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637B -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637B
CN102141637B CN201010102928A CN201010102928A CN102141637B CN 102141637 B CN102141637 B CN 102141637B CN 201010102928 A CN201010102928 A CN 201010102928A CN 201010102928 A CN201010102928 A CN 201010102928A CN 102141637 B CN102141637 B CN 102141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pore
capillary pressure
nuclear magnetic
magnetic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2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637A (zh
Inventor
匡立春
毛志强
孙仲春
肖亮
罗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010102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1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的方法,对T2谱按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进行分类,对不同的T2谱采用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储集层连续分布的毛管压力曲线;利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连续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孔隙结构参数;根据该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大小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本发明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获取每个深度点上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以及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提高了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质测量与分析技术,是一种提高油藏的勘探开发效率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评价,准确的划分储集层类型,是目前地质人员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复杂油藏,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连续定量评价,划分含油气潜力层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连续定量的表征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将能大大提高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率。
目前对油藏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评价,划分储集层类型最直接有效的资料就是实验室利用压汞驱替实验获取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通过对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的分析,可以提取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及对应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通过对这些参数及孔喉半径分布的研究,可以定量的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划分有利储集层,计算储集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和计算有效渗透率等。然而,压汞资料由于受到实验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获取的数据较少,而且不是连续的取心分析,达不到对实际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连续定量评价的目的。
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具有提供信息丰富、测量精度高、对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流动性反应灵敏等特点,在储集层孔隙结构评价中具有重大用途,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核磁共振测井的原始数据是随时间衰减的自旋回波串,自旋回波串包含了储集层物性、孔隙类型、孔径大小、流体类型及其分布等十分丰富的信息。自旋回波串可以表示为多个衰减指数的叠加:
Echo ( t ) = Σ i = 1 N φ i exp ( - t / T 2 i ) - - - ( 1 )
其中:Echo(t)----核磁共振测井测量得到的随时间t变化的回波幅度,无量纲;
T2i----第i个组分的横向弛豫时间,ms,i=1,...,N;
Фi----对应于T2i组分的核磁共振孔隙度,小数,i=1,...,N;
通过对测量的自旋回波串(即式(1))进行多指数拟合,可以求出每一个测量点的T2ii的分布曲线,即所谓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该T2谱的横坐标为T2值,纵坐标为信号相对幅度,总的信号幅度与岩石孔隙度有关。在单相流体条件下,T2谱能直观反映储集层孔隙大小分布,即大孔径孔隙对应较大的T2分布区间,小孔径孔隙对应较小的T2分布区间。
这种根据核磁共振测井T2谱直观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只局限在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定性识别阶段,达不到连续定量评价的目的。要实现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连续定量评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转换为连续分布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有关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相似对比法。参见2003年6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中,刘堂宴等著作的《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的文章,记载了采用相似对比法来求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转换刻度系数。其基本原理是:假定一个C,将C/T2~Am关系值与Pc~SHg重合在一张图上。结果表明,C增大时,C/T2~Am向Pc~SHg的右方偏移;C减小时,C/T2~Am向Pc~SHg的左方偏移。选择大小合适的2个C值,使C/T2~Am分别位于Pc~SHg右边和左边。很显然存在唯一的C,使C/T2~Am与Pc~SHg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值,这个C值就是T2与Pc之间的转换系数。考虑到Am(i)与SHg(j)之间不是有规则的顺序对比关系,刘堂宴等人设Am的数据点为N个,SHg的数据点为N1个。则Am与SHg之间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为
R = Σ j = 1 N 1 ( Am , k j - Am ‾ ) ( S Hg , j - S Hg ‾ ) Σ j = 1 N 1 ( Am , k j - Am ‾ ) 2 Σ j = 1 N 1 ( S Hg , j - S Hg ‾ ) 2 - - - ( 2 )
其中:Am----对应于T2的测量信号幅度,mV;
Figure GSA00000009812600022
----特定序列中的T2测量幅度平均值,mV;
kj(j=1,2,...,N1)是一个序列,在这个序列下,式(2)取得极大值。
根据C/T2,kj与Pc,j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找出kj。分析C/T2,kj与Pc,j两组序列之间的大小对应关系可知,Pc,j序列与C/T2,N-kj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一致,即j分别取1,2,...,N1时,Pc,j与C/T2,N-kj都是单调增加的序列。选定C值后,设: df j = | C T 2 , k j - P c , j |
其中:dfj----第j个实测毛管力和T2转换毛管力的误差。
对于每一个Pc,j,找出kj,使dfj达到最小,将上式中的kj代换成(N-kj),即可对于选定的C计算出R;改变C,可以得到不同的R值,且存在一个确定的C值,使R达到最大,此时所选取的C即为最佳转换刻度系数。
②.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参见2001年8月《Petrophysics》杂志中,YakovVolokitin等人著作的《A practical approach to obtain primary drainage capillary pressurecurves from NMR core and log data》的文章,记载了采用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将T2谱的幅度进行归一化,T2谱的总幅度之和为100%,将T2谱从大孔向小孔进行反向累加,得到一条在物理意义上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相似的T2谱累积曲线,其累积饱和度相当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进汞饱和度,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T2饱和谱累积曲线反映近似相同的岩石孔隙结构(孔喉比不大)。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转换系数,使得转换得到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与实际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最接近,引入了一个平均饱和度误差函数<δSw>field(C),用一定毛管压力范围内所有采样点的Pc值对这些误差作平均处理
< &delta;S w > field ( C ) = 1 N samples &Sigma; i = 1 N samples < Sw CapCurve - Sw NMR > i ( C ) - - - ( 3 )
其中,
< Sw CapCurve - Sw NMR > i ( C ) = 1 P c , high - P c , low &Integral; P c , low P c , high ( Sw hg ( P c ) i Sw hmr ( P c = kT 2 - 1 ) i ) dP c - - - ( 4 )
改变C值使误差函数<δSw>field(C)达到极小值,此时的C值即为最佳转换系数,Yakov Volokitin通过对186块砂岩样品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的最佳的转换系数为C=3。
以上两种方法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均采用单一、线性刻度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吻合较好,而在小孔径部分存在分叉现象。图1和图2分别为两块岩心样品转换刻度系数C与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以及毛管压力Pc与T2弛豫时间的倒数之间的相关性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转换刻度系数C并不是单一值,而是可变的。同时,从图3所示不同类型岩心样品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来看,不同的岩心样品转换刻度系数也并不一样。《A practical approach to obtain primary drainag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from NMRcore and log data》中记载了为消除采用单一线性转换刻度系数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可变刻度系数的方法,得出:
C ( P c ) = c ( 1 + 4 ( 200 P c + 1 ) 10 ) - - - ( 5 )
该方法在大孔径部分(低毛管压力段),采用单一线性刻度的方法,而在小孔径部分(高毛管压力段,通常大于200psi)则采用可变的刻度系数。该方法只是一种经验性的公式变换,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也没有体现出导致非线性转换的孔隙渗流本质,而且实际岩心测量已经显示,不同类型的岩心样品其转换刻度函数并不相同,而且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分布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分段非线性关系,在长弛豫时间组分和短弛豫时间组分间的转换刻度函数也不相同。
③.2005年3月《地球物理学报》杂志中,何雨丹等人著作的《核磁共振T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中研究了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与实测毛管压力曲线在反应储集层孔隙空间上存在差异。当孔隙空间100%含水时,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主要反映了自由水和束缚水体积部分所对应的孔隙,隔板毛管压力曲线反映的是自由水对应的孔隙,而T2谱上反应的大孔隙空间的薄膜束缚水信息累加到了较小的T2时间段上,因此在T2谱上反映的储集层孔隙分布信息与毛管压力曲线存在差异。利用此分析,何雨丹解释了采用线性转换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与实验室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吻合较好而在小孔径部分存在分叉现象的原因。为了能够准确的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何雨丹考虑到隔板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T2谱上较大的T2时间段均反映自由水信息,提出从饱和水T2谱上扣除离心T2谱的信息,得到只反映自由水信息的核磁T2谱,然后将自由水T2谱从高端向低端累加,得到一条累计曲线,将其与隔板毛管压力曲线进行拟合,构造出毛管压力曲线。该方法提出采用较大的T2时间段上反映自由水信息的核磁T2谱来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其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与隔板毛管压力曲线吻合较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从饱和水T2谱中扣除束缚水的弛豫时间信息,自由水T2谱难以获取,同时,利用该方法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只能反映大孔径自由水部分的孔隙结构信息,而对于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的小孔径部分的孔隙结构信息,利用该方法获取的毛管压力曲线无法反映。
④.2005年3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杂志中,何雨丹等人著作的《利用核磁共振T2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记载了根据岩心实验分析结果,采用分段幂函数,利用核磁共振测井T2分布来构造毛管压力曲线。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核磁T2谱累积曲线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之间的转换刻度关系并不是线性刻度关系,而是幂函数刻度关系。同时在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其刻度函数不同,为了能够构造出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何雨丹等人提出按照T2谱的形态将其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T2谱采用不同的函数来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对于呈双峰分布的T2谱,在大孔和小孔部分采用不同的幂函数来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而当T2分布呈单峰时,采用单一函数来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对于呈单峰分布的T2谱,但大孔和小孔之间存在拐点时也将其看作为双峰分布,在拐点前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幂函数来构造毛管压力曲线。该方法在呈双峰分布和简单的单峰分布的核磁T2谱中应用效果较好,而对于存在拐点的单峰分布的T2谱,其拐点难以确定,而且对于呈三峰分布甚至是多峰分布的核磁T2谱,其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该如何获取,作者并没有阐述。同时,该方法对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转换刻度研究只是停留在探索性的岩心实验研究阶段,达不到实际连续定量评价应用的水平。按照其思想,对各种不同的核磁T2谱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幂函数来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对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其测量井段长,测量数据多,难以在不同的测量点上建立相应的转换刻度函数来获取连续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达不到实际应用中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的目的。
⑤.2008年4月《勘探地球物理进展》杂志中,李艳等人著作的《核磁共振岩心实验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和2009年7月《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数据库中,李艳著作的《复杂储层岩石核磁共振特性试验分析与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何雨丹等人提出的思想,基于岩心实验分析阶段,采用单一幂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即对核磁T2谱不分段,在大孔径和小孔径部分采用统一的幂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该方法并没有表述出大孔径和小孔径部分的孔隙结构差异,同时,该方法也只能局限于岩心实验分析阶段,针对不同的样品采用不同的幂函数,难以在有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井段连续的获取储集层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以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
⑥.2000年6月《测井技术》杂志中,高敏等人著作的《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和2006年10月《天然气工业》杂志中,李天降等人著作的《核磁共振与压汞法的孔隙结构一致性研究》记载了采用回归的方法计算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分析核磁共振测井T2谱和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之间的关系,建立核磁共振测井T2几何平均值与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均值系数、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此关系计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参数以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这些方法没有严格的岩石物理基础,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会受到所选岩心样品的影响,而且应用条件较严格,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现有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过程中转换刻度系数难以准确确定,其研究方法只停留在探索性的岩心实验研究阶段,达不到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目的,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测井T2几何平均值与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也存在局限性和实际应用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实际连续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和有限的压汞毛管压力资料,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逐点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并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中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计算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并用以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步骤:
1)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从实际测量并反演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获取核磁共振测井T2谱及其对应深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
所述步骤1)中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可以直接从核磁共振测井反演提供的结果中获取,也可以从利用常规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中获取。
2)计算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并对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按照以下方法分类:
I类: K &phi; > 2.0 ; II类: 1.0 < K &phi; &le; 2.0 ; III类: 0.25 < K &phi; &le; 1.0 ; IV类: K &phi; &le; 0.25 ; 式中φ和K为核磁共振测井T2谱所对应的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3)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转换为核磁毛管压力曲线;
所述步骤3)中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在I类、II类和III类T2谱中采用分段刻度的形式,在IV类T2谱中采用单一刻度的形式。
所述步骤3)中T2谱累积曲线采用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幅度进行归一化,使T2谱的总幅度之和为100%,将T2谱从大孔向小孔进行反向累加,得到一条在物理意义和形态上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相似的T2谱累积曲线。
所述步骤3)中I类、II类和III类T2谱,在大孔径部分采用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1 &times; ( 1 T 2 ) n 1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1----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1----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所述步骤3)中I类、II类和III类T2谱,在小孔径部分采用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2 &times; ( 1 T 2 ) n 2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2----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2----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所述步骤3)中IV类T2谱,采用单一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times; ( 1 T 2 ) n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4)利用转换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连续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并计算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均值系数,分选系数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
5)利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孔隙结构参数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划分储集层类型。
所述步骤5)中利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孔隙结构参数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按照以下方式:
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靠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最好,以大孔径为主,孔喉半径分布的位置相对靠右,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最大,而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最小,反映储集层具有最大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储集层的开采潜力最大,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三类;
I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相对靠上,储集层大孔径所占孔隙体积减小而小孔径所占孔隙体积增加,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比I类储集层小,而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比I类储集层大,反映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则该类储集层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若采取酸化压裂措施,则该类储集层的生产能力更进一步增加,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三类;
II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靠上,储集层大孔径所占孔隙体积进一步减小,小孔径所占孔隙体积进一步增加,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相对于II类储集层进一步减小,而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相对于II类储集层进一步增大,反映储集层具有较差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则该类储集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产出流体,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I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两类;
IV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于坐标轴的右上方,储集层以小孔径为主,孔喉半径分布的位置靠左,孔隙结构最差,该类储集层不具备含油气前景,为非储集层。
本发明实现了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将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逐点转换成每个深度点上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和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并计算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连续定量的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达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岩心样品刻度系数与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2为不同岩心样品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的倒数与进汞压力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不同类型岩心样品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与对应样品孔喉半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四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与孔喉半径分布转换刻度图版。
图5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I类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II类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III类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IV类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利用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结果对比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利用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的实际处理效果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将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转换为连续分布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利用此毛管压力曲线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利用其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连续定量评价,并对储集层进行分类。
依据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对于水润湿相岩石而言,当磁场很均匀,扩散系数不大且假设岩石孔隙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其横向弛豫过程主要受表面弛豫所支配,横向弛豫时间为:
1 T 2 = &rho; 2 s v = F s &rho; 2 r por - - - ( 7 )
其中:T2----岩石横向弛豫时间;ms;
ρ2----岩石的表面弛豫率,μm/ms;
S----岩石孔隙表面积,μm2
v----岩石孔隙体积,μm3
rpor----岩石孔隙半径,μm;
根据毛管压力理论,如果假设岩石孔隙半径与孔喉半径之间成比例或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则进汞压力Pc与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之间具有如下相关关系:
P c = C &times; 1 T 2 - - - ( 8 )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C----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的倒数与毛管压力之间的转换系数。
由此可见,在采用适当的函数进行刻度后,就可以将连续分布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转换为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并计算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均质系数和分选系数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划分储集层类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对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按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进行分类。
由于不同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对比研究,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按照参数
Figure GSA00000009812600101
分为四类,分别为:I类: K &phi; > 2.0 ; II类: 1.0 < K &phi; &le; 2.0 ; III类: 0.25 < K &phi; &le; 1.0 ; IV类: K &phi; &le; 0.25 .
第二步,针对不同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采用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具体获取方法如下:
a.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方法:
利用分段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11 &times; ( 1 T 2 ) n 11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11----待定的参数;
n11----待定的参数;
在小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12 &times; ( 1 T 2 ) n 12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12----待定的参数;
n12-----待定的参数;
对于要准确获取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则上述m11、n11、m12和n12四个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确定方法如下:
m11、n11、m12和n12的确定主要依靠岩心样品,通过I类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
b.I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方法:
利用分段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21 &times; ( 1 T 2 ) n 21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21----待定的参数;
n21----待定的参数;
在小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22 &times; ( 1 T 2 ) n 22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22----待定的参数;
n22----待定的参数;
对于要准确获取I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则上述m21、n21、m22和n22四个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确定方法如下:
m21、n21、m22和n22的确定主要依靠岩心样品,通过II类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
c.II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方法:
利用分段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31 &times; ( 1 T 2 ) n 31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31----待定的参数;
n31----待定的参数;
在小孔径部分,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32 &times; ( 1 T 2 ) n 32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32----待定的参数;
n32----待定的参数;
对于要准确获取III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则上述m31、n31、m32和n32四个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确定方法如下:
m31、n31、m32和n32的确定主要依靠岩心样品,通过III类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
d.IV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方法:
利用单一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其数学形式为:
P c = m 4 &times; ( 1 T 2 ) n 4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4----待定的参数;
n4----待定的参数;
对于要准确获取IV类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则上述m4和n4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确定方法如下:
m4和n4的确定主要依靠岩心样品,通过IV类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
根据上述四类岩石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非线性刻度方法,通过进汞压力和孔喉半径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成了逐点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的刻度图版,如图4所示,对于I类、II类和III类岩石,在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转换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而对于IV类岩石,采用单一转换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
第三步,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转换成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进而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均质系数和分选系数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连续定量的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划分储集层类型。
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分别对四类代表性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处理,并与对应深度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对比,如图5至图8所示。对于I类、II类和III类岩石,在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刻度函数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均吻合较好;而对于IV类岩石采用单一刻度函数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之间也吻合较好。
本发明方法对已有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井进行处理,图9为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结果的对比效果图。表1为100块岩心样品采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结果之间误差的统计表。图10为利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及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对储集层类型进行划分的效果图。比较如下:
图9中第一道为井径曲线(CALI)、自然电位曲线(SP)和自然伽马曲线(GR);第二道为深度,单位为米m;第三道中分别显示深侧向电阻率曲线(LLD)、浅侧向电阻率曲线(LLS)和微球聚焦电阻率曲线(MSFL);第四道中T2DIST为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第五道中PC_DIST为本发明中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为了曲线显示的方便,本发明中将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全部累加到束缚水饱和度状态;第六道中RC_DIST为将本发明中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转换成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从第五道和第六道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能较好的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对于孔隙结构较好的储集层,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位置相对靠下,对应的孔喉半径分布的峰值位置靠右,表示大孔喉所占孔隙体积占优势,储集层储集油气的能力较强,如图9中2647~2658m井段所示。孔隙结构较差的储集层,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的位置相对靠上,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的峰值位置靠左,表示小孔喉所占孔隙体积占优势,储集层储集油气的能力相对较差;第七道中Rm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平均孔喉半径,Rm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平均孔喉半径;第八道中Rmax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最大孔喉半径,Rmax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最大孔喉半径,第九道中Sp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分选系数,Sp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分选系数;第十道中JUNZHIXISHU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均质系数,JUNZHIXISHU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均质系数;第十一道中P50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中值压力,P50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中值压力;第十二道中Pd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排驱压力,Pd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排驱压力;第十三道中R50为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中值半径,R50_core为岩心压汞实验得到的中值半径。从图上看,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接近岩心压汞实验结果,这说明,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可以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连续的转换成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以得到准确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
表1为100块岩心样品利用压汞实验获取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与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误差统计表。从统计结果看,本发明中利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岩心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小,除了均质系数外,其余参数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小于6%,满足实际储集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的要求。
孔隙结构参数   本发明计算结果平均值   岩心实验结果平均值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样品数量
  平均孔喉半径   3.25   3.43   -0.18   5.25   100
  最大孔喉半径   9.14   9.43   -0.29   3.08   100
  中值半径   1.38   1.41   -0.03   2.13   100
  中值压力   2.47   2.32   0.15   6.47   100
  排驱压力   0.39   0.41   -0.02   4.88   100
  均值系数   0.28   0.25   0.03   12.00   100
  分选系数   2.38   2.52   -0.14   5.56   100
图10为利用本发明中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连续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的应用实例。从图上看,2642~2655m为该储集层的主力油藏,该段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较广,核磁毛管压力曲线相对靠下,代表大孔喉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很好的含油气前景,该评价结果得到了试油结果的证实。这说明利用本发明中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可以连续准确的获取储集层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以连续定量的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划分储集层类型。
和现有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中所涉及到的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可以逐点准确得到每个深度点上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对应的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实现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的目的。传统方法由于采用线性刻度方法,导致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在大孔径部分(低毛管压力段)效果较好,而在小孔径部分(高毛管压力段)应用效果较差,利用线性刻度方法获取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将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同时,何雨丹等人提出的分段幂函数刻度方法由于针对每一块岩心样品采用不同的幂函数,导致其应用水平只局限于探索性的岩心实验研究阶段,达不到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水平。
利用本发明就可以在有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每个深度点上获取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可得到连续的和测量井段相匹配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利用该曲线可以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计算出每个深度点上的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均质系数和分选系数等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以连续定量的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

Claims (8)

1.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仪器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反演后得到核磁共振测井T2谱及其对应深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
2)计算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
Figure FSB00000845578000011
并对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按照以下方法分类:
I类: K / &phi; > 2.0 ; II类: 1.0 < K / &phi; &le; 2.0 ; III类: 0.25 < K / &phi; &le; 1.0 ; IV类:
Figure FSB00000845578000015
其中φ和K分别为核磁共振测井T2谱所对应的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3)针对不同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采用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转换为连续分布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
4)利用转换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获取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并计算如下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均值系数及分选系数;
5)利用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和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划分储集层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直接从核磁共振测井反演提供的结果中获取,或从利用常规的方法的计算结果中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采用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幅度进行归一化,使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总幅度之和为100%,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从大孔向小孔进行反向累加,得到一条在物理意义和形态上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相似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累积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类非线性刻度方法在I类、II类和III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中采用分段刻度的形式,在IV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中采用单一刻度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于I类、II类和III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在大孔径部分采用非线性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公式为:
P c = m 1 &times; ( 1 T 2 ) n 1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1----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1----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于I类、II类和III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在小孔径部分采用非线性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公式为:
P c = m 2 &times; ( 1 T 2 ) n 2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2----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2----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于IV类核磁共振测井T2谱,采用单一非线性刻度函数获取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公式为:
P c = m &times; ( 1 T 2 ) n
其中:Pc----压汞过程中施加的毛管压力,MPa;
      T2----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ms;
      m----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n----待定的参数,由岩心分析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按照储集层核磁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的形态以及储集层孔隙结构参数的大小将储集层划分为四大类或细分为共九类,划分储集层类型按照以下方式:
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靠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最好,以大孔径为主,孔喉半径分布的位置相对靠右,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半径最大,而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最小,反映储集层具有最大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储集层的开采潜力最大,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三类;
I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相对靠上,储集层大孔径所占孔隙体积减小而小孔径所占孔隙体积增加,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半径比I类储集层小,而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比I类储集层大,反映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则该类储集层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若采取酸化压裂措施,则该类储集层的生产能力更进一步增加,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三类;
III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置靠上,储集层大孔径所占孔隙体积进一步减小,小孔径所占孔隙体积进一步增加,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半径相对于II类储集层进一步减小,而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相对于II类储集层进一步增大,反映储集层具有较差的储集流体空间,如果孔隙流体为油气,则该类储集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产出流体,根据孔隙结构参数的差异,III类储集层又可细分为两类;
IV类储集层对应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位于坐标轴的右上方,储集层以小孔径为主,孔喉半径分布的位置靠左,孔隙结构最差,该类储集层不具备含油气前景,为非储集层。
CN201010102928A 2010-01-28 2010-01-28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Active CN102141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2928A CN102141637B (zh) 2010-01-28 2010-01-28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2928A CN102141637B (zh) 2010-01-28 2010-01-28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637A CN102141637A (zh) 2011-08-03
CN102141637B true CN102141637B (zh) 2012-10-17

Family

ID=4440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2928A Active CN102141637B (zh) 2010-01-28 2010-01-28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1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664B (zh) * 2012-02-17 2015-06-2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深度维核磁共振反演获取横向弛豫时间谱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4427B (zh) * 2012-04-10 2016-0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钻井液固体荧光添加剂存在下识别地层原油显示的方法
CN103278436B (zh) * 2013-02-01 2015-02-04 西安石油大学 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3267718B (zh) * 2013-02-27 2015-04-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双下限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分类方法
US9671525B2 (en) * 2013-03-08 2017-06-0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Determining continuous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for subsurface earth formations using saturation and NMR log data
CN103257151B (zh) * 2013-04-24 2016-03-23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定量评价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孔喉动用规律的方法
CN103246808A (zh) * 2013-04-27 2013-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砂岩含水气藏储层分类方法
CN103267721B (zh) * 2013-05-03 2015-07-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含水特征与赋存状态的评价方法
CN103670384B (zh) * 2013-11-18 2016-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储层分类方法及***
CN104698020B (zh) * 2013-12-06 2017-05-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松散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采集处理方法
CN104781648B (zh) * 2014-07-21 2016-10-19 江俞 一种基于球管模型的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CN104316554B (zh) * 2014-10-27 2016-07-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孔隙水可动性测试方法
CN104777181B (zh) * 2014-12-31 2017-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致密油核磁共振t2截止值及流体饱和度确定方法、装置
CN104634718B (zh) * 2015-03-05 2017-03-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应用核磁共振表征致密砂岩孔径分布的标定方法
CN104932027A (zh) * 2015-05-06 2015-09-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分类方法
CN104819923B (zh) * 2015-05-17 2017-10-10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反演方法
CN104991280B (zh) * 2015-07-02 2017-09-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观孔喉结构指数的射孔层段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089659B (zh) * 2015-07-07 2017-10-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砾岩油藏渗流单元识别方法
CN106468169B (zh) * 2015-08-11 2019-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油藏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5241798A (zh) * 2015-09-23 2016-01-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5386753A (zh) * 2015-10-28 2016-03-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构造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
CN105401937B (zh) * 2015-11-11 2018-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孔隙结构的饱和度指数预测方法
CN105528390A (zh) * 2015-11-12 2016-04-27 荆州市华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专业数据库建设方法
CN105353419A (zh) * 2015-11-25 2016-02-2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储集层分类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
CN106226215A (zh) * 2016-03-03 2016-1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定量评价的方法
CN106021788B (zh) * 2016-05-31 2017-06-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孔喉结构特征的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划分方法
CN106053315B (zh) * 2016-06-06 2019-02-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CN107843531B (zh) * 2016-09-20 2020-1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透低粘油油层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参数表征方法
CN106777649B (zh) * 2016-12-09 2020-06-12 博明(北京)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裂缝型储集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
CN106950606A (zh) * 2017-03-20 2017-07-14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孔隙结构的评价方法
CN108694264B (zh) * 2017-04-11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CN107884843A (zh) * 2017-11-08 2018-04-06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油气储集层定量评价方法
CN108226002B (zh) * 2017-12-05 2020-08-18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刻度电成像次生孔隙度谱截止值获取次生孔隙度的方法
CN108195735B (zh) * 2017-12-08 2020-05-2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毛管压力曲线分类方法
CN108268712B (zh) * 2018-01-05 2021-05-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核磁共振确定孔隙介质毛管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69099A (zh) * 2018-01-17 2018-06-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计算方法
CN110306977B (zh) * 2018-03-27 2021-1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t2谱含烃校正方法及***
CN108763648B (zh) * 2018-04-26 2020-05-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核磁共振t2分布获取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56678B (zh) * 2018-06-11 2020-12-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t2谱敏感参数提取方法
CN109030311B (zh) * 2018-07-16 2021-01-15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t2谱敏感参数的孔隙结构分类与识别方法
CN109726430B (zh) * 2018-11-21 2023-04-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2谱拐点位置分段的核磁转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
CN109594971B (zh) * 2018-12-21 2022-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增强扩散气层识别因子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CN111721685B (zh) * 2019-03-22 2023-11-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储层t2谱转换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及***
CN110231268B (zh) * 2019-05-31 2022-07-2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岩石油水赋存孔径分布的分析方法
CN110160934A (zh) * 2019-06-06 2019-08-23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评价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的方法
CN110243744A (zh) * 2019-06-18 2019-09-17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定量评价降压过程不同尺寸孔隙恢复程度的方法
CN110284880A (zh) * 2019-06-18 2019-09-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酸化蚓孔动态扩展实时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61922B (zh) * 2019-07-03 2020-07-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核磁共振回波数据获取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34143A (zh) * 2019-10-14 2021-04-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孔隙结构分形表征的方法、装置及***
CN113495046B (zh) * 2020-04-03 2024-06-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26622B (zh) * 2020-12-24 2023-05-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拟核磁回波数据计算方法
CN113175321B (zh) * 2021-03-31 2023-06-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640890B (zh) * 2021-08-31 2022-12-02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构建方法、***
CN114415260B (zh) * 2022-01-19 2023-02-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采空区上方水库突水事故的探测及评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5463A1 (en) * 1995-06-26 1998-04-15 Numar Corporation Nm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ation evaluation using diffusion and relaxation log measurements
CN1188549A (zh) * 1995-06-21 1998-07-22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天然气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
CN1763563A (zh) * 2004-10-21 2006-04-26 北京大学 用岩石核磁共振弛豫信号测量地层岩石物性的设备及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549A (zh) * 1995-06-21 1998-07-22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天然气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
EP0835463A1 (en) * 1995-06-26 1998-04-15 Numar Corporation Nm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ation evaluation using diffusion and relaxation log measurements
CN1763563A (zh) * 2004-10-21 2006-04-26 北京大学 用岩石核磁共振弛豫信号测量地层岩石物性的设备及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卫等.利用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方法的对比 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第44卷(第6期),第773-778页. *
肖亮.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讨论.《新疆石油地质》.2008,第29卷(第2期),第260-263页. *
邵维志等.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中的应用.《测井技术》.2009,第33卷(第1期),第52-5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637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637B (zh)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Ge et al. Determin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 2 cutoff value based on multifractal theory—An application in sandstone with complex pore structure
Yan et 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 2 spectrum: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re structure evaluation
CN101487390B (zh) 一种确定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阿尔奇模式方法
CN108694264B (zh) 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CN110618158B (zh) 利用核磁共振信息构建岩心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
CN104514552B (zh) 一种煤层气储层识别与丰度预测的方法
CN104819923A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反演方法
CN102262041A (zh) 一种基于多谱孔隙结构分析的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9100812B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5525917B (zh) 识别储层的方法以及识别储层中流体类型的方法
US2016004793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hydrocarbon volumes in unconventional formations
Karimpouli et al. 3D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porous media using 3D digital images: considerations for heterogeneity evaluation
Liu et al. Determining the segmentation point for calculat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from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in tight sandstone
CN105064986A (zh) 利用常规测录井资料构建储层四性关系谱的方法
Clerke et al. Wireline spectral porosity analysis of the Arab Limestone—From Rosetta Stone to CIPHER
Zhang et 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for tight sandstones using different calculation methods
Jin et 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Wang et al. Study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ight sandstone in coal measures
CN112145165B (zh)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Chen et al.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a 2‐D cross‐section analysis via fractal geometry: a bridge between 2‐D and 3‐D 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media
Li et al. New characterization on the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China
CN106777649B (zh) 一种裂缝型储集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
Feng et al. Predicting reservoir wettability via well logs
FR2989990A1 (fr) Procede de construction d&#39;une diagraphie d&#39;une propriete quantitative a partir de mesures sur echantillons et de mesures diagraph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