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603A -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6603A
CN101296603A CNA2008100912469A CN200810091246A CN101296603A CN 101296603 A CN101296603 A CN 101296603A CN A2008100912469 A CNA2008100912469 A CN A2008100912469A CN 200810091246 A CN200810091246 A CN 200810091246A CN 101296603 A CN101296603 A CN 10129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radiator
heat
air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12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田正树
立川忠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电子设备。该散热器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并将热从所述散热片传导至在这些散热片的间隔中流动的空气。所述散热片具有凹口,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在所述散热片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中的所述散热片的边缘的中央部沿所述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

Description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以及一种配备有电路以通过该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电子设备,所述散热器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这些散热片向在这些散热片的间隔中流动的空气散热。
发明内容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在电子设备中安装有高运算性能的大规模LSI,从而运算性能进一步提高,来自大规模LSI的热值随之提高。因此,对承担大规模LSI散热的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散热器,已知这样一种散热器,其中大规模LSI产生的热被传导到其中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张开间隔并布置的散热器,向散热器的这些间隔内吹送空气,从而通过带走散热器中的热而使大规模LSI向空气散热。为了实现更高的散热性能,提出了对散热片的形状和阵列进行设计的提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2003-37383号公报)。
这里,两个如上述的散热片张开间隔并布置的散热器的一个大问题在于噪声很大。
因而,考虑过扩展所述间隔并减少风量,但是由于二者都引起散热性能降低,这又回到了要求散热性能越来越高的当前状态。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器以及配备有该散热器的电子设备,所述散热器有助于在维持散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并将热从所述散热片传导至在这些散热片的间隔中流动的空气,其中:
所述散热片具有凹口,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在所述散热片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中的所述散热片的边缘的中央部沿所述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
在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中,在间隔布置的所述散热片中,存在均具有在至少位于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一侧中的一个边缘形成有凹口的散热片。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所述散热片的所述边缘的中央部沿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因此,能够使空气流入侧和/或空气流出侧的敞开空间大于仅间隔布置不具有这种凹口的散热片的情况。这能够减少散热片的边缘与空气之间的碰撞。由于在散热片的边缘处形成凹口,从而本发明的散热器可在不降低散热功能的情况下抑制噪声。
在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器具有:吸热板,该吸热板吸收从待冷却的发热部产生的热;以及传热件,该传热件通过与所述吸热板接触并贯通所述散热片而将所述吸热板的热传递至所述散热片。还优选的是,所述散热器具有风扇,该风扇在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隔中形成气流。
当设置有吸热板、传热件或风扇时,能够通过散热片有效地散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中,还优选的是,所述风扇是将空气传送至所述散热片的间隔的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载有用于执行程序的处理电路;以及
散热器,该散热器散去所述处理电路的热,
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
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以及
吸热板,该吸热板吸收从待冷却的发热部产生的热,并且
所述散热片具有凹口,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在所述散热片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中的所述散热片的边缘的中央部沿所述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具有风扇,该风扇在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隔中形成气流,此外该风扇可以是将空气传送至所述散热片的间隔的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具有: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结合有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散热器,在该第一壳体的顶部上具有键盘;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经由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开关。所述第二壳体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屏显示所述处理电路的处理结果。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器以及配备有该散热器的电子设备,所述散热器有助于在维持散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图1所示计算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面板的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面板的视图。
图7是表示其中从主单元移除了第一面板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散热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散热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散热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图7中所示的框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7中所示的框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其中移除了图像显示单元的框架盖的计算机的视图。
图14是表示后盖内侧的视图。
图15是引导框架的放大图。
图16是引导框架的放大图。
图17是框架盖背侧的立体图。
图18是框架盖背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框架盖背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沿图2的线X-X’剖取的剖视图。
图21是结合在图像显示单元中的摄像单元的视图。
图22是图13所示的框架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包括摄像单元的图像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图24是密封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均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是所谓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在该计算机中,容纳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3的图像显示单元2通过铰接件10开闭自如地与主单元3连接,该主单元3结合有电路基板并在上表面上布置有键盘。
图1示出了图像显示单元2闭合至主单元3并叠放的状态。图2示出了图像显示单元2从主单元3打开的状态。
图1和图2所示的主单元3包括:布置有两个以上的键的键盘36;由触控板和点选按钮构成的操作部分37;上盖31,其构造有供设置键盘36和操作部分37的避开部;下盖32,其与上盖31一起形成主单元3的壳体;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备有执行程序的CPU,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以及安装有所述电路基板的屏蔽件。
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显示单元2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3;用于覆盖图像显示装置23周边的框架盖21;后盖22(参见图1),其用于与框架盖21一起形成图像显示单元2的壳体;以及引导框架,该引导框架用于引导图像显示单元2的配线,其容纳在后盖22中并与图像显示装置23接触。顺便提及,图1示出了铰接件10,图像显示单元2借其开闭自如地与主单元3连接。稍后说明图2所示的剖面X-X’。
图3是图1所示的计算机处于闭合状态的右视图。
图3表示这样的状态,即:在主单元3的右侧设有狭缝32a,这些狭缝用于散去从安装在内置于主单元3中的电路基板中的CPU产生的热。作为散热片单元35部件的散热片部分351(稍后说明)从狭缝32a露出。
图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与上盖31(参见图2)一起形成主单元3的壳体的下盖32。下盖32由第一面板321、第二面板322、第三面板323、第四面板324以及周边面板325构成。以下,在这些两个以上的面板中取第一面板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5和图6均为表示第一面板的视图。图5表示从前侧观察图4所示的第一面板321的外观。第一面板321设有通风用的狭缝321e,并设有螺钉孔321a、321b、321c、321d以将该第一面板321安装在稍后说明的框架中。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在图5所示的螺钉孔321a、321b、321c、321d中,将中央附近的螺钉孔、图5中示出的在中央附近的螺钉孔上部的螺钉孔以及图5中示出的在中央附近的螺钉孔右部的螺钉孔分别称为第一螺钉孔321b、第二螺钉孔321c以及第三螺钉孔321d。
图6以抬起图5所示的第一面板321的左侧并压下右侧从而使第一面板321的内部翻转出的状态示出了第一面板321的一部分。第三螺钉孔321d示出为位于图6的左侧,而第一螺钉孔321b示出为位于图6的右侧。
在图6中,设置分别位于这些第一螺钉孔321b和第三螺钉孔321d周围的凸台320。顺便提及,稍后说明在螺钉孔周围设置凸台320的原因。
图7表示其中从主单元移除第一面板的状态的视图。
图7示出了配备有CPU的电路基板安装于其上的屏蔽件33。屏蔽件33设有:第一锁定孔33b,与***穿过第一面板321的第一螺钉孔321b(参见图5)的螺钉基于螺纹接合的螺母沉入该第一锁定孔内;第二锁定孔33c,与***穿过第二螺钉孔321c的螺钉基于螺纹接合的螺母沉入该第二锁定孔内;第三锁定孔33d,与***穿过第三螺钉孔321d的螺钉基于螺纹接合的螺母落于该第三锁定孔内;以及基板用螺钉孔33e,其用于将配备有电路的电路基板安装在屏蔽件33中。用于将电路基板安装在屏蔽件33中的基板的螺钉孔33e安装在偏离第一锁定孔33b的位置处。
图7进一步示出了散热单元35,其包括:吸热板353;包括两个以上散热片的散热片部分351;传热件352,其用于通过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向散热片部分351传递吸热板353的热,该传热件352安装在吸热板353中;以及固定臂354,其用于将吸热板353固定在配备有CPU的电路基板上,从而使吸热板353接触CPU。
图7还进一步示出了风扇34,其向散热单元35的散热片形成的间隔传送空气。从风扇34送来的空气流出图3所示的狭缝32a至壳体外侧,从而在穿过由散热片形成的间隔时带走已传到散热片部分351的热。
这里,将详细说明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中设置的散热单元35的散热片部分351。
图8是散热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8表示贯通有传热件352的散热片部分351,该图的取向使得来自风扇34的空气的流出侧在图的右侧。
图8所示的散热片部分351是其中在空气流出侧的边缘的中央部均具有凹口351a的第一散热片3511和均不具有凹口351a的第二散热片3512交替布置的散热片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散热片3511和第二散热片3512具有间隔地交替布置,从而在空气流出侧展开宽度。结果,与仅相同地布置不具有凹口351a的第二散热片351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第一散热片3511的边缘与空气的碰撞。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散热片3511的边缘部上设置凹口351a能够抑制噪声而不至于太降低散热功能。
顺便提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吸热板353和传热件352向散热片部分351导热。但是,在没有吸热板353和传热件352的情况下将散热片部分351布置在图中未示出的CPU上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可接受的是第一散热片3511和第二散热片3512不交替布置,而是特意布置成在连续布置两个第二散热片3512后加入一个第一散热片3511。
图9和图10均为散热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具有散热片部分451的散热单元45,其中仅在第一散热片4511的空气流入侧设置与图8中说明的凹口351a相同的凹口451a,这与图8所示的散热片部分351不同。按这种方式,仅在空气流入侧设置凹口451a也能够抑制噪声而不至于太降低散热功能。
图10示出了具有散热片部分551的散热单元55,其中在第一散热片5511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都设置与图8中说明的凹口351a相同的凹口551a。按这种方式,在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都设置凹口551a能够进一步抑制噪声而不至于太降低散热功能。
接下来说明第一锁定孔33b、第二锁定孔33c、第三锁定孔33d以及基板用螺钉孔33e。
图11和图12均为图7所示的框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其中第一锁定孔33b、第三锁定孔33d和基板用螺钉孔33e设置在薄厚度区331中的外观,薄厚度区331下降一个台阶,从而其厚度薄于屏蔽件33的其他区域。
图12示出了其中配备有与吸热板353接触的CPU(未示出)的电路基板36在隔着垫片360的情况下拧到屏蔽件33的薄厚度区331上的外观。而且这里,电路基板36拧到屏蔽件33上的位置偏离第一面板321拧到屏蔽件33上所在的第二锁定孔33c的位置。
图12进一步示出了其中固定臂354在隔着垫片360的情况下拧到电路基板36上的外观。顺便提及,如图6所示的位于第一面板321背面的第一螺钉孔321b和设置在第三螺钉孔321d周边的凸台320用于补偿屏蔽件33的薄厚度区域331与其他区域之间形成的沟槽差,从而在拧紧螺钉时不会破坏第一面板321。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路基板36和第一面板321在屏蔽件33的不同位置彼此连接。因此,至第一面板321的冲击只不过仅间接通过屏蔽件33传递至电路基板36。因此,与回路基板36和第一面板321在屏蔽件33的同一部分拧在一起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路基板36受到的冲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薄厚度区331通过从与其相邻的周边区域下降一个台阶而使其厚度变薄。因此,屏蔽件33的薄厚度区331和周边区域其到了缓冲件的作用,从而能通过屏蔽件33衰减第一面板321受到的冲击。结果,可进一步减弱通过屏蔽件33传递至电路基板36的冲击。
接下来详细说明图像显示单元2的结构。
图13是表示其中移除了图像显示单元的框架盖的计算机的视图。
图13示出了其中移除了覆盖图像显示装置23的前周缘的框架盖21的计算机1,并示出了框架盖21。这里,示出了其中通过拆除框架盖21使整个图像显示装置23露出的外观,该图像显示装置23被与框架盖21一起形成图像显示单元2的壳体的后盖22容纳。尽管在图13中没有示出,实际上图像显示装置23的周边还布置有摄像单元、传声器单元以及与它们附接的配线等。此外,尽管在图13所示的框架盖21中存在部分地设置丙烯酸板26的部分,但是这在稍后加以说明。
图14是表示后盖内侧的视图。
图14示出了其中图像显示装置23以图13所示的状态从图像显示单元2拆下并且后盖22的内侧露出的外观。这里,示出了其中垂直延伸的引导框架24分别安装在后盖22的左右两端的外观。
引导框架24以与设置在后盖22周边的直立壁221间隔开的方式安装在后盖22内侧。图像显示装置23设置在这两个引导框架24之间。
图14进一步示出了其中配线100穿过图14右侧所示的引导框架24与后盖22的直立壁221之间的外观。顺便提及,实际上配线100穿过图14左侧所示的引导框架24与后盖22的直立壁221之间。图示中将其省略。
图15和图16均为引导框架的放大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下方的边缘、图14左侧所示的引导框架24的放大图,还示出了铰接件10。
引导框架24包括:作为基底的基部241;凹凸状接触部242,其与设置在基部241上的图像显示装置23的背部周缘(背边缘部)接触;以及隔离部243,其用于使与接触部242接触的图像显示装置23与配线100分开,隔离部243设置在基部241上。引导框架24由弹性体形成并通过预定结合手段固定到后盖22上。可采用双面胶带和粘合剂作为所述结合手段。顺便提及,可接受的是,引导框架24由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后盖22不同的另一部分构成;可选的是,引导框架24与后盖22形成一体。
在图像显示单元2中,引导框架24的隔离部243将图像显示装置23和配线100分开。因而,根据图像显示单元2,防止配线100进入由后盖22容纳的图像显示装置23的背部与后盖22之间的间隔之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在后盖22上的冲击通过进入图像显示装置23的背部与后盖22之间的间隔的配线100传递至图像显示装置23的作用下致使图像显示装置23损坏。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引导框架24的接触部242形成为凹凸状时,能够吸收施加到图像显示装置23上的压力。
图15还示出了作为引导框架24的其中一个部件的配线限制部244。配线限制部244提供这样的限制,即,使得穿过隔离部243与后盖22的直立壁221之间的配线不会浮动。这一特征能够在一旦配线100被推压到隔离部243和直立壁221之间时防止其返回近前侧(this side),从而能有助于组装过程中的组装效率的提高。
而且,图15示出了其中在隔离部243的与接触部242相邻的部分的部位上形成斜面243a,此外在设置在基底241底部处的升起部245的顶端形成斜面245a。顺便提及,斜面243a和245a在图15中以斜线示出。在框架盖21的另一侧上在与斜面243a和245a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与斜面243a和245a接触的斜面,这在稍后详述。
图16示出了在图14的左侧示出的引导框架24的、位于与图15所示的边缘相对的另一侧上的边缘的放大图。
图16还示出了其中在隔离部243的与接触部242相邻的部位上形成斜面243a的外观。在图16中,斜面243a以斜线示出。顺便提及,在框架盖21的另一侧上设置与斜面243a接触的斜面。
图17是框架盖背侧的立体图。
图17示出了处在图13中的上部向前放置并翻转的状态下的图13的框架盖21的一部分。在图17的上部中,示出了安装成避开铰接件10的凹口21b。
此外,图17示出了在框架盖21的另一侧上在分别与图15和图16所示的接触部242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的第一凸部212,并示出了在框架盖21的另一侧上在分别与图15所示的升起部245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的第二凸部213。
此外,图17示出了在从框架盖21的表面观看时凹陷一个台阶的凹部211,即,在与设置凹口21b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中央处提供向图17中的近前侧的***。凹部211设有孔211a,稍后描述的***机的顶端***孔211a中。顺便提及,引导框架24的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部分被图17所示的框架盖21的左侧覆盖。图17还示出了用于将框架盖21安装在后盖22中的螺钉孔210a。
图18是框架盖背侧的局部放大图。图19是框架盖背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18示出了其中沿图17所示的箭头Y的方向看时,图17所示的框架盖21的外观。这里,示出了第一凸部212,其具有均与图16所示的斜面243a接触的斜面212a。
图19示出了其中沿图17所示的箭头Z的方向看时,图17所示的框架盖21的外观。这里,示出了第二凸部213,其具有均与图15所示的斜面245a接触的斜面213a。
图20是沿图2的线X-X’剖取的剖视图。
图20示出了其中图18所示的第一凸部212的斜面212a与图16所示的隔离部243的斜面243a接触的外观。
图20还示出了其中引导框架24的接触部242与图像显示装置23的背周缘以及设置在基部241上并将配线100和图像显示装置23分开的隔离部243相接触的外观。
图20还示出了其中配线限制部244从隔离部243向后盖22的直立壁221伸出的外观。
根据本实施方式,隔离部243的斜面243a与框架盖21的第一凸部212接触,升起部245的斜面245a与框架盖21的第二凸部213接触。这一特征能够分布施加至框架盖21的压力,从而可削弱抵达图像显示装置23的压力。
图21是结合在图像显示单元内的摄像单元的视图。
图21示出了在后盖22中的摄像单元25,其设置到避开图像显示装置23的周围区域。摄像单元25包括:取像透镜251;镜筒252,取像透镜251设置在镜筒252前部,镜筒252内结合有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穿过取像透镜251的物体光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电路基板253,其载有电子电路,用于处理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以及用于连接电路基板253和配线100的连接器。顺便提及,镜筒252的供设置取像透镜251的前侧2521平滑形成。
图22是图13所示的框架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22示出了其中从前侧观看框架盖21的覆盖图21所示的摄像单元25的部分的外观。
此外,图22示出了其中在凹部211中设置丙烯酸板26的外观,凹部211设置在框架盖21的覆盖摄像单元25的部分中,该凹部211从周边下降一个台阶。
凹部211设有孔211a,摄像单元25的镜筒252的顶端***穿过孔211a。此外,图22所示的框架盖21实际上被着色成黑色。而且,对于丙烯酸板26来说,仅有与凹部211中设置的孔211a会合的部分是透明的,其他部分被着色成黑色。
而且,图22示出了用于将框架盖21固定至后盖22的螺钉孔21a,此外还示出了饰面材料28,饰面材料(facing material)28设置在此处用于在框架盖21被固定至后盖22之后隐藏螺钉孔21a。
图23是包括摄像单元的图像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图23示出了其中在摄像单元25的镜筒252的前侧2521与丙烯酸板26的背侧之间放置密封材料27的外观,密封材料27***穿过框架盖21的凹部211的孔211a。
在框架盖21固定至后盖22时,密封材料27通过丙烯酸板26与镜筒252之间的少量坍缩(collapsing)密封取像透镜251。
图24是密封件的立体图。
作为密封材料27,采用成形为环的硬橡胶制成的密封件,从而在坍缩时不覆盖取像透镜251。密封材料27为这样的密封材料,其外径可完全安装于在框架盖21的凹部211中设置的孔211a上,且其厚度薄于凹部211的厚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丙烯酸板26和镜筒252之间放置密封材料27的方式实现取像透镜251的防尘。与安装甚至向镜筒252的周边伸出的盖的情况相比,这一特征能够有助于镜筒252周边的微型化而不会降低防尘性。顺便提及,密封材料27的材料能够确保密封即可,如海绵一样柔软的材料是可接受的,而不限于硬橡胶。
尽管参照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应由这些实施方式限制,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变化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器将热从所述散热片传导至在这些散热片的间隔中流动的空气,其中:
所述散热片具有凹口,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在所述散热片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中的所述散热片的边缘的中央部沿所述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吸热板,该吸热板吸收从待冷却的发热部产生的热;以及传热件,该传热件通过与所述吸热板接触并贯通所述散热片而将所述吸热板的热传递至所述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风扇,该风扇在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隔中形成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风扇是将空气传送至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间隔的风扇。
5、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载有用于执行程序的处理电路;以及
散热器,该散热器散去所述处理电路的热,
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
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以及
吸热板,该吸热板吸收从待冷却的发热部产生的热,并且
所述散热片具有凹口,这些凹口这样形成,即,在所述散热片的空气流入侧和空气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中的所述散热片的边缘的中央部沿所述散热片的排列方向交替地或循环地被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具有风扇,该风扇在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隔中形成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风扇是将空气传送至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间隔的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结合有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散热器,在该第一壳体的顶部上具有键盘;以及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经由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是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屏显示所述处理电路的处理结果。
CNA2008100912469A 2007-04-23 2008-04-23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2966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3555 2007-04-23
JP2007113555A JP2008270623A (ja) 2007-04-23 2007-04-23 放熱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603A true CN101296603A (zh) 2008-10-29

Family

ID=3949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12469A Pending CN101296603A (zh) 2007-04-23 2008-04-23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59565A1 (zh)
EP (1) EP1986078A2 (zh)
JP (1) JP2008270623A (zh)
KR (1) KR20080095185A (zh)
CN (1) CN101296603A (zh)
TW (1) TW2008468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038B (zh) * 2011-07-13 2017-03-21 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9433A (ja) * 2007-04-23 2008-11-06 Fujitsu Ltd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251592A (en) * 2011-06-15 2012-12-16 Inventec Corp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86797A (en) * 1947-06-21 1952-02-2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ire protection system
US3741101A (en) * 1972-02-14 1973-06-26 Exitaire Co Gravity operated ventilator unit
US3826180A (en) * 1972-07-28 1974-07-30 T Hayashi Ventilation fan system with smoke detector speed control
NL7217347A (zh) * 1972-12-20 1974-06-24
GB1438001A (en) * 1973-06-26 1976-06-03 Kg Smoke Dispersal Ltd Fire safety systems
US3884133A (en) * 1974-08-21 1975-05-20 Edward J Miller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multi-zone buildings
US4063595A (en) * 1975-12-02 1977-12-20 Phillips Leonard 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safety features for determining and for eliminating dangerous conditions in the form of fire, smoke, or unusually high temperatures
US4765231A (en) * 1987-03-23 1988-08-23 Aniello Michael J Smoke exhaus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4818970A (en) * 1987-08-13 1989-04-04 Gpac, Inc. Fire conditi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ir moving and filtering units
US5260691A (en) * 1990-10-30 1993-11-09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Fire alarm device accompanied with air conditioner
US5300923A (en) * 1992-03-23 1994-04-05 Gruber Ralph W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abling a smoke detector when using a smoke-emanating apparatus
US6053809A (en) * 1997-03-13 2000-04-25 Arceneaux; Henry M. Smoke detec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AUPP199998A0 (en) * 1998-02-24 1998-03-19 F F Seeley Nominees Pty Ltd Improved fire detection
JP2003037383A (ja) 2001-07-25 2003-02-0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空冷式の冷却装置
US6776708B1 (en) * 2003-01-27 2004-08-17 Rick Daoutis Smoke extraction system
JP4551729B2 (ja) * 2004-09-30 2010-09-29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00531535C (zh) * 2005-08-05 2009-08-1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US20080043436A1 (en) * 2006-08-21 2008-02-21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module
US20080105410A1 (en) * 2006-11-03 2008-05-08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038B (zh) * 2011-07-13 2017-03-21 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59565A1 (en) 2008-10-23
KR20080095185A (ko) 2008-10-28
EP1986078A2 (en) 2008-10-29
TW200846890A (en) 2008-12-01
JP2008270623A (ja)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5457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296591B (zh) 电子设备
US837938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323751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収納ケース(hddケース)
US2010025408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911152B2 (ja) 電子機器
US20140063351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015385A (ja) 電子機器
US2018027881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hat efficiently dissipates heat from recording medium
US1044619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ir duct and fan
CN101296603A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US1082043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428459A (zh) 可攜式計算裝置之接地特徵
US9019699B2 (en) Mass storag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aterial and related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7825984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ach incorporating camera unit
US201003289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motherboard waterproofing mechanism
JP7241002B2 (ja) 電気機器用ケース
US2015010350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3054133A1 (ja) 電子機器
JP7299959B2 (ja) 電子機器
JP7349027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KR20150117112A (ko) 방열구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캠코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