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1675A -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1675A
CN101861675A CN200980100243A CN200980100243A CN101861675A CN 101861675 A CN101861675 A CN 101861675A CN 200980100243 A CN200980100243 A CN 200980100243A CN 200980100243 A CN200980100243 A CN 200980100243A CN 101861675 A CN101861675 A CN 101861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solid
solid electrolyt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1675B (zh
Inventor
土井孝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1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1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6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1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2Sol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增加的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全固体电池,其中,具备多个具有由正极层和负极层夹着的固体电解质层的层叠体,设任意的相邻两个层叠体为第一层叠体和第二层叠体时,以第一层叠体的正极层与第二层叠体的正极层接触的方式或者以第一层叠体的负极层与第二层叠体的负极层接触的方式层叠多个层叠体,第一层叠体的固体电解质层和第二层叠体的固体电解质层通过绝缘层连接,层叠的多个层叠体的一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正极层连接且与负极层不连接的第一集电体及与负极层连接且与正极层不连接的第二集电体,正极层与第二集电体之间及负极层与第一集电体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固体电解质层连接的绝缘层。

Description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能在高电压下工作的特征。因此,作为容易实现小型轻量化的二次电池,用于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中,近年来,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用等大型动力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层、负极层和在它们之间配置的电解质。电解质由非水性液体或固体构成。在使用非水性液体(以下,称为“电解液”)作为电解质的情况下,电解液向正极层的内部渗透。因此,构成正极层的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之间容易形成界面,从而容易提高性能。但是,由于常用的电解液具有可燃性,因此需要搭载用于确保安全性的***。另一方面,固体电解质具有不燃性,因而能够简化上述***。因此,提出了具有不燃性固体电解质(以下,有时称为“固体电解质层”)的形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配置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有时称为“压粉全固体电池”)中,由于正极活性物质和电解质均为固体,因此电解质难以向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渗透,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的界面容易减小。因此,在压粉全固体电池中,通过使用含有将正极活性物质的粉末和固体电解质的粉末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粉末的正极合剂层作为正极层,来增大界面的面积。
作为有关二次电池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极组的电池,所述电极组中,在弯曲为褶状的电池用隔膜的一面的凹部配置一侧的电极,在另一面的凹部配置另一侧的电极。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薄片型电池,其中,在片状正极集电体上涂布正极活性物质而形成的多个正极片、和在片状负极集电体上涂布负极活性物质而形成的多个负极片,夹着隔膜或固体电解质层而交替层叠,隔膜或固体电解质层以穿过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方式呈锯齿形弯曲。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方型电池,其中,多个呈片状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夹着隔膜交替地相向重叠,在至少正极板或负极板由带状隔膜连接的状态下装入袋中,并在各电极板间的隔膜熔接部折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7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29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577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在弯曲成褶状的电池用隔膜的一面的凹部配置一侧的电极,在另一面的凹部配置另一侧的电极。但是,这样的构造存在难以增大输出密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为增大输出密度而增大电极面积,则又存在夹紧负荷增大的问题。即使将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与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公开的的技术组合,也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增加的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手段。即,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全固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正极层、负极层和在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设置的固体电解质层;设选自多个层叠体的任意的相邻两个层叠体为第一层叠体和第二层叠体时,以第一层叠体的正极层与第二层叠体的正极层接触的方式或者以第一层叠体的负极层与第二层叠体的负极层接触的方式层叠多个层叠体;第一层叠体的固体电解质层和第二层叠体的固体电解质层通过绝缘层连接;层叠的多个层叠体的一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正极层连接且与负极层不连接的第一集电体及与负极层连接且与正极层不连接的第二集电体;正极层与第二集电体之间及负极层与第一集电体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固体电解质层连接的绝缘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层形成工序,在基材上隔开多个间隔形成多个绝缘层;电解质层形成工序,在该绝缘层形成工序之后,在至少多个绝缘层之间分别形成固体电解质层;电极层形成工序,在该电解质层形成工序之后,在包含形成于多个绝缘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基材的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正极层,并在包含形成于多个绝缘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基材的另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负极层;折叠工序,以绝缘层为折缝折叠基材;和集电体配置工序,以与正极层接触且与负极层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集电体,并以与负极层接触且与正极层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二集电体。
在此,“基材”只要由能在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维持固体状态、能耐受全固体电池使用时的环境、并且具有可使离子透过的性质的材料构成即可,其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基材的形态的例子,可以列举具有狭缝状或格子状孔的织物状或纤维状片等。
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中,以相邻层叠体的负极层之间或相邻层叠体的正极层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多个层叠体。因此,即使增大层叠体的数量来增大电极面积,也能够使施加夹紧负荷的面积保持恒定。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施加夹紧负荷的面积保持恒定,能够抑制夹紧负荷的增加。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增加层叠体的数量,能够增大电极面积从而增大输出密度。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增加的全固体电池。
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经过将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层叠体的基材进行折叠的过程,能够制造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的增加。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制造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增加的全固体电池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全固体电池10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包含的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简略表示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
标记说明
S1   绝缘层形成工序
S2   电解质层形成工序
S3   电极层形成工序
S4   折叠工序
S5   集电体配置工序
1    正极层
2    负极层
3    固体电解质层
4    层叠体
5    绝缘层
6    第一集电体
7    第二集电体
8    末端部
8a   层
9    集电部
10   全固体电池
11   网状薄片基材
12   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
1.全固体电池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10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中,仅提取、放大显示全固体电池10的一部分。另外,图1中,省略了一部分标记的记载。
如图1所示,全固体电池10具有层叠体4、4、…。全固体电池10中,层叠体4具备:锂离子出入的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1、锂离子出入的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2、以及在正极层1与负极层2之间配置的固体电解质层3,相邻的两个层叠体4、4的固体电解质层3、3通过绝缘层5连接。并且,相邻的两个层叠体4、4,以构成各层叠体4、4的负极层2、2之间或者构成各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全固体电池10中,在层叠的层叠体4、4、…的一对侧面(图1的纸面上侧和下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集电体6和第二集电体7。第一集电体6与正极层1、1、…接触而与负极层2、2、…不接触,第一集电体6与负极层2、2、…通过绝缘层5、5、…隔开。另外,第二集电体7与负极层2、2、…接触而与正极层1、1、…不接触,第二集电体7与正极层1、1、…通过绝缘层5、5、…隔开。全固体电池10中,在图1的纸面左右端分别设置有末端部8、8,在图1的纸面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集电部9、9,通过末端部8、8施加夹紧负荷。即,在全固体电池10中,锂离子沿纸面左右方向移动,电子沿纸面上下方向移动,使用在纸面上下端配置的集电部9、9进行集电。以下,分别说明全固体电池10的各构成。
<正极层1>
正极层1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和导电材料,这些物质通过粘合材料而均匀混合。设正极层1的厚度为t1时,除图1的左右端部以外,在全固体电池10中,以相邻的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之间或负极层2、2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因此,由一对固体电解质层3、3夹着的正极层1、1的整体的表观厚度为2×t1。但是,全固体电池10中,在两个正极层1、1的两侧配置有固体电解质层3、3。因此,存在于各正极层1、1中的锂离子,能够在各正极层1、1与同各正极层1、1一起构成层叠体4、4的固体电解质层3、3之间往来。即,位于两个正极层1、1的接触界面右侧的正极层1内的锂离子能够在该正极层1与存在于该接触界面右侧的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往来,位于该接触界面左侧的正极层1内的锂离子能够在该正极层1与存在于该接触界面左侧的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往来。因此,在全固体电池10中,能够使在各正极层1、1的内部移动的锂离子的移动距离的最大值停留在t1。
<负极层2>
负极层2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和导电材料,这些物质通过粘合材料而均匀混合。设负极层2的厚度为t2时,除图1的左右端部以外,在全固体电池10中,以相邻的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之间或负极层2、2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因此,由一对固体电解质层3、3夹着的负极层2、2的整体的表观厚度为2×t2。但是,全固体电池10中,在两个负极层2、2的两侧配置有固体电解质层3、3。因此,存在于各负极层2、2内的锂离子,能够在各负极层2、2与同各负极层2、2一起构成层叠体4、4的固体电解质层3、3之间往来。即,位于两个负极层2、2的接触界面右侧的负极层2内的锂离子能够在该负极层2与存在于该接触界面右侧的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往来,位于该接触界面左侧的负极层2内的锂离子能够在该负极层2与存在于该接触界面左侧的固体电解质层3之间往来。因此,在全固体电池10中,能够使在各负极层2、2的内部移动的锂离子的移动距离的最大值停留在t2。
<固体电解质层3>
固体电解质层3含有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并且不具有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除全固体电池10的左右端部以外,固体电解质层3与第一集电体6和第二集电体7不接触。另外,由于固体电解质层3不具有导电性,因此即使在全固体电池10的左右端部与第一集电体6和/或第二集电体7接触也没有问题。
<层叠体4>
层叠体4具有正极层1、负极层2、以及在正极层1与负极层2之间配置的固体电解质层3。全固体电池10具有多个层叠体4、4、…,通过以下述的绝缘层5、5、…为折缝进行折叠,以相邻的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之间或负极层2、2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
<绝缘层5>
绝缘层5与固体电解质层3连接。全固体电池10中的绝缘层5,由具有挠性且致密的绝缘材料构成。由于具有挠性,因此能够以绝缘层5、5、…为折缝进行折叠。另外,由于由致密的材料构成,因此,绝缘层5、5、…能够防止下述的第一集电体6与负极层2、2、…的接触、及第二集电体7与正极层1、1、…的接触。
<第一集电体6>
第一集电体6含有导电性粉体。通过含有导电性粉末,即使正极层1、1、…的端面弯曲,也能够确保与正极层1、1、…的接触。全固体电池10中,第一集电体6与正极层1、1、…接触,而与负极层2、2、…不接触。在负极层2、2、…与第一集电体6之间配置有绝缘层5、5、…。
<第二集电体7>
第二集电体7含有导电性粉体。通过含有导电性粉末,即使负极层2、2、…的端面弯曲,也能够确保与负极层2、2、…的接触。全固体电池10中,第二集电体7与负极层2、2、…接触,而与正极层1、1、…不接触。在正极层1、1、…与第二集电体7之间配置有绝缘层5、5、…。
<末端部8>
末端部8由固体电解质层3和不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及导电性的层8a、8a构成。为了提高全固体电池10的性能,需要减小正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接触界面的界面电阻、以及负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接触界面的界面电阻。为了减小界面电阻,下述方法是有效的:在接触界面上施加规定压力以上的压力,使正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贴紧,并使负极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贴紧,因此,全固体电池10中,在左右端分别配置末端部8、8,通过该末端部8、8施加夹紧负荷。在此,接触界面上施加的压力(界面压)与夹紧负荷的大小及施加夹紧负荷的面的面积相关。即,在确保规定以上的界面压的情况下,施加夹紧负荷的面的面积越大,需要施加的夹紧负荷就越大。全固体电池10中,虽然具有多个正极层1、1、…及负极层2、2、…,但是这些电极层以绝缘层5、5、…为折缝进行了折叠,因此即使增加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数量,施加夹紧负荷的面的面积也保持恒定。因此,根据全固体电池10,即使在为增大输出密度而增加层叠体4、4、…的数量(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数量)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增大夹紧负荷。因此,根据全固体电池10,通过不受层叠体4、4、…的数量的影响而施加恒定的夹紧负荷,能够确保恒定的界面压。
在此,如果设全固体电池10的图1纸面前后方向的高度为H、设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图1纸面上下方向的长度为W、设全固体电池10中含有的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数量为N、并设夹紧所需的界面压为δ,则全固体电池10中含有的正极层或负极层的总电极面积S为:S=H×W×N。在未折叠的薄片状组合物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形成该面积的正极层和负极层的情况下,在该薄片状组合物上应施加的夹紧负荷F’为:F’=δ×H×W×N。与此相对,全固体电池10上应施加的夹紧负荷F为F=δ×H×W。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10,与形成有相同面积的正极层和负极层的、具有未折叠的薄片状组合物的全固体电池相比,能够将夹紧负荷减小至1/N。
<集电部9>
集电部9与第一集电体6或第二集电体7接触。在全固体电池10中,与第一集电体6接触的集电部9作为正极发挥作用,与第二集电体7接触的集电部9作为负极发挥作用。即,在全固体电池10中,集电部9、9作为外部输出端子发挥作用。另外,本发明中,在沿图1的纸面上下方向层叠由一对集电部9、9夹持而成的构造体的情况下,只要在层叠的多个构造体的上下端分别配置集电部9、9即可,层叠的构造体与构造体之间可以不配置集电部9。
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正极层1中含有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能够用于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层1中含有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含有50质量%以上LiCoO2的活性物质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正极层1和负极层2中含有的固体电解质,可以使用能够用于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公知的固体电解质。作为正极层1和负极层2中含有的固体电解质的具体例,可以列举LiPF6和Li7P3S11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正极层1和负极层2中含有的导电材料,可以使用能够用于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层的公知的导电材料。作为正极层1和负极层2中含有的导电材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以碳纳米管等为代表的纤维状碳材料和炭黑的压粉体等。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含有导电材料的正极层1和负极层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式,还可以使用不含有导电材料的形式的正极层和负极层。但是,从采用确保沿图1的纸面上下方向移动的电子的传导通路且容易减小电子传导电阻的方式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含有导电材料的正极层和负极层。
全固体电池10中,设正极层1中含有的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率为σLi[S/cm]、设正极层1中含有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分数为CLi[%]、设正极层1中含有的导电材料的电子传导率为σe-[S/cm]、设正极层1中含有的导电材料的体积分数为Ce-[%]、设正极层1的厚度为t1、并设正极层1的宽度为(图1的纸面上下方向的长度;下同)为W1[mm]。此时,通过使这些数值之间满足下式1的关系,能够使电子传导电阻停留在不大于锂离子传导电阻的范围内。下式1的关系以电子传导率与锂离子传导率相比足够大为前提。可以说,下式1的关系,是即使使比电子难传导的锂离子沿纸面的左右方向传导并使比锂离子容易传导的电子沿纸面的上下方向传导也不存在内阻的增大、能够高速地进行充放电、并且能够实现高容量化的全固体电池10应满足的关系。
(W1/t1)2≤(Ce-×σe-)/(CLi×σLi)                (式1)
同样地,如果设负极层2的厚度为t2、负极层2的宽度为W2,则能够导出下式2。
(W2/t2)2≤(Ce-×σe-)/(CLi×σLi)                (式2)
例如,如果设σe-=50[S/cm]、Ce-=10[%]、σLi=0.01[S/cm]、CLi=30[%]、t1=t2=0.1[mm],则W1≤4.08mm,W2≤4.08mm。另外,如果在层叠的一对正极层1、1的接触界面和/或层叠的一对负极层2、2的接触界面***集电箔等,则能够减小电子传导电阻。因此,在该情况下,即使正极层1和负极层2的宽度大于上述关系式的上限值,也能够提供不存在内阻的增大、能够快速进行充放电的全固体电池。但是,如果在接触界面***集电箔,则由于全固体电池整体的体积和质量增大而容易降低输出密度的增大效果。因此,从采用不仅能够发挥夹紧负荷的增加抑制效果而且能够发挥输出密度的增大效果的方式等的观点考虑,优选采用不在层叠的一对正极层1、1的接触界面和层叠的一对负极层2、2的接触界面***集电箔等的方式。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负极层2中含有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能够用于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作为负极层2中含有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易石墨化的焦炭、难石墨化的碳材料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固体电解质层3中含有的固体电解质,可以使用能够用于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公知的固体电解质。作为固体电解质层3中含有的固体电解质的具体例,可以列举Li2S-P2S5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绝缘层5中含有的绝缘材料只要是具有挠性的致密的绝缘材料、并且具有能够承受全固体电池10使用时的环境的性质,则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绝缘层5中含有的绝缘材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烯烃类材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材料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作为构成第一集电体6和第二集电体7的导电性粉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炭粉末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构成末端部8的层8a,可以由能够承受全固体电池10使用时的环境、且不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和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烯烃类材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材料等。
另外,全固体电池10中,集电部9可以由能够在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构成外部输出端子的公知的材料构成。另外,集电部9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集电箔或集电板的形式。
2.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包含的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中,省略了一部分标记的记载。另外,图3中,对采用与全固体电池10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与图1中使用的标记相同的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绝缘层形成工序(工序S 1)、电解质层形成工序(工序S2)、电极层形成工序(工序S3)、折叠工序(工序S4)和集电体配置工序(工序S5),经过工序S1~工序S5,制造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10。以下,分别说明各工序。
<工序S1>
工序S1是在具有许多孔的网状薄片基材11上、隔开多个间隔12、12、…形成多个绝缘层5、5、…的工序。工序S1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工序:在网状薄片基材11上按照规则的图案涂布使构成绝缘层5、5、…的绝缘材料溶解而得到的溶液,并使溶剂挥发,由此隔开多个间隔12、12、…,形成多个绝缘层5、5、…。
<工序S2>
工序S2是在上述工序S1之后、在至少多个绝缘层5、5、…之间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3、…的工序。工序S2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工序:在网状薄片基材11的未形成绝缘层5、5、…的部位涂布使构成固体电解质层3、3、…的固体电解质分散而得到的溶液,并使溶剂挥发,由此在网状薄片基材11的长度方向两端(位于图3的纸面左右侧的两端部;下同)及绝缘层5、5、…之间形成多个固体电解质层3、3、…。如果如此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3、…,则能够制作绝缘层5、5、…与固体电解质层3、3、…交替且无间隙地形成的构件。
<工序S3>
工序S3是在上述工序S2之后、在包含形成于多个绝缘层5、5、…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表面的网状薄片基材11的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正极层1、1、…、并在包含形成于多个绝缘层5、5、…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表面的网状薄片基材11的另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负极层2、2、…的工序。工序S3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工序:在上述工序S2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3、3、…中,仅在除形成于网状薄片基材1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固体电解质层3、3以外的所有固体电解质层3、3、…的一面侧(图3的纸面上侧)形成正极层1、1、…,并且仅在形成有正极层1、1、…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另一面侧(图3的纸面下侧)形成负极层2、2、…,由此形成多个层叠体4、4、…。上述工序S2中,如果仅在未形成绝缘层5、5、…的部位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3…,则能够隔开间隔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3、…。因此,通过在该固体电解质层3、3、…的一面侧形成正极层1、1、…,并在另一面侧形成负极层2、2、…,能够隔开间隔形成多个正极层1、1、…和多个负极层2、2、…。工序S3中,多个正极层1、1、…例如可以通过在固体电解质层3、3、…的一面侧涂布分散有构成正极层1、1、…的正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导电材料和粘合材料的溶液,并使溶剂挥发来形成。另外,工序S3中,多个负极层2、2、…例如可以通过在固体电解质层3、3、…的另一面侧涂布分散有构成负极层2、2、…的负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导电材料和粘合材料的溶液,并使溶剂挥发来形成。
<工序S4>
工序S4是以上述工序S1中形成的绝缘层5、5、…为折缝折叠网状薄片基材11的工序。工序S4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工序:在上述工序S3之后,以绝缘层5、5、…为折缝折叠网状薄片基材11,由此以相邻的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之间或负极层2、2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层叠多个层叠体4、4、…。
<工序S5>
工序S5是以与上述工序S3中形成的正极层1、1、…接触且与上述工序S3中形成的负极层2、2、…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集电体6、并以与上述工序S3中形成的负极层2、2、…接触且与上述工序S3中形成的正极层1、1、…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二集电体7的工序。工序S5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工序:在底部配置有集电部9的壳体(未图示;下同)中配置第二集电体7后,将上述工序S4中制作的构造体***该壳体,接着,在***壳体的构造体的上面配置第一集电体6,然后在第一集电体6的上面配置集电部9。
根据包括上述工序S1~工序S5的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例如,通过在上述工序S3与上述工序S4之间***在网状薄片基材11的长度方向两端所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上面和下面形成层8a的工序,能够制造全固体电池10。如上所述,根据全固体电池10,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的增加,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制造能够在增大输出密度的同时抑制夹紧负荷增加的全固体电池10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网状薄片基材11发挥如下功能:对在工序S4中折叠成折皱状时被施加张力的固体电解质3、3、…的拉伸强度进行补充。另外,为了使锂离子通过在网状薄片基材11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3、3…,网状薄片基材11具有锂离子能通过的孔。作为网状薄片基材11的构成材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另外,在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上述说明中,例示了使用网状薄片基材11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用于形成绝缘层5、5、…、固体电解质层3、3、…、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基材,只要由具有锂离子能通过的孔、并且能够在全固体电池10的制造过程中维持固体状态、并能够承受全固体电池10使用时的环境的构件构成即可。作为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基材的其它形式的例子,可以列举具有多个狭缝状孔的、薄片状基材或超长卷状基材等。
在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包括仅在未形成绝缘层5、5、…的部位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3…的工序S2的方式,但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在包含绝缘层5、5、…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固体电解质层3的方式。
另外,在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包括使构成相邻的两个层叠体4、4的正极层1、1全部隔开间隔而形成的工序S3的方式,但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S3,还可以采用在工序S4中折叠时应该与一对正极层1、1接触的绝缘层5的表面(图3中X所示的部位)上也形成正极层1、1、…的方式。但是,从提供容易使正极层和负极层的容量一致的方式的全固体电池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包括仅在绝缘层5、5、…之间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一面侧形成正极层1、1、…的方式的工序S3。
另外,在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包括使构成相邻的两个层叠体4、4的负极层2、2全部隔开间隔而形成的工序S3的方式,但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S3,还可以采用在工序S4中折叠时应该与一对负极层2、2接触的绝缘层5的表面(图3中Y所示的部位)上也形成负极层2、2、…的方式。但是,从提供容易使正极层和负极层的容量一致的方式的全固体电池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包括仅在绝缘层5、5、…之间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3、3…的另一面侧形成负极层2、2、…的方式的工序S3。
在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10及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包括具有活性物质和固体电解质的正极层1、1、…和负极层2、2、…的方式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中,例如,还可以包括具有由In箔构成的负极层的方式。
以上,对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构造及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思想,通过进行必要的变更,也能够应用于具有非水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例如,全固体电池10中,在将由一对集电部9、9夹持而成的构造体进行层叠的情况下,未必一定要在相邻的构造体之间***集电部9,但是,在将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技术思想应用于具有非水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需要在相邻的构造体之间***作为离子的隔膜而发挥作用的构件。另外,在将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思想应用于具有非水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例如,为了防止电解液耗尽,需要使正极层、负极层、第一集电体和第二集电体预先浸渍电解液。另外,在将有关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思想应用于具有非水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在未形成绝缘层的网状薄片基材的部位,需要留出应容纳电解液的空间而形成正极层和负极层。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能够作为电动汽车或通讯设备等的动力源使用。

Claims (2)

1.一种全固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正极层、负极层和在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设置的固体电解质层;
设选自多个所述层叠体的任意的相邻两个所述层叠体为第一层叠体和第二层叠体时,以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所述正极层与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正极层接触的方式或者以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所述负极层与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负极层接触的方式层叠多个所述层叠体;
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固体电解质层通过绝缘层连接;
层叠的多个所述层叠体的一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正极层连接且与所述负极层不连接的第一集电体及与所述负极层连接且与所述正极层不连接的第二集电体;
所述正极层与所述第二集电体之间及所述负极层与所述第一集电体之间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连接的绝缘层。
2.一种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层形成工序,在基材上隔开多个间隔形成多个绝缘层;
电解质层形成工序,在所述绝缘层形成工序之后,在至少多个所述绝缘层之间分别形成固体电解质层;
电极层形成工序,在所述电解质层形成工序之后,在包含形成于多个所述绝缘层之间的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所述基材的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正极层,并在包含形成于多个所述绝缘层之间的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侧,隔开间隔形成多个负极层;
折叠工序,以所述绝缘层为折缝折叠所述基材;和
集电体配置工序,以与所述正极层接触且与所述负极层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集电体,并以与所述负极层接触且与所述正极层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二集电体。
CN200980100243XA 2009-02-04 2009-02-04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1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1851 WO2010089855A1 (ja) 2009-02-04 2009-02-04 全固体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1675A true CN101861675A (zh) 2010-10-13
CN101861675B CN101861675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54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02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1675B (zh) 2009-02-04 2009-02-04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38036B2 (zh)
EP (1) EP2395588B1 (zh)
JP (1) JP5152200B2 (zh)
KR (1) KR101155808B1 (zh)
CN (1) CN101861675B (zh)
WO (1) WO201008985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619A (zh) * 2013-01-17 2013-05-0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2330A (zh) * 2010-12-15 2013-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固体电池
CN103875120A (zh) * 2011-09-30 2014-06-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收纳结构体
CN105849964A (zh) * 2013-08-30 2016-08-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涂覆电解质的Li离子电池
CN109478677A (zh) * 2016-07-28 2019-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9937505A (zh) * 2016-11-08 2019-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固体电池、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组、车辆、蓄电***、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CN110265707A (zh) * 2018-03-12 2019-09-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全固体电池
CN11126195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梳状电极
CN111864274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全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0995A1 (en) * 2010-11-03 2012-05-09 Nxp B.V. Battery
US9537137B2 (en) * 2011-12-09 2017-01-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all solid state battery and producing method for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JP5798478B2 (ja) * 2011-12-22 2015-10-21 株式会社カネカ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1484525B1 (ko) * 2012-05-07 2015-01-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6277034B2 (ja) 2014-03-26 2018-02-07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積層型二次電池
CN106463677B (zh) 2014-05-27 2020-03-13 苹果公司 用于减少电池缺陷部的设备和方法
US9985294B2 (en) * 2015-05-29 2018-05-29 Pacesetter, Inc.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high rate Li battery
JP6872388B2 (ja) 2016-05-19 2021-05-19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DE102016216089A1 (de) * 2016-08-26 2018-03-0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Akkumulator-Zellen; Akkumulator-Zellen; Batterie aus Akkumulator-Zellen; Kraftfahrzeug mit Akkumulator-Zellen
US10903672B2 (en) 2017-03-30 2021-0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harge method for solid-state lithium-based thin-film battery
US10944128B2 (en) 2017-03-30 2021-03-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ode structure for solid-state lithium-based thin-film battery
US10581109B2 (en) 2017-03-30 2020-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brication method of all solid-state thin-film battery
US10622680B2 (en) 2017-04-06 2020-04-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charge rate, large capacity, solid-state battery
JP6988393B2 (ja) * 2017-11-13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KR20200101473A (ko) * 2018-01-16 2020-08-27 프린티드 에너지 피티와이 리미티드 박막-기반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JP7172127B2 (ja) * 2018-05-14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193017B (zh) 2018-08-27 2020-04-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JP7047934B2 (ja) * 2018-11-16 2022-04-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固体電池
KR20210075773A (ko) * 2019-12-13 2021-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충방전 기능을 갖는 차체 부재
CN114846670A (zh) 2019-12-19 2022-08-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固体电池
US11588176B2 (en) * 2021-01-04 2023-02-21 Bioenno Tech LLC All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y incorporating electrolyte-infiltrated composite electrodes
DE112022002454T5 (de) * 2021-06-29 2024-02-22 Tohoku University Folie für Faltbatterien, Falt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ltbatteri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075A (zh) * 2000-05-08 2001-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聚合物二次电池
JP2002157990A (ja) * 2000-11-21 2002-05-31 Nitto Denko Corp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極群
US20040185336A1 (en) * 2003-02-18 2004-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ll solid-state thin-film cell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1262046A (zh) * 2007-03-08 2008-09-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1833A (en) * 1978-12-08 1980-07-08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Bipolar battery
JP3277413B2 (ja) 1993-08-17 2002-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角形バッテリー
JPH08138726A (ja) * 1994-11-08 1996-05-31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00017950A1 (en) * 1998-09-24 2000-03-30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Improve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5081348B2 (ja) 2001-05-02 2012-11-28 トータル ワイヤレス ソリューショオンズ リミテッド シート型電池
JP2004179091A (ja) 2002-11-28 2004-06-24 Kyocera Corp 積層型電池
JP2004273436A (ja) 2003-02-18 2004-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全固体薄膜積層電池
JP4352972B2 (ja) 2004-04-02 2009-10-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電池
JP4352016B2 (ja) * 2005-03-18 2009-10-28 株式会社東芝 無機固体電解質電池及び無機固体電解質電池の製造方法
JP3993223B2 (ja) * 2005-05-10 2007-10-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
JP4462245B2 (ja) 2006-07-19 2010-05-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2次電池、積層2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075A (zh) * 2000-05-08 2001-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聚合物二次电池
JP2002157990A (ja) * 2000-11-21 2002-05-31 Nitto Denko Corp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極群
US20040185336A1 (en) * 2003-02-18 2004-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ll solid-state thin-film cell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1262046A (zh) * 2007-03-08 2008-09-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2330A (zh) * 2010-12-15 2013-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固体电池
CN103875120A (zh) * 2011-09-30 2014-06-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收纳结构体
CN103875120B (zh) * 2011-09-30 2016-05-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收纳结构体
CN103094619A (zh) * 2013-01-17 2013-05-0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4619B (zh) * 2013-01-17 2015-02-04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9964A (zh) * 2013-08-30 2016-08-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涂覆电解质的Li离子电池
CN109478677A (zh) * 2016-07-28 2019-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9937505A (zh) * 2016-11-08 2019-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固体电池、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组、车辆、蓄电***、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CN110265707A (zh) * 2018-03-12 2019-09-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全固体电池
CN11126195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梳状电极
CN111261951B (zh) * 2018-11-30 2023-07-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梳状电极
CN111864274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全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1864274B (zh) * 2019-04-24 2023-10-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全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5588B1 (en) 2015-03-25
WO2010089855A1 (ja) 2010-08-12
EP2395588A4 (en) 2013-11-06
US20110281160A1 (en) 2011-11-17
EP2395588A1 (en) 2011-12-14
KR20100113473A (ko) 2010-10-21
US8338036B2 (en) 2012-12-25
JPWO2010089855A1 (ja) 2012-08-09
JP5152200B2 (ja) 2013-02-27
KR101155808B1 (ko) 2012-06-12
CN101861675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1675B (zh)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6194B (zh)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US840438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KR100866767B1 (ko)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KR100893225B1 (ko) 용량 및 안전성을 향상시킨 이차전지
KR101531234B1 (ko) 이차 전지용 고속 스태킹 장치 및 방법
EP3676888B1 (en) Lead tab for a battery terminal
CN105706275A (zh) 电极及具有电极的电池
KR101934398B1 (ko) 이차전지
CN102714293A (zh) 具有介入的隔离体的模块化电池用电池单元模块
US1130290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ell
CN102714318A (zh) 具有带双金属端板的电池单元的模块化电池
JP2019053862A (ja) 積層電極体及び蓄電素子
KR101843868B1 (ko) 최외각에 절연성 액상물질을 내장한 안전부재가 구비되어 있는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7077000B2 (ja) 電池セルのための電極スタック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電池セル
JP2019220433A (ja) 蓄電装置
JP2019220434A (ja) 蓄電装置
KR20200039177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3026862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7351420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211667B1 (ko) 파우치형 슈퍼 커패시터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JP2023541349A (ja) 短絡防止用コーティング部を備えた電極組立体
JP2020021545A (ja)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00092672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JP2019186116A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