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905B -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905B
CN102162905B CN201110047144.9A CN201110047144A CN102162905B CN 102162905 B CN102162905 B CN 102162905B CN 201110047144 A CN201110047144 A CN 201110047144A CN 102162905 B CN102162905 B CN 102162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mbination
lens
zoom
focal length
lens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71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905A (zh
Inventor
伊藤智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91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817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1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216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2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固定第一透镜组的位置。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满足给定的条件表达式,由此提供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的变焦镜头***、包括该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Description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通过引用来在此并入下面的优先权申请的公开:
在2010年2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39196、在2010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93298和在2011年2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217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配备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在诸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1-124992中公开的适合于拍摄照相机、电子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的变焦镜头***。然而,传统的变焦镜头***具有下述问题:在变焦时或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变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一种包括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变焦镜头***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固定,所述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5.20<f1/(-f2)<8.00(1)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其配备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固定,所述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和(5):
0.44<f2/f4<1.00(4)
0.20<(-f2)/f5<0.50(5)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其配备了根据第三方面的变焦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5.20<f1/(-f2)<8.00(1)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组;以及,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和(5):
0.44<f2/f4<1.00(4)
0.20<(-f2)/f5<0.50(5)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组;以及,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使得可以提供一种变焦镜头***、一种包括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变焦镜头***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A和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3A和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4A和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5A、5B和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7A和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8A和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9A和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0A、10B和1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1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3A和1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4A和1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5A、15B和1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1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1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8A和1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9A和1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0A、20B和2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2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2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2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2A和2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3A和2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4A和2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5A、25B和2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2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2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2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7A和2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8A和2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9A和2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30A、30B和3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3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3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3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图31是示出配备了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照相机的截面图。
图32是示意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3是示意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固定。上述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5.20<f1/(-f2)<8.00(1)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在固定第一透镜组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用于变焦的驱动机构,因此可以将透镜镜筒尺寸减小。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1),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和横色像差和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和场曲。
当比率f1/(-f2)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变得难以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和横色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设置为5.30。
另一方面,当比率f1/(-f2)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变得难以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和场曲。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设置为6.00。
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变得可以实现下述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将移动机构尺寸减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
0.20<f3/f5<0.80(2)
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三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五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2),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场曲、畸变和球面像差。
当比率f3/f5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时,第三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变得难以校正球面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设置为0.40。
另一方面,当比率f3/f5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时,第五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变得难以校正场曲和畸变。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设置为0.70。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四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聚焦时移动。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执行快速聚焦,并且使得在聚焦时在球面像差上的变化和在视角上的变化较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3):
0.20<(-f4)/f5<0.90(3)
其中,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3)限定了第四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五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3),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并且抑制在聚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当比率(-f4)/f5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时,第四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在像差上的变化变大。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设置为0.40。
另一方面,当比率(-f4)/f5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时,第五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场曲和畸变。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设置为0.80。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三透镜组的位置固定。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减少在变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数量,以便可以简化用于变焦的驱动机构。具体地说,当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时,因为在变焦时可以固定移动机构的位置,所以可以使得透镜镜筒尺寸减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在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利用这种配置,在球面像差上的变化和在场曲上的变化可以较小,因此这是期望的。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布置孔径光阑。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彗差和场曲。
根据本申请的光学设备配备了如上所述的变焦镜头***。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实现下述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该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该方法包括步骤:布置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步骤S1);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组(步骤S2);以及,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步骤S3):
5.20<f1/(-f2)<8.00(1)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如下的变焦镜头***,即,该变焦镜头***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然后,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一透镜组的位置固定。在透镜组中的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和(5):
0.44<f2/f4<1.00(4)
0.20<(-f2)/f5<0.50(5)
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在固定第一透镜组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用于变焦的驱动机构,因此可以将透镜镜筒尺寸减小。
条件表达式(4)限定了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四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4),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和场曲,因此可以防止透镜镜筒变大。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当比率f2/f4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和场曲。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设置为0.50。
另一方面,当比率f2/f4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小,第一透镜组的外径变大。结果,透镜镜筒变大。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设置为0.85。
条件表达式(5)限定了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五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5),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畸变和场曲,因此可以防止透镜镜筒变大。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当比率(-f2)/f5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和场曲。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设置为0.25。
另一方面,当比率(-f2)/f5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小,第一透镜组的外径变大。而且第五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变得难以校正场曲和畸变。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设置为0.48。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造,变得可以实现下述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能够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6):
3.00<f1/f3<5.00(6)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6)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三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6),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横色像差和球面像差。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当比率f1/f3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和横色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设置为3.20。
另一方面,当比率f1/f3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时,第三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球面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设置为4.50。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7):
2.00<f1/(-f4)<5.00(7)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7)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第四透镜组的焦距的适当范围。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7),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横色像差和球面像差、像散、场曲,因此可以防止透镜镜筒变大。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当比率f1/(-f4)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和横色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设置为2.40。
另一方面,当比率f1/(-f4)等于或大于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时,第四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校正场曲和像散。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设置为4.80。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在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聚焦时,优选的是,移动第四透镜组。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执行快速聚焦,并且使得在聚焦时在视角和球面像差上的变化较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优选的是,第三透镜组的位置固定。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减小在变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数量,因此可以简化用于变焦的驱动机构。具体地说,当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时,因为在变焦时可以固定移动机构的位置,所以可以使得透镜镜筒尺寸减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使得移动机构尺寸减小。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改变在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利用这种配置,在球面像差上的变化和在场曲上的变化可以较小,因此这是期望的。
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布置孔径光阑。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彗差和场曲。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光学设备配备如上所述从另一个视点看的变焦镜头***。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的光学设备。
然后,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该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该方法包括步骤:布置第二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并且满足条件表达式(4)和(5)(步骤S11);布置第一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固定(步骤S12);以及,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步骤S13):
0.44<f2/f4<1.00(4)
0.20<(-f2)/f5<0.50(5)
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得每一个数值示例。
<示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1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正弯月形透镜L1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12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双凸正透镜L23;以及,双凹负透镜L24。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负弯月形透镜L33与双凸正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3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双凸正透镜L35。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凸正透镜L5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2与双凸正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双凸正透镜L54;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5。
在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的位置固定。
在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中,在第三透镜组G3中的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1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规格)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视角,Y表示图像高度,TL表示镜头全长,并且BF表示后焦距离。
在(透镜数据)中,最左列的“i”示出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计数的透镜表面编号,第二列“r”示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第三列“d”示出到下一个透镜表面的距离,第四列“nd”示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折射率,并且,第五列“vd”表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阿贝数。在第四列“nd”中,省略空气的折射率nd=1.000000。在第二列“r”中,r=∞表示平面。
在(非球面数据)中,通过下面的表达式来表达非球面:
x=(h2/r)/[1+[1-κ(h2/r2)]1/2]
+A4×h4+A6×h6+A8×h8+A10×h10+A12×h12+A14×h14
其中,h表示相对于光轴的垂直高度,x表示垂度量,该垂度量是沿着光轴从在非球面的顶点处的切平面到在距光轴垂直高度h处的非球面的距离,r表示参考球体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κ表示锥形系数,并且An表示第n阶的非球面系数。在(非球面数据)中,“E-n”表示“×10-n”,其中,“n”是整数,并且例如,“1.234E-05”表示“1.234×10-5”。在(透镜数据)中,通过向表面编号的左侧附加“*”来表达每一个非球面。
在(可变距离)中,di(“i”是整数)表示“第i”表面的可变距离。“W”表示广角端状态,“M”表示中间焦距状态,并且,“T”表示远摄端状态。
在(透镜组数据)中,示出每一个透镜组的开始表面编号“I”和焦距。
在(条件表达式的值)中,示出条件表达式的值。
在用于各种值的各个表中,“mm”一般用于诸如焦距、曲率半径和到下一个透镜表面的距离这样的长度的单位。然而,因为可以通过在其尺寸上成比例地扩大或缩小的光学***来获得类似的光学性能,所以该单位不必限于“mm”,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适当的单位。在其他示例中,附图标记的解释是相同的。
在具有焦距f和振动系数(在图像平面上的图像的移动量与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的比率)K的透镜***中,为了校正θ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需要将减振透镜组移动(f·tanθ)/K的移动量。因此,在示例1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0.86,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4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1.23,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13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1.42,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24mm。
表1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6
K=-20.0000
A4=4.26826E-06
A6=-9.97395E-09
A8=1.52813E-11
A10=-3.70867E-14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1/(-f2)=5.46
(2)f3/f5=0.67
(3)(-f4)/f5=0.59
(4)f2/f4=0.73
(5)(-f2)/f5=0.43
(6)f1/f3=3.53
(7)f1/(-f4)=4.01
图2A和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3A和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4A和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5A、5B和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在各个图中,FNO表示f数,A表示半视角(单位:度),并且H0表示物体高度(单位:mm)。在示出球面像差的各个图中,示出相对于最大孔径的f数。在示出像散和畸变的各个图中,示出半视角或图像高度的最大值,在示出彗差的各个图中,示出了相对于每一个半视角或每一个物体高度的彗差。在各个图中,d表示d线(波长λ=587.6nm),g表示g线(波长λ=435.8nm)。在示出像散的图中,实线指示弧矢图像平面,虚线指示子午图像平面。关于各种像差图的上述解释与其他示例是相同的。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示例2>
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双凸正透镜L1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双凸正透镜L23;以及,双凹负透镜L24。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33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由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正弯月形透镜L5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2与双凸正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双凸正透镜L54;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5。
在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的位置固定。
在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中,第三透镜组G3的整体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2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2.07,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2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2.95,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5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3.42,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10mm。
表2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1/(-f2)=5.46
(2)f3/f5=0.59
(3)(-f4)/f5=0.65
(4)f2.f4=0.57
(5)(-f2)/f5=0.37
(6)f1/f3=3.46
(7)f1/(-f4)=3.13
图7A和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8A和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9A和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0A、10B和1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1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2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示例3>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双凸正透镜L1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双凸正透镜L23;以及,双凹负透镜L24。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33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由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凸正透镜L51;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52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在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的位置固定。
在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中,第三透镜组G3的整体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3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2.08,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2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2.95,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5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3.42,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10mm。
表3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6
K=13.3663
A4=-5.75816E-07
A6=-3.00768E-10
A8=-1.33166E-11
A10=2.80156E-14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l/(-f2)=5.49
(2)f3/f5=0.55
(3)(-f4)/f5=0.66
(4)f2/f4=0.51
(5)(-f2)/f5=0.33
(6)f1/f3=3.35
(7)f1/(-f4)=2.78
图12A和1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3A和1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4A和1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5A、15B和1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1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3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示例4>
图1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双凸正透镜L12胶合而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23与双凹负透镜L2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由双凸正透镜L33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以及,双凸正透镜L35。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由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凸正透镜L51;由双凸正透镜L52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4与双凸正透镜L55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6。
在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的位置固定。
在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中,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4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0.93,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4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1.33,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12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1.62,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21mm。
表4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6
K=15.1751
A4=4.64891E-06
A6=-1.26998E-08
A8=-3.35661E-10
A10=2.59761E-12
A12=-8.51930E-15
A14=1.02560E-17
表面编号:29
K=1.2313
A4=1.39795E-05
A6=3.25121E-08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1/(-f2)=6.21
(2)f3/f5=0.68
(3)(-f4)/f5=0.60
(4)f2/f4=0.72
(5)(-f2)/f5=0.43
(6)f1/f3=3.88
(7)f1/(-f4)=4.45
图17A和1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8A和1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19A和1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1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0A、20B和2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2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2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4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示例5>
图2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双凸正透镜L12胶合而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23与双凹负透镜L2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由双凸正透镜L33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以及,双凸正透镜L35。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由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凸正透镜L51;由双凸正透镜L52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负弯月形透镜L54与双凸正透镜L55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6。
在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被固定。
在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中,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5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0.85,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4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2.24,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7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3.76,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9mm。
表5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6
K=15.1751
A4=4.64891E-06
A6=-1.26998E-08
A8=-3.35661E-10
A10=2.5976lE-12
A12=-8.51930E-15
A14=1.02560E-17
表面编号:29
K=1.2313
A4=1.39795E-05
A6=3.25121E-08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1/(-f2)=6.21
(2)f3/f5=0.68
(3)(-f4)/f5=0.60
(4)f2/f4=0.72
(5)(-f2)/f5=0.43
(6)f1/f3=3.88
(7)f1/(-f4)=4.45
图22A和22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2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2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3A和23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3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3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4A和24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4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4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5A、25B和25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5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25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25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5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示例6>
图2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G4,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G5,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G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11与双凸正透镜L12胶合而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1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13,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双凹负透镜L22;双凸正透镜L23;以及,双凹负透镜L24。
第三透镜组G3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由负弯月形透镜L31与双凸正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负弯月形透镜L31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由双凸正透镜L33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4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
第四透镜组G4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双凹负透镜L41;以及,由双凹负透镜L42与双凸正透镜L43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正弯月形透镜L5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2与双凸正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双凸正透镜L54;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55。
在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中,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使得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在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改变。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和孔径光阑S的位置固定。
在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中,在第五透镜组G5中的由负弯月形透镜L52与正透镜L5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以及双凸正透镜L54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图像模糊。
在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G4的整体向图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在表6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中,在广角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1.05,焦距是10.3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03mm。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减振系数是0.99,焦距是45.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16mm。在远摄端状态中,减振系数是0.87,焦距是97.0mm,因此为了校正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减振透镜组的移动量是0.39mm。
表6
(规格)
变焦比:9.42
(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6
K=8.8617
A4=1.80790E-07
A6=-6.06139E-09
A8=4.62589E-11
A10=-2.20120E-13
(在变焦时的可变距离)
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
在聚焦在近物体时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f1/(-f2)=5.46
(2)f3/f5=0.59
(3)(-f4)/f5=0.65
(4)f2/f4=0.57
(5)(-f2)/f5=0.37
(6)f1/f3=3.46
(7)f1/(-f4)=3.13
图27A和27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7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7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8A和28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中间焦距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8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8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29A和29B是示出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9A示出各种像差,并且图29B示出在相对于0.2度的旋转照相机震动的减振时的彗差。
图30A、30B和30C是示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30A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图30B是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30C是在远摄端状态中。
从各个图显然,根据示例6的变焦镜头***显示出作为对于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光学性能,即使在执行减振时。
根据每一个示例,变得可以实现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的变焦镜头***。
顺便提及,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作为在透镜***的被布置到最图像侧的透镜的图像侧透镜表面和图像平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的后焦距离是从在最小状态中的大约10.0mm到30.0mm。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图像高度是5.0mm至12.5mm。最优选的是,图像高度是从5.0mm至9.5mm。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实施例仅示出具体示例。因此,不必说,本申请在其更宽的方面不限于所述具体细节和代表性装置。
顺便提及,在不使得变焦镜头***的光学性能变差的限制内,可以适当地应用下面的描述。
在上述示例中,虽然已经示出具有5透镜组配置的光学***,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并且本申请可以被应用到其他透镜配置,诸如6透镜组配置和7透镜组配置。具体地说,其中透镜或透镜组被加到最物体侧的透镜配置和其中透镜或透镜组被加到最图像侧的透镜配置是可能的。顺便提及,透镜组被定义为通过在变焦时改变的空气间隔而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具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部分。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为了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改变聚焦,单个透镜组、多个透镜组或子透镜组可以作为聚焦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特别优选的是,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被用作聚焦透镜组。在该情况下,聚焦透镜组可以用于自动聚焦,并且适合于被诸如超声波电机这样的电机驱动。
透镜组或透镜组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减振透镜组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或在包括光轴的平面上摇摆,由此校正由照相机震动引起的图像模糊。特别优选的是,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使得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
而且,构成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任何透镜表面可以形成为球面、平面或非球面。当透镜表面是球面或平面时,处理和组装变得容易,因此可以防止由在处理和组装时的误差引起的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即使图像平面移位,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也较小,因此这是优选的。
当透镜表面是非球面时,可以通过细磨处理、玻璃模制处理或复合型处理来制造非球面,该玻璃模制处理即通过模具将玻璃材料形成为非球面形状,该复合型处理即将树脂材料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为非球面形状。任何透镜表面可以是衍射光学表面。并且任何透镜可以是梯度折射率型透镜(GRIN透镜)或塑料透镜。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虽然优选的是,在第三透镜组附近布置孔径光阑S,但是该功能可以被透镜框取代,而不用布置作为孔径光阑的构件。
可以向每一个透镜表面应用在宽波长范围中具有高透射率的防反射涂层以减少光斑和幻像,以便可以获得具有高对比度的高光学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变焦比是大约5至20。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两个正透镜部件。第二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一个正透镜部件和三个负透镜部件。第三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三个正透镜部件。第四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三个正透镜部件和一个负透镜部件。
然后,参考图31来描述配备了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照相机。
图31是示出配备了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照相机的截面图。
在图31中,照相机1是单镜头反射数字照相机,其配备了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作为成像镜头2。
在照相机1中,来自物体(未示出)的光被成像镜头2会聚,被快速复原镜3反射,并且被聚焦在聚焦屏幕4上。在聚焦屏幕4上聚焦的光在五角屋脊棱镜5内被多次反射,并且被引导到目镜6。因此,拍摄者能够经由目镜6观察作为正像的物体图像。
当拍摄者将快门释放按钮(未示出)按到底时,快速复原镜3从光路收缩,来自物体的光在成像装置7上形成物体图像。因此,来自物体的光的图像被成像装置7捕获,并且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存储所拍摄的图像。以这种方式,拍摄者可以通过照相机1来拍摄物体的图像。
利用如上所述的配置,配备了作为成像镜头2的、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的照相机1使得可以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校正图像模糊时在像差上的变化。虽然描述了根据示例1的变焦镜头***被安装在照相机中的情况,但是在将根据示例2至6的任何一个的变焦镜头***作为成像镜头2安装的情况中也是如此。
然后,将参考图32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32是示意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该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至S3:
步骤S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将满足条件表达式(1)的每一个透镜组布置到透镜镜筒内:
5.20<f1/(-f2)<8.00(1)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步骤S2:通过提供公知的移动机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改变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在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该情况下,固定第一透镜组的位置;以及
步骤S3:通过提供公知的移动机构来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按照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和在减振时在像差上的变化的变焦镜头***。
然后,参考图33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33是示意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是一种制造如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该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四透镜组,其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1至S13:
步骤S11: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将满足条件表达式(4)和(5)的第二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布置到透镜镜筒中:
0.44<f2/f4<1.00(4)
0.20<(-f2)/f5<0.50(5)
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步骤S12:通过提供公知的移动机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改变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在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该情况下,固定第一透镜组的位置;以及
步骤S13:通过提供公知的移动机构来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组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按照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变焦时在像差上的变化的变焦镜头***。

Claims (15)

1.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光焦度;
第三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四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
第五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是固定的,
所述透镜组的中的其中一个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5.20<f1/(-f2)<8.00
0.20<f3/f5<0.8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时,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20<(-f4)/f5<0.90
其中,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固定所述第三透镜组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改变在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布置孔径光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44<f2/f4<1.00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20<(-f2)/f5<0.50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3.00<f1/f3<5.0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00<f1/(-f4)<5.0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12.一种光学设备,其配备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
13.一种变焦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光焦度;
第三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第四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光焦度;以及,
第五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是固定的,
所述透镜组的中的其中一个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并且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44<f2/f4<1.00
0.20<(-f2)/f5<0.50
3.35≤f1/f3<5.00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00<f1/(-f4)<5.0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15.一种光学设备,其配备了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焦镜头***。
CN201110047144.9A 2010-02-24 2011-02-24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Active CN102162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9196A JP5581730B2 (ja) 2010-02-24 2010-02-24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JP2010-039196 2010-02-24
JP2010193298 2010-08-31
JP2010-193298 2010-08-31
JP2011-021795 2011-02-03
JP2011021795A JP5321608B2 (ja) 2010-08-31 2011-02-03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905A CN102162905A (zh) 2011-08-24
CN102162905B true CN102162905B (zh) 2016-04-27

Family

ID=43911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144.9A Active CN102162905B (zh) 2010-02-24 2011-02-24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05362B2 (zh)
EP (1) EP2360504B1 (zh)
CN (1) CN102162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7469A (ja) * 2010-03-19 2011-10-06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816848B2 (ja) * 2010-08-02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WO2012026088A1 (ja) * 2010-08-24 2012-03-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2212106A (ja) * 2011-03-24 2012-11-01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854876B2 (ja) * 2012-02-21 2016-02-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
WO2014041786A1 (ja) * 2012-09-14 2014-03-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4620151B (zh) * 2012-09-14 201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JP6160060B2 (ja) * 2012-10-23 2017-07-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7450172A (zh) 2012-10-23 2017-12-08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光学装置
JP6424414B2 (ja) * 2012-10-23 2018-11-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JP5841674B2 (ja) * 2012-11-08 2016-0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08786B2 (ja) 2013-03-13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271868B2 (ja) * 2013-05-3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238732B2 (ja) * 2013-12-26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406870B2 (ja) * 2014-05-08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3741017B (zh) * 2015-12-09 2022-12-20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US10558025B2 (en) 2016-04-06 2020-02-11 Olympus Corporatio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7272170A (zh) 2016-04-06 2017-10-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变倍光学***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的摄像装置
US10295802B2 (en) 2016-04-06 2019-05-21 Olympus Corporation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789719B2 (ja) * 2016-08-09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7004030A (ja) * 2016-10-13 2017-01-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WO2018079519A1 (ja) * 2016-10-26 2018-05-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機器、撮像機器、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9964161B (zh) 2016-11-21 2021-10-15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US11474333B2 (en) * 2016-11-21 2022-10-18 Nikon Corporation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CN110646930A (zh) * 2018-04-20 2020-01-03 美国奈维特公司 具有大变焦范围的高光学扩展量镜头组件
JP7218153B2 (ja) * 2018-11-02 202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4992A (ja) * 1999-10-29 2001-05-11 Canon Inc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
US6392816B1 (en) * 1999-10-29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2162563A (ja) * 2000-11-24 2002-06-07 Matsushita Kotobuk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Ltd ズームレンズ
CN1596376A (zh) * 2001-11-28 2005-03-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682141A (zh) * 2002-09-10 2005-10-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变焦透镜
JP2005352183A (ja) * 2004-06-10 2005-12-22 Sony Corp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715984A (zh) * 2004-06-14 2006-01-04 索尼株式会社 照相机***和变焦透镜
CN1877387A (zh) * 2005-06-02 2006-12-13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及包含变焦透镜的摄像设备
CN10147025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其的光学设备
WO2009125823A1 (en) * 2008-04-07 2009-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system and camera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013A (ja) 1984-06-19 1986-01-09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テレセントリツク・ズ−ムレンズ
JPH05215967A (ja) 1992-02-04 1993-08-27 Konica Corp 正屈折力の固定群を有する広角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
JPH06160712A (ja) 1992-11-17 1994-06-07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3161258B2 (ja) 1994-11-15 2001-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ヤー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JP3486474B2 (ja) 1995-01-06 2004-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ヤー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カメラ
JP3466711B2 (ja) 1994-06-23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ヤフォーカス式ズームレンズ
US5847882A (en) 1994-06-23 1998-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r focusing zoom lens
JP3453007B2 (ja) 1995-06-19 2003-10-06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6025962A (en) * 1996-09-12 2000-02-1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with an anti-vibration function
US6606200B1 (en) 1996-09-19 2003-08-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0121821A (ja) 1998-10-20 2000-04-28 Canon Inc 回折光学素子を有したリヤ−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US6010537A (en) * 1997-08-19 2000-01-04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having an image blur compensation function
JP2000180722A (ja) 1998-12-14 2000-06-30 Canon Inc リアフォ―カス式のズ―ムレンズ
JP2004117827A (ja) 2002-09-26 2004-04-15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4374853B2 (ja) * 2002-12-27 2009-12-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ズームレンズ
JP2005321545A (ja) 2004-05-07 2005-11-17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2006178244A (ja) 2004-12-24 2006-07-06 Nidec Copal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4865239B2 (ja) * 2005-02-21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902240B2 (ja) 2006-03-29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045275B2 (ja) 2006-07-10 2012-10-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466500B2 (en) 2006-07-10 2008-12-1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Lens unit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8040615B2 (en) * 2007-02-27 2011-10-18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EP2045637B1 (en) * 2007-10-02 2019-07-10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EP2075613B1 (en) * 2007-12-25 2017-10-2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US8736968B2 (en) * 2008-07-28 2014-05-27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JP5292980B2 (ja) 2008-08-05 2013-09-1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ワークステージおよびこのワークステージを使った露光装置
JP5177004B2 (ja) 2009-02-19 2013-04-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動作モード変更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11021795A (ja) 2009-07-15 2011-02-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JP5213898B2 (ja) 2010-03-19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462111B2 (ja) 2010-08-24 2014-04-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4992A (ja) * 1999-10-29 2001-05-11 Canon Inc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
US6392816B1 (en) * 1999-10-29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2162563A (ja) * 2000-11-24 2002-06-07 Matsushita Kotobuk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Ltd ズームレンズ
CN1596376A (zh) * 2001-11-28 2005-03-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682141A (zh) * 2002-09-10 2005-10-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变焦透镜
JP2005352183A (ja) * 2004-06-10 2005-12-22 Sony Corp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715984A (zh) * 2004-06-14 2006-01-04 索尼株式会社 照相机***和变焦透镜
CN1877387A (zh) * 2005-06-02 2006-12-13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及包含变焦透镜的摄像设备
CN10147025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其的光学设备
WO2009125823A1 (en) * 2008-04-07 2009-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system and camera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05362B2 (en) 2013-12-10
EP2360504A1 (en) 2011-08-24
US20110205636A1 (en) 2011-08-25
CN102162905A (zh) 2011-08-24
EP2360504B1 (en)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2905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2112905B (zh)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2483514B (zh) 镜头***、广角镜头、配备有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镜头***的方法
CN101950068B (zh) 变焦光学***、配备有该***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光学***的方法
CN104136956B (zh) 变焦光学***和光学装置
US9134516B2 (en)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CN101334518B (zh)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和用于变焦的方法
CN101794014B (zh) 变焦透镜及其制造方法、配备变焦透镜的光学装置
CN101369048B (zh) 变焦镜头和使用变焦镜头形成物体图像的光学装置及方法
EP2328008A2 (e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2087403B (zh) 变焦光学***、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其的方法
US10095012B2 (en) Zoom lens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system
CN102298197A (zh)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CN102089699B (zh)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4797969A (zh) 变倍光学***、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的方法
CN103477265A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2236156B (zh)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CN102768399B (zh) 光学***、成像设备和用于通过光学***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04755984A (zh) 变倍光学***、光学装置、和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的方法
CN102129119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4081246A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13056693B (zh) 变倍光学***以及光学设备
CN114286959A (zh) 变倍光学***、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的制造方法
CN104755983A (zh) 变倍光学***、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的方法
CN103250085B (zh)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