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8562B - 变容式叶轮泵 - Google Patents

变容式叶轮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8562B
CN101368562B CN2008101456656A CN200810145665A CN101368562B CN 101368562 B CN101368562 B CN 101368562B CN 2008101456656 A CN2008101456656 A CN 2008101456656A CN 200810145665 A CN200810145665 A CN 200810145665A CN 101368562 B CN101368562 B CN 101368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ressure
rotor
inlet
seal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56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8562A (zh
Inventor
山室重明
小西英男
仙波总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8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8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8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85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2/3441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04C2/344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urfac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forming the working space, be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18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 F04C14/2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4/223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 F04C14/22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by pivoting the cam around an eccentric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03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15/0023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容式叶轮泵,包括:转子;可摆动的环形凸轮环,组所述转子容纳在该凸轮环内;泵体,其内部装有所述转子;以及压力板,所述压力板配置在泵体的一个端壁与转子之间,并包括支承面和形成有入口、出口及背压槽的滑动面。叶轮泵进一步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与泵体的端壁之间,并且,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在入口的径向内侧和背压槽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入口侧段,以及在出口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出口侧段。

Description

变容式叶轮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容式叶轮泵。
日本专利文献JP H11-93856A(US6,280,150B1)揭示了一种设有压力板的变容式叶轮泵,所述压力板包括与转子接触的滑动面以及接受高压力、将压力板推压到转子上以便减小在滑动面上的泄漏的相反面。
背景技术
但是,在上述叶轮泵中,由于以非平衡的状态接受轴向力,或者接受将压力板推压到转子上的过大的压力,压力板倾向于产生变形。为了防止不希望有的变形而增大压力板的轴向厚度,将会增加叶轮泵的尺寸和重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容式叶轮泵,所述叶轮泵适合于改善压力板上的压力平衡以便防止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变容式叶轮泵包括:泵体;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被所述泵体支承;转子,该转子设置在所述泵体内,并与驱动轴连接,以便被驱动轴所驱动,并且,所述转子形成有多个槽;多个叶轮,每个所述叶轮被可滑动地接纳到所述槽的一个中;多个背压室,每个所述背压室设置在所述槽之一的径向内侧;环状凸轮环,所述凸轮环包围所述转子,并被配置成在泵体中围绕摆动支点摆动,并且和叶轮一起在转子与凸轮环之间限定出多个泵室;第一和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板构件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凸轮环的两侧,第二板构件包括与转子接触的滑动面以及与转子分离开的支承面;入口,所述入口在泵室的体积增大的体积增大区域中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上,以及出口,所述出口在泵室的体积缩小的体积缩小区域中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上;围绕所述凸轮环的空隙,该空隙包括位于排出量增大侧的第一压力室,以及位于排出量减小侧的第二压力室;压力控制器件,用于控制要被引入第一或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入口侧背压槽,该入口侧背压槽形成在入口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上,并被配置成引导至背压室,以及出口侧背压槽,该出口侧背压槽形成在出口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上,并被配置成引导至背压室;转子侧吸入区域,该转子侧吸入区域被限定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中,该转子侧吸入区域是界定出作为与入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的吸入泵室的区域;转子侧排出区域,该转子侧排出区域被限定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中,所述转子侧排出区域是界定出作为与出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的排出泵室的区域;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所述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在与转子侧吸入区域对向的位置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接受进入压力;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在与转子侧排出区域对向的位置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接受排出压力;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和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彼此分离开;第一封闭区域,该第一封闭区域被限定在所述滑动面上,并被界定于所述出口的前端与所述入口的尾端之间;第二封闭区域,该第二封闭区域被限定在所述滑动面上,并被界定于所述入口的前端与所述出口的尾端之间;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该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设置在由第一封闭区域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一投影区域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以及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该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设置在由第二封闭区域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二投影区域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叶轮泵1的轴向方向剖视图(沿着图2的I-I线截取)。
图2是沿着图1所述的II-II线截取的径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叶轮泵的前部泵体11的正视图,表示前部泵体11的正x侧。
图4是图1所示的叶轮泵的压力板6的正视图,表示压力板6的正x侧。
图5是表示在压力板6的滑动面61上的泵出口压力(或者排出压力)和泵入口压力(或者进入压力)的压力分布的图示。
图6是表示当被投影到滑动面61上时、或者从正x侧观察时,用虚线表示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的图示。
图7是在负z侧与第一密封构件210一起表示的位于滑动面61上的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图示。
图8是结合图5和图6获得的图示(加上图5中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
图9是表示压力板6的滑动接触面61的正z侧部分的放大的图示。
图10是表示滑动面61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图示(用于表示第一封闭区域Cp1的附近)。
图11是表示滑动面61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图示(用于表示第二封闭区域Cp2的附近)。
图12是表示与转子侧排出区域Dp相比较的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图示。
图13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中的压力板6的正视图,用于表示正x侧。
图14是表示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叶轮泵的第一个密封构件210的图示。
图15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中的压力板6的正视图,用于表示正x侧。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个实施例]
图1~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的图示。
[变容式叶轮泵的概要]
图1以(沿着图2的I-I线截取的)轴向剖面的形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1。图2是在最大偏心状态下的(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截取的)径向剖视图,在所述最大偏心状态下,凸轮环4在负y方向上移至最大程度。图3是和密封构件210、220和67一起表示前部泵体11的正x侧的正视图。
下面的说明中,采用正交坐标系,所述坐标系包括:在叶轮泵1的驱动轴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x轴,沿着用于控制凸轮环4的摆动运动的弹簧71(示于图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y轴,以及与x轴和y轴正交的z轴。正x方向(在图1中向右)是驱动轴2***到前部泵体11和后部泵体12中的方向,负x方向(在图1中向左)是与正x方向相反的方向。负y方向(在图2中向左)是弹簧71推压凸轮环4的方向,正y方向(在图2中向右)是与负y方向相反的方向。正z方向(在图1、2中向上)是指向入口通道IN的方向,负z方向(在图1和2中向下)是与正z方向的相反方向。
叶轮泵1包括:驱动轴2,转子3,凸轮环4,适配环5,和泵体10。驱动轴2适合于通过具有滑轮的传动机构(例如,皮带传动机构)与发动机连接,并被配置成与转子3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旋转。
以轴向槽的形式在转子3的外周部上沿径向方向形成多个槽31。在每个槽31中径向地***有叶轮32,使得叶轮32可以径向地在槽31内运动。每个槽31都具有形成在槽31的径向内端的背压室33,并被配置成当向背压室33提供油压时,沿着径向朝外的方向推压对应的叶轮32。
泵体10由前部泵体11和后部泵体12构成(对应于第一板构件)。前部泵体11的形状类似具有底部(或者端壁)111的杯子,并且向正x侧(在图1中向右,朝向后部泵体12)敞开。圆盘状的压力板6(对应于第二板构件)配置在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上。前部泵体11包括:圆周壁,该圆周壁包围并从而限定出前部泵体11中的泵芯子接纳部(或者内部孔)112;以及限定出底部111的端壁。前部泵体11的泵芯子接纳部112在压力板6的正x(右)侧容纳适配环5、凸轮环4和转子3。从而,压力板6在轴向上配置在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与由适配环5、凸轮环4和转子3组成的组之间。
后部泵体12从正x侧(在图1中观察时,从右侧)液体密封地抵靠到适配环5、凸轮环4和转子3上。这样,适配环5、凸轮环4和转子3被轴向地夹在压力板6(第二板构件)和后部泵体12(第一板构件)之间,并被前部泵体11的圆周壁包围。
压力板6形成有中心通孔(或者驱动轴孔)66,驱动轴2通过该通孔***。入口(或者进入口)62和121、以及出口(或者排出口)63和122分别形成在滑动面61和滑动接触面120上,所述滑动面61是位于正x侧的压力板6的正x(右)侧表面,并与转子3滑动接触,所述滑动接触面120是位于负x侧的后部泵体12的负x(左)侧表面,并与转子3滑动接触。入口62和121连接到入口通道IN上。出口63和122连接到出口开口OUT上。入口和出口61、121、62和122起着向形成在转子3与凸轮环4之间的泵室B供应工作流体(油)和从泵室B排出工作流体(油)的作用。入口62和121在泵室B的体积增大的区域(入口或者进入区域Bz+)中被打开。出口63和122在泵室B的体积减小的区域(出口或者排出区域Bz-)中被打开。
转子3和压力板6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具体地说,压力板6由比转子3的材料软的材料制成。例如,转子3用铁质材料制造,而压力板6则用铝合金或者铜合金制造。
从而,转子3和压力板6中的较软的一个可以用作减震或者缓冲材料,以便在压力板6的滑动面61与转子3之间相互干扰或者外来物体咬入的情况下,避免擦伤或者咬粘。进而,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借助对作用到压力板6上的压力进行平衡的配置,较软材料的压力板6可以有效地起到缓冲材料的功能。
利用轴承钢作为压力板6的基体材料对于防止咬粘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板6进一步包括通过在基体材料上气相沉积而形成的铝合金或者铜的表面层,以便将压力板6的表面(滑动面61和支承面68)覆盖。包括这种覆盖基体材料的表面层的压力板6对于获得压力板6的刚性和抗咬粘特性,以及对于减小壁的厚度和尺寸是有效地的。
适配环5是沿着环形构件,其形状类似于具有沿着y轴的长轴和沿着z轴的短轴的椭圆。适配环5在径向外侧或者外周侧被前部泵体11的圆周壁包围,适配环5在径向内侧或者内周侧包围凸轮环4。设置销构件81,用于防止适配环5相对于前部泵体11的旋转。从而,当泵运转时,适配环5不在前部泵体11内旋转。
凸轮环4是类似于圆的环形构件,凸轮环4的外径大致等于适配环5的短轴。圆形的凸轮环4被接纳到适配环5的椭圆内孔中,在凸轮环4的外周与适配环5的内周53之间形成有用作流体压力室A的空隙。凸轮环4可以在适配环5中沿y轴方向摆动。
在负y(左)侧,在适配环5的内周53上形成止动部54,用于限制凸轮环4在负y方向的运动。在沿着x轴的每个相反侧,止动部54形成有用作连接槽部的切口部54a,用于在第一压力室A1中于正z(上)侧与负z(下)侧之间顺滑地将工作流体连通。
在正z侧(图2中的上侧),在适配环5的内周53上设置密封构件50。在负z侧(图2中的下侧),在适配环5的内周53上形成摆动支承面N。在该摆动支承面N上,适配环5限制凸轮环4在z轴负方向上的运动。
摆动支承面N由板构件80形成。流体压力室(空隙)A被位于负z(下)侧的板构件80的摆动支承面N和位于正z(上)侧的密封构件50分成负y侧(图2中的左侧)的第一压力室A1和正y侧(图2中的右侧)的第二压力室A2。前面所述的销构件81配置在凸轮环4与适配环5之间,用于通过接纳到形成在凸轮环4的外周上的槽中来防止凸轮环4围绕驱动轴2的旋转。
前部泵体11和后部泵体12分别形成有销孔170和180,压力板6形成有通过压力板6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销通孔65。销构件81被***到这些销孔170、180和65中。销孔170、180和65在横截面上是细长的,销构件81可以在这些销孔的细长的横截面内运动(参照图4和5)。当从凸轮环4向销构件81施加负荷时,细长的销孔允许销构件81在细长的横截面内运动,从而防止销构件81的弯曲变形。将销构件81通过压力板6***,并且在两端由前部泵体11的销孔170和后部泵体12的销孔180支承。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支承压力板6,并且可靠地防止凸轮环4的旋转。
转子3的外径小于凸轮环4的内周面41的内径。因此,具有较小外径的转子3被接纳到具有较大内径的凸轮环4内。这样设计转子3:使得即使凸轮环4摆动,转子3的外周也不抵靠在凸轮环4的内部或内侧周面41上,转子3与凸轮环4彼此相对运动。
当凸轮环4向负y(左)侧摆动到最大程度时,凸轮环4的内周面41与转子3的外部或外侧周面之间的距离在负y侧最大。当凸轮环4向正y(右)侧摆动到最大程度时,距离L在正y(右)侧最小。
叶轮32安装在转子3上,沿着径向配置。每个叶轮32的径向长度大于凸轮环4的内周面41与转子3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的最大值。从而,与凸轮环4和转子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无关,每个叶轮32都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即,叶轮32的径向内部被接纳在转子3的对应的槽31中,叶轮32的径向外部抵靠到凸轮环4的内周面41上。每个叶轮32总是接受相应的背压室33内的背压,并液体密封地抵靠到凸轮环4的内周面41上。从而,在凸轮环4与转子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相邻的两个叶轮32液体密封地限定出泵室B。当作为凸轮环4摆动运动的结果,将转子3和凸轮环4保持在偏心状态下时,每个泵室B的体积随着转子3的旋转而改变。
形成在压力板6和后部泵体12中的入口62和121以及出口63和122沿着转子3的外周曲线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根据每个泵室B的体积的减小和增大,向各个泵室B供应工作流体和从各个泵室B排出工作流体。
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设置在压力板6的支承面68上(参照图3)。该支承面68是压力板6的负x(左)侧面。压力板6包括两个相反的面,一个是前面所述的面向正x方向、朝向转子3的滑动面61,另一个是面向负x方向、远离转子3的该支承面68。第一密封构件210在入口62的径向内侧或者内周侧、并且在出口63的径向外侧或者外周侧延伸。第二密封构件220位于入口和出口62、53的径向内侧和驱动轴2的径向外侧。如后面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限定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和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与220之间。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形成在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径向外侧(并位于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径向内侧)。第三密封构件67设置在压力板6的最外周区域中。
各个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采取像闭合的平面图的闭合状的形式。第二密封构件220是圆形的,而第一密封构件210是非圆形的(或者吉他形的)。第一密封构件210包括:在入口62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内部(入口侧)段,在出口63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外部(出口侧)段,将第一(负y)侧的内部段和外部段的端部连接起来的第一跨接(中间)段,以及将第二(正y)侧的内部段和外部段的端部连接起来的第二跨接(中间)段。
入口侧叶轮背压槽61a和出口侧叶轮背压槽61b形成在压力板6的滑动面61上,并被配置成向用于叶轮32的背压室33提供排出压力。背压槽61a和61b被连接槽61c连接起来(参照图4)。出口侧背压槽61b通过形成在压力板6上的流体通道61d(示于图4和图1),与形成在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中的排出压力引导槽111a(示于图1)连接。
在适配环5上于正y侧形成径向通孔51。在前部泵体11上于正y侧形成插塞***孔114。形状像具有底部的杯子的插塞构件70被***到前部泵体11的插塞***孔114内,并用于液体密封地将泵体的内部密封。
前面所述的弹簧71被接纳到插塞构件70中,以便弹簧71在y轴方向上伸展和压缩。弹簧71延伸通过适配环5的径向通孔51,并抵靠到凸轮环4上。弹簧71沿负y方向朝着摆动位置推动凸轮环4,在该摆动位置上,凸轮环4被摆动到最大程度且偏心率达到最大,从而,在压力不稳定的泵起始操作中,使排出量(凸轮环4的摆动位置)稳定。
[工作流体向第一和第二压力室的供应]
在位于密封构件50的负y侧(在图2中观察时密封构件50的左侧)的位置上,在适配环5的正z侧部分(或者上部)形成通孔52。该通孔52通过形成在前部泵体11上的流体(油)通道113与控制阀7连接。通孔52将负y侧的第一压力室A1与控制阀7连接。流体通道113向容纳控制阀7的阀元件的阀接纳孔115敞开。在泵驱动操作中,将控制压力Pv引入到第一流体压力室A1。控制阀7起着压力控制装置的作用。
控制阀7通过流体通道21和22与出口63和122连接。在流体通道22中设置孔8。控制阀7接受孔8上游侧的出口(排出)压力和孔8下游侧的孔下游压力。被出口压力和孔下游压力和阀弹簧7a之间的压力差操作,控制阀7产生控制压力。
控制压力被引入到第一流体压力室A1。因为控制压力是根据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产生的,所以,控制压力高于或者等于入口压力。
将入口(吸入)压力通过图1所示的较低压力供应通道160引入到第二流体压力室A2。该供应通道160在后部泵体12中从入口通道IN向后部泵体12的负x侧表面120延伸,从而将入口通道IN与第二流体压力室A2连接起来。与凸轮环4的摆动位置的变化无关,较低压力供应通道160总是向第二流体压力室A2敞开。
将本例的叶轮泵1配置成总是向第二压力室A2供应入口压力,并且只控制总是提供有入口压力的第一压力室A1中的流体压力P1。将第二压力室A2中的压力P2保持等于入口压力不变。这样,通过对于第二压力室A2保持稳定的压力,叶轮泵1可以稳定地控制凸轮环4的摆动运动,不受油压中的扰动的影响。
[凸轮环的摆动运动]
当由第一压力室A1中的压力A1施加到凸轮环4上的正y方向上的力变得大于由第二压力室A2中的压力P2产生的力和弹簧71的力之和时,凸轮环4围绕设在板构件80上的旋转轴在正y方向上摆动。通过这种摆动运动,正y侧的泵室By+的体积增大,负y侧的泵室By-的体积缩小。
随着负y侧的泵室By-的体积的缩小,单位时间从入口62和121供应给出口63和122的流体的量变得较小,孔8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变小。
从而,控制阀7被阀弹簧7a向后推,控制阀7的控制压力降低。因此,第一压力室A1的压力P1变低,当负y方向上的力之和变得大于相反的力时,凸轮环4在负y方向上摆动。
当正y方向上的力和负y方向上的力基本上相互相等时,在y方向上的力平衡时凸轮环4变为静止。从而,流体的量增加,孔8两侧之间的压力差增大,通过推压阀弹簧7a控制阀7增大阀控制压力。
因此,凸轮环4向正y方向摆动。实际上,凸轮环4的偏心量被确定,从而不追随摆动运动,而保持由孔8的孔径和弹簧7a的常数设定的流量。
[压力板中的压力分布]
图4表示压力板6的面对正x方向的滑动面61。从出口63通过流体通道63a(参照图1)将出口(排出)压力引入到作为与滑动面61相反的相反侧面的支承面68。通过形成在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上的出口压力引入槽111a(参照图3),将出口压力引入到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的负z侧。
在底部111与压力板6之间被引入的出口压力将压力板6向转子3(沿正x方向)推压,从而,缩小转子3与压力板6之间的间隙,以便抑制泄漏。通过流体通道61d将出口压力进一步引入到入口侧和出口侧背压槽61a和61b,并用于沿径向向外推压叶轮32。
压力板6的滑动面61是和转子3和叶轮32一起形成泵室B的表面。从而,入口和出口62与63之间的区域用作闭合区域Cp(在图4中用阴影线表示),该闭合区域用于将泵室B封闭,并允许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之间转换。
入口62和出口63的各前端602和603形成有凹槽621或者631。在图4中,线K1是连接入口62和出口63的尾端601和604的直线,线K2是连接凹槽622和631的前端621a和631a的直线。闭合区域Cp被这些线K1和K2以及正z侧的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外周线302(将在后面描述)封闭。
在本例中,正z侧的外周线302是入口62的内周线62in和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外周(或者周围边界)线之间的中心线。闭合区域Cp的外周(周围边界)线305是凸轮环4的内周(周围边界)41和外周(周围边界)42之间的中心线。
闭合区域Cp包括位于负y侧的第一封闭区域Cp1和位于正y侧的第二封闭区域Cp2。在第一封闭区域Cp1内,压力从入口压力变化到出口压力。在第二封闭区域Cp2内,压力从出口压力变化到入口压力。
为了改善压力板6中的平衡,以滑动面61上的闭合区域Cp为基础,在支承面68上限定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p(后面将要说明),在所述闭合区域Cp处,压力在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之间变化。
直线K1和K2代表在压力板6的轴向方向上(沿着x轴)延伸的假想的平面。在图4的例子中,每个直线K1和K2通过代表压力板6的中心轴线的中心(图5中所示的OR)。上述假想的平面沿着该中心轴线(OR)相互交叉。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沿周向方向在一个扇形部分中延伸,从而被限定在直线(或者假想平面)K1和K2之间,使得在该扇形部分中,既不形成入口62,也不形成出口63。
在图5中,和凸轮环4及适配环5一起表示在压力板6的滑动面61上的压力分布(Ep,Dp)。用粗实线表示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滑动面61包括直接裸露在泵室B中的区域,以及沿轴向方向界定出泵室B的壁面。从而,滑动面61包括:转子侧排出区域Dp(交叉阴影区域和阴影区域),该区域Dp界定出与出口63连通的泵室B,从而接受出口(排出)压力;以及转子侧吸入区域Ep,吸入区域Ep界定出与入口62连通的泵室B,从而接受入口(吸入)压力。转子侧吸入区域Ep是在转子侧排出区域Dp被从滑动面61取走之后留下的区域。
出口压力通过形成在前部泵体11的底部111上的出口压力引入槽111a以及出口侧背压槽61b被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61a。从而,在入口侧背压槽61a周围施加出口压力,并且,转子侧排出区域Dp包括沿着入口侧背压槽61a延伸的正z侧排出区域Dpz+(用阴影线表示)。
该正z侧排出区域Dpz+被径向界定于内周(周围边界)线301与外周(周围边界)线302之间。该内周线301是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内周线61ain与中心驱动轴孔66的外周之间的中心线。外周线302是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外周线61aout与入口62的内周线62in之间的中心线。在本例中,内周线301是围绕中心驱动轴孔66的圆的弧,该圆进一步限定出后面将要描述的负z侧排出区域(或者子区域)Dpz-的内周。
除正z侧排出区域Dpz+之外,转子侧排出区域Dp进一步包括负z侧区域(或者子区域)(用交叉阴影线表示),该区域包括:位于第一封闭区域Cp1的径向内侧的第一中间区域,位于第二封闭区域Cp2的径向内侧的第二中间区域,以及覆盖出口63和出口侧背压室61b的宽阔区域。进而,可以认为,转子侧排出区域Dp包括:覆盖入口侧和出口侧的背压槽61a、61b并环绕中心孔66的环形内部区域,以及覆盖出口并只在形成出口的扇形区中延伸的外部区域。
负z侧排出区域Dpz-被内周线(圆)301界定于径向内侧,所述内周线301是出口侧背压槽61b的内周线61bin与中心驱动轴孔66的外周线之间的中心线。
负z侧排出区域Dpz-的外周线303在出63的径向外侧沿着出口63延伸。本例的负z侧排出区域Dpz-的外周线303是在出口63不与凸轮环4重叠的部分中凸轮环4的内周41与外周42之间的中心线、以及在出口63不与凸轮环4重叠的部分中出口63的外周线63out与凸轮环4的外周42之间的中心线。
这样,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面积Sp等于被内周线301和外周线302和303界定出的图形的面积。
作为被投影到滑动面61上的投影图,图6在滑动面61上用虚线表示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相对于将入口62和出口63二等分的中线III-III(代表正中面)是两侧对称的。第二密封构件220的投影将中心驱动轴孔66包围。第一密封构件210的投影将中心驱动轴孔66、外侧背压槽61b和出口63包围。
第一密封构件210将第二密封构件220包围,并且,在支承面68上于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之间限定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将出口压力通过流体通道63a引入到该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当从图6中观察时,所述流体通道63a向位于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内的出口63敞开。
围绕第一密封构件210限定出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使得第一密封构件210被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包围。通过向在图6中观察时位于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中的入口62敞开的流体通道或者通孔62a,将入口压力引入到该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
因为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被流体压力推压,所以,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面积Sb附加包括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的面积。因此,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面积Sb是被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周线213和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周线221包围的图形的面积。
在滑动面61中,第一密封构件210的投影包围入口侧背压槽61a,但是不包围入口62(参照图7)。从而,第一密封构件210包括在入口62与入口侧背压槽61a之间延伸的正z侧段211、以及在出63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负z侧段212。
图7表示第一密封构件210与转子侧排出区域Dp之间在负z侧的位置关系。在图7中,将第二密封构件220省略,用虚线表示第一密封构件210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
销孔65不被第一密封构件210包围。第一密封构件210沿着连接中心驱动轴孔66中心轴线OR或者驱动轴2和销孔65的直线L位于销孔65的径向内侧。这样,销孔65位于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内(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外部)。从而,第一密封构件210可以防止出口压力通过销孔65的泄漏,改善泵的效率。
如图7所示,沿着圆65a在销孔65的两侧,第一密封构件210穿过其中心在中心驱动轴孔66的轴OR处的圆65a,并穿过销孔65。在销孔65的两侧,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周线213沿径向向外凸出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负z侧外周线303之外。
从而,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周(或者周围边界)213距中心OR的径向距离,从通过中心OR和销孔65延伸的径向直线L上的较小的值RL增大到在与直线L离开的成角度的位置处的较大的值RH。借助这种非圆的外形,通过防止容纳在第一密封构件210中的较高压力经由销孔65泄漏,第一密封构件210可以改善泵的效率。
图8是通过将图6结合到图5中获得的图示(加上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210和220),图9是表示压力板6的滑动面61的正z侧部分的放大图示。在图9中,用阴影线表示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正z侧排出区域Dpz+。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是在滑动面61的相反侧形成在支承面68上的区域。从而,在图8中,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被表示成滑动面61上的投影。
第一密封构件210的投影线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外周线61aout的径向外侧。从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投影向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密封构件210的投影线向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正z侧排出区域Dpz+的径向外侧延伸,从而,形成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该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沿径向向外投影到正z侧排出区域Dpz+之外。施加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上的出口压力也施加到该第一外部投射区域Dbout1上。将第一密封构件210制成这样的形状:在和入口侧背压槽61a相反的位置在支承面68上形成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以便改进与施加到第一投影区域Dbout上的出口压力的压力平衡,其中所述施加到第一投影区域Dbout上的出口压力与施加到位于转子侧滑动面61上的入口侧背压槽61a上的出口压力相反。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沿周向方向在包含中心轴OR的正中面III-III的两侧延伸,并且以两侧对称的方式将入口和出口62、63二等分。
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进一步将入口侧背压槽61a和出口侧背压槽61b包围。第二密封构件220具有从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内周(或者周围边界)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外周(或者周围边界)起延伸到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内周的径向内侧的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周(或者周围边界)的径向宽度。
中心孔66开设在压力板6的中心,用于接纳驱动轴6,使得由压力引起的变形量倾向于在中心驱动轴孔66周围变大。进而,将入口压力施加到被背压槽61a和61b包围的内部区域上。从而,在背压面68上,通过将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径设定得大于中心孔66的直径,围绕中心孔66,在第二密封构件220内形成支承侧较低压力环形区域(Eb)。将第二密封构件220制成这样的尺寸:围绕中心孔66,增大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的面积并缩小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面积,以便通过抑制围绕中心孔66施加的压力,抑制围绕中心孔66的变形。这样,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包括形成在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侧的外部子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侧的内部子区域。
图10和11是放大的图示,分别表示在负y侧和正y侧的压力板的滑动面61的半部,用于表示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的附近。区域Cb1和Cb2是第一和第二投影区域,所述第一和第二投影区域是分别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投影到支承面68上限定出来的。在图8中,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作为在接触面61上的投影用虚线表示,滑动面61上的转子侧排出区域Dp用粗实线表示。
在支承面68上,第一和第二投影区域Cb1和Cb2的每一个被延伸通过各第一和第二投影区域Cb1和Cb2的第一密封构件210划分成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或者Cb2H(用交叉阴影线表示)和较低压力子区域Cb1L或者Cb2L(用阴影线表示)。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或者Cb2H,作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构件210内。较低压力子区域Cb1L或者CbL2,作为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部。
在图10和1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投影区域Cb1中,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比较低压力子区域Cb1L宽,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的面积Sb1H大于第一投影区域Cb1的面积Sb1的一半。类似地,在本例的第二投影区域Cb2中,较高压力区域Cb2H比较低压力子区域Cb2L宽,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Sb2H大于第二投影区域Cb2的面积Sb2的一半。
当每个泵室B通过滑动面61的第一或者第二封闭区域Cp1或者Cp2时,通过吸入和排出之间的转换,使压力变化,该压力变化倾向于引起压力板6向支承侧(向负x侧)变形,从而,导致擦伤和磨损。在这种情况下,被正好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的相反侧的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和Cb2H,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出口压力一起,反抗泵室B内的压力,将压力板6向转子3(在正x方向上)推压,从而,通过消除在x方向的力,抑制压力板6的变形。
使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和Cb2H的面积大于较低压力子区域Cb1L和Cb2L的面积,这对于改进沿着x轴方向的力的平衡和防止压力板6的不希望有的变形是有效的。进而,从支承侧(负x侧)推压压力板6的配置对于缩小压力板6与转子3之间的间隙是有效的,从而通过减少泄漏改进泵效率。
图12是表示在正x侧的转子侧排出区域Dp和压力板6的负x侧的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图示。用粗虚线表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以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周(周围边界)线213和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周(周围边界)线为界),用粗实线表示转子侧排出区域Dp。
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p包括第一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1,该第一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1在正z侧沿径向方向朝外方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正z侧子区域Dpz+之外,并作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一部分,接受较高压力。在负z侧,第一密封构件210向外方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负z侧外周线303之外,从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进一步包括沿径向方向向外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负z侧外周线303之外的第二和第三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2和Dbout3,作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一部分,接受较高的压力。
这样,在负x侧的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在围绕中心孔66分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1、Dbout2和Dbout3处,沿径向向外方展宽到正x侧的转子侧排出区域Dp之外。从而,正z侧上的在第一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1、负z侧一半的负y侧上的第二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2、和负z侧一半的正y侧上第三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3的三个点处,较高的压力在x方向上推压压力板6的支承面68。
借助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这种配置,该密封结构可以利用较高的压力,在围绕转子侧排出区域Dp分布的三个点处,以平衡的方式沿正x方向朝着转子3推压压力板6,以便保持压力板6不相对于驱动轴2(x轴)倾斜。从而,这种叶轮泵可以改进泵的效率,并防止被擦伤。
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面积Sb稍稍大于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面积Sp,它们之间的比Sb/Sp稍大于1。在本例中,将比值Sb/Sp设定为等于1.06~1.12的范围内的值。在本例中,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的面积Sb大于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面积Sp的量,等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外部投影子区域Dbout1、Dbout2和Dbout3的面积之和。
从而,该密封结构可以从支承侧向转子3施加稍大于压力板6的压力,从而,防止压力板6的变形。进而,充分参考适配环5的轴向方向的厚度来控制凸轮环4、转子3和叶轮32的轴向间隙,以便达到泵效率的改进并防止擦伤。
[第一个实施例的效果]
[1]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所说明的例子的变容式叶轮泵包括:泵体10;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被所述泵体支承;转子3,所述转子设置在泵体上,并与驱动轴连接,以便被驱动轴驱动;多个槽31,所述槽(沿径向)形成在转子上;多个叶轮32,所述叶轮容纳在所述槽中;多个支承压力室33,所述支承压力室33设置在所述槽的径向内侧;环形凸轮环4,该凸轮环4被配置成在泵体中在摆动支承点Na上摆动,并且借助叶轮在凸轮环和被封闭在凸轮环内的转子之间限定出多个泵室B;后部泵体12和压力板6,所述后部泵体和压力板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凸轮环的两侧,压力板包括与转子接触的滑动面61和与所述滑动面相反的支承面68;入口62,所述入口62至少形成在压力板的滑动面61的体积增加的区域中,在该体积增加的区域中,泵室的体积增大;以及出口63,所述出口63形成在滑动面61中的体积减小的区域中,在该体积减小的区域中,泵室的体积减小;围绕凸轮环的空隙,并包括位于排出量增加侧的第一压力室A1,和排出量减少侧的第二压力室A2;压力控制阀7,用于控制被引入到第一或者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入口侧背压槽61a,该入口侧背压槽61a形成在入口62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61中,并被设置成通向背压室33,出口侧背压槽61b,所述出口侧背压槽61b形成在出口63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61中,并被设置成通向背压室33。
在该叶轮泵中,将转子侧吸入区域Ep和转子侧排出区域Dp限定在压力板的滑动面中。转子侧吸入区域Ep是界定出吸入泵室的区域,该吸入泵室是与入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因此,暴露于吸入泵室中的压力下)。转子侧排出区域Dp是界定出作为与出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的排出泵室的区域(因此暴露于排出泵室的压力下)。在与转子相反侧的压力板的支承面68上,限定出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所述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形成在与转子侧吸入区域Ep相反的位置上,并被配置成接受进入压力,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形成在与转子排出区域Dp相反的位置上,并配置成接受排出压力。叶轮泵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支承面68上的密封构件210,并被配置成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和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相互分离。在滑动面61中,在出口63的前端603、631a与入口62的尾端601之间,沿周向限定出第一封闭区域Cp1,在入口62的前端602、621a与出口63的尾端604之间,沿着周向限定出第二封闭区域Cp2。在支承面68中,限定出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1H,该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1H设置在由第一封闭区域Cp1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一投影区域Cb1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并且,限定出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2H,该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2H设置在由第二封闭区域Cp2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二投影区域Cb2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
在这样构成的叶轮泵中,接受出口(排出)压力的作用的部分和不接受出口压力作用的部分在压力板6上平衡,以便控制压力板6的变形。从而,在泵的旋转过程中,这种叶轮泵可以减少摩擦损失,并保护压力板6不被擦伤。进而,采用被保护以防不均匀变形的压力板,这种叶轮泵可以减少压力板6的厚度,并且对于压力板6,能够利用具有耐受倾向于引起擦伤的条件的稍软的材料。
[2]将排出压力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内,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配置成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在滑动面上的投影覆盖入口侧背压槽61a并在入口侧背压槽的径向外侧延伸。
施加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包括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上的压力抵消被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61a)中的排出压力,从而改善压力平衡。
[3]出口63的前端603包括向入口62的尾端601(沿周向)延伸的出口切槽631;入口62的前端602包括向入口62的尾端601(沿周向)延伸的入口切槽621;第一封闭区域(Cp1)被(沿周向)界定于入口62的尾端601与由出口切槽631的前端631a限定的出口的前端之间;第二封闭区域Cp2被(沿周向)界定于出口63的尾端604与由入口切槽621的前端621a限定的入口的前端之间。
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是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每个泵室中的压力条件随着转子3和叶轮32的旋转在吸入和排出之间变化。从而,通过以明确地限定出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为基础,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设定成包含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可以进一步改善在压力板6中的压力平衡。
[4]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1H的面积Sb1H大于或者等于整个投影区域Cb1的面积Sb1的一半,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Cb2H的面积Sb2H大于或者等于整个第二投影区域Cb2的面积Sb2的一半。
在压力板6的闭合区域C,每个泵室B中的压力随着转子3和叶轮32的旋转而改变。从而,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定第一和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可以将作用到压力板6上的力平衡,并抑制压力板6的变形。进而,通过从负x侧(从支承面68)向转子3施加推压压力板6的力,可以减小压力板6与转子3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泄漏,并改善泵的效率。
[5]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进一步包括销构件81,该销构件81通过形成在压力板上的销孔65***,并被配置成防止凸轮环相对于泵体旋转。在上面说明的例子中,销孔65沿周向方向形成在摆动支承点Na与出口63的尾端604之间的位置,密封构件沿径向位于出口与销孔之间。将密封构件制成这样的形状:使得销孔被排除在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之外。
销孔65形成在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p中。从而,叶轮泵可以防止出口压力通过销孔65的泄漏,从而改善泵的效率。
[6]这样配置入口侧背压槽61a:使得将排出压力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61a)内,并且,这样配置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使得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覆盖入口侧背压槽在支承面68上的投影,并在入口侧背压槽的投影的径向外侧延伸。
施加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包括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上的压力抵消被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61a内的排出压力,从而改善压力平衡。
[7]将密封构件210制成这样的形状:使得密封构件210的半径(或者径向距离)在连接驱动轴2和销孔65的直线上比在不通过销孔65的直线上小。在上述例子中,密封构件210具有这样的外周,即,该外周包括在销孔65的径向内侧位置上沿径向向内凹入的凹入段、以及从该凹入段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出段。
这样配置的不与销孔65干扰的密封构件210,通过防止被密封构件密封的较高压力通过销孔的泄漏,可以改善泵的效率,并且在不过分减小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的情况下,改善压力的平衡。
[8]除了作为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与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Eb分离的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密封构件之外,叶轮泵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构件220,所述第二密封构件220围绕驱动轴2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68上,以便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与驱动轴分离,并被第一密封构件所包围。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覆盖入口侧和出口侧背压槽61a和61b。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外周边或者外周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内周或者周边的径向外侧,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周边或者内周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内周边的径向内侧。
压力板6具有在中心区域穿过压力板开设的驱动轴中心孔66,从而,变形倾向于在压力板的中心区域增大。进而,入口压力在入口侧和出口侧背压槽61a和61b的径向内侧上被施加到驱动轴中心孔66周围的中心区域上。从而,理想的是,将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内周在防止出口压力泄漏的范围内沿径向向外从背压槽61a、61b向中心孔66移位。从而,将第二密封构件220的形状和尺寸设定成增大在第二密封构件220内围绕中心孔66形成的较低压力区域Eb的环状内部子区域的面积,并减小较高压力区域Db的的面积。这样构成的第二密封构件220可以抑制施加到围绕中心孔66的中心区域上的压力,并防止中心孔66周围的变形。
[9]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转子3和压力板6。从而,可以形成采用转子和压力板中更软的一个作为缓冲构件的结构,以便防止咬粘和擦伤。具体地说,当压力板的材料比转子的材料更软时,由压力平衡获得改善的压力板有效地执行缓冲功能。
[10]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制造得大于转子侧排出区域Dp,从而,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Sb与转子侧排出区域的面积Sp的尺寸比Sb/Sp在1.06~1.12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利用从支承侧施加到压力板上的稍大的力抑制压力板的变形。进而,可以充分参考适配环5的轴向厚度来设定凸轮环(4)、转子(3)和叶轮(32)的轴向间隙,改善泵的效率,防止擦伤。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适配环5以及转子3和凸轮环4沿轴向方向配置在压力板6与后部泵体12之间。
[11]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包括多个在围绕驱动轴以平衡的方式分布的多个点处沿径向向外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之外的外部投影区域。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投影区域。第一投影区域Dbout1沿径向位于入口侧背压槽61a与入口62之间,第二和第三投影区域Dbout2、Dbout3沿径向位于出口63与压力板6的外周之间。第二和第三投影区域沿径向向外投影到通过销孔65并围绕作为中心的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圆之外。进而,销孔65沿周向位于第二和第三投影区域Dbout2、Dbout3之间。将支承侧的这些外部投影区域配置成对压力板进行推压,从而在围绕驱动轴分布的多个位置支承压力板。从而,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压力板6的倾斜,同时,改善泵的效率以及耐擦伤性。
[第二个实施例]
图13和14是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的图示。第二个实施例的叶轮泵1的基本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但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构件210偏离包含中心轴线(OR)的正中面III-III。图13表示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板6在正x侧的滑动面61,图14表示第一密封构件210。在图13中,为了说明起见,用实线表示第一密封构件210,尽管该密封构件配置在压力板6的负x侧(支承面68),并将第二密封构件220省略,因为,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第二密封构件220相对于正中面III-III对称地配置。
如图13所示,第一密封构件210相对于偏移平面IV-IV对称地配置,该偏移平面IV-IV与正中面III-III平行并向负y方向偏移。从而,第一密封构件210不相对于通过入口和出口62和63的圆周中点的正中面III-III对称。偏移面IV-IV是一个平行于正中面III-III且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凸轮环4的中心OC的假想平面。
由于凸轮环4的偏心率的缘故,在滑动面61中的第一封闭区域Cp1的面积变得大于第二分布封闭区域Cp2的面积。从而,将第一密封构件210配置成使得在支承面68上、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比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宽,适合于以平衡的方式推动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这种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的面积比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大的非对称地配置,对于改善压力板6中的压力平衡和改善泵的效率以及抗擦伤性是有效的。
图13所示的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外周213位于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正z侧外周302的径向外侧,并形成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外部投影区域Dbout1。
如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密封构件那样,图13的第一密封构件210,在两个点处,沿径向向外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Dp的负z侧外周303之外,以便形成第二和第三外部投影区域Dbout2和Dbout3。从而,在被第一、第二和第三外部投影区域Dbout1、Dbout2和Dbout3限定三个点处推压并支承压力板6。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密封构件210相对于平面IV-IV是两侧对称的,密封构件210的两个对向侧形状相同,从而装配更容易。
[第二个实施例的效果]
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的面积大于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这种配置对于改善在压力板6中的压力平衡和改善泵的效率和抗擦伤性是有效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密封构件210是两侧对称的。具有相同的两个对向侧的第一密封构件210使其能够更容易地将密封构件安置到叶轮泵中。
[第三个实施例]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变容式叶轮泵的图示。第三个实施例的叶轮泵1的基本结构与第二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但是,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构件210是非对称的。图15表示压力板6在正x侧的滑动面61。在图15中,为了说明起见,用实线表示密封构件210,将第二密封构件省略。
图15的第一密封构件210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封闭区域Cp1和Cp2中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中间段215和216,在负y侧的第一中间段215,与在正y侧的第二中间段216相比,沿径向向外投影更大的范围。
从而,图15的第一密封构件不是精确的相对于平面IV-IV两侧对称的。和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一样,第一密封构件210使得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的面积大于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以便改善在压力板6中的压力平衡。
在最大摆动状态下(在这种状态,凸轮环4向负y侧摆动到最大),排出量增大,从而压力板6在正x侧从泵室接受到的力变得更大。从而,与正y侧的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相比,负y侧(最大摆动侧)的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的面积增大投影所述中间段215的量。从而,从支承侧施加到压力板6上的力增大,根据凸轮环4的摆动状态,改善压力平衡。
与在最大偏心状态的凸轮环4的外周相一致地形成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出口侧段。这样,将第一密封构件210定位并形成为有效地根据在排出压力增大的状态下的凸轮环4的位置有效地限定出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从而,根据凸轮环4的摆动状态,进一步改善压力平衡。
尽管第一密封构件210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直线IV-IV和直线III-III是不对称的,但是第一密封构件210在线K1和K2的正z侧的入口侧段211(交叉阴影部)是两侧对称的。因为入口侧背压槽61a相对于中线III-III是两侧对称的。所以,入口侧段211对称地形成在入口侧背压槽61a的径向外侧,从而形成入口侧段211和入口侧背压槽61a相对于中线III-III的对称密封结构,以便进一步改善压力平衡。
密封构件210向凸轮环4的偏心率增大的一侧偏移。在最大摆动状态下,排出量增加,从而压力板6从滑动面61e受到的力变得更大。从而,与在正y侧的第二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2H的面积相比,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在负y侧的面积增大相对于投影的中间段215的量。从而,从支承侧施加到压力板6上的力在最大摆动状态下增大,根据凸轮环4的摆动状态,改善压力平衡。
在围绕出口63的负z侧,将第一密封构件210制成和最大偏心率状态下的凸轮环4的外周相一致的形状。从而,充分根据在最大偏心率状态下的凸轮环4形成密封构件210和第一投影较高压力子区域Cb1H,以便改善压力平衡。
如上所述,根据所说明的实施例,变容式叶轮泵包括:转子3;环状凸轮环4;泵体10,所述泵体可包括包围转子和凸轮环的圆周壁、在转子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端壁111、12;压力板6,所述压力板6配置在泵体的第一端壁与转子之间,并且包括支承面和形成有入口和出口及背压槽的滑动面。该叶轮泵进一步包括密封构件210,该密封构件沿轴向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68与泵体的第一端壁之间,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围绕背压槽在入口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内侧段,以及在出口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出口侧段。背压槽可以包括入口侧背压槽61a和出口侧背压槽61b。除在第一端壁和转子之间的压力板6之外,叶轮泵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在第二端壁与转子之间的第二压力板,该第二压力板以和在第一端壁与转子之间的第一压力板相同的方式构成,在第二压力板与第二端壁之间具有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是第一密封构件210,叶轮泵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转子并通过形成在压力板上的中心孔66***的驱动轴2;以及第二密封构件220,该第二密封构件220配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与泵体的端壁111之间,该密封构件将中心孔封闭。第一密封构件具有类似于闭合的平面图的闭合形状,并包围第二密封构件,以便沿径向在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中间、且沿轴向在压力板与泵体的端壁之间限定出有界的空隙。
在所说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实施例的例子中,入口象圆弧一样沿周向方向围绕中心孔在入口侧扇区中围绕中心孔的第一环形区域内从第一端部向第二个端部延伸,出口象圆弧一样沿周向方向围绕中心孔在出口侧扇区内围绕中心孔的第一环形区域内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入口和出口沿直径跨越中心孔66相互面对。所说明的例子中的第一密封构件的入口侧段象圆弧一样沿着入口在入口的径向内侧周向延伸,第一密封构件的出口侧段象圆弧一样沿着出口在出口的径向外侧周向延伸,第一密封构件的入口侧段和出口侧段沿直径跨越中心孔相互面对。第一密封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在入口侧扇区和出口侧扇区之间的中间扇区内从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内侧向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将入口侧段的第二端部与出口侧段的第一端部连接起来;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中间段在位于出口侧扇区与入口侧扇区之间的第二中间扇区域内从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出口侧向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将出口侧段的第二端部与入口侧段的第一端部连接起来。可以将第一环形区域看成是被界定于外部和内部假想圆柱面之间的环形部,所述假想的圆柱面的每一个通过围绕中心孔的中心轴线移动假想直线产生,所述假想直线保持与中心轴平行。假想的外部和内圆柱面可以采用直圆柱体的曲面的形状,并配置成围绕作为共用轴线的中心轴线是同轴的。(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限定后面描述的每个环形区域)。入口侧扇区、出口侧扇区和第一及第二中间扇区的每一个,都是被两个包含中心轴线的假想的径向平面(诸如图4中由直线K1和K2所示的平面)界定出来的扇形部,所述两个假想的平面,如图4中所示,当从轴向方向观察时,在压力板的图中,采取圆的扇区的形式。
在所说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实施例的例子中,背压槽61a、61b、61c形成在被第一环形区域包围的第二环形区域内。还进一步形成包围第一环形区域的外部环形区域,沿径向方向位于第一和第二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环形区域,以及围绕中心孔在第二环形区域内形成的内部环形区域。第一密封构件210的入口侧段沿周向方向在中间环形区域内至少在入口的中间附近延伸,而第一密封构件的出口侧段在出口外侧的外部环形区域内延伸。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的每一个,以被容纳在密封槽内,所述密封槽形成在压力板和泵体的端壁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第二和第三个实施例,第一密封构件210相对于包含转子3的旋转轴线OR的假想正中平面III-III和凸轮环4的摆动轴Na是不对称的,使得被第一密封构件封闭的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Db被假想的正中面划分成位于假想的正中面的第一中间段所处的第一(左)侧的较大的半部(图13和图14中的左半部)、和位于假想的正中面的第二中间段所处的第二(右)侧的较小的半部(图13和15中的右半部),所述较小的半部比所述较大的半部小。凸轮环4被配置成在摆动轴Na上摆动,并且通常(由弹簧71)向第一(左)侧推动。
本申请基于2007年8月17日提出的第一个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12857号公报。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在这里加以结合。
尽管上面参考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来说,通过上面的讲授,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型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参照下面的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Claims (30)

1.一种变容式叶轮泵,包括:
泵体;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被所述泵体支承;
转子,该转子设置在所述泵体内,并与驱动轴连接,以便被驱动轴所驱动,并且,所述转子形成有多个槽;
多个叶轮,每个所述叶轮被可滑动地接纳到所述槽当中相应的一个槽中;
多个背压室,每个所述背压室设置在所述槽当中相应的一个槽的径向内侧;
环状凸轮环,所述凸轮环包围所述转子,并被配置成在泵体中围绕摆动支点摆动,并且和叶轮一起在转子与凸轮环之间限定出多个泵室;
第一和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板构件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凸轮环的两侧,第二板构件包括与转子接触的滑动面以及与转子分离开的支承面;
入口,所述入口在泵室的体积增大的体积增大区域中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上,以及出口,所述出口在泵室的体积缩小的体积缩小区域中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上;
围绕所述凸轮环的空隙,该空隙包括位于排出量增大侧的第一流体压力室,以及位于排出量减小侧的第二流体压力室;
压力控制器件,用于控制要被引入第一或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
入口侧背压槽,该入口侧背压槽形成在入口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上,并被配置成引导至背压室,以及出口侧背压槽,该出口侧背压槽形成在出口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面上,并被配置成引导至背压室;
转子侧吸入区域,该转子侧吸入区域被限定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中,该转子侧吸入区域是界定出作为与入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的吸入泵室的区域; 
转子侧排出区域,该转子侧排出区域被限定在第二板构件的滑动面中,所述转子侧排出区域是界定出作为与出口流体连通的泵室之一的排出泵室的区域;
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所述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在与转子侧吸入区域对向的位置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接受进入压力;
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在与转子侧排出区域对向的位置形成在第二板构件的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接受排出压力;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支承面上,并被配置成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和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彼此分离开;
第一封闭区域,该第一封闭区域被限定在所述滑动面上,并被界定于所述出口的前端与所述入口的尾端之间;
第二封闭区域,该第二封闭区域被限定在所述滑动面上,并被界定于所述入口的前端与所述出口的尾端之间;
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该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设置在由第一封闭区域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一投影区域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以及
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该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设置在由第二封闭区域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二投影区域中,并被配置成接受较高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这样配置入口侧背压槽:使得排出压力被引入到入口侧背压槽中,并且,这样配置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使得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在滑动面上的投影覆盖入口侧背压槽,并且在入口侧背压槽的径向外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的前端包括向所述入口的尾端延伸的出口切槽;
所述入口的前端包括向所述入口的尾端延伸的入口切槽;
所述第一封闭区域被界定于所述入口的尾端与由所述出口切槽的 前端确定的所述出口的前端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封闭区域被界定于所述出口的尾端与由所述入口切槽的前端确定的所述入口的前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具有大于或者等于由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在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一投影区域的面积的一半的面积;以及
所述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具有大于或者等于由第二封闭区域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投影形成的第二投影区域的面积的一半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式叶轮泵进一步包括通过形成在第二板构件上销孔***的销构件,所述销构件被配置成防止凸轮环相对于泵体旋转,所述密封构件在径向上位于出口与销孔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包括在销孔的径向内侧的位置上径向向内凹入的凹入段,以及从凹入段径向向外凸出的凸出段。
7.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第一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被投影的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相对于作为偏离所述驱动轴的轴线的正中面基本上是对称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相对于沿轴向延伸并将入口和出口的每一个二等分的中心平面是不对称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不对称段,所述不对称的段相对于沿轴向延伸并且将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每一个二等分的中心平面是不对称的;对称段,所述对称段在入口侧背压槽与入口之间的径向区域中延伸,并且该对称段相对于沿轴向延伸并且将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每一个二等分的中心平面是对称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向凸轮环的偏心率增大的一侧偏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出口侧段,该出口侧段的形状与在凸轮环的偏心率最大的位置处的凸轮环的外周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除作为将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和支承侧较低压力区域分离开的第一密封构件的密封构件之外,所述叶轮泵还包括第二密封构件,该第二密封构件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上,该第二密封构件围绕驱动轴并被第一密封构件所包围。
14.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由第一种材料制成,第二板构件由与第一种材料不同的第二种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封闭区域的面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构件的第二种材料比所述转子的第一种材料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第一种材料是铁质材料,所述第二板构件的第二种材料是非铁合金,所述合金是铝合金和铜合金中的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构件包括非铁质合金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通过气相沉积形成在基体材料上。
19.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Sb大于所述转子侧排出区域的面积Sp。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的面积Sb与所述转子侧排出区域的面积Sp的尺寸比Sb/Sp在1.06~1.12的范围内。 
21.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包括多个外部投影区域,所述外部投影区域在围绕驱动轴分布的多个点处沿径向方向向外方投影到转子侧排出区域之外。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投影区域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投影区域,第一投影区域在径向上位于入口侧背压槽与入口之间,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在径向上位于出口与第二板构件的外周之间。
23.一种变容式叶轮泵,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形成有多个槽,每个槽具有背压室,并设置有多个叶轮,每个叶轮被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槽当中相应的一个槽中,并被配置成由背压室中的压力沿径向方向朝外方推压;
环形凸轮环,所述环形凸轮环在内部可旋转地容纳所述转子,该凸轮环被配置成能够摆动,并且在转子与凸轮环之间与叶轮一起限定出多个泵室;
泵体,所述泵体装入有所述凸轮环和所述转子,并且所述泵体包括有端壁;
压力板,所述压力板配置在泵体的端壁与转子之间,该压力板包括面向转子和凸轮环的滑动面,以及与滑动面相反的支承面,所述压力板进一步包括
入口,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滑动面上,向泵室提供工作流体,
出口,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滑动面上,将工作流体从泵室排出,以及
背压槽,所述背压槽形成在所述滑动面上,以便与所述背压室连通;以及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与所述泵体的所述端壁之间,所述密封构件包括
入口侧段,所述入口侧段在所述入口的径向内侧且在背压槽的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出口侧段,所述出口侧段在所述出口的径向外侧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是第一密封构件,所述叶轮泵进一步包括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转子,并通过形成在所述压力板上的中心孔被***,以及
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在压力板的支承面与泵体的端壁之间,并包围所述中心孔;并且
其中,第一密封构件具有包围所述中心孔的封闭形状,并且包围第二密封构件,以便在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之间限定出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借助被引入到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的排出压力将压力板向转子推压。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在入口侧扇区中围绕中心孔的第一环形区域内沿周向围绕中心孔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所述出口在出口侧扇区中围绕中心孔的第一环形区域内沿周向围绕中心孔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通过入口侧扇区域与出口侧扇区之间的第一中间扇区、从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内侧朝着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将入口侧段的第二端部与出口侧段的第一端部连接起来,以及
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中间段通过出口侧扇区与入口侧扇区之间的第二中间扇区、从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外侧朝着第一环形区域的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将出口侧段的第二端部与入口侧段的第一端部连接起来。
26.如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构件的出口侧段包括外周,所述外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起部、沿周向位于第一与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凹部,所述凹部凹入,从而使得距所述压力板的中心轴的径向距离在凹部处比凸起部处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 板形成有用于容纳销构件的销孔,所述销构件用于防止所述凸轮环的旋转,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出口侧段的外周的所述凹部沿径向方向位于所述出口与所述销孔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由第一种材料制成,所述压力板由与所述第一种材料不同的第二种材料制成。
29.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位于所述背压槽的内周的径向外侧的外周、以及位于所述背压槽的内周的径向内侧的内周。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变容式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相对于包含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轮环的摆动轴线的假想正中面是不对称的,从而,被第一密封构件封闭的支承侧较高压力区域被所述假想正中面划分成:在所述假想正中面的第一侧的较大的第一半部,所述第一中间段位于该第一半部上;以及较小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二半部比所述较大的第一半部小,位于所述假想正中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中间段位于该第二半部上。 
CN2008101456656A 2007-08-17 2008-08-15 变容式叶轮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8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2857 2007-08-17
JP2007212857A JP5022139B2 (ja) 2007-08-17 2007-08-17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07212857 2007-08-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8562A CN101368562A (zh) 2009-02-18
CN101368562B true CN101368562B (zh) 2011-07-20

Family

ID=40280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56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8562B (zh) 2007-08-17 2008-08-15 变容式叶轮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57057B2 (zh)
JP (1) JP5022139B2 (zh)
CN (1) CN101368562B (zh)
DE (1) DE10200803768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7601B2 (ja) * 2007-03-05 2012-05-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DE112010002098A5 (de) * 2009-05-27 2012-09-06 Ixetic Bad Homburg Gmbh Pumpe, insbesondere flügelzellenpumpe
JP5395713B2 (ja) * 2010-01-05 2014-01-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ベーンポンプ
CN103228918B (zh) * 2010-10-05 2016-04-06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双出口泵
CN102072150B (zh) * 2011-01-28 2012-08-15 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叶片泵
JP5877976B2 (ja) * 2011-08-31 2016-03-0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ベーンポンプ
DE102011116858B4 (de) * 2011-10-25 2018-10-11 Danfoss A/S Flügelzellenmaschine
ITTO20121007A1 (it) * 2012-11-20 2014-05-21 Vhit Spa Pompa rotativa a cilindrata variabile e metodo di regolazione della sua cilindrata
JP5926993B2 (ja) * 2012-03-21 2016-05-25 Kyb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DE112013004886B4 (de) * 2012-10-05 2016-09-15 Magna Powertrain Bad Homburg GmbH Pumpe mit verstellbarem Fördervolumen
DE102013021187A1 (de) 2013-12-17 2015-06-18 Daimler Ag Pumpe zum Fördern eines Fluids,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wagens
JP6329775B2 (ja) * 2014-01-27 2018-05-23 Kyb株式会社 ベーンポンプ
DE102014203193B4 (de) * 2014-02-21 2019-10-31 Joma-Polytec Gmbh Verstellbare Flügelzellenpumpe
JP2016017450A (ja) * 2014-07-08 2016-02-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JP6681705B2 (ja) 2015-12-16 2020-04-1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ベーンポンプ装置
JP6568474B2 (ja) 2015-12-25 2019-08-2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ベーンポンプ装置
DE102016204099B3 (de) * 2016-03-11 2017-03-16 Magna Powertrain Bad Homburg GmbH Dichtungsanordnung für schaltbare Flügelzellenpumpe in Cartridge-Bauweise
JP6773991B2 (ja) * 2017-04-22 2020-10-21 株式会社不二越 ベーンポンプ
JP6948195B2 (ja) * 2017-09-13 2021-10-1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JP7256598B2 (ja) * 2017-11-20 2023-04-12 Kyb株式会社 ベーンポンプ
JP6933132B2 (ja) * 2017-12-27 2021-09-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ポンプ装置
US11248601B2 (en) * 2019-03-01 2022-02-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endulum oil pump
DE102019132729A1 (de) * 2019-12-02 2021-07-01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Sickend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99077B1 (it) * 1997-04-16 2000-02-07 Luk Fahrzeug Hydraulik Pompa rotativa a palette
JPH1193856A (ja) 1997-09-18 1999-04-06 Jidosha Kiki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H1193862A (ja) * 1997-09-19 1999-04-06 Jidosha Kiki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3861638B2 (ja) 2001-08-31 2006-12-20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2007212857A (ja) 2006-02-10 2007-08-23 Denso Corp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2006275063A (ja) * 2006-07-18 2006-10-12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22139B2 (ja) 2012-09-12
US20090047141A1 (en) 2009-02-19
DE102008037684B4 (de) 2018-07-19
US8257057B2 (en) 2012-09-04
CN101368562A (zh) 2009-02-18
DE102008037684A1 (de) 2009-02-26
JP2009047042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8562B (zh) 变容式叶轮泵
US5545014A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component parts and method
US8419392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EP2946113B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with multiple pressure chambers
US20020037222A1 (en) Vane pump with underv ane feed
US20140271310A1 (en) Clubhead Vane Pump With Balanced Vanes
US5716201A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with vane tip relief
US7637724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with pressure balanced vane
US5833438A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having cam seal with seal land
US4415319A (en) Pump unit
JP2015169156A (ja) 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US3154240A (en) Pumping device
JP4995779B2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5243316B2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KR10253895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5330984B2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EP4170129A1 (en) Rotary compressor
JP2020029797A (ja) 片吸込ポンプ
JP2018168780A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JPS6155373A (ja) 回転形流体切換装置
JP2637187B2 (ja) 両吸込キャンドモータポンプ
JPH02218885A (ja) バキュームポンプ
KR20160061817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7514805A (zh) 一种滚子组件、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JP2008523317A (ja) フィード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