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9349B -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9349B
CN101449349B CN2007800186314A CN200780018631A CN101449349B CN 101449349 B CN101449349 B CN 101449349B CN 2007800186314 A CN2007800186314 A CN 2007800186314A CN 200780018631 A CN200780018631 A CN 200780018631A CN 101449349 B CN101449349 B CN 101449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e
lateral electrode
medial electrode
me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86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9349A (zh
Inventor
增子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666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3352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020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5811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020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581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386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938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529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02164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9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9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9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93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H01H3/142Cushion or mat switches of the elongated strip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E05F15/44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H01H3/142Cushion or mat switches of the elongated strip type
    • H01H2003/143Cushion or mat switches of the elongated strip type provisions for avoiding the contact actuation when the elongated strip is bende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在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管状的外侧电极(52)的内侧配置有内侧电极(53),该内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线状。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配置有三根间隔部件(54),该间隔部件由绝缘体形成为螺旋状,并且利用这些间隔部件能够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形成间隙。内侧导线(55)与该内侧电极(53)电接触且配置在内侧电极(53)的中心轴线上,成螺旋状的外侧导线(56)按照相对于内侧导线(55)位于与对应的间隔部件(54)相对的位置的方式,以与外侧电极(52)电接触的状态,配置在该外侧电极的内部。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提高弯曲自由度而不会形成检测灵敏度的方向差异。

Description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形成为线缆(cable)状且用于检测与物体的接触的压力检测开关及采用了该开关的车辆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地开闭设置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车门、后车门、车窗玻璃、活动车顶等的开闭体的自动开闭装置中,为了防止进行自动开闭动作的开闭体夹入障碍物而设置有夹入防止功能。作为用于检测夹入动作的压力检测开关,已知有被称作代码开关的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形成为线缆状且安装于开闭体的端部、或开口部的端部。
例如,日本专利第3334477号公报中记载有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是将一对被形成为带状的电极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且对置地固定在作为绝缘体的橡胶管的内表面、并且在这些电极的内部分别配置导线而成的,通过与作为被检测物的障碍物接触来压碎橡胶管,并通过电极彼此接触而经由各个电极将导线短路来检测与障碍物的接触。
另外,日本特开平11-182136号公报中记载有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是将4根在橡胶管的内周面上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并且沿轴向分别配置为螺旋状的导线固定而成的,通过与障碍物接触来将橡胶管压碎,通过任意的导线彼此接触形成短路来检测与障碍物的接触。
发明内容
然而,前者的接触式传感器存在急剧弯曲时橡胶管被打碎而导致电极彼此接触的危险,因此难以配合其端部形状来将其安装于车门、开口部。另外,该接触式传感器仅能检测到在可将一对电极的间隙变窄的方向上的外力,因此存在无法检测到横向上与该传感器接触的障碍物的问题。
相对于此,后者的接触式传感器中,将各导线等间隔且螺旋状地配置在周向上,因此弯曲的自由度得以提高,并且可以检测到来自任意方向的障碍物的接触。
然而,在该接触式传感器中,由于与相邻的电极相向的电极的间隔不同,因此存在随着障碍物接触的位置、即施加外力的方向不同而使得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不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曲自由度高并且不存在因方向引起的检测灵敏度的差异的接触式传感器。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形成为线缆状且用于检测被检测物的接触,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检测开关包括: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管状的外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线状且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的内侧电极;由绝缘体形成为螺旋状且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以在该内侧电极与外侧电极之间形成间隙的间隔部件;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内侧电极电连接的内侧导线;以及相对于所述内侧导线位于与所述间隔部件相对的位置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部,并与所述外侧电极电连接的外侧导线。
根据所述构造,将间隔部件成螺旋状地配置在外侧电极与内侧电极之间可以均匀地保持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之间的间隙,因此即便剧烈弯曲也难以发生电极的接触,从而可以提高设置的自由度。另外,外侧电极与内侧电极的间隙均匀,因此不存在因方向而引起的检测灵敏度的差异。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电极内部配置有多根所述外侧导线。
根据所述构造,相对于外侧电极配置有多根外侧导线,即在以间隔部件为中心的相位角180度的范围内,将外侧导线配置在外侧电极的整个周向,因此即便不进行外侧电极与内侧电极的定位,也不会发生因方向而引起的检测灵敏度的差异,并且使得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等间隔地配置于外侧电极的周向。
根据所述构造,外侧导线均匀地配置在外侧电极的周向,因此不会发生因方向而引起的检测灵敏度的差异。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分别配置有奇数根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
根据所述构造,通过设置奇数根间隔部件和外侧导线,可以进一步提高弯曲的自由度,并且进一步使外侧电极与内侧电极的间隙均匀,以进一步使检测灵敏度均匀。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周向。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奇数根间隔部件和外侧导线,可以使检测灵敏度更均匀。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转过360度的螺距设定为所述间隔部件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转过360度的螺距的1/2以下。
根据所述构造,将外侧导线的螺距设定为间隔部件的螺距的1/2以下,即在以间隔部件的任意位置为中心的相位角180度的范围内,将外侧导线配置在外侧电极的整个周向(相位角360度),因此即便不进行外侧电极与内侧电极的定位,也不会发生因方向而引起的检测灵敏度的差异,并使得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导线与所述外侧导线之间串联地连接有检测用电阻。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
根据所述构造,内侧导线成螺旋状地配置于内侧电极的内部以收缩自由地构成内侧电极,因此在与较大的物体接触时,即使内侧电极变形为波形也不会收缩,不会发生形状的歪斜、检测负荷的增加。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设置于车辆的开闭体上的驱动源;用于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源的控制部;以及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且用于检测车体与所述开闭体之间的异物的压力检测开关;并且当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来自所述压力检测开关的信号时,所述驱动源反向驱动或停止;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开关包括: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管状的外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线状且收容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的内侧电极;由绝缘体形成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用以保持所述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之间的间隙的间隔部件;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内侧电极电连接的内侧导线;以及相对于所述外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外侧电极电连接的外侧导线;所述外侧导线配置在相对于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间隔部件相对的位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电极内部配置有多根所述外侧导线。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等间隔地配置于外侧电极的周向。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分别配置有奇数根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周向。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转过360度的螺距设定为所述间隔部件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转过360度的螺距的1/2以下。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导线与所述外侧导线之间串联地连接有检测用电阻。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
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形成为线缆状且用于检测被检测物的接触,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检测开关包括: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为空心状的外侧电极;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的内侧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外侧电极与所述内侧电极之间的间隙部;所述间隙部中设置有至少一根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由具有可弯曲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并沿轴向连续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与所述内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间隔部件使所述外侧电极与所述内侧电极保持绝缘状态;并且通过所述间隙部中的所述外侧电极与所述内侧电极直接面对的部位彼此接触来检测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厢式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压力检测开关的接触式传感器的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自动开闭装置的控制***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单元的详细构造的立体图。
图5表示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a)是其横剖视图,(b)是沿(a)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的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与图5中的(a)对应的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9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横剖视图,是表示间隔部件与导线的配置的模式图。
图14是图13的横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16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横剖视图,是表示间隔部件与导线的配置的模式图。
图17是图16的横剖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图13与图16的比较例的图。
图20是说明外侧导线的配置的图。
图21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横剖视图,是表示间隔部件与导线的配置的模式图。
图22是说明图21的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与较大物体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图21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图21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图21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26是表示从图25的接触式传感器上卸下的导电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单厢式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压力检测开关的接触式传感器的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的俯视图。
图1所示的车辆11是单厢式轿车,车辆11的车体12的侧部上设置有作为开闭体的滑动车门14,该滑动车门14用于开闭设置在该车体12的侧部的开口部13。如图2所示,在滑动车门14上设置有滚子组件15,该滚子组件15通过固定于车体12的侧部的导轨16引导,滑动车门14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全开位置和虚线所示的全闭位置之间自由开闭。另外,导轨16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向车厢内侧弯曲的曲部16a,通过曲部16a引导滚子组件15,可以使滑动车门14成为在按照与车体12的侧面收纳为同一面的方式引入车体12的内侧的状态下关闭的状态。虽然没有图示,但滚子组件15除了图示部位(中央部)之外还被设置于滑动车门14的前端部的上下部分(上半部和下半部(ロア部))上,与此相应地,车体12的开口部13的上下部位上也设置有未图示的与上半部、下半部对应的导轨,滑动车门14在共计三处位置处被支撑于车体12。
如图2所示,为了自动开闭滑动车门14而在该车辆11上设置有自动开闭装置21(下面,记为开闭装置21。)。该开闭装置21具有驱动单元22,所述驱动单元22与导轨16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邻接且固定在车体12的内部,从该驱动单元22向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引出缆绳23a,23b,从驱动单元22向车辆前方侧引出的缆绳23a借助设置在导轨16前端的反转滑轮24a从车辆前方侧(关闭侧)与滚子组件15连接,而向车辆后方侧引出的缆绳23b则借助设置在导轨16后端的反转滑轮24b从车辆后方侧(打开侧)与滚子组件15连接。驱动单元22可以驱动缆绳23a,23b,当通过驱动单元22来驱动缆绳23a,23b时,滑动车门14被车辆前方侧或后方侧的缆绳23a,23b牵引,以进行自动开闭动作。即,该开闭装置21是所谓的缆绳式开闭装置。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自动开闭装置的控制***的说明图。
所述驱动单元22具有:作为其驱动源的电机25和固定于电机25的减速器26,并且电机25的转动可以通过减速器26减速至规定的转速之后由输出轴27输出。并且,电机25可以采用例如带刷直流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的可正反双向转动的电机。输出轴27上固定有形成圆筒状的滚筒28,该滚筒28的外周面缠绕有多圈的缆绳23a,23b。由此,当电机25正转时,图3中滚筒28顺时针转动以将关闭侧的缆绳23a缠绕于滚筒28上,从而滑动车门14被缆绳23a牵引而进行自动关闭动作。反之,当电机25反转时,图3中滚筒28逆时针转动以将打开侧的缆绳23b缠绕于滚筒28上,从而滑动车门14被缆绳23b牵引而进行自动打开动作。
减速器26内部安装有未图示的电磁式离合器,当对滑动车门14进行手动开闭操作时,通过电磁式离合器将电机25与输出轴27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切断,从而可以降低滑动车门14的手动开闭操作力。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滚筒28与滑动车门14之间设置有张紧器,可以通过该张紧器使缆绳保持一定张力。
输出轴27上固定有多极磁化磁体31,多极磁化磁体31在周向多个磁极可以被磁化,该多极磁化磁体31的附近配置有两个霍尔集成电路32a,32b,所述霍尔集成电路32a,32b相互设置有规定的相位差,当输出轴27转动时,从这些霍尔集成电路32a,32b可以输出与输出轴27的转速成比例的周期的脉冲信号。
为了控制电机25的动作,电机25上连接有控制装置33。该控制装置33具有作为具备未图示的微处理器(CPU)、ROM、RAM等存储器等的所谓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并且通过配线与电机25连接。
控制装置33上连接有霍尔集成电路32a,32b,控制装置33基于由霍尔集成电路32a,32b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周期,可以检测输出轴27的转速、即滑动车门14的移动速度。另外,控制装置33基于这些脉冲信号的出现时机可以检测电机25的转动方向、即滑动车门14的移动方向,进而,滑动车门14可以将处于基准位置(例如全闭位置)时作为起点对脉冲信号进行累计、即通过计数来检测滑动车门14的开闭位置。
为了指令滑动车门14的开闭动作,滑动车门14上设置有车门把手34,车门把手34具有作为开闭开关的功能。当乘客等操作人员操作车门把手34时,从该车门把手34向控制装置33输入开闭指令信号,控制装置33根据存储于存储器内的控制程序对所输入的开闭指令信号、滑动车门14的开闭位置、开闭速度等进行计算,基于该计算结果执行电机25的动作控制。例如,将车门把手34向关闭侧操作后,对控制装置33输入关闭滑动车门14的指令信号时,通过控制装置33驱动电机25正转而使滑动车门14自动向关闭方向动作。反之,将车门把手34向打开侧操作后,对控制装置33输入打开滑动车门14的指令信号时,通过控制装置33驱动电机25反转而使滑动车门14自动向打开方向动作。
为了检测滑动车门14与障碍物(被检测物)的接触、以及由伴随着该接触的滑动车门14对障碍物的夹入,在滑动车门14的车辆前方侧、即滑动车门14关闭时成为行进方向侧的端部上安装接触式传感器单元41。
图4中的(a)及(b)是表示接触式传感器单元的详细构造的立体图,图5中的(a)是图4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横剖视图,图5中的(b)是沿着图5中(a)中的A-A线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电路图。
如图4中的(a)所示,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单元41具有由具有弯曲性的作为绝缘体的橡胶形成的传感器支架42,该传感器支架42按照用传感器支架42夹住设置在滑动车门14上的托架(bracket)43的方式进行固定,传感器支架42的前端部比滑动车门14的端部还突出于车辆前方侧。在传感器保持具42的比滑动车门14的端部还突出于车辆前方侧的部分上形成有安装孔42a,该安装孔42a贯通于车辆上下方向,该安装孔42a中安装有形成为线缆状的接触式传感器51。
并且,如图4中的(b)所示,也可以将传感器支架42固定于滑动车门14的前端。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接触式传感器51的内部构造。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该接触式传感器51具有:外侧电极52和内侧电极53,并且外侧电极52例如利用导电性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的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管状,并且其内部为空心。内侧电极53与外侧电极52同样地利用导电性橡胶等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为线状,并且与该外侧电极52同轴地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内部(空心部分)。
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配置有三根间隔部件54,间隔部件54例如由橡胶等绝缘体形成螺旋状,利用这些间隔部件54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形成间隙部58。因此,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在通常状态下通过间隔部件54相互电绝缘。将这些间隔部件54沿周向相互等间隔地配置,由此,该接触式传感器51的轴向和周向的各个位置上的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得以均匀化。
内侧电极53的内部沿其中心轴线配置有内侧导线55。内侧导线55为与内侧电极53电连接的状态,如图5所示,内侧导线55沿轴向贯通内侧电极53并且其一端连接有控制装置33(参照图6)。
外侧电极52的内部在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三根外侧导线56。如图5中的(a)所示,这些外侧导线56分别相对于内侧导线55位于与对应的间隔部件54相对的位置上,并且与间隔部件54同样地配置成螺旋状。即,各个间隔部件54和各个外侧导线56按照在以内侧导线55为中心的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外侧导线56与外侧电极52电连接,当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时,外侧导线56借助外侧电极52和内侧电极53与内侧导线55短路。
如图6所示,三根外侧导线56分别沿轴向贯穿外侧电极52并且在外侧电极52的端部折回而相互串联连接以形成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借助检测用电阻57与内侧导线55的另一端串联连接。即,内侧导线55与外侧导线56之间串联连接有检测用电阻57。因此,当从控制装置33供给检测电流时,该检测电流借助内侧导线55和检测用电阻57流过各个外侧导线56。
图7中的(a)—(c)是分别表示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的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接下来,基于图7说明利用该接触式传感器51进行障碍物的接触的检测。
例如,当滑动车门14自动进行关闭动作时,若障碍物接触到安装在其端部的传感器支架42,则随着该接触,接触式传感器51的外侧电极52与传感器支架42一同变形,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若外侧电极52接触到内侧电极53,则外侧导线56与内侧导线55借助外侧、内侧电极52,53而被短路,各个导线55,56中流过没有经过检测用电阻57的短路电流,该短路电流成为检测信号,使得控制装置33检测出障碍物的接触。当输入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33使滑动车门14向打开方向反向移动或停止,由此来避免滑动车门14夹入障碍物。
此处,在该接触式传感器51中通过三根螺旋状的间隔部件54设置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均匀地形成该间隙,如图7中的(a)—(c)所示,即便是在障碍物从周向的任意方向接触到接触式传感器51的情况下,其检测灵敏度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提高该接触式传感器51对夹入障碍物的检测精度。例如,如图7中的(a)所示,在障碍物接触到接触式传感器51的图中上侧时,障碍物按压外侧电极52而使间隔部件54和内侧电极53也与外侧电极52一同被按压,从而内侧电极53在图中下侧与外侧电极52接触。另外,如图7中的(b)和(c)所示,当障碍物从图中斜上侧接触到接触式传感器51时,虽然被障碍物按压后的外侧电极52直接与内侧电极53接触,但此时的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的间隙、即外侧电极52的行程(stroke)与图7中(a)所示的情况相同,因此其检测灵敏度也相同。
这样,该接触式传感器51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配置有螺旋状的间隔部件54,并且利用这些间隔部件54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保持有间隙,因此可以均匀地形成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所以,可以以均一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来自所有方向的障碍物的接触。特别是,通过将间隔部件54与外侧导线56各配置三根,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接触式传感器51的弯曲的自由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均匀地形成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获得均匀的检测灵敏度。另外,通过在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三根间隔部件54与三根外侧导线56,可以进一步获得均匀的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获得均匀的检测灵敏度。
另外,通过在自动开闭动作的滑动车门14夹入障碍物的检测中使用该接触式传感器51,可以精度良好地检测夹入动作,因此可以提高具备该接触式传感器51的开闭装置21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该接触式传感器51通过螺旋状的间隔部件54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保持间隙,因此即便较大地弯曲该接触式传感器51,由于可以通过各个间隔部件54来保持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的间隙,因此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也不会容易地接触。这样,该接触式传感器51的弯曲自由度得以提高,因此可以容易地将该接触式传感器51沿着滑动车门14的端部等的复杂的形状进行安装。
这样,该接触式传感器51中,由于可以通过螺旋状的间隔部件54在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保持间隙,因此可以提高该接触式传感器51的弯曲自由度。
图8中的(a)是表示图5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图8中的(b)是沿着图8中(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在图5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51中,虽然间隔部件54与外侧导线56分别设置有三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61那样,将它们分别设置为仅一根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外侧导线56也螺旋状地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内部,并且相对于内侧导线55配置在与间隔部件54相对的位置上。并且,图8中对与所述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和图10表示本发明的压力检测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图9和图10中对与所述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与所述实施例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为空心形状的外侧电极52和形成为实心形状的内侧电极53上并未配置外侧导线和内侧导线,将外侧电极52和内侧电极53在接触式传感器51处作为检测夹入的电极而构成。另外,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形成有间隙部58,在间隙部58沿接触式传感器51,61的轴向连续且螺旋状地配置有至少一根由具有可弯曲性的绝缘材料构成的间隔部件54。在间隙部58中,在配置有间隔部件54的部位,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之间保持绝缘状态。
当障碍物从周向的任意方向接触到接触式传感器51,61的情况下,与接触方向对应的外侧电极52的内周面、即外侧电极内周面52a发生弯曲变形,由此与内侧电极53的外周面、即内侧电极外周面53a的直接面对的部位相接触,因此使短路电流流过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的接触部位而未经过检测用电阻57,该短路电流成为检测信号,以使控制装置33检测出障碍物的接触。当输入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33使滑动车门14向打开方向反向移动或停止,由此来避免滑动车门14夹入障碍物。
图11和图12分别表示图9和图10的变形例。并且,图11和图12中对与所述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本变形例中将外侧电极52形成为在周向具有均匀的壁厚,并且易于成型的构造。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电极52的内部成螺旋状地配置有两根外侧导线56A,56B。这些外侧导线56A,56B配置成与间隔部件54同向螺旋,同时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螺距P2。另外,将这些外侧导线56A,56B等间隔地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周向,并且将其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外侧导线56与外侧电极52电连接,因此一旦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则外侧导线56与内侧导线55电连接。并且,通过同时成型而成形固定间隔部件54与内侧电极53。另外,将缠绕有间隔部件54的内侧电极53***到外侧电极52中,并且将内侧电极53与外侧电极52两端固定。
如图15所示,两根外侧导线56A,56B沿轴向贯穿外侧电极52,并且将这些外侧导线56A,56B的一端连接,将外侧导线56B的另一端接地。另外,外侧导线56A的另一端借助检测用电阻57与内侧导线55的另一端连接。即,内侧导线55与外侧导线56之间串联连接有检测用电阻57,因此虽然电流总是从控制装置33流过检测用电阻57,检测用电阻57产生电压下降,但一旦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则电流不会流过检测用电阻57,从而不会发生电压下降。即,可以通过监视接触式传感器51的电压下降来检测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的接触。并且,图13—图15中,对与所述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电极52的内部成螺旋状地配置有一根外侧导线56。该外侧导线56配置成与间隔部件54同向螺旋,同时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螺距P2。将该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以下。外侧导线56与外侧电极52电连接,因此一旦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则外侧导线56与内侧导线55电连接。并且,通过同时成型而形成固定间隔部件54与内侧电极53。并且,将缠绕有间隔部件54的内侧电极53***到外侧电极52内,并将内侧电极53与外侧电极52两端固定。
如图18所示,外侧导线56沿轴向贯穿外侧电极52,并且将外侧导线56一端接地。另外,外侧导线56的另一端借助检测用电阻57与内侧导线55的另一端连接。即,内侧导线55与外侧导线56之间串联连接有检测用电阻57,因此电流总是从控制装置33流过检测用电阻57,检测用电阻57产生电压降低,但一旦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则电流不会流过检测用电阻57,从而不会产生电压降低。即,可以通过监视接触式传感器51的电压降低来检测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的接触。并且,图16—图18中对与所述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51中,将两根外侧导线56A,56B等间隔地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周向,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51中,将外侧导线56的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以下,但作为外侧导线56的配置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如图19所示的方法。即,使用一根与间隔部件54的螺距相同的外侧导线56,按照该外侧导线56位于间隔部件54中间的方式将两者保持180度的相位差而进行配置的方法。这样的话,在以间隔部件54为中心的相位角180度的范围内,外侧导线56相对于间隔部件54被对称地配置,因此可以获得对于全部方向均相同的检测灵敏度(参照图20中的(a))。
然而,当外侧电极52与间隔部件54发生位置偏移时,外侧导线56相对于间隔部件54的配置平衡被打破,此时会发生检测灵敏度因方向导致的差异(参照图20中的(b))。为此,在如第三实施方式将两根外侧导线56A,56B等间隔地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周向的情况下,或者如第四实施方式将外侧电线56的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以下的情况下,外侧导线56总是配置在外侧电极52的整个周长上,而与外侧电极52和间隔部件54的配置无关(参照图20中的(c))。即,装配时无需对准两个电极52,53的位置,从而使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虽然外侧导线56的配置根数没有限定为两根,但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外侧电极52***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检测灵敏度,因此考虑到这一点则必须限定配置根数。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电极53的内部成螺旋状地配置有一根内侧导线55。该内侧导线55以比间隔部件54的螺距P小的螺距配置在整个长度上。即,内侧导线55在与内侧电极53电连接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上贯通内侧电极53,并且内侧导线55的一端与如图18所示的控制装置33连接。并且,该接触式传感器51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同样地使用如图18所示的检测电路即可。另外,将内侧导线55的螺距设定为内侧电极53发生如后所述的伸缩的数值。
另一方面,在外侧电极52的内部成螺旋状地配置有一根外侧导线56。该外侧导线56与间隔部件54相同方向地螺旋,将该外侧导线56的螺距P与间隔部件54的螺距P设定为在整个长度上相等。即,外侧导线56与外侧电极52电连接,因此一旦外侧电极52与内侧电极53接触,则外侧导线56与内侧导线55电连接。并且,通过同时成型而成形固定间隔部件54与内侧电极53。另外,将缠绕有间隔部件54的内侧电极53***到外侧电极52内部,如图21所示,按照将间隔部件54收容于外侧导线56内侧的方式来将内侧电极53和外侧电极52定位,在该状态下固定两者的两端。即,将间隔部件54与外侧导线56的相位差设为180度。并且,图21中对与所述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22是说明检测到该接触式传感器51与较大的物体接触的状态的图。
当较大的物体O与接触式传感器51接触时,外侧电极52会被压碎而使内侧电极53横跨间隔部件54的多个螺旋部变形为波形。在内侧电极53不具有足够伸缩性的情况下,内侧电极53的整个长度将缩短,因此将导致传感器的形状发生歪斜,检测负荷增大。然而,在该接触式传感器51中,由于在内侧电极53的内部成螺旋状地配置有内侧导线55,因而能够收缩自由地构成内侧电极53,因此尽管内侧电极53变形为波形但不会收缩,因此不会发生传感器形状的歪斜和增加检测负荷。
图23和图2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51的第一和第二变形例。
在如图23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51A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同样地,将外侧导线56的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并且螺距P1,P2是指,间隔部件54或外侧导线56相对于内侧电极53的中心轴线在转过360度期间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在如图24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51B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同样地,将螺距相等的两根外侧导线56A,56B设置在外侧电极52内。这些外侧导线56A,56B的螺距P2设定为间隔部件54的螺距P1的1/2。在任意一个接触式传感器51A,51B中,其他的构成要素均与图21的接触式传感器51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51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从该接触式传感器51上卸下的导电部件62的图。
在该接触式传感器60中,由具有可弯曲性的绝缘材料形成管状的绝缘部件61,并且绝缘部件61内部收容有一对导电部件62。这些导电部件62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线状,通过将导电部件62相对于绝缘部件61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延伸而成形固定在绝缘部件61的内部。导电部件62配置在绝缘部件61的轴向的任意位置上,并且配置成沿径向相对且周向的间隔相等。此外,各导电部件62的内部埋设有相对于其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延伸的导线63。减小该导线63的螺距且收缩自由地构成导电部件62。即,当绝缘部件61通过与物体接触而发生变形时,导电部件62彼此接触,从而使导线63发生导通。
该接触式传感器60与导电部件62的周向的间隔相等,因此不会发生检测灵敏度的方向差异。再者,绝缘部件61的内部螺旋状地配置有一对导电部件62,因此即便剧烈弯曲也可以保持导电部件62之间的间隙,使得导电部件62难以接触。因此,弯曲的自由度得以提高,从而可以沿着滑动车门14的端部等复杂的形状进行安装。另外,导电部件62因其内部螺旋状地配置有导线63而产生收缩性,因此即便较大的物体与绝缘部件61接触,也不会发生传感器形状的歪斜和检测负荷的增加。
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触式传感器51安装在作为开闭体的滑动车门14的端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接触式传感器51安装在开口部13的端部。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开闭体例示了滑动车门14,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接触式传感器51安装于铰链式门、后门、窗户玻璃、活动车顶、行李箱等的开闭体,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接触式传感器51安装于利用这些开闭体而开闭的开口部的端部。

Claims (14)

1.一种压力检测开关,该压力检测开关形成为线缆状,用于检测被检测物的接触,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检测开关包括:
管状的外侧电极,所述外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
线状的内侧电极,所述内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
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由绝缘体形成,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以在该内侧电极与外侧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内侧导线,所述内侧导线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内侧电极电连接;以及
外侧导线,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导线位于与所述间隔部件相对的位置,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部,并与所述外侧电极电连接,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周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电极内部配置有多根所述外侧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等间隔地配置于外侧电极的周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分别配置有奇数根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转过360度的螺距设定为所述间隔部件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转过360度的螺距的1/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导线与所述外侧导线之间串联地连接有检测用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
8.一种车辆用开闭装置,该车辆用开闭装置包括:
用于驱动设置于车辆上的开闭体的驱动源;
用于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源的控制部;以及
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且用于检测车体与所述开闭体之间的异物的压力检测开关;
并且当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来自所述压力检测开关的信号时,所述驱动源反向驱动或停止;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检测开关包括:
管状的外侧电极,所述外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
线状的内侧电极,所述内侧电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导体形成,且收容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
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由绝缘体形成,且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以保持所述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之间的间隙;
内侧导线,所述内侧导线配置在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内侧电极电连接;以及
外侧导线,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外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在所述外侧电极的内部,且与所述外侧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外侧导线配置在相对于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间隔部件相对的位置,并且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周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电极内部配置有多根所述外侧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等间隔地配置于外侧电极的周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配置有奇数根所述间隔部件和所述外侧导线。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转过360度的螺距设定为所述间隔部件在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外侧电极之间转过360度的螺距的1/2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导线与所述外侧导线之间串联地连接有检测用电阻。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导线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成螺旋状地配置于所述内侧电极的内部。
CN2007800186314A 2006-06-15 2007-06-14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9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6618 2006-06-15
JP2006166619A JP2007335266A (ja) 2006-06-15 2006-06-15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
JP166618/2006 2006-06-15
JP166619/2006 2006-06-15
JP102080/2007 2007-04-09
JP2007102080A JP2008258119A (ja) 2007-04-09 2007-04-09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JP2007102079A JP2008258118A (ja) 2007-04-09 2007-04-09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JP102079/2007 2007-04-09
JP2007138635A JP2008293816A (ja) 2007-05-25 2007-05-25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体装置
JP138635/2007 2007-05-25
JP152941/2007 2007-06-08
JP2007152941A JP2008021642A (ja) 2006-06-15 2007-06-08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
PCT/JP2007/061979 WO2007145270A1 (ja) 2006-06-15 2007-06-14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9349A CN101449349A (zh) 2009-06-03
CN101449349B true CN101449349B (zh) 2011-11-30

Family

ID=3883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86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9349B (zh) 2006-06-15 2007-06-14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06407A1 (zh)
CN (1) CN101449349B (zh)
WO (1) WO2007145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74806A (ko) * 2013-12-24 2015-07-02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
JP6359979B2 (ja) * 2015-01-26 2018-07-18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タッチ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61662B2 (ja) * 2015-08-03 2019-08-2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感圧センサ及び感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7037721B2 (ja) * 2017-12-08 2022-03-1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感圧センサおよび感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6996273B2 (ja) * 2017-12-14 2022-01-1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戸先センサ
JP2022115412A (ja) * 2021-01-28 2022-08-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感圧センサ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2970A (en) * 1986-08-22 1988-08-09 Bicc Public Limited Company Elongate pressure actuated electrical switch
CN1225189A (zh) * 1996-07-09 1999-08-04 Ebac公司 管状开关以及用于连接该开关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1418A (ja) * 1985-06-05 1986-12-11 三菱油化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センサ
JPH05342947A (ja) * 1992-06-09 1993-12-24 Eizo Yagi 感圧スイッチ
JPH11238426A (ja) * 1998-02-20 1999-08-31 Asmo Co Ltd コードスイッチ
JP2001110272A (ja) * 1999-10-12 2001-04-20 Shinmei Sangyo:Kk 全方向検知形の線状スイッチ
JP3844685B2 (ja) * 2001-12-11 2006-11-15 アスモ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装置
JP2005293913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okoku Intech Co Ltd タッチ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2970A (en) * 1986-08-22 1988-08-09 Bicc Public Limited Company Elongate pressure actuated electrical switch
CN1225189A (zh) * 1996-07-09 1999-08-04 Ebac公司 管状开关以及用于连接该开关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281418A 1986.12.11
JP特开2003-177069A 2003.06.27
JP特开2005-293913A 2005.10.20
JP特开平11-238426A 1999.08.31
JP特开平5-342947A 1993.12.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9349A (zh) 2009-06-03
WO2007145270A1 (ja) 2007-12-21
US20100006407A1 (en)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9349B (zh)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JP4800753B2 (ja) 開閉装置
US8336255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101142369A (zh) 开闭装置
US20110185819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191311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JP4809106B2 (ja) 開閉装置
JP2004124465A (ja) 開閉装置
JP2005227244A (ja)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US8491033B2 (en) Door trim for vehicle
JP2006300924A (ja) 開閉装置
JP2009301716A (ja) ケーブル式スイッチ
JP4676928B2 (ja) 開閉装置
JP5123035B2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
JP2007335266A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
JP4745950B2 (ja) 開閉装置
JP2008293816A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体装置
JPH11283459A (ja) 圧力感知装置
JP2009277455A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
JP5380748B2 (ja) 挟み込み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電動ドアシステム
JP2008258118A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JP2009046038A (ja) センサホルダ
JP2010140768A (ja) センサホルダ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
JP2008258119A (ja) 圧力検知スイッチ及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JP6733718B2 (ja) 異物検知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