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8110B -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110B
CN101638110B CN2009101586974A CN200910158697A CN101638110B CN 101638110 B CN101638110 B CN 101638110B CN 2009101586974 A CN2009101586974 A CN 2009101586974A CN 200910158697 A CN200910158697 A CN 200910158697A CN 101638110 B CN101638110 B CN 101638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apron
front fender
vehicle body
extension
out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86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110A (zh
Inventor
安井健
毛利至宏
介川明洋
小野田康信
铃木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汽车(1)具有:侧外板(4),该侧外板(4)具有前支柱下部(41)和下纵梁部(42);安装在侧外板(4)的前侧的前挡泥板(3)。侧外板(4)具有使下纵梁部(42)的前端(42a)延伸到车轮拱形部(31)的延伸部(43)、和配置在延伸部(43)与前支柱下部(41)之间的缺口部(44),并且,使延伸部(43)的上缘(43a)与车门下端线(51)一致地配置。前挡泥板(3)使其与下纵梁部(42)之间的分型线(E)形成在车门下端线(51)的线上附近。安装部(32)从分型线(E)通过延伸部(43)的内侧、并从缺口部(44)向下方突出地配置。

Description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前挡泥板及侧外板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背景技术
图8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第一现有例的图,(a)为立体图,(b)为将内挡泥板等拆下时的(a)的A部放大图。
如图8的(a)、(b)所示,以往,在配置于汽车100的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200的左右,分别设置有形成发动机室的左右内壁的前挡泥板300。前挡泥板300具有:供内挡泥板600安装的车轮拱形部310、以覆盖前支柱下部410的方式设置的后端部320、设在后端部320的侧面上侧且连接设置在前支柱上部420上的上端部330、设在后端部320的侧面下侧且螺栓紧固在侧外板400上的下端部340。
侧外板400是形成车门开口部110的部件,侧门500设置于该车门开口部110。该侧外板400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柱下部410、从前支柱下部410的下端向后方延伸设置且形成车门开口部110的下缘的下纵梁部430。
如图8(b)所示,这样的汽车100的前挡泥板300的下端部340,以包裹下纵梁部430的前端部整体的方式绕入到下纵梁部430的下端而配置,其最下端的安装凸缘341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被螺栓紧固。在该下端部340上设有突出部342,该突出部342从前支柱下部410的下端向后方侧延伸并覆盖下纵梁部430的前端。
图9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第二现有例的图,(a)为立体图,(b)为(a)的B部放大图。
此外,如图9(a)、(b)所示,已知一种车身侧部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侧外板700的车门开口部110的下部的下纵梁部730上,设置有覆盖下纵梁部730的树脂制成的装饰件800(下纵梁防护件)。
在此情况下,前挡泥板900的结构为,形成在车轮拱形部910的后侧的后端部920配置在侧外板700的前支柱下部710的外侧,并且,在后端部920的下端部940上突出设置有用于进行螺栓紧固的安装凸缘941。装饰件800以将前挡泥板900的下端部940及下纵梁部730整体覆盖遮蔽的方式安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6617
但是,图8的(a)、(b)所示的现有的汽车100中,其前挡泥板300的下端部340以包裹下纵梁部430的前端部整体的方式向车身内侧弯曲地形成,此外,在最下端,安装凸缘341是在垂直方向上冲压形成的。作为前挡泥板300,由于其下端部340以这种方式形成,因此,通过冲压机进行深冲加工的冲压深度受到限制,前挡泥板300和发动机罩200的分型线F必须形成在靠近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上。因此,存在车身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受到束缚的问题。
另外,在如图9的(a)、(b)及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车身侧部结构中,下纵梁部730是通过与侧外板700不同的另外部件即树脂制的装饰件800进行覆盖的。因此,由于存在装饰件800,零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增加,存在着造成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具有:侧外板,该侧外板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柱下部和从该前支柱下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纵梁部;前挡泥板,该前挡泥板安装在该侧外板的前侧并具有车轮拱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外板具有使所述下纵梁部的前端延伸到所述车轮拱形部的延伸部、和配置在该延伸部与所述前支柱下部之间的缺口部,并且,使所述延伸部的上缘与侧门的车门下端线一致地进行配置,所述前挡泥板使其与所述下纵梁部之间的分型线形成在所述车门下端线的线上附近,将该前挡泥板安装在所述侧外板上的安装部,从所述分型线通过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并从所述缺口部向下方突出地配置。
在此,与下纵梁部之间的分型线,指的是在前挡泥板的外侧表面上、与邻接设置在该前挡泥板的后侧下端部的下纵梁部之间的边界线,是指与下纵梁部相对的前挡泥板的外面下端。
根据该结构,侧外板具有使下纵梁部的前端一直延伸到车轮拱形部的延伸部、和配置在该延伸部与前支柱下部之间的缺口部。前挡泥板被设计成使其与下纵梁部之间的分型线与侧门的车门下端线的线上一致。将前挡泥板安装在侧外板上的安装部,从其分型线通过侧外板的前端的延伸部的内侧并从缺口部向下方突出,由此,能够确保从车身外部通过紧固部件进行的组装。
这样形成的下纵梁部以与前挡泥板连续的方式在车身的外侧表面露出地配置,因此,不需要以往的汽车所使用的树脂制成的装饰件(下纵梁防护件)。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从而谋求成本的降低。
另外,用于将前挡泥板安装在侧外板上的安装部,从上述分型线通过侧外板的延伸部的内侧、并从延伸部的缺口部向下方突出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安装部相对于前挡泥板的主体的打开角度扩大成钝角。其结果是,前挡泥板在冲压成型时的冲压成型方向的自由度增加,能够提高前挡泥板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安装部由于从下纵梁部的缺口部向下方突出地配置,因此,将该安装部安装在侧外板上时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操作性好。
技术方案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安装部被配置成使所述前挡泥板的后侧下端部向车身内侧方向呈钝角地折弯。
根据该结构,前挡泥板的安装部被配置成使前挡泥板的后侧下端部向车身内侧方向呈钝角地折弯,由此,能够形成为使安装部相对于前挡泥板的主体的打开角度扩开成钝角。因此,能够提高前挡泥板的深冲加工时的冲压成型方向的自由度。与此相伴随地,能够提高前挡泥板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能够将前挡泥板深冲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
技术方案3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安装部由与所述前挡泥板分体的撑条构成,所述撑条的上端部与所述前挡泥板连结,所述撑条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前支柱下部上。
根据该结构,前挡泥板的安装部通过连结与前挡泥板分体的撑条构成,由此,能够使对前挡泥板进行深冲加工时的冲压深度保持余量。因此,前挡泥板能够被冲深加工成使其与发动机罩之间的分型线的位置移动到靠近发动机罩侧的位置的形状,能够提高前挡泥板的设计的自由度。
技术方案4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在技术方案1到技术方案3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中,所述缺口部通过伸展部分得到加强。
根据该结构,缺口部通过伸展部分得到加强,由此,能够提高下纵梁部的缺口部的周边部位及延伸部的刚性。因此,对于侧门,其形成车门开口部的侧外板的下纵梁部的强度被提高,能够使车门下端线保持一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的C部的放大图,表示将内挡泥板等拆下的状态。
图3是图2的D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D部的放大图,表示安装了内挡泥板的状态。
图5是图2的D部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中的缺口部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将撑条固定在车身上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主视图。
图8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第一现有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将内挡泥板等拆下时的(a)的A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第二现有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a)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车
2            发动机罩
3、3A        前挡泥板
4            侧外板
5            侧门
6            加强板
7            伸展部分
9            撑条
31           车轮拱形部
32、32A      安装部
33、33A      后侧下端部
41           前支柱下部
41a          下端
42           下纵梁部
42a          前端
43           延伸部
43a          上缘
44           缺口部
51            车门下端线
91            上端部
92            下端部
E,F          分型线
θ            安装部的打开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概要立体图。图2是图1的C部的放大图,表示将内挡泥板等拆下后的状态。图3是图2的D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D部的放大图,表示安装了内挡泥板的状态。图5是图2的D部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中的缺口部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前”表示车辆的前进侧,“后”表示车辆的后退侧,“上”表示铅直上方侧,“下”表示铅直下方侧,“左右”表示车宽方向侧。
(汽车的结构)
如图1所示,汽车1是在车身前部具有发动机罩2、分别在左右的车身侧部具有前挡泥板3、侧外板4及侧门5的车辆。作为汽车1,对车辆的种类及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具有发动机罩2、前挡泥板3、侧外板4及侧门5,可以是乘用车、卡车或工程车辆等。此外,汽车1由左右对称的车身构成,以下,以乘用车的左侧的车身侧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并适时地省略对车身右侧的说明。
(发动机罩的结构)
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2配置在发动机室(省略图示)的上方,是开闭发动机室的盖部件。发动机罩2例如构成为具有:由轧制钢板或铝合金制板材等形成的发动机罩外壳;设在发动机罩外壳的下表面上的发动机罩框架。在发动机罩2的左右两侧设有前挡泥板3。
(前挡泥板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前挡泥板3是用于形成发动机室的左右内壁、配置在前轮(省略图示)的周部的车轮拱形部31、以及车身前部的左右外壁面的外板部件。前挡泥板3例如是对轧制钢板或铝合金制板材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前挡泥板3具有:分别后述的分型线E、F;车轮拱形部31;安装部32;后侧下端部33;后侧上端部34;后端部35。前挡泥板3以覆盖前轮的上侧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从发动机罩2的左右侧到侧门5的前缘部的范围内配置在车身侧部上。
<分型线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分型线E是前挡泥板3的外侧表面上的与下纵梁部42之间的边界线,其形成在前挡泥板3的后侧的后侧下端部33上。与下纵梁部42之间的分型线E在侧门5的车门下端线51的线上附近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
分型线F是前挡泥板3上的与发动机罩2之间的边界线,形成在前挡泥板3与发动机罩2相对的上缘部上。该分型线F沿发动机罩2的左右的边缘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
<车轮拱形部、凸缘部、舌片等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上述车轮拱形部31是在前挡泥板3中、在前轮的外侧周部沿该前轮形成为侧视大致半圆状的部位。车轮拱形部31通过点焊等方式被固定在后述的车轮罩11及前支柱下部41的前壁41b上。如图3及图5所示,在车轮拱形部31的内周缘部,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直角地折弯的凸缘部36。
凸缘部36是供作为遮挡泥水用的外罩的内挡泥板8(参照图4)的外周部重叠设置并固定的部位。在凸缘部36上形成有:安装孔37,在该安装孔37上安装用于将内挡泥板8(参照图4)安装在车轮拱形部31上的夹持件(省略图示);舌片38,在该舌片38上穿设上述安装孔37。
安装孔37与夹持件(省略图示)的形状相应地形成为四边形。
舌片38从凸缘部36向车轮拱形部31的内侧方向突出形成,并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多个。
车轮罩11是设置在车轮拱形部31的车身内侧、且以覆盖前轮的上侧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板部件,其通过螺栓和焊接固定在车架(省略图示)上。
<内挡泥板的结构>
内挡泥板8由板状的缓冲部件构成,该缓冲部件例如由具有能够对行驶中小石子等撞击该内挡泥板8时产生的冲击进行吸收的弹性的橡胶、合成树脂等形成。内挡泥板8与车轮罩11并列地以覆盖车轮拱形部31的前轮侧的内面及前支柱下部41的前壁41b并粘贴的方式、通过夹持件(省略图示)等固定在车身上。
<安装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安装部32是用于起到将前挡泥板3的后侧下端部33安装在侧外板4上的托架的作用的部位。安装部32由从分型线E所在的后侧下端部33向车身内侧向斜下方向突出的突出片构成,该安装部32一体形成在前挡泥板3上。安装部32通过将前挡泥板3的后侧下端部33向车身内侧方向折弯成正面观察时倒く字形而形成,并向斜下侧延伸设置。相对于安装部32的前挡泥板3的后侧下端部33的打开角度θ形成为向车身内侧方向的下侧扩开成钝角。
这样形成的安装部32从上述分型线E通过侧外板4的延伸部43的内侧并从缺口部44向下方垂直地突出配置。通过将由螺栓等构成的紧固部件T螺合在穿设于下侧的前端部的紧固孔32a中,从而将安装部32固定在前支柱下部41的锷部41d的下端部上。
<后侧下端部的结构>
如图3及图5所示,上述后侧下端部33,在前挡泥板3中,配置在车轮拱形部31的后侧的下端部,是形成有上述分型线E的部位。如图3及图4所示,后侧下端部33以下端的分型线E与下纵梁部42的延伸部43的上缘43a抵接并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其分型线E进一步与侧门5的车门下端线51的线上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该后侧下端部33的下端前侧,还连续形成有上述安装部32。
<后侧上端部及后端部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后侧上端部34为前挡泥板3的侧面后侧的上端部位,被配置在前支柱上部45的下端的外表面上。后侧上端部34以与前支柱上部45连续的方式形成,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在前支柱上部45的下端。
后端部35是配置在前挡泥板3的车身后方侧的上述后侧下端部33与上述后侧上端部34之间的部位。该后端部35与侧门5的车门前端线52邻接,并共面地配置在侧门5的外侧表面上。后端部35以覆盖前支柱下部41的方式设置,并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在该前支柱下部41上。
(侧外板的结构)
如图1所示,侧外板4是形成供侧门5设置的车门开口部12、且形成车身侧部表面的外装板部件。在侧外板4上分别一体形成后述的前支柱下部41(参照图2)、下纵梁部42、延伸部43、前支柱上部45、车顶侧导轨部46、后支柱部47、后挡泥板部48、后车门后支柱部49。侧外板4是构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身侧部的骨架的部件,例如,由轧制钢板或铝合金制板材形成。
<前支柱下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前支柱下部41是形成车门开口部12的前侧下半部分的骨架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该前支柱下部4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由前挡泥板3覆盖。如图3及图5所示,前支柱下部41的前壁41b的下侧部位设有后述的加强板6和伸展部分7从而得到加强。在该前壁41b的车身内侧,形成有向车身前方直角折弯的锷部41d。在锷部41的下端部,穿设有安装部32的前端部所固定的固定孔41c(参照图5)。
<下纵梁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下纵梁部42从前支柱下部41的下端41a向车身后方延伸设置,是形成车门开口部12的下缘部位的筒状的骨架部分。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下纵梁部42的前端42a侧,具有一直延伸至车轮拱形部31的后侧下端部33的下部而形成的延伸部43。
<延伸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上述延伸部43是形成在下纵梁部42的前侧的延长部位,以覆盖上述安装部32的方式配置。延伸部43的上缘43a以与侧门5的车门下端线51的延长线上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延伸部43的前端42a,设有向内侧方向直角折弯而形成的安装凸缘部42b及舌片42d、以及从安装凸缘部42b向后方形成的缺口部44。
安装凸缘部42b在延伸部43的前端42a整体的范围内向车身内侧方向折弯而形成。在该安装凸缘部42b上,重叠设置有内挡泥板8(参照图4)的周缘部。
与上述前挡泥板3的舌片38同样地、在舌片42d上穿设有安装孔42c,该安装孔42c供用于将内挡泥板8(参照图4)固定在安装凸缘部42b上的夹持件(省略图示)***。
<缺口部的结构>
如图6所示,上述缺口部44是为了达成如下目的而形成的,即,使穿设在安装部32上的紧固孔32a成为向下纵梁部42的下方露出的状态,将紧固部件T从下纵梁部42的车身的横向***紧固孔32a,从而能够从车身外侧将安装部32紧固在前支柱下部41上。缺口部44配置在延伸部43与前支柱下部41之间,切口形成为大致U字形。如图5所示,在缺口部44的周边的侧外板4上重叠配置有后述的伸展部分7。
<前支柱上部及车顶侧导轨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前支柱上部45是形成车门开口部12的前侧上缘部的柱状部分,其从前挡泥板3的后侧上端部34向斜上后方侧露出而延伸设置。
车顶侧导轨部46是形成车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的骨架部分,被架设在从前支柱上部45的上端部至后支柱部47的上端部的范围内。
<后支柱部、后挡泥板部及后车门后支柱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后支柱部47是从车顶侧导轨部46的后端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柱状部分。
后挡泥板部48是配置在从后支柱部47的下端至下纵梁部42的后端的范围内的车身外装板。
后车门后支柱部49是形成后车门53所配置的车门开口部12的后侧上缘部的柱状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架设在从车顶侧导轨部46至后挡泥板部48的范围内。
(侧门的结构)
如图1所示,侧门5是与前挡泥板3及下纵梁部42邻接地配置在前坐席外侧的前侧门。如图2所示,侧门5具有形成在外侧下端的车门下端线51和形成在外侧前端的车门前端线52。此外,在汽车1中也可以没有后车门53。
车门下端线51在与下纵梁部42邻接的状态下沿车门开口部12的下缘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分型线E配置在同一线上。
车门前端线52在与前挡泥板3的后端部35邻接的状态下沿车门开口部12的前缘配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
(加强板的结构)
如图3及图5所示,加强板6是用于对前支柱下部41的前壁41b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例如由钢板等形成。加强板6以与前壁41b的下侧部位的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在前支柱下部41上。
(伸展部分的结构)
伸展部分7是用于对缺口部44的周边及前支柱下部41的前壁41b的下端部进行加强的部件,例如由钢板等形成。伸展部分7与加强板6的下端部位的表面及延伸部43的内壁重叠、以从加强板6沿延伸部43的内壁向下方及车身外侧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伸展部分7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在加强板6及延伸部43的内壁上。
(车身侧部结构的作用)
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侧外板4上形成有使在车身外侧表面露出地配置的下纵梁部42的前端42a延长到车轮拱形部31的延伸部43。而且,前挡泥板3以使其与下纵梁部42的分型线E与侧门5的车门下端线51的线上一致、并且下纵梁部42与前挡泥板3连续的方式在车身的外侧表面露出地连续配置。
也就是说,下纵梁部42及延伸部43构成车身的外装板。因此,不再需要以往的车辆所使用的树脂制装饰件(下纵梁防护件),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及组装工时从而谋求成本的降低。
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在前挡泥板3的后侧下端部33上,一体形成有将该后侧下端部33安装在侧外板4的前壁41b的下端41a的安装部32。该安装部32从与下纵梁部42的分型线E通过侧外板4的延伸部43的内侧并从缺口部44向下方突出,由此,确保了从车身外部由紧固部件T进行的组装。
如图5所示,作为安装部32,在将紧固部件T***紧固孔32a从而将该安装部32紧固在前支柱下部41的固定孔41c上时,安装部32的下端从缺口部44向下方突出,紧固孔32a从车身露出地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紧固部件T螺合在紧固孔32a中。其结果是,能够从车身的左右方向将前挡泥板3的安装部32安装到前支柱下部41上,安装操作的操作性好。此外,由于紧固部件T以被延伸部43隐蔽的方式配置,因而不会损害外观美观性。
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由于缺口部44的周边因伸展部分7及加强板6得到加强,因此,能够使下纵梁部42的缺口部44的周边部位及延伸部43的刚性提高。因此,作为侧门5,形成车门开口部12的侧外板4的下纵梁部42的强度被提高,能够使车门下端线51保持为一定。
另外,如图3所示,该安装部32形成为使相对于前挡泥板3的后端部35的安装部32的打开角度θ呈钝角地扩开,且该安装部32从分型线E向车身内侧方向向斜下侧延伸设置。这样形成的安装部32,在通过冲压机(省略图示)对前挡泥板3进行深冲加工时,能够从左右方向(箭头G方向)容易地进行冲压成型并脱模。
其结果是,前挡泥板3在冲压成型时的冲压成型方向(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增加,能够使前挡泥板3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因此,能够使与图1所示发动机罩2之间的分型线F在靠近发动机罩2侧的状态下对前挡泥板3进行深冲加工。而且,还能够进行将分型线F的车身前侧配置在大灯单元13的内侧附近、使发动机罩2的形状呈向车身前侧的尖细的形状的外观设计。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涉及这些改造及变更后的技术方案。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将撑条固定在车身上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主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安装部32(参照图5)一体形成在前挡泥板3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安装部32A也可以如图7所示、是与前挡泥板3A分体的撑条9。
在此情况下,撑条9其上端部91通过螺栓(省略图示)或焊接连结在形成于前挡泥板3A的后侧下端部33A上的连结部3Aa上,其下端部92通过紧固部件T固定在前支柱下部41的固定孔41c处。撑条9由对金属制板材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的托架构成。
这样,在将撑条9安装在前挡泥板3A的后侧下端部33A上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使对前挡泥板3A进行深冲加工时的冲压深度具有余量。因此,前挡泥板3A能够被冲深加工成使其与发动机罩2(参照图1)之间的分型线F的位置移动至靠近发动机罩2侧的位置的形状,能够提高前挡泥板3A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Claims (4)

1.一种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具有:侧外板,形成车身侧部表面;前挡泥板,该前挡泥板安装在该侧外板的前侧并具有车轮拱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外板一体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柱下部;从该前支柱下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纵梁部;使所述下纵梁部的前端延伸到所述车轮拱形部的延伸部;和配置在该延伸部与所述前支柱下部之间的缺口部,并且,使所述延伸部的上缘与侧门的车门下端线一致地进行配置,
所述前挡泥板使其与所述下纵梁部之间的分型线形成在所述车门下端线的位于延伸部的线上附近,
将该前挡泥板安装在所述侧外板上的该前挡泥板的安装部,从所述分型线通过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并从所述缺口部向下方突出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安装部被配置成使所述前挡泥板的后侧下端部向车身内侧方向且向斜下侧折弯、且相对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后侧下端部成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安装部由与所述前挡泥板分体的撑条构成,
所述撑条的上端部与所述前挡泥板连结,所述撑条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前支柱下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通过伸展部分得到加强。
CN2009101586974A 2008-07-30 2009-07-09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5721 2008-07-30
JP2008195721 2008-07-30
JP2008195721A JP4638926B2 (ja) 2008-07-30 2008-07-30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110A CN101638110A (zh) 2010-02-03
CN101638110B true CN101638110B (zh) 2011-11-16

Family

ID=4161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86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10B (zh) 2008-07-30 2009-07-09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38926B2 (zh)
CN (1) CN101638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9635B (zh) * 2010-12-07 2015-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DE102011106951A1 (de) * 2011-07-08 2013-0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CN102381359B (zh) * 2011-10-14 2013-07-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翼子板分件区域的结构
CN102730083A (zh) * 2012-07-20 2012-10-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罩与纵梁之间的加强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身
JP5772793B2 (ja) * 2012-11-16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見切り部構造
CN103085883A (zh) * 2013-01-14 2013-05-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侧围外板
DE102013201558B4 (de) * 2013-01-30 2024-05-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JP6238127B2 (ja) * 2013-12-09 2017-11-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N103738411B (zh) * 2013-12-24 2016-01-20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底盘遮污结构
CN104443059A (zh) * 2014-12-05 2015-03-25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汽车翼子板下部安装结构
CN108100039B (zh) * 2017-12-18 2023-10-17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
JP6943198B2 (ja) * 2018-02-08 2021-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ー構造
FR3084639B1 (fr) * 2018-08-01 2021-04-23 Psa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pied avant d’automobile
CN111559430B (zh) * 2020-04-15 2022-06-1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翼子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JP7367661B2 (ja) * 2020-11-25 2023-10-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974A (ja) * 1982-07-13 1984-01-21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構造
JP4770352B2 (ja) * 2005-09-16 2011-09-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9-11974A 2984.01.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38926B2 (ja) 2011-02-23
JP2010030481A (ja) 2010-02-12
CN101638110A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8110B (zh) 汽车的车身侧部结构
US7267394B1 (en) Front end tubular structure for unitized body vehicles
CN102198843B (zh) 车身侧部构造
KR101666498B1 (ko) 차량의 접경부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28399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EP1190939B1 (en) Cab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CN105164005A (zh) 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
CN105377674A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15443239B (zh) 车身
CN108349546A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US7520562B2 (en) Supporting member for a fender
CN107097858A (zh) 车身结构
CN214138710U (zh) 车身侧部结构
US11679811B2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0618566B2 (en) Automobi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3644290B2 (ja) ルーフモールレスボデー構造
EP3889008B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EP3868634B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200904012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70728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3221295A (zh) 车体前部结构
JP7007411B2 (ja) 車体
CN107554615A (zh) 一种四轮低速电动车后侧门组件与车身框架的搭接结构
JPS6240854Y2 (zh)
JP458230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