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3660B -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3660B
CN101683660B CN2008102007300A CN200810200730A CN101683660B CN 101683660 B CN101683660 B CN 101683660B CN 2008102007300 A CN2008102007300 A CN 2008102007300A CN 200810200730 A CN200810200730 A CN 200810200730A CN 101683660 B CN101683660 B CN 101683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mulsion
value
cross direction
direction prof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00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3660A (zh
Inventor
王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007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83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8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3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3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3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b. 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c. 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以及迭代精度;d. 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e. 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f. 打滑因子最大值与临界值的比较;g. 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h. 滑伤指数最大值与临界值的比较;i. 计算相应的板形分布值;j. 计算板形目标函数的函数值;k. 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结合设备分段情况和实际流量控制精度进行乳化液流量分段设定,减少由于润滑问题造成的打滑与热划伤等问题,同时保证机架出口带材的板形与表面质量指标。

Description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连轧生产工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冷带钢连轧工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材1从开卷机2卷出后送至机架,经过多个机架的轧制,带材1达到规定的厚度并被送至卷取机3回卷。每个机架的轧辊包括支承辊4和工作辊5,其中工作辊5与带材1表面直接接触。在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变形以及金属和轧辊之间摩擦产生的变形热及摩擦热,使轧辊辊面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一定的辊凸度,产生一定热辊型并对产品板形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轧辊进行有效的冷却。这样,如图2和图3所示,在工作辊5附近设置一排喷嘴6,通过喷嘴6喷射乳化液至工作辊5与带材1表面,实现轧辊与带材的冷却。
实践表明,在冷连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的合理控制与正确利用来获得良好表面质量和板形的带材。但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冷连轧机组对于机架内分段乳化液喷射梁无对应分段控制模型,而采用依靠人工经验设定乳化液流量,另有小部分机组虽然有一定的乳化液分段控制模型,但相关模型主要以板形问题为主,而对打滑与热滑伤的防治问题鲜有涉及,不能保证轧机的产能发挥与成品带钢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结合设备分段情况和实际流量控制精度进行乳化液流量分段设定,减少由于润滑问题造成的打滑与热划伤等问题,同时保证机架出口带材的板形与表面质量指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
(b)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
(c)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X0={Q0jj=1,2,…,N}以及初始步长和终止精度;
(d)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ΔDwti
(e)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ψi
(f)判断不等式max(ψi)≤ψ*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g);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e),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g)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2165044QIETU
(h)判断不等式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2165133QIETU
是否成立,其中: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2165144QIETU
为轧机临界滑伤指数,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I);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g),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i)计算相应的板形分布值σ1i
(j)计算板形目标函数F(X)的函数值;
(k)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重复上述步骤(d)至步骤(j),直至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
本发明是以机架出口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即板形)均匀为目标,以打滑与热滑伤的综合防治为约束条件,同时保证机架出口带材的板形与表面质量指标,结合设备分段情况和实际流量控制精度进行乳化液流量分段设定,减少由于润滑问题造成的打滑、热划伤等问题。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原理清晰明了,计算速度快,适于在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带钢连轧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冷带钢连轧工艺中乳化液冷却示意图;
图3为喷嘴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乳化液流量分布曲线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乳化液流量分布曲线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出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4,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
(b)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
(c)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X0={Q0jj=1,2,…,N}以及迭代精度ε;
(d)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ΔDwti
(e)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ψi
(f)判断不等式max(ψi)≤ψ*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g);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e),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g)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41
(h)判断不等式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42
是否成立,其中:为轧机临界滑伤指数,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I);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g),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i)计算相应的板形分布值σ1i
(j)计算板形目标函数F(X)的函数值;
(k)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重复上述步骤(d)至步骤(j),直至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
步骤(a)中所述轧机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身长度LW,工作辊直径DW,支承辊辊身长度Lb,支承辊直径Db,支承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压下螺丝中心距l1,工作辊正负弯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弯辊液压缸中心距l2,最大弯辊力S,最大轧制压力P,最大轧制速度V,工作原始辊型ΔDwyi,支撑辊原始辊型ΔDbi,轧机临界打滑因子ψ*,轧机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44
步骤(a)中所述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包括:带材宽度B,带材出口平均厚度h,带材入口平均厚度H,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L,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Li,出口侧总张力T1,入口侧总张力T0
步骤(b)中所述工艺润滑制度参数包括:乳化液的温度,浓度。
其中步骤(a)和步骤(b)是控制方法的初始阶段。
步骤(d)中所述工作辊热凸度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ΔD wti = Σ j = 1 N ( a ij · Q j ) j = 1,2 , · · · , N
式中N—乳化液冷却段数;
Q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
ai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i段工作辊热凸度的影响系数;
ΔDwti—工作辊热凸度。
步骤(e)中所述打滑因子ψi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ψ i = 1 4 ( a + b · e - c · Σ j = 1 N ( c ij · Σ k = 1 N ( b jk · Q k ) ) ) | Δh i R i ′ + T 0 i - T 1 i P i |
式中:a—液体摩擦系数,主要与润滑油本身性质有关;
b—干摩擦影响系数,与变形区的接触状况有关;
c—油膜厚度影响系数;
Δhi—第i段道次绝对压下量;
Pi—第i段总轧制压力;
Ri′—第i段工作辊压扁半径
cij—第j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i段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的影响系数;
bi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i段工作辊温度场的影响系数。
步骤(g)中所述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52
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53
式中:dij—第j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i段带钢温度横向分布影响系数;
eij—第j段的带钢表面温度对第i段滑伤指数的影响系数。
步骤(j)中所述板形目标函数F(X)函数值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F(X)=((max(σ1i)-min(σ1i))/T1)
式中:T1—出口侧总张力。
下面对本案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相关轧制理论与现场经验可以知道,在冷连轧过程中工作辊的温度场及热凸度与单位时间内由乳化液从轧辊表面单位面积微元带走的热流速率密切相关,而热流速率又取决于轧辊与冷却液换热系数。与此同时,在乳化液的浓度与温度一定的前提下,换热系数则是乳化液流量的函数。这样,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在其它条件确定的前提下,工作辊的热凸度与温度场是乳化液流量的函数,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ΔD wti = Σ j = 1 N ( a ij · Q j ) j = 1,2 , · · · , N - - - ( 1 )
T wi = Σ j = 1 N ( b ij · Q j ) j = 1,2 , · · · , N - - - ( 2 )
式中N—乳化液冷却段数;
Q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
ai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i段工作辊热凸度的影响系数;
bi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i段工作辊温度场的影响系数;
ΔDwti—工作辊热凸度;
Twi—工作辊温度场横向分布。
与此同时,在冷连轧过程中,当带材乳化液流量横向分布一定时,工作辊的温度场对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横向分布ξi就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说,可以将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横向分布ξi用式(3)的函数来表示:
ξ i = Σ j = 1 N ( c ij · T wj ) - - - ( 3 )
T bi = Σ j = 1 N ( d ij · T wj ) - - - ( 4 )
式中:
cij—第j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i段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的影响系数;
dij—第j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i段带钢温度横向分布的影响系数。
将式(2)代入式(3)、(4)得:
ξ i = Σ j = 1 N ( c ij · Σ k = 1 N ( b jk · Q k ) ) - - - ( 5 )
T bi = Σ j = 1 N ( d ij · Σ k = 1 N ( b jk · Q k ) ) - - - ( 6 )
通过式(5)、(6)可以看出,在当带材乳化液流量横向分布一定时,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横向分布ξi、带钢温度横向分布Tbi就取决于工作辊乳化液的流量分布。
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冷连轧过程中摩擦系数与油膜厚度之间存在下面的函数关系:
μ i = a + b · e - c ξ i = a + b · e - c Σ j = 1 N ( c ij · Σ k = 1 N ( b jk · Q k ) ) - - - ( 7 )
式中:a—液体摩擦系数,主要与润滑油本身性质有关;
b—干摩擦影响系数,与变形区的接触状况有关。
c—油膜厚度影响系数。
而根据相关文献可以知道,在冷连轧过程中,表征带材横向各段打滑概率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ψ i = 1 4 μ i | Δ h i R i ′ + T 0 i - T 1 i P i | - - - ( 8 )
式中:Δhi—第i段道次绝对压下量;
Pi—第i段总轧制压力;
Ri′—第i段工作辊压扁半径, R ′ = R [ 1 + C 0 P i B i Δh i ] , C 0 = 16 ( 1 - v 2 ) πE
(R:工作辊半径;E、v:工作辊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Bi:第i段带材宽度);
T1i,T0i—第i段总的前后张力;
显然,综合式(6)、(7)、(8)可以将打滑因子ψi写成Qj的函数,如式(9)所示:
ψ i = 1 4 ( a + b · e - c · Σ j = 1 N ( c ij · Σ k = 1 N ( b jk · Q k ) ) ) | Δh i R i ′ + T 0 i - T 1 i P i | - - - ( 9 )
同样的,把表征带材横向各段热滑伤概率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7165434QIETU
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076
eij—第j段的带钢表面温度对第i段滑伤指数的影响系数。
根据轧制理论中的金属变形模型可知,在冷轧过程中带材的前后张力σ1i,σ0i分别可用式(11)和式(12)来表示:
σ 1 i = T 1 B h ‾ + E 1 - v 2 [ 1 + h i h ‾ - H i H ‾ - L i L + u ′ i - Δb B ] - - - ( 11 )
σ 0 i = T 0 B H ‾ + E 1 - v 2 { h i H ‾ [ 1 + u ′ i ] h ‾ H i [ 1 + Δb B ] - L i L } - - - ( 12 )
式中:T1—出口侧总张力
T0—入口侧总张力
B—带材宽度
h—带材出口平均厚度
hi—带材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H—带材入口平均厚度
Hi—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L—表示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
Li—表示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
u′i—带材横向位移增量横向分布值
Δb—宽展量
对于冷连轧机而言,考虑到轧制过程金属的横向位移比较小,一般所以可以忽略,所以有:
u′i≈0         (13)
Δb≈0           (14)
同时,为方便研究,可以将带材的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i用板凸度ΔHi与平均厚度H来表示,如式(15)所示:
H i = ΔH i + H ‾ - 1 n Σ i = 1 n ΔH i - - - ( 15 )
这样,把式(13)-(15)代入式(11)、(12),则可以将前后张力σ1i,σ0i分别可用式(16)和式(17)的函数表示:
σ1i=f1(hi,Hi,Li,B,T0,T1)(16)
σ0i=f0(hi,Hi,Li,B,T0,T1)(17)
同样,根据文献板形理论中的辊系弹性变形模型可知,对于轧后带材的出口厚度分布值hi可以用式(18)的函数表示:
hi=f3(P,S,ΔDwi,ΔDbi,Hi,σ1i,σ0i)              (18)
式中:P—总轧制压力
S—弯辊力
ΔDwi,ΔDbi—工作辊及支承辊辊型的分布值
在式(18)中,工作辊的辊型分布值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工作辊的原始辊型,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工作辊的热凸度,用式(19)来表示:
ΔDwi=ΔDwyi+ΔDwti          (19)
式中:ΔDwyi—工作辊的原始辊型
ΔDwti—工作辊的热凸度
这样,对于一个特定机架的冷连轧过程而言,带材来料参数如Hi,Li,B等已知,支撑辊辊型ΔDbi与工作辊原始辊型ΔDwyi等确定,如果给定前后张力T1,T0与总轧制压力P等工艺参数,并将弯辊力S设定在基态(即:取 S = S min + S max 2 , Smin—轧机所允许的最小弯辊力,Smax—轧机所允许的最大弯辊力。之所以将弯辊力设定在基态,是为了让弯辊力有更大的调节空间),联立式(16)-(19),即可将表征板形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值σ1i用一个以工作辊热凸度ΔDwti为自变量的函数来表示,即:
σ1i=g0(ΔDwti)(20)
而根据式(1)的分析可以知道,ΔDwti=f1(Qj),将其代入到式(20),即可以将表征板形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值σ1i用一个以乳化液分段流量为自变量的函数来表示,即:
σ1i=g(Qj)j=1,2,…,N                 (21)
根据现场调研与理论分析可以知道,为了充分发挥分段冷却控制***的作用,不但要保证出口带材的板形精度指标,而且还要满足带材在轧制过程中不出现局部打滑与局部热滑伤现象。为此,乳化液分段控制目标函数可以简单的定义为:
式中:X={Qj  j=1,2,…,N}
ψ*—轧机临界打滑因子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02
—轧机临界滑伤指数
这样,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控制数学模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寻找一个合适乳化液流量分布设定值X={Qjj=1,2,…,N},使得F(X)最小。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过程流程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1
现以出钢记号为AP0740的典型钢种为例,借助于图4来描述特定的钢种在特定冷连轧机组上的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过程及相关效果。
首先,在初始阶段,第一,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品种规格等关键参数,主要包括工作辊辊身长度LW=2230mm,工作辊直径DW=560mm,支承辊辊身长度Lb=2030mm,支承辊直径Db=1500mm,支承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压下螺丝中心距l1=2360mm,工作辊正负弯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弯辊液压缸中心距l2=2360mm,最大弯辊力S=50t,最大轧制压力P=3000t,最大轧制速度V=1200m/min,工作原始辊型ΔDwyi=0,支撑辊原始辊型ΔDbi=0、轧机临界打滑因子ψ*=0.41、轧机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03
带材宽度B=1020mm、带材出口平均厚度h=0.498mm、带材入口平均厚度H=0.501mm、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L=1、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Li=0、出口侧张力T1=29Mpa、入口侧张力T0=190Mpa;
在初始阶段,第二,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乳化液的温度为55℃、浓度为2%;
随后,在步骤1中,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
X0={Q0jj=1,2,…,N}={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以及迭代精度ε=0.001;
在步骤2中,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
ΔDwti={0,3,6,12,22,45,24,11,5,2,1};
在步骤3中,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
ψi={0.3,0.4,0.21,0.29,0.40,0.39,0.35,0.37,0.40};
随后,在步骤4,中判断不等式max(ψi)≤ψ*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5;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2至3,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在步骤5中,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11
随后,在步骤6中,判断不等式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12
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7;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2至5,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在步骤7中,计算相应板形分布值{σ1i}={22,25,29,36,35,32,34,39,41};
在步骤8中,计算板形目标函数F(X)的函数值为0.71;
随后,在步骤9中,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8,直至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如图5所示。
与之对应,在图5中同时给出用传统方法而得出的乳化液分段流量曲线。
最后,为了方便比较,分别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和采用传统方法设定乳化液流量分布时所得出的打滑因子、滑伤指数以及表征成品板形质量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情况,并将相关实际效果对比如下:
如图6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打滑因子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6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打滑因子平均值从0.33降低到0.24,降低了27.3%;打滑因子最大值从0.375降低到0.262,降低了30.1%。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提高了轧制稳定性。
如图7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滑伤指数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7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滑伤指数平均值从0.50降低到0.33,降低了34%;滑伤指数最大值从0.605降低到0.371,降低了38.7%。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降低了热滑伤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带材的表面质量。
如图8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8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前张力横向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从0.46降低到0.24,降低了47.8%。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降低了前张力横向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提高了带材的板形质量。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再以出钢记号为AP1057的典型钢种为例,借助于图4来描述特定的钢种在特定冷连轧机组上的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过程及相关效果。
首先,在初始阶段,第一,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品种规格等关键参数,主要包括工作辊辊身长度LW=2230mm,工作辊直径DW=560mm,支承辊辊身长度Lb=2030mm,支承辊直径Db=1500mm,支承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压下螺丝中心距l1=2360mm,工作辊正负弯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弯辊液压缸中心距l2=2360mm,最大弯辊力S=50t,最大轧制压力P=3000t,最大轧制速度V=1200m/min,工作原始辊型ΔDwyi=0,支撑辊原始辊型ΔDbi=0、轧机临界打滑因子ψ*=0.41、轧机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21
带材宽度B=1545mm、带材出口平均厚度h=1.740mm、带材入口平均厚度H=1.823mm、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L=1、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Li=0、出口侧张力T1=29Mpa、入口侧张力T0=100Mpa;
在初始阶段,第二,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乳化液的温度为53℃、浓度为2.3%;
随后,在步骤1中,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
X0={Q0jj=1,2,…,N}={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以及迭代精度ε=0.001;
在步骤2中,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
ΔDwti={0,4,7,13,23,40,21,14,6,3,2};
在步骤3中,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
ψi={0.4,0.3,0.31,0.39,0.35,0.32,0.31,0.34,0.36};
随后,在步骤4中,判断不等式max(ψi)≤ψ*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5;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2至3,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在步骤5中,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31
随后,在步骤6中,判断不等式
Figure G2008102007300D00132
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7;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2至5,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在步骤7中,计算相应的板形分布值{σ1i}={32,35,19,26,15,23,24,19,31};
在步骤8中,计算板形目标函数F(X)的函数值为0.56;
随后,在步骤9中,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8,直至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如图9所示。
同样的,如图9所示给出采用传统方法而得出的乳化液分段流量曲线。
最后,为了方便比较,分别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和采用传统方法设定乳化液流量分布时所得出的打滑因子、滑伤指数以及表征成品板形质量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情况,并将相关实际效果对比如下:
如图10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打滑因子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10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打滑因子平均值从0.452降低到0.254,降低了43.8%;打滑因子最大值从0.5降低到0.287,降低了42.6%。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提高了轧制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滑伤指数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1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滑伤指数平均值从0.589降低到0.368,降低了37.5%;滑伤指数最大值从0.7降低到0.421,降低了39.9%。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降低了热滑伤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带材的表面质量。
如图12所示,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图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前张力横向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从0.40降低到0.13,降低了67.5%。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大降低了前张力横向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提高了带材的板形质量。

Claims (5)

1.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
所述轧机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身长度LW,工作辊直径DW,支承辊辊身长度Lb,支承辊直径Db,支承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压下螺丝中心距l1,工作辊正负弯辊,传动侧与工作侧弯辊液压缸中心距l2,最大弯辊力S,最大轧制压力P,最大轧制速度V,工作原始辊型ΔDwyi,支撑辊原始辊型ΔDbi,轧机临界打滑因子ψ*,轧机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FSB00000470432800011
所述待轧带钢的关键参数包括:带材宽度B,带材出口平均厚度 
Figure FSB00000470432800012
带材入口平均厚度 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L,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Li,出口侧总张力T1,入口侧总张力T0
(b)收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包括:乳化液的温度,浓度;
(c)给定乳化液分段冷却流量分布初始值X0={Q0j , j=1,2,…,N}以及初始步长和终止精度,其中:N表示乳化液冷却段数;
(d)计算出相应的工作辊热凸度ΔDwti
(e)计算出打滑因子横向分布值ψi
(f)判断不等式max(ψi)≤ψ*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g);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e),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g)计算出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FSB00000470432800014
(h)判断不等式 
Figure FSB00000470432800015
是否成立,其中: 为轧机临界滑伤指数,如果成立则转入步骤(i);如果不成立,则重复步骤(d)至(g),直到不等式成立为止;
(i)计算相应的表征板形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值σ1i
(j)计算板形目标函数F(X)的函数值;
(k)判断目标函数F(X)的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重复上述步骤(d)至步骤(j),直至目标函数F(X)的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分段冷却流量控制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所述工作辊热凸度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j=1,2,…,N
式中N-乳化液冷却段数;
    Q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
    aij-第j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i段工作辊热凸度的影响系数;
    ΔDwti-工作辊热凸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e)中所述打滑因子ψi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Figure RE-FSB00000497847900012
式中:a-液体摩擦系数,主要与润滑油本身性质有关;
b-干摩擦影响系数,与变形区的接触状况有关;
c-油膜厚度影响系数;
Δhi-第i段道次绝对压下量;
Pi-第i段总轧制压力;
Ri′-第i段工作辊压扁半径;
N-乳化液冷却段数;
Qk-第k段的乳化液流量;
cij-第j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i段辊缝内润滑油的油膜厚度的影响系数;
bjk-第k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j段工作辊温度场的影响系数;
T1i,T0i-第i段总的前张力和后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g)中所述滑伤指数横向分布值 
Figure RE-FSB00000497847900013
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Figure RE-FSB00000497847900014
式中:djm-第m段的工作辊温度场对第j段带钢温度横向分布影响系数;
eij-第j段的带钢表面温度对第i段滑伤指数的影响系数;
N-乳化液冷却段数;
Qk-第k段的乳化液流量;
bmk-第k段的乳化液流量对第m段工作辊温度场的影响系数;
Tbj-第j段的带钢温度横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j)中所述板形目标函数F(X)函数值的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F(X)=((max(σ1i)-min(σ1i))/T1)
式中:T1-出口侧总张力;
σ1i-表征板形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值,可以用以下方程来表示:
式中:B-带材宽度,
Figure RE-FSB00000497847900022
-带材出口平均厚度,
hi-带材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Figure RE-FSB00000497847900023
-带材入口平均厚度,
Hi-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L-表示来料板形的长度平均值,
Li-表示来料板形的长度横向分布值,
u′i-带材横向位移增量横向分布值,
Δh-宽展量,
E-杨氏模量,
v-泊松比,
T1-出口侧总张力。 
CN2008102007300A 2008-09-28 2008-09-28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683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07300A CN101683660B (zh) 2008-09-28 2008-09-28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07300A CN101683660B (zh) 2008-09-28 2008-09-28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3660A CN101683660A (zh) 2010-03-31
CN101683660B true CN101683660B (zh) 2011-07-20

Family

ID=4204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007300A Active CN101683660B (zh) 2008-09-28 2008-09-28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836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9902B (zh) * 2011-10-14 2013-09-1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机架轧机工作辊的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CN102896155B (zh) * 2012-10-23 2015-07-08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带钢段数据同步的方法
CN104289525B (zh) * 2013-07-18 2016-11-23 上海宝钢钢材贸易有限公司 双机架六辊轧机冷轧中乳化液总流量设定方法
CN104289530B (zh) * 2013-07-18 2017-07-21 上海宝钢钢材贸易有限公司 双机架四辊轧机的机架间乳化液流量分配方法
CN104415971A (zh) * 2013-09-05 2015-03-18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
CN103611732B (zh) * 2013-11-12 2016-01-20 燕山大学 冷连轧机组以拉毛防治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方法
CN104858241B (zh) * 2014-02-20 2017-0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乳化液流量综合优化方法
CN103978046B (zh) * 2014-05-21 2015-11-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热轧铝板喷射梁分段冷却设定方法
CN104307888A (zh) * 2014-10-09 2015-01-28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厚板轧机工作辊凸度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04384204B (zh) * 2014-10-21 2016-05-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分段冷却技术的热轧铝板凸度控制方法
CN106363023B (zh) * 2015-07-22 2017-10-3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乳化液差异化流量设定方法
CN105234185B (zh) * 2015-10-29 2017-03-29 燕山大学 适用于湿平整轧制过程中平整液流量差异性优化设定方法
CN105512804B (zh) * 2015-12-01 2019-03-22 燕山大学 冷连轧过程以成本综合控制为目标的乳化液流量设定方法
CN105689405B (zh) * 2016-01-28 2018-02-02 燕山大学 一种冷轧带材在线目标板形的智能设定方法
DE102016102931B4 (de) * 2016-02-19 2018-09-20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und/oder Regelung eines Schmierzustandes in einer kontinuierlich arbeitenden Presse
CN106311754B (zh) * 2016-09-14 2018-07-17 燕山大学 适用于冷连轧机组的乳化液流量动态综合优化设定方法
CN106583463B (zh) * 2016-11-25 2019-05-31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酸洗冷连轧带钢的带头上翘的方法
CN108237150B (zh) * 2016-12-26 2019-08-2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轧单机架可逆轧机的工艺润滑制度设定方法
CN106909723B (zh) * 2017-02-16 2020-03-31 燕山大学 冷轧过程乳化液流量与轧制速度关系曲线优化设定方法
CN108160721B (zh) * 2017-12-07 2019-03-22 燕山大学 一种乳化液喷淋架上喷嘴间距与喷嘴数量综合优化方法
CN108160722B (zh) * 2017-12-07 2019-07-26 燕山大学 一种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喷嘴喷射方向角的优化方法
CN108994087A (zh) * 2018-07-03 2018-12-1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液分段冷却的控制方法
US20220088653A1 (en) * 2019-01-31 2022-03-24 Jfe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olling stee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el sheet
IT201900005442A1 (it) * 2019-04-09 2020-10-09 Danieli Off Mecc Processo di laminazione a freddo di un prodotto in alluminio e relativo impianto di laminazione a freddo
CN111530936B (zh) * 2020-03-31 2021-02-19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d数理论的分段冷却控制方法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5129A1 (de) * 1984-07-07 1986-01-16 Brown, Boveri & Cie Ag, 6800 Mannheim Verfahren zur walzenkuehlung an einem kaltwalzwerk
EP1142653A2 (de) * 2000-04-08 2001-10-10 ACHENBACH BUSCHHÜTTEN GmbH Walzenkühl- und/oder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Kaltbandwalzwerke, insbesondere Feinband- und Folienwalzwerke
CN1287919C (zh) * 2004-01-16 2006-12-0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冷带钢连轧机轧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01253007A (zh) * 2005-09-02 2008-08-27 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在轧制金属带时尤其在冷轧金属带时对轧辊和金属带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5129A1 (de) * 1984-07-07 1986-01-16 Brown, Boveri & Cie Ag, 6800 Mannheim Verfahren zur walzenkuehlung an einem kaltwalzwerk
EP1142653A2 (de) * 2000-04-08 2001-10-10 ACHENBACH BUSCHHÜTTEN GmbH Walzenkühl- und/oder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Kaltbandwalzwerke, insbesondere Feinband- und Folienwalzwerke
CN1287919C (zh) * 2004-01-16 2006-12-0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冷带钢连轧机轧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01253007A (zh) * 2005-09-02 2008-08-27 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在轧制金属带时尤其在冷轧金属带时对轧辊和金属带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168607A 1987.07.24
刘东远等.HC冷连轧机乳化液控制技术及应用.《四川冶金》.1999,(第5期),21-25. *
白振华.冷连轧机的打滑判断条件及打滑防治措施.《上海金属》.2004,第26卷(第4期),27-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3660A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3660B (zh) 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CN100409242C (zh) 一种冷带钢连轧机中以划痕防治为目标的优化方法
CN106909723B (zh) 冷轧过程乳化液流量与轧制速度关系曲线优化设定方法
CN103611732B (zh) 冷连轧机组以拉毛防治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方法
CN105312321A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方法
CN101025767A (zh) 冷连轧高速轧制过程中摩擦系数预报与设定方法
CN110842031B (zh) 一种抑制冷连轧机组振动的乳化液流量优化方法
CN109550791B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以开腔防治为目标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KR102110645B1 (ko) 열간 압연 방법
CN101477579B (zh) 高强度钢平整机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
CN104942019A (zh) 一种带钢冷轧过程宽度自动控制方法
CN110434172B (zh) 一种炉卷和精轧机组连轧的负荷分配计算方法
CN104289527B (zh) 双四辊机组汽车板冷轧中乳化液浓度优化设定方法
CN100518976C (zh) 一种中间坯加热器优化控制方法
CN104289530A (zh) 双机架四辊轧机的机架间乳化液流量分配方法
CN101829687A (zh) 消除换规格影响的带钢精轧机辊缝控制方法
CN103128107A (zh) 一种热连轧粗轧短行程曲线参数的在线计算方法
CN104289525A (zh) 双机架六辊轧机冷轧中乳化液总流量设定方法
CN106363023A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乳化液差异化流量设定方法
JP3408926B2 (ja) 冷間タンデム圧延方法および冷間タンデム圧延設備
EP3917694B1 (de) Verändern der effektiven kontur einer lauffläche einer arbeitswalze während des warmwalzens eines walzguts in einem walzgerüst zu einem gewalzten band
CN108213088A (zh) 一种冷轧钢板湿平整轧制过程中平整液流量的控制方法
CN106955897A (zh) 适用于热连轧机组末机架出口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报方法
CN108655187B (zh) 一种适于可逆轧机的轧制温度最优控制方法
CN107234137B (zh) 冷连轧机组升降速过程的乳化液流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