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390B - 闪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闪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1390B
CN101441390B CN2008101740440A CN200810174044A CN101441390B CN 101441390 B CN101441390 B CN 101441390B CN 2008101740440 A CN2008101740440 A CN 2008101740440A CN 200810174044 A CN200810174044 A CN 200810174044A CN 101441390 B CN101441390 B CN 101441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er
light
lens section
side wal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0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1390A (zh
Inventor
安达刚
内田大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1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1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3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08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uccessive refractors along an op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闪光装置,可以使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增加。该闪光装置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光源(1);用于反射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2);以及导光透镜(3),其引导光源(1)放射出的直射光和/或由光源(1)放出后经反射镜(2)反射后的反射光,其中,使导光透镜(3)构成为分割成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3a~3i),在透镜部上设置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右侧壁(3a2~3i2)和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左侧壁(3a1~3i1)。

Description

闪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闪光装置,该闪光装置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管状光源;用于反射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导光透镜,其引导从光源放射出的直射光和/或从光源放出后经反射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特别涉及到能够使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增加的闪光装置。
详细来说,本发明涉及到可减少如下光的闪光装置,即所述光包括:能够使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进行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的光,或者被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
背景技术
现在已知有如下的闪光装置,其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管状光源;用于反射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导光透镜,其引导从光源放射出的直射光和/或从光源放出后经反射镜反射后的反射光。该种闪光装置的例子例如可以是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
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左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被相对闪光装置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开并向前侧延伸的导光透镜的左侧壁反射,并且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中虽未图示,然而同样地,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左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被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开并向前侧延伸的导光透镜的左侧壁反射,并且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中虽未图示,然而同样地,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右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被相对闪光装置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开并向前侧延伸的导光透镜的右侧壁反射,并且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中虽未图示,然而同样地,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右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被相对闪光装置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开并向前侧延伸的导光透镜的右侧壁反射,并且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左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如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中的虚线所示,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此外,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左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同样地,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右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此外,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右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进而,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左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左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同样地,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从光源向右前侧放射出的直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在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记载的闪光装置中,以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的程度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由反射镜向右前侧反射出的反射光,有可能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图8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的闪光装置。
详细来说,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如下光的闪光装置,即所述光包括: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进行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的光,或者被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全反射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
根据第一方案的闪光装置,该闪光装置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光源;用于反射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导光透镜,其引导从光源放射出的直射光和/或从光源放出后经反射镜反射了的反射光,该闪光装置的特征在于,使导光透镜构成为分割成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在多个透镜部中的至少两个透镜部上分别设置右侧壁和左侧壁,该右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该左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
根据第二方案的闪光装置,在第一方案的闪光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透镜部中的不存在右侧壁和左侧壁的部分相互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
根据第三方案的闪光装置,在第一方案的闪光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导光透镜的前侧配置外透镜,通过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的前表面分别与外透镜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
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光源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导光透镜引导,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照射。此外,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光源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镜反射,接着被导光透镜引导,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照射。
详细来说,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构成为被分割成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进而,在多个透镜部中的至少两个透镜部上分别设置右侧壁和左侧壁,该右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该左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
亦即,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右侧壁。即,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右侧壁,这些右侧壁用于反射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并使其成为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行进的光。换言之,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使光相对于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的入射角减小的右侧壁。
因此,与例如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述的闪光装置所示的、仅在导光透镜上设置一个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右侧壁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右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而是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此外,与例如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述的闪光装置所示的、仅在导光透镜上设置一个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右侧壁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右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右侧壁,而是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因此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左侧壁。即,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左侧壁,这些左侧壁用于反射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并使其成为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行进的光。换言之,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使光相对于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的入射角减小的左侧壁。
因此,与例如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述的闪光装置所示的、仅在导光透镜上设置一个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左侧壁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左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而是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折射并向与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相偏离的方向(视角外)照射。
此外,与例如日本专利第3685516号公报的图8所述的闪光装置所示的、仅在导光透镜上设置一个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的左侧壁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第一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呈较大角度向左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的左侧壁,而是在导光透镜的出射(照射)面被全反射,因此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在第二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通过使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透镜部中的不存在右侧壁和左侧壁的部分相互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优选的是,在第二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整体一体成形。由此,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即使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相互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闪光装置整体的组装成本。
在第三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导光透镜的前侧配置外透镜,通过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的前表面分别与外透镜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优选的是,在第三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整体与外透镜一体成形。由此,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闪光装置,即使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相互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闪光装置整体的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
图3是表示在图1和图2所示的导光透镜3内行进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
图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
图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
标号说明
1:光源
2:反射镜
3:导光透镜
3a、3b、3c、3d、3e、3f、3g、3h、3i:透镜部
3a1、3b1、3c1、3d1、3e1:左侧壁
3f1、3g1、3h1、3i1:左侧壁
3a2、3b2、3c2、3d2、3e2:右侧壁
3f2、3g2、3h2、3i2:右侧壁
L:主光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闪光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详细来说,图1(A)是从右前侧且上侧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主视图,图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右视图,图1(D)是沿图1(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详细来说,图2(A)是导光透镜3的主视图,图2(B)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导光透镜3的立体图,图2(C)是导光透镜3的俯视图,图2(D)是沿图2(A)的B-B线的剖视图,图2(E)是导光透镜3的仰视图,图2(F)是沿图2(A)的C-C线的剖视图,图2(G)是导光透镜3的右视图,图2(H)是沿图2(A)的D-D线的剖视图,图2(I)是导光透镜3的左侧视图,图2(J)是沿图2(A)的E-E线的剖视图。
在图1和图2中,标号1表示在闪光装置的左右方向(图1(B)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例如氙管那样的管状光源,标号2表示用于反射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1所示,通过例如以使抛物线向闪光装置的左右方向扫描而得到的抛物柱面为基面而构成反射镜2的反射面。进而,在抛物柱面的焦线附近配置光源1。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引导从光源1放射出的直射光和从光源1放射出来后经反射镜2反射的反射光的导光透镜3,构成为被分割成在闪光装置的左右方向(图1(B)和图2(A)的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例如九个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透镜部3a上设有左侧壁3a1和右侧壁3a2,左侧壁3a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C)和图2(D)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右侧壁3a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C)和图2(D)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E)和图2(F)所示,在透镜部3b上设有左侧壁3b1和右侧壁3b2,该左侧壁3b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E)和图2(F)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右侧壁3b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E)和图2(F)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透镜部3c上设有左侧壁3c1和右侧壁3c2,该左侧壁3c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C)和图2(D)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该右侧壁3c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C)和图2(D)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E)和图2(F)所示,在透镜部3d上设有左侧壁3d1和右侧壁3d2,该左侧壁3d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E)和图2(F)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该右侧壁3d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E)和图2(F)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透镜部3e上设有左侧壁3e1和右侧壁3e2,该左侧壁3e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C)和图2(D)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该右侧壁3e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C)和图2(D)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E)和图2(F)所示,在透镜部3f上设有左侧壁3f1和右侧壁3f2,该左侧壁3f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E)和图2(F)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该右侧壁3f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E)和图2(F)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透镜部3g上设有左侧壁3g1和右侧壁3g2,该左侧壁3g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C)和图2(D)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该右侧壁3g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C)和图2(D)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E)和图2(F)所示,在透镜部3h上设有左侧壁3h1和右侧壁3h2,该左侧壁3h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E)和图2(F)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该右侧壁3h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E)和图2(F)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E)和图2(F)的上侧)延伸。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透镜部3i上设有左侧壁3i1和右侧壁3i2,该左侧壁3i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A)、图1(B)和图1(D))向左侧(图2(C)和图2(D)的左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该右侧壁3i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向右侧(图2(C)和图2(D)的右侧)扩展并且向前侧(图2(C)和图2(D)的下侧)延伸。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1(D)所示,由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镜2反射,接着经导光透镜3(参照图1(A)和图1(B))被引导,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图1(D)的右侧)照射。
图3是表示在图1和图2所示的导光透镜3内行进的光的光路的图。详细来说,图3(A)和图3(B)是表示在图2(D)所示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的图,图3(C)和图3(D)是表示在图2(F)所示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的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a呈较大角度θa1地朝向左前侧(图3(A)的左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a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a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a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a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A)的下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a所成角度θa2,比入射到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a所成角度θa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附近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a呈较大角度θa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a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a的左侧壁3a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a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b呈较大角度θb1地朝向左前侧(图3(C)的左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b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b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b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b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C)的上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b所成角度θb2,比入射到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b所成角度θb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b呈较大角度θb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b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b的左侧壁3b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b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述,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c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c呈较大角度θc1地朝向左前侧(图3(A)的左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c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c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c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c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A)的下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c所成角度θc2,比入射到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c所成角度θc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c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c呈较大角度θc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c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c的左侧壁3c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c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d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d呈较大角度θd1地朝向左前侧(图3(C)的左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d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d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d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d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C)的上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d所成角度θd2,比入射到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d所成角度θd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d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d呈较大角度θd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d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d的左侧壁3d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d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述,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e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e呈较大角度θe1地朝向左前侧(图3(A)的左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e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e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e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e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A)的下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e所成角度θe2,比入射到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e所成角度θe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e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e呈较大角度θe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e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e的左侧壁3e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e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f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f呈较大角度θf1地朝向左前侧(图3(C)的左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f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f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f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f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C)的上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f所成角度θf2,比入射到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f所成角度θf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f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f呈较大角度θf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f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f的左侧壁3f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f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述,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g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g呈较大角度θg1地朝向左前侧(图3(A)的左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g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g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g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g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A)的下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g所成角度θg2,比入射到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g所成角度θg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g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g呈较大角度θg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g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g的左侧壁3g1的反射光经透镜部3g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h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h呈较大角度θh1地朝向左前侧(图3(C)的左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h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h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h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C)所示,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h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C)的上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h所成角度θh2,比入射到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C)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h所成角度θh1更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h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h呈较大角度θh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C)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h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h的左侧壁3h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h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述,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i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i呈较大角度θi1地朝向左前侧(图3(A)的左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i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i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i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A)所示,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i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A)的下侧)延伸。进而,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i所成角度θi2,比入射到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A)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i所成角度θi1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i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i呈较大角度θi1地朝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A)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i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i的左侧壁3i1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i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a呈较大角度θa3地朝向右前侧(图3(B)的右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a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a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a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a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B)的下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a所成角度θa4,比入射到透镜部3a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a所成角度θa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a呈较大角度θa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a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a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a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a的右侧壁3a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a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b呈较大角度θb3地朝向右前侧(图3(D)的右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b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b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b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b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D)的上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b所成角度θb4,比入射到透镜部3b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b所成角度θb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附近起相当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b呈较大角度θb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b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b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b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b的右侧壁3b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b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c附近起相当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c呈较大角度θc3地朝向右前侧(图3(B)的右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c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c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c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c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B)的下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c所成角度θc4,比入射到透镜部3c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c所成角度θc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c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c呈较大角度θc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c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c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c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c的右侧壁3c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c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d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d呈较大角度θd3地朝向右前侧(图3(D)的右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d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d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d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d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D)的上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d所成角度θd4,比入射到透镜部3d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d所成角度θd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d附近起相当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d呈较大角度θd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d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d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d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d的右侧壁3d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d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e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e呈较大角度θe3地朝向右前侧(图3(B)的右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e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e的后侧壁处折射后的光由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e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e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B)的下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e所成角度θe4,比入射到透镜部3e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e所成角度θe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e附近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e呈较大角度θe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e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e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e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e的右侧壁3e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e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f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f呈较大角度θf3地朝向右前侧(图3(D)的右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f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f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f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f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D)的上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f所成角度θf4,比入射到透镜部3f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f所成角度θf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f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f呈较大角度θf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f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f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f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f的右侧壁3f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f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g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g呈较大角度θg3地朝向右前侧(图3(B)的右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g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g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g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透镜部3g的右侧壁39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g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B)的下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g所成角度θg4,比入射到透镜部3g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g所成角度θg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g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g呈较大角度θg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g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g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g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g的右侧壁3g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g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h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h呈较大角度θh3地朝向右前侧(图3(D)的右上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h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h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h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D)所示,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h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D)的上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h所成角度θh4,比入射到透镜部3h的后侧壁(图3(D)下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h所成角度θh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h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h呈较大角度θh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h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h的前侧壁(图3(D)上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h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h的右侧壁3h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h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i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i呈较大角度θi3地朝向右前侧(图3(B)的右下侧)行进的光,入射进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中,并在透镜部3i的后侧壁处折射。接着,在透镜部3i的后侧壁处折射了的光被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全反射。接着,来自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的反射光,在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处折射,并从透镜部3i的前侧壁射出来。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3(B)所示,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和轴线Li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图3(B)的下侧)延伸。进而,如上所述,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垂直的面构成,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由例如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垂直的面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使从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射出的光与轴线Li所成角度θi4,比入射到透镜部3i的后侧壁(图3(B)上侧的壁)的光与轴线Li所成角度θi3小。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在来自反射镜2(参照图1)的反射光中,能够使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i附近起相对于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参照图1)平行的轴线Li呈较大角度θi3地朝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此外,与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由与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L和轴线Li平行的铅直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小来自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的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3i的前侧壁(图3(B)下侧的壁)的角度(入射角)。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随着来自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的反射光以较大入射角入射到透镜部3i的前侧壁,来自透镜部3i的右侧壁3i2的反射光被透镜部3i的前侧壁全反射,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并被反射镜2向左前侧反射的反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并被反射镜2向右前侧反射的反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1所示(详细来说,如图1(D)所示),从光源1放射出的直射光的一部分被导光透镜3引导,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图1(D)的右侧)照射。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从光源1向左前侧放射出的与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的直射光,被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反射,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参照图1、图3(A)和图3(C))。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从光源1向右前侧放射出的与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的直射光经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反射,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参照图1、图3(B)和图3(D))。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从光源1向左前侧放射出的与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的直射光,不接触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从光源1向右前侧放射出的与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的直射光,不射到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通过使透镜部3a中不存在右侧壁3a2的部分,与透镜部3b中不存在左侧壁3b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a、3b一体地形成。进而,通过使透镜部3b中不存在右侧壁3b2的部分,与透镜部3c中不存在左侧壁3c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b、3c一体地形成。此外,通过使透镜部3c中不存在右侧壁3c2的部分,与透镜部3d中不存在左侧壁3d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c、3d一体地形成。进而,通过使透镜部3d中不存在右侧壁3d2的部分,与透镜部3e中不存在左侧壁3e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d、3e一体地形成。
此外,通过使透镜部3e中不存在右侧壁3e2的部分,与透镜部3f中不存在左侧壁3f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e、3f一体地形成。进而,通过使透镜部3f中不存在右侧壁3f2的部分,与透镜部3g中不存在左侧壁3g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f、3g一体地形成。此外,通过使透镜部3g中不存在右侧壁3g2的部分,与透镜部3h中不存在左侧壁3h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g、3h一体地形成。进而,通过使透镜部3h中不存在右侧壁3h2的部分,与透镜部3i中不存在左侧壁3i1的部分相互连接,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部3h、3i一体地形成。
其结果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所有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一体地形成。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具有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导光透镜3通过例如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换言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和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92、3h2、3i2可以用作全反射面。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提高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的光的比例,即光的有效利用率。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后侧壁(图3(A)和图3(B)上侧的壁,图3(C)和图3(D)下侧的壁)例如由单一的平面构成,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后侧壁(图3(A)和图3(B)上侧的壁,图3(C)和图3(D)下侧的壁)例如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壁(图3(A)和图3(B)下侧的壁,图3(C)和图3(D)上侧的壁)例如由单一的平面构成,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壁(图3(A)和图3(B)下侧的壁,图3(C)和图3(D)上侧的壁)例如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平面构成,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平面构成,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壁(图3(A)和图3(B)下侧的壁,图3(C)和图3(D)上侧的壁)不必设定例如菲涅耳透镜等那样的透镜切割部,就可以进行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壁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照射的光的配光控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3由无色透明的材料形成,然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以有色透明材料形成导光透镜3,或者以无色透明材料形成导光透镜3后进行着色。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导光透镜3可以具有滤光镜的功能,能够改变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照射的光的色温。
以下,对本发明的闪光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方面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大致相同。因此,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方面外,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详细来说,图4(A)是从右前侧且上侧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4(B)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主视图,图4(C)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右视图,图4(D)是沿图4(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详细来说,图5(A)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主视图,图5(B)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立体图,图5(C)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俯视图,图5(D)是沿图5(A)的B-B线的剖视图,图5(E)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仰视图。沿图5(A)的C-C线的剖视图与图5(D)相同。图5(F)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右视图,图5(G)是沿图5(A)的D-D线的剖视图,图5(H)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左视图,图5(I)是沿图5(A)的E-E线的剖视图。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在沿图5(A)的B-B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光路相同。此外,在沿图5(A)的C-C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光路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透镜部3a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a1和右侧壁3a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a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a1和右侧壁3a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透镜部3b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b1和右侧壁3b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b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b1和右侧壁3b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c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c1和右侧壁3c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c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c1和右侧壁3c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d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d1和右侧壁3d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d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d1和右侧壁3d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e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e1和右侧壁3e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e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e1和右侧壁3e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f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f1和右侧壁3f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f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f1和右侧壁3f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g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g1和右侧壁3g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g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g1和右侧壁3g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h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h1和右侧壁3h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h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h1和右侧壁3h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透镜部3i的下侧部分没有设置左侧壁3i1和右侧壁3i2,然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透镜部3i的下侧部分设有左侧壁3i1和右侧壁3i2。
以下,对本发明的闪光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的方面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大致相同。因此,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的方面外,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详细来说,图6(A)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立体图,图6(B)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主视图,图6(C)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右视图,图6(D)是沿图6(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详细来说,图7(A)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主视图,图7(B)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立体图,图7(C)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右视图,图7(D)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后视图,图7(E)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俯视图,图7(F)是沿图7(D)的B-B线的剖视图,图7(G)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仰视图,图7(H)是沿图7(D)的C-C线的剖视图,图7(I)是沿图7(D)的D-D线的剖视图,图7(J)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左视图,图7(K)是沿图7(D)的E-E线的剖视图。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在沿图7(D)的B-B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光路相同。此外,在沿图7(D)的C-C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C)和图3(D)中所示光路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在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图2(C)的下侧,图2(E)的上侧,图2(G)的左侧,图2(I)的右侧)未设置外透镜部,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前侧(图7(C)的左侧,图7(E)的下侧,图7(G)的上侧,图7(J)的右侧)设有外透镜部3j。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a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b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a和透镜部3b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a、3b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b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c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b和透镜部3c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b、3c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c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d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c和透镜部3d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c、3d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d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e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d和透镜部3e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d、3e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e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f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e和透镜部3f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e、3f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f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g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f和透镜部3g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f、3g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g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h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g和透镜部3h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g、3h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2所示,透镜部3h的一部分和透镜部3i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然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7所示,透镜部3h和透镜部3i并未直接连接,而是透镜部3h、3i分别通过外透镜部3j连接。
其结果是,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相同地,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所有的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一体地形成。详细来说,在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具有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和外透镜部3j的导光透镜3通过例如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相比,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和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的总表面积更大。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相比,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能够减少如下情况:相对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地向左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左侧壁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1,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并且相对闪光装置的前后方向呈较大角度地向右前侧行进的光不射到透镜部3a、3b、3c、3d、3e、3f、3g、3h、3i的右侧壁3a2、3b2、3c2、3d2、3e2、3f2、3g2、3h2、3i2,从而不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视角内)照射。
以下,对本发明的闪光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的方面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大致相同。因此,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除了后述的方面外,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图。详细来说,图8(A)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立体图,图8(B)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主视图,图8(C)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右视图,图8(D)是沿图8(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部件图。详细来说,图9(A)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主视图,图9(B)是从右前侧且上侧观察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立体图,图9(C)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俯视图,图9(D)是沿图9(A)的B-B线的剖视图,图9(E)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仰视图,图9(F)是沿图9(A)的C-C线的剖视图,图9(G)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右视图,图9(H)沿图9(A)的D-D线的剖视图,图9(I)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导光透镜3的左视图,图9(J)是沿图9(A)的E-E线的剖视图。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在沿图9(A)的B-B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光路相同。此外,在沿图9(A)的C-C线的剖面内行进的光的光路与图3(C)和图3(D)中所示光路相同。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1(特别是图1(D))所示,由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反射镜2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导光透镜3引导,然而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8(特别是图8(D))所示,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份并不被反射镜2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而是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e的入射面3e3入射,接着被全反射面3e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e引导。
同样地,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8和图9所示,由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的入射面3b3(参照图9(I))入射,接着被全反射面3b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b引导。此外,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c的入射面3c3(参照图9(J))入射,接着经全反射面3c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c引导。进而,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d的入射面3d3(参照图9(J))入射,接着经全反射面3d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d引导。
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如图8和图9所示,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f的入射面3f3(参照图9(H))入射,接着经全反射面3f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f引导。进而,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g的入射面393(参照图9(G))入射,接着经全反射面39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g引导。此外,从光源1放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h的入射面3h3(参照图9(G))入射,接着经全反射面3h4反射成大致水平的光后被透镜部3h引导。
即,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3具有与反射镜2相同的功能。由此,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能够省略反射镜2的一部分。换言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相比,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通过省略反射镜2的一部分,能够使闪光装置整体重量轻量化,能够抑制闪光装置整体的材料费用。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3c、3d、3e、3f、3g、3h的入射面3b3、3c3、3d3、3e3、3f3、393、3h3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平面构成,在第九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3c、3d、3e、3f、3g、3h的入射面3b3、3c3、3d3、3e3、3f3、3g3、3h3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3c、3d、3e、3f、3g、3h的全反射面3b4、3c4、3d4、3e4、3f4、394、3h4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平面构成,在第十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导光透镜3的透镜部3b、3c、3d、3e、3f、3g、3h的全反射面3b4、3c4、3d4、3e4、3f4、394、3h4例如分别由单一的凹状面构成,或者由单一的凸状面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曲面组合构成,或者由多个平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上述的第一至第十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3)

1.一种闪光装置,该闪光装置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光源;用于反射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导光透镜,其引导从光源放射出的直射光和/或从光源放出后经反射镜反射了的反射光,该闪光装置的特征在于,
导光透镜构成为分割成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
在多个透镜部中的至少两个透镜部上分别设置右侧壁和左侧壁,该右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右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该左侧壁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向左侧扩展并向前侧延伸,
在从所述导光透镜的入射面入射的光中,所述左侧壁用于反射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成较大角度向左前侧行进的光并使其成为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行进的光,所述右侧壁用于反射相对闪光装置的主光轴线成较大角度向右前侧行进的光并使其成为向闪光装置的照射方向行进的光,并以使光相对于所述导光透镜的出射面的入射角减小的方式进行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透镜部中的不存在右侧壁和左侧壁的部分相互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导光透镜的前侧配置外透镜,通过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的前表面分别与外透镜连接,从而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透镜部全部形成为一体。
CN2008101740440A 2007-11-21 2008-11-12 闪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1123 2007-11-21
JP2007301123A JP2009128457A (ja) 2007-11-21 2007-11-21 ストロボ装置
JP2007301123 2007-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1390A CN101441390A (zh) 2009-05-27
CN101441390B true CN101441390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725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0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390B (zh) 2007-11-21 2008-11-12 闪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28457A (zh)
KR (1) KR20090052800A (zh)
CN (1) CN1014413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5048A (zh) * 2016-10-25 2018-08-07 Sl株式会社 车载灯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59A (zh) * 1996-10-09 1998-07-01 佳能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摄影设备
JP2004138784A (ja) * 2002-10-17 2004-05-13 West Electric Co Ltd 照射角可変ストロボ装置
JP4275535B2 (ja) * 2002-02-22 2009-06-10 アバ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コイル及び磁場センサを備えた強磁性部材のための磁気的に中性の変位(トルク)変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3134U (zh) * 1988-03-03 1989-09-11
JPH05119909A (ja) * 1991-10-25 1993-05-18 Fujitsu Ltd 光学式座標入力装置
JP3372786B2 (ja) * 1996-10-09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JP3984910B2 (ja) * 2002-12-13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4867296B2 (ja) * 2005-11-07 2012-02-01 株式会社明電舎 Led表示器並びにled表示器の表面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59A (zh) * 1996-10-09 1998-07-01 佳能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摄影设备
JP4275535B2 (ja) * 2002-02-22 2009-06-10 アバ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コイル及び磁場センサを備えた強磁性部材のための磁気的に中性の変位(トルク)変換器
JP2004138784A (ja) * 2002-10-17 2004-05-13 West Electric Co Ltd 照射角可変ストロボ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5048A (zh) * 2016-10-25 2018-08-07 Sl株式会社 车载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52800A (ko) 2009-05-26
CN101441390A (zh) 2009-05-27
JP2009128457A (ja)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139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340751B2 (ja) レンズ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US8950915B2 (en) Vehicle lamp
US7261449B2 (en) Lighting module giving a light beam with cut-off line for a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and a headlight comprising such a module
CN104364579B (zh) 车辆用灯具
US8651716B2 (en) Lighting module for headlamp of a motor vehicle
CN105972534A (zh) 具有光学波导的照明装置
CN103471036B (zh) 一种理论无损光效的led光全反射准直***
CN104100903A (zh) 用于机动车照明装置的光模块
CN109058915B (zh) Led光源远近光一体车灯模组
JP5707661B2 (ja)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灯具に用いられる導光体
CZ305372B6 (cs) Světlomet motorového vozidla
EP2484964A2 (en) Lamp unit
CN103982863B (zh) 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的光学***
JP201410704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CN106458080B (zh) 机动车照明装置
JP2014149963A (ja) 車両用灯具
CN101441390B (zh) 闪光装置
JP2018181635A (ja) レンズ体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103123078A (zh) 车辆用灯具
CN207501057U (zh) 车灯照明***、车灯总成及汽车
US20220010939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and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JP2016009065A (ja) レンズ体、レンズ結合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JP2017112065A (ja) 車両用灯具
JP6659305B2 (ja) レンズ体、レンズ結合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