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0872C -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0872C
CN100470872C CNB2006100120511A CN200610012051A CN100470872C CN 100470872 C CN100470872 C CN 100470872C CN B2006100120511 A CNB2006100120511 A CN B2006100120511A CN 200610012051 A CN200610012051 A CN 200610012051A CN 100470872 C CN100470872 C CN 1004708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beam
film
metal
evapora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2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3301A (zh
Inventor
商立伟
涂德钰
王丛舜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B2006100120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0872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3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08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087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学与分子电子学中的微细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基片表面上淀积绝缘层薄膜;2.在绝缘层薄膜表面上旋涂电子束抗蚀剂,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下电极图形;3.蒸发制备下电极金属;4.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下电极;5、在下电极上覆盖生长有机分子薄膜;6.在有机分子薄膜上蒸发制备金属保护层;7.在保护层上面旋涂双层光刻胶,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上电极图形;8.斜向蒸发制备上电极金属薄膜;9.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上电极;10.干法刻蚀保护层,完成交叉线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学与分子电子学中的微细加工领域,特别涉是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进入到纳米级,传统的硅基集成电路技术面临挑战,新材料及新结构的研究成为热点,纳电子学分支之一的分子电子器件正在蓬勃发展。FET和交叉线是目前主要的分子电子器件的结构,而交叉线结构有利于集成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交叉线结构的制作流程一般为首先制备下电极,然后生长有机材料,最后完成上电极的制备,其中在上电极的制备过程中会引入污染以及对该有机材料造成损伤,其加工难度较大,并且不利于器件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它首先制作下电极结构,然后生长有机材料,再生长保护层,最后制作上电极结构,从而获得纳米交叉线阵列结构的有机分子器件。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是由两次电子束光刻、三次金属蒸发、一次有机薄膜沉积生长,两次干法刻蚀,获得交叉线有机分子器件的,其步骤如下:1、在基片表面上淀积绝缘层薄膜;2、在绝缘层薄膜表面上旋涂电子束抗蚀剂,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下电极图形;3、蒸发制备下电极金属;4、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下电极;5、在下电极上覆盖生长有机分子薄膜;6、在有机分子薄膜上蒸发制备金属保护层;7、在金属保护层上面旋涂显影速度不同的双层光刻胶,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上电极图形;8、斜向蒸发制备上电极金属薄膜;9、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上电极;10、干法刻蚀保护层,完成交叉线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
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上电极图形是通过此前的基础上旋涂双层电子束光刻胶,经电子束曝光、显影获得的,这次采用的双层电子束光刻胶显影速度不同,主要是为了获得底部宽大、顶部狭窄的显影图形,从而得到更大的斜蒸自由度。
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上电极金属薄膜是通过金属斜向蒸发的方法(该技术下文有详细说明)获得的,其目的是把交叉点位置放在没有受电子束曝光影响的区域,避免采用经电子束曝光的有机分子薄膜来构成器件。
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金属保护层的刻蚀是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完成的。
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薄膜层的刻蚀是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完成的。
其中所述纳米级交叉线结构是由两次电子束光刻、三次蒸发、两次干法刻蚀,一次有机分子薄膜的蒸发或液相生长,来获得交叉线阵列有机分子器件。
斜蒸工艺是在普通蒸发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样品的托盘或卡具,使沉积的金属蒸气和掩蔽层表面有一个不等于90度的夹角得来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在悬空的胶掩蔽层下面沉积金属物质。
本发明的特点是首先通过电子束光刻和金属蒸发以及金属剥离的方法制备得到下电极,然后生长有机材料,蒸发金属保护层,再通过电子束光刻和金属斜向蒸发以及金属剥离的方法制备得到上电极,避免电子束曝光和金属剥离等工艺对有机分子薄膜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有机材料与微电子工艺结合来制备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其中:
图1-1至图1-14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1至图2-14是本发明实施例子的流程图,图3-1至3-3是斜蒸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流程图(流程图中选取的剖面为图1-14中A-A剖面):
1、如图1-1所示,在衬底表面上通过热氧化生长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绝缘层薄膜。
2、如图1-2所示,在绝缘层薄膜表面上旋涂电子束光刻胶,在热板或烘箱里进行烘烤。
3、如图1-3所示,经电子束曝光,显影后在光刻胶上获得下电极图形。
4、如图1-4所示,金属蒸发方法获得下电极金属薄膜。
5、如图1-5所示,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等超声剥离后在绝缘层上制备出金属下电极。
6、如图1-6所示,采用真空蒸发或液相LB膜的方法制备出有机分子薄膜。有机分子薄膜是具有双稳态开关特性的材料。
7、如图1-7所示,通过金属蒸发技术在有机分子薄膜上生长金属保护层。
8、如图1-8所示,在金属保护层薄膜表面上旋涂两层电子束光刻胶。
9、如图1-9所示,经电子束曝光,显影后在光刻胶上获得上电极图形。
10、如图1-10所示,斜向金属蒸发获得上电极金属薄膜。
11、如图1-11所示,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等超声剥离后在金属保护层上制备出金属上电极。
12,如图1-12所示,干法刻蚀去除多余的保护层。
13,如图1-13所示,干法刻蚀去除多余的有机分子薄膜,完成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俯视图如1-14所示。
实施例子流程(流程图中选取的剖面为图2-14中B-B剖面):
1、如图2-1所示,在衬底表面上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的方法制备氮化硅绝缘层薄膜。
2、如图2-2所示,在氮化硅薄膜表面上旋涂PMMA和Copolymer两层电子束光刻胶。在烘箱里烘烤2个小时。
3、如图2-3所示,经电子束曝光,显影后在光刻胶上获得下电极图形。
4、如图2-4所示,电子束正常蒸发方法获得下电极Cr/Au双层金属薄膜。
5、如图2-5所示,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等超声剥离后在氮化硅上制备出金属下电极。
6、如图2-6所示,采用液相LB膜的方法制备出Rotaxane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
7、如图2-7所示,通过电子束正常蒸发的技术在有机分子薄膜上生长Ti金属保护层。
8、如图2-8所示,在金属保护层薄膜表面上旋涂LOR和PMMA两层电子束光刻胶。在烘箱里烘烤80分钟。
9、如图2-9所示,经电子束曝光,显影后在光刻胶上获得上电极图形。
10、如图2-10所示,电子束斜蒸法方法获得Cr/Au双层上电极金属薄膜。
11、如图2-11所示,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等超声剥离后在金属保护层上制备出金属上电极。
12,如图2-12所示,采用氟基气体在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ICP)上刻蚀去除多余的Ti保护层。
13,如图2-13所示,采用惰性气体在反应离子刻蚀机(RIE)上刻蚀去除多余的Rotaxane有机分子薄膜,完成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俯视图如2-14所示。
斜蒸工艺:
图3-1为正常电子束蒸发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3-2为电子束斜向蒸发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3-3为正常电子束蒸发和斜向蒸发的设备结构对比图。

Claims (8)

1、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是由两次电子束光刻、三次金属蒸发、一次有机薄膜沉积生长,两次干法刻蚀,获得交叉线有机分子器件的;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在基片表面上淀积绝缘层薄膜;
步骤2、在绝缘层薄膜表面上旋涂电子束抗蚀剂,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下电极图形;
步骤3、蒸发制备下电极金属薄膜;
步骤4、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下电极;
步骤5、在下电极上覆盖生长有机分子薄膜;
步骤6、在有机分子薄膜上蒸发制备金属保护层;
步骤7、在金属保护层上面旋涂显影速度不同的双层电子束光刻胶,电子束曝光、显影得到上电极图形;
步骤8、斜向蒸发制备上电极金属薄膜;
步骤9、金属剥离得到交叉线上电极;
步骤10、干法刻蚀保护层和有机薄膜层,完成交叉线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在基片表面上沉积的绝缘层薄膜是采用热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下电极金属薄膜是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热蒸发金属蒸发的方法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剥离采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液体超声方法,其目的是获得精细的上、下电极纳米交叉阵列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有机分子薄膜是通过真空蒸发或液相LB膜的方法生长在衬底上的,有机分子薄膜是具有双稳态开关特性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保护层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热蒸发金属蒸发的方法得到,目的是阻挡有机分子薄膜和有机溶剂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电极图形是通过此前的基础上旋涂双层电子束光刻胶,经电子束曝光、显影获得的,这次采用的双层电子束光刻胶显影速度不同,主要是为了获得底部宽大、顶部狭窄的显影图形,从而得到更大的斜蒸自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电极金属薄膜是通过金属斜向蒸发的方法获得的,其目的是把交叉点位置放在没有受电子束曝光影响的区域,避免采用经电子束曝光的有机分子薄膜来构成器件。
CNB2006100120511A 2006-05-31 2006-05-31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47087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20511A CN100470872C (zh) 2006-05-31 2006-05-31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20511A CN100470872C (zh) 2006-05-31 2006-05-31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301A CN101083301A (zh) 2007-12-05
CN100470872C true CN100470872C (zh) 2009-03-18

Family

ID=3891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20511A Active CN100470872C (zh) 2006-05-31 2006-05-31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087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223B (zh) * 2007-12-12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KR101045128B1 (ko) * 2008-08-04 2011-06-30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나노구조물들의 교차 구조들의 제조
CN101800284B (zh) * 2009-02-11 2011-06-1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双层上电极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3903970A (zh) * 2014-03-10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具有纳米间隙的异质电极对的制作方法
CN107275455A (zh) * 2017-07-25 2017-10-20 南京迈智芯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剥离工艺的硅基发光器件的电极制备方法
CN112582276A (zh) * 2019-09-28 2021-03-3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79574A (zh) * 2020-11-23 2021-02-19 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的带纳米电极的太赫兹光电导天线的制作方法
CN114988353A (zh) * 2022-06-14 2022-09-0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制备纳米图形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21A (zh) * 2001-03-07 2002-09-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改善有机蒸发镀膜成膜性能的方法
CN1387267A (zh) * 2001-05-17 2002-12-25 朗迅科技公司 具有短沟道的有机半导体器件
CN1471182A (zh) * 2003-06-17 2004-01-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分子构成的有机半导体及其加工方法
US20050051768A1 (en) * 2003-09-06 2005-03-10 Kim Seong Ji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molecular device
CN1630950A (zh) * 2002-02-08 2005-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子器件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21A (zh) * 2001-03-07 2002-09-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改善有机蒸发镀膜成膜性能的方法
CN1387267A (zh) * 2001-05-17 2002-12-25 朗迅科技公司 具有短沟道的有机半导体器件
CN1630950A (zh) * 2002-02-08 2005-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子器件及其生产方法
CN1471182A (zh) * 2003-06-17 2004-01-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分子构成的有机半导体及其加工方法
US20050051768A1 (en) * 2003-09-06 2005-03-10 Kim Seong Ji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molecula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301A (zh) 200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872C (zh)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US20060289954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MEMS/CMOS cantilever based memory storage device
JP5244396B2 (ja) 固体凝縮ガス層のエネルギー誘導局所除去を用いるリフトオフパターニング方法
CN100524782C (zh) 一种具有金属硅化物纳米结构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EP2750160B1 (en) Phase pl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5679683B (zh) 一种基于铜纳米棒的铜锡铜键合工艺及结构
CN109607474B (zh) 超导真空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5764B (zh) 氧化物tft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器件
CN101430503A (zh) 用于电子束光刻剥离的去除双层胶的方法
CN108190830A (zh) 一种高深宽比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4992905B (zh) 一种氮化硼衬底表面台阶刻蚀方法
CN105047548B (zh) 一种电子束曝光制备10纳米t型栅的方法
CN100373588C (zh) 一种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TW200424759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nanometer gate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rmally reflowed resist technology
CN101587830A (zh) 大面积纳米线p-n结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9223B (zh)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CN100399543C (zh) 基于自组装技术的交叉阵列结构有机器件制备方法
CN100452473C (zh) 采用氧化硅填充-回刻的交叉阵列结构有机器件制备方法
CN101752087B (zh) Pvdf有机聚合物薄膜电容器
US200500696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tensile diaphragm with a compressive region
CN100428415C (zh) 基于氮化硅镂空掩模的纳米电极制备方法
CN113533449A (zh) 一种MXene石墨烯复合结构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11864064A (zh) 三维电容
CN108682668A (zh) 一种耐高温金属对准标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18071A (zh) 一种多功能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MICROELECTRONICS, C. A. S

Effective date: 20130407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MICROELECTRONICS, C. A. S

Effective date: 201304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9 CHAOYANG, BEIJING TO: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07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Beitucheng West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