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189A - 轻型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轻型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189A
CN101903189A CN2008801213120A CN200880121312A CN101903189A CN 101903189 A CN101903189 A CN 101903189A CN 2008801213120 A CN2008801213120 A CN 2008801213120A CN 200880121312 A CN200880121312 A CN 200880121312A CN 101903189 A CN101903189 A CN 101903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element
tire
layer
carcas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1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3189B (zh
Inventor
L·贝斯根
A·瓦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AS filed Critical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Publication of CN10190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3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7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curve from bead to bead in plural planes, e.g. S-shaped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60C15/0045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with ply turn-up up to the belt edges,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extending to the bel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003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 B60C9/2009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comprising pli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lt or breaker dimensions or curvature relative to carc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765Characterized by belt or breaker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855Characterized by the carcass, carcass material, or physical arrangement of the carcass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型加强结构,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在所述轮胎的一侧锚定到胎圈上,每一胎圈以边缘的形式径向向外延伸,所述边缘径向地朝向外侧与胎面接合;以及在所述胎面以下的顶部加强结构(8),所述顶部加强结构由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制成,该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与圆周方向限定的角度在10°至60°之间,该顶部加强结构或者被称为工作层,其径向地位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外侧上。根据本发明,在其边缘中,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两个轴向邻接的胎体加强层部分,所述胎体加强层部分的加强元件与邻近的层的加强元件交叉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至少在赤道平面的水平面内,所述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80°,并且,至少一个工作层的加强元件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加强元件交叉形成的角度大于40°。

Description

轻型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安装在车辆上的轻型轮胎,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安装在两轮车辆上的轻型轮胎,所述的两轮车辆例如摩托车。
虽然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类应用,但是本发明将更特别地通过参考这种摩托车或者轻型摩托车的轮胎而进行描述。
背景技术
轮胎的加强物或者加强构件,特别是摩托车轮胎的加强构件目前——并且最常见地——由一摞一层或多层的帘布层(plies)组成,这些帘布层传统上称为“胎体帘布层”、“胎冠帘布层”等等。描述所述加强物的这种方法源于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产生一系列帘布层形式的半成品,这些帘布层具有线状的加强物,这些加强物通常是纵向的,随后将这些半成品组装或堆叠起来以形成轮胎原坯。所述的帘布层被制造成扁平状以获得大的尺寸,然后将其切割以适应给定产品的尺寸。至少所述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是以基本上扁平的外形而开始组装的。由此而产生的所述轮胎原坯接着被成形以使其具有轮胎的典型的环形轮廓。所谓的“精加工”半成品接着被应用于所述轮胎原坯以获得准备进行硫化的产品。
例如上文所述的这种“传统”类型的方法必须特别地在形成轮胎原坯的阶段使用锚固元件(一般是胎圈钢丝),该锚固元件用于将所述胎体加强物锚固或保持在轮胎的胎圈区域中。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方法来说,构成胎体加强物(或只是其一部分)的全部帘布层的一部分围绕位于轮胎的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向后折叠。从而这使得所述胎体加强物锚固在胎圈中。
虽然在所述帘布层以及组件的形成方式上存在众多的变化,这种类型的传统产品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导致本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使用基于所述方法的词汇:因此被一般地接受的术语特别地包括术语“帘布层”、“胎体”、“胎圈钢丝”、表示从扁平轮廓到环形轮廓的进程的“成形”等等。
如今,存在严格来说并不具有符合上述定义的“帘布层”或“胎圈钢丝”的轮胎。例如,文件EP 0 582 196描述了没有使用帘布层形式的半成品而制造的轮胎。例如,各种加强结构的加强元件直接地应用于相邻的橡胶化合物层,全部这些橡胶化合物层以连续层的形式应用于环形芯体,该环形芯体的外形意味着可以直接获得与被制造的轮胎的最终轮廓相似的轮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有任何“半成品”或任何“帘布层”或任何“胎圈钢丝”。基础产品直接地应用于所述芯体,这些基础产品例如橡胶化合物和线或细丝形式的加强元件。由于该芯体具有环形外形,所以不再有任何必要来形成轮胎原坯以从扁平轮廓进化到圆环形(torrus-shaped)轮廓。
此外,在该文件中描述的轮胎不具有“传统的”胎体帘布层围绕胎圈钢丝的向后折叠。这种锚固被一种布置所取代,由此圆周线被设置在邻近所述侧壁加强结构的位置上,其全部被嵌入到锚固或连结的橡胶化合物中。
还存在其它的在环形芯体上组装的方法,其使用经过特殊设计而用于快速、有效以及简单的铺设到中心芯体上的半成品。最后,还可以使用混合方式,其包括用于产生特定的结构部分(architecturalaspects)(例如帘布层、胎圈钢丝等等)的某些半成品,同时其它部分则通过直接应用化合物和/或加强元件而产生。
在该文件中,为了考虑到在制造领域以及在产品设计的术语方面的最新技术进步,例如“帘布层”、“胎圈钢丝”等的传统的术语有利地被中立的或者独立于所使用的方法的类型的术语所取代。因此,术语“胎体型加强物”或者“侧壁加强物”是一种表示传统方法中的胎体帘布层的加强元件以及一般地应用于侧壁的轮胎的相应加强元件的一种有效方式,该轮胎按照不使用半成品的方法生产。术语“锚定区域”,对于该部分来说,能够仅仅简单地表示在传统方法中胎体帘布层围绕胎圈钢丝的“传统的”折回,同样其也能够表示使用了包括应用于环形芯体上的方法而由圆周加强元件、橡胶化合物以及底部区域的相邻的侧壁加强部分所形成的组件。
因为在所有的其它轮胎的情况下,摩托车轮胎切换成径向设计并且这些轮胎包括由一层或两层加强元件形成的胎体加强物,所述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范围在65°至90°之间,所以所述胎体加强物上径向地安装有胎冠加强物,所述胎冠加强物基本上至少由织物加强元件形成。然而,非径向轮胎仍然存在并且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这些轮胎。本发明还涉及局部径向轮胎,换言之,在这种局部径向轮胎中,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在所述胎体加强物的至少一部分上是径向的,例如在与轮胎的侧壁相对应的部分上。
根据轮胎将要安装在摩托车的前部还是后部,已经提出了众多的胎冠加强物的设计。对于所述的胎冠加强物来说,第一种结构只使用圆周缆线(cords),并且所述的结构更特别地用于后轮胎上。直接受到一般用于乘用车辆轮胎的结构的启发,第二种结构已经被用于改进耐磨性,并且第二种结构使用至少两层加强元件的胎冠层,所述加强元件在每一层内相互平行但是一个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这些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锐角,这种轮胎更特别地适用于摩托车的前部。所述的两层胎冠层上可以径向安装有至少一层圆周元件,所述圆周元件基本上通过螺旋地缠绕一条至少一个橡胶覆盖的加强元件的带子而获得。因此,专利FR 2 561 588描述了这样的一种胎冠加强物,其具有至少一个层,该层的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可以在0°至8°之间变化,这些元件的弹性模量高达至少6000N/mm2,并且一个垫层位于胎体加强物和圆周元件的层之间,该垫层主要由两层元件形成,一个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从而彼此之间形成60°至90°之间的角,所述交叉的层由具有至少6000N/mm2的弹性模量的织物加强元件形成。
专利US 5,301,730着眼于提高用于摩托车后轮胎的轮胎驱动性,其提出了一种在径向胎体加强物与胎面之间的胎冠加强物,所述胎冠加强物由基本上为圆周元件的至少一个帘布层、以及一个帘布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帘布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以与圆周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在35°至55°之间的范围内的两个帘布层形成,所述的平行于圆周方向的元件的帘布层能够由芳香族聚酰胺元件制成并且交叉元件的帘布层由脂肪族聚酰胺制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产生用于摩托车的轻型轮胎,并且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满足使用者所需的其它性能,这是特别地通过保留令人满意的耐久性和允许足够高的轮胎转弯刚度以及足够高的最大轮胎速度的性能而实现的。
这个目的已经根据本发明使用一种轮胎而实现,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型加强结构,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由相互平行的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所形成,并且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在所述轮胎的每一侧锚定到胎圈上,每一胎圈以侧壁的形式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侧壁径向地朝向外侧与胎面汇合;以及在所述胎面以下的胎冠加强结构,所述胎冠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该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与圆周方向之间的角度在10°至60°之间,并且该胎冠加强结构称为工作层,其径向地位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外侧,并且,在所述的侧壁中,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两个轴向邻接的胎体加强层部分,所述胎体加强层部分的加强元件与邻近的层的加强元件交叉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至少在赤道平面内,所述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80°,并且,至少在所述赤道平面内,至少一个工作层的加强元件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加强元件交叉形成的角度大于40°。
所述轮胎的圆周方向,或者纵向方向,是对应于所述轮胎的边缘并且被所述轮胎的行进的方向所限定的方向。
圆周平面或者截面的圆周平面是垂直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述赤道平面是穿过所述胎面的中心或者胎冠的圆周平面。
径向平面或者子午线平面是包括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是该轮胎在正常使用中旋转时所围绕的轴线。
所述轮胎的横向、子午线或者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
因此所描述的本发明能够例如制造一种轮胎,其包括单一胎体层和单一工作胎冠层;并且因此能够制造一种轮胎,因为具有非常少的加强元件的层而使其重量得以减轻。这样的轮胎还首先更加节省生产成本,因为其减少了使用的材料的数量,其次因为理论上缩短了生产时间,所以与通常的轮胎相比降低了必须准备就绪的材料的总量。
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摩托车上所进行的实验已经证明,它们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转弯刚性,这显著地是因为在所述工作层中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中的加强元件之间发生交叉而形成的角度大于4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至少在所述赤道平面内,至少一个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所述加强元件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赤道平面相反。
此外,这种轮胎的最大允许速度对于公路行驶的摩托车型的摩托车的应用来说是令人满意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轮胎所允许的速度比更传统的设计的某些轮胎所获得的速度更大,这些更传统的设计的轮胎显著地包括多个工作帘布层,其中所述加强元件从一个帘布层到邻接的帘布层交叉。
此外,在包括成形步骤的“传统”制造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允许所述工作胎冠层在所述成形步骤之前安装。
特别地,发明人已经能够证明在所谓的“传统”制造方法中在成形步骤之前安装所述工作层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生产,并且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其生产成本;特别地,在所述成形步骤之前所述工作层的出现可以特别地允许胎体加强物的安装,所述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其整个轴向宽度上保持不变,从而在成形之后,所述工作层中的且特别地在所述胎面以下的所述胎体加强物与所述侧壁中的胎体加强物相比形成不同的角度,从而满足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限定的要求。
优选地,至少在所述赤道平面内,至少一个工作层的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45°。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显著地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轮胎的转弯刚性。
仍优选地,对于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层的轮胎,本发明提出使得两个叠加工作层的全部加强元件相对于所述子午线方向以相同的方向定向,并且优选地使得一个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而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如上文所述,在成形步骤之前的两个工作层的压力使得胎体加强物能够进行安装,所述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角度在其整个轴向宽度上保持不变,从而在成形之后在所述胎面下的所述胎体加强物与所述侧壁中的所述胎体加强物相比具有不同的角度,从而满足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限定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所述轮胎可以包括多个工作层,只有其中一者在轮胎制造的过程中的所述成形步骤之前被安装。
根据本发明,显著地当所述轮胎只包括一个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胎体层时,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在其折回部分中的所述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优选地,全部的所述加强元件相对于子午线方向以相同的方向定向。
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化方案提出,特别是在所述侧壁中,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65°到9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该变化方案的实施例,所述胎体结构的所述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符合标准,从而当所述胎体层的加强元件在胎体层的整个长度上符合这些角度的时候,所述轮胎能够称为用于摩托车的径向轮胎。
仍有利地,在所述轮胎的侧壁中,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85°,并且优选地,还严格地大于87°。
本发明的有利变化方案提出,由所述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和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所述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大于70°。本发明的这一变化方案的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轮胎的转弯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在至少3mm的长度上重叠到至少一个工作层的端部上。按照在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方式使胎体层的折回部分与工作层的一个端部重叠显著地改进了高速直线完整性。
仍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化方案的实施例,至少一个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和所述胎圈钢丝的所述径向内部端部之间的径向距离在肩部端部和所述胎圈钢丝的所述径向内部端部之间的径向距离的50%到75%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变化方案的实施例,能够改进安装有这种轮胎的轻型摩托车的稳定性和/或操控性。
在轮胎的肩部区域中,当轮胎安装在其工作轮辋上并充气时,肩部端部定义为,一方面胎面的轴向外端部的表面和另一方面侧壁的径向外端部的表面的切线的交叉点的轮胎的外表面上的正交投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化方案的实施例,至少一个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在所述胎面以下延伸。通过制造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变化方案的轮胎,除了提供操控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助于改进所述轮胎的转弯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变化方案的实施例的任一者,如上文所述,所述胎体层的折回部分可以与至少一个工作层的端部重叠,在所述第一变化方案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工作层接着至少延伸到所述侧壁的一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还有利地提出,当所述胎体层的折回部分与至少一个工作层的端部重叠的时候,所述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位于至少一个胎体层和所述工作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所述端部轴向地且/或径向地位于所述工作层的外侧上。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出,所述轮胎显著地包括胎冠加强结构,所述胎冠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圆周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根据本发明,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定向成与所述纵向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小于5°。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提出,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径向地位于工作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外侧上。
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因此可以直接在所述胎面以下制造,从而在实现其主要功能之外,还能形成保护所述胎体和所述胎冠加强结构的其它层以避免它们受到任何机械破坏的保护层。
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还在两个工作层之间制造,这显著地是由于成本原因,从而使得材料的总量和铺设时间减少。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并且显著地在包括成形步骤的制造技术的情况下,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和所述径向最外工作层在所述成形步骤之后铺设。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例提出,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至少部分地径向地位于所述径向内部工作层的内侧。根据这一实施例,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在所述工作层的径向内侧上制造,并且可以显著地改进所述轮胎的抓地性和驱动性。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接着优选地必需使用硬芯体轮胎技术来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变化方案提出,圆周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至少部分地径向地位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内侧上。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变化方案,所述轮胎接着优选地使用包括硬芯体或者刚性模具类型的制造技术而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由织物制成。
仍优选地,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的所述加强元件由金属和/或织物和/或玻璃制成。本发明显著地提出,在圆周加强元件的同一个层中使用不同种类的加强元件。
仍优选地,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的所述加强元件具有大于6000N/mm2的弹性模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有利特征将在后文中从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清楚,这些描述是参考附图1至3作出的,在附图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轮胎的简图的子午线视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轮胎的简图的子午线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轮胎的简图的子午线视图。
为了简化其理解,图1至3并未按比例绘制。所述附图只示出了轮胎的一半视图,其相对于轴线XX’对称地延伸,所述轴线XX’表示轮胎的圆周正中面或者赤道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尺寸为120/70 ZR 17(58W)的摩托车轮胎1。该轮胎1包括胎面2,该胎面2通过侧壁3与胎圈4连接。所述胎圈包括胎圈钢丝5,包含单一层6的胎体加强物围绕所述胎圈钢丝而被锚定,所述单一层6形成折回部分7。层6包括人造纤维型的织物加强元件,这些织物加强元件在侧壁中与圆周方向形成等于90°的角。由胎体加强物的折回部分7中的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也相对于圆周方向形成基本上为90°的角。
在胎面2以下,胎冠加强物径向地位于胎体加强物上,所述胎冠加强物包含人造纤维型的织物加强元件的层8,其在赤道平面中与圆周方向成43°角。
在赤道平面中,胎面以下并且更特别地径向地在层8以下的层6的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等于-73°。
层6的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和层8的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之差等于116°,并且因此在赤道平面处大于40°并且因此在所述层8的整个宽度上。
这种轮胎1有利地根据包括成形步骤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安装了胎体加强层6,其包括加强元件,这些加强元件与圆周方向成90°的角。包括形成等于45°的角的加强元件的层8接着被径向地铺设在胎体加强层2的外侧。在所述的成形步骤中,在侧壁中圆周方向与层6以及其折回部分7的加强元件之间形成的角度保持不变,但是,在轮胎的胎冠中(也就是在赤道平面处)胎面以下的层6的加强元件和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却发生了改变以获得-73°的值。在轮胎的胎冠中(也就是在赤道平面中),层8的加强元件和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成形之后稍微发生改变,该角度从45°改变成43°。在成形之后所观察到的角度的改变在层8的端部处较不明显。
圆周加强元件的层9在所述成形步骤之后进行安装。
该圆周加强元件的层有利地包括发生缠绕而与纵向方向形成基本上等于0°的角的单一线。圆周加强元件的层也可以通过在多根裸线或者带状形式的线被植入到橡胶中时同时使其发生缠绕而获得。
图2示出了与图1相似的轮胎21,只不过加强元件的层28延伸到侧壁23的上部中。在图2中,所述层28的端部接着轴向地***到胎体加强层26和其折回部分27的端部之间。折回部分27的端部和加强元件的层28之间的重叠在大约8mm的长度1上延伸。该重叠的区域将导致层26与其折回部分27的加强元件的角度在该重叠区域中发生微小的改变。所观察到的所述角度的改变小于在层28的中间部分中可以观察到的角度的改变,因为所述加强元件之间的联接由于层28的加强元件的端部的出现而非常薄弱。
如此制造的轮胎显示了在层28与胎体加强物27的折回部分重叠的这些实例中,与胎体加强物的不同层的元件的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之间的5°的最大值保持不变。此外,加强元件相对于子午线方向的定向对于胎体加强层26的元件以及对于其折回部分27的加强元件来说是相同的。
图2的轮胎21还包括层28的径向外侧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圆周加强元件的层29。
图3示出了与图1类似的轮胎31,只不过胎体加强层36的折回部分37在胎面32的部分下方延伸。在图3中,层38的端部因此而轴向地***到胎体加强层36和其折回部分37的端部之间。折回部分37的端部和加强元件的层38之间的重叠在大约6mm的长度1’上延伸。在图2中的这种情况下,重叠的区域将导致层36的加强元件与其折回部分37在该折叠区域中的角度发生微小的改变。所观察到的所述角度的改变小于可以在层38的中间部分中所观察到的角度的改变,因为所述加强元件之间的联接由于层38的加强元件的端部的出现而非常薄弱。
在图2中所示的这种情况下,按照这种方式制造的轮胎显示了:在层38与胎体加强物的折回部分37发生重叠的情况下,与胎体加强物的不同层的元件的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之间的5°的最大值保持不变。此外,加强元件相对于子午线方向的定向对于胎体加强层36的元件来说以及对于其折回部分37的加强元件来说是相同的。
图3中的轮胎31还包括层38的径向外侧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圆周加强元件的层39。
本发明不应当解释成被限定为附图中所示的实例,其当然地扩展至其它的不同实施例。特别地在轮胎具有在胎体加强物的折回部分与形成胎冠加强物的加强元件的层之间的重叠的情况下,本发明扩展至以下这种构造:其中或者是胎冠加强层的端部***到两个胎体加强部分之间,或者是胎体部分的端部(例如折回部分的端部)***到胎体加强层和胎冠加强层的端部之间。
本发明甚至扩展至这样的轮胎,其可以包括多个如前文所述的胎体加强层和/或多个工作层。
本发明还针对使用硬芯体的方法制造的轮胎,这种轮胎能够不具有如前文所述的最严格意义上的胎圈钢丝。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还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加强元件,例如在圆周方向上的加强元件,以及至少部分地延伸到侧壁中的加强元件,如专利申请WO 02/09956中所述。
已经对根据图3中表示的轮胎进行了实验和测量。
参照实验是使用相同尺寸并且这种尺寸的传统设计的三种轮胎平行地进行的。
所述轮胎安装在3.5MT17的轮辋上,充气至2.5bar的相同的压力并且受到115kg负载的作用。
第一参照轮胎(参照1)包括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加强元件形成的两个胎体加强层,一个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并且与圆周方向形成75°的角,并且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圆周加强元件的一个层径向地位于该胎体加强层上。
第二参照轮胎(参照2)包括:两个胎体加强层,它们包括人造纤维制成的与圆周方向成90°角的加强元件;以及两个工作胎冠层,它们包括芳族聚酰胺纤维加强元件并且与圆周方向形成+25°和-25°的角。
第三参照轮胎(参照3)包括:两个胎体加强层,它们包括人造纤维制成的加强元件,一个层中的加强元件与邻接层中的加强元件交叉,并且与圆周方向形成75°的角;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圆周加强元件的一个层,两个工作胎冠层位于该圆周加强元件的层上,该工作胎冠层包括由尼龙制成的加强元件并且与圆周方向形成+30°和-30°的角。
所述实验一方面包括对滚动机器上的最大行进速度的测量,另一方面包括对滚动机器上的转弯刚性的测量。
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总结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结果表现为相对于基数100的相对数据的形式,基数100是基于三种参照轮胎的最佳性能而设置的。
  参照1   参照2   参照3  本发明(图2)
  最大速度   100   80   90  100
  转弯刚性   80   100   100  100
在该表中所示的值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具有在能够获得的最大速度和转弯刚性方面的最佳性能,其整体结构在加强元件的数量方面,从而在重量方面,是减轻了的或者至少是基本上相同的。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简化的结构的轮胎当然在重量上较轻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一方面使用了更少量的材料,而另一方面因为能够相应地缩短生产时间。

Claims (14)

1.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型加强结构,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由相互平行的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所形成,并且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在所述轮胎的每一侧锚定到胎圈上,每一胎圈以侧壁的形式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侧壁径向地朝向外侧与胎面汇合;以及在所述胎面以下的胎冠加强结构,所述胎冠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该加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与圆周方向之间的角度在10°至60°之间,并且该胎冠加强结构称为工作层,其径向地位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外侧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侧壁中,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两个轴向邻接的胎体加强层部分,所述胎体加强层部分的加强元件与邻近的层的加强元件交叉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至少在赤道平面内,所述胎体加强物的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80°,并且至少在所述赤道平面内,至少一个工作层的加强元件与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加强元件交叉形成的角度大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赤道平面内,至少一个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层,其特征在于,两个叠加的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邻接的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交叉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至少一个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在其折回部分中的所述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最多为5°。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65°到90°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部分的所述侧壁中,所述胎体层的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大于85°。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和所述胎体型加强结构的所述加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大于70°。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层,该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其特征在于,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优选地在至少3mm的长度上重叠到至少一个工作层的端部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层,该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其特征在于,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在所述胎面以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层,该胎体层包括围绕所述胎圈中的胎圈钢丝而折回的部分,其特征在于,胎体层的至少一个折回部分的端部和所述胎圈钢丝的所述径向内部端部之间的径向距离在肩部端部和所述胎圈钢丝的所述径向内部端部之间的径向距离的50%到75%的范围内。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加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圆周加强元件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加强元件的层的所述加强元件由金属和/或织物和/或玻璃制成。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的所述加强元件由织物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的用途是用于具有发动机的两轮车辆,例如摩托车。
CN200880121312.0A 2007-12-18 2008-12-15 轻型轮胎 Active CN101903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59952 2007-12-18
FR0759952A FR2924977B1 (fr) 2007-12-18 2007-12-18 Pneumatique allege par la combinaison d'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et d'une structure de renforcement de sommet
PCT/EP2008/067486 WO2009077474A1 (fr) 2007-12-18 2008-12-15 Pneumatique alle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189A true CN101903189A (zh) 2010-12-01
CN101903189B CN101903189B (zh) 2014-12-10

Family

ID=3963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1312.0A Active CN101903189B (zh) 2007-12-18 2008-12-15 轻型轮胎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97813B2 (zh)
EP (1) EP2237974B1 (zh)
JP (1) JP5555637B2 (zh)
CN (1) CN101903189B (zh)
BR (1) BRPI0821297A8 (zh)
ES (1) ES2394750T3 (zh)
FR (1) FR2924977B1 (zh)
WO (1) WO20090774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7828B1 (fr) * 2011-07-13 2013-08-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liable, procede de pliage et utilisation
JP5956192B2 (ja) * 2012-03-01 2016-07-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63904B2 (ja) * 2014-08-06 2018-07-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KR102612232B1 (ko) * 2021-10-27 2023-12-11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2-플라이 경량화 구조의 중하중용 타이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666A (en) * 1967-06-08 1970-12-29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Pneumatic vehicle tire
US4724881A (en) * 1985-02-15 1988-02-16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Pneumatic vehicle tire
JPH03292202A (ja) * 1990-04-06 1991-12-2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730815A (en) * 1995-01-10 1998-03-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ent carcass cord elongations between main portion and turned-up portions
JPH1170802A (ja) * 1997-07-12 1999-03-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3252007A (ja) * 2002-03-05 2003-09-0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802923B2 (en) * 1999-08-02 2004-10-12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01585A (fr) * 1946-06-04 1952-02-25 Michelin Caoutchouc Perfectionnements aux bandages pneumatiques
NL131398C (zh) * 1964-05-14 Michelin & Cie
DE1605634A1 (de) * 1967-07-05 1971-04-01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Fahrzeugluftreifen
DE2214724A1 (de) * 1972-03-25 1973-09-27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uertelreifen
FR2233190B1 (zh) * 1973-06-12 1977-01-07
JP4343384B2 (ja) * 2000-03-06 2009-10-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148954A (ja) * 2002-10-30 2004-05-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装着方法
JP4315820B2 (ja) * 2004-01-07 2009-08-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99236A (ja) * 2005-01-24 2006-08-0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37922A (ja) * 2006-03-08 2007-09-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76694A (ja) * 2006-04-10 2007-10-2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666A (en) * 1967-06-08 1970-12-29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Pneumatic vehicle tire
US4724881A (en) * 1985-02-15 1988-02-16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Pneumatic vehicle tire
JPH03292202A (ja) * 1990-04-06 1991-12-2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730815A (en) * 1995-01-10 1998-03-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ent carcass cord elongations between main portion and turned-up portions
JPH1170802A (ja) * 1997-07-12 1999-03-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802923B2 (en) * 1999-08-02 2004-10-12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JP2003252007A (ja) * 2002-03-05 2003-09-0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7974A1 (fr) 2010-10-13
FR2924977B1 (fr) 2009-12-11
US8997813B2 (en) 2015-04-07
BRPI0821297A2 (pt) 2015-06-16
BRPI0821297A8 (pt) 2017-12-26
EP2237974B1 (fr) 2012-09-12
FR2924977A1 (fr) 2009-06-19
CN101903189B (zh) 2014-12-10
US20110132514A1 (en) 2011-06-09
WO2009077474A1 (fr) 2009-06-25
JP2011506194A (ja) 2011-03-03
ES2394750T3 (es) 2013-02-05
JP5555637B2 (ja)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4957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647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9213B2 (ja) 非ラジアル型カーカス構造体を有する軽量タイヤ
JP2002503179A (ja) 低価格軽量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2503177A (ja) 軽量アラミドベルテッド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6274300B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1896367B (zh) 轻质径向轮胎
JP36386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11433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770919A (zh) 充气轮胎
CN100431857C (zh) 双轮机车用充气轮胎
JP200516199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3189B (zh) 轻型轮胎
JP2001277824A (ja) 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45237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19181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1903188B (zh) 沿径向在胎体结构内部包括胎冠层的轻质轮胎
US20160311270A1 (en) Reinforced Cross-Ply or Radial-Tire
JPH1044725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238515B2 (ja) 車両用タイヤ
JP5384474B2 (ja) サイドウォールに補強材を有する車両用タイヤ
JP2018111434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855098B (zh) 具有带有加强侧壁的轮胎的车辆
JP712827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11435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HELIN TECHNIQUE S.A.

Effective date: 201211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8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after: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pplicant after: Michelin Research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before: Micheli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Michelin Research &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7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Patentee after: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Co-patentee before: Michelin Research &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