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6700U -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6700U
TWM606700U TW109209215U TW109209215U TWM606700U TW M606700 U TWM606700 U TW M606700U TW 109209215 U TW109209215 U TW 109209215U TW 109209215 U TW109209215 U TW 109209215U TW M606700 U TWM606700 U TW M6067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edicine
bag
fold lin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睿恒 曾
Original Assignee
睿恒 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睿恒 曾 filed Critical 睿恒 曾
Priority to TW109209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6700U/zh
Publication of TWM606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670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用於裝載藥品的容器,其包含一片體、一袋體狀態、及一盒體狀態。片包含有一內側、一外側、複數摺線、複數撕線、及複數部位,各部位由相對應的摺線或撕線環繞形成,並且各部位能以相對應的摺線相對於相鄰的部位朝向內側或外側彎折,且能以相對應的撕線相對於相鄰的部位分離。藉此,片體能藉由該等部位以該等摺線摺而變換至袋體狀態或盒體狀態。如此一來,本創作能變換至袋體狀態藉以便於收納攜帶,且也能視形況所需而變換至盒體狀態藉以穩定放置於桌面避免混亂並同時節省桌面空間。

Description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容器,尤指一種用於裝載藥品的容器。
病患至醫院或診所看診後,醫生常以開藥服用的方式治療。一般來說,部分的醫院或診所會將所開立的藥品按照每次服用的劑量以機器分裝密封至複數藥包中,而同時機器會將該等藥包連接成長鏈狀,藉此病患能在每次服用時僅需將其中一包藥包由長鏈狀的結構上撕斷取下藉以服用。並且,為了便於攜帶,醫院或診所通常會將連接成長鏈狀的該等藥包捲收於一藥袋中,以便於病患整齊地收納於背包中攜帶。
然而,上述方式具有下列缺點:
第一,藥袋雖能便於病患攜帶,但藥袋底部不具有平面,使得藥袋不容易穩定放置於桌面而容易傾倒,進而會造成桌面混亂,並且傾倒於桌面上的藥包較為佔用空間。
第二,於每次服用時,病患必須以雙手拿取連接成長鏈狀的複數藥包,並撕斷取下其中之一。但在此過程中,極有可能因為施力不當而導致誤將其他藥包撕破,進而造成藥品灑落或者藥品收納等衛生問題;並且,部分症狀較為嚴重的病患其身體可能沒有足夠的力量以雙手撕斷連接處取下藥包,故此包裝結構反而造成了病患服藥的困擾。
綜上所述,如何使藥品的包裝同時達到方便收納攜帶且穩定放置,並且如何能進一步解決撕斷藥包所可能造成的問題,則成為醫藥領域的一個改進方向。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能以藥袋的型態收納攜帶,且能變換以藥盒的型態放置於桌面,進而能同時達到方便收納攜帶且穩定放置。並且,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具有一鋸齒條部,能便於病患撕斷藥包。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其中包含:一第一邊;兩第二邊,其分別連接於該第一邊的兩端,且垂直於該第一邊;各該第二邊包含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一第三邊,其相對於該第一邊,且平行於該第一邊;兩第四邊,該兩第四邊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相對於該第一邊的另一端,且該兩第四邊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三邊的兩端;兩第一摺線,其平行於該兩第二邊;各該第一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邊及該第三邊;一第二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二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二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一第三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三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三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 一第四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四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四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一第五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五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五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該第一邊、該第二摺線、該第三摺線、該第四摺線、該第五摺線、及該第三邊依序排列;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位於該第一邊與該第三摺線之間,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二段位於該第三摺線與該第五摺線之間;兩第六摺線,其分別由該第二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的交點延伸至該第三摺線的兩端;兩第七摺線,其分別由該第四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的交點延伸至該第三摺線的兩端;一袋體正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三摺線、該兩第二邊、及該第五摺線之間;一袋體背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一邊、該兩第二邊、及該第三摺線之間;一袋體封蓋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二邊、該兩第四邊、及該第三邊之間;一盒體正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四摺線之間;一盒體底面部,其形成於該第四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二摺線之間;一盒體背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二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一邊之間;一盒體封蓋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三邊之間;兩盒體蓋翼部,各該盒體蓋翼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四邊、及該第五摺線之間; 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各該盒體第一側面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該第四摺線、及該第五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二側面部,各該盒體第二側面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該第二摺線、及該第一邊之間;兩盒體底角部,各該盒體底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六摺線、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七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各該盒體第一側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七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七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及該第四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二側角部,各該盒體第二側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六摺線、與該其中一第六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及該第二摺線之間;兩蓋翼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上,且各該蓋翼部撕線位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之間;該兩盒體蓋翼部能分別沿著該兩蓋翼部撕線相對於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離。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包含:一如前所述之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一袋體狀態;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時: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的該袋體背面部與該袋體正面部相正對;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該第一邊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五摺線的兩端相連接,藉此該第一邊與該第五摺線環繞形成一袋體開口;該袋體封蓋部選擇性地至貼靠於該袋體背面部,並藉此封閉該袋體開口;一盒體狀態;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時: 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的該盒體正面部與該盒體底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盒體背面部與該盒體底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別與該盒體正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第二側面部分別與該盒體背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底角部貼靠於該盒體底面部;該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分別貼靠於該兩盒體底角部;該兩盒體第二側角部分別貼靠於該兩盒體底角部;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藉此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別於該兩盒體第二側面部相連接,且該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分別於該兩盒體第二側角部相連接;該第一邊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五摺線的兩端相連接,藉此該第一邊與該第五摺線環繞形成一盒體開口;該兩盒體蓋翼部分別沿該兩蓋翼部撕線與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離;該第三邊選擇性地以貼靠於該第一邊,並藉此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能藉由以該兩第一摺線、該第二摺線、該第三摺線、該第四摺線、該第五摺線、該兩第六摺線、及該兩第七摺線摺而變換至處於該袋體狀態或該盒體狀態。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在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上設計形成兩第一摺線、第二摺線、第三摺線、第四摺線、第五摺線、兩第六摺線、及兩第七摺線,並且該等摺線以上述相對位置形成於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上,藉此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便能藉由以該等摺線摺而變換至處於袋體狀態或盒體狀態。如此一來,本創作能變換至袋體狀態藉以便於收納攜帶,且也 能視形況所需而變換至盒體狀態藉以穩定放置於桌面避免混亂並同時節省桌面空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盒體正面部上,並呈一環狀;一第一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該第一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一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一裁切部撕線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當該第一裁切封口部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後,該盒體正面部上形成有一第一裁切孔;一第一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一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一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一裁切封口部上,並呈一環狀;一第二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該第二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二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二裁切部撕線與該第一裁切封口部分離;當該第二裁切封口部與該第一裁切封口部分離後,該第一裁切封口部上形成有一第二裁切孔;一第二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二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二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二裁切封口部上,並呈一環狀;一第三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第三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三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三裁切部撕線與該第二裁切封口部分離;當該第三裁切封口部與該第二裁切封口部分離後,該第二裁切封口部上形成有一第三裁切孔;一第三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三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三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兩穩鏈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盒體正面部 上,並分別呈一環狀,且該兩穩鏈部撕線與該第一裁切部撕線呈一直線排列;兩穩鏈封口部,其分別形成於該兩穩鏈部撕線內;各該穩鏈封口部能沿著相對應的該穩鏈部撕線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當各該穩鏈封口部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後,該盒體正面部上形成有一穩鏈孔。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袋體背面部上;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且該袋體封蓋部封閉該袋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背面部上;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袋體背面部上;一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背面部上;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且該袋體封蓋部封閉該袋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內;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兩底角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 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底面部上;當該兩盒體底角部摺至貼靠於該盒體底面部時,該兩盒體底角部分別穿設於該兩底角固定切縫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兩接合部,其分別凸出形成於該兩第二邊的該第二段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或該盒體狀態時,各該接合部固設於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二側面部及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二側角部,藉此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兩盒體蓋翼部分別抵靠於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一側面部及該盒體第二側面部面向的內側。
並且,藉由設計裁切部撕線、裁切封口部、鋸齒條、穩鏈部撕線、及穩鏈封口部,病患能選擇適合的尺寸將其中一裁切封口部沿著相對應的裁切部撕線撕下藉以形成裁切孔,再將穩鏈封口部沿著穩鏈部撕線撕下藉以形成穩鏈孔,並且將長鏈狀的複數藥包的一端由內側穿出其中一穩鏈孔,且由外側再度穿進另一穩鏈孔,最後再由裁切孔穿出至外側;如此一來,兩穩鏈孔能穩固長鏈狀的複數藥包,讓病患能藉由鋸齒條對準兩藥包之間的裁切處精準地將其中一包撕斷取下。藉此,病患能僅以單手將其中一包撕斷取下,且同時能避免施力不當而撕破其他藥包,更能進一步節省力氣讓身體較為虛弱的病患能輕鬆的撕取藥包。
A:藥包
S1:袋體狀態
O1:袋體開口
S2:盒體狀態
O2:盒體開口
10: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
11:第一邊
12:第二邊
121:第一段
122:第二段
13:第三邊
14:第四邊
21:第一摺線
22:第二摺線
23:第三摺線
24:第四摺線
25:第五摺線
26:第六摺線
27:第七摺線
31:袋體正面部
32:袋體背面部
33:袋體封蓋部
41:盒體正面部
42:盒體底面部
43:盒體背面部
44:盒體封蓋部
45:盒體蓋翼部
461:盒體第一側面部
462:盒體第二側面部
471:盒體底角部
472:盒體第一側角部
473:盒體第二側角部
51:第一裁切封口部
52:第二裁切封口部
53:第三裁切封口部
54:穩鏈封口部
61:封蓋固定部
611:連接部
612:***部
62:接合部
71:第一裁切部撕線
72:第二裁切部撕線
73:第三裁切部撕線
74:蓋翼部撕線
75:穩鏈部撕線
761:第一鋸齒條
762:第二鋸齒條
763:第三鋸齒條
81:袋體封蓋固定切縫
82:盒體封蓋固定切縫
83:底角固定切縫
圖1及圖2係本創作的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的平面圖。
圖3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時的立體外觀圖。
圖4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時的另一立體外觀圖。
圖5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且袋體封蓋部開啟時的立體外觀圖。
圖6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盒體狀態時的立體外觀圖。
圖7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盒體狀態時的另一立體外觀圖。
圖8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盒體狀態且盒體封蓋部開啟時的立體外觀圖。
圖9及圖10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由袋體狀態被摺變換至盒體狀態的操作示意圖。
圖11及圖12係本創作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於盒體狀態下的使用示意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考圖1、圖2、圖3、及圖6,本創作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包含一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一袋體狀態S1、及一盒體狀態S2。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包含一內側、一外側、一本體、一摺線組、一部位組、一撕線組、一裁切組、及一切縫組。
外側及內側分別對應於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的兩面。
本體包含一第一邊11、兩第二邊12、一第三邊13、及兩第四邊14。
兩第二邊12分別連接於第一邊11的兩端,且垂直於第一邊11。各第二邊12包含有一第一段121及一第二段122。第三邊13相對於第一邊11,且平行於第一邊11。兩第四邊14的一端分別連接於兩第二邊12相對於第一邊11的另一端,且兩第四邊14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於第三邊13的兩端;換言之,各第四邊14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邊12與第三邊13。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四邊14為直線且傾斜於第三邊13及兩第二邊12,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則不以此為限,第四邊14也可以是弧形延伸或者呈一轉角延伸。
摺線組包含有兩第一摺線21、一第二摺線22、一第三摺線23、一第四摺線24、一第五摺線25、兩第六摺線26、及兩第七摺線27。
第一摺線21平行於第二邊12。各第一摺線21的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邊11及第三邊13。第二摺線22平行於第一邊11。第二摺線22與兩第一摺線21相交,且第二摺線22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兩第二邊12。第三摺線23平行於第一邊11。第三摺線23與兩第一摺線21相交,且第三摺線23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兩第二邊12。第四摺線24平行於第一邊11。第四摺線24與兩第一摺線21相交,且第四摺線24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兩第二邊12。第五摺線25平行於第一邊11。第五摺線25與兩第一摺線21相交,且第五摺線25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兩第二邊12。第一邊11、第二摺線22、第三摺線23、第四摺線24、第五摺線25、及第三邊13依序排列。各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位於第一邊11與第三摺線23之間,各第二邊12的第二段122位於第三摺線23與第五摺線25之間。兩第六摺線26分別由第二摺 線22與兩第一摺線21的交點延伸至第三摺線23的兩端。兩第七摺線27分別由第四摺線24與兩第一摺線21的交點延伸至第三摺線23的兩端。
部位組包含一袋體正面部31、一袋體背面部32、一袋體封蓋部33、一盒體正面部41、一盒體底面部42、一盒體背面部43、一盒體封蓋部44、兩盒體蓋翼部45、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兩盒體底角部471、兩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兩盒體第二側角部473、一第一裁切封口部51、一第二裁切封口部52、一第三裁切封口部53、兩穩鏈封口部54、一封蓋固定部61、及兩接合部62。
袋體正面部31形成於第三摺線23、兩第二邊12、及第五摺線25之間。袋體背面部32形成於第一邊11、兩第二邊12、及第三摺線23之間。袋體封蓋部33形成於第五摺線25、兩第二邊12、兩第四邊14、及第三邊13之間。
盒體正面部41形成於第五摺線25、兩第一摺線21、及第四摺線24之間。盒體底面部42形成於第四摺線24、兩第一摺線21、及第二摺線22之間。盒體背面部43形成於第二摺線22、兩第一摺線21、及第一邊11之間。盒體封蓋部44形成於第五摺線25、兩第一摺線21、及第三邊13之間。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形成於兩第一摺線21、兩第四邊14、兩第二邊12、及第五摺線25之間;換言之,各盒體蓋翼部45形成於其中一第一摺線21、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二邊12、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四邊14、及第五摺線25之間。
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別形成於兩第一摺線21、兩第二邊12、第五摺線25、及第四摺線24之間;換言之,各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形成於其中一第一摺線21、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二邊12、第四摺線24、及第五摺線25之間。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分別形成於兩第一摺線21、兩第二邊12、第二摺線22、及第一邊11之間;換言之,各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形成於其中一 第一摺線21、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二邊12、第二摺線22、及第一邊11之間。
兩盒體底角部471分別形成於兩第一摺線21、兩第六摺線26、及兩第七摺線27之間;換言之,各盒體底角部471形成於其中一第一摺線21、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六摺線26、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七摺線27之間。兩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分別形成於兩第七摺線27、兩第二邊12、及第四摺線24之間;換言之,各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形成於其中一第七摺線27、與該其中一第七摺線27相鄰的第二邊12、及第四摺線24之間。兩盒體第二側角部473分別形成於兩第六摺線26、兩第二邊12、及第二摺線22之間;換言之,各盒體第二側角部473形成於其中一第六摺線26、與該其中一第六摺線26相鄰的第二邊12、及第二摺線22之間。
換言之,盒體正面部41、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兩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兩盒體底角部471位於第三摺線23至第四摺線24之間的部位、及盒體底面部42位於第三摺線23至第四摺線24之間的部位相互連接形成袋體正面部31;並且,盒體背面部43、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兩盒體第二側角部473、兩盒體底角部471位於第三摺線23至第二摺線22之間的部位、及盒體底面部42位於第三摺線23至第二摺線22之間的部位相互連接形成袋體背面部32;再者,盒體封蓋部44及兩盒體蓋翼部45相互連接形成袋體封蓋部33。
第一裁切封口部51形成於盒體正面部41上。第二裁切封口部52形成於第一裁切封口部51上。第三裁切封口部53形成於第二裁切封口部52上。穩鏈封口部54形成於該盒體正面部41上,且兩穩鏈封口部54沿著第四摺線24至第五摺線25的方向排列。
封蓋固定部61凸出形成於第三邊13,且用於封蓋封閉開口後固定封蓋。兩接合部62分別凸出形成於兩第二邊12的第二段122上;當能於藥袋 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S1或盒體狀態S2時,各接合部62以面向外側的一面固設於相對應的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及相對應的盒體第二側角部473面向內側的一面(具體來說可以是黏合固定),藉此各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與第二段122相互固設。接合部62可以是製造時以機器固定,也就是說出廠時即呈袋體狀態S1;或者也可以是出廠時不固定,而使用者自行摺袋體背面部32並黏合固定兩接合部62,使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變換至袋體狀態S1。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沒有接合部62,而是直接使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與第二段122相互對接固設。
撕線組包含一第一裁切部撕線71、一第二裁切部撕線72、一第三裁切部撕線73、兩蓋翼部撕線74、及兩穩鏈部撕線75。
第一裁切部撕線71形成於盒體正面部41上,並呈一環狀。具體來說第一裁切部撕線71是形成於第一裁切封口部51的周緣,換言之第一裁切封口部51形成於第一裁切部撕線71內側,藉此第一裁切封口部51能沿著第一裁切部撕線71與盒體正面部41分離。當第一裁切封口部51與盒體正面部41分離後,盒體正面部41上形成有一第一裁切孔。第二裁切部撕線72形成於第一裁切封口部51上,並呈一環狀。具體來說第二裁切部撕線72是形成於第二裁切封口部52的周緣,換言之第二裁切封口部52形成於第二裁切部撕線72內側,藉此第二裁切封口部52能沿著第二裁切部撕線72與第一裁切封口部51分離。當第二裁切封口部52與第一裁切封口部51分離後,第一裁切封口部51上形成有一第二裁切孔。第三裁切部撕線73形成於第二裁切封口部52上,並呈一環狀。具體來說第三裁切部撕線73是形成於第三裁切封口部53的周緣,換言之,第三裁切封口部53形成於第三裁切部撕線73內側,藉此第三裁切封口部53能沿著第三裁切部撕線73與第二裁切封口部52分離。當第三裁切封口部53與第二裁切封口部52分離後,第二裁切封口部52形上成有一第三裁切孔。
兩蓋翼部撕線74形成於第五摺線25上,且分別位於兩第一摺線21與兩第二邊12之間;換言之,各蓋翼部撕線74位於其中一第一摺線21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21相鄰的第二邊12之間。兩盒體蓋翼部45能分別沿著兩蓋翼部撕線74相對於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離。
兩穩鏈部撕線75形成於盒體正面部41上,並分別呈一環狀,且兩穩鏈部撕線75與第一裁切部撕線71呈一直線排列。具體來說,兩穩鏈部撕線75係分別形成於兩穩鏈封口部54的周緣,換言之兩穩鏈封口部54係分別形成於兩穩鏈部撕線75內側,藉此各穩鏈封口部54能沿著相對應的穩鏈部撕線75與盒體正面部41分離。當各穩鏈封口部54與盒體正面部41分離後,盒體正面部41上形成有一穩鏈孔。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裁切部撕線71、第二裁切部撕線72、第三裁切部撕線73、蓋翼部撕線74、及穩鏈部撕線75皆係以複數穿孔排列組成,且該等穿孔貫穿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藉此使用者可以透過稍微施力而沿著該等撕線將所對應的部位撕下分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撕線的形成方式不以複數貫穿片體的穿孔排列為限,可以是以任意方式所形成的有利於使用者徒手撕開的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裁切部撕線71、第二裁切部撕線72、第三裁切部撕線73、及穩鏈部撕線75皆係呈長方形環狀,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則不以此為限。
請進一步參考圖1、圖2、及圖8。裁切組包含一第一鋸齒條761、一第二鋸齒條762、及一第三鋸齒條763。
第一鋸齒條761設於第一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第一裁切孔的內側突伸。第二鋸齒條762設於第二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第二裁切孔的內側突伸。第三鋸齒條763設於第三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第三裁切孔的內側突伸。具體來說,第一鋸齒條761、第二鋸齒條762、及第三鋸齒條763是固設於能摺 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的內側面上,且位置分別對應於第一裁切部撕線71、第二裁切部撕線72、及第三裁切部撕線73,並且第一鋸齒條761、第二鋸齒條762、及第三鋸齒條763在初始狀態下(製造完成當下、販售時的狀態、或交到使用者手中的瞬間)係分別被第一裁切封口部51、第二裁切封口部52、及第三裁切封口部53由外側所遮蓋,而在使用者將其中一裁切封口部撕下後,所對應的鋸齒條則會顯露突出於所對應的裁切孔的周緣,藉此可於平時確保鋸齒條不會割傷使用者,且三種尺寸的裁切孔也能視所需尺寸來選擇使用。
切縫組包含一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一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及兩底角固定切縫83。
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貫穿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地形成於袋體背面部32上。當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S1,且袋體封蓋部33封閉時,封蓋固定部61穿設於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內。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貫穿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地形成於盒體背面部43上。當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盒體狀態S2,且盒體封蓋部44封閉時,封蓋固定部61穿設於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內。底角固定切縫83貫穿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地形成於盒體底面部42上。當兩盒體底角部471摺至貼靠於盒體底面部42時,兩盒體底角部471分別穿設於兩底角固定切縫83內。
此外,封蓋固定部61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包含有一連接部611及一***部612。連接部611連接於第三邊13且橫向延伸至第三邊13的兩端,並且連接部611可以沿著第三邊13相對於盒體封蓋部44翻摺。***部612凸出形成於連接部611上遠離第三邊13的一邊緣,且朝向遠離第三邊13的方向延伸,並且***部612用於穿設於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或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沒有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或底角固定切縫83,如此則封蓋固定部61及盒體底角部471可以是 用黏的;並且,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沒有封蓋固定部61,而是以袋體封蓋部33或盒體封蓋部44直接黏合固定。
請進一步參考圖3至圖5,當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袋體狀態S1時:
1.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的袋體背面部32以第三摺線23相對於袋體正面部31朝向內側摺,藉此袋體背面部32與袋體正面部31相正對。
2.各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與第二段122相互固設。
3.第一邊11的兩端分別與第五摺線25的兩端相連接,藉此第一邊11與第五摺線25環繞形成一袋體開口O1。
4.袋體封蓋部33選擇性地以第五摺線25相對於袋體正面部31朝向內側摺至貼靠於袋體背面部32,並藉此封閉袋體開口O1。
5.當袋體封蓋部33封閉袋體開口O1時,封蓋固定部61穿設於袋體封蓋固定切縫81內。
換言之,以上述方式摺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即能使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變換至袋體狀態S1。
請進一步參考圖6至圖8,當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盒體狀態S2時:
1.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的盒體正面部41以第四摺線24相對於盒體底面部42朝向內側摺,藉此盒體正面部41與盒體底面部42之間形成一夾角,且在本實施例中夾角為直角。
2.盒體背面部43以第二摺線22相對於盒體底面部42朝向內側摺,藉此盒體背面部43與盒體底面部42之間形成一夾角,且在本實施例中夾角為直角。
3.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別以兩第一摺線21相對於盒體正面部41朝向內側摺,藉此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別與盒體正面部41之間形成一夾角,且在本實施例中夾角為直角。
4.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分別以兩第一摺線21相對於盒體背面部43朝向內側摺,藉此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分別與盒體背面部43之間形成一夾角,且在本實施例中夾角為直角。
5.兩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分別以兩第七摺線27相對於兩盒體底角部471朝向內側摺至貼靠於兩盒體底角部471。
6.兩盒體第二側角部473分別以兩第六摺線26相對於兩盒體底角部471朝向內側摺至貼靠於兩盒體底角部471。
7.各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與第二段122相互固設,藉此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別於兩盒體第二側面部462相連接成一平面,且兩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分別於兩盒體第二側角部473相連接成一平面。
8.兩盒體底角部471分別以兩第二摺線22相對於盒體底面部42朝向外側摺至貼靠於盒體底面部42。
9.兩盒體底角部471分別穿設於兩底角固定切縫83內。
10.第一邊11的兩端分別與第五摺線25的兩端相連接,藉此第一邊11與第五摺線25環繞形成一盒體開口O2。
11.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沿著兩蓋翼部撕線74與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離,並且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以兩第一摺線21相對於盒體封蓋部44朝向內側摺。
12.盒體封蓋部44選擇性地以第五摺線25相對於盒體正面部41朝向內側摺至第三邊13貼靠於第一邊11,並藉此盒體封蓋部44封閉盒體開口O2。
13.當盒體封蓋部44封閉盒體開口O2時,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抵靠於相對應的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及盒體第二側面部462面的內側。
14.當盒體封蓋部44封閉盒體開口O2時,封蓋固定部61穿設於盒體封蓋固定切縫82內。
換言之,以上述方式摺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即能使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變換至盒體狀態S2。
綜上所述,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能藉由以兩第一摺線21、第二摺線22、第三摺線23、第四摺線24、第五摺線25、兩第六摺線26、及兩第七摺線27摺而變換至處於袋體狀態S1或盒體狀態S2。
使用時,請進一步參考圖9及圖10。首先,醫藥人員將封裝成鏈狀的藥包捲收至袋體狀態S1的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中交與病患(此處可以是醫藥人員自行將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摺成袋體狀態S1,並且黏合固定兩接合部62以使第二邊12的第一段121與第二段122相互固設,也可以是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製造完成時即為袋體狀態S1),以便於病患以袋體狀態S1攜帶至家中。隨後,病患沿著兩蓋翼部撕線74撕開,藉以使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沿兩蓋翼部撕線74相對於兩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分離。接下來,沿著第六摺線26與第七摺線27摺,並將盒體底角部471、盒體第一側角部472、及盒體第二側角部473捏成角狀,同時使盒體正面部41、盒體底面部42、盒體背面部43、盒體第一側面部461、及盒體第二側面部462以相對應的方式摺,藉此第一邊11與第五摺線25環繞形成盒體開口O2。最後,將兩盒體底角部471分別穿設於兩底角固定切縫83內,且將兩盒體蓋翼部45分別以兩第一摺線21相對於盒體封蓋部44朝向內側摺,藉以使盒體封蓋部44能以第五摺線25相對於盒體正面部41朝向內側摺至第三邊13貼靠於第一邊11以封閉盒體開口O2,即完成由袋體狀態S1變換至盒體狀態S2。
請進一步參考圖11及圖12。變換至盒體狀態S2後,將兩穩鏈封口部54沿著兩穩鏈部撕線75撕下,並且擇一適當的尺寸將其中一裁切封口部沿著相對應的裁切部撕線撕下,接著將長鏈狀的藥包A的其中一端由內側穿出鄰近於第四摺線24的穩鏈孔,且再將藥包A由外側穿入另一穩鏈孔,最後再由內側將藥包A穿出先前撕開所形成的裁切孔,藉此病患即能將藥包A的連接處對準相對應尺寸的鋸齒條,藉以便於單手撕斷取下其中一藥包A。其中,使長鏈狀的藥包A連續穿過兩穩鏈孔可以在撕取藥包A的過程中達到穩定盒內藥包A及提供張力的功效,以便於更順利地撕取藥包A。此外,在袋體狀態S1下也能以相同方式操作以便於以鋸齒條撕取藥包A。
藉由在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上設計形成兩第一摺線21、第二摺線22、第三摺線23、第四摺線24、第五摺線25、兩第六摺線26、及兩第七摺線27,並且該等摺線以上述相對位置形成於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上,藉此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10便能藉由以該等摺線摺而變換至處於袋體狀態S1或盒體狀態S2。如此一來,本創作能變換至袋體狀態S1藉以便於收納攜帶,且也能視形況所需而變換至盒體狀態S2藉以穩定放置於桌面避免混亂並同時節省桌面空間。
並且,藉由設計裁切部撕線、裁切封口部、鋸齒條、穩鏈部撕線75、及穩鏈封口部54,病患能選擇適合的尺寸將其中一裁切封口部沿著相對應的裁切部撕線撕下藉以形成裁切孔,再將穩鏈封口部54沿著穩鏈部撕線75撕下藉以形成穩鏈孔,並且將長鏈狀的複數藥包的一端由內側穿出其中一穩鏈孔,且由外側再度穿進另一穩鏈孔,最後再由裁切孔穿出至外側;如此一來,兩穩鏈孔能穩固長鏈狀的複數藥包,讓病患能藉由鋸齒條對準兩藥包之間的裁切處精準地將其中一包撕斷取下。藉此,病患能僅以單手將其中一包撕斷取 下,且同時能避免施力不當而撕破其他藥包,更能進一步節省力氣讓身體較為虛弱的病患能輕鬆的撕取藥包。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
11:第一邊
12:第二邊
121:第一段
122:第二段
13:第三邊
14:第四邊
21:第一摺線
22:第二摺線
23:第三摺線
24:第四摺線
25:第五摺線
26:第六摺線
27:第七摺線
71:第一裁切部撕線
72:第二裁切部撕線
73:第三裁切部撕線
74:蓋翼部撕線
75:穩鏈部撕線
81:袋體封蓋固定切縫
82:盒體封蓋固定切縫
83:底角固定切縫

Claims (12)

  1. 一種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其中包含一第一邊;兩第二邊,其分別連接於該第一邊的兩端,且垂直於該第一邊;各該第二邊包含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一第三邊,其相對於該第一邊,且平行於該第一邊;兩第四邊,該兩第四邊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相對於該第一邊的另一端,且該兩第四邊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三邊的兩端;兩第一摺線,其平行於該兩第二邊;各該第一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邊及該第三邊;一第二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二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二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一第三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三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三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一第四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四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四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一第五摺線,其平行於該第一邊;該第五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相交,且該第五摺線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二邊;該第一邊、該第二摺線、該第三摺線、該第四摺線、該第五摺線、及該第三邊依序排列;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位於該第一邊與該第三摺線之間,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二段位於該第三摺線與該第五摺線之間;兩第六摺線,其分別由該第二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的交點延伸至該第三摺線的兩端; 兩第七摺線,其分別由該第四摺線與該兩第一摺線的交點延伸至該第三摺線的兩端;一袋體正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三摺線、該兩第二邊、及該第五摺線之間;一袋體背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一邊、該兩第二邊、及該第三摺線之間;一袋體封蓋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二邊、該兩第四邊、及該第三邊之間;一盒體正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四摺線之間;一盒體底面部,其形成於該第四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二摺線之間;一盒體背面部,其形成於該第二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一邊之間;一盒體封蓋部,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該兩第一摺線、及該第三邊之間;兩盒體蓋翼部,各該盒體蓋翼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四邊、及該第五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各該盒體第一側面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該第四摺線、及該第五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二側面部,各該盒體第二側面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該第二摺線、及該第一邊之間;兩盒體底角部,各該盒體底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六摺線、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七摺線之間;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各該盒體第一側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七摺線、與該其中一第七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及該第四摺線之間; 兩盒體第二側角部,各該盒體第二側角部形成於其中一該第六摺線、與該其中一第六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及該第二摺線之間;兩蓋翼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五摺線上,且各該蓋翼部撕線位於其中一該第一摺線及與該其中一第一摺線相鄰的該第二邊之間;該兩盒體蓋翼部能分別沿著該兩蓋翼部撕線相對於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離。
  2. 一種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包含一如請求項1所述之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一袋體狀態;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時: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的該袋體背面部與該袋體正面部相正對;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該第一邊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五摺線的兩端相連接,藉此該第一邊與該第五摺線環繞形成一袋體開口;該袋體封蓋部選擇性地至貼靠於該袋體背面部,並藉此封閉該袋體開口;一盒體狀態;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時: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的該盒體正面部與該盒體底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盒體背面部與該盒體底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別與該盒體正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第二側面部分別與該盒體背面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兩盒體底角部貼靠於該盒體底面部;該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分別貼靠於該兩盒體底角部;該兩盒體第二側角部分別貼靠於該兩盒體底角部; 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藉此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別於該兩盒體第二側面部相連接,且該兩盒體第一側角部分別於該兩盒體第二側角部相連接;該第一邊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五摺線的兩端相連接,藉此該第一邊與該第五摺線環繞形成一盒體開口;該兩盒體蓋翼部分別沿該兩蓋翼部撕線與該兩盒體第一側面部分離;該第三邊選擇性地以貼靠於該第一邊,並藉此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能藉由以該兩第一摺線、該第二摺線、該第三摺線、該第四摺線、該第五摺線、該兩第六摺線、及該兩第七摺線摺而變換至處於該袋體狀態或該盒體狀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盒體正面部上,並呈一環狀;一第一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該第一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一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一裁切部撕線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當該第一裁切封口部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後,該盒體正面部上形成有一第一裁切孔;一第一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一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一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一裁切封口部上,並呈一環狀; 一第二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該第二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二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二裁切部撕線與該第一裁切封口部分離;當該第二裁切封口部與該第一裁切封口部分離後,該第一裁切封口部上形成有一第二裁切孔;一第二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二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二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裁切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第二裁切封口部上,並呈一環狀;一第三裁切封口部,其形成於第三裁切部撕線內;該第三裁切封口部能沿著該第三裁切部撕線與該第二裁切封口部分離;當該第三裁切封口部與該第二裁切封口部分離後,該第二裁切封口部上形成有一第三裁切孔;一第三鋸齒條,其設於該第三裁切孔的周緣,且朝向該第三裁切孔的內側突伸。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兩穩鏈部撕線,其形成於該盒體正面部上,並分別呈一環狀,且該兩穩鏈部撕線與該第一裁切部撕線呈一直線排列;兩穩鏈封口部,其分別形成於該兩穩鏈部撕線內;各該穩鏈封口部能沿著相對應的該穩鏈部撕線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當各該穩鏈封口部與該盒體正面部分離後,該盒體正面部上形成有一穩鏈孔。
  7.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袋體背面部上; 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且該袋體封蓋部封閉該袋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8.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背面部上;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9.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一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袋體背面部上;一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背面部上;一封蓋固定部,其凸出形成於該第三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且該袋體封蓋部封閉該袋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袋體封蓋固定切縫內;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封蓋固定部穿設於該盒體封蓋固定切縫內。
  10.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 兩底角固定切縫,其貫穿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地形成於該盒體底面部上;當該兩盒體底角部摺至貼靠於該盒體底面部時,該兩盒體底角部分別穿設於該兩底角固定切縫內。
  11.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該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進一步包含兩接合部,其分別凸出形成於該兩第二邊的該第二段上;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袋體狀態或該盒體狀態時,各該接合部固設於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二側面部及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二側角部,藉此各該第二邊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相互固設。
  12.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其中,當該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處於該盒體狀態,且該盒體封蓋部封閉該盒體開口時,該兩盒體蓋翼部分別抵靠於相對應的該盒體第一側面部及該盒體第二側面部面向的內側。
TW109209215U 2020-07-17 2020-07-17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TWM606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215U TWM606700U (zh) 2020-07-17 2020-07-17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215U TWM606700U (zh) 2020-07-17 2020-07-17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6700U true TWM606700U (zh) 2021-01-21

Family

ID=7523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215U TWM606700U (zh) 2020-07-17 2020-07-17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6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534B2 (en) Package for goods
US10358254B2 (en) Zipper carton assemblies for blinded clinical trial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and use
JP6905470B2 (ja) ディスペンスアセンブリ
US20080078690A1 (en) Unitary pharmaceutical package
BRPI0516295B1 (pt) Packaging that can not be closed again, use of a pack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objects
BRPI0913500B1 (pt) Embalagem de dose unitária e método de produzir uma embalagem de dose unitária
JP6073884B2 (ja) 医療用装置のための包装体
US11939121B2 (en) Zipper cartons with reseal panels and methods of use and assembly
BRPI0711445A2 (pt) embalgem cumulativa de saquinhos
BR112015026562B1 (pt) Dispositivo para reter de maneira seletiva uma abertura de uma embalagem e embalagem
US3478868A (en) Sterilizable containers
JPH11514547A (ja) 外方包装体中に消毒包装された腹部タオル用内方包装体
US3187987A (en) Surgical glove wrap
US20090127154A1 (en) Package for goods
TWM606700U (zh) 能摺成藥袋或藥盒的片體及能於藥袋與藥盒之間變換的容器
US2410438A (en) Sifter package for pharmaceuticals
JP2019006405A (ja) パウチ容器
JP7139685B2 (ja) 包装容器
JP3213214U (ja) 包装箱
JP2002193249A (ja) 包装箱
JPH1129152A (ja) 粉体包装用の紙袋
JP7356350B2 (ja) 消費財用のパッケージを開封するための方法、消費財用のパッケージ、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03267504A (ja) 医療用品の廃棄物用容器
JP3738005B2 (ja) 粉体包装用紙袋
JP2020172303A (ja) 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