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8655A - 内窥镜用***部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8655A
CN101098655A CNA2006800017792A CN200680001779A CN101098655A CN 101098655 A CN101098655 A CN 101098655A CN A2006800017792 A CNA2006800017792 A CN A2006800017792A CN 200680001779 A CN200680001779 A CN 200680001779A CN 101098655 A CN101098655 A CN 101098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doscope
lens
observation
lea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7087C (zh
Inventor
大田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70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70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1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6Spatial resolv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mag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部,该内窥镜用***部用于***体腔内且在前端部分具有前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部具备:多个观察窗,所述多个观察窗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用于将入射光分别引导到多个摄像部;以及送气送水部,其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将气体或液体朝向所述多个观察窗喷出;在上述前端部中,在朝向上述送气送水部的喷出方向的上述多个观察窗之间,形成有与该多个观察窗的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的外表面,由此将多个摄像单元的观察光学***在进行送气或者送水的送气送水部的喷出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并可以用一个送气送水喷嘴高效地去除掉附着在这些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等,以确保各观察光学***的观察视野。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观察光学***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用***部。
背景技术
以往,内窥镜在医疗领域等中广泛使用。内窥镜例如通过将细长的***部***体腔内,从而可以观察体腔内的脏器等,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到处置器械贯穿通道内的处置器械来进行各种处置。在***部的前端设有弯曲部,通过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从而可以改变前端部的观察窗的观察方向。
一般,内窥镜的物镜光学***的外表面在被***体腔内时,有时会附着体液等而妨碍观察,因此设有洗净用的送气送水喷嘴。进而,从送气送水喷嘴向内窥镜的物镜光学***的外表面上喷出洗净液或者吹出空气等,从而可以确保清洁的观察视野。
例如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有具有多个物镜光学***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多个摄像单元,并且多个物镜光学***和送气送水喷嘴的开口以排列于大致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在***部前端。
另外,近些年所使用的内窥镜具有:使各种钳子贯穿或抽吸体腔内的体液、污物等的管道(下面称为处置器械通道);和为了洗净附着在作为被检部位的患处的粘膜等而用于向患处方向吹出洗净液的管道(下面称为前方送水通道)。这些处置器械通道和前方送水通道的各开口部配置在前端部的前端面上。
而且,在仅配置有一个摄像单元的内窥镜中,例如日本特开平03-16573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公开有在透镜和喷嘴之间设置了凸部的内窥镜。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21038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内窥镜,即,其在前端面上具有前端罩,该前端罩具有平坦部,观察窗从该平坦部突出预定高度,在该观察窗的前端面周缘和上述平坦部之间形成倾斜部,从上述平坦部以与上述观察窗相同的预定高度突出的照明窗从上述平坦部与上述观察窗对置设置。
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的内窥镜构成为,用一个送气送水喷嘴来清洗多个物镜光学***的外表面。该结构的内窥镜的多个物镜光学***各自的透镜面(外表面)如果不在同一个面内则无法高效地向多个物镜光学***吹出洗净液或者空气。而且,如果多个物镜光学***的外表面(透镜面)之间存在阶梯差,则有时洗净液或者空气无法高效地流过离送气送水喷嘴最远方侧的物镜光学***。
另外,如果洗净液或者空气流入处置器械通道和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则无法高效且可靠地向多个观察光学***的外表面吹出洗净液或者空气。
但是,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的内窥镜不具有前方送水通道,也没有关于着眼于上述各方面而构成的特征的记载。另外,日本特开平03-16573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3-210388号公报所述的内窥镜中仅有一个摄像单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部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将多个摄像单元的观察光学***在进行送气或送水的送气送水喷嘴的喷出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并利用一个送气送水喷嘴高效去除掉附着在这些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等,以确保各观察光学***的观察视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部用于***体腔内,且在前端部分具有前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部具备:多个观察窗,所述多个观察窗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用于将入射光分别引导到多个摄像部;以及送气送水部,其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将气体或液体朝向所述多个观察窗喷出,在上述前端部中,在朝向上述送气送水部的喷出方向的上述多个观察窗之间,形成有与该多个观察窗的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内窥镜***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A-A线切断后的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的B-B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4的C-C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4的D-D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图10是沿着图5的E-E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5的F-F线切断后的弯曲部的截面图。
图12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13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14是沿着图4的B-B线切断后的设有前端罩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
图15是沿着图4的A-A线切断后的设有前端罩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结构。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具有:能进行普通光观察和荧光观察的内窥镜2;向该内窥镜2提供照明光的光源装置3;进行对内窥镜2的信号处理的作为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器4;通过输入从该处理器4输出的视频信号来显示普通观察用或者荧光观察用的各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5;进行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装置6;以及进行前方送水的前方送水装置6a。
内窥镜2具有:易于***体腔内的细长的内窥镜用***部(下面只称为***部)11;与该***部11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12;和从该操作部12的侧部延伸出的通用电缆13。设置于该通用电缆13的端部上的连接器14可装卸地连接于光源装置3上。
而且,内窥镜2的***部11构成为具有:形成于其前端的硬质的前端部15;形成于该前端部15的基端上的弯曲部16;和从该弯曲部16的基端形成至操作部12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7。
***部11内贯穿有传递照明光的光导管21。该光导管21经由操作部12贯穿于通用电缆13内,该光导管21的基端部22与从连接器14突出的未图示的光导管连接器连接。
而且,该光导管21的前端部分固定于前端部15内。另外,在前端部15的前端部分上配置有作为照明光学***的后述的照明单元的照明透镜25,从光导管21经由照明透镜25射出照明光。而且,在前端部15的前端面上设有前端罩2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导管21例如在操作部12内分支,被分割为两根贯穿在***部11中。而且,被分割为两根的各光导管21的前端面分别配置于设在前端罩24中的两个照明透镜25的背面附近。
另外,在***部11内设有可以使钳子等处置器械(在图1中省略)贯穿的作为第1管道的处置器械通道(也称作钳子通道),该处置器械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开口。
该处置器械通道在***部11的基端附近分支,一方贯穿到配设于操作部12上的未图示的处置器械***口。另外,处置器械通道的另一方通过***部11和通用电缆13内与抽吸通道连通,其基端经由连接器14与作为抽吸单元的未图示的抽吸部连接。
在前端部15的内部配置有两个摄像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置有:构成普通光观察用的第1摄像单元且作为第1摄像部的普通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下面称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构成特殊观察用的第2摄像单元且作为第2摄像部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下面称为荧光摄像单元)31B。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2摄像单元的第2摄像部是可以进行作为特殊观察的荧光观察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但例如也可以是夜视观察用摄像单元、红外线观察用摄像单元等,并不特别限定为荧光观察用。
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分别与信号电缆38a、38b的一端连接。这些信号电缆38a、38b的另一端贯穿于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内,且在设置于连接器14内的中继基板42上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可切换地连接。
该共用的信号电缆43通过与连接器14连接的镜体电缆(scope cable)44内并与处理器4连接。
在该处理器4内设置有:分别驱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的驱动电路45a、45b;经由中继基板42对分别从上述两个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46;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6等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47。
而且,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上设有:控制开关48a、48b:送气送水按钮63;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望远/变焦操作的未图示的开关(也称作望远/变焦用按钮):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和上述的处置器械贯穿口(未图示)。
这些控制开关48a、48b分别经由信号线49a、49b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控制开关48a产生指示切换的信号,控制开关48b例如产生定格(freeze)指示的信号。
中继基板42例如根据控制开关48a的操作进行切换动作,从分别连接在各摄像元件上的信号电缆38a、38b中的一方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的状态切换为另一方的信号电缆与上述信号电缆43连接。
具体而言,例如通过操作控制开关48a,经由贯穿于镜体电缆44内且与控制电路47电连接的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输出切换信号。对于与切换信号线49c连接的中继基板42,其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的输入端通常为L(LOW:低)电平的状态,将切换控制端子下拉(pulldown),在该状态下,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而且,在启动开始状态下,切换控制端子也为L电平。即,如果不进行切换指示的操作,则设定为普通光观察状态。
在该状态下,用户若操作控制开关48a,则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经由切换信号线49c将成为H(HIGH: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施加到中继基板42的输入端。然后,中继基板42将切换控制端子上拉(pull up),在该状态下,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信号电缆38b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进而,如果操作控制开关48a,则向切换控制端子提供L电平的信号,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而且,伴随控制开关48a的操作,控制电路47还经由镜体电缆44内的控制信号线49d向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发送控制信号。然后,控制电路58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为产生普通观察光或者荧光观察用的激发光的状态。并且,控制电路47将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控制为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摄像元件对应地进行动作。
光源装置3具有:灯51,其产生包含激发光的波长的白色光;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52,其使该灯51的光形成为平行光束;旋转滤光器53,其配置在该准直透镜52的光路中,在周方向上设置有分别使例如可见光波段(380nm~780nm)中的R(RED)、G(GREEN)、B(BLUE)的波段的光通过的RGB滤光器;以及聚光透镜54,其对该旋转滤光器53的透射光进行聚光并使其射出到光导管21的基端部22。
另外,在设有RGB滤光器的旋转滤光器53上,在周方向的外侧设有使波长比可视光波段的波长短的波段的激发光通过的激发光用滤光器。并且,该旋转滤光器53被电动机55旋转驱动。另外,该电动机55安装在齿条56上,通过与该齿条56啮合的带齿轮的电动机57,可以如箭头所示那样沿与照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该带齿轮的电动机57由控制电路58控制。而且,该控制电路5 8经由控制信号线49d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通过控制开关48a的操作进行相对应的控制动作。
而且,在前端部15中配置有构成送气送水单元并作为送气送水部的送气送水喷嘴60,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与配置于前端罩24中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后面也称为观察透镜)的外表面相面对。
如后所述,该送气送水喷嘴60与送气送水管道61连接,该送气送水管道61的前端侧合流而成为一个管道,送气送水管道61的基端侧分支为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
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贯穿到通用电缆13的连接器14,并与内置有进行送气和送水的未图示的泵的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在成为其中途的操作部12内介装有上述的送气送水按钮63,通过操作该送气送水按钮63来进行送气和送水。
由此,送气送水喷嘴60将空气等气体或者蒸馏水等液体吹到配置于喷出方向上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的外表面上,去除和洗净体液、附着物等,从而可以确保清洁的状态下的摄像和观察视野。
另外,在***部11内设置有用于向体腔内的被检部位输送蒸馏水等液体的作为第2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图1中省略)。该前方送水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开口。
该前方送水通道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并介装有配置于操作部12上的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当操作该前方送水按钮时,从***部11的前端面向体腔的***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由此,可以洗净附着于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的体液等。而且,如图1所示,在从前方送水装置6a延伸出的电缆上连接有脚踏开关6b,通过该脚踏开关6b的操作,用户也可以从***部11的前端面向体腔的***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
如图2~图4所示,在配设于***部11的前端部15上的前端罩24中配置有: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作为第1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a;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作为第2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b;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器械通道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而且,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以其喷出口60a与观察透镜31a、31b面对的方式配置在前端罩24上。
而且,图2和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观察前端罩的平面图。并且,两个观察透镜31a、31b为光学部件。
具体而言,当从前端观察前端部15时,在大致圆形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大致中央配设有观察透镜31a。并且,以夹着该观察透镜31a的方式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沿图4的纸面观察到的左右方向配设有照明透镜25a和照明透镜25b。进而,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朝向图4的纸面在观察透镜31a的右侧上方配设有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在左侧上方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60,在右侧下方配设有观察透镜31b,在左侧下方配设有送气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6。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配设在前端罩24中的各观察透镜31a、31b、各开口部26、27以及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着,根据图5至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部11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结构。而且,图5是沿着图4的A-A线切断后的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4的B-B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4的C-C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局部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4的D-D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局部截面图,图10是沿着图5的E-E线切断后的前端部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5的F-F线切断后的弯曲部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圆环状的多个弯曲块7可自由转动地连设在内窥镜2的弯曲部16中。各弯曲块7具有四个操作线防护件(wire guard)7a,所述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通过溶敷等手段固定设置在弯曲块7的内周面上。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在绕***轴分别错开大致90度的位置上,固定于一个弯曲块7的内周面上(参照图10)。
并且,弯曲编织层9以覆盖多个弯曲块7的外周的方式包覆在这多个弯曲块7上,弯曲编织层9是将细的线等编织为筒状而形成的。在该弯曲编织层9上包覆有外皮10以保持水密性,从而形成弯曲部16。
该外皮10一体地沿着由前端部15、弯曲部16和挠性管部17构成的***部11的全长进行包覆,其前端外周部分通过绕线粘接部10a而紧固在前端部15上。
并且,在***部11内,从弯曲部16朝向基端延伸的作为弯曲操作单元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贯穿于***部11内。这四根弯曲操作线8的前端部分通过设置于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参照图11。而且在图5中仅图示出一个)而分别绕***轴错开大致90度被保持固定住。这些弯曲操作线8的基端侧的部分被设置成,分别贯穿于设置在弯曲块7上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
而且,前端部15和各弯曲块7连接成,在弯曲部16的***轴大致成为直线的状态下,由设置在前端部15中的固定环18的各固定部18a保持固定且贯穿于各弯曲块7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弯曲操作线8大致成为直线。
而且,这些弯曲操作线8的基端部设置在操作部12(参照图1)内,且这些弯曲操作线8与连接在弯曲操作旋钮上的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而交替地牵引或者松弛。
四根弯曲操作线8通过弯曲操作旋钮的预定操作而分别牵引松弛,从而弯曲部16可向四个方向弯曲操作。这四个方向如后所述,是由各摄像单元31A、31B所拍摄的显示于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
另外,构成沿上述上下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第1弯曲操作单元且作为第1弯曲操作部件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和构成沿上述左右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第2弯曲操作单元且作为第2弯曲操作部件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分别成对。即,分别贯穿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上述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1弯曲操作部件,分别贯穿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上述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2弯曲操作部件。
在前端部15内配设有:圆柱部件15a,其由硬质金属制成,且形成有多个孔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孔部;和外嵌于该圆柱部件15a的基端侧外周部的圆环状的加强环15b。并且,上述具有四个固定部18a的固定环18插嵌于前端部15的加强环15b的内周侧。另外,加强环15b的基端部分与最前端的弯曲块7连接。
在形成于前端部15内的圆柱部件15a上的七个孔部中的两个孔部形成处置器械通道19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端部分。在剩下的五个孔部中分别配置有上述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荧光摄像单元31B、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
处置器械通道19构成为具有:开口部26,其在设置于前端部15的前端面上的前端罩24开口;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19a,其插嵌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和由柔软的管构成的处置器械管道19b,其前端部分覆盖管部件19a的基端部分并通过绕线(糸卷き)而连接固定。
该处置器械管道19b贯穿***部11内,其基端在操作部12中,如上所述那样开口于处置器械贯穿口(图1中未图示)。
而且,同样在前端罩24上具有开口部27的前方送水通道20构成为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20a,其插嵌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和前方送水管道20b,其覆盖管部件20a的基端部分且前端部分通过绕线而连接固定。
该前方送水管道20b通过***部11、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并贯穿到连接器14,而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并且,如上所述,作为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方送水管道20b在操作部12中,介装有前方送水按钮(未图示)。
如图6所示,送气送水喷嘴60是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状部件,其基端部分以前端侧的喷出口60a朝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侧的方式插嵌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
管部件62的前端部分插嵌在圆柱部件15a的与送气送水喷嘴60对应的孔部的基端侧,在该管部件62的基端部分上连接有送气送水管道61。而且,管部件62与送气送水管道61通过绕线而连接固定。
如图7所示,该送气送水管道61的基端部分与分支管50连接。该分支管50的分支端部分别连接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的前端部分。由此,送气送水管道61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连通。而且,各管道61、61a、61b和分支管50通过绕线而连接固定,在各自的连接部分和整个分支管50的周围例如涂敷有粘接剂等,从而各连接部分保持气密(水密)。
另外,在形成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上的七个孔部中的两个孔部中,从前端侧分别插嵌有照明透镜单元23。在这两个孔部的基端部分分别插嵌有光导管21的前端部分。
如图8和图9所示,照明透镜单元23构成为具有多个照明透镜25和保持这些照明透镜25的保持框23a。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23分别具有成为各照明透镜25的最前端的照明透镜25a、25b。
光导管21在前端部分上包覆有圆筒部件21a,并被将多个纤维集束起来的外皮29包覆。圆筒部件21a的基端部分连接固定在管28中,所述管28的前端部分通过绕线固定,被外皮29包覆的光导管21贯穿于管28内。
而且,上述圆柱部件15a的上述七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用于配置普通光观察单元31A,该普通光观察单元31A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作为第1观察光学***固定单元的第1观察光学***固定部件固定,且包括作为第1观察光学***的观察透镜31a。该孔部构成作为第1观察光学***配置单元的第1观察光学***配置部。
并且,另外的一个孔部用于配置荧光观察单元31B,该荧光观察单元3 1B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的作为第2观察光学***固定单元的第2观察光学***固定部件固定,且包括作为第2观察光学***的观察透镜31b。该孔部构成作为第2观察光学***配置单元的第2观察光学***配置部。
进而,另外两个孔部分别用于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第1和第2照明光学***固定单元固定配置两个照明透镜单元,所述两个照明透镜单元分别具备作为第1和第2照明光学***的各照明透镜25,这另外两个孔部中的一个是成为第1照明光学配置单元的第1照明光学配置部,另一个是成为第2照明光学配置单元的第2照明光学配置部。
另外,上述七个孔部中用于配置送气送水部的孔部构成送气送水配置单元即送气送水配置部,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第1送气送水固定部来固定配置送气送水喷嘴60。
另外,上述七个孔部中用于配置作为第1内窥镜管道的处置器械通道19的孔部构成第1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即第1内窥镜管道配置部。
另外,用于配置作为第2内窥镜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20的孔部构成第2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即第2内窥镜管道配置部。并且,处置器械通道1 9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的成为第1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的第1内窥镜管道固定部件,固定配置于上述七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中。而且,前方送水通道20例如通过小螺钉、粘接剂等的成为第2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的第2内窥镜管道固定部件,固定配置于另外一个孔部中。
返回到图6,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具有:透镜单元32;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等的摄像元件33;以及电路基板34。
透镜单元32构成为具有第1~第4透镜组32A~32D和第1~第4透镜框32a~32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a的四个物镜构成的第1透镜组32A保持于第1透镜框32a中。而且,由一个物镜构成的第2透镜组32B保持于第2透镜框32b中。并且,由两个物镜构成的第3透镜组32C保持于第3透镜框32c中。另外,由三个物镜构成的第4透镜组32D保持于第4透镜框32d中。
另外,保持第2透镜组32B的第2透镜框32b是为了进行变焦而可以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退的移动框。而且,通过用户操作设置于操作部12中的未图示的变焦用的操作杆,从而该第2透镜框32b借助于设置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中的未图示的例如电动机、致动器等的作为驱动单元的驱动部,进行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的进退移动。
另外,使第2透镜框32b进行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的进退移动的驱动部利用图10所示的信号线38c被提供驱动/停止信号。该信号线38c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通过***部11内并贯穿至操作部12。
摄像元件33中,排列设置在位于第4透镜框32d的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的罩透镜33a(cover lens)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3向电路基板34输出与光学像对应的电信号。该电路基板34具有电气部件和布线图案,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3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给信号电缆38a。而且,电路基板34通过锡焊等手段连接有信号电缆38a的多根信号线。
罩透镜33a、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的各自的外周部被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并被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
并且,信号电缆38a将由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元件33和电路基板34获得的图像信号,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而传递给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同样,具有:透镜单元32;CCD、CMOS等摄像元件38;以及电路基板39。
透镜单元36构成为具有第1和第2透镜组36A、36B以及第1和第2透镜框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b的七个物镜构成的第1透镜组36A保持于第1透镜框36a中,第2透镜组36B保持于第2透镜框36b中。
摄像元件38中,排列设置在位于第2透镜框36b的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的罩透镜40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8向电路基板39输出光学像的电信号。
该电路基板39与普通光观察单元31A的电路基板34同样,具有电气部件和布线图案。在电路基板39上通过锡焊等手段连接有信号电缆38a的多根信号线。电路基板39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8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给信号电缆38b。
罩透镜40、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的各自的外周部被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并被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
并且,信号电缆38b将由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38和电路基板39获得的图像信号,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传递给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
以上说明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分别插嵌于设置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上的预定的孔部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和粘接剂等牢靠地固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在前端所具有的观察透镜31a的透镜直径(直径)大于配置在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前端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
并且,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被确定为:两个摄像元件33、38的各自的受光面与***部11的***轴正交且两个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
另外,各摄像单元31A、31B所拍摄的被摄体像显示在监视器5(参照图1)上。并且,该监视器5中的上下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一致,监视器5中的左右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者CMOS元件的水平传送方向一致。即,由各摄像单元31A、31B所拍摄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与监视器5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部11的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被确定为:与显示在该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即,贯穿于弯曲部16内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设置在操作部12上的弯曲操作旋钮的预定的操作而牵引松弛,弯曲部16成为可以向与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自由弯曲。
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被确定为,各个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以使得即使切换普通光的观察和荧光的观察,显示于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也始终等同于与弯曲部16的弯曲操作方向的上下左右方向。
由此,用户在将内窥镜图像切换为普通光的观察图像和荧光的观察图像时不会感到显示于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的不协调,可进行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
而且,在后述说明中的第1方向即上下方向作为显示于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以及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方向进行说明。而且,通常监视器5被设置为其上下方向与铅直上下方向大致一致。进而,与上述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第2方向即左右方向等同于显示在监视器5上的内窥镜图像的左右方向和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左右方向。
此处,说明上面描述的内窥镜***1的作用。
如图1所示,用户将内窥镜2的连接器14与光源装置3连接,然后使镜体电缆44的一端与该连接器14连接,使镜体电缆44的另一端与处理器4连接。此外,将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与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然后,用户将光源装置3等的电源开关接通,并分别设定为工作状态。此时,处理器4和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47、58成为可以收发控制信号等的状态。
而且,在启动状态下,中继基板42被设定为选择了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侧。另外,控制电路47进行设定为普通光观察状态的控制动作。即,控制电路47向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58发送控制信号,设定为普通光观察用的照明光的提供状态。
进而,该控制电路47以使驱动电路45a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并将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设定为普通光观察模式。
用户将内窥镜2的***部11***体腔内,设定为可以对诊断对象的患处等进行观察。
光源装置3如上所述那样成为普通光观察用的照明光的提供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滤光器53在RGB滤光器被配置于照明光路中的状态下被电动机55旋转驱动。然后,RGB的照明光按照面的顺序被提供给光导管21。与此同步,驱动电路45a输出驱动信号,经过照明透镜25a、25b对患者的体腔内的患处等进行照明。
被照明的患处等的被摄体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透镜单元32后成像在摄像元件33的受光面上,并被光电转换。然后,该摄像元件33通过施加驱动信号,输出经过光电转换后的信号。该信号经由被信号电缆38a和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中。
该被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经过A/D转换之后,暂时存储于R、G、B用存储器中。
之后,存储于R、G、B用存储器中的信号被同时读取而成为同步的R、G、B信号,再经过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彩色显示于监视器5上。
然后,当用户除了对患处进行普通光观察之外,还希望用荧光观察进一步详细检查时,接通控制开关48a。于是,控制电路47接受该切换指示信号,进行中继基板42的切换控制,同时经由控制电路58将光源装置3设定为荧光观察用的激发光的提供状态。
此外,控制电路47将驱动电路45b控制为工作状态,并且将信号处理电路46设定为荧光观察的处理模式。
在该情况下,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通过带齿轮的电动机57使旋转滤光器53与电动机55一起沿与照明光路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在照明光路中配置激发光滤光器。
在该状态下,来自灯51的光通过激发光滤光器例如使400~450nm左右的波段的光透射并提供给光导管21。然后,该激发光经由照明透镜25a、25b照射到体腔内的患处等。
被照射了激发光的患处等如果为癌组织等的异常部位则吸收该激发光,发出比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强的荧光。发出该荧光的部位的光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的透镜单元36后成像于摄像元件38的受光面上并被进行光电转换。
然后,该摄像元件38通过从驱动电路45b施加的驱动信号,将经过光电转换后的信号输出。在该情况下,该信号在摄像元件38的内部被信号放大而从摄像元件38输出。该信号经由被信号电缆3 b和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中。
该被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经过A/D转换之后,例如同时存储于R、G、B用存储器中。
之后,存储于R、G、B用存储器中的信号被同时读取而成为同步的R、G、B信号,再经过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黑白显示于监视器5上。
而且,也可以将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的电平与多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改变分配的颜色,从而进行伪彩色化显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进行普通光观察,并且还能进行荧光观察,所以与仅进行普通光观察的内窥镜相比,可以实现更易于诊断的内窥镜。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分别设置了各摄像单元31A、31B,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普通光观察图像和荧光观察图像。
具体而言,特别在进行荧光摄像的情况下,与普通观察的情况相比,需要拍摄微弱的光,优选其S/N高的摄像元件,兼用普通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容易成为S/N低的图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相对于适于荧光摄像的普通观察用的摄像元件33采用对光的灵敏度高的摄像元件38,所以可以得到S/N好的荧光图像。
另外,通过形成如下结构,即,设置切换用的中继基板42,且两个摄像单元31A、31B中只有一个摄像单元与处理器4连接,从而,与必须始终对两个摄像单元31A、31B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窥镜***1。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两方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体或液体以将它们设定为清洁的状态,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因此,可以使***部11细径化,可以减轻***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扩大可以***的应用范围。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形成为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的内窥镜同样的外观结构,经由镜体电缆44与对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的内窥镜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未图示的处理器连接,由此与现有的内窥镜同样也可以作为普通光观察用的内窥镜使用。即,内窥镜2保持着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的内窥镜相同的互换性,也可以与现有的处理器连接来使用。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而具有各种特征(效果)。
首先,参照图12对配设在前端罩24中的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的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前端罩的前端面的正面图。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设前端罩24的中心为O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为O1,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为O2。而且,设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的中心分别为O3、O4,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中心为O5,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中心为O6。另外,设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沿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的线为垂直线X,沿弯曲左右方向的线为水平线Y。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线X为等同于铅直线的线。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以其喷出口60a朝向观察透镜31a并与该观察透镜31a面对的方式配设在朝图12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左侧上方。而且,送气送水喷嘴60也可以以其喷出口60a面对观察透镜31a侧方式配设在朝图12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上方。此时,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置成排列在大致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气送水喷嘴60以使得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体或液体向图中的箭头线AR方向喷出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该送气送水喷嘴60使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体或液体以扩散的方式从喷出口60a喷出在气液喷出范围A内。并且,箭头线AR在与具有喷出口60a的送气送水喷嘴60的前端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是通过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央的线。
送气送水喷嘴60的绕轴线的设置方向、即喷出口60a所面对的方向被确定为,在上述箭头线AR的线上与通过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观察光轴交叉。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所面对的方向被确定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相对于垂直线X,具有第1角度即预定的角度θ1。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以从前端观察前端罩24时其外表面具有至少与箭头线AR相交的部分的方式,配设在朝向图10的纸面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下方。而且,观察透镜31b以其中心O2位于比箭头线AR的线段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和两个观察窗31a、31b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排列设置于大致直线上。
详细地讲,连结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a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的角度θ2,并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稍微向下方侧偏离。换言之,连结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心和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b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的角度θ3,并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稍微向上方侧偏离。
由此,各观察透镜31a、31b配设在前端罩24中的各位置被确定,与此对应,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方向(箭头线AR方向)被确定。进而,上述角度θ2、θ3被设定为如下范围: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完全包含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气体或液体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范围内。
并且,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被设定为,在从前端罩24的前端侧观察时完全包含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
另外,具有比观察透镜31b的外径大的透镜直径(直径)的观察透镜31a以接近送气送水喷嘴60的方式配设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即,前端罩24在比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送气送水喷嘴60,所述水平线Y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的方向,将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上下方向大致二等分。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以从上述水平线Y向上述喷出方向(箭头线AR方向)的反方向离开的方式配设于前端罩24中。
进而,前端罩24以在垂直线X上不存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与长度方向的轴(平行于***方向的轴)正交的方向的断面的方式,配设送气送水喷嘴60,所述垂直线X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的方向,将左右方向(弯曲部16的弯曲左右方向的反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左右方向二等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从垂直线X向左方向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即,在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配置成,其长度方向的轴位于比将前端罩24上下二等分的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且从将前端罩24左右二等分的垂直线X向左侧偏离的位置上。
以上的结果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如果将设置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则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可以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体或液体以将它们设定为清洁状态,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另外,送气送水喷嘴60的长度方向的轴比将前端罩24上下二等分的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并且从将前端罩24左右二等分的垂直线X偏离预定距离。因此,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送水管道61在***部11大致为直线的状态时,大致笔直地贯穿于前端部15内和弯曲部16内,而不会与配置在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和分别设置在配设于弯曲部16内的各弯曲块7上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抵接。
进而,通过上述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可防止送气送水管道61在弯曲部16内与分别贯穿保持于各弯曲块7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接触,因此,不会妨碍由弯曲操作线8的牵引松弛进行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弯曲操作线8的摩擦引起的恶化。
以上的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可以使***部11、特别是前端部15和弯曲部16细径化,从而可以减轻***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扩大可以***的应用范围。
并且,一般内窥镜2是由用户使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与铅直方向的上下对应地进行使用。因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因重力的影响而在喷出口60a的远方侧向下方侧流下。
进而,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体或液体,并且利用处置器械通道19进行抽吸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设置于前端罩24的下方侧的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抽吸力,上述液体或者上述气体受到向开口部26的方向吸引的力,其流动向弯曲下方侧变化。
鉴于这种情况,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连结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和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线a相对于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向弯曲部16的弯曲下方侧偏离预定的角度θ2。
因此,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向比喷出方向更靠弯曲下方侧流下的蒸馏水等液体因重力的影响,被高效地吹到位于比观察透镜31a离送气送水喷嘴60更远的位置的观察透镜31b上,从而可将观察透镜31b洗净为清洁的状态,能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进而,通过进行抽吸,即使流动向弯曲下方侧产生变化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也能同样高效地被吹到观察透镜31b上,从而可将观察透镜31b洗净为清洁的状态,能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并且,在***患者的体腔内的内窥镜2的***部11上附着污物等。另外,前端罩24的前端面成为与***方向大致垂直的面,从而容易附着污物等。特别是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为了确保各自的观察视野而需要可靠地洗净所附着的污物等。
特别是内窥镜2利用普通光对患者的体腔内进行观察的频率比荧光观察高,与荧光观察下根据组织的色素的浓淡进行的观察相比,普通光观察需要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而且,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接近喷出口60a侧的喷出力大,随着变为喷出方向的远方侧,其喷出力降低,并且由扩散引起的密度降低。
鉴于这种情况,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与送气送水喷嘴60接近的位置上,所述观察透镜31a的透镜直径(直径)大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直径)。而且,如上所述,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包含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范围A内。
由此,由于内窥镜2的容易附着体液、污物等的透镜直径(直径)较大的观察透镜31a接近送气送水喷嘴60,所以不会受到从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力和密度的降低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洗净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如上所述,其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在图12所示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排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另外,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上,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没有配设其他构成要素。
即,在箭头线AR上,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到前端罩24的外周侧的前端面,没有配设其他构成要素。
通过这种结构,对附着于各观察透镜31a、31b上的污物等进行洗净后的气体或液体不会流向其他构成要素,而是流到朝向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方向的前端罩24的外缘部。其结果是,当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时,可以可靠地洗净内窥镜2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
接着,参照图12和图13,对配设在前端罩24中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以及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两个照明透镜25a、25b以夹着配设在大致中央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方式配设在弯曲左右方向的位置上,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左侧下方的位置上,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右侧上方的位置上。
而且,如图12所示,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各自的孔面整体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成为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所述气液喷出范围A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以扩散的方式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范围。
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沿着箭头线AR而分为两部分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下方侧的区域,即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B内,所述箭头线AR表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
并且,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沿着箭头线AR而分为两部分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方侧的区域,即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C内。
换言之,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分别配设在相对于表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的箭头线AR大致对称的位置上。即,各开口部26、27以开口部26的中心O5与开口部27的中心O6位于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由于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配设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所以可以防止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流入各开口部26、27。
由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可靠地被吹到远方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其结果是,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将气体或液体吹到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从而能将观察透镜31b洗净为清洁的状态,可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另外,各开口部26、27以各自的中心O5、O6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由此,对于内窥镜2,在一边利用处置器械通道19从开口部26进行抽吸动作,一边从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喷出蒸馏水等的液体时,不会受到对开口部26的抽吸力的影响,可以向体腔内的患处喷出液体。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构成为,从开口部27喷出的液体的喷出方向不会因来自开口部26的抽吸而发生紊乱。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部15设置有前端罩24。关于该前端罩24,更详细而言,参照图2~图4、图14和图15在下面说明其特征。另外,图14是沿着图4的B-B线切断后的设有前端罩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图15是沿着图4的A-A线切断后的设有前端罩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
如图2~图4所示,前端罩24在其前端面上形成有三个阶梯部24a~24c,所述三个阶梯部24a~24c是使两个观察透镜31a、31b和各照明透镜25a、25b的周围朝向前端面的前端侧突出而形成的。
形成于两个观察透镜31a、31b的周围的观察透镜侧阶梯部(下面只称作阶梯部)24a如图4所示,以从观察透镜31a的周围朝向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方向且包含观察透镜31b的周围的方式形成至前端罩24的外缘部。即,前端部15的前端面通过阶梯部24a使各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方向成为平坦的面。
而且,形成于各照明透镜25a、25b的周围的各个照明透镜侧阶梯部(下面只称作阶梯部)24b、24c从各照明透镜25a、25b的周围形成到前端罩24的外缘部。
即,前端罩24在两个观察透镜31a、31b的周围以及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各自的周围形成了具有独立的面的阶梯部24a~24c。
如图14所示,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与前端罩24的阶梯部24a的外表面大致位于同一面内。即,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成为相同高度。换言之,朝向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方向的各观察透镜31a、31b和阶梯部24a各自的外表面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由此,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通过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之上并从各观察透镜31a、31b之间的阶梯部24a的外表面高效地流向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
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由于在各观察透镜31a、31b之间不存在阶梯差,所以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顺畅,形成为气体或液体高效且可靠地通过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而流向前端罩24的外缘部的结构。
因此,内窥镜2通过将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气体或液体吹出,可以使比送气送水喷嘴60更靠远方侧的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处于清洁状态。
另外,如图14所示,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具有如下的阶梯差:前端罩24的设置有送气送水喷嘴60的外表面相对于形成在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周围的前端罩24的阶梯部24a的外表面,降低预定的长度(高度)L1。
因此,吹到各观察透镜31a、31b上的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蒸馏水等液体不易停留在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上,即,可以得到所谓的排水性好的效果。
进而,如图15所示,内窥镜2的作为构成要素的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各自的孔面(前端罩24的设有各开口部26、27的外表面)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相对于各观察透镜31a、31b和阶梯部24a(在图15中仅图示出观察透镜31a)各自的外表面,位于降低预定长度(高度)L2的面上。换言之,开口部26和开口部27的各孔面配设在与各观察透镜31a、31b和阶梯部24a的各自的外表面相比向基端侧偏离了预定长度L2的前端部15的前端面上。而且,长度L2也可以与上述L1为相同长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前端罩24成为如下的凸状,即,具有与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为相同高度的外表面的阶梯部24a独立地向外表面的高度方向突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形成于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周围的阶梯部24a与形成于各照明透镜25a、25b的周围的阶梯部24b、24c的各外表面分别独立地形成在相同高度的面内。
通过形成以上说明的结构,内窥镜2可以防止对附着于各观察透镜31a、31b上的污物等进行洗净后的气体或液体流入处置器械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中,而使其流到朝向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方向的前端罩24的外缘部。其结果是,当从送气送水喷嘴60向内窥镜2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体或液体时,可以可靠地将前端罩24的前端面洗净。
具有上述各种特征(效果)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将设置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将外表面与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各个外表面大致在相同的面内的阶梯部24a设置在前端罩24中,由此,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体或液体以将它们设定为清洁的状态,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并且,特殊光观察不仅可以是荧光观察,也可以是具有以细胞和腺结构为首的组织学上的观察等级(level)的放大倍率(优选为100倍等级以上的放大率)的放大光学***。
并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用***部,该内窥镜用***部用于***体腔内,且在前端部分具有前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部具备:
多个观察窗,所述多个观察窗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用于将入射光分别引导到多个摄像部;以及
送气送水部,其配设在上述前端部中,将气体或液体朝向所述多个观察窗喷出;
在上述前端部中,在朝向上述送气送水部的喷出方向的上述多个观察窗之间,形成有与该多个观察窗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部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具有上述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部还具有在包含上述外表面的表面上露出一部分的构成要素,
上述阶梯部在与露出上述构成要素的上述一部分的上述表面不同的面内具有上述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部中露出上述构成要素的上述一部分的上述表面与上述阶梯部的上述外表面相比,向轴向的基端侧偏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摄像部中的一个是进行通常光观察的第1摄像部,另外一个是进行特殊观察的第2摄像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殊观察是荧光观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摄像部和上述第2摄像部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放大倍率高的光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摄像部和上述第2摄像部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放大倍率较高的光学***。
CN200680001779A 2005-01-07 2006-01-06 内窥镜用***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0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3195A JP4451316B2 (ja) 2005-01-07 2005-01-07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003195/2005 2005-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655A true CN101098655A (zh) 2008-01-02
CN100577087C CN100577087C (zh) 2010-01-06

Family

ID=3664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1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087C (zh) 2005-01-07 2006-01-06 内窥镜用***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96802B2 (zh)
EP (1) EP1834573A4 (zh)
JP (1) JP4451316B2 (zh)
CN (1) CN100577087C (zh)
WO (1) WO20060731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7764A (zh) * 2010-06-11 2014-03-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3813744A (zh) * 2012-08-23 2014-05-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063697A (zh) * 2015-04-24 2016-11-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9528145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5174B2 (ja) * 2005-01-07 2010-11-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US8690831B2 (en) 2008-04-25 2014-04-0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Gas jet fluid removal in a trocar
US8579807B2 (en) 2008-04-28 2013-11-1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bsorbing fluids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JP4864624B2 (ja) * 2006-09-28 2012-02-01 Hoya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の先端光学ユニット
US8100929B2 (en) 2007-06-29 2012-01-2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uckbill seal with fluid drainage feature
JP5046792B2 (ja) * 2007-08-24 2012-10-10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先端部
US7976501B2 (en) 2007-12-07 2011-07-1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Trocar seal with reduced contact area
US9358041B2 (en) 2008-04-28 2016-06-07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Wicking fluid management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8870747B2 (en) 2008-04-28 2014-10-2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craping fluid removal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8273060B2 (en) 2008-04-28 2012-09-2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Fluid removal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11235111B2 (en) 2008-04-28 2022-02-01 Ethicon Llc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D700326S1 (en) 2008-04-28 2014-02-2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Trocar housing
US8636686B2 (en) 2008-04-28 2014-01-2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8568362B2 (en) 2008-04-28 2013-10-2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sorbents
US7981092B2 (en) 2008-05-08 2011-07-1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Vibratory trocar
US9492063B2 (en) 2009-06-18 2016-11-15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US9402533B2 (en) 2011-03-07 2016-08-02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Endoscop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9901244B2 (en) 2009-06-18 2018-02-27 Endochoice,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of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9101268B2 (en) 2009-06-18 2015-08-11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9706903B2 (en) 2009-06-18 2017-07-18 Endochoice, Inc.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system with modular imaging units
US9101287B2 (en) 2011-03-07 2015-08-11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Multi camera endoscope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working channels
US8926502B2 (en) 2011-03-07 2015-01-06 Endochoice, Inc. Multi camera endoscope having a side service channel
US9713417B2 (en) 2009-06-18 2017-07-25 Endochoice, Inc. Image capture assembly for use in a multi-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9872609B2 (en) 2009-06-18 2018-01-23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11547275B2 (en) 2009-06-18 2023-01-10 Endochoice, Inc.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US10165929B2 (en) 2009-06-18 2019-01-01 Endochoice, Inc.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EP2865322B1 (en) 2009-06-18 2020-07-22 EndoChoice, Inc. Multi-camera endoscope
WO2012038958A2 (en) 2010-09-20 2012-03-29 Peermedical Ltd. Multi-camera endoscope having fluid channels
US11864734B2 (en) 2009-06-18 2024-01-09 Endochoice, Inc.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11278190B2 (en) 2009-06-18 2022-03-22 Endochoice, Inc.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WO2012056453A2 (en) 2010-10-28 2012-05-03 Peermedical Ltd. Optical systems for multi-sensor endoscopes
US9642513B2 (en) 2009-06-18 2017-05-09 Endochoice Inc.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JP5368380B2 (ja) * 2010-06-11 2013-12-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ES2747232T3 (es) 2010-09-08 2020-03-10 Kpr Us Llc Catéter con un conjun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US9560953B2 (en) 2010-09-20 2017-02-07 Endochoice, Inc. Operational interface in a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EP2648602B1 (en) 2010-12-09 2018-07-18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Flexible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multi-camera endoscope
JP6054874B2 (ja) 2010-12-09 2016-12-27 エンドチョイス イノベーション センター リミテッド マルチカメラ内視鏡用フレキシブル電子回路基板
US11889986B2 (en) 2010-12-09 2024-02-06 Endochoice, Inc. Flexible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9101266B2 (en) 2011-02-07 2015-08-11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Multi-element cover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CA2798729A1 (en) 2011-12-13 2013-06-13 Peermedical Ltd. Rotatable connector for an endoscope
EP2604175B1 (en) 2011-12-13 2019-11-20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Removable tip endoscope
US9560954B2 (en) 2012-07-24 2017-02-07 Endochoice, Inc. Connector for use with endoscope
US9198835B2 (en) 2012-09-07 2015-12-01 Covidien Lp Catheter with imaging assembly with placement aid and related methods therefor
USD717340S1 (en) 2012-09-07 2014-11-11 Covidien Lp Display screen with enteral feeding icon
USD716841S1 (en) 2012-09-07 2014-11-04 Covidien Lp Display screen with annotate file icon
USD735343S1 (en) 2012-09-07 2015-07-28 Covidien Lp Console
US9517184B2 (en) 2012-09-07 2016-12-13 Covidien Lp Feeding tube with insuffl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therefor
US9986899B2 (en) 2013-03-28 2018-06-05 Endochoice, Inc. Manifold for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9993142B2 (en) 2013-03-28 2018-06-12 Endochoice, Inc. Fluid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10499794B2 (en) 2013-05-09 2019-12-10 Endochoice, Inc. Operational interface in a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JP2015019823A (ja) * 2013-07-18 2015-02-02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639234B2 (ja) * 2013-07-24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050211B2 (ja) * 2013-10-08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050221B2 (ja) * 2013-12-20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722490B2 (ja) * 2014-05-28 2015-05-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849567B2 (ja) * 2017-09-28 2021-03-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14340471A (zh) * 2019-08-27 2022-04-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5024B2 (ja) * 1984-10-26 1994-10-2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4838246A (en) * 1986-08-13 1989-06-13 Messerschmitt-Bolkow-Blohm Gmbh Application part for an endoscope
JPH0253701A (ja) 1988-08-15 1990-02-22 Ube Ind Ltd 除草郊果を有するセメント硬化体ならびに、この硬化体を用いた雑草類または藻類の防除方法
JPH074801Y2 (ja) * 1988-10-11 1995-02-08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H03165731A (ja) 1989-11-22 1991-07-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5199989A (ja) * 1991-10-25 1993-08-10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3242467B2 (ja) 1992-11-18 2001-12-2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575756A (en) * 1993-08-16 1996-1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apparatus
JP3278736B2 (ja) * 1995-08-02 2002-04-30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先端部構造
US5871440A (en) * 1995-12-15 1999-02-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US6217510B1 (en) * 1997-10-02 2001-04-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s and endoscope devices which image regular observation images and fluorescent images as well as which provide easier operation of treatment tools
JP3853931B2 (ja) * 1997-10-02 2006-12-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3526531B2 (ja) * 1998-06-19 2004-05-17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立体内視鏡の先端構造
JP3785908B2 (ja) * 2000-08-17 2006-06-14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観察窓洗浄装置
JP3845311B2 (ja) * 2002-01-21 2006-11-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054222B2 (ja) * 2002-06-05 2008-0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用光源装置
EP1834570B1 (en) * 2005-01-07 2013-07-3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nserted part for endoscopes
WO2006073187A1 (ja) * 2005-01-07 2006-07-1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用挿入部
JP4575174B2 (ja) * 2005-01-07 2010-11-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7764A (zh) * 2010-06-11 2014-03-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9173555B2 (en) 2010-06-11 2015-11-03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CN103637764B (zh) * 2010-06-11 2016-01-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9282882B2 (en) 2010-06-11 2016-03-15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US9943217B2 (en) 2010-06-11 2018-04-17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CN103813744A (zh) * 2012-08-23 2014-05-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3813744B (zh) * 2012-08-23 2016-09-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063697A (zh) * 2015-04-24 2016-11-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063697B (zh) * 2015-04-24 2020-03-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10779717B2 (en) 2015-04-24 2020-09-22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CN109528145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11363940B2 (en) 2017-09-22 2022-06-21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73185A1 (ja) 2006-07-13
JP4451316B2 (ja) 2010-04-14
JP2006187546A (ja) 2006-07-20
US20070260118A1 (en) 2007-11-08
EP1834573A4 (en) 2011-01-26
US7896802B2 (en) 2011-03-01
EP1834573A1 (en) 2007-09-19
CN100577087C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087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1098657B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44665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86360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18620C (zh) 内窥镜用***部
EP1859723B1 (en) Insertion section for endoscope
CN101170941B (zh) 内窥镜的前端部
KR20080043873A (ko) 내시경용 일회용 캡
WO2006073121A1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
CN100566651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1098659A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69172C (zh) 内窥镜用***部
JP4451333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4434964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4868870B2 (ja) 内視鏡
WO2006073122A1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
JP4464860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4358753B2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WO2006075530A1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
JP2006187554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JP2006191986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JP2006255000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