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8178B -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8178B
CN101138178B CN2006800073218A CN200680007321A CN101138178B CN 101138178 B CN101138178 B CN 101138178B CN 2006800073218 A CN2006800073218 A CN 2006800073218A CN 200680007321 A CN200680007321 A CN 200680007321A CN 101138178 B CN101138178 B CN 101138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nit
along separate
separate routes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73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8178A (zh
Inventor
陈寒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aChip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gaChip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aChips Corp filed Critical MegaChip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8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1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5Weighted combining per branch equalization, e.g. by an FIR-filter or RAKE receiver per antenna bran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OFDM分集接收中获得品质比单一接收更好的合成信号。由各天线(111、112)接收到的信号在进行FFT后,在C/N运算部(171、172)计算每个符号的C/N比,并在平滑处理部(181、182)中进行平均化。第1权重计算部19输入平均化后的各分路的C/N比,即CN1,CN2,按照相对比值(CN1/CN2)决定第1加权系数σ1、σ2。该加权值σ1、σ2与信号X1、X2和传输通路响应H1、H2相乘。然后,根据传输通路响应σ1H1、σ2H2算出第2加权系数W1、W2,并在加权后的信号σ1X1、σ2X2上乘以第2加权系数W1、W2,进行MRC合成。

Description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FDM接收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利用多个天线接收OFDM发送信号的分集接收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传送方式,在日本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中已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OFDM方式是将发送信号分成多路载波而发送的多路载波传送方式之一,具有抗多径传送的频率选择性衰减的各子信道的频谱能紧密地配置,且频率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另外,在日本标准中将具有带宽为6MHz~8MHz的符号信号的频谱分成多个层次而传送的所谓「分级传送」是可行的。另外,在OFDM接收装置中也进行从多个层次中部分地提取仅一部分层次而接收的「部分接收」的接收形式。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及手提通信终端在多个层次中也进行接收仅形成单分段的层次的「单分段方式」的接收方式。
另外,在采用OFDM方式的车载用接收装置等中,如果移动接收数字广播,则为了提高接收信号的品质,可进行分集接收。作为合成分集接收后的多个分路信号的算法,有最大比合并法(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
另外,如上所述,最近在进行分集接收的车载用接收装置中也出现了单分段方式的接收形式的需求。而传统上,在认为空间分集性不足的手提通信终端,也可通过新天线的开发而具有空间分集性。根据这种理由,利用空间分集性的高性能的单分段方式接收算法的需求正在增大。
MRC法是基于按各分路的每个副载波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功率,决定各分路的副载波上的加权系数,并合成加权后的每个副载波的信号的方法。MRC法是在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传递函数)的振幅大,即其分路的C/N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良好的前提下合成信号的方法。
下面具体地说明采用传统的MRC法的合成方法。FFT运算后的第p个分路的第i个符号的第k个副载波信号表示为Xp(i,k)。然后,对于各信号Xp(i,k),分别算出加权系数Wp(i,k),加权系数Wp(i,k)乘以各信号Xp(i,k),再合成。
该加权系数Wp(i,k)用式1表示。式1中Hp(i,k)是第p个分路的第i个符号的第k个副载波的传输通路响应,Hp *(i,k)表示其复共轭,而N是分路的总数。
式1
W p ( i , k ) = H p * ( i , k ) Σ j = 1 N | H j ( i , k ) | 2
另外,将乘以加权系数Wp(i,k)的各分路信号合成后的合成信号,即第i个符号的第k个副载波合成信号设为Y(i,k),则Y(i,k)用式2表示。这里,根据S(i,k)×Hm(i,k)=Xm(i,k),可知式2成立。S(i,k)是接收信号X(i,k)中包含的要求信号。即合成信号Y(i,k)=S(i,k),要求信号S(i,k)可完全地复原。
式2
Y ( i , k ) = Σ m = 1 N W m ( i , k ) × m ( i , k )
= Σ m = 1 N H m * ( i , k ) Σ j = 1 N | H j ( i , k ) | 2 × m ( i , k )
如式1所示,加权系数Wp(i,k)依赖于传输通路响应H的振幅。也就是说,传输通路响应H的振幅大的信号乘以大的加权系数W,以强调该分路信号。但实际上,即使对于传输通路响应H的振幅大的情况,有时也不见得该分路信号强或者该分路的C/N比就良好。
例如,某分路信号的C/N比差,其振幅也小,但往往在接收时,由于AGC(automatically gain control)的作用,其振幅增大,传输通路响应H的振幅也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MRC法进行合成,则C/N比良好的分路受C/N差的分路影响,合成后的C/N比变差。
实际上,如果用车载用接收装置分集接收13分段OFDM信号,按照MRC法进行合成接收信号的实验,则出现以下问题:一旦合成的分路信号的C/N比有大的差别,则分集合成后的BER(bit error rate)会比C/N比良好的分路中进行单一接收时的BER差。
在移动接收时,根据天线的位置,有时C/N比明显地变化,因此,此时MRC合成分路的C/N比出现大的差别。MRC合成算法是假定合成的分路的C/N比无大的差别而开发出的算法,因此不能完全对应于分路的C/N比有大的差别的情况。
因此,虽然是一种还未成为众所周知的技术,但由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2004-259634号中已提出按照C/N比,在对各分路信号进行加权后,进行信号合成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可用于13分段方式的OFDM接收装置的方法,但不适合于单分段方式。
图6是OFDN符号信号的频谱图。图中横轴表示频率f,纵轴表示信号强度。如图所示,在1个符号的OFDM信号中存在无信号区间。在模式3中在1个符号中有8192个副载波,其中5617个是传送数据信号的载波(这里所谓的数据信号中,除真数据之外,也包括SP(Scattered pilot)信号等导频信号及AC(Auxiliary Channel)信号等控制信号),剩下的2575个是在发送装置侧进行IFFT变换时传送填零的伪数据的载波。图2表示1个符号的信号中位于中央的2575个副载波是传送伪数据的载波,两方加在一起,共有5617个数据信号传送用的副载波。
在OFDM发送装置中数据信号及***伪数据信号的OFDM信号经过传输通路,在接收装置中被接收,再进行FFT运算、解调。所以,将***伪数据信号的副载波解调后的信号是单纯的噪声信号。
另外,在13分段方式的OFDM接收装置中使用覆盖图中所示的频带Fa的滤波器。所以,在13分段方式中部分地接收填零的载波信号。因此,在专利2004-259634号中是利用填零的载波信号作为噪声信号,计算C/N比,再按照C/N比,决定各分路的加权系数。
但是,在单分段方式的OFDM接收装置中使用覆盖图中所示的频带Fb的滤波器。所以,在单分段方式中不能接收填零的载波信号。因此,在单分段方式中不能利用专利2004-259634号中提出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即使在单分段方式的OFDM接收装置中也可进行对接收环境适应性强的分集接收,并获得稳定的接收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设有:将OFDM方式的传送信号分集接收的多个天线;对上述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各分路信号分别进行FFT运算的单元;对于上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计算C/N比的C/N运算单元;按照对于各分路算出的C/N比的相对比值,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计算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上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信号的单元;对于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以及使用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和第1加权信号,进行MRC合成的合成单元。
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计算上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包括通过参照使上述相对比值与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对应的表格,将各分路的C/N比转换为第1加权系数、并加以输出的查用表。
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还具备对于上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计算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单元以及将上述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进行IFFT变换,计算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上述C/N运算单元根据上述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计算含噪声信号的信号功率,并根据上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来计算噪声功率,再根据上述信号功率和上述噪声功率计算C/N比。
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3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上述C/N运算单元判定上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中信号强度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是对应于噪声的信号,并计算上述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功率作为上述噪声功率。
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设有:将OFDM方式的传送信号分集接收的多个天线;对上述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各分路信号分别进行FFT运算的单元;使用上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计算各分路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单元;将各分路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进行IFFT变换,计算各分路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根据各分路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计算含噪声信号的信号功率,并根据各分路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计算噪声功率,再根据上述信号功率和上述噪声功率计算各分路的C/N比的C/N运算单元;按照对于各分路算出的C/N比,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计算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上述FFT运算后以各分路信号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信号的单元;对于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以及使用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和第1加权信号,进行MRC合成的合成单元。
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5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上述C/N运算单元判定上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中信号强度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是对应于噪声的信号,并计算上述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功率作为上述噪声功率。
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5或6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计算上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按照对于各分路算出的C/N比的相对比值,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
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7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计算上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包括通过参照使上述相对比值与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对应的表格,将各分路的C/N比转换为第1加权系数、并加以输出的查用表。
权利要求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还具备使上述C/N运算单元中算出的各分路的C/N比在多个符号中平均化,并输出平均C/N比的平滑单元,计算上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用上述平均C/N比作为各分路的C/N比,算出第1加权系数。
权利要求10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中,上述合成单元包括通过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共轭复数值除以所有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平方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系数的单元;通过各第1加权信号乘各第2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的单元;以及通过加上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计算合成接收信号的单元。
本发明根据各分路的相对C/N比,决定各分路的加权系数,在对接收信号和传输通路响应进行加权后,进行MRC合成,因此可对C/N比良好的分路信号分配大的加权,或者对C/N比差的分路信号分配小的加权,再输出合成信号。由此,合成信号的品质提高。另外,按照相对C/N比决定加权系数,因此,即使对于绝对C/N比的可靠性低的情况,也可获得品质高的合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根据各分路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算出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和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再根据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算出信号功率,根据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算出噪声功率,再按照由以上值求出的C/N比,进行MRC合成。由此,即使对于不能接收填零的载波信号的情况,也可使C/N比的计算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OFDM分集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2表示无噪声的假想的频域传输通路传递函数。
图3表示含噪声的频域传输通路传递函数。
图4表示无噪声的假想的时域传输通路响应。
图5表示含噪声的时域传输通路响应。
图6表示OFDM符号信号的频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DR的框图。
本实施例的分集接收装置DR是分路数为2的接收装置。即具备2个天线111、112,通过在接收装置DR1,DR2中分别处理由各天线111、112接收到的2个***的分路信号,输出合成信号。
下面说明接收装置DR1、DR2的结构及处理内容。另外,接收装置DR1、DR2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在下面就各分路的结构及处理内容共同说明。
在前端处理部121、122中分别处理天线111、112收到的信号。在前端处理部121、122中,接收信号经频率变换及滤波处理后,再进行AD变换。由前端处理部121、12输出的接收数字信号被输入FFT运算部131、132。在FFT运算部131、132中将时域的OFDM符号信号转换为频域的OFDM符号信号。这里,已输出的频域信号用Xp(i,k)表示。p是分路编号(1或2的整数),i是符号编号,k是副载波编号。再有,图中对于信号X和传输通路响应H,仅附加分路编号,省略了i、k等记号。FFT运算后的信号Xp(i,k)被输出到乘法电路211、212。并且,FFT运算后的信号Xp(i,k)中的SP(Scattered Pilot)信号被输出到除法电路141、142。SP信号是***OFDM信号的导频信号。导频信号是其被***副载波的位置、振幅及相位已知的PRBS(PseudoRandom Binary Series: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信号。
除法部141、142从FFT运算部131、132输入SP信号,同时读入已储存在存储器的导频图样,计算传输通路响应。导频图样是记录了具有已知复振幅的导频信号的位置及振幅的数据。然后,通过使用具有已知复振幅的导频信号,用该复振幅去除作为接收导频信号的SP信号,计算出传输通路响应。
除法部141、142将算出的传输通路响应输出到IFFT运算部151、152、传输通路推断部161、162及C/N运算部171、172
在IFFT运算部151、152中,对从除法部141、142输入的传输通路响应进行IFFT变换,变换到时域信号。即IFFT运算部151、152将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变换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图2是表示未混入噪声的假想的的接收OFDM符号信号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图。但在接收OFDM符号中通常混有噪声。图3是表示混入噪声的信号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未混入噪声的假想的接收OFDM符号信号的时域传输通路响应的图。也就是说,对图2所示的传输通路响应作了IFFT变换。另外,图5是表示混入噪声的接收OFDM符号信号的时域传输通路响应的图。也就是说,对图3所示的传输通路响应作了IFFT变换。
传输通路推断部161、162在符号方向和载波方向插补从除法部141、142输入的传输通路响应,计算出各接收数据信号的传输通路响应Hp(i,k)。即在除法部141、142算出的传输通路响应是对于SP信号的传输通路响应,但***SP信号的副载波位置根据导频图样而已知的,因此,通过对SP信号的传输通路响应进行插补处理,推断并算出对于其它数据信号的传输通路响应。求出的传输通路响应Hp(i,k)被输出至乘法电路221、222
C/N运算部171、172从除法部141、142输入传输通路响应,同时从IFFT运算部151、152输入变换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然后,C/N运算部171、172通过进行以下处理,计算SP信号的C/N比。
图2所示,在未混入噪声时,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用正弦波或者多个正弦波之和表示。另外,如图3所示,在混入噪声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中,噪声加入,波形变形。所以,根据这种波形,难以分离并计算噪声和正弦波的功率。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峰值。所以,如图5所示,在混入噪声时,也可将有效信号部分与噪声部分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此特性。
具体地说,首先C/N运算部171、172计算出IFFT运算后的频率响应的绝对值的平方,并求出其最大值。然后,根据该最大值决定阈值。例如设定对于最大值的50%的强度,作为阈值。然后,判定小于该阈值的信号全部是噪声,计算此噪声的信号功率。再有,这里将最大值的50%作为阈值,但该百分比可根据经验和通过测试等作适当变更,以确定其最佳值。
另外,如图5所见,与阈值以下的数据的信号数相比,阈值以上的数据的信号数少。所以,通过计算阈值以下的信号功率,能够计算噪声功率,但由于有效信号的数据数少,即使已算出有效信号的信号功率,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仍然是低的。特别地,在C/N比低时以及存在瑞利衰减时,计算精度的可靠性不足。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IFFT运算前的信号,即图3示出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数据,计算有效信号及噪声的信号功率,再根据其计算结果,减去从IFFT运算后的数据算出的噪声功率,从而能计算出可靠性高的有效信号的信号功率。
式3是计算C/N比的计算式。在式3中Wsp是有效信号及噪声的信号功率。即用IFFT运算前的频域的频率传递函数的数据算出的信号功率。而Wn是噪声的信号功率。即用IFFT运算后的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的数据算出的信号功率。所以,在式3中分母是噪声功率,分子为有效信号的信号功率,算出C/N比。这种计算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具有IFFT运算前后信号功率不变的性质。
式3
C / N = W sp - W n W n
通过这种计算,计算出每个符号的C/N比后,C/N运算部171、172就将已算出的C/N比输出至平滑处理部181、182。单分段方式的OFDM信号与13分段方式的OFDM信号相比,信号数少,为其1/13,因此在式3中求出的C/N比有时也由于诸多干扰而变得不稳定。因此,通过在平滑处理部181、182中累积几十个符号量的C/N比,计算C/N比的平均值,从而使C/N比的可靠性更加提高。即权重计算用的C/N比不仅是当前符号,而是将其之前的几十个符号的C/N比平均化的平均C/N比。
在平滑处理部181、182中,算出平均C/N比,平均C/N比就被输出至第1权重计算部19。
第1权重计算部19备有C/N表191。C/N表191是查用表,如表1所示,是使对应于接收装置DR1的分路的C/N比(CN1)与对应于接收装置DR2的分路的C/N比(CN2)的相对比值和第1加权系数(σ1、σ2)相关联的表格。再有,第1加权系数σ1是对应于接收装置DR1的分路的加权系数,第1加权系数σ22是对应于接收装置DR2的分路的加权系数。
表1
    CN1/CN2     权重(σ1)     权重(σ2)
    CN1/CN2<a1     w10     w20
    a1<CN1/CN2<a2     w11     w21
    a2<CN1/CN2<a3     w12     w22
    a3<CN1/CN2<a4     w13     w23
    a4<CN1/CN2<a5     w14     w24
    a5<CN1/CN2<a6     w15     w25
    a6<CN1/CN2<a7     w16     w26
    a7<CN1/CN2<a8     w17     w27
    a8<CN1/CN2<a9     w18     w28
    a9<CN1/CN2     w19     w29
第1权重计算部19一输入各分路的C/N比,就根据其C/N比,计算出相对C/N比。这里,用CN1除以CN2的值作为相对C/N比。第1权重计算部19一算出相对C/N比,就输出对应于其相对C/N比的各分路的加权系数。在此实施例中,相对C/N比(CN1/CN2)被分成10个区域,作为第1加权系数σ1,使w10~w19与各区域对应,作为第1加权系数σ2,使w20~w29与之对应。这样,通过将相对C/N比
Figure S2006800073218D00131
第1加权系数选作查用表方式,可省去繁琐的计算,并减小电路规模。
第1权重计算部19一算出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σ1、σ2,该系数σ1、σ2就被输出至乘法电路211、212及乘法电路221、222
接着,在乘法电路211、212中分别使信号X1(i,k)、X2(i,k)与第1加权系数σ1、σ2相乘。然后,将其运算结果,即第1加权信号σ1X1、σ2X2分别输出至乘法电路241、242
另外,在乘法电路221、222中使传输通路响应H1、H2与第1加权系数σ1、σ2相乘。然后,作为其运算结果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σ1H1、σ2H2被分别输出至全部分路的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即由乘法电路221输出的σ1H1被输出至各分路的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由乘法电路222输出的σ2H2被输出至各分路的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
然后,各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输入由各分路的乘法电路221、222输出的运算结果σ1H1、σ2H2,并以这2个值为基础算出第2加权系数W1、W2。即第2权重计算部231输入由乘法电路221、222输出的运算结果σ1H1、σ2H2,并算出第2加权系数W1;第2权重计算部232输入由乘法电路221、222输出的运算结果σ1H1、σ2H2,并算出第2加权系数W2
式4表示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求出的第2加权系数W1、W2的计算式。再有,式4中Hp *(i,k)是Hp(i,k)的复共轭。
式4
W p ( i , k ) = σ p H p * ( i , k ) Σ j = 1 2 | σ j H j ( i , k ) | 2
从第2权重计算部231、232一输出第2加权系数W1、W2,乘法电路241、242就将第2加权系数W1、W2与来自乘法电路211、212的输出值σ1X1、σ2X2相乘,并输出乘法结果W1σ1X1、W2σ2X2
然后,加法电路25将各乘法电路241、242的输出值W1σ1X1、W2σ2X2相加,输出用式5表示的合成信号Y(i,k)。
式5
Y ( i , k ) = Σ m = 1 2 W m ( i , k ) σ m × m ( i , k )
= Σ m = 1 2 σ m 2 H m * ( i , k ) Σ j = 1 2 | σ j H j ( i , k ) | 2 × m ( i , k )
已输出的合成信号Y(i,k)在解映射部26中经解映射处理,返回到整数信号后,再输出至FEC(forward error coding)部。在FEC部中进行Viterbi符号化及Reed-Solomon符号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计算出每个接收OFDM信号的符号的C/N比,按照分路之间的相对C/N比,求出第1加权系数σ1、σ2,该第1加权系数σ1、σ2乘以接收信号X和传输通路响应H这二者后,算出第2加权系数W1、W2。即在分集合成中按照每个分路的相对C/N比进行加权,因此对于C/N比良好的分路信号,分配大的加权值W。由此,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传输通路响应H的振幅大,但信号品质由于C/N比差的分路而下降的问题。另外,即使C/N比值小,通过分配小的加权值W,并进行合成,合成后的信号的BER一定比单一接收时改善。并且,由于按照相对C/N比,决定加权系数,因此,即使对于绝对C/N比的精度差的情况,也可使加权系数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计算出有效信号及噪声的功率,根据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计算出噪声的功率,再根据这些值计算出各分路的C/N比。所以,即使在不接收填零的副载波的单分段方式的接收装置中,也可进行高精度的C/N比计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接收装置DR的各功能部硬件电路构成,但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软件处理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分路数为2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分路数大于3的情况。例如,在分路数为4时,在4个接收装置中计算出CN1、CN2、CN3、CN4作为各C/N比。然后,假设CN1及CN2的平均为CN5,CN3及CN4的平均为CN6,首先在CN5及CN6之间按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法,算出第1加权系数σ5、σ6。也就是说,使用相对C/N比(CN5/CN6),算出第1加权系数σ5、σ6。而且,接着可采用如下方法:按照CN1和CN2的相对C/N比,将第1加权系数σ5再分配给2个分路,按照CN3和CN4的相对C/N比,将第1加权系数σ6再分配给2个分路,如此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用SP信号作为用于计算传输通路响应的导频信号,除此之外,也可用CP(Continual Pilot:连续导频)信号作为导频信号。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理解:能够设想未例示的极多的变形例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将OFDM方式的传送信号分集接收的多个天线;
对由所述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各分路信号,分别进行FFT运算的单元;
对所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计算C/N比的C/N运算单元;
基于对各分路算出的C/N比的相对比,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
计算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
在所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上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信号的单元;
在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上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以及
用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和第1加权信号,进行MRC合成的合成单元。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包含:
通过参照使所述相对比与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相关联的表格,将各分路的C/N比转换为第1加权系数并加以输出的查用表。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对于所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计算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单元;以及
将所述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进行IFFT变换,计算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
所述C/N运算单元根据所述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计算含噪声信号的信号功率,并根据所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计算噪声功率,再根据所述信号功率和所述噪声功率计算C/N比。
4.如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C/N运算单元将所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中信号强度为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判定为对应于噪声的信号,并算出所述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功率作为所述噪声功率。
5.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设有使所述C/N运算单元中算出的各分路的C/N比在多个符号之间平均化,并输出平均C/N比的平滑单元,
计算所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用所述平均C/N比作为各分路的C/N比计算第1加权系数。
6.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设有使所述C/N运算单元中算出的各分路的C/N比在多个符号之间平均化,并输出平均C/N比的平滑单元,
计算所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用所述平均C/N比作为各分路的C/N比计算第1加权系数。
7.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设有使所述C/N运算单元中算出的各分路的C/N比在多个符号之间平均化,并输出平均C/N比的平滑单元,
计算所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用所述平均C/N比作为各分路的C/N比计算第1加权系数。
8.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包含:
用所有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平方和除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共轭复数值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系数的单元;
在各第1加权信号上乘以各第2加权系数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的单元;以及
通过对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进行相加而计算合成接收信号的单元。
9.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包含:
用所有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平方和除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共轭复数值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系数的单元;
在各第1加权信号上乘以各第2加权系数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的单元;以及
通过对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进行相加而计算合成接收信号的单元。
10.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包含:
用所有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平方和除以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共轭复数值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系数的单元;
在各第1加权信号上乘以各第2加权系数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的单元;以及
通过对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进行相加而计算合成接收信号的单元。
11.一种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将OFDM方式的传送信号分集接收的多个天线;
对所述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各分路信号分别进行FFT运算的单元;
用所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计算各分路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的单元;
将各分路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进行IFFT变换,计算各分路的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
根据各分路的频域的传输通路传递函数计算含噪声信号的信号功率,并根据各分路的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计算噪声功率,再根据所述信号功率和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各分路的C/N比的C/N运算单元;
基于对各分路算出的C/N比,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
计算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
在所述FFT运算后的各分路信号上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第1加权信号的单元;
在各分路的传输通路响应上乘以各第1加权系数,计算各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单元;以及
用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和各第1加权信号进行MRC合成的合成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C/N运算单元将所述时域的传输通路响应中信号强度为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判定为对应于噪声的信号,并算出所述预定阈值以下的信号功率作为所述噪声功率。
13.如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设有使所述C/N运算单元中算出的各分路的C/N比在多个符号之间平均化,并输出平均C/N比的平滑单元,
计算所述第1加权系数的单元,用所述平均C/N比作为各分路的C/N比计算第1加权系数。
14.如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OFDM分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单元包含:
用所有分路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平方和除各加权传输通路响应的共轭复数值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系数的单元;
在各第1加权信号上乘以各第2加权系数而计算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的单元;以及
通过对各分路的第2加权信号进行相加而计算合成接收信号的单元。
CN2006800073218A 2005-03-09 2006-02-02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8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5721A JP4364820B2 (ja) 2005-03-09 2005-03-09 Ofdm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JP065721/2005 2005-03-09
PCT/JP2006/301753 WO2006095513A1 (ja) 2005-03-09 2006-02-02 Ofdm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178A CN101138178A (zh) 2008-03-05
CN101138178B true CN101138178B (zh) 2011-04-20

Family

ID=3695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73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8178B (zh) 2005-03-09 2006-02-02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364820B2 (zh)
KR (1) KR101283512B1 (zh)
CN (1) CN101138178B (zh)
WO (1) WO2006095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8624B2 (ja) * 2007-02-14 2011-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EP2200201B8 (en) 2007-08-31 2017-08-09 Fujitsu Ten Limited Diversity receiving device, diversity receiving method, and digital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JP200908898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Kyocera Corp 受信装置、無線通信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受信方法
US20100266078A1 (en) * 2007-09-28 2010-10-21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quality estimation method
JP2010213163A (ja) * 2009-03-12 2010-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バシティ受信装置
CN103250384B (zh) * 2010-12-24 2015-10-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和方法
JP5878798B2 (ja) * 2012-03-13 2016-03-08 日本放送協会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CN103378897B (zh) * 2012-04-23 2017-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cmmb分集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JP5918667B2 (ja) 2012-09-18 2016-05-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434A (zh) * 2001-09-28 2003-06-11 株式会社东芝 接收ofdm信号的接收器
CN1497867A (zh) * 2002-10-11 2004-05-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及分集接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3150B1 (ko) * 2000-04-10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을 위한 폐루프 전송 다이버시티의 최적 가중치탐색장치 및 방법
GB2364210A (en) 2000-06-30 2002-01-16 Nokia Oy Ab 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a multi carrier signal
JP2004135120A (ja) * 2002-10-11 2004-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及び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方法
WO2004038956A1 (ja) 2002-10-28 2004-05-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およ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法
JP4298320B2 (ja) 2002-11-08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Ofdm伝送方式における受信装置
JP4298356B2 (ja) * 2003-04-07 2009-07-15 日本放送協会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JP4331580B2 (ja) * 2003-12-11 2009-09-1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Ofdm変調信号受信装置
JP3724501B1 (ja) * 2004-11-30 2005-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復調装置、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および復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434A (zh) * 2001-09-28 2003-06-11 株式会社东芝 接收ofdm信号的接收器
CN1497867A (zh) * 2002-10-11 2004-05-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及分集接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35120A 2004.04.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178A (zh) 2008-03-05
KR101283512B1 (ko) 2013-07-15
JP4364820B2 (ja) 2009-11-18
JP2006253915A (ja) 2006-09-21
WO2006095513A1 (ja) 2006-09-14
KR20070117645A (ko) 200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8178B (zh) 正交频分复用分集接收装置
CN1838581B (zh) 使用空间频率块编码的单载波频域均衡的收发设备和方法
US959605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OFDM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28581A (e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sub-band diversity reception
CN1941672B (zh) 将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共同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接收设备
EP27013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in an ffh-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51372A (en) Diversity receiver
CN101312441B (zh) 接收质量测量设备和接收质量测量方法
EP1596549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recep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CN101340229B (zh) 分集接收机及其方法
US20060223476A1 (en) Antenna selection d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89562A (zh) 接收装置以及移动通信***
CN101286760B (zh) 正交频分复用***中信道估计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51656B (zh) 基于双绞线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411151B (zh) 无线接收设备、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基站、接收方法和发送方法
CN1234703A (zh) 自适应接收设备
CN102546483A (zh)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
EP0600547A1 (en) Sub-b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ystem
CN1820441B (zh) 多天线通信***内通过射频信号合并和自适应位加载实现数据率最大化的方法
US68424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t-detection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with antenna diversity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0731B (zh) 无线装置
CN102412867B (zh) 基于时频交织单载波频域均衡的直流分量克服方法和***
JP4515202B2 (ja) Ofdm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JP3768448B2 (ja) Ofdm信号伝送装置、ofdm信号受信装置およびofdm信号受信方法
CN101518000A (zh) Uwb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