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1752B -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1752B
CN102171752B CN2009801386158A CN200980138615A CN102171752B CN 102171752 B CN102171752 B CN 102171752B CN 2009801386158 A CN2009801386158 A CN 2009801386158A CN 200980138615 A CN200980138615 A CN 200980138615A CN 102171752 B CN102171752 B CN 102171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mentioned
coding
frame
code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1752A (zh
Inventor
原田登
鎌本优
守谷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1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1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50Conversion to or from non-linear codes, e.g. compand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17Lossless audio signal coding; Perfect reconstruction of coded audio signal by transmission of coding err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判定由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个的编码方法而被编码的多个码字所构成的帧中,是否仅包含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并且关于仅包含有两种码字的帧进行无损编码。通过该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通过与无损编码对应的解码方法来解码。

Description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的编码技术,更详细地说,涉及被编码的信号的无损编码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对于语音频率信号(voice-frequency signals)的编码(encoding)的国际标准,存在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G.711(非专利文献1)。ITU-TG.711中,作为编码方式而采用非线性PCM(Non-uniform Pulse CodeModulation),作为非线性量化方式规定了μ法则(μ-law)和A法则(A-law)的两种。以下,将“语音频率信号”称为语音信号。 
此外,作为视频(Visual)和音频(Audio)的编码的国际标准,存在ISO/IECJTC 1/SC 29/WG 11制定的MPEG-4,其第3部分规定了音频无损编码技术等(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TU-T Recommendation G.711,“Pulse Code Modulation(PCM)of voice frequencies,”ITU-T,1993. 
非专利文献2:ISO/IEC 14496-3 AMENDMENT 2:Audio Lossless Coding(ALS),new audio profiles and BSAC extensions,200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依据ITU-T G.7101(参考文献1)。但是,这并非是要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限定为应用ITU-T的G序列推荐的技术领域。在该技术领域以外的技术领域、例如有关上述非专利文献2的技术领域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将该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改读为(如 果有的话)该技术领域的对应的用语即可。 
(参考文献1)ITU-T Recommendation G.701,“Vocabulary of Digital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and Pulse Code Modulation(PCM)Terms,”ITU-T,1993. 
若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System)代替当前所普及的一般电话而普及,则语音传输所需的传输容量将增大。例如,若是依照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所规定的ITU-T G.711的情况,则一个线路需要64kbit/s×2的传输容量,若线路数目增加,则语音传输所需的传输容量也会与线路数目成比例地增大。因此,若考虑尽量维持高音质的同时削减传输容量,则需要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信号进一步进行无损编码的压缩编码技术。 
另外,从时间尺度的观点来看,语音信号有时包含无声区间。在电话等用途中无声区间屡屡出现。就算是无声区间,背景噪声等也存在。因此,无声区间中的信号振幅未必只是信号振幅0(zero),多数成为相应于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范围的信号振幅。另外,将对应于量化值的范围称为量化间隔(quantization intervals)。即,将分别量化为各量化值的范围称为对应于该量化值的量化间隔。以下,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换言之,最小量化间隔表示“量化间隔中与最接近信号振幅0(zero)的量化值对应的量化间隔”。若以上述非线性PCM的G.711为例,则在各量化间隔中分配8比特的码字(例如,相当于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TABLE 2a/G.711(μ-law,positive input values)”,“TABLE2b/G.711(μ-law,negative input values)”,“TABLE 2a/G.711(A-law,positiveinput values)”,“TABLE 2b/G.711(A-law,negative input values)”的各6列)。在μ法则(law)的情况下,考虑到表示信号振幅的正负的符号(sign),存在以信号振幅0(zero)作为边界值(decision value)的邻接的两个最小量化间隔。另外,两个最小量化间隔可以说是具有不同的极性比特(polarity bit)的相邻的量化间隔。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对应于信号振幅为正的最小量化间隔和信号振幅为负的最小量化间隔,但共同对应的量化值是信号振幅0(zero)。对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定义了互不相同的码字(character signal;code word)。更具体地说,对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定义了唯一的码字,对正的最小量化间隔分配8比特的码字11111111,对负的最小量化间隔分配8比特的码字01111111(例如,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TABLE 2a/G.711(u-law, positive input values)”,“TABLE 2b/G.711(μ-law,negative input values)”的各6列)。以下,将8比特的码字11111111记为+0,将8比特的码字01111111记为-0。此外,在A法则的情况下,考虑到用于表示信号振幅的正负的符号(sign)而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其分别定义了不同的码字(charactersignal;code word)。在A法则的情况下,对正的最小量化间隔分配8比特的码字10000000,对负的最小量化间隔分配8比特的码字00000000(例如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TABLE 2a/G.711(A-law,positive input values)”,“TABLE 2b/G.711(A-law,negative input values)”的各6列)。这时,将8比特的码字10000000记为+1,将8比特的码字00000000记为-1。另外,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有分配将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码字10000000以及00000000的第偶数个码反转后的码字11010101以及01010101的情况(例如,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TABLE 2a/G.711(A-law,positive input values)”,“TABLE 2b/G.711(A-law,negative input values)”的“Note 2”)。这时,将8比特的码字11010101记为+8,将8比特的码字01010101记为-8。另外,在A法则中,若以13比特附带符号整数表现方式,则与这些码字对应的量化值是+1和-1。但是,在实际的用途中,由于需要对16比特附带符号整数表现的输入PCM信号进行编码而使其不产生溢出(overflow),因此不使用16比特附带符号整数表现的输入PCM信号的下位3比特而进行A法则的编码处理。若以10进制表现来说,以将输入PCM信号除以8后的信号作为A法则的编码处理对象。因此,A法则的量化值+1和-1相当于16比特附带符号整数表现的输入PCM信号的+8和-8。 
作为对于无声区间中被编码的信号的压缩编码方法,例如考虑使用上述非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方法来减少码量的方法。即,在对具有多个样本的一个帧中所包含的全部样本分配了一种码字或一种值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规定的码来表现该帧,从而减少码量。 
在通过一般的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中,通过特别对无声时那样的特别的情况下统计上出现概率高的信号振幅的值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改善压缩性能。但是,在基于μ法则或A法则的非线性PCM的情况下,对最小量化间隔分配+0、-0的码字,或者分配+8、-8的码字,因此在无声时统计上出现概率高的码字是+0、-0的两种或者+8、-8的两种,仅凭上述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方法,无法获得充分的压缩效果。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码字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信号的无损编码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输入码字,该码字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法而被编码,并且判定在由多个码字构成的帧中是否仅包含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关于仅包含有两种码字的帧,进行无损编码。至少关于这样的帧可以进行所输入的码字的可逆的压缩。此外,该通过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采用对应于无损编码的解码方法来解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于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码字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信号,可以进行高效的无损编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码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码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码处理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4是在将一帧的样本数目设为160的情况下,表示了连续次数的总和v和Golomb参数m和缩减(reduced)Golomb参数m’的关系的表。 
图5是表示了以图4所示的关系作为前提,4比特的各码所示的连续次数的总和v和缩减Golomb参数m’和c的各值的表。 
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编码装置的功能构成例中,表示了第2编码单元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码处理的变形例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8是表示了实施方式的编码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具有图8所示的功能结构的编码装置的编码处理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解码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解码处理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的解码装置的功能结构例中,表示了第2解码单元的 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解码处理的变形例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解码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图14所示的功能结构的解码装置的解码处理的处理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编码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图1是例示了编码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结构方框图。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编码装置1具有可连接键盘等的输入单元11、可连接液晶显示器等的输出单元12、可连接能够与编码装置1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例如通信线缆)的通信单元13、CPU14(中央处理单元)[也可以具备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memory)或寄存器等。]、作为存储器的RAM15和ROM16、作为硬盘的外部存储装置17、以及连接为可进行这些输入单元11、输出单元12、通信单元13、CPU14、RAM15、ROM16、外部存储装置17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总线18。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编码装置1设置能够对CD-ROM等存储介质进行读写的装置(驱动器)等。作为具备了这样的硬件资源的物理实体,有通用计算机等。 
例如在编码装置1的外部存储装置中存储了用于编码的程序以及在该程序的处理中所需的数据等(不限于外部存储装置,例如也可以读出程序并存储到专用存储装置的ROM等)。此外,通过这些程序的处理而获得的数据(例如,被压缩编码的信号)等被适当存储到RAM或外部存储装置等。以下,将存储程序、数据、其存储区域的地址等的存储装置仅统称为存储单元。 
假设各实施方式中处理的信号是语音信号通过某种编码方式而被编码后的信号。其中,假设该编码方式是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码字(character signal;code word)的编码方式。非线性PCM等就是其例子。例如,ITU-T G.711采用非线性PCM作为编码方式,因此“被编码后的信号”表示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后的信号。这时,非线性量化方式可以是μ法则也可以是A法则。以下,为了将说明具体化,将编码方式设为非线性PCM,将非线性量化方式设为μ法则而进行说明。 
在编码装置1的存储单元中,存储了用于判定帧中所包含的码字是否只 有两种的程序;用于对仅包含两种码字的帧首先进行行程编码,并对通过该行程编码而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的第1无损编码的程序;用于进行与第1编码不同的编码的第2无损编码的程序。 
在编码装置1中,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各程序和该各程序的处理所需的数据根据需要而读取到RAM,通过CPU进行分析执行和处理。其结果,通过CPU实现规定的功能(判定单元、第1编码单元、第2编码单元)而实现所期望的编码。 
<编码处理> 
下面,参照图2至图9,以叙述方式说明编码装置1中的编码处理的流程。 
[步骤Sc0] 
编码装置1的缓冲器单元30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信号进行缓冲,从而以帧为单位输出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信号。即,缓冲器单元30输出由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多个码字构成的帧。 
[步骤Sc1] 
编码装置1的判定单元100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信号的每个帧,判定帧中包含的码字是否只有+0、-0的两种。即,判定单元100对由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多个码字构成的帧,判定是否只包含+0、-0的两种码字。换言之,判定单元100判定构成帧的所有的码字是否不同并且各码字是否分别为+0或-0。 
判定单元100在帧中包含的码字只有+0、-0的两种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1编码单元110的控制,而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2编码单元120的控制。另外,判定单元100输出表示编码的种类的编码特定码。即,判定单元100在进行了发送到第1编码单元110的控制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表示选择了第1编码的情况的码,而在进行了发送到第2编码单元120的控制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表示选择了第2编码的情况的码。 
[步骤Sc2] 
编码装置1的第1编码单元110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编码后的信号的帧进行如下的无损编码,并输出通过该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另外,该帧中仅包含+0、-0的两种码字。 
第1编码单元110首先对帧中包含的码字进行行程编码(Run Length Encoding)。行程编码是无损编码的一个方法。在该行程编码中,例如能够采用码字“+0”作为编码的基准。这时,若设帧中码字的排列为+0,+0,+0,+0,+0,-0,则连续次数为5。此外,也能够采用码字“-0”作为编码的基准。这时,若设帧中码字的排列为-0,-0,-0,-0,+0,则连续次数为4。 
在该实施方式中,容许将预先设定的编码基准应用于输入到第1编码单元110的全部帧的运用。但是,不限于该运用,优选的是,第1编码单元110根据帧中包含的码字的比率,对每个帧选择性地采用上述的其中一个基准,并将该基准应用到该帧而进行行程编码。通常,在两种码字中采用帧中出现次数多的码字作为基准。即,在将两种码字设为“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情况下,帧中包含的第一码字的总数多于第二码字的总数时的“编码的基准”为第一码字,而第二码字的总数多于第一码字的总数时的“编码的基准”为第二码字。 
第1编码单元110使用行程编码的基准,从帧的开头起顺序检测作为基准的码字连续的个数(连续次数),并取得连续次数的序列。这时,当帧的开头的码字是没有作为基准而采用的码字的情况下,第1编码单元110在出现作为基准的码字之前将连续次数作为0而进行处理。例如,采用码字“+0”为基准,当帧的开始部分的码字的排列为-0,-0,-0,-0,+0,+0,-0,...的情况下,连续次数的序列成为0、0、0、0、2、...。此外,第1编码单元110对于帧中包含的最后的码字,视为其下一个码字是没有被采用为基准的码字而进行处理。例如,采用码字“+0”为基准,帧的末端部分的码字的排列为...-0,+0,+0的情况下,视为最后的码字“+0”的下一个码字为“-0”,从而连续次数成为2。此外,帧中没有被采用为基准的码字连续的情况下,将作为基准的码字的连续次数设为0。在没有被采用为基准的码字出现之前,作为基准的码字出现的次数为1的情况下,将作为基准的码字的连续次数设为1。例如,采用码字“+0”为基准,码字的排列为...,-0,+0,-0,-0,-0,...的情况下,连续次数的序列成为...、1、0、0、...。 
进而,第1编码单元110对通过行程编码而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作为整数编码,例示有一元(Unary)编码、Golomb编码、Rice编码等。优选该整数编码为无损编码。这里,说明使用了可变长度编码的Rice编码或者Golomb编码的例子。 
首先,说明使用Rice编码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编码的例子。 
以将语音信号作为每一帧40样本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为例,假设在某一帧中包含的码字的排列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若留意到对一个样本提供8比特的码字的情况(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1),则该帧的码量为8比特×40个=320比特(40字节)。 
表示以码字“+0”为基准进行行程编码,并且进一步利用Rice编码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下的码量。 
若以码字“+0”为基准进行行程编码,则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连续次数的序列而获得1,4,4,3,4,12,6。因此,若对该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Rice编码,则作为一例,可获得下述的码字的排列(Rice码)。另外,S是Rice参数。 
S=1:11 0010 0010 011 0010 00000010 00010(30比特) 
S=2:101 0100 0100 111 0100 000100 0110(28比特) 
S=3:1001 1100 1100 1011 1100 01100 1110(29比特) 
在该例子中,将与对连续次数的值进行Rice编码时求得的商、余数对应的码,按照商、余数的顺序连接后设为码字。从而,不限于该例,也可以按照余数、商的顺序连接而获得码字。这时,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Rice编码而获得的码字的排列(Rice码)如下。 
S=1:11 0001 0001 101 0001 00000001 00001(30比特) 
S=2:011 0001 0001 111 0001 000001 1001(28比特) 
S=3:0011 1001 1001 0111 1001 1000 11101(29比特) 
此外,商的码是通过一元编码而获得,因此也可以将用于表示商的码的0和1反转。这时,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Rice编码而获得的码字的排列(Rice码)如下。 
S=1:10 0110 0110 110 0110 01111110 01110(30比特) 
S=2:010 0010 0010 110 0010 001110 1010(28比特) 
S=3:0010 1000 1000 0110 1000 10010 1100(29比特) 
除了这些例子之外,例如也可以按照上述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Rice编码来获得连续次数的序列的Rice码。 
一般,根据Rice参数S所获得的码字的排列(Rice码)的码量会不同,因此作为通过行程编码而获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的Rice码,选择码量最小的码字的排列即可。该码字的排列为第1编码单元110输出的码字。 
在将帧中包含的样本数目设为n时,Rice参数S是对于满足n<2R的最小的整数R,满足1≤S≤R的整数。例如,如上述的例子那样一帧中包含40样本的情况下,由于满足40<2R的最小整数R为6,因此S=1,2,3,4,5,6。其中,也可以不对满足1≤S≤R的所有的整数求Rice码,而是只对其一部分求Rice码。 
另外,在将Rice参数S假设为0的情况下,等价于例如将码字“+0”作为二进制的0,将码字“-0”作为二进制的1,从而用1比特来表现帧中包含的码字的编码。即,第1编码单元110也可以采用通过1比特来区别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方法。这时,例如设为用二进制的0来表现码字“+0”,用二进制的1来表现码字“-0”时,通过上述例示那样的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某一帧的码字的排列成为0100001000010001000010000000000001000000。该码字的排列的码量为40比特(5字节)。 
在上述的例子中,第1编码单元110输出的码的码量在任何编码方式下充其量就40比特左右,与通过非线性PCM获得的码字的码量320比特相比充分被压缩。 
根据到此为止的说明可知,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Rice编码而获得的码字的排列(Rice码)并不是唯一决定的。因此,在解码时,必须判定在编码时使用的具体的编码方法。因此,考虑预先决定特定的编码方法、将用于确定编码器(编码装置1)使用的编码方法的码发送到解码器(后述的解码装置2)的方法等。因此,关于该码的码量也增加说明。 
在上述的例子中,Rice参数S的值为1,2,3,4,5,6中的一个时,用于表现Rice参数S的码的码量为3比特就足够。进而,用于表现行程编码的基准为哪一个的码的码量为1比特就足够。此外,即使在容许了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二进制编码的情况下,作为表示编码方法的码的码量,如下那样有2比特就足够。另外,第1编码单元110将这些码与Rice码一同输出。 
表示编码方法的例子 
(1)0: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二进制编码 
(2)10:以码字“+0”为基准的行程编码 
(3)11:以码字“-0”为基准的行程编码 
结果,通过对于由行程编码而获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的Rice编码,有时需要对Rice码的码量、用于表现Rice参数S的码的码量、用于表现行程编码的基准和是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的情况的码的码量、以及用于确定Rice编码的具体方法的码的码量等进行了合计的码量,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述例子中充其量几十比特左右就足够,与通过非线性PCM获得的码字的码量320比特相比充分被压缩。 
下面,说明利用Golomb编码对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编码的例子。 
与Rice编码的情况同样地,以将语音信号作为每一帧40样本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为例,假设在某一帧中包含的码字的排列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若以码字“+0”为基准进行行程编码,则在该例子中作为连续次数的序列而获得1,4,4,3,4,12,6。 
这里,将连续次数的总和设为v,将帧中包含的样本数目设为n,根据式(1)和式(2)求Golomb参数m和c。记号 
Figure BDA0000053072900000101
表示上取整函数(ceiling function)。 
此外,始终成立v≤n。 
[数1] 
Figure BDA0000053072900000102
Figure BDA0000053072900000103
若将连续次数的序列所表示的连续次数的值(在上述的例子中是1,4,4,3,4,12,6的各个值)设为t,则t的Golomb码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式(3)中求出的商q进行一元编码,并且关于式(4)中求出的余数r,若r是从0到2c-m-1为止的值,则用c-1比特的二进制码对r进行编码,若r是2c-m以上的值,则用c比特的二进制码对r+2c-m进行编码,进而连接商q的一元码和余数r的二进制码而获得。其中,当c为2的幂时,用c比特的二进制码对r进行编码即可,这相当于Rice编码。记号 
Figure BDA0000053072900000104
表示下取整函数(floorfunction)。 
[数2] 
Figure BDA0000053072900000105
r=t-qm     (4) 
通过将连续次数的序列所表示的连续次数的值按照顺序用Golomb码来 表示,从而可获得对于通过行程编码获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的基于Golomb编码的码字的排列(Golomb码)。该码字的排列是第1编码单元110输出的码。当然,与Rice编码的情况同样地,用于表现Golomb参数的码、用于表现行程编码的基准和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的情况的码,进而用于确定Golomb编码的具体方法的码等,也会根据需要由第1编码单元110输出。 
关于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参考文献2中详述。 
(参考文献2)David Salomon,“Data Compression:The CompleteReference,”3rd edition,Springer-Verlag,ISBN-10:0-387-40697-2,2004. 
Golomb编码的情况下,Golomb参数m也需要传递给解码器(后述的解码装置2)。由式(1)可知,连续次数的总和v增大时Golomb参数m的值也会增大,因此表示m的二进制码的码量也会增大。因此,考虑Golomb参数m的缩减化。这参照图4来说明。 
图4在将一帧的样本数目(帧长度)设为160的情况下,表示了连续次数的总和v和Golomb参数m和缩减Golomb参数m’之间的关系的图。这里,m表示与一帧的样本数目的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所有连续次数的总和v(该例子中为1≤v≤159)对应的Golomb参数的值。缩减Golomb参数m’是将Golomb参数限制为例如16种,从而该帧中所选择的缩减Golomb参数m’的值的码量被压缩为在传输时收敛到规定的码量的值。即,为了将该帧中所选择的Golomb参数传输到解码器,将通信路径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码量例如设定为4比特(16种)的情况下,对式(1)中求出的原来的Golomb参数m进行压缩以使其收敛为4比特(16种)的结果是缩减Golomb参数m’。该压缩方法可以考虑各种方法。在图4中,例示了原来的Golomb参数m越是增大时越是增大压缩率的非线性压缩,具体地说,将与规定范围的v的各值对应的各Golomb参数m中最小的值,设为与该规定范围的v对应的缩减Golomb参数m’。图5基于图4而表示4比特的各码所表示的、连续次数的总和v和缩减Golomb参数m’和c的各值。 
[步骤Sc3] 
编码装置1的第2编码单元120对于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的帧,进行与第1编码单元110的编码不同的无损编码。另外,该帧是仅包含+0、-0的两种码字的帧以外的帧。 
第2编码单元120的编码只要满足是与第1编码单元110的编码不同的编码这一条件,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容许不做任何编码的编码(最广义的编码)。即,第2编码单元120也可以直接输出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这意味着第1编码单元110仅对在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中相当于无声区间的帧进行无损压缩编码。 
此外,第2编码单元120也可以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的帧进行线性预测编码。 
另外,已知与μ法则和A法则那样对进行了对数压伸(companding)编码的信号进行线性预测编码的情况相比,以下方式下压缩率会提高,即在将进行了对数压伸编码的信号(对数压伸码)变换为线性PCM码之后对该线性PCM码进行线性预测编码,并将利用所得到的预测系数求得的预测值变换为对数压伸码,从而对原来的对数压伸码和预测值的对数压伸码的残差进行编码(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3)Ghido,F.&Tabus,I.,“Accounting for compandingnonlinearities in lossless audio compression”,Proc.ICASSP,Vol.1,pp.261-264,2007. 
因此,第2编码单元120也可以进行如下的线性预测编码,即将由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码字组成的信号(非线性PCM码)变换为线性PCM码之后对该线性PCM码进行线性预测分析,并将利用所得到的预测系数求得的预测值变换为非线性PCM码,从而对原来的非线性PCM码和预测值的非线性PCM码的残差进行编码。图6表示这时的功能方框图。 
线性PCM变换单元121将由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码字组成的信号变换为线性PCM码。预测分析单元122对所获得的线性PCM码进行预测分析,从而求得线性预测系数。预测系数量化单元123对线性预测系数进行量化而输出量化预测系数。线性预测单元124根据量化预测系数和线性PCM码而求预测值。非线性PCM变换单元125将预测值变换为非线性PCM码。残差计算部126求原来的非线性PCM码和预测值的非线性PCM码的残差。残差编码单元127对所求得的残差进行编码而输出残差码。系数编码单元128对量化预测系数进行编码后输出。应用于残差的编码方法和应用于量化预测系数的编码分别是预先决定的编码方式。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7所示那样的处理。 
由于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是可变长度编码,因此无法否定以下的可能性,即根据通过行程编码获得的连续次数的系数,Rice码和Golomb码的码量比通过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的码量还要多。因此,第1编码单元110在执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对通过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等)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较少的码量的码(图7的步骤Sc2a)。另外,采用对通过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的二级编码方法而获得的码,不限于用一种二级编码方法所获得的码,也可以是在执行多种二级编码所获得的各码中具有最小的码量的码。这里,作为多种二级编码,例示了由相应于成为基准的码字的差异的两种行程编码与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等多种整数编码的组合所获得的二级编码。第1编码单元110还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输出的码对应的编码方法的码,即用于表示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方法或者对通过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的编码方法的码。 
此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追加了第3编码单元130,通过由CPU对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解释执行和处理,从而实现第3编码单元130的功能。 
编码装置1的判定单元100对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的每个帧,判定该帧中包含的码字是(1)仅+0、-0的两种、(2)仅一种、(3)不符合所述的任何情况中的哪一种(图9的步骤Sc1b)。 
判定单元100在帧中包含的码字符合(1)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1编码单元110的控制,在符合(3)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2编码单元120的控制,在符合(2)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3编码单元130的控制。 
第1编码单元110的处理内容、第2编码单元120的处理内容如已叙述的那样,因此省略说明。 
编码装置1的第3编码单元130进行用于输出表示帧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的无损编码(图9的步骤Sc4)。例如,若帧中仅包含码字“+0”,则输出用于表示帧中仅包含码字“+0”的情况的码。但是,关于所有的码字预先规定用于表示仅包含该码字的情况的码是一种浪费,因此可以关于一部分码字(例如,“+0”和“-0”)预先规定用于表示仅包含该码字的情况的码,而关于除此以外的码字,将码字与用于表示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一同输出。例如,帧中仅包含码字“00011001”,在预先没有规定用于表示帧中仅包含码字“00011001”的情况的码时,将码字“00011001”与用于表示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一同输出。
合成单元50对从编码装置1输出的码和编码特定码等进行复用。即,合成单元50按每个帧对从编码装置1输出的码和编码特定码等进行集中,并输出进一步按照帧的顺序连接了所集中的码的比特串。在第1编码单元110对某一帧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下,在该帧中会集中第1编码单元110输出的码、用于表现Rice参数(Golomb参数)的码、表示编码方法的码等和判定单元100输出的编码特定码。在第2编码单元120对某一帧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下,在该帧中会集中第2编码单元120输出的码,例如预测系数码、残差码等和判定单元100输出的编码特定码。在第3编码单元130对某一帧进行了编码的情况下,在该帧中会集中第3编码单元130输出的码和判定单元100输出的编码特定码。比特串被输入到图10所示的分离单元40。分离单元40对比特串进行解复用,从而获得从编码装置1输出的每个帧的码和编码特定码。这些码被输入到解码装置2。 
<解码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解码装置2的硬件结构与图1所例示的编码装置1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例如,在解码装置2的外部存储装置中存储了用于解码处理的程序以及在该程序的处理中所需的数据等(不限于外部存储装置,例如也可以读出程序并存储到专用存储装置的ROM等)。此外,通过这些程序的处理而获得的数据等被适当存储到RAM或外部存储装置等。以下,将存储程序、数据、其存储区域的地址等的存储装置仅统称为存储单元。 
解码装置2的存储单元中存储了:用于判定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是否为对仅包含有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的帧应用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程序;用于进行通过上述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解码的第1解码的程序;当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为对包含有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以外的码字的帧应用与对包含仅两种码字的帧所应用的无损编码不同的编码而获得的码的情况下,用于进行该码的解码的第2解码的程序。 
在解码装置2中,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各程序和该程序的处理所需的数据根据需要而读取到RAM,通过CPU进行解释执行和处理。其结果,通过CPU实现规定的功能(判定单元、第1解码单元、第2解码单元)而实现所期望的解码处理。 
<解码处理> 
下面,参照图10到图12,叙述说明解码装置2中的解码处理的流程。 
[步骤Sd1] 
首先,解码装置2的判定单元200判定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是否为对仅包含有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0”、“-0”的帧应用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该判定通过所输入的编码特定码进行判别。 
判定单元200在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为对仅包含有两种码字“+0”、“-0”的帧应用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情况下,即编码特定码为表示选择了第1编码的情况的码时,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1解码单元210的控制,而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即编码特定码为表示选择了第2编码的情况的码时,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2解码单元220的控制。 
[步骤Sd2] 
解码装置2的第1解码单元210关于从判定单元200送来的帧,进行通过作为第1编码的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解码,并输出通过该解码处理所获得的非线性PCM码。 
如下实现通过作为第1编码的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解码。作为第1编码的无损编码例如是进行行程编码,并对通过该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等)的二级编码的情况下,首先,利用Rice参数(Golomb参数)对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进行解码,对于通过该解码所获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应用与基于成为基准的码字的行程编码对应的解码处理,从而能够获得利用编码装置1进行编码之前的非线性PCM码。Rice参数(Golomb参数)和作为行程编码的基准的码字等,当它们在编码装置1以及解码装置2中没有预先规定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依照通过对从编码装置1发送的比特串进行解复用而获得的、表示Rice参数(Golomb参数)的码和表示编码方法的码即可。与Rice编码、Golomb编码、行程编码对应的各解码处理例如在上述参考文献2中详细记载,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当作为第1编码的无损编码为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两种码字的编码的情况下,二进制数的比特的排列与码字原样的排列相对应,因此能够通过将二进制数的比特置换为对应的码字而进行解码。 
当作为第1编码的无损编码为,在进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两种码字的编码所获得的码、以及进行行程编码并对通过该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而获得的码中,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的情况下,依照对从编码装置1发送的比特串进行解复用而获得的、用于表示选择了哪一种码的码,进行上述的解码处理即可。 
[步骤Sd3] 
解码装置2的第2解码单元220进行通过作为第2编码的无损编码所获得的码的解码,并输出通过该解码处理所获得的非线性PCM码。解码处理的细节根据作为第2编码的无损编码的种类而决定。 
关于作为第2编码的无损编码例如为将非线性PCM变换为线性PCM码之后对该线性PCM码进行线性预测分析,并将利用所得到的预测系数求得的预测值变换为非线性PCM码,从而对原来的非线性PCM码和预测值的非线性PCM码的残差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的情况,说明第2解码单元220的解码处理(参照图12)。 
分离单元60对从判定单元200送来的帧应用解复用,获得该帧中包含的残差码和预测系数码。系数解码单元70对从分离单元60输出的预测系数码进行解码而输出预测系数。第2解码单元220的残差解码单元221对从分离单元60输出的残差码进行解码而输出残差。加法运算单元223对该残差相加线性预测单元222输出的预测值从而输出非线性PCM码。线性预测单元222根据系数解码单元70输出的预测系数和加法运算单元223输出的非线性PCM码,输出基于线性预测的预测值。另外,也容许不将分离单元60作为第2解码单元220的必须的构成元素的结构。这时,分离单元60成为位于判定单元200和第2解码单元220之间的、解码装置2的构成元素。 
[步骤Sd4] 
解码装置2的结合单元80将第1解码单元210输出的非线性PCM码和第2解码单元220输出的非线性PCM码按照帧的顺序连接而输出解码信号。该解码信号与作为编码装置1的缓冲器30的输入的通过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信号相对应。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13所示那样的解码处理。该解码处理是与编码装置1的第1编码单元110为以下结构的情况相对应的解码处理,即在执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的编码所获得的码、以及进行对通过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Rice编码和Golomb编码等)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 
在该解码处理中,第1解码单元210通过与用于表示二进制编码方法或者二级编码方法的码对应的解码方法,对从判定单元200送来的帧进行码的解码,并输出通过该解码处理所获得的非线性PCM码(图13的步骤Sd2a),其中,二进制编码方法用1比特来区分表现非线性PCM的两种码字,二级编码方法对通过行程编码所获得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整数编码。 
此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14所示那样的结构。该结构是与编码装置1还具备第3编码单元130的情况相对应的结构,对解码装置2追加了第3解码单元230。第3解码单元230的功能通过CPU对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解释执行和处理而实现。 
解码装置2的判定单元200判定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为以下情况中的哪一个(图15的步骤Sd1b),即(1)对仅包含有提供给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0”、“-0”的帧应用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2)对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应用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3)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该判定根据所输入的编码特定码而判别。 
判定单元200在所输入的帧中包含的码符合(1)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1解码单元210的控制,在符合(3)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2解码单元220的控制,在符合(2)的情况下,进行将该帧发送到第3解码单元230的控制。 
第1解码单元210的处理内容、第2解码单元220的处理内容如已叙述的那样,因此省略说明。 
第3解码单元230关于判定单元200按照编码特定码而输出的帧,进行通过作为第3编码的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对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应用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的解码,并输出通过该解码处理所获得的非线性PCM码(图15的步骤Sd2b)。这时,解码装置2的结合单元80将第1解码单元210输出的非线性PCM码、第2解码单元220输出的非线性PCM码以及第3解 码单元230输出的非线性PCM码按照帧的顺序连接而输出解码信号(图15的步骤Sd4b)。 
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之外,本发明的编码装置和方法、解码装置和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非线性量化方式也可以是A法则,这时,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码字“+0”和“-0”改读为“+8”和“-8”即可。此外,在相互不会矛盾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的说明中呈现的技术特征进行自由组合而实施。 
此外,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编码装置、解码装置中的处理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程序来记述编码装置、解码装置应具有的功能的处理内容。并且,通过由计算机来执行该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编码装置、解码装置中的处理功能。 
记述了该处理内容的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是磁记录装置、光盘、光磁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具体地说,例如作为磁记录装置,能够利用硬盘装置、软盘、磁带等,作为光盘,能够利用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RAM(Random Access Memory)、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CD-R(Recordable)/RW(ReWritable)等,作为光磁记录介质,能够利用MO(Magneto-Optical disc)等,作为半导体存储器,能够利用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等。 
此外,该程序的流通例如通过对记录了该程序的DVD、CD-ROM等可移动型记录介质进行销售、转让、出借等而进行。进而,也可以设为通过将该程序存储到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并经由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将该程序传送给其他计算机,从而使该程序流通的结构。 
执行这样的程序的计算机,例如首先将可移动型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或者从服务器计算机传送来的程序暂时存储到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然后,该计算机在执行处理时读取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并按照所读取的程序来执行处理。此外,作为该程序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以是计算机从可移动型记录介质直接读取程序并按照该程序执行处理,进而,也可以是每当从服务器计算机对该计算机传送了程序时,依次按照所获取的程序而执行处理。此外,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即不从服务器计算机对该计算机传送程序,而是通过仅凭其执行指示和结果取得来实现处理功能的、所谓的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型的服务来实现上述的处理。另外,假设在本方式中的程序中,包含供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所使用的信息且符合程序的内容(虽然不是对计算机的直接指令,但具有用于规定计算机的处理的性质的数据等)。 
此外,在该方式中,设为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规定的程序而构成编码装置、解码装置,但也可以设为将这些处理内容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硬件方式来实现。 
标号说明 
1 编码装置 
2 解码装置 
100 判定单元 
110 第1编码单元 
120 第2编码单元 
130 第3编码单元 
200 判定单元 
210 第1解码单元 
220 第2解码单元 
230 第3解码单元 

Claims (12)

1.一种语音编码方法,输入码字,并且对由多个码字构成的帧的每一个进行编码,其中,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该码字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该语音编码方法包括:
(a)第3编码步骤,关于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进行输出用于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的无损编码;
(b)第1编码步骤,关于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输出对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
(c)第2编码步骤,关于不符合上述(a)和(b)中的任一个的帧,进行与上述第1编码步骤中的编码不同的编码。
2.一种语音编码方法,输入码字,并且对由多个码字构成的帧的每一个进行编码,其中,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该码字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该语音编码方法包括:
(a)第3编码步骤,关于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进行输出用于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的无损编码;
(b)第1编码步骤,关于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输出进行如下的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即在进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对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以及
(c)第2编码步骤,关于不符合上述(a)和(b)中的任一个的帧,进行与上述第1编码步骤中的编码不同的编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语音编码方法,其中,
当上述帧中包含的一种码字的总数比另一种字码的总数多的情况下,所述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是上述总数多的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语音编码方法,其中,
上述编码方式是非线性PCM,
上述第2编码步骤包含:
将由通过上述非线性PCM进行了编码的码字构成的信号即第1非线性PCM码变换为线性PCM码,并对该线性PCM码进行线性预测分析,将使用通过该线性预测分析获得的预测系数而求得的预测值变换为第2非线性PCM码,并对上述第1非线性PCM码和上述第2非线性PCM码的残差进行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语音编码方法,其中,
上述无损编码是Rice编码或者Golomb编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语音编码方法,其中,
上述编码方式是国际标准规格G.711所规定的非线性PCM,
提供给上述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上述两种码字是,提供给国际标准规格G.711所规定的μ法则或者A法则的最小量化间隔的码字。
7.一种语音编码装置,输入码字,并且对由多个码字构成的帧的每一个进行编码,其中,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该码字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该语音编码装置包括:
第3编码单元,关于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进行输出用于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的无损编码;
第1编码单元,关于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输出对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
第2编码单元,关于不符合仅包含上述一种码字的帧和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的任一个的帧,进行与上述第1编码单元中的编码不同的编码。
8.一种语音编码装置,输入码字,并且对由多个码字构成的帧的每一个进行编码,其中,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该码字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该语音编码装置包括:
第3编码单元,关于仅包含有一种码字的帧,进行输出用于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的无损编码;
第1编码单元,关于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输出进行如下的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即在进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对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以及
第2编码单元,关于不符合仅包含上述一种码字的帧和仅包含上述两种码字的帧的任一个的帧,进行与上述第1编码单元中的编码不同的编码。
9.一种语音解码方法,输入码,该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即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在由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多个码字所构成的帧中:对仅包含一种码字的帧通过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3编码方式采用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进行编码;对仅包含提供给上述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的帧通过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1编码方式对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对包含有除第1编码方式以及第3编码方式编码的对象以外的码字的帧通过不同于上述第1编码方式的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该语音解码方法包括:
第3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第1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以及
第2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码时,通过与上述第1解码步骤不同的方式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10.一种语音解码方法,输入码,该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即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在由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多个码字所构成的帧中:对仅包含一种码字的帧通过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3编码方式采用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进行编码;对仅包含提供给上述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的帧通过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1编码方式进行如下的无损编码,即在进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对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对包含有除第1编码方式以及第3编码方式编码的对象以外的码字的帧通过不同于上述第1编码方式的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该语音解码方法包括:
第3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第1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以及
第2解码步骤,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码时,通过与上述第1解码步骤不同的方式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11.一种语音解码装置,输入码,该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即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在由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多个码字所构成的帧中:对仅包含一种码字的帧通过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3编码方式采用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进行编码;对仅包含提供给上述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的帧通过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1编码方式进行如下的无损编码,即在进行用1比特来区分表示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的编码而获得的码、以及对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中,输出具有更少的码量的码;对包含有除第1编码方式以及第3编码方式编码的对象以外的码字的帧通过不同于上述第1编码方式的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该语音解码装置包括:
第3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第1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以及
第2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码时,通过与上述第1解码单元不同的方式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12.一种语音解码装置,输入码,该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即将量化间隔中最接近信号振幅0的量化值的量化间隔称为最小量化间隔,在由通过存在两个最小量化间隔且对各个最小量化间隔分别提供不同的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的编码方式而被编码的多个码字所构成的帧中:对仅包含一种码字的帧通过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3编码方式采用表示该帧中仅包含一种码字的情况的码进行编码;对仅包含提供给上述两个最小量化间隔的两种码字的帧通过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该第1编码方式对上述帧中包含的上述两种码字中的一种码字的连续次数的序列进行无损编码;对包含有除第1编码方式以及第3编码方式编码的对象以外的码字的帧通过不同于上述第1编码方式的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该语音解码装置包括:
第3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3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第1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1编码方式进行无损编码而获得的码时,进行上述码的解码;以及
第2解码单元,在上述输入的码是通过上述第2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码时,通过与上述第1解码单元不同的方式进行上述码的解码。
CN2009801386158A 2008-10-10 2009-10-07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Active CN102171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4075 2008-10-10
JP264075/08 2008-10-10
PCT/JP2009/067482 WO2010041680A1 (ja) 2008-10-10 2009-10-07 符号化方法、符号化装置、復号方法、復号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752A CN102171752A (zh) 2011-08-31
CN102171752B true CN102171752B (zh) 2013-05-08

Family

ID=42100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6158A Active CN102171752B (zh) 2008-10-10 2009-10-07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6927B2 (zh)
JP (1) JP5236005B2 (zh)
CN (1) CN102171752B (zh)
WO (1) WO20100416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6269A1 (en) * 2008-09-26 2010-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transform-domain log-companding
JP4787889B2 (ja) * 2009-04-17 2011-10-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符号化方法、符号化装置、復号方法、復号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101870962B1 (ko) * 2014-05-01 2018-06-25 니폰 덴신 덴와 가부시끼가이샤 부호화 장치, 복호 장치 및 그 방법, 프로그램, 기록 매체
JP7183776B2 (ja) * 2018-12-21 2022-12-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復号装置、これら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9984A (zh) * 2002-03-08 2005-07-1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数字信号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设备、解码设备、数字信号编码程序和解码程序
CN101065796A (zh) * 2004-11-24 2007-10-31 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声道间冗余进行编/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4038A (ja) * 1988-07-23 1990-02-05 Hitachi Ltd データ圧縮装置
JPH08289304A (ja) * 1995-04-17 1996-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ータ圧縮回路
US5999109A (en) * 1997-06-09 1999-12-07 3Com Corporation Frame-based spectral sha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584154B1 (en) * 1998-11-26 2003-06-24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Moving-picture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duced computational cost
JP2000310992A (ja) * 1999-02-25 2000-11-0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のスクランブル、デスクランブル方法、エンコード装置、記録媒体、配信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US6735254B2 (en) 2001-06-29 2004-05-11 Qualcomm, Inc. DCT compression using Golomb-Rice coding
US7299190B2 (en) 2002-09-04 2007-11-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Quantization and inverse quantization for audio
US7433824B2 (en) 2002-09-04 2008-10-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tropy coding by adapting coding between level and run-length/level modes
JP4728568B2 (ja) 2002-09-04 2011-07-20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レベル・モードとラン・レングス/レベル・モードの間での符号化を適応させるエントロピー符号化
ES2297083T3 (es) 2002-09-04 2008-05-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dificacion entropica por adaptacion de la codificacion entre modos por longitud de ejecucion y por nivel.
US7015837B1 (en) * 2004-10-29 2006-03-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Lossless adaptive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integer dat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9984A (zh) * 2002-03-08 2005-07-1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数字信号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设备、解码设备、数字信号编码程序和解码程序
CN101065796A (zh) * 2004-11-24 2007-10-31 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声道间冗余进行编/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58603A 2004.09.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76927B2 (en) 2013-11-05
JP5236005B2 (ja) 2013-07-17
US20110158328A1 (en) 2011-06-30
JPWO2010041680A1 (ja) 2012-03-08
WO2010041680A1 (ja) 2010-04-15
CN102171752A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59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bit rate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2007025030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coding
US8068042B2 (en) 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program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for
US8665945B2 (en)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encoding device, decoding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171752B (zh)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
Eriksson et al. Exploiting interframe correlation in spectral quantization: a study of different memory VQ schemes
US5703580A (en)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run length limited code data
US8494843B2 (en) Encoding and decoding apparatuses for improving sound quality of G.711 codec
Bruekers et al. Lossless coding for DVD audio
CA2449255C (en) Hierarchical lossless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hierarchical lossless encoding method, hierarchical lossless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therefor
JPH07199996A (ja) 波形データ符号化装置、波形データ符号化方法、波形データ復号装置、及び波形データ符号化/復号装置
US10529350B2 (en) Coding device,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JP4871420B2 (ja) 符号化方法、符号化装置、復号方法、復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18108B2 (ja) 符号化方法、符号化装置、復号方法、復号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787889B2 (ja) 符号化方法、符号化装置、復号方法、復号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H05232996A (ja) 音声符号化装置
WO2010067800A1 (ja)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それらの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Ghido et al. Accounting for companding nonlinearities in lossless audio compression
JP4705685B2 (ja) 信号の符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1346759B (zh) 代码转换装置、用于代码转换装置的代码转换方法及程序
JPS61275900A (ja) 音声情報圧縮方式
JP4348324B2 (ja) 信号の符号化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原田登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Speech and Audio Signals, and Its Application
JPS59188250A (ja) 可変長符号化方法
JPS614542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