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790A -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790A
CN101154790A CNA2007101616256A CN200710161625A CN101154790A CN 101154790 A CN101154790 A CN 101154790A CN A2007101616256 A CNA2007101616256 A CN A2007101616256A CN 200710161625 A CN200710161625 A CN 200710161625A CN 101154790 A CN101154790 A CN 101154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light
prism
wavelength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16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谷惠子
今村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4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激光光源装置(31),具备:光源(311),波长变换元件(312),外部谐振器(313)和光路变换元件(314)。波长变换元件(312)设置于谐振结构中,第2激光(LS2),通过光路变换元件(314)按第二光路(O2)取出,朝向与第1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与第1激光(LS1)一同作为输出光被利用。用于取出第2激光(LS2)的选择反射膜(317)与反射面(316A),通过棱镜(315、316)所一体化。

Description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装置及具备该激光光源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通信、光应用测定、光显示等的光电子领域中,广泛使用激光光源装置。
作为如此的激光光源装置,有直接利用基波激光的波长的装置,和对基波激光的波长进行变换而进行利用的装置。在后者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作为进行基波激光的波长的变换的元件,已知二次谐波光产生(SHG: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二次谐波产生)元件。
在此,因为SHG的变换效率一般为30~40%程度,所以通过SHG元件所变换的光的功率,相比较于基波激光光源的输出光的功率变得相当小。于是,作为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的构成,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在该激光光源装置中,将从内部谐振型的激光光源所射出的通过SHG元件后的光,分离为波长被变换了的第一SHG光,和剩余的基波光。然后,通过使剩余的基波光,再次通过SHG元件,取出波长被变换了的第二SHG光。第二SHG光,在偏振方向变换为与第一SHG光相差90°的偏振的状态下,与第一SHG光合成。在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中,如此一来,通过将第一SHG光与第二SHG光的合成光作为输出光进行利用,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
【专利文献1】特开昭59-128525第三号公报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中,虽然能利用通过使剩余的基波光再次通过SHG元件而使波长被变换的第二SHG光,但是却不能利用即使再次通过SHG元件波长也未被变换的剩余的基波光。因而,光的利用效率并不会显著性地提高。并且,因为若使如此的剩余基波光,直接返向基波激光光源,则有可能导致基波激光光源的功率下降,变得不稳定,所以必须为不使剩余基波光返向光源的构成。因而,有可能使光学***大型化。并且,因为光路的长度变长,通过光学要件的次数增加,所以还有可能发生光的损失。
而且,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中,因为为了将第一SHG光和第二SHG光进行合成,而使偏振方向为互相相差90°的状态,所以输出光成为2种类型偏振的合成光,因而,在考虑了将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与只能利用1种类型的偏振光的偏振控制型的器件(例如液晶器件)相组合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如果不设置用于使第一SHG光和第二SHG光的偏振方向一致的构成,则变得只能利用一方的SHG光。
即,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激光光源装置中,虽然可以某种程度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并能得到稳定了的输出,但是光的利用效率并无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与偏振控制型的器件相组合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光的利用效率完全不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如此的情况所作出,目的在于提供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并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并且,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对该激光光源装置的利用,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的图像显示装置及监视器装置。
本发明中的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射出第一波长的光的光源,选择性地反射前述第一波长的光使之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外部谐振器,设置于形成于前述光源与前述外部谐振器之间的第一光路上、将入射进来的第一波长的光之中的一部分光的波长变换为与前述第一波长不相同的第二波长的波长变换元件,和将在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过程中变换为前述第二波长的光按与前述第一光路不相同的第二光路取出的光路变换元件;将从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一激光和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作为输出光进行利用;其特征在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具备:设置于前述光源与前述波长变换元件之间、选择性地反射前述第二波长的光的选择反射膜,对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进行反射、使之朝向与前述第一激光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的反射面,和使前述选择反射膜与前述反射面一体化的透光性构件。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由于在通过光源和外部谐振器所构成的谐振结构(第一光路)中设置波长变换元件,将在通过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光源的过程中波长被变换的第二激光,通过光路变换元件按第二光路取出而进行利用,由此可以高效率地减小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并且,在本发明中,因为在通过光源与外部谐振器所构成的谐振结构的内部设置波长变换元件,所以不需要:不使在通过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过程中未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返回于光源的构成。因而,招致光学***的大型化的可能性变小,还可以减少因光路的长度变长、通过光学要件的次数增加而引起的光的损失。进而,在本发明中,因为仅使第二激光,朝向与第一激光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可,所以能够得到偏振方向大致一致的输出光。因而,即使在与偏振控制型的器件相组合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更进一步,虽然输出光的功率,易于受选择反射面与反射面的位置的变动的影响,但是因为在本发明中由于它们通过透光性构件所一体化,不需要进行选择反射膜与反射面的位置对准,并且选择反射膜与反射面的位置也不偏离,所以也可以得到稳定了的输出。
即,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可以得到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并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
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构成为:前述透光性元件,具有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前述第一及第二棱镜,分别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与前述第2棱镜的第一面之间,设置前述选择反射膜;从前述光源所射出的光,从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按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前述选择反射膜、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一面的顺序通过它们,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朝向前述波长变换元件所射出;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通过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一面,入射于前述选择反射膜;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透射前述选择反射膜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通过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从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朝向前述光源所射出;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通过前述反射面所反射,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所射出。
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通过棱镜的面,能够使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使光从光路变换元件射出,所以容易对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的光、从光路变换元件射出的光的方向进行控制。
尤其是,在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平行的情况下,可以使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的光与从光路变换元件所射出的光的方向相同,光的方向的控制变得更容易。
并且,在该情况下,前述反射面,能够通过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三面而构成,此时,优选:前述第三面,是对于入射于前述第三面的光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能够使反射面的反射效率为几乎100%,所以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该情况下,前述反射面,还能够通过设置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三面的反射膜而构成。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也可以不将第三面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所以光路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透光性构件,是具备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板状构件;前述选择反射膜,设置于前述板状构件的第一面;前述反射面,为设置于前述板状构件的第二面的反射膜。
若依照于该构成,则能够得到比作为透光性构件采用了棱镜的情况下轻的光路变换元件。并且,板状构件相比较于棱镜容易加工。因而,能够有利于激光光源装置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透光性构件,由具备有第一、第二、第三面的棱镜构成;在前述第一面设置前述选择反射膜;从前述光源所射出的光,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从前述第一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从前述第二面朝向前述波长变换元件所射出;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从前述第二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通过前述第一面,入射于前述选择反射膜;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对前述选择反射膜进行了透射的光,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以前述第三面所反射,从前述第二面所射出。
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可以仅以一个棱镜和选择反射膜而构成光路变换元件,所以能够减少构成部件个数,有利于激光光源装置的低成本化。
并且,在该情况下,前述反射面能够通过前述第三面而构成,此时,优选:前述第三面,是对于入射于前述第三面的光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能够使反射面的反射效率为几乎100%,所以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该情况下,前述反射面,还能够通过设置于前述第三面的反射膜而构成。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也可以不将第三面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所以光路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从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一激光,与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大致平行。
本发明中的激光光源装置,虽然与透镜、滤波器、镜体、衍射光栅、棱镜、光调制元件等其他的光学器件相组合进行利用的可能性大,但是如此的光学器件大多与入射光的角度相关而特性发生变化、输出结果发生变化。因此,若使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大致平行,则配置于激光光源装置之后的光学器件的设计、配置变得容易。从而,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尤其是,在将本发明中的激光光源装置,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监视器装置等的情况下,有光学设计的自由度非常高的效果。
进而,此时,优选:当设前述波长变换元件的、与正交于前述第一激光和前述第2激光的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为W1,设前述第1激光与前述第2激光之间的距离为W2时,W2>W1。
通过该构成,即使第一光路与波长选择膜的相对位置稍微偏离,也不会由于波长变换元件而遮挡第二光路。因而,光路变换元件的位置对准变得比较容易。
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光源,具备阵列化的多个发光部。在本发明中,即使采用了如此地所阵列化的光源,也只要将选择反射膜,反射面,波长选择元件、外部谐振器的光入射射出端面的面积,扩展为对应于阵列的面积即可。如此地,在本发明中,即使光源被阵列化,也不会招致装置的过度的大型化,可以由简单的构成而进行对应。因而,在本发明中,即使光源被阵列化,也照样保持可以得到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并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效果,且可以使因阵列化而引起的光量的增加,有效地实现输出光的功率上升。
并且,在本发明的激光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波长变换元件,是准相位控制型的波长变换元件。准相位控制型的波长变换元件,因为变换效率比其他类型的波长变换元件高,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如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和对从前述激光光源装置所射出的激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
并且,本发明中的监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如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和对通过前述激光光源装置所照射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单元。
该图像显示装置及监视器装置,因为采用如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所以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光源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模式性地表示波长变换元件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模式性地表示外部谐振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光路变换元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阵列化了发光部的光源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投影机的光学***的概略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监视器装置的概略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31、41、51、61...激光光源装置,31B...蓝色光用光源装置,31G...绿色光用光源装置,31R...红色光用光源装置,32...液晶面板,33...偏振板,34...十字分色棱镜,35...投影透镜,311...光源,311A...镜层,311B...激光媒介物,400...基板,312...波长变换元件,313...外部谐振器,314、414、514...光路变换元件,315...第1棱镜,316...第2棱镜,317...选择反射膜,416...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而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激光光源装置31,具备:光源311,波长变换元件312,外部谐振器313,光路变换元件314。光源311,射出第一波长的光。
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光源311的结构的剖面图。示于图2中的光源311,为所谓的面发光型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例如由半导体晶片构成的基板400,形成于基板400上、具有作为反射镜的功能的镜层311A,和叠层于镜层311A的表面的激光媒介物311B。
镜层311A,在基板400上,通过由例如CVD(Chemical VaporDeposition,化学汽相淀积)所形成的、高折射率的电介质与低折射率的电介质的叠层体所构成。构成镜层311A的各层的厚度、各层的材料、层数,按对于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的波长(第一波长)所最优化、使反射光互相加强干涉的条件设定。
激光媒介物311B,形成于镜层311A的面上。该激光媒介物311B,连接未进行图示的通电单元,若从通电单元流通预定量的电流,则射出预定波长的光。并且,激光媒介物311B,通过在镜层311A与示于图1的外部谐振器313之间,使第一波长的光发生谐振,使特定的波长(第一波长)的光放大。即,通过镜层311A、后述的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的光,与通过激光媒介物311B所新射出的光谐振而被放大,从激光媒介物311B的光出射端面按大致正交于镜层311A、基板400的方向射出。
波长变换元件312,将入射进来的光的波长变换为大致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波长变换元件312,如示于图1中地,设置于形成于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第一光路O1上。
图3是模式性地表示波长变换元件312的结构的剖面图。波长变换元件312,例如呈方形杆形状,具备:波长变换部312A,形成于波长变换部312A的光源311侧的面(入射端面)的反射防止(AR:anti-reflective,防止-反射)膜312B,和形成于波长变换部312A的外部谐振器313侧的面(射出端面)的AR膜312C。
波长变换部312A,为生成入射进来的光的二次谐波的二次谐波产生(SHG: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二次谐波产生)元件。波长变换部312A,具备周期性的极化反相结构,通过由准相位匹配(QPM:QuasiPhase Matching,准相位匹配)产生的波长变换,将入射进来的光的波长变换为大致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例如,在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的波长(第一波长)为1064nm(近红外)的情况下,波长变换部312A,将其变换为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532nm,生成绿色的光。但是,如在背景技术中也已述地,波长变换部312A的波长变换效率,一般为30~40%程度。即,并非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的全部,都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
周期性的极化反相结构,例如形成于铌酸锂(LN:LiNbO3)、钽酸锂(LT:LiTaO3)等的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晶体基板内部。具体地,周期性的极化反相结构,为下述构成:在如此的晶体基板内部,在相对于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将极化方向相互反相的2个区域312Aa、312Ab,以预定的间隔交替地形成多个。这2个区域312Aa、312Ab的间距,考虑入射光的波长与晶体基板的折射率方差,所适当确定。
还有,一般由半导体激光器所激发的激光,在增益频带之中以多个纵向模式进行激发,并由于温度的变动等的影响而它们的波长发生变化。即,在波长变换元件312中所变换的光的波长的允许幅度为0.3nm程度,相对于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以0.1nm/℃程度地进行变动。
AR膜312B、312C,为例如由单层或多层构成的电介质膜,使第一波长的光及第二波长的光的双方以例如98%以上的透射率进行透射。还有,这些AR膜312B、312C,因为并非是在达到波长变换元件312的功能方面必须的构成,所以也可以进行省略。即,也可以使波长变换元件312,仅以波长变换部312A进行构成。
外部谐振器313,具有对第一波长的光选择性地进行反射使之朝向光源311的方向,使其以外的波长(包括第二波长)的光进行透射的功能。外部谐振器313,通过对第一波长的光选择性地进行反射,还实现使进行放大的光的波长窄频带化的功能。外部谐振器313,如示于图1中地,在第一光路O1上,相对于第一光路O1大致正交地所设置。并且,其入射端面对向于波长变换元件312的射出端面。
图4是模式性地表示外部谐振器的结构的剖面图。外部谐振器313,与波长变换元件312同样,呈方形杆形状。而且,具备:作为在内部形成有布拉格光栅结构的体积型相位光栅的布拉格光栅部313A,和形成于其波长变换元件312侧的端面(入射端面)的反射防止(AR)膜313B。
布拉格光栅部313A,通过沿光路O1所设置的多个层所构成。
布拉格光栅部313A,向以SiO2为主体的例如碱性硼铝硅酸盐玻璃等的玻璃层照射预定波长的紫外线,并在玻璃层中层状地形成折射率不相同的干涉图形。由于该布拉格光栅部313A,实现上述的外部谐振器313的功能。
AR膜313B,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的电介质膜,使第一波长及第二波长的光的双方以例如98%以上的透射率进行透射。AR膜313B,不仅可以形成于布拉格光栅部313A的入射端面,而且还可以形成于射出端面。还有,AR膜313B,因为在达到外部谐振器313的功能方面并非为必须的构成,所以还可以进行省略。即,也可以将外部谐振器313,仅以布拉格光栅部313A而进行构成。
图5是光路变换元件314的立体图。光路变换元件314,如示于图1及图5中地,具备:作为透光性构件的第一及第二棱镜315、316,和设置于它们之间的选择反射膜317。
第一棱镜315,例如,由BK7等的光学玻璃构成,呈等腰三棱柱的形状。该棱镜315的侧面,由包括夹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二边的面315A、315B,和包括斜边的面315C所构成。
棱镜315的面315A,如示于图1中地,与光源311相对向地所配置。并且,该面315A,相对于第一光路O1大致正交地所配置。而且,该面315A,与后述的棱镜316的面316C,相平行。
在面315C,形成选择反射膜317。该选择反射膜317,例如通过电介质多层膜所构成。如此的电介质多层膜,可以通过例如CVD而进行形成,构成多层膜的各层的厚度,各层的材料,层数,相应于所要求的特性所最优化。选择反射膜317,设置于光源311与波长变换元件312之间,具有对第二波长的光选择性地进行反射,并使第一波长的光进行透射的特性。选择反射膜317的、对于第一波长的光的透射率及对于第2波长的光的反射率,虽然越高越好,但是只要为80%以上就足够。
第2棱镜316,与第一棱镜315同样地,例如,由BK7等的光学玻璃构成,呈等腰三棱柱的形状。该棱镜316的侧面,由包括夹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二边的面316A、316B,和包括斜边的面316C所构成。夹着构成棱镜316的等腰三棱柱的顶角的二边的长度,与构成棱镜315的等腰三棱柱的斜边的长度大致相同。
棱镜316的面316B,与形成有选择反射膜317的棱镜315的面315C,例如,通过因紫外线光而发生固化的光学用粘接剂等所贴合。面316C,其一部分与波长变换元件312相对向地配置。并且,该面316C,相对于第1光路O1大致正交地所配置。面316A,为相对于入射光IL(参照图1)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
面316C与选择反射膜317,通过贴合棱镜315与316所一体化。还有,也可以通过使棱镜315与316相贴合以外的方法所一体化。
还有,选择反射膜317,也可以不在棱镜315的面315C,而在棱镜316的面316B所形成。总而言之,选择反射膜317,只要设置于棱镜315的面315C与棱镜316的面316B之间即可。并且,也可以在棱镜315的面315A、棱镜316的面316C形成反射防止(AR)膜。由于在这些面形成AR膜,通过这些面,可以降低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从光路变换元件314射出光时的光的损失。
接着,关于直到从激光光源装置31得到输出光的过程,参照图1~图5而进行说明。
光源311,若电流流过激光媒介物311B,则射出第一波长的光。
从光源311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从棱镜315的面315A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按棱镜315的面315C、选择反射镜317、棱镜316的面316B的顺序通过,从棱镜316的面316C朝向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
从光路变换元件314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入射于波长变换元件312。
在波长变换元件312中,在入射进来的第一激发波长的光之中一部分的光的波长,变换为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
在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的光之中的、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对外部谐振器313进行透射,并作为第一激光LS1从外部谐振器313所射出。
另一方面,在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的光之中的、未被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朝向光源311的方向。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的第一波长的光,在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再次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然后,其中一部分的光,变换为第二波长。
然后从波长变换元件312向光源311的方向所射出的光,从棱镜316的面316C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通过棱镜316的面316B,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
如此一来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的光之中的第一波长的光,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透射。
然后,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了透射的第一波长的光,通过棱镜315的面315C,从棱镜315的面315A朝向光源311所射出。进而,该光返回到光源311,通过镜层311A所反射,再次从光源311所射出。如此地,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在形成于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第1光路O1中往返,与由激光媒介物311B所新激发的光进行谐振而放大。即,激光光源装置31,具备形成于光源311的镜层311A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谐振结构。
另一方面,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通过选择反射膜317所反射。
然后,通过作为棱镜316的反射面的面316A所反射,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而,通过面316A所反射的光,作为第二激光LS2,从棱镜316的面316C所射出。
即,光路变换元件314,具备如下功能:使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向与第一光路O1不同的第二光路O2射出。
而且,光路变换元件314,在能够达到如此的功能的限度内,也可以采用等腰三棱柱以外的棱镜而进行构成。
还有,在图1中,L1,表示从光源311所射出,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作为第一激光LS1从外部谐振器313所射出的光。光路O1,表示从光源311所射出,未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所射出,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的过程中也未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透射而返回到光源311的光,能够认为通过如此的光而形成光路O1。而且,L2,表示从光源311所射出,并未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所射出,但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的过程中,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变换为第二波长,向选择反射膜317进行入射的光。在图1中,虽然将L1,O1,L2表示于不同的位置,但是这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表示于不同的位置,本来存在于相同的位置。
最后,关于第一激光LS1与第二激光LS2之间的距离,和波长变换元件312的宽度的关系,一边参照图1一边进行说明。在图1中,W1,表示波长变换元件312的,与正交于第一激光LS1和第二激光LS2的线(未进行图示)平行的方向的宽度。W2,表示第一激光LS1与第二激光LS2之间的距离。本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构成为:成为W2>W1的关系。
本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起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通过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所构成的谐振结构(第一光路O1)中设置波长变换元件312,使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过程中波长被变换的第二激光,通过光路变换元件314按第二光路O2取出而进行利用,可以高效率地减小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并且,因为在通过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所构成的谐振结构的内部中设置波长变换元件312,所以并不需要不让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未被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返回到光源311的构成。因而,招致光学***的大型化的可能性变小,还可以降低由于光路的长度变长、通过光学要件的次数增加而引起的光的损失。进而,因为仅使第二激光LS2,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可,所以能够得到偏振方向基本一致的输出光。因而,即使是与偏振控制型的器件组合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也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再进一步,输出光的功率,虽然由于受选择反射膜317与作为反射面的面316A的位置的变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它们通过棱镜315、316所一体化,不再需要进行选择反射膜317与面316A的位置对准,并且选择反射膜317与面316A的位置也不会偏离,所以还可以得到稳定的输出。
即,若依照于本实施方式,则可以得到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31。
(2)因为能够通过棱镜315、316的面315A、316C,使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使光从光路变换元件314射出,所以易于对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的光、从光路变换元件314射出的光的方向进行控制。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棱镜315的面315A,与第二棱镜316的面316C相平行,但是它们也可以并不平行。不过,若如本实施方式地,使第一棱镜315的面315A,与第二棱镜316的面316C平行,则因为可以使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314的光,和从光路变换元件314所射出的光的方向相同,所以光的方向的控制变得极其容易。
(3)因为第二棱镜316的面316A,为相对于入射光IL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所以能够使反射面的反射效率几乎为100%,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还有,也可以在面316A设置反射膜,通过该反射膜而使第二激光LS2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在为如此的构成的情况下,虽然有可能反射效率稍微降低,但是因为不将面316A,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也可以,所以光路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4)本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虽然与透镜,滤波器,镜体,衍射光栅,棱镜,光调制元件等其他的光学器件相组合所利用的可能性大,但是如此的光学器件的大多,特性与入射光的角度相关发生变化、输出结果发生变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中,因为使第一激光LS1与第2激光LS2大致平行,所以配置于光源装置之后的光学器件的设计、配置变得容易。从而,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监视器装置等的情况下,有光学设计的自由度非常高的效果。
(5)由于W2>W1,即使第一光路O1与选择反射膜317的相对位置稍微偏离,第二光路O2也不会由于波长变换元件312被遮挡。因而,光路变换元件314的位置对准变得比较容易。
(6)因为波长变换元件312,是准相位控制型的波长变换元件,变换效率比其他类型的波长变换元件高,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1)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41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41,仅光路变换元件41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不同,其以外,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在图6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附加相同符号,其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并且,关于直到从激光光源装置41得到输出光的过程也同样,其详细的说明也进行省略或简化。
在示于图6的激光光源装置41中,光路变换元件414,具备:作为透光性构件的板状构件414A,选择反射膜317,和反射膜416。板状构件414A,由例如BK7等的光学玻璃构成,具有弯曲为L形状的形状。还有,板状构件414A,也可以将2块玻璃基板配置为L形状,通过由光学用粘接剂贴合等所一体化。在板状构件414A的第一面414B,形成选择反射膜317。并且,在板状构件414A的第2面414C,形成反射膜416。
反射膜416,与选择反射膜317同样地,可以通过电介质多层膜而进行构成。此时,构成反射膜416的电介质多层膜,既可以是与选择反射膜317不相同的电介质多层膜,也可以是相同的电介质多层膜。并且,反射膜416还可以通过铝,铬,银等的金属膜而进行构成。一般地,电介质多层膜的一方,相比较于金属膜耐热性优。并且,电介质多层膜,通过对构成其的各层的厚度,各层的材料,层数的最优化,可以提高对于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率,也适于高效率地反射如激光地波长频带窄、指向性高的光。另一方面,金属膜,在成本方面则比电介质多层膜有利。
还有,选择反射膜317及反射膜416,若对反射效率进行考虑,则虽然在比板状构件414A接近入射光侧,即在板状构件414A的波长变换元件312侧的面设置的一方较好,但是也可以形成于板状构件414A的光源311侧的面。并且,在选择反射膜317,反射膜416之中,也可以将任何一方设置于板状构件414A的波长变换元件312侧的面,将另一方形成于光源311侧的面。进而,优选在与形成有选择反射膜317及反射膜416的面相反侧的面形成反射防止(AR)膜。由于在这些面形成AR膜,可以减少:通过这些面,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414、光从光路变换元件414所射出时的光的损失。
接着,关于直到从激光光源装置41得到输出光的过程,参照图6而进行说明。
光源311,射出第一波长的光。从光源311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414,通过板状构件414A及选择反射膜317,朝向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从光路变换元件414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入射于波长变换元件312。在波长变换元件312中,入射进来的第一波长的光之中一部分的光的波长,变换为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的光之中的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对外部谐振器313进行透射,作为第一激光LS1从外部谐振器313所射出。
另一方面,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输出的光之中的未被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朝向光源311的方向。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的第一波长的光,在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再次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然后,其中一部分的光的波长,变换为第二波长。
然后从波长变换元件312向光源311的方向所射出的光,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
如此一来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的光之中的第一波长的光,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透射。然后,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了透射的第一波长的光,从光路变换元件414朝向光源311所射出。
进而,该光返回到光源311,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镜层所反射,再次从光源311所射出。如此地,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往返于形成于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第1光路O1,与由激光媒介物311B所新激发的光进行谐振所放大。即,激光光源装置41,具备形成于设置于光源311的内部的镜层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谐振结构。
另一方面,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通过选择反射膜317所反射。
然后,通过反射膜416所反射,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作为第二激光LS2所射出。
若依照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41,则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1)及(4)~(6)之外,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得到比作为透光性构件采用了棱镜的情况下较轻的光路变换元件414。并且,板状构件相比较于棱镜容易加工。因而,能够有利于激光光源装置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51,仅光路变换元件51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不同,除此以外,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附加相同符号,其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并且,关于直到从激光光源装置51得到输出光的过程也同样,其详细的说明也进行省略或简化。
在示于图7的激光光源装置51中,光路变换元件514,具备:作为透光性构件的棱镜515,和选择反射膜317。棱镜515,由例如BK7等的光学玻璃构成,呈等腰三棱柱的形状。棱镜515的侧面,由包括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二边的面515A、515B,和包括斜边的面515C所构成。在棱镜的面515A,形成选择反射膜317。该面515A,配置为: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以入射角αa进行入射。
棱镜515的面515B,为相对于入射光IL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并且,棱镜515的面515C,配置为: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光,以入射角δa进行入射。
还有,也可以在棱镜515的面515C,形成反射防止(AR)膜。由于在该面515C形成AR膜,可以减少:通过该面515C,光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514、光从光路变换元件514所射出时的光的损失。
接着,关于直到从激光光源装置51得到输出光的过程,参照图7而进行说明。
光源311,射出第一波长的光。光源311,配置为:相对于垂直于激光L1及L2的面(垂直于图7的纸面的面)S,设置于其内部的镜层的面仅倾斜θa。从光源311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通过选择反射膜317而从棱镜的面515A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514。光相对于选择反射膜317、棱镜515的面515A的入射角为αa。
以入射角αa入射于棱镜515的面515A的光,由于空气与棱镜515的折射率差,按相对于面515A的法线呈角度βa的方向折射而行进于棱镜515内。
然后,以入射角γa入射于棱镜515的面515C,从棱镜515的面515C朝向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
从棱镜515的面515C所射出的光,由于棱镜515与空气的折射率差,按相对于面515C的法线呈角度δa的方向折射而朝向波长变换元件312。
如此一来从光路变换元件514所射出的第一波长的光,入射于波长变换元件312。在波长变换元件312中,在入射进来的第一波长的光之中的一部分的光的波长,变换为一半的波长(第二波长)。在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的光之中的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对外部谐振器313进行透射,作为第一激光LS1从外部谐振器313所射出。
另一方面,在从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射出的光之中的未被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朝向光源311的方向。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的第一波长的光,在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再次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然后,其中一部分的光的波长,变换为第二波长。
然后从波长变换元件312向光源311的方向所射出的光,从棱镜515的面515C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514。此时,光相对于面515C的入射角为δa。从面515C入射于光路变换元件514的光,由于空气与棱镜515的折射率差,按相对于面515C的法线呈角度γa的方向折射而行进于棱镜515内。然后,通过面515A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此时,光相对于面515A的入射角为βa。
如此一来入射于选择反射膜317的光之中,第一波长的光,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透射。然后,对选择反射膜317进行了透射的第一波长的光,从光路变换元件514朝向光源311所射出。该射出光,由于棱镜515与空气的折射率差,按相对于面515A的法线呈角度αa的方向折射而朝向光源311。
进而,该光返回到光源311,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镜层所反射,再次从光源311所射出。
如此地,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往返于形成于光源311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的第1光路O1,与由光源内部的激光媒介物所新激发的光进行谐振所放大。即,激光光源装置51,具备在设置于光源311的内部的镜层与外部谐振器313之间所形成的谐振结构。
另一方面,在通过外部谐振器313所反射而朝向光源311的方向的过程中通过波长变换元件312所变换为第二波长的光,通过选择反射膜317所反射。然后,通过棱镜515的面515B所反射,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作为第二激光LS2,从棱镜515的面515C所射出。
还有,角度θa、αa、βa、γa、δa,例如在设空气的折射率为n=1,设棱镜的折射率为n=1.5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θa=65°、αa=35°、βa=22.5°、γa=22.5°、δa=35°。这些角度,相应于棱镜515的折射率,面515A、515B、515C的倾角,可以适当改变。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激光光源装置61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表示将角度θa、αa、βa、γa、δa,分别改变为另外的值θb、αb、βb、γb、δb的例。在除了将角度θa、αa、βa、γa、δa,分别改变为θb、αb、βb、γb、δb之点以外,与图7的激光光源装置51相同。
在图8的激光光源装置61中,角度θb、αb、βb、γb、δb,设定为:θb=41.7°、αb=88°、βb=41.7°、γb=3.3°、δb=5.0°。
若依照于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51、61,则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1)及(4)~(6)之外,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因为仅以一个棱镜515与选择反射膜317就可以构成光路变换元件514,所以能够减少构成部件个数,并有利于激光光源装置51、61的低成本化。
因为棱镜515的面515B,为相对于入射光IL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所以能够使反射面的反射效率为几乎100%,可以使光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还有,也可以在面515B设置反射膜,通过该反射膜使第二激光LS2朝向与第一激光LS1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在为如此的构成的情况下,虽然反射效率有可能稍微降低,但是因为不将面515B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也可以,所以光路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变形、改良等包括在本发明中。即使是如在以下作为变形例所举出的方式,也能够得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作为光源311,除了面发光型半导体激光器以外,能够采用所谓的端面发光型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受激固体激光器。还有,在采用端面发光型半导体激光器的情况下,优选:在光源311与光路变换元件314、414、514、515之间,设置用于使从光源311所射出的光平行化的透镜。
并且,光源311,能够具备有阵列化的多个发光部。图9(A)及图9(B),都是表示发光部被阵列化的光源的模式图。在图9(A)的光源321中,多个发光部322排成一列。并且,在图9(B)的光源323中,多个发光部322排成2列。还有,发光部的个数、列数,并不限于在图9(A)、(B)中所示的数目。在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中,即使采用了发光部如此地阵列化的光源,也只是将选择反射膜、反射面、波长选择元件、外部谐振器的光入射出射端面的面积,扩展为对应于阵列的面积即可。
如此地,在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中,即使光源被阵列化,也不会招致装置的过度的大型化,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应对。因而,在上述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中,即使光源被阵列化,也可以原样保持可以得到高效率地抑制输出光的功率下降,光利用效率高,输出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且输出稳定的激光光源装置的效果,并使由阵列化引起的光量的增加,有效转化为输出光的功率提高。
作为构成波长变换元件312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虽然在前面例示了LN(LiNbO3)、LT(LiTaO3),但是也可以在此以外利用KNbO3,BNN(Ba2NaNb5O15),KTP(KTiOPO4),KTA(KTiOAsO4),BBO(β-BaB2O4),LBO(LiB3O7)等的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并且,也可以采用间硝基苯胺,2-甲基-4-硝基苯胺,苯基苯乙烯酮,二氰基乙烯基苯甲醚,3、5-二甲基-1-(4-硝基苯基)吡唑,N-甲氧基甲基-4-硝基苯胺等的低分子有机材料、极化聚合物等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
作为波长变换元件312,也可以代替上述的SHG元件,采用三次谐波产生元件。
作为外部谐振器313,除了先前说明的体积型相位光栅以外,也可以采用晶体型的体积全息图,光聚合物体积全息图,焊接型衍射光栅(槽的剖面形状为锯齿状的衍射光栅)等。
激光光源装置的应用例
通过将如以上叙述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监视器装置,可以使这些装置中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以下关于向图像显示装置和监视器装置的应用例而进行说明。
应用例1:投影机
接下来,作为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进行应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关于投影机3的构成而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投影机3的光学***的概略的模式图。
在图10中,投影机3,具备:激光光源装置31,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2,偏振板331及332,十字分色棱镜34,投影透镜35等。还有,通过液晶面板32,和设置于其光入射侧的偏振板331及设置于光射出侧的偏振板332而构成液晶光阀33。
激光光源装置31,具备:射出红色激光的红色光用光源装置31R,射出蓝色激光的蓝色光用光源装置31B,和射出绿色激光的绿色光用光源装置31G。这些光源装置31(31R、31G、31B),分别配置为:分别对向于十字分色棱镜34的侧面三方。在图10中,夹着十字分色棱镜34,红色光用光源装置31R与蓝色光用光源装置31B互相对向,投影透镜35与绿色光用光源装置31G互相对向,但它们的位置,可以适当交换。
液晶面板32,例如,将多晶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用作开关元件。从各激光光源装置31所射出的色光,通过入射侧偏振板331入射于液晶面板32。入射于液晶面板32的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而受调制,从液晶面板32所射出。通过液晶面板32所调制的光之中的仅特定的直线偏振光,对射出侧偏振板332进行透射,朝向十字分色棱镜34。
还有,因为从激光光源装置31所射出的光,是偏振方向高度一致的光,所以理论上,也可以将入射侧偏振板331进行省略。可是,实际上,将从激光光源装置31所射出的光直接作为照明光进行利用的情况少,而大多将用于将从激光光源装置31所射出的光加工为适于照明光的光学要件(例如,衍射光栅,透镜,棒状积分器等),设置于光源装置31与液晶面板32之间。而且,由于通过如此的光学要件,还有可能在偏振中产生稍许的紊乱。若使偏振紊乱的光直接入射于液晶面板32,则还有可能降低投影图像的对比度、在投影图像中产生色不均。因此,若在液晶面板32的入射侧设置偏振板331,使入射于液晶面板32的偏振光的方向一致,则能够减少投影图像的对比度的下降、色不均的发生,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
十字分色棱镜34,是对通过各液晶面板32所调制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34,呈使4个直角棱镜相贴合的俯视大致正方形状。而且,在这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X状地设置2种类型的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对从互相对向的各液晶面板32所射出的各色光进行反射,并使从对向于投影透镜35的液晶面板32所射出的色光进行透射。如此一来,合成以各液晶面板32所调制的各色光,形成彩色图像。
投影透镜35,作为组合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组所构成。该投影透镜35,对彩色图像L进行放大投影。
还有,在该应用例中,虽然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31R、31G、31B),但是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替换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41、51、61。
进而,也可以在激光光源装置31R、31G、31B之中,将一部分替换为直接利用基波激光的波长的激光光源装置。
在该应用例中,虽然关于采用了3个光调制元件的投影机的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也能够应用于采用了1个,2个或者4个以上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中。
并且,在该应用例中,虽然关于透射型的投影机而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也可以应用于反射型投影机中。在此,所谓“透射型”,是指光调制元件为使光进行透射的类型;所谓“反射型”,是指光调制元件为对光进行反射的类型。
并且,光调制元件并不限于液晶面板32,例如也可以为采用了微镜的器件。
进而,作为投影机,虽然有从观看投影面的方向进行图像投影的前投影型投影机,和从与观看投影面的方向相反侧进行图像投影的背投影型投影机,但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
再进一步,在该应用例中,作为应用了激光光源装置3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虽然介绍了具备有对图像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透镜35的投影机,但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41、51、61,也可以应用于未采用投影透镜35的图像显示装置中。
应用例2:监视器装置
接着,关于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的监视器装置40的构成例而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监视器装置的概略的模式图。监视器装置40,具备:装置主体410,和光传输部420。装置主体410,具备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光源装置31。
光传输部420,具备发送光之侧和接收光之侧的2根光波导421、422。各光波导421、422,捆扎了多根光纤而成,能够将激光送至远处。在发送光之侧的光波导421的入射侧配设激光光源装置31,在其出射侧配设漫射板423。从激光光源装置31所射出的激光,在光波导421中传输而送至设置于光传输部420的前端的漫射板423,通过漫射板423漫射而照射被摄体。
在光传输部420的前端,还设置有成像透镜424,能够以成像透镜424接收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该接收的反射光,在接收侧的光波导422中传输,被送至作为设置于装置主体410内的拍摄单元的相机411。该结果,能够对基于反射光的图像以相机40进行拍摄,该反射光通过由从激光光源装置31出射的激光照射被摄体所得到。
若依照于如以上地所构成的监视器装置40,则因为能够通过高输出的激光光源装置31而对被摄体进行照射,所以能够提高通过相机411所得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
还有,在该应用例中,虽然采用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31,但是也可以将其,替换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激光光源装置41、51、61。

Claims (15)

1.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其具备:
射出第一波长的光的光源,
选择性地反射前述第一波长的光使之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外部谐振器,
波长变换元件,其设置在形成于前述光源与前述外部谐振器之间的第一光路上,将入射进来的第一波长的光之中的一部分光的波长变换为与前述第一波长不相同的第二波长;和
光路变换元件,其将在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过程中变换为前述第二波长的光,按与前述第一光路不相同的第二光路取出;
将从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一激光和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作为输出光进行利用;
其特征在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具备:
设置于前述光源与前述波长变换元件之间,选择性地反射前述第二波长的光的选择反射膜,
对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进行反射,使之朝向与前述第一激光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的反射面,和
使前述选择反射膜与前述反射面一体化的透光性元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透光性元件,具有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
前述第一及第二棱镜,分别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在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一面之间,设置有前述选择反射膜;
从前述光源所射出的光,从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按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前述选择反射膜、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一面这样的顺序对其进行通过,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朝向前述波长变换元件射出;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通过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一面,入射于前述选择反射膜;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透射前述选择反射膜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通过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二面,从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朝向前述光源射出;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通过前述反射面所反射,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射出。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面,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面相平行。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反射面,是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三面;
前述第三面,是相对于入射于前述第三面的光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反射面,为设置于前述第二棱镜的第三面的反射膜。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透光性构件,是具备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板状构件;
前述选择反射膜,设置于前述板状构件的第一面;
前述反射面,为设置于前述板状构件的第二面的反射膜。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透光性构件,由具备第一、第二、第三面的棱镜构成;
在前述第一面设置有前述选择反射膜;
从前述光源所射出的光,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从前述第一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从前述第二面朝向前述波长变换元件射出;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从前述第二面入射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通过前述第一面,入射于前述选择反射膜;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对前述选择反射膜进行了透射的光,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
通过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反射而朝向前述光源的方向的光之中的、通过前述选择反射膜所反射的光,以前述第三面所反射,从前述第二面射出。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反射面是前述第三面;
前述第三面,是相对于入射于前述第三面的光按满足金反射条件的角度配置的平滑面。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反射面,为设置于前述第三面的反射膜。
10.按照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前述外部谐振器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一激光,与从前述光路变换元件所射出的前述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大致平行。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设前述波长变换元件的、与正交于前述第一激光和前述第2激光的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为W1,设前述第1激光与前述第2激光之间的距离为W2时,W2>W1。
12.按照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源,具备阵列化的多个发光部。
13.按照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波长变换元件,是准相位控制型的波长变换元件。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和
对从前述激光光源装置所射出的激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
15.一种监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激光光源装置,和
对通过前述激光光源装置所照射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单元。
CNA2007101616256A 2006-09-28 2007-09-27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Pending CN101154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527/2006 2006-09-28
JP2006264527A JP4187030B2 (ja) 2006-09-28 2006-09-28 レーザ光源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ザ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モニ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790A true CN101154790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6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16256A Pending CN101154790A (zh) 2006-09-28 2007-09-27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187030B2 (zh)
CN (1) CN101154790A (zh)
TW (1) TWI3718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0070A1 (zh) * 2010-08-04 2011-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50093A (zh) * 2010-12-09 2013-08-14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光发生装置及光发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0607A (ja) * 2008-06-30 2010-01-14 Seiko Epson Corp レーザ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モニタ装置
DE102008049477A1 (de) * 2008-09-29 2010-04-08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ojektion mindestens eines Lichtstrahls
CN103809266A (zh) * 2012-11-09 2014-05-21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其制造方法
TWI603594B (zh) 2014-09-19 2017-10-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光通訊裝置和光通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0070A1 (zh) * 2010-08-04 2011-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EP2592454A1 (en) * 2010-08-04 2013-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705910B2 (en) 2010-08-04 2014-04-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optical module
EP2592454B1 (en) * 2010-08-04 2017-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module
CN103250093A (zh) * 2010-12-09 2013-08-14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光发生装置及光发生方法
CN103250093B (zh) * 2010-12-09 2016-02-24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光发生装置及光发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87030B2 (ja) 2008-11-26
TWI371895B (en) 2012-09-01
TW200822478A (en) 2008-05-16
JP2008085137A (ja)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3196A (en) Optical source with mode reshaping
US5499256A (en) Polarized frequency-selective optical source
CN101253659B (zh) 光纤激光器及光学装置
CN101123341B (zh) 激光光源装置及具备其的投影机
CN100570473C (zh) 光源装置及具备其的投影机
JP5096480B2 (ja) 固体レーザー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154790A (zh) 激光光源装置、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监视器装置
US7899094B2 (en) Laser light source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onitor device
US7679817B2 (en) Laser light source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onitor
US832839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hav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separation means, and projector
US7561612B2 (en) Laser source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laser source device, and monitor device
US7639717B2 (en) Laser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equipped with the laser source device
US20080101426A1 (en) Laser beam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aser beam source device
US20090161700A1 (en) Fiber laser
CN101174751A (zh) 激光光源装置及具备该激光光源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9389447U (zh) 半导体激光器光谱合束倍频装置
JPH05341344A (ja) 波長変換素子
JP2005084090A (ja) 集積型光導波路素子
JP2008172148A (ja) レーザ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モニタ装置
JP2003131182A (ja) 光導波路型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29232A (ja) レーザ光源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ザ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モニター装置
JP2008118074A (ja) レーザ光源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ザ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03525A (ja) レーザ光源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ザ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24178A (ja) レーザ光源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ザ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25470A (ja)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