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3981A -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3981A
CN101073981A CNA2007101063262A CN200710106326A CN101073981A CN 101073981 A CN101073981 A CN 101073981A CN A2007101063262 A CNA2007101063262 A CN A2007101063262A CN 200710106326 A CN200710106326 A CN 200710106326A CN 101073981 A CN101073981 A CN 101073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mponent
masking device
vehicle ceiling
brake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63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梅利诺
I·赛达诺
M·冈萨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Original Assignee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filed Critical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Publication of CN10107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3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包括薄片体(1.1),所述薄片体形成阻挡光线穿过通过导轨(2)侧向引导的顶棚透明构件的屏障,并在薄片体或遮阳板(1)的至少一侧设有阻挡装置(1.2);并还包括手柄装置(1.3),用于释放和拖动遮阳板(1),由制动片(1.2.2)在弹性体(2.1)内互锁形成保持作用,使得弹性体(2.1)在试图推进互锁制动片(1.2.2)的情况下具有变形能力,使得其能够使弹性材料积聚在前部区域(2.1.1)和在后部区域(2.1.2)受到牵引。

Description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由用于遮蔽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装置组成,包括阻挡装置的多个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遮阳板的开启以及平滑打开和关闭运动而没有关于保持力的任何效力损失。
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包含在抵靠导轨的制动区域,其方式使得制动片装在其上的弹性部件的使用可产生建立阻挡或保持力的材料前部的扭曲。
采用的其它技术方案既实现了收缩阻挡制动片的装置又实现了手柄装置的启动。
阻挡装置的特征在于适当构造的控制杆的使用,这增加了由从手柄装置获得的能量通过金属线或类似物施加的保持制动片的释放力。
手柄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对称的设计(conduct),可以打开和关闭遮阳板,施加到遮阳板的手柄装置的推力既用于实现所述遮阳板的移动又用于释放阻挡机构。该技术方案避免了双重操作手法,即:一个释放操作,再另一个移动操作;因此两者都与手柄装置上的推力的施加一致而简化为单个运动。
背景技术
车辆顶棚上透明构件的出现引发了适于所要覆盖区域构造的遮阳板设计。
这种类型的装置很大程度取决于面积及其构造,即关于周界边缘的形式和外观及其曲率。对给定构造的技术方案的可用性不保证对更大面积或不同曲率应用的可用性,因为简单的缩放例如可使部件具有超出保持或引导装置允许值的惯性。
不能总是通过缩放更改引导装置,因为它在车辆顶棚中的定位施加严格的空间限制,因为例如装置的高度降低了车辆内部的适居性。
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改变所覆盖的透明构件的尺寸需要改变应用于到遮蔽装置每个部件的方案。
回到阻挡装置,日渐增大的透明构件的使用使得遮阳板由于尺寸较大也显示出更大惯性效应。
这些惯性效应在车辆的制动和加速两方面都很重要,因为遮阳板被推动并根据车辆方向纵向移动。如果阻挡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持力,这种不适当的移动就不会发生。
采用施加必要压力以确保使用的摩擦或互锁力能够平衡惯性力的制动片可实现足够的保持力。
该压力通常由可用作制动块的弹簧实现。这些弹簧的释放通过从手柄装置施加更大的力实现。当该力较高时,遮阳板的手工操作变得困难或甚至对于力气小的使用者来说不能实现。
公开号为EP1201473和EP1353037的专利利用直接作用在保持制动片的压力弹簧上的缆绳或牵引杆。阻挡装置的释放通过来自手柄装置的直接牵引而实现。手柄装置可设有增加拉力的装置,或者因为它使控制件以从其卷绕的缆绳的施力点旋转至不同曲率半径处,或者是因为位于手柄装置中心点的其它中介。
公开号为DE1033722的专利的附图示出了几乎精确处在制动片和遮阳板引导件之间的支撑点。
该图示出了该制动片通过具有覆盖物的缆绳缩回,它使得制动片直接克服压力弹簧抵抗引导件提供的阻力而缩回。
在所有已知情况下,制动片支撑件根据原理上验证为与摩擦系数和施加力的力成正比的保持力而对具有保持作用的弹性材料作用;或者它也可通过包含提高制动力的齿建立保持力。
本发明提出了具有扭曲特性的弹性部件的使用,以产生不同形式的保持,以及包含位于阻挡件结合对称设计的手柄装置的施力点的力倍增装置,以使遮阳板的开启更加有效,因此便于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遮蔽装置设计成覆盖广阔的透明车辆表面。这些透明表面的广阔面积造成遮阳板的尺寸具有严重的惯性效应。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确保了使用者不会意识到保持作用所产生的力,因为施加在手柄装置上的力很小且用单一姿势实现的该减小的力即可用于释放遮阳板又可将它移动。
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遮蔽装置使用组合技术方案:使用具有高度变形能力的弹性部件、致动阻挡的装置和致动手柄装置的装置。
阻挡装置位于遮阳板的至少一端。
在使用加固件的情况下,阻挡装置较佳地位于放置在遮阳板中间区域的加固件内,使得它们通过制动片实施抵靠引导件的压力。
本发明的重要部件位于该引导件内,包括具有高变形能力的弹性体。该弹性体的变形能力也可由于它是中空的而增加。
该高度变形能力是允许该制动模式的原因,因为变形能力能使材料的前部抵靠制动片作用形成;但是包含弹性构件意味着设有空腔有利于所需的变形。
制动片通过锁定在弹性体上起作用,其方式是如果其是实心的,则支撑表面在大约该本体的核心方向倾斜,或者如果是空心的,则在空腔的方向倾斜。正是这种能够使制动片进入的弹性体的设计,允许有相当量变形的能力。
制动片在引导方向的力迫使第二变形,该第二变形在其随着互锁的位移中拖动材料。在制动片前进的方向,材料积聚在对应该前进方向的前部表面,使得除了制动片的侧面摩擦,还由于支撑件抵靠该积聚的材料而得到保持力。
后面的弹性体也有相对于前进方向的牵引力。
该制动片前进仅产生在沿着制动片支撑区域,具有积聚前部的前面部分和后部牵引区域内足以产生该扭曲的距离;且由于产生的保持力阻止该行进而不再继续前进。
在较佳实例中,由于具有圆形截面的中空管状弹性体的简单性而使用它。
但是,除了这些旨在增加保持力的原因,还包含了改进阻挡能力的其它技术方案。制动片的力是由提供抵靠制动片被支撑表面足够力的弹簧作用产生的。增加弹簧力预示制动片的施力增加到相同程度。该力具有限制,这就是使用者试图释放阻挡装置的允许的力。当使用者释放阻挡装置时,需要提供超过弹簧提供的力,且如果不能超过该力,使用者就不能移动遮阳板。
当在弹性体中使用条纹状结构以此由于增加摩擦而增加保持力时,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可能使用者施加的力能够移动阻挡装置而没有完全超过弹簧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条纹与制动片的接触,且使用者通过推动遮阳板引起间歇摩擦,引发讨厌的“机关枪”型噪声,此外还会引起严重的磨损。
在弹簧具有高负载以对制动片施加相当大力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些力倍减装置使得其完全释放,且仅需要在使用者部件上施加小的力。
制动片较佳地根据制动片滑动装置构造,使得提供的滑动的滑动制动片单独承担其功能并邻近该阻挡制动片。该组件容纳在单个坚固壳体中。因为它们相邻,制动片能够用适当的取向压迫导轨,即使其具有一定的曲率。
关于对应于岔开程度的第二曲率,较佳地加强件和其阻挡装置位于该曲率外侧。但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适应制动片滑动组件的岔开并不影响基于倍减装置和手柄装置技术方案组合的本发明。
手柄装置的使用者施加的力的倍减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由具有三个相关致动点的杠杆组成:
·制动片滑动组件本体内的第一支撑点,与杠杆旋转所绕的轴线一致,
·位于相对端的第二点,源于使用者推动的操作控制、通过操纵绳(wire)或类似物施加的牵引力施加在这里。
·由槽口槽口(即短柱在其中的凹槽)限定的第三中间支撑点,短柱固定于(solid to)制动片,使得当从控制件拉动操纵绳时杠杆的旋转缩回制动片;且当已释放而弹簧起作用时它推动制动片。
该槽口槽口使得杠杆的转动在根据其投影在固定于制动片的短柱上施加力,该力沿制动片的牵引和位移方向施加。槽口将杠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沿制动片回缩方向的线性位移运动。
槽口支撑点和相当于其旋转中心的杠杆支撑点之间距离与力的操作杠杆端点和上述支撑点之间距离的商是力与制动片移动方向投影角余弦乘积的倍减系数;所述倍减系数与牵引操纵绳或类似物所需要的超过弹簧的力成反比。
牵引操纵绳延伸到手柄装置,这是使用者直接操作的部件。该手柄装置使得使用者在遮阳板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仅按下用作手柄的凸起。其性能对称,即单独的推力同时完全释放阻挡装置并推动遮阳板。
此外,施加力的方向总是与遮阳板的移动方向一致。一部分力用来释放阻挡装置并一旦释放便达到极限,第二部分力用于移动遮阳板。
操作的较佳方式是用容纳主要包括一板的致动器的壳体形式的支撑件。该板可由其支撑件引导向后和向前移动。
该板包括便于推动的手柄。
在遮阳板两侧都使用阻挡装置的情况下,该板具有基本上与中央横向参考线一致的两个凹槽,认为横向就是垂直于遮阳板移动的方向。
从手柄装置的一侧或另一侧露出的操作操纵绳还延伸到阻挡装置的杠杆(wither)上,它们在它们所安装的遮阳板的或加固件的两侧相对。因此,操纵绳的两个分支到达或离开手柄装置,从内部穿过而不需要将其中断。
操纵绳穿过凹槽,其方式是向前或向后按压板形式的致动器,操纵绳也随着致动器移动。由于操纵绳进入支撑壳体的中心点,因此向前或向后移动迫使操纵绳从控制件外侧送入且这是因为操纵绳入口总是在垂直于遮阳板的致动器移动的方向而发生的。
结果是,当向前或向后按压致动器时,操纵绳回缩。即,阻挡装置总是通过牵引而释放。
根据所述设计,阻挡装置设有力倍减装置的事实使得第一推动动作用于释放阻挡装置,因为其已经是足以实现它的力,且接着维持该推动并用于移动遮阳板。
手柄装置具有在没有推力时用于从中心平衡位置恢复的构件。
因此有可能形成用于具有透明构件车辆顶棚遮蔽装置的实质特征,事实是它包括薄片体1.1,该薄层形成穿过通过导轨2侧向引导的顶棚透明构件光线的屏障,并在所述薄片体或遮阳板1的至少一侧设有阻挡装置1.2;并还包括手柄装置1.3,用于当通过制动片1.2.2互锁进入中空弹性体2.1产生保持力时释放和拖动遮阳板1。
中空弹性体2.1使得在试图推进遮蔽装置情况下,产生使得弹性材料积聚在前部区域2.1.1的变形和后部区域2.1.2的牵引以阻止所述前进。
应当适当解释力的倍增术语。当说到“倍增”,认为是从手柄施加力以克服制动片上压力弹簧的作用;当说道“倍减”是制动片上的弹簧施加的阻力,应当由来自操作控制件的操纵绳或类似物克服的阻力。尽管相反,任一端指相同的效果但仅用相反的参照物示出:或者来自手柄装置或者来自弹簧,应当克服的阻力。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附有示出了优选实例但绝非限制本发明的附图。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例的立体图,示出了遮蔽装置的导轨和遮阳板以及阻挡装置和对应于本发明重要部件的手柄装置。
图2是其中一侧阻挡装置的详图,其中示出了抵靠导轨的干预阻挡和保持的部件。
图3是相同装置的详图,其中移除了壳体上部以使弹簧阻力的倍减杠杆可见。
图4示出了手柄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示出了一系列根据先前实例的操作杠杆三个视图,其中可见三个最相关的位置:开启并通过打开推动、静止位置和开启并通过遮阳板的关闭推动。
图6a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由于车辆顶棚更显著的弯曲而修改了初始设计以能够在更有限空间内容纳和自由操作。
尽管图7在图的最后,其示出了根据从最大尺寸到最小尺寸的说明顺序的装置的说明,该图示出了说明本发明实质特性的图,示出了制动片的互锁以及保持是怎样产生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和与遮阳板1一起工作的其它附加元件的立体图。
遮阳板1沿着侧向导轨2滑行,侧向导轨在该实施例中在前部岔开。在该图中,为了清晰起见移除了与后部相关的部件以避免图形过于复杂。
在相对于遮阳板1前部边缘的延后位置,设有中间加强件1.4,它在该实施例中设有阻挡装置1.2,阻挡装置设置在其任一侧向端以作用于导轨2。
尽管中间加强件1.4的位置选在导轨2岔开的限定点以避免包含调节该岔开的装置,但是认为另外包含适应岔开的装置主要特征的遮阳板1在本发明范围内。
图2是阻挡装置1.2之一的详图。所述的这些阻挡装置1.2位于中间加强件1.4的侧端。支撑本体1.2.1附连到连结滑动件1.2.1.1和制动片保持件1.2.1.2的端部;一个1.2.1.1与另一个1.2.1.2相邻设置。
滑动件1.2.1.1沿着导轨2滑动,且制动片保持件1.2.1.2借助导轨2的上部,定位的制动片1.2.2的两支撑点,容纳在截面“L”形延伸件内有弹性管状本体2.1。该弹性管状本体2.1是实施本发明实质的装置。图7示出了该中空弹性管状本体2.1怎样发生变形的图。但是,也可以用非中空的可充分变形材料获得这种效果。
大箭头表示保持作用施加在其上的遮阳板的向前方向。这也是制动片1.2.2相对于管状本体2.1的前进方向。小箭头表示弹簧1.2.4施加在制动片1.2.2上以与管状本体2.1互锁的方向和力的方向。
制动片1.2.2抵靠中空管状本体2.1的力产生该中空管状本体2.1内的凹陷,这在该实例中由于它是中空的而促成。由于前进产生的位移引起弹性材料积聚在受压的制动片1.2.2的前部;且后部2.1.2该弹性体受到牵引。因为制动片1.2.2抵靠弹性前部而被阻止,这由于弹性体在后部2.1.2通过拉伸产生拉力,产生“钩”型效应而实施保持。
尽管该实例由于圆形截面管状本体2.1的简单性而使用了它,但也可使用实心或中空的其它截面,只要它们允许制动片1.2.2以上述方式阻塞而互锁。
制动片1.2.2可横向于导轨的纵向轴线移动。制动片1.2.2抵靠导轨2的压力通过互锁说明中提到的弹簧1.2.4来实现。由于该实例中使用的弹簧1.2.4是螺旋形的并通过压缩工作,它用内部杆来引导以避免扭曲,尽管也存在不以任何方式更改本发明的用于稳定弹簧的其它方式。
如果没有任何构件与弹簧1.2.4施加的力相对,制动片1.2.2会在阻塞位置永久抵靠导轨2。通过由操纵绳1.5的拉力致动的杠杆1.2.3来实现能够移动遮阳板1的释放。
图3是同一阻塞装置1.2的详图,其中移除了制动片保持器1.2.1.2壳体的上部以使内部部件的工作可见。
露出杠杆1.2.3的底部来示出支撑轴1.2.6以允许槽口1.2.3.1根据凹槽旋转,后者基本上横向于制动片1.2.2的运动方向。杠杆1.2.3的旋转可在制动片1.2.2通过销1.2.5抵靠槽口1.2.3.1的点分解成两部分:制动片1.2.2移动方向的运动分量和横向分量。仅纵向分量参与、起作用,横向移动分量仅使运动从旋转转化为线性移动。
杠杆1.2.3的第三点好处在于旋转的外端,它包括保持牵引操纵绳1.5的穿孔1.2.3.2。
带有穿孔1.2.3.2的点是牵引发生的点。
在图3中指出的是两个“L”形部分1.2.2.1,它们用于弹性管状本体2.1内的支撑。在该实例中,这是本例中建立制动片1.2.2支撑抵靠导轨2的装置。
牵引操纵绳1.5是将施加在手柄装置1.3上的力传递到阻挡装置以进行释放的装置。
该手柄装置1.3具有对称的设计并在推动其手柄1.3.2.1或把手向前或向后的情况下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在初始方向的推动提供由杠杆1.2.3倍增的力而释放阻挡装置1.2,并且不需任何额外的操纵而仍保持推动,实现了遮阳板1的移动。
该实施例中的手柄装置1.3在薄片体1.1上,该薄片体形成了阻挡光线穿透透明顶棚构件的屏障。
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柄1.3.2.1与包括致动器1.3.2的板为一体。该板在支撑件1.3.1上向后或向前滑动,由于两个窗口1.3.1.2的存在而允许该运动。当致动板1.3.2移动并移出窗口1.3.2.1中的一个,应当确保另一侧另一窗口不打开。这种情况通过限定致动板1.3.2的长度足够大以使窗口1.3.2.1不会留空。
饰件1.3.3位于致动器1.3.2下方,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夹子固定到支撑件1.3.1上。
致动器1.3.2在每一侧设有一孔1.3.2.2或凹槽用于通过并由施加在手柄1.3.2.1上的力保持操纵绳1.5,操纵绳1.5被拉住并同时从每一侧露出以作用在遮阳板1的阻挡装置1.2上。
手柄装置1.3的操纵绳1.5的出口通过滑轮1.3.1.1或转向器位于两侧的中央。在致动器1.3.2的位移中,移动的距离大约是固定的滑轮1.3.1.1和同一致动器1.3.2的孔1.3.2.2或凹槽之间的距离,且该距离与操纵绳1.5的位移相符以进行牵引。这些距离根据滑轮1.3.1.1的配置而变化但不改变操作模式。
图5示出了致动器1.3.2的三个不同位置:向前位置、静止位置和向后的向前位置(forward position back)位置,示出了前进的任何位置,引起阻挡装置1.2释放的操纵绳1.5牵引也同样。
顶棚构造具有显著的弯曲,以防止手柄装置1.3中的致动板1.3.2通过窗口1.3.1.2露出,因为它们产生机械干涉。
图6a示出了手柄装置1.3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包括盖板1.3.2.4和致动器1.3.2。前述实例中指出的致动器的长度要求是由于在一个方向给定的致动器位移,应当确保设置在相对侧的窗口1.3.1.2保持被覆盖。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窗口1.3.1.2一直用位于该侧的盖板1.3.2.4覆盖,不存在这样的要求。但是,在设有另一盖板1.3.2的另一侧,有必要确保第二盖板1.3.2.4不阻止致动器1.3.2的位移。因此,每个盖板1.3.2.4可与致动器1.3.2一起移动,使得其运动不会被阻止。在图6a中示出了操纵绳1.5的侧向滑动引导件。因此致动器1.3.2在一个方向的位移引起位于致动器1.3.2朝向的窗口1.3.1.2的侧面的盖板1.3.2.4随着它1.3.2移动;且相对盖板1.3.2.4保持在其覆盖相对窗口1.3.1.2的位置。
图6a示出了盖板1.3.2.4的外部角落,其用作容纳未示出弹性环的颈部1.3.2.4.1,弹性环保持两个盖板。该弹性环用作持续将一盖板1.3.2.4接近另一个1.3.2.4,其方式是当压力从致动器1.3.2移除时,致动器和其两盖板1.3.2.4都恢复到它们的静止位置。盖板1.3.2.4抵靠支撑件1.3.1或壳体使得每个盖板1.3.2.4仅移动支撑件1.3.1总长度的一半,即每个盖板1.3.2.4和其静止位置仅从所述支撑件1.3.1向外移动。
图6b示出了从下部,从使用者看到的部分的一系列手柄1.3控制位置,顺序如下:静止位置、在一方向前进和在相反方向前进。应当说明在静止位置,两个盖板1.3.2.4都不侧向露出并因而占据最小空间,这对应于手柄装置1.3的凸起。在前进位置,通过推动朝向其发生移动的盖板1.3.2.4仅露出移动的距离。
通过实施手柄装置1.3的这一方法,优化了操作位置占据的空间,使得用于容纳的空间更大并因此允许更显著的顶棚弯曲。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包括薄片体(1.1),所述薄片体形成阻挡光线穿过通过导轨(2)侧向引导的顶棚透明构件的屏障,并在所述薄片体或遮阳板(1)的至少一侧设有阻挡装置(1.2);并还包括手柄装置(1.3),用于释放和拖动遮阳板(1),其特征在于,由制动片(1.2.2)在弹性体(2.1)内互锁形成保持作用,使得弹性体(2.1)在试图推进互锁制动片(1.2.2)的情况下具有变形能力,使得其能够使弹性材料积聚在前部区域(2.1.1)和在后部区域(2.1.2)受到牵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2.1)是中空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弹性体(2.1)是圆形截面的管状本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2)设有用于倍增从所述手柄装置(1.3)获得的力以用于其释放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倍增从所述手柄装置(1.3)获得的力的装置包括杠杆(1.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2)包括本体支撑件(1.2.1),所述本体支撑件包括相邻设置的滑动件(1.2.1.1)和制动片保持器(1.2.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2)设有由弹簧(1.2.4)压迫的制动片(1.2.2)且所述阻挡装置由于克服所述弹簧(1.2.4)阻力的杠杆(1.2.3)而可收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1.2.3)设有三个相关点:
·与轴线一致的滑动件(1.2.1.1)和制动片保持件(1.2.1.2)组件本体内的第一支撑点;
·位于相对端的第二点,牵引力施加在该第二点上;
·槽口槽口(1.2.3.1)或凹槽限定的第三中间支撑点,固定在所述制动片(1.2.2)上的短柱(1.2.5)装配在所述槽口槽口或凹槽中,使得当从所述控制件拉动操纵绳(1.5)时杠杆的旋转使制动片(1.2.2)缩回;且当已释放而弹簧(1.2.4)起作用时,它推动制动片(1.2.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1.2.2)构造的方式是其设有“L”形的两个部分(1.2.2.1)以抵靠所述导轨(2)施加压力。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弹性构件是实心的,则所述制动片(1.2.2)压抵所述弹性构件的核心,或者如果所述管(2.1)是中空的,则压抵所述弹性管(2.1)。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2)的释放力的传递通过操纵绳(1.5)或类似物进行。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1.3)具有关于前进或后退基本上对称的设计,使得在推动力下它最初引起所述阻挡装置(1.2)释放,并保持该推力引起所述遮阳板(1)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杠杆包括支撑件(1.3.1),所述支撑件容纳有基本上包括板的致动器(1.3.2),所述板向前或向后滑动并拖动所述操纵绳(1.5)或类似物,当其移动穿过中心部分以前进和回缩时,所述操纵绳(1.5)或类似物被相等地牵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3.2)设有手柄(1.3.2.1)。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3.2)在每侧设有凹槽(1.3.2.2)或孔,用于固定所述操纵绳(1.5)或类似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绳(1.5)或类似物的出口穿过滑轮(1.3.1.1)或转向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3.2)在其向前或向后运动中穿出存在于所述支撑件(1.3.1)中的窗口(1.3.1.2)。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3.2)板的延伸部总是足以覆盖与移动方向出口侧相对的窗口(1.3.1.2)。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1.3)设有根据所述致动器(1.3.2)移动方向每侧一个的两个盖板(1.3.2.4),这里一个盖板(1.3.2.4)保持所述窗口(1.3.1.2)被覆盖,当所述致动器(1.3.2)沿一个方向移动时其将保持释放;且第二个盖板由所述致动器(1.3.2)本身拖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2.4)设有弹性回复环,所述弹性回复环穿过位于所述盖板(1.3.2.4)外部角落的颈部(1.3.2.4.1)。
CNA2007101063262A 2006-05-19 2007-05-14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Pending CN1010739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200601296 2006-05-15
ES200601296A ES2312251B1 (es) 2006-05-19 2006-05-19 Dispositivo de ocultacion para techos de vehiculos con elemento transparen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3981A true CN101073981A (zh) 2007-11-21

Family

ID=3833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63262A Pending CN101073981A (zh) 2006-05-19 2007-05-14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99387B2 (zh)
EP (1) EP1857311B1 (zh)
CN (1) CN101073981A (zh)
AT (1) ATE435135T1 (zh)
BR (1) BRPI0701716A (zh)
DE (1) DE602007001410D1 (zh)
ES (1) ES2312251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799A (zh) * 2009-10-22 2011-05-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
CN10210759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银娜珐天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遮阳板组件及设置有该组件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358353A (zh) * 2013-08-02 2016-02-24 法国艾习司公司 配旋转手柄推拉窗的汽车或机动车辆的车窗封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9922B2 (ja) * 2008-11-20 2013-10-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ェード装置
WO2017129157A1 (de) * 2016-01-29 2017-08-03 Webasto SE Kraftfahrzeug mit gegenüber fahrzeugaufbau verstellbarem fahrzeug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179A (en) * 1894-11-13 John a
US536168A (en) * 1895-03-19 Spring-actuated shade-holding device
US2187242A (en) * 1938-10-06 1940-01-16 Michael L Kesner Venetian blind
DE9417613U1 (de) * 1994-11-03 1995-01-05 Ledwon, Anton, 51145 Köln Befestigungssystem für Fensterverdunklungen o.dgl.
JPH0971135A (ja) * 1995-06-29 1997-03-18 Oi Seisakusho Co Ltd サンルーフの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01180279A (ja) * 1999-12-27 2001-07-03 Webasto Japan Kk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EP1201473A3 (de) 2000-10-24 2002-10-09 HAPPICH Fahrzeug- und Industrieteile GmbH Fensterrollo
DE10338722A1 (de) 2003-08-22 2005-03-17 Opel Eisenach Gmbh Beschattungssystem für eine Panoramascheibe
EP1547836B1 (en) * 2003-12-26 2009-03-0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ha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sun roofs
DE102004024382B4 (de) * 2004-05-17 2008-04-03 Webasto Ag Fahrzeug-Rollosystem
DE102004031661A1 (de) * 2004-06-30 2006-01-19 Arvinmeritor Gmbh Bremse für ein Rollo,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799A (zh) * 2009-10-22 2011-05-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
CN10210759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银娜珐天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遮阳板组件及设置有该组件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2107599B (zh) * 2009-12-23 2015-10-21 英纳法天窗***集团有限公司 遮阳板组件及设置有该组件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358353A (zh) * 2013-08-02 2016-02-24 法国艾习司公司 配旋转手柄推拉窗的汽车或机动车辆的车窗封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7311A1 (en) 2007-11-21
ES2312251B1 (es) 2009-12-29
BRPI0701716A (pt) 2008-01-15
DE602007001410D1 (de) 2009-08-13
EP1857311B1 (en) 2009-07-01
US7699387B2 (en) 2010-04-20
ES2312251A1 (es) 2009-02-16
US20070262618A1 (en) 2007-11-15
ATE435135T1 (de)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3981A (zh)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CN1575683A (zh) 鞋带紧固器
CN2848603Y (zh) 前轮定向快拆装置
CN1165436C (zh) 车顶具有防护性的遮光罩的车辆
CN1861513A (zh) 扶手和具有所述扶手的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
CN1974250A (zh) 遮阳板装置
CN1102906C (zh) 胶带盒
CN1760055A (zh) 遮阳板
CN1683183A (zh) 头枕高度调节装置
CN1942380A (zh) 胶带分配器
CN101049696A (zh) 连杆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CN1721646A (zh) 开关动作体停止位置上的***卡紧机构
CN1085425C (zh) 剥绝缘层的装置
CN1695981A (zh) 往复动作体的动作机构
CN1499103A (zh) 封闭的缆索牵引链
CN1890125A (zh) 活动顶篷装置
CN1637222A (zh) 停车车辆固定装置
CN101066662A (zh) 用于卷帘的夹卷装置和用于车辆顶篷的卷帘***
CN102415340B (zh) 宠物拉绳器
CN1877065A (zh)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
CN1834496A (zh) 柔性丝杠自动啮合快速调距机构
RU2397909C1 (ru) Привод тормозной систе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7922549B1 (en) Oar with pivotal blades
CN1033927C (zh) 传动装置
CN1284696C (zh) 驻车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