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034B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034B
CN102077034B CN201080002026XA CN201080002026A CN102077034B CN 102077034 B CN102077034 B CN 102077034B CN 201080002026X A CN201080002026X A CN 201080002026XA CN 201080002026 A CN201080002026 A CN 201080002026A CN 102077034 B CN102077034 B CN 102077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rush
dirt container
roll brush
se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20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034A (zh
Inventor
汤本孔明
山形和人
横沟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68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 B01D46/681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by scrapers, brush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68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 B01D46/682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by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包括:室内风扇(21)、捕捉由室内风扇(21)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的空气过滤器(30)、用以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刷机构(51、52)、贮存由刷机构(51、52)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60)。贮尘容器(60)上形成有将配置刷机构(51、52)的开口部(63)。贮尘容器(60)上安装有密封部件(45、46)。该密封部件(45、46)设置在贮存贮尘容器(60)内尘埃的贮存空间(58)和开口部(63)之间,将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密封起来。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功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安装着具有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功能(所谓的清扫功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已为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的图2中,记载了用转动刷去除附着在吸入过滤器上的尘埃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转动刷配置在贮尘容器的开口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196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这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贮存尘埃的贮尘容器配置在由室内风扇而引起的空气流中。为此,迄今为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当室内风扇运转时,贮尘容器内的空气就会由室内风扇的作用而流出,这样就担心贮存在贮尘容器内的尘埃会与空气一起从贮尘容器的开口部流出。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功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防止贮尘容器内的尘埃从开口部流出。
—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包括:室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该空气过滤器30捕捉由所述室内风扇21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刷机构51、52,该刷机构51、52用以去除附着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以及贮尘容器60,在该贮尘容器60上形成有配置有所述刷机构51、52的开口部63,该贮尘容器60贮存由该刷机构51、52从所述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密封部件45、46,该密封部件45、46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贮存起来的贮存空间58和所述开口部63之间,将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所述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间密封起来。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贮尘容器60内的贮存空间58和开口部63之间,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间由密封部件45、46密封起来。为此,在室内风扇21运转时的贮尘容器60内,基本上不产生从贮存空间58流向开口部63的空气流。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刷机构51、52,具有在设置为自由转动的棒状部件51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接触的毛刷部51b的转动刷51,所述密封部件45,至少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所述转动刷51之间并安装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上。
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不是安装在转动刷51上,而是安装在贮尘容器60上,密封该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然而,还可以将密封部件45安装在转动刷51上,但是这种情况下因为伴随着转动刷51的转动密封部件45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担心会出现密封部件45和贮尘容器60内壁面短时间分离而引起空气流的不良现象。于是,若如上所述将密封部件45安装到贮尘容器60上,即便是转动刷51转动,密封部件45的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总是由密封部件45密封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刷机构51、52具有所述转动刷51和刷清扫部件52,该刷清扫部件52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的夹着所述转动刷51与所述密封部件45相反一侧的内壁面与所述转动刷51的外表面之间且沿着该转动刷51的轴向延伸,该刷清扫部件52与所述毛刷部51b接触去除已附着在该毛刷部51b上的尘埃。
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是在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件45。还有,在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中的夹着转动刷51与所述密封部件45相反一侧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毛刷部51b接触的刷清扫部件52。也就是说,在转动刷51外周面的两侧产生的间隙中,一个间隙由刷清扫部件52密封,另一个间隙由密封部件45密封。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密封部件45从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朝着所述转动刷51的下部延伸。
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接近或接触着转动刷51的下部。也就是说,密封部件45在转动刷51的下部将贮尘容器60内壁面和转动刷51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起来。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转动刷51在所述棒状部件51a的外表面中仅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所述毛刷部51b,并且,所述转动刷51构成为:能够绕旋转轴双向转动以便该毛刷部51b在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规定角度区域内做往返运动,所述密封部件45向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所述规定角度区域以外的区域延伸。
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朝向沿着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区域中毛刷部51b不通过的区域延伸。为此,即便转动刷51转动,也避免了密封部件45接触毛刷部51b。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密封部件45包括从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侧朝着所述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的平板状密封部45a。
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的密封部45a向着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在此,因为是由密封部件45密封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所以将密封部件45设计成密封部45a接触转动刷51的外周面或者是接近外周面。另外,即便是设计成密封部45a接近转动刷51的外周面的那种情况,也会出现在转动刷51的旋转过程中由于公差密封部45a接触转动刷51的外周面的时候。若像这样密封部45a接触转动刷51的外周面,则增大驱动转动刷51所需的旋转扭矩就会增大。然而,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的密封部45a向着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因此,所述转动刷51,是被驱动而沿着旋转轴双向转动,但是不管绕转动刷51的旋转轴朝哪一个方向旋转,旋转扭矩都基本相等。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六方面发明的任一项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60包括收纳所述刷机构51、52的上侧部分61和从该上侧部分61的下端朝着侧面鼓出而形成所述贮存空间58的下侧部分62,所述密封部件45设置在所述上侧部分61中的所述下侧部分62鼓出一侧的内壁面上。
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设置在上侧部分61中的下侧部分62鼓出一侧的内壁面上。也就是说,密封部件45设置在上侧部分61中的在下侧部分62中贮存更多尘埃一侧的内壁面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在贮尘容器60内的贮存空间58和开口部63之间,由密封部件45、46密封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隙,所以在室内风扇21运转时的贮尘容器60内基本上不产生从贮存空间58流向开口部63的空气流。因此,能够防止贮存空间58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不是安装在转动刷51上而是安装在贮尘容器60上。因此,伴随着转动刷51的转动密封部件45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为此,总是能够密封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贮存空间58向开口部63的空气流的发生,也就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贮存空间58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产生于转动刷51外周面两侧的间隙中一个间隙由刷清扫部件52密封,另一个间隙则由密封部件45密封,由此能够密封所述两间隙。还有,通过构成为在产生于转动刷51外周面两侧的间隙中的一间隙处由刷清扫部件52兼作密封部件用,便能够将贮尘容器60内的构造简单化。
再有,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夹着转动刷51设置在与由刷清扫部件52扫落附着在转动刷51上的尘埃的相反一侧上。也就是说,密封部件45配置在转动刷51的外周面两侧形成的间隙中尘埃基本上不会落在那里的一侧。为此,尘埃基本上不会贮存在密封部件45上。因此,就可以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密封部件45朝向沿着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圆周面的区域中毛刷部51b不通过的区域延伸,所以避免了密封部件45接触毛刷部51b。因此,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便能够避免由于毛刷部51b与密封部件45的接触而引起的损伤。
还有,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因为密封部45a向着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所以不管是转动刷51朝着旋转轴的哪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旋转扭矩都基本相等。因此,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当转动刷51绕旋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便能够阻止转动刷51的转动动作恶化。
还有,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密封部件45设置在收纳刷机构(51、52)的上侧部分61中在下侧部分62中贮存更多尘埃一侧的内壁面上。为此,便能够利用密封部件45更有效地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空调装置构成的管道***图。
图2是表示室内机组的内部结构的纵切剖视图。
图3是从室内侧看到的装饰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Ⅳ-Ⅳ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隔板的通气孔、空气过滤器及贮尘容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空气过滤器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过滤器驱动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上方看到的尘埃除去机构及贮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看贮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导入用导管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尘埃搬送机构的风阀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3(a)、图13(b)以及图13(c)是概略表示空气过滤器和尘埃除去机构关系的图;图13(a)表示通常运转时的状态,图13(b)及图13(c)表示过滤器进行清扫运转时的状态。
图14是表示在图8的XIV-XIV线剖面中,进行除尘动作时的尘埃除去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5是表示刷进行清扫动作时的尘埃除去机构的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
30    空气过滤器
45    第一密封部件
46    第二密封部件
51     转动刷(刷机构)
51a    轴(棒状部件)
51b    毛刷部
52     清扫用刷(刷清扫部件、刷机构)
58     贮存空间
60     贮尘容器
61     去除部(上侧部分)
62     贮存部(下侧部分)
63     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从本质上说不过是个示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用途。
本实施方式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包括室内机组3的空调装置1相关。该空调装置1中,室内机组3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天棚里。另外,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构成,其次说明室内机组3的构成。
(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装置1包括室外机组2和室内机组3。室外机组2中设置有压缩机4、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阀6、四通换向阀7及室外风扇8。室内机组3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2及室内风扇21。
所述室外机组2中,压缩机4的喷出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通口P1上。压缩机4的吸入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通口P3上。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5是由横向肋片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一端连接于四通换向阀7的第四通口P4。室外热交换器5的另一端连接于液态侧常闭阀9a。
所述室外风扇8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5附近。该室外热交换器5中,在由室外风扇8送来的室外空气和在该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中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5与液态侧常闭阀9a之间设置有开度可变的膨胀阀6。还有,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通口P2连接于气态侧常闭阀9b。
所述四通换向阀7,能够切换成为第一通口P1与第二通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通口P3与第四通口P4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实线表示的状态)、及第一通口P1与第四通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通P2与第三通口P3相互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虚线表示的状态)。
该空调装置1中,四通换向阀7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制热运转,四通换向阀7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时,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起蒸发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22起冷凝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另一方面,制冷运转时,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起冷凝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22起蒸发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室内机组的构成)
以下,基于附图2及附图3详细说明所述室内机组3的构成。
如图2所示,所述室内机组3包括:具有所述室内风扇21和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主体机组10,配置在该主体机组10的室内侧(下侧)的清扫机组100,覆盖该清扫机组100的室内侧(下侧)的装饰板11。也就是说,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摞放所述主体机组10、清扫机组100及装饰板11,即构成所述室内机组3。
所述主体机组10,包括设置为向着室内开口的箱状主壳体18。在该主壳体18内,设置有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2、集水盘23及喇叭口部件24。
所述主壳体18的内表面上叠层有隔热材17。还有,所述主壳体18设置为在其开口侧向着室内侧的状态下被天棚里的天花板吊住。
所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轮风扇。如图2所示,室内风扇21配置在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的中央附近,且位于装饰板11的吸入口13的上侧。所述室内风扇21包括风扇马达21a和叶轮21b。风扇马达21a固定在主壳体18的顶板上。叶轮21b连结于风扇马达21a的旋转轴上。
在所述室内风扇21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吸入口13连通的喇叭口部件24。如图2所示,在室内机组3内,该喇叭口部件24将室内热交换器22上游侧的空间分隔为室内风扇21侧空间和吸入栅12侧空间。
还有,由所述喇叭口部件24及集水盘23构成的主体隔板上,在对应于长方体的主壳体18的四角中的一个角部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省略图示)。该开口构成后述的导入用导管86的导入口86d(参照图11)。
另外,在不设置清扫机组100的情况(由主体机组10和装饰板11构成室内机组3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泄露,所述开口由常闭盖从下侧堵住(省略图示)。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从俯视图看形成为“口字形,且布置在所述主壳体18内,保证将所述室内风扇21包围起来。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中在由所述室内风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和流动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的传热管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集水盘23设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该集水盘23是用来接收在室内热交换器22上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产生的冷凝水的。所述集水盘23上设置有为排出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还有,集水盘23具有勾配,保证冷凝水聚集在设置有排水泵之处。
所述清扫机组100中,在从俯视图看近似矩形的空腔壳体101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搬送机构80、尘埃捕集箱90(尘埃捕集部)等。所述清扫机组100构成为,由尘埃除去机构50去除附着在位于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并且由尘埃搬送机构80将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最终贮存在尘埃捕集箱90内。
所述空腔壳体101,从俯视图看形成为与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大小相等。如图2所示,空腔壳体101,在它与该主壳体18之间夹着密封部件102的状态下配置在该主壳体18的室内侧。还有,在所述空腔壳体101的室内侧夹着密封部件103安装有装饰板11。
还有,在所述空腔壳体101上沿着各边形成有四个空气通路101a。各个空气通路101a与所述主壳体18内的室内热交换器22外侧的空间相连通。已经过该室内热交换器22的空气流入各个空气通路101a。在空气通路101a中流动的空气,经所述装饰板11的吹出口14供给室内空间。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空腔壳体101中形成所述空气通路101a内侧的部分夹着密封部件104从下方支持集水盘23。
如图3所示,所述装饰板11从俯视图看形成为矩形板状。所述装饰板11,从俯视图看它的形状,比主壳体18或空腔壳体101的平面看到的形状大一圈。如上所述,装饰板11在它和空腔壳体101之间夹着密封部件103的状态下覆盖住空腔壳体101的下侧。所述装饰板11暴露在室内空间中。
还有,如图3所示,在所述装饰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13和四个吹出口14、14、…。所述吸入口13形成在装饰板11的中央部近似矩形。所述吸入口13上安装着具有细缝部12a的吸入栅12。另一方面,所述各吹出口14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所述各吹出口14,对应于所述清扫机组100的空气通路101a、101a、…沿着所述装饰板11的各边设置。还有,各吹出口14上设置有风向调整板15。该风向调整板15构成为通过转动调整风向(吹出方向)。
在所述吸入栅12上设置有用以***吸尘器的吸嘴的吸嘴***部110。该吸嘴***部110构成为能够***吸尘器的吸嘴,保证能够利用该吸尘器回收贮存在所述清扫机组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
再有,在所述装饰板11上,设置有当所述清扫机组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贮存有规定量以上的尘埃时、由尘埃除去机构50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时等会亮的LED16。
(清扫机组的构成)
接下来,基于附图4至图12详细说明所述清扫机组100内的构成。
所述清扫机组100是用以清扫位于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机组。所述清扫机组100,是在从俯视图看近似矩形状的空腔壳体101内配置上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搬送机构80及尘埃捕集箱90等而构成的。
还有,所述清扫机组100中设置有覆盖所述喇叭口部件24下方的隔板25。如图2所示,该隔板25将所述喇叭口部件24和所述吸入栅12之间的空间分为上下两空间。也就是说,所述隔板25将室内风扇21的上游侧空间分隔为包含喇叭口部件24的室内风扇21一侧的空间和吸入栅12一侧的空间。
如图5所示,在所述隔板25的中央形成有使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流向喇叭口部件24的通气孔26。空气过滤器30配置成从下方覆盖该通气孔26。也就是说,所述隔板25设置为将空腔壳体101的侧壁内面和所述空气过滤器30间的空间堵住。其结果,从所述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必定通过空气过滤器30。因此,就能够防止所述隔板25上游侧空气中包含的尘埃,不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而流入该隔板25的下游侧。
如图5所示,所述通气孔26由沿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梁部27分隔成扇形。各径向梁部27在所述通气孔26的圆心相互连接在一起,在该部分向下突出形成有圆筒状过滤器旋转轴28。该过滤器旋转轴28是所述空气过滤器30旋转之际的旋转轴。还有,在所述径向梁部27中的一个径向梁部27上,设置有两个用以从上按压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过滤器推按件29。
如图5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板状,从通气孔26的下侧安装在隔板25上。空气过滤器30的外径比所述喇叭口部件24及通气孔26的外径大。
具体地讲,所述空气过滤器30包括环状过滤器主体31和网状部件37。在该过滤器主体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齿轮部32。另一方面,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中心部设置有由沿径向放射状延伸的六条径向肋34支撑的圆筒状轴***部33。也就是说,各径向肋34连接在从轴***部33沿放射状延伸的所述过滤器主体31上。还有,所述过滤器主体31的内侧设置有与该过滤器主体31同心配置的环状内侧周向肋35及外侧周向肋36。外侧周向肋36形成得直径比内侧周向肋35大。另外,如图6所示,所述轴***部33形成得内径比过滤器旋转轴28以及后述的定位螺钉28a头部大。
所述网状部件37张贴在过滤器主体31的整个内侧。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的网状部件37流入喇叭口部件24。此时空气中的尘埃被捕捉在所述网状部件37上。
还有,所述空气过滤器30,由紧顶在各周向肋35、36上表面的过滤器推按件29朝下方压紧。由此,空气过滤器30被紧紧地按在所述转动刷51上。从而能够谋求尘埃除去机构50的除尘效率的提高。
如图5及图6所示,轴***部33可绕过滤器旋转轴28旋转地将所述空气过滤器30套在过滤器旋转轴28上。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配置有尘埃除去机构50的贮尘容器60,在该空气过滤器30套入过滤器旋转轴28上的状态下,后述所述贮尘容器60上的过滤器安装部68和过滤器旋转轴28由固定螺钉28a固定在一起。由此,以空气过滤器30被夹在隔板25和贮尘容器60之间的状态保持空气过滤器30。
如图4及图7所示,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附近设置着用以驱动该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过滤器驱动部40。如图7所示,该过滤器驱动部40包括过滤器驱动马达41和限位开关44。在过滤器驱动马达41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空气过滤器30的齿轮部32啮合。在驱动齿轮42的一个端面(图例中为下表面)上设置有成为突出块的开关动作部43。该开关动作部43构成为,它借助驱动齿轮42的旋转顶在限位开关44的杆44a上,而让该杆44a移动。该杆44a一移动,即可由限位开关44检测到它的移动情况。也就是说,所述开关动作部43及限位开关44检测所述驱动齿轮42的旋转。由此,能够根据该旋转齿轮42的转速检测到使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工作的时间,或是检测该驱动齿轮42未旋转时的异常。
接下来,说明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贮存量检测机构70、尘埃搬送机构80及尘埃捕集箱90。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用来除去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如图8及图10所示,该尘埃除去机构50包括:转动刷51、清扫用刷52、刷驱动机构53和用以暂时贮存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60。所述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配置在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3,构成刷机构51、52。
所述转动刷51包括:圆筒状轴51a、形成在该轴51a外周面上的毛刷部51b。轴51a构成棒状部件,设置为能够自由旋转。所述毛刷部51b只设置在所述棒状部件51a外周面中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在该区域中毛刷部51b设置在轴51a的整个轴向上。
毛刷部51b是在基础基材上***刷毛构成的。具体地讲,毛刷部51b是由所谓的绒毛织物构成的。该绒毛织物是在基布上织入绒毛(绒毛丝)形成的有毛纤维,毛长较短。还有,该绒毛织物是毛向一定方向倾斜的倾斜绒毛。在图10中,本实施方式中毛刷部51b上毛的朝向从基础基材向顺时针方向(后述的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一侧)倾斜。
另外,在去除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之际,让空气过滤器30按照图10所示箭头的方向旋转。在让空气过滤器30这样旋转之时,毛刷部51b上毛的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部分的移动方向正相反。因此,能够有效地扫出附着在网状部件37上的尘埃。
所述轴51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整个轴向上延伸的定位用突条部51c及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能够利用这些突条部51c、51d决定所述毛刷部51b的轴51a上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
设置所述定位用突条部51c,以对所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圆周方向上(转动方向)两端部中的在由毛刷部51b去除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的状态(图10所示的状态)下与所述清扫用刷52相反一侧的端部进行定位。该定位用突条部51c断面形成为近似矩形,并且所决定的所述毛刷部51b基础的基布(图中粗线部分)的位置形成在可能的高度。
设置所述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来对所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轴的圆周方向上(转动方向)两端部中的在由毛刷部51b去除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的状态(图10所示的状态)下与所述清扫用刷52近的一侧端部(清扫用刷一侧的端部)进行定位。所述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设置为将所述毛刷部51b的端部覆盖起来。
所述清扫用刷52构成接触毛刷部51b去除附着在该毛刷部51b上的尘埃的刷清扫部件52。清扫用刷52沿着转动刷51的轴向设置。清扫用刷52设置为在转动刷51一侧能够沿毛刷部51b的全长与毛刷部51b接触。所述清扫用刷52包括:板状部件52a、设置在板状部件52a表面上的毛刷部52b和将板状部件52a弹性支撑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上的弹簧部件52c。
所述板状部件52a形成为与所述转动刷51的轴51a长度相同。所述板状部件52a,其前表面与转动刷51的外周面相向,并存在规定的距离。所述板状部件52a的上部,沿着转动刷51的轴51a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弧状。板状部件52a圆弧状的上部上,在该板状部件52a的整个长度方向上粘贴着毛刷部52b。
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与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一样,是由绒毛织物(倾斜绒毛)构成。该毛刷部52b上毛的朝向,在图10中是从板状部件52a向斜下方倾斜。为此,当转动刷51在如图10中的逆时针转动之际,毛刷部52b上毛的朝向与转动刷51的转动方向正相反,所以能够利用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去除附着在该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的尘埃。
另外,所述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1b、52b构成为在相互接触的状态(图15(d)的状态)下毛朝下方(向贮尘容器60内)延伸。由此,就可以有效地将附着在所述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上的尘埃聚集在贮尘容器60内。
还有,在所述板状部件52a的下部设置有向所述转动刷51突出的突条部52d(固定侧突出部)。突条部52d设置在所述毛刷部52b的下侧。该突条部52d形成为从剖面看近似三角形。突条部52d突出到所述转动刷51的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通过之际该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的突出端描画的轨迹附近。也就是说,突条部52d的突出高度设定为,在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最接近的状态下与该突条部51d之间能够形成微小的间隙。
所述弹簧部件52c是由板簧构成。所述弹簧部件52c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状部件52a的下端,所述弹簧部件52c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贮尘容器60第二侧面部61c的内壁面。所述板状部件52a,其下端部由所述弹簧部件52c支撑着。
如图4所示,构成所述刷机构的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各自形成为其长度大于等于圆形的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所述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心向径向外侧延伸。也就是说,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配置为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上延伸。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刷驱动机构53包括:刷驱动马达54、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55及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设置在刷驱动马达54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56设置在转动刷51的轴51a的端部。刷驱动机构53中,所述刷驱动马达54的动力通过驱动齿轮55及从动齿轮56传递给转动刷51,驱动该转动刷51转动。
刷驱动机构53进行用以清扫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刷清扫动作。刷清扫动作中,首先,刷驱动机构53使转动刷51按照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后,再使转动刷51按照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转动刷51沿图10中逆时针转动之际,附着在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的尘埃就会附着在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上。接下来,刷驱动机构53再次使转动刷51按照图1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此之际,附着在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上的尘埃,由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刷下来,并落入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刷清扫动作中,通过改变刷驱动马达54的旋转方向,转动刷51被驱动而绕旋转轴在两个旋转方向上转动。另外,有关详细的刷清扫动作在后叙述。
然而,在进行“刷清扫动作”之际,会出现尘埃有可能附着于该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端部(转动刷51在图10中按照顺时针转动情况的进行方向的端部)的情况。若“刷清扫动作”进行多次,则尘埃会在该端部连成带状。假如没有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就会产生在毛刷部51b端部沿轴51a外周面成为带状的尘埃缠绕在该轴51a上,或不再能够容易地从转动刷51去除尘埃等问题。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阻碍了附着在所述毛刷部51b端部的尘埃沿着所述轴51a表面连成带状,如图15(d)所示那样,尘埃离开所述转动刷51表面延伸。因此,能够利用所述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防止尘埃缠绕在轴51a上或者尘埃难以从转动刷51上除去。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转动刷51转动之际,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与清扫用刷52的突条部52d的前表面保持着微小间隙地通过该前表面。因此,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和所述清扫用刷52的突条部52d之间,就可以压缩引伸带状尘埃,就能够使该尘埃容易地拉断为规定的大小。而且,正如这样,通过压缩尘埃,就可以减小尘埃的体积,能够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贮存更多的尘埃。再有,因为将尘埃扯断成小碎片,所以就可以容易地将所述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
所述贮尘容器60是暂时贮存由转动刷51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容器。贮尘容器60中贮存由清扫用刷52从转动刷51去除下来的尘埃。如图8所示,贮尘容器60整体形成为柱状。贮尘容器60设置为其长向处于水平的状态。还有,贮尘容器60中收纳着转动刷51。在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朝着贮尘容器60外侧露出的开口部63。
具体地讲,如图10所示,从与其长向垂直相交的断面(横断面)看贮尘容器60的情况下,贮尘容器60的上侧部分61,构成收纳用以去除尘埃的转动刷51的去除部61,贮尘容器60的下侧部分62,构成用以贮存尘埃的贮存部62。贮尘容器60中,贮存部62从去除部61的下端向侧面(图10中的左侧)圆弧状鼓出。
去除部61形成为下端开放的近长方体的箱状。去除部61在贮尘容器60的长向上延伸。如图8及图10所示,去除部61包括:上表面部61a、从上表面部61a的短向(宽度方向)两端向下分别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61b、61c和从上表面部61a的长向两端向下分别延伸的第一及第二端面部61d、61e。去除部61中,贮存部62鼓出一侧(图10中的左侧)的侧面部构成第一侧面部61b,夹着转动刷51位于第一侧面部61b的相反侧的侧面部构成第二侧面部61c。第一侧面部61b的高度比第二侧面部61c高。
上表面部61a上形成有所述的开口部63。开口部63形成为长方形形状。开口部63沿着去除部61的长向延伸。开口部63上配置有转动刷51。轴51a的轴向与开口部63的长向一致。转动刷51设置为毛刷部51b能够朝着开口部63的外侧露出。轴51a的两端分别由去除部61的第一及第二端面部61d、61e支撑着。
去除部61中,在收纳了转动刷51的基础上,还收纳了所述清扫用刷52。也就是说,去除部61中收纳着刷机构51、52。清扫用刷52配置在轴51a的外周面和第二侧面部61c的内壁面之间。清扫用刷52的板状部件52a的上端部位于开口部63。当清扫用刷52的转动刷51作为前侧的情况下,开口部63允许板状部件52a的上端部的前后移动。
如图10所示,贮存部62,从剖面看包括近似C字状的鼓出部62a和板状的斜面部62b。鼓出部62a的上侧端部,连接于第一侧面部61b的下端。贮尘容器60的一个侧面的外侧面,以第一侧面部61b和鼓出部62a的分界为折点,鼓出部62a向外侧圆弧状鼓出。另一方面,鼓出部62a的下侧端部,连接在位于转动刷51下方的斜面部62b的下端。斜面部62b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侧面部61c的下端。贮尘容器60的另一个侧面的外侧面,以第二侧面部61c和斜面部62b的分界为折点,折成“<”字形状。
贮尘容器60中,从转动刷51去除下来的尘埃,落到斜面部62b上,再由斜面部62b的倾斜度引导向鼓出部62a。贮尘容器60中,从转动刷51去除下来的尘埃大部分贮存在鼓出部62a内。鼓出部62a内的空间,构成尘埃聚集起来的贮存空间58。
还有,如图8所示,斜面部62b的长度等于去除部61长向的长度。鼓出部62a的长度比去除部61长向的长度长。鼓出部62a,在它的长向两端部66、67开口。鼓出部62a的第一端部66上,连接着后述的风阀箱81,第二端部67上,连接着后述的搬送用导管88。
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过滤器30的基础上,贮尘容器60也位于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为此,在室内风扇21运转中,室内风扇21吸入贮尘容器60内的空气。假如,室内风扇21吸入贮尘容器60内的空气,则会在贮尘容器60内形成从贮存空间58向开口部63流动的空气流,贮存在贮存空间58内的尘埃就会和空气一起从开口部63向贮尘容器60外流出。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是在连通于贮尘容器60的尘埃捕集箱90上形成了排气口91,所以在贮尘容器60内容易形成向开口部63的空气流。若室内风扇21吸入贮尘容器60内的空气,则贮存在尘埃捕集箱90及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就有可能与从排气口91流入空气一起从开口部63流出。还有,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附着防止用突条部51d和清扫用刷52的突条部52d扯断带状尘埃,所以被扯断了的尘埃就有可能从开口部63流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如图10所示,在贮尘容器60内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45和第二密封部件46。第一密封部件45和第二密封部件46,都设置在贮尘容器60内的贮存空间58和开口部63之间安装在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上,以密封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间。第一密封部件45及第二密封部件46,都是从去除部61的第一端面部61d的内壁面延伸到第二端面部61e的内壁面为止。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件45及第二密封部件46,在贮尘容器60的整个长向上将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间密封起来。
第一密封部件45,是用以堵塞第一侧面部61b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间隙的部件。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第一侧面部61b的内壁面上。第一密封部件45贮尘容器60内夹着转动刷51设置在与清扫用刷52相反一侧的内壁面上。第一密封部件45,从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向转动刷51的外周面延伸。
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部件45包括用以堵塞间隙的密封部45a和将第一密封部件45安装到第一侧面部61b的安装部45b。从剖面看,密封部45a形成为平板状,安装部45b形成为“]”字状(“C”字状)。密封部45a,在安装部45b的开口向上的状态下从该安装部45b的外表面下端向斜下方突出。密封部45a的厚度是越靠近顶端越薄。
在第一侧面部61b的下端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密封部件45的平板状的第一密封安装部47。第一密封安装部47,从第一侧面部61b下端向直下方突出。第一密封部件45,在安装部45b的开口向上的状态下,通过在该开口中嵌入第一密封安装部47,安装在第一侧面部61b上。安装部45b夹起第一密封安装部47。
第一密封部件45中,密封部45a的顶端接近轴51a的下部。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为密封部45a的顶端与轴51a的外周面的间隙为例如0.5mm。另外,还可以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计成密封部45a的顶端接触轴51a的外周面。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5a向着轴51a的旋转轴延伸。也就是说,若延长密封部45a的中心线,则通过轴51a的旋转轴。为此,在图10中,在相对于轴51a外周面画出一条通过离密封部45a最近的点的切线的情况下,则这条切线与比密封部45a的中心线靠上的面形成的角度基本等于这条切线与比密封部45a的中心线靠下的面形成的角度。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表面是从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光滑地连接过来的。具体地讲,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上,在第一侧面部61b和贮存部62的分界部形成有突出部49。突出部49,从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向下突出。突出部49是在第一密封安装部47的鼓出部62a一侧的位置沿着第一密封安装部47形成的。突出部49,从第一端面部61d的内表面延伸到第二端面部61e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在贮尘容器60的长向上,突出部49的长度等于第一密封部件45的长度。
突出部49的下端位于与第一密封部件45下端相同的高度。突出部49的下表面形成为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表面圆滑地连接起来。为此,突出部49中第一密封部件45一侧的曲面(角面)和第一密封部件45中突出部49一侧的曲面(角面)(图10中左下的角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小。还有,突出部49的鼓出部62a一侧的角部成为钝角,突出部49下表面和鼓出部62a的内表面圆滑连接着。还有,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表面中,密封部45a和安装部45b的折点成为钝角。这样,本实施方式中,从鼓出部62a的内表面经过突出部49到达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表面顶端,是比较光滑的连接。
然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尘埃搬送机构80将贮存在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尘埃搬送机构80,是利用空气流搬送尘埃的。在由尘埃搬送机构80搬送尘埃之际,贮尘容器60内成为空气通道。为此,例如若在第一侧面部61b的内壁面上部设置第一密封部件45,则在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侧就可能出现第一侧面部61b的内壁面和轴51a的外周面夹着的隅角空间。其结果,在由尘埃搬送机构80搬送尘埃之际的空气通道,由于那个隅角空间成为尘埃可进入的形状。在隅角空间中就有可能滞留尘埃。
于是,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第一侧面部61b的下端,使得不能产生所述隅角空间。因此,阻止了在由尘埃搬送机构80搬送尘埃之际尘埃滞留在第一密封部件45附近。还有,因为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下表面是从贮尘容器60的内表面圆滑连接来的,正如上所述,第一密封部件45和突出部49之间的间隙变小。因此,就可以抑制尘埃贮存第一密封部件45和突出部49之间的间隙中。
第二密封部件46,是用以堵塞第二侧面部61c的内壁面和清扫用刷52之间的间隙的部件。在此,如图10所示,开口部63的边缘部和清扫用刷52的板状部件52a上端部的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57。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尘埃通过该间隙57向贮尘容器60的外侧流出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46。
第二密封部件46,与第一密封部件45一样,从剖面看包括平板状的密封部46a和“]”字状(“C”字状)安装部46b。密封部46a,在安装部46b的开口向上的状态下从安装部46b的外表面下端向斜下方突出。密封部46a的厚度越靠近顶端越薄。
在上表面部61a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二密封部件46的平板状的第二密封安装部48。第二密封安装部48,从上表面部61a的下表面向直下方突出。第二密封部件46,在安装部46b的开口向上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二密封安装部48嵌入该开口中而安装在上表面部61a上。安装部46b夹起第二密封安装部48。这种状态中,安装部46b的外表面紧顶在第二侧面部61c的内壁面上,密封部46a的顶端紧紧地顶在清扫用刷52的背面上。
还有,在所述去除部61的第一端面部61d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该过滤器安装部68形成为从俯视图看近似U字形,从而开口朝向与所述贮存部62一侧相反的一侧。如图6所示,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的那个近似U字形的内侧宽度尺寸形成为比固定(螺合)在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上的固定螺钉28a的螺杆部直径大,而比该过滤器旋转轴28的直径小。
由此,如图6所示,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和隔板25的径向梁部27之间夹有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固定螺钉28a固定到过滤器旋转轴28上,就能够将该空气过滤器30固定到过滤器安装部68及隔板25上。并且,在取下所述空气过滤器30之际,通过松开所述固定螺钉28a,转动形成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的贮尘容器60,就能够在固定螺钉28a已螺合在所述过滤器旋转轴28上的状态下只让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移动。并且,如上所述,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轴***部33,因为其内径形成得比所述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固定螺钉28a大,就可以从下面取下该空气过滤器30。
如图10所示,所述贮尘容器60中,设置有用以检测贮存在贮存部62中的尘埃量的贮存量检测机构70。该贮存量检测机构70包括:收纳在传感器盒71内的发光LED72及光电晶体管73。所述传感器盒71,设置为靠近贮尘容器60贮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沿着该贮存部62的横断方向延伸且覆盖其底部。所述发光LED72及光电晶体管73,在所述传感器盒71内,夹着所述贮存部62在其横断方向上对置。另一方面,所述贮存部62的壁面上,设置有分别对应于所述发光LED72和光电晶体管73的第一透明窗64和第二透明窗65。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所述贮存量检测机构70中,由发光LED72产生的光,按顺序透过第一透明窗64及第二透明窗65后,由光电晶体管73检测光的强度。根据由该光电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的强度,就能够检测到贮存部62中的尘埃贮存量(即填充度)。也就是说,若尘埃的贮存量少,在所述贮存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透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变高,由所述光电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的强度也变高。相反,当尘埃贮存量多,在所述贮存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透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变低,由光电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的强度也变低。因此,根据该贮存量检测机构70,例如当光的强度降至规定值以下,则能够判断出贮存部62的贮存量多。由此,即便是在由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80进行了搬送贮存部62内的尘埃的尘埃搬送动作以后,由所述贮存量检测机构70检测到所述贮存部62内的尘埃贮存量多的情况,也能够做出尘埃要搬送到的尘埃捕集箱90内已满的判断。
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包括所述的风阀箱81与搬送用导管88、导入用导管86以及吸入用导管87。
所述风阀箱81形成为长方体,它的长向一端侧连接于所述贮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风阀箱81内设置有开闭部件的风阀82。若该风阀82关闭,则风阀箱81的内部空间在长向被分隔。也就是说,风阀箱81的内部空间,由所述风阀82分隔为另一端侧的第一室81a和一端侧的贮尘容器60侧第二室81b。如上所述,贮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连接在因分隔而形成在所述风阀箱81一端侧的所述第二室81b上,该第二室81b和贮存部62相连通。
如图9及图12所示,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包括用以驱动风阀82开闭的风阀驱动马达83、驱动齿轮84和从动齿轮85。该驱动齿轮84连接于风阀驱动马达83的驱动轴,所述从动齿轮85连接于风阀82的旋转轴。并且,这些驱动齿轮84及从动齿轮85配置成相互啮合。根据该构成,所述风阀驱动马达83的动力通过各齿轮84、85传递给风阀82的旋转轴。由此,进行所述风阀82利用所述风阀驱动马达83旋转而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开闭动作。
如图11所示,所述导入用导管86,它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风阀箱81的上表面,连通于该风阀箱81内的第一室81a。另一方面,所述导入用导管86的另一端侧,从风阀箱81垂直向上延伸,贯通设置在清扫机组100和主体机组10之间的隔板25,连接于从该主体机组10的集水盘23的延出部。所述导入用导管86包括具有圆形横剖面的上游侧导管86a及下游侧导管86b,这两个部件86a、86b利用固定螺钉86c在上下方向上连结起来。
所述上游侧导管86a形成为它的横断面积(流路面积)比所述下游侧导管86b的横断面积(流路面积)大。该下游侧导管86b的下端(图11的下侧)连接于风阀箱81的上表面。另一方面,所述上游侧导管86a的上端(图11的上侧)通过密封部件86e紧顶在集水盘23的水平延伸的延出部上。该集水盘23的延出部上形成有是贯通孔的导入口86d。并且,通过该导入口86d,上游侧导管86a与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连通。也就是说,该导入用导管86构成为将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导入风阀箱81。
还有,所述导入用导管86的上游侧导管86a和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位于隔板25的贯通部。具体地讲,两导管86a、86b连结起来,保证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和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凸缘夹住隔板25的贯通孔边缘。根据该构成,能够夹起所述隔板25的贯通孔边缘保证所述导入用导管86不会脱落,还能够将该导入用导管86的上端连接于喇叭口部件24。
再有,如上所述,借助由所述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和下游侧导管86b上端凸缘夹入隔板25的贯通孔边缘的构成,该上游侧导管86a和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能够相对于隔板25转动。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所述上游侧导管86a和所述密封部件86e的顶紧部分也够成为能够转动,所以所述导入用导管86、风阀箱81及尘埃除去机构50就能够以导入用导管86的轴心(导入口)为中心一体转动。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吸入用导管87的是流入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阀箱81的下表面。所述吸入用导管87与该风阀箱81内的第二室81b连通。另一方面,所述吸入用导管87的是流出侧的另一端连接于形成在装饰板11上的吸嘴***部110。没有特别图示,该吸嘴***部110具有用以***吸尘器的吸嘴进行吸引的开口。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搬送用导管88的一端连接于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另一端连接于尘埃捕集箱90。也就是说,搬送用导管88使所述贮尘容器60和尘埃捕集箱90连通。另外,所述搬送用导管88是由柔性管构成。
在具有所述构成的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进行制冷制热的通常运转情况下,所述风阀箱81的风阀82关闭(参照图12(a))。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被导入风阀箱81的第二室81b。另一方面,在将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的情况下,所述风阀箱81的风阀82打开(参照图12(b))。由此,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阀箱81被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内。其结果,该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被导入的空气一起流过所述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也就是说,通过打开所述风阀箱81内的风阀82,便能够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所述贮尘容器60的尘埃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
再有,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将捕集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向壳体101外排出的情况下,也是所述风阀箱81的风阀82关闭(参照图12(c))。这种情况下,通过用吸尘器从吸嘴***部110进行吸引,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便被通过搬送用导管88、风阀箱81及吸入用导管87吸入吸尘器内。
所述尘埃捕集箱90是用以贮存从所述贮尘容器60搬送来的尘埃的部件。如图4所示,该尘埃捕集箱90形成为稍稍细长的近似长方体,与所述贮尘容器60一样配置在隔板25的下方。并且,为了从俯视图看所述尘埃捕集箱90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叠,所述尘埃捕集箱90被配置在该空气过滤器30的侧面且沿着所述隔板25一个端边。还有,为了可靠地防止所述尘埃捕集箱90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发生碰撞,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位于该空气过滤器30一侧的侧板对应于该空气过滤器30的外周形成为圆弧状。
还有,所述尘埃捕集箱90,在一个端部(一侧部)的侧面上形成有流入口94。该流入口94上连接着所述搬送用导管88的另一端侧。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部)上设置有口朝着清扫机组100的空腔壳体101内开放的排气口91。也就是说,所述尘埃捕集箱90,构成为在与连接了搬送用导管88一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91,空气容易在其内部长向上流动。另外,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排气口91一侧部分的断面积比其他部分的断面积小。
还有,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靠近所述排气口91设置有过滤器92。通过设置该过滤器92,则在从贮尘容器60向尘埃捕集箱90内搬送尘埃之际,空气会从排出口91排出,并且搬送来的尘埃被所述过滤器92捕捉而不会从排气口91流出。还有,在由于吸尘器的吸引尘埃从尘埃捕集箱90排出的情况下,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91流入该尘埃捕集箱90内,但是,已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会被所述过滤器92捕捉。正是因为这样,尘埃捕集箱90内的压力平衡由于所述排气口91的供排气而非常适中,所以可对该尘埃捕集箱90进行适当的尘埃搬送动作及尘埃排出动作。
—运转动作—
接下来,说明所述室内机组3中的运转动作。所述室内机组3,构成为进行制冷热的通常运转和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能够切换。
(通常运转)
在通常运转下,使成为已将风阀箱81的风阀82关闭的状态(图12(a)的状态)。空气过滤器30设定为不旋转的停止状态。
这种状态下,驱动室内风扇21。这样做,室内机组3中,从吸入口13吸入了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口部件24内。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空气中的尘埃为空气过滤器30的网状部件37所捕捉。流入喇叭口部件24的空气从室内风扇21吹出。该吹出空气,与室内热变换器2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加热后,从各吹出口14供给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或制热。该运转中,如图12(a)所示,因为风阀箱81的风阀82关闭,所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通过风阀箱81而被导入贮尘容器60。
(过滤器清扫运转)
过滤器清扫运转是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4停止制冷剂不循环的状态。该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构成为能够切换“尘埃去除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搬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另外,构成为所述“尘埃去除动作”、“刷清扫动作”及“尘埃搬送动作”之间,设置在装饰板11上的LED16会亮。由此,可向使用者告知这些动作正在进行。
“尘埃去除动作”是去除捕捉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动作。“刷清扫动作”是去除被转动刷51捕捉到的尘埃的动作。“尘埃搬送动作”是将尘埃从贮尘容器60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的动作。“尘埃排出动作”是将尘埃从尘埃捕集箱90向室内机组3外排出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尘埃去除动作”和“刷清扫动作”交替进行。
—尘埃去除动作—
首先,在“尘埃去除动作”中,进行室内风扇21吹出弱风的运转。并且,在使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接触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下,使空气过滤器30旋转移动而让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毛倒立起来(图13(b)及图14(a)的白箭头方向)。另外,这时转动刷51处于停止状态。
这样,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就被捕捉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图14(b))。在此,如图14(a)所示,因为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毛的朝向是向着与空气过滤器30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所以该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容易被所述毛刷部51b刷下来。并且,当过滤器驱动部40的限位开关44的杆44a动作时,过滤器驱动马达41停止,空气过滤器30也就停止旋转。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只旋转规定角度就停止。因此,空气过滤器30中与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接触的区域的尘埃被去除。
—刷清扫动作—
若所述空气过滤器30停止旋转,则动作就从“尘埃去除动作”切换到“刷清扫动作”。
然而,空气过滤器30停止旋转后,如图14(b)所示,尘埃会偏在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左侧(也就是空气过滤器30旋转方向的前方一侧)。这是因为由毛刷部51b刷下来的尘埃伴随着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而被拉动。因此,若就是这样,尘埃块就会变大,最终有可能落入室内。
于是,“刷清扫动作”中,首先如图13(c)所示,空气过滤器30由过滤器驱动部40驱动向逆时针方向反转所希望的角度。也就是说,也如图15(a)所示,空气过滤器30向与所述“尘埃去除动作”时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基本与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毛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本实施方式中,只使空气过滤器30旋转移动一个相当于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宽度的角度。
这样,如图15(a)所示,偏立在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一侧的尘埃就由于空气过滤器30的作用而均匀分布在该毛刷部51b上更大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尘埃更均匀地附着在毛刷部51b上更大范围内。由此,因为尘埃更可靠地附着在该毛刷部51b,所以就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尘埃块落入室内等。
接下来,所述“刷清扫动作”中,在空气过滤器30停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刷51沿图15中向右(顺时针)转动。在此之际,所述转动刷51,在尘埃由毛刷部51b捕捉着的状态下转动,保证该毛刷部51b与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接触(图15(b))。所述转动刷51只转动规定角度后停止。
其后,所述转动刷51向所述转动方向的逆方向(图15中向左转动(逆时针))。这样,被捕捉在所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的尘埃又被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捕捉(图15(c))。这是因为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的毛向下,也就是制成了由转动刷51逆时针转动而倒立的倾斜毛,所以能够由该清扫用刷52将附着在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上的尘埃刷下来。
借助所述转动刷51及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1b、52b相互接触,该清扫用刷52的板状部件52a被推向与所述转动刷51分离的方向,但是又因为该板状部件52a被弹簧部件52c弹向转动刷51一侧,所以毛刷部51b、52b之间不分离,清扫用刷52恰到好处地被按到转动刷51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从所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去除尘埃,从而能够将尘埃捕捉到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上。另外,所述转动刷51转动到原状态(图15(a)的状态)的位置而停止。
接下来,所述转动刷51再次向右(顺时针)转动规定的角度。这样,被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捕捉了的尘埃又被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刷下来(图15(d))。也就是说,因为所述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的毛向下沿转动方向倾斜,所以能够从所述清扫用刷52的毛刷部52b将尘埃刷下来。在此之际也是所述清扫用刷52由弹簧部件52c恰到好处地按到转动刷51一侧,所以就更可靠地能从该清扫用刷52去除尘埃。
综上所述,捕捉在转动刷51上的尘埃被去除,并贮存到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里。其后,转动刷51再次向左(逆时针)转动返回原状态(图11(a)),“刷清扫动作”告一段落。
另外,“刷清扫动作”中,转动刷51被驱动转动使得毛刷部51b往返于沿着棒状部件51a整个外周面的区域的一部分刷通过区域。也就是说,毛刷部51b通过转动刷51的旋转轴附近的一部分区域即刷通过区域。沿着棒状部件51a外周面整个范围的区域中,形成有刷通过区域和毛刷部51b不通过,只有棒状部件51a外周面的露出部分通过的露出区域。第一密封部件45在露出区域接近或接触棒状部件51a的外周面。为此,避免了第一密封部件45接触毛刷部51b。
若如上所述的“刷清扫动作”结束,再次进行以上所述的“尘埃去除动作”。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再次旋转,限位开关44的杆44a再次动作则空气过滤器30停止。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中通过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区域的尘埃被捕捉在转动刷51的毛刷部51b。这样,通过重复“刷清扫动作”和“尘埃去除动作”,在空气过滤器30上每个规定区域尘埃都会就被除下来。并且,若去除了所述空气过滤器30整个区域上的尘埃,则“尘埃去除动作”及“刷清扫动作”全部结束。例如,若限位开关44的杆44a工作规定的次数,则判断空气过滤器30旋转了一周,从而结束所述动作。
—尘埃搬送动作—
在进行以上所述的“尘埃去除动作”及“刷清扫动作”时,由贮存量检测机构70检测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贮存量。也就是说,由光电晶体管73检测到发光LED72发出的光的强度。并且,若光电晶体管73的检测光的强度在设定值(下限值)以下,则认为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量达到规定的量,切换成“尘埃搬送动作”。
“尘埃搬送动作”中,转动刷51在图10的状态下停止,而且空气过滤器30也停止状态。还有,风阀箱81的风阀82成为打开状态(图12(b)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驱动室内风扇21,则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就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阀箱81被导入贮尘容器60。由此,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这样,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贮存量减少,光电晶体管73的检测光的强度变高。并且当检测光的强度达到设定值(上限值)以上,则认为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基本上全被排出,“尘埃搬送动作”结束。其后,再次开始“尘埃去除动作”或“刷清扫动作”。
—尘埃排出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尘埃排出动作”。也就是说,在所述“尘埃搬送动作”下打开风阀82后,让发光LED72亮起来,检测其光的强度。若光的强度低于规定值,则判断出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尚未被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搬送,也就是说,做出是从贮尘容器60到尘埃捕集箱90的搬送路已被尘埃堵住,还是该尘埃捕集箱90内捕集了大量的尘埃这样的判断,让装饰板11的LED16亮起来而通知使用者,使用者操作遥控器来进行以下那样的“尘埃排出动作”。
“尘埃排出动作”与以上所述的“尘埃搬送动作”一样,转动刷51在图10的状态下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也为停止状态。还有,风阀箱81的风阀82为关闭状态(图12(c)的状态)。
在所述的状态中,在已由使用者将吸尘器的吸嘴***装饰板11的吸嘴***部110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动作。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借助该吸引动作经搬送用导管88、贮尘容器60、风阀箱81、吸入用导管87及吸嘴***部110被吸入吸尘器。在此之际,贮尘容器60内残余的尘埃也通过吸入用导管87被吸入吸尘器。其结果,尘埃捕集箱90及贮尘容器60的尘埃被排出室内机组3外。
—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贮存起来的空间和开口部63之间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被密封部件45密封,所以在室内风扇21处于运转过程中的贮尘容器60内,空气基本上不会从尘埃贮存起来的空间向开口部63流动。因此,能够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通过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刷机构51、52之间的间隙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件45不是安装在转动刷51上而是安装在贮尘容器60的内壁上。因此,第一密封部件45的位置不会随着转动刷51的转动而改变。为此,利用第一密封部件45就可以总是将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转动刷5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起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空气从贮存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的空间向开口部63流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所述空间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转动刷51外周面两侧的间隙中,第一侧面部61b一侧的间隙由第一密封部件45密封,第二侧面部61c一侧的间隙由清扫用刷52密封,由此就能够密封所述两间隙。还有,通过用清扫用刷52兼起到密封形成在密封转动刷51外周面两侧的间隙之一的作用的构成,就可以简化贮尘容器60内的构成。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是夹着转动刷51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由清扫用刷52扫落附着在转动刷51上的尘埃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是将第一密封部件45配置在转动刷51外周面两侧形成的间隙中尘埃基本不落下的那一侧。为此,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上表面上基本上不会贮存尘埃。因此,就可以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件45的密封部45a是从安装部45b的外表面向上延伸。为此,即便尘埃落在第一密封部件45的上表面,尘埃也是从密封部45a的安装部45b一侧开始贮存,所以就可以避免由于尘埃而使转动刷51的动作恶化。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密封部件45在毛刷部51b不通过的区域中,第一密封部件45接近或者接触棒状部件51a的外周面,所以避免了第一密封部件45接触毛刷部51b。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就可以避免毛刷部51b由于与第一密封部件45接触而被损伤。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即便是第一密封部件45的密封部45a接触转动刷51外周面的情况,也会因为密封部45a是向着转动刷51的转动轴延伸,所以无论转动刷51绕旋转轴向哪个方向转动旋转扭矩都基本相等。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转动刷51绕旋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阻止转动刷51的动作恶化。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收纳刷机构51、52的上侧部分61中,在下侧部分62尘埃贮存多的那一侧的内壁面上。为此,能够利用第一密封部件45有效地防止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从开口部63流出。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第一侧面部61b正中的高度,也可以将其设置在第一侧面部61b的上端部。
还有,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将第一密封部件45设置在第一侧面部61b以外(例如上表面部61a的下表面)。
再有,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将第一密封部件45安装在转动刷51上,构成为使第一密封部件45从该转动刷51向贮尘容器60内表面延伸接近或接触该内表面。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不设置尘埃捕集箱90,贮存尘埃的容器只有贮尘容器60一个。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是贮尘容器60的下侧部分62不从上侧部分61的下端向侧面鼓出的断面形状(例如矩形)。
—产业上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具有去除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之功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
室内风扇(21),
空气过滤器(30),该空气过滤器(30)捕捉由所述室内风扇(21)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
刷机构(51、52),该刷机构(51、52)用以去除附着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以及
贮尘容器(60),在该贮尘容器(60)上形成有配置所述刷机构(51、52)的开口部(63),该贮尘容器(60)贮存由该刷机构(51、52)从所述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密封部件(45、46),该密封部件(45、46)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贮存起来的贮存空间(58)和所述开口部(63)之间,将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所述刷机构(51、52)之间的空间密封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51、52),具有在设置为自由转动的棒状部件(51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接触的毛刷部(51b)的转动刷(51),
所述密封部件(45),至少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和所述转动刷(51)之间并安装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51、52)具有所述转动刷(51)和刷清扫部件(52),该刷清扫部件(52)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的夹着所述转动刷(51)与所述密封部件(45)相反一侧的内壁面与所述转动刷(51)的外表面之间且沿着该转动刷(51)的轴向延伸,该刷清扫部件(52)与所述毛刷部(51b)接触去除已附着在该毛刷部(51b)上的尘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45)从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朝着所述转动刷(51)的下部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刷(51)在所述棒状部件(51a)的外表面中仅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所述毛刷部(51b),并且,所述转动刷(51)构成为:能够绕旋转轴双向转动以便该毛刷部(51b)在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规定角度区域内做往返运动,
所述密封部件(45)向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所述规定角度区域以外的区域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刷(51)在所述棒状部件(51a)的外表面中仅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所述毛刷部(51b),并且,所述转动刷(51)构成为:能够绕旋转轴双向转动以便该毛刷部(51b)在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规定角度区域内做往返运动,
所述密封部件(45)向沿着所述棒状部件(51a)的整个外周的区域中所述规定角度区域以外的区域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45)包括从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侧朝着所述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的平板状密封部(45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45)包括从所述贮尘容器(60)的内壁面侧朝着所述转动刷(51)的旋转轴延伸的平板状密封部(45a)。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60)包括收纳所述刷机构(51、52)的上侧部分(61)和从该上侧部分(61)的下端朝着侧面鼓出而形成所述贮存空间(58)的下侧部分(62),
所述密封部件(45)设置在所述上侧部分(61)中的所述下侧部分(62)鼓出一侧的内壁面上。
CN201080002026XA 2009-04-30 2010-04-26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1066 2009-04-30
JP2009-111066 2009-04-30
PCT/JP2010/002990 WO2010125796A1 (ja) 2009-04-30 2010-04-26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034A CN102077034A (zh) 2011-05-25
CN102077034B true CN102077034B (zh) 2013-07-10

Family

ID=4303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20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034B (zh) 2009-04-30 2010-04-26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47404B2 (zh)
EP (1) EP2312230B1 (zh)
JP (1) JP4573000B1 (zh)
CN (1) CN102077034B (zh)
WO (1) WO2010125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6805B2 (ja) * 2010-06-08 2014-10-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掃除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KR20120083114A (ko) * 2011-01-17 2012-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5811134B2 (ja) * 2013-04-30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US11029059B2 (en) * 2013-10-01 2021-06-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assive cooling system with ambient fluid collection
CN105268663B (zh) * 2014-07-22 2020-06-02 株式会社光和 清扫装置、空气过滤器的清扫装置、吸尘器和吸尘器具
JP6299717B2 (ja) * 2015-09-30 2018-03-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360610B1 (en) * 2017-02-10 2021-08-25 Daikin Industries, Ltd. A filter cleaning device for an air-conditioner
EP3360619B1 (en) * 2017-02-10 2019-09-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 filter cleaning device for an air-conditioner
KR101828587B1 (ko) * 2017-06-26 2018-02-13 (주)센도리 먼지제거기능을 구비한 공조장치
CN107906615B (zh) * 2017-12-18 2023-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KR102477942B1 (ko) * 2020-07-01 2022-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113606722A (zh) * 2021-07-20 2021-11-05 李春英 一种无菌无尘车间空气除菌设备
CN115715908B (zh) * 2022-11-14 2024-02-06 无锡市三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粉车间除尘设备
CN116085921B (zh) * 2023-04-10 2023-06-13 山西太康高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理的制冷设备用防尘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4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CN1754070A (zh) * 2003-03-04 2006-03-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附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单元的空气调和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1748A (ja) * 1994-11-15 1996-05-28 Nippondenso Co Ltd 空気清浄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11201494A (ja) * 1998-01-20 1999-07-30 Fujitsu General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AU2006213929B2 (en) * 2005-09-13 2011-04-14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4124225B2 (ja) * 2005-11-25 2008-07-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039453B1 (ja) * 2005-12-12 2008-0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TW200817640A (en) 2006-08-31 2008-04-16 Daikin Ind Ltd Air conditioner
JP4175408B2 (ja) * 2006-08-31 2008-11-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103926B2 (ja) * 2007-02-09 2012-1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985656B2 (ja) * 2007-02-09 2012-07-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910744B2 (ja) * 2007-02-09 2012-04-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1290152B (zh) * 2007-04-18 2010-05-26 海尔集团公司 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101290151B (zh) * 2007-04-18 2010-05-26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101680679B (zh) * 2007-05-17 2013-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5240960B2 (ja) * 2007-07-24 2013-07-17 株式会社コーワ 空気調和機用清掃装置と空気調和機
KR101146438B1 (ko) * 2007-07-31 2012-06-07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조화장치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청소기 연장노즐
US8734553B2 (en) * 2007-12-11 2014-05-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213250B1 (ko) * 2007-12-19 2012-12-18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내 유닛
JP5338322B2 (ja) * 2008-01-11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618302B2 (ja) * 2008-01-17 2011-01-2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KR101329754B1 (ko) * 2008-01-24 201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101939597B (zh) * 2008-01-25 2013-09-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070A (zh) * 2003-03-04 2006-03-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附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单元的空气调和机
CN15844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201494A 1999.07.30
JP平8-131748A 1996.05.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00052A1 (en) 2011-05-05
EP2312230B1 (en) 2017-06-21
JP2010276333A (ja) 2010-12-09
EP2312230A4 (en) 2013-05-29
WO2010125796A1 (ja) 2010-11-04
US8647404B2 (en) 2014-02-11
JP4573000B1 (ja) 2010-11-04
EP2312230A1 (en) 2011-04-20
CN102077034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03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8067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0370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3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06027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441603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掃除ユニット
CN10189677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06028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239583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498477B (zh) 吊顶式空调
CN21583205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191074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88683B (zh) 尘埃捕集箱及其包括该尘埃捕集箱的空调装置
CN101910742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JP201104329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583205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KR20110116864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104326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75291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