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4759U - 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4759U
TWM654759U TW112209271U TW112209271U TWM654759U TW M654759 U TWM654759 U TW M654759U TW 112209271 U TW112209271 U TW 112209271U TW 112209271 U TW112209271 U TW 112209271U TW M654759 U TWM654759 U TW M6547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module
shel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志敏
段傳林
齊杭
劉通
全剛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4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4759U/zh

Links

Abstract

本新型揭露了一種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此循環模組包括:循環模組殼體,所述循環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口;葉輪,所述葉輪設置於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內,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進風口軸線大致平行,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出風口軸線大致垂直;循環電機,所述循環電機與循環模組殼體連接固定,所述循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連接固定。藉由將循環動力設計為循環電機控制葉輪旋轉形成負壓的送風方式,有效避免大風力直接與其他部件衝撞而造成的相關損失;在葉輪的旋轉軸線以及附近形成負壓,可加大吸入第一進風口處的氣流;並為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提供了動力,使得在進行循環模組佈局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Description

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本新型涉及家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目前,在需要送風時通常使用扇葉式風機實現,藉由扇葉式風機將空氣吹向需要的位置。在實際使用時,這樣的送風方式由於送風距離長容易出現送風動力不足的情況,往往需要比較大功率的風機才能滿足送風的動力要求,如此耗能大且大風力容易對其他共同使用的部件造成損壞。特別是在衣物處理裝置設備中,由於設備安裝空間有限,需要將多個部件整合在一起,所以對設備內部氣流循環所使用的循環動力有著更高要求。為此,我們需要對衣物處理裝置設備內氣流循環所採用的動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提供氣流循環動力的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本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循環模組,包括:循環模組殼體,所述循環 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口;葉輪,所述葉輪設置於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內,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進風口軸線大致平行,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出風口軸線大致垂直;循環電機,所述循環電機與循環模組殼體連接固定,所述循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連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包括:循環模組下殼體,其設有凹陷的第一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上殼體,其設有凹陷的第二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下殼體與循環模組上殼體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葉輪容納區和第二葉輪容納區形成葉輪容納腔。
進一步地,循環模組下殼體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側壁,第一側壁突出於第一底板且沿第一底板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葉輪容納區;第一側壁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凹槽或第一凸起;循環模組上殼體包括:第一頂板和第二側壁,第二側壁突出於第一頂板且沿第一頂板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葉輪容納區;第二側壁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密封墊圈;所述循環模組下殼體和所述循環模組上殼體連接時,所述第一凸起抵緊所述密封墊圈。
進一步地,所述葉輪包括:葉輪主體和與葉輪主體沿軸向相對設置的固定環;所述葉輪主體向固定環的方向延伸,且設置有用於容納循環電機的容納腔,循環電機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容納腔中,且循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主體的底部連接固定;以及葉片,所述葉片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葉輪主體和固定環固定連接,所述葉片環繞所述葉輪主體間隔設置,且所述葉片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第一頂板的頂部設有貫穿的安裝孔和定位凸塊,安裝孔與循環電機適配;定位凸塊沿安裝孔的周向間隔設置,定位凸塊***循環電機的安裝耳座,以使循環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循環模組殼體為蝸殼形;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具有收縮部,收縮部沿垂直於葉輪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第一出風口藉由收縮部與葉輪容納腔連通。
進一步地,第一進風口位於第一底板上,且第一進風口與安裝孔共軸設置;收縮部具有出風腔,第一進風口、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依次連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循環模組還包括:循環風接口件,其與收縮部連接;或者,循環風接口件與所述循環模組殼體設為一體;循環風接口件背離收縮部的一側設為弧形,且循環風接口件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擴大,循環風接口件內具有擴張風道,擴張風道的兩端分別與出風腔和第一出風口連通。
進一步地,第一側壁上設有下殼體連接件,所述下殼體連接件沿第一側壁的外周間隔設置,且突出於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上設有上殼體連接件,上殼體連接件的設置位置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一一對應,上殼體連接件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連接,以使循環模組下殼體和循環模組上殼體的位置相對固定。
進一步地,循環模組還包括過渡件,過渡件設於循環模組下殼體上,且過渡件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適配;過渡件與第一底板連接固定;過渡件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連通;過渡件背離第一葉輪容納區的一側與波紋軟管連接。
本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烘乾裝置,包括上述的循環模組。
本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包括上述的烘乾裝置。
進一步地,上述的衣物處理裝置為洗烘一體機。
本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1、本新型的技術方案中葉輪正對第一進風口處的氣流進行驅 動,這樣不需要提高葉輪的轉速就可以將氣流快速地抽進循環模組殼體內;藉由由循環電機驅動葉輪旋轉,可改變氣流的流動方向;並且在葉輪的旋轉軸線以及附近形成負壓,可加大吸入第一進風口處的氣流。
2、本新型的技術方案藉由將循環動力設計為循環電機控制葉輪旋轉形成負壓的送風方式,有效避免大風力直接與其他部件衝撞而造成的相關損失。傳統風機在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時通常會帶來較高損耗,而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為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提供了動力,使得在進行循環模組佈局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3、本新型的技術方案藉由氣流經葉輪後改變流動方向,經出風腔流向第一出風口,出風腔大致垂直於葉輪的旋轉軸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大致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從而使得循環模組殼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減小,減小了循環模組整體的佔用空間、也減小了使用循環模組的衣物處理裝置的整機高度和體積。
20:除濕模組
30:再生模組
50:波紋軟管
102:第一進風口
103:第一出風口
110:葉輪
111:循環模組上殼體
112:循環模組下殼體
113:密封墊圈
1101:葉輪主體
1102:葉片
1103:固定環
120:循環電機
130:過渡件
1111:第二側壁
1112:第一頂板
1113:上殼體連接件
1114:安裝孔
1115:固定卡
1121:第一側壁
1122:第一底板
1123:下殼體連接件
圖1是本新型提供的循環模組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的***結構示意圖(未示出循環模組下殼體);圖3是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的組裝結構示意圖(未示出循環模組下殼體);圖4是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為使本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瞭,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並參照附圖,對本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並非要限制本新型的範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新型的概念。
本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循環模組,如圖1到圖4所示,具體地可包括:循環模組殼體、葉輪110和循環電機120。循環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102和第一出風口103;葉輪110,葉輪110設置於循環模組殼體內,葉輪110旋轉軸線與第一進風口102軸線平行,葉輪110旋轉軸線與第一出風口103軸線大致垂直;循環電機120,循環電機120與循環模組殼體連接固定,循環電機120的輸出軸與葉輪110連接固定。葉輪110的旋轉軸線與第一進風口相對應,即葉輪110的旋轉軸線可以穿過第一進風口102,從而使得葉輪110能夠正對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進行驅動,使得氣流流進循環模組殼體內,不需要提高葉輪110的轉速就可以將氣流快速地抽進循環模組殼體內;葉輪110由循環電機120驅動旋轉時,形成圍繞葉輪110外周的離心力,葉輪110內的氣流隨離心力方向流動,此時氣流從葉輪110四周散開,由此改變了氣流的流動方向;並且在葉輪110的旋轉軸線以及附近形成負壓,可加大吸入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因此,藉由將循環動力設計為循環電機120控制葉輪110旋轉形成負壓的送風方式,有效避免大風力直接與其他部件衝撞而造成的相關損失。傳統風機在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時通常會帶來較高損耗,而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為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提供了動力,使得在進行循環模組佈局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包括: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其設有凹陷的第一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其設有凹陷的第二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下殼體112與循環模組上殼體111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葉輪容納區和第二葉輪容納區形成葉輪容納腔。葉輪110位於葉輪容納腔內,葉輪容納腔 可設為大於葉輪110外徑的圓形,葉輪容納腔的軸線平行於葉輪110的旋轉軸線,這樣經葉輪110旋轉輸出的氣流可經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的內側壁導向流出。
可選實施例中,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包括:第一底板1122和第一側壁1121,第一側壁突出於第一底板且沿第一底板112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葉輪容納區;第一側壁112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密封墊圈113;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包括:第一頂板1112和第二側壁1111,第二側壁突出於第一頂板且沿第一頂板111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葉輪容納區;第二側壁111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與第一凹槽配合;所述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所述循環模組上殼體111連接時,所述第一凸起抵緊所述密封墊圈113。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可由底板向上彎折製備得到,同理,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可由頂板向下彎折製備得到;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在組裝時,第一凸起對第一凹槽內的密封墊圈113進行擠壓,使密封墊圈113變形,以實現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之間優異的密封效果。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葉輪110包括:葉輪主體1101和與葉輪主體1101沿軸向相對設置的固定環1103;所述葉輪主體1101向固定環1103的方向延伸,且設置有用於容納循環電機的容納腔,循環電機120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容納腔中,且循環電機120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的底部連接固定;以及,葉片1102,所述葉片110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和固定環1103固定連接,所述葉片1102環繞所述葉輪主體1101間隔設置,且所述葉片1102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葉輪主體1101可包括頂部的蓋板,葉片1102沿長度方向的一端與蓋板固定連接,可使得從葉輪底部吸入的氣流經蓋板阻擋,由葉輪的徑向輸出;葉輪主體1101向葉片1102方向延伸,葉輪主體1101內設有凹 陷的容納腔,循環電機120的一端嵌入容納腔中,使得循環風機的整體軸向上的長度減小,降低了循環風機的整機長度。葉片1102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可提高葉輪的出風效率,有利於提升風機的降噪效果,提高風機的能效。
可選實施例中,第一頂板1112的頂部設有貫穿的安裝孔1114和定位凸塊,安裝孔1114與循環電機適配;定位凸塊沿安裝孔1114的周向間隔設置,定位凸塊***循環電機的安裝耳座,以使循環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1112上。安裝耳座可設置於循環電機的外殼上,且安裝耳座設於循環電機的外殼背離輸出軸的一端,安裝耳座上可設有與定位凸塊適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可設為不貫穿,安裝耳座上設有螺栓孔,螺栓孔與定位孔貫通,定位凸塊上可設有螺紋孔,螺紋孔與螺栓孔同軸線設置且適配,定位凸塊***定位孔內,螺栓穿過螺栓孔旋入螺紋孔內,以使循環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1112上,且循環電機嵌入安裝孔1114內並向下伸出;這樣循環電機的安裝部位於循環模組上殼體111的外部,方便循環電機的安裝和拆卸。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循環模組殼體為蝸殼形;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具有收縮部,收縮部沿垂直於葉輪110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第一出風口藉由收縮部與葉輪容納腔連通。循環模組殼體為蝸殼形,蝸殼造型獨特,氣流經葉輪110後改變流動方向由收縮部輸出,可避免氣流一直在葉輪容納腔內循環流動,符合流體設計要求,為氣流流動提供最大限度風量和風速。
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進風口102位於第一底板1122上,且第一進風口102與安裝孔1114共軸設置;收縮部具有出風腔,第一進風口102、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依次連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位於同一水平面上。收縮部具有出風腔,氣流經葉輪110後改變流動方向,經出風腔流向第一出風口,出風腔大致垂直於葉輪110的旋轉軸線,且葉輪容納腔、 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大致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從而使得循環模組殼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減小,減小了循環模組整體的佔用空間、也減小了使用循環模組的衣物處理裝置的整機高度和體積。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可以為洗烘一體機。
可選實施例中,循環模組還包括:循環風接口件,其與收縮部連接;或者,循環風接口件與所述循環模組殼體設為一體;循環風接口件背離收縮部的一側設為弧形,且循環風接口件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擴大,循環風接口件內具有擴張風道,擴張風道的兩端分別與出風腔和第一出風口連通。循環風接口件可設為分開的兩個上下殼體,分別與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和循環模組下殼體112連接;擴張風道的截面積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增大,當氣流經葉輪110後進入出風腔和擴張風道,從而進一步地將氣流的動壓能轉化為靜壓能,提高了動壓能的轉化能力,提高了風機的工作性能。
可選實施例中,第一側壁1121上設有下殼體連接件1123,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沿第一側壁1121的外周間隔設置,且突出於第一側壁1121;第二側壁1111上設有上殼體連接件1113,上殼體連接件1113的設置位置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一一對應,上殼體連接件1113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連接,以使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的位置相對固定。上殼體連接件1113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上均可設置相適配的螺栓通孔,螺栓通孔內***螺栓,即可實現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之間的可拆卸連接。
可選實施例中,循環模組殼體上設置有固定卡1115,固定卡1115用於固定線路或管路,可使得循環電機的電線、或者整機上的水、氣管路等線路和管路能夠得到較好的佈置。
可選實施例中,循環模組還包括過渡件130,過渡件設於循環模組下殼體112上,且過渡件130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適配;過渡件與第一底板1122 連接固定;過渡件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連通;過渡件背離第一葉輪容納區的一側與波紋軟管50連接,波紋軟管50藉由過渡件130與下殼體的進風口對接。過渡件上可設有第一過渡孔和第二過渡孔,第一過渡孔和第二過渡孔均沿通孔的周向間隔均勻地分佈,第一進風口102的直徑小於第一過渡孔的分佈直徑,波紋軟管50的端部可設有相對應的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一過渡孔旋入螺紋孔內,以使波紋軟管50固定於過渡件130上;第二過渡孔的分佈直徑大於第一進風口102的直徑,第一底板1122上設有與第二過渡孔相對應的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二過渡孔旋入螺紋孔內,以使過渡件130固定於第一底板1122上。過渡件的一側可設有定位套,定位套可***波紋軟管50。安裝波紋軟管50時,可先將波紋軟管50固定於過渡件130上,再將過渡件130固定於第一底板1122上,方便波紋軟管50的安裝與拆卸。
本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烘乾裝置,包括上述的循環模組。可以理解的是,烘乾裝置還可包括除濕模組20和再生模組30。循環模組,其具有第一循環通路,第一循環通路與滾筒出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進入第一循環通路;除濕模組,其具有第二循環通路,除濕模組位於循環模組的下游;滾筒出氣口、第一循環通路、第二循環通路和滾筒進氣口依次連通,以形成循環通路;除濕模組包括吸濕排濕構件,吸濕排濕構件設置於第二循環通路上,吸濕排濕構件用於吸附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再生模組30,其包括再生構件,再生構件與吸濕排濕構件緊鄰設置,再生構件用於將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吸附的水分至少部分排出。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循環模組可為濕循環氣流提供動力,有利於氣流的循環,循環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出風口103與第二循環通路連通,吸濕排濕構件設置於第二循環通路上,吸濕排濕構件可先吸附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藉由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 烘乾效率,降低能耗。為了使得吸濕排濕構件可連續且重複使用,藉由再生構件將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吸附的水分排出,再生構件例如可以是加熱構件或超聲波構件等,藉由加熱或超聲波除濕等方式將吸濕排濕構件上吸附的水分去除。
本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包括上述的烘乾裝置。
可以理解的是,衣物處理裝置,還包括滾筒,滾筒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可將循環模組安裝於滾筒頂部,第一進風口102朝下設置,藉由波紋軟管50與滾筒的出氣口連通,波紋軟管50的設置可減小滾筒帶來的振動。
應當理解的是,本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於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新型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此外,本新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旨在涵蓋落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和邊界、或者這種範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
20:除濕模組
30:再生模組
50:波紋軟管
102:第一進風口
103:第一出風口
110:葉輪
111:循環模組上殼體
112:循環模組下殼體
120:循環電機
130:過渡件
1111:第二側壁
1112:第一頂板
1113:上殼體連接件
1115:固定卡
1121:第一側壁
1122:第一底板
1123:下殼體連接件

Claims (13)

  1. 一種循環模組,包括:循環模組殼體,所述循環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102)和第一出風口(103);葉輪(110),所述葉輪(110)設置於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內,所述葉輪(110)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進風口(102)軸線大致平行,所述葉輪(110)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出風口(103)軸線大致垂直;循環電機(120),所述循環電機(120)與循環模組殼體連接固定,所述循環電機(120)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110)連接固定。
  2. 如請求項1之循環模組,其中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包括: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其設有凹陷的第一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其設有凹陷的第二葉輪容納區;循環模組下殼體(112)與循環模組上殼體(111)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葉輪容納區和第二葉輪容納區形成葉輪容納腔。
  3. 如請求項2之循環模組,其中: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包括:第一底板(1122)和第一側壁(1121),第一側壁突出於第一底板且沿第一底板(112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葉輪容納區;第一側壁(112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凹槽或第一凸起;循環模組上殼體(111)包括:第一頂板(1112)和第二側壁(1111),第二側壁突出於第一頂板且沿第一頂板(111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葉輪容納區;第二側壁(111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密封墊圈(113);所述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所述循環模組上殼體(111)連接時,所述第 一凸起抵緊所述密封墊圈(113)。
  4. 如請求項2之循環模組,其中所述葉輪(110)包括:葉輪主體(1101)和與葉輪主體(1101)沿軸向相對設置的固定環(1103);所述葉輪主體(1101)向固定環(1103)的方向延伸,且設置有用於容納循環電機的容納腔,循環電機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容納腔中,且循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的底部連接固定;以及,葉片(1102),所述葉片(110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和固定環(1103)固定連接,所述葉片(1102)環繞所述葉輪主體(1101)間隔設置,且所述葉片(1102)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
  5. 如請求項3之循環模組,其中第一頂板(1112)的頂部設有貫穿的安裝孔(1114)和定位凸塊,安裝孔(1114)與循環電機適配;定位凸塊沿安裝孔(1114)的周向間隔設置,定位凸塊***循環電機的安裝耳座,以使循環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1112)上。
  6. 如請求項2之循環模組,其中所述循環模組殼體為蝸殼形;所述循環模組殼體具有收縮部,收縮部沿垂直於葉輪(110)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第一出風口藉由收縮部與葉輪容納腔連通。
  7. 如請求項6之循環模組,其中第一進風口(102)位於第一底板(1122)上,且第一進風口(102)與安裝孔(1114)共軸設置;收縮部具有出風腔,第一進風口(102)、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依次連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8. 如請求項7之循環模組,還包括:循環風接口件,其與收縮部連接;或者,循環風接口件與所述循環模組殼體設為一體; 循環風接口件背離收縮部的一側設為弧形,且循環風接口件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擴大,循環風接口件內具有擴張風道,擴張風道的兩端分別與出風腔和第一出風口連通。
  9. 如請求項2之循環模組,其中第一側壁(1121)上設有下殼體連接件(1123),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沿第一側壁(1121)的外周間隔設置,且突出於第一側壁(1121);第二側壁(1111)上設有上殼體連接件(1113),上殼體連接件(1113)的設置位置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一一對應,上殼體連接件(1113)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連接,以使循環模組下殼體(112)和循環模組上殼體(111)的位置相對固定。
  10. 如請求項6之循環模組,其中循環模組還包括過渡件(130),過渡件設於循環模組下殼體(112)上,且過渡件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適配;過渡件與第一底板(1122)連接固定;過渡件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連通;過渡件背離第一葉輪容納區的一側與波紋軟管連接。
  11. 一種烘乾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之循環模組。
  12. 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1之烘乾裝置。
  13. 如請求項12之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為洗烘一體機。
TW112209271U 2022-08-31 2023-08-30 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TWM6547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70526 2022-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4759U true TWM654759U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92016U (zh) 循环模组、烘干装置和洗烘一体机
EP3399093B1 (en) Integrate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201846192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马达及碎纸机
CN114932581B (zh) 一种关节模组及协作机器人的散热装置
CN210130051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08073831U (zh) 一种石化通用机械用低噪音风机
TWM654759U (zh) 循環模組、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裝置
CN110397609B (zh) 一种供风组件
CN117108528A (zh) 集成灶用轴流风机及集成灶
CN111980967B (zh) 风机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1199774U (zh) 一种带烘干的洗衣机
KR100521104B1 (ko) 냉각탑용 팬 실린더
CN209083688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离心风机
TWI844464B (zh)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CN211212974U (zh) 清洁机器人之风机高效散热风道结构
TWI844459B (zh)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CN112648192B (zh) 加热泵及清洁装置
CN210769382U (zh) 一种高效混流风机
CN219529392U (zh) 一种轨道车辆幅流风机散热装置
CN216554513U (zh) 一种带导叶式风机电机机壳
CN216445668U (zh) 一种干衣机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CN220415823U (zh) 风机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
CN219568396U (zh) 负压式衣物烘干机
CN214273985U (zh) 一种降噪式轴流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