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826A - 发光层的形成方法和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光层的形成方法和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826A
CN101223826A CNA2006800259113A CN200680025911A CN101223826A CN 101223826 A CN101223826 A CN 101223826A CN A2006800259113 A CNA2006800259113 A CN A2006800259113A CN 200680025911 A CN200680025911 A CN 200680025911A CN 101223826 A CN101223826 A CN 101223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uminescent layer
light emitting
luminescent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59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6242C (zh
Inventor
武田利彦
森户秀
小林胜
白金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2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2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1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for indirec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2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F9/023Web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25Web printing presses with horizontally arranged print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26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1/34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on glass or ceramic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3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on optical devices, e.g. lens el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0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overings for wipers for intaglio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0Sympathetic, colour changing or similar in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所需的图案形成具有均匀层厚度的发光层的方法,以及一种可以实现高质量显示效果和高可靠性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提供具有表面张力不小于35达因/厘米的树脂膜作为表面层的橡皮布和用于发光层的油墨,所述油墨在剪切速率为100/秒测量的粘度(油墨温度23℃)在5~200cP范围内并含有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和沸点在150~250℃范围内的溶剂,将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充填到凹版中的着墨孔内,允许所述橡皮布从所述着墨孔接收用于发光层的油墨,和将所述橡皮布上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转移到发光层形成面上。

Description

发光层的形成方法和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凹版胶印法(gravure offset printing)形成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方法,以及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场致发光(EL)元件是有利的,例如因为它们由于是自发光型而具有高可视性,不像液晶显示器那样,它们是固态显示器,较不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具有大视角。最近,这些优点已经导致这些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作为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例如全彩色显示器件、区域彩色(area color)显示器件和照明等实用化的趋势。
在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中,构成所述发光层的有机发光材料分为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例如,高分子型发光层可以采用用于发光层的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通过多种印刷方法或喷墨打印方法形成。例如,已经提出一种方法,其中通过胶版印刷方法形成发光层,该方法包括在硅酮橡皮布(silicone blanket)中从凹版接收粘度为100~60000cP的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触变性油墨,然后将该油墨转移至片状基板上(日本专利公开第93668/2001号)。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胶版印刷方法形成发光层,该方法包括提供含有包含在水溶性不大于5重量%的溶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在橡皮布中从凹版接收所述油墨,然后将该油墨转移到基板上(日本专利公开第291587/2001号)。此外,提出了一种方法,其包括通过凹印辊(gravure roll)将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供给硅酮橡皮布的表面上以形成涂布膜,通过凸印版挤压所述涂布膜,除去被挤压部位处的涂布膜,然后将留在所述硅酮橡皮布表面上的涂布膜转移到膜形成面上,以形成发光层(日本专利公开第178915/2004号)。
此外,已经提出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凹版胶印法(intaglio offsetprinting)形成发光层,该方法包括提供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和由硅酮弹性体形成的橡皮布,当被浸入用于该油墨的溶剂中时,该硅酮弹性体的体积变化不大于40%,从凹版中的凹部将所述油墨转移至所述橡皮布上,和进一步将该油墨转移至基板上(日本专利公开第308973/2003号)。此外,已经提出一种全彩色或区域彩色显示器件作为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日本专利公开第111158/2004号)。该器件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形成阳极的基板上以所需的图案提供绝缘层,在无绝缘层的区域(发光显示区域)中在电极图案上形成包括发光层的发光元件层,和在所述绝缘层上以所需的图案形成阴极从而与所述发光元件层接触。
发明内容
在形成发光层的传统方法中,由于使用粘度相对高的油墨,在通过刮墨刀将该油墨充填到凹版的凹部时,可能出现不令人满意的刮削或不均匀的厚度,因此,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发光层是困难的。此外,该油墨易于渗入所述硅酮橡皮布中。这是不利的,因为所形成的发光层具有粗糙的表面,并且同时,所述硅酮橡皮布的印刷耐久性被降低。
具有均匀厚度的发光层可以通过将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旋涂到基板上和干燥该涂层而形成。然而,所述旋涂方法的不利之处在于当以所需的图案形成发光层时,旋涂方法应当与光刻法结合,因此使得该工艺复杂化。旋涂法还有一个缺点: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油墨的使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喷墨法可以容易地形成图案化的发光层,但另一方面,当调节被喷射的油墨的流动性时,表面张力等不令人满意,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发光层是困难的。
此外,至于作为全彩色或区域彩色显示器件的传统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由于所述发光层的不均匀厚度,使得显示质量的提高存在一定限制。当在无绝缘层的区域(发光显示区域)中存在在形成所述发光元件层方面有缺陷的部位,不利地,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导致可靠性显著地降低。
本发明已经关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所需的图案形成具有均匀层厚度的发光层的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高质量显示效果和表现出高可靠性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在包括相对电极、所述电极之间配设的发光元件层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形成发光层的方法而实现,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用于发光层的至少包含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充填到凹版中的着墨孔内;
允许橡皮布从所述着墨孔接收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和
然后将所述橡皮布上用于发光层的油墨转移到发光层形成面上,其中
所述橡皮布具有表面张力不小于35达因/厘米的树脂膜作为表面层,
在剪切速率为100/秒测量,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的粘度(油墨温度为23℃)在5~200cP的范围内,和
在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中使用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和沸点在150~250℃的范围内的溶剂。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膜的厚度为5~200μm。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橡皮布包含整体配设在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的所述树脂膜。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传送所述树脂膜以使得该树脂膜围着正在旋转的所述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在至少从由凹版接收用于发光层的油墨的位置至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被转移到所述发光层形成面的位置的部分内卷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橡皮滚筒的表面上配设缓冲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在1.5~4.0重量%的范围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凹版中的着墨孔的最大开口长度在20~200μm的范围内,深度在10~200μm的范围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凹版中,多个着墨孔构成用于一个区域颜色的图案,和一个图案的宽度不小于200μm。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多对凹版和橡皮布连续形成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发光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凹版在轴方向上分成多个隔室,和为每一个所述隔室供给任何所需的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以同时形成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发光层。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透明基材;在该透明基材上以所需的图案配设的透明电极层;在该透明基材上配设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极层在其所需的部位曝露;配设成覆盖所述开口内的透明电极层并延伸到所述绝缘层的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和配设以与位于所述开口中任何所需的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元件层连接的电极层,所述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已经通过上述方法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包括:基材;在该基材上以所需的图案配设的电极层;在该基材上配设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极层在其所需的部位曝露;配设成覆盖所述开口内的电极层并延伸到所述绝缘层的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和配设以与位于所述开口中任何所需的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元件层连接的透明电极层,所述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已经通过上述方法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所述发光元件层的发光层中,位于所述开口内的部位的厚度变化不大于10%。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以此顺序堆叠的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是被动矩阵型或主动矩阵型。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是一种有机场致发光招贴(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poster),其包括在所述绝缘层中最大开口宽度不小于10mm的开口。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包括滤色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在所述滤色层和透明电极之间配设的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中,配设具有所需发光颜色(包括白色)的发光层,或者以预定图案组合配设具有各自所需发光颜色的发光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层发出蓝光,和所述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包括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绿色荧光并发出绿色荧光的绿色变换层,以及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红色荧光并发出红色荧光的红色变换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包括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形成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然后在形成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之后于1分钟内形成用于发光层的涂布膜,和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干燥这两层。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所述发光层可以以均匀的厚度形成。此外,对于每一种发光颜色,所述发光层可以以所需的图案形成。此外,也可以形成在柔性基材如树脂膜基材上所述发光层,同时所述橡皮布的印刷耐久性很高,并由此还可以降低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生产成本。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由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被配设成延伸到所述绝缘层的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上的部分,因此不用担心在通过所述发光元件层彼此相对设置的电极之间导致短路,并且由此可以实现高可靠性。此外,由于所述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均匀,并可以实现高品质的显示效果。相应地,本发明可以用于制造多种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如全彩色显示器件、区域彩色显示器件和照明设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图示。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图示。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图示。
图4表示凹版中着墨孔的图示。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图示。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图示。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9表示发光层与绝缘层中的开口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1表示如图9所示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沿A-A线所作的横截面图。
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形成发光层的方法>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中,将容纳在构成印刷单元1的油墨盘9中、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供给到正在旋转的凹版(gravure form)2的表面上。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的不必要部分被刮墨刀10刮去,并且由此将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仅供入着墨孔3中。在着墨孔3中的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被接收在橡皮布4中,和然后被转移到在压印滚筒8上传送的基板11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上。该基板11被传送到干燥区13,在那里将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干燥以形成发光层20。
在本发明中,将包括作为表面层配设在橡皮滚筒6表面上的、具有表面张力不小于35达因/厘米、优选为35~65达因/厘米的树脂膜5的组件用作橡皮布4。将在剪切速率1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粘度为5~200cP、优选为20~150cP、溶剂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优选为20~37达因/厘米和沸点为150~250℃、优选为170~230℃的油墨用作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
当构成橡皮布4表面层的树脂膜5的表面张力小于35达因/厘米时,来自所述凹版的油墨的接收性降低,因此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发光层20变得困难。通过借助于自动接触角测角仪(型号DropMaster 700,由Kyowa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使用两种或更多种表面张力已知的液体(标准物质)测量接触角θ和基于以下方程式确定固体的表面张力:γs(固体的表面张力)=γL(液体的表面张力)cosθ+γSL(固体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来确定树脂膜5的表面张力(固体的表面张力[γs])。
使用的树脂膜5的实例包括树脂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易粘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经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经电晕处理的聚苯硫醚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易粘附型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降冰片烯膜和三聚氰胺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树脂膜5的厚度例如可以在5~2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10~100μm的范围内。当树脂膜5的厚度小于5μm,膜加工性和在橡皮滚筒6上的安装性不利地被损害。另一方面,当树脂膜5的厚度超过200μm时,硬度太高以致于柔性不利地被降低。
在图1中,橡皮滚筒6在其表面上具有缓冲层6a。缓冲层6a的硬度例如可以在20~80°的范围内。厚度例如可以在0.1~30mm的范围内。上述硬度是通过JIS K6253规定的硬度计硬度测试方法测量的A型硬度。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树脂膜5被整体安装在橡皮滚筒6上。作为选择,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其中树脂膜5通过橡皮滚筒6的旋转而传送,从而围着橡皮滚筒6卷绕。在这种情况下,树脂膜5应该在至少从由凹版2接收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的位置(用箭头a表示的位置)至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被转移到发光层形成面11A的位置(用箭头b表示的位置)的部分内围着橡皮滚筒6卷绕。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树脂膜5被从进料辊(未示出)传送和供给到橡皮滚筒6上,并围着卷取辊(未示出)卷绕。此外,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使用环式树脂膜5,并将其在辊(未示出)和橡皮滚筒6之间配设的无限轨道(endless track)上传送。
在本发明中,所述凹版可以是平板形式。图3表示这一实施方式的图示。在图3中,起初,将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供给到平板形状的凹版2’的表面上,采用刮墨刀(未示出)将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的不必要部分刮去,以只将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仅充填到着墨孔3’中。之后,着墨孔3’中的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在橡皮布4中被接收,然后被转移到平板状基材11中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上,然后干燥以形成发光层。作为选择,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可以被传送到在压印滚筒8上传送的基材11中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上,然后干燥以形成发光层。
当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的粘度小于5cP(在剪切速率1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时,出现油墨流挂,或者形成具有所需厚度的发光层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当粘度大于200cP时,由于凹版2的着墨孔网点标记引起的凹凸大,使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发光层变得困难。所述粘度是借助于粘弹性测量装置(型号MCR 301,由Physica制造)在23℃的温度下以稳流测量模式测量得到的。此外优选地,对于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在剪切速率1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粘度V1与在剪切速率10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粘度V2之间的比值,即V1/V2为约0.9~1.5,也就是说,油墨15实质上表现出牛顿流体的特性。
当在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中使用的溶剂的表面张力超过40达因/厘米时,从凹版2上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的接收性不利地被损害。当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中的溶剂的沸点低于150℃时,从构成橡胶布4的树脂膜5转移到基材11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中的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会立即被干燥,因此可能在发光层20上出现条纹。当沸点高于250℃时,干燥变得困难。不利地,这有时例如对在干燥区13中干燥的基材11具有不利的影响,或者导致一部分所述溶剂保持未被除去。该溶剂的表面张力通过表面张力天平(型号CBVP-Z,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在液体温度20℃下测量。
例如,可以提及下列色素、金属配合物和聚合物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可用于在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中的有机发光材料。
(1)色素发光材料
色素发光材料包括环戊二烯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吡唑并喹啉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芳烃衍生物(distyrylarylene derivative)、噻咯(silole)衍生物、噻吩环化合物、吡啶环化合物、紫环酮(perinone)衍生物、苝衍生物、低聚噻吩衍生物、trifumanylamine衍生物、噁二唑二聚物和吡唑啉二聚物。
(2)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包括例如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羟基苯并喹啉铍配合物、苯并噁唑锌配合物、苯并噻唑锌配合物、偶氮甲基锌配合物、卟啉锌配合物、铕配合物,以及其中以Al(铝)、Zn(锌)、Be(铍)等或稀土金属如Tb(铽)、Eu(铕)或Dy(镝)作为中心金属和配体具有噁二唑、噻二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或其它结构的金属配合物。
(3)聚合物发光材料
聚合物发光材料包括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对亚苯基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衍生物和聚芴衍生物。
可以将在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中的上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设置例如在1.5-4.0重量%的范围内。
在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中使用的溶剂满足以下要求:其表面张力在上述定义的范围内(不大于40达因/厘米)和沸点在上述定义的范围内(150~250℃)。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异丙基苯、苯甲醚、正丙基苯、莱、1,2,4-三甲基苯、柠檬烯、对甲基异丙苯、邻二氯苯、丁基苯、二乙基苯、2,3-二氢苯并呋喃、苯甲酸甲酯、1,2,3,4-四甲基苯、戊基苯、四氢化萘、苯甲酸乙酯、苯基己烷、环己基苯和苯甲酸丁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
当使用混合溶剂时,所述混合溶剂应当具有根据混合比基于所述比例计算的上述定义的表面张力和沸点。例如,在由表面张力为A达因/厘米、沸点B℃的溶剂1与表面张力为C达因/厘米、沸点D℃的溶剂2以3∶7的重量比组成的混合溶剂的情况下,根据混合比基于所述比例计算的表面张力[(A×3/10)+(C×7/10)]应当在上述定义的范围内(不大于40达因/厘米),并且同时,根据混合比基于所述比例计算的沸点[(B×3/10)+(D×7/10)]应当在上述定义的范围内(150~250℃)。相应地,组成所述混合溶剂的单个溶剂的表面张力和沸点可以不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根据混合比基于所述比例计算的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和沸点处于上述定义的各自范围内。
在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中,优选地,凹版2中的着墨孔3的最大开口长度在20~2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30~170微米的范围内,和其深度在10~2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15~150μm的范围内。当着墨孔3的最大开口长度小于20μm,形成具有所需厚度的发光层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当最大开口长度大于200um时,通过刮墨刀10刮去不需要的油墨的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中,着墨孔可以配设在凹版2中,从而多个着墨孔构成针对一个区域颜色的图案。图4表示该实施方式。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着墨孔3(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15个着墨孔)组成一图案(用链状线表示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图案的宽度W可以不小于200μm,优选不小于300μm。图案宽度W是在与凹版2旋转方向(图4中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当图案宽度W小于200μm时,该图案边缘附近的厚度变化不利地为10%以上。
在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中,可以使用多对凹版和橡皮布连续地形成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发光层。图5表示该实施方式。该***包括单元1R、单元1G和单元1B,该单元1R包括用于形成红色发光层的凹版2R、橡皮布4和压印滚筒8,该单元1G包括用于形成绿色发光层的凹版2G、橡皮布4和压印滚筒8,而该单元1B包括用于形成蓝色发光层的凹版2B、橡皮布4和压印滚筒8。单元1R、1G和1B是与上述印刷单元1相同的单元。分别为单元1R、1G和1B中的油墨盘9供应对应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15R、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15G和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15B。以单元1R、1G和1B的顺序,将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15R、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15G和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15B连续地转移到基材11上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侧中,然后通过干燥形成红色发光层20R、绿色发光层20G和蓝色发光层20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用于发光层等的任何所需的形成图案,并且形成所述发光层的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
在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凹版2在所述轴方向上分成多个隔室,为每一个隔室供给用于发光层的任何所需的油墨,以同时形成多个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发光层。图6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示。在图6中,将凹版2在轴方向上(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分成3个隔室(2G,2R,2B),并且在每一个隔室中配设用于形成针对区域颜色的图案的多个着墨孔3。例如通过分配器方法,将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15G、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15R和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15B分别供入隔室2G、2R和2B中,并且如上所述,将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15R、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15G和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15B同时转移到基材11上的发光层形成面11A侧中,然后干燥形成红色发光层20R、绿色发光层20G和蓝色发光层20B作为区域颜色图案。设计图案、尺寸和位置关系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橡皮布4沿着凹版2和压印滚筒8的旋转方向在向前的方向上旋转。然而,取决于待形成的发光层图案,可以使得橡皮布4在与凹版2和压印滚筒8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基材11可以是片状,而用于发光层的油墨15向凹版2的供给可以例如通过分配器进行,而不需要使用油墨盘9。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图7表示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透视图。在图7中,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包括透明基材32、配设在该透明基材32上、以带状图案在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透明电极层33、具有条纹形开口35的绝缘层34、配设成覆盖在位于各透明电极层33上的条纹形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的发光元件层36、以及以带状图案在发光元件层36上沿着与透明电极层33正交的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电极层40。绝缘层34中的开口35是沿着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的条纹形开口,并且各自位于透明电极层33上。
发光元件层36包括配设成覆盖绝缘层34和各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的空穴注入层37、为各开口35配设以覆盖所述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空穴注入层37)并延伸到绝缘层34的位于开口3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多个发光层38、和配设以覆盖它们的电子注入层39。在图7中,在发光层38中,以所述顺序重复地排列带状图案的红色发光层38R、绿色发光层38G和蓝色发光层38B。配设电子注入层39以使得覆盖绝缘层34。作为选择,电子注入层39可以只配设在位于电极层40下方的区域内。
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是被动矩阵型,其中在所述带状图案的透明电极层33与电极层40相交的部位构成发光区域。在发光元件层36中的发光层38是通过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形成的发光层。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是高度可靠的,因为配设以延伸到绝缘层34的位于开口3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36可以防止位于发光元件层36被夹持在透明电极层33与电极层40间的位置的透明电极层33和电极层40之间的短路。此外,在发光元件层36中的发光层38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并且因此厚度变化不大于10%,也就是说,厚度是均匀的。相应地,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显示效果。发光层38的厚度变化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发光层38的厚度通过借助于Seiko仪器公司制造的Nanopics 1000、使用在该设备中配设作为标准装置的用于接触模式的悬臂梁、在测量区域为100μm和扫描速度为90秒/帧的条件下测量得到。
下面,将对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各个元件进行描述。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透明基材32一般配设在该器件的观察者侧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一定水平的透明度以使得由发光层38发出的光可以容易地被观察者看到。如下文将要描述的,当由发光层38发出的光的方向与上述情况相反时,可以使用不透明的基板代替该透明基板32。
透明基板32(或者用于代替该透明基板的不透明基板)可以由例如玻璃材料、树脂材料或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例如包含玻璃板、保护性塑料膜或配设在所述玻璃板上的保护性塑料层的复合材料形成。
所述树脂材料或保护性塑料材料包括例如氟树脂、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氯乙烯类、聚氟乙烯类、聚苯乙烯类、ABS树脂、聚酰胺类、聚缩醛类、聚酯类、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类、聚砜、聚烯丙基化物(polyallylate)、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类、聚酰亚胺类、聚苯硫醚类、液晶型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类、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聚甲醛类、聚醚砜类、聚醚醚酮类、聚丙烯酸酯类、丙烯腈-苯乙烯树脂类、酚树脂类、脲树脂类、三聚氰胺树脂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硅氧烷树脂类和无定形聚烯烃类。也可以使用其它树脂材料,只要这些材料是可用于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材料。透明基板32的厚度一般在50μm~1.1mm的范围内。
更优选地,透明基板32具有良好的阻气性,例如对于水蒸气和氧气,尽管这也取决于应用场合。此外,可以在透明基板32上形成具有阻挡水蒸气、氧气等的性质的阻气层。阻气层可以例如通过将无机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进行物理气相沉积如溅射或真空气相沉积而形成。
在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透明电极层33是阳极,为了将正电荷(空穴)注入发光层38,其被配设成与空穴注入层37相邻。作为选择,透明电极层33也可以是阴极。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层36中的空穴注入层37的位置与电子注入层39的位置彼此互换。
对透明电极层33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是通常用于传统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的透明电极层。透明电极层33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及其混合物,例如,薄膜电极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氧化铟锌(IZO)、氧化锌、氧化锡或金。其中,从易于注入空穴的角度看优选具有大功函(不少于4eV)并且为透明或半透明的ITO、IZO、氧化铟和金。
优选地,透明电极层33具有不大于数百Ω/□的薄层电阻。透明电极层33的厚度可以例如为约0.005~1μm,不过其厚度也可以根据所述材料变化。
该透明电极层33以所需的图案从所述周边末端部延伸至中央象素区域。通过例如采用金属掩膜借助溅射或真空气相沉积以图案化形式形成膜的方式,或者通过在整个区域上例如借助溅射或真空气相沉积形成膜和然后采用光致抗蚀剂作为掩膜蚀刻该膜,来形成图案化的透明电极层33。
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绝缘层34具有各自位于透明电极层33上的条纹形开口35。绝缘层34可以例如通过在所述整个区域上涂布光敏树脂材料以覆盖透明电极层33,和然后使该涂层经历图案化曝光及显影,或者通过使用可热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形成绝缘层34的部分是不发光的部分。绝缘层34的厚度可以根据构成绝缘层34的树脂固有的绝缘电阻适当地确定,并可以例如为约0.05~5.0μm。作为选择,绝缘层3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上述树脂材料与碳黑、或者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钛型黑色颜料(如氮化钛、氧化钛和氧氮化钛)的遮光细颗粒混合以形成黑色基体(black matrix)作为绝缘层34。绝缘层3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
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发光元件层36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包括:从透明电极层33侧观察,以所述顺序堆叠的空穴注入层37、发光层38和电子注入层39。可以在发光元件层36中采用的其它结构包括单独由发光层38组成的结构、由空穴注入层37和发光层38组成的结构、由发光层38和电子注入层39组成的结构、由介于空穴注入层37和发光层38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组成的结构、和由介于发光层38和电子注入层39之间的电子传输层组成的结构。在上述结构中,可以调节发光波长,或者上述层可以用适当的材料掺杂,例如从提高发光效率的角度而言。
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发光元件层36中的发光层38包括红色发光层38R、绿色发光层38G和蓝色发光层38B。然而,例如取决于使用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目的,可以单独使用所需发光颜色(例如黄、淡蓝或橙色)的发光层,或者作为选择,使用例如不同于红色发光、绿色发光和蓝色发光的多个发光颜色的所希望的组合。如上在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中所述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以用作发光元件层36的发光层38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
在发光元件层36的所述层中使用的掺杂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等可以是下面列举的任何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对发光元件层36中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并可以例如为约10~1000nm。
掺杂材料
掺杂材料包括苝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红荧烯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芳酸(squalium)衍生物、卟啉衍生物、苯乙烯基色素、并四苯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十环烯和吩噁嗪酮(phenoxazone)。
空穴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包括噁二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化合物、噻唑化合物、三苯基甲烷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腙化合物、芳族胺化合物、咔唑化合物、聚乙烯基咔唑化合物、茋化合物、烯胺化合物、吖嗪化合物、三苯基胺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和茋二聚物。π共轭聚合物包括聚乙炔、聚二乙炔、聚对亚苯基、聚(对苯硫醚)、聚(对苯醚)、聚(1,6-庚二烯)、聚(对苯乙炔)、聚(2,5-噻吩)、聚(2,5-吡咯)、聚(间苯硫醚)和聚(4,4-联苯撑)。
电荷转移聚合物复合物包括聚苯乙烯-AgCl 104、聚乙烯基萘-TCNE、聚乙烯基萘-P-CA、聚乙烯基萘-DDQ、聚乙烯基三甲基苯-TCNE、聚萘乙炔-TCNE、聚乙烯基蒽-Br2、聚乙烯基蒽-I2、聚乙烯基蒽-TNB、聚二甲基氨基苯乙烯-CA、聚乙烯基咪唑-CQ、聚对亚苯基-I2、聚-1-乙烯基吡啶-I2、聚-4-乙烯基吡啶-I2、聚对-1-亚苯基-I2和聚乙烯基吡啶鎓-TCNQ。电荷转移低分子量复合物包括TCNQ-TTF,聚合物型金属配合物包括聚酞菁铜(poly-copper phthalocyanine)。优选的空穴转移材料包括具有低电离能力的材料。特别优选丁二烯、烯胺、腙和三苯基胺化合物。
空穴注入材料
空穴注入材料包括苯基胺化合物、星形(star-burst)胺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氧化物如氧化钒、氧化钼、氧化钌和氧化铝等、无定形碳、聚苯胺、聚噻吩衍生物、***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烷(polyarylalkane)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氨基取代查耳酮衍生物、噁唑衍生物、苯乙烯基蒽衍生物、芴酮衍生物、腙衍生物、茋衍生物、硅氮烷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苯胺共聚物、介电聚合物型低聚物例如噻吩低聚物。
空穴注入材料包括卟啉化合物、芳族叔胺化合物和苯乙烯基胺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包括卟啉、1,10,15,20-四苯基-21H,23H-卟啉铜(II)、氯化酞菁铝和八甲基酞菁铜(copper octamethylphthalocyanine)。此外,芳族叔胺化合物和苯乙烯基胺化合物包括N,N,N’,N’-四苯基-4,4’-二氨基苯基、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4-(二对甲苯基氨基)-4’-[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茋、3-甲氧基-4’-N,N-二苯基氨基茋(3-methoxy-4’-N,N-diphenylaminostilbenzene)、4,4’-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和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
电子注入材料
电子注入材料包括钙、钡、铝锂、氟化锂、锶、氧化镁、氟化镁、氟化锶、氟化钙、氟化钡、氧化铝、氧化锶、氧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磺酸钠、硝基取代的芴衍生物、蒽醌二甲烷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二氧化噻喃衍生物、杂环四羧酸酐(如萘苝)、碳二亚胺、亚芴基甲烷衍生物、蒽醌二甲烷和蒽酮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其中噁二唑环上的氧原子已被硫原子代替的噻唑衍生物、具有称之为吸电子基团的喹喔啉环的喹喔啉衍生物、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如三(8-羟基喹啉)铝、酞菁、金属酞菁以及二苯乙烯基吡嗪衍生物。
对于构成发光元件层36的各层的形成,发光层38是通过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而形成的。空穴注入层37和电子注入层39可以例如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借助具有与图象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的光掩膜(用于防止在由周边部分的透明电极层33形成的电极末端上成膜的掩膜)而形成。空穴注入层37和电子注入层39还可以通过印刷方法(如丝网印刷)来形成。
空穴注入层37和发光层38也可以通过形成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然后在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之后1分钟内形成用于发光层的涂布膜,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干燥这两层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还可以以与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中相同的方式使用在剪切速率100/秒(油墨温度23℃)的情况下测量粘度为5~200cP、溶剂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沸点为150~250℃的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油墨来形成。
在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的电极层40是阴极,并被配设成与用于将负电荷(电子)注入发光层38的电子注入层39相邻。作为选择,电极层40可以是阳极。在这种情况下,空穴注入层37的位置与构成发光元件层36的电子注入层39的位置彼此互换。
对用于电极层4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用在传统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的材料,其实例包括在透明电极层33中所述的那些,即薄膜电极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氧化铟锌(IZO)、氧化锌、氧化锡或金,以及此外,镁合金如MgAg、铝或铝合金如AlLi、AlCa和AlMg、和银。在它们中,从利于电子注入的角度而言,优选例如具有小功函(不超过4eV)的镁合金、铝和银。优选地,电极层40的薄层电阻不大于数百Ω/□。为此,电极层40的厚度可以例如为约0.005~0.5μm。
电极层40可以采用上述电极材料以图案形式形成,例如通过借助掩膜的真空气相沉积或溅射。
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中,例如,通过在上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中采用透明电极层作为电极层40,发出光的方向可以是相反的。在这种情况下,基材32可以是不透明的,并且所述透明电极层33可以是不透明的电极层。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也可以是主动矩阵型。图8和9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主动矩阵型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示。图8表示电极布线图案的图示。配设在透明基材(未示出)上的电极布线图案53包括信号线53A、扫描线53B、TFT(薄膜晶体管)53C和透明电极(象素电极)层53D。形成绝缘层54(图8中斜线表示的位置处)以覆盖这些电极布线图案53。绝缘层54具有位于各透明电极层53D上的开口55。此外,在绝缘层54中,形成发光元件层(未示出)以覆盖各开口55内的透明电极层53D,并且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配设有电极(共用电极)层(未示出)。
发光元件层可以包括配设以覆盖绝缘层54和各开口55内的透明电极层53D的空穴注入层、为各开口55配设以覆盖开口55内的透明电极层53D(空穴注入层)并延伸到绝缘层54的位于开口5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多个发光层、和配设以覆盖它们的电子注入层。图9表示在绝缘层54中的开口55与发光层之间关系的图示。在图9中,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58R、绿色发光层58G和蓝色发光层58B,它们为比开口55更大的所希望的图案。
同样在根据本发明的主动矩阵型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红色发光层58R、绿色发光层58G和蓝色发光层58B)是通过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形成的。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是高度可靠的,因为配设以延伸到绝缘层54的位于开口5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可以防止位于发光元件层被夹持在透明电极层53D与电极层间的位置的透明电极层53D和电极层(未示出)之间的短路。此外,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红色发光层58R、绿色发光层58G和蓝色发光层58B)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并且因此,厚度变化不大于10%,也就是说,厚度是均匀的,并可以实现高品质的显示效果。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发光元件层可以具有例如以下结构:单独由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结构、包括介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的结构、和包括介于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的结构。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透视图,而图11是如图10所示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沿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在图10和11中,有机场致发光器件61包括透明基材62、在该透明基材62上以矩形配设的透明电极层63、具有菱形开口65a和矩形开口65b的绝缘层64、配设以覆盖各开口65a、65b内的透明电极层63的发光元件层66、和配设以覆盖发光元件层66的电极层70。发光元件层66包括以所述方式堆叠的空穴注入层67、发光层68和电子注入层69,并延伸到绝缘层64的位于开口65a、65b的周缘上的部分。
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61是区域彩色显示型,其中存在开口65a、65b的部位构成显示区域。发光元件层66中的发光层68是通过根据本发明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形成的。在有机场致发光器件61中,有机场致发光器件61是高度可靠的,因为配设以延伸到绝缘层64的位于开口65a、65b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66可以防止位于发光元件层66被夹持在透明电极层63与电极层70间的位置的透明电极层63与电极层70之间的短路。此外,发光元件层66中的发光层68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并且因此,厚度变化不大于10%,也就是说,厚度是均匀的。因此,可以实现高品质的显示效果。
发光层68可以具有这样的尺寸以使得其延伸到绝缘层64的位于各开口65a、65b的周缘上的部分。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开口65a、65b中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可以彼此不同。另外,可以使得电极层70分别位于开口65a、65b上的部分在电学上彼此独立,从而该发光层可以彼此独立地发光。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发光元件层66可以具有例如以下结构:单独由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结构、包括介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的结构、和包括介于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部分横截面图。如图12所示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71包括透明基材72。在透明基材72上以带状图案配设有包括红色着色层73R、绿色着色层73G和蓝色着色层73B的滤色层73。配设透明平滑层75以覆盖滤色层73。在透明平滑层75上配设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相同的方式以带状图案形成的多个透明电极层33。配设绝缘层34以使得条纹形开口35分别位于透明电极层33上。配设发光元件层36以覆盖位于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在发光元件层36上配设多个带状图案化的电极层40以使得它们与透明电极层33正交。
多个呈带状图案的透明电极层33位于带状图案化的红色着色层73R、绿色着色层73G和蓝色着色层73B上。发光元件层36包括配设以覆盖绝缘层34和位于各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的空穴注入层37、为各开口35配设以覆盖位于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空穴注入层37)并延伸到绝缘层34的位于开口3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多个发光层38、和配设以覆盖它们的电子注入层39。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层38是带状图案化的白色发光层。
除了配设有滤色层73和透明平滑层75以及发光层38是白色发光层外,有机场致发光器件71与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相同。相应地,类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发光元件层36可以具有例如以下结构:单独由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结构、包括介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的结构、包括介于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的结构。
配设滤色层73以对来自发光元件层36的光进行颜色校正和提高颜色纯度。用于构成滤色层73的红色着色层73R、绿色着色层73G和蓝色着色层73B的材料可以根据发光元件层36的发光特性适当地选择。例如,所述着色层可以由含颜料、颜料分散剂、粘合剂树脂、反应性化合物和溶剂的颜料分散组合物来形成。滤色层73的厚度可以例如根据各着色层的材料和有机EL元件层的发光特性适当地确定。例如,滤色层的厚度可以为约1~3μm。
当由于所述下层(滤色层73等)的结构而存在水平差异(表面凹凸)时,透明平滑层75具有平化功能以消除该水平差异用于平化和防止发光元件层36中的不均匀厚度。透明平滑层75可以由透明(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50%)的树脂形成。所述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丙烯酸酯型或甲基丙烯酸酯型含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在此可用的透明树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丙烯酸酯类、聚碳酸酯类、聚乙烯醇类、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羟乙基纤维素类、羧甲基纤维素类、聚氯乙烯树脂类、三聚氰胺树脂类、酚树脂类、醇酸树脂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聚脂树脂类、马来酸树脂类和聚酰胺树脂类。透明平滑层75的厚度可以通过考虑所使用的材料在可以产生平滑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例如,该厚度可以在约1~5μm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横截面图。如图13所示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81包括透明基材82。在透明基材82上以带状图案配设有包括红色着色层83R、绿色着色层83G和蓝色着色层83B的滤色层83。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包括带状图案化的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用于将蓝光转换为红色荧光的层)、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用于将蓝光转换为绿色荧光的层)、以及蓝色变换虚拟层(dummy layer)84B(用于允许蓝光原样穿过的层),配设这些层以使得各自覆盖滤色层83中的红色着色层83R、绿色着色层83G和蓝色着色层83B。配设透明平滑层85以覆盖它们。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相同的方式在透明平滑层85上形成呈带状图案的多个透明电极层33。提供绝缘层34以使得条纹形开口35分别位于透明电极层33上。配设发光元件层36以覆盖位于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在发光元件层36上配设多个带状图案化的电极层40以使得它们与透明电极层33正交。
呈带状图案的多个透明电极层33位于带状图案化的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和蓝色转换虚拟层84B上。发光元件层36包括配设以覆盖绝缘层34和位于各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的空穴注入层37、为各开口35配设以覆盖位于开口35内的透明电极层33(空穴注入层37)并延伸到绝缘层34的位于开口35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多个发光层38、和配设以覆盖它们的电子注入层39。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层38是带状图案化的蓝色发光层。
除了配设有滤色层83、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和透明平滑层85以及发光层38为蓝色发光层之外,有机场致发光器件81与有机场致发光器件31是相同的。相应地,类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此外,滤色层83和透明平滑层85是与滤色层73和透明平滑层75相同的。因此,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层36可以具有例如以下结构:由发光层单独组成的结构、由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组成的结构、由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结构、包括介于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的结构、和包括介于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的结构。
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是只由荧光色素组成的层,或者含有包含在树脂中的荧光色素组成的层。可用在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中以将蓝色发光转换成红色荧光的荧光色素的实例包括花青色素如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吡啶色素如1-乙基-2-[4-(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基]-吡啶鎓-高氯酸盐、若丹明色素如若丹明B和若丹明6G、以及噁嗪色素。可用在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中以将蓝色发光转换成绿色荧光的荧光色素包括香豆素色素如2,3,5,6-1H,4H-四氢-8-三氟甲基喹哪啶(9,9a,1-gh)香豆素(2,3,5,6-1H,4H-tetrahydro-8-trifluoromethylquinolidino(9,9a,1-gh)coumarin)、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2’-苯并咪唑基)-7-N,N-二乙基氨基香豆素、香豆素染料如碱性黄51、以及萘二甲酰亚胺色素如溶剂黄11和溶剂黄116。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种染料,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只要它们具有荧光。这些荧光色素可以单独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组合的方式使用。
当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包含在树脂中的荧光色素时,荧光色素的含量可以通过考虑例如所用的荧光色素及所述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的厚度适当地确定。例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用树脂,荧光色素的含量可以为约0.1~1重量份。
蓝色变换虚拟层84B是从发光元件层36发出的蓝光原样地透过该层并发送到滤色层83的层。蓝色变换虚拟层84B可以是具有实质上与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相同的厚度的透明树脂层。
当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含有包含在树脂中的荧光色素时,透明(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50%)树脂可用作该树脂。所述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丙烯酸酯类、聚碳酸酯类、聚乙烯醇类、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羟乙基纤维素类、羧甲基纤维素类、聚氯乙烯树脂类、三聚氰胺树脂类、酚树脂类、醇酸树脂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聚脂树脂类、马来酸树脂类和聚酰胺树脂类。当通过光刻法形成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的图案时,可以采用例如丙烯酸型、甲基丙烯酸型、聚乙烯肉桂酸酯型、环化橡胶型或其它含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抗蚀剂树脂。此外,这些树脂还可以用于蓝色变换虚拟层84B中。
当构成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的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仅由荧光色素组成时,它们可以例如通过借助所希望图案的掩膜的溅射或真空气相沉积以带状形式形成。另一方面,当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被形成作为包含在树脂中的荧光色素的层时,它们可以例如通过提供经由将荧光色素和树脂分散或溶解而制备的涂布液体、采用旋涂、辊涂、浇铸涂布或类似方法涂布该涂布液体以形成层、通过光刻法使该层图案化、或者通过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以图案形式印刷所述涂布液体来形成。蓝色变换虚拟层84B可以例如通过旋涂、辊涂或浇铸涂布法涂布所需的光敏树脂涂层材料以形成层和通过光刻法使该层图案化,或者通过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以图案形式印刷所需的树脂涂布液体来形成。
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的厚度应当使得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令人满意地吸收由发光元件层36发出的蓝光,并发出荧光。该厚度可以通过考虑例如所用的荧光色素和该荧光色素的浓度适当地确定,并可以例如为约10~20μm。红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R的厚度和绿色变换荧光材料层84G的厚度可以彼此不同。
蓝色发光有机材料包括例如苯并噻唑、苯并咪唑、苯并噁唑或其他荧光增白剂、金属螯合的oxynoid化合物、苯乙烯基苯化合物、二苯乙烯基吡嗪衍生物和芳族二亚甲基化合物。
荧光增白剂的具体实例包括:苯并噻唑荧光增白剂,如2,2’-(对亚苯基二亚乙烯基)-二苯并噻唑;苯并咪唑荧光增白剂,如2-[2-[4-(2-苯并咪唑基)苯基]乙烯基]苯并咪唑和2-[2-(4-羧基苯基)乙烯基]苯并咪唑;以及苯并噁唑荧光增白剂,如2,5-二(5,7-二叔戊基-2-苯并噁唑基)-1,3,4-噻二唑、4,4’-二(5,7-二叔戊基-2-苯并噁唑基)茋和2-[2-(4-氯苯基)乙烯基]萘[1,2-d]噁唑。
金属螯合的oxynoid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三(8-羟基喹啉)铝、二(8-羟基喹啉)镁、二(苯并[f]-8-羟基喹啉)锌或其它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和dilithiumepintridione.
苯乙烯基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1,4-二(2-甲基苯乙烯基)苯、1,4-二(3-甲基苯乙烯基)苯、1,4-二(4-甲基苯乙烯基)苯、二苯乙烯基苯、1,4-二(2-乙基苯乙烯基)苯、1,4-二(3-乙基苯乙烯基)苯、1,4-二(2-甲基苯乙烯基)-2-甲基苯和1,4-二(2-甲基苯乙烯基)-2-乙基苯。
二苯乙烯基吡嗪衍生物的实例包括2,5-二(4-甲基苯乙烯基)吡嗪、2,5-二(4-乙基苯乙烯基)吡嗪、2,5-二[2-(1-萘基)乙烯基]吡嗪、2,5-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吡嗪、2,5-二[2-(4-联苯基)乙烯基]吡嗪和2,5-二[2-(1-芘基)乙烯基]吡嗪。
芳族二亚甲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1,4-苯二亚甲基(1,4-phenylenedimethylidene)、4,4-苯二亚甲基(4,4-phenylenedimethylidene)、2,5-二甲苯二亚甲基(2,5-xylenedimethylidene)、2,6-萘二亚甲基(2,6-naphthylenedimethylidene)、1,4-联苯二亚甲基(1,4-biphenylenedimethylidene)、1,4-p-terephenylenedimethylidene、9,10-蒽二亚甲基(9,10-anthracenediyldimethylidene)、4,4’-二(2,2-二叔丁基苯基乙烯基)联苯、4,4’-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和其它衍生物。
用于发光层的材料的其它实例包括由通式(Rs-Q)2-AL-O-L表示的化合物,其中AL表示含有苯环的具有6~24个碳原子的烃;O-L表示苯酚配体;Q表示取代的8-羟基喹啉配体;Rs表示如此选择的8-羟基喹啉取代基,以使得与铝原子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取代的8-羟基喹啉配体是空间受阻的。其具体实例包括二(2-甲基-8-羟基喹啉)(对苯基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羟基喹啉)(1-萘酚)铝(III)。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在无滤光层73,83的部位可配设黑色基体。
实施例
下面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根据以下配方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该油墨A1的粘度采用粘弹性计(型号MCR 301,由Physica制造)以稳流测量模式在剪切速率100/秒、油墨温度为23℃的条件下测量,并发现为80cP。借助于表面张力天平(型号CBVP-Z,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在液体温度为20℃下测量用作溶剂的三甲基苯和四氢萘的表面张力。
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的组成
聚芴衍生物型红色发光材料
(分子量:300,000)                             2.5重量%
溶剂(三甲基苯∶四氢化萘=50∶50的混合溶剂)    97.5重量%
(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32达因/厘米,沸点=186℃)
(三甲基苯的表面张力=28达因/厘米,沸点=165℃)
(四氢化萘的表面张力=35.5达因/厘米,沸点=207℃)
此外,提供了配设有以点阵形式排列的着墨孔间距为25μm的正方形着墨孔(着墨孔一边为100μm,着墨孔深度35μm)的片状凹版(有效宽度50mm)。在该凹版中,使得正方形着墨孔的对角线方向与后面将要描述的橡皮布的运行方向一致。
下面5种树脂膜(F1~F5)是通过涂布作为树脂膜形成的。如下测量这些树脂膜的表面张力(宽度150mm)。
树脂膜
F1:聚丙烯膜(Torayfan BO型250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50μm,表面张力30达因/厘米,
F2:三聚氰胺烘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 100 SG-1,由Panac Kogyo K.K.制造),厚度100μm,表面张力35达因/厘米,
F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6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38达因/厘米,
F4: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Q51,由Teijin Ltd.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45达因/厘米,
F5:易粘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U1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100μm,表面张力60达因/厘米。
树脂膜的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
接触角θ采用两种或更多种表面张力已知的液体(标准物质)、通过自动接触角测角计(型号DropMaster 700,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进行测量。树脂膜的表面张力根据以下公式确定:γs(树脂膜的表面张力)=γL(液体的表面张力)cosθ+γSL(树脂膜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下面,在表面具有缓冲层(硬度70°)的直径为12cm、圆筒宽度为30cm的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安装各个树脂膜(F1~F5),以制备5种橡皮布。缓冲层的硬度是用JIS K 6253规定的硬度计硬度测试法测量的A型硬度。
接下来,将上述凹版和各橡皮布安装在平版胶印机上。向凹版供给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并充填着墨孔,用刮墨刀刮去油墨A1的不必要部分。接下来,提供经过清洁处理和紫外等离子清洁的玻璃基板作为基材。允许橡皮布从凹版上接收油墨A1。之后,将油墨A1从橡皮布转移到玻璃基板上,以形成红色发光层(厚度约为70nm)。在这种情况下,印刷速度为1000mm/sec,在120℃的加热板装置上干燥1小时。
使用如上制备的配设有表面张力彼此不同的树脂膜的橡皮布观察在形成红色发光层时的印刷适用性。此外,对红色发光层的厚度变化[(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1所示。借助于Nanopics 1000(由Seiko仪器公司制造)、使用该装置中作为标准设备包括的用于接触模式的悬臂梁、在测量区域为100μm、扫描速度为90秒/帧的条件下,对红色发光层的厚度进行测量。
                            表1
橡皮布   树脂膜的表面张力(达因/厘米) 印刷适用性   厚度变化(%)
  F1   30   从凹版上的接收性差   25
  F2   35   好   5
  F3   38   好   3
  F4   45   好   3
  F5   60   好   5
如表1所示,可以通过使用具有表面张力不小于35达因/厘米的树脂膜的橡皮布F2~F5,形成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令人满意的红色发光层。
实施例2
基于如实施例1中所用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使用具有如下表2所示沸点的混合溶剂制备8种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A8)。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在油墨温度为23℃、剪切速率100/秒的条件下测量的所述油墨的粘度在5~200cP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与如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凹版。
将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树脂膜F3(T6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38达因/厘米)安装在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以制备橡皮布。
下面,将上述凹版和橡皮布安装在平版胶印机上,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使用用于红色发光层的各油墨(A1~A8)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红色发光层(厚度约为70nm)。另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干燥。
使用如上制备的具有不同沸点的溶剂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8种)观察在形成红色发光层时的印刷适用性。此外,对红色发光层的厚度变化[(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   溶剂的沸点(℃) 印刷适用性   厚度变化(%)
  A1   110   充填到凹版中时发生干燥   -
A2 140   在转移到基材上之后立即干燥,导致出现条纹 50
  A3   150   出现一些条纹   10
  A4   165   出现一些条纹   8
  A5   210   好   5
  A6   240   好   5
  A7   250   好   5
  A8   270   在干燥区中干燥是不可能的   5
如表2所示,当使用采用沸点在150~250℃范围内的溶剂的油墨(A3~A7)时,可以形成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令人满意的红色发光层。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中所用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使用具有如下表3所示的表面张力的混合溶剂制备8种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A’8)。混合溶剂的沸点在150~250℃范围内,在油墨温度为23℃、剪切速率100/秒的条件下测量的所述油墨的粘度在5~200cP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凹版。
将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树脂膜F3(T6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38达因/厘米)安装在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以制备橡皮布。
下面,将上述凹版和橡皮布安装在平版胶印机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用于红色发光层的各油墨(A’1~A’8)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红色发光层(厚度约为70nm)。另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干燥。
使用如上制备的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溶剂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8种)观察在形成红色发光层时的印刷适用性。此外,对红色发光层的厚度变化[(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   溶剂的表面张力(达因/厘米)   印刷适用性   厚度变化(%)
  A’1   25   好   5
  A’2   30   好   4
  A’3   32   好   2
  A’4   34   好   4
A’5 36   边缘部分有些波动 7
A’6 38   边缘部分有些波动 8
A’7 40   边缘部分有些波动 10
A’8 42   从凹版上的接收性差 15
如表3所示,当使用采用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的溶剂的油墨(A’1~A’7)时,可以形成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令人满意的红色发光层。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中使用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制备如下表4所示的用于各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2~A”12(11种),其在剪切速率1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粘度为3~250cP。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红色发光材料的含量在2~3重量%的范围内适当地变化,并且改变混合溶剂中三甲基苯和四氢化萘的混合比例以适当地在25~40达因/厘米范围内改变表面张力和在150~250℃范围内改变沸点。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凹版。
将如实施例1所述的树脂膜F3(T6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38达因/厘米)安装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以制备橡皮布。
之后,将上述凹版和橡皮布安装在平版胶印机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用于红色发光层的各油墨(A”1~A”12)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红色发光层(厚度约为70nm)。另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干燥。
使用如上制备的具有不同粘度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12种)观察在形成红色发光层时的印刷适用性。此外,对红色发光层的厚度变化[(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   油墨的粘度(cP)   印刷适用性   厚度变化(%)
A”2 3   由于油墨流挂导致层厚度不足的层 40
  A”3   5   出现点状不均匀   20
  A”4   10   出现点状不均匀   10
  A”5   20   稍微出现点状不均匀   7
  A”6   30   好   5
  A”7   50   好   3
  A”1   80   好   3
  A”8   90   好   3
  A”9   100   好   5
  A”10   150   稍微出现凹版的着墨孔   7
  点标记
A”11 200   残留凹版的着墨孔点标记 10
A”12 250   由于存在因凹版着墨孔点标记引起的大凹凸,导致无法用于实际应用 20
如表4所示,通过使用粘度为5~200cP的油墨(A”3~A”7、A”1和A”8~A”11),可以形成从实用角度看令人满意的红色发光层。
实施例5
透明电极层的形成
通过离子电镀法在玻璃基材(厚度0.7mm)上首先形成200nm厚的氧化铟锡(ITO)电极膜。在该ITO电极膜上涂布光致抗蚀剂,对该ITO电极膜掩膜曝光,显影,并蚀刻从而以4mm间距形成10根宽度2.2mm的条纹形透明电极层。
绝缘层的形成
接着,对上述玻璃基板(厚度0.7mm)进行清洁处理和紫外等离子清洁。之后,旋涂主要由丙烯酸类树脂组成的负性光致抗蚀剂,通过光刻工艺使其图案化,以形成在各透明电极层上以间距4mm配设尺寸为2mm×2mm的发光区域(开口)的绝缘层(厚度1μm)。
空穴注入层的形成
接着,旋涂作为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油墨的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EDOT,Baytron P CH 8000,由Bayer Ltd.制造),并且在设置为150℃的加热板装置上干燥该涂层30分钟以形成空穴注入层。该空穴注入层的尺寸为50mm×50mm,并且使其成形以覆盖所述绝缘层的开口。调节旋涂PEDOT的旋转速度,从而使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70nm。
红色发光层的形成
提供了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凹版。
此外,将如实施例1所述的树脂膜F3(T6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厚度75μm,表面张力38达因/厘米)安装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以制备橡皮布。
将上述凹版和橡皮布安装在平版胶印机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用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用于红色发光层的油墨A1(在剪切速率100/秒和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的粘度为80cP,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为32达因/厘米,沸点:186℃)在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红色发光层(厚度约为70nm)。
电子注入层的形成
在所述组件的红色发光层形成侧上配设金属掩膜,该金属掩膜具有以间距4mm提供的、2.2mm宽的条纹形开口,以使得所述开口与条纹形透明电极层正交,并位于绝缘层中的发光区域(开口)上。接着,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通过该掩膜气相沉积(沉积速率=0.1nm/sec)钙,从而以4mm间距形成10根电子注入层(厚度10nm)。
电极层的形成
然后使用按照用于形成电子注入层所用的金属掩膜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沉积速率=0.4nm/sec)铝。由此在电子注入层上形成2.21nm宽的铝条纹形电极层(厚度300nm)。
最后,通过紫外光固化粘结剂将密封板施加到该组件的电极层形成侧上,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对于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根据直到在恒定电流驱动下的发光亮度减半所需的时间,对1000cd/m2下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元件寿命进行评估,并发现分别为0.9cd/A和30000小时。通过设置电流值以得到100cd/m2的初始亮度,在该电流值下持续驱动所述器件,并测量用于减半亮度所需的时间,也就是用于将亮度降低至50cd/m2所需的时间,对元件寿命进行评估。
实施例6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B。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在剪切速率100/秒、油墨温度为23℃的条件下测量该油墨B的粘度,并发现为80cP。
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B的组成
聚芴衍生物型绿色发光材料
(分子量:200,000)                             2.5重量%
溶剂(三甲基苯∶四氢化萘=67∶33的混合溶剂)    97.5重量%
(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33达因/厘米,沸点=193℃)
除了使用用于绿色发光层的油墨B,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对于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根据直到在恒定电流驱动下的发光亮度减半所需的时间,对1000cd/m2下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元件寿命进行评估,并发现分别为8.5cd/A和20000小时。
实施例7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C。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在剪切速率100/秒、油墨温度为23℃条件下测量该油墨C的粘度,并发现为60cP。
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C的组成
聚芴衍生物型蓝色发光材料
(分子量:300,000)                             2.5重量%
溶剂(三甲基苯∶四氢化萘=25∶75的混合溶剂)    97.5重量%
(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34达因/厘米,沸点=197℃)
除了使用用于蓝色发光层的油墨C以及进一步地在形成电子注入层中,在通过真空气相沉积形成钙层之前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法(沉积速率=0.01nm/sec)形成1nm厚的氟化锂层之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对于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根据直到在恒定电流驱动下的发光亮度减半所需的时间,对1000cd/m2下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元件寿命进行评估,并发现分别为4.0cd/A和1000小时。
实施例8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用于白色发光层的油墨D。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在剪切速率100/秒、油墨温度23℃的条件下测量该油墨D的粘度,并发现为45cP。
用于白色发光层的油墨D的组成
聚芴衍生物型白色发光材料
(分子量:300,000)                             2.5重量%
溶剂(三甲基苯∶四氢化萘=25∶75的混合溶剂)    97.5重量%
(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34达因/厘米,沸点=197℃)
除了使用用于白色发光层的油墨D,以与实施例5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对于该有机场致发光器件,根据直到在恒定电流驱动下的发光亮度减半所需的时间,对1000cd/m2下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元件寿命进行评估,并发现分别为4.0cd/A和1000小时。

Claims (22)

1.一种在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形成发光层的方法,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包括相对电极、所述电极之间配设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用于发光层的至少包含有机发光材料的油墨充填到凹版中的着墨孔内;
允许橡皮布从所述着墨孔接收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和
然后将所述橡皮布上用于发光层的油墨转移到发光层形成面上,其中
所述橡皮布具有表面张力不小于35达因/厘米的树脂膜作为表面层,
在剪切速率为100/秒测量,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的粘度(油墨温度为23℃)在5~200cP的范围内,和
在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中使用表面张力不大于40达因/厘米和沸点在150~250℃的范围内的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树脂膜的厚度为5~20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橡皮布包含整体配设在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上的所述树脂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树脂膜以使得该树脂膜围着正在旋转的所述橡皮滚筒的圆周表面在至少从由凹版接收用于发光层的油墨的位置至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被转移到所述发光层形成面的位置的部分内卷绕。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橡皮滚筒的表面上配设缓冲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在1.5~4.0重量%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版中的着墨孔的最大开口长度在20~200μm的范围内,深度在10~200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凹版中,多个着墨孔构成用于一个区域颜色的图案,和一个图案的宽度不小于200μm。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多对凹版和橡皮布连续形成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发光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凹版在轴方向上分成多个隔室,和为每一个所述隔室供给任何所需的用于发光层的油墨以同时形成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发光层。
11.一种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透明基材;在该透明基材上以所需的图案配设的透明电极层;在该透明基材上配设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极层在其所需的部位曝露;配设成覆盖所述开口内的透明电极层并延伸到所述绝缘层的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和配设以与位于所述开口中任何所需的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元件层连接的电极层,
所述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已经通过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形成。
12.一种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包括:基材;在该基材上以所需的图案配设的电极层;在该基材上配设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极层在其所需的部位曝露;配设成覆盖所述开口内的电极层并延伸到所述绝缘层的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上的部分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发光层;和配设以与位于所述开口中任何所需的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元件层连接的透明电极层,
所述发光元件层中的发光层已经通过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构成所述发光元件层的发光层中,位于所述开口内的部位的厚度变化不大于10%。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层至少包含以此顺序堆叠的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为被动矩阵型。
16.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为主动矩阵型。
17.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为有机场致发光招贴,其包括在所述绝缘层中最大开口宽度不小于10mm的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还包括滤色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还包括配设在所述滤色层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
20.如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中,配设具有包括白色在内的所需发光颜色的发光层,或者以预定图案组合配设具有各自所需发光颜色的发光层。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发光元件层发出蓝光,和
所述颜色变换荧光材料层包括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绿色荧光并发出绿色荧光的绿色变换层,以及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红色荧光并发出红色荧光的红色变换层。
22.如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形成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然后在形成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涂布膜之后于1分钟内形成用于发光层的涂布膜,和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干燥这两层。
CN200680025911A 2005-05-16 2006-05-16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2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2617A JP4984433B2 (ja) 2005-05-16 2005-05-16 発光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142617/2005 2005-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826A true CN101223826A (zh) 2008-07-16
CN100586242C CN100586242C (zh) 2010-01-27

Family

ID=3743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5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242C (zh) 2005-05-16 2006-05-16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39040B2 (zh)
JP (1) JP4984433B2 (zh)
KR (1) KR101345060B1 (zh)
CN (1) CN100586242C (zh)
GB (1) GB2440483B (zh)
WO (1) WO200612381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857A (zh) * 2010-01-22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发光层形成方法、有机发光器件形成方法及有机发光器件
CN104183548A (zh) * 2013-05-28 2014-12-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方法
CN104918791A (zh) * 2012-12-27 2015-09-16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524445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am-qdled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26065A (zh) * 2018-08-09 2018-12-04 晋江市履图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鞋及其加工方法
CN110611057A (zh) * 2019-10-17 2019-12-24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对卷转印oled柔性显示发光层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3690B2 (ja) * 2006-12-25 2012-09-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のオーバーコートを形成する方法
JP5020642B2 (ja) * 2007-01-15 2012-09-05 阪本 順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多層構造形成方法
KR101014363B1 (ko) * 2007-10-17 2011-02-15 한국기계연구원 롤투롤 윤전인쇄방식을 이용한 전자소자 제조장치
TW200930467A (en) * 2007-11-16 2009-07-16 Sumitomo Chemical Co Coating liquid for use in a coating method by delivering the coating liquid through a slit-shaped delivery port
CN101884255B (zh) 2008-03-31 2012-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将两种物质有选择地配置于基板的表面的方法
KR101592386B1 (ko) * 2009-01-16 2016-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733585B1 (ko) 2009-07-28 2017-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잉크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잉크 패턴 인쇄 장치
JP5272971B2 (ja) * 2009-08-27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KR101108081B1 (ko) 2009-09-21 2012-01-31 한국기계연구원 평제판 그라비아 오프셋 인쇄의 양산성 테스트 방법
WO2011083515A1 (ja) * 2010-01-08 2011-07-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663892B2 (ja) * 2010-02-16 2015-02-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膜の製造方法
WO2011114870A1 (ja) * 2010-03-16 2011-09-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204524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379323B2 (en) * 2010-04-12 2016-06-28 Merck Patent Gmbh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JP2011230348A (ja) * 2010-04-27 2011-11-17 Komori Corp グラビア印刷機
US8916862B2 (en) * 2010-11-24 2014-12-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panel
US8847217B2 (en) 2010-11-24 2014-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panel
US8853716B2 (en) 2010-11-24 2014-10-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panel
US8907329B2 (en) 2010-11-24 2014-1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panel
WO2012098994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被成膜基板、有機el表示装置
JP5611874B2 (ja) * 2011-03-17 2014-10-22 ヒラノ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
JP6015073B2 (ja) * 2012-04-02 2016-10-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機能層形成用インク、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111036B2 (ja) * 2012-09-28 2017-04-05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
KR101436123B1 (ko) * 2013-07-09 2014-11-03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초소형 led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91381A (ko) 2013-08-12 2019-08-05 카티바, 인크. 인쇄 가능한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잉크 배합물을 위한 에스테르계 용매 시스템
KR20150022560A (ko) * 2013-08-23 2015-03-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 방법
JP2015085538A (ja) * 2013-10-28 2015-05-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6228017B2 (ja) * 2014-01-09 2017-11-08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KR101672781B1 (ko) 2014-11-18 2016-11-07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수평배열 어셈블리용 초소형 led 소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평배열 어셈블리
KR101713818B1 (ko) 2014-11-18 2017-03-10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초소형 led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극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30977B1 (ko) 2016-01-14 2017-04-28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초소형 led 전극어셈블리
CN105694590B (zh) * 2016-01-19 2019-05-21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墨水、发光膜和电致发光器件
TWI661947B (zh) 2017-11-17 2019-06-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凹版轉印機台
KR20200145951A (ko) * 2019-06-21 2020-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4563B2 (ja) 1995-03-30 2003-09-08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69195B2 (ja) * 1998-09-25 2009-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又は調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28284A (ja) * 1998-12-01 2000-08-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ラーel表示装置
JP2001093668A (ja) 1999-09-22 2001-04-06 Canon Inc 有機発光材料、それを用いた表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91587A (ja) 2000-02-01 2001-10-19 Canon Inc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US6668148B2 (en) * 2000-12-20 2003-12-23 Ricoh Company, Ltd.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uch developing apparatus
JP4612973B2 (ja) * 2001-08-09 2011-0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004255B2 (ja) 2001-09-05 2007-1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led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030089252A1 (en) * 2001-11-09 2003-05-15 Sarnecki Greg J. Production of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7098069B2 (en) * 2002-01-24 2006-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evice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3308973A (ja) * 2002-02-13 2003-10-3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
KR100467553B1 (ko) * 2002-05-21 2005-01-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고분자 유기전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US7230271B2 (en) * 2002-06-11 2007-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film having hygroscopic property and transparenc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103989B2 (ja) * 2002-08-08 2008-06-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ブラン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95551A (ja) 2002-08-09 2004-03-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0504472B1 (ko) * 2002-09-05 2005-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11158A (ja) 2002-09-17 2004-04-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発光表示パネル
JP3867659B2 (ja) * 2002-11-26 2007-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026658B2 (en) * 2003-03-13 2006-04-11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ical conductors in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20040265481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Yoshihiro Kobayashi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2005059348A (ja) * 2003-08-11 2005-03-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el発光層形成用平台印刷機
KR100549984B1 (ko) * 2003-12-29 2006-02-0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50164425A1 (en) * 2004-01-23 2005-07-28 Markus Tuomikoski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JP4984446B2 (ja) * 2005-07-11 2012-07-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光層、正孔注入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857A (zh) * 2010-01-22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发光层形成方法、有机发光器件形成方法及有机发光器件
CN104918791A (zh) * 2012-12-27 2015-09-16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US9610794B2 (en) 2012-12-27 2017-04-04 Samsung Sdi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using same
CN104918791B (zh) * 2012-12-27 2017-06-20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4183548A (zh) * 2013-05-28 2014-12-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方法
CN104183548B (zh) * 2013-05-28 2019-01-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方法
CN10524445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am-qdled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44454B (zh) * 2015-10-16 2018-04-0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am‑qdled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26065A (zh) * 2018-08-09 2018-12-04 晋江市履图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鞋及其加工方法
CN110611057A (zh) * 2019-10-17 2019-12-24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对卷转印oled柔性显示发光层的方法
CN110611057B (zh) * 2019-10-17 2020-12-25 山西穿越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卷对卷转印oled柔性显示发光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6242C (zh) 2010-01-27
WO2006123813A1 (en) 2006-11-23
GB0722535D0 (en) 2007-12-27
JP4984433B2 (ja) 2012-07-25
US20090081480A1 (en) 2009-03-26
GB2440483B (en) 2011-04-06
KR101345060B1 (ko) 2013-12-26
JP2006318850A (ja) 2006-11-24
KR20080021023A (ko) 2008-03-06
GB2440483A (en) 2008-01-30
US8039040B2 (en) 2011-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242C (zh)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CN100514706C (zh) 凹版,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的形成方法及有机发光器件
TWI458388B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及其製法
CN10191133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582504B1 (en)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organic EL element
KR100403544B1 (ko) 유기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02189857A (zh) 印刷方法、发光层形成方法、有机发光器件形成方法及有机发光器件
KR19980071546A (ko) 다색발광장치
TW558912B (en)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4803321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93668A (ja) 有機発光材料、それを用いた表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55861A (ja) 有機el用塗液及び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5047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用的墨液、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585495A (zh) 自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自发光显示面板
CN102165843A (zh) 图案涂布用基板以及有机el元件
JP5493908B2 (ja) 印刷機、発光層形成方法、および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CN103120022B (zh) 印刷用凸版及使用该印刷用凸版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2754529A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090108739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095627A (ja) スクリーン版とこれを用いた正孔注入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CN10197878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JP2011148233A (ja) 印刷機、発光層形成方法、有機発光デバイス形成方法および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WO2011105448A1 (ja) 印刷版、これを用いた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