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911B - 灭火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灭火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5911B
CN101785911B CN2010101371087A CN201010137108A CN101785911B CN 101785911 B CN101785911 B CN 101785911B CN 2010101371087 A CN2010101371087 A CN 2010101371087A CN 201010137108 A CN201010137108 A CN 201010137108A CN 101785911 B CN101785911 B CN 101785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jet
foam
foam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71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5911A (zh
Inventor
沈银伟
沈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371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5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5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5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9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灭火喷射装置,包括:雨淋阀、混合装置、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自救盘喷射机构,其中:混合装置的三个端口分别与雨淋阀、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和自救盘喷射机构的一端相连接,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的另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接,雨淋阀的另一端与混合液相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自救盘机构实现现场自救灭火,并且可通过安装在隧道两侧的双液流隧道喷头实现双侧轴向喷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灭火装置存在的单侧灭火盲区的缺陷。而且还具有六个明显的突破性效果,实现了隧道自动灭火装置质的飞跃。

Description

灭火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灭火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所使用的泡沫灭火装备,如:泡沫灭火器、贮罐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泡沫灭火车等,一般均采用泡沫灭火发泡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机械发泡,形成一定倍数的空气泡沫,喷洒覆盖在燃烧物上,灭火初期,泡沫中的空气泡受热膨胀破碎后,一方面泡中的水分在汽化蒸发时带走了一定的热量,另一方面泡中溢出的空气与燃烧物质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再燃烧,由于不断补充的泡沫,使得再燃烧与原燃烧热量有所降低,循序渐进不断冷却,使得燃烧不能继续,最后达到冷却、隔绝灭火的目的。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190364A,公开日2008-6-4,记载了一种“高膨胀泡沫火火设备”,该技术涉及使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灭火剂混合在水中并压送泡水溶液的喷射喷嘴;内置有该喷射喷嘴并通过从上述喷射喷嘴排出上述泡水溶液来吸引排出区域内的空气的流道筒;设置在上述流道筒中并且与从上述喷射喷嘴排出的上述泡水溶液碰撞的泡沫产生网。但是该技术具有以下缺陷:高膨胀泡沫在有效灭火的同时,泡沫泡弥漫于整个保护空间,几乎没有视觉空间,严重影响人员活动和疏散。另外,隧道内情况复杂,车辆内人员众多,老弱妇幼皆有,高膨胀泡沫可能引起部分老弱病幼人员的呼吸问题。因此,不宜用于隧道自动灭火。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461988A,公开日2009-6-24,记载了一种“多功能平衡控制阀”,该技术包括主阀阀体、换向阀阀体、主阀阀芯、换向阀芯、密封组件等。通过控制管路引导压力介质,使这种新型阀门同时具备压差平衡及控制启闭功能。但是该技术具有以下缺陷:该混合器结构复杂,需设置扩散管,从而缩小了出液口径,使同口径的装置灭火效率降低。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26362Y,授权公告日2008-2-27,记载了一种“一种组合框架式洒水喷头”,该技术包括一与消防管道连接的本体,一使水均匀地喷涌的溅水盘,一装于溅水盘上用于固定感温元件和密封组件的螺钉,其还包括复数个支柱,将溅水盘和加强板支撑在本体上。支柱与本体和溅水盘及加强板之间采用铆接、螺纹、焊接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连接。但是该技术具有以下缺陷:首先是通水孔径小,单只喷头单位时间内的喷水量达不到隧道灭火要求。其次,该喷头喷射的水流不成雾状,喷射范围小,扑救危险火灾的效果不好。再次,该喷头靠感温元件感温***来喷射水流,由于隧道内气流流通复杂,其无法准确感知起火点,针对性灭火效果差。不宜用于隧道灭火。
另经检索发现,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此类装置,其中泡沫混合方式系采用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器。该混合器结构复杂,需设置扩散管,从而缩小了出液口径,使同口径的装置灭火效率降低。另外,该装置没有自救盘出液***,只能另外设置泡沫消火栓箱或放置若干具干粉灭火器供急救用。再次,该装置所带喷头为单侧轴向喷头,在背水侧形成喷射盲区;更危险的是一般汽车的油箱部位均在车辆的右侧,一旦汽车油箱着火,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灭火,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在被保护物下方也是喷射盲区,一旦车辆底部起火,损失也将是很大的。最后,由于装置上没有泡沫液冲洗孔,残存于相关管道和装置内部的泡沫液的高腐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可能导致有关管道和装置的严重腐蚀、毁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灭火喷射装置,能够通过自救盘机构实现现场自救灭火,并且可通过安装在隧道两侧的双液流隧道喷头实现双侧轴向喷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灭火装置存在的单侧灭火盲区的缺陷。而且还具有六个明显的突破性效果,实现了隧道自动灭火装置质的飞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雨淋阀、混合装置、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自救盘喷射机构和水雾喷射口,其中: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装置和自救盘喷射机构相连接,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消防水源和泡沫源相连接,混合装置的输出端与雨淋阀相连接,雨淋阀的输出端与若干个水雾喷射口相连接。
所述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自压控制阀、上封板、下封板和混合腔,其中:壳体的泡沫入口与自压控制阀相连通,自压控制阀和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分别竖直和水平地活动设置于壳体内部,混合腔位于壳体内部并与自压控制阀平行,自压控制阀与混合腔相连通,上封板固定设置于混合腔的顶端,下封板固定设置于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的底端,泡沫液冲洗孔设置于壳体前部。
所述的壳体内部设有环绕于混合腔的泡沫液流通隐槽和若干个泡沫液直喷器,其中:泡沫液流通隐槽为环形且与壳体的泡沫入口相连通,泡沫液直喷器沿混合腔径向活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泡沫液流通隐槽相连通。
所述的泡沫液喷射口上分别设有喷射弧面和喷射斜面;
所述的自压控制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压力控制室、第一活塞体、第一压力作用腔、第一泄压孔和第一压力控制簧,其中:第一泄压孔与混合腔相连通,第一阀体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连接,第一压力控制室位于第一阀体上部,第一压力控制簧位于第一压力控制室内,第一活塞体套接于第一阀体内且与第一压力控制簧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压力控制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阀体固定连接,第一活塞体在上止点和下至点之间活动。
所述的自压控制阀的外部设有螺纹,以活动设置于壳体内,自压控制阀的两侧设有泡沫液输入口,自压控制阀的顶部对应第一压力控制簧的位置设有状态控制调节孔,自压控制阀的底部与第一泄压孔的相对位置设有压力作用孔。
所述的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的外部设有螺纹,以活动设置于壳体内,该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压力控制室、第二活塞体、定位槽、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第二泄压孔、第二压力控制簧、第一泡沫液输入口、第二泡沫液输入口、第二压力作用腔和定位销,其中: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分别与第二泡沫液输入口和混合腔相连通,第二阀体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连接,第二压力控制室位于第二阀体上部,第二压力控制簧位于第二压力控制室内,第二活塞体套接于第二阀体内且与第二压力控制簧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压力控制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阀体固定连接,第一泡沫液输入口和第二泡沫液输入口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二阀体的同侧,定位槽固定设置于第二阀体的底部,定位销活动设置于定位槽内,第二活塞体在定位销以上位置活动。
所述的自救盘喷射机构包括:自救盘、自救盘软管、自救盘壳体、锥形喷射枪、分流管、连接管和混合液输入口,其中:自救盘软管套接于自救盘上且两端分别与分流管和锥形喷射枪相连接,分流管与连接管相连,混合液输入口的两端分别与混合装置和连接管相连。
所述的混合液输入口和连接管之间设有启动阀;
所述的连接管和分流管之间设有压力开关
所述的水雾喷射口也可以是多屏水幕喷头或梯形下喷头。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隧道两侧上方安装的双液流隧道喷头的四个末端均安装了多屏水幕喷头,在灭火喷射时可实现对灭火区间的箱型封闭,确保烟气、毒气、火焰不外窜,有效保证了其他区域的安全;在隧道两侧下方同时安装有梯形下喷头,在灭火的同时可向隧道两侧上下喷射出水雾,解决了原有灭火装置对被保护物下方的喷射盲区问题;利用梯形下喷头向前后两侧喷射出水雾可进入车辆发动机部位(前置发动机或后置发动机),能有效抑制发动机部位的火灾。解决了自动扑救车辆发动机部位火灾的难题;由于安装在现场的有三种喷头,其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效果,构成了对隧道的全方位保护,形成了对火灾(事故)现场的全天候扑救;其既由多屏水幕喷头形成的对事故区域的有效封闭、隔断,使事故区域充分独立,事故现场的各种气体、烟尘、火焰不能外穿,保障了其他区域的安全;由于梯形下喷头的安装位置选择得当,使其向前侧下喷射的水雾封闭了有害液体的流淌空间,使有害液体汇聚于隧道路面中央,并不断地被大量喷射的水或其他液体稀释、分解(如选用F500药剂,则可有效分解各种·油类液、气体,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由于双液流隧道喷头具有细水雾喷嘴和混合液水雾喷嘴,混合液水雾喷嘴能适时喷射大量泡沫混合液,能有效抑制和扑灭油类火灾,细水雾喷头喷射出的高雾化的水雾颗粒,吸附了大量烟尘和有毒有害物体,既清洁了事故空间,也能有效扑救各类火灾。使危险品车辆通行隧道的难题得以解决。隧道通行实现了全天候,隧道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实用性得以大幅提高。最后,由于设置了泡沫液冲洗孔,每次使用后,可有效清洗装置内残存的泡沫液,解决了装置被泡沫液腐蚀的问题,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混合装置示意图;
其中: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剖视图;图3c为正视图;图3d为泡沫液直喷器示意图;图3e为泡沫液直喷器剖面图。
图4为自压控制阀示意图;
其中:图4a为剖视图;图4b为侧视图;图4c为后视图;图4d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示意图;
其中:图5a为剖视图,图5b为活塞示意图。
图6为自救盘喷射机构示意图。
图7为双液流隧道喷头示意图;
其中:图7a为剖视图,图7b为仰视图。
图8为多屏水幕喷头示意图;
其中:图8a为剖视图,图8b为仰视图。
图9为梯形下喷头示意图;
其中:图9a为剖视图,图9b为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雨淋阀1、混合装置2、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自救盘喷射机构4和水雾喷射口5,其中: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装置2和自救盘喷射机构4相连接,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的输入端分别与消防水源和泡沫源相连接,混合装置2的输出端与雨淋阀1相连接,雨淋阀1的输出端与若干个水雾喷射口5相连接。
如图3a、图3b和3c所示,所述的混合装置2包括:壳体6、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自压控制阀8、上封板9、下封板10和混合腔11,其中:壳体6的泡沫入口12与自压控制阀8相连通,自压控制阀8和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分别竖直和水平地活动设置于壳体6内部,混合腔11位于壳体内部并与自压控制阀8平行,自压控制阀8与混合腔11相连通,上封板9固定设置于混合腔11的顶端,下封板10固定设置于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的底端,泡沫液冲洗孔15设置于壳体6前部。
如图3b和3c所示,所述的壳体6内部设有环绕于混合腔11的泡沫液流通隐槽13和若干个泡沫液直喷器14,其中:泡沫液流通隐槽13为环形且与壳体6的泡沫入口12相连通,泡沫液直喷器14沿混合腔11径向活动设置于壳体6内并与泡沫液流通隐槽13相连通。
如图3d所示,所述的泡沫液直喷器14为空心带孔管状结构,包括:泡沫液喷射通道15、泡沫液输入口16和泡沫液喷射口17,其中:泡沫液输入口16与泡沫液流通隐槽13相连,泡沫液喷射口17与混合腔11相通,泡沫液喷射通道15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液输入口16和泡沫液喷射口17相连。
如图3d所示,所述的泡沫液喷射口17上分别设有喷射弧面18和喷射斜面19;
如图4a所示,所述的自压控制阀8包括:第一阀体20、第一压力控制室21、第一活塞体22、第一压力作用腔23、第一泄压孔24和第一压力控制簧25,其中:第一泄压孔24与混合腔11相连通,第一阀体20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连接,第一压力控制室21位于第一阀体20上部,第一压力控制簧25位于第一压力控制室21内,第一活塞体22套接于第一阀体20内且与第一压力控制簧2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压力控制簧25的另一端与第一阀体20固定连接,第一活塞体22在上止点22a和下至点22b之间活动。
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所述的自压控制阀8的外部设有螺纹,以活动设置于壳体6内,自压控制阀8的两侧设有泡沫液输入口26,自压控制阀8的顶部对应第一压力控制簧25的位置设有状态控制调节孔27,自压控制阀8的底部与第二泄压孔24的相对位置设有压力作用孔28。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的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的外部设有螺纹,以活动设置于壳体6内,该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包括:第二阀体29、第二压力控制室30、第二活塞体31、定位槽32、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33、第二泄压孔34、第二压力控制簧35、第一泡沫液输入口36、第二泡沫液输入口37、第二压力作用腔38和定位销39,其中: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33分别与第二泡沫液输入口37和混合腔11相连通,第二阀体29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连接,第二压力控制室30位于第二阀体29上部,第二压力控制簧35位于第二压力控制室30内,第二活塞体31套接于第二阀体29内且与第二压力控制簧3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压力控制簧35的另一端与第二阀体29固定连接,第一泡沫液输入口36和第二泡沫液输入口37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二阀体29的同侧,定位槽32固定设置于第二阀体29的底部,定位销39活动设置于定位槽32内,第二活塞体31在定位销39以上位置活动。
如图6所示,所述的自救盘喷射机构4包括:自救盘40、自救盘软管41、自救盘壳体42、锥形喷射枪44、分流管45、连接管46和混合液输入口47,其中:自救盘软管41套接于自救盘40上且两端分别与分流管45和锥形喷射枪44相连接,分流管45与连接管46相连,混合液输入口47的两端分别与混合装置2和连接管46相连。
所述的混合液输入口47和连接管46之间设有启动阀48;
所述的连接管46和分流管45之间设有压力开关49;
所述的锥形喷射枪44上具有若干水雾喷射口43。
如图1所示,所述的水雾喷射口5包括:双液流隧道喷头、多屏水幕喷头、梯形下喷头。
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的水雾喷射口5可以是双液流隧道喷头,其包括:喷头体51、喷头底座52、泡沫喷嘴53、水雾喷嘴54和第一过滤器55,其中:喷头体51与喷头底座52相连接,泡沫喷嘴53设置于喷头体51的中部,水雾喷嘴54环绕设置于喷头体51的斜侧面,第一过滤器55设置于喷头底座52的尾部。
所述的喷头体51的底部设有水雾水流入口孔56、水雾水流通道57和水雾喷头连接孔58,其中:水雾水流通道57的两端分别与水雾水流入口孔56和水雾喷头连接孔58相连接,水雾喷头连接孔58通过管道与下一个双液流隧道喷头的水雾水流入口孔56相连接,水雾水流通道57内设有细网过滤器。
所述的喷头底座52的末端设有第一过滤器55,该喷头底座52的外部设有第一连接螺纹65;
所述的水雾喷嘴53包括:水雾喷射口59、喷射口60和第一导流器61,其中:若干个水雾喷射口59环绕设置于喷射口60的***,第一导流器61径向设置于喷头底座52内部。
所述的水雾喷射口5也可以替换为多屏水幕喷头62,如图8a和8b所示,所述的多屏水幕喷头62包括:第二过滤器63和第一安装螺母64,其中:第二过滤器63设置于第一安装螺母64的尾部,第一安装螺母64的顶部设有两道以上带有喷射角度控制斜面的水幕喷射口66,第一安装螺母64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65。
所述的水雾喷射口5也可以替换为梯形下喷头67,如图9a和9b所示,所述的梯形下喷头67包括:第三过滤器68、第二安装螺母69、梯形喷射口70和导流罩71,其中:第三过滤器68设置于第二安装螺母69的尾端,梯形喷射口70设置于第二安装螺母69的顶端,导流罩71与梯形喷射口70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三过滤器68内设有第二导流器72;
所述的第二安装螺母68的外部设有第二连接螺纹73;
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当自压控制阀8打开,泡沫液直接进入隐槽13,并通过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3上的对穿孔洞进入直喷器,最终由水雾喷射口5喷出。
当内水压超出设计值,活塞体受压移动,逐渐克服压力控制簧的张力,使原本错位的活塞体上的泡沫液输入口与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的外壳上的泡沫液输入口逐渐对位重合。泡沫液在重合部位的孔洞间流通,使隐槽中压力泡沫液最终由喷射口喷出。从而实现随水压增加而递增泡沫液供应量的目的。
当火灾发生时,自压控制阀8的第一压力作用腔23内压力经第一泄压孔24被泄压,第一活塞体22在第一压力控制簧25的张力作用下到达下至点,使被第一活塞体22所封闭的泡沫液输入口打开,压力泡沫液即通过多点直喷递增型比例混合器进入混合室混合,形成具有一定比例的混合液,从而实现了混合液自动灭火的功能。
此时,如流经装置的压力水超过设计水压后流量增大,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7受压动作,递增的泡沫液喷进混合室,从而实现使设计混合比保持不变的功能。
当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只要打开雨淋阀1,即可实现自动灭火。
当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认为火势可控,只要自救灭火即可。只要打开压力开关49,压力水即流入自救盘软管41,完成报警和启动消防水泵的功能,即可进入自救灭火过程。
此时,如现场人员认为需施行泡沫灭火,只需同时打开泡沫液直喷器14,即可实现混合液灭火。

Claims (6)

1.一种灭火喷射装置,包括:雨淋阀、混合装置、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自救盘喷射机构和水雾喷射口,其中: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装置和自救盘喷射机构相连接,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消防水源和泡沫源相连接,混合装置的输出端与雨淋阀相连接,雨淋阀的输出端与若干个水雾喷射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自压控制阀、上封板、下封板和混合腔,其中:壳体的泡沫入口与自压控制阀相连通,自压控制阀和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分别竖直和水平地活动设置于壳体内部,混合腔位于壳体内部并与自压控制阀平行,自压控制阀与混合腔相连通,上封板固定设置于混合腔的顶端,下封板固定设置于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的底端,泡沫液冲洗孔设置于壳体前部;
所述的自压控制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压力控制室、第一活塞体、第一压力作用腔、第一泄压孔和第一压力控制簧,其中:第一泄压孔与混合腔相连通,第一阀体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连接,第一压力控制室位于第一阀体上部,第一压力控制簧位于第一压力控制室内,第一活塞体套接于第一阀体内且与第一压力控制簧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压力控制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阀体固定连接,第一活塞体在上止点和下至点之间活动;
所述的压力流量递增控制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压力控制室、第二活塞体、定位槽、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第二泄压孔、第二压力控制簧、第一泡沫液输入口、第二泡沫液输入口、第二压力作用腔和定位销,其中:泡沫液递增补偿喷射口分别与第二泡沫液输入口和混合腔相连通,第二阀体与多点直喷比例混合器连接,第二压力控制室位于第二阀体上部,第二压力控制簧位于第二压力控制室内,第二活塞体套接于第二阀体内且与第二压力控制簧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压力控制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阀体固定连接,第一泡沫液输入口和第二泡沫液输入口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二阀体的同侧,定位槽固定设置于第二阀体的底部,定位销活动设置于定位槽内,第二活塞体在定位销以上位置活动;
所述的自救盘喷射机构包括:自救盘、自救盘软管、自救盘壳体、锥形喷射枪、分流管、连接管和混合液输入口,其中:自救盘软管套接于自救盘上且两端分别与分流管和锥形喷射枪相连接,分流管与连接管相连,混合液输入口的两端分别与混合装置和连接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喷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内部设有环绕于混合腔的泡沫液流通隐槽和若干个泡沫液直喷器,其中:泡沫液流通隐槽为环形且与壳体的泡沫入口相连通,泡沫液直喷器沿混合腔径向活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泡沫液流通隐槽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喷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泡沫液喷射口上分别设有喷射弧面和喷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喷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压控制阀的外部设有螺纹,自压控制阀的两侧设有泡沫液输入口,自压控制阀的顶部对应第一压力控制簧的位置设有状态控制调节孔,自压控制阀的底部与第一泄压孔的相对位置设有压力作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喷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管与混合液输入口之间设有启动阀,连接管与分流管之间设有压力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喷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雾喷射口是双液流隧道喷头、多屏水幕喷头或梯形下喷头;
所述的双液流隧道喷头包括:喷头体、喷头底座、泡沫喷嘴、水雾喷嘴和第一过滤器,其中:喷头体与喷头底座相连接,泡沫喷嘴设置于喷头体的中部,水雾喷嘴环绕设置于喷头体的斜侧面,第一过滤器设置于喷头底座的尾部;
所述的喷头体的底部设有水雾水流入口孔、水雾水流通道和水雾喷头连接孔,其中:水雾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水雾水流入口孔和水雾喷头连接孔相连接,水雾喷头连接孔通过管道与下一个双液流隧道喷头的水雾水流入口孔相连接,水雾水流通道内设有细网过滤器;
所述的多屏水幕喷头包括:第二过滤器和第一安装螺母,其中:第二过滤器设置于第一安装螺母的尾部,第一安装螺母的顶部设有两道以上带有喷射角度控制斜面的水幕喷射口,第一安装螺母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
所述的梯形下喷头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安装螺母、梯形喷射口和导流罩,其中:第三过滤器设置于第二安装螺母的尾端,梯形喷射口设置于第二安装螺母的顶端,导流罩与梯形喷射口固定连接。
CN2010101371087A 2010-04-01 2010-04-01 灭火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5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71087A CN101785911B (zh) 2010-04-01 2010-04-01 灭火喷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71087A CN101785911B (zh) 2010-04-01 2010-04-01 灭火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911A CN101785911A (zh) 2010-07-28
CN101785911B true CN101785911B (zh) 2011-11-30

Family

ID=4252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71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5911B (zh) 2010-04-01 2010-04-01 灭火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5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980A (zh) * 2011-08-13 2011-12-28 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隧道内细水雾灭火***及其灭火方法
CN102652864A (zh) * 2012-04-24 2012-09-05 孙斌 全自动森林灭火工程***设备与安装
CN103337387B (zh) * 2013-06-27 2015-05-06 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路转换操纵装置
CN106032848A (zh) * 2015-02-10 2016-10-19 胡雨晨 一种雨淋阀控制模块
CN106267631A (zh) * 2015-05-11 2017-01-04 上海磊诺安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室的专用自动灭火装置的喷嘴
CN106267650A (zh) * 2015-05-11 2017-01-04 上海磊诺安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室专用灭火***的导流罩***
CN106267664A (zh) * 2015-05-13 2017-01-04 上海磊诺安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室的专用自动灭火装置的电器自动控制***
CN106110555A (zh) * 2015-05-15 2016-11-16 上海磊诺安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室的专用自动灭火装置
CN106943700A (zh) * 2017-03-23 2017-07-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旋转喷头式泡沫‑水雨淋***的安全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6650B2 (ja) * 1998-02-23 2007-10-03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駐車場の消火設備
JP4758675B2 (ja) * 2005-04-25 2011-08-31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消火剤流量調整器
JP4182102B2 (ja) * 2005-12-05 2008-11-19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消火設備
CN101496939B (zh) * 2009-03-06 2011-12-21 上海芜津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储气式压缩空气a类泡沫灭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911A (zh)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5911B (zh) 灭火喷射装置
KR101062436B1 (ko) 소방 방법 및 장치
CN204767102U (zh) 公共汽车细水雾水基灭火***
CN210813638U (zh)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装置
CN105756000A (zh) 汽车和喷雾机以燃气为动力的一体化控制多功能抑尘车
US11478670B2 (en) Water-mist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CN104703661A (zh) 具有供水孔的灭火喷嘴
CN111997760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
CN104906736A (zh) 厨房设备细水雾灭火装置
CN104941094A (zh) 一种用能量转换的方式产生灭火细水雾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68780B (zh) 气水混合式灭火喷头
CN201101841Y (zh) 地铁车厢细水雾灭火装置
CN201055627Y (zh) 便携式超细气水雾灭火器
CN101306233B (zh) 转轴切换双功能喷枪
CN201578786U (zh) 气体—泡沫喷雾灭火装置
CN202497643U (zh) 一种移动式细水雾灭火洗消装置
CN203090324U (zh) 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泡沫***
CN204891039U (zh) 厨房设备细水雾灭火装置
KR100907495B1 (ko) 소방 방재용 혼합물 및 혼합 살수장치가 포함된 살수 소방차
Pepi Advances in the technology of intermediate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s for the protection of flammable liquid hazards
CN216725578U (zh) 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KR200388087Y1 (ko) 미세 물분무형 소화장치
CN208465033U (zh) 一种灭火装置
RU275405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ыления огнетушащей жидкости
CN215084481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防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