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1329B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1329B
CN101941329B CN2010102247208A CN201010224720A CN101941329B CN 101941329 B CN101941329 B CN 101941329B CN 2010102247208 A CN2010102247208 A CN 2010102247208A CN 201010224720 A CN201010224720 A CN 201010224720A CN 101941329 B CN101941329 B CN 101941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ensing chamber
runner
mov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4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1329A (zh
Inventor
岩室猛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594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99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864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88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1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1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1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1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并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用于使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的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另一端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开口;其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液体检测部,所述液体检测部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所述液体检测部包括:液体检测室,所述液体检测室容纳从所述液体容纳部供应而来的液体;以及传感器部,所述传感器部被配置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中,并输出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的检测信号。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
本申请主张2009年7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09-159429、2009年10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09-247721以及2009年12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09-286498的专利申请的利益,这些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喷墨式记录装置、喷墨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从液体容纳体接受墨水等液体的供应来进行液体的喷射。液体容纳体(也称为“液体容纳容器”)包括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以及用于检测液体容纳体的墨水余量的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容纳室具有排出口。液体检测装置具有与所述排出口连接的液体流入口、使液体通过的液体检测室、以及使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侧流动的液体流出口。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07-210330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液体容纳体。
在相关技术的液体容纳体中,液体容纳室与液体检测装置是可拆卸的独立部件,排出口与液体流入口嵌合连接。因此,有时会出现经由液体检测装置的液体流出口、以及液体容纳室的排出口与液体检测装置的液体流入口之间的连接部从外部向液体容纳体的液体中混入空气(气泡)、或者液体从该连接部蒸发的问题。特别是,如果气泡混入液体容纳体所容纳的液体中,有时就会发生液体检测装置误检测或液体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抑制诸如空气混入液体容纳体所容纳的液体中等的液体容纳体的问题的发生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并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用于使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流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另一端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开口,其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液体检测部,所述液体检测部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所述液体检测部包括:液体检测室,所述液体检测室容纳从所述液体容纳部供应而来的液体;以及传感器部,所述传感器部被配置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中,并输出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的检测信号。
所述液体供应部也可以包括: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流道中没有配置所述液体检测室,并且所述第一流道使得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不通过所述液体检测室而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以及第二流道,所述液体检测室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中,并且所述第二流道使得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检测室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
在液体被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流动方向上,也可以在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位于所述液体检测室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流道中设置抑制液体从所述开口向所述液体检测室流动的止回阀。
所述第二流道也可以包括将所述液体检测室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下游侧连通流道,当将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使得从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液体容纳部流入到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液体向所述第一流道流出,所述传感器部也可以被设置为与所述液体检测室连接,并且所述传感器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上,使得在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并且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被使用的状态下,所述传感器部位于比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更靠下的位置。
所述传感器部也可以包括:与所述液体检测室连通的连通流道;构成所述连通流道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振动板施加振动,并输出与由该振动引起的残余振动波形相应的波形信号。
所述止回阀也可以具有阀体和阀座,所述液体检测室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可以包括: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以及移动部件,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并且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所述移动部件具有形成通孔的通孔形成部,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下游侧流道经由该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形成部作为所述阀座来发挥作用。
所述液体检测室也可以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可以包括: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液体检测室内与所述可挠部连接,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以及弹簧,所述弹簧施力以使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传感器部的距离变大。
所述液体容纳室也可以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可以包括: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液体检测室内与所述可挠部连接,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以及弹簧,所述弹簧施力以使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传感器部的距离变小。
所述移动部件可以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上;以及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连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标号参考相同的要素。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液体供应部具有的墨水流道的图;
图3是液体供应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部的说明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传感器单元的详细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图5B的A-A截面的图;
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图5A的B-B截面的图;
图9是示出图5A的C-C截面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部件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图10B的B-B截面的第一图;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图10B的B-B截面的第二图;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说明移动部件和止回阀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按以下顺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B.第二实施例
C.变形例
A.第一实施例:
A-1:液体容纳体的整体构成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立体图。在图1中为了指定方向而示出了X轴、Y轴、Z轴。墨盒10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6、以及液体容纳体(也称为“墨水包”)14。墨水包14被收纳在第二壳体16中,并且第一壳体12被安装在第二壳体16上,由此来制造墨盒10。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6分别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成形。另外,在第二壳体16的Y轴正方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口(未图示),以使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供墨针(液体供应针)能够***。
墨水包14包括液体容纳部18和液体供应部20。液体容纳部18为袋体,其内部容纳有墨水。液体容纳部18由铝层叠多层膜形成并具有可挠性,该铝层叠多层膜通过在树脂薄膜层上层叠铝层而形成。
液体供应部20的一端与液体容纳部18连接。另外,在液体供应部20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向外部开口的开放孔303。液体供应部20包括:用于检测墨水包14中容纳的墨水的量(以下,也称为“墨水余量”)的液体检测部22;以及使墨水包14的墨水向打印机侧排出的液体排出流道(未图示)。在墨盒10被安装到打印机之前的状态下,开放孔303通过薄膜210密封以使液体不向外部泄漏。
A-2.液体供应部的流道构成
为了容易理解,在说明液体供应部20的详细构成之前,先对液体供应部20具有的主要的墨水流道的构成、以及向打印机供应墨水时的墨水的流动进行说明。
图2是示意地示出液体供应部20具有的墨水流道的图。图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示出了向打印机供应墨水IK时的墨水的流动方向。另外,图中所示的单点划线表示各流道相连。
液体供应部20包括:作为第一流道的液体排出流道(第一流道)320、以及作为第二流道的液体检测流道(第二流道)331。液体检测流道331具有上游侧连通流道340、液体检测室305以及下游侧连通流道(下游侧流道)324。另外,在液体检测室305中配置有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传感器单元220。首先,对向打印机供应墨水时的液体检测流道331的墨水的流动进行说明。经由第一开口部308从液体容纳部18(图1)流入液体排出流道320的墨水的一部分分流并流入上游侧连通流道340。流入上游侧连通流道340的墨水以液体检测室305、下游侧连通流道324的顺序通过这二者后向液体排出流道320流出。从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向液体排出流道320流出的墨水通过开放孔303被供应给打印机。即,液体检测流道331是在中途配置液体检测室305、从而使液体容纳部18的墨水通过液体检测室305流向打印机的流道。另一方面,液体排出流道320是使液体容纳部18的墨水不通过液体检测室305而直接流向打印机的流道。
另外,液体检测流道331(详细地说是液体检测室305)与液体排出流道320以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的方式形成于液体供应部20。换言之,液体检测室305与液体排出流道320立体交叉。
A-3:液体供应部的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3至图5B来说明液体供应部20的构成。在图3至图5B中为了指定方向而示出了X轴、Y轴、Z轴。图3是液体供应部2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液体供应部20的立体图。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部20的说明图。图5A是从Z轴正方向一侧观察液体供应部20的图,图5B是从X轴负方向一侧观察液体供应部20的图。在图4至图5B中,省略了后述的两个薄膜210、500的图示。
如图3所示,液体供应部20包括供应部主体300、阀安装部230、传感器单元220、密封单元200、移动部件400、弹簧221、两个薄膜210、500、中继端子246、以及作为阀体的两个止回阀222、232。这里,由供应部主体300(详细地说是后述的液体检测室305)、移动部件400、可挠性薄膜500、弹簧221、传感器单元220构成了用于检测墨水包14中容纳的墨水的量的液体检测部22(图1)。
供应部主体300例如通过聚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在供应部主体300中形成有流道(例如,液体排出流道320、液体检测室305),从液体容纳部18(图1)流入的墨水在所述流道中流动。供应部主体300具有熔接有液体容纳部18的第一主体部302、以及形成有液体检测室305的第二主体部304。
在第一主体部302中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08、第二开口部306、以及从形成第一开口部308的面突出的两个突出部311。在第一开口部308上安装阀安装部230以及止回阀232。另外,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的墨水经由阀安装部230流入第一开口部308。突出部311是用于保持阀安装部230的部件。第二开口部306与后述的液体排出流道320这部分中比配置止回阀232的部分更靠近下游侧的部分连通。关于该第二开口部306,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以从墨水包14向打印机供应墨水时的墨水的流动方向为基准。
阀安装部230是用于保持止回阀232的部件。在阀安装部230上形成有开口部233以及两个通孔234。如图3所示,通过将通孔234套到突出部311上来将阀安装部230固定到供应部主体300。止回阀232抑制墨水从供应部主体300向液体容纳部18流动,由此抑制气泡与墨水一起侵入液体容纳部18中。详细地说,通过作为阀体的止回阀232落座于阀安装部230的阀座上来抑制墨水从供应部主体300向液体容纳部18流动。
如图3所示,在向液体容纳部18填充墨水时,将液体容纳部18熔接在第一主体部302的外表面部分中比第二开口部306位于开放孔303一侧的划有交叉阴影线的外表面部分302a上。然后,从开放孔303向液体排出流道320注入墨水。于是,墨水从与液体排出流道320连通的第二开口部306流出,从而墨水被填充到液体容纳部18中。在向液体容纳部18填充墨水之后,将液体容纳部18熔接到第一主体部302的外表面部分中包括第二开口部306在内的划有单阴影线的外表面部分302b上。由此,第二开口部306被液体容纳部18封堵。这样一来,尽管在液体排出流道320中设置了用于抑制墨水逆流的止回阀,但是也能够向液体容纳部18中填充墨水。
在第二主体部304中主要形成有液体排出流道320的一部分以及液体检测室305。液体检测室305是其周围被第二主体部304包围的区域。在液体检测室305中配置后述的用于检测墨水包14的液体余量的各种部件。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位于液体检测室305的Z轴正方向一侧的面作为顶面,将位于Z轴负方向一侧的面作为底面。
液体检测室305的顶面具有开口部305a。另外,如图4所示,在液体检测室305的底面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传感器基座240的传感器配置用开口部305b。该传感器配置用开口部305b通过贯穿第二主体部304的底面部件304b而形成。另外,如图3所示,在液体检测室305中配置有弹簧221、移动部件400、以及传感器单元220。此外,在第二主体部304的周端面304a的内侧所设置的突部304c上粘贴有可挠性薄膜500以封堵液体检测室305的开口部305a。
移动部件400具有密封部424、弹簧保持部425、以及抵接部(通孔形成部)426。移动部件400被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中,并可在液体检测室305的纵深方向(Z轴上下方向)上位移。如图3所示,密封部424是向液体检测室305的纵深方向延伸并可与传感器单元220抵接的部件。弹簧保持部425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位,在其内周面保持弹簧221的上端侧。抵接部426的外形形状与液体检测室305部分中的收纳抵接部426的部分的空间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由此,在移动部件400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内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该移动部件400不在液体检测室30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和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抵接部426上形成有将液体检测室305与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图2)连通的通孔430。在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内设有止回阀222。该止回阀222抑制墨水从液体排出流道320经由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向液体检测室305流动。换言之,止回阀222抑制墨水从开放孔303(图1)向液体检测室305流动(与将墨水供应给打印机时的流动相反的流动)。即,止回阀222抵接(落座)到移动部件400的抵接部426并封堵通孔430,由此闭阀(图3)。
弹簧221由从液体检测室305的底面向顶面侧突出的弹簧保持部310以及移动部件400的弹簧保持部425保持,对传感器单元220和密封部424向二者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施力。即,弹簧221对传感器单元220和密封部424向液体检测室305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
如图3所示,传感器单元220包括:金属制(不锈钢制)的传感器基座240、树脂制的薄膜250、以及安装在传感器基座240的一个面(背面)上的传感器部260。传感器基座240被容纳在形成于液体检测室305的底面的传感器配置用开口部305b(图4)中。传感器配置用开口部305b的周缘与传感器基座240被薄膜250覆盖,由此传感器基座240被安装在液体检测室305。在薄膜205的中央部形成有比传感器部260的外形稍大的开口,传感器部260被固定在配置于该开口处的传感器基座240上。在传感器基座240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Z轴上下方向)贯穿的两个通孔240a、240b。
传感器部260包括允许液体检测室305的墨水流入以及流出的传感器腔室(也称为“连通流道”)262、振动板266(图6B)以及压电元件268(图6B)。该传感器部260输出在打印机侧用于检测墨水包14的墨水余量的检测信号。当将各部件组装为传感器单元220时,通过通孔240a、240b将传感器腔室262与液体检测室305连通。
中继端子246将传感器部260与安装在第二壳体16(图1)上的电路基板(没有图示)电连接。如图3以及图5B所示,中继端子246由从第二主体部304的底面和侧面突出的总共四个的中继端子保持部309a、309b保持。从传感器部260输出的信号经由中继端子246以及电路基板被发送给安装在打印机上的控制部,从而通过该控制部来检测墨水包14的液体余量。
如图3所示,密封单元200具有密封部件212、阀部件214以及压缩螺旋弹簧216,各部件212、214、216按此次序以离开放孔303由近到远的顺序被配置在液体排出流道320内。密封部件212是筒状部件,用于在打印机的供墨针***液体排出流道320内的情况下密封该供墨针和液体排出流道320之间以使得液体排出流道320的内壁与供墨针的外周面之间不产生缝隙。在墨盒10(图1)未安装于打印机的情况下(供墨针未***液体排出流道320内的情况下),阀部件214与密封部件212抵接。由此,阀部件214的一端侧的面(Y轴正方向一侧的面)封堵密封部件212的开口。压缩螺旋弹簧216对阀部件214朝着使其与密封部件212抵接的方向施力。当打印机的供墨针从开放孔303***液体排出流道320时,供墨针朝着远离密封部件212的方向推动阀部件214。于是,在阀部件214与密封部件212之间产生缝隙,墨水从该缝隙被供应到供墨针中。当制造墨盒10时开放孔303的开口通过薄膜210被封堵,但在将墨盒10安装到打印机时,该薄膜210被供墨针刺破。另外,墨盒10(图1)以图3所示的X轴正方向一侧为下侧、X轴负方向一侧为上侧的状态被安装在打印机上。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传感器单元220的详细构成的图。图6A是传感器单元220的立体图,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了薄膜250(图3)。图6B是示出图6A的4-4截面的图。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6B中,以虚线示出了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中的移动部件400、弹簧221、液体检测室305的底面305c以及可挠性薄膜500。
在图6A所示的传感器单元220中,传感器部260被安装在传感器基座240的背面(Z轴负方向一侧的面)上。如图6B所示,传感器部260主要具有陶瓷制的主体部264、振动板266以及压电元件268。振动板266被配置在主体部264的与配置传感器基座240的面相向的面(具有开口的面)上。由该振动板266和主体部264形成了传感器腔室262。传感器腔室262通过通孔240a、240b而与液体检测室305连通。
当向压电元件268施加预定的驱动信号时,压电元件268作为致动器被激励预定时间之后,振动板266开始自由振动。通过该振动板的自由振动,在压电元件268上产生反电动势,表示该反电动势的波形作为检测信号(也称为“波形信号”)被输出给打印机的控制部。
这里,波形信号的状态(振幅或频率)随着传感腔室262与液体检测室305的连通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移动部件400与传感器基座240抵接、传感器腔室262与液体检测室305处于非连通状态时,即使对压电元件268施加驱动信号,振动板266也基本不振动,从而作为检测信号而输出没有变动的直线状的波形。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400离开传感器基座240、传感器腔室262与液体检测室305处于连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向压电元件268施加驱动信号时,振动板266振动,从而作为检测信号而输出存在变动的波形。即,传感器部260基于传感器腔室262内的墨水的状态(传感器腔室262的墨水是否处于与液体检测室305连通的状态)来改变检测信号的输出状态。
如图6B所示,在刚向墨水包14填充墨水后的状态下,移动部件400(详细地说是密封部件424)与传感器基座240分离。当液体容纳部18(图1)中容纳的墨水的量充足时,即使通过来自打印机的吸引而墨水从液体容纳部18经由液体检测室305被供应给打印机,在液体检测室305中也基本不产生负压。因此,通过弹簧221的施力(弹簧221朝着移动部件400与传感器基座240分离的方向对移动部件400施加的力),移动部件400和传感器基座240保持分离状态。另一方面,一旦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的墨水的量减少,则通过来自打印机的吸引,在液体检测室305中产生负压(使移动部件400和传感器基座240靠近的力),并且该负压的绝对值随着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的墨水量的减少而增大。由此,移动部件400与传感器基座240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并最终移动部件400(详细地说是密封部424)抵接到传感器基座240上以封堵通孔240a、240b。即,传感器腔室262与液体检测室305变成非连通状态。由此可知,当传感器部260输出没有变动的检测信号时,能够判断出液体容纳部18中基本没有容纳墨水,当输出存在变动的检测信号时,能够判断出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有足够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量的墨水。
接下来,使用图7至图9对液体供应部2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图5B的A-A截面的图。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图5A的B-B截面的图。图9是示出图5A的C-C截面的图。图8A是表示图8B中配置的移动部件400的外形形状的图,图8B是示出图5A的B-B截面的图。为了便于图示,在图8B中省略了密封单元200(图2)的示出。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供应部主体300中形成有液体排出流道320以及液体检测流道331。液体检测流道331具有上游侧连通流道340(图7)、液体检测室305(图7、图8B)以及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图8B、图9)。另外,如图8B所示,通过在液体检测室305配置传感器单元220、弹簧221、移动部件400以及可挠性薄膜500,而构成了液体检测部22。
如上所述,通过在液体供应部20自身上设置液体检测部22,不必形成在液体供应部20与液体检测部22构成为可拆分的独立部件的情况下所设置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降低气体(空气)从外部混入墨水包14中容纳的墨水中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导致传感器部260发生误检测的状况。具体地说,例如由于气泡侵入传感器腔室262中而压电元件268输出的波形信号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发生误检测。另外,由于能够降低气泡混入容纳在墨水包14中的墨水中的可能性,因此打印机变得稳定,能够降低不能喷墨的状况。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由于气泡混入墨水包14所容纳的墨水中而发生的墨水包14的问题。
如图7所示,液体排出流道320具有中央流道320a、沟槽流道320b以及连通流道320c。如图8B所示,中央流道320a是流道截面为大致圆形的流道。沟槽流道320b是形成在中央流道的周缘的流道截面为大致矩形的两条流道。如图7所示,连通流道320c是将中央流道320a与液体容纳部18连通的流道。在连通流道320c中设置有用于抑制墨水从液体排出流道320向液体容纳部18流动的止回阀232。由此,能够抑制从外部经由开放孔303侵入液体排出流道320中的气泡流入液体容纳部18。在位于连通流道320c与上游侧连通流道340之间、以及位于连通流道320c与中央流道320a之间的形成供应部主体300的部件上形成通孔H1、H2,以使墨水能够通过。另外,如图7所示,以液体排出流道320与液体检测流道331并联的方式形成供应部主体300。
如上所述,由于液体排出流道320和液体检测流道331并联地形成,因此与液体排出流道320和液体检测流道331串联形成的情况相比,即使在气泡从开放孔303混入液体供应部2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该气泡侵入传感器部260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位于液体检测室305内的墨水的压力受到在液体检测室305中流动的墨水的流速的影响,因此当如本实施例所述那样为检测墨水余量而使用压电元件268时,优选在使液体检测室305内的墨水停止流动之后对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在经由并联形成的两个流道320、331向打印机供应预定量的墨水的情况下,当停止向打印机供应墨水时液体检测流道331内的墨水的流动停止所用的时间比两个流道320、331串联形成的情况下的所述时间短。由此,能够缩短在停止墨水的流动之后向压电元件268施加驱动信号、并在打印机中检测墨水包14的墨水余量时所需的时间。
如图7和图8B所示,传感器单元220(传感器部260)被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的上游侧,传感器部260与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处于隔着液体排出流道320的位置关系。
如图8B所示,液体检测室305与液体排出流道320立体交叉。即,液体检测室305和液体排出流道320被形成为在液体供应部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部分重叠。由此,即使是在液体供应部20中设置液体检测流道331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液体检测室305的容积(能够容纳移动部件400的程度的容积)并使供应部主体300紧凑。
另外,通过使液体检测时305与液体排出流道320立体交叉,能够在使液体供应部20紧凑的同时增大液体检测室305的流道长度。由此,通过在液体检测室305的上游侧(例如,上游侧连通流道340与液体检测室305的连接位置的附近)配置传感器单元220,即使气泡经由下游侧连通流道324侵入液体检测室305,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泡浸入到传感器部260的状况。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传感器部260发生误检测的状况。
另外,在将墨盒10安装在打印机的状态下,传感器部260以位于下游侧连通流道324下方的状态被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中。即,在墨盒10安装在打印机的状态下,在图8中,X轴正方向一侧成为下侧,X轴负方向一侧成为上侧。由此,即使在从开放孔303侵入的气泡经由下游侧连通流道324侵入到液体检测室305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泡到达传感器部260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气泡侵入传感器部260而引起的误检测的发生。
如上所述,通过在液体供应部20自身中设置液体检测部22(图1),能够抑制气体等混入在墨水包14所容纳的墨水中等的墨水包14的问题的产生。
B.第二实施例: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移动部件400a的第一图。图10A是移动部件400a的立体图,图10B是从Z轴正方向一侧观察液体供应部20的图。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部件400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将移动部件400a容纳到液体检测室305的方法以及移动部件400a的位移方式。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部件400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其他的构成(供应部主体300等)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0A所示,移动部件400a具有薄壁部427。另外,在薄壁部427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428。薄壁部427形成在抵接部(通孔形成部、固定部)426a与密封部424之间。薄壁部427是厚度比抵接部426a以及密封部424的厚度小的部位。
此外,抵接部426a的外形形状被构成为比第一实施例的抵接部426的外形形状大。即,第一实施例的抵接部426被形成为与液体检测室305部分中容纳抵接部426的部分的空间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但第二实施例的抵接部426a被形成为比该空间的外形形状稍大的形状。
通过移动部件400a的抵接部426a被压入液体检测室305的一部分中,移动部件400a被容纳到液体检测室305(图10B)中。由此,抵接部426a被固定在液体检测室305中。当抵接部426a固定在液体检测室305中时,薄壁部427通过移动部件400a受到的外力(液体检测室305内的压力以及弹簧221的施力)发生变化而变形,由此密封部424在液体检测室305内位移。可挠性薄膜500(图3)被粘贴在突起304c、以及移动部件400a的上表面(Z轴正方向一侧的面)中标有小点的部分(抵接部426a的上表面)。
接下来使用图11A至图12B对移动部件400a的位移方式进行说明。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图10B的B-B截面的第一图。图11B是示出能够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量充分的墨水被容纳在液体容纳部18中的有墨状态下的B-B截面的图,图11A是表示图11B的状态的移动部件400a的外形形状的图。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图10B的B-B截面的第二图。图12B是示出在液体容纳部18中基本没有容纳墨水的墨水用尽状态下的B-B截面的图,图12A是表示图12B的状态下的移动部件400a的外形形状的图。
如图11B所示,当液体容纳部18的墨水的状态为有墨状态时,通过弹簧221的施力,密封部424以薄壁部427为轴向与传感器基座240分离的方向位移。由此,密封部424与传感器基座240分离。
如图12B所示,当液体容纳室18的墨水的状态为墨水用尽状态时,液体检测室305的负压的绝对值变得比弹簧221的施力大,从而密封部424向靠近传感器基座240的方向位移。由此,密封部424与传感器基座240抵接。
如上所述,当液体容纳部18的墨水被消耗、从而从有墨状态变为墨水用尽状态时,密封部424以薄壁部427为轴位移,由此传感器基座240与密封部件212从分离状态变为抵接状态。由此与移动部件400整***移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将移动部件400a稳定地保持在液体检测室305内。另外,由于将抵接部426a通过压入而固定在液体检测室305中,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泡从抵接部426a的外周面与液体检测室305的内周壁之间侵入到液体检测室305的传感器部260中的可能性。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说明移动部件400a和止回阀222的图。图13A是图11B的下游侧连通流道324附近的B-B局部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止回阀222开阀的状态。图13B是图11B的下游侧连通流道324附近的B-B局部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止回阀222闭阀的状态。使用图13A和图13B来说明止回阀222和通孔428。
如图13A所示,通过设置通孔428,即使在气泡侵入到液体检测室305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气泡在液体检测室305内的滞留,而使气泡更顺畅地排出到下游侧连通流道324。例如,即使在气泡侵入到液体检测室305中的移动部件400a与液体排出流道320之间的空间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如箭头A所示那样通过通孔428将该气泡顺畅地排出到下游侧连通流道324。
接下来,对止回阀222进行说明。如图13A所示,当墨水从液体检测室305(图11B)向下游侧连通流道324流动时,止回阀222与抵接部426a分离而开阀。在该状态下,液体检测室305的墨水通过通孔430流入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在下游侧连通流道324部分的设置有止回阀222的流道处形成有在Y轴正方向一侧以及Y轴负方向一侧绕过止回阀222的迂回流道,墨水通过迂回流道从止回阀222的上游侧向止回阀222的下游侧流动。
另一方面,如图13B所示,当墨水试图从液体排出流道320向液体检测室305流动时(即,墨水试图向与墨水被供应给打印机时的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时),止回阀222与抵接部426a抵接并封堵通孔430,由此闭阀。换言之,由止回阀222以及移动部件400a的抵接部426a构成了抑制墨水逆流的止回阀机构。另外,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止回阀222具有比容纳止回阀222的下游侧连通流道324的流道截面的直径略小的直径,以便止回阀222能够容易地在下游侧连通流道324的一部分中往复移动。第一实施例的止回阀222也与第二实施例一样,通过与抵接部426(图8B)抵接而闭阀。
如此,由于移动部件400的抵接部426(第一实施例)以及移动部件400a的抵接部426a(第二实施例)起阀座的作用,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阀座,能够减少部件数目。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能够比第一实施例更进一步降低气泡侵入液体检测室305的可能性或滞留在该液体检测室305中的可能性。由此,在第二实施例中,能够比第一实施例更进一步降低由于气泡侵入传感器部260而引起的误检测的发生。
C.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C-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供应部20具有并联设置的液体排出流道320和液体检测流道331,但也可以具有串联设置的两条流道。例如,液体供应部20以墨水从液体容纳部18向开放孔303流动的方向为基准,按液体检测流道331和液体排出流道320的顺序串联地设置这两条流道。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包括液体检测部22,从而与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C-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游侧连通流道340与液体排出流道320连接(图7),但上游侧连通流道340也可以与液体容纳部18连接。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具有液体检测部22,与液体供应部与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C-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液体检测流道331的下游侧连通流道324中设置了止回阀222,但也可以不设置止回阀222。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具有液体检测部22,与液体供应部与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得移动部件400、400a的抵接部426、426a起到阀座的作用,但也可以另外单独地在下游侧连通流道324内设置阀座。此时,也能够抑制墨水从液体排出流道320向液体检测室305流动。
C-4.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检测墨水包的墨水余量而使用了包含压电元件268的传感器部26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液体检测室中设置通电状态依据液体检测室305的墨水余量而改变的两根电极针,作为传感器部。例如,在墨水包中填充具有导电性的墨水的情况下,当液体检测室中填充有墨水时两根电极针处于通电状态。当墨水被消耗从而液体检测室被气体填充时,两根电极针变成不通电的状态。
C-5.第五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检测流道331和液体排出流道320以立体交叉的方式形成在供应部主体30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使液体检测流道331和液体检测流道320在液体供应部20的厚度方向上立体交叉。另外,传感器部260被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的上游侧,但不限于此,能够将传感器部260配置在液体检测室305的任意位置上。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包括液体检测部22,与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C-6.第六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供应部主体300通过合成树脂一体形成,但不限于此。具体地说,只要液体排出流道320和液体检测流道331由一体成形的部件构成,则其他的部件(例如,中继端子保持部309a)也可以不一体成形。另外,液体排出流道320和液体检测流道331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形成,此时固定两部件(液体排出流道形成部件和液体检测流道形成部件)使得二者不能拆分,并构成两部件使得气体不从开放孔303以外的部分混入墨水包14中。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包括液体检测部22,与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C-7.第七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阀安装部230和止回阀232,但也可以不设置。此时,也仍是液体供应部20自身包括液体检测部22,与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检测部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墨水包产生问题。
C-8.第八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中的使用压电元件268的传感器部260可根据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方式来改变以使其能够实现其功能。例如,在代替通过吸引的墨水的供应而通过对墨水包14施压来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情况下,可以如下进行变更。
代替上述实施例的弹簧221,设置向传感器单元220和密封部424(图8B)的距离减小的方向对二者施力的弹簧。即,设置向液体检测室305的容积减小的方向对传感器单元220和密封部424施力的弹簧。在墨水被填充到墨水包14中之后,移动部件400(详细地说是密封部424)与传感器基座240保持抵接。当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有充足的墨水时,充足的墨水流入液体检测室305,从而在液体检测室305中产生大的液压(欲分离移动部件400和传感器基座240的力)。另一方面,一旦液体容纳部18中容纳的墨水减少,就算对墨水包14施压,该施压也不被传递给墨水,墨水不流入液体检测室305。于是,在液体检测室305中不产生充分的液压,移动部件400通过弹簧的施力而与传感器基座240抵接。
C-9.第九变形例:
也可以构成如下的液体容纳体,即:所述第二流道(液体检测流道)包括将所述液体检测室与所述第一流道(液体排出流道)连通的下游侧连通流道,当将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液体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使得从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液体容纳部流入到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液体流入所述第一流道,并且在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中设置有抑制液体从所述第一流道向所述液体检测室流动的止回阀。
通过如此,也能够通过止回阀来进一步降低空气侵入传感器部的可能性。
C-10.第十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将用于打印机的墨水包14作为液体容纳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液体容纳体能够使用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例如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导电浆)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具有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的装置、以及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
当在上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液体容纳体14时,将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的种类相应的液体容纳在液体容纳体14中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应用于容纳各种液体的液体容纳体14。作为各种液体,例如包括由上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色料、导电浆、生物有机物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通过在液体供应部自身设置液体检测部,不必形成在将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检测部设置为独立部件的情况下所设置的连接部。因此,能够减少液体容纳体产生问题,诸如空气(气体)从外部混入液体容纳体所容纳的液体中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与第一流道(液体排出流道)和第二流道(液体检测流道)串联配置的情况(即,在液体供应部中形成一个流道,并在该流道中配置液体检测室的情况)相比,即使在空气从液体供应部的开口混入液体供应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该空气侵入传感器部的可能性。第二流道虽使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流入液体喷射装置,但也可以使液体间接地流入液体喷射装置。即,也可以使得流经第二流道的液体向第一流道流出,并经由第一流道使液体流向液体喷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通过止回阀,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侵入传感器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将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的状态下,即便空气从液体供应部的开口混入到液体供应部中,也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侵入传感器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通过分析从压电元件输出的波形信号,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液体容纳体的液体的剩余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通过将液体检测部的移动部件用作阀座,不需要再使用阀座。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并抑制液体从开口向液体检测室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即使在通过从液体喷射装置吸引液体容纳体的液体来进行从液体容纳室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应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分析压电元件输出的波形信号来高精度地检测液体容纳体的液体的剩余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即使在通过从外部对液体容纳部施压来进行从液体容纳室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应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分析压电元件输出的波形信号来高精度地检测液体容纳体的液体的剩余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与移动部件不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移动部件稳定地保持在液体检测室内。
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实现,除上述的作为液体容纳体的构成以外,还能够以具有上述任一构成的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等的方式实现。

Claims (9)

1.一种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并包括:
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
用于使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的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另一端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开口;
其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液体检测部,所述液体检测部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
所述液体检测部包括:
液体检测室,所述液体检测室容纳从所述液体容纳部供应而来的液体;以及
传感器部,所述传感器部被配置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中,并输出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的检测信号,所述液体供应部包括:
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流道中没有配置所述液体检测室,并且所述第一流道使得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不通过所述液体检测室而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以及
第二流道,所述液体检测室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中,并且所述第二流道使得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检测室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在液体被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流动方向上,
在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位于所述液体检测室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流道中设置有抑制液体从所述开口向所述液体检测室流动的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将所述液体检测室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下游侧连通流道,当将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使得从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液体容纳部流入到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液体向所述第一流道流出,
所述传感器部被设置为与所述液体检测室连接,并且
所述传感器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上,使得在将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并且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被使用的状态下,所述传感器部位于比所述下游侧连通流道更靠下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包括:
与所述液体检测室连通的连通流道;
构成所述连通流道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
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振动板施加振动,并输出与由该振动引起的残余振动波形相应的波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包括:
与所述液体检测室连通的连通流道;
构成所述连通流道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
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振动板施加振动,并输出与由该振动引起的残余振动波形相应的波形信号,
所述止回阀具有阀体和阀座,
所述液体检测室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
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包括:
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以及
移动部件,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并且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通孔形成部,在所述通孔形成部上形成有将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下游侧流道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形成部作为所述阀座来发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检测室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
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包括:
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液体检测室内与所述可挠部连接,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施力以使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传感器部的距离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检测室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相向的面上的开口部,
所述液体检测部还包括:
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封堵所述开口部,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室内的压力而变形;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液体检测室内与所述可挠部连接,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可挠部的变形而位移,所述移动部件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流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施力以使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传感器部的距离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上;以及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连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液体检测室上;以及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位移能够使所述液体检测室和所述传感器部的连通流道成为非连通状态。
CN2010102247208A 2009-07-06 2010-07-06 液体容纳体 Active CN101941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9429A JP5369943B2 (ja) 2009-07-06 2009-07-06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159429 2009-07-06
JP2009247721 2009-10-28
JP2009-247721 2009-10-28
JP2009286498A JP5458864B2 (ja) 2009-10-28 2009-12-17 液体収容体
JP2009-286498 2009-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1329A CN101941329A (zh) 2011-01-12
CN101941329B true CN101941329B (zh) 2012-11-28

Family

ID=4266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47208A Active CN101941329B (zh) 2009-07-06 2010-07-06 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28306B2 (zh)
EP (1) EP2272675B1 (zh)
CN (1) CN101941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1757B2 (ja) 2010-01-29 2014-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DE112011100380B4 (de) * 2010-01-29 2023-1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intenpatrone, Aufzeichn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s Aufzeichnungsgeräts
JP6035724B2 (ja) * 2010-12-22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取付部材、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EP2481591A1 (en) * 2011-01-28 2012-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JP5787193B2 (ja) 2011-05-09 2015-09-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WO2019125375A1 (en) * 2017-12-18 2019-06-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ling level detection in a printing fluid waste contain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17A (zh) * 2003-09-29 2005-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和装有该***的设备
CN101085576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盒和流体量检测***
CN101219604A (zh) * 2006-12-26 2008-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储存容器、以及液体再填充方法
JP2008230179A (ja) * 2007-03-23 2008-10-02 Brother Ind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用のサブ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4633A (en) * 1982-12-08 1986-08-05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9174875A (ja) 1995-12-21 1997-07-0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US6799820B1 (en) * 1999-05-20 2004-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a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US7234787B2 (en) * 2004-01-08 2007-06-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quid leve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5219257A (ja) 2004-02-04 2005-08-18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21621B2 (ja) 2006-01-16 201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4877028B2 (ja) * 2006-04-18 2012-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4386056B2 (ja) 2006-08-08 2009-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US7509868B2 (en) * 2006-12-26 2009-03-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refilling method
JP5018290B2 (ja) 2007-07-10 2012-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US20090102880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JP200910159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17A (zh) * 2003-09-29 2005-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和装有该***的设备
CN101085576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盒和流体量检测***
CN101219604A (zh) * 2006-12-26 2008-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储存容器、以及液体再填充方法
JP2008230179A (ja) * 2007-03-23 2008-10-02 Brother Ind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用のサブタ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2675A3 (en) 2011-03-16
US8328306B2 (en) 2012-12-11
US20110000935A1 (en) 2011-01-06
CN101941329A (zh) 2011-01-12
EP2272675B1 (en) 2015-09-16
EP2272675A2 (en)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329B (zh) 液体容纳体
KR100854190B1 (ko) 액체 용기
JP487702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TW201213154A (en) Tank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system having tank unit
KR20060066661A (ko) 액체 센서의 장착 구조체 및 액체 용기
CN100537248C (zh) 液体容器
CN102161276A (zh) 端子间连接构造、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容纳容器的组装方法
CN102161275A (zh) 端子间连接构造、液体容纳容器及其装配方法
US7509868B2 (en)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refilling method
US20090102880A1 (en)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JP489945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5458864B2 (ja) 液体収容体
JP2007130812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0478655C (zh) 液体检测装置、使用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09119853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5018290B2 (ja)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09034992A (ja)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5369943B2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167939A (ja) 液体検出装置の取付構造および液体容器
JP5326618B2 (ja)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収容容器
JP4141946B2 (ja) 液体収容袋の検査方法
JP2011093103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0575091C (zh) 包含液体传感器的液体容器
JP200811050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1120710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