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1262U -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 Google Patents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1262U
TWM641262U TW111213018U TW111213018U TWM641262U TW M641262 U TWM641262 U TW M641262U TW 111213018 U TW111213018 U TW 111213018U TW 111213018 U TW111213018 U TW 111213018U TW M641262 U TWM641262 U TW M6412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battery
channel
battery cor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3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古博
Original Assignee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3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1262U/zh
Publication of TWM641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126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複數個電池芯、複數個上散熱板及複數個下散熱板。各個上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上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上散熱通道。各個下散熱板亦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下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下散熱通道。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層疊設置,其中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不相互平行。電池芯設置在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內,其中電池芯的一側位於上散熱通道,而電池芯的另一側則位於下散熱通道。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用以引導冷卻氣流,使得冷卻氣流接觸電池芯,並降低電池芯的溫度。

Description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本新型提供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可將冷卻氣流引導至電池芯,並降低電池芯的溫度。
二次電池主要包括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高分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操作電壓高、使用溫度範圍大、無記憶效應、壽命長、可多次充放電等優點,並被廣泛的使用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等,近年來更擴及汽車領域。
鋰離子電池的電池芯(Cell)的構造主要包括正極材料、電解液、負極材料、隔離層及殼體,其中隔離膜將正極材料及負極材料隔開以避免短路,而電解液則設置在多孔隙的隔離膜中,並作為離子電荷的傳導工作。殼體用以包覆上述的正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及負極材料,一般而言殼體通常由金屬材質所製成。
鋰離子電池的最佳工作溫度約為15℃到35℃,過低或過高的工作溫度都可能會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正常使用。具體而言,當溫度太低時會造成鋰離子電池內阻增大及放電能力降低,嚴重時更可能造成鋰離子電池產生的電壓無法驅動電子裝置或汽車。當溫度過高時,則可能減少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更可能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發生熱失控(Thermal Runway),進而產生火焰並噴發出高熱可燃物質。
本新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複數個電池芯、複數個上散熱板及複數個下散熱板。各個上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上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上散熱通道。各個下散熱板亦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下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下散熱通道。
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層疊設置,且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相交。電池芯設置在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內,其中電池芯的一側位於上散熱通道,而另一側則位於下散熱通道。在電池設備正常工作時,冷卻氣流會沿著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流動,其中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內的冷卻氣流會分別接觸電池芯的上下兩側,以降低電池芯的溫度。
當電池設備的電池芯發生熱失控時,由熱失控的電池芯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會經由上散熱通道或下散熱通道排出電池設備,以避免電池設備內蓄積了過多的熱量,而導致其他電池芯發生熱失控。
此外當電池設備內相鄰的電池芯一起發生熱控時,兩個電池芯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會分別經由不同的上散熱通道或下散熱通道排出電池設備,以提高將高熱可燃物質導出電池設備的效率。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新型提出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複數個電池芯;複數個上散熱板,各個上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上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上散熱通道,而電池芯沿著上散熱通道排列;及複數個下散熱板,各個下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下散 熱板之間形成一下散熱通道,而電池芯則沿著下散熱通道排列,其中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層疊設置,且上散熱板與下散熱板相交。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包括一防火過濾層位於風扇裝置的一進風側。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包括至少一固定架用以固定複數個電池芯的位置。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同一個上散熱通道內相鄰的電池芯的電極相反。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同一個下散熱通道內相鄰的電池芯的電極相反。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電池芯的一側位於上散熱通道,而另一側則位於下散熱通道。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上散熱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凹陷部,而下散熱板則包括至少一第二凹陷部,電池芯的一側位於上散熱通道,並接觸上散熱板的第一凹陷部,而電池芯的另一側則位於下散熱通道,並接觸下散熱板的第二凹陷部。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上散熱通道相互平行,而下散熱通道亦相互平行。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相交。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由金屬材質所製成。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包括複數個導電片連接位於不同上散通道或不同下散熱通道內的電池芯,使得電池芯相互串聯或並聯。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導電片包括複數個導電單元及至少一連接單元,連接單元用以連接導電片,使得相鄰的電池芯經由連接單元並聯。
在本新型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用以隔開經由連接單元並聯的電池芯,使得相鄰的電池芯分別位於不同的上散熱通道及下散熱通道內。
10:電池設備
11:電池芯
111:熱失控電池芯
113:第一電池芯
115:第二電池芯
117:第三電池芯
12:殼體
13:上散熱板
131:第一凹陷部
132:上散熱通道
14:風扇
15:下散熱板
151:第二凹陷部
152:下散熱通道
161:冷卻氣流
163:高熱可燃物質
17:導電片
171:導電單元
173:連接單元
19:固定架
191:設置孔
I:電流
[圖1]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上層散熱板處一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2]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下層散熱板處一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3]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一實施例的俯視透視圖。
[圖4]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層疊設置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電池芯、上散熱板及下散熱板一實施例的立體透視圖。
[圖7]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電池芯及固定架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8]及[圖9]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一實施例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分別為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上層散熱板處一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及本新型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的下層散熱板處一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電池設備10主要包括複數個電池芯11、複數個上散熱板13及複數個下散熱板15,其中各個電池芯11的一側連接上散熱板13,而另一側則連接下散熱板15。
如圖1及圖4所示,上散熱板13的外觀可為近似長條狀的板體,其中各個上散熱板13相互平行。相鄰的兩個上散熱板13之間形成一上散熱通道132,其中各個上散熱通道132相互平行。
如圖2及圖4所示,下散熱板15的外觀可為近似長條狀的板體,其中各個下散熱板15相互平行。相鄰的兩個下散熱板15之間形成一下散熱通道152,其中各個下散熱通道152相互平行。
如圖5所示,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層疊設置,例如上散熱板13位於下散熱板15的上方,其中上散熱板13的底部連接下散熱板15的頂部。
如圖3及圖5所示,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相交,其中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不相互平行。上散熱通道132與下散熱通道152相交,而電池芯11沿著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排列設置。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上散熱通道132流體連接下散熱通道152,例如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經由電池芯11與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之間的空間相連通。
如圖6所示,電池芯11的一側位於上散熱通道132,而另一側則位於下散熱通道152。例如電池芯11的上半部位於上散熱通道132,而電池芯11的下半部則位於下散熱通道152。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上散熱板13的側面可設置至少一第一凹陷部131,而下散熱板15的側面則設置至少一第二凹陷部151。電池芯11的部分區域可位於上散熱板13的第一凹陷部131及下散熱板15的第二凹陷部151內,其中電池芯11的一側接觸上散熱板13的第一凹陷部131,而電池芯11的另一側則接觸下散熱板15的第二凹陷部151。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並可透過熱傳導的方式由電池芯11吸收熱量,以降低電池芯11的溫度。
如圖1及圖2所示,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內相鄰的電池芯11的電極相反,而同一個下散熱通道152內相鄰的電池芯11的電極亦相反,例如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或同一個下散熱通道152內的各個電池芯11的正極及負極交錯排列,其中在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或同一個下散熱通道152內,電池芯11的正極與相鄰的電池芯11的負極相鄰。
如圖3所示,電池設備10包括複數個導電片17,並透過導電片17串聯及/或並聯電池設備10的電池芯11。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導電片17用以連接位於不同或相鄰上散熱通道132的電池芯11,或用以連接位於不同或相鄰下散熱通道152的電池芯11。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導電片17包括複數個導電單元171及至少一連接單元173,其中導電單元171用以串聯相鄰的電池芯11,而連接單元173則用以連接相鄰的導電單元171,例如導電單元171用以串聯沿著X方向排列的電池芯11,而連接單元173則用以並聯沿著Y方向排列的電池芯11,其中連接單元173可以是保險絲、小電阻或導線。
本新型的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用以隔開沿著Y方向排列並相互並聯的電池芯11,使得經由導電片17並聯的電池芯11分別位於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
如圖7所示,電池設備10可包括至少一固定架19,其中固定架19包括複數個設置孔191,用以容置及固定電池芯11的位置。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固定架19的數量可為兩個,並分別設置在電池芯11的兩端,以固定各個電池芯11的位置。
在實際應用時,可先將電池芯11的一端固定在下方的固定架19上,並依序將下散熱板15及上散熱板13插設在電池芯11之間的間隙內,使得上散熱板13疊設在下散熱板15上方,而電池芯11則位於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將上方的固定架19設置在電池芯11的另一端,而後將導電片17設置在電池芯11上。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可將電池設備10設置一殼體12內,並於殼體12的一端設置一風扇14。風扇14轉動時會將外界的氣體輸送置殼體12內,並形成一冷卻氣流161。
殼體12內的冷卻氣流161會分別被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引導至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其中冷卻氣流161會由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的一端進入,並由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的另一端離開。在實際應用時,有部分的冷卻氣流161可能會在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之間流動。
冷卻氣流161在進入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時,會與設置在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的電池芯11接觸,並帶走電池芯11的熱量,以降低電池芯11的溫度。
如圖9所示,當電池設備10內的電池芯11發生熱失控時,由電池芯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及火焰,大部分會沿著上散熱通道132或下散熱通道152傳輸。具體而言,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可用以阻隔電池芯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傳送至其他或相鄰的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的電池芯11。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可於複數個電池芯11中定義一熱失控電池芯111、兩個第一電池芯113、兩個第二電池芯115及兩個第三電池芯117,其中第一電池芯113、第二電池芯115及第三電池芯117皆與熱失控電池芯111相鄰。
如圖1所示,熱失控電池芯111與第一電池芯113位於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內,並與第二電池芯115及第三電池芯117位於不同或相鄰的上散熱通道132內。
請配合參閱圖10所示,圖10的九顆電池芯11為圖1虛線內的九顆電池芯11的電路圖,熱失控電池芯111與第一電池芯113及第三電池芯117的正負極設置方向相反,並與第二電池芯115的正負極設置方向相同,其中熱失控電池芯111與第二電池芯115經由導電片17的連接單元173並聯。具體而言,若熱失控電池芯111的正極朝向上方,則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亦朝向上方,而第一電池芯113及第三電池芯117的負極則朝向上方。
在未設置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的情況下,熱失控電池芯111可能會朝相鄰的第一電池芯113、第二電池芯115及第三電池芯117噴出高熱可燃物質163,並會經由熱傳導將熱量傳遞至第一電池芯113、第二電池芯115及第三電池芯117,使得第一電池芯113、第二電池芯115及第三電池芯117的溫度大幅上升。
此外,熱失控電池芯111發生熱失控時會形成短路,使得第二電池芯115經由導電片17的連接單元173向熱失控電池芯111輸出大電流I,導致第二電池芯115的溫度進一步升高,並大幅提高第二電池芯115發生熱失控的機率。具體而言,第二電池芯115受到熱失控電池芯111的影響,而發生熱失控的機率可能會大於第一電池芯113及第三電池芯117。
本新型透過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隔離經由連接單元173並聯的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第二電池芯115,使得經由連接單元173並聯的電池芯11分別位於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以降低熱失控電池 芯1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傳遞至第二電池芯115,並降低第二電池芯115發生熱失控的機率。
此外,由於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第二電池芯115位於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因此即便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第二電池芯115一起發生熱失控,亦可經由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及/或下散熱通道152分別引導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第二電池芯115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
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分別位於相鄰的上散熱通道132內,而熱失控電池芯111的正極與第一電池芯113的負極位於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內。
一般電池芯11的閥門通常設置在正極,因此熱失控電池芯111會由位於上方的正極噴出高熱可燃物質163,其中大部分的高熱可燃物質163會沿著上散熱通道132擴散,並與同一個上散熱通道132內相鄰的第一電池芯113的負極接觸。
如圖2所示,當第一電池芯113由相鄰的熱失控電池芯111或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吸收熱量,並造成第一電池芯113發生熱失控時。由於第一電池芯113正極朝向下方,使得熱失控的第一電池芯113會由位於下方的正極噴出高熱可燃物質163,其中大部分的高熱可燃物質163會沿著下散熱通道152擴散。
具體而言,熱失控電池芯1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會噴向上散熱通道132,並經由上散熱通道132引導並傳輸到上散熱通道132或電池設備10的外部。與熱失控電池芯111相鄰的第一電池芯113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則會噴向下散熱通道152,並經由下散熱通道152引導並傳輸到下散熱通 道152或電池設備10的外部。因此,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相鄰的第一電池芯113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會分別經由不同的散熱通道傳送至外部,可提高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熱失控的第一電池芯113的散熱效果,並避免電池芯11發生熱失控的連鎖反應。
此外,熱失控電池芯111的正極雖然與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相鄰,但兩者分別位於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並被上散熱板13隔離。使得熱失控電池芯111的正極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不會傳遞到相鄰的上散熱通道132及相鄰的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可避免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溫度過高,而導致第二電池芯115發生熱失控。
即便第二電池芯115由熱失控電池芯111吸收熱量,導致第二電池芯115發生熱失控。熱失控的第二電池芯115的正極會朝與熱失控電池芯111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噴出高熱可燃物質163,使得熱失控電池芯111及相鄰的第二電池芯115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分別經由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傳遞至外部,以提高散熱的效果。
由上述的內容可知,本新型的電池設備10在正常使用的狀況下,可透過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引導冷卻氣流161。冷卻氣流161會沿著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流動,並與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的電池芯11接觸,以帶走電池芯11的熱量。
當電池設備10內的電池芯11發生熱失控時,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則可用以引導熱失控的電池芯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並將高熱可燃物質163引導至外部。此外,當相鄰的電池芯11同時發生熱失控時,由相鄰的電池芯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會分別經由不同的上散熱通道132 或不同的下散熱通道152傳輸至電池設備10的外部,有利於將熱失控的電池芯11噴出的高熱可燃物質163經由不同的路徑快速引導至外部,避免高熱可燃物質163長時間累積在電池設備10內,而造成其他電池芯11過熱而發生熱失控的情形。
在本新型上述實施例中,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內僅設置單一排的電池芯11。但在實際應用時,上散熱通道132及下散熱通道152亦可設置複數排的電池芯11,例如兩排的電池芯11,同樣可達到本新型所述的效果。此外,在本新型一實施例中,上散熱板13及下散熱板15之間的夾角亦可為90度。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電池設備
11:電池芯
111:熱失控電池芯
113:第一電池芯
115:第二電池芯
117:第三電池芯
13:上散熱板
132:上散熱通道
163:高熱可燃物質

Claims (12)

  1. 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複數個電池芯;複數個上散熱板,各個該上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該上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上散熱通道,而該電池芯沿著該上散熱通道排列;及複數個下散熱板,各個該下散熱板相互平行,並於相鄰的兩個該下散熱板之間形成一下散熱通道,而該電池芯則沿著該下散熱通道排列,其中該上散熱板及該下散熱板層疊設置,且該上散熱板與該下散熱板相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至少一固定架用以固定該複數個電池芯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同一個該上散熱通道內相鄰的該電池芯的電極相反。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同一個該下散熱通道內相鄰的該電池芯的電極相反。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電池芯的一側位於該上散熱通道,而另一側則位於該下散熱通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上散熱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凹陷部,而該下散熱板則包括至少一第二凹陷部,該電池芯的一側位於該上散熱通道,並接觸該上散熱板的該第一凹陷部,而該電池芯的另一側則位於該下散熱通道,並接觸該下散熱板的該第二凹陷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上散熱通道相互平行,而該下散熱通道亦相互平行。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上散熱通道及該下散熱通道相交。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上散熱板及該下散熱板由金屬材質所製成。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包括複數個導電片連接位於不同該上散熱通道或不同該下散熱通道內的該電池芯,使得該電池芯相互串聯或並聯。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導電片包括複數個導電單元及至少一連接單元,該連接單元用以連接該導電片,使得相鄰的該電池芯經由該連接單元並聯。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其中該上散熱板及該下散熱板用以隔開經由該連接單元並聯的該電池芯,使得相鄰的該電池芯分別位於不同的該上散熱通道及該下散熱通道內。
TW111213018U 2022-11-25 2022-11-25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TWM641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018U TWM6412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018U TWM6412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262U true TWM641262U (zh) 2023-05-21

Family

ID=8738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3018U TWM6412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12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486B (zh) * 2022-11-25 2024-02-01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486B (zh) * 2022-11-25 2024-02-01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146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water-cooled type cooling structure
KR100684766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US20080299449A1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System
US868555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JP2012156057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US20140193674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06156383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1919277A (zh) 電池模組與具有其之電池包裝體
KR20120102343A (ko) 배터리 팩
EP3836270B1 (en) Battery pack
JP2012160283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7301271B2 (ja) 電池パック
TWM641262U (zh)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CN218602553U (zh) 可提高散热效果的电池设备
KR101761825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120133655A (ko) 전지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JP201221255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831486B (zh)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WO2023050078A1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KR20070006952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115663332A (zh) 电池模组
WO2023010516A1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TW202422929A (zh) 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池設備
KR20180023637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8137006A (zh) 可提高散热效果的电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