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6391A -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6391A
CN101536391A CNA2007800427503A CN200780042750A CN101536391A CN 101536391 A CN101536391 A CN 101536391A CN A2007800427503 A CNA2007800427503 A CN A2007800427503A CN 200780042750 A CN200780042750 A CN 200780042750A CN 101536391 A CN101536391 A CN 101536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ata
control channel
data channels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27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木信彦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36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payloa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4L1/0069Punctur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2001/12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retur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的用户装置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准备上行数据信道以及附随于其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了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还可以包含或不包含表示了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包含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传输附随(accompanying)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为了实现3GPP中的上行链路的高质量和高速化等,已经提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方式。具体地说,同步式的自动重发请求(Synchronous Automatic RepeatreQuset)方式、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Coding)方式、时间调度等的技术已在使用。
在HSUPA方式中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已在使用,各个用户以相同频率同时地发送信号。本站的发送信号直接耦合到其他站的干扰,另一方面,信号功率极大地影响信号质量,所以发送功率被尽可能适当平均地控制较好。因此,还容许用户装置通过与基站所指定的MCS号码不同的MCS号码、发送功率来发送上行数据信道。MCS号码是确定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信息,一般来说,较大的MCS号码对应于高速的传输速率,较小的MCS号码对应于低速的传输速率。例如,假设在某一时刻用户装置为了用5号MCS发送上行数据信道,指定了下行L1L2控制信道。用户装置的一个选择支直接用5号MCS发送上行数据信道。但是,例如在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的数据量非常少时,通过用户装置自身的判断也可以用MCS3发送该数据。传输速率因利用较小的MCS号码而下降,但由此信号的冗余增加,所以能够提高可靠性。此外,一般地,较低的MCS的一方所需的接收SINR较小。因此,通过用户装置使用比所指定的MCS低的MCS,可以减小发送功率,可以降低对其他小区造成的干扰功率。
关于这种HSUPA方式的技术,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80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 FDD Enhanced Uplink Physical Layer Aspects”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方式中,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许多控制信息必须被传输。作为上行控制信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上行数据信道中实际地被使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MCS号码)、表示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信息(版本信息)、表示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等。起因于这些很多的控制信息,从而存在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开销比较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能够利用更宽的频带的将来的移动通信***中,就进行多个用户的复用而言,从抑制干扰等观点来说,提出了用户间的正交化。这种正交化,由频分复用(FDMA)方式、时分复用(TDMA)、码分复用(CDMA)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构成。由于各个用户利用不同的频率,所以用户间的正交性被非常强地维持。其结果,即使在信号功率上有时多少不大平均,对于干扰或质量来说,也被认为没有以往那样大的影响。换句话说,用户装置通过自身的判断而将从基站所通知的MCS号码等变更为更合适的号码的意义可能比以往更减少。目前,基于这样的研究而具体地研讨将来的移动通信***中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文献还未报告。
本发明的课题是,比以往进一步削减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使用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所使用的用户装置。用户装置具有: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而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在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发送分组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所述发送分组的数据调制、编码率等的格式的发送形式信息,以及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中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比以往削减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来自基站的指示从移动台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送达确认信息的误鉴别(error recognition)的影响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送达确认信息的误鉴别的影响的图。
图4是表示将冗余版本信息及新旧指示符唯一地关联的情况的图表。
图5是表示将送达确认信息与资源分配信息一起传输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每次被分配多个资源的情况下的重发控制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方式的改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台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图。
图10是表示必须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组合的图表。
标号说明
81 重发控制单元
82 信道编码单元
83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84 发送缓冲器
85 信道编码单元
86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
87 (MUX)复用单元
91 解调单元
92 分组合成单元
93 解码单元
94 差错(error)判定单元
95 重发控制单元
96 调度器
97 信道编码单元
98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通信***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用户装置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准备上行数据信道及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下行控制信道中所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而准备重发分组。
在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发送分组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表示发送分组的数据调制、编码率等的格式的发送形式信息;表示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表示删截模式(puncture pattern)的冗余信息;以及用于进行分组合成处理的进程号码(process-number)信息,但也可以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中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此外,在同步(Sync)ARQ中也可以不传输进程号码信息。
或者,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表示了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也可以不包含表示了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以及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中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
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包含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实施例1
图1表示移动台或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根据来自基站(BS:Base Station或eNodeB)的指示而发送上行信道的情况。基站BS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将包含了能够利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资源的分配信息等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MS。该控制信息(控制信道)也被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移动台MS按照来自基站的指示内容而形成上行信道,并将其发送。上行信道包含上行数据信道和附随于该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与下行的情况同样,包含规定的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被称为上行L1/L2控制信道。在上行L1/L2控制信道所包含的信息中,有必须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信息和不是这类信息的信息。关于前者,典型地可列举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信息、与上行数据信道的重发有关的重发控制信息等。关于后者,典型地可列举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量(例如,CQI)等。在以下说明中,主要说明必须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信息如何被通知给基站。
(传输格式信息)
传输格式信息包含用于确定上行数据信道中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QAM、16QAM、64QAM等)、信道编码方式(1/4、1/2、6/7等)的信息。信道编码方式可以直接地被指定,也可以从数据调制方式及数据大小(datasize)(传输块大小)唯一地被导出。传输格式信息也可以通过上述MCS号码被指定。
如果与基站BS通过调度决定的传输格式信息相同的传输格式信息在上行传输时总被使用,则不必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传输格式信息。这是因为基站预先通过调度来决定上行数据信道应该以哪个定时、哪个频率、什么样的传输格式被发送,传输格式信息是已知的。因此,在来自用户装置的发送时,与指示内容相同的传输格式总被使用的情况下,可省略传输格式信息,能够减少对应该部分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息量。
相反,在上行数据信道中所使用的传输格式与来自基站的指示内容不是总相同时,需要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传输格式信息。但是,通过限制变更,也可以由基站进行估计。
再有,在来自用户装置的发送时,即使在与指示内容相同的传输格式总被使用的情况下,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传输格式信息也不是没有意义。例如,基站BS对移动台MS通知了5号MCS号码,但因衰落等原因而有移动台MS错误地将其识别为3号的MCS号码的顾虑。这种情况下,如果MCS号码没有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则基站BS不能对通过3号的MCS号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道适当地进行解调(因为要通过5号的MCS号码进行解调)。如果传输格式信息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则能够处理这样的问题。
(重发控制信息)
在有关上行数据信道的重发控制信息中,包含进程号码、冗余版本及新旧指示符。
(进程号码)
进程号码是将发送完毕分组和对于该分组的重发分组相关联的信息,换句话说,是分组合成处理中所使用的缓冲器(buffer)号码。在同步式的ARQ(Synchronous-ARQ)中,预先固定地决定对于某个发送完毕分组的重发分组何时被发送。例如,重发分组被决定,以使其在发送完毕分组之后、在10TTI后被发送。TTI是一分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也被称为子帧,典型地为1.0ms,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值。在非同步式的ARQ(Non-Synchronous-ARQ)中,没有有关重发定时这样的约定,重发分组因信道状态等原因而以合适的定时被发送。因此,进程号码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在非同步式的ARQ中是必须的,而在同步式的ARQ中不是必须的。同步式ARQ的情况下,在上行控制信道不包含进程号码即可,可以节省相当于这部分的控制信息量。非同步式ARQ的情况下,不可能有这样的节省,但可以按照信道状态等而以合适的定时传输重发分组来取代。例如,也可以在基站BS为最好的信道状态时,传输初次分组,在除此以外的信道状态时传输重发分组。
(冗余版本信息)
冗余版本信息表示分组形式信息,而分组形式信息表示从发送完毕的分组中如何导出重发分组。分组形式信息也被称为删截模式(puncture pattern)。重发分组可以是与发送完毕的分组完全相同的信息内容,也可以不是那样。例如,前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检测出差错的分组丢弃,对重发分组再次进行差错检测,持续进行该步骤,直至不再检测出差错为止。后者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有关检测出差错的分组的信息(软判定(soft decision)信息),将其与重发分组进行合成,从而提高SINR。这样的操作被称为分组合成(PacketCombining)。分组合成的方法不是一种而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怎样合成重发分组(与初次发送时的分组是否相同,当不同时的分组合成法),可以自适应地改变,也可以由***唯一地决定。前者被称为自适应型(Adaptive)ARQ,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冗余版本信息是必须的。后者被称为非自适应型(Non-Adaptive)ARQ,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冗余版本信息不是必须的,在省略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相当于该部分的控制信息量。
(新旧指示符)
新旧指示符是表示上行数据信道所传输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是新分组还是重发分组)的信息,也被称为新数据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如果从基站BS对移动台MS总不出错地通知对上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则不需要新旧指示符。这是因为基站接收到的分组,根据其上附随的进程号码或根据在规定的哪个定时被接收到,就能够判定该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
图2是用于说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误鉴别的影响的图。假设首先移动台MS发送某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基站BS检测出有关构成该上行数据信道的分组中有差错。这种情况下,基站BS将否定响应信号(NACK)作为有关该分组的发送确认(transmission acknowledgement)信号发送到移动台MS。如果移动台MS将发送确认信号识别为NACK,则进行适当的重发。但是,依赖于传播路径的状况等,而有发送确认信号如图示那样作为肯定响应信号(ACK)被识别的顾虑。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NACK的误鉴别,则移动台MS以重发分组已被发送的定时发送与重发分组不同的新分组。基站BS也许进行将接收到的分组作为重发分组的处理,但由于该分组是其他的新分组,所以不能构筑合适的信息。其结果,有导致明显的信号质量劣化的顾虑。即使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移动台MS传输了上行数据信道以及区分新分组和重发分组的新旧指示符,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
再有,如图3所示,在基站BS发送了肯定响应信号(ACK)被移动台MS误鉴别为否定响应信号(NACK)时,基站BS仅接收无用的(unnecessary)信息即可。
于是,从抑制发送确认信号的误鉴别造成的信号质量的劣化的观点来说,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新旧指示符较好。相反地,如果信道状态良好,没有这样的误鉴别的顾虑,则也可以不将新旧指示符包含在上行控制信息中。而且,通过如下那样处理,也可以省略新旧指示符。
例如,在冗余版本信息(分组合成法)有四种并以2比特表现,新旧指示符以1比特表现时,就包括所有可能的组合来说,合计需要3比特。但是,新分组只用一种表现,所以对于新分组能够表现多少种的分组合成法是没有用的。
图4是表示从这样的观点来规定冗余版本信息和新旧指示符之间的关系,以从冗余版本信息能够唯一地导出新旧指示符,并用2比特的识别信息表现了各个对应关系的情况。通过这样想办法,能够用2比特表现冗余版本信息和新旧指示符双方的内容。冗余版本信息和新旧指示符也可以不必分别地准备。
(ACK/NACK的高质量化)
如图1所示,基站BS将对于上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发送到移动台MS。移动台MS希望根据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来准备并发送新分组或重发分组,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被分配资源(频率资源块、发送功率等),则这种希望不能实现。在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还包含传输格式信息)通知给移动台MS后才能够准备及发送新分组或重发分组。即使移动台MS仅提前地接收送达确认信息,依然与基站BS不同,不是那么有意义。这是因为基站BS将资源的分配内容进行规划,所以如果能够提前地接收对于下行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则能够将其尽早地反映到下行调度中。但是,这是因为即使移动台仅提前地接收送达确认信息,也不能由此准备上行数据信道。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应于过去的上行数据信道的分组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将来的上行数据信道用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被进行信道编码,它们一起被通知给移动台MS。这样,即使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定时被延迟,移动台也在接收资源分配信息后才能够发送上行数据信道及上行控制信道,所以上行数据信道等的发送定时不延迟即可。而且,由于送达确认信息本身的信息量较少,所以即使稍稍地增加了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信息量也没有实际损害。
送达确认信息是本质上用1比特就足够的信息,为了表现它所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少。因此,以往的送达确认信息在检错或纠错的对象之外。但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对于包含了送达确认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双方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送达确认信息也与被高质量传输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同样地被传输。于是,由于被期待送达确认信息也被高质量地传输到移动台MS,所以新旧指示符也可以被省略。
如图6所示,还认为通过一次的资源分配信息(图中,作为L1L2表示)来通知一连串的遍及多个子帧的资源的分配内容。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图5所示的方法。即,将对应于多个子帧的送达确认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一起从基站BS通知给移动台MS。为了方便起见,送达确认信息被记为‘OK’(对应ACK)或‘NG’(对应NACK),作为L1L2上附带的黑色带状的部分而被图示。在图示的例子中,一次的资源分配信息包含相当4子帧的分配信息。这种情况下,担心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明显地延迟。在图示的例子中,‘初次’的分组和‘重发’的分组隔开了6子帧。在4子帧被分配一次的图示的例子中,最短隔开了4子帧,最长隔开了10子帧。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尽量缩短这样的延迟的观点来说,在基站BS确认出上行数据信道中有差错的时刻(NACK被确认了的时刻),进行调度,以使重发分组提前到达基站BS。如图所示,除了正常的分配信息以外,生成以NG(NACK)作为触发而进行了调度的追加的(additional)分配信息,并将它们通知给移动台MS。因此,移动台MS接收正常的及追加的分配信息双方,根据追加的分配信息来准备上行数据信道。换句话说,使追加的分配信息比正常的分配信息优先。由此,可以提前地发送重发分组。
(移动台)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台(更一般地,也可以称为移动台或固定台的用户装置)的一部分。在图8中表示了重发控制单元81、信道编码单元82、控制信号生成单元83、发送缓冲器84、信道编码单元85、数据信号生成单元86及复用单元(MUX)87。
重发控制单元81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息)进行是否需要重发的判断、重发对象的确定、重发分组的生成等。
信道编码单元82将上行控制信道以规定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83对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数据调制,并生成用于以单载波方式无线传输的基带的控制信号。
发送缓冲器84接收用户数据,并累积(accumulate)数据直至发送定时来临为止。该数据构成上行数据信道。
信道编码单元85将数据信道以基站所指示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信道编码方式根据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传输格式信息进行。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86对编码后的上行数据进行数据调制,生成用于以单载波方式无线传输的基带的上行数据信道。数据调制方式根据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传输格式信息进行。
复用单元(MUX)87将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适当地映射,并输出发送码元(symbol)。发送码元被适当地变换为无线信号,以单载波方式被发送到基站。
(基站)
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一部分。在图9中,绘制了解调单元91、分组合成单元92、解码单元93、差错判定单元94、重发控制单元95、调度器96、信道编码单元97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98。
解调单元91对从移动台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道进行解调。
分组合成单元92对作为重发分组接收到的信息,将其与过去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组合成。分组合成方法有几个,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而每次被指定,或者也可以无论来自那样的移动台的信息如何,都基于由基站过去决定的信息来判定。
解码单元93对上行数据信道的分组进行解码。
差错判定单元94对接收到的分组中是否有差错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被通知给重发控制单元95。判定结果由表示无差错的信号(OK)或表示有差错的信号(NG)来表现。
重发控制单元95进行是否需要重发的判断、重发对象的确定等。在不需要重发的情况下,将表示肯定响应信号(ACK)的送达确认信息输出,在需要重发的情况下,将表示否定响应信号(NACK)的送达确认信息输出。
调度器96基于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等进行有关上行链路的调度。即,决定哪个移动台应该以哪个频率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传输格式通过多大的发送功率来发送上行数据信道。调度的内容作为资源分配信息被输出。
信道编码单元97将资源分配信息及送达确认信息一起进行信道编码。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98生成包含了资源分配信息及送达确认信息的基带的下行控制信道。以后,下行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被发送到移动台。
(上行控制信道的结构例)
图10以一览表形式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结构例。如上所述,在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传输格式信息及重发控制信息(进程号码、冗余版本信息、新旧指示符)。这些各种信息不必全部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从这些信息都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的情况至这些信息都不包含的情况,可考虑各种各样的情况。如在图中‘进程号码’的列中所示,进行大致区分,在使用了同步式ARQ的情况下不需要进程号码,在使用了非同步式ARQ的情况下需要进程号码。其次,如在‘冗余版本’的列中所示,在使用了自适应型的ARQ的情况下需要冗余版本,在使用了非自适应型的ARQ的情况下不需要冗余版本。而且,如在‘传输格式’的列中所示,在传输格式没有被固定地决定时该传输格式是必需的,如果唯一地决定,则不需要传输格式。而且,如在‘新旧指示符’的列中所示,新旧指示符可以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也可以不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在不包含的情况下,也有信道状态良好的情况,但资源分配信息和送达确认信息一起被信道编码,从而可以用下行控制信道来传输,或者也可以从冗余版本信息唯一地被导出。在图中,右侧的A1、......、A4、......、D1、......、D4是为了便于说明所附加的标号(label)。
如图所示,C1的情况是,将传输格式信息及重发控制信息(进程号码、冗余版本信息、新旧指示符)的四个信息都包含在上行控制信道中的情况。C1的情况下上行控制信道最多,但对于链路自适应(adaptation)等的自由度最大。相反地,B4的情况下上行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完全不包含四个信息。因此,可以使必须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量最少。但是,只能使用所指定的重发定时、分组合成方法及传输格式,对于链路自适应等的自由度最小。B1-4及D1-4的情况下,冗余版本信息不可变,所以在B4及D4的情况下,不能利用冗余版本信息导出新旧指示符。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期望将资源分配信息和送达确认信息一起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将它们用下行控制信道来传输。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使用并说明了具体的数值例子来促进对发明的理解,但除非特别事先说明,否则这些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合适的任何值都可以使用。各个实施例的划分对本发明不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6年10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72349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9)

1.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以及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2.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以及表示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
3.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了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4.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但不包含表示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了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5.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了表示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不包含表示了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也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
6.一种用户装置,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的单元;
准备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单元,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了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7.一种基站,与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上行数据信道和附随于该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将表示是否需要重发构成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分组的送达确认信息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的单元;以及
发送包含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8.一种用于进行同步式或非同步式的自动重发控制(ARQ)的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传输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
准备上行数据信道及附随于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送达确认信息准备重发分组的步骤,
其中:
(1)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表示了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和表示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
(2)在重发分组作为上行数据信道被发送时,上行控制信道包含表示了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分组是否为重发分组的新旧信息,但不包含表示了所述重发分组如何从发送完毕的分组导出的重发形式信息,也不包含其内至少包含上行数据信道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传输格式信息,或
(3)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与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进行了信道编码的送达确认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1)的情况下,所述新旧信息从所述重发形式信息被唯一地导出。
CNA2007800427503A 2006-10-03 2007-09-28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15363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349/2006 2006-10-03
JP2006272349A JP5242035B2 (ja) 2006-10-03 2006-10-03 基地局および再送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6391A true CN101536391A (zh) 2009-09-16

Family

ID=3926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27503A Pending CN101536391A (zh) 2006-10-03 2007-09-28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4474A1 (zh)
EP (1) EP2068483A4 (zh)
JP (1) JP5242035B2 (zh)
KR (1) KR20090057466A (zh)
CN (1) CN101536391A (zh)
AU (1) AU2007303265A1 (zh)
BR (1) BRPI0719817A2 (zh)
CA (1) CA2665109A1 (zh)
MX (1) MX2009003546A (zh)
RU (1) RU2009114665A (zh)
WO (1) WO200804165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038A (zh) * 2010-04-13 2012-12-26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08398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477692A (zh) * 2011-03-31 2013-12-2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机、通信***及店铺内设备监视***
CN105493599A (zh) * 2013-08-28 2016-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31648A1 (zh) * 2015-08-21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618077B (zh) * 2010-03-29 2018-04-17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有效方法和装置
US10469387B2 (en) 2013-08-28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ment of multi-use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6944B2 (ja) * 2008-02-08 2012-11-21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CN102113398B (zh) * 2008-08-01 2014-07-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EP2324656B1 (en) * 2008-08-14 2015-10-1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econdary station and a system therefor
US20110151883A1 (en) * 2008-08-14 2011-06-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econdary station and a system therefor
JP5195925B2 (ja) 2009-01-15 2013-05-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EP2234308A1 (en) * 2009-03-23 2010-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113214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基地局装置
US8446868B2 (en) * 2009-05-07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lind decoding resul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45445B (zh) * 2009-07-10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5609443B2 (ja) 2009-09-30 2014-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を行う装置及び方法
JP5343803B2 (ja) 2009-10-01 2013-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
EP2545729A4 (en) * 2010-03-09 2016-11-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JUSTING LINK ADAPTATION PARAMETER BASED ON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 LOAD
CN104737487B (zh) * 2012-11-02 2018-03-02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解码多个子帧中控制信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7003047A1 (ko) 2015-07-02 2017-01-0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80375621A1 (en) * 2015-12-14 2018-12-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ata re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46117B1 (ko) * 1998-04-14 2002-10-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역방향공용채널에서연속적인사용자데이터전송방법
KR100607934B1 (ko) * 1999-08-27 2006-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링크 계층의 오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위한 기록 매체
EP1246385B1 (en) * 2001-03-26 2014-04-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ata packet in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KR100464346B1 (ko) * 2001-08-17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US7145889B1 (en) * 2002-03-28 2006-12-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fficient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U2002315928A1 (en) * 2002-04-09 2003-10-23 Nec Australia Pty Ltd Improved signalling scheme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US7414989B2 (en) * 2003-05-07 2008-08-19 Motorola, Inc. ACK/NACK determination reliabilit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TE429744T1 (de) * 2003-12-19 2009-05-15 Panasonic Corp Harq protokoll mit synchronen wiederholungen
ATE390773T1 (de) * 2004-01-22 2008-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erfahren zur harq-wiederholungszeitsteuerung
ES2922774T3 (es) * 2004-04-01 2022-09-20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Limitación de interferencia para las retransmisiones
US20050237932A1 (en) * 2004-04-23 2005-10-27 Jung-Tao Liu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te-controlled 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70952B2 (en) * 2004-04-29 2013-10-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enabling reception of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s
WO2006082627A1 (ja) * 2005-02-01 2006-08-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送信制御方法、移動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070153727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Mcbeath Sean M In-band multi-user schedu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group services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077B (zh) * 2010-03-29 2018-04-17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有效方法和装置
CN104917589B (zh) * 2010-04-13 2018-04-24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8873493B2 (en) 2010-04-13 2014-10-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CN104935403B (zh) * 2010-04-13 2018-1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871634B2 (en) 2010-04-13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US9628241B2 (en) 2010-04-13 201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CN104935403A (zh) * 2010-04-13 2015-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45038B (zh) * 2010-04-13 2015-06-03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17589A (zh) * 2010-04-13 2015-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45038A (zh) * 2010-04-13 2012-12-26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77692B (zh) * 2011-03-31 2017-02-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机、通信***及店铺内设备监视***
US9374818B2 (en) 2011-03-31 2016-06-21 Panasonic Intellectur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cei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store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CN103477692A (zh) * 2011-03-31 2013-12-2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机、通信***及店铺内设备监视***
CN103108398B (zh) * 2011-11-11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108398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5493599A (zh) * 2013-08-28 2016-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US10469387B2 (en) 2013-08-28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ment of multi-use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10516614B2 (en) 2013-08-28 2019-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US10554557B2 (en) 2013-08-28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ment of multi-use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10601715B2 (en) 2013-08-28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WO2017031648A1 (zh) * 2015-08-21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779313B2 (en) 2015-08-21 2020-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303265A1 (en) 2008-04-10
JP5242035B2 (ja) 2013-07-24
EP2068483A4 (en) 2013-05-01
BRPI0719817A2 (pt) 2014-04-29
JP2008092378A (ja) 2008-04-17
US20100014474A1 (en) 2010-01-21
EP2068483A1 (en) 2009-06-10
KR20090057466A (ko) 2009-06-05
RU2009114665A (ru) 2010-11-10
WO2008041653A1 (fr) 2008-04-10
MX2009003546A (es) 2009-06-22
CA2665109A1 (en)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391A (zh)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JP3872403B2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媒体接続制御階層エンティティ間のシグナリング方法
KR100459557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상태정보를 나타내기 위한 혼화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채널 번호할당 방법
US8335267B2 (en) Mobile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JP4691510B2 (ja) 再送モード制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184884B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KR100882057B1 (ko) 통신 제어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JP4312715B2 (ja) 複数harq処理のための処理設定の方法
JP3650383B2 (ja) 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arq送受信方法
KR100859299B1 (ko) 확인응답 및 할당 메세지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단일 채널을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23373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547077B (zh)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JP2007166642A (ja) データ再送の送信タイミングを制御する方法、基地局、移動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127184A2 (en) Method for implicit conveying of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US8767670B2 (en) Allocation of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fram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276839B1 (ko)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방법
JP2007300509A (ja)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2843227A (zh) 一种基于媒体访问控制层重传方法和装置
KR20030079631A (ko) 고속순방향패킷접속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전송 블록의 크기 정보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EP2023520A1 (e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1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