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3969B -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3969B
CN101333969B CN2008101085891A CN200810108589A CN101333969B CN 101333969 B CN101333969 B CN 101333969B CN 2008101085891 A CN2008101085891 A CN 2008101085891A CN 200810108589 A CN200810108589 A CN 200810108589A CN 101333969 B CN101333969 B CN 101333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oling liquid
combustion engine
continuous running
shuts 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85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3969A (zh
Inventor
前原勇人
津久井孝明
齐藤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3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39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6Cutting-out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4Cooling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02Cylinder arrangements
    • F02F7/0012Crankcases of V-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构成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向而可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中,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包括:连通路(43),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Wf)和形成于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Wr)使冷却液流通;旁通路(52),其从连通路(43)分路并绕过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Wr);分流控制阀(51),其设于连通路(43)向旁通路(52)分路的分路部;控制机构(53),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分流控制阀(51)。

Description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可停止一部分气缸运转的多气缸内燃机中,在部分气缸长时间持续停止运转后,在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停止过的气缸有时成为不完全的暖机状态。
为了防止成为这种不完全的暖机状态,例如有,控制为根据部分气缸停止运转时预先设定好的内燃机气门停止周期,反复进行全部气缸的内燃机气门的动作、停止(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8-93516号公报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多气缸内燃机是在各气缸上分别设有对各气缸可独立地进行内燃机气门的动作及停止的切换的气门动作·停止切换机构的内燃机。
由于是在多个气缸的各气缸上分别设置气门动作·停止切换机构,所以构成部件多,控制变得复杂,并且由于配置气门动作·停止切换机构而导致内燃机的构造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冷却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向,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的暖机状态。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该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分流控制阀,其设于从所述连通路向旁通路分路的分路部;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车辆的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所述内燃机暖机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第三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该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旁通路中;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
第四方面的发明在第三方面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车辆的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便在所述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液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从而闭塞旁通路,以便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第五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该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第一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旁通路中;第二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连通路的所述旁通路所分路的分路部下游侧;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
第六方面的发明在第五方面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在所述内燃机暖机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打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关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在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关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打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第七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为前后V型内燃机,其搭载于车辆上,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向车身前方倾斜,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向车身后方倾斜,从侧面看构成为V字形状。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在从连通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连通路分路旁通路的分路部设置分流控制阀的简单构成,使分流控制阀能够设定冷却液流过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流量和流过旁通路的流量的分流比率,且使控制机构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该分流控制阀,因此,通过控制分流控制阀,使得在仅持续运转气缸进行工作时,在某一运转状况下,使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的冷却液流向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由此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由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仅使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并控制分流控制阀,以便在内燃机暖机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旁通路中流动,因此可促进暖机。
由于控制分流控制阀使得在暖机结束且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所以能够使不工作的停止运转气缸升温,从而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而且,控制分流控制阀使得在全部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旁通路而在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因此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根据第三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由于其通过在从连通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连通路分路且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通路的旁通路中设置流量调节阀的简单构成,该流量调节阀调节流过冷却液的旁通路的流量,同时也调节流过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流量,并且控制机构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该流量调节阀,因此通过使流量调节阀控制为,仅持续运转气缸工作时,在某一运转状况下,使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的冷却液流向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由此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根据第四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由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仅使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并且控制流量调节阀使得在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液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旁通路中流动,因此能够适量地在不工作的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而使停止运转气缸升温,从而可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由于控制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从而闭塞旁通路,以便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故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在从连通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连通路分路且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通路的旁通路中设置第一流量调节阀,在连通路分路旁通路的分路部的下游侧设置第二流量调节阀的简单构成,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从而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得仅有持续运转气缸工作时,在某一运转状况下,使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的冷却液流向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由此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根据第六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由于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仅使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并在内燃机暖机时,控制打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关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旁通路中流动,故可促进暖机。
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因此能够使不工作的停止运转气缸升温,从而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而且,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控制关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打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因此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根据第七方面发明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由于侧面看构成为V字形状的前后V型内燃机中,其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向车身前方倾斜(前侧组),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向车身后方倾斜(后侧组),因此,通过将持续运转气缸配置在更期待利用行驶风的空冷效果的前组,由此能够对内燃机整体进行高效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六气缸前后V型水冷式内燃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从气缸的中心轴线方向看气缸停止切换机构的进气侧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冷却水循环通路构成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又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内燃机
Bf  前侧组
Br  后侧组
2   气缸体
3   曲轴箱
4   气缸盖
10  气门装置
13  进气凸轮
14  停止凸轮
15  排气凸轮
17、18  驱动摇臂
19  自由摇臂
20  气缸停止切换机构
21  连结活塞
22  连结销
23  解除活塞
36  驱动摇臂
37  自由摇臂
Wf  持续运转气缸水套
Wr  停止运转气缸水套
40  冷却控制装置
41  水泵
42  喷出路
43  连通路
44  流出路
45  调温器
46  送水管道
47  散热器
48  吸入管道
49  旁通管道
51  分流控制阀
52  旁通路
53  ECU
70  冷却控制装置
71  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
72  旁通路
73  ECU
80  冷却控制装置
81  第二流量调节阀
83  EC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搭载于未图示的两轮机动车上的OHC式四冲程内燃机1为曲轴(未图示)指向车宽方向,且车身前方的三个气缸的气缸列(前侧组Bf)和车身后方的三个气缸的气缸列(后侧组Br)前后形成大致呈60度夹角的六气缸前后V型内燃机。这样的OHC式四冲程循环内燃机1的主体由气缸体2、一体安装于该气缸体2下面的曲轴箱3、分别一体安装于该气缸体2的车身前方的气缸列及车身后方的气缸列的顶端的气缸盖4、4和分别覆盖该气缸盖4、4顶部的气缸盖罩5、5构成。
在OHC式四冲程循环内燃机1的前后组Bf、Br间的空间配置未图示的燃料喷射阀器、进气室等的进气装置,并且在前后组Bf、Br的缸盖4、4的前后外侧连接未图示的排气管。
前侧组Bf的三个气缸由持续运转气缸构成,后侧组Br的三个气缸由停止运转气缸构成。
即,在前后组Bf、Br中的后侧组Br的气门装置10上组装有通过油压进行动作的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图2表示从气缸盖4的上方沿气缸的中心线方向看该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的进气侧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一部分用剖面表示。
该气门装置10配置在气门室11内,该气门室11由与气缸体2的上端结合的气缸盖4、和与该气缸盖4的上端结合的气缸盖罩5形成。
在与形成于上述气缸体2上的各气缸滑动自如地嵌合的活塞和气缸盖4之间形成燃烧室,在气缸盖4上形成连通上述各燃烧室的进气口及排气口,另外,以通过上述活塞驱动的曲轴的1/2转速被旋转驱动的凸轮轴12,插通在凸轮轴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以一定间隔一体成形于气缸盖4上的多个凸轮架的插通孔中,并通过其轴颈部旋转自如地被支承。
在上述每个燃烧室内,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汽缸盖4上的一对进气阀及一对排气阀通过气门装置10进行动作,该气门装置10具备凸轮轴12、和设于该凸轮轴12上的凸轮13、14、15、和摇臂轴16、和摇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摇臂轴16上的摇臂17、18、19、以及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并分别在规定的正时开闭上述进气口的燃烧室侧的一对开口及上述排气口的燃烧室侧的一对开口。
上述内燃机1的一部分后侧组Br的气缸在低负荷运转时等的注重燃料消耗的运转时被停止,因此在后侧组Br的气门装置10上设置用于在气缸停止运转时将上述进气阀及上述排气阀保持关闭状态的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
下面,参照图2,主要对设于上述进气阀侧的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进行说明。
在凸轮轴12上,对上述每个燃烧室设有:进气凸轮13;一对停止凸轮14,其夹住进气凸轮13位于其两侧;一对排气凸轮15,其夹住进气凸轮13及两停止凸轮14位于其两侧。
进气凸轮13及排气凸轮15具有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由基础圆部和具有规定的升程量及动作角的尖部构成,停止凸轮14具有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仅由与进气凸轮13及排气凸轮15的基础圆部相同半径的基础圆部构成,在使后侧组的气缸停止运转时,将上述进气阀及上述排气阀维持为关闭状态。
与上述各燃烧室相对应,一对驱动摇臂17、18和配置于两者之间的自由摇臂19摇动自如地支承在摇臂轴16上,该摇摆轴16插通到通过螺栓缔结于气缸盖4上的多个摇臂轴架的插通孔中。
在各驱动摇臂17、18的一端部形成与停止凸轮14滑动接触的滑阀17a、18a,在另一端部设置与上述进气阀相抵接的挺杆螺钉17b、18b。
另一方面,与进气凸轮13滚动接触的滚轮9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自由摇臂19的一端部,该自由摇臂19通过支承于气缸盖4上的空转机构的弹簧而朝向进气凸轮施力。
而且,横跨驱动摇臂17、18和自由摇臂19之间,设置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该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可对驱动摇臂17、18和自由摇臂19的连结及连结解除进行切换。
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具备:连结活塞21,其可连结驱动摇臂17和自由摇臂19;连结销22,其可连结驱动摇臂17和自由摇臂19;解除活塞23,其限制连结销22的移动,且使驱动摇臂17、18和自由摇臂19成为连结解除状态;回位弹簧24,其使连结销22抵接于连结活塞21,同时使解除活塞23抵接于连结销22;第一油压室25,其形成于驱动摇臂17上,给排用于使连结活塞21移动的工作油,且容纳回位弹簧24;第二油压室26,其形成于驱动摇臂18上,给排用于使解除活塞23移动的工作油。
在圆筒状的各摇臂轴16的中空部,通过***该中空部的管道27区划形成:在管道27和摇臂轴16之间形成的第一工作油路28以及由管道27的中空部形成的第二工作油路29。
上述第一油压室25通过形成于驱动摇臂17上的连通路30与第一工作油路28持续连通,第二油压室26通过形成于驱动摇臂18及管道27上的连通路31与第二工作油路29持续连通。
第一、第二工作油路28、29分别通过形成于气缸盖4上的两个第一、第二油路32、33与安装于气缸盖4上的油压控制阀装置(未图示)连通。
将利用内燃机1的驱动进行动作的机油泵作为油压源。
另一方面,在排气侧横跨摇动自如地支承于摇臂轴35上的一对驱动摇臂36和一对自由摇臂37之间设置的上述排气阀侧的阀动作特性变更机构,具备:连结活塞,其可连结驱动摇臂36和自由摇臂37;解除活塞,其限制所述连结活塞的移动,同时使驱动摇臂36和自由摇臂37成为连结解除状态。这些活塞与进气侧的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一样,利用第一、第二工作油路28、29的动作油的油压而进行动作。
而且,在全部气缸运转时,利用根据车辆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装置,第一动作油路28通过第一油路32与高压油路连通,该动作油成为高压油,另一方面,第二动作油路29通过第二油路33与排放油路连通,该动作油成为低压油。
其结果是,利用第一、第二油压室25、26的油压的压差使连结活塞21推压连结销22及解除活塞23,从而使连结活塞21和连结销22的抵接面位于自由摇臂19内,同时使连结销22和解除活塞23的抵接面位于驱动摇臂18内,从而使驱动摇臂17、18和自由摇臂19成为连结状态。由此,驱动摇臂17、18的摇动由进气凸轮13的凸轮轮廓所限制,从而以规定的开闭时间及升程量开闭上述进气阀,同样,以规定的开闭时间及升程量开闭上述排气阀。
另外,在使后侧组的气缸停止运转时,利用油压控制阀装置,第一动作油路28通过第一油路32与排放油路连通,该动作油成为低油压,另一方面,第二工作油路29通过第二油路33与所述高压油路连通,该动作油成为高油压。
其结果是,第一油压室25成为低油压,第二油压室26成为高油压,从图2所示的状态下,利用第一、第二油压室25、26的油压的压差,使解除活塞23推压连结活塞21及连结销22,以使连结活塞21和连结销22的抵接面位于驱动摇臂17和自由摇臂19之间,使连结销22和解除活塞23的抵接面位于驱动摇臂17和自由摇臂19之间,从而驱动摇臂17和自由摇臂19、以及驱动摇臂18和自由摇臂19成为连结解除状态。
由此,驱动摇臂17、18的摇动分别由停止凸轮14的凸轮轮廓所限制,上述进气阀成为闭阀状态,同样上述排气阀也成为闭阀状态,从而该气缸成为停止状态。
由如上的持续运转气缸的前侧组Bf和停止运转气缸的后侧组Br构成的本前后V型内燃机1,具备图3的示意图所示的冷却水循环通路构成的冷却控制装置40。
在持续运转气缸的前侧组Bf的气缸体2及气缸盖4上,也形成有绕气缸筒周围以及绕燃烧室周围的冷却水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同样,在停止运转气缸的后侧组Br的气缸体2及气缸盖4上,也形成有绕气缸筒周围以及绕燃烧室周围的冷却水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
由水泵41喷出来的冷却水通过喷出路42,由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入口流入,并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中进行循环,由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出口流出来的冷却水流出到连通路43,该连通路43连通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出口和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流入口。
流出路44从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流出口延伸连结到调温器45。
送水管道46从调温器45延伸连结到散热器47,吸入管道48从散热器47延伸连结到水泵41。
另外,不经由散热器47,而从调温器45延伸直接将冷却水吸入水泵41的旁通管道49,并与吸入管道48相连接。
而且,本冷却控制装置40在上述连通路43的中途安设有分流控制阀51,从分流控制阀51分路的旁通路52绕过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并与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流出路44连接。
分流控制阀51将从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流入的冷却水分流到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侧和旁通路52侧,并可与各管路的压力无关地无级地调节两者的分流比率,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53控制而设定分流比率。
ECU53监视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并根据运转状态驱动控制分流控制阀51而设定分流比率。
如果设定旁通路52侧的分流比率为0,则从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出口流出到连通路43的冷却水全部流入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反之,如果设定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侧的分流比率为0,则从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出口流出到连通路43的冷却水全部流入旁通路52,在其之间可自由设定流过两者的冷却水的分流比率。
内燃机1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通过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成为使后侧组Br的停止运转气缸停止、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部分气缸停止运转,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气的缸进行工作。
如上所述的简单构造的冷却控制装置40中,在内燃机1起动之后的暖机运转时,在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部分气缸停止运转的状态下,分流控制阀51使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侧的分流比率为0,使旁通路52侧的分流比率为100%,从水泵41喷出的通过持续运转气缸缸套Wf后的冷却水全部从连通路43流入绕过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旁通路52中,升温后的冷却水流至调温器45,调温器45将向散热器47流动的送水管道46侧的阀关闭从而使来自内燃机1的冷却水不经由散热器47,而是经过旁通管道49直接被水泵41吸入。
因此,由于冷却水不经由散热器47而仅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和旁通路52中循环,所以能够促进内燃机的暖机。
通常行驶时,可维持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注重燃料消耗的部分气缸停止运转状态,但由于调温器45关闭旁通管道侧49侧,而打开通向散热器47的送水管道46侧的阀,所以从内燃机1流向调温器45的冷却水经由散热器47而被冷却,然后供往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从而能够仅对内燃机1的前侧组Bf进行高效冷却。
而且,控制分流控制阀51使得在暖机结束且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水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
所以,使适量的流经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的冷却水流过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从而使不工作的后侧组Br的停止运转气缸升温,从而可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能够圆滑地切换运转状态。
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通过控制分流控制阀51,以使冷却水在通过上述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不通过旁通路52而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由此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下面,参照图4的示意图,对其它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装置70进行说明。
本冷却控制装置70的旁通路的构成与上述图3所示的冷却控制装置40不同,其他的均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形成有从连通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和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连通路43的中途分歧且绕过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旁通路72,该旁通路72与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的流出路44连接。
该旁通路72中安设有流量调节阀71,该流量调节阀71由ECU73控制。
如果完全关闭流量调节阀71,则从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流出口流出到连通路43的冷却水全部流入停止运转气缸缸套Wr,打开流量调节阀71,调节流过旁通路72中的冷却水的流量,即进行分流,可调节流入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水的流量。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内燃机1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通过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成为使后侧组Br的停止运转气缸停止、仅上述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部分气缸停止运转,而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
通常行驶时,由于调温器45关闭旁通管道49侧,打开通往散热器47的送水管道46侧的阀,所以从内燃机1流向调温器45的冷却水经由散热器47而被冷却,然后供往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从而能够仅对内燃机1的前侧组Bf进行高效冷却。
控制流量调节阀71使得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水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旁通路72中流动。
所以,使适量的流经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的冷却水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以使不工作的停止运转气缸升温,从而能够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
在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时,控制关闭流量调节阀71从而闭塞旁通路72,以使冷却水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不通过旁通路72而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由此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接着,参照图5,对冷却装置80的示例进行说明。该冷却装置80中,除了上述冷却装置70的流量调节阀71之外,在从连通路43分路旁通路72的分路部下游侧还安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81。
本实施方式中,将流量调节阀71称作第一流量调节阀71。
ECU83同时驱动控制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71和新的第二流量调节阀81。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内燃机1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通常行驶时,通过气缸停止切换机构20成为使后侧组Br的停止运转气缸停止、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部分气缸停止运转,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则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
在内燃机1起动之后的暖机运转时,在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部分气缸停止状态下,控制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71而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81,使冷却水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不通过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而在旁通路72中流动。升温后的冷却水流至调温器45,调温器45关闭通往散热器47的送水管道46侧,使来自内燃机1的冷却水不经由散热器47而经过旁通管道49直接被吸入水泵41。
因此,由于冷却水不经由散热器47而仅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和旁通路72中循环,所以能够促进内燃机的暖机。
通常行驶时,可维持仅前侧组Bf的持续运转气缸工作的注重燃料消耗的部分气缸停止状态,但由于调温器45关闭旁通管道49侧而打开通往散热器47的送水管道46侧的阀,所以从内燃机1流向调温器45的冷却水经由散热器47而被冷却,然后供往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从而能够仅对内燃机1的前侧组Bf进行高效冷却。
而且,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7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81,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水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在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的冷却水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
因此,使适量的流经持续运转气缸水套Wf后的冷却水在停止运转气缸水套Wr内流动,从而使不工作的后侧组Br的停止运转气缸升温,可防止恢复到全部气缸运转状态时的不完全暖机状态,从而能够圆滑地切换运转状态。
在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时,控制关闭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打开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水在通过上述持续运转气缸水套后,不通过上述旁通路,而在上述停止运转气缸水套中流动,由此能够对全部气缸进行高效冷却。
另外,流量调节阀81也可以是简单的开闭阀。

Claims (7)

1. 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所述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
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
分流控制阀,其设于从所述连通路向旁通路分路的分路部;
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车辆的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所述内燃机暖机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分流控制阀,以便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3. 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所述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
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
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旁通路中;
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车辆的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便在所述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液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从而闭塞旁通路,以便在全部的气缸工作时,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5. 一种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该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具备一部分气缸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而停止运转的停止运转气缸和持续运转气缸,该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路,其相互连通形成于所述持续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和形成于所述停止运转气缸的冷却液通路即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使冷却液流通;
旁通路,其从所述连通路分路并绕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
第一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旁通路中;
第二流量调节阀,其安设于所述连通路的所述旁通路所分路的分路部下游侧;
控制机构,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被控制为,在暖机时及车辆的通常行驶时仅使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工作,在需要规定以上的输出时使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
在所述内燃机暖机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打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关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而在所述旁通路中流动,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所述二流量调节阀,以便在暖机结束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在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的冷却液温度不低于另外设定的规定最低冷却温度的范围内,适量地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在全部的气缸进行工作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关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而打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冷却液在通过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后,不通过所述旁通路而在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冷却液缸套中流动。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为前后V型内燃机,其搭载于车辆上,且所述持续运转气缸向车身前方倾斜,所述停止运转气缸向车身后方倾斜,从侧面看构成为V字形状。
CN2008101085891A 2007-06-29 2008-05-27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3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1540A JP4789881B2 (ja) 2007-06-29 2007-06-29 気筒休止機構付き水冷式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JP171540/07 2007-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3969A CN101333969A (zh) 2008-12-31
CN101333969B true CN101333969B (zh) 2012-04-25

Family

ID=4007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85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3969B (zh) 2007-06-29 2008-05-27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66978B2 (zh)
JP (1) JP4789881B2 (zh)
CN (1) CN101333969B (zh)
DE (1) DE102008030422B4 (zh)
IT (1) ITTO20080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9928B2 (ja) * 2009-03-23 2013-05-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カバー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US8215283B2 (en) * 2009-04-06 2012-07-10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system for variable cylinder engines
CN102116188B (zh) * 2010-07-21 2013-01-09 苏州派格力减排***有限公司 恒压型计量喷射***
US8631646B2 (en) 2011-05-12 2014-01-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control
US9151216B2 (en) 2011-05-12 2015-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control
US8919097B2 (en) 2011-05-12 2014-12-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control
US8607544B2 (en) 2011-05-12 2013-12-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control
KR101755705B1 (ko) * 2011-08-30 2017-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실린더엔진 냉각계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3087759A (ja) * 2011-10-21 2013-05-13 Aisin Seiki Co Ltd 内燃機関冷却制御装置
DE102012200003B4 (de) * 2012-01-02 2015-04-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üssigkeitsgekühlt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erartigen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12200746A1 (de) * 2012-01-19 2013-07-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ennkraftmaschine mit im Kühlmittelkreislauf angeordneter Pump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erartigen Brennkraftmaschine
US9222399B2 (en) * 2012-05-14 2015-12-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iquid 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coolant circu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liquid 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552507B2 (ja) * 2012-07-20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5979030B2 (ja) * 2013-02-05 2016-08-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可変気筒エンジン
US9068496B2 (en) 2013-05-09 2015-06-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cooling an engine block cylinder bore bridge
JP6048451B2 (ja) * 2014-06-04 2016-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KR101619278B1 (ko) * 2014-10-29 2016-05-1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밸브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DE102015201238B3 (de) * 2015-01-26 2016-05-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plit-Kühlsystem und Zylinderabschaltung
DE202015100531U1 (de) 2015-01-26 2015-0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plit Kühlsystem und Zylinderabschaltung
DE102015201239A1 (de) 2015-01-26 2016-07-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plit Kühlsystem und Zylinderabschaltung
KR101703615B1 (ko) * 2015-06-29 2017-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인서트를 구비한 실린더블록 워터자켓 구조
CN105422247B (zh) * 2015-12-21 2017-11-1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及控制方法
JP6764301B2 (ja) * 2016-09-30 2020-09-30 株式会社Subaru 多気筒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6875839B2 (ja) * 2016-11-30 2021-05-26 株式会社Subaru 多気筒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14135403B (zh) * 2021-11-25 2024-06-1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停缸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发动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2349A (zh) * 2004-11-24 2006-06-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气缸内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5789A (en) * 1954-04-20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JPS56110513A (en) * 1980-02-01 1981-09-01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ing device of cylinder-number control engine
JPS6121537Y2 (zh) * 1980-02-01 1986-06-27
JPS57171018A (en) * 1981-04-10 1982-10-21 Mazda Motor Corp Cooling device of engine
DE3522988A1 (de) * 1984-12-13 1986-06-26 Claudius Dr. 5000 Köln Kaniut jun. Split - motor fuer kraftfahrzeuge mit geteilter kurbelwelle und motor - querwelle fuer hilfsgeraete - antriebe
JPS6214126U (zh) * 1985-07-11 1987-01-28
JPH06173679A (ja) * 1992-12-04 1994-06-21 Toyota Motor Corp 潜熱蓄熱装置
JP3358887B2 (ja) * 1994-09-20 2002-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気筒数制御内燃機関
DE19819233C2 (de) * 1998-04-29 2003-11-13 Michael Rossmann Aus mehreren Maschineneinheiten zusammengesetzte 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AT4873U1 (de) * 2000-07-03 2001-12-27 Avl List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mit innerer verbrennung
DE10127219A1 (de) * 2001-05-23 2002-11-28 Behr Thermot Tronik Gmbh Kühlanlage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S6640543B1 (en) * 2001-09-21 2003-11-04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variable displacement
US6786191B2 (en) * 2001-11-30 2004-09-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ngine cylinder deactivation to improve vehicle interior heating and defrosting
JP2005009365A (ja) * 2003-06-17 2005-01-13 Honda Motor Co Ltd 気筒休止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2349A (zh) * 2004-11-24 2006-06-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气缸内燃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0945A 2003.01.24
JP特开2005-9363A 2005.01.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00576A1 (en) 2009-01-01
JP2009008036A (ja) 2009-01-15
CN101333969A (zh) 2008-12-31
ITTO20080392A1 (it) 2008-12-30
JP4789881B2 (ja) 2011-10-12
US7966978B2 (en) 2011-06-28
DE102008030422A1 (de) 2009-01-02
DE102008030422B4 (de)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3969B (zh) 带气缸停止机构的水冷式多气缸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US4928641A (en) Lubricant supplying system for DOHC type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718196A (en) Lubrication and camshaft control system for engine
CA2498076C (en) Snowmobile
JP6308251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US6302071B1 (en) Oil passage system of valve mov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787877A (zh) 具有油路的内燃发动机及用于运行该内燃发动机的方法
CA2497727C (en) Valve train lubricating structur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673620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breather chamber
CN105593504A (zh) 用于在内燃机中供给燃料的热管理***的换热器
US8438848B2 (en) Engine with turbocharger and EGR
US1059805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3142297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US6976893B2 (en) Water-cooled vertical engine and outboard motor equipped therewith
SE1351227A1 (sv) Förbränningsmotor samt kåpsammansättning därför
CN1500973A (zh) 减少中心设置有滑阀的叶片式活塞同步器旋转振动的方法
CN110242384A (zh) 发动机润滑集成模块
KR101339241B1 (ko) 가변 베인 오일 펌프 제어회로
JP5487998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冷却装置
CN100445527C (zh) 发动机排气再循环装置
EP1496210B1 (en) Outboard motor
EP4296479A1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oil control valve
JP3231186B2 (ja) 内燃機関
JP2008208762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4060572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