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8330C - 带隙参考电路 - Google Patents

带隙参考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8330C
CN100438330C CNB2004100343366A CN200410034336A CN100438330C CN 100438330 C CN100438330 C CN 100438330C CN B2004100343366 A CNB2004100343366 A CN B2004100343366A CN 200410034336 A CN200410034336 A CN 200410034336A CN 100438330 C CN100438330 C CN 1004383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ransistor
bandgap reference
diode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43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4358A (zh
Inventor
柯明道
储青云
罗文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4100343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8330C/zh
Publication of CN1684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8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83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隙参考电路,其中:一减法器连接到一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以及一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之间,该减法器包含两个NPN型晶体管,其二者连接到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以及两个PNP型晶体管,其二者连接到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该减法器将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以及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所产生的电流作相减,并在一输出电阻上产生一小于1伏特的曲率补偿电压,其电压对于温度敏感度极低。

Description

带隙参考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隙参考电路(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特别指一种低电压带隙参考电路。
背景技术
参考电压产生器广泛地应用于模拟与数字电路中,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速闪存储器,而带隙参考电路用来提供一稳定的输出电压,其对温度以及供电电压的敏感度极低。
传统带隙参考输出电压大约为1.25伏特,其几乎等于以电子伏特测量出的硅带隙,然而,现代的次微米技术中大约以1伏特为主,因此传统带隙参考电路便无法符合现阶段的需求。
1伏特的最小供电电压受限于两个因素,一为1.25伏特的参考电压超过1伏特,另一为比例于绝对温度(proportional-to-absolute-temperature)(PTAT)电流产生回路的低电压设计受限于放大器的输入共模电压,公知利用电阻来作分压,或利用低定限电压装置或BiCMOS制造工艺来降低这些限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但这些解决方案道需要成本较高的制造工艺技术来完成。
带隙参考电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将两个温度依存相反的元件的电压加总起来(称为A型),另一种为将两个元件的电流加总起来(称为B型),此两种类型皆可设计出可工作于供电电压为大于1伏特以及小于1伏特的状态下。
图1为传统A型带隙参考电路10的示意图,带隙参考电路10包含一运算放大器12,两个晶体管M1、M2,两个电阻R1、R2,以及两个二极管Q1、Q2。晶体管M1、M2的源极连接到供电电压VDD,晶体管M1的漏极经由电阻R1连接到二极管Q1的射极,以及连接到运算放大器12的正输入端。同样地,晶体管M2的漏极经由电阻R2连接到二极管Q2的射极,以及连接到运算放大器12的负输入端。晶体管M1、M2的栅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12的输出端。在CMOS的应用中,每一个二极管Q1、Q2对称形成于如图1的结构中,二者的集电极与基极连接到接地端,如图1所示。
忽略基极的电流,在正向工作状态下的二极管的射极-基极电压为下列运算式:
V EB = kT q ln ( I C I S ) , - - - ( 1 )
其中
k为波兹曼常数(1.38×10-23J/K),
q为1电子库伦(1.6×10-19C),
T为温度,
IC为集电极的电流,以及
IS为饱和电流。
当运算放大器12的输入端电压皆相同,以及二极管Q1的大小为二极管Q2大小的N倍时,二极管Q1与Q2之间射极-基极电压差异ΔVEB为以下的运算式:
ΔV EB = V EB 2 - V EB 1 = kT q ln N , - - - ( 2 )
其中
VEB1为二极管Q1的射极-基极电压,以及
VEB2为二极管Q2的射极-基极电压。
当流经电阻R1的电流等同于流经电阻R2的电流,以及流经电阻R1的电流设为PTAT时,可得输出参考电压VREF如下:
V REF = V EB 2 + R 2 R 1 ΔV EB ≡ V REF - CONV , - - - ( 3 )
其中
R1为电阻R1的电阻值,
R2为电阻R2的电阻值,以及
VREF-CONV为传统参考电压。
射极-基极电压VEB的负温度系数为-2mV/℃,而射极-基极电压差异ΔVEB的正温度系数为0.085mV/℃,假如慎选电阻R1、R2的电阻值比例,输出参考电压VREF对于温度的敏感度会较低。一般来说,供电电压VDD大约为3至5伏特,而输出参考电压VREF大约为1.25伏特,因此传统带隙电路10无法工作于供电电压小于1伏特的状态下。
图2为传统B型带隙参考电路20的示意图,图2中代号与图1中代号相同者,其元件亦相同,带隙参考电路20包含一运算放大器22,三个晶体管M1、M2、M3,四个电阻R1、R2、R3、R4,以及两个二极管Q1,Q2,其各元件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与带隙参考电路10相比较,带隙参考电路20更适合工作于低的供电电压,其不需叠加成两个互补的电压,B型带隙参考电路20将两个温度依存相反的电流作相加,在图2的带隙参考电路20中,流经电阻R3的电流为PTAT,假如电阻R1与R2的电阻值相同,流经与晶体管M1、M2相同的MOS晶体管M3的电流为以下运算式:
I M 3 = 1 R 1 ( V EB 2 + R 1 R 3 kT q ln N ) , - - - ( 4 )
而参考电压如下:
V REF = R 4 R 1 ( V EB 2 + R 1 R 3 kT q ln N ) = R 4 R 1 · V REF - CONV - - - ( 5 )
因此,图2的带隙参考电路20中,以电阻的比例为主要关键,各电阻因制造工艺时的差异将不会对参考电压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电电压VDD大约为1.5伏特,而输出参考电压VREF大约为1.2伏特。
图3为可工作于供电电压小于1伏特的传统B型带隙参考电路30,图3中代号与图2中代号相同者,其元件亦相同,带隙参考电路30包含一运算放大器32,三个晶体管M1、M2、M3,六个电阻R1a、R1b、R2a、R2b、R3、R4,以及两个二极管Q1,Q2,其各元件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供电电压受限于运算放大器32的输入共模电压,其电压必须相当小以确保两个输入端可工作于饱和区域。
低供电电压的改进,如带隙参考电路30,其关系于运算放大器32的两输入端,反馈回路在电阻R3产生PTAT电压,而电阻R1a与R2a的比例可使供电电压与运算放大器32的输入共模电压之间的电压增大,以使得P沟道的两输入端即使在供电电压小于1伏特时仍可工作于饱和区域,带隙参考电路30所提供小于1伏特的电压如下:
V REF - SUBIV = R 4 R 1 ( V EB 2 + R 1 R 3 kT q ln N ) = R 4 R 1 · V REF - CONV , - - - ( 6 )
其电压与图2中的带隙参考电路20所提供的电压的运算式相似,在带隙参考电路30的工作中,供电电压VDD大约为1.0至1.9伏特,而输出参考电压VREF大约为0.6伏特。
由上述的公知带隙参考电路10、20以及30的详述可知,急需一种改良且成本低廉的低电压参考电路来改进公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隙参考电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隙参考电路,其包含一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其包含一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一节点(n1),一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其包含一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二节点(n2),以及一减法器。该减法器包含一第一晶体管(M4),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一第一电压,一漏极以及一栅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节点(n2),一第二晶体管(M5),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连接到一第三节点(n3),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第一晶体管(M4)的栅极,一第三晶体管(M6),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一第二电压,一漏极以及一栅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节点(n1),一第四晶体管(M7),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三节点(n3),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第三晶体管(M6)的栅极,以及一输出电阻(RREF)连接到该第三节点(n3)以及该第二电压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适当地提供该第一与第二电压时,即可在该第三节点得到一小于1伏特的参考电压,其电压对于温度的敏感度极低。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该带隙参考电路适合CMOS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无须低低限电压装置或BiCMOS制造工艺即可实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带隙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低电压带隙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传统低电压带隙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两个二极管的基极-射极电压相对于温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两个二极管的基极-射极电压差异相对于温度的示意图。
图6为输出参考电压曲线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电路的电流与参考电压的示意图。
图9为NPN型CMOS BJT的示意图。
图10为为第二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三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参考电路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电路的参考电压相对于温度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电路的最小供电电压的示意图。
图符号说明
76减法器
10、20、30、70、100、200带隙参考电路
12、22、32、112、114运算放大器
72、74、102、104、202、204带隙参考单元
n1、n2、n3节点
Q1、Q2、Q1’、Q2’二极管
M1、M2、M3、M4、M5、M6、M7、M1’、M2’、M3’晶体管
R1、R2、R3、R4、R1a、R1b、R2a、R2b电阻
R1a’、R1b’、R2a’、R2b’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明本发明,请参考图4与图5,图4为二极管Q1、Q2的基极-射极电压相对于温度的关系图,图5为两个二极管基极-射极电压差异相对于温度的关系图。当基极-射极电压VEB=0.55V且温度T=300K时,基极-射极电压VEB的负温度系数大约为-2mV/℃,而两个二极管的基极-射极电压差异ΔVEB相对于温度,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用来产生PTAT以减少负温度系数的影响。
假设传统带隙电路的输出参考电压VREF如下:
V REF = E G + V T ( γ - α ) ( 1 + ln T 0 T ) , - - - ( 7 )
其中
γ为基极的平均电洞迁移律μ=CTγ-4中的γ,
α为IC=GTα中的α,
EG为硅的带隙电压,
T0为VREF的温度系数为零时的开式温度,以及
T为开式温度。
忽略硅的带隙电压EG的温度依存,将运算式(7)以温度微分一次以及微分两次如下:
∂ V REF ∂ T = k q ( γ - α ) ln T 0 T - - - ( 8 )
以及
∂ ∂ T ( ∂ V REF ∂ T ) = - k q ( γ - α ) T - - - ( 9 )
注意的是,运算式(9)中的(γ-α)控制运算式(7)中VREF的曲率,换句话说,若(γ-α)为正数,VREF的凹口向下;而若(γ-α)为负数,VREF的凹口向上。
请参考图6,图6为根据运算式(7)的凹口向下的输出参考电压的示意图,图6显示数个不同参考温度T0的模拟曲线,其根据TSMC 0.25μm 1P5M制造工艺的PNP两极晶体管的带隙电路的模拟,该制造工艺为接近室温的纯P型硅,其γ=1.8以及α=0。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带隙参考电路70,带隙参考电路70为一CMOS电路,其亦可利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带隙参考电路70包含一第一带隙参考单元72,其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一节点n1,一第二带隙参考单元74,其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二节点n2,以及一减法器76,连接到第一带隙参考单元72与第二带隙参考单元74之间。第一带隙参考单元72为一P沟道材料(device),其输出一电流I1,而第二带隙参考单元74为一N沟道材料,其输出一电流I2
减法器76包含一第一晶体管M4,其源极连接到一第一电压VDD,其漏极与栅极皆连接到第二节点n2,以及一第二晶体管M5,其源极亦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漏极连接到一第三节点n3,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M4的栅极,晶体管M4以及M5皆为PNP型材料。减法器76另包含一第三晶体管M6,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三节点n3,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节点n1,以及一第四晶体管M7,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一节点n1,其栅极连接到第三晶体管M6的栅极,晶体管M4以及M5皆为NPN型材料。一输出电阻RREF连接到第三节点与接地端之间。
请参考图8,图8为图7中带隙参考电路70的电流与参考电压的曲线图,电流I1以及I2皆为向上凹的曲线,当第一带隙参考单元72与第二带隙参考单元74的参考温度T0相近,电流I1以及I2的曲线相似。如图8所示,减法器76的基本操作为自第二带隙参考单元74所产生的大电流I2中减去第一带隙参考单元72所产生的小电流I1,其操作可使温度的灵敏度降低以及在电阻RREF上产生曲率补偿电压VREF。另参考图9,图9为NPN型BJT的示意图,其为深N型井的标准CMOS制造工艺,其可为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材料。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带隙参考电路100,带隙参考电路100包含一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与参考单元72相似)以及一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与参考单元74相似),其二者经由减法器76相连接。带隙参考电路100可视为带隙参考电路70的最佳实施例,带隙参考电路70亦可应用于带隙参考电路100中。
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与图2的带隙参考电路20相似,因此,具有相同代号者,其元件亦相同,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112,一第五晶体管M1,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漏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正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以及一第六晶体管M2,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漏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负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另包含一第一电阻R1,连接到接地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正输入端之间,一第二电阻R2,连接到接地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负输入端之间,一第一二极管Q1,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接地端,其射极经由一第三电阻R3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正输入端,以及一第二二极管Q2,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接地端,其射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负输入端。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另包含一第七晶体管M3,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一节点n1,其中晶体管M1、M2以及M3与二极管Q1以及Q2皆为PNP型材料。
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与N沟道材料的图2的带隙参考电路20相似,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包含一第二运算放大器114,一第八晶体管M1’,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正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以及一第九晶体管M2’,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负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带隙参考电路104另包含一第四电阻R1’,连接到第一电压VDD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正输入端之间,一第五电阻R2’,连接到第一电压VDD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负输入端之间,一第三二极管Q1’,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射极经由一第六电阻R3’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正输入端,以及一第四二极管Q2’,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射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负输入端。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另包含一第十晶体管M3’,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二节点n2,其中晶体管M1’、M2’以及M3’与二极管Q1’以及Q2’皆为NPN型材料。
由运算式(4)可得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在第一节点n1所产生的电流如下:
I 1 = 1 R 1 ( V EB 2 + R 1 R 3 kT q ln N PNP ) = V REF _ PNP R 1 - - - ( 10 )
其中
R1为电阻R1的电阻值,
R3为电阻R3的电阻值,
VEB2为二极管Q2的射极-基极电压,
NPNP为二极管Q1与Q2的大小比例值,以及
VREF-PNP为在第一节点n1的电压值。
相同地,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在第二节点n2所产生的电流如下:
I 2 = 1 R 1 ′ ( V EB 2 + R 1 ′ R 3 ′ kT q ln N NPN ) = V REF _ NPN R 1 ′ - - - ( 11 )
其中
R1’为电阻R1’的电阻值,
R3’为电阻R3’的电阻值,
VBE2为二极管Q2’的基极-射极电压,
NNPN为二极管Q1’与Q2’的大小比例值,以及
VREF_NPN为在第二节点n2的电压值。
然后应用运算式(7)以算出电流差异ΔI=I2-I1如下:
ΔI = E G ( 1 R 1 ′ - 1 R 1 ) + V T ( 1 + ln T 0 T ) ( ( γ - α ) NPN R 1 ′ - ( γ - α ) PNP R 1 ) - - - ( 12 )
其中
NPN单元104中的γ等于1.58,其为硅在室温下的状态,以及
PNP单元102中的γ等于1.8,其为硅在室温下的状态。
当选择适当的电阻R1与R1’时,运算式(12)的最后一可被省略,忽略EG的温度依存,ΔI便为与温度无关的电流,因此,在电阻RREF产生一与温度无关的电流,其相对应所产生的输出参考电压如下:
V REF = R REF ( I 2 - I 1 ) = R REF R 1 ( ( V BE 2 - V EB 2 ) + ( 1 R 3 ′ - 1 R 3 ) R 1 kT q ln N ) - - - ( 13 )
其中
RREF为电阻RREF的电阻值,
R1’等于R1,以及
NNPN等于NPMP
经由调整电阻以使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2以及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104的参考温度T0相近,因此参考单元102以及104分别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I1以及I2,但其参考温度T0相近,以使减法器76得以在第三节点n3产生一对于温度敏感度极低的电压VREF
在第二实施例的带隙参考电路100,最小的供电电压VDD(min)如下:
VDD(min)=Max[(VEB2_PNP+|VTP|+2·|VDSsat|),(VBE2_NPN+VTN+2VDSsat)]   (14)
其中
VEB2_PNP为二极管Q2的射极-基极电压,
VBE2_NPN为二极管Q2’的基极-射极电压,
VTP为PNP型的定限电压,is the PNP threshold voltage,
VTN为NPN型的定限电压,以及
VDSsat为漏极-源极饱和电压。
请参考图11,图11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低电压曲率补偿带隙参考电路200,带隙参考电路200包含一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与参考单元72、102相似)以及一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与参考单元74、104相似),其二者经由减法器76相连接。带隙参考电路200可视为带隙参考电路70的最佳实施例,带隙参考电路70亦可应用于带隙参考电路200中。
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与图3的带隙参考电路30相似,因此,具有相同代号者,其元件亦相同,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112,一第五晶体管M1,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漏极经由一第七电阻R1a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正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以及一第六晶体管M2,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漏极经由一第八电阻R2a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负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另包含一第九电阻R1b,连接到接地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正输入端之间,一第十电阻R2b连接到接地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负输入端之间,一第一二极管Q1,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接地端,其射极经由一第三电阻R3连接到晶体管M1的漏极,以及一第二二极管Q2,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接地端,其射极连接到晶体管M2的漏极。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另包含一第七晶体管M3,其源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栅极连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12的输出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一节点n1,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2中,如带隙参考单元102,晶体管M1、M2以及M3与二极管Q1以及Q2皆为PNP型材料。
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与N沟道材料的图3的带隙参考电路30相似,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包含一第二运算放大器114,一第八晶体管M1’,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经由一第十一电阻R1a’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正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以及一第九晶体管M2’,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漏极经由一第十二电阻R2a’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负输入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一第十三电阻R1b’,连接到第一电压VDD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正输入端之间,以及一第十四电阻R2b’,连接到第一电压VDD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负输入端之间。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另包含一第三二极管Q1’,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射极经由一第六电阻R3’连接到晶体管M1’的漏极,以及一第四二极管Q2’,其集电极与基极皆连接到第一电压VDD,其射极连接到晶体管M2’的漏极。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另包含一第十晶体管M3’,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端,其栅极连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114的输出端,其漏极连接到第二节点n2,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204中,如带隙参考单元104,其中晶体管M1’、M2’以及M3’与二极管Q1’以及Q2’皆为NPN型材料。
在第三实施例的带隙参考电路200,最小的供电电压VDD(min)如下:
V DD ( min ) = Max ( R 1 b R 1 a + R 1 b V EB 2 _ PNP + | V TP | + 2 · | V DSsat | ) , ( R 1 b ′ R 1 a ′ + R 1 b ′ V BE 2 _ NPN + V TN + 2 V DSsat ) - - - ( 15 )
其中
R1a、R1b、R1a’以及R1b’分别为电阻R1a、R1b、R1a’以及R1b’的电阻值。
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电路70、100以及200的工作与结果是相似的,在第三实施例中,仍需应用运算式(13),而电阻值R1等于R1a’+R1b’=R1a+R1b,一般来说,第二实施例的电路100需要较精确的供电电压VDD=1.5V,而第三实施例的电路200的供电电压仅需VDD=0.9V。
图12为参考电压相对于温度的示意图,而图13为图11的电路200的最小供电电压的示意图,图12与十三皆为模拟电路200的结果,其为TSMC 0.25μm的制造工艺,图12显示10.7ppm/℃的带隙参考电压,其温度介于-10度至120度之间,而图13的最小供电电压为0.9V。
此前已描述带隙参考电路70、100以及200为CMOS电路,其亦可利用其他制造工艺技术来实现,如离散组件、BiCMOS,或半导体制造工艺。此外,适当地组合电流或新技术亦可用于实现本发明。
与公知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一曲率补偿低电压带隙参考电路,其在第三节点n3产生一小于1伏特的参考电压,其电压对于温度的敏感度极低,本发明的电路已可利用CMOS制造工艺所制造,而无须利用低定限电压装置或BiCMOS制造工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进行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带隙参考电路,其包含:
一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其包含一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一节点(n1);
一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其包含一输出端连接到一第二节点(n2);以及
一减法器,其包含:
一第一晶体管(M4),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一第一电压,一漏极以及一栅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节点(n2);
一第二晶体管(M5),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连接到一第三节点(n3),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第一晶体管(M4)的栅极;
一第三晶体管(M6),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一第二电压,一漏极以及一栅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节点(n1);
一第四晶体管(M7),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三节点(n3),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第三晶体管(M6)的栅极;以及
一输出电阻(RREF)连接到该第三节点(n3)以及该第二电压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M4)以及该第二晶体管(M5)为PNP型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M6)以及该第四晶体管(M7)为NPN型晶体管,该第二电压为接地端,以及该第一电压高于接地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为一CMOS P沟道带隙参考,以及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为一CMOS N沟道带隙参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以及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分别产生一低于1伏特的输出参考电压并分别输入于该第一节点(n1)以及该第二节点(n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当第二电压为接地端时,该第一电压近似为0.9伏特,以使一第三节点的输出参考电压介于550至570毫伏特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包含:
一第一运算放大器(112),其包含一正输入端、一负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
一第五晶体管(M1),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六晶体管(M2),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负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一电阻(R1)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该正输入端之间;
一第二电阻(R2)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该负输入端之间;
一第一二极管(Q1),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一射极经由一第三电阻(R3)连接到该正输入端;
一第二二极管(Q2),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一射极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
一第七晶体管(M3),其包含一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以及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一节点(n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第二电压为接地端,该第一电压高于接地端,该第三晶体管(M6)以及该第四晶体管(M7)为NPN型晶体管,该第五晶体管(M1)、该第六晶体管(M2)以及该第七晶体管(M3)为PNP型晶体管,以及该第一二极管(Q1)以及该第二二极管(Q2)为PNP型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包含: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114),其包含一正输入端、一负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
一第八晶体管(M1’),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九晶体管(M2’),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连接到该负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四电阻(R1’)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该正输入端之间;
一第五电阻(R2’)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该负输入端之间;
一第三二极管(Q1’),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一射极经由一第六电阻(R3’)连接到该正输入端;
一第四二极管(Q2’),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一射极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
一第十晶体管(M3’),其包含一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以及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二节点(n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第二电压为接地端,该第一电压高于接地端,该第一晶体管(M4)以及该第二晶体管(M5)为PNP型晶体管,该第八晶体管(M1’)、该第九晶体管(M2’)以及该第十晶体管(M3’)为NPN型晶体管,以及该第三二极管(Q1’)以及该第四二极管(Q2’)为NPN型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P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包含:
一第一运算放大器(112),其包含一正输入端、一负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
一第五晶体管(M1),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经由一第七电阻(R1a)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六晶体管(M2),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漏极经由一第八电阻(R2a)连接到该负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九电阻(R1b)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该正输入端之间;
一第十电阻(R2b)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该负输入端之间;
一第一二极管(Q1),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一射极经由一第三电阻(R3)连接到该第五晶体管(M1)的漏极;
一第二二极管(Q2),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以及一射极连接到该第六晶体管(M2)的漏极;以及
一第七晶体管(M3),其包含一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以及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一节点(n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其中该第二电压为接地端,该第一电压高于接地端,该第三晶体管(M6)以及该第四晶体管(M7)为NPN型晶体管,该第五晶体管(M1)、该第六晶体管(M2)以及该第七晶体管(M3)为PNP型晶体管,以及该第一二极管(Q1)以及该第二二极管(Q2)为PNP型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该N沟道带隙参考单元包含: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114),其包含一正输入端、一负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
一第八晶体管(M1’),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经由一第十一电阻(R1a’)连接到该正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九晶体管(M2’),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漏极经由一第十二电阻(R2a’)连接到该负输入端,以及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
一第十三电阻(R1’b)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该正输入端之间;
一第十四电阻(R2’b)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该负输入端之间;
一第三二极管(Q1’),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一射极经由一第六电阻(R3’)连接到该第八晶体管(M1’)的漏极;
一第四二极管(Q2’),其包含一集电极、一基极,其二者连接到该第一电压,以及一射极连接到该该第九晶体管(M2’)的漏极;以及
一第十晶体管(M3’),其包含一其包含一源极连接到该第二电压,一栅极连接到该输出端,以及一漏极连接到该第二节点(n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隙参考电路,该第二电压为接地端,该第一电压高于接地端,该第一晶体管(M4)以及该第二晶体管(M5)为PNP型晶体管,该第八晶体管(M1’)、该第九晶体管(M2’)以及该第十晶体管(M3’)为NPN型晶体管,以及该第三二极管(Q1’)以及该第四二极管(Q2’)为NPN型二极管。
CNB2004100343366A 2004-04-12 2004-04-12 带隙参考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833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43366A CN100438330C (zh) 2004-04-12 2004-04-12 带隙参考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43366A CN100438330C (zh) 2004-04-12 2004-04-12 带隙参考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358A CN1684358A (zh) 2005-10-19
CN100438330C true CN100438330C (zh) 2008-11-26

Family

ID=3526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43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8330C (zh) 2004-04-12 2004-04-12 带隙参考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83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851C (zh) * 2007-04-19 2009-03-04 复旦大学 一种带隙基准参考源
US9413297B2 (en) * 2014-03-09 2016-08-09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nstant transconductance bias circu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8210A (en) * 1990-11-02 1992-12-01 U.S. Philips Corp.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US5796244A (en) * 1997-07-11 1998-08-18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CN1202039A (zh) * 1997-03-18 1998-12-16 摩托罗拉公司 带隙参考电路和方法
CN1238483A (zh) * 1998-06-05 1999-12-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带隙参考电压发生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8210A (en) * 1990-11-02 1992-12-01 U.S. Philips Corp.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CN1202039A (zh) * 1997-03-18 1998-12-16 摩托罗拉公司 带隙参考电路和方法
US5796244A (en) * 1997-07-11 1998-08-18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CN1238483A (zh) * 1998-06-05 1999-12-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带隙参考电压发生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358A (zh) 2005-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5344B2 (en) Ultra low-voltage sub-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 generator
US7170336B2 (en) Low voltage bandgap reference (BGR) circuit
US6987416B2 (en) Low-voltage curvature-compensated bandgap reference
CN101382812B (zh) 参考电压电路
US8159206B2 (en)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based on 3-transistor bandgap cell
CN105974996B (zh) 一种基准电压源
US7511567B2 (en) Bandgap reference voltage circuit
CN106055002A (zh) 低压输出的带隙基准电路
US11137788B2 (en) Sub-bandgap compensated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CN109976425B (zh) 一种低温度系数基准源电路
JP2008516328A (ja) 基準回路
US9442508B2 (en) Reference voltage sour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urvature-compensated reference voltage
KR102544302B1 (ko) 밴드갭 레퍼런스 회로
US7944272B2 (en) Constant current circuit
US20090251203A1 (en) Reference voltage circuit
US6885179B1 (en) Low-voltage bandgap reference
IE51042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voltage
KR100999499B1 (ko) 밴드 갭 기준전압생성기
US20100102795A1 (en) 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CN108664068A (zh) 一种应用于低电源电压的分数式带隙基准电路
US6225856B1 (en) Low power bandgap circuit
CN100438330C (zh) 带隙参考电路
US20070069709A1 (en) Band gap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or for low power
JPH05216550A (ja) 電圧発生装置
JPH08185236A (ja) 基準電圧生成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