RF电路切换部130、单载波用RF电路132、多载波用RF电路134。此外,DFT扩频OFDM处理部112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部(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114、副载波映射部116、波形整形滤波器118、快速傅立叶反变换部(IFFT)120。
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下行链路的信号被输入解调部126。解调部126解调输入的OFDMA信号。然后,解调部126将解调了的OFDMA信号输入解码部128。解码部128解码由解调部126输入的OFDMA信号。该OFDMA信号可以是通过广播信道传输的信号,也可以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的信号。该OFDMA信号中也可以包含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滚降率、资源块号码、传输格式。这里,传输格式中也可以包含编码率、调制方式。解码部128对发送数据生成部102、信道编码部104以及数据调制部106输入传输格式。此外,解码部128将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输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和RF电路切换部130。此外,解码部128将资源块号码输入副载波映射部116。此外,解码部128将滚降率输入波形整形滤波器118。
发送数据生成部102生成在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发送数据生成部102将生成的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数据输入信道编码部104。
信道编码部104基于由解码部128输入的传输格式,对由发送数据生成部102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处理。信道编码部104将进行了信道编码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入数据调制部106。例如,信道编码部104通过传输格式中包含的编码率,进行信道编码处理。
数据调制部106根据由解码部128输入的传输格式,对由信道编码部104输入的进行了信道编码处理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数据调制部106将调制后的进行了信道编码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例如,数据调制部106通过传输格式中包含的调制方式进行数据调制。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根据由解码部128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切换(设定)为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发送数据的单载波模式或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发送数据的多载波模式,其中,该发送数据是由数据调制部106输入并调制了的进行了信道编码处理的发送数据。在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中包含表示单载波方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将输入的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输入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14。此外,在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中包含表示多载波方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108将输入的调制后的进行了信道编码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入到串并行变换部(S/P)110。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14通过按每Q个码元对输入的发送数据的序列进行分块后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从而变换为频域。然后,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14将在频域中得到的Q个单载波的信号输入副载波映射部116。
串并行变换部(S/P)110将输入的发送数据的序列变换为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然后,串并行变换部110将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输入副载波映射部116。
副载波映射部116根据由解码部128输入的资源块号码,将由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14输入的单载波的信号或由串并行变换部110输入的被变换为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的各个信号分配给各个副载波,生成频域的信号。例如,副载波映射部116将单载波的信号分配给相应于资源块号码的副载波。此外,例如,副载波映射部116将被变换为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的各个信号分配给相应于资源块号码的副载波。例如,分配的副载波可以是分散的副载波,也可以是连续的副载波。副载波映射部116将映射到副载波的信号输入波形整形滤波器118。
波形整形滤波器118根据由解码部128输入的滚降率,进行输入的信号的波形整形。然后,波形整形后的信号被输入IFFT120。
在IFFT120中,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被输入CP附加部122。
CP附加部122对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附加循环前缀,生成OFDM方式中的码元。CP附加部122将生成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输入复用部124。
复用部124将OFDM方式中的码元和导频信号进行复用。复用后的信号被输入RF电路切换部130。
RF电路切换部130根据由解码部128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将由复用部124输入的复用了OFDM方式中的码元和导频信号的发送数据切换为输入到单载波用RF电路132或多载波用RF电路134。单载波用RF电路132将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到无线频率。多载波用RF电路134将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到无线频率。
单载波用RF电路132根据由单载波方式决定的PAPR进行输入输出电平调整。换言之,单载波用RF电路132根据预想在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信号时会产生的PAPR进行输入输出电平调整。单载波用RF电路132对由RF电路切换部130输入的复用了OFDM方式中的码元和导频信号的发送数据进行D/A变换,将进行了D/A变换的发送数据变换到无线频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并发送。
多载波用RF电路134根据由多载波方式决定的PAPR进行输入输出电平调整。换言之,多载波用RF电路134根据预想在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信号时会产生的PAPR进行输入输出电平调整。多载波用RF电路134对由RF电路切换部130输入的复用了OFDM方式中的码元和导频信号的发送数据进行D/A变换,将进行了D/A变换的发送数据变换到无线频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并发送。
这样,可以通过根据各个无线接入方式进行电平调整的RF电路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但是,对于单载波用RF电路132和多载波用RF电路134,需要基于PAPR的电平调整。从而,相对于此前的应用了单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需要2倍的模拟电路的调整,因此不理想。
因此,也可以使单载波用RF电路132和多载波用RF电路134共用。此时,可以基于对应于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PAPR控制发送功率。
(用户装置(之2))
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用户装置100n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在参照图5说明的用户装置中,代替RF电路切换部130、单载波用RF电路132和多载波用RF电路134而包括发送功率控制部136和RF电路138。
发送功率控制部136根据由后述的基站装置200通知的发送功率信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例如,该发送功率在基站装置200中可以根据在无线接入方式中决定的PAPR而决定。此外,该发送功率也可以在基站装置200中,根据按照调制方式而决定的PAPR而决定。此外,该发送功率也可以基于根据通过调度分配的无线资源决定的PAPR而决定。该无线资源可以是分配的副载波数,也可以是资源块大小。也可以无线接入方式、调制方式和无线资源被适当组合来决定PAPR,根据该决定的PAPR而决定发送功率。
RF电路138对由发送功率控制部136输入的复用了OFDM方式中的码元和导频信号的发送数据进行D/A变换,将进行了D/A变换的发送数据变换到无线频率,并按照发送功率控制部136的控制进行发送。
此外,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04和数据调制部106的传输格式可以在基站装置200中根据在无线接入方式中决定的PAPR而决定。例如,也可以传输格式中包含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根据在无线接入方式中决定的PAPR而决定。
(基站装置)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调度器202、上行无线接入方式、资源块分配信息信号生成部204、OFDM信号生成部206、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208、CP除去部210、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部212、副载波解映射部214、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16、频域均衡部218、离散傅立叶反变换部(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220、信道均衡部222、并串行变换部(P/S)224、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26、数据解调部228、数据解码部230、接收质量测定部232、发送功率决定部234、传输格式决定部236。
在产生了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数据时,用户装置100n将用于发送该数据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200。该请求信号可以是调度请求。例如,该请求信号中也可以包括应发送的数据所要求的QoS。例如,QoS中可以包含数据速率。此外,该QoS中也可以包含所需差错率。此外,该QoS中也可以包含关于延迟而要求的信息。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请求信号中包含的QoS被输入到调度器202。
另一方面,基站装置200根据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导频信号来测定接收质量。该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被输入调度器202。此外,基站装置200测定路径损耗。该路径损耗被输入调度器202。
调度器202根据输入的QoS、上行链路的信道接收质量、路径损耗,决定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和分配给该用户装置的资源块。此外,调度器202决定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调度器202对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方法(之1))
例如,调度器202可以根据该基站装置200中的站点间距离,对范围内的用户装置100n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数据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数据。换言之,调度器202根据与位于该基站装置附近的其他基站装置之间的距离,决定使范围内的用户装置100n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具体来说,在站点间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在站点间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从而能够提高峰值数据速率。此外,在站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在站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从而可以确保覆盖范围。这里,规定的距离可以根据PAPR和数据速率决定。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方法(之2))
此外,例如,调度器202也可以根据该基站装置200的小区的结构,对范围内的用户装置100n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数据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数据。即,对每个基站装置200决定无线接入方式。具体来说,在小区结构为室内小区或热点小区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这是因为由于小区半径小,所以比覆盖区域优先考虑峰值数据速率。此外,在小区结构为宏小区或微小区的情况下,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这是因为与室内小区或热点小区相比,需要确保覆盖区域。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方法(之3))
此外,例如,调度器202也可以根据物理信道的种类,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具体来说,决定为数据信道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由此,能够实现高速传输。此外,决定为控制信道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由此,基站装置200能够降低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控制信道的接收差错。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方法(之4))
此外,例如,调度器202也可以根据对该用户装置100n决定的发送功率,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具体来说,基站装置200根据由用户装置100n反馈的CQI,求接收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的平均。然后,基站装置200根据该平均和作为目标的SINR,决定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功率。基站装置200根据决定的发送功率和该用户装置100n的最大发送功率,决定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还是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
调度器202也可以对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决定应用于用户装置的滚降率。该滚降率可以是一个值也可以取多个值。例如,调度器202也可以根据范围内的用户装置的位置,决定不同的滚降率。
调度器202在决定了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滚降率设为0。在决定了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的情况下将滚降率设为0,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另一方面,在决定了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的情况下,调度器202也可以根据该基站装置200覆盖的小区半径决定滚降率。例如,可以随着小区半径增大提高滚降率。通过随着小区半径增大而提高滚降率,从而能够降低PAPR并能够扩大覆盖区域。由于能够扩大覆盖区域,因此能够提高从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调度器202将决定了的无线接入方式、滚降率、分配给该用户的资源块输入上行无线接入方式、资源块分配信息信号生成部204。此外,调度器202将决定了的无线接入方式输入发送功率决定部234和传输格式决定部236。在根据发送功率决定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调度器202也可以将决定了的无线接入方式输入到传输格式决定部236。
发送功率决定部234根据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并根据按照该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例如,也可以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预先准备将发送功率和估计了的PAPR对应了的对应表。然后,发送功率决定部234也可以决定发送功率,使得该估计的PAPR成为规定值以下。例如,决定发送功率,使得对发送功率加上了PAPR的值不超过该用户装置100n的最大发送功率。
发送功率决定部234将决定了的发送功率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例如,也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L1/L2控制信道。
传输格式决定部236根据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并根据对应于该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PAPR,决定传输格式。例如,传输格式决定部236决定传输格式中包含的编码率和/或调制方式。也可以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预先准备将传输格式和估计了的PAPR对应了的对应表。然后,传输格式决定部236决定传输格式,使得该估计的PAPR成为规定值以下。
也可以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准备MCS选择表。此时,也可以根据瞬间的SINR而决定传输格式。传输格式决定部236将决定了的传输格式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该传输格式也可以称作MCS(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信息。例如,也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在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L1/L2控制信道。
调度器202将表示分配给该用户的资源块的信息输入副载波解映射部214。例如,在表示资源块的信息中也可以包含资源块号码。此外,将包含决定了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输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16和226。此外,调度器202也可以将滚降率输入副载波解映射部214。此外,传输格式决定部236将MCS组(set)输入数据解调部228和数据解码部230。
上行无线接入方式、资源块分配信息信号生成部204根据由调度器202输入的信息,生成包含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滚降率、资源块号码的信息信号。然后,上行无线接入方式、资源块分配信息信号生成部204将生成的信息信号输入OFDM信号生成部206。
OFDM信号生成部206根据输入的信息信号生成OFDM信号,并输入无线发送机。无线发送机发送OFDM信号。例如,也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L1/L2控制信道。
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由基站装置200接收。基站装置200将上行链路的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输入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208。
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208进行输入的导频信号的同步检测,估计接收定时,并将该估计的接收定时输入CP除去部210。此外,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208根据输入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将该结果输入到频域均衡部218和信道均衡部222。此外,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208将输入的导频信号输入接收质量测定部232。接收质量测定部232根据输入的导频信号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然后,接收质量测定部232将测定了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调度器202、发送功率决定部234和传输格式决定部236。
CP除去部210根据输入的接收定时,从接收信号中除去CP。然后,被除去CP的接收信号被输入FFT212。
FFT212对被除去了CP的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将时间序列的信息变换为频域的信息。该频域的信息被输入副载波解映射部214。
副载波解映射部214根据输入的资源块号码进行频域中的解映射。对应于在各个用户装置中进行的频域中的映射来进行该处理。此外,副载波解映射部214也可以根据滚降率进行解映射。进行了解映射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被输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16。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16根据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在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为表示单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入的进行了解映射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输入频域均衡部218。此外,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16根据输入的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在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信号是表示多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入的进行了解映射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输入信道均衡部222。
频域均衡部218根据输入的信道估计值,对进行了解映射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进行频域中的均衡处理。然后,频域均衡部218将进行了均衡处理的信号输入IDFT220。
IDFT220对进行了均衡处理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然后,将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的信号输入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26。
信道均衡部222基于输入的信道估计值,对进行了解映射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进行信道均衡处理。然后,信道均衡部222将进行了信道均衡处理的信号输入P/S224。
P/S224对进行了信道均衡处理的信号进行并串行变换处理。然后,将进行了并串行变换的信号输入到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26。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226将输入的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的信号或进行了并串行变换的信号输入数据解调部228。
数据解调部228根据输入的传输格式,解调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的信号或进行了并串行变换的信号。然后,数据解调部228将进行了解调的信号输入数据解码部230。
数据解码部230根据输入的传输格式,解码进行了解调的信号。结果得到发送数据。
(其他的发送功率决定处理和传输格式决定处理)
这里,说明发送功率决定部234中的其他发送功率决定处理和传输格式决定部236中的其他传输格式决定处理。
将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应用多载波方式,作为调制方式应用了QPSK、16QAM和64QAM的情况下的PAPR分别设为P_A1、P_A2和P_A3 dB。此外,将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应用单载波方式,作为调制方式应用了QPSK、16QAM和64QAM的情况下的PAPR分别设为P_B1、P_B2和P_B3dB。一般来说,P_Ax>P_Bx(x=1,2,3),P_A1<P_A2<P_A3,P_B1<P_B2<P_B3。
此外,将用户装置UE不考虑PAPR而能够发送的最大发送功率设为P_max。
这里,说明按照无线接入方式、发送功率、调制方式的顺序进行选择(决定)的情况。
(1)对每个基站装置选择无线接入方式。例如,根据小区结构选择无线接入方式。
(2)基站装置200将根据从用户装置100n反馈的CQI信息而估计的平均的接收SINR作为SINR_ave。
(3)基站装置200比较SINR_ave和目标SINR,从而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功率P1。该目标SINR也可以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不同。例如,基站装置200通过对到此为止的发送功率(P1(Old))加上从平均的接收SINR(SINR_ave)中减去目标SINR(SINR0)后的值所得的值,从而求新的发送功率(P1(New))。具体来说,基站装置200通过P1(New)=P1(Old)+(SINR_ave-SINR0)来决定发送功率P1。
(4)基站装置200根据对应于选择的无线接入方式而预先准备的MCS选择表,并根据从CQI信息估计的瞬间的接收SINR,选择调制方式。例如,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准备MCS表。例如图8所示,指定对应于接收SINR的MCS识别符。
基站装置200在选择了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选择调制方式,使得P1+P_Ax(x=1,2,3)不超过P_max。此外,基站装置200在选择了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选择调制方式,使得P1+P_Bx(x=1,2,3)不超过P_max。
这样,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MCS可以决定调制方式。
此外,作为其他例子,说明按照发送功率、无线接入方式、调制方式的顺序进行选择的情况。
(1)基站装置200将根据从用户装置100n反馈的CQI信息而估计的平均的接收SINR作为SINR_ave。
(2)基站装置200比较SINR_ave和目标SINR,从而决定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功率P1。该目标SINR也可以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不同。例如,基站装置200通过对到此为止的发送功率(P1(Old))加上从平均的接收SINR(SINR_ave)中减去目标SINR(SINR0)后的值所得的值,从而求新的发送功率(P1(New))。具体来说,基站装置200通过P1(New)=P1(Old)+(SINR_ave-SINR0)来决定发送功率P1。
(3)基站装置200决定无线接入方式。例如,将P2设为大于P_Alx的常数。基站装置200在从用户装置100n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P2的值小于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功率P1的情况下(P_max-P2<P1),选择单载波方式。另一方面,基站装置200在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功率P1小于从用户装置100n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P2的值的情况下(P1<P_max-P2),选择多载波方式。
(4)基站装置200根据对应于选择的无线接入方式而预先准备的MCS选择表,并根据从CQI信息估计的瞬间的接收SINR,选择调制方式。例如,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准备MCS表。例如图8所示,指定对应于接收SINR的MCS识别符。
基站装置200在选择了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选择调制方式,使得P1+P_Ax(x=1,2,3)不超过P_max。此外,基站装置200在选择了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选择调制方式,使得P1+P_Bx(x=1,2,3)不超过P_max。
这样,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MCS可以决定调制方式。
(通信控制方法)
参照图9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
用户装置100n对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步骤S902)。例如,用户装置100n在产生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为了发送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对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
基站装置200根据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进行调度。例如,调度器202根据该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数据所要求的QoS、上行链路的信道的质量信息、路径损耗等,进行调度。而且,基站装置200在决定了对该用户装置100n分配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决定对该用户装置100n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发送功率(步骤S904)。例如,也可以对每个基站装置200决定无线接入方式。在对每个基站装置200决定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根据从由用户装置100n通知的CQI信息估计的平均的接收SINR,决定发送功率。
基站装置200决定分配给该用户装置100n的传输格式(步骤S906)。例如,基站装置200也可以根据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准备的MCS选择表,并根据从由用户装置100n通知的CQI信息估计的瞬间的接收SINR,选择调制方式。此外,调度器202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的其中一个决定滚降率。
基站装置200发送无线接入方式、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步骤S908)。例如,基站装置200也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无线接入方式、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L1/L2控制信道。
用户装置100n根据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无线接入方式、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切换(设定)无线接入方式(步骤S910)。例如,无线接入切换部108切换为通知的无线接入方式。
用户装置100n通过切换了的无线接入方式,按照通知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步骤S912)。
基站装置200按照在步骤S904和S906中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调制方式,进行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步骤S914)。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决定了通过多载波方式使用户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上也可以规定成滚降率为0。通过在决定为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规定成滚降率为0,基站装置在决定了通过多载波方式使用户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不必通知滚降率。由于不需要通知滚降率,因此能够减少传输的信息量。此外,变更滚降率不是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无线接入方式仅决定传输格式,也可以仅决定发送功率。例如,在仅决定传输格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从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CQI信息估计的平均的接收SINR和作为目标的SINR而决定发送功率。而且,也可以参照对每个无线接入方式准备的MCS选择表,并根据瞬间的接收SINR来选择MCS。在根据瞬间的接收SINR选择MCS的情况下,RF电路将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发送。此外,例如在仅决定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求应用了根据接收SINR决定的MCS的情况下的PAPR,根据该PAPR和用户装置100n的最大发送功率,决定发送功率,使得对发送功率加上了PAPR后的值不超过最大发送功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可以在用户装置中进行。在用户装置中进行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在该用户装置中应用的用于通知发送功率和/或传输格式的手段(功能)。如本实施例这样,通过在基站装置一侧进行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从而不对用户装置追加新的功能就能够实现。此外,为了控制由不同的制造业者制造的用户装置,优选在基站装置一侧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不必对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两个无线接入方式。对应用了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也可以进行上述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此外,对于应用了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也可以进行上述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通过对于应用了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决定发送功率的处理和/或决定传输格式的处理,从而能够根据PAPR决定发送功率。
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行链路中,可以根据应支持的环境来设定无线接入方式。例如,应支持的环境包括小区结构。此外,即使在应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单载波方式的发送机追加S/P来实现。
根据本实施例,按照根据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无线接入方式由设定无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由此,在用户装置中能够使RF电路共用化而与无线接入方式无关。因此,无需2倍的模拟电路的调整。
根据本实施例,根据由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通过根据由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能够根据相应于无线接入方式而不同的PAPR来决定发送功率。
根据本实施例,根据由调制方式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通过根据由调制方式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能够根据相应于调制方式而不同的PAPR来决定发送功率。
根据本实施例,根据由对该用户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通过根据由对该用户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决定的PAPR决定发送功率,能够根据相应于对该用户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而不同的PAPR来决定发送功率。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由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通过由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处理,从而能够相应于无线接入方式来决定调制方式。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由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编码率对生成的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通过根据基于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而决定的编码率对生成的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从而能够相应于无线接入方式来决定信道编码率。
为了说明的方便,分为几个例子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例子的划分不是本发明的本质,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两个以上的例子。为了促使发明的理解,使用具体的数值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事先说明,这些数值仅仅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的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仅仅是单纯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功能方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他们的组合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其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8年8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215930号的优先权,将2008-215930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50  小区
1001、1002、1003、100n  用户装置
102 发送数据生成部
104 信道编码部
106 数据调制部
108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
110 串并行变换部
112 DFT扩频OFDM处理部
114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DFT)
116 副载波映射部
118 波形整形滤波器
120 快速傅立叶反变换部
122 CP附加部
124 复用部
126 解调部
128 解码部
130 RF电路切换部
132 单载波用RF电路
134 多载波用RF电路
136 发送功率控制部
138 RF电路
200 基站装置
202 调度器
204 上行无线接入方式、资源块分配信息信号生成部
206 OFDM信号生成部
208 同步检测/信道估计部
210 CP除去部
212 快速傅立叶变换部
214 副载波解映射部
216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
218 频域均衡部
220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部
222 信道均衡部
224 并串行变换部
226 无线接入方式切换部
228 数据解调部
230 数据解码部
232 接收质量测定部
234 发送功率决定部
236 传输格式决定部
300 高层站
400 核心网络

Claims (18)

1.一种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部,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部,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部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部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部,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
RF部,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按照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的发送功率控制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由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来控制发送功率,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由调制方式决定的PAPR来控制所述发送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部根据由对所述用户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决定的PAPR来控制所述发送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调制部,通过由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6.一种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数据调制部,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设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离散傅立叶变换部,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调制部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部,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调制部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部,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部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部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部,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RF部,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进行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编码部,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编码率对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步骤,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步骤,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步骤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步骤,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发送功率控制步骤,根据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
发送步骤,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按照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进行发送。
9.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处理步骤,通过根据无线接入方式设定的调制方式对信道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
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在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调制处理步骤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串并行变换步骤,在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由所述调制处理步骤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
频域信号生成步骤,对由所述离散傅立叶变换步骤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或由所述串并行变换步骤进行串并行变换后的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步骤,对由该频域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发送步骤,将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发送信号变换到无线频率,并进行发送。
10.一种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用户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发送功率设定部,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所述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以及
通知部,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设定的发送功率的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根据由无线接入方式决定的PAPR来设定发送功率,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根据由调制方式决定的PAPR来设定发送功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根据由对所述用户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决定的PAPR来设定发送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方式设定部,按照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调制方式。
15.一种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用户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方式设定部,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调制方式;以及
通知部,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调制方式设定部设定的调制方式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编码率设定部,按照由所述无线接入设定部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信道编码率。
1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对用户装置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发送功率设定步骤,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所述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以及
通知步骤,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发送功率设定步骤设定的发送功率的信息。
1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与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对用户装置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调制方式设定步骤,按照由该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设定对所述用户装置应用的调制方式;以及
通知步骤,通知表示由所述无线接入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和由所述调制方式设定步骤设定的调制方式的信息。
CN2009801413102A 2008-08-25 2009-08-07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187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5930/08 2008-08-25
JP2008215930A JP5213586B2 (ja) 2008-08-25 2008-08-25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PCT/JP2009/064005 WO2010024107A1 (ja) 2008-08-25 2009-08-07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716A true CN102187716A (zh) 2011-09-14

Family

ID=4172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3102A Pending CN102187716A (zh) 2008-08-25 2009-08-07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68122B2 (zh)
EP (1) EP2320704A4 (zh)
JP (1) JP5213586B2 (zh)
KR (1) KR20110056293A (zh)
CN (1) CN102187716A (zh)
WO (1) WO20100241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8426B2 (ja) * 2008-09-22 2013-07-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
US8812040B2 (en) * 2008-12-22 2014-08-1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deciding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1118577A1 (ja) * 2010-03-23 2011-09-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2011223096A (ja) * 2010-04-05 2011-11-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基地局装置
US8619606B2 (en) * 2010-05-06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relay station with ACK/NACK feedback
JP2012019425A (ja) * 2010-07-09 2012-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WO2012053859A2 (ko) * 2010-10-22 2012-04-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89334B1 (ko) 2010-10-22 2017-10-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5708345B2 (ja) 2011-07-26 2015-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5058379A1 (zh) * 2013-10-23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
WO2016106503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397947B2 (en) *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616838B2 (en) * 2016-10-12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t power related information
WO2018083864A1 (ja) * 2016-11-02 2018-05-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信号送信方法
WO2018082056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967525B2 (ja) * 2016-11-09 2021-11-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BR112019026697A2 (pt) * 2017-06-15 2020-06-23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para um terminal
WO2019013058A1 (ja) * 2017-07-12 2019-01-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EP3668193B1 (en) * 2017-08-10 2021-08-11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8011343A (ja) * 2017-09-13 2018-01-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接続確立方法
WO2019092835A1 (ja) * 2017-11-09 2019-05-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451425B2 (en) 2020-05-01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techniques
US20210344535A1 (en) * 2020-05-01 2021-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techniques
RU2744903C1 (ru) * 2020-10-26 2021-03-17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Терминал,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ерминал и базовую станцию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941A (zh) * 2003-05-07 2006-05-1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电话搜索较高优先级公用陆地移动网的方法
WO2006109492A1 (ja) * 2005-03-3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制御方法
US20060282554A1 (en) * 2005-04-14 2006-12-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viding network-associated system priority list for multimode system selection
WO2007029406A1 (ja) * 2005-09-07 2007-03-15 Nec Corporation 適応無線/変調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1055B2 (ja) * 1992-12-15 2001-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用モデムのタイミング位相判定装置及び方法
US6175550B1 (en) * 1997-04-0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scal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method thereof
EP2254301B1 (en) * 1998-01-06 2013-06-19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symbol rates
US6956840B1 (en) * 1998-09-21 2005-10-18 Ipr Licensing, Inc. Power control protocol for highly variable data rate reverse link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21019A1 (en) * 1999-01-15 2000-07-19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Quasi-differential modulation/demodulation method for multi-amplitude digital modulated signals and OFDM system
US6937558B2 (en) * 2000-02-29 2005-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receiver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making use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spectrum spreading
US6535739B1 (en) * 2000-04-07 2003-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off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taining digital bas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apabilities
US7295509B2 (en) *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6999446B2 (en) * 2000-10-27 2006-02-14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rate waveform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a synchronous, DS-CDMA system
US7190683B2 (en) * 2000-10-27 2007-03-13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wo-dimensional channel bonding in a hybrid CDMA/FDMA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o provide finely variable rate channels
US7127005B2 (en) * 2001-03-23 2006-10-24 James Stuart Wight Computational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modulated signals having non-constant envelopes
US6754195B2 (en) * 2001-07-06 2004-06-22 Intersil America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figured to communicate using a mix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US7394864B2 (en) * 2001-07-06 2008-07-01 Conexant, Inc. Mix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3924565B2 (ja) * 2001-08-30 2007-06-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その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送信局装置および受信局装置
US7161987B2 (en) * 2001-09-26 2007-01-09 Conexant, Inc. Single-carrier to multi-carrier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7397860B1 (en) * 2001-10-04 2008-07-08 Brooktree Broadband Holding, Inc. Fractional local peak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for PAR reduction
US7170880B2 (en) * 2001-10-16 2007-01-30 Conexant, Inc. Sample rate change between single-carrier and multi-carrier waveforms
US7206359B2 (en) * 2002-03-29 2007-04-17 Scientific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ly multiplex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7724637B2 (en) * 2002-04-20 2010-05-25 Conexa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spectrum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US7085327B2 (en) * 2002-10-18 2006-08-01 Parker Kevin R Phasor fragmentation circuitry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odulated signals having non-constant envelopes
US7386063B1 (en) * 2003-10-31 2008-06-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Voting block for identifying WLAN signal modulation type
US20110110459A1 (en) * 2004-02-02 2011-05-12 Satius Holding, Inc. FM OFDM over various communication media
JPWO2005089006A1 (ja) * 2004-03-12 2007-08-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JP4312794B2 (ja) * 2004-04-30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135674A (ja) * 2004-11-05 2006-05-25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用受信装置、移動通信用送信装置、移動通信用受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用送信方法
US20070004465A1 (en) * 2005-06-29 2007-01-04 Aris Papasakellariou Pilot Channel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583319B2 (ja) * 2006-02-08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CN101502069B (zh) * 2006-02-09 2012-10-17 阿尔戴尔半导体有限公司 频分多址***中的低峰均功率比传输
JP5058974B2 (ja) * 2006-03-17 2012-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られる無線局及び送信局
JP4732935B2 (ja) * 2006-03-20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方法
KR101052985B1 (ko) * 2006-04-13 2011-07-29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Mimo 수신 장치 및 수신 방법
JP4531722B2 (ja) * 2006-05-01 2010-08-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946159B2 (ja) * 2006-05-09 2012-06-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並びに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JP2007329588A (ja) * 2006-06-06 2007-12-20 Fujitsu Ltd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WO2007148458A1 (ja) * 2006-06-19 2007-12-27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同期制御方法及びicチップ
JP4637061B2 (ja) * 2006-06-28 2011-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ガードインターバル挿入方法
JP2008017009A (ja) * 2006-07-04 2008-01-24 Nec Corp 無線基地局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WO2008020791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the insertion of pilot ton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n sc-fdma
BRPI0716714B1 (pt) * 2006-08-29 2020-09-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arelho de estação móvel para transmitir um canal de acesso randômico para um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m canal de acesso randômico a partir de um aparelho de estação móvel para um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KR20080026010A (ko) * 2006-09-19 2008-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송수신 장치
WO2008038114A2 (en) * 2006-09-26 2008-04-0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equence modul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US8107561B2 (en) * 2006-10-26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and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TE540509T1 (de) * 2006-11-01 2012-01-15 Qualcomm Inc Gemeinsame verwendung von mehrträger- und einzelträger-multiplexing-schemata für drahtlose kommunikation
US7944980B2 (en) * 2007-02-02 2011-05-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 data block in a multi carrier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cheme
EP2120359B1 (en) * 2007-02-07 2018-06-27 NEC Corpor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device, equalization device, and equalization method in the estimation
JP2008215930A (ja) 2007-03-01 2008-09-18 Alps Electric Co Ltd 試料表面の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US8098567B2 (en) * 2007-03-05 2012-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justmen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multi carrier system
US8171383B2 (en) * 2007-04-13 2012-05-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rate control by randomized bit-punctur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33449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22856A2 (en) * 2007-08-14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US20090170500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170533B2 (ja) * 2008-01-24 2013-03-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装置、変調方式決定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509162B2 (en) * 2008-02-13 2013-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hops
JP5080330B2 (ja) * 2008-03-28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WO2009149561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fdma transmission diversity
EP2290858A1 (en) * 2008-06-20 2011-03-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US8611273B2 (en) * 2008-07-11 2013-1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level architectures for relayed uplink communication
US8811298B2 (en) * 2008-08-14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unused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0056B2 (en) * 2009-09-25 2012-12-25 Meteorcomm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operability positive train control
US8854985B2 (en) * 2010-12-31 2014-10-07 Yossef TSFA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ultrasonic communication
US9615326B2 (en) * 2011-06-30 2017-04-04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power effici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941A (zh) * 2003-05-07 2006-05-1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电话搜索较高优先级公用陆地移动网的方法
WO2006109492A1 (ja) * 2005-03-3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制御方法
US20060282554A1 (en) * 2005-04-14 2006-12-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viding network-associated system priority list for multimode system selection
WO2007029406A1 (ja) * 2005-09-07 2007-03-15 Nec Corporation 適応無線/変調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50936A (ja) 2010-03-04
JP5213586B2 (ja) 2013-06-19
EP2320704A4 (en) 2014-07-09
KR20110056293A (ko) 2011-05-26
US8868122B2 (en) 2014-10-21
US20110207493A1 (en) 2011-08-25
WO2010024107A1 (ja) 2010-03-04
EP2320704A1 (en)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716A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047732B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945146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102855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of a relay node in a backhaul subframe
RU232882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мощн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х схемы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CN101507222B (zh) 在无线通信***中包括dc子载波的资源分配
CN106664745B (zh) 用于减少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中前传负载的方法
JP5442623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依存周波数ドメイ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US8526529B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for reduced PAPR
CN10849638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177760A (zh) 移动通信***、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WO2011126203A1 (en) Transmitter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JP5003727B2 (ja) 通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US8411637B2 (en) Method for dividing a subcarrier permutation zone and a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system
US8867459B2 (en) Mobil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uplink frames
Rebekka et al. An optimal and priority based rate guarantee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lte downlink
US845232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US9236975B2 (en) Mobil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uplink frames
WO2023117152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technique
Ahmed Efficient and Virtualized Scheduling for OFDM-Based High Mobil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