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9074C -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9074C
CN100539074C CNB2007100403801A CN200710040380A CN100539074C CN 100539074 C CN100539074 C CN 100539074C CN B2007100403801 A CNB2007100403801 A CN B2007100403801A CN 200710040380 A CN200710040380 A CN 200710040380A CN 100539074 C CN100539074 C CN 10053907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necting hole
bottom anti
reflection layer
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40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5669A (zh
Inventor
梁昆约
熊涛
朱宝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B2007100403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907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5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5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90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90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覆盖层、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刻蚀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形成连接孔;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直至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被完全去除;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刻蚀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所述第三底部抗反射层位于连接孔内;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沟槽的位置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并与连接孔连通;去除阻挡层和第三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覆盖层直至暴露半导体衬底,形成双镶嵌结构。所述方法可以避免在形成金属布线结构之后覆盖层和内层介质层之间发生剥离现象。

Description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镶嵌结构(dualdamascene structure)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半导体器件制作技术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已经具有深亚微米结构,集成电路中包含巨大数量的半导体元件。在如此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元件之间的高性能、高密度的连接不仅在单个互连层中互连,而且要在多层之间进行互连。因此,通常提供多层互连结构,其中多个互连层互相堆叠,并且层间绝缘膜置于其间,用于连接半导体元件。特别是利用双镶嵌(dual-damascene)工艺形成的多层互连结构,其预先在层间绝缘膜中形成沟槽(trench)和连接孔(via),然后用导电材料例如铜(Cu)填充所述沟槽和连接孔。例如申请号为02106882.8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提供的双镶嵌制作工艺,这种互连结构和互连工艺已经在集成电路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1至附图6为现有技术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100,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含有金属布线,在半导体衬底100上形成覆盖层101,并在覆盖层101上形成内层介电层102(inter-layerdielectrics;ILD),所述内层介电层材料如氟硅玻璃和低介电常数材料等。所述覆盖层101可防止半导体衬底100中的金属布线扩散到内层介电层102中,亦可防止刻蚀过程中半导体衬底100中的金属布线被刻蚀。之后,在内层介电层102上形成阻挡层103,所述阻挡层103的作用在于光刻胶曝光显影过程中避免光线透过,随后,在阻挡层103上形成光刻胶层,并在光刻胶上形成开口,开口位置即为需要形成双镶嵌结构的位置,随后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阻挡层103、内层介电层102直至暴露出覆盖层101,在阻挡层103和内层介电层102中形成连接孔104。
参考附图2所示,在阻挡层103上以及连接孔104中形成覆盖内层介电层102的底部抗反射层(Bottom Anti-Reflective Coating,BARC)105。参考附图3所示,刻蚀底部抗反射层105,直至完全去除阻挡层103上的底部抗反射层105,并保留开口104内的部分底部抗反射层105,其中连接孔104内的底部抗反射层105的厚度应该保证在随后刻蚀连接孔104形成双镶嵌结构的工艺过程中避免覆盖层101被刻蚀穿。
参考附图4所示,在阻挡层103上形成光刻胶层106,并通过曝光、显影在光刻胶层106上形成开口107,开口107的位置与开口104的位置对应,并且开口的宽度大于开口104的宽度。参考附图5所示,以光刻胶层106为掩膜,刻蚀阻挡层103以及内层介电层102,形成沟槽109。参考附图6所示,去除阻挡层103、光刻胶层106以及连接孔104内的底部抗反射层105,并刻蚀连接孔104内的覆盖层101,直至暴露出半导体衬底100,形成附图6所示的双镶嵌结构。
通常的金属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图中1为半导体衬垫(pad)上沟槽的俯视图,图中各个沟槽之间均匀间隔。随着技术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含有的器件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满足层与层间黏附力的要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衬垫(pad)布线结构。例如形成网格状衬垫(mesh pad)布线结构,这种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内需要形成密集的沟槽,如图8所示为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的密集的沟槽的结构俯视图,图中2为半导体衬垫(pad)上沟槽的俯视图,图9为同时含有常规的布线结构和含有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为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还有常规的布线结构区域11以及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区域22,半导体衬底10上含有覆盖层20,覆盖层20上含有内层介电层30,在内层介电层30上与常规的布线结构区域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连接孔40,与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区域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连接孔50,在采用附图1至附图6所示的形成双镶嵌结构的方法制作双镶嵌结构时,由于第二连接孔50比较密集,而且第二连接孔50宽度较小,底部抗反射层不容易填满第二连接孔50,因此,在随后刻蚀底部抗反射层的过程中,第二连接孔50内剩余的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就会远小于第一连接孔40内的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甚至出现第二连接孔50内的底部抗反射层被完全刻蚀的现象,这就导致在随后刻蚀底部抗反射层形成沟槽的工艺中刻蚀到覆盖层20,最终导致在沟槽和连接孔内形成金属布线之后覆盖层20和内层介电层30之间黏附力变差而开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在半导体衬底上同时含有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时,能够避免在沟槽和连接孔内形成金属布线之后覆盖层和内层介电层之间开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覆盖层、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
刻蚀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暴露出覆盖层;
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
刻蚀第一底部抗反射层,直至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被完全去除,同时会刻蚀连接孔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暴露出连接孔的开口;
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
刻蚀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所述第三底部抗反射层位于连接孔内;
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沟槽的位置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并与连接孔连通;
去除阻挡层和第三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覆盖层直至暴露半导体衬底,形成双镶嵌结构;
在双镶嵌结构内填充金属材料。
其中,所述连接孔的间距大小不同,尤其是,所述连接孔在部分区域呈网格状衬垫分布。
所述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后,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进一步,所述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为500~1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在连接孔内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然后进行刻蚀,去除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同时会刻蚀连接孔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暴露出连接孔的开口,再次在连接孔内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并进行刻蚀,完全去除阻挡层上的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部分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2次形成底部抗反射层,并进行2次刻蚀,降低了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区域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区域连接孔内形成的第二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差,避免在随后刻蚀介电层形成沟槽的工艺过程中,密集的布线结构中连接孔内的底部抗反射层被过刻蚀,甚至刻蚀至覆盖层,最终导致连接孔和沟槽内形成金属布线之后在覆盖层和内层介电层之间产生剥离的缺陷。
2、本发明是在现有刻蚀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一次形成底部抗反射层并进行刻蚀的工艺,对现有双镶嵌结构的制作工艺影响不大,提高了工艺的兼容性,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为说明现有制作双镶嵌结构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金属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的密集的沟槽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同时含有常规的布线结构和含有网格状衬垫布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镶嵌结构制作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双镶嵌结构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在连接孔内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然后进行刻蚀,去除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再次在连接孔内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并进行刻蚀,完全去除阻挡层上的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部分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应该保证在随后形成沟槽的的工艺过程中避免覆盖层被刻蚀穿。
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避免现有技术中在同时含有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时,由于密集的布线结构中连接孔过于密集使底层抗反射层不容易填满连接孔,在连接孔内形成孔洞,刻蚀去除介电层上的底部抗反射层之后,使密集的布线结构中连接孔内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小于常规的布线结构中连接孔内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在随后刻蚀介电层形成沟槽的工艺过程中,密集的布线结构中连接孔内的底部抗反射层被过刻蚀,甚至刻蚀至覆盖层,最终导致连接孔和沟槽内形成金属布线之后在覆盖层和内层介电层之间产生剥离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参考附图18,包括:步骤S101,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覆盖层、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步骤S102,刻蚀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暴露出覆盖层;步骤S103,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步骤S104,刻蚀第一底部抗反射层,直至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被完全去除,同时会刻蚀连接孔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暴露出连接孔的开口;步骤S105,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步骤S106,刻蚀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所述第三底部抗反射层位于连接孔内;步骤S107,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沟槽的位置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并与连接孔连通;步骤S108,去除阻挡层和第三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覆盖层直至暴露半导体衬底,形成双镶嵌结构;步骤S109,在双镶嵌结构内填充金属材料。
以下通过图10至图17对本发明双镶嵌结构制作方法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含有金属布线,在半导体衬底200上形成覆盖层201,并在覆盖层201上形成内层介电层202(inter-layer dielectrics;ILD),内层介电层202的厚度为1000-20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可以是由化学气相淀积法沉积的低介电常数的无机硅基质层(Inorganic siliconbased layer),例如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公司商标为黑钻石(blackdiamond)的二氧化硅(SiO2)、碳氧化硅(SiCO)或氟化硅玻璃(FSG)等。
所述覆盖层201的材料例如氮化硅(Si3N4)或氮氧化硅(SiON)或氮碳氧化硅(SiCNO)等,可防止半导体衬底200中的金属布线扩散到内层介电层202中,亦可作为刻蚀停止层,防止后续刻蚀过程中半导体衬底200中的金属布线被刻蚀。之后,在内层介电层202上形成阻挡层203,所述阻挡层203的材料例如氮化硅、氮氧化硅等,主要作用在于光刻胶曝光显影过程中避免光线透过,随后,在阻挡层203上形成光刻胶层(图中未示出),并在光刻胶上形成开口,开口位置即为需要形成双镶嵌结构的位置,随后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阻挡层203、内层介电层202直至暴露出覆盖层201,在阻挡层203和内层介电层202中形成连接孔204。
参考附图11所示,在连接孔204中以及阻挡层203上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Bottom Anti-Reflective Coating,BARC)205。所述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应尽可能填满连接孔204,在阻挡层203表面上的厚度为1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8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本实施例优选为2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至55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更加优选的为35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由于本实施例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较多的应用于同时含有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所述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例如排布比较密集的网格状布线结构(mesh pad),在这种网格状布线结构中,连接孔排布比较密集,因此,在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时,网格状布线结构中会出现连接孔内填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不够致密的现象,也可能出现连接孔上部填充满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但是连接孔中间形成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存在孔洞的现象,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中由于连接孔之间的排布比较稀疏,因此不会出现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不能完全填充连接孔204的现象。
参考附图12所示,刻蚀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至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被完全去除。所述的刻蚀工艺可以是干法或者湿法刻蚀工艺。在刻蚀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工艺中,由于刻蚀工艺的各向同性,不仅会将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刻蚀掉,同时,会将连接孔204中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刻蚀掉一部分,打开连接孔204的开口。
刻蚀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之后,由于网格状布线结构中孔洞的存在导致刻蚀之后网格状布线结构中连接孔204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厚度小于常规金属布线结构的连接孔204内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厚度。
同样,如果金属布线结构中连接孔的排布密度存在差异,就会出现刻蚀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之后形成的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中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厚度存在高度差的状况。
参考附图13所示,继续在连接孔204中以及阻挡层203上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Bottom Anti-Reflective Coating,BARC)208,所述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完全填满连接孔204并覆盖阻挡层203,由于刻蚀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工艺过程中也刻蚀掉部分连接孔204内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打开了连接孔204的开口,因此,使在连接孔204内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的工艺变得更加容易控制,而且,形成的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更加容易填满连接孔204,并且在连接孔204内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的工艺中,可以有效填充在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工艺中在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中存在的孔洞,并且减少刻蚀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之后形成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205的厚度存在高度差的状况,使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的连接孔204内的第二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差减小。
参考附图14所示,刻蚀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完全去除阻挡层203上的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并刻蚀连接孔204内的第二底部抗反射层208,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在连接孔204内的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的厚度应该保证在随后刻蚀阻挡层203以及内层介质层202形成沟槽的工艺过程中避免覆盖层201被刻蚀穿。刻蚀工艺完成后,连接孔204内剩余的的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的厚度为500~1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的厚度为1000
Figure C200710040380D0006130936QIETU
参考附图15至附图17所示,在阻挡层203以及内层介质层202内形成沟槽210,沟槽210的位置与连接孔204的位置对应并与连接孔204连接。形成沟槽207的工艺为现有技术,下面描述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5,在阻挡层203上形成光刻胶层206,并通过曝光、显影在光刻胶层206上形成开口207,开口207的位置与开口204的位置对应,并且开口的宽度大于开口204的宽度。参考附图16所示,以光刻胶层206为掩膜,刻蚀阻挡层203以及内层介电层202,形成沟槽210。参考附图17所示,去除阻挡层203、光刻胶层206以及连接孔204内的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并刻蚀覆盖层201,暴露出半导体衬底200,形成双镶嵌结构211。
由于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的连接孔204内第三底部抗反射层209的厚度差从现有技术的4000埃至5000埃减小至2000埃至3000埃,避免了现有技术密集的金属布线结构和常规的金属布线结构连接孔内底部抗反射层高度差过大,导致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的工艺中将密集的技术布线结构区域的底部抗反射层过刻蚀,最终导致连接孔和沟槽内形成金属布线之后在覆盖层和内层介电层之间产生剥离的现象。
之后,在双镶嵌结构211内沉积金属材料,形成金属布线。所述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铝、铜等。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覆盖层、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
刻蚀内层介质层和阻挡层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暴露出覆盖层;
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一底部抗反射层;
刻蚀并完全去除阻挡层上的第一底部抗反射层;
在连接孔内以及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底部抗反射层;
刻蚀第二底部抗反射层,形成第三底部抗反射层,所述第三底部抗反射层位于连接孔内;
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沟槽的位置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并与连接孔连接;
去除阻挡层和第三底部抗反射层,并去除连接孔内的覆盖层直至暴露半导体衬底,形成双镶嵌结构;
在双镶嵌结构内填充金属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间距大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呈网格状衬垫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阻挡层和内层介质层形成沟槽后,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为500~
Figure C200710040380C00021
CNB2007100403801A 2007-04-29 2007-04-29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07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03801A CN100539074C (zh) 2007-04-29 2007-04-29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03801A CN100539074C (zh) 2007-04-29 2007-04-29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5669A CN101295669A (zh) 2008-10-29
CN100539074C true CN100539074C (zh) 2009-09-09

Family

ID=4006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403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074C (zh) 2007-04-29 2007-04-29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907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4347B2 (en) 2020-08-18 2024-05-14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753B (zh) * 2009-11-10 2013-03-1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双镶嵌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054761B (zh) * 2009-11-10 2013-05-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
CN102222643B (zh) * 2011-06-24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冗余金属填充的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CN103367232B (zh) * 2012-03-29 2015-09-0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4990754A (zh) * 2015-08-03 2015-10-21 孙金更 一种现浇简支梁静载试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4347B2 (en) 2020-08-18 2024-05-14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5669A (zh)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1709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8110342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opening
CN100539074C (zh) 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US6589881B2 (en) Method of forming dual damascene structure
US6406992B1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a dual damascene structure
US777211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29363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damascene structures
CN101295667A (zh) 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1055421A (zh) 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
US8143109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damascene interconnect structure having air gaps between metal lines
US20030096496A1 (en) Method of forming dual damascene structure
JP2000223492A (ja) 多層配線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112537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740474B (zh) 半导体器件、双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3545244A (zh) 大马士革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4112701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0602132B1 (ko) 듀얼 다마신 패턴 형성 방법
TWI381444B (zh) 形成開口之方法
KR20030002119A (ko) 듀얼 다마신 공정에 의한 비아홀 형성 방법
CN101625993B (zh) 双镶嵌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7135400B2 (en) Damascene process capable of avoiding via resist poisoning
US20040124528A1 (en) Metal line structure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KR101181271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 배선 형성 방법
KR100450244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40029868A (ko)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Co-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