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437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437A
CN101140437A CNA2007101498226A CN200710149822A CN101140437A CN 101140437 A CN101140437 A CN 101140437A CN A2007101498226 A CNA2007101498226 A CN A2007101498226A CN 200710149822 A CN200710149822 A CN 200710149822A CN 101140437 A CN101140437 A CN 101140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mage
zone
pixel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8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臼井孝
永山胜浩
本山清人
高东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58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e.g. colou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62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mage types, e.g. two-tone, continuous t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记录剂的消耗量、并且能够抑制图像质量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修正区域处理部(18),在图像数据中,检测出来自区域分离处理部(15)的区域识别信号从基底区域切换到文字区域的位置、和从文字区域切换到基底区域的位置,作为基底区域与文字区域的边界,设定与基底区域连接、并且与文字区域的周边部中与基底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修正区域,向修正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基底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颜色信息,生成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彩色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在由C(cyan:青蓝)、M(magenta:洋红)、Y(黄色)及K(黑色)的4色记录剂而进行记录的数字彩色记录装置中,基于以3色的浓度数据而进行点(dot)展开后的3色数据与印刷点(dot)的位置信息,生成包含黑色的4色印刷数据,形成图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62-154971公报)。将重叠C、M、Y 3色后的黑置换为单色的黑(K)时,其一半左右为单色的黑,其余的一半置换为将C、M、Y 3色重叠后的黑。
而在第二现有技术中,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在用黑色描绘的文字与底样的边界处沿着文字的轮廓能够看到记录介质的颜色,在未有底样的文字部分的描画中使用纯黑,对于底样中重叠了黑色文字的部分,对底样及其重叠的文字进行同一条件的描画处理,使用由C(青蓝)、M(洋红)及Y(黄色)构成的彩印黑而形成图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34636公报)。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在产生了由C、M、Y及K等各自的记录剂所形成的图像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在由K记录剂形成的黑色的图像周围二者发生偏差的区域,形成将C、M、Y的记录剂重合而形成的黑色图像,由于该图像是与是否有背景无关而形成的,所以在无背景的部分,即周围未由记录剂形成图像的部分,其图像的质量会发生恶化。
在第二现有技术中,在底样中重叠黑色文字的部分,由于是使用C、M及Y所构成的彩印黑而形成图像,所以记录剂消费得多,而且由于即使是一个黑色文字,也是由纯黑所形成的部分与由彩印黑所形成的部分共存,所以也存在有图像质量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记录剂的消耗量,且能够抑制图像质量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部,该检测部对上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上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上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上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上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区域调整部,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上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第三颜色信息,该第三颜色信息表示能够由为了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和
图像形成部,使用与分别向上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第一区域中附加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在第二区域中附加表示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第一区域是在2色以上的记录剂中仅使用预先确定的一种颜色的记录剂所应该形成的区域。第二区域是在2色以上的记录剂中,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所应该形成的区域。这样,由于由第一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一图像)与由第二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二图像)是通过相互不同的记录剂所形成,所以如果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在记录介质中产生偏离,则本来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互连接的部分就会间离,记录介质会露出。在本发明中,区域调整部设定与上述第二区域相连、且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连接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相重合的第三区域,对该第三区域附加第三颜色信息,该第三颜色信息表示能够由为了形成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即使由各记录剂分别形成的图像有相对的偏差,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产生了间离,由于存在有第三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三图像),所以在本来应该是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互连接的部分,就能够防止记录介质的露出,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恶化。
而且,由于第三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连接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相重合,所以能够抑制由第三区域形成的图像所使用的记录剂的消耗量。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表示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字符的文字区域,作为上述第一区域;检测出作为上述文字区域的背景的基底区域,作为上述第二区域;上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与第二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为相同颜色。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区域是表示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字符的文字区域,第二区域是成为文字区域背景的基底区域,而第三区域是由与基底区域相同的颜色所表示,所以在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中,即使设置第三区域,其字符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所以能够抑制在所形成的图像中文字和符号的读取变困难的情况。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文字区域中的黑色的区域,作为上述第一区域。
根据本发明,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文字区域中的黑色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在白色的记录介质中形成有图像时,如果在由黑色形成的区域的周围边缘露出白色的记录介质,则由于对比度大,所以图像质量的恶化显著,但是在本发明中,在白色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且即使是文字区域中存在有由黑色形成的区域,也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恶化。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基于上述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
根据本发明,由于检测部是基于上述图像数据中各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所以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何一方,并非必须是完全的纯黑,就是说即使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何一个不是完全的纯黑,只要第一和第二区域的颜色不同,则也能够分别检测出这些区域。所以,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中,由于能够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能够设定上述第三区域,所以在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像时,能够得到上述效果的机会就会增加。
而且,在从与R(红)、G(绿)、B(蓝)分别相对应的信号而计算亮度时,由下式表示,能够根据广泛使用的NTSC(National TelevisionStandards Committee: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视频信号方式而求出,
Y(亮度)=0.299×R+0.587×G+0.114×B
在计算色度时,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代用通过R、G、B信号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而简单求出的值。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到第一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中,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按照像素单位依次处理图像数据,所以能够检测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边界,能够减轻设定第三区域时的数据处理的负担。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到第一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由于由各记录剂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差容易在副扫面方向上发生,所以,例如通过在与副扫描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将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到第一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包含于第三区域,能够抑制由各记录剂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差,且能够将由设置第三区域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的恶化抑制到最小限度。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表示上述预先确定的范围的范围信息的存储部,上述区域调整部根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设定上述第三区域。
根据本发明,由于区域调整部与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相对应而设定第三区域,所以,例如在输出时,在存储部中能够预先存储与图像形成装置相对应的最佳的范围信息,由此能够确实抑制图像质量的恶化。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输入预先确定的信息的输入部;和与从输入部输入的预先确定的信息响应,改变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的范围改变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从输入部输入预先确定的信息,范围变更部能够变更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所以,利用者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而变更上述范围信息,由此能够改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时所没有抑制的图像质量的恶化,以及随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时间变长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区域调整部将上述预先确定的范围选择为距上述边界200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预先确定的范围选择为距第一及第二边界200μm以下。例如在分辨率为600dpi(Dot Par Inch)的图像形成装置中,200μm约为4点。在分辨率为600dpi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得对应于第一区域的图像与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图像的偏差量为4点以下,由此,即使是对应于第一区域的图像与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图像发生了位置偏差,也能够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通过使预先设定的范围为200μm以下,即使是对应于第一区域的图像与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图像发生了4点的位置偏差,也能够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且能够降低记录剂的使用量。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对上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上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上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上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上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上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一部分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第三颜色信息;和
使用与分别向上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第一区域中附加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在第二区域中附加表示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第一区域是在2色以上的记录剂中仅使用预先确定的一种颜色的记录剂所应该形成的区域。第二区域是在2色以上的记录剂中,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所应该形成的区域。这样,由于由第一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一图像)与由第二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二图像)是通过相互不同的记录剂所形成,所以如果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在记录介质中产生偏离,则本来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互连接的部分就会间离,记录介质会露出。在本发明中,区域调整部设定与上述第二区域相连、且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连接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相重合的第三区域,对该第三区域附加第三颜色信息,该第三颜色信息表示能够由为了形成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即使由各记录剂分别形成的图像有相对的偏差,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产生了间离,由于存在有第三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三图像),所以在本来应该是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互连接的部分,就能够防止记录介质的露出,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恶化。
而且,由于第三区域是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连接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相重合,所以能够抑制由第三区域所形成的图像中所使用的记录剂的使用量。
而且,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起作用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检测部、区域调整部和图像形成部起作用,
上述检测部对上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上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上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上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上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上述区域调整部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上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一部分与上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第三颜色信息;
上述图像形成部使用与分别向上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而且,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计算机读取上述程序,就能够由计算机实现上述各功能,能够达到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和优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将会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基底区域中的像素浓度的分布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网点区域中的像素浓度的分布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印相纸照片区域中的像素浓度的分布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文字区域中的像素浓度的分布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基底、网点、印相纸照片和文字各区域的以最大浓度差与总和浓度繁杂度为指标的分布的图。
图8是表示包含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网点)的区域中的1个网点(1个点(dot))附近的像素的浓度值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包含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浓度变化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包含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1点附近的像素的浓度值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包含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浓度变化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的原稿类别判别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的原稿类别判别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的原稿类别判别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的原稿类别判别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排列状态的图。
图17是用于对修正区域处理部中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表示修正区域处理部中的区域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后的图。
图2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以及与修正区域对应的修正图像后的图。
图21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以及与修正区域对应的修正图像后的图。
图22是对表示位置偏移量与图像质量的评分的图进行折线近似而得到的图。
图23是表示空间频率与识别灰度等级数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像形成装置1应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数字彩色复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对具有网点印刷原稿与印相纸照片原稿的中间的性质的原稿进行判别。作为这样的原稿,例如包括:由分辨率的程度从低水平到中水平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高浓度的墨水进行图像形成,高浓度的区域与低浓度的区域共存的原稿;或者使用低浓度的墨水进行图像形成,整体为低浓度的原稿等。与这种原稿具有同样性质的原稿,在由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原稿中也存在。以下,将这种原稿称为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和操作面板5。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包括:A/D转换部11、图像斑点校正部(shading correcting section)12、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区域分离处理部15、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black generation/under-color removalsection)17、修正区域处理部18、空间滤波处理部(spatial filteringprocessing section)19、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20、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存储部22和控制部23。
作为图像读取部的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例如由包括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彩色图像传感器的扫描部(未图示)构成,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与RGB(R:红、G:绿、B:蓝)分别对应,作为由表示来自记录有原稿图像的纸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反射率的模拟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由CCD彩色图像传感器读取,并将上述图像数据输入到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从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提供给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的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被光栅化。
由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读取的图像数据,依次传输到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中包括的A/D转换部11、图像斑点校正部12、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区域分离处理部15、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修正区域处理部18、空间滤波处理部19、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20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作为由与CMYK(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的各个对应的数字彩色信号表示的图像数据,向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输出。
A/D(模拟/数字)转换部11将与RGB分别对应的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分别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图像斑点校正部12对从A/D转换部11传送来的与RGB分别对应的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将在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的照明***、成像***、摄像***中产生的各种失真除去的处理。另外,图像斑点校正部12进行彩色平衡的调整。
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中,基于由表示反射率的数字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原稿类别的判别,该反射率与由图像斑点校正部12除去了各种失真并进行了色彩平衡调整的RGB分别对应。表示已由该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生成的原稿类别的原稿类别判定信号,被输出至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修正区域处理部18、空间滤波处理部19、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此外,关于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进行基底浓度的除去和对比度等图像质量调整处理,调整由与RGB分别对应的数字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中的彩色平衡。从图像斑点校正部12,将由表示与RGB分别对应的反射率的数字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在调整由与RGB分别对应的数字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中的彩色平衡的同时,将表示反射率的数字信号(反射率信号)转换为在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中容易处理的信号,在此转换为表示浓度的数字信号(浓度信号)。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将由与RGB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区域分离处理部15。原稿的基底(印刷有文字等的用纸)的颜色各种各样,像粗糙的白纸那样淡黄色的用纸等,当不将基底的颜色作为白色处理时,打印输出时白地部分(基底的部分)也会使用多余的记录剂。因此,由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进行基底浓度的除去、也就是使基底的浓度为白色浓度,并且同时使对比度定标。另外,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还用于区域分离处理部15中的后述的处理。
区域分离处理部15根据与RGB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判定已被输入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的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是否属于基底区域、照片(印相纸照片)区域、文字区域和网点区域中的某一个,并且判定它们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区域分离处理部15的区域分离处理与后述的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中的处理同样,因此,将其说明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分离是指在一张图像中划分是否为文字区域、照片(图像)区域、网点区域,并且划分它们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等。文字区域表示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字符。基底区域表示文字区域、照片区域和网点区域中的任一个的背景。区域分离处理部15,基于分离结果,将表示各像素属于哪个区域的区域识别信号向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空间滤波处理部1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输出,并且将从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输出的与RGB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原封不动地输出到后段的色彩校正部16。
另外,在区域分离处理部15中进行的色文字与黑文字的区别等,通过预先进行灰度等级校正,能够有效地并且高精度地进行区别并分离。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能够有效地并且高精度地进行区域分离处理部15中的分离处理。
色彩校正部16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区域识别信号,将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与RGB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输入信号)转换为与CMY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以下称为CMY信号)。从与RGB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向与CMY分别对应的浓度信号的转换,由色彩校正部16进行。色彩校正部16,为了忠实地实现色彩再现,进行将基于包含无用吸收成分的CMY色料的分光特性的色彩混浊除去的处理。另外,色彩校正部16基于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区域识别信号、和从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提供的原稿类别判定信号,进行色变换。
色彩校正部16参照色变换用的查找表(lookup table),进行信号的变换。色变换用的查找表,例如存储在存储部22中。色彩校正部16例如进行以下的(b)或者(a)、(b)、(c)的处理。
(a)输入信号的灰度等级校正
(b)使用多维查找表进行的输入信号向输出信号的转换
(c)输出信号的灰度等级校正
多维查找表的维数,在输入信号数为n时为n维,在RGB等输入信号为3个的情况下为3维。
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进行从色彩校正部16的色彩校正后的与CMY对应的CMY信号生成与黑(K)对应的黑信号的黑生成、和从原来的CMY信号减去由黑生成得到的K信号而生成新的CMY信号的处理。由此,将CMY信号转换为CMYK的4色信号(以下称为CMYK信号)。
在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中,作为黑生成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基于骨架黑版(skeleton black)的黑生成。在该基于骨架黑版的黑生成中,当设骨架曲线的输入输出特性为y=f(x),与输入的C、M、Y分别对应的浓度分别为C、M、Y,与输出的C、M、Y、K分别对应的浓度分别为C’、M’、Y’、K’,UCR(Under Color Removal:基底色除去)率为α(0<α<1)时,在黑生成基底色除去处理中,由以下的式(1)~式(4),将CMY的3色的浓度信号转换为CMYK的4色的浓度信号。
K’=f{min(C,M,Y)}    (1)
C’=C-αK’            (2)
M’=M-αK’            (3)
Y’=Y-αK’            (4)
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将文字区域的UCR率设为1。由此,当在文字区域附加有表示黑色的色信息时,在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中,与文字区域对应的部分仅由K的记录剂形成。
修正区域处理部18是检测部和区域调整部。修正区域处理部18基于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区域识别信号、和从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提供的原稿类别判定信号,在由从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提供的CMYK的4色的浓度信号表示的图像数据中设定修正区域,在该修正区域中附加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色信息,生成修正图像数据。关于修正区域处理部18,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空间滤波处理部19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区域识别信号,对从修正区域处理部18提供的CMYK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由预先针对每个区域设定的数字滤波器进行的空间滤波处理,通过对空间频率特性进行校正,防止输出图像的模糊不清和粒状性劣化。
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与空间滤波处理部19同样,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5提供的区域识别信号,对从空间滤波处理部19提供的CMYK信号的图像数据实施预先确定的处理。例如,关于已由区域分离处理部15分离为文字区域的区域,特别是为了提高黑文字或色文字的再现性,利用由空间滤波处理部19进行的空间滤波处理中的清晰强调处理,增大高频的强调量,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中,利用适合于高频再现的高分辨率的屏幕进行二值化处理或多值化处理。另外,关于已由区域分离处理部15分离为网点区域的区域,在空间滤波处理部19中,实施用于将输入网点成分除去的低通滤波处理。然后,在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20进行将浓度信号等信号转换为作为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的特性值的网点面积率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之后,由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进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间灰度等级生成),使得最终能够将图像分离为像素并且能够再现各自的灰度等级。关于已由区域分离处理部15分离为照片的区域,利用重视灰度等级再现性的屏幕进行二值化处理或多值化处理。
操作面板5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未图示)和设定按钮构成。从操作面板5输入的信息被提供给控制部23。控制部23根据从操作面板5输入的信息,控制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和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的动作。
存储部22例如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记录介质、和闪存器(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记录介质构成。从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输出的图像数据、即已实施了上述各处理的图像数据,暂时被存储在存储部22中,在规定的定时被读出,并被输入到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
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是图像形成部,将图像数据作为图像输出到记录介质(例如纸等片材体)。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能够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C、M、Y、K各色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对于与C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C的记录剂形成图像;对于与M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M的记录剂形成图像;对于与Y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Y的记录剂形成图像;对于与K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K的记录剂形成图像。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能够使用与在文字区域、基底区域和修正区域中分别附加的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装置实现,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也可以由喷墨方式的打印装置实现。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的各部由控制部23控制。控制部23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与存储有由该CPU执行处理的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构成。CPU执行上述控制程序,由此对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和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进行控制。
图2是表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的结构的框图。该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包括:最小浓度值算出部31(特征量提取部)、最大浓度值算出部32(特征量提取部)、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特征量提取部)、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特征量提取部)、判定区域设定部(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检测部、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检测部)35、最大浓度差阈值设定部(判定基准设定部)36、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设定部(判定基准设定部)37、文字·网点判定部(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检测部)38、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文字·网点判定阈值设定部(判定基准设定部)40、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设定部41、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文字像素计数部43、网点像素计数部44、基底像素计数部45、印相纸像素计数部46、网点像素判定部(种类决定部)47、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部(种类决定部)48、和原稿判定部(种类决定部)49。
最小浓度值算出部31算出由多个像素构成的包含1个目标像素的块的最小浓度值。最大浓度值算出部32算出上述块的最大浓度值。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使用由最小浓度值算出部31和最大浓度值算出部32算出的最小浓度值和最大浓度值,算出上述块的最大浓度差。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上述块的相邻像素之间的浓度差的绝对值的总和。
判定区域设定部35,将由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算出的最大浓度差与由最大浓度差阈值设定部36提供的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进行比较、并且将由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与由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设定部37提供的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进行比较,由此判定上述块的目标像素属于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和文字区域·网点区域中的哪一个。
另外,判定区域设定部35,将由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算出的上述最大浓度差与由最大浓度差阈值设定部36提供的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THd1>THd2)进行比较、并且将由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的上述总和浓度繁杂度与由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设定部37提供的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THb1>THb2)进行比较。由此,对于上述块,判定是否满足最大浓度差为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以上、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为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以上的条件。
对目标像素依次进行上述使用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和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的判定处理以及使用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和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的判定处理。即,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使用最大浓度差阈值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这2种阈值进行判定1个目标像素属于哪个区域的判定处理。另外,随着依次移动目标像素,包含该目标像素的块的区域也依次移动。与这些判定处理相伴的各种控制由CPU进行。
最大浓度差阈值设定部36,根据由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算出的最大浓度差,设定用于判定目标像素是否属于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和文字区域·网点区域中的哪一个的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以及用于判定目标像素是否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THd1>THd2)。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和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在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使用。
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设定部37,根据由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设定用于判定目标像素是否属于基底区域·印相纸区域和文字区域·网点区域中的哪一个的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以及用于判定目标像素是否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THb1>THb2)。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和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在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使用。
作为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与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参考例如用于检测属于印相纸照片区域的像素的阈值,被设定成:能够提取被判断为具有作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的特征的像素,即,能够在不仅包含在网点印刷中使用的网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而且包含通过误差扩散、高频振动处理或网线等进行灰度等级再现的像素(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广大范围内提取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的像素。作为属于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的像素,除了由网点构成的图像以外,还包括由规则地密集排列的平行线构成的网线图像、通过误差扩散形成的图像、通过像素分配法形成的图像、通过高频振动法形成的图像、或者通过浓度图案法形成的图像等,通过2值或多值的面积变化进行了中间灰度等级表现的图像。
文字·网点判定部38,对于在上述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被判别为属于文字·网点区域的像素,判定该像素是否属于文字区域与网点区域(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中的哪一个。文字·网点判定阈值设定部40设定用于在文字·网点判定部38中进行上述判定的文字·网点判定阈值。
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对于在上述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被判别为属于基底区域·印相纸区域的像素,判定该像素是否属于基底区域与印相纸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连续灰度等级区域)中的哪一个。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设定部41设定用于在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中进行上述判定的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
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由像素提取部(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检测部)51、校正部52和像素计数部53构成。像素提取部51,对于在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被判定成最大浓度差为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以上、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为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以上的块的目标像素,将上述最大浓度差乘以上述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与上述总和浓度繁杂度进行比较,提取满足总和浓度繁杂度为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以上的条件的块的目标像素,作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
校正部52,对在判定区域设定部35中、在使用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和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的判定处理中被判定为不属于文字区域·网点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的像素中,或者在像素提取部51中未被作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的像素(对象像素)中,能够看作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以作为第二灰度等级像素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校正。将上述对象像素作为目标像素,参照其周边像素的判定结果,判断能否进行该校正。
像素计数部53对在像素提取部51和校正部52中被判定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数(包括被看作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数)进行计数。
文字像素计数部43对在文字·网点判定部38中被判定为属于文字区域的像素数进行计数。
网点像素计数部44对在文字·网点判定部38中被判定为属于网点区域(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数进行计数。
基底像素计数部45对在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中被判定为属于基底区域的像素数进行计数。
印相纸像素计数部46对在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中被判定为属于印相纸照片区域的像素数进行计数。此外,这些计数值是对原稿图像整体的合计值。
网点像素判定部47,将由网点像素计数部44计数的属于网点区域(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的计数结果和由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的像素计数部53计数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结果与由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部48提供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判定在原稿图像中是否包含网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部48设定在网点像素判定部47中使用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
原稿判定部49根据来自文字像素计数部43、基底像素计数部45、印相纸像素计数部46和网点像素判定部47的各像素数的计数结果和判定结果,判定由彩色图像输入装置2读取的原稿的类别。
图3~图6是表示基底、网点、印相纸照片和文字各区域中的像素浓度的分布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基底、网点、印相纸照片和文字各区域的以最大浓度差和总和浓度繁杂度为指标的分布的图。在图3~图6中,横轴表示位置,纵轴表示浓度。在图7中,横轴表示最大浓度差,纵轴表示总和浓度繁杂度。在图7所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与最大浓度差的关系中,总和浓度繁杂度不会为最大浓度差以下,图7中的最大浓度差=总和浓度繁杂度以下的区域,表示像素不存在的区域。
基底区域,如图3所示,通常,浓度变化少,因此最大浓度差和总和浓度繁杂度都非常小,分布在图7所示的区域A中。因此,被判别为属于基底·印相纸区域、并且最大浓度差比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小的块的像素(目标像素),能够被判别为基底像素。
印相纸照片区域,如图4所示,通常,浓度平滑地变化,最大浓度差和总和浓度繁杂度都小、并且都比基底区域稍大,因此,分布在图7所示的区域B中。因此,被判别为属于基底区域·印相纸区域、并且最大浓度差比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大的块的像素(目标像素),能够被判别为属于印相纸区域的像素。
网点区域,如图5所示,虽然最大浓度差由于网点而各不相同,但是浓度变化依赖于网点数而存在,因此,总和浓度繁杂度相对于最大浓度差的比例增大。因此,成为图7所示的区域D那样的分布。因此,被判别为属于文字·网点区域、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比最大浓度差与文字·网点判定阈值的积大的块的像素(目标像素),能够被判别为属于网点区域的像素。
文字区域,如图6所示,虽然最大浓度差大、与此相伴总和浓度繁杂度也变大,但是因为浓度变化比网点区域少,所以总和浓度繁杂度也比网点区域小。特别地,总和浓度繁杂度相对于最大浓度差的比例变小,因此成为图7所示的区域C那样的分布。因此,被判别为属于文字·网点区域、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比最大浓度差与文字·网点判定阈值的积小的块的像素(目标像素),能够被判别为属于文字区域的像素。
如上所述,基底区域和印相纸照片区域的最大浓度差和总和浓度繁杂度比文字区域和网点区域小。因此,通过将最大浓度差与最大浓度差阈值(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比较、并且将总和浓度繁杂度与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比较,判定区域设定部35能够判别目标像素是否属于基底·印相纸区域和文字·网点区域中的哪一个。
接着,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和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包含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网点)的区域中的1个网点(1个点)附近的像素的浓度值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包含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浓度变化的说明图。同样,图10是表示包含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1个点附近的像素的浓度值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包含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中的浓度变化的说明图。在图9和图10中,横轴表示位置,纵轴表示浓度。另外,在图8和图10中,点的浓度用0~6的6个值表示,“0”为最低浓度(白:底色),“5”为最大浓度。
在网点印刷中使用的网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浓淡明确,使用适合于印刷物的线数。因此,如图8和图9所示,在网点印刷原稿中,网点的浓度高,网点的间隔大致一定。
另一方面,在由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复合机)输出的图像中,作为中间灰度等级处理,大多使用误差扩散或蓝色噪声蒙蔽(blue noise mask),如图10和图11所示,点的间隔不是一定的。另外,因为使用淡的墨等,所以点的浓淡也没有网点印刷原稿明确。另外,在由一般已普及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输出的图像中,当分辨率高时,难以形成明确的点,在该情况下,浓淡也不明确。
即,由喷墨打印或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原稿(以下称为喷墨等输出原稿)的情况,与网点印刷原稿的情况相比,最大浓度差与总和浓度繁杂度有变小的趋势。因此,如果将对于最大浓度差和总和浓度繁杂度的阈值设定为小的值(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则能够提取网点印刷原稿与喷墨等输出原稿两者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和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阈值设定为大的值(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THd1>THd2)、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THb1>THb2)),则仅能够提取网点印刷原稿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网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
此外,严格地说,包含以喷墨方式在普通纸上输出的图表的办公文档和由中低分辨率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照片,在使用浓的点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图像的浓度整体较淡的情况下(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上述图表或照片区域被判断为网点,即使进行对网点区域的处理,也不会发生图像质量劣化。因此,上述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是在网点印刷中使用的网点、以及在喷墨方式或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表现中间灰度等级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中的与上述网点具有同等特性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网点和具有上述特征的像素表达为印刷网点。
图12~图15是表示由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进行的原稿类别判别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假设由多个像素构成的包含1个目标像素的块由n×m(例如,n=15、m=15)个像素构成。当开始处理动作时,从步骤S0转到步骤S1。
在步骤S1中,对于包含目标像素的n×m个像素的块,最小浓度值算出部31算出最小浓度值,然后转到步骤S2。
在步骤S2中,最大浓度值算出部32算出最大浓度值,然后转到步骤S3。
在步骤S3中,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使用已算出的最小浓度值和最大浓度值,算出上述块的最大浓度差,然后转到步骤S4。
在步骤S4中,另一方面,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上述块中的相邻像素的浓度差的绝对值的总和、即总和浓度繁杂度。最大浓度差的算出处理与总和浓度繁杂度的算出处理既可以依次进行也可以并行地进行。当步骤S4结束时,转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判定区域设定部35设定THd1作为最大浓度差值,设定THb1作为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然后转到步骤S6。
在步骤S6中,将由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算出的最大浓度差与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和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进行比较、并且将由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与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和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进行比较。在步骤S6中,当判定区域设定部35判断出最大浓度差小于第一最大浓度差阈值THd1、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第一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1时,转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判定上述块中包含的目标像素为基底·印相纸区域的像素,然后转到步骤S8。
在步骤S8中,基底·印相纸判定部39将包含上述目标像素的块的上述最大浓度差与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在步骤S8中比较的结果是最大浓度差小于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则转到步骤S11,如果比较的结果是最大浓度差为基底·印相纸判定阈值以上,则转到步骤S12。
在步骤S11中,判定上述目标像素为基底区域的像素,并转到图13所示的步骤S16。在步骤S12中,判定上述目标像素为印相纸区域的像素,并转到图13所示的步骤S16。
如上所述,在步骤S6中,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转到步骤S9。在步骤S9中,判定上述目标像素为文字·网点区域的像素,并转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文字·网点判定部38将包含上述目标像素的块的上述最大浓度差乘以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与上述总和浓度繁杂度进行比较。如果步骤S10中比较的结果是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包含上述目标像素的块的上述最大浓度差乘以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则转到步骤S13,如果比较的结果是总和浓度繁杂度为包含上述目标像素的块的上述最大浓度差乘以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以上,则转到步骤S14。
在步骤S13中,判定上述目标像素为文字区域的像素,并转到图13所示的步骤S16。在步骤S14中,判定上述目标像素为网点区域的像素,并转到图13所示的步骤S16。
接着,在步骤S16中,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判定对于原稿图像的全部像素,以上的判定是否已结束,如果没有结束,则返回到S1,重复其以下的处理,如果已结束,则进行步骤S17以后的处理。
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中,与上述步骤S5~步骤S14的处理并行地进行步骤S15中的由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进行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处理(S15)。图14是表示由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进行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处理的流程图。
当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处理开始时,转到步骤S151,判定区域设定部35设定THd2作为最大浓度差阈值,设定THb2作为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然后转到步骤S152。
在步骤S152中,将由最大浓度差算出部33算出的最大浓度差与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进行比较,并且将由总和浓度繁杂度算出部34算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与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进行比较。
当在步骤S152中判定最大浓度差为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以上、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为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以上时,转到步骤S153。
在步骤S153中,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的像素提取部51,对于被判定为最大浓度差为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以上、并且总和浓度繁杂度为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以上的块,将最大浓度差乘以文字·网点判定阈值而得到的值与总和浓度繁杂度进行比较。当在步骤S153中判定总和浓度繁杂度为最大浓度差乘以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以上时,转到步骤S155。
在步骤S155中,判定上述块中包含的目标像素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的像素,并转到图13所示的步骤S16。
当在上述步骤S152中判定最大浓度差小于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或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时,或者当在步骤S153中判定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时,转到步骤S154。
在步骤S154中,对于被判定为最大浓度差小于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THd2或者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THb2的块的目标像素、或者被判定为总和浓度繁杂度小于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的块的目标像素,校正部52将其作为校正处理的候补像素,进行适当的校正处理。关于该校正处理,以下使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6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54中的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排列状态的图。当校正处理开始时,转到步骤S161,首先,如图16所示,对与目标像素的左侧相邻的像素是否被判定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进行判定。在图16所示的图像数据中,处理从左侧的像素向右侧的像素进行,对于目标像素左侧的像素,处理已经结束。当处理从右侧的像素向左侧的像素进行的情况下,与上述情况相反。另外,处理从上侧的行向下侧的行进行。
当步骤S161结束时,转到步骤S162。在步骤S162中,像素计数部53对被判定为与目标像素相邻的存在于前1行的规定区域内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数进行计数,然后转到步骤S163。
在步骤S163中,网点像素判定部47将在步骤S162中得到的计数值与预先确定的阈值THs进行比较。如果步骤S163中的比较结果是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数为阈值THs以上,则转到步骤S164,如果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数小于阈值THs,则转到步骤S165。
在步骤S164中,将对于目标像素的判定结果改变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结束校正处理,转到图14所示的步骤S155。
在步骤S165中,不改变目标像素的判定结果而结束校正处理,转到图14所示的步骤S155。
上述前1行的规定区域,以包含与目标像素相邻的像素的方式进行选择,例如,设定为10像素左右的区域。该规定区域随着使作为目标像素的像素依次移动而在相同方向上移动。此外,当使规定区域为10像素左右的区域时,例如将阈值THs设定为3。
如上所述,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将最大浓度差与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将总和浓度繁杂度与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和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进行比较,提取具有作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特征量的像素作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另外,从被判定为不具有作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特征量的像素中,将根据规定区域的信息(目标像素的周边像素的判定结果)能够看作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像素作为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而加起来。
此外,在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提取部42进行的S153的判定中,原封不动地使用步骤S10中的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定不同的值。例如,可以设定为比步骤S10中使用的值小的值。具体地说,当在步骤S10中使用的值为6时,在S153中可以设定为4。
接着,对网点像素判定部47中的判定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3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7中,网点像素判定部47,在设由网点像素计数部44计数的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为Cs1、由像素计数部53计数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为Cs2、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部48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为THs时,对是否满足以下的式(5)进行判断。
Cs1/Cs2>THs    ......(5)
在步骤S17中,在判断出满足式(5)的情况下,转到步骤S18,在判断出不满足式(5)的情况下,转到步骤S19。
在步骤S18中,判定在原稿图像中包含印刷网点,将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作为网点的计数值,转到步骤S20。
在步骤S19中,判定在原稿图像中不包含印刷网点,将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THs设为例如0.15,转到步骤S20。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THs可以根据各种图像样品而设定为适当的值。
接着,详细地说明原稿判定部49中的原稿类别判别动作。在图13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0中,原稿判定部49对原稿类别进行判别。原稿判定部49,当在网点像素判定部47中如上所述在步骤S18中判定为在原稿图像中包含印刷网点的情况下,例如,使用对该原稿进行预扫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像素的判别,并对已判别的像素数进行计数,与预先准备的基底区域、印相纸区域、网点区域和文字区域的阈值进行比较,进行原稿整体的类别的判定。具体地说,例如,当文字区域的比率与网点区域的比率分别为阈值以上时,判定为文字/网点印刷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另外,在检测精度以文字、网点、印相纸照片的顺序增高的情况下,例如,当文字区域的比率为全部像素数的20%以上且小于30%时判定为文字原稿,当网点区域的比率为全部像素数的10%以上且小于20%时判定为网点印刷原稿(印刷照片原稿),当印相纸照片区域的比率小于全部像素数的10%时判定为印相纸照片原稿。
另外,原稿判定部49,当在网点像素判定部47中在步骤S19中判定为在原稿图像中不包含印刷网点的情况下,将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与预先确定的阈值THs2进行比较。在该比较的结果是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为阈值THs2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原稿图像为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在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小于阈值THs2的情况下,判定原稿图像不存在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根据文字区域的比率、印相纸照片区域的比率进行原稿类别的判别。另外,上述阈值THs2,例如将原稿图像中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区域的比率规定为全部像素数的20%。
原稿判定部49在对区域进行判定后,输出判定的结果,转到步骤S22,处理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判定部49判别的原稿类别包括文字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印刷照片原稿、印相纸照片原稿、文字印相纸照片原稿、特定喷墨等原稿。上述原稿类别也可以是报纸、照片、或地图等原稿类别。此外,原稿类别的判别也可以不进行预扫描,而使用在硬盘等存储部中暂时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网点像素判定部47中,使用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结果与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结果之比,进行在原稿图像中是否包含印刷网点的判定,但是也可以代替上述比,而使用将两者相加后的结果或两者之差等,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与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结果进行运算处理后的结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步骤S154中进行校正处理,但是该校正处理不是必须的。在不进行校正处理的情况下,当相对于如上所述算出的最大浓度差、总和浓度繁杂度,使用第二最大浓度差阈值、第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和最大浓度差×文字·网点判定阈值来判定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时,可以将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作为具有作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特征量的像素,并将在上述网点判定处理中使用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部48的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设定为例如0.30的高值。
另外,上述对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使用最大浓度差、总和浓度繁杂度作为特征量进行处理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特征量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是扫描宽度(run length)或反转次数。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表示了先将目标像素判别为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与文字区域·网点区域、再将其判别为基底区域与网点区域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分别并列地对其是否包含在文字区域、网点区域、印相纸区域、基底区域中进行判别处理的方法。另外,可以将印相纸区域和基底区域汇总,作为另一区域。即,只要至少包括对是否包含在网点区域中进行判定的处理即可。
接着,对在进行了原稿类别判别的情况下,基于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的判别结果,在后段的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修正区域处理部18、空间滤波处理部1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各处理部中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当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中判别出图像数据中没有共存多个区域的情况下,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修正区域处理部18、空间滤波处理部1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与上述的处理同样地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当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判别出图像数据中共存有多个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区域处理的中间参数,而不使用在原稿类别判别处理中未被判别的区域处理的参数。具体地说,例如在输入图像(原稿)被判别为文字原稿的情况下,在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的输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中,使用校正曲线,使得较多地除去辉亮部分、或增大对比度。另外,色彩校正部16对彩色文字进行重视色度的色彩校正处理,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对黑文字在黑生成基底色除去处理中设定较多的黑生成量。另外,空间滤波处理部19对文字设定滤波系数,使得在空间滤波处理中强调边缘、并减弱平滑化处理,这样进行参数的切换等。另外,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进行中间色调处理(halftoneprocessing)(高频振动处理)。
当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13中判别出输入图像为文字印相纸照片原稿的情况下,在各处理中,使用文字原稿处理与印相纸照片原稿处理的中间参数进行处理。通过重视文字原稿或印相纸照片原稿中的任一个,在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4的输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中,使用印相纸照片原稿处理与文字原稿处理的中间的参数,进行辉亮部分的除去和对比度的调整,另外,色彩校正部16进行色彩校正处理,使得色度的强弱和灰度等级性的平衡不会成为极端。另外,在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的黑生成基底色除去处理中,只要进行黑生成量的调整,使其为对印相纸照片图像没有影响的程度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读取了喷墨原稿的情况下,按以下方式进行判别。
(1)向普通纸输出了办公文档(图表等)的情况
在表等仅由线和文字构成的情况下,即使作为“文字原稿”被识别、并进行与印刷物等文字原稿相同的处理,也没有问题。
在包含彩色的图等的情况下,因为图表部分被识别为网点,所以原稿被识别为“文字印刷原稿”。在被识别为网点的图表部分进行用于抑制干扰条纹(moire)的平滑化处理,因此,有抑制粒状感的效果,没有问题。
普通纸输出的喷墨原稿,与输出到照片专用纸的原稿相比,不鲜艳,以发暗的颜色进行输出。因此,色彩校正处理也适于使用印刷用的色彩校正表。
(2)利用高分辨率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向照片专用纸输出的照片
由2880dpi左右的高分辨率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照片,即使利用分辨率600dpi左右的扫描仪(可以是扫描仪单体或彩色复印机的扫描仪)进行读取,也几乎无法读取像素。因此,被识别为“印相纸照片原稿”。因为根本不能读取像素,所以不会产生粒状感,此外,印相纸照片与输出到照片专用纸上的喷墨方式的照片的色彩再现区域接近,因此,即使进行印相纸照片处理,也没有问题。
(3)由中低分辨率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照片
由1200dpi左右的中低分辨率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照片,在由分辨率600dpi左右的扫描仪进行读取的情况下,能够读取一部分像素。例如,在利用中低分辨率的喷墨方式输出的原稿中的浓度低的区域的情况下,像素的密度低。即,像素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即使利用低分辨率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判定有无图像。相反,随着浓度的增大,逐渐不能判定有无像素,与印相纸区域的判别变得困难。在该情况下,分类为以下3个模式。
(a)使用浓的点进行图像形成,图像浓度整体较淡(点的间隔宽)的情况
在图像浓度整体较淡的情况下,点分散,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数(第一和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数)的计数以图像全部区域为对象进行,因此,被判定为“印刷照片原稿(或文字印刷照片原稿)”。在该情况下,对于被判定为网点的区域,进行用于抑制干扰波纹的平滑化处理。另外,因为整体较淡,所以即使进行印刷照片用的色彩校正处理也没有问题。
(b)图像的浓度整体较浓的情况
在图像的浓度整体较浓的情况下,点密集,几乎不存在被判定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第一和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区域,因此,被判定为“印相纸照片原稿”。在图像整体中不能进行像素的读取,因此,不会产生粒状感,没有问题。
(c)使用浓的点进行图像形成、淡的区域与浓的区域在图像中共存的情况,或者使用淡的点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网点(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本来就很少,此外,浓的区域与淡的区域在图像中共存,因此,根据图像的内容判定为印刷照片原稿或判定为印相纸照片原稿。因此,判定结果并非一定。例如:
1.将原稿纵放的情况与将原稿横放的情况的结果不同;
2.对原稿稍加编辑,利用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由扫描仪将其读入并输出时,判定结果有大的变动;
3.因为对第二灰度等级像素进行校正处理,判定结果的变动被抑制,但对于第一灰度等级像素,判定结果产生大的变动。
在被判定为印刷照片原稿的情况下,在淡的区域中不会产生粒状感,但在浓的区域(暗的区域与鲜明的区域),有可能发生灰度等级的瓦解。另外,在被判定为印相纸照片的情况下,在浓的区域不会发生灰度等级的瓦解,但在淡的区域有可能产生粒状感。
上述现象对于通常普及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输出的图像也是同样。
如上所述,仅在(3)-(c)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图像质量劣化,因此,通过将该情况判别为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能够良好地再现由喷墨方式输出的全部原稿和由电子照相方式输出的原稿。
对上述的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在各部中,如以下那样进行处理。
(区域分离处理部)
不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或者,为了防止被判定为图像中存在网点印刷区域与印相纸区域、由于对处理进行切换而产生的图像劣化,进行判定,使得对图像整体进行均匀的处理。例如,将图像的全部区域判定为喷墨打印区域或电子照相打印区域。
(色彩校正部)
与印相纸照片同样,进行变换,使得在高浓度部不发生灰度等级瓦解。在该变换中,例如,可以使用印相纸照片用的色彩校正表。
(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
设定黑生成量·基底色除去量,使得暗部的灰度等级不发生瓦解。
(空间滤波处理部)
使用对低频区域实施强调处理、对高频区域实施平滑处理的滤波器。进行设定,使得强调处理的强度比文字原稿弱、平滑处理的程度比网点印刷照片原稿弱。
(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
与印相纸照片原稿相同地进行重视灰度等级性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例如,在高频振动处理中增大高频振动矩阵大小,在误差处理中增大扩散矩阵等。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对原稿类别进行判别的方法,但也可以不进行原稿类别的判别,而输出表示具有以下特征的图像的控制信号: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相对于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为面积灰度等级像素判定阈值以下、并且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计数值为阈值THs2以上,控制后段的区域分离处理部15、色彩校正部16、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空间滤波处理部1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21的处理。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在原稿类别自动判别中,不对全部的喷墨等输出原稿(使用喷墨方式或电子照相方式输出的图像)进行判别,仅限定性地对在以往的原稿模式中不能良好地进行再现的喷墨等输出原稿(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进行判别,由此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并且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另外,作为判别方法,在对面积灰度等级像素(构成面积灰度等级图像区域的像素)进行判定时,采用2个阈值,对仅在网点印刷原稿中使用的第一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网点)、和在网点印刷原稿与喷墨等输出原稿中包含的第二面积灰度等级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对这些结果进行阈值处理,由此识别特定的打印原稿。另外,彩色图像处理装置3对于被判定为特定喷墨等输出原稿的原稿不进行区域分离,而是对图像整体进行相同的处理,由此能够防止图像质量的劣化。
接着,对修正区域处理部18进行说明。
图1 7是用于对修正区域处理部18中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图,表示将包含文字区域和基底区域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为图像的图。另外,图18是表示修正区域处理部18中的区域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19是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61后的图,图20是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62以及与修正区域对应的修正图像64后的图。图21是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61、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62以及与修正区域对应的修正图像64后的图。在图17、图19、图20、图21中,左右方向是彩色图像输出装置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X,上下方向是是彩色图像输出装置在记录介质63上形成图像时的副扫描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文字区域附加有黑色的颜色信息,另外,文字区域的UCR率为1,因此,文字图像61仅由K的记录剂形成。在图17中,文字图像61用斜线表示,基底图像62用网状线表示。另外,在基底区域中附加有除了K以外的CMY的颜色信息,基底图像62由CMY中的任一个或多个记录剂形成。另外,在图19中,文字图像61用斜线表示,在图20中,基底图像62用斜线表示,修正图像64用网状线表示。另外,在图21中,文字图像61用斜线表示,基底图像62用虚线表示,修正图像64用网状线表示。另外,在图17中,表示的是与CMYK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即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61和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62各自不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另外,在图21中,表示的是与CMYK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即与文字区域对应的文字图像61和与基底区域对应的基底图像62各自发生了位置偏移的情况。
当从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提供图像数据时,从步骤a0转到步骤a1。在步骤a1中,修正区域处理部18对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检测,该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该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是文字区域,第二区域是作为文字区域的背景的基底区域。在修正区域处理部18中,对于与上述主扫描方向X对应的每一条线,在与主扫描方向X的从一方向另一方对应的方向上,逐个像素地提供图像数据,在与上述副扫描方向Y对应的方向上重复提供该数据。修正区域处理部18,在图像数据中,检测出来自区域分离处理部15的区域识别信号从基底区域切换到文字区域的位置、和从文字区域切换到基底区域的位置,作为基底区域与文字区域的边界。
接着,转到步骤a2,修正区域处理部18基于基底区域与文字区域的边界的检测结果,设定与作为第二区域的基底区域连接、并且与作为第一区域的文字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以下,将第三区域称为修正区域)。步骤a2结束后,转到步骤a3。
在步骤a3中,修正区域处理部18向修正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基底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颜色信息,生成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与第二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为相同颜色,即使修正区域的颜色成为与基底区域相同的颜色。步骤a3结束后,转到步骤a4,结束处理。
修正区域处理部18,通过以上的处理,生成在从黑生成基底色除去部17提供的CMYK信号中附加有修正区域的颜色信息的CMYK信号。
在图17中,表示了与基底图像62连接、用假想线表示的部分与修正区域对应的修正图像64。如图17所示,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各自不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修正图像64与文字图像61的周边部65重叠。即使这样修正图像64与文字图像61重叠,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与记录介质63露出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图像质量劣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文字区域是用黑色表示的黑区域,文字图像61是黑色的,因此,即使与修正图像64重叠,也不会难以读取文字。
如图21所示,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各自发生了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修正图像64露出。通过这样修正图像64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露出,能够防止记录介质63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露出,从而能够抑制由于记录介质63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露出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的劣化。特别地,在记录介质63的颜色为白色时,本发明的效果更为显著。
另外,修正区域由与基底区域相同的颜色进行表现,因此,在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中,即使形成修正图像64,文字图像61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在所形成的图像中文字和符号难以读取。
修正区域处理部18使修正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X和副扫描方向Y分别对应的方向上,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由此,即使在主扫描方向X和副扫描方向Y中的任一个方向上,由C、M、Y、K的记录剂形成的各图像相对偏移,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63的表面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露出。在与基底图像62的角部相对的区域66中,也形成修正图像64。这只要进行处理,使得修正区域包括,在基底区域的角部,在45度的倾斜方向上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即可。因为在上述区域66中也形成修正图像64,所以,即使在主扫描方向X和副扫描方向Y两者上,由C、M、Y、K的记录剂形成的各图像相对偏移,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63的表面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露出。
修正区域处理部18将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设定为修正区域。因此,在从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的边界到形成文字图像61的一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T内,形成修正图像64。将修正区域选择为从边界向文字区域侧50~200μm,因此,将上述预先确定的范围T也选择为50~20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的范围由像素数决定,从上述边界向文字区域侧,选择为n1个像素的范围。例如在600dpi分辨率的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中,200μm约为5点。所以,上述像素数n1选择为1≤n1≤5。
图22是对表示位置偏移量与图像质量的评分的图进行折线近似而得到的图。表示位置偏移量与图像质量的评分的图,在参考文献(電子写真学編、「続電子写真とその応用」、コロナ社、1996年11月、p210图1.145レジストレ一ション精度と画質の評点)中有记载。在图22中,横轴表示点的位置偏移量(μm),纵轴表示图像质量的评分。图像质量的评分用100分满分表示。用折线68对表示位置偏移量与图像质量评分的曲线67进行近似,折线68的拐点69处的位置偏移量约为200μm。200μm在分辨率为600dpi的彩色图像输出装置中约为4点。可知:即使是点的位置偏移量为200μm以下的范围,图像质量也急剧下降。通过将预先确定的范围设为200μm以下,在分辨率为600dpi的彩色图像输出装置中,即使点的位置偏移量在200μm以下的范围内产生时,也能够使得在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之间看不到记录介质63。
图23是表示空间频率与识别灰度等级数的关系的图。空间频率表示每单位长度(1mm)的线的数目。在此,线宽与间距宽度相等。识别灰度等级数表示人眼能够识别的灰度等级数。当点的位置偏移量为200μm时,空间频率约为3Lp/mm。空间频率为3Lp/mm时的识别灰度等级数超过100,由人眼容易识别。当点的位置偏移量为200μm以下时,偏移量越小,识别灰度等级数越减少,即由人眼难以识别。
另外,由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产生的点的位置偏移量,即文字图像61与基底图像62的相对位置偏移量,最大为200μm左右。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由于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的组装精度的偏差以及随时间的劣化而发生CMYK信号的图像数据的点的位置偏移,也能够利用修正图像64防止记录介质63露出,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劣化。
存储部22存储表示上述预先确定的范围的范围信息。修正区域处理部18根据存储部22中存储的范围信息,设定修正区域。即,将存储部22中存储的范围信息所表示的预先确定的范围设定为修正区域。例如在发货时,在存储部22中预先存储与图像形成装置相对应的最佳的范围信息,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图像质量的劣化。
控制部23作为改变存储部22中存储的范围信息的范围改变部起作用。控制部23能够与从操作面板5输入的预先确定的信息响应,改变存储部22中存储的范围信息。因此,利用者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状态来改变上述范围信息,由此能够改善由图像形成装置1在发货时未被抑制的图像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以及由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随时间的劣化中发生的图像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另外,修正区域设置在文字区域的周边部中与基底区域连接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在由修正区域形成的修正图像64中使用的记录剂的消耗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修正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X或副扫描方向Y对应的方向上,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当使修正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X对应的方向上,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时,在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中,在主扫描方向上以像素为单位依次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因此,能够减轻在检测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以设定修正区域时的数据处理的负荷。
另外,当使修正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彩色图像输出装置4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副扫描方向Y对应的方向上,从文字区域与基底区域的边界到文字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时,因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容易发生由各记录剂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移,所以能够抑制由各记录剂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将由于设置修正区域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的劣化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修正区域处理部18可以检测出上述文字区域中的黑色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在原稿图像中,文字大多用黑色描绘,而且,在黑色区域中,大多仅使用K记录剂形成图像,因此,黑色区域在与其周围的区域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当在白色的记录介质上形成有图像时,当白色的记录介质在由黑色形成的第一区域的周边露出时,对比度大,因此,图像质量会显著劣化,但是在本发明中,当在白色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即使文字区域中存在由黑色形成的区域,也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劣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部可以基于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因为检测部基于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所以,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不需要必须是完全的纯黑(Black),即,即使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不是完全的纯黑(Black),只要第一和第二区域的颜色不同,就能够分别检测出这些区域。因此,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中,都能够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因为能够设定上述的第三区域,所以在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像时,都能够增加获得上述效果的机会。
另外,为了从与R(红)、G(绿)和B(蓝)分别对应的信号算出亮度,能够利用由下式表示的、广泛使用的NTSC(National Television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视频信号方式求得。
Y(亮度)=0.299×R+0.587×G+0.114×B
为了算出色度,有几种方式,例如可以利用R、G、B信号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而简单地求出。
检测部(区域分离处理部15、修正区域处理部18)根据与R、G、B(或者Y(黄色)、M(品红色)、C(青色))分别对应的信号算出亮度和色度,分别制作出亮度和色度的柱状图,提取出其频率成为峰值的亮度和色度,将上述频率成为峰值的亮度大于7、并且上述频率成为峰值的色度小于2(数值是根据JIS(日本工业标准)的Z8721)的判定为基底。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通过使计算机执行可读取的程序而实现。通过执行上述程序,能够实现包括上述修正区域处理的图像形成方法。另外,可以将上述程序记录在记录有用于在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由此,能够移动自由地提供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该程序用于进行包括修正区域处理的图像形成方法。作为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用于在微型计算机机中进行处理的存储器、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程序介质,另外,也可以设置程序读取装置作为外部存储装置,通过在其中***记录介质而能够进行读取的程序介质。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存储的程序可以由微处理器访问并执行,或者,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也可以是读出程序,将读出的程序下载到微型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区域中,并执行该程序的方式。该下载用的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本体装置中。
在此,上述程序介质,是构成为能够与本体分离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包含以下存储介质的固定地载持程序的介质:磁带、盒式磁带(cassette tape)等带***;软盘、硬盘等磁盘、CD-ROM(CompactDisk-Rom:光盘驱动器)/MO(Magneto Optical Disk:磁光盘)/MD(MiniDisc:小型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化视频光盘)等光盘的盘***;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或者掩模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flash)ROM等半导体存储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连接包括互联网的通信网络的***结构,所以也可以是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流动地载持程序的介质。此外,在这样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的情况下,该下载用的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本体装置中,也可以从其它的记录介质安装。
上述记录介质,由数字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计算机***中设置的程序读取装置读取,并由上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执行。
计算机***由平板扫描器·胶片扫描器·数码照相机等图像输入装置、通过装载规定的程序而进行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等各种处理的计算机、显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的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纸等上的打印机构成。另外,还设置有作为用于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等连接的通信单元的网络卡或调制解调器等。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后的技术手段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用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完全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另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价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部,对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所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所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区域调整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第三颜色信息;和
图像形成部,使用与分别向所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
检测出表示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字符的文字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检测出作为所述文字区域的背景的基底区域,作为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与第二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为相同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文字区域中的黑色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检测出第一和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到第一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调整部使第三区域包括,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到第一区域侧的预先确定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存储表示所述预先确定的范围的范围信息的存储部,
所述区域调整部根据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设定所述第三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预先确定的信息的输入部;和
与从输入部输入的预先确定的信息响应,改变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范围信息的范围改变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调整部将所述预先确定的范围选择为距所述边界200μm以下。
1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对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所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所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第三颜色信息;和
使用与分别向所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能够基于图像数据、使用2色以上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起作用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检测部、区域调整部和图像形成部起作用,
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区域被附加有表示预先确定的颜色的第一颜色信息,仅使用所述记录剂中预先确定的1种颜色的记录剂形成,所述第二区域被附加有表示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二颜色信息,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设置,并且使用与形成第一区域的记录剂不同的记录剂形成;
所述区域调整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设定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并且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部中与第二区域连接的部分重叠的第三区域,向该第三区域附加表示能够由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而使用的记录剂进行表现的颜色的第三颜色信息;
所述图像形成部使用与分别向所述第一~第三区域附加的第一~第三颜色信息所表示的颜色对应的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A2007101498226A 2006-09-05 2007-09-05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11404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841 2006-09-05
JP2006240841A JP4402090B2 (ja) 2006-09-05 2006-09-05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437A true CN101140437A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5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98226A Pending CN101140437A (zh) 2006-09-05 2007-09-05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80927B2 (zh)
JP (1) JP4402090B2 (zh)
CN (1) CN1011404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5190A (zh) * 2011-09-30 2014-10-22 生命技术公司 用于在图像中减去背景的方法和***
CN111095907A (zh) * 2017-09-26 2020-05-01 惠普深蓝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图像中的颜色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8823B2 (en) * 2007-03-28 2013-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100035039A (ko) 2008-09-25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화상형성시스템의 인쇄방법
JP5233723B2 (ja) * 2009-02-13 2013-07-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586190A1 (en) * 2010-06-25 2013-05-01 OCE-Technologies B.V. Method to enhance detailed information
JP5698505B2 (ja) * 2010-11-30 2015-04-0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67105B2 (en) * 2011-02-15 2013-06-18 Xerox Corporation Optimal contrast level draft-mode printing using spatial frequency analysis
JP6238656B2 (ja) * 2013-09-12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4971A (ja) 1985-12-27 1987-07-09 Canon Inc カラ−画像処理方式
US4940998A (en) * 1989-04-04 1990-07-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arriage for ink jet printer
JPH0823455A (ja) 1994-07-08 1996-01-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77302B2 (ja) 1994-07-21 2003-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91386A (ja) 1995-01-10 1996-07-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7003152B1 (en) 1999-01-20 2006-02-2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3221426B2 (ja) 1999-01-20 2001-10-22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034636A (ja) 2002-07-08 2004-02-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4359B2 (ja) 2002-10-04 2009-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5190A (zh) * 2011-09-30 2014-10-22 生命技术公司 用于在图像中减去背景的方法和***
CN111095907A (zh) * 2017-09-26 2020-05-01 惠普深蓝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图像中的颜色
CN111095907B (zh) * 2017-09-26 2022-01-18 惠普深蓝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图像中的颜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80927B2 (en) 2011-02-01
JP4402090B2 (ja) 2010-01-20
US20080055620A1 (en) 2008-03-06
JP2008066895A (ja) 200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047771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0114043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136017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777377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process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0899685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iscriminating image field of original document plural times and method therefor
JP4170353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6873436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0397865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
CN100477722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及方法
US677503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s, image read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equipped with th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arrying programmed-data for processing images
CN10109838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10553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108274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736535B2 (ja) 原稿種類判別装置
JP201011900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26077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H0654180A (ja) 画像領域分離装置及び画像領域分離方法
JP384756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4179998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499732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408653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966354B2 (ja) デジタル画像再生装置
JP3183789B2 (ja) 網点領域判定装置
JP2994029B2 (ja)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