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71479A1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171479A1
WO2018171479A1 PCT/CN2018/078990 CN2018078990W WO2018171479A1 WO 2018171479 A1 WO2018171479 A1 WO 2018171479A1 CN 2018078990 W CN2018078990 W CN 2018078990W WO 2018171479 A1 WO2018171479 A1 WO 201817147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mac entity
logical channel
bearer
terminal
replic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0789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赵亚利
许芳丽
Original Assignee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JP2019552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JP2020515195A/ja
Priority to EP18770717.9A priority patent/EP3605920B1/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31554A priority patent/KR102336206B1/ko
Priority to US16/497,408 priority patent/US11109266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817147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171479A1/zh
Priority to US17/394,316 priority patent/US11930395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Definitions

  •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cal channel and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or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cal channel and the carrier by a semi-static or dynamically configured network side.
  • the BSR reporting trigger determination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terminal.
  • the buffer data volume of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reported to the network side by using the carrier corresponding to any one of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 the step of reporting the buffer data volume of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to the network side includes:
  • the buffer data of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reported to the network side through a BSR MAC CE.
  • the buffer data amount of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reported to the network side by using the carrier corresponding to the MAC entity or the carrier corresponding to the other MAC entity.
  • the terminal capability carries capability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upporting a bearer usage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when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released, the logical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rer of the unconfigured or inactive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carried on the released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automatically transferred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 the disclosure also provides a terminal, including:
  • a second send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trigger one of the different RLC entities to send the transmission data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through a logical channel, and each of the remaining RLC entities respectively passes the transmission data to different logics
  • the channel is sent to different secondary MAC entities
  • the terminal further includes:
  • a first configuration module configured to: semi-statically configur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rier and a primary MAC entity and a secondary MAC entity to the terminal when configuring or activating a bearer usage data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the terminal.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further includes:
  • FIG. 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format of a MAC subheader in the related art
  •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carrier and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is configured by the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to the terminal.
  •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 the network side configure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cal channel and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or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logical channel and the carrier to the terminal through semi-static configuration.
  • the primary MAC entity is capable of carrying a logical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rer of the unconfigured or inactive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and a logical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rer configuring or activating the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can only carry The logical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rer of the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is configured or activated.
  • the Padding BSR has a lower priority than the data.
  • the Padding BSR and the regular/periodic BSR can be reported in different MAC PDUs in the same subframe.
  • the trigger mechanism is: (1) trigger when there is data with higher priority than the data in the current buffer (cache) arrives or the originally empty buffer arrives; (2) retxBSR-Timer times out and Fires when there is data in the cache.
  • the identifier information may be added to the BSR MAC CE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and the MAC entity.
  • Another trigger judgment method is: performing a BSR report triggering judgment based on the MAC entity.
  • the terminal in order to enable the network side to know whether the terminal supports the bearer usage data packet replication mode, optionally, before the step of transmitting the copied transmission data to different RLC entities, the terminal may also include:
  • the report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the buffer data volume of the logical channel or the logical channel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ary MAC entity and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to the network side when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BSR needs to be reported.
  • a first establish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the secondary MAC entity together when establishing a primary MAC entity.
  •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includes both permanent and non-persistent, removable and non-removable media.
  • Information storage can be implemented by any method or technology.
  • the information can be computer readable instructions, data structures, modules of programs, or other data.
  • Examples of computer storage media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phase change memory (PRAM),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other types of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read only memory. (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EEPROM), flash memory or other memory technology, 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 (CD-ROM), digital versatile disk (DVD) or other optical storage, Magnetic tape cartridges, magnetic tape storage or other magnetic storage devices or any other non-transportable media can be used to stor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accessed by a computing device.
  •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does not include temporary storage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such as modulated data signals and carrier waves.
  • the disclos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may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manners.
  • the device embodiments described above are merely illustrative.
  • the division of the unit is only a logical function division.
  • there may be another division manner for example, multiple units or components may be combined or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nother system, or some features can be ignored or not executed.
  • the mutual coupling or direct coupling 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hown or discussed may be an indirect coupling 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hrough some interface, device or unit, and may be in an electrical, mechanical or other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将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在2017年3月24日在中国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No.201710183006.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 NR(New Radio,新空口)***主要支持三类业务:1)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宽带通信);2)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量机器类型通信);以及,3)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对于URLLC,由于其对时延和可靠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3GPP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packet duplication(数据包复制模式),即通过多个逻辑信道传输相同的传输数据,以提升传输可靠性,并降低传输时延。
请参考图1,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模型示意图,是以数据包复制从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开始为例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PDCP层的一个无线承载(一个无线承载对应一个PDCP实体),在RLC(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层通过多个逻辑信道分别进行传输(一个逻辑信道对应一个RLC实体)。然而,在MAC层如何传输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目前还没有结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用于解决MAC层如何传输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 括:
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可选的,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辅MAC实体与所述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 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基于所述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可选的,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可选的,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当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可选的,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可选的,承载复制由PDCP实体执行,或者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
可选的,所述辅MAC实体与所述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当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 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可选的,所述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可选的,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释放模块,用于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 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上报模块,用于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基于所述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当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
终端能力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触发主 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可选的,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承载复制执行模块,用于触发PDCP实体执行,或者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承载复制。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第二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可选的,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终端能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引入个数相同的MAC实体,以保证该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每个逻辑信道都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进行调度和传输,从而通过多路传输增益保证了duplication后的传输质量,缩短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模型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MAC子头的格式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短BSR MAC CE和截短BSR MAC CE的格式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长BSR MAC CE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11: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步骤S12: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步骤S13: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 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引入个数相同的MAC实体,以保证该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每个逻辑信道都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进行调度和传输,从而通过多路传输增益保证了duplication后的传输质量,缩短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包复制模式的生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配置即生效,一种方式是先配置,激活才生效。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的复制可以由PDCP实体执行,也可以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终端第一个建立的MAC实体称为主MAC实体,其他MAC实体称为辅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辅MAC的建立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与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支持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终端,辅MAC实体和主MAC实体可以一起建立和释放,终端始终同时维护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不管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是否配置或激活。
2)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2)种建立条件建立时,辅MAC实体的释放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支持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终端,终端始终维护主MAC实体,但是,辅MAC实体则是根据承载是否配置或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来建立或释放。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侧对于辅MAC实体的建立或释放方式需要保持一致,可以通过协议约定或者信令通知方式保持两者理解的一致性。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侧通过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由网络侧通过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通过半静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半静态配置给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通过动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L1/L2信令动态配置给终端。
即,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侧通过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由网络侧通过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过半静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RRC信令半静态配置给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过动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L1/L2信令动态配置给终端。
即,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使用的规则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该种情况下,可选的,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 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无需额外信令配置。
2)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而,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先进行BSR(Buffer State Reporting,缓冲区状态上报)上报,下面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终端如何进行BSR上报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简单介绍下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BSR机制。
LTE***都是基于调度的***,由基站为终端分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频资源,终端根据基站的调度命令进行下行数据接收或者上行数据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是由基站调度的,基站调度器确定上行资源分配情况之后会通过UL grant(上行调度许可)通知终端。基站调度器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的依据是终端要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即终端的缓存状态。该缓存在终端侧,基站要想获知该信息,就需要终端向基站进行BSR(Buffer state report,缓存状态上报)。LTE Rel-11及之前版本中BSR机制如下:
1、BSR上报的粒度
LTE***BSR上报是基于LCG(logical channel group,逻辑信道组)的,一共定义了4个LCG。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LCG ID是承载建立时配置的。
2、BSR相关RRC层参数配置
LTE***中RRC层针对BSR配置的参数包括如下两个定时器,这两个定时器均是基于终端配置和维护的:
1)retxBSR-Timer(重传定时器):禁止BSR上报的定时器;
2)periodicBSR-Timer(周期性定时器):周期性BSR上报的定时器;
3、BSR的分类以及触发机制
1)常规BSR(Regular BSR):(1)当有比当前buffer(缓存)中的数据 更高优先级的数据到达或原本为空的buffer中有数据到达时触发;(2)retxBSR-Timer超时且缓存中有数据时触发。
2)周期性BSR(Periodic BSR):periodicBSR-Timer超时时触发Periodic BSR。
3)捎带BSR(Padding BSR):如果终端在组织MAC PDU的时候,除了需要传输的数据外还有资源可用(Padding),可以触发Padding BSR。
4、BSR上报原则
对于Regular BSR和Periodic BSR,如果终端有多余一个LCG有数据可用,则上报long BSR,否则上报short BSR;
对于Padding BSR,如果Padding bit数大于等于(short BSR+MAC subheader)但是小于(long BSR+MAC subheader),则如果终端有多余一个LCG有数据可用,则上报截短的BSR,否则上报short BSR;如果Padding bit大于等于(long BSR+MAC subheader),则上报long BSR;
触发BSR后,Periodic BSR和Padding BSR都要在有上行资源可用时才能上报,Regular BSR在没有上行资源可用时则会触发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过程,请求基站给终端分配上行资源。
基站给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后,如果该资源刚够发送所有上行数据,则可以不发BSR,直接发送上行数据;如果该资源不够发送所有上行数据,优先上报Regular BSR或者Periodic BSR,基站再根据BSR上报的终端所需上行数据量进行后续传输调度。
一个MAC PDU最多包含一个BSR。BSR的优先级是:Regular BSR=Periodic BSR>Padding BSR,如果多个BSR同时触发,只上报优先级最高的,对于Regular BSR和Periodic BSR由于其上报内容相同,都包含UE buffer中全部可用的数据量信息,上报格式完全相同,任选一个上报即可。MAC层在组织MAC PDU的时候优先放置这两类MAC CE(Control Element),其后才放置MAC SDU(服务数据单元)。
Padding BSR的优先级低于数据。在同一个子帧可以在不同MAC PDU上报Padding BSR和regular/periodic BSR。
5、BSR上报后的处理
只要BSR被触发且可以上报,则启动或重启periodicBSR-Timer和retxBSR-Timer,但是需要注意对于截短的BSR,不能启动/重启periodicBSR-Timer,只启动或重启retxBSR-Timer。
6、BSR上报格式
BSR以MAC CE(Control Element)的形式上报,上报时分为MAC子头和MAC CE两部分,BSR MAC CE包括长BSR和短BSR两种格式,truncated(截短的)BSR和short BSR格式相同。
LTE***中MAC子头和BSR MAC CE的格式如图2-图4所示。
其中各域的含义如下:
LCID(Logical Channel ID):用于标识对应负荷部分的逻辑信道号,long BSR、short BSR、truncated BSR各有一个LCID。
E:扩展比特,用于指示下一个byte是MAC子头还是MAC负荷。
R:预留比特。
LCG ID:逻辑信道组编号。LTE***中BSR上报时划分了4个逻辑信道组。
Buffer Size:对应逻辑信道组中的数据缓存量。
对于BSR上报,R10/11版本和R8/9版本的区别在于R10/11版本由于支持载波聚合,峰值速率提升,因此引入了新的BS table。支持R10/11的UE上报BSR时是否使用新的BS table由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不管是R8/9的BS table还是R10/11的BS table都是64级量化,即用6bit可以表示对应的量化值,所以上面BSR MAC CE格式中每个LCG的buffer size取值都是6bit。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2)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一种触发判断方式是:基于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基于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的触发机制,可以与上述内容中介绍的 LET***的触发机制相同。
即:
针对常规BSR,触发机制是:(1)当有比当前buffer(缓存)中的数据更高优先级的数据到达或原本为空的buffer中有数据到达时触发;(2)retxBSR-Timer超时且缓存中有数据时触发。
针对周期性BSR,触发机制是:periodicBSR-Timer超时时触发Periodic BSR。
针对捎带BSR,触发机制是:如果终端在组织MAC PDU的时候,除了需要传输的数据外还有资源可用(Padding),可以触发Padding BSR。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BSR上报时,BSR MAC CE可以采用如下两种组织形式:
1)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且上报时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
当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可以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2)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且上报时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
当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可以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另外一种触发判断方式是: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的触发机制,可以与上述内容中介绍的LET***的触发机制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BSR上报时,BSR MAC CE可以采用如下组织形式:
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 侧。
当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网络侧能够得知终端是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可选的,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也就是说,只有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终端才可以采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场景下的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数据传输。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21: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步骤S22: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步骤S23: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引入个数相同的MAC实体,以保证该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每个逻辑信道都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进行调度和传输,从而通过多路传输增益保证了duplication后的传输质量,缩短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的复制可以由PDCP实体执行,也可以由 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基站第一个建立的MAC实体称为主MAC实体,其他MAC实体称为辅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辅MAC的建立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与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2)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2)种建立条件建立时,辅MAC实体的释放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3)当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3)种建立条件建立时,辅MAC实体的释放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侧对于辅MAC实体的建立或释放方式需要保持一致,可以通过协议约定或者信令通知方式保持两者理解的一致性。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通过半静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RRC信令半静态配置给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通过动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L1/L2信令动态配置给终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过半静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RRC信令半静态配置给终端。
可选的,网络侧将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过动态配置给终端时,可以通过L1/L2信令动态配置给终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使用的规则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该种情况下,可选的,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无需额外信令配置。
2)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而,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先进行BSR上报,即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也就是说,可选的,网络侧只有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后,才配置或激活与终端间的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引入个数相同的MAC实体,以保证该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每个逻辑信道都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进行调度和传输,从而通过多路传输增益保证了duplication后的传输质量,缩短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终端第一个建立的MAC实体称为主MAC实体,其他MAC实体称为辅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辅MAC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终端中的以下两个模块中之一建立: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二建立模块建立时,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释放模块,用于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为了获得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所述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 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为了获得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所述终端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使用的规则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该种情况下,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2)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而,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先进行BSR上报,此时,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上报模块,用于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可以基于所述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此时,所述上报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模块可以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或者,所述上报模块还可以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可以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此时,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可以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模块在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为了使得网络侧能够得知终端是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可选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终端能力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触发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的复制可以由PDCP实体执行,也可以由 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
即,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承载复制执行模块,用于触发PDCP实体执行,或者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承载复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辅MAC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网络侧设备中的以下三个模块中之一建立: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二建立模块建立时,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一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当辅MAC采用第三建立模块建立时,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为了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通知终端,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为了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知终端,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使用的规则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
1)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该种情况下,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2)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而,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先进行BSR上报,此时,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为了使得网络侧能够得知终端是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可选的,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的终端能力,对应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终端能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包括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或单元: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包括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或单元:
接收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触发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是能够对应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装置,故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可对应适用于上述两实施例,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67)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辅MAC实体与所述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主MAC实体和辅 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 骤包括:
    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当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承载复制由PDCP实体执行,或者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辅MAC实体与所述主MAC实体一起建立。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当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27.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28.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30.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3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3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33. 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复制了的传输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不同的RLC实体中的一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一逻辑信道发送给主MAC实体,其余的每个RL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发送给不同的辅MAC实体;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所述辅MAC实体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给网络侧。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网络侧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37.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释放模块,用于当网络侧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38.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
  39.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
  40.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上承载。
  42.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43.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上报模块,用于当判断出需要上报BSR时,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基于所述终端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47.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通过一个MAC PDU中的多个独立的BSR MAC CE上报给网络侧。
  48.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基于MAC实体进行BSR上报触发判断。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本MAC实体对应的载波或者使用其他MAC实体对应的载波,将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上报给网络侧。
  50. 根据权利要求46、47或4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当不限制BSR MAC CE传输使用的载波,且不同的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编号存在重复时,在所述BSR MAC CE中增加标识信息,标识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AC实体的对应关系。
  51.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终端能力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52.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触发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载波分别接收终端发送的复制了的传输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给不同的RLC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触发所述RLC实体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PDCP实体。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中,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RLC实体,每一所述逻辑信道对应一MAC实体。
  54.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承载复制执行模块,用于触发PDCP实体执行,或者由PDCP层之上的协议层执行承载复制。
  55.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建立主MAC实体时,一起建立所述辅MAC实体。
  56.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其服务的所有终端中的第一个终端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建立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去激活一个承载使用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或,
    第二释放模块,用于当去配置或者去激活所述网络侧设备服务的所有承载中的最后一个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模式时,释放与所述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辅MAC实体。
  58.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载波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59.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配置或激活一个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时,将所述逻辑信道与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逻辑信道与载波的映射关系,半静态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动态配置给所述终端。
  60.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均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61.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转移模块,用于当辅MAC实体释放时,被释放的辅MAC实体上承载的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自动转移到主MAC实体 上承载。
  62.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中,
    所述主MAC实体能够承载未配置或未激活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所述辅MAC实体仅能够承载配置或激活了数据包复制模式的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
  6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并根据终端的主MAC实体和辅MAC实体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数据量,进行上行资源调度。
  64.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终端能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所述终端能力中携带支持承载使用数据包复制模式的能力指示信息。
  6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9或权利要求20~3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66. 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1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67.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0~3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PCT/CN2018/078990 2017-03-24 2018-03-14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7147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552514A JP2020515195A (ja) 2017-03-24 2018-03-14 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EP18770717.9A EP3605920B1 (en) 2017-03-24 2018-03-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0197031554A KR102336206B1 (ko) 2017-03-24 2018-03-14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네트워크측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US16/497,408 US11109266B2 (en) 2017-03-24 2018-03-14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394,316 US11930395B2 (en) 2017-03-24 2021-08-04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3006.0 2017-03-24
CN201710183006.0A CN108631980B (zh) 2017-03-24 2017-03-24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497,408 A-371-Of-International US11109266B2 (en) 2017-03-24 2018-03-14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394,316 Continuation US11930395B2 (en) 2017-03-24 2021-08-04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1479A1 true WO2018171479A1 (zh) 2018-09-27

Family

ID=6358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078990 WO2018171479A1 (zh) 2017-03-24 2018-03-14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09266B2 (zh)
EP (1) EP3605920B1 (zh)
JP (1) JP2020515195A (zh)
KR (1) KR102336206B1 (zh)
CN (1) CN108631980B (zh)
WO (1) WO20181714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5764A1 (ja) * 2019-10-03 2021-04-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8157B (zh) * 2017-04-14 2021-11-1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请求半静态调度资源传送复制本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00428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pdcp复制的bsr触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KR20190143789A (ko) * 2018-06-21 2019-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245339A1 (ko) * 2018-06-21 2019-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51309B2 (en) * 2018-09-21 2021-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duplication modes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1132375B (zh) * 2018-10-31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48157B (zh) * 2018-11-06 2022-0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CN109257771B (zh) 2018-11-16 2020-11-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94171B (zh) * 2018-12-10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逻辑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996261B (zh) * 2018-12-30 2021-04-09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mac层数据包复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2516695A (ja) * 2019-01-14 2022-03-0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データフロー処理方法、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2640509B (zh) * 2019-01-16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复制传输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655234B (zh) * 2019-01-16 2023-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复制传输的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640508B (zh) * 2019-01-16 2023-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复制传输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U2019422019B2 (en) * 2019-01-16 2022-07-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replicatio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chip,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1510950B (zh) * 2019-01-31 2021-12-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543340A (zh) * 2021-06-29 2021-10-22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91740B2 (en) * 2021-07-27 2024-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unit shar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318A (zh) * 2012-08-23 2015-05-0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向不同服务站点提供物理层资源
CN105191179A (zh) * 2013-09-27 2015-1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利用多个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316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WO2017014572A1 (en) * 2015-07-21 2017-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leve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obility in cellular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193B (zh) * 2006-10-19 2011-07-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
CN101932019B (zh) * 2009-06-1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
CN102348292B (zh) * 2011-09-28 2014-04-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mac子层和rlc子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105220B (zh) 2013-04-03 2018-03-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双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10044613B2 (en) * 2013-05-16 2018-08-07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ple radio link control (RLC) groups
CN104349461B (zh) * 2013-07-26 2019-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US10292196B2 (en) * 2013-12-23 2019-05-14 Apple Inc. Radio link control dupli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755726B2 (en) * 2014-04-21 2017-09-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RU2698427C1 (ru) * 2016-01-08 2019-08-26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танций, терминал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ы их работы
US20190098606A1 (en) * 2016-02-18 2019-03-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plink sel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cell weight and linkspecific weight for wireless links
CN108617029B (zh) * 2016-12-30 2023-05-12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应的ue和基站
US10986530B2 (en) * 2017-03-10 2021-04-20 Kt Corporation Buffer state repor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8924871B (zh) * 2017-03-23 2022-09-2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924948B (zh) * 2017-03-23 2021-06-22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和基站处执行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KR102448533B1 (ko) * 2017-03-23 2022-09-28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의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의 엔티티들 간의 신뢰할 수 있는 데이터 패킷 송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318A (zh) * 2012-08-23 2015-05-0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向不同服务站点提供物理层资源
CN105191179A (zh) * 2013-09-27 2015-1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利用多个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14572A1 (en) * 2015-07-21 2017-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leve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obility in cellular network
CN1062316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ET AL.: "MA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for URLLC",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0176, 19 January 2017 (2017-01-19), XP051210761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605920A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5764A1 (ja) * 2019-10-03 2021-04-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8386A1 (en) 2021-11-25
EP3605920A1 (en) 2020-02-05
CN108631980B (zh) 2021-03-05
EP3605920B1 (en) 2021-10-20
JP2020515195A (ja) 2020-05-21
KR20190132675A (ko) 2019-11-28
US20200382993A1 (en) 2020-12-03
US11930395B2 (en) 2024-03-12
CN108631980A (zh) 2018-10-09
US11109266B2 (en) 2021-08-31
KR102336206B1 (ko) 2021-12-09
EP3605920A4 (en) 202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7147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1823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for multi-stream aggregation
US9713030B2 (en) Transmissio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s
CN110149712B (zh) 一种用于上行授权的方法及装置
US10813099B2 (en)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O2018133669A1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221246A1 (zh) 取消待处理sr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56172B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171695A1 (zh) 无线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2136087A1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及***及一种终端
US201702235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8141253A1 (zh) 获得和上报缓冲区状态的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WO202108809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JP6211845B2 (ja)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TWM607390U (zh) 基於載波聚合及存取與後傳的使用者設備及通訊系統
JP7437488B2 (ja) 通信制御方法、中継ノード及びプロセッサ
WO2024034306A1 (ja) 装置及び方法
WO2024034307A1 (ja) 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085740A1 (zh) 缓冲区状态上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6197820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滞留データ量報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7707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5525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70315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7707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7707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