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8910A -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8910A
CN101178910A CNA2007101692705A CN200710169270A CN101178910A CN 101178910 A CN101178910 A CN 101178910A CN A2007101692705 A CNA2007101692705 A CN A2007101692705A CN 200710169270 A CN200710169270 A CN 200710169270A CN 101178910 A CN101178910 A CN 101178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aberration
aberration correction
value
layer
correc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92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8910B (zh
Inventor
柚木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NEC Optiarc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NEC Optiar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NEC Optiarc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NEC Optiar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7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8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9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其支持在具有多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包括光头装置,该装置含有具有聚焦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聚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进行在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控制;球面像差校正装置,用于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并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使用移位设置之后的球面像差校正值来进行聚焦控制。

Description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2006年11月8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302740相关的主题,该文献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这种设备使用光辐射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信号,并涉及关于对光学记录介质预定的记录层聚焦光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记录与重放数字数据的技术包括使用光盘记录介质(包括磁光盘)的数据记录技术,诸如小型盘(CD),微型盘(MD)(索尼公司注册商标),或数字通用盘(DVD)。激光束发射到这种以凹坑或刻痕区记录信号的光盘记录介质(也简称为光盘)上,并基于从凹坑或刻痕区反射的各种光束读出信号。
某些光盘记录介质具有多个记录层,以增加记录容量。例如,当前正广泛使用有两个记录层的DVD。
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记录介质的情形下,光束有选择地聚焦在各记录层上,以便从这些记录层读出信号。
图12示出如何使光聚焦在这种多层光盘上。关于对两层光盘上的第二记录层的聚焦操作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2。两个记录层中,第一记录层在入射激光束的近侧,而第二记录层在其远侧。
图12示意地表示在聚焦期间使用光强信号(例如在四分检测器的情形下的引入信号(PI))、聚焦OK(FOK)信号、聚焦错误信号、及聚焦驱动信号的波形与各种阈值的聚焦操作。
在聚焦时,响应由一波形表示的聚焦驱动信号,物镜向光盘驱动到图12中的“ON(开)点”。
在物镜向光盘驱动时产生的光强信号以预定的阈值th-FOK被限幅,以产生FOK信号,并在FOK信号处于高(H)电平期间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具体来说,是在以下状态下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的,即聚焦误差信号值在超过阈值th-1之后变得低于阈值th-2。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激光聚焦在远的第二记录层上,当检测到第二S形曲线时进行聚焦。换言之,在FOK信号重新处于H电平时聚焦误差信号值在超过阈值th-1之后变得低于阈值th-2时,进行聚焦。
近年来,除了CD和DVD之外已经开放出高密度光盘,诸如蓝光盘(BD)(注册商标),以进一步增加记录容量。
BD具有包括每层大约0.1mm厚度的多个覆盖层的盘结构。BD在以下状态下记录和/或重放数据,其中使用波长405nm(所谓蓝光)的激光和0.85的数值孔径(NA)的物镜。
在诸如BD这样的高密度盘的情形下,已知由于记录层之上的覆盖层之间的厚度差引起了球面像差。特别是由于多层光盘上不同记录层的覆盖层具有不同的厚度,就必须校正球面像差。
当必须校正球面像差时,就要在聚焦中设置一定的球面像差校正值。
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当的一个值,使其适合于以相关技术在其上进行聚焦的目标层。
然而,把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目标层的一个值,可能会阻止其它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被正确地检测。例如当对目标第二记录层进行聚焦时,可能会阻止产生足够振幅的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
如果当第二记录层用作为目标层时,不能产生第一记录层上的足够振幅的聚焦误差信号,则通过图12所示的聚焦方法不能使光在目标层正确地聚焦。换言之,如果没有检测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则第二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被错误地识别为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其结果是不能正确地使光聚焦在第二记录层上。
为了确认,在目标第一记录层上进行聚焦时,聚焦误差信号的失真没有引起任何问题。换言之,当光聚焦在第一记录层上时,在物镜向光盘驱动时足以捕获到第一次从记录层反射的光。因而第二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是不被允许的。只有第一记录层上产生聚焦误差信号有足够的振幅,才能正确地进行聚焦。
当在如上所述情形必须校正球面像差时,在目标第二记录层上进行聚焦时不能检测到第一记录层上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并且不能正确进行聚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当前是通过图13所示的方法进行聚焦的。
图13示出当对目标第二记录层进行聚焦时,光强信号(PI信号),FOK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及聚焦驱动信号的波形的例子。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记录层表示为“L1层”,而第二记录层表示为“L0层”。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记录层上聚焦时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第二记录层的值。因而,使得第一记录层(L1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小于在第二记录层(L0层)上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这样就引起聚焦误差信号的失真。
反之,即使在L1层上光强信号有足够的振幅。这表示L1层上球面像差很小的效果。
又在图13所示的方法中,如聚焦驱动信号所表示的,物镜首先向光盘驱动。
在这例子中,对于光强信号设置了两个阈值thP-H和thP-L。产生FOK信号以使得当光强信号的值超过阈值thP-H时,其处于H电平,而当超过阈值thP-H之后其值变得低于阈值thP-L时,处于低(L)电平。
然后,当FOK信号变为L电平时开始时间计数,并确定在从开始时间计数起预定的时间X内是否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的检测是在聚焦误差信号值超过图13所示的阈值thF-H状态下进行的。
如果在预定时间X内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则重新进行时间计数,并重新确定在预定时间X内是否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如果在预定时间X内没有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则物镜在相反方向(离开光盘的方向)被驱动。在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第一S形曲线之后,进行聚焦。聚焦误差信号的第一S形曲线,是在FOK信号处于H电平期间,在聚焦误差信号变得低于阈值thF-ZL之后聚焦误差信号超过阈值thF-L的状态下检测到的。
由于光盘只有两个记录层,如果在从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开始的预定时间X内,没有再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则确定最终检测到的S形曲线是第二记录层的S形曲线。这种情形下,在相反的方向驱动物镜并以第一S形曲线进行聚焦,允许对目标第二记录层正确的聚焦。
然而,在图13所示的方法中,当进行对第二记录层的聚焦时,必须在离开光盘的方向使物镜往复。因而,与图12所示相关技术典型的方法中只在一个方向上驱动物镜即可对第二记录层进行聚焦比较,图13所示的方法要花更长的时间进行聚焦。
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55792及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2545中公开了相关技术。
图13所示的方法被采用,因为由于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适合第二记录层以稳定对目标层的聚焦伺服控制所致在第一记录层上不产生足够的聚焦误差信号振幅。
因而提出在以下状态下对第二记录层的聚焦,其中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以增加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换言之,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以阻止在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上出现任何聚焦误差信号失真,并避免当光聚焦在第二记录层上时,检测不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S形曲线的情形。
然而,即使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第一与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特性实际上也没有充分的改进。
图14A到14C示出申请人的实验结果。
图14A示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0层(第二记录层)的一个值时,PI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图14B示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1层(第一记录层)的一个值时,PI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图14C示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0层与L1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时,PI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参见图14A到14C,垂直虚线左侧的波形是在物镜向光盘驱动时产生的,而其右侧的波形是在沿离开光盘的方向驱动物镜时产生的。
图14C在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中点的一个值的波形显示,与图14A和14B的波形相比,聚焦误差信号FE的失真度是降低了,但没有充分的改进。
因为不同的光盘由于光盘之间覆盖层厚度的差别有不同的最优球面像差校正值,因而即使在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第一与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也留有聚焦误差信号的失真。
因而,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为适合第一与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在聚焦操作期间引起聚焦误差信号振幅特性随每一光盘而变化。其结果是,不能完全避免在光聚焦到第二记录层上时检测不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的情形。
如果检测不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光盘就没有选择地采用图13所示使物镜往复的方法。结果是,不能降低聚焦在第二记录层上所需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数据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包括光头装置,用于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辐射激光并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以便至少读出信号,该光头装置至少具有使激光聚焦的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聚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光头装置检测的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进行在光学记录介质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控制;球面像差校正装置,用于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在满足聚焦操作目标记录层不是最接近激光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这样的条件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使用从所设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中的聚焦方法,该设备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数据。该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包括光头装置,用于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辐射激光并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以便至少读出信号,该光头装置至少具有使激光聚焦的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聚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光头装置检测的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进行在光学记录介质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控制;以及球面像差校正装置,用于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该聚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满足聚焦操作目标记录层不是最接近激光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这样的条件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使用从所设置的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控制。
对目标层的聚焦控制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的,其中设置这样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因而,可在这样的状态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操作,其中设置了这样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基于一定的校正移位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
根据本发明,对目标层的聚焦操作是在这样的状态进行的,其中设置了这样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基于一定的校正移位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因而例如聚焦操作可在这样的状态进行,其中设置了适应记录介质之间覆盖层厚度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即使记录介质之间出现覆盖层厚度差,也能够避免检测不到非目标层的其它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这样的情形。于是,就不必采用相关技术中使物镜往复的方法,这样加速了聚焦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内部配置的一例;
图2是一两层BD的光盘的剖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光学拾取球面像差校正机构配置的一例;
图4是一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中伺服电路内部配置的一例,主要示出了伺服电路中的聚焦控制***;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何进行聚焦操作;
图6是一流程图,表示用于实现图5所示聚焦操作的过程一例;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何进行聚焦操作;
图8是一流程图,表示用于实现图7所示聚焦操作的过程一例;
图9A和9B是表示图5所示所示聚焦操作以及图7的聚焦操作中引入信号与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以验证图7所示聚焦操作的有效性;
图10示出在相关技术中如何进行聚焦跳转操作;
图11是一流程图,表示实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焦跳转操作过程的一例;
图12示出相关技术中一种聚焦操作;
图13示出相关技术中当聚焦误差信号中出现失真时所进行的另一种聚焦操作;
图14A表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0层(第二记录层)的一个值时引入信号与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图14B表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1层(第一记录层)的一个值时这些信号的波形,以及图14C表示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L0层与L1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时这些信号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一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内部配置的一例。
该盘驱动设备支持CD,DVD及BD作为图1中所示的光盘D。采用单目型三波长光学拾取器作为光学拾取器1,以支持支持CD,DVD及BD的光盘D。具体来说,具有不同的三波长(波长Δ=780nm,650nm,及405nm)的光束通过一共用的物镜辐射到光盘D上。
该盘驱动设备是只重放的设备,只能进行数据重放。盘驱动设备支持的光盘D,不仅有只重放的其上以凹坑和平面区记录数据的ROM盘,而且有可重复记录盘(一次写入盘或可重复写入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还支持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盘。
例如,图2是光盘D的剖视图,这是具有两记录层的两层BD。
图2所示的两层BD具有其中按以下顺序形成的覆盖层、L1层、L0层、以及基片。覆盖层最接近入射的激光束,而基片远离入射激光束。比L0层靠近入射激光束的L1层(也称为第一记录层)离开覆盖层表面的距离大约75μm。远层L0(也称为第二记录层)离开覆盖层表面大约100μm。
图1所示的盘驱动设备有选择地使激光束在光盘D上的L1层或L0层聚焦,以读出记录在每一层上的信息。
返回参见图1,光盘D当其被加载到盘驱动设备时安装在转盘(未示出)上。在记录与重放操作中,光盘D被驱动并由主轴电动机2以某个恒定线速度(CLV)被旋转。
在重放操作中,光拾取器1(光头)读出以凹坑或刻痕区记录在光盘D轨迹上的信息。
只用于重放的管理信息,例如关于光盘D的物理信息,以凹凸痕或摆动沟槽记录在光盘D上。这种信息由光拾取器1读出。在可重复记录光盘D的情形下,光拾取器1读出作为摆动的沟槽轨迹嵌入在可重复记录光盘D上的预刻槽地址(Address In Pre-groove(ADIP))信息。
光拾取器1包括作为激光源的激光二极管,用于检测反射光的光检测器,激光束通过其辐射到光盘D上的物镜,以及光学***,其中激光束通过物镜辐射到光盘D的记录面,且反射光被引导到光检测器。一个激光二极管输出波长为780nm(CD)或640nm(DVD)的激光束,而另一激光二极管输出波长为405nm(BD)的激光束。然而,由于光拾取器1如上所述是单目型三波长的光拾取器,从两个激光二极管输出的不同波长的激光束,通过共同的物镜被辐射到光盘D上。
在光拾取器1中,物镜由双轴的机构支持,以便能够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动。
光拾取器1通过滑车(sled)机构3沿光盘D的径向移动。
光拾取器1中的激光二极管由从激光驱动器9提供的驱动信号(驱动电流)驱动,以发射激光束。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BD作为光盘D被支持,光拾取器1还具有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该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由球面像差(SA)校正驱动器14驱动,以校正任何球面像差。
光拾取器1的内部配置包括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这将在以下详细说明。
从光盘D反射的光的信息由上述光检测器检测。被检测的信息转换为与接收的光量对应的电信号,且电信号提供给矩阵电路4。
矩阵电路4包括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其支持来自作为光检测器的多光接收器的输出电流,矩阵算法和放大器电路等,并通过矩阵算法操作产生必要的信号。
例如,矩阵电路4产生对应于重放数据的射频(RF)信号(重放数据信号),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跟踪误差信号TE。
矩阵电路4还产生推挽信号PP,作为沟槽摆动中所涉及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矩阵电路4还产生引入信号PI,用于以下所述的聚焦操作。
矩阵电路4向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提供重放数据信号(RF信号),向伺服电路11提供聚焦误差信号FE,跟踪误差信号TE,及引入信号PI,并向摆动信号处理电路6提供推挽信号PP。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RF信号提供给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此外,关于RF信号振幅的信息通过模拟到数字(A/D)转换器15提供给***控制器10。在以下将说明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自动调节中,提供给***控制器10的关于RF信号振幅的信息用作为重放信号质量的评价指标(评价值)。
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使重放数据信号二进制化。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还进行锁相环(PLL)处理,以产生重放时钟。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进而从二进制化所得的二进制数据序列检测同步化信号。
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把二进制数据序列和检测到的同步化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7。所产生的重放时钟(虽然未示出)用作为每一组件的工作时钟。
解码单元7解调二进制数据序列。具体来说,解调包括重放数据的解调,去交错,纠错码(ECC)解码,及地址解码。
在重放中,解码单元7在基于由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二进制化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及同步化信号确定的时间,解调二进制数据序列,以产生重放数据。由解码单元7解码的重放数据提供给主机接口8,并基于来自***控制器10的指令传送给主机设备100。主机设备100例如是计算机设备或音视频(AV)***。
被解码的地址数据提供给***控制器10。
当光盘D是可重复记录盘时,管理信息,诸如关于光盘D的物理信息,和ADIP信息以摆动沟槽记录在光盘D上。
摆动信号处理电路6从矩阵电路4提供的推挽信号PP,基于来自***控制器10的指令,检测在光盘D上以摆动沟槽记录的信息,并把检测到的信息提供给***控制器10。
伺服电路11从矩阵电路4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聚焦、跟踪和滑车伺服驱动信号,以进行伺服控制。
具体来说,伺服电路11根据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聚焦驱动信号FD和跟踪驱动信号TD,以驱动光拾取器1中的双轴机构中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光拾取器1、矩阵电路4、伺服电路11、以及双轴机构形成跟踪伺服环及聚焦伺服环。
伺服电路11响应从***控制器10提供的轨迹跳转指令关断跟踪伺服环,并输出跳转驱动信号,以进行轨迹跳转。
此外,伺服电路11基于作为跟踪误差信号TE的减少分量而产生的滑车误差信号,以及来自***控制器10的访问控制,产生滑车驱动信号SD,以便使用滑车驱动信号SD驱动滑车机构3。滑车机构3包括支撑光盘拾取器1的主轴、滑车电动机、和传动齿轮(未示出)。滑车机构3响应滑车驱动信号SD驱动滑车电动机,以使光拾取器1滑行所需的距离。
此外,伺服电路11基于从矩阵电路4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引入信号PI进行聚焦控制,以便使光聚焦在光盘D的记录层上。
在光盘D具有多个记录层的情形下,伺服电路11基于聚焦误差信号FE进行聚焦跳转控制。
伺服电路11能够为SA校正驱动器14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具体来说,伺服电路11能够基于来自***控制器10的指令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校正驱动器14响应对应于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的驱动信号Sd,驱动光拾取器1中的球面像差校正机构。
伺服电路11还能够设置聚焦偏置。具体来说,伺服电路11能够基于来自***控制器10的指令,把聚焦偏置加到上述聚焦伺服环。
主轴伺服电路12控制主轴电动机2的CLV转动。
主轴伺服电路12获得由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产生的重放时钟,作为关于主轴电动机2当前转速的信息,并比较所产生的转速信息与预定的CLV基准速度信息,以产生主轴误差信号。
当光盘D是可重复记录盘时,主轴伺服电路12能够获得对于摆动信号的PLL处理中产生的时钟,作为主轴电动机2当前转速的信息。这种情形下,主轴伺服电路12可比较该转速信息与预定的CL基准速度信息,以产生主轴误差信号。
主轴伺服电路12输出根据主轴误差信号产生的主轴驱动信号,以使主轴驱动器13进行主轴电动机2的CLV转动。
主轴伺服电路12响应从***控制器10提供的主轴启动-制动控制信号产生主轴驱动信号,以便驱动或停止主轴电动机2或增加或降低主轴电动机2的速度。
伺服***和重放***的每一操作都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器10控制。
***控制器10响应从主机设备100通过主机接口8传送的命令进行各种处理。
例如,如果从主机设备100传送了“读”命令,请求转移记录在光盘D上某些的数据,则***控制器10进行对特定地址的查找操作控制。具体来说,***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使光拾取器1访问由“查找”命令规定的地址。
然后,***控制器10在规定的数据区间进行向主机设备100转移数据所必须的操作控制。具体来说,***控制器10使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和解码单元7重放从光盘D读出的信号(重放数据信号),并把请求的数据转移到主机设备100。
这种情形下,***控制器10进行球面像差校正值的自动调节,这将在以下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器10还进行用于实现以下描述的聚焦操作的处理。
虽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与主机设备100连接的盘驱动设备是作为光盘记录介质驱动设备说明的,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可不与另一设备连接。这种情形下,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可包括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或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单元的配置可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单元。换言之,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可具有其它配置,只要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响应用户的操作记录和/或重放数据,并具有通过其输入和输出各种数据的端子即可。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可具有各种其它的配置。例如,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可具有能够记录数据的配置。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可以是记录-重放设备或只记录设备。
图3示出图1中所示的光拾取器1的球面像差校正机构配置的一例。在光拾取器1中的光学***的配置主要表示在图3中。
参见图3,从半导体激光器(激光二极管)81发射的激光束入射到准直透镜82上,在此产生准直光束。准直光束通过分束器83及包括可移动透镜87与固定透镜88的球面像差校正透镜组,并通过物镜84辐射到光盘D上。包括可移动透镜87与固定透镜88的球面像差校正透镜组称为扩展器。由于通过驱动可移动透镜87进行球面像差校正,可移动透镜87也称为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
从光盘D反射的光束通过物镜84、固定透镜88、及可移动透镜87,并由分束器83反射。由分束器83反射的光束通过准直器透镜(聚光透镜)85入射到检测器86。
在这样的光学***中,物镜84由双轴机构91支撑,以便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可移动,以进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操作。
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具有对激光束波前去聚焦的功能。具体来说,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通过向其提供驱动信号Sd的致动器90作用下,在作为光轴方向的J方向可移动。基于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的运动调节物镜84的物点。
换言之,驱动信号Sd提供给致动器90,以控制致动器90沿光轴方向移动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从而进行球面像差校正。
虽然图3中的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的配置中,使用所谓扩展器进行球面像差校正,但球面像差校正机构可以有这样的配置,其中使用液晶面扳进行球面像差校正。
具体来说,在从半导体激光器81向物镜84的光路中提供的液晶面扳中,传送激光束的区域与屏蔽激光束的区域之间的边界是可变调节的,以改变激光束的直径,从而进行球面像差校正。
这种情形下,控制配置为驱动液晶面扳的液晶驱动器,以改变传送区域。
除了如图3所示例子中装设可移动透镜87与固定透镜88且可移动透镜87被驱动的配置之外,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的配置中,可省略可移动透镜87和固定透镜88,且准直透镜82在J方向被驱动。这种情形下,对于准直透镜82装设致动器90,并向用于准直透镜82的致动器90提供驱动信号Sd,以便在J方向控制准直透镜82的运动。
图4是一框图,表示图1所示的伺服电路11的内部配置一例。图4中只示出伺服电路11中的聚焦控制***。
参见图4,从图1所示的矩阵电路4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FE由伺服电路11中的模拟到数字(A/D)转换器21转换为数字数据,并把数字数据提供给聚焦伺服操作部分22。
聚焦伺服操作部分22对作为数字数据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进行预定的处理,诸如用于相位补偿的滤波和环增益控制,以产生聚焦伺服信号。
聚焦伺服信号提供给图4中开关SW中的端子t2。
开关SW的配置使得端子t1有选择地连接到端子t2、端子t3、或端子t4。向端子t3施加固定电压23,并向端子t4施加保持电压24。
端子t1连接到数字到模拟(D/A)转换器25,且从D/A转换器25的输出作为聚焦驱动信号FD通过聚焦驱动器26输出。
伺服电路11进行开关SW中的端子之间的切换,以进行聚焦控制及聚焦跳转控制。
在聚焦控制中,首先在开关SW中选择端子t3以施加固定电压23,并在朝向光盘D的方向由双轴机构91驱动物镜84。然后基于预定的阈值确定引入信号PI或聚焦误差信号FE的状态是否被满足。如果聚焦状态被满足,则端子t3被切换到端子t2,以进行聚焦伺服控制。按以上方式进行对目标层的聚焦控制。
在聚焦跳转控制中,首先在开关SW中选择端子t3,以施加固定电压23作为启动电压。然后端子t3被切换到端子t4,以施加保持电压24,以便使物镜84向对其进行聚焦跳转的记录层移动。因为记录层的位置在CD、DVD、和BD之间变化,计算对应于物镜84被保持的位置的值,并输出对应于计算值的保持电压24。
在起动启动电压的施加之后基于预定的阈值,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状态是否被满足。如果聚焦状态被满足,则选择开关SW中的端子t3以施加固定电压23作为制动电压,并然后端子t3被切换到端子t2,以便进行对聚焦向其跳转的记录层的聚焦伺服控制。按以上方式进行聚焦跳转控制。
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焦跳转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支持BD作为光盘D。
如上所述,由于随着数值孔径(NA)的增加在覆盖层之间厚度差所致,在BD上会引起球面像差,必须校正球面像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装有图3所示的球面像差校正机构(固定透镜88、可移动透镜87、和致动器90)以及SA校正驱动器14,以校正球面像差。
具体来说,在球面像差校正中,为SA校正驱动器14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在盘驱动设备中事先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的初始值,其用作关于各记录层的基准值。具体来说,对于L1层(带有厚度75μm的覆盖层的第一记录层)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和对于L0层(带有厚度100μm的覆盖层的第二记录层)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0,被设置为关于各记录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的初始值。
理想上,对各记录层设置初始值以进行球面像差校正允许球面像差被适当地校正。然而,由于实际上不同光盘的覆盖层有不同厚度,因而对于每一光盘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
在球面像差校正值的自动调节中,当第一次满足对预定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操作的条件时,对于该预定记录层事先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相对于用作为基准值的球面像差基准值的初始值变化,以获得评价值。按获得的评价值中,确定对应于初始值和最优评价值之间的差的移位值作为校正移位值b。
例如,当在L0层(第二记录层)上的第一聚焦操作中一旦使聚焦伺服控制能够进行时,由光拾取器1读出信号,同时相对于用作为基准值的初始值改变球面像差校正值,并获得RF信号的振幅作为评价值。对应于初始值和最优评价值(最高振幅)之间的差的移位值确定为校正移位值b。
具体来说,当使聚焦伺服控制能够在L0层上进行时,***控制器10例如从内部ROM读出关于L0层的初始值,并指令伺服电路11顺序地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相对于初始值变化的球面像差校正值。***控制器10在各球面像差校正值的设置状态下通过A/D转换器15获得在矩阵电路4中产生的RF信号的振幅。***控制器10确定对应于初始值与最大振幅之间的差的移位值作为校正移位值b。
在相继读出每一记录层上的信号时,使用通过向(或从)关于记录层的初始值添加(或减去)校正移位值b给出的球面像差校正值。
进行上述每一球面像差校正值的自动调节,允许球面像差校正值被设置到基于测量的RF信号振幅而确定的最优值(重放信号的质量评价值)。因而,即使不同光盘的覆盖层具有不同厚度,也能够在球面像差校正值被最优校正的状态下读出信号。
虽然是从提供最优评价值的球面像差校正值确定的校正移位值b,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于这一确定方式。可以从提供预定评价值的球面像差校正值来确定校正移位值b,以便校正光盘之间覆盖层的厚度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设备,支持BD作为光盘D,按以上方式进行球面像差校正。在球面像差校正中,如上所述,球面像差校正值被调节到一个适当的值,以便在聚焦操作中稳定聚焦伺服控制。
在相关接收的聚焦操作中,设置了适合于目标层聚焦操作的球面像差校正值。例如,为了使光聚焦在L0层,使用对于L0层设置的初始值进行聚焦操作。
然而,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目标层的一个值时,可能不能正确地检测到其它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例如,当对目标第二记录层进行聚焦操作时,可能不能产生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足够大的振幅。使用图12所示物镜只在一个方向被驱动的聚焦方法,不能检测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因而不能正确地使光聚焦在第二记录层。
当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目标层的一个值时,在比该目标层更接近光源的记录层上,可能不能正确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于是,当前采用在离开光盘的方向使物镜往复的方法(参见图13)。
然而,图13所示的方法的问题在于,要使用更长的时间使物镜往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防止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振幅失真的方法。例如,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为适合于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以产生关于各记录层相等的聚焦误差信号振幅。具体来说,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通过“SA_L1+SA_L0/2”计算的值,其中SA_L1表示对第一记录层(L1层)设置的初始值,而SA_L0表示对第二记录层(L0层)设置的初始值。
然而,即使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特性实际上也没有充分改进。例如如图14C所示的例子中,即使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如图14A和14B所示,与在球面像差校正值被设置为适合于L0层和L1记录层的值时所产生的波形相比,聚焦误差信号的失真度被降低了,但没有充分改进。
即使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L0层和L1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中仍留有失真,因为光盘之间覆盖层厚度差所致,不同的光盘有不同的光学球面像差校正值。
于是,通过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第一和第二记录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并不能完全避免当光聚焦在第二记录层时不能正确检测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的情形。当没有检测到第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曲线时,光盘没有选择地只好采用如图13所示使物镜往复的方法。其结果是,不能降低在第二记录层上聚焦所需的时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状态进行对目标第二记录层(L0层)的聚焦操作,即其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L0层和L1层之间中点的球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
具体来说,通过以自动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计算的校正移位值b,移位适合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给出的一个值,被设置为对L0层进行聚焦操作的球面像差校正值。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何进行聚焦操作。图5示意示出图3所示的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的可移动范围(在图5中由点划线指示的SA透镜的可移动范围)与对于L1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初始值SA_L1),对于L0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初始值SA_L0),以及对于L1和L0层之间的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一个值,该值是通过把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所计算的校正移位值b添加到对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而给出的。
使用所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对于目标L0层进行聚焦操作。
图6是一流程图,表示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焦操作过程的一例。图6中所示的该过程由图1所示的***控制器10根据存储在例如***控制器10的ROM中的程序进行。
假设校正移位值b是在图6所示的过程开始之前事先通过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计算的。
参见图6,在步骤S101,***控制器10等待对于L0层的聚焦ON(开)命令。具体来说,由于主机设备100发出使用聚焦操作中的聚焦ON命令的指令,在步骤S101***控制器10等待作为聚焦ON命令的对于L0层的命令。
如果在步骤S102中***控制器10收到对于L0层的聚焦ON命令,***控制器10计算SA_F0=SA_L1+SA_L0/2+b。具体来说,***控制器10使用事先对于L1和L0层设置的初始值SA_L1和SA_L0,以及在自动调节中计算的校正移位值b计算SA_F0。
在步骤S103,***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计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该设置引起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向对应于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的位置移动。
在步骤S104,***控制器10控制聚焦操作。具体来说,***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进行对于目标L0层的聚焦操作。
在步骤S105,***控制器10等待来自伺服电路11的聚焦操作完成的指示。如果***控制器10收到聚焦操作完成的指示,则在步骤S106***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0+b。
由于***控制器10在步骤S106指令伺服电路11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0+b,能够在对于L0层的聚焦操作完成之后设置对于L0层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于是,从L0层以所设置的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读出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L0层的聚焦操作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的,其中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一个值,该值是通过以为适应光盘之间覆盖层厚度差而设置的校正移位值b移位适合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于是,即使出现光盘之间覆盖层的厚度差,也能够避免检测不到L1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的情形。因而,就不必采用如图13所示相关技术中使物镜往复的方法,这样就加速了聚焦操作。
由于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焦操作中,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基于L1层和L0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与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每一记录层的一个值相比,趋向于稍有降低。
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拾取器作为光拾取器1,以便通过共用物镜84在光盘D上辐射带有多个波长诸如三波长的激光束时,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由于这种配置的原因而趋向降低。
即使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稍微的降低似乎都会不利于聚焦操作的稳定化。
使用图5所示的方法,其中适合于中点球面像差校正值以移位校正值b被移位,则能够稳定进行对L0层的聚焦操作。然而鉴于当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学拾器作为光拾取器时聚焦误差信号振幅的降低,为了进一步稳定聚焦操作,可进行图7所示的聚焦操作。
图7示出在考虑到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降低时如何进行聚焦操作。如同图5所示的例子,图7示意表示图3所示球面像差校正透镜87的可移动范围(由图7中点划线指示的SA透镜的可移动范围),与对于L1层球面像差校正值(初始值SA-L1),对于L0层球面像差校正值(初始值SA-L0),以及对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之间的关系。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对目标L0层的聚焦操作中所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F0被设置为一个值,该值是基于校正移位值b及预定的偏移值Δ移位对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而给出的。
具体来说,球面像差校正值SA-F0设置为通过SA_L1+SA_L0/2+b+Δ计算的值。
偏移值Δ设置为在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拾取器所涉及的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减少可能被降低的值。该值例如基于当球面像差校正值改变时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的测量结果而确定。所确定的值在预定的阶段例如在发运之前被预设置在盘驱动设备中。
基于偏移值Δ移位对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能够减小当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拾取器时出现的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的降低,这样进一步稳定了对L0层的聚焦操作。
图8是一流程图,表示为实现图7所示聚焦操作过程的一例。图8所示的过程由图1所示的***控制器10根据存储在例如***控制器10中的ROM的程序进行。假设校正移位值b在开始图8所示的过程之前事先通过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计算。
参见图8,在步骤S201,如同在图6步骤101那样,***控制器10等待对L0层的聚焦ON命令。如果在步骤S202***控制器10收到对L0层的聚焦ON命令,***控制器10使用预先在***控制器10中设置的偏移值Δ计算SA_F0=SA_L1+SA_L0/2+b+Δ。
步骤S203到S206如同图6所示步骤S103到S106同样的方式进行。
图9A和9B是用来验证图7所示方法的效果的曲线图。图9A表示当以图5所示的方法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时引入信号PI与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图9B表示当以图7所示的方法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时引入信号PI与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
在图9A和9B所示的曲线图中,垂直轴表示振幅电平。中心刻度右侧的波形是在物镜84朝向光盘D移动时产生的,而中心刻度左侧的波形是在物镜84离开光盘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
如图9A和9B中椭圆区域所示,当以图7所示的方法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时,对L0层和L1层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电平,都高于以图5所示的方法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时的电平。
这表明,当采用图7所示的方法时,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关于L0层的聚焦操作。
如上所述,当基于预定的偏移值Δ移位球面像差校正值时,产生更高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这是因为提供重放信号质量的最高评价值(RF信号的最高振幅)的校正移位值b对于聚焦伺服控制不一定是有利的。
换言之,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添加偏移值Δ允许球面像差校正值在对于聚焦伺服控制理想的方向上移位。其结果是,能够增加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从而实现稳定的聚焦操作。
虽然以上的说明中偏移值Δ设置为一个值,使用该值能够减少聚焦误差信号FE振幅的降低,但还能够依赖于所设置的偏移值Δ平衡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的高和低电平。具体来说,如果由于光拾取器1制造中的变形而不能优化光检测器上的光点的形状,球面像差没有被最优校正的记录层上的S形曲线的高和低电平可能不能被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预定的方向通过添加偏移值Δ以理想的量移位球面像差校正值,以使S形曲线的高和低电平平衡。
虽然以上是在聚焦操作中描述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0,但通过在聚焦跳转操作中以类似的方式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也能够稳定聚焦跳转操作。
现在将说明聚焦跳转操作的稳定化。
图10表示在相关的技术中如何进行聚焦跳转操作。图10示意地表示使用聚焦误差信号FE、聚焦驱动信号FD、以及对于聚焦误差信号FE设置的各阈值,以L0层为目标的聚焦跳转操作。
在从L1层到L0层的聚焦跳转操作中,在图4所示伺服电路11的开关SW中端子t2被切换到端子t3,以切断聚焦伺服环并施加作为固定电压23的启动电压。
响应启动电压的施加,物镜84开始被驱动向光盘D,并在L1层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在一个方向的波形(在振幅降低的方向的波形)。
在伺服电路11中,事先对于响应启动电压的施加而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设置了阈值thFJ-1和thFJ-2。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在其变得低于阈值thFJ-1之后超过阈值thFJ-2时,代替启动电压而施加保持电压。换言之,如果满足以上的条件,则在开关SW中端子t3被切换到端子t4,以施加保持电压24。
由于在保持电压24被施加时物镜84向光盘D的运动状态被保持,在预定的时间之后在L0层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曲线在另一方向的波形(在振幅增加方向的波形)。在伺服电路11中,对于L0层的波形设置了阈值thFJ-3和thFJ-4。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超过阈值thFJ-3时,在开关SW中端子t4被切换到端子t3,以开始施加与固定电压23极性相反的制动电压。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变得低于阈值thFJ-4时,在开关SW中端子t3被切换到端子t2,以进行对L0层的聚焦伺服控制。从L1层到L0层的聚焦跳转操作按以上方式进行。
虽然参照图10示例说明了从L1层到L0层的聚焦跳转操作,从L0层到L1层的聚焦跳转操作,可基于聚焦误差信号FE及为聚焦误差信号FE所设置的各种阈值以类似的方式进行。
在相关技术中,以所设置的适合于目标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进行聚焦跳转操作,使得伺服控制在目标层稳定进行。
然而,如在以上例子中那样,如果到L0层的聚焦跳转操作以适合于所设置的目标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开始,则对聚焦要跳转到的L1层的聚焦伺服控制变得很不稳定,并在最环的情形下聚焦伺服控制可能被放弃。
此外,当设置了适合于目标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时,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在聚焦要跳转到的层可能要降低,且基于阈值thFJ-1和thFJ-2的状态可能不能建立。其结果是,聚焦跳转操作不能进行。
相关技术的方法中设置了适合于目标层的球面像差校正值,以这样的方法是不能使聚焦跳转操作稳定的。
即便在以上相关技术的方法中,把球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适合于L1层与L0层之间中点的一个值,也将能有效消除聚焦误差信号FE的失真。然而,这种情形下就图14A到14C所示的特性来看,最好将通过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计算的校正移位值b添加到对于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L1+SA_L0/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聚焦跳转操作中要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FJ被设置为通过SA_L1+SA_L0/2+b的计算的值,并以这一设置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J进行聚焦跳转操作。
图11是一流程图,表示为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焦跳转操作的过程的一例。图11中所示的过程由图1所示的***控制器10根据例如存储在***控制器10的ROM中的程序进行。假设校正移位值b是在图11所示的过程开始之前事先通过自动调节球面像差校正值计算的。
参见图11,在步骤S301,***控制器10等待来自主机设备100作为聚焦跳转命令的聚焦跳转指令。
如果在步骤S302***控制器10收到聚焦跳转指令,则***控制器10计算SA_FJ=SA_L1+SA_L0/2+b。
在步骤S303,***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计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SA_FJ。在步骤S304,***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进行参照图10所述的聚焦跳转操作。
在步骤S305,***控制器10等待来自伺服电路11的聚焦跳转操作完成的指示。如果在步骤S306***控制器10收到聚焦跳转操作完成的指示,则***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设置目标层的初始值+b。具体来说,如果如果聚焦操作指令的目标为L0层,则***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一个值SA_L0+b,该值是通过把校正移位值b添加到对于L0层的初始值SA_L0而给出的。如果聚焦跳转指令的目标是L1层,则***控制器10指令伺服电路11在SA校正驱动器14中设置一个值SA_L1+b,该值是通过把校正移位值b添加到对于L1层的初始值SA_L1而给出的。
于是,在向目标层聚焦跳转完成之后,能够设置对于目标层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并以所设置的最优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读出信号。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光盘之间覆盖层出现厚度差,也能稳定地进行向每一层的聚焦跳转操作。
而且在聚焦跳转操作中,如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基于偏移值Δ的移位球面像差校正值,当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拾取器时,能够针对光盘之间覆盖层的厚度差提供稳定性,并针对聚焦误差信号FE的振幅降低提供稳定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特定例子。
例如,虽然以上是对于第二记录层而不是在两个记录层之中最接近激光束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描述聚焦操作和聚焦跳转操作,但本发明可用于目标为在三个或更多记录层之中非第一记录层的任何记录层的聚焦操作和聚焦跳转换操作。
具体来说,又当光盘有三个或更多记录层时,在以下状态下进行对目标层的聚焦操作,其中球面像差校正值设置为一个值,该值是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第一记录层与目标层之间的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当采用单目型多波长光拾取器时,这样进行的聚焦操作能够适应覆盖层厚度的变化及聚焦误差信号振幅的降低。
又在聚焦跳转操作中,当光盘有三个或更多记录层时,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为这样一个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第一记录层与目标层之间的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与光盘有两个记录层时类似的优点。
虽然在以上的说明中球面像差校正机构包括可移动透镜87,但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例如可包括液晶面扳。
当球面像差校正机构包括液晶面扳时,用来指令液晶面扳中某单元施加电压的驱动信号Sd被提供给液晶驱动器。这种情形下,使用屏蔽因子转换校正移位值b和偏移值Δ,并控制向其施加电压的单元数,使得根据校正移位值b或偏移值Δ的加或减改变屏蔽因子。
虽然在以上说明中,使用RF信号的振幅作为计算校正移位值中的评价值,并且产生RF信号的矩阵电路4及A/D转换器15形成评价值产生单元,但可使用抖动值作为计算校正移位值的评价值。另外,当在RF信号的二进制化中采用局部响应最大似然(PRML)时,例如可使用不同的矩阵评价值(来自理想值或偏移值的差)。这种情形下,用于产生评价值的评价器可装设在数据信号处理电路5中。
用来计算校正偏移值的评价值不限于以上所述。可使用任何评价值,只要评价值是基于关于从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的信息而产生即可,并用作重放信号质量的评价指标。
虽然以上描述的是支持盘形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但本发明可用于使用光辐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信号的其它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本领域普通人员应当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范围内,取决于设计的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及替换。

Claims (7)

1.一种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该设备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数据,该设备包括:
光头装置,用于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辐射激光并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以便至少读出信号,该光头装置至少具有使激光聚焦的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
聚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光头装置检测的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进行在光学记录介质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控制;
球面像差校正装置,用于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以及
控制装置,在满足聚焦操作目标记录层不是最接近激光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这样条件时,用于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使用从所设置的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还包括:
评价值产生装置,用于基于由光头装置检测的反射光产生用作为重放信号质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其中,当第一次满足对光学记录介质的预定记录层进行聚焦操作这一条件时,控制装置获得校正移位值,该值对应于对预定记录层预设的球面像差校正值的初始值与在由评价值产生装置通过相对于初始值改变球面像差校正值而产生的评价值之中提供预定评价值的球面像差校正值之间的差,以及
其中,当满足聚焦操作目标为非第一记录层的记录层这一条件时,控制装置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校正移位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与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其中,当满足聚焦操作目标为非第一记录层的记录层这一条件时,控制装置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基于预定偏移值,通过移位适合于目标层与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其中,当满足聚焦操作目标为非第一记录层的记录层这一条件时,控制装置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基于校正移位值和预定偏移值,通过移位适合于目标层与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
其中聚焦控制装置配置为对光学记录介质上每一记录层进行聚焦跳转控制,以及
其中,当满足聚焦跳转操作的条件时,控制装置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与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并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使用从所设置的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进行聚焦跳转控制。
6.一种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中的聚焦方法,该设备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数据,该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包括光头装置,用于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辐射激光并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以便至少读出信号,该光头装置至少具有使激光聚焦的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聚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光头装置检测的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进行在光学记录介质每一记录层上的聚焦控制;以及球面像差校正装置,用于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满足聚焦操作目标记录层不是最接近激光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这样的条件时,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以及
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使用从所设置的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控制。
7.一种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该设备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重放数据,该设备包括:
光头单元,其配置为在光学记录介质上辐射激光并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以便至少读出信号,该光头单元至少具有使激光聚焦的机构以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
聚焦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基于由光头单元检测的反射光驱动聚焦机构,以便在光学记录介质每一记录层上进行聚焦控制;
球面像差校正单元,其配置为基于球面像差校正值驱动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以校正球面像差;以及
控制单元,当满足聚焦操作目标记录层不是最接近激光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这样的条件时,其控制聚焦控制单元,以便在球面像差校正单元中设置球面像差校正值,该值是通过以理想值移位适合于目标层和第一记录层之间中点的球面像差校正值而给出的,并控制聚焦控制单元,以便使用从所设置的移位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对目标层进行聚焦控制。
CN2007101692705A 2006-11-08 2007-11-08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8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2740A JP4420920B2 (ja) 2006-11-08 2006-11-08 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フォーカスオン方法
JP2006302740 2006-11-08
JP2006-302740 2006-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8910A true CN101178910A (zh) 2008-05-14
CN101178910B CN101178910B (zh) 2011-08-24

Family

ID=3940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92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8910B (zh) 2006-11-08 2007-11-08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78136B2 (zh)
JP (1) JP4420920B2 (zh)
CN (1) CN101178910B (zh)
TW (1) TW20083617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7510A (zh) * 2009-03-17 2011-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聚焦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087866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索尼公司 拾取装置、光记录再生装置及记录再生方法
CN101650949B (zh) * 2008-08-11 2011-10-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存储装置、控制芯片及光头的驱动方法
US9157180B2 (en) 2011-03-28 2015-10-13 Jiebo Hu Drying-ironing combined mach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3606A (ja) * 2007-05-25 2008-12-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933633B1 (ko) * 2008-04-23 2009-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0055721A (ja) * 2008-08-29 2010-03-11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フォーカスオフセット設定方法
JP2010073265A (ja) * 2008-09-19 2010-04-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118093A (ja) * 2008-11-11 2010-05-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141915A (ja) * 2010-01-06 2011-07-21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20202765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記録状態評価方法、記録補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9611A (ja) 1997-03-27 1998-10-09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0131603A (ja) 1998-10-22 2000-05-12 Sony Corp 光学ヘッド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217395B2 (ja) 2000-09-06 2009-0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
JP4788071B2 (ja) 2001-06-29 2011-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203415B2 (ja) * 2001-07-05 2009-0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57049B2 (ja) 2001-07-06 2009-04-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多層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
JP2003045042A (ja) * 2001-07-31 2003-02-14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の厚みムラ補正方法および厚みムラ補正方法を用いた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327642B2 (en) * 2002-04-26 2008-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moving a beam spot between information storage layers of an optical disk
WO2004001731A1 (ja) * 2002-06-21 2003-12-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球面収差補償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の球面収差合焦ずれ補償方法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4039125A (ja) * 2002-07-04 2004-02-05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焦点制御方法
ATE413681T1 (de) * 2004-01-19 2008-11-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bjektivlinse
JP4569812B2 (ja) 2004-11-30 2010-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の焦点位置制御方法及び焦点位置制御装置
KR100683894B1 (ko) * 2005-05-17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레이어 디스크에서의 레이어 이동 방법 및광기록/재생 장치
JP4407623B2 (ja) * 2005-11-18 2010-0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球面収差補正値及び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調整方法
JP2008059686A (ja) * 2006-08-31 2008-03-13 Canon Inc 球面収差及びフォーカスオフセット調整方法、それを用いた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0949B (zh) * 2008-08-11 2011-10-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存储装置、控制芯片及光头的驱动方法
CN102037510A (zh) * 2009-03-17 2011-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聚焦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037510B (zh) * 2009-03-17 2014-06-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聚焦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087866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索尼公司 拾取装置、光记录再生装置及记录再生方法
CN102087866B (zh) * 2009-12-04 2013-03-27 索尼公司 拾取装置、光记录再生装置及记录再生方法
US9157180B2 (en) 2011-03-28 2015-10-13 Jiebo Hu Drying-ironing combined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78136B2 (en) 2010-08-17
JP2008123566A (ja) 2008-05-29
TWI359414B (zh) 2012-03-01
JP4420920B2 (ja) 2010-02-24
US20080137493A1 (en) 2008-06-12
CN101178910B (zh) 2011-08-24
TW200836177A (en) 200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8910B (zh)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聚焦方法
JP430996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
CN101174434B (zh)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球面像差调节方法
WO2007138548A1 (en) Optimizing focus crosstalk cancelling
CN101615403B (zh) 多层光学记录介质、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激光功率调节方法
JPH1139666A (ja) 多層ディスク用キャリッジ制御装置
US8391112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154402B (zh) 盘驱动设备和用于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校正值的方法
CN102148041A (zh) 控制方法及相关控制电路
JP426465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及び球面収差補正値調整方法
KR100933633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7889606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65907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80448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ocus jump between recording layers in high-density multi-layer disk
KR20020010387A (ko) 광디스크의 최적 재생방법
US8077574B2 (en) Dr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013971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equalizer adjustment method
US8634281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2194477B (zh) 光盘装置
JP416453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WO2008132784A1 (ja) チルト制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335003A (ja) 二値化回路、二値化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7614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2641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17093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