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8766A - 打印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8766A
CN101028766A CNA2007100844293A CN200710084429A CN101028766A CN 101028766 A CN101028766 A CN 101028766A CN A2007100844293 A CNA2007100844293 A CN A2007100844293A CN 200710084429 A CN200710084429 A CN 200710084429A CN 101028766 A CN101028766 A CN 101028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ibbon
ribbon cartridge
print
ge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4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8766B (zh
Inventor
沼田浩一
村田和庆
胜野博
久代素直
山家淳志
太田修一
米冈秀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8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8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87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41J32/02Ink-ribbon cartridges for endless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28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nk-ribb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印机装置。打印机装置包括:从其中接收并从中弹出打印介质的底部底盘;布置成能够在垂直于底部底盘的方向上自由开启和闭合顶部底盘;布置在底部底盘和底部底盘之间的墨带匣盒保持件,并且与其中包括墨带的墨带匣盒连接;以及通过加热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上的墨带匣盒内的墨带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热能头。

Description

打印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装置,该打印机装置其中包括墨带匣盒,并且使用热能头,将墨带的彩色材料转移到打印介质上。
背景技术
用于将图像和字符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打印机装置通常是热能传递式的打印机装置,其中形成在墨带的一个表面上的墨层的彩色材料升华,并且彩色材料热转移到打印介质上,使得彩色图像和字符打印。这种类型的打印机装置设置用来将墨带的彩色材料热转移到打印介质上的热能头。以及布置在与热能头相对的位置上以便支承墨带和打印介质的压筒。
在打印机装置中,墨带以如下方式和打印介质放置在一起,即墨带位于热能头一侧,并且打印介质位于压筒一侧。使得墨带和打印介质在热能头和压筒之间运行,同时通过压筒压靠热能头。此时,在打印机装置中,在热能头和压筒之间运行的墨带从下侧到其墨层施加有热能。热能用来将彩色材料升华,使得彩色材料热转移到打印介质上。以这种方式,打印彩色图像和字符。
在这种打印机装置中,装置主体在其中设置用于连接墨带匣盒的连接区段,该区段在其中承载各自卷绕有墨带的一对卷筒。在容纳墨带的墨带匣盒中,卷筒之一卷绕有使用之前的墨带,并且另一卷筒卷绕有使用之后的墨带。在连接到打印机装置时,墨带匣盒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运行机构操作,并且墨带从卷筒之一拉出。墨带接着通过热能头进行热转移过程,并且接着围绕另一卷筒卷绕。
JP-A-6-340136示例性地作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更换墨带匣盒,或者为了首次使用打印机装置,相对于打印机装置来说,进行墨带匣盒的***和取出。假设用于***和取出墨带匣盒的孔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侧表面上,该装置主体的侧表面一侧需要具有用于匣盒***和取出的空间。这种空间添加了使用者放置打印机装置的局限性,并且因此使用者发现它不方便。此外,由于墨带匣盒***装置主体的侧表面并从中取出,这种匣盒***和取出不能在设置用来使得墨带匣盒运动的区域和设置用于匣盒***和取出的孔的装置主体的侧表面上设置转移机构,例如打印介质和墨带。这造成许多局限性,即装置主体不能减小尺寸,并且对于节省空间来说,减小结构灵活性,在油墨条带匣盒连接之后需要某种额外的构造和操作来使得热能头面向油墨条带,装置主体的构造变得复杂,并且打印操作进行相当长的时间。此外,使用者必须面向装置主体的前部,以便将条带匣盒***设置在侧表面上的孔,从而***和取出匣盒,由此发现难以完成匣盒***/取出操作。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便于墨带匣盒***和取出的打印机装置,并且减小装置主体的尺寸以及配置空间。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机装置,该装置通过加热打印介质和紧密连接其上的墨带而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打印机装置包括:在其中接收并从中弹出打印介质的底部底盘;布置成能够在垂直于底部底盘的方向上自由开启和闭合顶部底盘;布置在底部底盘和底部底盘之间的墨带匣盒保持件,并且与其中包括墨带的墨带匣盒连接;以及通过加热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上的墨带匣盒内的墨带而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热能头。在打印机装置中,在顶部底盘位于底部底盘开启的位置上时,墨带匣盒保持件运动到墨带匣盒***底部底盘的前表面侧部/从中取出同时从其上表面面向外侧的***/取出位置,并且在顶部底盘位于底部底盘闭合的位置上时,墨带匣盒运动到打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构造成使得打印介质***前表面侧并从中弹出,并且墨带匣盒***前表面并从中取出。因此,与其中墨带匣盒***装置主体的侧表面并从中取出的打印机装置相比,不需要在装置主体的侧表面侧上保持用于墨带匣盒***和取出的空间。打印机装置因此不需要太多放置空间,由此有利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性能。
此外,使用者可以面向装置主体的前部,以便将墨带匣盒***形成在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并从中取出,由此使用者容易进行***/取出操作。
此外,与其中墨带匣盒***装置主体的侧表面并从中取出的打印机装置相比,具有所述构造的打印机装置可以将多种机构布置在装置主体的侧表面部分上,例如用于打印介质的转移机构或用于墨带的运行机构。采用这种打印机装置,热能头可在连接墨带匣盒的同时面向墨带。
附图说明
图1是其顶板闭合的打印机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其顶板开启的打印机装置的另一外部透视图;
图3是连接到打印机装置上的墨带匣盒的外部透视图;
图4是连接到打印机装置上的墨带匣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墨带的截面图;
图6是墨带匣盒的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7A和7B都是设置在卷筒上的突出部区段的尖端表面的侧视图;
图8是卷筒的其中夹持突出部区段的支承区段、支承壁以及支承件的截面图;
图9是连接到打印机装置上的墨带匣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中通过卷筒锁定件限制卷筒转动的墨带匣盒的视图;
图11是表示其中卷筒脱离通过卷筒锁定件施加的转动限制的墨带匣盒的视图;
图12是从底部观看的墨带匣盒的透视图;
图13是匣盒支承单元的透视图;
图14A和14B都是说明用于通过类型限定墨带匣盒的构造的视图;
图15是表示打印机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6是主要底盘的透视图,其中顶部底盘向上转动;
图17是主要底盘的透视图,其中顶部底盘闭合;
图18是底部底盘的透视图;
图19是底部底盘的平面图;
图20是主要底盘的侧视图,其中顶部底盘向上转动;
图21是说明顶部底盘转动时卷取墨带的构造的视图;
图22是说明顶部底盘转动时卷取墨带的构造的另一视图;
图23是热能头的透视图;
图24是主要底盘的截面图,其中顶部底盘向上转动;
图25是主要底盘的截面图,其中顶部底盘闭合;
图26是主要底盘的截面图,其中压筒辊子向下运动;
图27是转换机构的侧视图,其中压筒辊子向下运动;
图28是主要底盘的截面图,其中压筒辊子向上运动;
图29是转换机构的侧视图,其中压筒辊子向上运动;
图30A是表示其中压筒辊子和热能头相互远离运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0B是表示其中压筒辊子和热能头相互靠近运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1A和31B都是转换机构和运行机构的侧视图;
图32是供应打印纸张的转移机构的侧视图;
图33是供应打印纸张的转移机构的另一侧视图;
图34是放回打印纸张的转移机构的侧视图;
图35是从中弹出打印纸张的转移机构的侧视图;
图36是设置有打印纸纸张的打印机装置的截面图;
图37是设置有打印纸张的打印机装置的另一截面图;
图38是打印机装置的装置主体的截面图;
图39是将图像打印到打印纸张上的打印机装置的截面图;
图40是另一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主要底盘的透视图;以及
图41A和41B都是表示该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闭合/开启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所适用的墨带匣盒和使用该墨带匣盒的打印机装置。这种打印机装置1连接有在其中载有墨带的墨带匣盒2。打印机装置1包括热能头和布置在与热能头相对位置上的压筒辊子。在热能头和压筒辊子之间,使得墨带和打印纸张运行,使得墨带从热能头接收能量。以此方式,墨带的彩色材料热转移到打印纸张上,使得打印纸张打印图像。如图1所示,打印机装置1设置大致矩形的装置主体3。装置主体3连接有墨带匣盒2并从内侧到外侧/从外侧到内侧转移(打印)打印纸张。
在打印机装置1中,开口区段8形成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上,以便连接其上承载打印纸张4的打印纸张托盘5。采用如此形成的开口区段8,打印纸张4从前表面3a***装置主体3并从中弹出。如图2所示,打印机装置1包括设置成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自由转动并且构成装置主体3的上表面3b的顶板6。在顶板6向上转动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和顶板6一起向上转动,并且从前表面3a侧部面向外侧,使得墨带匣盒2***前表面3a的侧部并从中取出。
打印机装置1接着从连接到设置在装置主体3上的狭缝上的任何记录介质接收图像信息,以便由记录介质和任何变化类型的记录介质所使用,例如经由USB连接的数字静态照相机或其它装置。根据图像信息,热能头将热能施加在墨带上,并且传递打印纸张托盘5上的打印纸张4。因此,打印任何预定图像。
这种打印机装置1构造成使得打印纸张4***前表面3a并从中弹出,并且使得墨带匣盒2***前表面3a的侧部并从中取出。采用这种构造,与其中墨带匣盒***装置主体侧表面并从中取出的打印机装置相比,不再需要在装置主体的侧表面侧保留某些空间来***和取出墨带匣盒2。打印机装置1因此不需要太多放置空间,由此有助于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性能。
此外,允许使用者面向装置主体3的前部,以便将墨带匣盒***形成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上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并从中取出,由此使用者容易进行***/取出操作。此外,与其中墨带匣盒***装置主体的侧表面并从中取出的打印机装置相比,打印机装置1允许布置用于打印纸张4的转移机构220、用于墨带10的运行机构210或位于装置主体3的侧表面部分上的其它机构。同样采用打印机装置1,热能头140可面向墨带10,同时连接墨带匣盒2。
下面描述容纳在这种打印机装置1内的墨带匣盒2,以及打印机装置1的构造。
墨带匣盒2连接到通过将彩色材料热转移到打印纸张4上来进行彩色打印的打印机装置1上。如图3和4所示,这种墨带匣盒2设置有供应卷筒11、卷取卷筒12以及匣盒主体13。供应卷筒11卷绕有形成有将要转移到打印纸张4上的彩色材料层的墨带10。卷取卷筒12负责卷取墨带10。匣盒主体13设置成在其中容纳卷绕有墨带10的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
如图5所示,墨带10构造成使得底部材料10a在其一个表面上设置彩色材料层10b、10c和10d以及保护层10e。底部材料10a是例如聚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的合成树脂薄膜。彩色材料层10b、10c和10d各自通过彩色材料和热塑树脂形成,并且保护层10e例如通过与彩色材料层10b、10c和10d相同的热塑树脂形成。彩色材料具有形成图像的多种颜色,例如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彩色材料层10b、10c、10d以及保护层10e以规则间隔在纵向上重复设置成一排。因此,底部材料10a包括一组在纵向上以如下顺序布置的彩色材料层10b、10c和10d以及保护层10e。为了响应通过热能头140施加的热能从而适应将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彩色材料层10b、10c以及10d和保护层10e以顺序方式热转移到打印纸张4的接收层4b,这将随后描述。
这种墨带10设置用来使用具有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的彩色材料层10b和保护层10e打印一幅图像。墨带10的一个端部锁定到供应卷筒11,并且其另一端围绕卷取卷筒12卷绕。在打印任务继续时,墨带10顺序来自于供应卷筒11,并且由卷取卷筒12卷取。
只要墨带包括至少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用于本发明的墨带10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墨带10可通过具有黑色(K)的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构成,或者可以通过具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构成。
如图4和6所示,供应辊子11和卷取辊子12各自设置用于卷绕墨带10的轴区段14。在轴区段14的两侧上,形成凸缘区段15和15。在供应辊子11的轴区段14上,墨带10的一个端部使用粘合剂或通过锁栓构件锁定。在卷取卷筒12的轴区段14处,墨带10的另一端部使用粘合剂或通过锁栓构件锁定。凸缘区段15和15分别调节墨带10围绕轴区段14在轴线方向上的卷绕位置。
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轴区段14的一个端部14a各自形成棘齿齿轮(latchet gear)17。棘齿齿轮17经由与轴区段14同心的心轴区段16围绕相应的凸缘区段15形成。棘齿齿轮17锁定在卷筒锁定件61上,这将随后描述,由此调节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转动。在连接到打印机装置1之后,棘齿齿轮17接合打印机装置1的墨带运行机构210,并且转动卷取卷筒12。设置在凸缘区段15尖端处的心轴区段16通过轴承区段25和26分别支承,以便自由转动,并且都布置成邻靠靠近轴承区段25和26设置的邻靠壁29。轴承区段25和26是各自设置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上的区段。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在其中承载供应卷筒11,并且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在其中承载卷取卷筒12。
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轴区段14的另一端部14b在相应凸缘区段15的尖端处各自形成有突出部区段18。轴区段14的另一端部14b是与形成有棘齿齿轮17的端部相对定位的区段。这些突出部区段18通过轴承区段27和28支承,并且总是通过偏压构件20在轴区段14的轴线方向上偏压。轴承区段27和28是设置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上的区段。
偏压构件20通过弯曲薄金属板形成,并且布置在形成在匣盒主体13的侧表面上的引导区段31内,这将随后描述。偏压构件20形成长度长,并且被整个包围,且其纵向端部都朝着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轴区段14弯曲。偏压构件20的尖端部分弯曲成圆弧,以便邻靠轴区段14的突出部区段18。偏压构件20布置成其端部各自位于匣盒主体13的侧表面和相应突出部区段18之间,由此总是在轴区段14的轴线方向上偏压突出部区段18。
设置用来支承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轴承区段25-28以略微大约凸缘区段15和15的间隔的间隔布置。因此,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因此可以平稳转动,而不造成凸缘区段15和15与轴承区段25-28滑动接触。虽然存在造成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在轴线方向上扰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总是由偏压构件20在轴线方向上偏压的突出部区段18来有利地消除,即,使得设置在轴区段14的一个端部14a上的心轴区段16的尖端邻靠邻靠壁29,并且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因此分别容纳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内,而没有扰动。也就是说,通过邻靠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侧部上的心轴区段16,邻靠壁29用作将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在轴线方向上定位在匣盒主体内的参考。采用这种构造,对于卷绕在匣盒主体13内的位置来说,稳定围绕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卷绕的墨带10。在墨带匣盒2来到用于连接的位置处时,墨带10还可以高精度面向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
邻靠在偏压构件20上的突出部区段18形成大于邻靠邻靠壁29的心轴区段16的直径。即,供应辊子11和卷取辊子12在较大直径的突出部区段18处接收偏压构件20的偏压力,并且在较小直径的心轴区段16的尖端处压靠邻靠壁29。这有利于使得心轴区段16以低摩擦滑动接触邻靠壁29,由此有利减小通常由于转动驱动造成的任何扭矩损失和扭矩波动并抑制功率消耗。
这里注意到弯曲薄金属板不是形成偏压构件29的唯一选择,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
轴承区段16是与轴区段14同心的圆柱形主体,并且形成为邻靠在邻靠壁29上的其尖端表面16a制成如图7A所示的扁平形状,或制成为图7B所示的类似于圆弧的弯曲。采用类似于圆弧的弯曲形状的尖端表面16a,减小与邻靠壁29的摩擦,使得心轴区段16变得能够平稳转动。
如此构造的供应辊子11和卷取辊子12容纳在匣盒主体13内,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如图4所示,匣盒主体13构造成包括上部壳体21和下部壳体22。上部壳体21构造有匣盒主体13的上表面,下部壳体22在其中容纳供应卷筒11和卷筒卷筒12,以便能够自由转动。上部壳体21和下部壳体22通过接合机构30对接,使得匣盒主体13形成。
匣盒主体13大致整体形成矩形。匣盒主体13在纵向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有引导***打印机装置1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并从中取出(将随后描述)的引导区段31。匣盒主体13还在其前表面部分13a处形成通过使用者在***打印机装置1并从中取出时保持的保持区段32。
引导区段31沿着匣盒主体13的侧表面平行形成,并且在高于设置有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的位置处侧向突起。这种引导区段31通过其截面看上去类似于大致方形支架形状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支承,使得***打印机装置1并从中取出由此受到引导。引导区段31通过墨带匣盒保持件7支承,其下表面成形为类似于大致方形支架形状。在引导区段31之下,保留用于放置位于打印机装置1侧部上的部件的空间。即,在通过其截面看上去类似于大致方形支架形状墨带匣盒保持件7支承时由于引导区段31在高于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的位置处侧向突起,该空间出现在其下方。该空间变得可用来放置打印机装置1的部件,由此有助于增加结构灵活性,减小尺寸并节省打印机装置1的空间。
这里注意到,对于引导区段31来说,卷筒锁定件61(将随后描述)背向在下表面内冲制的开口区段33。在引导区段31通过墨带匣盒7支承时,卷筒锁定件61受压,使得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变得能够自由转动(参考图12、10和其它)。
保持区段32形成为在大致匣盒主体13的前表面部分13a的中央部分处突起。保持区段32是使用者在他或她将墨带匣盒2连接到打印机装置1并从中弹出墨带匣盒2时所使用的手柄。保持区段32整体形成大致矩形,并且在高于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的位置处向前突起。如图4所示,这种保持区段32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放置使用者拇指的凹入区段34。凹入区段34包括朝着匣盒主体13的后表面侧向下弯曲的倾斜表面34a。倾斜表面34a在匣盒主体13的纵向上形成有多个凸出区段,以便非打滑地使用。
上部壳体21经由与下部壳体22对接而构成匣盒主体13的上表面13b。如图4所示,大致矩形的壳体主体形成有所述保持区段32的凹入区段34、凹入区段35和锁栓突耳51。凹入区段35用来在匣盒***墨带匣盒保持件7时将墨带匣盒2临时定位在打印机装置1内。锁栓突耳51锁定到将随后描述的下部壳体22上。
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凹入区段35与设置在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并同样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131接合。经由这种接合,凹入区段35用来将墨带匣盒2临时定位在打印机装置1的装置主体3内。因此,墨带匣盒2临时定位在向上转动的匣盒保持件7内,并且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装置主体3内的相应转动有助于将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定位孔72和73内。定位孔72和73是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部分13c上的孔,并且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是在装置主体3内伸出的区段。
随后将和形成在下部壳体22上的锁栓孔52一起详细描述锁栓突耳51。
如图6所示,对于与这种上部壳体21对接的下部壳体22来说,其中容纳供应卷筒11的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平行于其中容纳卷取卷筒12的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设置,两者之间存在空间。卷筒容纳区段23和24都形成为其截面是大致半圆形,由此在其中容纳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从而能够自由转动。
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的中间间隔处各自形成有多个突肋41。突肋41分别是伸出主体,并且沿着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弧形内壁设置。突肋41用来以间断方式支承卷绕有墨带10的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采用这种构造,突肋41很好地用来保持墨带10不以静态阻力接触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内壁。即使墨带10接触内壁,条带可容易脱离,由此确保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平稳转动。
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在其纵向的一端处设置轴承区段25,并且在纵向的另一端处设置轴承区段27。轴承区段25设置用来在相应凸缘区段15的外侧处支承供应卷筒11的心轴区段16,并且轴承区段27设置用来在相应凸缘区段15的外侧处支承供应卷筒11的突出部区段18。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在其纵向一端处设置有轴承区段26,并且在其纵向另一端处设置轴承区段28。轴承区段26设置用来在相应凸缘区段15的外侧面处支承卷取卷筒12的心轴区段16,并且轴承区段28设置用来在相应凸缘区段15的外侧处支承卷取卷筒12的突出部区段18。
如图8所示,这些轴承区段25-28各自通过对支承壁42进行缺口以便形成具有开放上表面的大致凹入部。支承壁42是在纵向上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两个端部处形成的壁。由此形成的轴承区段25-28用来支承心轴区段16以及每个突出部区段18的三个点(即下部和左右侧部)。对于轴承区段25-28来说,在上部壳体21与下部壳体22对接时,使得支承壁42邻靠支承件43-46,并且其开放上表面侧通过这些支承件43-46闭合。支承件43-46是设置成朝着与支承壁42相对应的上部壳体21一侧伸出的部件。因此,心轴区段16和突出部区段18在其上部一个点处通过支承件43-46支承。因此,通过由轴承区段25-28以及支承件43-46在所有方向上支承的心轴区段16和突出部区段18,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分别相应定位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内。
如图3和4所示,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分别形成有齿轮用开口区段47和48。这些齿轮用开口区段47和48设置用于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以便从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侧部分面向外侧。从齿轮用开口区段47,可以看到形成在供应卷筒11上的棘齿齿轮17,并且与连接到顶部底盘102上的连接构件135的齿轮区段137接合,这将随后描述。通过这种接合,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开启时,供应卷筒11在重新卷绕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从齿轮用开口区段48,可以看到形成在卷取卷筒12上的棘齿齿轮17,并且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机装置1的打印位置上并定位其上时,打印机装置1的墨带运行机构210与运行齿轮212接合。通过这种接合,使得卷取卷筒12在墨带10可以沿其运行的卷取方向上转动。
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都分别形成有狭缝49、50。狭缝49用作墨带10的拉出开口,并且狭缝50用作其进入开口。这种狭缝通过上部壳体21与下部壳体22对接来形成。采用这种构造,墨带10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上延伸。
这里注意到开口40a和40b(此后,也简单称为开口区段40)形成在上部壳体21和下部壳体22的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以及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之间。在上部和下部壳体21和22对接在一起时,通过开口区段40a和40b构成的开口区段40放置在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之上,使得墨带10面向外侧。这里,墨带10从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的狭缝49延伸到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狭缝50。开口区段40还用作打印机装置1的热能头140进入的区域,使得墨带10压靠打印纸张4,以及用作朝着打印机装置1侧部伸出的条带引导件165进入的区域,从而形成条带路径。
现在描述用来将上部壳体21和下部壳体22连接在一起的接合机构30。接合机构30将从上部壳体21的侧边缘部分伸出的突耳51锁定在下部壳体22的侧边缘部分上,使得上部壳体21与下部壳体22连接。如图4和9所示,锁栓突耳51多个地形成在上部壳体21上,即对于上表面21a和后表面21b来说各自形成两个,并且对于侧表面21c和21d来说各自形成一个。锁栓突耳51各自设置向下指向的大致矩形板的主体区段53以及位于主体区段53的尖端处的钩形区段54。钩形区段54包括朝着主体区段53的尖端倾斜并且容易与形成在下部壳体22上的锁栓孔52接合的倾斜表面54a。如图9所示,锁栓孔52多个地形成在下部壳体22上,即对于上表面22a和后表面22b来说各自形成两个,并且对于侧表面22c和22d来说各自形成一个。锁栓孔52各自设置有锁栓突耳51的钩形区段54在该处锁定的锁栓壁区段55,以及钩形区段54通过其中的开口区段56。在使得上部壳体21邻靠下部壳体22时,钩形区段54运动锁栓壁区段55,以便滑动并通过开启区段56,使得锁栓突耳51锁定在锁栓壁区段55上。
上部壳体21设置有在前表面21a的锁栓突耳51和51之间伸出的控制松开件57和57。下部壳体22设置在前表面22a的锁栓孔52和52之间直立以便与控制松开件57和57邻靠的控制松开壁58和58。如图9和6所示,控制松开件57和控制松开壁58都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保持区段32内。
控制松开件57在纵向上从朝着上部壳体21的前表面21一侧突起的保持区段32的两侧向下指向。在使得上部壳体21邻靠下部壳体22上时,控制松开件57***下部壳体22的侧部上的保持区段32中。与这种控制松开件57相对应,控制松开壁58在纵向上设置在朝着下部壳体22的前表面22a突起的保持区段32的两侧上。这些控制松开壁58与朝着下部壳体22的前表面22a突起的前表面形成间隙,以便***控制松开件57。
在使得上部壳体21邻靠下部壳体22时,锁栓突耳51各自***相应的开口区段56,同时钩形区段54运动,以便滑动锁栓孔52的锁栓壁区段55。控制松开件57也***控制松开壁58和下部壳体22的前壁之间。此时,由于锁栓突耳51的钩形区段54各自形成倾斜表面54a,使得钩形区段54的尖端平稳邻靠锁栓壁区段55。此外,锁栓突耳51的主体区段53运动滑动,同时主体区段53改变形状,并且在钩形区段54***开口区段56时,为了响应,主体区段53的弹性恢复,使得钩形区段54和锁栓壁区段55可靠地锁定在一起。采用这种可靠的锁定,控制松开件57在前表面侧通过下部壳体22的前表面壁支承,并且在后表面侧通过控制松开壁58支承,使得上部壳体21受到保护,而不朝着后表面侧落下。这意味着从上部壳体21的前表面21a伸出的锁栓突耳51和51受到保护,而不朝着后表面侧(即松开与设置在下部壳体22的前表面22a上的锁栓孔52和52的接合的方向)倾斜。因此,防止上部和下部壳体21和22之间的接合松开。
如图4所示,上部壳体21在后表面21b的锁栓突耳51和51之间设置接合件59,以便在纵向上与下部壳体22的后表面壁接合。接合件59从上部壳体21的后表面21b向下弯曲。在邻靠下部壳体22时,接合件59被接合,以便覆盖下部壳体22的后表面壁。通过这种接合,接合件59的前表面侧邻靠下部壳体22的后表面壁,使得上部壳体21受到保护,而不朝着前表面21a侧落下。这意味着从上部壳体21的后表面21b伸出的锁栓突耳51和51受到保护,而不朝着前表面侧(即松开与设置在下部壳体22的前表面22a上的锁栓孔52和52的接合的方向)倾斜。因此,防止上部和下部壳体21和22之间的接合松开。
这里注意到,对于这种接合机构30来说,将控制松开件57和控制松开壁58设置在保持区段32上不受到限制,并且上部壳体21和下部壳体22的任何随意位置也是可以的。作为一个实例,锁栓突耳51和控制松开件57可设置在下部壳体22上,并且锁栓孔52和控制松开壁58可设置在上部壳体21上。
如图4和6所示,构成匣盒主体13的下部壳体22在形成有邻靠壁29的一个端部的侧部处设置卷筒锁定件61。卷筒锁定件61用来防止被容纳以便自由转动的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转动。这种卷筒锁定件61布置在连接区段62处,连接区段62设置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之间的下部壳体22的一个端部的侧部上。
如图10所示,此卷筒锁定件61设置布置在连接区段62上的大致M形的弹性支承区段63以及一对弹性接合件64a和64b。弹性接合件64a和64b从弹性支承区段63分别朝着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延伸。弹性接合件64a、64b在其上端侧各自形成有伸出的棘齿部分(latchet portion)65a、65b,以便与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这些棘齿部分65a和65b还形成为在图10的箭头A的方向上以及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移位,即根据弹性支承区段63,棘齿部分65a和65b与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或松开。
在下端侧上,弹性接合件64a和64b都可以从开口区段33在引导区段31之下看到。开口区段22是在匣盒主体13的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内冲制的区段,由此形成将被压靠部分66a和66b,从而通过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引导支承区段125压靠。在通过引导支承区段125压靠时,将被压靠部分66a和66b使得棘齿部分65a和65b在图4箭头A的方向(即松开与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和17的接合的方向)上弹性移位。
如图10所示,在这种卷筒锁定件61中,采用布置在下部壳体22的连接区段62上的弹性支承区段63,将被压靠部分66a和66b都从在匣盒主体13的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内冲制的开口区段33在引导区段31之下看到,由此容易通过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引导支承区段125压靠。此时,经由棘齿部分65a和65b与棘齿齿轮17和17的接合,卷筒锁定件61防止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转动。
更特别是,卷筒锁定件61的棘齿部分65a和65b分别在相对表面侧的对角线向上部分处与卷筒11和12的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因此,卷筒锁定件61调节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在墨带10的供应方向而不是卷取方向上的转动。即使墨带匣盒2还未连接到打印机装置1上,卷筒锁定件61因此也可防止墨带10下垂或通过卷筒11和12错误地在供应方向上转动而拉出到外侧。
如图11所示,在匣盒主体13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时,在卷筒锁定件61内,从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面向外侧的将被压靠部分66a和66b压靠引导支承区段125。这是由于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运动滑动以便与引导支承区段125接触。为了进行响应,在卷筒锁定件61中,弹性接合件64a和64b根据弹性支承区段63向上变形,使得锁栓区段65和卷筒11和12的棘齿齿轮17和17之间的接合松开。因此,在墨带匣盒2连接到打印机装置1上时,卷筒锁定件61使得卷筒11和12转动并且使得墨带10运行。
下面描述用作将墨带匣盒2定位在打印机装置1内的参考的放置表面70。放置表面70布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上。如图12所示,放置表面70在两端处形成在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前表面部分13a的侧部上的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下表面部分上。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匣盒主体13运动到打印机装置1的装置主体3内时,放置表面70通过布置在装置主体3内的匣盒支承单元160支承,由此用作定位墨带匣盒2的参考。通过如此由匣盒支承单元160支承的放置表面70,在墨带匣盒2中,部件(即墨带10、打印纸张4以及热能头140)都位于容易进行图像打印任务的位置上。
更特别是,放置表面70设置第一放置表面70a和第二放置表面70b。第一放置表面70a形成在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一个端侧的下表面部分上,并且第二放置表面70b形成在其另一端侧的下表面部分上。这些第一和第二放置表面70a和70b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是在平坦并且大致相互平行的主表面区段71内冲制的孔。这些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有从图13所示的装置主体3的匣盒支承单元160伸出形成的一对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
第一定位孔72具有与大致锥形形状的定位凸出区段162相对应的大致圆形形状。第二定位孔73形成长的长度,并且其一端保持向上开口到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侧部上。这些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通过由匣盒支承单元160支承的放置表面70的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对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来说,由于第二定位孔73没有以高精度正确邻靠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3,这种位置位移可通过***有第一定位凸出区段162的第一定位孔72吸收。因此,通过将第一定位孔72用作参考,墨带匣盒2可定位在装置主体3内部,而没有失误。
在第二定位孔73附近,ID孔74形成用于墨带匣盒2的类型识别。ID孔74单个或多个冲制,并且检测是否闭合或开启,使得墨带匣盒2由类型来限定。
墨带匣盒2类型变化,例如墨带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谓的明信片尺寸(大约100mm),或者是L尺寸(宽度大约是89mm)。这种匣盒类型用作开启或闭合ID孔74的基础。
为了检测ID孔74是否开启的状态,使用从匣盒支承单元160伸出设置的检测开关164。根据ID孔74是否冲制,这种检测开关164单个或多个形成。在ID孔74闭合时,检测开关164通过ID孔74的闭合部分压靠(参考图13)。根据如上情况,打印机装置1确定检测开关164是否受压的状态,使得墨带匣盒2通过类型来限定。在打印机装置1打印明信片尺寸的打印纸张的示例性情况下,检测检测开关164的状态,即是否受压,从而确定连接的墨带匣盒2是否包括其宽度适用于打印明信片尺寸的墨带10。
ID孔74形成在第二定位孔73的附近。这因此使得定位在装置主体3内的墨带匣盒2的ID孔74面向检测开关164,而没有失误,使得墨带匣盒2可通过类型来检测。
如图14A和14B所示,这种ID孔74布置成与围绕卷取卷筒12卷绕的墨带10W的区域的端部重叠,而不与围绕卷取卷筒12卷绕的墨带10N的区域的端部重叠。这里,墨带10W宽度宽,以适用于A6尺寸或明信片尺寸,并且墨带10N比墨带10W的宽度窄,以便例如适用于L尺寸。在墨带10W围绕卷筒卷绕时ID孔74闭合,并且在墨带10N围绕其卷绕时开启。
即,如图14A所示,在宽墨带10W围绕卷筒卷绕时,由于ID孔74闭合,即使ID孔74形成在面向墨带10W的端部的位置处,***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检测开关164也从不与墨带10W接触。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在窄墨带10N围绕卷筒卷绕时,即使ID孔74开启并且检测开关164***,由于ID孔74不形成在面向墨带10N的位置处,***的检测开关164从不与墨带10N接触。
墨带匣盒2可通过如此使用检测开关164由类型限定,即ID孔74布置在面向卷绕宽墨带10W的位置的位置上,而不布置在面向卷绕窄墨带10N的位置的位置上,并且在宽墨带10W围绕卷筒卷绕时,ID孔74闭合,并且在窄墨带10N围绕卷筒卷绕时,ID孔74开启。这有利地使得墨带匣盒2通过使用检测开关164由类型限定,并且ID孔74布置在面向卷绕墨带10的位置的位置处,由此有利地帮助节省匣盒主体13的空间,并且增加结构的灵活性。按照对于匣盒主体13所实现的空间节省,更有利的是,装置主体3可在打印机装置1内减小尺寸,其中检测开关164布置在与ID孔74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对于如此构造的墨带匣盒2来说,形成在匣盒主体13的前表面部分13a上的保持区段32通过使用者保持,并且接着在图2箭头X的方向上***打印机装置1,其中匣盒主体13的后表面侧作为***端。此时,在打印机装置1中,在顶板6向上转动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运动到匣盒***/取出位置,使得墨带匣盒2便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并从中取出。墨带匣盒2接着***,同时引导区段31通过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引导支承区段125引导。在墨带匣盒2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时,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上表面13b上以便临时定位使用的凹入区段35与设置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并同样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131接合。通过这种接合,墨带匣盒2临时定位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
与此同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引导支承区段125压靠从下部壳体22的开口区段33伸出的将被压靠部分66a和66b。为了响应这种压靠,根据弹性支承区段63,其棘齿部分65a和65b与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的弹性接合件64a、64b朝着与图10箭头A相反方向弹性改变形状。接合因此在棘齿齿轮17和17以及棘齿部分65a和65b之间松开。由于这种接合松开,设置在打印机装置1上的墨带10的墨带运行机构210将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置于能够自由转动的状态。
在墨带匣盒2***墨带匣盒保持件7之后,在打印机装置1的顶板6闭合之后,并且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在装置主体3内在打印纸张4上进行打印任务的位置上之后,连接到顶板6上的热能头140***匣盒主体13的开口区段40。为了响应此情况,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40变得准备好通过邻靠热能头140而对打印纸张4进行打印,并且条带路径形成用于墨带运行路径。
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时,棘齿齿轮17与供应机构210的墨带运行齿轮212接合。棘齿齿轮17是形成在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凸缘区段15上以便从齿轮用开口区段47和48面向外侧的齿轮。墨带匣盒2接着定位在匣盒主体13的装置主体3内通过设置在***有从匣盒支承单元160伸出的一对相应凹入区段131和163的第一和第二放置表面70a和70b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这里,匣盒主体13容易通过与设置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以便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131接合的凹入区段35定位到某种程度。这因此使得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与该对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平稳接合,使得可以方便地完成定位。在使得ID孔74邻靠从匣盒支承单元160伸出的检测开关164或与其一起***时,墨带匣盒2接着由类型限定。
随后,在墨带匣盒2中,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通过打印机装置1的墨带运行机构210转动,使得墨带10运行。从匣盒主体13的开口区段40***的热能头140将热能施加在向上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上,由此将彩色材料热转移到通过转移机构220提供的打印纸张4上,这将随后描述。在墨带10运行时,由于棘轮部分65a和65b不与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在操作中,弹性接合件64a和64b不发出声音。
由于不使用,在墨带匣盒2不连接到墨带匣盒7上时,例如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如图10所示,弹性接合件64a和64b在与附图内的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偏压,并且棘齿部分65a和65b与棘齿齿轮17和17接合。
在这种状态下,考虑到其中供应卷筒11通过在图10箭头B所示的墨带10运行方向上的振动或其它情况接收转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力在弹性接合件64a的棘齿部分65a咬入棘齿齿轮17方向上施加,由此可以防止在方向B上的转动。这因此在墨带匣盒2不使用时防止任何还未使用的墨带10延伸到开口区段40。如果施加任何转动力,以便在图10的箭头C的方向(即卷取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供应卷筒11,弹性接合件64a的棘齿部分65a来到棘齿齿轮17之上,使得供应卷筒11可以在图10的箭头C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如果墨带10引导到开口区段40,并且下垂,因此下垂的墨带10可通过在图10的箭头C方向上转动来卷取,供应卷筒11的凸缘区段15可从齿轮用开口区段47看到。
同样考虑的是卷取卷筒12通过图10的箭头D方向(即卷取墨带10的方向)上的振动或其它情况接收转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接合件64b的棘齿部分65b来到棘齿齿轮17之上,并因此卷取卷筒12在图10的箭头D的方向(即卷取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在另一方面,在卷取卷筒12在图10箭头E的方向上接收转动力,力在弹性接合件64b的棘齿部分65b咬入棘齿齿轮17的方向上施加,由此可以防止方向E上转动。这因此可以在墨带匣盒2不使用时防止任何使用的墨带10延伸到开口区段40。如果使用的墨带10引导到开口区段40并下垂,因此下垂的墨带10可通过在图10的箭头D方向上转动来卷取,卷取卷筒12的凸缘区段15可从齿轮用开口区段48看到。
即,卷筒锁定件61防止供应卷筒11不在图10的箭头B的方向(即将墨带10供应到开口区段40的方向)上转动。卷筒锁定件61还防止卷取卷筒12不在图10的箭头E的方向(即与墨带10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通过如此防止转动,卷筒锁定件61可防止墨带10下垂。
通过参考图15,描述打印纸张4。打印纸张4构造成底部材料4a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接收层4b,并且在另一表面上形成背层4c。
底部材料4a通过分别形成在由纸浆或类似物形成的底部纸张4d的上部和下部表面上的树脂层4e和4f构成。树脂层4e和4f由例如聚乙烯对酞酸盐和聚丙烯的热塑树脂制成,并具有微孔结构,并且具有缓冲作用。因此,特别是,接收层4b侧部上的树脂层4e用来将底部纸张4d和接收层4b紧密连接到进一步的程度,增加隔热,并且改善来自于热能头140的热跟踪。树脂层4e和4f都用来获得与热能头140的更好接触。此外,由于通过热塑树脂制成,在特征上,接收层4b和树脂层4e通过来自于热能头140的热能热变形,并且通过热能头140施加的具有预定大小的压力挤压,由此失去缓冲作用。
接收层4b具有大约1-10μm的厚度。接收层4b接收从墨带10传递的彩色材料,并且因此保持所接收的彩色材料。接收层4b由例如丙烯酸树脂、聚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的树脂制成。背层4c减小主导辊子225和压筒辊子155之间的摩擦,以便实现打印纸张4的稳定运行。这里注意到打印纸张4在结构上不特别受到限制,只要它包括接收层4b和树脂层4e即可。
下面描述连接有墨带匣盒2并将图像打印到打印纸张4上的打印机装置1。如图1和2所示,打印机装置1设置具有大致矩形箱体的装置主体3,以及构成装置主体3的上表面3b以便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自由转动的顶板6。如图16和17所示,主底盘100设置底部底盘101和顶部底盘102。顶部底盘102连接到顶板6上,并且连接到底部底盘101上,以便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3内,构成上表面3b的顶板6设置用于打印机装置1的操作面板104以及用于显示打印或其它情况的图像的LCD面板105。顶板6与随后描述的顶部底盘102连接,并且构造成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与和顶部底盘102连接的墨带匣盒7一起转动。
装置主体3在前表面3a上设置开口区段8、用于记录介质的细槽106和开启按钮107。开口区段8与其上承载打印纸张4的打印纸张托盘5连接。细槽106与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连接,并且开启按钮107用来向上转动顶板6。开口区段8还构造成通过挡板108自由开启和闭合,并且在挡板108开启时,打印纸张托盘5连接其上。
打印机装置1以下面的方式准备进行打印操作。即,打印机装置托盘从开口区段8连接,并且开启按钮107操作,使得顶板6向上转动。为了响应这种情况,墨带匣盒2连接到面向前表面2a的侧部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并且顶板6放回到装置主体3的侧部。打印机装置1能够进行多种操作,例如选择打印图像、设置纸张尺寸、设置复印数量、或者启动和停止打印任务。这种操作经由操作面板104进行,其中图像显示在LCD面板105上,即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或记录在多种记录装置上的图像,例如经由USB或其它装置连接的存储器装置或数字静态照相机。
下面描述布置在这种打印机装置1的装置主体3内的主底盘100。如图16和17所示,主底盘100设置底部底盘101和顶部底盘102。经由墨带匣盒保持件7转移,底部底盘101在其上布置有墨带匣盒2,并且设置有用于墨带10的运行机构210和用于打印纸张4的转移机构220。顶部底盘102设置有墨带匣盒保持件7,并连接到底部底盘101上,以便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如图18和19所示,底部底盘101通过主表面110、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前表面壁113以及后表面壁114构成。底部底盘101大致形成箱体,其中上表面侧开放。这种底部底盘101在前表面壁113的侧部处与打印纸张托盘5连接,并且墨带匣盒保持件7从上表面侧出来,其中墨带匣盒2连接其上。底部底盘101形成有转移机构220、墨带运行机构210、墨带运行机构210、转换机构190以及匣盒支承单元160。特别是,转移机构220用来将打印纸张4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转移到其后表面3c的侧部。墨带运行机构210用来通过转动容纳在墨带匣盒2内的卷取卷筒12来运行墨带10。转换机构190用来改变压筒辊子155和热能头140之间的相对位置。压筒辊子155是设置在主表面110上以便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的辊子,并且热能头140是连接到顶部底盘102上的部件。匣盒支承单元160布置在主表面110上,并且进入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从而形成用于墨带10的运行路径。
顶部底盘102大致形成为板状,并且在面向底部底盘101的下表面102a的侧部上设置热能头140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顶部底盘102在后表面侧的两个端部处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顶部底盘102总是通过被锁定的扭转螺旋弹簧116偏压(参考图16)以便向上转动,即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面向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的方向上。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另一端锁定到底部底盘101的后表面壁114上。在开启按钮107操作时,顶部底盘102接收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并且装置主体3和顶板6一起向上转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也通过底部底盘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并且通过从顶部底盘102的下表面102a伸出的连接构件135锁定。经由这种支承和锁定,墨带匣盒保持件7与顶部底盘102的转动同步地向上转动,并且接着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面向外。
即,在打印机装置1中,三个构件(即顶板6、顶部底盘102以及连接到顶部底盘102上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布置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3或底部底盘101向上转动。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经由顶部底盘102接收,并且进行偏压作用以便向上转动。同样在打印机装置1中,通过由底部底盘101锁定的顶部底盘102,部件(即顶部底盘102、顶板6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向下转动,以便保持在闭合底部底盘101的方向上。
在装置主体3向上转动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运动到墨带匣盒2***其中/从中取出的***/取出位置。在如此运动之后,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装置主体内转动,使得墨带匣盒2运动到墨带10和热能头140相互面对的打印位置上。
简明来说,如图18和19所示,底部底盘101在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的后表面侧上***有扭转螺旋弹簧116。从底盘底盘101,支承突出部区段117和117伸出,以便支承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从而能够自由转动。
通过支承突出部区段117支承的顶部底盘102大致形成类似的矩形板,并且如图16和17所示,形成有朝着底部底盘101的侧部伸出的热能头140。顶部底盘102还在前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以便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锁定到底部底盘101上。顶部底盘102还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锁栓突出部区段119,以便锁定到将随后描述的转换机构190的锁栓件210上。
顶部底盘102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形成有锁栓件121和121。锁栓件121锁定到设置在形成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上的支承突出部区段117和117的附近内的转动控制件120和120上。在这些锁栓件121和121锁定到转动控制件120和120上时,对于相对于底部底盘101的转动区域来说,顶部底盘102受到控制。为了响应顶部底盘102的转动区域上的这种控制作用,对于转动区域来说,顶板6和墨带102也受到控制。
简明来说,如图2所示,顶部底盘102的转动区域受到控制,以便相对于底部底盘101以锐角开启。
采用这种控制作用,和顶部底盘102一起转动的顶板6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也相对于底部底盘101以锐角开启。此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运动到从打印机装置1的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面向外的墨带匣盒2的***/取出位置。因此,运动到***/取出位置上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相对于装置主体3以锐角开启,并且从前表面3a的侧部面向外侧,由此有助于墨带匣盒2的***和取出。注意到在顶部底盘102转动到闭合底部101的位置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将所连接的墨带匣盒2运动到墨带10面向热能头140和打印纸张4的打印位置。
将要与顶部底盘102接合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通过弯曲片状金属来形成,并且包括一对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连接区段126以及支承件区段127和127。引导支承区段125设置成支承形成在墨带匣盒2的两个侧表面上的引导区段31,并且连接区段126横过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布置。支承件区段127和127从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朝着后表面侧延伸,并且通过底部底盘101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
引导支承区段125设置成通过支承从墨带匣盒2的两个侧表面突起的引导区段31来引导墨带匣盒2的***和取出,并且将匣盒主体13保持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部。这种引导支承区段125各自形成为具有看上去类似于大致方形支架形状的截面,并且引导墨带匣盒2,以便进入墨带匣盒保持件7,同时支承引导区段31,即下表面、侧表面和上表面。引导支承区段125的下表面各自是用于接收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的接收区段125a。接收区段125a构造成容易接收相应的引导区段31,即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侧上的端部比上表面125b更加向前布置,并且向下弯曲。对于引导支承区段125来说,侧表面125c的后表面侧上的端部向上弯曲到引导区段31进入的区域,并且由此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尽可能远地进入之后,墨带匣盒2的引导区段31邻靠。
对于这种引导支承区段125来说,设置在一对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上的接收区段125a和125a之间的空间(即端表面125c和125c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大致相同,或略微长于匣盒主体13的引导区段31和31之间的距离。这是由于如果接收区段125a和125a之间的距离短于引导区段31和31之间的距离,匣盒主体13不能进入其中。在接收区段125a和125a之间的距离长于引导区段31和31之间的距离时,匣盒主体13因此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扰动。接收区段125a的宽度设置成大致等于或略微短于引导区段31的宽度。这是由于如果接收区段125a的宽度长于引导区段31的宽度,这意味着该空间在引导区段31和引导支承区段125的侧表面125c之间太大。如果接收区段125a的宽度短于引导区段31过多,匣盒主体13不能牢固保持,并且不能压靠从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伸出的将被压靠区段66。
在引导支承区段125支承墨带匣盒2时,接收区段125a压靠从形成在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上的开口区段33伸出的卷筒锁定件61的将被压靠区段66(参考图11)。因此,在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的墨带匣盒2中,使得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转动。
引导支承区段125在侧表面125c上设置锁栓突出部区段128。对于转动区域来说,通过锁定到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上,锁栓突出部区段128将墨带匣盒保持件7置于控制之下。锁栓突出部区段128与长孔129接合,以便能够***。长孔129形成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上,以便在垂直方向上开启。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相对于底部底盘101和顶底盘102一起向上转动时,锁栓突出部区段128在长孔129的上端处锁定。采用这种锁定,在相对于底部底盘101以锐角转动之后,墨带匣盒保持件7受到控制而不在该位置处转动,并且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面向外侧的***/取出位置处停止。
横过该对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布置的连接区段126构成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连接区段126的中央部分处,头用开口区段130设置用于***设置在顶部底盘102上的热能头140。连接区段126形成有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131。凸出区段131形成比头用开口区段130更靠近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侧形成,并且与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上表面13b上并同样临时定位使用的凹入区段35接合(参考图24、37以及其它附图)。
凸出区段131与凹入区段35接合,以便将墨带匣盒2定位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在匣盒主体13进入引导区段31邻靠引导支承区段125的侧表面125c的弯曲部分的位置,同时通过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引导时,凸出区段131与凹入区段35接合。采用这种接合,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装置主体3内时,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容易***到设置在下主体13的下表面部分13c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内。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是用来将墨带匣盒2定位在装置主体3内的区段。这里注意到如果墨带匣盒2形成有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并且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连接区段126形成有同样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凹入区段。
如图16所示,连接区段126设置有比头用开口区段130更加靠近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的保护板132。保护板132设置成覆盖从顶部底盘102伸出的热能头140。保护板132用来保护使用者不受伤,例如意外触摸热能头140,防止热能头140变脏或其它情况。这是由于在装置主体3向上转动时以及在顶板6开启时使得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从前表面3a侧部面向外侧,因此暴露从顶部底盘102下垂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侧部的热能头140。
此保护板132形成类似于矩形板,并且在纵向上的两个端部上通过引导支承区段125的侧表面125c和125c支承。采用这种支承,在连接区段126上,根据侧表面125c和125c的支承部分132a,使得后表面侧上的侧表面部分132b在垂直方向上转动。保护板132通过压靠连接区段126形成压靠件133,以便在垂直方向上转动。压靠件133通过在短边方向上在保护板132的主表面内形成很长的缺口来制成柔性。由于这种柔性,压靠件133总是贴靠连接区段126向上压靠保护板132。
如图2和20所示,在顶部底盘102向上转动时,压靠件122压靠连接区段126,并且后表面侧上的侧表面部分132b滑动接触向上运动的热能头140,使得保护板132向上转动。这使得保护板132将热能头140与前表面3a隔开,并且使其从使用者看不到。因此,打印机装置1有利地防止使用者受伤、意外以及其它情况,例如在顶部底盘102开启时防止使用者意外触摸热能头140。
如图17所示,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底部底盘101时,使得保护板132滑动接触形成在顶部底盘102上以便连接热能头140的开口区段153的侧边缘。虽然与压靠件133的压力相反,保护板132朝着连接区段126的侧部转动。此时,与压靠件133的压力相反,顶部底盘102邻靠保护板132的主表面,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相反方向上偏压,即朝着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的侧部。
支承件区段127和127各自形成有支承孔(未示出),并且在下部侧表面处通过连接到顶部底盘102上的连接构件135锁定。这里,支承件区段127和127是从引导支承区段125和125朝着后表面侧延伸的区段,并且通过底部底盘101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支承孔通过在后表面上的端部处从底部底盘102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伸出的支承突出部区段117和117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
如图20所示,用来将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135是整体弯曲成圆弧的树脂构件。连接构件135的右侧连接到顶部底盘102上,并且以延伸方式设置朝着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侧弯曲的臂部分135a。从臂部分135a,转动突出部区段136伸出以便锁定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支承件区段127,以便向上转动。转动突出部区段136从臂部分135a的侧表面伸出,并且在顶部底盘102向上转动时,从下方邻靠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支承件区段127。因此,连接构件135将墨带匣盒保持件7连接到底部底盘102上,并且在顶部底盘102转动时向上转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
如上所述,顶部底盘102通过锁定到形成在底部底盘101上的转动控制件120上的锁栓件102而置于转动控制之下。墨带匣盒保持件7还通过设置在由设置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上的长孔129锁定的引导支承区段125的侧表面125c上的锁栓突出部区段128置于转动控制之下。经由这种锁定,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墨带匣盒2的***/取出位置处停止。对于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来说,顶部底盘102具有较大量的转动。在顶部底盘102从底部底盘101由此闭合的位置向上转动到某种程度时,连接构件135的转动突出部区段136锁定到支承件区段127上,并且墨带匣盒保持件7转动。
即在与底部底盘101的接合松开时,顶部底盘102转动预定量。在这种转动过程中,连接构件135的转动突出部区段136锁定在支承件区段127的下表面上,并且与墨带匣盒保持件7连接。因此,由于顶部底盘102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之前转动,在顶部底盘转动并达到可以转动的区域时,如图20所示,墨带匣盒保持件7来到顶部底盘102和底部底盘101之间。
在顶部底盘102从上方朝着底部底盘101的侧部转动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跟随并一起向下转动。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转动并在装置主体3内达到打印位置时,只有顶部底盘102向下转动,直到底部底盘101闭合为止。
连接构件135的臂部分135a形成有齿轮区段137。齿轮区段137与供应卷筒11的棘齿齿轮17接合,并且在墨带匣盒2放出时用来消除墨带10的下垂。棘齿齿轮17是经由设置在底部底盘101内的卷取齿轮138从连接在条带匣盒保持件7内的墨带匣盒2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7可以看到的供应卷筒11的齿轮。在顶部底盘102向上转动时,这种下垂消除通过在图21的箭头C的方向(即重新卷绕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供应卷筒11来实现。
即,如上所述,在墨带匣盒2转动以便从打印位置到达***/取出位置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首先向上转动某种程度,并且接着转动突出部区段136锁定到支承件区段127上。此时,形成在连接构件135的臂部分135a上的齿轮区段137经由卷取齿轮138与从墨带匣盒2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7可以看到的供应卷筒11的棘齿齿轮17接合。在由此接合之后,供应卷筒11在重新卷绕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
简明来说,在齿轮区段137向上转动时,底部底盘101内的卷取齿轮138的小直径齿轮138a与齿轮区段137接合,并且在图22的箭头G的方向上转动。为了响应,假设与小直径齿轮138a一起转动的大直径齿轮138b在相同方向上转动,并且与大直径齿轮138b接合的棘齿齿轮17在图21的箭头C的方向(即重新卷绕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此时,在顶部底盘103向上转动时,部件(即热能头140、头盖148和覆盖构件149)运动离开开口区段40。热能头140此时进入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并且通过拉出墨带10而形成条带路径。
因此,为了将墨带匣盒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并从中弹出,开启顶部底盘102如图21所示卷取如图22所示拉出到外部的墨带10,使得墨带匣盒2可马上从墨带匣盒保持件7弹出。
现在描述的是从顶部底盘102朝着底部底盘101的侧部伸出的热能头140。如图23所示,热能头140设置有辐射构件141和头区段143。辐射构件141辐射彩色材料热转移时产生的热量,并且头区段143将热能施加在墨带10上。
辐射构件141辐射彩色材料热转移时由头区段143产生的热能。这种辐射构件141由具有高的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铝。
设置在辐射构件141上方的头区段143设置玻璃层、加热电阻、用于电源和信号使用的一对电极以及电阻保护层。加热电阻设置在玻璃层上,并且电极设置在加热电阻的两侧上。电阻保护层设置在加热电阻上及其周围。该对电极以小间隔沿着头区段143的纵向各自多个地形成。头区段143在与墨带10相对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大致弧形形状的突出部区段146。经由这种突出部区段146,来自于加热电阻的热能施加在墨带10上。通过将这种大致弧形形状的突出部区段146形成在头区段143上,在加热墨带10时,热能头140平稳邻靠墨带10。
如图17所示,在这种热能头140中,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底部底盘101时,头区段143的突出部区段146经由墨带10面向布置在底部底盘101内的压筒辊子155。在打印纸张4和墨带10都在垂直于头区段143的纵向的方向上转移时,热能头140使用加热电阻加热墨带10,并且改变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以及蓝绿色(C))的彩色材料顺序地热转移到打印纸张4的接收层4b。
如图16所示,热能头140设置有在热能头140***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内时形成条带路径的头盖148。条带路径这里用作向上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的运行路径。头盖148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矩形板,并且纵向长度几乎与热能头140相同。通过在纵向上对准热能头140和头盖148,一个主表面从后表面侧连接。如图24所示,头盖148的下侧边缘弯曲,以便看上去类似于L形状,即弯曲成尖端表面指向后表面侧。因此,弯曲部分是其尖端表面成形为类似于圆弧的引导部分148b。引导部分148a布置成大致平行于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并且用来引导墨带10,从而在大致平行于头区段143的方向上运行。
如图25所示,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底部底盘101时,这种头盖148和热能头140一起引导到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内。在头盖148如此进入时,引导部分148a压靠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从而形成条带路径。简明来说,头盖148用来引导墨带10在大致垂直于面向热能头140的压筒辊子155的方向上运行。这通过作为开口区段40的入口端的引导部分148b压靠横过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延伸的墨带10。在打印机装置1中,对于打印操作来说,墨带10和打印纸张4通过热能头140加热,同时从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侧转移到其前表面侧。因此,在打印操作之前,墨带10平行于同样在大致垂直于面向热能头140的压筒辊子155的方向的方向上指向的打印纸张4指向。这因此可以进一步的程度将墨带10紧密连接到打印纸张4上,使得打印机装置1可具有更好的打印性能。
如图16所示,热能头140同样在前表面侧连接有合成树脂制成的覆盖构件149。覆盖构件149的下侧边缘大致形成类似的圆弧,并且类似于头盖148,布置成大致平行于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使得此覆盖构件149滑动接触在热能头140之上运行的墨带10,并且通过条带引导件165引导到卷取卷筒12上,这将随后描述。覆盖构件149在设置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的保护板132的后表面侧上与侧表面部分132b邻靠,并且热能头140从前表面3a的侧部覆盖。
热能头140在纵向上在覆盖构件149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滑动件150。滑动件150各自用来通过滑动接触凸缘区段156来定位头区段143和压筒辊子155,以便相互面对。滑动件150是长度很长的金属板,并且如图16和20所示,其尖端部分设置成比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较低伸出。滑动件150的尖端部分渐缩,并且用作滑动接触区段151,从而滑动接触设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的压筒辊子155的凸缘区段156,以便能够在垂直方向上***。
这种滑动件150具有和滑动件150一起形成为单件的连接区段152,并且从顶部底盘102的开口区段153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向下伸出。这种连接区段152与热能头140、头盖148以及覆盖构件149接触,并且与顶部底盘102连接成单件。在顶部底盘102闭合时,和热能头140以及其它部件一起,滑动件150进入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的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此时,由于在纵向上设置在热能头140的两个端部上,滑动件150不邻靠位于开口区段40内的墨带10,而是沿着墨带10在宽度方向上***。滑动接触区段151接着转动到达滑动接触压筒辊子155的凸缘区段156的位置。
下面描述的是布置成面对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的压筒辊子155。压筒辊子155通过围绕金属制成的转动轴155a枢转的弹性圆柱形的主体构成。转动轴155a的两个端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并且通过将随后描述的转换机构190支承。因此使得压筒辊子155在纵向上运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如图19所示,转动轴155a的两个端部各自形成有与设置在与热能头140形成单件的顶部底盘102上的滑动件150一起滑动的凸缘区段156。
对于这种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来说,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底部底盘101时,滑动件150***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内,并且面向压筒辊子155的凸缘区段156。热能头140通过墨带匣盒2的开口区段40,并且经由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面向压筒辊子155。此时,如图26和27所示,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通过转换机构190向下运动到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的侧部。如图30A所示,压筒辊子155因此以略微的间隙面向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如图28和29所示,在转换机构190向上运动压筒辊子155时,设置在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上的凸缘区段156滑动接触滑动件150的滑动接触区段151。这使得凸缘区段156通过滑动件150引导,从而使得压筒辊子155以高精度面向并邻靠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
随后,在头区段143和压筒辊子155之间,准备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侧部上的打印纸张4引导到前表面3a的侧部,并且开始打印操作。为了将打印纸张4运动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上,或者为了经由打印操作将打印纸张4弹出到装置主体3的外部,转换机构190向下运动转动轴155a,并且头区段143和压筒辊子155相互运动离开(图30A)。
下面描述的是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的匣盒支承单元160,以便支承运动到打印位置上的墨带匣盒2。匣盒支承单元160用来支承匣盒主体13,以便在连接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内的墨带匣盒2来到装置主体3内部时定位在打印位置上,并且形成作为墨带10延伸到开口区段40上的运行路径的条带路径。
如图18所示,此匣盒支承单元160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如图13所示,匣盒支承单元160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单元主体161、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检测开关164以及条带引导件165。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在纵向上设置在单元主体161的两个端部上,并且用来定位匣盒主体13。检测开关164用来根据墨带匣盒主体13内的类型或其它特征通过类型限定条带匣盒2。条带引导件165通过匣盒主体13的开口区段40,并且形成条带路径。
单元主体161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并因此定位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此单元主体161在纵向上的两个端侧上形成有支承表面区段166和166。支承表面区段166成形为大致矩形,以便支承匣盒主体13的放置表面70。从支承表面区段166,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伸出,以便分别***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内。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是在匣盒主体13的放置表面70内冲制的孔。支承表面区段166在其上各自布置有匣盒主体13的放置表面70,由此用作定位运动到打印位置上的墨带匣盒2的参考。
由于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是大致锥形形状,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的接合容易实现。同样采用这种锥形形状,通过尽可能远地***第一和第二孔72和73,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可定位匣盒主体13。这里注意到,对于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来说,由于第二定位孔73形成很长的长度,即使第二定位孔73没有以高精度正确邻靠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3,这种位置移动可通过***有第一定位凸出区段162的第一定位孔72吸收。
此外,通过***第一和第二定位孔72和73内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经由墨带匣盒2的定位,形成在打印机装置1上的墨带运行机构210的运行齿轮212接合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使得墨带10变得准备运行(参考图26)。这里,棘齿齿轮17是从墨带匣盒2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8面向外侧的齿轮。
在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3的附近,检测开关164设置成通过类型来限定墨带匣盒2。这种检测开关164各自设置一个或多个伸出检测销167,以便***在匣盒主体内冲制的ID孔74。如上所述,取决于墨带匣盒2的类型,检测销167***并邻靠开启或闭合的ID孔74,并且对于打印机装置1来说,其压靠状态受到检测,使得墨带匣盒2通过类型来限定。
特别是,在检测开关164中,检测销167与墨带匣盒2的ID孔74相对应设置,包括宽墨带10W是否现在围绕卷筒卷绕还是窄墨带10W现在围绕卷筒卷绕。如上所述,在窄墨带10N围绕卷筒卷绕时,ID孔74闭合,并且在宽墨带10W围绕卷筒卷绕时开启。因此,如果检测到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时检测销167被压靠,检测开关164确定所连接的墨带匣盒2是宽墨带10W,并且如果检测到检测销167不被压靠,检测开关164确定所连接的墨带匣盒2是窄墨带10N。
用来在运动到打印位置之后引导墨带匣盒2的墨带10的条带引导件165横过宽度方向支承墨带10,由此形成用于装置主体3内的墨带10的条带路径。条带引导件165形成为在底部底盘101的上部方向(即大致垂直于墨带10的运行方向的方向)上伸出。墨带引导件165形成在与匣盒主体13的开口区段40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在墨带匣盒2来到打印位置时***开口区段40。墨带引导件165比***开口区段40的热能头140更加靠近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定位,即在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侧部上。
这种条带引导件165在上端部分处设置横过墨带10的宽度方向的引导辊子168。引导辊子168通过形成在条带引导件165的上端处而构成用于墨带10的条带路径,并且确保墨带10的平稳运行。
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并且连接有墨带匣盒2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来到打印位置时,如图25所示,条带引导件165***匣盒主体13的开口区段40,并且引导辊子168横过宽度方向支承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经由这种支承,条带引导件165使得墨带10在底部底盘101之上陡峭地直立,并且将墨带10引导到大致与用来将条带引导到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上的狭缝50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这里,墨带10是通过热能头140的头盖148引导的部件,并且在头区段143和压筒辊子155之间延伸。
在通过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之后,通过条带引导件165,使得墨带10陡峭地直立,并且接着向上引导。因此,通过夹持在头区段143和压筒辊子155之间,墨带10热压缩到打印纸张4上,并且可有效地从来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的打印纸张4上剥离。此时,在通过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热压缩到打印纸张4上之后,墨带10和打印纸张4一起引导到前表面3a的侧部,同时通过覆盖构件149的大致弧形形状的下侧边缘支承。随后,墨带10通过条带引导件165从打印纸张4上剥离。因此这意味着通过头区段143加热的墨带10在剥离之前冷却,由此容易从打印纸张4上剥离。即,虽然在加热之后墨带不容易从打印纸张上马上剥离,在下侧边缘处引导墨带10的覆盖构件149运行,同时在通过头区段143加热之后,紧密连接到打印纸张4上。同时,墨带10在剥离之前冷却,由此造成更加有效地剥离。
这里注意到由于覆盖构件149的下侧边缘大致成形为类似的弧形,墨带10可引导成平稳直立,并且有利地防止意外情况,例如错误的条带切割。
采用这种构造,即在底部底盘101的垂直方向上转动的顶部底盘102设置墨带匣盒保持件7和热能头140,墨带匣盒2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以便从***/取出位置改变到打印位置,并且底部底盘101设置条带引导件165,因此只将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上使得热能头140和条带引导件165形成由墨带10所使用的条带路径,以便在装置主体3内运行。这有利地消除了在连接在打印机装置1内时墨带匣盒2包括形成条带路径的机构的需要。
如图17所示,底部底盘101的前表面壁113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上形成由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用于打印纸张4的副辊子171。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用来拉出来自于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连接的打印纸张托盘5的打印纸张4,并且将打印纸张4从前表面3a的侧部转移到后表面3c的侧部,并且反之亦然。副辊子171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协作,以便将装置主体3内的打印纸张4弹出到装置主体3的外侧。装置主体3形成有开口区段8,以便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之下连接打印纸张托盘5,并且容纳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位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之下。
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设置辊子部分170a和轴部分170b。使得辊子部分170a邻靠打印纸张4,并且轴部分170b支承辊子部分170a。辊子部分170a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中空圆柱形主体,并且通过***其中而由轴部分170b支承。轴部分170b在其两端处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前表面壁113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在朝着左侧壁11的侧部伸出的端部处设置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在此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通过转移机构220的齿圈227(gear string)转动时(将随后说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受到驱动。
如图16、24和其它附图所示,前表面壁113形成有压杆173,以便将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压杆173通过连接到开口区段8上的打印纸张托盘5***打印纸张托盘5。压杆173因此向上推动打印纸张4,以便使其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由此将打印纸张4从打印纸张托盘5取出到装置主体3内。这种压杆173设置按压部分173a和轴部分173b。按压部分173a大致是矩形棉签,并且轴部分173b支承按压部分173a。按压部分173a伸出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并且接着***打印纸张托盘5。轴部分173b卷绕由作为棉签的按压部分173a,并且通过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支承,以便能够转动。轴部分173b在伸出到左侧壁111的侧部上的端部处形成有接合凸出区段174,以便与转移机构220的凸轮齿轮226接合(参考图32和34)。轴部分173b通过螺旋弹簧(未示出)的一端锁定,使得按压部分173a偏压,向下转动。这里,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锁定到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在这种压杆173中,凸轮齿轮226的凸轮形状通过被驱动的凸轮齿轮226引导接合凸出区段174,并且轴部分173b和按压部分173a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这里注意到前表面壁113布置有接合构件(未示出),以便将伸出到顶部底盘102的前侧表面上的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锁定。接合构件布置成能够在底部底盘101的横向上自由滑动,并且通过偏压构件在右侧或左侧方向上偏压,以便锁定顶部底盘102的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接合构件与装置主体3的开启按钮107连接,并且在开启按钮107操作滑动时,与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的接合松开,使得顶部底盘102准备向上转动。
如图18和19所示,在底部底盘101的后表面壁114的侧部上布置有开关/运行马达180和主导马达181。这里,开关/运行马达180用作用来使得压筒辊子155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转换机构190的驱动源,并且作为用来运行墨带10的墨带运行机构210的驱动源。主导马达181用作用来转移打印纸张4的转移机构220的主导辊子225的驱动源。转换/运行马达180布置成使得驱动轴线180a指向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的侧部,并且驱动轴线180a在其尖端处设置马达齿轮180b。主导马达181布置成驱动轴线181a指向底部底盘101的左侧壁111的侧部,并且驱动轴线181a在其尖端处设置马达齿轮181b。
转换/运行马达180和主导马达181驱动转换机构190,通过在向前或颠倒方向上驱动,闭合墨带运行机构210和转移机构220。
下面描述的是通过使得压筒辊子155相对于热能头140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驱动的转换机构190。转换机构190形成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上,并且如图27和31A所示,包括两级齿轮191、模式转换齿轮192、第一和第二连接齿轮193和194、一对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以及一对右侧和左侧升高/降低板196。两级齿轮191与设置在转换/运行马达180的驱动轴线180a上的马达齿轮180b接合,并且模式转换齿轮192运动以便按照两级齿轮191的转动方向摆动。第一和第二连接齿轮193和194都与模式转换齿轮192接合,并且凸轮齿轮195都与第二连接齿轮194接合。升高/降低板196都与凸轮齿轮195接合,使得压筒辊子155向上和向下运动。
两级齿轮191同轴设置在转换齿轮192上,并支承模式转换齿轮192,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在两级齿轮191中,大直径齿轮191a与马达齿轮180b接合,并且小直径齿轮191b与模式转换齿轮192接合。模式转换齿轮192在长度很长的板192b的一端处设置有齿轮部分192a,并且板192b在大致中央部分处同轴支承在两级齿轮191上,以便能够自由摆动。在此模式转换齿轮192中,齿轮部分192a运动,以便在第一连接齿轮192和第三连接齿轮211之间摆动,这构成用于墨带10的运行机构210(将随后描述)。
按照转换/运行马达180的转动方向,在两级齿轮191在图27和31A的箭头H方向以及在与箭头H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板192b运动,以便在与两级齿轮191的相同方向上摆动。由于这种摆动,在模式转换齿轮192中,齿轮部分192a与任何的第一连接齿轮193和第三连接齿轮211接合。在模式转换齿轮192与第一连接齿轮193接合时,升高/降低板196操作,以便经由第二连接齿轮194和凸轮齿轮195在垂直方向上运动。
与模式转换齿轮192接合的第一连接齿轮193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支承,以便能够转动。如图19所示,与第一连接齿轮193接合的第二连接齿轮194包括轴部分194a,并且在轴部分194a的两端上形成右侧和左侧齿轮部分1194b和194c。轴部分194a横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布置。右侧齿轮部分104b布置在右侧壁112的外部,并且左侧齿轮部分194c布置在左侧壁111的外部。这些右侧和左侧齿轮部分194b和194c分别与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a和195b接合。
用于向上和向下运动升高/降低板196的凸轮齿轮195成对设置,即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a和195b。右侧凸轮齿轮195a与第二连接齿轮194的右侧齿轮部分194b接合,并且左侧凸轮齿轮195b与左侧齿轮部分194c接合。这些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a和195b分别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a和195b各自在面向底部盘101的相应侧壁的表面上形成有凸轮凹槽,并且分别与右侧升高/降低板196a和左侧升高/降低板196b接合。
升高/降低板196成对设置,即右侧和左侧升高/降低板196a和196b,以便支承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的两端。右侧和左侧升高/降低板196a和196b分别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升高/降低板196分别设置有接合板198和升高/降低板199。接合板198形成有用于与形成在凸轮齿轮195上的凸轮凹槽接合的接合臂197。升高/降低板199通过和接合板198一起转动来向上和向下运动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在延伸到后表面侧上的接合臂197因此与凸轮凹槽接合时,接合板198横过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的前后方向转动,以响应凸轮齿轮195的转动。接合板198在上部形成有用于锁定到形成在顶部底盘102的右侧和左侧上的第二锁栓突出部区段119上的锁栓件210。
升高/降低板199经由接合板198和弹簧构件200与接合板198连接,并且构造成能够和接合板198一起转动。这种升高/降低板199形成有***区段202,通过***区段,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经由***其中来支承。
这里注意到因此***升高/降低板199的***区段202内的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按压构件205。此按压构件205用来以高精度相对于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运动压筒辊子155。按压构件205是合成树脂的模制件,并且如图30和31B所示,包括圆柱形部分205a、按压部分205b以及支承部分205c。圆柱形部分205a***升高/降低板199的转动轴155a和***区段202,并且按压部分205b将圆柱形部分205a压靠***区段202。支承部分205c支承按压构件205,以便能够转动。与升高/降低板196同轴的支承部分205c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支承,并使得按压构件205转动。按压部分205b布置成在圆柱形部分205b的边缘一部分和支承部分205c之间弯曲成大致类似S形状。按压部分205b制成柔性和弯曲的,由此将圆柱形部分205a在图31B的箭头F的方向上压靠***区段202的内部。
升高/降低板199经由这种按压构件205***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在凸轮齿轮195在图27的箭头I的方向上转动时,接合板198和升高/降低板199通过凸轮凹槽引导,使得升高/降低板196在两个方向(即图27的箭头J的方向以及与箭头J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转动。这使得升高/降低板196向上和向下运动***升高/降低板199的***区段202的转动轴155a。此时,由于按压构件205将转动轴155a压靠升高/降低板199的***区段202的内部,防止压筒辊子155在转动轴155a的***区段202内波动。这因此增加了压筒辊子155贴靠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的位置精度,使得压筒辊子155可面向头区段143,而没有失误。
在转换/运行马达180在向前方向上转动时,在转换机构190中,与马达齿轮180b接合的两级齿轮191在图27和31A的箭头H的方向上转动,并且模式转换齿轮192的板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使得齿轮部分192a与第一连接齿轮193连接。因此,转换/运行马达180的驱动力从第一连接齿轮193传递到两个第二连接齿轮194和右侧凸轮齿轮195a上,使得右侧凸轮齿轮195a在图27的箭头I的方向上转动。与第二连接齿轮194的左侧齿轮部分194c接合的左侧凸轮齿轮195b也在相同方向上转动。与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a和195b接合的右侧和左侧升高/降低板196a和196b可操作压筒辊子155,以便通过由凸轮齿轮195操作的接合板198的接合臂197并通过在图27的箭头J的方向以及与箭头J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转动来向上和向下运动。
注意到这种压筒辊子155的升高/降低状态通过模式检测开关是否通过左侧升高/降低板196b接通或断开来检测。模式检测开关是安装在连接在底部底盘101的左侧壁111上的刚性衬底上的部件。
下面描述的是用于使得墨带10运行的运行机构210。如图31B所示,墨带运行机构210设置第三连接齿轮211、墨带运行齿轮212以及第四连接齿轮213。第三连接齿轮211与模式转换齿轮192接合,并且墨带运行齿轮212使得墨带10通过转动驱动容纳在墨带匣盒2内的卷取卷筒12来运行。第四连接齿轮213用来将第三连接齿轮211和墨带运行齿轮212连接在一起。
第三连接齿轮211是连接在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上的两级齿轮,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在第三连接齿轮211中,大直径齿轮与模式转换齿轮192接合,并且小直径齿轮与第四连接齿轮213接合。第四连接齿轮213也连接到底部底盘102的右侧壁112上以便能够自由转动。
如图19所示,通过第四连接齿轮213转动的墨带运行齿轮212设置圆柱形支承部分212a、轴部分212b、第一齿轮部分212c以及第二齿轮部分212d(参考图13)。支承部分212a连接到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壁112上,并且轴部分212b通过支承部分212a,并且从右侧壁112的内侧延伸到外侧/从外侧延伸到内侧。第一齿轮部分212c设置在轴部分212b的一端处,并且朝着右侧壁112的外侧与第四连接齿轮213接合。第二齿轮部分212d设置在轴部分212b的另一端处,并且在底部底盘101内部与墨带匣盒2的卷取卷筒12接合。第二齿轮部分212d通过运动到打印位置上的墨带匣盒2与棘齿齿轮17接合,并且使得卷取卷筒12转动。棘齿齿轮17这里是从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8面向外侧。
在转换/运行马达180在反向转动时,在墨带运行机构210中,与马达齿轮180b接合的两级齿轮191在与图31B的箭头H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并且模式转换齿轮192的板也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使得齿轮部分192a与第三连接齿轮211连接。因此,转换/运行马达180的驱动力从第三连接齿轮211转移到两个第四连接齿轮213和墨带运行齿轮212,使得墨带运行齿轮212的第一齿轮部分212c和第二齿轮部分212d在图31B的箭头K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墨带运行齿轮212可在箭头D的方向(即卷取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与第二齿轮部分212d接合的卷取卷筒12,使得墨带10从供应卷筒11引导到卷取卷筒12。
在转换/供应机构180在向前方向上转动时,两级齿轮191在箭头H的方向上转动,并且模式转换齿轮192的齿轮部分192a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使得墨带运行机构210运动离开第三连接齿轮211。这切断转换/运行马达180和墨带运行齿轮212之间的连接,并且因此卷取卷筒12停止操作,并且墨带10停止运行。
下面描述的是用于将打印纸张4从装置主体3内侧转移到外侧/从外侧转移到内侧的转移机构220。转移机构220设置在底部底盘101的左侧壁111上,并且如图32和33所示,包括两级齿轮221、第五连接齿轮222、第六连接齿轮223、第一摆动齿轮224、主导辊子225、凸轮齿轮226以及齿圈227。两级齿轮221与主导马达181的马达齿轮181b接合。第五连接齿轮222与两级齿轮221接合,并且第六连接齿轮223与第五连接齿轮222接合。与第六连接齿轮223同轴的第一摆动齿轮224由此受到支承,并且运动,以便在第六连接齿轮223的转动方向上摆动。主导辊子225与第一摆动齿轮224接合,并且用于转移打印纸张4。凸轮齿轮226设置成以使其压靠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的方式压靠打印纸张4。齿圈227设置成驱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
齿轮部件(即两级齿轮221、第五连接齿轮222以及第六连接齿轮223)都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左侧壁111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与第六连接齿轮223同轴的第一摆动齿轮224由此受到支承,并且包括相当长的板224c。板224c在纵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内通过与其同轴的第六连接齿轮223支承,并且运动,以便在与第六连接齿轮223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摆动。第一摆动齿轮224在板224c的一端处及其中间部分处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224a和224b。根据板的摆动方向,任何第一或第二齿轮部分224a或224b与主导辊子225接合,由此在向前或相反方向上转动主导辊子225。
主导辊子225在底部底盘101内横过左侧和右侧壁111和112延伸,并且按照其转动方向,将打印纸张4从装置主体3的内侧转移到外侧/从外侧转移到内侧。此主导辊子225包括受到支承以便能够围绕从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伸出的支承构件转动的辊子主体225a。如图16所示,此辊子主体225a布置成面向同样在底部底盘101内平行支承的夹紧辊子230。夹紧辊子230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右侧和左侧壁111和112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夹紧辊子230还压靠通过臂构件(未示出)支承的主导辊子225。臂构件通过弹簧构件偏压以便转动到主导辊子225的侧部。在转移机构220受到驱动时,主导辊子225和夹紧辊子230一起转动,并且在其中夹持打印纸张4的同时进行转移。主导辊子225在面向左侧壁111外侧的端部处设置有辊子齿轮部分225b。此辊子齿轮部分225b与第一摆动齿轮224的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224a和224b接合,并且接收主导马达181的驱动力。
主导辊子225还设置有通过与其同轴支承来进行运动以便按照主导辊子225的转动方向摆动的第二摆动齿轮228。第二摆动齿轮228包括通过主导辊子225同轴支承的臂部分228a以及设置在臂部分228a的尖端处的齿轮部分228b。臂部分228a运动以便在与主导辊子225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摆动,并且将齿轮部分228b运动靠近或离开凸轮齿轮226。齿轮部分228b总是接合主导辊子225的辊子齿轮部分225b,并且在与凸轮齿轮226接合时,将主导辊子225的转动力传递到凸轮齿轮226上。在这种第二摆动齿轮228中,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上的方向)上转动时,臂部分228a向上转动,使得齿轮部分228b和凸轮齿轮226接合在一起。在第二摆动齿轮228中,在主导辊子225在与图34的箭头L相反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供应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的方向)上转动时,臂部分228a向下转动,使得齿轮部分228b和凸轮齿轮226运动相互离开。
与第二摆动齿轮228接合的凸轮齿轮226用来通过操作压杆173向上和向下运动而将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侧部。凸轮齿轮226通过底部底盘101的左侧臂111支承,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在面向左侧壁11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凸轮凹槽,以便与形成在压杆173的轴部分173b上的接合凸出区段174接合。
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内的方向)上转动时,凸轮齿轮226与第二摆动齿轮228接合,并且接着转动。因此,在其中轴部分173b与凸轮齿轮226的凸轮凹槽接合的压杆173中,按压部分173a向上转动,并且容纳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这因此只将邻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并位于堆摞在打印纸张托盘5上的纸摞顶部上的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3内。
凸轮齿轮226局部不形成齿轮,以便用来松开与第二摆动齿轮228的接合。由于这种接合松开,打印纸张4通过主导辊子225和夹紧辊子230夹持,并且压杆173的按压部分173a向上运动到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侧部。随后,在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以便将打印纸张4弹出到装置主体3的外部时,左侧升高/降低板196b的臂部分196c向下转动。因此,凸轮齿轮226经由止挡件229压靠,并且在相反方向上略微转动。与凸轮齿轮226接合的压杆173因此通过凸轮凹槽引导,使得按压部分173a向下运动(图34)。此时,即使在通过止挡件229压靠离开凸轮齿轮226时,凸轮齿轮226在相反方向上转动,也不造成第二摆动齿轮228在相反方向上转动。这因此将第二摆动齿轮228置于准备与凸轮齿轮226再次接合的状态。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以便将打印纸张4再次引导到装置主体3内时,第二摆动齿轮228和凸轮齿轮226转动,使得压杆173向上运动。
如图33和35所示,用于驱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齿圈227设置第七连接齿轮232、第三摆动齿轮233以及第八连接齿轮234。第七连接齿轮232与主导辊子225的辊子齿轮部分225b接合。第三摆动齿轮233与第七连接齿轮232同轴支承,并且运动以便按照第七连接齿轮232的转动方向摆动。第八连接齿轮234与两个第三摆动齿轮233和形成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轴部分170b上的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接合。
第七连接齿轮232通过连接到支承壁上而连接在凸轮齿轮226之上的位置上,以便能够自由转动。支承壁是连接到底部底盘101的左侧壁111上的部件。第七连接齿轮232是两级齿轮,其中大直径齿轮与主导辊子225的辊子齿轮部分225b接合,并且小直径齿轮与第三摆动齿轮233接合。因此与第七连接齿轮232接合的第三摆动齿轮233包括摆动板233a以及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233b和233c。摆动板233a与第七连接齿轮232同轴,并且由此受到支承,以便能够摆动。摆动板233a构造成能够在与第七连接齿轮232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摆动,摆动板233a将第一齿轮部分233b靠近或离开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运动,并且将第二齿轮部分233c靠近或离开第八连接齿轮234运动。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232b和232c总是与第七连接齿轮232的小直径齿轮接合,并且按照第七连接齿轮232的转动来转动。第八连接齿轮234通过运动摆动以达到与第七连接齿轮232接合的位置的第三摆动齿轮233的第二齿轮部分233c与第二齿轮部分233c接合或松开。
在这种齿圈227中,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3的箭头L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内的方向)上转动时,第七连接齿轮232在图33的箭头M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在第三摆动齿轮233中,摆动板233a在相同方向上转动,第一齿轮部分233b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接合,并且第二齿轮部分233c运动离开第八连接齿轮234。在第七连接齿轮232在图33的箭头M的方向上转动时,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经由第一齿轮部分233b在图33的箭头N的方向(即拉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的方向)上转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此时,打印纸张托盘5被***压杆173的按压部分173a,并且向上运动。因此,使得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将由压杆173夹持的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3内。
在这种齿圈227中,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5的箭头L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弹出到装置主体3外的方向)上转动时,第七连接齿轮232在附图箭头M的方向上转动。经由这种转动,在第三摆动齿轮233中,摆动板233a在相同方向上转动,第二齿轮部分233c与已经与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接合的第八连接齿轮234接合,并且第一齿轮部分233b运动离开这种供应/弹出齿轮172。在第七连接齿轮232在与图35的箭头M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经由第二齿轮部分233b和第八连接齿轮234在与图35的箭头N相反的方向(即将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弹出到装置主体3外部的方向)上转动。此时,由于打印纸张4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副辊子171之间转移,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在与从打印纸张托盘5接收打印纸张4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装备有这种转移机构220的打印机装置1通过在转移机构220在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3a和后表面3c之间多次往复运动的打印纸张4进行打印操作。在这种打印机装置1的打印操作中,转移机构220进行多种操作,即纸张供应操作、图像打印操作、纸张放回操作以及纸张弹出操作。纸张供应操作是将打印纸张4从打印纸张托盘5拉出并且将纸张引导到装置主体3内。图像打印操作是对打印纸张4进行打印,同时将位于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侧部上的纸张转移到其前表面3a侧部。纸张放回操作是将位于前表面3a的侧部的打印纸张4转移到后表面3c的侧部,以便再次进行图像打印。纸张弹出操作是将进行图像打印的打印纸张4弹出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
如图32所示,在纸张供应操作中,压筒辊子155通过在向前方向上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向上运动。主导辊子181接着在向前方向上驱动,并且两级齿轮221在图32的箭头O的方向上转动。为了进行响应,第六连接齿轮223经由与两级齿轮221接合的第五连接齿轮222在图32的箭头P的方向上转动,并且通过第六连接齿轮223同轴支承的第一摆动齿轮224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这因此将第一摆动齿轮224的第一齿轮部分224a与主导辊子225接合,并且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侧部的方向)上转动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在辊子主体225a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在通过主导辊子225同轴支承的第二摆动齿轮228中,臂部分228a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转动,并且齿轮部分228b与凸轮齿轮226接合。在经由齿轮部分228b接收驱动力时,凸轮齿轮226在图32的箭头Q的方向上转动。在与凸轮齿轮226接合的压杆173中,按压部分173a向上转动,使得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
另一方面,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3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与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接合的第七连接齿轮232在箭头M的方向上转动。为了进行响应,在通过第七连接齿轮232同轴支承的第三摆动齿轮233中,摆动板233a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并且第一齿轮部分232b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接合。在经由第一齿轮部分232b接收驱动力时,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中,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和辊子部分170a在图33的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此时,由于容纳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位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之下,打印纸张4通过在图33的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的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
因此,如图36所示,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打印纸张4转移到纸张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时,纸张4通过主导辊子225和夹紧辊子230夹持。过程接着返回到纸张放回操作,并且在主导辊子225在附图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打印纸张4进一步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
在纸张放回操作中,在打印机装置1中,该对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进一步通过在向前方向进一步转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转动。通过凸轮齿轮195引导的升高/降低板196接着转动,使得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如图37所示,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因此相互运动离开,由此留下用于打印纸张4的空间。在主导辊子255在图27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在打印纸张4达到预定位置时,主导辊子225通过光学感测器和编码器的控制来停止操作。光学感测器用于检测打印纸张4的边缘,并且编码器用来对主导辊子225的转动计数。
如图38所示,打印机装置1的主底盘100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小于装置主体3,并且位于后表面上的其端表面离开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壁以预定间隙C布置。这种间隙C形成有弧形引导壁236,以便用来在到达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处的打印纸张4从主底盘100的后表面弹出时,将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3之上。由于引导壁236布置成其弯曲内表面面向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来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的打印纸张4向上引导,同时运动滑动。采用这种构造,在打印纸张4来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时,打印纸张4弯曲并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和主底盘100之间的间隙C内,同时通过引导壁236引导。因此,即使打印纸张4在前后方向上转移,打印机装置1也可有利地减小尺寸,而不增加装置主体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虽然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转换/运行马达180在相反方向上驱动,可以找到墨带10的头边缘。随后,例如具有黄色(Y)的彩色材料层10b布置在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之间。
在图像打印操作中,在打印机装置1中,右侧和左侧凸轮齿轮195进一步通过在向前方向上进一步转动的转动转换/运行马达180转动。为了进行响应,通过凸轮齿轮195引导的升高/降低板196转动,使得压筒辊子155向上运动。因此,如图39所示,打印纸张4和墨带10都通过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夹持。
主导马达181接着在相反方向上驱动,并且两级齿轮221在与箭头O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为了进行响应,第六连接齿轮233经由与两级齿轮221接合的第五连接齿轮222在与箭头P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并且通过第六连接齿轮223同轴支承的第一摆动齿轮224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这将第一摆动齿轮224的第一齿轮部分224a运动离开主导辊子225,并且将第二齿轮部分224b与主导辊子225接合。为了进行响应,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的方向)上转动。
在主导辊子225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与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接合的第七连接齿轮232在与箭头M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为了进行响应,在通过第七连接齿轮232同轴支承的第三摆动齿轮233中,摆动板233a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使得第一齿轮部分232b运动离开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并且第二齿轮部分232c与第八连接齿轮234接合。由于第八连接齿轮234与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接合,在主导辊子225受到驱动时,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经由第七和第八连接齿轮232和234转动。
对于经由第八连接齿轮234与第七连接齿轮232连接的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来说,在第七连接齿轮232在与箭头M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和辊子部分170a在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在通过夹持在主导辊子225和夹紧辊子230之间而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之后,打印纸张4受到引导,以便通过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的挡板237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副辊子171之间引导(参考图39)。因此,由于打印纸张4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之上转移,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在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使得打印纸张4的尖端部分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向外指向。
这里注意到辊子主体225a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在通过主导辊子225同轴支承的第二摆动齿轮228中,臂部分228a运动,以便在相同方向上摆动,并且齿轮部分228b运动离开凸轮齿轮226(图35)。
如上所述,在打印机装置1中,热能头140在将打印纸张4从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转移到其前表面3c侧部的过程中进行热转移,从而打印图像。这种打印任务通过将墨带10(即具有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的彩色材料层10b-10d)转移到打印纸张4上来完成。每次打印纸张4从后表面3c转移到前表面3a时,对于一个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来说,出现热转移。这意味着对于打印图像来说,打印图像4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和后表面3c之间往复四次。
在打印纸张4从后表面3c到前表面3c的第四次往复运动完成时,并且在保护层10e的热转移完成时,过程进行到纸张弹出操作。在纸张弹出操作中,压筒辊子155通过在向前方向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向下运动,并且已经在其中夹持墨带10和打印纸张4的压筒辊子155和热能头140相互运动离开。随后,通过在图像打印操作中受到驱动的主导辊子181,主导辊子225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并且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在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为了响应这种转动,打印有图像的打印纸张4从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副辊子171弹出到打印纸张托盘5上。在经由通过用于打印纸张4的感测器进行边缘检测来确定打印纸张4弹出时,主导马达181的驱动停止。
下面描述的是打印机装置1的操作,即在该过程中从墨带匣盒2的连接到其弹出以及图像打印操作。在准备图像打印操作的过程中,在打印机装置1中,通过设置在与从顶部底盘102伸出的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接合的底部底盘101的前表面壁113上的接合构件,顶板6和顶部底盘102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闭合。同样在打印机装置1中,转换机构190的升高/降低板196运动,以便在图27的箭头J的方向上摆动,使得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对于升高/降低板196来说,锁栓件201和第二锁栓突出部驱动119之间的接合松开。这里,锁栓件201是设置在接合板198之上的部件,并且第二锁栓突出部区段119是形成在顶部底盘102上的右侧和左侧表面上的部件。
为了连接墨带匣盒2,使得设置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上的开启按钮107换代,以便向上转动顶板6。通过因此滑动开启按钮107,底部底盘101的接合构件和顶部底盘102的第一锁栓突出区段118之间的接合松开。因此,扭转螺旋弹簧116向上转动顶部底盘102和顶板6,并且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7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面向外侧(图2)。
墨带匣盒2通过由使用者保持的保持区段32***墨带匣盒保持件7(图3)。保持区段32是形成在匣盒主体13的前表面部分13a上的区段。在墨带匣盒2如此***时,从右侧和左侧表面突起的引导区段31在其上下表面以及侧表面上通过具有成形为大致方形支架形状的截面的引导支承区段125支承。采用如此形成在墨带匣盒2上的保持区段32,保持区段32通过使用者保持,其中他或她的拇指放置在其上表面上,并且他或她的食指放置在其下表面上。这因此明确指示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方向。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中,卷筒锁定件61的将被压靠驱动66压靠引导支承区段135的接收部分125a。卷筒锁定件61这里是在引导区段31的下表面内冲制的开口区段33之下伸出的部件。因此,卷筒锁定件61松开弹性接合件64a和64b的棘齿部分65a和65b和供应卷筒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和17之间的弹性接合,并且使得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转动。在墨带匣盒2中,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上表面13b上以便临时定位使用的凹入区段35与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连接区段126之下伸出并同样用于临时定位使用的凸出区段131接合。经由这种接合,墨带匣盒2临时定位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内部。因此,在顶部底盘102闭合到底部底盘101的侧部上时,在装置主体3内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凸出区段162和163容易***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部分13c上的定位孔72和73内,使得墨带匣盒2的定位容易进行。
此时,通过形成在向上转动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连接区段126上的保护板132,设置在顶部底盘102上的热能头140由此被覆盖,并且使得使用者从前表面3a看不到。因此,保护板132用来防止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由于使用者错误触摸而变脏,或者保护使用者不受伤,例如意外触摸在图像打印操作之后热的头区段143(图2)。
因此,打印机装置1构造成使得墨带匣盒2连接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并从中取出。采用这种构造,与其中墨带匣盒***装置主体3的侧表面并从中取出的打印机装置相比,不需要保留用于墨带匣盒2***和取出的某些空间。打印机装置1因此不需要太多的放置空间。此外,由于在装置主体3的右侧和左侧表面上没有用于墨带匣盒2的***和/取出孔口,打印机装置1可以将部件布置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即用于墨带10的运行机构210以及用于打印纸张4的转移机构220,由此装置主体3可有利地减小尺寸。
闭合顶板6将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的墨带匣盒2运动到装置主体3的打印位置上。在匣盒主体13的放置表面70内冲制的定位孔72和73***有从布置在装置主体3内的匣盒支承单元160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分162和163时,墨带匣盒2定位在打印位置上。
简明来说,在顶板6闭合时,设置在顶盖102的前侧表面上的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通过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前表面壁113上的锁栓构件锁定,使得装置主体3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而闭合。此时,在连接到顶部底盘102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中,设置在连接区段126上的保护板132夹持在顶部底盘102和连接区段126之间。由于按压件133总是具有贴靠连接区段126向上转动保护板132的偏压力,保护板132通过顶部底盘102在与偏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通过按压件133压靠。因此,按压件133的偏压力在相反方向(即向下)上贴靠墨带匣盒保持件7和墨带匣盒2作用,并且将匣盒主体13压靠装置主体3内的匣盒支承单元160。在匣盒主体13内,放置表面70因此通过匣盒支承单元160的支承表面区段166支承,而没有失误。同时,构成匣盒主体13的上部和下部壳体21和22都在相互邻靠的方向上偏压。因此,形成在下部壳体22上以便支承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支承心轴区段16和突出部区段18的轴承区段25-28的支承壁42紧密连接到形成在与支承壁42相对应的上部壳体21上的支承件43-46上。通过这种邻靠,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心轴区段16和突出部区段19在所有方向上通过轴承区段25-28以及支承件43-46支承。因此,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或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高度准确(图8)。
使用设置在匣盒支承单元160上的检测开关164,墨带匣盒2经由形成在放置表面70上的ID孔74的状态的检测通过类型限定,即是否开启。例如,墨带匣盒2通过类型限定是否卷绕有宽墨带10W或窄墨带10N。
在墨带匣盒2运动到装置主体3的打印位置时,顶部底盘102和顶板6一起转动到底部底盘101的侧部。为了进行响应,开口区段40***有设置在顶部底盘102上的热能头140和从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伸出的条带引导件165。这里,开口区段40是设置在匣盒主体13的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和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之间的区段。因此,对于横过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放置并延伸到开口区段40的墨带10来说,条带路径通过热能头140和条带引导件165的引导辊子168形成。此条带路径在装置主体3内用作运行路径。即,为了形成这种条带路径,只将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7上的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上即可。这因此在墨带匣盒2连接在打印位置之后,消除了在装置主体3内事先构造条带路径的需要,以及进行形成条带路径的操作的需要,或者任何用来进行这种操作的构件的需要。
简明来说,在热能头140***开口区段40内时,墨带10通过形成在头区段143的后表面侧上的头盖148以及形成在头区段143的前表面侧上的覆盖构件149引导。在如此引导之后,墨带10支承在大致与头区段143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行。因此,墨带10大致平行于通过转移机构220从后表面3c的侧部转移到前表面3a的侧部的打印纸张4引导。这因此可以将墨带10进一步紧密连接到打印纸张4上,使得打印机装置1可具有更好的打印性能。此外,由于从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伸出的条带引导件165从定位热能头140的相反方向***开口区段40。通过这种***,使得墨带10通过形成在条带引导件165的上端上的引导辊子168陡峭直立,即从与头区段143大致相同的高度到与卷取卷筒容纳区段24的狭缝50大致相同的高度。这因此使得墨带10有效地从打印纸张4上剥离,即在通过头区段143加热而热转移到打印纸张4之后,墨带10冷却,同时通过覆盖构件149引导,并接着陡峭直立。
在这种情况下,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布置成相互面向,其中具有预定距离,并且在从热能头140的两侧伸出的滑动件150中,滑动接触区段151在纵向上面向设置在压筒辊子155的两个端部上的凸缘区段156,两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图30A)。
在墨带匣盒2连接在打印位置时,设置在装置主体3内的墨带运行齿轮212的第二齿轮部分212d与从形成在卷曲卷筒容纳区段24上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8面向外侧的棘齿齿轮17接合,使得卷取卷筒12自由转动(图26)。此时,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的卷取卷筒138与从形成在供应卷筒容纳区段23上的齿轮用开口区段48面向外侧的棘齿齿轮17接合。
在墨带匣盒2中,通过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引导支承区段125支承的引导区段31在高于匣盒主体13的下表面的高度处朝着匣盒主体13的侧表面突起。这因此可以在引导区段31和支承引导区段的引导支承区段125之下保持空间。在打印机装置1中,这种引导支承区段125之下的区域布置有墨带运行齿轮212的第二齿轮部分212d、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以及夹紧辊子230的两个端部。通过利用这种空间,装置主体3的尺寸因此减小。
该过程接着到达用于图像的打印操作。在打印操作中,首先,打印纸张托盘5连接到形成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的开口区段8上。此时,在打印纸张托盘5中,压杆173的按压部分173a在托盘的底表面处***(图38)。随后,经由操作面板104的操作,LCD面板105用来选择打印图像、纸张尺寸、复制件数量、图像质量或其它参数,并且开始打印任务。LCD面板105在其上显示通过不同来信的记录介质、个人计算机和其它装置提供的图像。
为了响应开始打印的操作,首先进行纸张供应操作,以便将打印纸张4供应到打印纸张托盘5中。在纸张供应操作中,如图32所示,通过在向前方向上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升高/降低板196在向上运动压筒辊子155的方向上转动。在响应中,在第二摆动齿轮228中,臂部分228a可以向上摆动,并且齿轮部分228b准备与凸轮齿轮226接合。这里,第二摆动齿轮228是通过主导辊子225同轴支承并且与凸轮齿轮226接合的齿轮。
随后,通过在向前方向上驱动的主导马达181,主导辊子225在图32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并且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在图33的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此外,通过如此在箭头L的方向上驱动的主导辊子225,第二摆动齿轮228的臂部分228a在相同方向上转动,并且齿轮部分228b与凸轮齿轮226接合。由于凸轮齿轮226接着在图32的箭头Q的方向上转动,在与凸轮齿轮226的凸轮凹槽接合的压杆173中,按压部分173a向上转动,使得打印纸张托盘5中的打印纸张4压靠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
因此,位于堆摞在打印纸张托盘5内的纸摞顶部处的打印纸张4通过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的辊子部分170a引导到装置主体3内,并且通过到主导辊子225和夹紧辊子120。注意到此时打印纸张4在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的挡板237之下通过。
在纸张供应操作之后,该过程来到纸张放回操作。在纸张放回操作中,压筒辊子155通过在向前方向上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向下运动,并且和热能头140一起形成用于打印纸张4的转移空间(图30A)。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7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在打印纸张4达到预定位置时,主导辊子225通过光学感测器和编码器的控制停止操作。光学感测器用于检测打印纸张4的边缘,并且编码器用来对主导辊子225的转动计数。
虽然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转换/运行马达180在相反方向上驱动,可以找到墨带10的头边缘。随后,例如具有黄色(Y)的彩色材料层10b布置在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之间。
注意到由于凸轮齿轮226通过第二摆动齿轮228的齿轮部分228b转动,在凸轮齿轮226转动到不与齿轮部分228b接合的部分时,转动停止。此时,压杆173的按压部分173a向上转动。接着在纸张放回操作中,在左侧升高/降低板196b的臂部分196c向下转动时,凸轮齿轮226经由止挡件229压靠,并且在相反方向上略微转动。对于第二摆动齿轮228来说,臂部分228a也向下转动,使得凸轮齿轮226和齿轮部分228b置于准备与凸轮齿轮226再次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在相反方向上转动的凸轮齿轮226,压杆173与凸轮齿轮226的凸轮凹槽的接合松开一次,并且按压部分173a通过螺旋弹簧的偏压力向下转动。
在纸张放回操作之后,该过程来到图像打印操作。在图像打印操作总,通过在向前方向上进一步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压筒辊子155向上运动。压筒辊子155因此和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一起夹紧墨带10和打印纸张4的尖端部分。此时,设置在压筒辊子155的转动轴155a上的凸缘区段156滑动接触设置在热能头140的两侧上的滑动件150的滑动接触区段151。因此,由于凸缘区段156通过滑动件150引导,压筒辊子155可以高精度面向并邻靠热能头140的头区段143。
随后,主导马达181在相反方向驱动,并且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的方向)上转动。热能头140接着将具有黄色(Y)的彩色材料层10b热转移,同时打印纸张4转移到前表面3a的侧部上。对于墨带10来说,通过在相反方向上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并且通过被驱动的墨带运行齿轮212,卷取卷筒在图10的箭头D的方向上转动,使得墨带10可以运行。
注意到墨带10通过以间断方式形成在供应辊子容纳区段23和卷曲卷筒容纳区段24上的多个突肋41支承。因此,墨带10可在匣盒主体13内平稳运行。
在图像打印操作之后,该过程来到纸张放回操作,并且打印纸张4引导到后表面3c的侧部。同样此时,压筒辊子155通过在向前方向上驱动的转换/运行马达180向下运动,并且和热能头140一起形成用于打印纸张4的转移空间。在主导辊子225在图37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时,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3的后表面3c的侧部。在纸张放回操作过程中,找到墨带10的头边缘,并且具有品红色(M)的彩色材料层10c来到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之间。
该过程接着来到图像打印操作,并且压筒辊子155向上运动。具有品红色(M)的彩色材料层接着热转移,同时打印纸张4转移到前表面3a的侧部。一旦完成品红色(M)的图像打印操作,该过程返回到纸张放回操作,并且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在打印纸张4转移到后表面3c的侧部时,同时,使得墨带10运行,并且找到具有蓝绿色(C)的彩色材料层10d的头边缘。类似地,压筒辊子155向上运动,并且具有蓝绿色(C)的彩色材料层热转移,同时打印纸张4转移到前表面3a的侧部。一旦完成蓝绿色(C)的图像打印操作,该过程返回到纸张放回操作,并且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在打印纸张4转移到后表面3c的侧部时,同时,使得墨带10运行,并且找到彩色材料层10e的头边缘。
在对于保护层100来说完成转移操作之后,该过程来到纸张弹出操作。在纸张弹出操作中,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并且热能头140和压筒辊子155停止夹持其中的打印纸张4。主导辊子225的辊子主体225a在与箭头L相反的方向(即将打印纸张4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侧部的方向)上转动,并且纸张供应/弹出齿轮172在附图中的箭头N的方向(即将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弹出到装置主体3的外部的方向)上转动。通过主导辊子255转移到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的侧部上的打印纸张4受到引导,以便通过布置在底部底盘101的主表面110上的挡板237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和副辊子171之间引导(图39)。因此,由于打印纸张4在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之上运行,纸张供应/弹出辊子170在箭头N的方向上转动,使得打印纸张4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向外指向,并且弹出到打印纸张托盘5上。在打印纸张4如此弹出时,主导辊子181停止驱动,并且等待开始打印任务的下次操作。
因此,按照打印机装置1,压筒辊子155布置成靠近和离开热能头140布置,并且按照主导辊子225的转动方向,打印纸张4可指向后表面或前表面的方向。因此,根据组合,即是否压筒辊子155升高或降低以及主导辊子225的转动方向如何,可以采用变化模式,即纸张供应操作、纸张放回操作、图像打印操作以及纸张弹出操作。
为了从装置主体3弹出墨带匣盒2,例如用于在用完之后更换墨带10,使得设置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上的开启按钮107滑动。由于开启按钮107与接合顶部底盘102的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的锁栓构件连接,滑动开启按钮松开锁栓构件和第一锁栓突出部区段118之间的接合。因此,在接收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时,顶部底盘102向上转动底部底盘101(图16)。
注意到,此时由于打印机装置1进行了图像打印操作,压筒辊子155向下运动,以便弹出打印纸张4。这意味着在用来上下运动压筒辊子155的升高/降低板196中,松开设置在接合板198上的锁栓件201和形成在顶部底盘102的右侧和左侧表面上的第二锁栓突出部区段119之间的接合。
在顶部底盘102向上转动底部底盘101时,墨带匣盒保持件7通过从设置在顶部底盘102的连接构件135上的臂部分135a伸出的转动突出部区段136锁定而向上转动,并且可以从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3a面向外侧。在顶部底盘102从底部底盘101闭合的位置向上转动某些程度之后,连接构件135的转动突出部区段136锁定到支承件区段127上,由此转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顶部底盘102开始向上转动之后但是在墨带匣盒保持件7开始向上转动之前的同时,形成在连接构件135的臂部分135a上的齿轮区段137在图21的箭头C的方向上转动设置在底部底盘101内部的卷取齿轮138。为了响应卷筒齿轮138在所述方向上的转动,与卷取齿轮138的大直径齿轮138b接合的供应卷筒11的棘齿齿轮17在图21的箭头C的方向上转动。这意味着供应卷筒11在卷取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并且可以拉紧去往卷取卷筒12途中墨带的下垂。这使得墨带匣盒2在顶板6开启之后马上弹出。
墨带匣盒2通过类似于连接情况那样保持的保持区段32从墨带匣盒保持件7拉出。从墨带匣盒保持件7拉出的墨带匣盒2受到控制,以便不在拉出墨带10的方向上转动,从而为了回收或丢弃而存放起来,并且因此防止墨带10下垂。这是由于形成在卷筒锁定件61的弹性接合件64上的棘轮区段65与供应卷筒11和卷取卷筒12的棘齿齿轮17接合。
因此,描述采用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构造,即墨带匣盒保持件7以及顶部底盘102都受到支承,以便围绕支承突出部区段117转动,并且墨带匣盒保持件7经由连接构件135的转动突出部区段136与顶部底盘102连接,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7在底部底盘101之上转动。作为可选择的构造,类似于用于录像带记录机或摄像机的弹出录像带保持件,包括缩放机构或链接机构的升高/降低机构可用于贴靠底部底盘101来运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或顶部底盘101或这两者。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墨带匣盒保持件7经由转动突出部区段136连接到连接构件135上,并且在顶部底盘102向上运动时,墨带匣盒7也向上运动。这种构造当然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并且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不连接在一起,而是可以单独运动。如果是这种情况,在所得的打印机装置1中,向上运动顶部底盘102留下用于墨带匣盒保持件7向上运动的空间,并且因此允许墨带匣盒保持件运动。此外,向下运动顶部底盘102因此以间接方式同样向下运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
通过参考附图,将给出更加详细的描述。这里,任何类似于所述实施例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不再次详细描述。如图40所示,此打印机装置1的主底盘240设置底部底盘241和顶部底盘242。顶部底盘242连接到顶板6上,并且连接成能够在底部底盘241的垂直方向上转动。
顶部底盘242不设置连接构件135,并且受到偏压以便在与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分开的底部底盘101之上转动。根据支承突出部驱动117,这种偏压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16施加。顶部底盘242设置位于前表面242a的侧部上的第一锁定件243。第一锁定件243用来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贴靠底部底盘241闭合顶部底盘242。顶部底盘242通过锁定在形成在与第一锁定件243相对应的底部底盘241上的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上而经由第一锁定件243闭合。通过第一锁定件243或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的滑动操作,第一锁定件243和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之间的接合松开,并且顶部底盘242可以向上转动。顶部底盘242的转动区域通过锁定到形成在类似于顶部底盘102的底部底盘241上的转动控制件120上的锁栓件121来控制。如图40所示,转动区域可通过与转动控制壁345的一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底部底盘241锁定来控制。
布置在底部底盘241和顶部底盘242之间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布置成能够通过布置在去往底部底盘241途中的升高/降低机构247相对于底部底盘241上下运动。如图40和41所示,升高/降低机构247是所谓的缩放结构,其中一对升高/降低臂例如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交叉。更特别是,升高/降低机构247分别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升高/降低臂248和249。
第一升高/降低臂248的一端在后表面侧上锁定到设置在底部底盘241上的支承板250上,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其另一端锁定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侧表面内冲制的狭缝251中。支承板250是在底部底盘41的两个侧壁附近内直立并且在纵向上沿着底部底盘241的侧壁布置的大致矩形的板。狭缝251沿着墨带匣盒2的***/取出方向形成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侧表面部分上。第一升高/降低臂248在另一端形成有杆和用于接收杆的辊子轴承(这没有详细描述),使得细槽251可以平稳运动。
第二升高/降低臂249的一端锁定到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侧表面的后表面侧上,以便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其另一端锁定到支承板250的狭缝252上。第二升高/降低臂249还在另一端处形成有杆和用于接收杆的辊子轴承(这没有详细描述),使得细槽252可以平稳运动。狭缝252沿着支承板250的纵向形成。支承板250设置在狭缝252的附近伸出的突出部区段253,并且弹簧构件254横过第二升高/降低臂和突出部区段253的另一端布置。采用这种构造,第二升高/降低臂249的另一端总是朝着底部底盘241的后表面侧偏压。
这些第一和第二升高/降低臂248和249在纵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内相互交叉。因此,在接收弹簧构件254的偏压力的第二升高/降低臂249的另一端朝着底部底盘241的后表面侧运动滑动时,升高/降低机构247因此向上运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在第二升高/降低臂249的另一端抵抗弹簧构件254的偏压力朝着底部底盘241的前表面侧运动滑动时,升高/降低机构247还将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向下运动到底部底盘241中。
进行操作以便通过升高/降低机构247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在前表面区段处设置第二锁定件255。通过锁定到保持件锁定区段256上,第二锁定件255将墨带匣盒保持件246保持在抵抗弹簧构件254的偏压力向下运动到底部底盘241的侧部的状态下。保持件锁定区段256是形成在与第二锁定件255相对应的底部底盘241上的区段。在第二锁定件255和保持件锁定区段256之间的接合松开以便响应第二锁定件255或保持件锁定区段256的滑动操作时,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可以向上运动。注意到对于相对于底部底盘241向上运动的位置来说,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向上运动的区域置于控制之下。类似于所述的墨带匣盒保持件7,这种控制通过与长孔129接合的锁栓突出部区段128以及通过锁定到长孔129的上端上的锁定突出部区段128施加,以便能够***。这里,长孔129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在底部底盘241上的孔。
如图41A所示,在这种打印机装置1中,在第一锁定件243和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之间的接合松开时的响应过程中,顶部底盘242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向上转动。在第二锁定件255和保持件锁定区段256之间的接合松开时的响应过程中,墨带匣盒保持件246通过接收弹簧构件254的偏压力的升高/降低机构247向上运动。此时,在顶部底盘242中,锁栓件121通过转动控制件120锁定,并且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中,锁栓突出部区段128锁定在长孔129的上端处。因此,如图41A所示,顶部底盘242相对于底部底盘241以锐角转动,并且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246从底部底盘241和顶部底盘242之间的前表面侧面向外侧。
在打印机装置1中,顶部底盘242的锁定松开与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锁定松开相关,使得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在顶部底盘242转动的同时向上运动。例如,设置在装置主体3上的开启按钮107可与第一锁定件243连接,以便与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接合,并且使用柱塞机构,第二锁定件255可与保持件锁定区段256接合。通过开启按钮107的操作,第一锁定件243可运动滑动,以便松开与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的接合。同时,通过柱塞机构形成动力供应,以便取消第二锁定件255的保持力,并且可以松开第二锁定件255和保持件锁定区段256之间的接合。
作为选择,在打印机装置1中,没有将顶部底盘242的锁定松开与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锁定松开相关,对于每次单独操作的锁定松开来说,可单独设置锁定松开按钮。
在墨带匣盒2连接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内部时,如图41B所示,顶部底盘242朝着底部底盘241的侧部向下推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也通过压靠顶部底盘242向下运动,并且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通过朝着底部底盘241的侧部向下推动顶部底盘242,第一锁定件243与顶部底盘锁定区段244接合,并且顶部底盘242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16的偏压力闭合底部底盘241。在通过顶部底盘242向下运动的墨带匣盒保持件246中,通过第二锁定件255和保持件锁定区段256之间的接合,第二升高/降低臂249的另一端抵抗弹簧构件254的偏压力运动到狭缝252的前表面的侧部。以此方式,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将墨带匣盒2运动到打印位置上。
在打印机装置1中,墨带匣盒2不局限于通过顶部底盘242向下推动到底部底盘241的侧部。作为选择,在墨带匣盒2连接之后,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可首先通过使用者向下推动到底部底盘241的侧部,并且接着顶部底盘242可闭合,以便向下推动到底部底盘241的侧部上。
采用这种构造,即墨带匣盒保持件246的升高/降低机构247与顶部底盘242分开设置,第一锁定件243可设置用来锁定顶部底盘242,并且第二锁定件255可设置用来锁定墨带匣盒保持件246。采用这种构造,可以锁定这些部件而没有失误。因此,例如通过控制负责锁定墨带保持件246而不是在打印机装置1的操作期间松开任何锁定的柱塞机构,即使顶部底盘242在打印操作中错误地向上转动,也可防止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和顶部底盘242一起向上运动。这有利地防止例如墨带10在运行过程中卡紧以及打印纸张4在其转移过程中纸张卡紧的意外情况。
主底盘240不类似于主底盘100构成,即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都围绕从底部底盘101伸出的支承突出部区段117枢转,而是构造成墨带匣盒保持件246通过例如缩放机构的升高/降低机构247向上运动。因此不需要在墨带匣盒2的***/取出位置处相对于主底盘241以大倾斜角度布置主底盘240。即,在主底盘100中,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操作以便通过支承突出部区段117同轴转动来上下运动。因此,如果墨带匣盒保持件7贴靠底部底盘101转动到墨带匣盒2可以***和取出的位置,顶部底盘102的转动量需要大于墨带匣盒保持件7的转动量,使得相对于主底盘101的转动量增加。另一方面,在墨带匣盒保持件246通过升高/降低机构247向上运动时,即使墨带匣盒保持件246向上运动到墨带匣盒2可以***和取出的高度时,可以布置该部件而不增加布置顶部底盘242所需的转动量。因此,打印机装置1可以尺寸紧凑,不需要在顶板6的上部和顶部底盘242转动所需的空间。所得打印机装置1可因此布置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位置上,即在构架的中间高度或底部高度处。
另一方面,装备有这种主底盘100的打印机装置1采用如下所述的构造,该构造不包括升高/降低机构、围绕支承突出部区段117同轴枢转的顶部底盘102和墨带匣盒保持件7,以及使用连接构件135以便运动墨带匣盒保持件7来响应顶部底盘102的运动。因此,部件的数量不太多,并且向上运动操作可通过简单构造来实现。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在顶部底盘102或242的侧部设置有热能头140。这当然不受到限制,并且条带引导件165可设置在顶部底盘102或242的侧部上,并且热能头140可设置在底部底盘101或241的侧部上。在任何构造中,墨带匣盒2运动到装置主体3内的打印位置上,并且热能头140和条带引导件165***形成在匣盒主体13上的开口区段40内,从而形成条带路径。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不局限于如下的构造,即与其中包括多个打印纸张4的打印纸张托盘5连接,并且通过转移机构将纸张转移到装置主体内。作为选择,如图40所示,对于每次打印操作来说,可将一片打印纸张4引导到装置主体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到根据结构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多种变型、组合、分组合以及选型,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等同概念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9)

1.一种通过加热打印介质和紧密连接其上的墨带而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打印机装置,打印机装置包括:
从其中接收并从中弹出打印介质的底部底盘;
布置成能够在垂直于底部底盘的方向上自由开启和闭合顶部底盘;
布置在底部底盘和底部底盘之间的墨带匣盒保持件,并且与其中包括墨带的墨带匣盒连接;以及
通过加热连接到墨带匣盒保持件上的墨带匣盒内的墨带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热能头;
其中,在顶部底盘位于底部底盘开启的位置上时,墨带匣盒保持件运动到墨带匣盒***底部底盘的前表面侧部/从中取出同时从其上表面面向外侧的***/取出位置,并且在顶部底盘位于底部底盘闭合的位置上时,墨带匣盒运动到打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墨带匣盒保持件与顶部底盘连接,在顶部底盘向上转动时运动到***/取出位置,并且在项部底盘向下转动时运动到打印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墨带匣盒保持件上下运动的升高/降低机构;
其中墨带匣盒通过升高/降低机构在***/取出位置和打印位置之间的范围内上下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升高/降低机构具有缩放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底部底盘的后表面侧,顶部底盘以锐角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热能头设置在顶部底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墨带匣盒保持件设置保护板,在顶部底盘向上转动时,热能头通过保护板与底部底盘的前表面侧隔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墨带匣盒沿着墨带的运行方向设置各自包括用于卷绕墨带的卷筒的一对容纳区段以及形成在容纳区段之间的开口区段;以及
从底部底盘,形成用于墨带的运行路径的引导构件通过***在打印位置处形成在墨带匣盒上的开口区段而伸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墨带匣盒沿着墨带的运行方向设置各自包括用于卷绕墨带的卷筒的一对容纳区段以及形成在容纳区段之间的开口区段;以及
热能头设置用于保护头区段的覆盖构件,并且通过***在打印机位置处形成在墨带匣盒上的开口区段内而形成用于墨带的运行路径,其中顶部底盘向下转动。
CN2007100844293A 2006-03-02 2007-03-02 打印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8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7013A JP4572846B2 (ja) 2006-03-02 2006-03-02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6-057013 2006-03-02
JP2006057013 2006-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8766A true CN101028766A (zh) 2007-09-05
CN101028766B CN101028766B (zh) 2012-07-18

Family

ID=3812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44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8766B (zh) 2006-03-02 2007-03-02 打印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51287B2 (zh)
EP (1) EP1829693B1 (zh)
JP (1) JP4572846B2 (zh)
KR (1) KR20070090760A (zh)
CN (1) CN101028766B (zh)
TW (1) TWI327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902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承印材料的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2836B2 (ja) 2007-12-27 2011-03-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TWM342281U (en) * 2008-05-09 2008-10-11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Base mechanism for fixing ribbon
US8562231B2 (en) * 2008-05-29 2013-10-22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independently supported print unit and lid
CN103753977A (zh) 2008-06-19 2014-04-30 Zih公司 便携式打印机
JP5502555B2 (ja) * 2010-03-29 2014-05-2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カラープリンタ
JP4996719B2 (ja) * 2010-06-25 2012-08-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2886B2 (ja) * 2012-01-23 2016-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3253004A (zh) * 2012-02-15 2013-08-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装置
CN103465634B (zh) * 2012-06-06 2016-03-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
JP5929674B2 (ja) * 2012-09-28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US9211744B2 (en) 2013-12-16 2015-12-15 Zih Corp.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media and ribb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features
US9550380B2 (en) 2013-12-16 2017-01-24 Zih Corp.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media and ribb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features
KR101581527B1 (ko) 2014-01-24 2015-12-30 프리닉스(주) 일체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프린터
JP6705241B2 (ja) * 2016-03-24 2020-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
WO2019065655A1 (ja) 2017-09-26 2019-04-0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7121025B2 (ja) 2017-09-26 2022-08-17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WO2019230011A1 (ja) * 2018-06-01 2019-12-0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11034174B2 (en) 2018-10-22 2021-06-15 Prinics Co., Ltd. Integrated cartridge and printer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2668A (ja) * 1984-03-14 1985-10-0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GB2162794B (en) * 1984-06-12 1989-01-11 Canon Kk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61823Y2 (ja) * 1986-04-11 199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US5017942A (en) * 1987-02-27 1991-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ibbon cassett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which can be loaded with the ink ribbon cassette
JPH01315770A (ja) * 1988-03-10 1989-12-20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H0351159A (ja) * 1989-07-20 1991-03-05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ツジ及び前記インクカートリツジを用いる記録装置
JPH0356349A (ja) * 1989-07-24 1991-03-1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ES2108020T3 (es) * 1990-07-13 1997-12-16 Canon Kk Cartucho de banda de entintado para aparato de registro.
US5921687A (en) * 1991-05-24 1999-07-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H0593842U (ja) * 1991-08-27 1993-12-21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05116410A (ja) 1991-10-29 1993-05-14 Minolta Camera Co Ltd インクフイルムカセツト
JP3281429B2 (ja) * 1992-10-16 2002-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H06340136A (ja) 1993-06-01 1994-12-13 Sony Corp プリンタ
US5516219A (en) * 1994-08-01 1996-05-14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High resolution combination donor/direct thermal printer
US6247784B1 (en) * 1995-09-08 2001-06-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cartridge replacement control
JPH10801A (ja) * 1996-04-16 1998-01-06 Alps Electric Co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10129065A (ja) * 1996-10-31 1998-05-19 Minolta Co Ltd インクフィルム用リール及びカセット並びに熱転写記録装置
JP2000255043A (ja) * 1999-03-09 2000-09-1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885564B2 (ja) * 2001-11-16 2007-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ユニット
US6997628B2 (en) * 2004-06-16 2006-02-14 Hi-Touch Imaging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asily installing a printer cartrid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902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承印材料的设备
CN110949022B (zh) * 2018-09-26 2023-02-1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承印材料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8766B (zh) 2012-07-18
US7651287B2 (en) 2010-01-26
EP1829693A3 (en) 2008-08-27
JP4572846B2 (ja) 2010-11-04
EP1829693A2 (en) 2007-09-05
TWI327525B (en) 2010-07-21
US20070212148A1 (en) 2007-09-13
KR20070090760A (ko) 2007-09-06
TW200736056A (en) 2007-10-01
EP1829693B1 (en) 2011-12-21
JP2007230157A (ja) 200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8771A (zh) 墨带匣盒和打印机装置
CN101028766A (zh) 打印机装置
CN1058345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47672C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907721A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65903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60432A (zh) 图像记录装置及其图像记录方法
CN100339281C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30420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36737A (zh)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容器
CN1310751C (zh) 记录装置
CN1546319A (zh) 热敏式打印机及记录材料传送装置
CN1915678A (zh) 片材供给装置及片材宽度检测装置
CN1401495A (zh) 液体容器及喷墨盒
CN1876380A (zh)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93042C (zh) 打印机
CN199024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103693C (zh) 记录设备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18284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9902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753448A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1128719C (zh) 具有纸张输送通道导向件的打印机
CN1912896A (zh) 磁记录再生装置及带有它的传票打印机及磁记录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