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0271B - 面加热元件 - Google Patents

面加热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0271B
CN101600271B CN2009101269387A CN200910126938A CN101600271B CN 101600271 B CN101600271 B CN 101600271B CN 2009101269387 A CN2009101269387 A CN 2009101269387A CN 200910126938 A CN200910126938 A CN 200910126938A CN 101600271 B CN101600271 B CN 101600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ductor cable
heating element
element according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0271A (zh
Inventor
米夏埃尔·魏斯
西莫内·克勒
彼得·特雷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Original Assignee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2004013890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202004013890U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2004020425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202004020425U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filed Critical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Publication of CN10160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2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5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flexible
    • H05B3/56Heating cabl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元件(20),尤其用于机动车的乘客室中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的加热,它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100),在该加热区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至少一个另外的导体缆线(2),用于将电能馈入加热该加热区(100)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缆线(1);一个触点接通区域(200),在该触点接通区域中,用于馈入电能的导体缆线(2)与用于加热该加热区(100)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缆线(1)导电地连接。本发明提出,设有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它在至少一个导体缆线(1,2)局部失效时在一个失效部位上构成跨接失效部位的电跨接导线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面加热元件
本案为申请日为2005年3月4日、申请号为200580007460.6、发明名称为“面加热元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加热元件,尤其用于机动车的乘客室中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的加热,它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在该加热区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至少另一导体缆线,用于将电能馈入加热该加热区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缆线;一个触点接通区域,在该触点接通区域中,用于馈入电能的导体缆线与用于加热该加热区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缆线导电地连接。
背景技术
已公开了具有两个或多个接触导体的面加热元件,这些接触导体彼此通过多个加热导体导电地连接。这些加热导体和/或接触导体例如可由铜或由其它合适的、具有足够的电导率的导体材料组成及可以必要时通过外部绝缘屏蔽和/或加强。但至少部分地由铜组成的导体仅可承受有限的机械负荷,以致在长持续时间的使用后可出现由材料疲劳和/或材料断裂造成的损坏。这主要在于铜材料的抗交变弯曲的强度不足。在这种加热元件中会出现接触导体和/或加热导体的断裂。在此情况下在断裂部位上形成馈电的断路。加热元件至少在不再能流过电流的区域中不能再工作。
由DE 41 01 290公开了,使多个加热导体与多个接触导体触点接通,以便当个别导体损坏的情况下留有冗余。但存在这样的一些应用情况,在其中该文献所述的加热元件总是不够稳固及可靠。
已公开了,对铜制的导体镀银,以保护它防止腐蚀。但如果不孔隙密封地镀银,则铜还可被侵蚀。此外银随着时间将扩散到铜内。由此形成了一个由Ag-Cu合金作的边界层,它非常脆。该边界层的破裂形成了初始裂纹,这对导体同样是危险的。
为了消除该问题,可使用所谓的铠装线,其中电导体设有钢芯,它具有铜外套层。由DE 38 32 342 C1公开了由铂作的外层与一种含贵金属材料作的芯组成的铠装线。该芯可根据一些标准如柔性、抗断及抗拉强度以及抗交变弯曲强度来确定,而外层则可在所需的电性能上被优化。
由DE196 38 372 A1公开了一种具有由不锈钢丝作的芯及由铜作的外套层的铠装线。最后在DE 102 06 336 A1中描述了一种外套层由钢制成及芯由铜制成或可选择地反过来制成的铠装线。
这些公知的材料组合的主要缺点在于,铠装线有相对高的成本及仅有限的耐蚀性。铜外层虽然对于大多数应用场合可足够好地传导电流,但对于有些应用不能足够好地耐腐蚀。
由JP 2001-217058公开了一种加热导体,其中多个碳纤维被一个皱纹管包裹。但这种结构不是非常抗断裂的。
一些定义
以下将说明该说明书中的主要术语:
一个“缆线”(Strang)是一个长形的形体,它的长度尺寸远远超过它的横截面尺寸。优选其横截面的两个维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优选该形体是可弯曲回弹的,但处于一个固态中。
这里对于“丝状”(filamentartig)应理解为:被这样称呼的物体由一个短纤维或长纤维构成或由单丝或复丝线构成。
“导体缆线”(Leiterstrang)是一种缆线,在该缆线中延伸着一个、多个或许多丝状的电导体,优选基本上沿该缆线的纵向延伸。一个导体缆线本身可由多个导体缆线构成。
一个“外套层”(Mantelschicht)是一个层,它直接或间接地至少部分地包裹着一个缆线,但并不是必须地为包裹着缆线的最外层。
“塑料”是任何一种合成的、在自然中不存在的材料,尤其是聚合物及由它导出的物质如碳纤维。
“耐热”意味着,所涉及的材料在日常温度变化中其形状及其强度最多无关紧要地变化,该材料保持化学上的稳定及保持与在标准环境条件中相同的物态。
“化学上不活泼”表示是惰性的,即,既使在腐蚀性物质的作用下被这样称呼的物体也不变化,至少在如汗、碳酸或果酸这样的物质作用下不变化。
“金属化”应理解为设置金属涂层,例如通过电镀或溅射。
“座面”(Sitzspiegel)为一个座位的支撑面的大面积的中间区域,它被确定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臀部。
“座位靠背”为一个座位的支撑面的大面积的中间区域,它被确定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背部。
“座位侧部”(Sitzwangen)通常是支撑面的、离开座面的及通常突出一些的纵向侧区段,它被确定用于尤其在弯道行驶时侧向支撑使用者。对于该概念这里既表示座面旁边用于支撑大腿的侧部,也表示靠背上的用于支撑使用者肩的侧部。
对于“其它类型”应理解为,两个物体至少在对于技术功能实现是重要的和/或基本的特性方面是相互不同的。尤其是指电导体缆线的所有特征,它们基本上涉及负载能力,工作寿命,材料选择,材料组合,横截面形状-结构及横截面尺寸,到加热元件中的引入及触点接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元件,它具有足够的持久负载能力、耐腐蚀性及可被成本有利地制造。
权利要求1,2及3的技术方案对此任务提供了三个有效的保证可能性。
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尤其可针对单个导体的失效进行防护。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相对传统的导体具有提高的机械负荷能力。权利要求3的技术方案在有危险时关断单个加热元件。
权利要求9的技术方案通过一个附加导体的替换构型具有附加的保险。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加热元件描述了附加导体与加热织物/加热导体之间的一个合乎目的的触点接通形式,它用权利要求11的特征可得到附加的故障保险及负荷能力。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加热元件一方面在用于加热的导体缆线与用于馈给电流的导体缆线之间的多个馈电点上具有足够的接触面,另一方面一个附加导体的安装在该区域中构成一个网络,该网络在单个导体断裂时可简单地旁路网目之间的电流。
在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中,使通过电源导线来触点接通附加导体成为多余,由此使加热元件的安装显著地简化。
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的加热元件具有特别牢固的导体缆线。
根据权利要求17,22及24的加热元件具有多个非常薄的单导体,它们一起具有一个大的表面积及一个低电阻,尽管该缆线的横截面的大部分由一个非导电的(塑料)材料组成。
权利要求18的加热元件的特点是在低材料成本情况下具有高的负载能力。权利要求19,20及21的特征使加热元件的导体缆线具有附加的耐腐蚀性。
根据权利要求23的加热元件可实现附加的保险功能及加热元件的简单安装。
根据权利要求25的加热元件具有这样的导体缆线,它们尽管有多个单缆线,但可构成紧凑的结构及具有低的热传递阻力。
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具有对于相应电功能优化的导体。
根据权利要求27的加热元件可简单地安装,因为用于馈给电能和/或用于加热的导体缆线和/或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可简单地例如预成型为带状材料或连续件及例如仅需要再被熨平。
根据权利要求28的加热元件具有的优点是,在一个座面与一个座位侧部之间的边界上不需要采取费事的保护措施来用于使导体缆线穿过边界区域(所谓的沟过渡)。这里即使在加热元件的进一步加工时用于加热的导体缆线还将遇到缝纫的针,例如通过附加导体或导体缆线的材料选择保证了座位侧部的供电。
根据权利要求32的加热元件能特别可靠地关断,因为断路-导体缆线4能可靠地比待保护的导体缆线1,2早地失效。
本发明的其它的有利构型可由权利要求书及以下对附图的描述中得到。
附图说明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面加热元件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表示:
图1:一个面加热元件的俯视图,
图2:根据图1中局部A的、一个由编织线构成的电极的断裂部位的概要放大图,
图3:一个触点接通区域的局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一个电导体缆线的放大的横截面图,
图5:一个导体缆线的整体线束的放大视图,
图6:图1实施形式的一个替换方案,
图7:另一实施形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个电加热元件20,它具有一个面载体8,一对电极30,这对电极彼此间隔开及彼此大致平行地设在载体上及在多个触点接通区域200上通过多个加热导体40相互连接。加热导体40大致彼此平行地设置在载体8上及并联地电连接。这些电极30本身通过电连接导线50与一个电源70相连接。加热导体40由用于加热该加热元件的一些导体缆线1构成,优选由碳化的塑料丝组成。电极30由用于将电能馈入加热元件20的一些导体缆线2构成,优选由铜的绞合线组成。
在工作中电流由电源通过连接导线6及所述一个电极30流到多个加热导体40中。这些加热导体的热量使加热区域100加热。电流从那里再通过另一电极30及连接导线6又回流到电源。在此,当工作电压为12V时加热电流的电流强度例如在4与5A之间。
图2中表示一个电极30与一些加热导体40的交叉区域的一个放大视图。它表示出电极30的一些导体缆线2的一个断裂部分。图2中所示的电极断裂部分将导致面加热元件20的断电部分的局部失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图1的实施形式中一个附加导体3将一个电极30的这些端部区段36,37相互电连接及此外与电极30有间距,以便不受到相同的负荷。
图3表示加热元件的一个实施形式,其中附加导体3与电极30的导体缆线2交替平行并曲折地延伸在触点接通区域200内。这里,附加导体3比用于馈入电能的导体缆线2的牢固性高出一些数量级。如果所有的导体缆线2失效,附加导体3由于其更高的机械负载能力仍保持有效。电流则从断裂部位前的这些导体缆线2经过多个馈给点33馈入在其之间构成的跨接区段42到附加导体3中,这些跨接区段由加热导体40的短区段构成。电流从那里流到附加导体3中。在跨过断裂部位后电流又分配到位于断裂部位后面的跨接区段42上及导体缆线2的由断裂部分断开的部分上。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附加导体3可通过迄今用于接触电极30的制造方法组合在接触电极中。为此,接触电极30的这些迄今的导体缆线2-优选未绝缘的绞合线-的一个或多个在其制造时由附加导体3的导体缆线3a来代替。
附加导体的各个导体缆线3a的曲折形状的布置有助于附加导体在其纵向上受拉应力时负载能力的提高。
无论是电极30还是加热导体40及附加导体3具有设有塑料芯及金-银涂层或镍丝的导体缆线1,2,3,作为附加保护。在此,这些加热导体为了相应提高其电阻设有比电极导体更薄的贵金属涂层。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电导体缆线10的一个横截面,该导体缆线具有一个由塑料作的芯及由贵金属制成的一个包套。
电导体10包括一个由一种弹性的、抗断裂及耐热的塑料、尤其是热塑性的塑料、尤其由聚酰胺制成的丝状的内缆线12,聚酰胺非常抗断裂、抗拉断及耐热。线状的芯12被一个由镍、金、银或金-银合金制成的包套14包裹着,它尤其可通过电镀方式施加上。包套14是非常有延性的及由此在一个长的工作持续时间上非常耐交变弯曲。芯12是非常抗断裂的及可承受交变弯曲负载,使得电导体10具有理想的机械特性及非常好的电特性,例如适用作电加热导体等。
芯直径可在约0.01mm与约1mm之间,而对于包套14合适的直径可约为0.02至3mm。还可以考虑,内缆线12与外套层14的横截面积具有1∶4与10∶1之间的比例,优选内缆线12及外套层14具有大致相同大小的横截面积。
视需要而定,芯12的横截面积可大于或小于外套14的横截面积。在一个经受特别强的机械负荷的导体10中,合理的例如可以为:芯直径被选择得大些,以便可靠地排除导体10或金属外套14的断裂或损坏。
多个相应于图4的电导体缆线10形式的单缆线16可用有利的方式、如图5中所示地,被扭转成一个线束17或一个捻线。例如可由30至50个单缆线16捻成一个线,由多个这样的线可再捻成一个总线束19。由此可构成一个具有多个单缆线的导体缆线,它可毫无问题地被缝纫。如果该导体缆线被一个针穿过,仅是一些单个的丝被损伤,而不会对导体缆线的总线束的总体功能或电特性或机械特性有值得一提的影响。此外,通过一个缝纫线的固定不会导致机械断裂,因为该线是非常抗断裂的。
必要时可围绕外套层14设置一个附加的绝缘层或粘接剂层(未示出),该层优选由塑料组成。
电导体缆线10或由多个捻合电导体缆线10构成的总线束19适合构成电加热元件,尤其用于安装在机动车座或方向盘中。在此,它可被设置作为电极和/或作为加热导体。
还可考虑,附加导体3被组合在电极3中及优选至少在接触电极3的端部区段36,37之间被绝缘和/或间距开。
尤其可考虑,附加导体3被构造成导电的带及用于馈给电能的这些导体缆线2被固定在其上。该带例如可为由电导体缆线、金属薄膜、金属化纤维网(如镀铜的,镀锡的)、编结物和/或针织物组成的编织物。它应具有5mΩ/□以下的表面电阻。导体缆线2例如可被缝上或被缝入。
此外可考虑,至少一个接触电极3的这些端部区段通过一个电附加导体3彼此导电地连接。
图6表示具有一个载体8的加热元件20,在其上设置了基本上完全覆盖加热区域100的加热导体40。该加热导体40由一个导体缆线1、优选由多个单导体缆线组成的总线束17构成。在其两个端部的每个上,加热导体40各在一个接触区200中与一个连接导线50形成导电连接,优选被收缩。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导线50与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及连接导线6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电流通过连接导线50馈入加热导体40的一个端部;它流过该加热导体40的整个长度及由此加热该加热区100;接着它通过加热导体40的另一端部在接触区200上经过连接导线50再导回电源。
图7表示一个与图1中基本上相似的加热元件。这里在一个面载体8上也相互有间距地及大致平行地设有一对电极30。它们在触点接通区域200上通过多个加热导体40彼此相连接。但这里不设有用于跨接电极30的附加导体3。代替它的是延伸在电极30旁边的各一个断路-导体缆线4。该断路-导体缆线可曲折地及与电极3一起延伸在载体8的同一表面侧上。但是,它也可如该实施例中那样优选为直线的及布置在面载体8的位于与电极相反的表面侧上。它在其一个端部上在一个接触部位55上与电极30导电连接。它在其另一端部上在一个连接部位57上通过一个连接导线50与一个电源70相连接。原则上每个加热元件用一个断路-导体缆线4就够了。但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30的每个设有一个自己的断路-导体缆线4。
断路-导体缆线4一方面通过它的直线布置及通过有目的的材料/横截面构型其抗机械作用能力比电极30小。如果现在电极在工作中受到过大的机械负荷,则设置在同一机械负荷区域中的断路-导体缆线4比电极30断得早。当断路-导体缆线4被损坏或断开了时,通过断路-导体缆线4与电极30的串联电路使加热元件20减小地或完全不再被加热。以此方式可排除电极断开部位上烧伤点的形成。
对断路-导体缆线4附加地或替换地,可设置另一断路-导体缆线4’。在本实施例中它不被加热电流流过。它仅是沿着至少一个电极30、在该实施例中沿着两个电极布置。它们的端部被连接到一个监测装置80上。此外可考虑,在断路-导体缆线4’的导电回路中加入一个温度传感器90。该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及断路-导体缆线4’的电阻优选彼此在数量级上不相同。由此例如一个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的NTC(负温度系数元件)的特性曲线将保持不变。
在工作中,监测装置80借助温度传感器90来监测加热元件的温度及适当地调节通过加热元件20的电流。如果断路-导体缆线4’被机械的超负荷损坏或断开,则监测装置80将记录到断路-导体缆线4’的导电回路电阻的升高,该电阻随着损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它推断出断路-导体缆线4’和/或温度传感器的损坏。在这两种情况下,监测装置80都将使加热元件完全关断。
合乎目的地,断路-导体缆线4,4’可具有多个缆线。如果单个的缆线失效,这将导致断路-导体缆线4,4’的电阻的增高。这同样可通过一个监测装置80来检测。由此可给出一个预警报。此外,加热元件本身同时地被供给一个减小的、不太临界的电流量。
重要的是,断路-导体缆线4,4’至少在一个待监测的区段上与电极可靠地绝缘。否则这两者之间的短路会使一个损坏的部位又被跨接。
参考标号表
1用于加热的导体缆线          14外套层
2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      16单缆线
3附加导体                    17缆线束
3a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         19总线束
4,4’断路-导体缆线          20电加热元件
5加热区的边缘                30电极
6连接导线                    36,37端部区段
8载体                        40加热导体
10电导体缆线                 42跨接区段
12内缆线                     50连接导线
70电源                       55接触部位
80监测装置                   57连接部位
90温度传感器                 100加热区
200触点接通区域

Claims (86)

1.加热元件(20),用于机动车的乘客室中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的加热,它具有:
-至少一个加热区(100),在该加热区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
-至少一个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用于将电能馈入加热该加热区(100)的所述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
-一个触点接通区域(200),在该触点接通区域中,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与所述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导电地连接,
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它在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的至少一个局部失效时在一个失效部位上构成跨接该失效部位的电跨接导线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电导体缆线(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缆线具有至少一个丝状的内缆线(12)及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包裹该内缆线(12)的外套层(14),及该外套层(14)是导电的,其中,所述电导体缆线能被设置为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的加热区(100)及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该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被设置用于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受机械负荷的区域中;及加热元件(20)具有至少一个断路-导体缆线(4,4’),它的机械稳定性比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的小及它的失效导致加热元件(20)的关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稳定性是抗拉强度和/或抗交变弯曲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元件(20)具有多个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1,2),它们彼此大致平行延伸地布置,它们在触点接通区域(200)中与至少一个其它类型的导体缆线(1,2)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至少区段地沿加热区(100)的一个边缘(5)延伸及在那里与所述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彼此大致平行延伸地及曲折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在触点接通区域(200)中与多个其它类型的导体缆线(1,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元件(20)具有少于6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所述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多次变换方向地被布置在一个加热区(100)中;所述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的两个端部各在一个部位与另外的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的端部被成束地组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元件(20)具有少于3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元件(20)具有仅为1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的两个端部各与一个电源导线(6)和/或一个连接导线(50)的一个极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至少大致地沿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中的一个布置;它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或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在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部位上至少间接地电触点接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同样具有至少一个导体缆线(3a)。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相对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在其结构上、所使用的材料上和/或鉴于加热元件的受负荷区域的空间布置上以另一种类型构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或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3a)至少区段地沿加热区(100)的一个边缘(5)延伸及在那里与至少两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或至少一个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3a)至少区段地大致平行于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1,2)地布置;和/或附加导体(3)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3a)与多个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1,2)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或至少一个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3a)至少区段地、曲折的及大致平行于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1,2)地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附加导体(3)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3a)与多个用于加热和/或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1,2)在触点接通区域(200)中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的至少一部分与附加导体(3)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的一部分相接触,以便构成多个馈电点(33),在这些馈电点上电流能够由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和/或附加导体(3)馈入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和/或为了构成多个跨接区段(42),当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中的一个断开时电流能够通过这些跨接区段在断开部位前由断开的导体缆线导入该附加导体(3)及在断开部位后又导回该断开的导体缆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的至少一部分与附加导体(3)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2)的一部分相交叉。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仅间接地与一个电源(70)相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与一个电源导线(6)和/或多个连接导线(50)间隔开。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仅通过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作跨接区段(42)的区段与一个电源(70)相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导体(3)与一个电源导线(6)和/或多个连接导线(50)间隔开。
2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缆线具有至少一个电导体缆线(10),所述电导体缆线(10)具有至少一个丝状的内缆线(12)及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包裹该内缆线(12)的及导电的外套层(14)和/或所述电导体缆线具有镀镍的碳纤维或基本上由镍合金或纯镍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缆线(10)是一个单缆线(16)。
27.根据权利要求25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缆线基本上由镍合金或纯镍、作为复丝缆线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缆线(12)具有一种材料,该材料能够耐热到至少75℃。
29.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缆线(12)具有一种材料,该材料能够耐热到150℃。
30.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缆线(12)具有一种材料,该材料能够耐热到300℃。
31.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缆线(12)具有一种材料,该材料能够耐热到500℃。
32.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缆线(12)具有一种材料,该材料能够耐热到1000℃。
33.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能够被金属化;外套层(14)被电镀地施加在内缆线(12)上和/或外套层(14)与内缆线(12)材料锁合地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纺制或能够被拉成丝或金属线,和/或外套层(14)的厚度在0.2与2μm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拉成具有小于100μm的厚度的丝。
36.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拉成具有小于10μm的厚度的丝。
37.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拉成具有小于1μm的厚度的丝。
38.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拉成具有小于0.1μm的厚度的丝。
39.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的材料能够被拉成具有小于0.01μm的厚度的丝。
40.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的厚度在0.5与1.5μm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的厚度在0.8与1.2μm之间。
42.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单缆线(16)和/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具有小于1mm的厚度。
43.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单缆线(16)和/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具有小于0.1mm的厚度。
44.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单缆线(16)和/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具有小于10mm的厚度。
45.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至少按份额地由一种塑料制成,和/或至少按份额地由钢组成,和/或内缆线(12)的材料具有抗交变弯曲的更高的强度和/或具有比外套层(14)的材料小的抗拉或抗压强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5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是弹性的及抗拉断的。
47.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至少按份额地或全部地由一种热塑性塑料组成。
48.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内缆线(12)至少按份额地或全部地由聚酰胺和碳纤维和聚丙烯和聚酯和聚酰亚胺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49.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具有一个化学上不活泼的表面,至少在其相对内缆线来说指向外的表面。
50.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含有金属地制成;外套层(14)具有一种金属,该金属的表面能够被钝化和/或外套层(14)的表面被氧化和/或铬酸钝化。
51.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至少按份额地由合金和具有磷份额的镍和银和铜和金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52.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由基本上完全由银和铜和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合金制成。
53.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的表面涂层。
54.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用塑料和漆中的至少一种涂层。
55.根据权利要求2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套层(14)至少按份额地用聚氨基甲酸酯和PVC和PTFE和PFA和聚酯中的至少一种涂层。
56.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缆线具有多个单缆线(16)。
57.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缆线(16)多于5个。
58.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缆线(16)多于50个。
59.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缆线(16)多于100个。
60.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缆线(16)多于300个。
61.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单缆线(16)和/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至少区段地相互电绝缘,电导体缆线(10)和/或一个单导体(16)至少区段地由一种粘接材料(72)包套。
62.根据权利要求61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的方式为至少一个单缆线(16)借助其外套层(14)上的一个绝缘层(18)至少部分地被绝缘。
63.根据权利要求61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材料(72)是一种可热活化的粘接材料。
64.根据权利要求5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单缆线(16)被组合成一个缆线束(17);及多个缆线束(17)和/或多个缆线束(17)的束又被组合成一个总束(19),其中,电导体缆线(10)和/或至少一个单缆线(16)具有螺旋形空间布置。
65.根据权利要求64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缆线(10)和/或至少一个单缆线(16)通过绞合、捻合或搓合彼此成束地具有螺旋形空间布置。
66.根据权利要求64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缆线(10)、一个缆线束(17)、多个缆线束(17)的束和/或所述总束(19)的直径通过一个限制装置来限制;所述缆线束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传递由此充其量稍微被改变,其方式是,该限制装置具有一个螺旋形缠绕该导体缆线(10)或缆线束(17)或总束(19)的辅助缆线,该辅助缆线至少按份额地由导电材料制成和/或在辅助缆线中在两个相邻的螺纹线之间的间距比辅助缆线的直径大多倍。
67.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及电导体缆线和/或单缆线(16)具有的电阻在0与3Ω/m之间;和/或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具有的电阻在0.1与3Ω/m之间。
68.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及电导体缆线和/或单缆线(16)具有的电阻在0与2Ω/m之间。
69.根据权利要求26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和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及电导体缆线和/或单缆线(16)具有的电阻在0.1与0.3Ω/m之间。
7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1)具有的电阻在0.2与0.5Ω/m之间。
71.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被加工在针织物和/或编织物中。
72.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被设置在一个织物上及借助一个附加的缝纫或编织线被固定在织物上。
73.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作为缝纫线被缝在织物中。
7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与至少一个织物粘接和/或被粘接在两个织物层之间。
7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20)和/或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及附加导体的导体缆线和电导体缆线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一个机动车座位的座位侧部中的表面附近,其中,该电导体缆线(10)用于加热。
76.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断路-导体缆线(4,4’)的至少一个同样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相同的受机械负荷的区域中。
77.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导体缆线(4,4’)至少部分地、至少大致跟随第一导体缆线(1,2)的走向地设置。
78.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断路-导体缆线(4,4’)的比电导率和/或绝对电导率至少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的一样高。
79.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断路-导体缆线(4,4’)的比电导率和/或绝对电导率是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的两倍高。
80.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断路-导体缆线(4,4’)的比电导率和/或绝对电导率是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的四倍高。
81.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断路一导体缆线(4,4’)的至少一个至少区段地相对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电绝缘和/或与其有间距地设置。
82.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断路-导体缆线(4,4’)的至少一个至少区段地相对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电绝缘和/或在一个层状载体(8)的相互相对的(表面)侧上与其有间距地设置。
83.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与一个直线的走向不同地设置;与其相比,这些断路-导体缆线(4,4’)的至少一个大致直线地设置。
84.根据权利要求8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被锯齿形和/或曲折形地设置。
85.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断路-导体缆线(4)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用于加热的电导体缆线和用于馈给电能的导体缆线串联地电连接。
86.根据权利要求3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断路-导体缆线(4’)的至少一个由一个监测装置(80)监测,当该断路-导体缆线失效时,监测装置关断加热元件(20)。
CN2009101269387A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04003677U DE202004003677U1 (de) 2004-03-08 2004-03-08 Elektrischer Leiter sowie elektrisches Leiterelement
DE202004003677.0 2004-03-08
DE202004013890U DE202004013890U1 (de) 2004-03-19 2004-03-19 Flächiges Heizelement
DE202004013890.5 2004-03-19
DE102004025858 2004-05-24
DE102004025858.9 2004-05-24
DE102004026091.5 2004-05-25
DE102004026091 2004-05-25
DE102004043173 2004-09-03
DE102004043173.6 2004-09-03
DE202004020425.8 2004-09-20
DE202004020425U DE202004020425U1 (de) 2004-03-08 2004-09-20 Flächiges Heizelement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74606A Division CN1930919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271A CN101600271A (zh) 2009-12-09
CN101600271B true CN101600271B (zh) 2012-08-29

Family

ID=348542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9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271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CN2009101269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0612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CN2005800074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0919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9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0612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CN2005800074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0919B (zh) 2004-03-08 2005-03-04 面加热元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1600271B (zh)
DE (1) DE202004003677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283B (zh) * 2008-11-25 2013-11-13 贝卡尔特公司 多层金属纤维纱
CN102378416B (zh) * 2010-08-18 2013-07-24 上海越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用碳纤维丝与金属片的连接方法
DE202013003491U1 (de) * 2012-06-18 2013-09-20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Flächengebilde mit elektrischer Funktion
TWI587731B (zh) * 2012-08-31 2017-06-11 Misuzu Industry Co Ltd A heater, and a fixture,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a heating device
DE112013006422T5 (de) * 2013-01-15 2015-10-29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itzaufbau mit einem Heizelement, das elektrische Heizung mit variabler Temperatur für eine Zone entlang eines vorgegebenen Weges liefert
CN103818287B (zh) * 2014-02-28 2016-06-22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
DE102018221876A1 (de) * 2018-12-17 2020-06-18 Robert Bosch Gmbh Beheizbare Abdeckvorrichtung
FR3094609B1 (fr) * 2019-03-28 2021-04-09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TApis chauffant dÉformable et conformable
US20220227271A1 (en) * 2019-06-12 2022-07-21 Gentherm Gmbh Heating system, an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heating system
KR20210008200A (ko) * 2019-07-10 2021-01-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적외선 워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10112631A1 (en) * 2019-10-15 2021-04-15 Arte Reverse Engineering Gbr Heating element for a surface component of a motor vehicle
KR102554876B1 (ko) 2021-04-13 2023-07-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너지 효율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시트히터
CN216231840U (zh) * 2021-12-03 2022-04-08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加热器以及相应的电加热***和座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63657A1 (en) * 1974-03-08 1975-10-03 Orbaiceta Multipath resistor network heating plate - has redundancy provided by three branches for each resistor node
CN1130223A (zh) * 1995-02-27 1996-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热、屏蔽、防静电多功能导电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EP1132028A1 (en) * 1999-09-22 2001-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nar heating element
CN2659076Y (zh) * 2003-10-03 2004-11-24 朱龙吉 导电纤维发热丝线及导电纤维发热编纺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4983A (en) * 1991-09-11 1996-01-16 Tecnit-Techische Textilien Und Systeme Gmb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in knitted fabri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63657A1 (en) * 1974-03-08 1975-10-03 Orbaiceta Multipath resistor network heating plate - has redundancy provided by three branches for each resistor node
CN1130223A (zh) * 1995-02-27 1996-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热、屏蔽、防静电多功能导电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EP1132028A1 (en) * 1999-09-22 2001-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nar heating element
CN2659076Y (zh) * 2003-10-03 2004-11-24 朱龙吉 导电纤维发热丝线及导电纤维发热编纺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919B (zh) 2013-01-16
CN1930919A (zh) 2007-03-14
CN101610612A (zh) 2009-12-23
CN101600271A (zh) 2009-12-09
DE202004003677U1 (de) 2005-08-11
CN101610612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271B (zh) 面加热元件
US8288693B2 (en) Flat heating element
US8106338B2 (en) Flat heating element
CN101331794B (zh) 扁平的加热元件
US8723043B2 (en) Electric conductor
US9191997B2 (en) Electrical conductor
EP1992199B1 (en) Glass-coated metallic filament cables for use in electrical heatable textiles
CN100467687C (zh) 包括有多根金属纤维的导电纱线
US7067776B2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s
CN110863294A (zh) 间隔针织物和该间隔针织物的应用
JP4315189B2 (ja) 面状発熱体
DE102004045875A1 (de) Flächiges Heizelement
JP5190440B2 (ja) 加熱要素
US20040060926A1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ated heat conductor
KR200406906Y1 (ko) 면상발열체를 채용한 발열매트
DE202006008796U1 (de) Flächiges Heizelement
CN116457516A (zh) 功能纺织品、用于形成功能纺织品的方法以及功能纺织品的应用
EP2797383A1 (en) Heating c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2

Address after: German Odell altshausen

Patentee after: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 Odell altshausen

Patentee before: W.E.T. Automotive System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