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527B -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527B
CN101983527B CN2009801119782A CN200980111978A CN101983527B CN 101983527 B CN101983527 B CN 101983527B CN 2009801119782 A CN2009801119782 A CN 2009801119782A CN 200980111978 A CN200980111978 A CN 200980111978A CN 101983527 B CN101983527 B CN 101983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utilize
internet service
mobile tele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19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527A (zh
Inventor
大泽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3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46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ubscriber uses a multi-mode terminal which moves and accesses different networks with at least one network having a wireline access including cordless 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75Indicating network or usage conditions on the user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2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hybri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经由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式基站)进行通信时,用户有时对应于通信用途、通信目的来选择通信路径。因此,希望能够进行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可选择通信路径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信终端装置,能够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经由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式基站,femtocell)进行通信时,适宜地切换与因特网服务等的连接和移动电话网连接而进行利用的通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大型基站(宏蜂窝基站)设置于数十米高度的铁塔、大厦的屋顶等,发挥其作用。大型基站提供的通信区域一般称为“宏蜂窝”,该基站构成移动电话网。但是,近年提案有与这些现有的基站不同的、面向狭窄区域的通信终端装置用基站。它们是可设置于用户住宅内的超小型通信终端装置基站(毫微微蜂窝式基站)。超小型通信终端装置基站提供的通信区域称为“毫微微蜂窝”,该基站以能够通过网际协议网(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与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方式构成。能够设想,利用该毫微微蜂窝式基站,通信终端装置在室内容易连接,并且与由多个用户共享的室外的基站相比,能够提高通信速度。另外,通过导入毫微微蜂窝式基站,不谋求现存的大型基站的设备增强,就能够应对增大的声音、数据通信的业务的问题。但是,如下面所述,由于导入该毫微微峰窝式基站,从而需要新的通信单元。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487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1表示利用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第二基站)的通信的一例。如图所示,可知在经由毫微微峰窝式基站(第二基站)及调制解调器(IP连接装置)的通信中,存在二种不同的通信路径。作为第一通信路径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等提供的通信路径1。该通信路径预计在从因特网上的通信目的地下载内容数据的情况下、通信目的地是IP电话的情况等下使用。作为第二通信路径有经由网关(gateway)与移动电话网的移动交换站连接的通信路径2。该通信路径能够考虑例如通信目的地是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用信息服务的情况。即,利用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的用户基于通信用途、通信目的等,选择通信路径。因此,当经由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能够选择不同的通信路径的功能时,能够更有效地使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用户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进行通信路径的选择,能够提供更适合用户需求的通信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经由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第二基站)的通信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所保持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所保持的历史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告知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5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5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6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7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7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7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7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8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9是表示实施例8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8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8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32是表示实施例9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33是表示实施例9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34是表示实施例9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5是表示实施例9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36是表示实施例10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37是表示实施例10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8是表示实施例10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39是表示实施例1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40是表示实施例1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1是表示实施例1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42是表示实施例1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
图43是表示实施例1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4是表示实施例1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0200通信终端装置
0201通信部
0202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
0203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
0204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和权利要求的相互关系如下所述。实施例1主要涉及权利要求1和14等,实施例2主要涉及权利要求2等,实施例3主要涉及权利要求3等,实施例4主要涉及权利要求4等,实施例5主要涉及权利要求5等,实施例6主要涉及权利要求6和15等,实施例7主要涉及权利要求7等,实施例8主要涉及权利要求8等,实施例9主要涉及权利要求9等,实施例10主要涉及权利要求10等,实施例11主要涉及权利要求11等,实施例12主要涉及权利要求12等。另外,本发明不被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定,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实施例1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的功能。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存在利用ISP等因特网服务(含IP电话服务)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通信路径,和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通信路径。在这里,利用第二基站的用户基于通信用途、通信目的等选择任一种通信路径。因此,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提供在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时能进行通信路径的选择的通信单元。
<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各部由硬件、软件、以及硬件和软件两者的任一方构成。例如,作为实现它们的一例,在利用计算机的情况下能够列举出由CPU、主存储器、总线、接口、***设备等构成的硬件,和在这些硬件上可实现的软件。具体地说,通过依次执行在主存储器上展开的程序,利用主存储器上的数据、及经由接口输入的数据的加工、蓄积、输出等实现各部的功能。
在同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0200由“通信部”0201、“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0202、“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0203、“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0204构成。另外,本发明不仅作为装置能够实现,而且作为方法也能够实现(在本说明书的整体范围内一样)。
“通信部”构成为,进行与构成移动电话网的第一基站的通信、和与通过网际协议网可与移动电话网连接的第二基站的通信。
在这里,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式基站)提供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区域(毫微微蜂窝)为半径数十米左右的极小的范围的区域。与之相对,第一基站(宏蜂窝基站等)提供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区域(宏蜂窝等)为从半径数百米到十几公里较大的范围的区域。在这里,所谓“宏蜂窝等”是比称为宏蜂窝、微蜂窝(microcell)、超微蜂窝(nonocell)、微微蜂窝(picocell)等的毫微微蜂窝大的通信区域。即,利用第二基站能够确保以第一基站覆盖不了的狭窄区域的通信。另外,在通信终端装置中,与第一基站的通信和与第二基站的通信能够利用同一个硬件及软件进行,根据包含于通信信息中的ID等,能够判别与哪一个基站进行通信。
“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构成为受理通信开始信息的输入。在这里,“通信开始信息”指的是用于开始通信的信息,具体地说,相当于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的URL地址、通信路径的信息(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网关的IP地址、域名)等。在这里,作为通信开始信息的输入方法,能够是使用户直接输入上述的信息的结构,也能够是在显示器等中提示通信目的地、通信路径的选择项,使用户选择的结构。
另外,在通信时可利用的基站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都可利用的情况等),通过在通信开始信息中例如指定基站码,能够指定利用的基站。另外,在经由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的通信时,在通信开始信息中例如通过指定通信路径码,也能够指定利用下述的“利用了因特网服务等的通信路径”或“利用了移动电话网连接的通信路径”的哪一个的通信路径。另外,在自动地决定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5的情况等)并不一定需要指定通信路径。
“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构成为,输出用于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请求信息即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在这里,在“因特网服务等”中包含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等提供的因特网连接服务、IP电话连接服务等。另外,所输出的请求信息以按照规定的移动电话用格式、规定的通信过程的方式向通信信息处理电路传送,从天线作为通信波向第二基站发送。
另外,“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构成为,输出用于经由第二基站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即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在这里,“移动电话网连接”指的是从网际协议网向移动电话网的连接,经由网关等进行。
<具体的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各个硬件结构部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利用该图,对通信终端装置的各个硬件结构部的作用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通信终端装置具备:作为通信部、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的“CPU”0301和“主存储器”0302。另外,通信终端装置具备用于保持程序等的“闪速存储器”0303。另外,作为通信设备具备“天线”0304和“通信信息处理电路”0305。作为受理通信开始信息的输入的接口具备“小键盘”0306。这些通过***总线等相互连接,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另外,上述“闪速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也能够由同一种部件构成。
闪速存储器存储有由CPU执行的各种程序等。另外,主存储器提供作为由CPU执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的工作区域。另外,在该主存储器、存储装置中分别被分配多个存储器地址,在CPU执行的程序通过特别指定该存储器地址并访问,从而能相互进行数据交换,进行处理。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采用程序事先在主存储器的工作区域中展开并常驻的结构,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从闪速存储器适宜地调出的结构。
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在经由接口受理了通信开始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将该输入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在CPU执行用于判断是进行经由第一基站的通信还是进行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的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输入信息进行用于判别利用的基站码是第一基站的基站码还是第二基站的基站码的处理。在这里,在利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的情况下,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根据上述输入信息,在CPU执行用于判断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通信路径还是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通信路径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在闪速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保持的表示各通信路径的IP地址储存到主存储器规定的地址,判断哪个IP地址和表示利用的通信路径的IP地址一致。另外,在表示通信路径的IP地址等信息装入第二基站等的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采用从接收信息取得该信息并利用的结构。
在这里,通信程序在CPU执行用于生成用于进行规定的通信的通信命令的处理,对于通信信息处理电路传送该命令。通信信息处理电路从天线使规定通信信息的发送。
另外,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在得到利用因特网服务等进行通信的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在CPU执行用于特别指定通信路径的处理。具体地说,进行在由通信程序生成的通信命令中***表示该利用通信路径的IP地址的处理。另外,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在得到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进行通信的输入信息的情况下,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进行在由通信程序生成的通信命令中***表示该利用通信路径的IP地址的处理。
<处理的流程>
图4所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由下面的步骤构成。首先,步骤S0401判断是否受理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开始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4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0402中,判断关于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哪一个。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403A。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403B。在步骤S0403A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在步骤S0403B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
以上的处理,能够作为方法、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或记录了该程序的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来进行实施(在本说明书的整体范围内一样)。
<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进行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能够选择通信路径,因此能够提供适合用户的需求的通信单元。
实施例2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在能够利用第二基站的情况下以缺省地进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特征。由此,用户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仅在必要时选择通信路径即可,可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
<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0500包括:“通信部”0501、“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0502、“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0503、“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0504、“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0505、“缺省控制部”0506。由于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缺省控制部在以下详细叙述。
“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构成为,判断第二基站是否可利用。作为判断第二基站是否能够利用的方法,例如有在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信息处理电路中取得来自第二基站的通信信息的强度,如果该强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话就判断为能够利用的方法。作为其他的方法,有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通信信息中包含的错误率的信息,如果该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话就判断为能够利用的方法。
“缺省控制部”构成为,在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第二基站能够利用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以缺省地输出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其构成为,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以缺省状态进行移动电话网连接。另外,在用户获得利用因特网服务进行通信等的通信路径的明示的选择指示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按照该指示进行通信的结构。
<具体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3说明了的实施例1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CPU”0601和“主存储器“0602也具备作为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和缺省控制部的功能。
第二基站利用判断程序从通信信息处理电路取得来自第二基站的通信信息的强度。而且,将该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使CPU执行用于判断该信息强度是否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处理,在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将第二基站能够利用的处理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
缺省控制程序在第二基站可利用的情况下,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使CPU执行用于起动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的处理。具体地说,以从通信程序调出移动电话网连接程序,在通信命令中***表示移动电话网连接的通信路径的IP地址的方式进行控制。
<处理的流程>
图7所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含如下述步骤。首先,在步骤S0701中,判断是否受理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开始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7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进行待机。该处理主要通过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执行。在步骤S0702中,判断第二基站是否能够利用。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能够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703。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能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0701。该处理主要由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0703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以缺省地输出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的方式进行控制。该处理主要通过缺省控制部执行。在步骤S0704中,判断在通信开始请求中,因特网服务等是否作为通信路径被指定。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指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705A。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指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705B。在步骤S0705A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在步骤S0705B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通信路径,因此能够提供更适合用户的需求的通信单元。另外,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选择通信路径的操作就足够了,因此可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
实施例3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而且,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基于将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通信路径关联起来的信息,选择通信路径,因此,减轻用户选择通信路径的操作负担。
<结构>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0800包括:“通信部”0801、“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0802、“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0803、“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0804、“表保持部”0805、“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0806。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表保持部、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表保持部”构成为,保持用于对应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决定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还是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表。在这里,通信目的地地址是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的文字、记号等。具体地说,能够列举出URL、IP地址、域名等,例如能够从通信开始信息中取得。在仅以利用了因特网服务等的通信路径才能够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总是利用的通信路径已经决定的通信目的地的情况下,使用户进行通信路径的选择是不妥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事先将通信目的地地址和利用的通信路径关联起来而自动地决定利用的通信路径的话,就能够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作为表的信息,例如保持图9所示的信息。如该图所示,其构成为使表示通信目的地地址的URL和利用通信路径的信息一对一地对应起来并保持。另外,在表保持部中保持的表信息也能够采用用户亲自经由小键盘等接口能够编辑的结构。
“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构成为,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基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及在表保持部中保持的表,控制使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还是使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以图9所示的例子说明,在通信目的地地址是“https://keitaisite-x.com/keitai.html”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移动电话网连接,输出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
<具体的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其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3说明了的实施例1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CPU”1001和“主存储器”1002还具备作为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的功能,“闪速存储器”1003具备作为表保持部的功能。
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程序在取得通信目的地地址的信息的情况下,从闪速存储器取得表信息,存储于主储存器的规定地址中。而且,基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及表信息取得对应的通信路径的信息。在这里,在表信息中不包含取得的通信目的地地址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决定通信路径,而作为与通信路径相关的信息的输入等待状态。
<处理的流程>
图11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如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1101中,判断是否受理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开始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进行待机。该处理主要由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执行。在步骤S1102中,基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及表来决定通信路径。该处理主要由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执行。在步骤S1103中,判断关于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哪一个。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04A。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04B。在步骤S1104A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在步骤S1104B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通信路径,因此能够提供更适合用户的需求的通信单元。另外,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基于将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通信路径关联起来的表信息,决定通信路径,所以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
实施例4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而且,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在利用的通信路径根据通信路径的利用历史是使用频度低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对用户告知该主旨的功能。由此,即使在用户错误第选择了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告知,所以也能够选择适合的通信路径。
<结构>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1200包括:“通信部”1201、“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1202、“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1203、“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1204、“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1205、“多数派判断部”1206、和“非多数派告知部”1207。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多数派判断部、非多数派告知部在以下详细叙述。
“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构成为,保持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还是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信息关联起来的历史。在这里,“通信目的地地址”是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的文字、记号等。具体地说,能够列举出URL、IP地址、域名等,例如能够从通信开始信息中取得。
作为历史的具体例,例如保持图13所示的信息。在这里,表示对于通信目的地地址保持利用了各通信路径的次数的例子。在该图中,对于表示通信目的地地址的URL“https://iwebsite-y.com/iweb.html”,判断为用户过去使用过15次因特网服务等的通信路径,过去使用过0次移动电话网连接的通信路径。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对该历史分配规定的存储区域,在更新时从最早利用的通信目的地地址的历史起进行删除。
“多数派判断部”构成为,判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利用的通信路径在历史中是否为多数派。在这里,作为判断是否为多数派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即,比较在历史中保持的各通信路径的使用次数,将使用次数多的通信路径特别指定为多数派,判断该通信路径和利用的通信路径是不是相同。
“非多数派告知部”构成为,在多数派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为不是多数派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告知该主旨。
作为告知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如图14所示,对用户将表示利用的通信路径是在历史中使用频度低的通信路径的主旨的文本等在显示器中显示的方法,从扬声器输出同样的主旨的声音的方法,或为了唤起注意进行振动器的控制的方法等。通过这些告知,用户识别利用的通信路径是使用频度低的路径,能够采取适合的措施。
<具体的结构>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其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3说明了的实施例1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CPU”1501和“主存储器”1502还具备作为多数派判断部和非多数派告知部的功能,“闪速存储器”1503具备作为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的功能。
多数派判断程序从通信开始信息取得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地址和利用的通信路径的信息,判断通信路径在历史中是不是多数派。具体地说,将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信息存储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在CPU执行用于判断对于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哪一个通信路径被较多地使用的处理。具体地说,进行比较与通信目的地地址对应起来的各通信路径的利用次数的大小的处理。接着,多数派判断程序在CPU执行用于判断通过该处理得到的多数派的通信路径、和利用的通信路径是否一致的处理。
非多数派告知程序在利用的通信路径在历史中不是多数派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告知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在闪速存储器等中储存的非多数派告知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将该非多数派告知信息向作为告知输出设备的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等输出。
<处理的流程>
图16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1601中,判断是否受理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开始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进行待机。该处理主要由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执行。在步骤S1602中,判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利用的通信路径在历史中是不是多数派。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是多数派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3。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是多数派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4。该处理主要由多数派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1603中对用户告知利用的通信路径不是多数派的主旨。该处理主要由非多数派告知部执行。在步骤S1604中,判断关于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哪一个。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5A。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5B。在步骤S1605A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在步骤S1605B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选择通信路径,因此能够提供更适合用户的需求的通信单元。另外,在选择的通信路径对于通信目的地是使用的频度低的情况下,对用户告知该主旨,用户能够采用适合的措施。
实施例5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而且,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选择关于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的通信路径,因此可容易地进行符合用户的利用倾向的通信。
<结构>
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1700包括:“通信部”1701、“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1702、“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1703、“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1704、“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1705、“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部”1706。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4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部在以下详细叙述。
“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构成为,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从历史取得与通信目的地地址相关的最近的通信路径,以利用该路径的方式控制是使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还是使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即,使对于指定的通信目的地利用与前次相同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变得容易。
<具体的结构>
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CPU”1801和“主存储器”1802还具备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部的功能。
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程序从通信开始信息取得通信目的地地址的信息时,从历史中取得关于该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通信路径。具体地说,将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以CPU执行用于从历史检索并取得相对于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通信路径的处理,将该处理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在这里,在历史中不包含取得的通信目的地地址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决定通信路径,而作为关于通信路径的信息的输入等待状态。
<处理的流程>
图19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1901中,判断是否受理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开始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9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进行待机。该处理主要由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执行。在步骤S1902中,以从历史取得关于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的通信路径,并利用该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该处理主要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部执行。在步骤S1903中,判断关于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和移动电话网连接的哪一个。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904A。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904B。在步骤S1904A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在步骤S1904B中,对第二基站发送用于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与通信目的地连接的请求信息。该处理主要由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和通信部执行。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通信路径,因此能够提供更适合用户的需求的通信单元。另外,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选择关于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的通信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符合用户的利用倾向的通信。
实施例6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在经由第一基站(宏蜂窝)或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时通信状态不良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警告告知的功能。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图。在用户经由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当电场强度减弱时,产生通信迟缓的可能性、通信中断的可能性。该情况下,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通过在显示器中显示电场强度减弱的主旨,或以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从而对用户有效地进行告知。由此,用户可进行采用进行切换到利用第一基站(宏蜂窝基站等)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的适合的措施。
<结构>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各部通过硬件、软件、以及硬件和软件两者的任一种构成。例如,作为实现它们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出在利用计算机的情况下,由CPU、主存储器、总线、接口、***设备等构成的硬件、和在这些硬件上能实现的软件。具体地说,通过在主存储器上依次执行展开的程序,由主存储器上的数据、经由接口输入的数据的加工、蓄积、输出等实现各部的功能。
在同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2100包括:“通信部”2101、“电场测定部”2102、“电场强度判断部”21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2104、“警告告知部”2105、“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2106、“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2107、“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2108。另外,本发明不仅作为装置能够实现,而且作为方法也能够实现。(在本说明书的整体范围内一样)
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记载的装置的结构一样,所以对不同点的电场测定部、电场强度判断部、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电场强度测定部”构成为测定接收电场强度。例如,发挥基于来自基站的信号,感测电场强度是多少的作用。
“电场强度判断部”构成为,判断在电场测定部测定的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能够采用预先设定规定的阈值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可适宜地变更该值的结构。例如,用户判断为只要通信不中断即可的话将该阈值较低地设定,用户判断为通信品质一点也不能降低的话将该阈值设定得高。
“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构成为,判断是否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在因特网服务等中除因特网服务之外还包含IP电话服务。作为判断是否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方法的一例,有感测通信信号数据是否按照因特网协议构成的方法。例如,能够根据通信信号数据的报头内容进行判断。另外,也能够根据对通信部的命令历史判断是否利用因特网服务等。
“警告告知部”构成为,在电场强度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结果、且在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即,构成为在通信品质劣化或由于不能够进行移交而通信中断的可能性高的状况下,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在这里,“警告告知”指的是对用户作为警告进行告知的情况,能够列举出如图20所示,在显示器上显示“请注意,毫微微蜂窝通信的接收电场减弱”等文本、图标等、从扬声器输出同样的宗旨的声音、或为了唤起注意而进行振动器的控制等。通过这些告知输出设备,用户识别通信品质劣化或中断的可能性,之后能够采取适宜的措施。
另外,通过利用GPS信息等在显示器中显示用户当前位置和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范围内,能够向用户表示可通信的范围等信息。由此,用户能够一边确认可通信的范围,一边进行通信。
<具体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各个硬件结构部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利用该图,对通信终端装置的各个硬件结构部的作用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通信终端装置具备:作为电场测定部、电场强度判断部、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警告告知部的“CPU”2201和“主存储器”2202。另外,通信终端装置具备用于保持程序、警告告知信息等的“闪速存储器”2203。另外,具备作为通信部的“天线”2204和“通信信号处理电路”2205。另外,作为告知输出设备具备:“显示器”2206、“扬声器”2207、“振动器”2208、“小键盘”2209。这些由***总线等的数据通信路径相互连接,进行信息发送接收、处理。另外,上述“闪速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也能够由同一部件构成。另外,在图22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闪速存储器存储由CPU执行的各种程序等。另外,主存储器提供作为由CPU执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的工作区域。另外,在该主存储器、存储装置中分别分配有多个存储器地址,在CPU执行的程序通过特别指定该存储器地址进行访问,从而能够相互进行数据交换,进行处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程序采用事先在主存储器的工作区域中展开并常驻的结构,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从闪速存储器适宜地调出的结构。
当在天线接收通信信号时,该信号通过通信信号处理电路以通信终端装置能够处理的方式被变换。电场测定程序根据由通信部供给的信号数据,使CPU执行用于判断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的运算处理。CPU进行用于进行上述判断的运算处理,将该运算处理的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电场强度判断程序使CPU执行用于判断存储于主存储器规定的地址的、通信部的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的运算处理。CPU进行用于进行上述判断的运算处理,将该运算处理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
另外,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程序将由通信信号处理电路变换的通信信号数据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使CPU执行判断通信信号数据的报头的内容的运算处理。具体地说,将预先储存于闪速存储器等中的表示IP报头的固有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通过比较该信息和通信信号数据的报头而进行。CPU进行用于进行上述判断的运算处理,将该运算处理的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
另外,警告告知程序,在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的关于电场强度判断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且关于因特网服务等利用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判断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储存于闪速存储器等的警告告知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将该警告告知信息向作为告知输出设备的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等输出。
<处理的流程>
图23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2301中,判断通信部是否发挥功能。这例如是判断在移动电话等中是否变为使通信功能停止的“通信OFF”模式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23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主要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2303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3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2304中,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3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2305中,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告知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省略说明。
以上的处理作为方法、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或记录有该程序的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能够实施(在本说明书的整体范围内一样)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在经由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在接收电场强度减弱时,能够进行有效地警告告知,因此用户能够采用进行切换为经由第一基站(宏蜂窝等)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的适合的措施。
实施例7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图2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一例的图。与实施例6一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通过在显示器中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或以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从而有效地对用户进行告知。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具有显示是利用第一基站(宏蜂窝等),还是利用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的特征。例如,如图所示,在利用第二基站的情况下,能够使显示器闪烁显示“Femtcell”,在利用第一基站的情况下,能够使显示器闪烁显示“Normalcell”等。由此,用户能采用在显示器等确认利用第二基站的情况,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的适宜的措施。
<结构>
图2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2500包括:“通信部”2501、“电场测定部”2502、“电场强度判断部”25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2504、“警告告知部”2505、“利用基站显示部”2506、“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2507、“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2508、“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2509。
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6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利用基站显示部在以下详细叙述。
“利用基站显示部”构成为,显示是在利用第一基站,还是在利用第二基站。即,以能够明确区分在利用第一基站的情况和在利用第二基站的情况的方式,能够对用户进行视觉的影响。在这里,作为判断利用的基站的方法,能够列举出基于包含在通信信号中的ID等进行的方法。另外,作为具体的显示方法,如图6所示,能够列举出在显示器中对利用的基站用文本、图标等进行附加表示的方法、对应于利用的基站使画面的颜色、模样等变化的方法。
<具体的结构>
图2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其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22说明了的实施例6的装置的硬件的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具备:作为利用基站显示部的“CPU”2601和“主存储器”2602。另外,在图26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利用基站显示程序基于来自通信信号处理电路的信息,针对是进行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还是进行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进行判断,将表示利用的基站的数据存储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接着,基于该数据,将与在闪速存储器中存储的各通信对应的利用基站显示信息(文本显示数据、图标显示数据等)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并将该显示信息向作为利用基站显示输出设备的显示器等输出。
<处理的流程>
图27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2701中,判断通信部是否发挥功能。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2702中,对表示利用的基站的信息进行显示。该处理主要由利用基站显示部执行。在步骤S2703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主要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2704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情况下,返回步骤S27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2705中,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06。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7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2706中,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但省略说明。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在接收电场强度减弱时,由于能够进行有效的警告告知,且以显示器等能够一看就掌握利用的基站,所以用户能够采用进行切换为经由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的适合的措施。
实施例8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图2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的一例的图。与实施例6同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通过在显示器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或以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对用户进行有效地告知。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具有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进行表示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移交)的主旨的警告告知的特征。例如,如图所示,能够将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的主旨以一看就能够掌握的方式以图标等进行显示。由此,用户确认不能够继续利用因特网服务等,能够采取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适宜的措施。
<结构>
图2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2900包括:“通信部”2901、“电场测定部”2902、“电场强度判断部”29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2904、“警告告知部”2905、“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2907、“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2908、“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2909,“警告告知部”具有“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单元”2906。
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6记载的装置的结构一样,所以对不同点的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单元,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单元”构成为,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进行表示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的主旨的警告告知。在这里,为了继续利用因特网服务等,需要通过移动交换站等以即使成为第二基站的范围外也能够自动地切换为经由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方式进行控制(移交)。但是,也有时不支持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移交。在该情况下,产生对带有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无缝地切换通信的期待感的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必要性。
作为具体的警告告知的方法,除图28所示的图标显示之外,能够列举出作为文本在显示器中显示的方法、以声音输出的方法、使振动器振动的方法等。
<具体构成>
图3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22说明了的实施例6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作为警告告知程序的一种,内含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程序。另外,图30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程序基于来自通信信号处理电路的信息,判断在进行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在关于存储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的电场强度判断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且关于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判断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包含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的主旨的警告告知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存储在闪速存储器中的警告告知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将该警告告知信息向作为告知输出设备的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等输出。
<处理的流程>
图31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步骤S3101中,判断是否利用第二基站。在判断为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2。在判断为不利用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31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3103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1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104中,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1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105中,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包含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的主旨的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等,但说明省略。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时在接收电场强度减弱的情况下,因能够有效地对因特网服务等不能继续利用的主旨进行警告告知,所以用户能够采取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的范围内等的适宜的措施。
实施例9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图3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要一例的图。与实施例6一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通过在显示器中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或以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从而有效地对用户进行告知。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具有在利用第二基站(毫微微蜂窝)进行通信时,将对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指示请求输出的特征。例如,如图所示,能够以可选择是否利用第一基站(宏蜂窝)进行再连接的方式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即使是在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采取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适宜的措施。
<结构>
图3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3300包括:“通信部”3301、“电场测定部”3302、“电场强度判断部”33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3304、“警告告知部”3305、“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3307、“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3308、“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3309,“警告告知部”具有“指示请求输出单元”3306。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6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指示请求输出单元,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指示请求输出单元”构成为,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将对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指示请求输出。由此,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不仅对用户告知接收电波减弱的情况,而且能够进行催促是否利用第一基站进行再连接的指示的告知。作为具体的指示请求的方法,除图32所示的文本显示之外,能够列举出在显示器上对表示该主旨的图标进行显示的方法、以声音输出该主旨的方法、或为了唤起注意使振动器配合上述方法振动的方法等。另外,指示请求并不一定是对用户的指示进行强制的请求,也能够采用在用户对指示请求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解除指示请求的输出的结构。例如,在显示器上进行指示请求的显示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消去该显示等。
<具体结构>
图3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22说明了的实施例6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作为警告告知程序的一种内含指示请求输出程序。另外,图34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指示请求输出程序基于来自通信信号处理电路的信息,判断进行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在关于存储于主存储器规定的地址的电场强度判断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且关于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程序的运算处理结果是“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判断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警告告知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存储在闪速存储器内的警告告知信息存储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将该警告告知信息向作为告知输出设备的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等输出。
<处理的流程>
图35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3501中,判断是否利用第二基站。在判断为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02。在判断为不利用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35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主要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3503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5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504中,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5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505中,进行用于进行包含是否进行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主旨的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可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等,但省略说明。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的情况下,在接收电场强度减弱时,因能够有效地进行向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主旨的警告告知,所以用户能够采用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的操作、停留在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的范围内等适宜的措施。
实施例10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9一样,在显示器中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输出向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指示请求。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具有:在根据指示请求输出从用户有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从通信历史中取得最近通信对方ID,执行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处理的特征。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即使是在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采取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适宜的措施。
<结构>
图3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3600包括:“通信部”3601、“电场测定部”3602、“电场强度判断部”36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3604、“警告告知部”3605、“通信历史保持部”3307、“再连接处理控制部”3608、“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3609、“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3610、“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3611,“警告告知部”具有“指示请求输出单元”3606。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9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通信历史保持部和再连接处理控制部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通信历史保持部”构成为,保持利用了第二基站的通信的通信历史。在这里,通信历史能够为保持过去的一定期间的内容的结构、保持一定次数的通信历史的结构。在这里,也可以是在更新通信历史时从过去的通信历史中删除的结构。另外,也能够是保持最近一次的通信历史的结构。另外,也能够是只在通信的途中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保持通信历史的结构。作为通信历史的具体的内容,有通信对方ID、通信日期、通信时间、过去的通信次数等。
“再连接处理控制部”构成为,对应于警告告知部的指示请求的输出,在从用户有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从在通信历史保持部中保持的通信历史中取得最近的通信对方ID,利用第一基站使再连接处理执行。在这里也能够为在从用户有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二基站范围内也能够顺应地进行再连接的结构,另外,也能够为离开第二基站的圈外后才进行再连接的结构。
<具体结构>
图3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34说明的实施例9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具备作为通信历史保持部的“闪速存储器”3703、和作为再连接处理控制部即“CPU”3701和“主存储器”3702。另外,对在图37中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进行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的情况下,该通信历史的信息保持于闪速存储器内。在这里,针对通过在实施例9说明的指示请求输出程序,对作为告知输出设备的显示器等输出规定的警告告知信息,用户根据该指示进行再连接请求的情况在以下进行说明。再连接处理控制程序将在闪速存储器中保持的通信历史的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使CPU执行用于取得最近的通信对方ID的处理。CPU进行上述处理,将相应的通信对方ID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再连接处理控制程序基于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储存的上述通信对方ID,对通信信号处理电路送出用于进行利用第一基站的通信的命令信号。
<处理的流程>
图38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3801中,判断是否利用第二基站。在判断为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802。在判断为不利用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38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主要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3803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8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8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804中,判断通信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8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8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3805中,进行用于进行包含是否进行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内容的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在步骤S3806中,判断从用户是否有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请求。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有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807。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801。在步骤S3808中,对通信部使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处理执行。该处理主要由再连接处理控制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等,但省略说明。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时,在接收电场强度减弱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向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主旨的警告告知,所以用户能够采取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的操作、停留在利用第二基站的通信的范围内等的适宜的措施。另外,在从用户有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情况下,不会对用户增加过度的操作负担,能够对最近的通信对方进行再连接。
实施例11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另外,与实施例6一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通过在显示器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或以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从而对用户进行有效地告知。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时,还受理通信服务预约,在能够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执行预约的通信服务。
<结构>
图3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3900包括:“通信部”3901、“电场测定部”3902、“电场强度判断部”39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3904、“警告告知部”3905、“利用判断部”3906、“通信服务预约受理部”3907、“通信服务预约信息保持部”3908、“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3909、“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3910、“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3911、“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3912。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6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利用判断部、通信服务预约受理部、通信服务预约信息保持部、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利用判断部”构成为,判断是否能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作为具体的判断方法,有判断第二基站的电场强度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的方法。在这里,该阈值也可作为预先设定的结构,但也能够作为用户能自行设定的结构。
“通信服务预约受理部”构成为,在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时,受理通信服务的预约。在这里,“通信服务的预约”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通信数据的上载及下载等的方式进行预约的情况。例如,在因第一基站的电场强度弱而通信迟缓的情况下,为了下载容量大的数据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在能够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以重新进行该通信的方式进行预约。另外,在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时,有因某些理由不能完成通信数据的下载等的情况。作为具体的预约的受理方法,有对用户催促用于特别指定通信目的地地址、通信目的地ID等的通信信息的输入处理的方法。另外,作为催促输入处理的方法,有在进行警告告知时将能够进行通信服务的预约的主旨一起进行告知的情况等。
“通信服务预约信息保持部”构成为,保持通信服务的预约信息。作为通信服务的预约信息,有上述的通信目的地地址等、表示已上载或下载的数据的容量的通信经过信息、在利用第二基站可通信时进行通信的定时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能够作为在执行了所预约的通信服务的情况下消去的结构。
“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构成为,在第二基站利用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是可通信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基站执行已预约的通信服务。在这里,“通信服务的执行”也能够为在成为利用第二基站可进行通信时顺应地进行的结构,也能够为在通信预约时设定的定时进行的结构。另外,也能够自动地执行所预约的通信服务,但也能够作为在执行前对用户进行用于执行所预约的通信服务的许可请求告知的结构。
<具体的结构>
图4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22说明了的实施例6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CPU”4001和“主存储器”4002具备作为利用判断部、通信服务预约受理部、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的功能,“闪速存储器”4003具备作为通信服务预约信息保持部的功能。另外,在图40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等省略。
通信服务预约受理程序在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时,在显示器上以能够受理通信服务的预约的方式进行显示,从用户经由小键盘受理通信服务的预约输入,将该通信服务的预约信息储存在闪速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
利用判断程序根据第二基站的电场强度的信息判断是否可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具体地说,使CPU执行用于判断第二基站的电场强度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的运算处理,将该处理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
预约通信服务执行程序在是第二基站利用判断程序的判断结果是判断为可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在闪速存储器的规定地址中储存的通信服务的预约信息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对通信信号处理电路发送用于进行基于该预约信息的通信的命令信号。
<处理的流程>
图41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4101中,判断是否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进行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41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接收电场强度。该处理主要由电场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4103中,判断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低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低于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101。该处理主要由电场强度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4104中,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1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4105中,对用户进行用于警告告知的处理。在这里,在警告告知中也能够包含可进行通信预约的主旨的内容。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在步骤S4106中,判断是否受理了通信服务的预约。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受理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7。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受理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101。该处理主要由通信服务预约部执行。在步骤S4107中,判断是否能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8。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不能的情况下,进行待机。该处理主要由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4108中,执行所预约的通信服务。该处理主要由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等,但省略说明。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在经由第一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时,在按收电场强度减弱的情况下,能够对用户进行包含能够进行通信服务的预约的主旨的警告告知,另外在成为能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执行所预约的通信服务,因此所以用户能够采取更适宜的措施。
实施例12
<概要>
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具有在经由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能够选择用于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或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并发送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6一样,通过在显示器中显示通信状态不良的主旨、或声音输出该主旨、或进行振动,从而有效地对用户进行告知。但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代替电场测定部具有测定在通信部的错误率的错误率测定部,代替电场强度判断部具有判断在错误率判断部的测定结果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的错误率判断部。
<结构>
图4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方框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4200包括:“通信部”4201、“错误率测定部”4202、“错误率判断部”4203、“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4204、“警告告知部”4205、“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4206、“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部”4207、“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4208。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6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不同点的“错误率测定部”和“错误率判断部”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错误率测定部”构成为测定在通信部的错误率。在这里,“错误率”指的是在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时,在接收数据中包含与发送数据不同的比特的概率。
“错误率判断部”构成为,判断在错误率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即,基于错误率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判断通信状态中是否产生故障。由此,不测定接收电场强度,能够判断通信状态。在这里,能够作为预先设定规定的阈值的结构,但也能够作为可适宜变更该值的结构。例如,用户判断为只要通信不中断即可的话将该阈值较高地设定,用户判断为通信品质一点也不能降低的话将该阈值较低地设定。
另外,也能够采用仅用错误率的高低来判断通信状态的结构,但同样地也能够采用一起测定电场强度来判断通信状态的结构。
<具体结构>
图4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该结构基本上与利用图22说明了的实施例6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装置代替电场测定部、电场强度判断部,具备作为错误率测定部和错误率判断部的“CPU”4301和“主存储器”4302。另外,图43中对实施例1的图3所示的通信程序、通信开始请求受理程序、因特网服务等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程序省略。
当在天线接收通信信号时,该信号通过通信信号处理电路以通信终端装置可处理的方式被转换。错误率测定程序将来自通信信号处理电路的通信数据存储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使CPU执行用于测定通信部的错误率的运算处理。CPU进行用于进行上述测定的运算处理,并将该运算处理的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错误率判断程序使CPU执行用于判断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存储的通信部的错误率是否高于规定的阈值的运算处理。CPU进行用于进行上述判断的运算处理,并将该运算处理的结果储存在主存储器的规定的地址中。
<处理的流程>
图44表示的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处理的流程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4401中,判断通信部是否发挥功能。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02。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待机。在步骤S4402中,取得在通信部的错误率。该处理主要由错误率测定部执行。在步骤S4403中,判断错误率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超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04。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超过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401。该处理主要由错误率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4404中,判断通信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等。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在利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05。在这里的判断是判断为没有利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401。该处理主要由因特网服务等利用判断部执行。在步骤S4405中,进行用于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处理。该处理主要由警告告知部执行。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也能够进行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处理,但省略说明。
<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在经由第二基站利用因特网服务等时,在错误率增加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警告告知,因此用户能够采取进行切换为利用第一基站通信的操作、停留在第二基站的范围内等适宜的措施。

Claims (14)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通信部,进行与构成移动电话网的第一基站的通信、和与能够通过网际协议网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的第二基站的通信;
通信开始请求受理部,受理通信开始信息;
因特网服务请求信息输出部,将用于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利用因特网服务的请求信息即因特网服务请求信息输出;
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部,将用于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即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
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保持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是利用了因特网服务还是利用了移动电话网连接的信息关联起来的历史;
多数派判断部,判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利用的通信路径在历史中是否是多数派;以及
非多数派告知部,在多数派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为不是多数派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告知其主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判断第二基站是否能够利用;以及
缺省控制部,在第二基站利用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第二基站能够利用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以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缺省地输出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的方式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表保持部,保持用于对应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决定是利用因特网服务还是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表;以及
通信目的地地址控制部,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基于通信目的地地址及在表保持部中保持的表,控制是使因特网服务请求信息输出,还是使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通信路径利用历史保持部,保持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是利用了因特网服务还是利用了移动电话网连接的信息关联起来的历史;以及
最近通信路径利用控制部,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从历史中取得关于通信目的地地址的最近的通信路径,以利用该路径的方式控制是使因特网服务请求信息输出还是使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电场测定部,测定接收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判断部,判断在电场测定部测定的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
因特网服务利用判断部,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以及
警告告知部,在电场强度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结果、且在因特网服务利用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利用基站显示部,显示是在利用第一基站、还是在利用第二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服务不可继续利用告知单元,用于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警告告知部进行表示因特网服务不能够继续利用的主旨的警告告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指示请求输出单元,用于在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时,警告告知部将对用户催促是否请求利用第一基站的再连接的指示的指示请求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具有:
通信历史保持部,保持利用了第二基站的通信的通信历史;以及
再连接处理控制部,对应于警告告知部的指示请求的输出,在从用户有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从在通信历史保持部中保持的通信历史中取得最近的通信对方ID,利用第一基站使再连接处理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具有:利用判断部,判断是否能够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通信,
还具有:
通信服务预约受理部,在利用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时,受理通信服务的预约;
通信服务预约信息保持部,保持通信服务的预约信息;以及
预约通信服务执行部,在利用判断部的判断结果是能够通信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基站进行预约的通信服务的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具有:错误率测定部,代替电场测定部,测定在通信部的错误率,
还具有:错误率判断部,代替电场强度判断部,判断在错误率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第一基站是构成宏蜂窝的基站,第二基站是构成毫微微蜂窝的基站。
13.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包括:
进行与构成移动电话网的第一基站的通信、与能够通过网际协议网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的第二基站的通信的步骤;
受理通信开始信息的输入的步骤;
将用于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利用因特网服务的请求信息即因特网服务请求信息输出的步骤;
将用于作为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路径利用移动电话网连接的请求信息即移动电话网连接请求信息输出的步骤;
保持将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目的地地址、和是利用了因特网服务还是利用了移动电话网连接的信息关联起来的历史的步骤;
判断在经由第二基站的通信时利用的通信路径在历史中是否是多数派的步骤;以及
在多数派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为不是多数派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告知其主旨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通信方法,其中,包括:
测定接收电场强度的步骤;
判断测定的接收电场强度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步骤;
判断是否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的步骤;以及
在是接收电场强度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判断结果、且是在利用因特网服务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警告告知的步骤。
CN2009801119782A 2008-02-06 2009-02-02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5993 2008-02-06
JP2008-025993 2008-02-06
JP2008028442 2008-02-08
JP2008-028442 2008-02-08
PCT/JP2009/051718 WO2009099033A1 (ja) 2008-02-06 2009-02-02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527A CN101983527A (zh) 2011-03-02
CN101983527B true CN10198352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0952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197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527B (zh) 2008-02-06 2009-02-02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85275B2 (zh)
JP (1) JP5235907B2 (zh)
CN (1) CN101983527B (zh)
WO (1) WO2009099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2663A (ja) * 2008-03-03 2009-09-17 Nec Corp フェムトセルを用いた広告配信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広告挿入方法
US8255677B2 (en) * 2009-07-06 2012-08-28 Intel Corporation Initializing femtocells
EP2469896A1 (en) * 2009-08-20 2012-06-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5580014B2 (ja) * 2009-09-18 2014-08-27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通信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CN102118880B (zh) * 2009-12-30 2013-07-17 瀚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络基地台及其通信方法
WO2011133078A1 (en) * 2010-04-22 2011-10-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s indicative of wireless data transfer rates for a user equipment
US9736045B2 (en) 2011-09-16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quality estimation, connectivity detection, and load management
US9467325B2 (en) * 2012-02-27 2016-10-11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20130282869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cheduling file uploads
CN104380769B (zh) 2014-04-18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电子终端
US20220338103A1 (en) * 2019-08-09 2022-10-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terminal station device, management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9647A (ja) * 2002-04-15 2003-10-3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機能つき通信装置
JP2004363700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harp Corp 無線lan端末、無線通信端末、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628483A (zh) * 2002-10-07 2005-06-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综合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交换设备和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4872A (ja) 2001-10-16 2003-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121468A (ja) * 2004-10-22 2006-05-11 Hitachi Ltd 移動端末および無線方式切り替え制御方法
EP1911306B1 (en) 2005-08-01 2017-04-05 Ubiquisys Limited Local area cellular base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9647A (ja) * 2002-04-15 2003-10-3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機能つき通信装置
CN1628483A (zh) * 2002-10-07 2005-06-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综合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交换设备和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JP2004363700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harp Corp 無線lan端末、無線通信端末、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35907B2 (ja) 2013-07-10
JPWO2009099033A1 (ja) 2011-05-26
CN101983527A (zh) 2011-03-02
WO2009099033A1 (ja) 2009-08-13
US8285275B2 (en) 2012-10-09
US20100317338A1 (en)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527B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US5652784A (en) Automatic telephone advertising provided in lieu of dial-tone
US84522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1042900B1 (en) Announcing advertisements to users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A002325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с указанием маршрута
CN102802224A (zh) 终端和终端网络切换方法
EP0782813A1 (en) Terminal equipment
EP084992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telecommunications subscribers during low traffic periods
CN101237709B (zh) 确定移动终端参与的呼叫是否经由基站的方法和设备
CN1981480B (zh) 移动通信网络
US6449347B1 (en) Public terminal for access to a computer network
EP07133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ing advertising messages by telephone
RU2376723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сонального вызова абонента телефонной сети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устройств связи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5554753B (zh) 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及方法
CN1929631B (zh) 确认呼叫中心内部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493A (zh) 电话网中的费用采集
KR100435927B1 (ko) 메뉴별 요금 부과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100488918B1 (ko) 인터넷폰과 이동통신망의 연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업방법
KR100725130B1 (ko) 지능망을 이용한 sms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418709B1 (ko) 홈네트워크에 접속 가능한 휴대전화
KR100535252B1 (ko) 착신요청신호를 이용한 원격감시장치의 활성화 시스템 및방법
JPH11122385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接続用アクセスカード
RU2127025C1 (ru) Цифровая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JP2970746B2 (ja) 加入者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CN100393153C (zh) 一种双频手机单频进入固定电话通讯网络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