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027B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027B
CN101154027B CN2007101616824A CN200710161682A CN101154027B CN 101154027 B CN101154027 B CN 101154027B CN 2007101616824 A CN2007101616824 A CN 2007101616824A CN 200710161682 A CN200710161682 A CN 200710161682A CN 101154027 B CN101154027 B CN 101154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eat
heat pipe
optical element
condu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16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4027A (zh
Inventor
柳泽佳幸
百濑泰长
藤森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679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012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4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4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装置及投影机。光学装置主体(45A),具备:作为对入射光束进行光学性变换而射出的光学元件的光调制装置(451);和包括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而进行热迁移的导热管所构成,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而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的导热构件(458)。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于导热构件(458)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导热构件(458)的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具有在互相连接的状态下面接触的形状。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的投影机具备有: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对由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
作为光调制装置,例如,一般采用在1对基板间密闭封入了液晶的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并且,一般地,在光调制元件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分别配置使具有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进行透射的入射侧偏振板及射出侧偏振板。
在具备有如上述的光调制元件、入射侧偏振板及射出侧偏振板等光学元件的投影机中,由于来自光源的光束,通过液晶层、黑矩阵及各种布线等的光吸收而导致光调制元件温度容易上升,并且在偏振板中也容易产生热。
因此,提出以下技术:在内部具有如上述的光学元件的投影机中,采用导热管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例如,参照文献:特开2001-312002号公报)。
记载于该文献中的技术,在从液晶面板等光学元件离开的位置配设导热管,并使冷却翅片热接触于导热管的吸热部(蒸发部)。然后,液晶面板等光学元件附近的空气的热传递于冷却翅片,通过导热管吸收冷却翅片的热,传递到导热管的散热部(冷凝部)而散热。
然而,在记载于前述文献中的技术中,因为是通过空气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的结构,所以空气与导热管的蒸发部(冷却翅片)的热传递的热阻大,空气的温度降低困难,作为结果是,不能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涉及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学装置,和对由前述光学装置所调制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前述光学装置,特征在于,具备:对入射光束进行光学性变换而射出的光学元件;和包括导热管所构成、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而对前述光学元件进行冷却的导热构件,该导热管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前述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而进行热迁移;前述光学元件中的连接于前述导热构件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前述导热构件中的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具有在互相连接的状态下面接触的形状。
在此,作为光学元件,能够采用:具备有光调制元件、入射侧偏振板、射出侧偏振板等光学元件主体,和对光学元件主体进行保持的保持框的构成;或省略保持框,仅具有光学元件主体的构成。
并且,作为导热构件,能够采用:具备有导热管,和可以热传递地与该导热管相连接的其他构件的构成;或省略前述其他构件,仅具有导热管的构成。
而且,作为导热管的毛细管结构,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例示:由多根细铜线等所构成的极细线型毛细芯(wick),网眼状的金属网型毛细芯,在管内部形成有多道槽的槽型的毛细芯,或者粉末状的烧结型毛细芯等。
进而,作为光学元件及导热构件,只要具有互相连接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面接触的形状即可,能够例示:以光学元件侧连接部作为光学元件的外表面而一致于光学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地形成导热构件侧连接部的构成;以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作为导热构件的外表面而一致于导热构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地形成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构成;或者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互相面接触地分别形成各连接部的构成等。
在本发明中,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管所构成,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由此,与现有的构成相比较,因为导热构件在其与光学元件之间并不通过空气,而直接连接于光学元件,所以能够减小在光学元件~导热构件的热传递路径的热阻。
并且,光学元件及导热构件,具有互相连接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进行面接触的形状。由此,能够增大光学元件及导热构件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从光学元件向导热构件的热传递特性良好。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为前述光学元件的外表面;前述导热构件,在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形成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前述导热管的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一致于前述光学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地通过压力加工所形成。
在本发明中,光学元件及导热管,相互的外表面彼此之间可以进行热传递地相连接。而且,形成于导热管的外表面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一致于光学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地通过压力加工所形成。由此,例如与以导热管的外表面作为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而一致于导热管的外表面的形状地形成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构成相比较,仅通过对导热管实施压力加工就能够实现光学元件及导热管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进行面接触的结构,以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能很好地达到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构件,具备面接触于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而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外框体,在前述外框体的外表面形成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导热构件,具备导热管及外框体,在导热管及光学元件间夹着配置了外框体的状态下,与光学元件面接触。由此,与例如对导热管实施压力加工等而使导热管及光学元件面接触的构成相比较,因为是在导热管及光学元件间使外框体介于其间地配置的构成,所以不必对导热管实施压力加工等,仅将外框体的外表面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加工成一致于光学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的形状即可,能够良好地维持导热管的特性,并有效地对上述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能很好地达到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前述导热构件,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在前述一对延伸部对应于各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导热构件,形成为具有基端部及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在一对延伸部分别形成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而且,导热构件,以形成于一对延伸部的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形成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即,构成导热构件的导热管,一对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吸收热的蒸发部而分别起作用,而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例如,基端部)则作为散热的冷凝部而起作用。由此,例如与仅在光学元件的各侧端部之中的任意1个侧端部、导热构件可以热传递地相连接的构成相比较,在导热管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成为在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蒸发部和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的冷凝部(例如,基端部)之间的多条路径(例如,2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能更好地达到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的效果。并且,为了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例如虽然可考虑将2个导热构件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构成,但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因为由1个导热构件就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所以能使光学装置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的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前述导热构件,具有包围前述光学元件的外周端部的环状,并互相对向于环状的内侧部分地对应于各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地分别形成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导热构件,具有包围光学元件的外周端部的环状,并互相对向于环状的内侧部分地分别形成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而且,导热构件,以互相对向于环状的内侧部分地所形成的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形成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即,构成导热构件的导热管,形成有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的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吸收热的蒸发部而分别起作用,而位于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的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间的各部位则作为散热的冷凝部而分别起作用。由此,例如与仅在光学元件的各侧端部之中的任意1个侧端部、导热构件可以进行热传递地相连接的构成相比较,在导热管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成为在形成有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的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蒸发部和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的各冷凝部(位于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间的各部位)之间的多条路径(例如,4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能更好地达到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的效果。并且,为了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例如虽然可考虑将2个导热构件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构成,但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因为由1个导热构件就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而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所以能使光学装置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的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在前述导热构件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用的翅片状部。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在导热构件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用的翅片状部,所以由导热构件的蒸发部从光学元件所吸收的热,通过翅片状部,散热于外部。因此,在导热构件中,能够充分确保散热面积而使散热特性良好。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为将前述导热构件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构成。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翅片状部,为将导热构件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构成,所以例如与将翅片状部与导热构件以分体进行了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在导热构件的管内部进行迁移的热良好地传递于翅片状部,通过翅片状部良好地散热。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与前述导热构件以分体所构成,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导热构件的外表面。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翅片状部与导热构件以分体所构成,所以例如与作为翅片状部的构成而将导热构件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不限制翅片状部的形状而形成为各种形状,能够提高翅片状部的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学装置,和对由前述光学装置所调制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前述光学装置,特征在于,具备:对入射光束进行光学性变换而射出的光学元件;和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前述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而进行热迁移,以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而对前述光学元件进行冷却的导热管;在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用的翅片状部。
在此,作为光学元件,能够采用:具备有光调制元件、入射侧偏振板、射出侧偏振板等光学元件主体,和对光学元件主体进行保持的保持框的构成;或省略保持框,仅具有光学元件主体的构成。
并且,作为导热管的毛细管结构,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例示:由多根细铜线等所构成的极细线型毛细芯,网眼状的金属网型毛细芯,在管内部形成有多道槽的槽型的毛细芯,或者粉末状的烧结型毛细芯等。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以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由此,与现有的构成相比较,因为导热管在其与光学元件之间并不通过空气,而直接连接于光学元件,所以能够减小在光学元件~导热管的热传递路径的热阻。
并且,在导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用的翅片状部。由此,由导热管的蒸发部从光学元件所吸收的热,通过翅片状部,散热于外部。因此,在导热管中,能够充分确保散热面积而使散热特性良好,降低位于从蒸发部离开之侧的冷凝部的温度。即,在导热管中,能够将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对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元件的热劣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管,具有俯视I状。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导热管,具有俯视I状,所以不必实施使该导热管弯曲等的加工,以具有简易的结构的导热管就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
而且,因为导热管,具有俯视I状,所以例如若以与光学元件的外形尺寸(纵向尺寸或者横向尺寸)基本相同的长度尺寸进行构成,并连接与光学元件的外表面,则即使在对光学元件安装有导热管的状态下,也不增大光学装置的尺寸,使光学装置紧凑化,可谋求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前述一对延伸部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延伸部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基端部及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一对延伸部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延伸部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由此,例如若在光学元件的各侧端部之中的沿自重产生的方向(铅直方向)的侧端部连接导热管,则在安装光学装置的投影机中,不会由于导热管而使铅直方向的长度尺寸(厚度尺寸)变大。并且,当将光学装置配设于投影机内部时,能够容易地使导热管位于投影机内部的各构件的空隙中,能够避免投影机的大型化。而且,因为通过使导热管成为上述的形状而如上述地进行连接,能够避免投影机的大型化,并将导热管的长度设定得长,所以在导热管中,能够使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能够更大地设定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具备: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翅片状部,在导热管中,具备设置于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所以能够对由设置于导热管的翅片状部引起的光学装置的尺寸增加进行抑制,并充分地确保散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管,具有环状,并以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具有环状,并以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由此,因为例如若在光学元件的各侧端部之中的沿自重产生的方向(铅直方向)的侧端部连接导热管,则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避免投影机的大型化,并将导热管的长度设定得长,所以在导热管中,能够使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能够更大地设定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
进而,通过使导热管成为上述的形状而如上述地进行连接,导热管,连接于光学元件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蒸发部而起作用,而从蒸发部离开之侧的离开部位则作为冷凝部而起作用。由此,因为导热管具有环状,所以在导热管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在蒸发部及冷凝部之间成为2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具备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环状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前述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翅片状部,在导热管中,具备设置于环状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所以能够对由设置于导热管的翅片状部引起的光学装置的尺寸增加进行抑制,并充分地确保散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前述一对延伸部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基端部及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一对延伸部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即,导热管,一对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蒸发部而起作用,而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例如,基端部)则作为冷凝部而起作用。由此,例如与仅在光学元件的各侧端部之中的任意1个侧端部、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相连接的构成相比较,在导热管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成为在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蒸发部,和从各蒸发部离开之侧的冷凝部(例如,基端部)之间的多条路径(例如,2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并且,为了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例如虽然可考虑将如上述的俯视I形状的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构成,但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因为由1个导热管就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所以使光学装置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的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分别设置于前述一对延伸部的外表面。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在导热管中,通过分别设置于一对延伸部的外表面的2个翅片状部,能够充分确保散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导热管,具有从前述一对延伸部的各前端部分按互相离开的方向弯曲而进行延伸、并且延伸方向前端部分对向于前述一对延伸部地进行弯曲而延伸的弯曲形成部。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由具有基端部、一对延伸部及弯曲形成部的形状所构成。由此,例如与采用2个以如上述的一对延伸部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延伸部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俯视コ形状的导热管,将这些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的构成相比较,因为用1个导热管就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所以使光学装置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的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翅片状部,具备分别设置于由前述一对延伸部及前述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分别设置于由前述一对延伸部及前述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翅片状部,在导热管中,具备分别设置于由一对延伸部及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分别设置于由一对延伸部及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所以能够对由设置于导热管的翅片状部引起的光学装置的尺寸增加进行抑制,并充分地确保散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前述光学装置,具备色合成投影机,该色合成投影机具有使光束进行入射的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射出光束的光束射出侧端面,并形成为俯视矩形状,对入射进来的各光束进行合成而射出;前述光学元件,设置3个,包围前述色合成投影机地分别安装于前述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前述导热管,设置多个,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3个前述光学元件的对应于前述色合成投影机的俯视矩形状的四角部分的各侧端部;设置于多个前述导热管的各前述翅片状部,延伸于前述色合成投影机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所形成。
在本发明中,导热管,设置多个,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安装于色合成投影机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各光学元件中的、对应于色合成投影机的俯视矩形状的四角部分的各侧端部。而且,设置于多个导热管的各翅片状部,延伸于色合成投影机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所形成。由此,因为在组装好光学装置的状态下,设置于各导热管的各翅片状部不会机械性地相干涉,所以可以更大地形成各翅片状部。因此,在导热管中,能够使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能够将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设定得更大,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从而,能够使3个光学元件、色合成投影机及多个导热管一体化了的光学装置紧凑化,有效地对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主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主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A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B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相对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液晶面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液晶面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液晶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0B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构件与液晶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主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主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6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相对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及翅片状部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对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散热构件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用于对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端部、翅片状部及散热板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的图。
图2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的结构及导热管与光调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前述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27是表示前述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机的概略构成)
图1,是模式地表示投影机1的概略构成的图。
投影机1,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光学像),并将该彩色图像放大投影于屏幕(图示略)上。该投影机1,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和光学单元4等。
还有,在图1中,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但是在外装壳体2内,在投影透镜3及光学单元4以外的空间,配置:向投影机1内部的各构成构件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具备有对投影机1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等的冷却单元,及对投影机1内部的各构成构件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等。
投影透镜3,作为在筒状的镜筒内收置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组所构成,将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彩色图像放大投影于屏幕上。
(光学单元的详细的构成)
光学单元4,在前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之下,相应于图像信息而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光),如示于图1中地,具有从外装壳体2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进行延伸,并且延伸方向端部沿背面弯曲而进行延伸,进而朝向前面侧弯曲而进行延伸的俯视大致U形状。该光学单元4,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光源装置41,均匀照明光学装置42,色分离光学装置43,中继光学装置44,光学装置45,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6。
光源装置41,使从光源灯411所放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而射出,对光学装置45进行照明。该光源装置41,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光源灯411及反射器412所构成。
作为光源灯411,大多采用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水银灯。
作为反射器412,采用使从光源灯411所射出的光束大致平行化而进行反射的抛物面反射器。还有,作为反射器412,在抛物面反射器之外,也可以采用与平行化透镜相组合、使从光源灯411所射出的光束会聚于预定位置地进行反射的椭圆面反射器。
均匀照明光学装置42,是将从光源装置41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并使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化的光学***。该均匀照明光学装置42,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反射镜424,和重叠透镜425。
第1透镜阵列421,具有作为将从光源装置41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光束分割光学元件的功能,并具备在与照明光轴A相正交的面内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所构成。
第2透镜阵列422,为使通过上述的第1透镜阵列421所分割的多个部分光束进行聚光的光学元件,与第1透镜阵列421同样地,具有具备在与照明光轴A相正交的面内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的构成。
偏振变换元件423,是使通过第1透镜阵列421所分割的各部分光束的偏振方向一致为大致一个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变换元件。
该偏振变换元件42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具备交替地排列有相对于照明光轴A所倾斜配置的偏振分离膜及反射膜的构成。偏振分离膜,在包括于各部分光束中的P偏振光束及S偏振光束之中,使一方的偏振光束进行透射,并对另一方的偏振光束进行反射。所反射的另一方的偏振光束,通过反射膜所弯曲,按一方的偏振光束的射出方向,即按沿照明光轴A的方向射出。所射出的偏振光束的任一方,通过设置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光束射出面的相位差板进行偏振变换,使大致全部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得到一致。通过采用如此的偏振变换元件423,因为能够使从光源装置41所射出的光束,一致成大致一个方向的偏振光束,所以能够提高在光学装置45中进行利用的光源光的利用率。
重叠透镜425,是使经过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及反射镜424的多个部分光束进行聚光而重叠于光学装置45的后述的3个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光学元件。
色分离光学装置43,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2片分色镜431、432,和反射镜433;具备通过分色镜431、432将从均匀照明光学装置42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分色镜431、432,为在基板上形成有对预定的波长区域的光束进行反射、并使其他的波长区域的光束进行透射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而且,配置于光路前级的分色镜431,是对蓝色光进行反射,并使其他的色光进行透射的镜体。并且,配置于光路后级的分色镜432,是对绿色光进行反射,并使红色光进行透射的镜体。
中继光学装置44,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入射侧透镜441,中继透镜443,及反射镜442、444;具有将对色分离光学装置43的分色镜431、432进行了透射的红色光引导至光学装置45的功能。还有,在红色光的光路中设置如此的中继光学装置44,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要防止因光的发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为如此的构成,但是也可考虑加长蓝色光的光路的长度而将中继光学装置44用于蓝色光的光路中的构成。
通过上述的分色镜431所分离的蓝色光,在通过反射镜433所弯曲之后,通过场透镜426而供给于光学装置45。并且,通过分色镜432所分离的绿色光,一如原样地通过场透镜426而供给于光学装置45。而且,红色光,通过构成中继光学装置44的透镜441、443及反射镜442、444所聚光、弯曲而通过场透镜426供给于光学装置45。还有,设置于光学装置45的各色光的光路前级的场透镜426,为了将从第2透镜阵列422所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相对于各部分光束的主光线平行的光束所设置。
光学装置45,相应于图像信息对入射进来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光学装置45,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作为具有作为光调制元件(光学元件主体)的液晶面板4511(参照图2,图3)的光学元件的3个光调制装置451(以红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451R,以绿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451G,以蓝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451B),配置于各光调制装置451的光路前级侧的入射侧偏振板452,配置于各光调制装置451的光路后级侧的视场角补偿板453及射出侧偏振板454,和作为色合成投影机的十字分色棱镜455。而且,在这些各构件451~455之中,一体化各光调制装置451、各视场角补偿板453、各射出侧偏振板454及十字分色棱镜455而构成光学装置主体45A(参照图2)。关于光学装置主体45A的详细的构成进行后述。还有,作为光学装置主体45A,也可以采用除了这些各构件451、453~455之外,连各入射侧偏振板452也进行一体化的构成。
3个入射侧偏振板452,在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3所分离的各色光之中,仅使具有与由偏振变换元件423所一致的偏振方向大致相同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进行透射,吸收其他的光束;在透光性基板上贴附偏振膜所构成。
构成3个光调制装置451的各液晶面板4511,具有在由玻璃等构成的俯视矩形状的一对基板4511A、4511B(参照图10A及图10B)中密闭封入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构成。其中,基板4511A,是用于对液晶进行驱动的驱动基板,具有:互相平行地排列形成的多条数据线,在与多条数据线相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条扫描线,对应于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钩状部矩阵状地排列形成的像素电极,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等的开关元件,和对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并且,基板4511B,是相对于基板4511A空出预定间隔所对向配置的对向基板,具有施加预定的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并且,在这些基板4511A、4511B,连接作为与前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向前述扫描线、前述数据线、前述开关元件及前述共用电极等输出预定的驱动信号的电路基板的FPC电缆4511C。通过借助该FPC电缆4511C从前述控制装置输入驱动信号,在预定的前述像素电极及前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控制介于该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间的液晶的取向状态,调制从入射侧偏振板452所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
而且,在该液晶面板4511中,驱动基板4511A的外形形状,设定得比对向基板4511B的外形形状大(参照图10A及图10B)。即,该液晶面板4511,形成为随着朝向光束入射侧、外形形状变小的阶梯状。
并且,在驱动基板4511A的外表面,贴附具有与驱动基板4511A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并具有热传导性的防尘玻璃4511D(参照图10A及图10B)。在对向基板4511B的外表面也同样地,贴附具有与对向基板4511B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并具有热传导性的防尘玻璃4511E(参照图10A及图10B)。而且,通过贴附这些防尘玻璃4511D、4511E,即使在液晶面板4511的外表面附着尘埃,也为尘埃从聚焦位置偏离的状态,能够防止该尘埃在投影图像上成为阴影而被显示。
3个视场角补偿板453,分别配设于各光调制装置451的光路后级侧,具有在俯视矩形状的透光性基板4531(参照图3)上贴附有光学补偿膜4532(参照图3)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透光性基板4531,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水晶或者蓝宝石等所构成。
光学补偿膜4532,对因在液晶面板4511产生的双折射而产生于常态光与异常光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补偿,改善液晶面板4511的明视特性。该光学补偿膜4532,为具有负的单轴性光学各向异性体,其光学轴朝向膜面内的预定方向,并且从该膜面向面外方向按预定角度倾斜地进行取向。
作为该光学补偿膜4532,例如,能够以在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的透明支持体上通过取向膜形成有圆盘状化合物层的物质而构成,能够采用WV膜(富士胶卷公司制)。
3个射出侧偏振板454,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452大致同样的功能,并在通过液晶面板4511及视场角补偿板453所射出的光束之中,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进行透射,并吸收其他的光束。这些射出侧偏振板454,如示于图1中地,由配置于光束入射侧的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和配置于光束射出侧的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的2体所分别构成。而且,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及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与入射侧偏振板452同样地,在俯视矩形状的透光性基板4541A、4542A(参照图3)上贴附偏振膜4542B(参照图3)所构成。还有,在图3中,在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中,因为偏振膜贴附于透光性基板4541A的光束射出侧端面,所以并未图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透光性基板4541A、4542A,与视场角补偿板453的透光性基板4531同样地,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水晶或者蓝宝石等所构成。
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及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光吸收特性不相同地所构成,各自的偏振轴成为平行地所配置。通过如此地使射出侧偏振板454,成为2体地构成,例如与以1体进行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以射出侧偏振板454进行吸收的热以2体按比例分配,能够防止射出侧偏振板454的热劣化。
还有,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及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偏振轴成为平行地所配置,并且与入射侧偏振板452的偏振轴大致正交地所配置。
十字分色棱镜455,对从射出侧偏振板454所射出的按每种色光所调制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十字分色棱镜455,呈使4个直角棱镜相贴合的俯视大致正方形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之间贴合的界面处,形成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使从光调制装置451G所射出而通过了视场角补偿板453及射出侧偏振板454的色光进行透射,并对从光调制装置451R、451B所射出而通过了视场角补偿板453及射出侧偏振板454的各色光进行反射。如此地进行,合成各色光而形成彩色图像。然后,由十字分色棱镜455所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上述的投影透镜3向屏幕所放大投影。
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为将上述的各光学部件41~45配置于相对于设定于内部的照明光轴A的预定位置的构件,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但是由将各光学部件41~45收置配置于内部的容器状的部件收置部,和闭塞前述部件收置部的开口部分的盖状构件所构成。
(光学装置主体的详细的构成)
图2及图3,是表示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图2,是从光调制装置451G侧看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立体图。图3,是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分解立体图。还有,虽然在图3中,在光学装置主体45A中,仅对光调制装置451G侧进行了分解,但是各光调制装置451R、451B侧也具有与光调制装置451G侧同样的构成。
光学装置主体45A,除了上述的各光调制装置451,各视场角补偿板453,各射出侧偏振板454,及十字分色棱镜455之外,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具备:支持结构体456,3个光学元件保持体457,和3个导热构件458;一体化了这些各构件451、453~458。
在此,在3个射出侧偏振板454中,各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在偏振膜4542B朝向光束入射侧的状态下分别粘接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
并且,光调制装置451,除了上述的液晶面板4511之外,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具备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保持的保持框4512。
图4A及图4B,是表示光调制装置451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图4A,是从光束入射侧看光调制装置451的立体图。图4B,是从光束射出侧看光调制装置451的立体图。还有,在图4A及图4B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还有,在以下,基于以下的定义而进行说明,沿X轴方向而以图中左方向为+X方向,以右方向为-X方向;沿Y轴方向而以图中上方向为+Y方向,以下方向为-Y方向;沿Z轴方向而以图中右方向为+Z方向,以左方向为-Z方向。并且,各构件的端面中,以面对+X方向的为+X端,以面对-X方向的为-X端。关于Y方向,Z方向也是同样。
保持框4512,为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收置保持的构件,如示于图4A及图4B中地,具备:配置于光束入射侧的俯视矩形状的保持框主体4512A,和配置于光束射出侧的俯视矩形状的遮光板4512B。
保持框主体4512A,如示于图4A中地,在俯视大致中央部分具有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开口部4512A1。
并且,在保持框主体4512A中,在光束射出侧,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在开口部4512A1的周缘部分,形成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外形形状(阶梯状)的凹部,以该凹部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收置保持。
而且,在保持框主体4512A中,在四角部分,如示于图4A及图4B中地,分别形成贯通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光束射出侧端面、用于将光调制装置451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体457的固定用孔4512A2。
并且,在保持框主体4512A中,下方侧(-Y轴方向侧)的2个固定用孔4512A2间的部位,向上方侧(+Y轴方向侧)凹陷而形成俯视コ状的凹部4512A3。
而且,在保持框主体4512A中,在X轴方向两端缘(左右两端缘)中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4A及图4B中地,形成俯视矩形状的凹部4512A4。并且,在凹部4512A4的底面部分,如示于图4A及图4B中地,形成用于与遮光板4512B相连接的钩状部4512A5。
遮光板4512B,如示于图4B中地,由在俯视大致中央部分具有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开口部4512B1的矩形状的板体所构成,固定于保持框主体4512A的光束射出侧。该遮光板4512B,防止: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了透射的光,以视场角补偿板453、射出侧偏振板454或者十字分色棱镜455等进行反射而照射于液晶面板4511的驱动部而使液晶面板4511发生误工作。
在该遮光板4512B中,在X轴方向两端缘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4A及图4B中地,形成具有与保持框主体4512A的凹部4512A4基本相同的平面形状、并接合于形成于凹部4512A4的钩状部4512A5的钩状部接合部4512B2。而且,通过使钩状部接合部4512B2接合于钩状部4512A5,在保持框主体4512A固定遮光板4512B。
在如上述地相对于保持框主体4512A固定了遮光板4512B的状态下,保持框主体4512A中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除了凹部4512A4的端面),与遮光板4512B的钩状部接合部4512B2的外表面基本上成为一个面,保持框4512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4512C、4512D成为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而且,该X轴方向两侧端面4512C、4512D,成为导热构件458相连接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
并且,上述的保持框4512,由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构成。
作为具有该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例示:殷钢及42Ni-Fe等镍-铁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碳素钢,不锈钢等的金属,或者碳素纤维,碳纳米管等的混进有碳填料的树脂(聚碳酸酯,聚苯硫醚,液晶树脂等)等。还有,作为保持框4512,既可以将保持框主体4512A及遮光板4512B以上述的材料之中相同的材料进行构成,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成。通过如此地以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构成保持框4512,能够有效地将由于光束的照射而在液晶面板4511产生的热散热于保持框4512。
支持结构体456,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是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顶面的预定位置载置十字分色棱镜455,并对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进行支持的构件。
在该支持结构体456,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形成从四角部分朝向外侧进行延伸,并连接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前述部件收置部的腕状部4561。而且,通过将腕状部4561连接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前述部件收置部,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固定于前述部件收置部。
3个光学元件保持体457,为分别配设于光调制装置451及十字分色棱镜455之间,分别对各光调制装置451、各视场角补偿板453、及各射出侧偏振板454中的各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进行支持,并相对于十字分色棱镜455进行固定的构件。该光学元件保持体457,如示于图3中地,具备:第1支持部4571,和第2支持部4572。
第1支持部4571,如示于图3中地,由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4571A,和从板状部4571A的左右两端缘朝向光束入射侧突出的突出部4571B所构成。
在板状部4571A的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3中地,形成用于使光束进行透射的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4571A1。
在各突出部4571B,如示于图3中地,分别形成沿铅直方向排列的3个开口部4571B1。这些开口部4571B1,如示于图3中地,具有沿各突出部4571B的突出方向延伸的俯视矩形形状。
而且,第1支持部4571,以各突出部4571B对第2支持部4572进行支持。并且,第1支持部4571,相对于固定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在偏振膜4542B插通于开口部4571A1的状态下、板状部4571A的光束射出侧端面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透光性基板4542A的光束入射侧端面。
第2支持部4572,为分别对光调制装置451、视场角补偿板453、及射出侧偏振板454中的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进行支持固定的构件。该第2支持部4572,如示于图3中地,具备:第2支持部主体4573,和一对加力构件4574。
第2支持部主体4573,如示于图3中地,由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4573A,和从板状部4573A的左右两端缘朝向光束射出侧突出的突出部4573B所构成,配设于第1支持部4571的各突出部4571B之间。
在板状部4573A,如示于图3中地,从图3中下方侧端缘朝向上方侧形成缺口,形成用于使光束进行透射的俯视コ状的缺口4573A1。
并且,在该板状部4573A中,在四角部分,如示于图3中地,分别形成用于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固定的固定用孔4573A2。而且,通过4个固定用孔4573A2之中形成于对角位置的一对固定用孔4573A2,及形成于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的4个固定用孔4512A2之中的形成于对角位置的一对固定用孔4512A2,通过将第2支持部主体4573及保持框4512以各螺纹件459(图3)进行连接,将光调制装置451固定于第2支持部主体4573。
而且,在该板状部4573A中,在左右两端缘的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3中地,分别形成向光束射出侧突出,突出方向前端部分大致平行于板状部4573A的板面地进行延伸,并以前端部分连接于各突出部4573B的连接部4573A3。
并且,在该板状部4573A中,在图3中上方侧端部的各边角部分,分别形成沿光束射出侧突出,并在以第2支持部4572对视场角补偿板453进行支持的状态下,接触于视场角补偿板453的上方侧端部,对视场角补偿板453的铅直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1位置限制部4573A4。
各突出部4573B,如示于图3中地,前端部分4573B1与板状部4573A大致平行地所弯曲,延伸于互相接近的方向。
并且,在各前端部分4573B1中,在图3中下方侧端部,分别形成沿光束入射侧突出,并在以第2支持部4572对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进行支持的状态下,接触于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的下方侧端部,对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的铅直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2位置限制部4573B3。
并且,在各突出部4573B的基端部分4573B2的外侧面,如示于图3中地,对应于第1支持部4571的各开口部4571B1分别形成排列于铅直方向的3个凸部4573B4。而且,这些凸部4573B4,当在第1支持部4571的各突出部4571B间配设有第2支持部4572时,以间隙接合状态嵌合于各开口部4571B1。通过如此的构成,可以使各凸部4573B4(第2支持部4572)相对于各开口部4571B1(第1支持部4571)进行滑动,即,可以使固定于第2支持部4572的光调制装置451(液晶面板4511)相对于十字分色棱镜455在接近离开的方向上移动,可以进行聚焦调整。
一对加力构件4574,如示于图3中地,由板簧所构成,分别具备:位于大致中央部分的基部4574A,和从基部4574A分别延伸为大致ハ状的一对延伸部4574B。而且,一对加力构件4574,配设于视场角补偿板453及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之间,基部4574A接触于视场角补偿板453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一对延伸部4574B的前端部分接触于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并按使视场角补偿板453及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互相离开的方向加力。
而且,上述的第2支持部4572,如示于以下地,对视场角补偿板453及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进行支持固定。
即,在由第2支持部主体4573中的板状部4573A及各突出部4573B所包围的空间,对光学补偿膜4532朝向光束入射侧的状态的视场角补偿板453,一对加力构件4574,及偏振膜朝向光束射出侧的状态的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进行配设。在该状态下,通过一对加力构件4574产生的加载力,视场角补偿板453被压向光束入射侧,视场角补偿板453中的透光性基板4531的光束入射侧端面接触于第2支持部4572中的板状部4573A的光束射出侧端面。并且,通过一对加力构件4574产生的加载力,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被压向光束射出侧,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中的透光性基板4541A的光束射出侧端面接触于第2支持部4572中的各突出部4573B的各前端部分4573B1。如以上地,通过一对加力构件4574产生的加载力,视场角补偿板453及第1射出侧偏振板4541被第2支持部4572所支持固定。
3个导热构件458,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是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3个光调制装置451、并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光调制装置451的热进行散热的构件。该导热构件458,由所谓的导热管所构成,该导热管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毛细芯)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进行在该导热构件458内的热迁移。
在此,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导热构件458的毛细管结构,由粉末状的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并且,作为冷却剂,采用水。还有,作为前述毛细管结构,并不限于烧结型毛细芯,也可以作为其他的毛细芯,例如由多根细铜线等所构成的极细线型毛细芯,网眼状的金属网型毛细芯,或者在管内部形成有多道槽的槽型的毛细芯而进行构成。并且,作为冷却剂,并不限于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冷却剂,例如醇类等。
图5,是表示导热构件458相对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5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直轴)。
该导热构件458,通过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5中地,形成为如下形状: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成为具有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延伸于X轴方向的基端部458A、及沿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分别延伸于Y轴方向的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并且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而形成为コ状内侧端面成为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的剖面看矩形状。并且,导热构件458,如示于图5中地,一对延伸部458B、458C间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地所形成,并且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中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在导热构件458中,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互相对向的对向面4581B、4581C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而且,通过在导热构件458中的コ状内侧部分嵌合光调制装置451(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部接触于基端部458A的状态),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458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进行面接触,使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458可以互相热传递地连接。在此,作为导热构件4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通过为如此的构成,对因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间的表面粗糙而产生的微级的未接触部分也能够以可以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连接。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地,在导热构件458及光调制装置451可以热传递地进行了连接的状态下,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以下地所散热。
例如,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5的箭头R1地,朝向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构件458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并传递于保持框4512。
传递于保持框4512的热,如示于图5的箭头R1地,通过导热构件458中的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保持框4512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而传递于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
在此,在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内部,通过所传递的热而使冷却剂受热、蒸发气化,并在此时作为潜热(气化热)而吸收热。即,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导热构件458中的蒸发部4582A、4582B而起作用。
然后,气化了的冷却剂,变成蒸气流,如示于图5的箭头R1地,移动到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4582A、4582B离开之侧)的导热构件458的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458A。然后,移动到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458A的冷却剂,被冷却而液化,并放出热(由于冷凝潜热导致的热释放)。即,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458A,作为导热构件458中的冷凝部4583A、4583B、4584而起作用。并且,在冷凝部4583A、4583B、4584液化了的冷却剂,通过毛细管结构(毛细芯)再次返回到蒸发部4582A、4582B。
如以上地,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5的箭头R1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构件4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从导热构件458中的蒸发部4582A、4582B向冷凝部4583A、4583B、4584的热迁移,从冷凝部4583A、4583B、4584散热于外部。
若依照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则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458,由导热管所构成,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由此,与现有的构成相比较,因为导热构件458在其与光调制装置451之间不通过空气,直接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所以能够减小在光调制装置451~导热构件458的热传递路径的热阻。
并且,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458,具有互相连接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进行面接触的形状。由此,能够增大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458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从光调制装置451向导热构件458的热传递特性良好。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液晶面板4511)的热劣化。即,能够良好地维持来自投影机1的投影图像,并谋求长寿命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458,互相的外表面彼此之间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而且,形成于导热构件458的外表面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一致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表面(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形状地通过压力加工所形成。由此,例如与将导热构件(例如,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的外表面作为导热构件侧连接部而一致于导热管的外表面的形状地形成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构成相比较,仅通过对导热构件458施加压力加工就能够实现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458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进行面接触的结构,以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的热劣化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458,形成为具有基端部458A及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俯视コ状,在一对延伸部458B、458C形成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而且,导热构件458,以形成于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由此,例如与仅在光调制装置451的各侧端部之中任何1个侧端部、导热构件(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构成相比较,在导热构件458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成为在各延伸部458B、458C的一部分的各蒸发部4582A、4582B,和从各蒸发部4582A、4582B离开之侧的各冷凝部4583A、4583B、4584之间的多条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增加,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的热劣化的效果。并且,为了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例如,虽然可考虑将2个导热构件(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因为以1个导热构件458就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所以可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结构简化,并且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成本降低,进而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458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由此,在冷却剂的移动中不必利用重力,不限定冷凝部4583A、4583B、4584及蒸发部4582A、4582B的配设位置。因此,例如,在投影机1中,可对应于正向放置姿势、悬挂姿势、为了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使之倾斜的状态等所有的投影机1的姿势状态,良好地实施导热构件458内的热迁移,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的热劣化的效果。
并且,因为导热构件458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所以与其他的毛细芯(极细线型毛细芯,金属网型毛细芯,槽型的毛细芯等)相比较,能够使蒸发部4582A、4582B与冷凝部4583A、4583B、4584的热阻充分低,并因为毛细芯本身的热传导性良好所以能使热良好地传递于冷却剂,能够使导热构件458内的热迁移更迅速地进行,使光调制装置451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略化。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558的结构,及导热构件5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6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前述第1实施方式,如示于图6中地,仅导热构件558的结构不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构件558,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同样地,由导热管所构成,如示于图6中地,相对于示于图5中的导热构件458而言,仅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间互相连接而具有环状之点不相同。
该导热构件558,通过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6中地,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成为包围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周侧端部的俯视矩形状的环状地弯曲形成,并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而形成为环状内侧端面成为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的剖面看矩形状。并且,导热构件558,如示于图6中地,环状内侧部分的X轴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地所形成,并且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在导热构件558中,环状内侧端面的互相对向于X轴方向的各对向面5581B、5581C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而且,通过在导热构件558中的环状内侧部分嵌合光调制装置451(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部接触于导热构件558中的环状内侧部分的-Y轴方向侧部分的状态),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558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5581B、5581C进行面接触,使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558可以热传递地互相连接。在此,作为导热构件5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可以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侧连接部5581B、5581C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2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构件558,如上述地,相对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而言,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间互相连接而具有环状,所以如示于图6中地,互相平行地延伸于Y轴方向的部分(对应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部分)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5582A、5582B而起作用,而位于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5582A、5582B离开之侧)的各蒸发部5582A、5582B之间的各部位(对应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各前端部分的部位,对应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基端部的部位,及在+Y轴方向侧沿X轴方向延伸的部位)作为冷凝部5583A、5583B、5584、5585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6的箭头R2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构件5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从导热构件558中的蒸发部5582A、5582B向冷凝部5583A、5583B、5584、5585的热迁移,从冷凝部5583A、5583B、5584、5585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558,形成为包围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周端部的环状。由此,在导热构件558中,除了对应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中的蒸发部4582A、4582B及冷凝部4583A、4583B、4584的蒸发部5582A、5582B及冷凝部5583A、5583B、5584之外,还能够设置在+Y轴方向侧沿X轴方向进行延伸的冷凝部5585。即,在导热构件558中,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相比较,能够增大对热进行散热的冷凝部的区域而使散热面积大,将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658的结构,及导热构件6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导热构件658的结构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前述第1实施方式,如示于图7或图8中地,仅导热构件658的结构不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构件658,如示于图7或图8中地,具备:导热管6581,和外框体6582。
导热管6581,是具有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同样的功能的导热管,如示于图7或图8中地,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状,并成为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具有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进行延伸的基端部,及沿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并且,导热管6581,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前述一对延伸部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中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并且前述一对延伸部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中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
外框体6582,由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构成,如示于图7或图8中地,覆盖导热管6581的外周面地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该外周面。并且,该外框体6582,如示于图7中地,成为对应于导热管6581的形状具有沿X轴方向进行延伸的基端部658A及沿Y轴方向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658B、658C的俯视コ状地所形成。还有,作为外框体6582的材料,只要是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可以是任何材料,例如,能够采用与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相同的材料。
而且,该外框体6582,如示于图8中地,由分割形成为2部分的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所构成,通过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互相组合而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6581的外周面。
更具体地,第1外框体6582A,通过压力加工或者注射模塑成形等,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成为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及X轴方向两侧端面的俯视コ状地所形成,并且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而形成为コ状内侧端面成为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的剖面看大致矩形状。并且,在第1外框体6582A的+Z轴方向端面,如示于图8中地,形成对应于导热管6581的外表面的剖面看圆弧形状的凹曲面6582A1。而且,第1外框体6582A,如示于图7中地,一对延伸部658B、658C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地所形成,并且一对延伸部658B、658C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并且,第2外框体6582B也与第1外框体6582A同样地所形成,如示于图8中地,在-Z轴方向端面,如示于图8中地,形成对应于导热管6581的外表面的剖面看圆弧形状的凹曲面6582B1。
然后,通过使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互相组合,以各凹曲面6582A1、6582B1形成筒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可以配设导热管6581。在使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互相组合以在前述空间配设导热管6581的状态下,各凹曲面6582A1、6582B1与导热管6581的外表面进行面接触,并且导热管6581及外框体6582可以热传递地互相连接。在此,作为导热管6581及外框体6582的连接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将导热管6581的外表面与各凹曲面6582A1、6582B1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通过为如此的构成,对因导热管6581的外表面及各凹曲面6582A1、6582B1间的表面粗糙而产生的微级的未接触部分也能够以可以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连接。
并且,在如上述地使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互相组合的状态下,第1外框体6582A的コ状内侧端面与第2外框体6582B的コ状内侧端面基本上成为一个面,外框体6582的コ状内侧端面具有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而且,在导热构件658中,外框体6582中的一对延伸部658B、658C的互相对向的对向面6582C1、6582C2(图7)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而且,通过在导热构件658的コ状内侧部分嵌合光调制装置451(使光调制装置451的-Y侧方向侧端部接触于基端部658A的状态),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658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6582C1、6582C2进行面接触,并且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构件658互相可以热传递地连接。在此,作为导热构件6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可以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构件侧连接部6582C1、6582C2通过焊锡等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3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相对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仅在保持框4512~导热管6581的热传递路径中,夹置有外框体6582之点不相同。即,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7的箭头R3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外框体6582~导热管6581的热传递路径,通过从导热构件658(导热管6581)中的蒸发部6583A、6583B向冷凝部6584A、6584B、6585的热迁移,从冷凝部6584A、6584B、6585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658,具备导热管6581及外框体6582,在导热管6581及光调制装置451间夹置配置了外框体6582的状态下,与光调制装置451进行面接触。由此,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相比较,因为是使外框体6582夹置配置于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管6581间的构成,所以不必向导热管6581实施压力加工等,仅将外框体6582的外表面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6582C1、6582C2加工成一致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表面(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形状的形状即可,能够良好地维持导热管6581的特性,并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液晶面板4511)的热劣化的效果。
并且,因为外框体6582,为分割形成为第1外框体6582A及第2外框体6582B的2部分的构成,所以能够容易地实施相对于导热管6581的安装。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9A至图10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构件758的结构,及导热构件758与液晶面板4511的连接结构的图。具体地,图9A,是从光束入射侧看到的立体图。图9B,是从光束射出侧看到的立体图。图10A,是从侧方看到的剖面图。图10B,是从上方侧看到的剖面图。
还有,在图9A至图10B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液晶面板451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前述第1实施方式,如示于图9A至图10B地,仅导热构件758的结构不同,并省略光调制装置451中的保持框4512,导热构件758对作为光学元件的液晶面板4511进行保持固定,并可以将液晶面板4511配设于预定位置地构成之点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构件758,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458同样地,由导热管所构成。
该导热构件7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9A及图9B中地,成为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外形形状而具有沿液晶面板4511的+Y轴方向侧端面进行延伸的基端部758A,及沿液晶面板451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延伸的一对延伸部758B、758C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
并且,导热构件7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9A中地,-Z轴方向侧(光束入射侧)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而且,前述平坦状的外表面7581,作为对配置于光路前级侧的光学元件(例如,入射侧偏振板452)进行支持的支持面而起作用。
而且,导热构件7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10A及图10B中地,形成:+Z轴方向侧(光束射出侧)的コ状周缘部分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外形形状而向-Z轴方向侧凹陷的俯视コ状的凹部7582。更具体地,该凹部7582,如示于图10A及图10B中地,具有对应于液晶面板4511的对向基板4511B及防尘玻璃4511E的外形形状的形状,并相对于该凹部7582以间隙接合状态可以嵌合液晶面板4511的对向基板4511B及防尘玻璃4511E地所构成。并且,该凹部7582的底面部分,如示于图10A及图10B中地,形成为平坦状。而且,在导热构件758中,凹部7582的底面部分7582A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液晶面板4511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而且,通过使液晶面板4511的光束入射侧端面接触于导热构件758中的凹部7582,液晶面板4511中的防尘玻璃4511E的光束入射侧端面4511E1(光学元件侧连接部)与导热构件758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7582A进行面接触,并且液晶面板4511及导热构件758互相可以热传递地连接。在此,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1E1与导热构件侧连接部7582A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通过如此地进行粘接固定,对因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1E1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7582A间的表面粗糙而产生的微级的未接触部分也能够以可以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连接。
即,通过使导热构件758为上述的结构,可以直接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保持固定,并且例如,通过在相对于光学元件保持体457的预定位置对导热构件758进行固定而可将液晶面板4511配设于预定位置;通过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6内部对导热构件758进行固定而可将液晶面板4511配设于预定位置。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4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相对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仅在液晶面板4511~导热构件758的热传递路径中,省略了保持框4512之点不相同。即,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9A的箭头R4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导热构件7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从导热构件758中的蒸发部7583A、7583B向冷凝部7584A、7584B、7585的热迁移,从冷凝部7584A、7584B、7585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758,具有包括基端部758A及一对延伸部758B、758C的俯视コ状,并以形成于コ状内周缘的凹部7582的底面部分(导热构件侧连接部7582A)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保持固定,并可以将液晶面板4511配设于预定位置地构成。即,能够相对于以前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调制装置451而省略保持框4512,使导热构件758自身具备作为对液晶面板4511进行保持的保持框的功能。因此,能够省略保持框4512,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结构简化,并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成本降低,进而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降低。
并且,因为能够省略保持框4512,所以能够不通过保持框4512,而直接将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散热于导热构件758,能够使液晶面板4511~导热构件758间的热传递特性良好,能够提高液晶面板4511的冷却效率。
第1~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还有,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变形、改良等包括在本发明中。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对采用导热构件458、558、658、758,对光调制装置451、液晶面板4511进行冷却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其他的光学元件,例如偏振变换元件423、入射侧偏振板452、射出侧偏振板454等进行冷却地构成。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458、558、658、758,具有俯视コ状、环状地所形成,但是只要是在面接触于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液晶面板4511的状态下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5581B、5581C、6582C1、6582C2、7582A形成为平坦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形状、曲面形状或者凹凸形状。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光学元件侧连接部为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液晶面板4511的外表面,一致于该外表面地形成导热构件侧连接部4581B、4581C、5581B、5581C、6582C1、6582C2、7582A,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俯视圆形状的导热管的外表面作为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一致于导热管的外表面地在光调制装置的保持框、液晶面板形成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并且,也可以为在光调制装置的保持框、液晶面板,和导热构件,分别形成互相进行面接触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图11及图12,是表示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458,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为剖面看大致矩形状,但是只要一对延伸部458B、458C的互相对向的各对向面4581B、4581C形成为平面状,则剖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如示于图11中地,既可以将导热构件458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为剖面看大致三角形状,或者也可以将导热构件458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为剖面看半圆形状。
并且,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外框体6582形成为剖面看矩形状,但是只要一对延伸部658B、658C的互相对向的各对向面6582C1、6582C2形成为平面状,则剖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形成为具有剖面看三角形状、剖面看半圆形状。
虽然在第4实施方式中,导热构件758,具有俯视コ状地所形成,但是只要具有沿液晶面板4511的外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与以前述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构件558同样地,形成为具有环状。并且,也可以对液晶面板4511的防尘玻璃4511E及对向基板4511B的侧面与凹部7582之间以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填充,而使可以进行热传递的面积增加。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在本发明中,只要是在导热构件和光调制装置的保持框、液晶面板互相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示于以下的构成。
例如,如示于图13A中地,在构成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的侧端部形成对应于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构件(导热管)458’的缺口4512A,。然后,如示于图13A的虚线地,使缺口4512A’的前端部分通过热敛缝弯曲,使缺口4512A’的内壁面接触于导热构件458’的外表面而进行连接。
并且,例如,如示于图13B中地,在构成光调制装置451”的保持框4512”的侧端部侧形成可以穿通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构件(导热管)458”的穿通孔4512A”。然后,如示于图13B的虚线地,当导热构件458”的制造时,在穿通孔4512A”中穿通了导热构件458”的状态下,一边对导热构件458”进行加热,一边对导热构件458”的管内部进行加压使之膨胀,使导热构件458”的外表面接触于穿通孔4512A”内壁面而进行连接。然后,对导热构件458”的各端部进行封固。
以如此的构成,也可以使导热构件和光调制装置的保持框、液晶面板互相进行面接触而良好地进行热传递。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光学装置主体的详细的构成)
图14及图15,是表示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图14,是从光调制装置451G侧看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立体图。图15,是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分解立体图。还有,虽然在图15中,在光学装置主体45A中,仅对光调制装置451G侧进行了分解,但是各光调制装置451R、451B侧也具有与光调制装置451G侧同样的构成。
光学装置主体45A,除了上述的各光调制装置451,各视场角补偿板453,各射出侧偏振板454,及十字分色棱镜455之外,如示于图14或图15中地,具备:支持结构体456,3个光学元件保持体457,和3个导热管1158(导热构件);一体化了这些各构件451、453~457、1158。
在此,在3个射出侧偏振板454中,各第2射出侧偏振板4542,如示于图14或图15中地,在偏振膜4542B朝向光束入射侧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等分别固定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
3个导热管1158,如示于图14或图15中地,是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3个光调制装置451,并对通过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光调制装置451的热进行散热的构件。该导热管1158,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毛细芯)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进行在该导热管1158内的热迁移。
在此,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导热管1158的毛细管结构,由粉末状的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并且,作为冷却剂,采用水。还有,作为前述毛细管结构,并不限于烧结型毛细芯,也可以作为其他的毛细芯,例如由多根细铜线等所构成的极细线型毛细芯,网眼状的金属网型毛细芯,或者在管内部形成有多道槽的槽型的毛细芯而构成。并且,作为冷却剂,并不限于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冷却剂,例如醇类等。
图16,是表示导热管1158相对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16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该导热管11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16中地,形成为如下形状: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成为具有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延伸于X轴方向的基端部1158A,及沿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分别延伸于Y轴方向的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俯视コ状地所弯曲形成,并且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而形成为コ状内侧端面成为平行于YZ平面的平坦状的剖面看大致椭圆形状。并且,导热管1158,如示于图16中地,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间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地所形成,并且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在导热管1158中,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互相对向的对向面11581B、11581C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管侧连接部。
并且,在该导热管1158中,在基端部1158A,如示于图16中地,设置将从后述的蒸发部所传递的热散热于外部的翅片状部4585。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状部4585,为将导热管1158的基端部1158A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凹凸状)的构成,如示于图16中地,由从基端部1158A的+Y轴方向端面朝向+Y轴方向进行延伸的多个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和从基端部1158A的-Y轴方向端面朝向-Y轴方向进行延伸的多个下方侧翅片状部4585B所构成。
多个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如示于图16中地,分别形成为板状,板面平行于YZ平面,并排列于X轴方向地所排列形成。而且,多个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如示于图16中地,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端部的外形形状,即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凹部4512A3的形状,位于X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的Y轴方向的高度尺寸比位于X轴方向两端侧的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的Y轴方向的高度尺寸高地所形成。而且,在对导热管1158及光调制装置451进行了连接的状态下,如示于图16中地,在多个上方侧翅片状部4585A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端部的状态下所配设。
多个下方侧翅片状部4585B,如示于图16中地,分别形成为板状,板面平行于YZ平面,并排列于X轴方向地所排列形成。而且,多个下方侧翅片状部4585B,如示于图16中地,前端部分的位置基本相同地所分别形成。
而且,通过在导热管1158中的コ状内侧部分嵌合光调制装置451,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导热管1158的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进行面接触,并且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管1158互相可以热传递地连接。在此,作为导热管11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通过为如此的构成,对因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间的表面粗糙而产生的微级的未接触部分也能够以可以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连接。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地,在导热管1158及光调制装置451可以热传递地进行了连接的状态下,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以下地所散热。
例如,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16的箭头R1地,朝向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1158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并传递于保持框4512。
传递于保持框4512的热,如示于图16的箭头R1地,通过导热管1158中的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保持框4512的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而传递于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中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
在此,在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中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内部,通过所传递的热而使冷却剂受热蒸发气化,并在此时作为潜热(气化热)而吸收热。即,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导热管1158中的蒸发部4582而起作用。
然后,气化了的冷却剂,变成蒸气流,如示于图16的箭头R1地,移动到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4582离开之侧)的导热管1158的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1158A。然后,移动到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1158A的冷却剂,冷却而液化,并放出热(由于冷凝潜热导致的热释放)。即,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各前端部分,及基端部1158A,作为导热管1158中的冷凝部4583、11584而起作用。然后,各冷凝部4583、11584之中冷凝部11584的热,通过翅片状部4585散热于外部。并且,各冷凝部4583的热,直接散热于外部。以冷凝部4583、11584液化了的冷却剂,通过毛细管结构(毛细芯)再次返回到蒸发部4582。
如以上地,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16的箭头R1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11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从导热管1158中的蒸发部4582向冷凝部4583、11584的热迁移,从冷凝部4583散热于外部,并从冷凝部11584通过翅片状部4585散热于外部。
若依照于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则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158,以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由此,与现有的构成相比较,因为导热管1158在其与光调制装置451之间不通过空气,直接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所以能够减小在光调制装置451~导热管1158的热传递路径的热阻。
并且,在导热管1158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用的翅片状部4585。由此,从光调制装置451由导热管1158的蒸发部4582所吸收的热,通过翅片状部4585,散热于外部。因此,在导热管1158中,充分确保散热面积而使散热特性良好,能够降低位于从蒸发部4582离开之侧的冷凝部4583、11584的温度。即,在导热管1158中,能够将蒸发部4582及冷凝部4583、11584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增加。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液晶面板4511)的热劣化。即,能够良好地维持来自投影机1的投影图像,并谋求长寿命化。
并且,翅片状部4585,因为是将导热管1158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构成,所以例如与将翅片状部以与导热管分体的方式进行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在导热管1158的管内部移动的热良好地传递于翅片状部4585,能够通过翅片状部4585良好地散热。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158,形成为具有基端部1158A及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的俯视コ状,以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各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由此,例如与仅在光调制装置451的各侧端部之中任何1个侧端部、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构成相比较,在导热管1158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成为在各延伸部1158B、1158C的一部分的各蒸发部4582,和从各蒸发部4582离开之侧的各冷凝部4583、11584之间的多条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增加。并且,为了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例如,虽然可考虑将2个导热管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因为以1个导热管1158就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所以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结构简单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成本降低,进而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158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由此,在冷却剂的移动中不必利用重力,不限定冷凝部4583、11584及蒸发部4582的配设位置。因此,例如,在投影机1中,可对应于正向放置姿势、悬挂姿势、为了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使之倾斜的状态等所有的投影机1的姿势状态,良好地实施导热管1158内的热迁移,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的热劣化的效果。
并且,因为导热管1158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毛细芯所构成,所以与其他的毛细芯(极细线型毛细芯,金属网型毛细芯,槽型的毛细芯等)相比较,能够使蒸发部4582与冷凝部4583、11584的热阻充分低,并因为毛细芯自身的热传导性良好,所以能使热良好地传递于冷却剂,能够使导热管1158内的热迁移更迅速地进行,使光调制装置451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而且,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管1158,具有互相连接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进行面接触的形状。由此,能够增大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管1158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从光调制装置451向导热管1158的热传递特性良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导热管1158的外表面的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一致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表面(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形状地通过压力加工所形成。由此,例如与以导热管(例如,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的外表面作为管侧连接部而一致于导热管的外表面的形状地形成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构成相比较,仅通过对导热管1158施加压力加工就能够实现光调制装置451及导热管1158的各连接部(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及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进行面接触的结构,以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有效地对上述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适合谋求对光调制装置451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调制装置451的热劣化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12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12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17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前述第5实施方式,如示于图17中地,仅翅片状部12585与导热管1258分体所构成,安装于导热管1258的外表面之点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
图18,是表示导热管1258及翅片状部12585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还有,在图18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与图17同样地,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导热管12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158同样的功能及大致同样的形状的导热管,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具有与导热管1158的基端部1158A及一对延伸部1158B、1158C(包括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同样的,基端部1258A(图18)及一对延伸部1258B、1258C(包括管侧连接部11581B、11581C)。
在此,导热管12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18中地,形成为基端部1258A的Z轴方向两端面成为平行于XY平面的平坦状的剖面看大致椭圆形状。而且,在导热管1258中,基端部1258A中的Z轴方向两端面1258A1、1258A2成为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翅片状部12585的翅片连接部。
翅片状部12585,由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铝等的金属材料所构成,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由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导热管1258的基端部1258A中的各翅片连接部1258A1、1258A2的2部分所构成。这些翅片状部12585,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一体地形成板体12585A和多个翅片12585B所分别构成。
板体12585A,是具有俯视大致矩形形状的板体。更具体地,该板体12585A,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端部的外形形状,即,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凹部4512A3的形状,+Y轴方向端缘的X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朝向+Y轴方向突出。
多个翅片12585B,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形成于板体12585A中的Z轴方向端面之中一方的端面。更具体地,多个翅片12585B,如示于图17或图18中地,分别形成为板状,板面平行于YZ平面,并排列于X轴方向地从板体12585A的+Y轴方向端缘到-Y轴方向端缘所延伸形成。
而且,各翅片状部12585中,与形成有多个翅片12585B的端面相反侧的端面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导热管1258的各翅片连接部1258A1、1258A2。还有,作为各翅片状部12585及导热管1258的连接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各翅片连接部1258A1、1258A2与各翅片状部12585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进行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并且,在对连接有各翅片状部12585的导热管1285,及光调制装置451进行了连接的状态(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1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同样)下,如示于图17中地,按各翅片状部12585的+Y轴方向端缘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端部的状态所配设。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6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同样。即,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17的箭头R2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12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导热管1258中的从蒸发部4582A向冷凝部4583、11584(图18)的热迁移,从冷凝部4583散热于外部,并从冷凝部11584通过翅片状部12585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6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状部12585,与导热管1258分体所构成。由此,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了的结构(作为翅片状部4585的构成将导热管1158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结构)相比较,不限制翅片状部12585的形状而能够形成为各种形状,能够提高翅片状部12585的设计的自由度。
第7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1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13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13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19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述第5实施方式,如示于图19中地,仅导热管1358的结构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管13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158同样的功能的导热管,如示于图19中地,具有延伸于Y轴方向的俯视I状,并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状地所形成。并且,导热管1358,如示于图19中地,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该导热管1358,如示于图19中地,其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如示于图19中地,在导热管1358中,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外表面的一部分13581成为管侧连接部。
还有,作为导热管13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13581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358,在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相应于光调制装置451(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数量,采用6条(参照图20)。
图20,是用于对翅片状部13585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的图。
在该导热管1358中,在其外表面,如示于图19中地,在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3581的位置安装延伸于从管侧连接部13581离开的方向的翅片状部13585。
该翅片状部13585,由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铝等的金属材料所构成,如示于图19中地,形成为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基本相同的俯视矩形板状。而且,该翅片状部13585,如示于图19中地,沿Y轴方向的一方的侧端部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1358中的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3581的位置。还有,作为翅片状部13585及导热管1358的连接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将翅片状部13585与导热管1358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在此,翅片状部13585,如示于图20中地,在一体化了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状态下,延伸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安装于导热管1358。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7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相对于1个光调制装置451采用2个俯视I形状的导热管1358,所以各导热管1358,如示于图19中地,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13582分别起作用,而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13582离开之侧)的Y轴方向两端部侧则作为冷凝部13583A、13583B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19的箭头R3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各导热管13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各导热管1358中的从蒸发部13582向冷凝部13583A、13583B的热迁移,从冷凝部13583A、13583B通过翅片状部13585散热于外部。并且,因为翅片状部13585,在导热管1358的外表面,连接于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3581的位置,所以使传递于管侧连接部13581的热的一部分如示于图19的箭头R3地朝向冷凝部13583A、13583B侧进行传递,并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7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管1358,具有俯视I形状,所以不必实施使导热管1358弯曲等的加工,能够以具有简单的结构的导热管1358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
并且,因为导热管1358,具有俯视I形状,所以通过使长度尺寸(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为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稍长的尺寸,通过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使在光调制装置451安装有导热管1358的状态下,也不增大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尺寸,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紧凑化,可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小型化。
而且,在导热管1358的外表面,在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3581的位置,安装延伸于从管侧连接部13581离开的方向、并具有与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基本相同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的翅片状部13585。由此,在导热管1358中,能够充分确保散热面积,能够将蒸发部13582及冷凝部13583A、13583B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而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
并且,翅片状部13585,在一体化了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状态下,延伸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安装于导热管1358。由此,因为在一体化了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状态下,安装于各导热管1358的各翅片状部13585并不机械性地相干涉,所以可以更大地形成各翅片状部13585。因此,在导热管1358中,能够使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能够更大地设定蒸发部13582及冷凝部13583A、13583B间的温度差,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紧凑化,并能够有效地对各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
第8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21,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14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14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21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述第7实施方式,如示于图21中地,仅导热管1458的结构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管14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358同样的功能及同样的剖面形状(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如示于图21中地,仅在示于图19中的各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连接而具有俯视コ状之点不相同。
该导热管14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21中地,成为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具有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进行延伸的基端部1458A,及沿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并且,导热管1458,如示于图21中地,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地所形成,并且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中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该导热管1458,如示于图21中地,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中的互相对向的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如示于图21中地,在导热管1458中,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各外表面的一部分14581B、14581C成为管侧连接部。
还有,作为导热管14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14581B、14581C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而且,通过以上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458,在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相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数量,采用3条。
并且,在该导热管1458中,在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外表面,如示于图21中地,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分别安装翅片状部13585。还有,各翅片状部13585,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向十字分色棱镜455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进行延伸。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8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管1458,如上述地,具有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各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连接的俯视コ状,所以如示于图21中地,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14582而起作用,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14582离开之侧)的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中的Y轴方向两端部侧及基端部1458A,作为冷凝部14583A、14583B、14584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21的箭头R4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14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导热管1458中的从蒸发部14582向冷凝部14583A、14583B、14584的热迁移,从冷凝部14583A、14583B通过各翅片状部13585散热于外部,并从冷凝部14584散热于外部。并且,因为各翅片状部13585,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导热管1458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于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4581B、14581C的位置,所以使传递于管侧连接部14581B、14581C的热的一部分如示于图21的箭头R4地朝向冷凝部14583A、14583B侧进行传递,并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8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管1458,形成为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各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连接而具有基端部1458A及一对延伸部1458B、1458C的俯视コ状。由此,在导热管1458中,除了对应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2个导热管1358中的各蒸发部13582及各冷凝部13583A、13583B的各蒸发部14582及各冷凝部14583A、14583B之外,还能够设置冷凝部14584。即,在导热管1458中,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358相比较,增大冷凝部的区域而使散热面积大,能够将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并且,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较,因为不用2个导热管,以一个导热管1458就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所以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成本降低,进而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降低。
第9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22,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8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8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22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述第7实施方式,如示于图22中地,仅导热管858的结构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管8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358同样的功能及同样的剖面形状(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如示于图22中地,仅在:示于图19中的各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端部进一步弯曲而进行了延伸而具有俯视コ状之点不相同。
该导热管8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22中地,成为具有沿XZ平面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858A及从基端部858A的两端部分沿+Y轴方向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并且,导热管858,如示于图22中地,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各导热管858,如示于图22中地,一对延伸部858B、858C之中一方的延伸部858B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如示于图22中地,在导热管858中,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延伸部858B的外表面的一部分8581成为管侧连接部。
还有,作为导热管8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8581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而且,通过以上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858,在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6条。
图23,是用于对导热管858中的基端部858A,及翅片状部8585的延伸方向进行说明的图。
在该导热管858中,在其外表面,如示于图22中地,安装翅片状部8585。该翅片状部8585,由安装于导热管858中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8585A,和安装于导热管858中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8585B所构成。
第1翅片状部8585A,具有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翅片状部13585相同的材料,及基本相同的形状,并如示于图11中地,沿Y轴方向的一方的侧端部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858中的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8581的位置。并且,第1翅片状部8585A,如示于图22中地,各侧端部还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858中的基端部858A及延伸部858C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并封闭导热管858的コ状内侧部分地安装。还有,作为散热板8586及导热管858的连接结构,能够采用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翅片状部13585及导热管1358的连接结构相同的连接结构。
第2翅片状部8585B,具有与上述的第1翅片状部8585A相同的材料,及基本相同的形状,并如示于图22中地,延伸于与导热管858的基端部858A的延伸方向同一方向地,沿Y轴方向的一方的侧端部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858的延伸部858C中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还有,作为第2翅片状部8585B及导热管858的连接结构,能够采用与上述的第1翅片状部8585A及导热管858的连接结构相同的连接结构。
而且,以上说明的导热管858的基端部858A,各翅片状部8585A、8585B,如示于图23中地,在一体化了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状态下,延伸于十字分色棱镜455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安装于光调制装置451。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9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管858,如上述地,具有以前述第7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358的-Y轴方向端部进一步弯曲而进行了延伸的俯视コ状,并且一对延伸部858B、858C之中一方的延伸部858B中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所以如示于图22中地,延伸部858B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8582而起作用,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8582离开之侧)的延伸部858B中的Y轴方向两端部侧,基端部858A,及延伸部858C,作为冷凝部8583A、8583B、8584A、8584B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22的箭头R5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8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导热管858中的从蒸发部8582向冷凝部8583A、8583B、8584A、8584B的热迁移,从冷凝部8583A、8583B、8584A通过第1翅片状部8585A散热于外部,并从冷凝部8584B通过第2翅片状部8585B散热于外部。并且,因为第1翅片状部8585A,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导热管858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于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8581的位置,所以使传递于管侧连接部8581的热的一部分如示于图22的箭头R5地,朝向冷凝部8583A、8583B、8584A、8584B侧进行传递,并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热管858,形成为具有基端部858A及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俯视コ状,以一对延伸部858B、858C之中的延伸部858B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管侧连接部8581)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由此,通过在光调制装置451的各侧端部之中的沿Y轴方向的X轴方向两侧端部连接导热管858,在搭载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投影机1中,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厚度尺寸)并不由于导热管858而变大。并且,在将光学装置主体45A配设于投影机1内部时,能够容易地使导热管858位于投影机1内部的各构件的间隙中,能够避免投影机1的大型化。而且,因为通过使导热管858为上述的形状而如上述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能够避免投影机1的大型化,能够将导热管858的长度设定得长,所以在导热管858中,能够使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能够更大地设定蒸发部8582及冷凝部8583A、8583B、8584A、8584B间的温度差,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
并且,在导热管858,因为在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及延伸部858C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安装翅片状部8585,所以能够对由于翅片状部8585引起的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尺寸增大进行抑制,并充分确保散热面积。
第10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2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9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9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24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述第9实施方式,如示于图24中地,仅导热管958的结构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管9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同样的功能及同样的剖面形状(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如示于图24中地,仅在具有示于图22中的各导热管858的各延伸部858B的+Y轴方向端部间进行互相连接的形状之点不相同。
该导热管9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24中地,成为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外形形状而具有沿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侧端面进行延伸的基端部958A,及沿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两侧端面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俯视コ状地弯曲形成。并且,导热管9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成为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同样的形状地,具有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Y轴方向端部被进一步弯曲所形成的弯曲形成部958D、958E。而且,导热管958,如示于图24中地,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离开尺寸(X轴方向的离开尺寸)与光调制装置451的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地所形成。而且,该导热管958,如示于图24中地,一对延伸部958B、958C中的互相对向的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如示于图24中地,在导热管958中,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各外表面的一部分9581B、9581C成为管侧连接部。
还有,作为导热管9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9581B、9581C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而且,通过以上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958,在光学装置主体45A整体,相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个数,采用3条。
并且,在该导热管958中,在延伸部958B及弯曲形成部958D(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和延伸部958C及弯曲形成部958E(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如示于图24中地,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安装翅片状部8585(第1翅片状部8585A,第2翅片状部8585B)。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10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958,如上述地,因为具有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各导热管858中的各延伸部858B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进行了连接的形状,所以如示于图24中地,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9582而起作用,作为低温侧(从各蒸发部9582离开之侧)的一对延伸部958B、958C的Y轴方向两端部侧,基端部958A,及各弯曲形成部958D、958E(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基端部858A及延伸部858C)作为冷凝部9583A、9583B、9583C、9584A、9584B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24的箭头R6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9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导热管958中的从蒸发部9582向冷凝部9583A、9583B、9583C、9584A、9584B的热迁移,从冷凝部9583A、9583B通过各散热板8586散热于外部,从冷凝部9583C散热于外部,从冷凝部9584A、9584B通过各翅片状部8585、各散热板8586散热于外部。并且,因为各散热板8586,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导热管958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于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9581B、9581C的位置,所以使传递于各管侧连接部9581B、9581C的热的一部分如示于图24的箭头R6地,朝向冷凝部9583A、9583B、9584A、9584B侧进行传递,并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10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958,由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各导热管858中的各延伸部858B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连接并具有基端部958A,一对延伸部958B、958C,及弯曲形成部958D、958E的形状所构成。由此,在导热管958中,除了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2个导热管858中的各蒸发部8582及各冷凝部8583、8584的各蒸发部9582及各冷凝部9583A、9583B、9584A、9584B之外,还能够设置冷凝部9583C。即,在导热管958中,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相比较,增大冷凝部的区域而使散热面积大,能够将蒸发部及冷凝部间的温度差设定得大,能够使管内部的热的迁移量增加。并且,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较,因为不用2个导热管,以一个导热管958就能够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所以使光学装置主体45A的结构简化,并可谋求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成本降低。
第11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其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图25,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1058(导热构件)的结构,及导热管1058与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25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光调制装置45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作为Z轴,并将正交于该Z轴的2轴作为X轴(水平轴)及Y轴(铅垂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前述第9实施方式,如示于图25中地,仅导热管1058的结构不相同。其他的构成,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
导热管1058,是具有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同样的功能及同样的剖面形状(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如示于图25中地,仅在具有示于图22中的导热管858中的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连接的环状之点不相同。
该导热管1058,通过被实施压力加工,如示于图25中地,成为俯视矩形状的环状地所弯曲形成。并且,导热管1058,如示于图25中地,环状内侧部分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光调制装置451中的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长地所形成。而且,该导热管1058,如示于图25中地,延伸于Y轴方向的一对部位之中一方的部位1058B(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延伸部858B)中的环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调制装置451中的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即,如示于图25中地,在导热管1058中,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的部位1058B的外表面的一部分10581成为管侧连接部。
还有,作为导热管1058及光调制装置451的连接结构,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将光学元件侧连接部4512C、4512D与管侧连接部10581通过焊锡等进行连接的构成,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的构成,或者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的构成等。
并且,在该导热管1058中,在环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及延伸于Y轴方向的一对部位之中另一方的部位1058C(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延伸部858C)中的环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如示于图25中地,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安装翅片状部8585(第1翅片状部8585A,第2翅片状部8585B)。
还有,第1翅片状部8585A,可以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导热管1058中的延伸于Y轴方向的各部位1058B、1058C,及沿XY平面进行延伸的一对部位1058A(对应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基端部858A)及部位1058ID的环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
接下来,对由于光束的照射而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
还有,第11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结构,与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散热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如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058,如上述地,因为具有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中的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进行了连接的环状,所以如示于图25中地,延伸于Y轴方向的一方的部位1058B的Y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作为蒸发部10582而起作用,作为低温侧(从蒸发部10582离开之侧)的部位1058B中的Y轴方向两端部侧,及各部位1058A、1058C、1058D作为冷凝部10583A、10583B、10584A、10584B、10584C而起作用。
而且,产生于液晶面板4511的热,如示于图22的箭头R7地,经过液晶面板4511~保持框4512~导热管1058的热传递路径,通过导热管1058中的从蒸发部10582向冷凝部10583A、10583B、10584A、10584B、10584C的热迁移,从冷凝部10583A、10583B、10584A、10584C通过第1翅片状部8585A散热于外部,并从冷凝部10584B通过第2翅片状部8585B散热于外部。并且,因为第1翅片状部8585A,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导热管1058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于大致对向于管侧连接部10581的位置,所以使传递于管侧连接部10581的热的一部分如示于图25的箭头R7地,朝向冷凝部10583A、10583B、10584A、10584B、10584C侧进行传递,并散热于外部。
在上述的第11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前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058,具有以前述第9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858中的一对延伸部858B、858C的+Y轴方向端部间互相进行了连接的环状。由此,在导热管1058中,能够使在管内部的冷却剂的回流路径,在蒸发部10582及冷凝部10584B之间成为2条路径,能够使管内部中的热的迁移量进一步增加。
并且,在导热管1058,因为在环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及部位1058C的环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安装翅片状部8585,所以能够对由于翅片状部8585引起的光学装置主体45A的尺寸增大进行抑制,并充分确保散热面积。
第5~第1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还有,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变形、改良等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前述第5实施方式至第11实施方式中,翅片状部4585、12585、13585、8585的形成位置,并不限于以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形成位置,只要是导热管(导热构件)的外表面,可以是任何位置。
虽然在前述第5实施方式至第11实施方式中,对采用导热管1158、1258、1358、1458、858、958、1058,对光调制装置451进行冷却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其他的光学元件,例如偏振变换元件423、入射侧偏振板452、射出侧偏振板454等进行冷却地进行构成。
虽然在前述第7实施方式至前述第11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358、1458、858、958、1058,具有剖面看圆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如以前述第5实施方式及前述第6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地,也可以为如下构成:通过压力加工改变剖面形状,平坦状地形成管侧连接部13581、14581B、14581C、8581、9581B、9581C、10581,并使其面接触于光调制装置451。
虽然在前述第7实施方式至前述第11实施方式中,翅片状部13585、8585,以与导热管1358、1458、858、958、1058分体的方式所设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与前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为将导热管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第5实施方式,前述第6实施方式,及前述第8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158、1258、1458,,具有俯视コ状,但是例如,也可以为将コ状前端部间互相连接并具有与以前述第1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导热管1058基本相同的环状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导热管1158、1258、1358、1458、858、958、1058,具有剖面看椭圆形状或者剖面看圆形状,但是剖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为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剖面看矩形形状,剖面看三角形状,剖面看半圆形状的构成。
图26及图27,是表示前述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在前述第6实施方式中,翅片状部12585的形状,并不限于以前述第6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
例如,也可以采用示于图26中的翅片状部12585’。更具体地,翅片状部12585’,如示于图26中地,通过对板状构件进行压力加工(弯曲加工),夹持导热管1258的翅片连接部1258A1、1258A2地具有剖面看大致コ状。而且,翅片状部12585’,以コ状内侧部分的各端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翅片连接部1258A1、1258A2。并且,翅片状部12585’,如示于图26中地,具有コ状前端部分对应于光调制装置451的-Y轴方向端部的形状。而且,翅片状部12585’,如示于图26中地,在交钩状部于Z轴方向的端面,形成沿Y轴方向进行延伸的突条部12585A’。
并且,例如,也可以采用示于图27中的翅片状部12585”。更具体地,翅片状部12585”,如图27所示,由2部分所构成,通过向铝等的金属构件实施板金加工,对应于剖面看圆形状的导热管1258”的外表面地形成为曲面状,并在从导热管1258”离开之侧分别形成各2个翅片12585A”。而且,各翅片状部12585”,以曲面状的外表面可以热传递地连接于导热管1258”的外表面,并在进行了连接的状态下覆盖导热管1258”的外表面。
第1~第1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41,以放电发光型的光源装置进行了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激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硅发光元件等各种固体发光元件。
并且,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仅采用1个光源装置41而以色分离光学装置43分离为3种色光,但是也可以省略色分离光学装置43,并使分别射出3种色光的3个前述固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装置构成。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机1,以具备3块液晶面板4511的三板式的投影机进行了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具备1块液晶面板的单板式的投影机进行构成。并且,也可以作为具备2块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具备4块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进行构成。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并不相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是也可以采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为同一个面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元件采用了液晶面板,但是也可以采用利用了微镜的器件等的液晶以外的光调制元件。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入射侧偏振板452及射出侧偏振板454。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仅举了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影型的投影机的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影型的投影机中。
虽然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构成等,由以上的记载所公开,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即,本发明,虽然主要关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所特别图示并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性思想及目的的范围,对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的详细的构成中,技术人员能够加以各种变形。
从而,因为对公开于上述的形状、材质等进行了限定的记载,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而例示性地进行了记载,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所以在那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限定之外的构件的名称的记载,包括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因为能够有效地对光学元件进行冷却,所以能够作为用于展示、家庭影院的投影机进行利用。

Claims (21)

1.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元件,其对入射光束进行光学性变换而射出;和
导热构件,其包括导热管,能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而对前述光学元件进行冷却,该导热管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前述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而进行热迁移;
前述光学元件的连接于前述导热构件的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及前述导热构件的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的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具有在互相连接了的状态下面接触的形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为前述光学元件的外表面;
前述导热构件,在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形成有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前述导热管的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一致于前述光学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地通过压力加工所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沿前述光学元件的外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构成为,以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对前述光学元件进行保持固定,能将前述光学元件配设于预定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构件,具备面接触于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而能热传递地进行连接的外框体,在前述外框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
前述导热构件,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在前述一对延伸部对应于各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有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6.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
前述导热构件,具有包围前述光学元件的外周端部的环状,互相对向于环状的内侧部分地对应于各前述光学元件侧连接部分别形成有前述导热构件侧连接部。
7.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元件,其对入射光束进行光学性变换而射出;和
导热管,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在管内部收置冷却剂,通过前述冷却剂在管内部回流而进行热迁移,以外表面能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而对前述光学元件进行冷却;
在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状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为将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形成为翅片状的构成。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与前述导热管分体构成,能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导热管的外表面。
10.按照权利要求7~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具有俯视I状。
11.按照权利要求7~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前述一对延伸部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延伸部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能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具备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13.按照权利要求7~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具有环状,以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能热传递地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具备设置于前述导热管的环状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设置于前述环状的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15.按照权利要求7~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形成为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基端部,和从前述基端部的两端部分大致正交于前述基端部的延伸方向地进行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俯视コ状,以前述一对延伸部能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前述光学元件的互相对向的各侧端部。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分别设置于前述一对延伸部的外表面。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具有弯曲形成部,该弯曲形成部从前述一对延伸部的各前端部分按互相离开的方向弯曲延伸,延伸方向前端部分对向于前述一对延伸部地进行弯曲延伸。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翅片状部,具备:分别设置于由前述一对延伸部及前述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1翅片状部,和分别设置于由前述一对延伸部及前述弯曲形成部所包围的各コ状外侧部分的外表面的第2翅片状部。
1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色合成光学装置,该色合成光学装置具有入射光束的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射出光束的光束射出侧端面,形成为俯视矩形状,对入射进来的各光束进行合成而射出;
前述光学元件,设置有3个,包围前述色合成光学装置地分别安装于前述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
前述导热管,设置有多个,能热传递地分别连接于3个前述光学元件的、对应于前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俯视矩形状的四角部分的各侧端部;
设置于多个前述导热管的各前述翅片状部,延伸于前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俯视矩形状的对角方向地形成。
20.按照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热管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毛细芯构成。
21.一种投影机,其具备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对由前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
CN2007101616824A 2006-09-29 2007-09-28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Active CN101154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7943A JP4301276B2 (ja) 2006-09-29 2006-09-29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67944A JP4301277B2 (ja) 2006-09-29 2006-09-29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67944/2006 2006-09-29
JP267943/2006 200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027A CN101154027A (zh) 2008-04-02
CN101154027B true CN101154027B (zh) 2010-09-01

Family

ID=3925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16824A Active CN101154027B (zh) 2006-09-29 2007-09-28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01276B2 (zh)
CN (1) CN101154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19657A1 (ja) * 2008-03-26 2009-10-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816799B2 (ja) * 2009-04-03 2011-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8128490A (ja) * 2017-02-06 2018-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780517A (zh) * 2019-10-31 2020-02-1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KR102328975B1 (ko) * 2019-12-20 2021-11-1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배터리 모듈
CN113721411B (zh) * 2020-05-26 2023-08-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投影机
JP7334765B2 (ja) * 2021-07-28 2023-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透過型液晶パネル
CN113727082B (zh) * 2021-08-20 2023-12-01 深圳亮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智能散热装置和投影机密封光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1765A (zh) * 2001-04-16 2002-11-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液晶投影机的冷却装置
CN1658063A (zh) * 2004-02-16 2005-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调制元件、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673854A (zh) * 2004-03-26 2005-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1765A (zh) * 2001-04-16 2002-11-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液晶投影机的冷却装置
CN1658063A (zh) * 2004-02-16 2005-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调制元件、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673854A (zh) * 2004-03-26 2005-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06974A 2005.04.21
JP特开2006-243123A 2006.09.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027A (zh) 2008-04-02
JP2008089721A (ja) 2008-04-17
JP4301276B2 (ja)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4027B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US7663730B2 (en) Heat radiator and display unit
US7149041B2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optical engine
KR10139849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기기
JP472693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083355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JP4017008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59097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US8807772B2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device therewith, and lighting systems therewith
WO2006013760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45884A (ja) 面光源装置
JP4385891B2 (ja) 表示装置
CN109564350A (zh) 平视显示装置
US20070103606A1 (en) Projector
JP20132181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81679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8122472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301277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862251B2 (ja) 放熱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460757B2 (en) Proj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module
US7969516B2 (en) Projector
JP2007323881A (ja) 光源装置及び光源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7334765B2 (ja) 透過型液晶パネル
US20230147140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JP200808972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