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3544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3544B
CN101303544B CN2008100949340A CN200810094934A CN101303544B CN 101303544 B CN101303544 B CN 101303544B CN 2008100949340 A CN2008100949340 A CN 2008100949340A CN 200810094934 A CN200810094934 A CN 200810094934A CN 101303544 B CN101303544 B CN 101303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recording materials
condi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49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3544A (zh
Inventor
北见宪治
水口泰范
朝仓建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在定影装置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图像形成条件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这样一来,可防止在定影装置中反复发生对同一图像的卡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中发生JAM(paper jam,卡纸)后再打印时,用于防止再次发生卡纸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熔融/固定记录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的定影装置。
作为定影装置,多采用具有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热辊定影方式。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在加热辊的内部、或加热辊及加压辊的内部具有发热源(加热器),加热两个辊的表面。并且,通过辊的热量使未定影调色剂熔融,并且将熔融的未定影调色剂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接力固定到记录纸张上。
而在近些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增加单位时间下的打印张数,要求处理速度(纸张传送速度)的高速化。因此,在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加热辊和加压辊的抵接部)的通过时间变短。因此,为了在通过时间变短时也可确保适当的定影性能,存在使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接力设定得较强的倾向。并且,也可考虑不增加压接力而扩大定影夹持宽度以增加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热供给量,从而提高定影性能,但这种情况下,存在记录纸张通过被压接的较大面积而在记录纸张中产生褶皱的问题。
而当增大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接力时,记录纸张的打印面和加热辊的吸附力(附着力)变大,因此记录纸张无法从加热辊适当地剥离,在定影装置中易产生卡纸(定影卡纸)。
图6是表示在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产生的卡纸的例子的说明图。该图所示的定影装置200具有加热辊201、加压辊202、清洁装置203、纸张剥离爪204a、204b、加热器205a~205c、加热辊盖206、加压辊盖207等。
图6所示的卡纸例1及卡纸例2是记录纸张的前端未通过纸张剥离爪204a从加热辊201适当剥离时产生的卡纸的一例。在定影装置中当产生这种卡纸时,用户需要进行去除产生卡纸的记录纸张的处理,很耗费工夫。并且,例如如卡纸例2所示,产生卡纸的记录纸张进入到加热辊盖206的内侧等情况下,去除记录纸张本身就是困难的。并且,在产生卡纸后定影装置内变为高温,因此需要等待定影装置温度下降后进行记录纸张去除作业,耗费时间。
并且,在定影装置中发生卡纸时,通常在用户去除了滞留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纸张后,在和产生卡纸的纸张对应的打印图像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再打印(重试打印)到其他纸张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6-251488号公报(公开日:2006年9月21日))。
图7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在该图所示例子中,当输入了来自用户的打印请求(例如打印模式、传真模式、或复印模式)时(S101),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用的图像处理(S102),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暂时保存在存储器中(S103)。
并且,和S103中存储到存储器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被打印处理到纸张上(S104)。此时,检测在打印处理步骤中是否产生卡纸(S105)。并且,当未发生卡纸时,判断是否有未打印的图像数据剩余,当有剩余时对未打印的图像数据进行S104的打印处理(S106)。当没有剩余未打印的图像数据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105中当检测到发生卡纸时,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动作(S107)。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显示部上显示产生卡纸(S108)。用户根据该显示去除产生了卡纸的纸张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并且,判断是否去除了产生了卡纸的纸张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S109)。并且,当这些纸张被去除时,判断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配件的安装是否完成(各配件是否被安装,外壳是否关闭)(S110)。并且,配件安装完成时,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化(S111),在S103中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再次进行S104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发生卡纸时,与卡纸发生时相同的图像以发生卡纸时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被再打印,因此存在可能反复发生和上次一样的卡纸的问题。
即,图像数据和图像形成条件的组合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中是易产生卡纸的组合的情况下,以和发生卡纸时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再打印时,反复发生和上次一样的卡纸的可能性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产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定影装置中反复发生对相同图像的卡纸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在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因此,通过在和传送错误产生时不同的动作条件进行再形成,可降低在定影单元中反复发生传送错误的概率。并且,通过降低传送错误反复发生的概率,可提高图像形成处理效率,减少记录材料、调色剂、耗电的浪费,降低运行成本,通过降低对定影装置的负荷而实现定影装置的较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记载可得以明确。并且,本发明的好处通过参照了附图的以下说明可得以证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发生卡纸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具有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发生卡纸时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卡纸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发生卡纸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具有的操作面板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发生卡纸时图8所示的操作面板的显示部上显示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装置发生故障时图8所示的操作面板的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00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该复合机100的功能框图。该复合机100具有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的功能。
(复合机100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复合机100具有扫描部1、通信部2、图像处理部3、存储器4、激光打印部5、定影装置6、送纸部7、纸张传送机构8、控制部9等。
扫描部1包括: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11;用于将原稿自动提供传送到原稿放置台11上的双面对应自动原稿传送装置(RADF/Recirculating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12;扫描并读取放置到原稿放置台11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单元13。并且,由该扫描部1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图像处理部3,在图像处理部3中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后,暂时存储到存储器4。并且,控制部9根据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控制复合机100的各个部分的动作,从而在纸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和上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通信部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与个人计算机、传真装置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通过通信部2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暂时存储到存储器4中。此外,对于通过通信部2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也可在图像处理部2中实施了预定的图像处理后,暂时存储到存储器4中。并且,控制部9根据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控制复合机100各部分的动作,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和上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送纸部7如图2所示,具有盒送纸装置71~74、大容量送纸装置75、手动送纸装置76。盒送纸装置71~74存储用于图像形成的纸张(记录材料),设置在复合机100的装置内下部的侧壁面上。并且,盒送纸装置71~74在各个盘上可收容500~1500张定型尺寸的纸张。大容量送纸装置75是可大量收容多种纸张的送纸装置,配置在复合机100的主体侧面。手动送纸装置76用于传送由用户***的任意尺寸、材质的纸张,配置在复合机100的主体侧面。并且,这些各送纸装置将收容的纸张一张张提供到激光打印部5。
激光打印部5用于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从送纸部7提供的纸张上。如图2所示,激光打印部5具有曝光单元51、电子照相处理部52、定影装置6。
曝光单元51根据图像数据将激光照射到电子照相处理部52具有的感光鼓(图像承载体)101上,并在感光鼓101上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曝光单元51如图2所示,使用具有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具有将EL、LED等发光元件阵列状排列的写入头的曝光单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高速打印处理,采用利用多个激光源降低照射时间高速化的方法(双束方法)。
电子照相处理部52具有感光鼓101、设置在其周围的带电装置102、显影装置103、转印器104、剥离器(未图示)、清洁器105、除电器(未图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具有一个电子照相处理部52、进行黑白打印的构成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是具有多个电子照相处理部52并进行彩色打印的构成。
带电装置102用于使感光鼓101的表面平均带电为预定电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电装置102,使用如图2所示的非接触型的带电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使用接触型(例如辊型、刷子型等)的带电装置。
显影装置103使由曝光单元51形成的感光鼓101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并生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器104通过显影装置103将感光鼓101上生成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纸张(记录材料)上。即,使隔着纸张与感光鼓101相对的相对部的电位为与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图像相反的极性,从而将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例如,调色剂图像具有负(-)极性的电荷时,转印器104的施加极性为正(+)极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器104,使用转印带单元。该转印带单元具有驱动辊104a、从动辊104b、转印辊104c、张力辊104d、除电辊104f、由这些辊架起的转印带104e、和清洁单元104g。
转印带104e是具有预定电阻值(1×109~1×1013Ω·cm的范围)的环形带。
转印辊(弹性导电辊)104c被配置为,在感光鼓101和转印带104e的接触部中,从感光鼓101的相反一侧与转印带104e接触。该转印辊104c由导电性与驱动辊104a、从动辊104b不同的弹性材料构成。并且,转印辊104c被施加与感光鼓10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从而与感光鼓101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并且,由于转印辊104c具有弹性,因此感光鼓101和转印带104e的接触区域不是线接触,而是具有预定宽度(转印夹持)的面接触。这样一来,可将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图像高效地转印到纸张。
除电辊104f被配置为,在转印区域(感光鼓101和转印辊104c的相对部)的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与纸张背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面的背面)抵接,对在转印区域中施加到纸张的电荷进行除电。这样一来,可顺利地将纸张传送到下一步骤。
清洁单元104g去除附着到转印带104e的调色剂等污染,并且进行转印带104e的除电。此外,除电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接地,也可通过施加和转印带104e的带电电位相反极性的电位来除电。
清洁器105用于去除、回收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01表面上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6用于将通过电子照相处理部52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对定影装置6稍后详述。
纸张传送机构8如图2所示,具有传送部131、导辊(idle roller)132、纸张反转部133、再供给路径134、排纸辊135、排纸盘136。
传送部131具有纸张传送路径和多个传送辊,将从送纸部7提供的纸张传送到电子照相处理部52的转印区域,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纸张上,并且将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传送到定影装置6进行定影。并且,将从定影装置6排出的纸张传送到排纸辊135或纸张反转部133。
并且,传送部131中具有多个检测传送的纸张的位置的纸张传感器(未图示)。并且,各纸张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部9,控制部9根据各纸张传感器对纸张的检测位置及检测时间,控制各部分的动作时序。并且,当发生卡纸时,控制部9根据各纸张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卡纸发生的情况、及卡纸的发生位置。例如,纸张前端部或后端部通过纸张传感器的检测位置的时间慢于正常时的通过时间时,控制部9判断发生了卡纸。
导辊132使由传送部131传送的纸张暂时停止,并且将暂时停止的上述纸张传送到转印区域,以使感光鼓10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达转印区域的时间、与纸张中的上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到达转印区域的时间一致。
纸张反转部133在进行双面打印时,使从定影装置6排出的纸张正反反转,排出到再提供路径134。再供给路径134具有纸张传送路径和多个传送辊,将从纸张反转部133排出的纸张提供到比传送部131中的导辊132靠近上游的一侧。这样一来,正反面反转的纸张被再次提供到转印区域。在纸张的双面形成图像。排纸辊135将从定影装置6排出的纸张排出到排纸盘136。排纸盘136配置在与复合机中的设有手动送纸装置76的一侧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并且,也可取代排纸盘136,例如设置进行装订处理、穿孔处理、分类处理等的后处理装置。并且,也可设置多个排纸盘,将纸张排出到任意一个排纸盘。
图8是表示操作面板10的一例的平面图。如该图所示,操作面板10具有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201、及由设定按钮等构成的操作部202。此外,显示部201也可是触摸面板。操作面板10将和控制部9的指示对应的信息显示到显示部201,并且通过操作部202或作为触摸面板的显示部201将由用户输入的信息传送到控制部9。用户可通过操作面板10输入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处理要求(例如处理模式(复印、打印、传真、图像数据的校正、编辑等)、处理张数(复印张数、打印张数)等)。
控制部9用于控制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具体而言,控制部9包括:存储了用于实现对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执行上述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中央处理单元)等。并且,根据来自用户通过操作面板10输入的指示、或通过通信部2输入的输入指示等、及上述控制程序,来控制复合机100各部分的动作。此外,控制部9不限于用软件实现的装置,也可是由硬件逻辑构成的,或组合了进行一部分处理的硬件、及使进行该硬件的控制及剩余处理的软件运行的计算单元的结构。
(定影装置6的结构)
图4是表示定影装置6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定影装置6具有加热辊111、加压辊112、清洁单元113、热敏电阻114、加热器115a/115b/115c、清洁用金属辊116、纸张剥离爪117a/117b、加热辊盖118a、加压辊盖118b。并且,在定影装置6中,通过加热辊111的热使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并且用加热辊111和加压辊112夹持纸张,从而使熔融的调色剂通过两个辊之间的压接力渗透到构成纸张的纤维成分(纤维素等)中,通过熔融调色剂固化时产生的对纸张的粘固作用,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另外,纸张不限于纸,例如也可是OHP片等。
加热辊111是向图4所示的A方向旋转的辊,由金属制的中空圆筒形状的芯棒、及覆盖该芯棒的外周面的弹性层、覆盖弹性层的脱模层构成。芯棒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由铝、铁、不锈钢等构成。弹性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由具有耐热性的硅橡胶等构成。脱模层优先使用具有良好耐热性、耐久性的、与调色剂的脱模性良好的材料,例如可使用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类材料。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辊111使用直径60mm的辊。
加压辊112是在图4所示的B方向旋转的辊,由金属制的中空圆筒形状的芯棒、覆盖该芯棒的外周面的弹性层、覆盖弹性层的脱模层构成。芯棒、弹性层、及脱模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加热辊111相同的材料。并且,加压辊112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等)与加热辊111以预定负荷压接。这样一来,在加热辊111的圆周面和加压辊112的圆周面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A(加热辊111和加压辊112抵接的部分)。并且,加压辊112从动于加热辊111的旋转,向和加热辊111相反的方向(定影夹持部中的两个辊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同)旋转。但不限于此,也可是由与加热辊111不同的旋转驱动单元旋转驱动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112,使用直径60mm的辊。
热敏电阻114设置得与加热辊111的圆周面接触。并且,热敏电阻114检测出加热辊111的圆周面的温度,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9根据由热敏电阻114检测到的加热辊111的表面温度,控制从未图示的电源单元向加热辊111内部具有的加热器115a、115b提供的电力,从而使加热辊111及加压辊112的表面温度保持预定的定影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热辊11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170℃~190℃(调色剂的熔融温度+20~+40℃),将加压辊112的表面温度设定为110℃~150℃)。此外,也可进一步设置检测加压辊112的表面温度的热敏电阻,根据加热辊111及加压辊112的表面温度,控制提供到加热器115a、115b、115c的电力、即各加热器的发热量。
加热器115a、115b设置在加热辊111的芯棒的内部(中空部分)。并且,加热器115c设置在加压辊112的芯棒的内部(中空部分)。并且,进行与电源单元提供的电力对应的热辐射,从而对加热辊111、加压辊112进行加热。加热器115a~115c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卤素灯等。
并且,在复合机100中,可对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多种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加热器115a、115b对应该多种纸张和加热辊111抵接的区域而设置。具体而言,加热器115a设置在加热辊111的轴方向中央部,加热器115b向加热辊111的轴方向两端部延伸设置。并且,在尺寸小的纸张上打印时,为了补给加热辊111的中央部夺取的热量,使加热器115a接通、加热器115b断开,另一方面,当在尺寸大的纸张上打印时,为了补给加热辊111整个面夺取的热量,使加热器115a及115b接通,从而在向任意尺寸的纸张打印时,均可使加热辊111的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设置在加热辊111内部的加热器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在复合机100中使用的纸张的种类(尺寸、材质等)、调色剂的特性、处理速度(打印处理速度)等适当设定。此外当处理速度是高速时,优选设置多个加热器,或使用发热力强的加热器等,以提高加热器111的加热性能。即,当处理速度为低速时,加热辊111被纸张及调色剂夺去的热量较少,因此即使加热器个数较少(例如一个)也可充分加热加热辊111。但是当处理速度为高速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定影夹持部的纸张张数变多,加热辊111被纸张及调色剂夺去的热量增大。因此,在加热辊内部配置多个热源,从而可提高加热辊111的加热性能。
纸张剥离爪117a、117b的前端分别与加热辊111、加压辊112的表面以预定角度抵接,使通过定影夹持部的纸张从加热辊111及加压辊112剥离。另外,纸张剥离爪117a、117b不是必须的构成,可省略纸张剥离爪117a、117b,使纸张自己从加热辊111及加压辊112剥离。
清洁单元113用于去除附着到加热辊111表面的调色剂等污垢。如图4所示,清洁单元113具有卷筒纸送出辊120、卷筒纸缠绕辊121、张力辊122/123、压接辊124、卷筒纸125。卷筒纸125由卷筒纸送出辊120、张力辊122/123、压接辊124、卷筒纸缠绕辊121架起。并且,卷筒纸125通过压接辊124推压加热辊111,以预定的压接力压接到加热辊111。并且,卷筒纸缠绕辊121由未图示的驱动单元旋转驱动,从而使缠绕在卷筒纸送出辊120上的卷筒纸125通过张力辊122/123及压接辊124依次缠绕到卷筒纸缠绕辊121。
清洁用金属辊116配置得与加压辊112的圆周面抵接,去除附着到加压辊112圆周面的调色剂等污垢。
加热辊盖118a覆盖加热辊111、热敏电阻114、清洁单元113。加压辊盖118b覆盖加压辊112及清洁用金属辊11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112的内部具有加热器115c,但不限于此,也可是加压辊112中不具有加热单元的结构。
熔融调色剂对纸张的粘固作用的程度因纸张的温度不同而不同。即,纸张温度越高,熔融调色剂渗透到纸张越深的位置(对纸张的渗透距离变大),调色剂对纸张的附着力增加,定影性能提高。通常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为低速时,连续打印时的纸张之间的传送时间间隔变长,因此充足的热量通过定影夹持部从加热辊移动到加压辊,加压辊被加热,因此加压辊中无需热源。但是,当处理速度为高速时,纸张的间隔变短,通过定影夹持部从加热辊向加压辊移动的热量不足。即,定影夹持部中的加热辊111的表面温度为160℃~200℃,与之相对,传送到定影夹持部的纸张的表面温度是装置内温度(约15℃~35℃),温度差较大。因此,熔融的调色剂通过粘固作用渗透到纸张中的纤维素中时被急剧冷却,粘固作用变差。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处理速度为高速时,为了从与图像形成面(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的面)相反的面加热纸张,以增大粘固作用,优选在加压辊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热源,将加压辊加热为适当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情况下的处理速度为600mm/s(对A4尺寸的纸张以100张/分进行图像形成的速度)的高速,如图4所示,在加压辊112的内部具有加热器115c。这样一来,在定影夹持部中,可通过加压辊的热量使纸张加热,提高调色剂对纸张的粘固效果。
(复合机100中的图像形成处理)
接着说明复合机100中的图像形成处理。图1是表示复合机100中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当输入了来自用户的打印请求时(S1),控制部9使图像处理部3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用的图像处理(S2)。并且,控制部9将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存储器4(S3)。并且,在打印模式、传真模式时,从网络上的终端装置(计算机等)输入打印请求及图像数据,在复印模式时,通过操作面板10输入来自用户的打印请求,并且通过扫描部1读取原稿图像,取得图像数据。
之后,控制部9控制复合机100的各部分(激光打印部5、定影装置6、送纸部7、纸张传送机构8等)的动作,将在S3中存储到存储器4中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图像打印处理到纸张上(S4)。此外,对多张纸张进行打印处理时,可同时进行对第n张(n为1以上的整数)的纸张的打印处理、及对打印到第n+1张之后的纸张上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
此外,控制部9在该打印处理是初次打印处理时(不是发生卡纸后的再打印处理时),将前端空白、打印浓度、定影温度(加热辊111的表面温度)、及处理速度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初始设定值。其中,前端空白是指纸张中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空白部分(未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部分)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宽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前端空白的初始设定值为2mm,定影温度的初始设定值为180℃,处理速度的初始设定值为600mm/s。并且,关于打印浓度,以可以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打印浓度的图像适当地形成在纸张上的方式,设定感光鼓101的带电电位及显影偏压(显影时施加到感光鼓101和显影装置103之间的电压)等初始设定值。
并且,进行打印处理时,控制部9判断是否发生了卡纸(S5)。具体而言,控制部9根据送纸部7及纸张传送机构8上设置的多个纸张传感器(未图示)的纸张检测结果,判断纸张是否被正常传送,判断有无发生卡纸。
并且,在S5中当判断未发生卡纸时,控制部9判断是否有未打印的图像数据剩余(S6),当有剩余时,对未打印图像数据进行S4之后的处理。并且,当没有剩余未打印图像数据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5中当判断发生了卡纸时,控制部9使复合机100中的打印动作停止(S7),并且将表示卡纸发生地点、纸张滞留地点等的图像显示到操作面板10的显示部201(S8)。图9是表示发生卡纸时显示在显示部201中的显示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纸张的滞留地点用▲表示。并且,通过操作预定的键,显示可以表示解除步骤(滞留的纸张的去除步骤)的情况。用户参照该显示,去除发生卡纸的纸张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
之后,控制部9判断产生了卡纸的纸张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是否全部被去除、且各配件(复合机100内具有的各配件及复合机100的外壳)的安装是否完成(S9)。并且,在复合机100中,具有对可卸下或移动、旋转等的配件、外壳是否被正常安装进行检测的传感器(ON/OFF开关等,未图示),控制部9根据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安装了各配件。对于纸张是否被去除,控制部9如上所述根据各纸张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并且,纸张去除及配件安装未完成时,继续监视这些处理是否完成。
在S9中,当判断纸张去除及配件安装完成时,控制部9使复合机100初始化(S10)。此外,定影卡纸发生后的再打印中,在上一次再打印时设定值被变更的情况下,使用变更后的设定值。并且,判断卡纸的发生地点是否是定影装置6、即是否是定影卡纸(S11)。当判断不是定影卡纸时,对S3中存储到存储器4的图像数据再次进行S4之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S11中判断是定影卡纸时,控制部9判断发生卡纸的纸张中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的非图像形成区域(未转印调色剂的区域)在纸张传送方向的宽度是否小于预定值(在此为4mm)(S12)。
并且,当判断上述宽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部9变更前端空白的设定值(S13),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进行S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在此将前端空白的设定值从初始设定值的2mm变更为4mm。此外,再打印成功时,在其之后的图像数据形成时,将前端空白的设定值返回到初始设定值。这样一来,对进行了再打印的图像数据以外的图像数据可不会降低图像质量地进行图像形成。但不限于此,对包括发生了卡纸的图像数据的任务,也可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进行打印。
并且,控制部9根据前端空白的设定值控制从导辊132传送纸张的时序,从而变更前端空白。因此,在S2中进行了图像处理后,可直接使用在S3中存储到存储器4的图像数据,并且变更前端空白,而变更上述宽度。因此,与通过图像处理(平行移动、变倍、旋转等)变更上述宽度时相比,可使处理简化,缩短再打印所需的处理时间。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对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进行图像处理,也可变更上述宽度。
另一方面,在S12中判断上述宽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9判断从发生了卡纸的纸张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开始在预定范围的区域(在此为从纸张前端部开始30mm以内的区域)中的打印浓度的最大值或平均值是否在预定值以上(S14)。并且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判断由具有预定值以上的浓度的像素结合而成的小区域的面积是否在预定面积以上。
并且,当判断打印浓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9变更打印浓度的设定(S15),根据变更后的设定进行S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此外,当变更了打印浓度的设定值时,对之后的该任务相关的打印,根据变更后的打印浓度设定进行打印。这样一来,无需频繁变更打印浓度,因此可简化打印浓度控制所需的处理,并且可缩短打印浓度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迅速进行图像形成。但不限于此,在再打印成功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图像数据形成时,可将打印浓度的设定值返回到初始设定值。
并且,控制部9通过变更感光鼓101的带电电位及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来变更再打印时的打印浓度。因此,在S2中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直接使用S3中存储到存储器4的图像数据,并且可变更对纸张的打印浓度。因此,和通过图像处理(浓度校正等)变更打印浓度时相比,可使处理简化,缩短再打印所需的处理时间。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通过用图像处理部3对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来变更打印浓度。
另一方面,在S14中判断打印浓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部9判断发生卡纸时的定影温度是否在预定值以上(在此为170℃以上)(S16)。此外,也可判断发生卡纸时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是否在预定值以上,或存储发生卡纸时的热敏电阻114的检测温度,并根据该检测温度进行判断。
并且,当判断定影温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9变更定影温度的设定值(S17),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进行S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在此将定影温度的设定值从初始设定值的180℃变更为170℃。定影温度的设定值不限于此,需要在可进行适当的定影处理的温度范围内(例如不会产生低温偏移、高温偏移等问题的温度范围内)设定。此外,控制部9通过控制从电源单元提供到定影装置6的各加热器的电力来控制定影温度。并且,在变更定影温度的设定值时,对与之后的该任务相关的打印,根据变更后的定影温度设定进行打印。这样一来,无需频繁变更定影温度的设定值,因此可简化定影温度的控制涉及的处理,并且可缩短定影温度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可迅速地进行图像形成。但不限于此,在再打印成功的情况下,也可在下一个图像数据形成时将定影温度的设定值返回到初始设定值。
另一方面,在S16中判断定影温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部9判断发生卡纸时的处理速度是否在预定值以上(S18)。
并且,当判断处理速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9将处理速度的设定值变更为比发生卡纸时慢的速度(S19),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控制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S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并且,变更了处理速度的设定值时,对之后的该任务相关的打印,根据变更后的处理速度进行打印。这样一来,无需频繁变更处理速度的设定值,因此可简化处理速度控制涉及的处理,并且可缩短处理速度的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可迅速地进行图像形成。但不限于此,在再打印成功的情况下,也可在下一个图像数据形成时将处理速度的设定值返回到初始设定值。
另一方面,在S18中判断处理速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部9判断进行再打印的次数是否在预定次数(在此为5次)以上(S20)。并且,当未达到预定次数时,返回到S4进行再打印。另一方面,在S20中判断在预定次数以上时,控制部9判断卡纸发生的原因不是图像形成条件引起的,而是装置故障引起的,将装置故障的情况显示在操作面板10的显示部201(S21),结束处理。图10是表示控制部9判断是装置故障时显示在显示部201的显示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显示了以下内容:装置发生异常、需要服务人员清除故障、以及表示故障内容的错误代码。并且,当判断是装置故障时,控制部9将故障历史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断开复合机100的电源,即使再起动时,只要故障清理未完成,则不会开始图像形成动作。这样一来,在发生装置故障的状态下,可防止图像形成动作的重复,防止故障的程度或范围扩大、或配件及耗电的浪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在定影装置6中发生卡纸后,进行发生了卡纸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再打印时,变更发生卡纸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以进行再打印。这样一来,可降低再打印时在定影装置6中反复发生卡纸的概率。因此,可提高打印效率,减少打印纸张的浪费,降低运行成本,通过降低对定影装置的负荷而实现定影装置的较长使用寿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再打印时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变更内容设定优先顺序,在每次发生卡纸时根据优先顺序依次变更图像形成条件。这样一来,可降低再打印时在再次发生卡纸的概率,并且可使图像质量的下降限制在最小限度内。
此外,本发明人对定影装置中的卡纸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以下(1)~(4)所示原因很大程度导致卡纸的发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这些条件,在发生定影卡纸时一个个变更图像形成条件并进行再打印。
(1)纸张前端的空白部分的宽度(纸张的传送方向前端部的空白部分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并且,该宽度较小时,纸张前端部对加热辊的附着力变大,纸张难于从加热辊剥离(在具有纸张剥离爪的结构中也难于适当地剥离纸张)。
(2)纸张前端部中的图像的打印浓度。当纸张前端部中的打印浓度为高浓度时,纸张前端部对加热辊的附着力较大,纸张难于从加热辊剥离。
(3)定影温度、即定影时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较高时,调色剂对加热辊表面的附着力变大,纸张难于从加热辊剥离。
(4)处理速度。处理速度快时,纸张从加热辊剥离的时间略迟就易于发生卡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条件变更的优先顺序设定为上述(1)、(2)、(3)、(4)的顺序,但优先顺序不限于该顺序,考虑卡纸再发生的降低效果、及图像质量下降的抑制效果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当需要尽力降低图像质量下降时,可设定为(2)、(4)、(3)、(1)的顺序。
并且,图像形成条件的变更条件不限于上述(1)~(4),除了上述(1)~(4)外,或者取代上述(1)~(4)的任意一个以上,也可使用对卡纸产生造成影响的其他图像形成条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发生卡纸时,在上述(1)~(4)的图像形成条件中,仅变更与预定条件对应的。例如,当纸张前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小于预定值时,变更上述(1),而在预定值以上时不变更上述(1)。并且,当打印浓度在预定值以上时变更上述(2),而当小于预定值时不变更上述(2)。并且,当定影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上时,变更上述(3),而小于预定温度时不变更上述(3)。并且,当处理速度在预定速度以上时变更上述(4),而小于预定速度时不变更上述(4)。
这样一来,从发生卡纸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中提取可能对卡纸发生造成影响的图像形成条件,可将提取的条件根据优先顺序依次变更。因此,可较有效地降低再打印时再次发生卡纸的可能性。
但不限于此,也可无论发生卡纸时的图像形成条件,而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在每次再打印时依次变更图像形成条件。这种情况下,无需进行提取有可能对发生卡纸造成影响的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可使处理简化。
图5是表示无论发生卡纸时的图像形成条件而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在每次再打印时依次变更图像形成条件时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图5中的S31~S40的处理和图1中的S1~S10一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S40中将复合机100初始化后,控制部9判断是否是定影卡纸、即卡纸的发生地点是否是定影装置6(S41)。并且,当判断不是定影卡纸时,返回到S34进行再打印。
另一方面,当判断是定影卡纸时,控制部9判断对发生卡纸的纸张形成的图像的再打印次数是否是0次,即判断下一个进行的再打印是否是对该图像数据的第1次再打印(S42)。并且,控制部9对同一图像的再打印次数进行计数,并存储到存储器4,根据存储的计数判断再打印次数。并且,再打印时未发生卡纸并可正常输出时,重置上述计数。
在S42中判断再打印次数为0次时,控制部9变更前端空白的设定值(S43),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进行S3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并且,控制部9根据前端空白的设定值控制从导辊132传送纸张的时序而变更前端空白。
另一方面,在S42中判断再打印次数不是0次时,控制部9判断再打印次数是否是1次,即判断下一个进行的再打印是否是对该图像数据的第2次再打印(844)。并且,当判断再打印次数是1次时,控制部9变更打印浓度的设定(845),根据变更后的设定,进行S3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此外,控制部9通过变更感光鼓101的带电电位及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变更再打印时的打印浓度。
另一方面,在S44中判断再打印次数不是1次时,控制部9判断再打印次数是否是2次,即判断下一个进行的再打印是否是对该图像数据的第3次再打印(S46)。并且,当判断再打印次数是2次时,控制部9变更定影温度的设定值(S47),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进行S3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
另一方面,在S46中判断再打印次数不是2次时,控制部9判断打印次数是否是3次,即判断下一个进行的再打印是否是对该图像数据的第4次再打印(S48)。并且,当判断再打印次数是3次时,控制部9将处理速度的设定值变更为比发生卡纸时慢的速度(S49),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控制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S34之后的打印处理(再打印处理)。
另一方面,在S48中判断再打印次数不是3次时,控制部9判断卡纸发生原因不是图像形成条件引起的,而是装置故障引起的,将装置故障的情况显示到操作面板10的显示部201(850),结束处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更图像形成条件时,不通过图像处理变更条件,而通过变更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时序、供电等处理条件来变更条件。这样一来,无需对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因此可简化再打印的处理,并可缩短再打印所需时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9采用CPU等处理器通过软件来实现。即,控制部9利用CPU等处理器通过软件来实现。即,控制部9具有:执行实现控制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上述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将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的复合机100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可由计算机读取地记录的记录介质提供到复合机100,并由该计算机(或CPU、MPU)读取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代码并执行来实现。
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使用:磁带、盒式带等带类,含有フロツピ一(软盘,注册商标)盘/硬盘等磁盘、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MASKROM/EPROM/EEPROM/FLASH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
并且,复合机100可连接到通信网络,可通过通信网络提供上述程序代码。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因特网、内部网、外联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体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并且,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IEEE1394、USB、电力线传送、线缆TV线路、电话线路、ADSL线路等有线,或IrDA、遥控器这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面波数字网等无线。此外,本发明也可通过上述程序代码以电子传送实现、或以嵌入到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实现。
并且,控制部9不限于使用软件实现的装置,也可是由硬件逻辑构成的装置,或是组合了进行部分处理的硬件、使进行该硬件的控制及剩余处理的软件运行的计算单元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
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在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使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不同。因此,通过在和传送错误产生时不同的动作条件进行再形成,可降低在定影单元中反复发生传送错误的概率。并且,通过降低传送错误反复发生的概率,可提高图像形成处理效率,减少记录材料、调色剂、耗电的浪费,降低运行成本,通过降低对定影装置的负荷而实现定影装置的较长使用寿命。
此外,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优选是对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通过使对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定影单元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与传送错误发生时不同,可有效降低在定影单元中反复产生传送错误的概率。
并且,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也可是用于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的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记录材料在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可提高记录材料从定影单元的剥离性,降低传送错误产生的概率。
并且优选的是,上述传送单元具有时序控制单元,以预定时序将记录材料送出到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是由上述时序控制单元向上述转印位置送出记录材料的时序。
根据上述结构,易于改变上述宽度。并且,例如和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来变更上述宽度的结构相比,可实现处理的简化及降低处理时间。
并且,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也可是用于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可提高记录材料从定影单元的剥离性,可降低产生传送错误的概率。
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图像承载体;带电单元,使上述图像承载体带电;潜影形成单元,在上述带电的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单元,通过调色剂使上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图像;和转印单元,将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是上述图像承载体的带电电位、显影时施加在上述图像承载体和上述显影单元之间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结构,易于变更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并且,例如和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来变更上述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结构相比,可实现处理的简化及降低处理时间。
并且,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也可是图像形成时上述定影单元的温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图像形成时的定影单元的温度,可提高记录材料从定影单元的剥离性,降低产生传送错误的概率。
并且,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也可是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可降低产生传送错误的概率。
并且,也可具有存储单元,存储有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的优先顺序,上述控制单元根据执行再形成的次数和上述优先顺序决定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可在每次产生传送错误时依次变更条件,因此再形成时可降低传送错误再次发生的概率,并且使图像质量的下降限制得最小。
并且,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用于判断对于上述各条件是否需要在再形成时变更条件的判断基准,上述控制单元提取根据上述判断基准需要变更的条件,根据上述提取结果和再形成的执行次数及上述优先顺序决定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可在提取需要变更的条件的同时,根据提取的条件的优先顺序在传送错误发生时依次变更条件,因此可有效降低传送错误再次发生的概率,并且使图像质量的下降限制得最小
并且,具有存储单元,存储有用于判断对于上述各条件是否需要在再形成时变更条件的判断基准,上述控制单元提取根据上述判断基准需要变更的条件,从提取的条件中选择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提取需要变更的条件,从提取的条件中选择再形成时不同的条件,因此可有效降低最终形成时传送错误再次发生的概率,并且使图像质量的下降限制得最小
并且,具有通知单元,用于向用户通知因图像形成装置故障而产生了传送错误,上述控制单元在进行预定次数的再形成后也无法避免传送错误的发生时,控制上述通知单元通知该传送错误是因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而产生的。此外,上述通知单元只要是可通知因图像形成装置故障而产生传送错误的构成即可,例如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图像显示单元,也可是声音输出单元,或是通过使预定的灯明灭来通知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因图像形成装置故障而产生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可将该信息适当地通知用户。
以上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得限定于该具体例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范围内,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单元,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将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对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变更为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相比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的剥离性良好的条件,
对上述记录材料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是,
用于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的条件、用于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条件、图像形成时上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以及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中的两个以上的条件,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存储单元,存储有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的优先顺序,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执行再形成的次数和上述优先顺序,在每次进行再形成时一个个地依次变更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记录材料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包括用于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的条件,
上述传送单元具有时序控制单元,以预定时序将记录材料送出到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
用于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的上述条件是由上述时序控制单元向上述转印位置送出记录材料的时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记录材料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包括用于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条件,
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图像承载体;带电单元,使上述图像承载体带电;潜影形成单元,在带电的上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单元,通过调色剂使上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图像;和转印单元,将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
用于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上述条件是上述图像承载体的带电电位、显影时施加在上述图像承载体和上述显影单元之间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用于判断对于上述各条件是否需要在再形成时变更条件的判断基准,
上述控制单元从对上述记录材料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中提取根据上述判断基准需要变更的条件,根据其提取结果和再形成的执行次数及上述优先顺序,在每次进行再形成时一个个地依次变更提取出的上述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知单元,用于向用户通知因图像形成装置故障而产生了传送错误,
上述控制单元在进行预定次数的再形成后也无法避免传送错误的发生时,控制上述通知单元通知该传送错误是因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而产生的。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将和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单元,传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和定影单元,将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在上述定影单元中产生记录材料的传送错误后,在记录材料上再形成和传送错误产生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将上述各单元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条件中对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变更为与传送错误产生时的条件相比上述记录材料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的剥离性良好的条件的工序,
对上述记录材料的剥离性产生影响的条件是,
用于变更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中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在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的条件、用于变更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条件、图像形成时上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以及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中的两个以上的条件,
预先存储有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的优先顺序,并根据执行再形成的次数和上述优先顺序,在每次进行再形成时一个个地依次变更再形成时不同的上述条件。
CN2008100949340A 2007-05-01 2008-04-30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3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1116 2007-05-01
JP2007121116A JP4509138B2 (ja) 2007-05-01 2007-05-0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3544A CN101303544A (zh) 2008-11-12
CN101303544B true CN101303544B (zh) 2011-03-16

Family

ID=3993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93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3544B (zh) 2007-05-01 2008-04-30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45180B2 (zh)
JP (1) JP4509138B2 (zh)
CN (1) CN101303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0200B2 (ja) * 2010-09-30 2013-03-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56509A (ja) * 2012-01-31 2013-08-15 Canon Inc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24510B2 (ja) * 2012-05-07 2017-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02918A (zh) * 2012-09-07 2015-05-0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在基材上打印的***和方法
JP2022032317A (ja) * 2020-08-11 2022-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776A (zh) * 2003-02-07 2004-09-01 ������������ʽ���� 成像装置
CN1797226A (zh) * 2004-12-27 2006-07-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6271A (ja) * 1989-05-11 1990-12-06 Canon Inc 画像定着装置
JPH07199631A (ja) * 1993-12-31 1995-08-04 Ricoh Co Ltd 現像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0149197B1 (ko) * 1994-06-14 1998-12-15 우석형 잼 자동제거를 위한 잼용지 자동배출 제어방법
KR100230320B1 (ko) * 1997-07-30 1999-11-15 윤종용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구동방법
JPH11249496A (ja) * 1998-03-02 1999-09-1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9022A (ja) * 1998-10-30 2000-05-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1109326A (ja) * 1999-10-08 2001-04-2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527A (ja) * 1999-11-30 2001-06-0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94282B2 (ja) * 2001-05-25 2006-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9009B2 (ja) 2001-09-20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7932A (ja) * 2002-03-28 2003-10-10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678497B1 (en) * 2002-09-10 2004-01-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JP4318975B2 (ja) * 2002-09-24 2009-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遠隔管理システムとその電子装置,異常発生時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15166A (ja) * 2003-06-26 2005-01-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227314A (ja) * 2004-02-10 2005-08-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1266A (ja) * 2004-06-29 2006-01-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07351B2 (ja) * 2004-09-06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51488A (ja) 2005-03-11 2006-09-21 Ricoh Co Ltd 熱ベルト定着装置
JP2006263966A (ja) * 2005-03-22 2006-10-0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5672B2 (ja) * 2005-05-16 2011-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5627B2 (ja) 2005-06-29 2011-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1469B2 (ja) * 2005-09-06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820956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定着ジャ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776A (zh) * 2003-02-07 2004-09-01 ������������ʽ���� 成像装置
CN1797226A (zh) * 2004-12-27 2006-07-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09138B2 (ja) 2010-07-21
CN101303544A (zh) 2008-11-12
US7945180B2 (en) 2011-05-17
JP2008276009A (ja) 2008-11-13
US20080273887A1 (en)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1037B (zh) 原稿输送装置和原稿输送方法
CN101930204B (zh) 成像设备
JP34030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0354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55234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
US20150309465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2608898A (zh) 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的给纸错误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092724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6660A (zh) 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4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09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7557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6483803B (zh) 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条件改变方法
US6763211B2 (en) Vertical path sheet jam recover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2023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再起动方法
CN100461014C (zh) 成像装置
JP64322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定着装置
EP265777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58599C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61488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1974B2 (ja) 筋付け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1647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49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168252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system
CN208079209U (zh) 原稿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