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0934A - 一种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0934A
CN101200934A CNA2007103009135A CN200710300913A CN101200934A CN 101200934 A CN101200934 A CN 101200934A CN A2007103009135 A CNA2007103009135 A CN A2007103009135A CN 200710300913 A CN200710300913 A CN 200710300913A CN 101200934 A CN101200934 A CN 101200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erhaps
rib
vertical rib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09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则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3009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09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叠合用预制板(2),叠合用预制板(2)设置在楼板的底部,叠合用预制板(2)包括长条形底板(3),长条形纵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横肋(5),横肋(5)与纵肋(4)正交或斜交,纵肋(4)为一条、二条或三条或四条,横肋(5)为一条、二条、三条或三条以上。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叠合用预制板,叠合用预制板设置在楼板的底部,叠合用预制板包括长条形底板,长条形纵肋,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横肋,横肋与纵肋正交或斜交,纵肋为一条、二条或三条或四条,横肋为一条、二条、三条或三条以上。这样,当设置有长条形纵肋的度板上还设置有横肋时,纵肋加强了底板纵向强度,而横肋的设置使底板形成了双向结构板,这种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使楼板的双向荷载能力差异小,改善了楼板的受力性能,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二条横肋相互平行。这样,横肋的平行设置使底板的各部位受力承力性能更加均衡,使其在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有利于提高楼板的整体质量,降低损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有横肋。这样,当纵肋两侧有横肋时,纵肋两侧的底板强度均得到了加强,使其承力能力及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均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肋在纵肋部位连成跨纵肋的长条形横肋。这样,纵肋两侧的横肋在纵肋部位连成跨纵肋的长条形横肋时,横肋与纵肋可协同受力,将底板横肋和纵肋连成了共同受力的整体,使叠合用预制板在运输及安装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跨纵肋的横肋有至少二条平行。这样,纵肋两侧的横肋在纵肋部位连成跨纵肋的长条形横肋时,横肋与纵肋可协同受力,将底板横肋和纵肋连成了共同受力的整体,使叠合用预制板在运输及安装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使底板的各部位受力承力性能更加均衡,使其在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有利于提高楼板的整体质量,降低损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跨纵肋的横肋的肋边间距为5-10cm,10.1-20cm,20.1-50cm。这样,当横肋的肋边间距分别为上述尺寸时,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应用,有利于降低应用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的宽度为3-8cm,8.1-15cm,15.1-25cm,25.1-60cm。这样,当横肋的宽度分别为上述尺寸时,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应用,有利于降低应用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端部伸出有板间结合筋。这样,当所述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结合筋锚固于现浇砼中,使预制板和现浇砼形成了整体,大大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能,而且,也提高了预制板的横向传力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端头伸出有结合筋。这样,当所述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端头伸出的结合筋可锚固于梁或柱或墙内,可大幅度提高楼板的整体性及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或/和纵肋上有吊挂件。这样,当横肋或/和纵肋上有吊挂件时,所述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可十分方便地形成吊挂预置件,同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可十分方便地吊运安装,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有吊挂件。这样,当底板上有吊挂件时,所述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可十分方便地形成吊挂预置件,同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可十分方便地吊运安装,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侧边有横向抗拉凹或/和凸形边。这样,当横肋侧边有横向抗拉凹或/和凸形边时,所述叠合用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与横肋侧边的凹或凸边相结合后,起到了良好的槎接作用,使二者不会发生错位、开裂等质量问题,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有至少一条横向的凹槽。这样,当纵肋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底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时,叠合倒T形板的纵向刚度大,不易折断或者变形,有利于施工应用时叠合倒T形板的支撑设置安装,充分保证了施工安全性,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同时,因横向的凹槽设置,使叠合倒T形板与现浇砼相结合后,现浇砼进入凹槽中凝结硬化,将叠合倒T形板与现浇砼结构牢牢叠合粘结铆固,使其不易开裂,充分保证了叠合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为贯通纵肋的凹槽。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并同时穿过纵肋,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预先设置的纵筋靠近设置相交横向结构受力钢筋的深入底板用的沉筋结构凹槽。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因沉筋结构凹槽的设置,使后置于现浇砼结构中的钢筋与底板内的钢筋间距大为缩小,大幅度提高了钢筋在楼板结构中的有效高度,同时也提高了楼板的承力结构性能,使板的厚度大为减少,承载力提高。
本发明特征在于沉筋凹槽不是粗糙表面的凹槽,而是结构凹槽。这样,当凹槽为结构凹槽时,现浇砼浇入结构凹槽中,形成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相结合的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使预制构件牢牢嵌固于现浇砼中,叠合界面不易损坏开裂。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上有横向凸板或凸条。这样,当底板上有横向凸板或凸条时,凸板或凸条大幅度提高了叠合倒T形板的横向刚度,使板不易变形损坏,提高了叠合倒T形板的施工荷载承受能力,充分保证了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上的横向凹槽与凸条相间设置。这样,当横向凹槽与凸条相间设置时,可有效提高底板的横向刚度与抗折强度,同时,也能很好地降低板的自重。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的板边或板面或凸条或横向的凹槽有露筋或网。这样,当底板的板边或板面或凸条或横向的凹槽有露筋或网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出的筋或网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结合界面的强度,使其二者不易开裂破坏,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上设置有盖槽筋。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上设置有盖槽筋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盖槽筋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槽内现浇砼结构的刚度与强度,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中有连接件或铁丝。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中有连接件或铁丝时,叠合倒T形板在应用至楼板的过程中,钢筋及其它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通过连接件或铁丝锚固锁定,使其不易移位,保证了楼板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边或凸条边有横向抗裂露筋,连接底板纵筋的连接件或铁丝。这样,当横向的凹槽边或凸条边有横向抗裂露筋,连接底板纵筋的连接件或铁丝时,叠合倒T形板在应用至楼板的过程中,钢筋及其它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通过连接件或铁丝锚固锁定,使其不易移位,保证了楼板的浇筑质量,同时,外露的横向抗裂露筋对接合界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使接合面不易开裂损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时,极大地方便了在施工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浇注入凹槽中凝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对称设置。这样,当纵肋两侧的凹槽对称设置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同时,方便了钢筋的布设,提高了施工速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两凹槽的槽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这样,当纵肋两侧的两凹槽的槽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同时,方便了钢筋的布设,提高了施工速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联槽孔洞,并将纵肋两侧的凹槽连通。这样,联槽孔洞的设置使凹槽形成贯通的凹槽,方便了在应用过程中现浇砼的浇注,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联槽孔洞与凹槽截面相同或不相同。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相同或不同联槽孔洞的叠合倒T形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至少一个截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截面的叠合倒T形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联槽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联槽孔洞的叠合倒T形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平面为变宽凹槽。这样,当凹槽平面为变宽凹槽时,可大幅度提高现浇砼与底板之间的接合嵌固面积,使接合界面更加可靠,不易开裂破,保证了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这样,当凹槽内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出的筋或网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结合界面的强度,使其二者不易开裂破坏,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连接件可将设置于凹槽内的钢筋与底板内的纵筋连接,防止钢筋错位,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与纵肋正交或斜交。这样,当凹槽与纵肋正交或斜交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可在凹槽中相应形成现浇砼结构,有效地分散集中应力,防止开裂。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中有至少二条平行设置。这样,当凹槽中有至少二条平行设置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可在凹槽中相应形成现浇砼结构,有效地分散集中应力,防止开裂。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平行设置。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底板平行凹槽多于12条。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直线上凹槽槽深相同。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凹槽槽深相同。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槽宽为3-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宽度尺寸的叠合倒T形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槽宽为1-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宽度尺寸的叠合倒T形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相邻的凹槽之间有凸筋。这样,凸筋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板的强度与刚度,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且应用后具有良好的承力性能,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相邻的凹槽之间有凸板。这样,凸筋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板的强度与刚度,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且应用后具有良好的承力性能,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凸板退进底板的边缘。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两板拼接部位有一定的空间,使现浇砼能进入拼合缝中,将底板完全含固,使现浇预制接合界面不会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凸板为外窄内宽的凸板。这样,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将其牢牢嵌固,使现浇与预制接合界面不易开裂损坏,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孔。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钢筋及预埋管线可从孔中穿设,方便了施工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内设置有钢筋。这样,纵肋的强度与刚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其不易变形损坏,而且,应用至楼板中后,还可参与结构传力,进一步提高楼板的承力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竖向凹槽。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横向凹槽。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的横侧边有露筋。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凸板横向露筋。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凸板位于孔洞边。这样,凸板可对纵肋起到良好的支撑与连接,并对孔洞部位进行了加强,使其不易损坏,充分保证了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凸板上表面与孔洞上或下壁平、低或高。这样,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需要,方便了种异形部位的施工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肋的纵筋与底板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有横向预应力凸块。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凹槽有横向预应力凹槽。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与凹槽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高与纵肋高为0.05-0.5或0.501-1。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宽度为40-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深度为1-6cm、6.1-12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的高为1.5-25cm,纵肋的宽为3-25cm、25.1-3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的顶面与叠合预制板齐平或高于楼板的上表面。这样,当纵肋的顶面与叠合预制板齐平时,减少了楼板的厚度,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当纵肋的顶面高于楼板的上表面时,纵肋可起到龙骨的作用,方便了楼面装饰及防水、防潮层的设置。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1和叠合用预制板2,叠合用预制板2设置在楼板的底部,叠合用预制板2包括长条形底板3,长条形纵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横肋5,横肋5与纵肋4正交或斜交,纵肋4为一条、二条或三条或四条,横肋5为一条、二条、三条或三条以上。各附图中,1为底板,2为纵肋,3为横肋,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一条横肋5,横肋5与纵肋4正交,纵肋4为二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二条横肋5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二条横肋5相互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有横肋5。如图4所示,纵肋4两侧有横肋5。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的横肋5在纵肋4部位连成跨纵肋4的长条形横肋5。如图4所示,纵肋4两侧的横肋5在纵肋4部位连成跨纵肋4的长条形横肋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跨纵肋4的横肋5有至少二条平行。如图4所示,跨纵肋4的横肋5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跨纵肋4的横肋5的肋边间距为5-10cm,10.1-20cm,20.1-50cm。如图2所示,跨纵肋4的横肋5的肋边间距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5的宽度为3-8cm,8.1-15cm,15.1-25cm,25.1-60cm。如图3所示,横肋5的宽度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5端部伸出有板间结合筋6。如图2所示,横肋5端部伸出有板间结合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6。如图3所示,纵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5或/和纵肋4上有吊挂件7。如图4所示,横肋5和纵肋4相交处有吊挂件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有吊挂件7。如图5所示,底板3上有吊挂件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肋5侧边有横向抗拉凹或/和凸形边。如图5所示,横肋5侧边有横向抗拉凹形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上有至少一条横向的凹槽8。如图5所示,底板3上有横向的凹槽8。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8为贯通纵肋4的凹槽8。如图5所示,凹槽8为贯通纵肋4的凹槽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为预先设置的纵筋9靠近设置相交横向结构受力钢筋10的深入底板3用的沉筋结构凹槽。如图6所示,横向的凹槽8为预先设置的纵筋9靠近设置相交横向结构受力钢筋10的深入底板3用的沉筋结构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沉筋凹槽8不是粗糙表面的凹槽,而是结构凹槽。如图6所示,沉筋凹槽8不是粗糙表面的凹槽,而是结构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底板3上有横向凸板或凸板11。如图7所示,底板3上有横向凸板1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底板3上的横向凹槽8与凸板11相间设置。如图7所示,底板3上的横向凹槽8与凸板11相间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底板3的板边或板面或凸板11或横向的凹槽8有露筋或网12。如图8所示,底板3的板面有露筋1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上设置有盖槽筋11。如图9所示,横向的凹槽8上设置有盖槽筋1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中有连接件14或铁丝15。如图10所示,横向的凹槽8中有连接件14和铁丝1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边或凸板11边有横向抗裂露筋12,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14或铁丝15。如图11所示,横向的凹槽8边有横向抗裂露筋12,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14和铁丝1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如图11所示,横向的凹槽8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预制板2间隔设置,并且在暗梁部位还设置有T形板2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向的凹槽8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如图12所示,横向的凹槽8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8。如图12所示,纵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对称设置。如图12所示,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的槽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如图12所示,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的槽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上设置有联槽孔洞16,并将纵肋4两侧的凹槽8连通。如图13所示,纵肋4上设置有联槽孔洞16,并将纵肋4两侧的凹槽8连通;在底板3上还设置有轻质块2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联槽孔洞16与凹槽8截面相同或不相同。如图13所示,联槽孔洞16与凹槽8截面不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联槽孔洞16断面小于凹槽8的至少一个截面。如图13所示,联槽孔洞16断面小于凹槽8的截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联槽孔洞16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14所示,联槽孔洞16为方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平面为变宽凹槽。如图14所示,凹槽8平面为变宽凹槽;预制板2一端设置在墙体22上。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内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12。如图15所示,凹槽8内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12;预制板2两端设置在墙体22上。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内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14。如图12所示,凹槽8内有连接横向钢筋的连接件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与纵肋4正交或斜交。如图16所示,凹槽8与纵肋4正交。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中有至少二条平行设置。如图16所示,凹槽8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如图13所示,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25cm。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如图16所示,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如图14所示,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5cm。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设置。如图17所示,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同一底板3平行凹槽8多于12条。如图16所示,同一底板3平行凹槽8多于12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同一直线上凹槽8槽深相同。如图17所示,同一直线上凹槽8槽深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纵肋4两侧的凹槽8槽深相同。如图17所示,纵肋4两侧的凹槽8槽深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凹槽8槽宽为3-25cm。如图18所示,凹槽8槽宽为1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凹槽8槽宽为1-5cm。如图17所示,凹槽8槽宽为4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筋15。如图16所示,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筋15。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板11。如图18所示,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板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退进底板3的边缘。如图19所示,凸板11退进底板3的边缘,预制板2的两端均设置在梁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为外窄内宽的凸板。如图19所示,凸板11为外窄内宽的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上设置有孔16。如图20所示,纵肋4上设置有孔1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内设置有纵筋9。如图21所示,纵肋4内设置有纵筋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上设置有竖向凹槽17。如图22所示,纵肋4上设置有竖向凹槽1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上设置有横向凹槽8。如图23所示,纵肋4上设置有横向凹槽8。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横侧边有露筋12。如图24所示,底板3的横侧边有露筋12。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横向露筋12。如图25所示,凸板11横向露筋12。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位于孔洞16边。如图25所示,凸板11位于孔洞16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上表面与孔洞16上或下壁平、低或高。如图25所示,凸板11上表面比孔洞16上壁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筋9平行设置。如图27所示,底板3内有纵筋9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设置。如图27所示,底板3内有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的纵筋9与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如图27所示,纵肋4的纵筋9与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11有横向预应力凸块。如图26所示,横向凸板11有横向预应力凸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凹槽8有横向预应力凹槽。如图27所示,横向凹槽8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与凹槽8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高与纵肋4高为0.05-0.5或0.50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8的深度为1-6cm、6.1-12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8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8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8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的高为1.5-25cm,纵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11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4的顶面与叠合预制板齐平或高于楼板的上表面。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叠合用预制板(2),叠合用预制板(2)设置在楼板的底部,叠合用预制板(2)包括长条形底板(3),长条形纵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横肋(5),横肋(5)与纵肋(4)正交或斜交,纵肋(4)为一条、二条或三条或四条,横肋(5)为一条、二条、三条或三条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二条横肋(5)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有横肋(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的横肋(5)在纵肋(4)部位连成跨纵肋(4)的长条形横肋(5);或者跨纵肋(4)的横肋(5)有至少二条平行;或者跨纵肋(4)的横肋(5)的肋边间距为5-10cm,10.1-20cm,20.1-50cm;或者横肋(5)的宽度为3-8cm,8.1-15cm,15.1-25cm,25.1-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横肋(5)端部伸出有板间结合筋(6);或者纵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6);或者横肋(5)或/和纵肋(4)上有吊挂件(7);或者底板(3)上有吊挂件(7);或者横肋(5)侧边有横向抗拉凹或/和凸形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底板(3)上有至少一条横向的凹槽(8);或者凹槽(8)为贯通纵肋(4)的凹槽(8);或者横向的凹槽(8)为预先设置的纵筋(9)靠近设置相交横向结构受力钢筋(10)的深入底板(3)用的沉筋结构凹槽;或者沉筋凹槽(8)不是粗糙表面的凹槽,而是结构凹槽;或者底板(3)上有横向凸板或凸板(11);或者底板(3)上的横向凹槽(8)与凸板(11)相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底板(3)的板边或板面或凸板(11)或横向的凹槽(8)有露筋或网(12);或者横向的凹槽(8)上设置有盖槽筋(13);或者横向的凹槽(8)中有连接件(14)或铁丝(15);或者横向的凹槽(8)边或凸板(11)边有横向抗裂露筋(12),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14)或铁丝(15);或者横向的凹槽(8)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或者横向的凹槽(8)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或者纵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8);或者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对称设置;或者纵肋(4)两侧的两凹槽(8)的槽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或者纵肋(4)上设置有联槽孔洞(16),并将纵肋(4)两侧的凹槽(8)连通;或者联槽孔洞(16)与凹槽(8)截面相同或不相同;或者联槽孔洞(16)断面小于凹槽(8)的至少一个截面;或者联槽孔洞(16)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凹槽(8)平面为变宽凹槽;或者凹槽(8)内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12);或者凹槽(8)内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14);或者凹槽(8)与纵肋(4)正交或斜交;或者凹槽(8)中有至少二条平行设置;或者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或者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或者纵肋(4)两侧的凹槽(8)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或者纵肋(4)两侧的凹槽(8)平行设置;或者同一底板(3)平行凹槽(8)多于12条;或者同一直线上凹槽(8)槽深相同;或者纵肋(4)两侧的凹槽(8)槽深相同;或者凹槽(8)槽宽为3-25cm;或者凹槽(8)槽宽为1-5c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筋(17);或者纵肋(4)两侧的相邻的凹槽(8)之间有凸板(11);或者凸板(11)退进底板(3)的边缘;或者凸板(11)为外窄内宽的凸板;或者纵肋(4)上设置有孔(18);或者纵肋(4)内设置有钢筋(10);或者纵肋(4)上设置有竖向凹槽(19);或者纵肋(4)上设置有横向凹槽(8);或者底板(3)的横侧边有露筋(12);或者凸板(11)横向露筋(12);或者凸板(11)位于孔洞(16)边;或者凸板(11)上表面与孔洞(16)上或下壁平、低或高;或者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筋(9)平行设置;或者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设置;或者纵肋(4)的纵筋(9)与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20)平行;或者横向凸板(11)有横向预应力凸块;或者横向凹槽(8)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凸板(11)与凹槽(8)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或者凸板(11)高与纵肋(4)高为0.05-0.5或0.501-1;或者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或者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或者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或者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或者板凹槽(8)的深度为1-6cm、6.1-12cm;或者板凹槽(8)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或者板凹槽(8)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或者板凹槽(8)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或者纵肋(4)的高为1.5-25cm,纵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或者纵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或者凸板(11)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或者凸板(11)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或者纵肋(4)的顶面与叠合预制板齐平或高于楼板的上表面。
CNA2007103009135A 2006-12-08 2007-12-07 一种叠合板 Pending CN1012009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3009135A CN101200934A (zh) 2006-12-08 2007-12-07 一种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7146.0 2006-12-08
CN200610167146 2006-12-08
CNA2007103009135A CN101200934A (zh) 2006-12-08 2007-12-07 一种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0934A true CN101200934A (zh) 2008-06-18

Family

ID=3951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3009135A Pending CN101200934A (zh) 2006-12-08 2007-12-07 一种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09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1674A (zh) * 2015-01-29 2015-05-20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01677A (zh) * 2015-12-09 2016-03-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钢纤维污泥制陶粒混凝土十字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44829A (zh) * 2015-12-09 2016-05-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钢纤维再生砖粒混凝土单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1674A (zh) * 2015-01-29 2015-05-20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31674B (zh) * 2015-01-29 2017-02-22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01677A (zh) * 2015-12-09 2016-03-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钢纤维污泥制陶粒混凝土十字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44829A (zh) * 2015-12-09 2016-05-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钢纤维再生砖粒混凝土单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0934A (zh) 一种叠合板
CN100489245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0545391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1200928B (zh) 一种叠合板
CN100489246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924240B (zh) 一种叠合板
CN1975052B (zh) 一种叠合板
CN100535346C (zh) 一种预制构件板
CN100501093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0537964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970947A (zh) 一种叠合板
CN100516424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932195B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0467808C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932194B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995636A (zh) 一种叠合板
CN1995642A (zh) 一种叠合板
CN1932196B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0999939B (zh) 一种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CN101545296A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1851976A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1280587A (zh) 一种叠合板
CN101922192A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1012684A (zh) 一种叠合倒t形板
CN101280589A (zh) 一种叠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