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556A -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556A
CN101911556A CN200880122565XA CN200880122565A CN101911556A CN 101911556 A CN101911556 A CN 101911556A CN 200880122565X A CN200880122565X A CN 200880122565XA CN 200880122565 A CN200880122565 A CN 200880122565A CN 101911556 A CN101911556 A CN 101911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amble sequence
base station
random access
access channel
st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5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启之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11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6Pilot sequence conve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前导码序列确保部件,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来确保;以及干扰功率估计部件,利用所述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正在研究成为W-CDMA和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其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研究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对上行链路正在研究SC-FDMA(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例如,参照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June 2006)。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在各频带上载置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使副载波在频率上一部分重叠而互不干扰地紧密排列,从而实现高速传输,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分割频带,利用在多个终端之间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SC-FDMA中,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变小的特征,由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率。
另外,一般,在移动通信***中,为了确立上行链路的初始连接,使用随机接入信道。即,移动台在开始通信时,对基站装置发送随机接入信道。该随机接入信道又被称为冲突许可信道(contention based channel),是用于进行请求资源分配的意思表示等的信道。另外,随机接入信道除了初始连接的确立之外,还用于切换或上行链路的调度请求、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请求等目的。
随机接入步骤中最初由移动台发送的前导码(preamble),在其性质上,由于由移动台在任意的定时发送,因此基站装置不能知道在哪个定时会发送前导码。此时,基站装置估计有发送的可能性的有关全部的前导码的序列的接收功率以及干扰功率,根据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功率,检测前导码的各序列。
例如,W-CDMA的上行链路是非正交的***,因此基站装置计算全部频带的接收电平(level),从而可估计干扰功率。另外,有关接收功率,对于有被发送的可能性的全部的前导码的序列,利用复制品序列进行相关(correlation)而计算。
另一方面,LTE***的前导码序列如在3GPP TS 36.211(V8.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June 2006定义那样,由具有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的CAZAC(恒幅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之一的Zadoff-Chu序列生成。另一方面,上述Zadoff-Chu序列利用一个序列或2个以上的序列。此时,由相同Zadoff-Chu序列生成的前导码序列互相正交,因此不能进行W-CDMA***那样的干扰功率的估计。例如,在全部的前导码序列由相同的Zadoff-Chu序列生成的情况下,即使例如在接收电平大的情况下,有时其他的前导码序列的信号功率也被正交而成为0,因此实际的干扰功率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LTE***中,由于由相同Zadoff-Chu序列生成的前导码序列互相正交,因此存在仅计算接收功率,不能估计干扰功率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中,考虑互相正交的前导码序列而估计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量,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前导码序列的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其特征之一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前导码序列确保(secure)部件,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来确保;以及
干扰功率估计部件,利用所述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其特征之一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前导码序列设定部件,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设定前导码序列;以及
干扰功率估计部件,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估计干扰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第1步骤,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
第2步骤,利用不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
第3步骤,估计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以及
第4步骤,基于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检测所述前导码序列。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台其特征之一在于,所述移动台包括:
接收部件,通过广播信息或RRC消息,作为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接收与不用于信号发送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有关的信息;以及
发送部件,利用不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通过随机接入信道发送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在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中,可以正确地测定具有互相正交的前导码序列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量的基站装置、移动台、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的例子的图。
图3是随机接入信道的帧格式的例子。
图4A是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例子。
图4B是用于说明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一)的图。
图5A是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例子。
图5B是用于说明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一)的图(有2个Zadoff-Chu序列的情况)。
图6是在基站装置计算的延迟分布(delay profile)的例子。
图7A是用于说明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二)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二)的图(有2个Zadoff-Chu序列的情况)。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部分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RACH接收单元的部分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部分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之一)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之二)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102发送接收天线
104放大单元
106发送接收单元
108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110呼叫处理单元
112应用单元
200基站装置
202发送接收天线
204放大单元
206发送接收单元
208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210呼叫处理单元
212传输路径接口
2081第1层处理单元
2082MAC处理单元
2083RLC处理单元
20812RACH接收单元
208120DFT单元
208121相关单元
208122IDFT单元
208123分布(profile)计算单元
208124信号功率估计单元
208125干扰功率估计单元
208126检测单元
208127前导码序列管理单元
300接入网关装置
400核心网络
1000无线通信***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以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利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1000是例如适用LTE(又称演进的UTRA和UTRAN (Evolved UTRA and UTRAN)、或超3G(Super 3G))的***,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多个移动台(UE:User Equipment)100n(1001、1002、1003、……、100n,n是大于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上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另外,所述接入网关装置300又被称为MME/SGW(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erving Gateway)。此外,移动台UE又被称为用户装置。
这里,设移动台1001中有以下两种:在小区50中通过LTE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状态的移动台以及在小区50中未通过LTE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状态的移动台。例如,在小区50中,未通过LTE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状态的移动台通过对基站装置200发送随机接入信道,进行用于开始通信的步骤。此外,在小区50中通过LTE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状态的移动台也以切换或上行链路的调度请求、上行同步确立请求等为目的发送随机接入信道。
以下,由于移动台100n(1001、1002、1003、…100n)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作为移动台100n来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10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如上所述,OFDMA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在各频带上载置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SC-FDMA是分割频带,在多个终端之间利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的通信信道。
在LTE中,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频率方向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为单位,时间方向以子帧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在LTE中,1个资源块的频带宽为180kHz。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n中共享使用的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即,下行信道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在下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通知利用下行共享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信息和其传输格式的信息、利用上行共享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信息和其传输格式的信息、有关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分组数据。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n中共享使用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另外,上行控制信道有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时间复用的信道以及频率复用的信道两种。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HRQ ACK information)。此外,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分组数据。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用于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信道。以下,说明LTE***的随机接入信道。
LTE***的随机接入信道在预先从基站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频带、时间区间被发送。更具体地说,对每个小区定义64个前导码序列(Preamble suquence),在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中发送所述64个前导码序列。图2表示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的物理资源的例子。在LTE中,作为频带而分配6个资源块。此外,在时间方向上,考虑不同的小区半径,定义约0.9ms至2.3ms的前导码格式。图3表示约0.9ms的情况。在图3,在1ms的子帧中,约0.1ms用于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约0.8ms用于前导码,剩余的约0.1ms成为保护间隔(guard period)。另外,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作为物理信道,被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此外,在LTE的随机接入信道中,有被单独分配的单独(dedicated)前导码和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被单独分配的单独前导码用于非冲突型的随机接入步骤,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用于冲突型的随机接入步骤。单独前导码例如用于移动台进行切换时。即,当移动台接入到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的情况下,由进行该切换的移动台使用。该单独的前导码通过切换源的基站装置被通知到所述移动台。此时,由于其他移动台不会使用上述单独的前导码,因此不发生随机接入信道的冲突,作为结果,可实现稳定的通信。另一方面,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与通常的随机接入一样,从多个前导码中随机选择而发送。此时,由于其他的移动台有可能选择相同的前导码,因此成为冲突型随机接入。
通过前导码的ID来区别单独前导码和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例如,存在64个的前导码序列,且存在0至63的前导码的ID的情况下,可以将0~15设为单独前导码,将16~63设为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以下,将0~15这样的单独前导码的ID的范围称为单独前导码的区域(region),将16~63这样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ID的范围称为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区域。
例如,在某个移动台进行切换时,切换源的基站装置从ID为0~15的单独前导码中选择1个前导码,并对上述移动台通知上述前导码的ID。然后,上述移动台利用上述被指定的前导码,对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进行非冲突型的随机接入。
另一方面,例如在某一移动台进行最初接入时,移动台随机选择ID为16~63的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中的一个前导码,并利用上述被选择的前导码进行冲突型的随机接入。
此外,在上述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中,还可以被分为优先级高的前导码和优先级低的前导码。例如,存在64个前导码序列,且存在0至63的前导码的ID的情况下,可以将0~15设为单独前导码,将16~31设为优先级高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将32~63设为优先级低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以下,将16~31这样的优先级高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ID的范围称为优先级高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区域,将32~63这样的优先级低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ID的范围称为优先级低且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区域。
此时,可进行以下的控制:由优先级高的移动台,或者由进行优先级高的随机接入步骤的移动台,发送优先级高的前导码,由优先级低的移动台或者由进行优先级低的随机接入步骤的移动台发送优先级低的前导码。即,优先级高的移动台或者进行优先级高的随机接入步骤的移动台从16~31的前导码中随机选择前导码,进行前导码的发送,优先级低的移动台或者进行优先级低的随机接入步骤的移动台从32~63的前导码中随机选择前导码,进行前导码的发送。这里,随机接入步骤是指最初接入、切换、上行链路的调度请求、上行同步确立请求、下行链路的通信再开始等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步骤。
这样,通过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区域分为优先级高的前导码的区域和优先级低的前导码的区域,从而可进行随机接入的优先级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优先级的种类是“高”和“低”两种,但也可以是3种以上。
另外,对于单独前导码或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优先级高的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优先级低的被随机发送的前导码的前导码ID的分配由基站装置来决定,并利用广播信息或RRC消息通知给移动台。
以下,记述前导码的信号(3GPP TS 36.211(V8.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 and modulation,”June2006);
[算式1]
s ( t ) = β PRACH Σ k = 0 N ZC - 1 Σ n = 0 N ZC - 1 x u , v ( n ) · e - j 2 πnk N ZC · e j 2 π ( k + φ + K ( k 0 + 1 / 2 ) ) Δ f RA ( t - T CP )
其中,
K=Δf/ΔfRA
k 0 = k RA N sc RB - N RB UL N sc RB / 2
xu,v(n)=xu((n+vNCS)modNZC)
x n ( n ) = e - j πun ( n + 1 ) N ZC , 0 ≤ n ≤ N ZC - 1
这里,βPRACH是振幅(amplitude)的缩放(scaling)因子,NZC是Zadoff-Chu序列的序列长度,参数φ是频率方向的固定的偏移(offset),Tcp是CP长度,ΔfRA是前导码的副载波间隔,Δf是通常的上行信号的副载波间隔,kRA是用于决定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的参数,Nsc RB是每1RB的副载波数量,NRB UL是资源块的数量,v是与各前导码序列的循环移位有关的指标(index),NCS是循环移位量。
<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一)>
如上所述,在LTE***的随机接入信道中,使用对每个小区定义的64个前导码序列,64个前导码序列利用1个或2个以上的Zadoff-Chu序列而生成。图4A表示由1个Zadoff-Chu序列生成64个前导码序列的例子。另外,当由2个Zadoff-Chu序列生成了64个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将每个Zadoff-Chu序列循环移位32次,生成64个前导码序列。将相同的Zadoff-Chu序列循环移位而生成的前导码序列具有互相正交的性质。
为考虑这样互相正交的前导码序列而估计干扰功率,基站装置确保64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作为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例如,确保64个前导码序列中的62个前导码序列用于信号发送,2个前导码序列不用于信号发送。基站装置利用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能够估计干扰功率。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虽然确保2个前导码序列不用于信号发送,但被确保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不必限定于2个,也可以设定2个以外的值。
图4B表示确保了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时的延迟分布(delay profile)的例子。延迟分布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进行与Zadoff-Chu序列的相关检测,将其相关值(信道估计值)变换为时域来计算。基站装置利用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能够估计干扰功率。此外,实际有可能发送信号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通过根据循环移位间隔(interval)定义的各前导码序列的区域中的接收电平来估计。
另外,在利用2个Zadoff-Chu序列的情况下,与利用1个Zadoff-Chu序列的情况相比,循环移位间隔成为2倍。此时,基站装置在进行与2个Zadoff-Chu序列的相关时,也利用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可估计干扰功率。
图5A表示定义2个Zadoff-Chu序列、即Zadoff-Chu序列α以及Zadoff-Chu序列β的情况。如图5A所示,在各Zadoff-Chu序列中,将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例如,在各Zadoff-Chu序列中,确保32个前导码序列中30个前导码序列用于信号发送,2个前导码序列不用于信号发送。此外,基站装置利用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能够估计干扰功率。
图5B表示在Zadoff-Chu序列有2个的情况下,在各Zadoff-Chu序列中确保了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时的延迟分布的例子。此时,基站装置针对Zadoff-Chu序列α的干扰功率,利用Zadoff-Chu序列α中的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针对Zadoff-Chu序列β的干扰功率,利用Zadoff-Chu序列β中的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或者作为Zadoff-Chu序列α以及Zadoff-Chu序列β的干扰功率,基站装置也可以使用利用Zadoff-Chu序列α中的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计算的干扰功率和利用Zadoff-Chu序列β中的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计算的干扰功率的平均值。
或者,基站装置仅对Zadoff-Chu序列α,确保一部分前导码序列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利用不用于上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Zadoff-Chu序列α和Zadoff-Chu序列β中的干扰功率。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2个Zadoff-Chu序列的情况,但在Zadoff-Chu序列有3个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
<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之二)>
为了考虑互相正交的前导码序列而估计干扰功率,基站装置也可以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
如图6所示,可通过小区的半径来计算基站装置有可能接收信号的期间(传播延迟)。当循环移位间隔大于由该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的情况下,在循环移位间隔内存在实际上不接收信号的期间。基站装置可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估计干扰功率。设定前导码序列使得可如此估计干扰功率。存在如果增加用于生成前导码序列的Zadoff-Chu序列的数量,则循环移位间隔变大的关系。利用该关系,设定Zadoff-Chu序列的数量,使得存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
图7A表示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时的延迟分布的例子。基站装置能够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B)来估计干扰功率。此外,利用该干扰功率,从在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有可能接收信号的期间(A)能够估计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
图7B表示在Zadoff-Chu序列为2个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各Zadoff-Chu序列中确保了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时的延迟分布的例子。此时,基站装置针对Zadoff-Chu序列α的干扰功率,利用Zadoff-Chu序列α中的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B),估计干扰功率。或者针对Zadoff-Chu序列β的干扰功率,利用Zadoff-Chu序列β中的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B),估计干扰功率。或者基站装置也可以作为Zadoff-Chu序列α以及Zadoff-Chu序列β的干扰功率,使用利用Zadoff-Chu序列α中的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B)以及Zadoff-Chu序列β中的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B)计算的干扰功率的平均值。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关于Zadoff-Chu序列为2个的情况,但在Zadoff-Chu序列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也可适用同样的干扰功率估计方法。
<基站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2、放大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呼叫处理单元210、以及传输路径接口212。
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0发送到移动台100n的分组数据从位于基站装置200的上层的上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被进行分组数据的分割/结合、PDCP层的发送处理、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并被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206。
在发送接收单元206,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在放大单元204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2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台100n发送到基站装置200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202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单元204中被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6中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等接收处理、RLC层的接收处理、PDCP层的接收处理等,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而转发到接入网关装置300。
此外,如后所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接收处理。
呼叫处理单元210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20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着,参照图9说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的结构。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包括第1层处理单元2081、MAC处理单元2082、RLC处理单元2083。第1层处理单元2081由DL-SCH/UL-SCH处理单元20810和RACH接收单元20812构成。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的第1层处理单元2081内的DL-SCH/UL-SCH处理单元20810和RACH接收单元2081、MAC处理单元2082、RLC处理单元2083、呼叫处理单元210互相连接。
在第1层处理单元2081中的DL-SCH/UL-SCH处理单元20810,进行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编码、IFFT处理、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解码、FFT处理、IDFT处理等。
第1层处理单元2081中的RACH接收单元20812中,进行移动台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即前导码的检测。关于RACH接收单元20812中的前导码的检测处理将在后面叙述。
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下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此外,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上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或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
RLC处理单元2083中,进行有关下行链路的分组数据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有关上行数据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的RLC层的接收处理。另外,在RLC处理单元2083,除了上述RLC层的发送处理、接收处理之外,也可以进行PDCP层的发送处理、接收处理。
接着,参照图10说明RACH接收单元20812的结构。
RACH接收单元20812包括DFT单元208120、相关单元208121、IDFT单元208122、分布计算单元208123、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干扰功率估计单元208125、检测单元208126、以及前导码序列管理单元208127。
DFT单元208120对在发送接收单元频率变换的基带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另外,也可以代替DFT处理而进行FFT处理。
相关单元20812进行通过DFT处理而变换为频域信号的接收信号和Zadoff-Chu序列的相关检测,取得频域的相关值、即信道估计值。
IDFT单元201822对上述信道估计值进行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而变换为时域。另外,也可以代替IDFT处理而进行IFFT处理。
分布计算单元208123将IDFT单元208122的处理结果作为延迟分布而输出。分布计算单元208123输出例如图4B、图5B、图7A或图7B所示的延迟分布。
前导码序列管理单元208127决定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前导码序列管理单元208127也可以将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此外,前导码序列管理单元208127也可以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
当确保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有关的信息作为广播信息或RRC消息从呼叫处理单元210经由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发送接收单元206、放大单元204、天线202通知到移动台。此时的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相当于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
或者,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也可以确保单独前导码序列的一部分。此时,只要基站装置不将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而确保的单独前导码序列通知给移动台,上述单独前导码序列不被发送。作为结果,能够利用上述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而确保的单独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此时,基站装置在切换等使用通常的单独前导码序列时,使用上述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而确保的单独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单独前导码序列。即,基站装置对移动台通知上述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而确保的单独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单独前导码序列。
干扰功率估计单元208125估计用于检测前导码序列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干扰功率。在确保了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干扰功率估计单元208125也可以使用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而估计干扰功率。在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来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干扰功率估计单元208125也可以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估计干扰功率。
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估计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当确保了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可以估计实际有可能发送信号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当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可以估计有可能以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接收信号的某期间的接收功率。另外,更具体地说,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在所述延迟分布中,可以通过将规定的功率以上的路径的功率相加,计算接收功率。
检测单元208126基于在干扰功率估计单元208125估计的干扰功率和在信号功率估计单元208124估计的接收功率,检测各前导码序列。例如,检测单元208126可以计算接收功率的峰值和干扰功率之比,在上述接收功率的峰值和干扰功率之比超过了阈值时,判定为信号被发送。此外,检测单元208126也可以对由循环移位间隔决定的、该前导码序列的接收窗口中进行平均化的接收功率和干扰功率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超过了阈值时判定为信号被发送。此外,检测单元208124在检测到信号被发送时,基于接收信号的峰值,估计信号的发送定时。
<移动台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台100n
在图11中,移动台100n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2、放大单元104、发送接收单元1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呼叫处理单元110、以及应用单元112。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由发送接收天线102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单元104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106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后,被转发到应用单元112。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分组数据,从应用单元112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进行重发控制(HARQ(Hybrid ARQ))的发送处理、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而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6。在发送接收单元106,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被放大单元104放大而由发送接收天线102发送。
此外,移动台100n在进行初始接入或上行同步确立请求、切换、调度请求等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发送随机接入信道。例如,应用单元112决定进行上述初始接入或上行同步确立请求、切换、调度请求等,基于上述决定,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处理。这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处理是指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选择、该序列的生成处理、被映射到上述随机接入信道的质量信息的测定等。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进行了发送处理的随机接入信道经由发送接收单元106、放大单元104、发送接收天线102,被发送到基站200。此外,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进行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包含的广播信息和RRC消息的接收处理。
移动台100n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在经由广播信息或RRC消息接收了有关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上述信息,进行前导码序列的选择和该序列的生成处理。这里,在从基站装置200接收了与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有关的信息作为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下,从所述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中,选择要发送的前导码序列,并进行该序列的生成处理。
呼叫处理单元110进行与基站200的通信的管理等,应用单元112进行与比物理层和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
<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12说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通信控制方法(之一)。
首先,基站装置200确保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的前导码序列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S101)。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对移动台通知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
基站装置200在检测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时,利用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从而估计干扰功率(S103)。进一步,基站装置200估计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S105)。基站装置200根据被估计的接收功率和被估计的干扰功率,求出接收功率相对于干扰功率的比,并检测前导码序列(S107)。
接着,参照图13说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通信控制方法(之二)。
首先,基站装置200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而设定前导码序列(S201)。在接收到这样设定的前导码序列时,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实际上不接收信号。
基站装置200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估计干扰功率(S203)。而且,基站装置200估计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S205)。基站装置200根据被估计的接收功率和被估计的干扰功率,求出接收功率相对于干扰功率的比,并检测前导码序列(S207)。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应用LTE的***的例子,但本发明可应用于在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中使用正交的前导码序列的任何的无线通信***。例如,作为前导码序列说明了由CAZAC序列之一的Zadoff-Chu序列生成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正交序列。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7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282439号的优先权,将2007-282439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8)

1.一种基站装置,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前导码序列确保部件,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及
干扰功率估计部件,利用所述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
接收功率估计部件,估计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以及
前导码序列检测部件,基于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检测所述前导码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前导码序列确保部件利用广播信息或RRC消息,对移动台通知与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有关的信息,从而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前导码序列确保部件通知不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作为用于冲突型的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序列。
5.一种基站装置,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前导码序列设定部件,假设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设定前导码序列;以及
干扰功率估计部件,利用相当于比根据小区的半径计算的传播延迟大的传播延迟的期间,估计干扰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包括:
接收功率估计部件,估计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以及
前导码序列检测部件,基于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检测所述前导码序列。
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与移动台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第1步骤,将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部分前导码序列确保作为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
第2步骤,利用不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估计干扰功率;
第3步骤,估计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的接收功率;以及
第4步骤,基于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检测所述前导码序列。
8.一种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与基站装置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所述移动台包括:
接收部件,通过广播信息或RRC消息,作为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序列,接收与不用于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有关的信息;以及
发送部件,利用不用于所述信号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以外的前导码序列,通过随机接入信道发送信号。
CN200880122565XA 2007-10-30 2008-10-21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9115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2439 2007-10-30
JP282439/07 2007-10-30
PCT/JP2008/069054 WO2009057483A1 (ja) 2007-10-30 2008-10-21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556A true CN101911556A (zh) 2010-12-08

Family

ID=4059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565XA Pending CN101911556A (zh) 2007-10-30 2008-10-21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83152B2 (zh)
EP (1) EP2207290A1 (zh)
JP (1) JP5268932B2 (zh)
KR (1) KR20100076017A (zh)
CN (1) CN101911556A (zh)
WO (1) WO20090574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868A (zh) * 2015-05-27 2018-01-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置码信号构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2303B2 (ja) * 2008-09-26 2013-12-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8437332B2 (en) * 2009-06-22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complexity unified control channel processing
US8929324B2 (en) * 2009-07-16 2015-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noise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446698B2 (ja) * 2009-10-05 2014-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干渉電力推定装置、干渉電力推定方法、および干渉電力推定プログラム
CN102014514B (zh) * 2009-11-10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设备双工制式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US9408236B2 (en) * 2010-07-25 2016-08-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nd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device therefor
US9456025B2 (en) * 2010-09-17 2016-09-27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identity/presence of a mobile device user for control and interaction in content distribution
CN103181212A (zh) * 2010-10-22 2013-06-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管理服务器和无线通信方法
EP2638719B1 (en) * 2010-11-11 2015-01-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coexisting radio systems
CN102217361B (zh) * 2011-05-31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间干扰检测方法及基站
US9854446B2 (en) 2011-07-07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012102842A (ru) 2012-01-27 2013-08-10 ЭлЭсАй Корпорейшн Инкрементное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преамбулы
JP5525557B2 (ja) * 2012-02-21 2014-06-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826288B1 (en) 2012-03-16 2018-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RU2012116579A (ru) * 2012-04-24 2013-10-27 ЭлЭсАй Корпорейшн Детектирование преамбулы с двойной выдержкой на основе фрагментов
KR102039065B1 (ko) 2012-05-08 2019-10-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큰 셀 반경을 가지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구조
WO2013168870A1 (ko) * 2012-05-08 2013-11-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큰 셀 반경을 가지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구조
WO2014002527A1 (ja) * 2012-06-28 2014-01-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アンブル検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アンブル検出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RU2012137095A (ru) 2012-08-30 2014-03-10 ЭлЭсАй Корпорейшн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преамбулы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векторных процессоров
JP6105962B2 (ja) * 2013-02-07 2017-03-29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干渉量推定装置、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9923595B2 (en) 2013-04-17 2018-03-20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dual-band power amplifiers
US9813223B2 (en) 2013-04-17 2017-11-07 Intel Corporation Non-linear modeling of a physical system using direct optimization of look-up table values
RU2676946C2 (ru) * 2014-12-03 2019-01-11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Дюссельдорф Гмбх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риоритетов в процессе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преамбул
JP6402623B2 (ja) * 2014-12-26 2018-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
US10554366B2 (en) 2015-07-27 2020-0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B LTE PRACH design
US10687355B2 (en) 2016-11-16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servation preamble for low latency detection in a new radio share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912294B2 (ja) * 2017-01-19 2021-08-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645705B1 (en) * 2018-07-02 2020-05-05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non-orthogonal coding to facilitate uplink communication from multiple devices on shared air interface resour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968A (zh) * 2003-02-11 2004-08-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中新的训练符号的产生方法及传输方法
CN1642159A (zh) * 2004-01-14 2005-07-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中估计干扰和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WO2007052753A1 (ja) * 2005-11-04 2007-05-10 Ne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070165567A1 (en) * 2006-01-17 2007-07-19 Motorola, Inc. Preamble sequencing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9286A (ja) 1998-08-13 2000-02-25 Fujitsu Ltd 移動局装置
US6606349B1 (en) 1999-02-04 2003-08-12 Sirf Technology, Inc.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7295509B2 (en) *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KR101160135B1 (ko) 2003-08-12 2012-06-26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파일럿 심볼 전송 방법
JP4651462B2 (ja) * 2005-06-17 2011-03-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伝送装置及びチャネル伝送方法
EP1972067B1 (en) * 2005-11-22 2011-07-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9265063B2 (en) * 2006-06-21 2016-02-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to transmit downlink signaling message on cellular system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he message
US7808882B2 (en) * 2007-04-17 2010-10-0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ed reference signal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85459B2 (en) 2007-06-18 2013-0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yclic shift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US20100208603A1 (en) * 2007-08-14 2010-08-19 Ntt Docomo, Inc.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data obtaining method
US8406279B2 (en) * 2008-04-09 2013-03-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design for data transmitted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159926B1 (en) * 2008-08-26 2019-10-23 Agence Spatiale Europeenne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 for asynchronous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
US8526374B2 (en) * 2008-09-1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JP5380459B2 (ja) * 2008-10-30 2014-01-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968A (zh) * 2003-02-11 2004-08-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中新的训练符号的产生方法及传输方法
CN1642159A (zh) * 2004-01-14 2005-07-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中估计干扰和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WO2007052753A1 (ja) * 2005-11-04 2007-05-10 Ne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070165567A1 (en) * 2006-01-17 2007-07-19 Motorola, Inc. Preamble sequencing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NTT DOCOMO: "Random access burst design for E-UTRA", 《TSG-RAN WG1 MEETING #46 R1-062175 》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868A (zh) * 2015-05-27 2018-01-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置码信号构建
CN107615868B (zh) * 2015-05-27 2021-10-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置码信号构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57483A1 (ja) 2011-03-10
WO2009057483A1 (ja) 2009-05-07
US20100255867A1 (en) 2010-10-07
EP2207290A1 (en) 2010-07-14
KR20100076017A (ko) 2010-07-05
JP5268932B2 (ja) 2013-08-21
US8583152B2 (en) 2013-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1556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KR10144114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 전송 방법
EP2269327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55933B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KR101634604B1 (ko) Sc- fdma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및 응답 신호들의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60941B1 (ko) 확인 응답 채널 할당방법 및 장치
KR10156300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867457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ireless
KR101534169B1 (ko) 주파수 도약 모드로 동작 중인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주파수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565204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2015036521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same
EP3379787B1 (en) Reference signal for phase tracking insertion
KR101414962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의송수신 방법
RU2528434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009135402A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2057718A (zh) 用户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KR101874083B1 (ko) 고속 단말을 위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36849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322231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03516654B (zh) 频偏估计方法及***
WO2008039025A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KR10168178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레인징 프리앰블 코드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37350B1 (ko) 다수의 부 반송파를 이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전송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66040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66038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