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6651C - 内窥镜用***部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6651C
CN100566651C CNB2005800460786A CN200580046078A CN100566651C CN 100566651 C CN100566651 C CN 100566651C CN B2005800460786 A CNB2005800460786 A CN B2005800460786A CN 200580046078 A CN200580046078 A CN 200580046078A CN 100566651 C CN100566651 C CN 1005666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pickup part
viewing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460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8653A (zh
Inventor
大田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8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66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665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部,其通过可靠地洗净附着在各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等,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部特征在于,具有:***部,其具有前端部,并在内部设行管道,该管道具有可贯穿***医疗器具的内周长;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和开口部,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并与所述管道连通,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体腔内的内窥镜用***部。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等。内窥镜例如通过将细长的***部***到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等、或者根据需要使用***在处置工具贯穿通道内的处置工具来进行各种处置。在***部的前端设有弯曲部,通过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可以改变前端部的观察窗的观察方向。
一般地,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的外表面在***到体腔内时,有时会有体液等附着而妨碍观察的情况,所以设有洗涤用的送气送水喷嘴。进而,通过从送气送水喷嘴喷出洗净液或者吹出空气等,可以确保清洁的观察视野。
例如,如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具有作为观察光学***的多个物镜光学***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多个摄像单元,多个物镜光学***和送气送水喷嘴的开口部以排列在大致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在***部前端。
此外,近年来所使用的内窥镜具有:用于贯穿***各种钳子、或抽吸体腔内的体液、污物等的管道(以下称为处置工具通道);以及用于向患部方向吹出洗净液以便洗净附着在作为被检部位的患部的粘膜、血液或者污物等的管道(以下称为前方送水通道)。在前端部的前端面配设有这些处置工具通道以及前方送水通道的各开口部。
在使用内窥镜对体腔内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希望确保观察视野为良好的状态。换言之,在使用内窥镜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使从送气送水喷嘴的开口部喷出的洗净液或者空气可靠地对各观察光学***吹出,来可靠地洗净附着在该各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06-154155号公报中,对于可靠地洗净附着在各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并且确保观察视野为良好的状态的那样的、该各观察光学***、处置工具通道的开口部、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和送气送水喷嘴的开口部的位置关系并没有进行特别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部,其通过可靠地洗净附着在各观察光学***的外表面上的污物,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部具有:***部,其具有前端部,并在内部设有管道,该管道具有可贯穿***医疗器具的内周长;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和开口部,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并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与图2不同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内窥镜的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C-C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D-D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5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弯曲部的沿图5中的F-F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2是在图5的前端部和弯曲部的剖面图中进一步沿普通光摄像单元剖开的剖面图。
图13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与图4不同的平面图。
图14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时的、与图4和图13不同的平面图。
图15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时的、与图4、图13和图14不同的平面图。
图16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时的、与图4、图13、图14和图15不同的平面图。
图17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时的、与图4、图13、图14、图15和图16不同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结构。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结构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具有:可进行普通光观察和荧光观察的内窥镜2;向该内窥镜2供给照明光的光源装置3;作为对具有内窥镜用***部的内窥镜2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器4;作为显示部的监视器5,其通过输入从该处理器4输出的影像信号,来显示普通观察用或荧光观察用的各内窥镜图像;进行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装置6;以及进行前方送水的前方送水装置6a。
内窥镜2具有:易于***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的细长的***部11;与该***部11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12;和从该操作部12的侧部延伸出的通用电缆13。在该通用电缆13的端部上设置的连接器14可自由装卸地与光源装置3连接。
此外,内窥镜2的***部11构成为具有:形成在***部11的前端的硬质的前端部15,其具有作为内窥镜用***部的结构;形成在该前端部15的基端的弯曲部16;和从该弯曲部16的基端形成到操作部12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7。
在***部11内贯穿***有传递照明光的光导21。该光导21经操作部12贯穿***在通用电缆13内,基端部22与从连接器14突出的未图示的光导连接器连接。
另外,该光导21的前端部分固定在前端部15内。此外,在前端部15的前端部分配设有作为照明光学***的后述的照明单元的照明透镜25,从光导21经过照明透镜25射出照明光。此外,在前端部15的前端面设有前端罩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导21例如在操作部12内分支,并且以分成两股的状态贯穿***在***部11中。并且,被分割成两股的各光导21的前端面分别配置在设于前端罩24的两个照明透镜25的背面附近。
此外,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部11内设有作为第一管道的处置工具通道(也称作钳子通道),该处置工具通道是具有可贯穿***作为医疗器具的钳子等处置工具的程度的内周长的管道。并且该处置工具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开口。
该处置工具通道在***部11的基端侧分支。并且所述处置工具通道的一方贯穿***到配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处置工具***口。另外,处置工具通道的另一方在***部11和通用电缆13内通过并与抽吸通道连通,其基端经过连接器14与未图示的抽吸单元连接。
在前端部15的内部配设有两个摄像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置有:用于普通光观察的作为第一摄像部的普通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以下称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用于特殊光观察的作为第二摄像部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以下称为荧光摄像单元)31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摄像部是能够进行作为特殊光观察的荧光观察的荧光观察用摄像单元,但例如也可以是夜视观察用摄像单元、红外线观察用摄像单元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于荧光观察用。
信号电缆38a、38b的一端分别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相连接。这些信号电缆38a、38b的另一端贯穿***在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内,且在设于连接器14内的中继基板42上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可切换地连接。
该共用的信号电缆43在与连接器14连接的镜体电缆(scope cable)44内通过并与处理器4连接。
在该处理器4内设有:分别驱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的驱动电路45a、45b;经过中继基板42对分别从所述两个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46;和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6等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47。
另外,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中设有:控制开关48a、48b;送气送水按钮63;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望远/变焦操作的未图示的开关(也称为望远/变焦用按钮);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和上述未图示的处置工具***口。
这些控制开关48a、48b分别经过信号线49a、49b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控制开关48a产生指示切换的信号,控制开关48b产生例如定格(freeze)指示的信号。
中继基板42例如对应于控制开关48a的操作进行这样的切换动作:从与各摄像元件分别连接的信号电缆38a、38b中的一个信号电缆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相连接的状态,切换成另一个信号电缆与所述信号电缆43连接的状态。
具体地讲,例如通过操作控制开关48a,经由贯穿***在镜体电缆44内并与控制电路47电连接的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输出切换信号。关于连接切换信号线49c的中继基板42,其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的输入端在通常为低电平(low level)的状态,中继基板42将切换控制端子下拉(pull down),在该状态下,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此外,在起动开始状态下切换控制端子也设定为低电平。即,若不进行切换指示的操作,中继基板42的切换控制端子就设定为普通光观察用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控制开关48a,则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经过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的输入端施加成为高电平(highlevel)的控制信号,并且,中继基板42的切换控制端子被上拉。而且在该状态下,变成荧光摄像单元31B的信号电缆38b与共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并且,如果在所述状态下使用者操作了控制开关48a,则来自控制电路47的信号通过切换信号线49c向中继基板42的输入端施加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切换控制端子被下拉。并且,在该状态下,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信号电缆38a和公用的信号电缆43连接。
此外,伴随控制开关48a的操作,控制电路47经镜体电缆44内的控制信号线49d还向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输出控制信号。然后,控制电路58根据从控制电路47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光源装置3所具有的各部,成为可产生普通观察光或荧光观察用激发光的状态。并且,控制电路47通过控制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来使信号处理电路46进行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摄像元件对应的动作。
光源装置3具有:灯51,其产生包括激发光的波长的白色光;使该灯51的光为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52;旋转滤光器53,其配置在该准直透镜52的光路中,沿该旋转滤光器53的周向设置有分别使例如可见光波段(380nm~780nm)中的R(RED)、G(GREEN)、B(BLUE)的波段的光通过的RGB滤光器;以及使该旋转滤光器53的透射光进行会聚并向光导21的基端部22射出的聚光透镜54。
此外,在设有RGB滤光器的旋转滤光器53上在周向的外侧设有使波长比可见光波段的波长短的波段的激发光通过的激发光用滤光器。此外,该旋转滤光器53由电动机55来驱动旋转。并且,该电动机55安装在齿条(rack)56上,通过与该齿条56啮合的带齿轮的电动机57,如箭头所示,该电动机55可沿与照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该带齿轮的电动机57由控制电路58控制。此外,该控制电路58经过控制信号线49d与处理器4的控制电路47连接,并通过控制开关48a的操作来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另外,在前端部15中配置有作为送气送水部的送气送水喷嘴60,该送气送水喷嘴60使其喷出口面向配置于前端罩24中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后面也称为观察透镜)的外表面。
如后所述,该送气送水喷嘴60与送气送水管道61连接,该送气送水管道61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基端侧分支成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两个管道,并且在其前端侧该两个管道合并成一个管道。
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贯穿***到通用电缆13的连接器14,并与内置有进行送气和送水的未图示的泵的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在处于其中途的操作部12内,插装有送气送水按钮63。并且,通过操作上述的送气送水按钮63来进行送气和送水。
由此,送气送水喷嘴60将空气等气体或者蒸馏水等液体吹到配置于喷出方向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各物镜的外表面上,以除去和洗净体液、附着物等,从而能够确保清洁状态下的摄像和观察视野。
并且,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部11内设有作为第二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该前方送水通道用于向体腔内的被检部位输送蒸馏水等液体。并且,该前方送水通道的前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开口。
该前方送水通道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并且插装有配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当操作该前方送水按钮时,从***部11的前端面向***体腔的***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由此,能够洗净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的体液等。此外,如图1所示,脚踏开关6b与从前方送水装置6a延伸出的电缆连接,通过操作该脚踏开关6b,使用者能够从***部11的前端面向***体腔的***方向吹出蒸馏水等液体。
此外,上述的处置工具通道和前方送水通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管道。
如图2~图4所示,在配置于***部11的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配置有: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构成第一观察光学***的作为第一光学部件和第一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a;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构成第二观察光学***的作为第二光学部件和第二观察窗的观察透镜31b;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工具通道的开口部26;以及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此外,如前所述,在前端罩24中配置有送气送水喷嘴60,并且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31b。
配置于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的观察透镜31a使入射到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光会聚。另外,配置于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的观察透镜31b使入射到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光会聚。
此外,图2和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前端罩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观察图1中的内窥镜的前端罩的平面图。此外,两个观察透镜31a、31b为光学部件。
具体来讲,当从前端观察前端部15时,在大致圆形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在大致中央处配设有观察透镜31a,并且,在面向图4的纸面观察到的左右,以夹着该观察透镜31a的方式配设有照明透镜25a和照明透镜25b。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面向图4的纸面,在观察透镜31a的右侧上方配设有前方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7,在左侧上方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60,在右侧下方配设有作为第二观察光学***的观察透镜31b,在左侧下方配设有送气送水通道的开口部26。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配设于前端罩24的各观察透镜31a、31b、各开口部26、27和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将在以后进行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部11的前端部分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前端部和弯曲部的沿图4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6是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1中的内窥镜的送气送水管道的分支部分的剖面图。图8是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C-C线剖开的局部剖面图。图9是表示前端部的沿图4中的D-D线剖开的局部剖面图。图10是前端部的沿图5中的E-E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1是弯曲部的沿图5中的F-F线剖开的剖面图。
如图5所示,在内窥镜2的弯曲部16中可自由转动地连续设置有圆环状的多个弯曲块7。各弯曲块7具有通过焊接等手段固定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wire guard)7a。如图10所示,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在围绕***轴彼此错开大致90°的位置,固定在一个弯曲块7的内周面上。
另外,在这多个弯曲块7上以覆盖它们的外周的方式包覆有将细的线等编成筒状而形成的弯曲编织层(blade)9,并且通过在该弯曲编织层9上包覆外皮10以保持水密性。并且,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弯曲块7、弯曲编织层9和外皮10来形成弯曲部16。
该外皮10在由前端部15、弯曲部16和挠性管部17构成的***部11的全长范围内一体地进行包覆,外皮10的前端外周部分通过绕线粘接部10a紧固于前端部15。
另外,从弯曲部16向基端延伸出的、作为弯曲操作单元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贯穿***在***部11内。这四根弯曲操作线8设置成:该弯曲操作线8的前端部分通过设于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参照图11。此外,在图5中仅示出了一个),分别保持固定成围绕***轴错开大致90°,弯曲操作线8的基端侧部分分别贯穿***在设于弯曲块7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
此外,前端部15和各弯曲块7连接成:在弯曲部16的***轴呈大致直线的状态下,各弯曲操作线8大致为直线,该弯曲操作线8由设于前端部15的固定环18的各固定部18a保持和固定、并贯穿***在各弯曲块7的各操作线防护件7a中。
另外,如图1所示,这些弯曲操作线8形成为:该弯曲操作线8的基端部设于操作部12(参照图1)内,并与未图示的、连接在弯曲操作旋钮上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以便交替地进行牵引或松弛。
四根弯曲操作线8根据弯曲操作旋钮的预定操作而分别牵引松弛,由此,弯曲部16被向四个方向进行弯曲操作。另外如后所述,所述四个弯曲方向是与由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得到的、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大致一致的方向。
另外,向所述上下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作为第一弯曲操作单元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与向所述左右方向操作弯曲部16的作为第二弯曲操作单元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分别成对。即,分别贯穿***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所述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一弯曲操作单元;分别贯穿***保持在弯曲部16内的弯曲块7的与所述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两根弯曲操作线8是第二弯曲操作单元。
在前端部15内配设有:由硬质金属构成的、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孔部的圆柱部件15a;以及外嵌于该圆柱部件15a的基端侧外周部的圆环状的加强环15b。另外,具有上述四个固定部18a的固定环18插嵌在前端部15的加强环15b的内周侧。并且,加强环15b的基端部分与最前端的弯曲块7连接。
在形成于前端部15内的圆柱部件15a的七个孔部中,两个孔部形成处置工具通道19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端部分,余下的五个孔部中分别配置有上述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荧光摄像单元31B、送气送水喷嘴60、以及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
而且,圆柱部件15a的上述七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构成配置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第一观察光学***配置单元,所述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一观察光学***固定单元固定,并包括构成第一观察光学***的观察透镜31a。另外,另一个孔部构成配置荧光摄像单元31B的第二观察光学***配置单元,所述荧光摄像单元31B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二观察光学***固定单元固定,并包括构成第二观察光学***的观察透镜31b。并且,另外两个孔部中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一和第二照明光学***固定单元固定配置有两个照明透镜单元,所述两个照明透镜单元分别具有作为第一和第二照明光学***的各照明透镜25,这两个孔部中的一个是第一照明光学配置单元,另一个是第二照明光学配置单元。
并且,上述七个孔部中配置作为送气送水部的送气送水喷嘴60的孔部构成通过例如螺钉、粘接剂等第一送气送水固定单元来固定配置送气送水喷嘴60的送气送水配置单元。再有,上述七个孔部中配置作为第一内窥镜管道的处置工具通道19的孔部构成第一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配置作为第二内窥镜管道的前方送水通道20的孔部构成第二内窥镜管道配置单元。并且,处置工具通道19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一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固定配置在上述七个孔部中的一个孔部中,前方送水通道20通过例如小螺钉、粘接剂等第二内窥镜管道固定单元固定配置在另一个孔部中。
处置工具通道19构成为具有:在设于前端部15的前端面的前端罩24上开口的开口部26;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的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19a;和由柔软的管构成的处置工具管道19b,其前端部分覆盖管部件19a的基端部分并通过绕线(糸巻き)进行连接和固定。
该处置工具管道19b贯穿***在***部11内,其基端在操作部12中,如上所述在图1中未图示的处置工具***口处开口。
此外,同样在前端罩24上具有开口部27的前方送水通道20构成为具有: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的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20a;和前方送水管道20b,其覆盖管部件20a的基端部分,并且前端部分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
该前方送水管道20b通过***部11、操作部12和通用电缆13贯穿***至连接器14,并与前方送水装置6a连接。此外,如上所述,作为前方送水通道20的前方送水管道20b在操作部12中插装有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
如图6所示,送气送水喷嘴60是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状部件,其基端部分插嵌在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孔部中,并且使其前端侧的开口部60a面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侧。
在圆柱部件15a的与送气送水喷嘴60对应的孔部的基端侧,插嵌有管部件62的前端部分,送气送水管道61与该管部件62的基端部分连接。另外,管部件62和送气送水管道61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
如图7所示,该送气送水管道61的基端部分与分支管50连接,该分支管50的分支端部分别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的前端部分连接。由此,送气送水管道61与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连通。另外,各管道61、61a、61b和分支管50通过绕线进行连接和固定,在各个连接部分和分支管50整体的周围涂敷有例如粘接剂等,以保持各连接部分的气密性(水密性)。
此外,在形成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七个孔部中,在其中两个中分别从前端侧插嵌有照明透镜单元23,在这两个孔部的基端部分分别插嵌有光导21的前端部分。如图8和图9所示,照明透镜单元23构成为具有:多个照明透镜25;保持这些照明透镜25的保持框23a。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照明透镜单元23分别具有成为各照明透镜25的最前端的照明透镜25a、25b。
光导21以在其前端部分包覆有圆筒部件21a的方式,由将多个纤维集束起来的外皮29包覆。圆筒部件21a的基端部分与通过绕线固定前端部分的管28连接和固定,被外皮29包覆的光导21贯穿***在管28内。
返回图6,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具有:透镜单元32;为CCD(ChargeCoupled Dev ice:电荷耦合器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等的摄像元件33;以及电路基板34。
透镜单元32构成为具有第一~第四透镜组32A~32D和第一~第四透镜框32a~32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a的四个物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32A保持于第一透镜框32a中,由一个物镜构成的第二透镜32B保持在第二透镜框32b中,由两个物镜构成的第三透镜组32C保持在第三透镜框32c中,由三个物镜构成的第四镜头组32D保持在第四透镜框32d中。
另外,保持第二透镜32B的第二透镜框32b是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可以进退以便进行变焦的移动框。此外,根据操作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变焦用的操作按钮时输出的驱动/停止信号,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进行后述的动作,通过该动作,第二透镜框32b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用于使第二透镜框32b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停止信号,从设于操作部12的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按钮经过图10所示的信号线38c,输出至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该信号线38c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通过***部11内贯穿***至设有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按钮的操作部12。
此外,如图11所示,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具有从设有透镜单元32等的部分沿与摄像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的伸出部201(参照图12)。另外,如图12所示,伸出部201的外部被支承框103大致覆盖。此外,在伸出部201的内部设有移动透镜框101、驱动轴部件102、旋转驱动部104、柔性基板105、连接器部106和电缆107。
如图12所示,关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第二透镜框32b,其一部分向与摄影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在该一部分中,第二透镜框32b与移动透镜框101一体地形成。移动透镜框101形成为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的面敞开的大致“コ”字状,该移动透镜框101设置成与支承框103抵接、并且可在支承框103的内周面上滑动的状态。此外,移动透镜框101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基端侧的面上具有与驱动轴部件102的螺纹部102a螺合的螺纹孔。旋转驱动部104具有:以外周面与支承框103抵接的方式设置的外框104a;和设在外框104a的内部的、作为驱动单元的电动机104b。电动机104b在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与驱动轴部件102连接。此外,电动机1041在内部具有向摄影光轴方向的基端侧的外部延伸出的柔性基板105。柔性基板105经过连接器部106与在内部设有信号线38c的电缆107连接。
例如,当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未图示的变焦用操作按钮,输出用于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进行基于该操作的操作指示的驱动/停止信号时,该驱动/停止信号经过信号线38c、连接器部106、柔性基板105输入到电动机104b。电动机104b根据所输入的所述驱动/停止信号,使设于摄影光轴方向的前端侧的驱动轴部件102旋转。驱动轴部件102当通过电动机104b旋转时,通过螺纹部102a和移动透镜框101的螺纹孔的螺合,将电动机104b的旋转驱动转换成光轴方向的直线运动。通过这样的作用,驱动轴部件102能够使移动透镜框101例如在图12中的箭头Z1所示的方向即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然后,当移动透镜框101沿图12中的箭头Z1所示的方向移动时,配合该进退移动,设于第二透镜框32b的第二透镜32B也沿例如图12中的箭头Z2所示的方向即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由于上述动作在设于伸出部201的各部进行,因此,例如普通光摄像单元31A能够在监视器5上放大显示在下述的观察透镜31a的视野内获得的内窥镜图像的一部分。
另外,在内窥镜中,在以贯穿***部的内部的方式设置的处置工具通道等管道的配置位置例如取决于使观察光学***或者该观察光学***的一部分在透镜光轴方向上移动的、作为用于进行放大显示的机构的电动机等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这些配置位置的位置关系,内窥镜的***部的外径变大,其结果为使用者在将该***部***到患者的体腔内时,给该患者带来的痛苦增大。
通过上述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所具有的处置工具通道19和荧光摄像单元31B,如图11所示,夹着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伸出部201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能够使***部11细径化,其结果为在使用者将***部***到患者的体腔内时,能够减轻给该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能够扩大可***的体腔的应用范围。
另外,用于使第二透镜框32b和移动透镜框101沿摄影光轴方向移动的单元,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使用由电动机104b等构成的机构的单元,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由致动器等构成的机构、由钢丝等构成的机构等的单元。
摄像元件33中,在位于第四透镜框32d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并列设置的覆盖透镜33a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3向电路基板34输出与光学像对应的电信号。该电路基板34具有电气部件和配线图案,该电路基板34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3的光学像转换成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至信号电缆38a。此外,电路基板34通过锡焊等手段与信号电缆38a所具有的多根信号线连接。
覆盖透镜33a、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通过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各自的外周部,并由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
此外,信号电缆38a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向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传递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元件33和电路基板34获得的图像信号。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一样具有透镜单元36、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38以及电路基板39。
透镜单元36构成为具有第一和第二镜头组36A、36B、以及第一和第二透镜框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观察透镜31b的七个物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36A保持在第一透镜框36a中,第二透镜36B保持在第二透镜框36b中。
摄像元件38中,并列设置在位于第二透镜框36b最基端的物镜的基端侧的覆盖透镜40设置在受光面侧,该摄像元件38向电路基板39输出光学像的电信号。该电路基板39与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电路基板34一样具有电气部件和布线图案,在电路基板39上通过锡焊等手段连接有信号电缆38a所具有的多根信号线。并且,电路基板39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38的光学像转换成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至信号电缆38b。
覆盖透镜40、摄像元件33、电路基板34、和信号电缆38a的前端部分通过绝缘密封树脂等一体地覆盖各自的外周部,并由加强用圆环部35a和绝缘管35b包覆。
此外,信号电缆38b经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14的中继基板42和信号电缆43,向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46传递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的摄像元件38和电路基板39获得的图像信号。
以上所说明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分别插嵌在设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的预定的孔部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与粘接剂等牢固地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前端配置的观察透镜31a,其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比在荧光摄像单元31B的前端配置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
此外,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为:两个摄像元件33、38各自的受光面相对于***部11的***轴正交,并且两个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
此外,在图1所示的监视器5上显示通过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的被摄体像,但该监视器5的上下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各摄像元件33、38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水平传送方向一致。即,通过各摄像单元31A、31B拍摄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与监视器5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部11的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确定成与该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相对应。即,如上所述,通过对设于操作部12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预定的操作,贯穿***在弯曲部16内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牵引和松弛,弯曲部16可以向与监视器5中显示的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自由弯曲。
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在前端部15内的设置方向确定成:各自的摄像元件33、38的水平传送方向和垂直传送方向分别一致,以使得即使普通光观察和荧光观察切换,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也始终等同于弯曲部16的弯曲操作方向的上下左右方向。
由此,使用者能够对弯曲部16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不会产生将内窥镜图像切换为普通光的观察图像与荧光观察图像时在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的不协调感。
此外,在后述说明中的、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作为与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和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通常监视器5配置成其上下方向与铅直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并且,与上述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作为与监视器5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左右方向以及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左右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进行说明。
这里,对于在以上所说明的内窥镜***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使用者将内窥镜2的连接器14与光源装置3连接,并且将镜体电缆44的一端连接在该连接器14上,将镜体电缆44的另一端与处理器4连接。此外,使用者将送气管道61a和送水管道61b与送气送水装置6连接。
然后,使用者使光源装置3等的电源开关为接通(ON),分别设定成工作状态。此时,处理器4和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47、58成为可收发控制信号等的状态。
此外,在起动刚开始之后的状态下,中继基板42设定成选择了普通光摄像单元31A侧。并且控制电路47进行设定成普通光观察状态的控制动作。即,控制电路47向光源装置3的控制电路58发送控制信号,设定成用于普通光观察的照明光的供给状态。
并且,该控制电路47进行使CCD驱动电路45a驱动的控制,并且将信号处理电路46的工作状态设定成普通光观察模式。
使用者将内窥镜2的***部11***体腔内,设定成可以观察诊断对象的患部等。
如上所述,光源装置3成为用于普通光观察的照明光的供给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滤光器53在RGB滤光器配置在照明光路中的状态下由电动机55驱动旋转。然后,将RGB的照明光作为面顺序光提供给光导21。与此同步地,CCD驱动电路45a输出CCD驱动信号,经照明透镜25a、25b对患者体腔内的患部等进行照明。
被照明的患部等被摄体,通过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透镜单元32在摄像元件33的受光面上成像,并被进行光电转换。然后,通过施加驱动信号,该摄像元件33输出光电转换后的信号。该信号经过信号电缆38a和由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至信号处理电路46。
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A/D转换后,暂时存储在R、G、B用存储器中。
然后,R、G、B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被同时读出成为同时化了的R、B、G信号,然后经过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并在监视器5中进行彩色显示。
并且,当使用者希望对于通过普通光观察进行了观察的患部通过荧光观察来更详细地调查该患部时,使控制开关48a为接通(ON)。这时,控制电路47接收从控制开关48a输出的切换指示信号,进行中继基板42的切换控制,并且经控制电路58将光源装置3设定成用于荧光观察的激发光的供给状态。
然后,控制电路47将CCD驱动电路45b控制成工作状态,并且,将信号处理电路46设定成荧光观察的处理模式。
在该情况下,光源装置3内的控制电路58通过带齿轮的电动机57使旋转滤光器53与电动机55一起沿与照明光路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在照明光路中配置激发光滤光器。
在该状态下,来自灯51的光透过激发光滤光器,并作为具有例如400~450nm附近的波段的光提供给光导21。然后,该激发光经照明透镜25a、25b照射向体腔内的患部等。
照射了激发光的患部等若为癌组织等异常部位,则吸收该激发光产生比正常组织的情况要强的荧光。产生该荧光的部位的光通过荧光摄像单元31B的透镜单元36在摄像元件38的受光面上成像,并被进行光电转换。
然后,该摄像元件38通过施加来自CCD驱动电路45b的驱动信号而输出光电转换和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经信号电缆38b和由中继基板42选择的共用的信号电缆43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
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了A/D转换后,例如同时存储在R、G、B用存储器中。
然后,在R、G、B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被同时读出而成为被同时化了的R、G、B信号,然后经过D/A转换而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并在监视器5中进行黑白显示。
此外,可以将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6内的信号电平与多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通过改变分配的颜色来模拟彩色化进行显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进行普通光观察,并且还能进行荧光观察,所以与仅进行普通光观察的内窥镜相比,可以实现更易于诊断的内窥镜。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分别设置了各摄像单元31A、31B,所以可以得到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和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即荧光观察图像。即,作为第一摄像部的摄像单元31A根据由配置在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的观察透镜31a进行聚光的光,可以得到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并且,作为第二摄像部的摄像单元31B根据由配置在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中的观察透镜31b进行聚光的光,可以得到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
特别是在进行荧光观察的情况下,与普通观察的情况相比,大多拍摄微弱的光的像。因此,在荧光观察下,优选使用S/N(信噪比)高的摄像元件。并且,作为荧光观察用的摄像元件,在兼用普通观察用的摄像元件时,容易成为S/N低的图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适于荧光观察的专用的摄像元件38,所以可以得到S/N好的荧光图像。
另外,通过形成如下结构,即,设置切换用的中继基板42,且两个摄像单元31A、31B中只有一个摄像单元与处理器4连接,从而,与必须始终对两个摄像单元31A、31B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窥镜***1。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观察透镜31a、31b两者的外表面吹出气液以将它们设定为清洁的状态,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因此,可以使***部11细径化,可以减轻***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扩大可以***的应用范围。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形成为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同样的外观结构,经由镜体电缆44与对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进行驱动和信号处理的未图示的处理器连接,由此与现有的内窥镜同样也可以作为普通光观察用的内窥镜使用。即,内窥镜2保持着与仅具有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单元的现有内窥镜相同的互换性,并且也可以与现有的处理器连接来使用。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而具有各种特征(效果)。
首先,参照图13,对配设于前端罩24的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的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3是表示前端罩的前端面的主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设前端罩24的中心为O0,设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为O1,设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为O2。此外,设后述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的中心分别为O3、O4,设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中心为O5,设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中心为O6。并且,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的线设为垂直线X,将通过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中心O0的、弯曲左右方向的线设为水平线Y。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垂直线X为与铅直线等同的线。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配置在面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左侧上方,并且使其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也可以配置在面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上方,并且使其喷出口60a面向观察透镜31a侧。此时,送气送水喷嘴60和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置成排列在大致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向作为预定方向的图中的箭头线AR方向喷出的方式,将送气送水喷嘴60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该送气送水喷嘴60从喷出口60a以扩散的方式向气液喷出范围A内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此外,箭头线AR为在与具有喷出口60a的送气送水喷嘴60的前端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通过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央的线。
如上所述,送气送水喷嘴60的绕轴的设置方向、即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确定成:在箭头线AR的线上与通过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观察光轴交叉。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所面向的方向确定成: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相对于垂直线X具有成为第一角度的预定的角度θ1。
另一方面,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设在朝向图13的纸面观察到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右侧下方,并且从前端观察前端罩24时,该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至少具有与箭头线AR相交的部分。此外,观察透镜31b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并且其中心O2位于比箭头线AR的线段更靠下方侧的位置。另外,观察透镜31b相对于观察透镜31a在箭头线AR方向侧,并且其配置在到送气送水喷嘴60的距离比观察透镜31a到送气送水喷嘴60的距离远的位置上。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和两个观察透镜31a、31b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
更详细地讲,连接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a,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42时,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2,并且为略微向下方侧偏移。另外,如图13所示,连接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孔面中心和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的线b,在从前端面侧观察前端罩24时,相对于箭头线AR具有预定角度θ3,并且为略微向下方侧偏移。
由此,各观察透镜31a、31b在前端罩24上配置的各位置被确定,与此对应地,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的方向(箭头线AR方向)被确定。并且,所述角度θ2、θ3设定成这样的范围:在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范围内包含观察透镜31b的整个外表面。
此外,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设定成:当从前端罩24的前端侧观察时,包含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
另外,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观察透镜31b的外径的观察透镜31a以接近送气送水喷嘴60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
即,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的方向,前端罩24在比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送气送水喷嘴60,该水平线Y是将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上下方向大致两等分的线。换言之,送气送水喷嘴60从所述水平线Y向所述喷出方向(箭头线AR方向)的反方向远离地配设在前端罩24上。
并且,前端罩24具有以在垂直线X上不存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与长度方向的轴(与***方向平行的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方式配设的送气送水喷嘴60,该垂直线X是将相对于从前端面侧观察到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弯曲部16的弯曲左右方向的反方向)、即各摄像单元31A、31B具有的各个摄像元件33、38进行处理的垂直传送方向的左右方向两等分的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和喷出口60a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从垂直线X向左方方向离开了预定距离的位置。即,在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侧观察时,送气送水喷嘴60配置成:其长度方向的轴位于比在上下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并且从在左右方向将前端罩24两等分的垂直线X向左方侧偏移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设在大致直线上。其结果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从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体或液体,由此可以将该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设定为清洁状态,并能够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另外,送气送水喷嘴60配置在其长度方向的轴比将前端罩24上下二等分的水平线Y更靠上方侧且从将前端罩24左右二等分的垂直线X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与送气送水喷嘴60连通的送气送水管道61在***部11大致为直线的状态时,大致笔直地贯穿***于前端部15内和弯曲部16内,而不会与配设在前端部15内的固定环18的四个固定部18a和分别设置在配设于弯曲部16内的各弯曲块7上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抵接。
进而,通过上述送气送水喷嘴60的配置,可防止送气送水管道61在弯曲部16内与分别贯穿***保持于各弯曲块7的四个操作线防护件7a中的四根弯曲操作线8接触。因此,不会妨碍弯曲操作线8由牵引松弛而进行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弯曲操作线8的摩擦引起的恶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可以使***部11、特别是前端部15和弯曲部16细径化,从而可以减轻***时带给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扩大可以***的体腔的应用范围。
并且,一般内窥镜2是由使用者使弯曲部16的弯曲上下方向与铅直方向的上下对应地进行使用。因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因重力的影响而在喷出口60a的远方侧向下方侧流下。
进而,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并且利用处置工具通道19进行抽吸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设置于前端罩24的下方侧的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的抽吸力,上述液体或者上述气体受到向开口部26的方向吸引的力,其流动向弯曲下方侧变化。
鉴于这种情况,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所具有的各部中,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和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以这样的状态配置:连接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和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的线a,相对于从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等液体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向弯曲部16的弯曲下方侧偏移预定的角度θ2。
因此,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向比喷出方向更靠弯曲下方侧流下的蒸馏水等液体因重力的影响,被高效地吹到位于比观察透镜31a离送气送水喷嘴60更远的位置的观察透镜31b上,从而可将观察透镜31b洗净为清洁的状态,能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进而,通过进行抽吸,流动向弯曲下方侧产生变化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的气液,也能同样高效地吹到观察透镜31b上,从而可将观察透镜31b洗净为清洁的状态,能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并且,在***患者的体腔内的内窥镜2在***部11上附着有污物等。另外,前端罩24的前端面成为与***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因此容易附着污物等。另外,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为了确保各自的观察视野,优选要可靠地洗净所附着的污物等。
一般在使用内窥镜2的观察中,进行普通光观察的频率比进行荧光观察的频率高。因此,在普通光观察中优选要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和足够的受光光量。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配设在前端部15的前端面的大致中央附近,并且具备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的观察透镜31a,所述观察透镜31b对为了摄像而入射到荧光摄像单元31B上的光进行引导,由此实现了确保普通光观察下的良好的观察视野和足够的受光光量。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放大功能,为了抑制望远/变焦时的像差,需要设置多个透镜组32A~32D,其结果是,由于光线高度变高,所以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变大。
换言之,观察透镜31a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即,观察透镜31a的外表面积大于观察透镜31b的外表面积,并使入射光聚光在设置于入射的光的成像侧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摄像单元33上。
另外,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窥镜2不同,还存在进行普通光观察的摄像单元不具有放大功能的内窥镜。在这样的内窥镜中,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最大的观察透镜能够与进行特殊观察的摄像单元对应。
而且,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接近喷出口60a的一侧的喷出力大,随着变为喷出方向的远方侧,其喷出力降低,并且因扩散而形成的密度降低。
鉴于这种情况,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与送气送水喷嘴60接近的位置上,所述观察透镜31a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而且,如上所述,观察透镜31a的整个外表面包含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的喷出范围A内。
由此,由于内窥镜2的容易附着体液、污物等的透镜直径(作为外径的直径)大的观察透镜31a接近送气送水喷嘴60,所以不会受到从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的喷出力和密度的降低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洗净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如上所述,其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在图13所示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并列设置在大致直线上。另外,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在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的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上,没有配设其他构成部件。
即,在箭头线AR上,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到前端罩24的外周侧的前端面上没有配设其他构成部件。
通过这种结构,对附着于各观察透镜31a、31b上的污物等进行洗净后的气液不会流向其他构成部件,而是流到前端罩24的朝向喷出方向即箭头线AR方向的外缘部。其结果是,当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时,可以可靠地洗净内窥镜2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
接着,参照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对配设在前端罩24中的两个照明透镜25a、25b、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以及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的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两个照明透镜25a、25b以夹着配设在大致中央处的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的方式配设在弯曲左右方向的位置上。并且,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左侧下方的位置上,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观察透镜31a的右侧上方的位置上。
而且,如图13所示,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各自的孔面整体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所述气液喷出范围A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以扩散的方式喷出蒸馏水或者空气等气液的范围。
详细而言,如图14所示,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的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B内,该区域B是沿箭头线AR分成两份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下方侧的区域,该箭头线AR表示从送气送水喷嘴60的喷出口60a喷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
并且,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的不包含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C内,该区域C是沿箭头线AR分成两份的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方侧的区域。
换言之,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分别配设在相对于表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喷出方向的箭头线AR大致对称的位置。即,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中心O5与中心O6的位置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上。
此外,开口部26如图15所示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当对通过直线M连接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和开口部26的中心O5时的第一距离、与通过直线N连接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和开口部26的中心O5时的第二距离进行比较时,
(第一距离)<(第二距离)。
换言之,如图15所示,开口部26配置成其中心O5位于在比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4更靠下方的位置,该观察透镜31b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置的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之中的、配置在更下方的观察透镜。换言之,如图15所示,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相比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开口部26配置在更加接近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一方的位置。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于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开口部26,相对于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这样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流入到各开口部26和27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开口部26相对于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这样的位置。因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不仅可以可靠地吹到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上,还可以可靠地吹到远方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其结果是,气液被可靠且高效地吹到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将观察透镜31b洗净成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开口部26配置在相比于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更加接近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一方的位置。此外,一般在处置工具通道19中贯穿***未图示的处置工具之后,关于从开口部26突出以进行使用的频度,在普通光观察时比荧光观察时要高。因此,通过将开口部26相对于观察透镜31a配置在如上述所述的位置上,当使用者在普通光观察时使用处置工具来进行针对患部的处置时,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处置。
进而,在不包含气液的喷出范围A的各区域B、C中,各开口部26、27以分别尽量向前端罩24的外周侧离开的方式配置。即,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开口部26的中心O5和开口部27的中心O6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
更详细地讲,如图16所示,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相对于箭头线AR分别配设在大致线对称的位置上,该箭头线AR表示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的喷出方向。换言之,如图13所示,各开口部26、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分别配置在相对于连接各观察透镜31a、31b各自的中心O1、O2的线a大致线对称的位置上。
此外,通过垂直线X和水平线Y将前端罩24的前端面分成4份,设与配设有各开口部26、27的各个区域B、C对应的部分为区域B′、C′。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区域B′是不包含气液的喷出范围A的部分,并且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朝向图16的纸面观察到的左下方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C′是不包含气液的喷出范围A的部分,并且是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的、朝向图16的纸面观察到的右上方的部分。即,各区域B′、C′是相对于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心O0点对称的部分,是不包含气液的喷出范围A的部分,该中心O0是垂直线X与水平线Y相交的点。
从图16还可知,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区域B′内。此外,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的区域C′内。由此,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各开口部26、27分别配设在不包含气液的喷出范围A的各区域B′、C′中,并且以O5、O6以相距尽量远的预定距离的方式、将一方配置区域B′内,将另一方配设在区域C′。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配设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可以防止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流入到气液各开口部26、27中。
由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可以可靠地吹到远方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其结果是,气液被可靠且高效地吹到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将观察透镜31b洗净成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
此外如图17所示,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开口部27间隔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当对通过直线P连接观察透镜31a的中心O1与开口部27的中心O6之间时的第三距离、与通过直线Q连接观察透镜31b的中心O2与开口部27的中心O6之间时的第四距离进行比较时,(第三距离)<(第四距离)。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和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配设在送气送水喷嘴60的气液喷出范围A的区域之外。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开口部27相对于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这样的位置上。因此,可以防止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流入到各开口部26、27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开口部27相对于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这样的位置上,由此,从送气送水喷嘴60喷出的蒸馏水或空气等气液不仅可以可靠地吹到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上,还可以可靠地吹到远方侧的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其结果是,气液被可靠且高效地吹到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上,将观察透镜31b洗净成清洁的状态,从而确保了良好的观察视野。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如图17所示,开口部27配置成位于观察透镜31a的附近,该观察透镜31a是配置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的观察透镜31a和观察透镜31b之中的、配置在距离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中心O0更近的位置上的观察透镜。
另外,一般通过从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喷出蒸馏水等液体,来对处于***部11的***方向的患部吹出蒸馏水等液体。此外,一般地,关于进行前方送水的频度,在普通光观察时比在荧光观察时要高。因此,通过将开口部27相对于观察透镜31a配置在如上述所述的位置上,当使用者在普通光观察时进行针对患部的前方送水时,能够对患部的所希望的位置更加可靠地进行前方送水。
此外,各开口部26、27以各自的中心O5、O6相距预定距离的方式配设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由此,内窥镜2当一边在处置工具通道19的开口部26中进行抽吸工作、一边从前方送水通道20的开口部27喷出蒸馏水等液体时,能够向体腔内的患部喷出液体,而不受到朝向开口部26的抽吸力的影响。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为不会产生从开口部27喷出的液体的喷出方向由于来自开口部26的抽吸而紊乱的结构。
对于具有上述各种特征(效果)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在前端罩24的前端面上,送气送水喷嘴60、普通光摄像单元31A的观察透镜31a和荧光摄像单元31B的观察透镜31b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能够通过一个送气送水喷嘴60向各观察透镜31a、31b的外表面吹出气液以将它们设定为清洁的状态,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
并且,特殊光观察不仅可以是荧光观察,也可以是通过具有以细胞和腺结构为首的组织学上的观察水平的放大倍率(优选为100倍水平以上的放大率)的放大光学***,能够以比普通光观察图像高的倍率进行放大的、获得作为特殊光观察图像的放大观察图像的放大观察。
并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申请是以2005年1月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5-3196号、2005年1月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5-3199号、2005年1月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5-3203以及2005年1月1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5-4574号为主张优先权的基础而提出的申请,上述的公开内容引用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37)

1.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部,其具有前端部,并在内部设有管道,该管道具有可贯穿***医疗器具的内周长;
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
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和
开口部,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并与所述管道连通,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所述第二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图像是荧光观察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更加接近所述第一观察光学***一方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是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获得的第一观察图像能够在显示部中放大显示其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从所述***部的基端侧设置到前端侧,并且是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作为所述医疗器具的处置工具贯穿***在该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中。
8.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部,其具有前端部和弯曲部,并在内部设有管道,所述弯曲部可向与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第一方向自由弯曲,所述管道具有可贯穿***医疗器具的内周长;
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
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
开口部,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并与所述管道连通;和
送气送水部,其大致排列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前端面中的、连接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各自的中心的直线上,并且从通过所述前端面的大致中心的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离开预定距离,该送气送水部的、从配置于所述前端面的喷出口向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外表面喷出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角度,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相对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位于所述送气送水部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侧,并且配置在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远的位置上;而且,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所述第二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图像是荧光观察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更加接近所述第一观察光学***一方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是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获得的第一观察图像能够在显示部中放大显示其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从所述***部的基端侧设置到前端侧,并且是用于贯穿***作为所述医疗器具的处置工具的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
15.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用于***到体腔内的***部;
送气送水部,其配设于所述***部的前端部,用于向预定方向喷出气体或者液体;
第一观察窗,其在所述前端部上相对于所述送气送水部配设在所述预定方向侧;
第二观察窗,其在所述前端部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观察窗位于所述预定方向侧,该第二观察窗配置于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远的位置,并且该第二观察窗具有比所述第一观察窗小的外径;
开口部,在所述前端面,该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到所述第一观察窗的中心的距离比到所述第二观察窗的中心的距离近的位置,该开口部用于使从所述***部的基端侧***的医疗器具突出;
第一摄像部,其对经过所述第一观察窗的光进行摄像;
第二摄像部,其对经过所述第二观察窗的光进行摄像;以及
管道,其在所述***部的内部从所述***部的基端侧形成到所述开口部,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经过所述第一观察窗到达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的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16.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设有前端部的***部;
送气送水部,其设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用于向预定方向喷出气体或者液体;
第一光学部件,其相对于所述送气送水部设于所述预定方向侧,用于入射来自被检体的光;
第二光学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位于所述预定方向侧,该第二光学部件配置在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到所述送气送水部的距离远的位置,用于入射来自被检体的光;
开口部,在所述前端面上,该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到所述第二光学部件的中心的距离比到所述第一光学部件的中心的距离近的位置上,该开口部用于使从所述***部的基端侧***的医疗器具突出;
第一摄像部,其对经过所述第一光学部件的光进行摄像;
第二摄像部,其对经过所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光进行摄像;以及
管道,其在所述***部的内部从所述***部的基端侧形成到所述开口部,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17.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部,其***到体腔内,并且在内部具有多个摄像部;
多个观察光学***,它们设于所述***部的前端面,并且分别使入射到所述多个摄像部的光会聚;
送气送水部,其设于所述前端面,并且用于向各所述多个观察光学***喷出气体或液体;
第一开口部,其设于所述前端面,并且配设成与用于在所述体腔内进行抽吸的第一管道连通;
第二开口部,其配设成与向所述体腔内的患部喷出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二管道连通;
第一摄像部,其包含于所述多个摄像部,用于对经过所述多个观察光学***中的第一观察光学***的光进行摄像;以及
第二摄像部,其包含于所述多个摄像部,用于对经过所述多个观察光学***中的第二观察光学***的光进行摄像,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第二开口部配设在相对于连接所述多个观察光学***中预定的两个观察光学***的外表面的中心的线,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大致线对称的位置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配置在所述前端面的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区域是由通过所述前端面的中心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分割成4份区域之中的一个区域,并且,是从所述送气送水部喷出的所述气体或液体的喷出区域之外的区域,
所述第二开口部配设于所述前端面的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是相对于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区域点对称的区域,并且,是从所述送气送水部喷出的所述气体或液体的喷出区域之外的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是普通光观察用的摄像部,所述第二摄像部是特殊光观察用的摄像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是荧光观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的第一观察光学***,比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的第二观察光学***放大倍率高。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通过所述普通光观察而得到的图像,能够在显示部中放大显示其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部的基端侧设置到前端侧,并且具有可贯穿***处置工具的内周长,该处置工具用于在所述体腔内进行处置。
24.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部,其具有前端部并在内部设有管道,该管道至少具有可流通液体的内周长;
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
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和
开口部,其以与所述管道连通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上,用于向所述前端部前方喷出在所述管道中流通的所述液体;以及
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其从所述***部的基端侧设置到前端侧,并且至少具有可贯穿***处置工具的内周长,该处置工具用于在体腔内进行处置,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配置于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更接近所述前端面的中心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所述第二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图像是荧光观察图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是一方比另一方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附近。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获得的第一观察图像能够在显示部中放大显示其一部分。
31.一种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部具有:
***部,其具有前端部和弯曲部,并在内部设有管道,该弯曲部可向与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第一方向自由弯曲,所述管道至少具有可流通液体的内周长;
用于获得第一观察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用于获得第二观察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第一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光会聚;
第二观察光学***,其配置于所述前端部中,使入射到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光会聚;
开口部,其以与所述管道连通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上,用于向所述前端部前方喷出在所述管道中流通的所述液体;和
送气送水部,其大致排列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前端面中的、连接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各自的中心的直线上,并且从通过所述前端面的大致中心的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离开预定距离,该送气送水部的、从配置于所述前端面的喷出口向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外表面喷出的气体或液体的喷出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角度;以及
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其从所述***部的基端侧设置到前端侧,并且至少具有可贯穿***处置工具的内周长,该处置工具用于在体腔内进行处置,
所述内窥镜用***部还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一部分来设于所述***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具有的光轴方向正交地延伸,
所述处置工具贯穿用管道和所述第二摄像部夹着所述伸出部配置,
在所述前端面上,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观察光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要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配置于比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更接近所述前端面的中心的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一观察图像的普通光观察图像,所述第二摄像部用于获得作为第二观察图像的特殊光观察图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光观察图像是荧光观察图像。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光学***和所述第二观察光学***是一方比另一方放大倍率高的放大光学***。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观察光学***的附近。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内窥镜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部获得的第一观察图像能够在显示部中放大显示其一部分。
CNB2005800460786A 2005-01-07 2005-12-28 内窥镜用***部 Active CN1005666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3199/2005 2005-01-07
JP2005003196A JP4350652B2 (ja) 2005-01-07 2005-01-07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003203/2005 2005-01-07
JP003196/2005 2005-01-07
JP004574/2005 2005-0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653A CN101098653A (zh) 2008-01-02
CN100566651C true CN100566651C (zh) 2009-12-09

Family

ID=36795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460786A Active CN100566651C (zh) 2005-01-07 2005-12-28 内窥镜用***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50652B2 (zh)
CN (1) CN10056665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9870B2 (ja) * 2008-09-08 2013-09-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撮像ユニット
JP5466182B2 (ja) * 2011-01-11 2014-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JP5250653B2 (ja) * 2011-03-30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EP2636359B1 (en) * 2011-08-15 2018-05-30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EP4111937A1 (en) * 2013-12-02 2023-01-04 EndoChoice, Inc. Fluid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viewing endosco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653A (zh) 2008-01-02
JP2006187547A (ja) 2006-07-20
JP4350652B2 (ja)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8657B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86360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77087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18620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44665C (zh) 内窥镜用***部
US11534056B2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10905320B2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10799095B2 (en)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US9872609B2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EP1834575B1 (en) Endoscope-use insertion unit
EP1834571A1 (en) Endoscope-use insertion unit
CN100566651C (zh) 内窥镜用***部
CN101098659A (zh) 内窥镜用***部
CN100569172C (zh) 内窥镜用***部
JP2006288759A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および内視鏡
US11864734B2 (en) Multi-camera endosco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