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5974U - Mask - Google Patents

Mas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5974U
TWM575974U TW107207166U TW107207166U TWM575974U TW M575974 U TWM575974 U TW M575974U TW 107207166 U TW107207166 U TW 107207166U TW 107207166 U TW107207166 U TW 107207166U TW M575974 U TWM575974 U TW M5759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body
mask
fabric
sk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7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杉慶
柴田彰
中村友亮
神山龍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75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597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的課題為提供一種口罩,在使用時,可一邊提升口罩的吸濕性,並容易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而具優異裝戴感的口罩。   其解決手段的口罩(1),具備:口罩主體(3)具有縱向(L)及橫向(C),及掛耳部(5),口罩主體(3)具備肌膚相對面(S1)與非肌膚相對面(S2),具有褶狀構造(P),口罩主體(3)包括構成肌膚相對面(S1)的一部份並具吸濕性的纖維素布帛(9)與構成非肌膚相對面(S2)的合成纖維布帛(11),纖維素布帛(9)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合成纖維布帛(11)多,口罩主體(3)是包覆著用人的鼻子的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的鼻蓋部(39),具有從口罩主體(3)的沿著橫向(C)延伸的上端緣部(3A),朝縱向(L)延伸至口罩主體(3)之縱向(L)的至少30%的長度為止。

Description

口罩
本創作是關於口罩。
近年來,花粉症用口罩或衛生口罩等,已知有種種形狀的口罩。   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的創作是具有:口罩主體;藉著掛於著用人的兩耳或頭部,將上述口罩主體固定於上述著用人的臉面之預定位置的緊帶;及從抵接於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著用人的臉面側的面朝上述著用人的臉面的方向豎起,並在著用時從上方包覆上述著用人的鼻樑的夾鼻部的口罩。
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的口罩是具備從上述口罩主體的抵接於上述著用人之臉面側的面朝上述著用人的臉面的方向豎起的夾鼻部,藉此可抑制因著用人的口或臉面的動作使得從著用當時的位置偏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30654號公報
[創作所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習知的口罩在使用時,由於上述口罩主體與上述著用人的臉面抵接側的面與著用人的臉面,特別是與鼻子的部份容易密接,因此著用人在其臉面中尤其容易感覺搔癢與疼痛等的違和感。尤其是上述口罩主體與上述著用人的臉面抵接側的面,從口罩的提升吸濕性的觀點來看由預定的布帛構成的場合,該布帛對著用人的臉面刺激變得容易時,越容易感覺其違和感。   為此,本創作是以提供一種在使用時,可一邊提升口罩的吸濕性,並容易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且具優異裝戴感的口罩為目的。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因此,本創作有關的口罩,具備:口罩主體,具有縱向及橫向,及掛耳部,分別從沿著上述縱向延伸的上述口罩主體的兩側緣部延伸出,其特徵為:   上述口罩主體具備肌膚相對面與位於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在使用時,具有朝非肌膚相對面側***用的褶狀構造,   上述口罩主體包括構成上述肌膚相對面的一部份並具吸濕性的第1布帛與構成上述非肌膚相對面的第2布帛,上述第1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上述第2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多,   上述口罩主體是包覆著用人的鼻子的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的鼻蓋部,具有從上述口罩主體的沿著上述橫向延伸的上端緣部,朝上述縱向延伸至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縱向的至少30%的長度為止。 [創作效果]
根據本創作,在使用時,可提供一邊提升口罩的吸濕性,並容易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而具優異裝戴感的口罩。
[樣態1]   一種口罩,具備:口罩主體,具有縱向及橫向,及掛耳部,分別從沿著上述縱向延伸的上述口罩主體的兩側緣部分別延伸出,   上述口罩主體具備肌膚相對面與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在使用時,具有朝非肌膚相對面側***用的褶狀構造,   上述口罩主體包括構成上述肌膚相對面的一部份並具吸濕性的第1布帛與構成上述非肌膚相對面的第2布帛,上述第1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上述第2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多,   上述口罩主體是包覆著用人的鼻子的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的鼻蓋部,具有從上述口罩主體的沿著上述橫向延伸的上端緣部,朝上述縱向延伸至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縱向的至少30%的長度為止。
本創作的口罩,藉著構成上述肌膚相對面的一部份的第1布帛一邊確保口罩主體的吸濕性,一邊具備有預定的構成的鼻蓋部,藉此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上述第2布帛多,可容易抑制在接觸著用人的臉面時容易刺激該臉面的上述第1布帛直接接觸著用人的臉面,尤其是鼻子的部份。因此,本創作的口罩可一邊提升口罩的吸濕性,並容易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而具優異裝戴感。
[樣態2]   上述褶狀構造,具有:從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上端緣部的近位側,由第1基部向上述上端緣部豎起的第1摺痕部,及較上述第1摺痕部更位於非肌膚相對面側並從位在比上述第1基部更下端緣側的第2基部向上述上端緣部豎起的第2摺痕部,   上述鼻蓋部在上述縱向,至少跨上述第1基部延伸之樣態1記載的口罩。
本創作的口罩為上述鼻蓋部與上述褶狀構造位在預定的位置關係,因此可更容易抑制上述第1布帛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3]   上述第1布帛為纖維素布帛的樣態1或樣態2記載的口罩。
本創作的口罩為上述第1布帛是由纖維素布帛所構成,因此可更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的吸濕性。
[樣態4]   上述口罩主體是在上述兩側緣部的分別之中,具備:形成有朝上述橫向的中央部呈凹陷之缺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及未形成有上述缺口部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   上述口罩主體,至少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中,具有從非肌膚相對面側及肌膚相對面側包覆上述缺口部的側片,   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兩側緣部的分別的上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中,具有沿著上述縱向延伸的壓花部,   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是比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低的樣態1~3的其中任一記載的口罩。
本創作的口罩藉由上述褶狀構造及具有上述構成的壓花部,在使用時,容易維持上述口罩主體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並具備上述缺口部,藉以使該缺口部成為變形誘導的起點,因此,在使用時,容易提升口罩主體對臉面的適合性。   並且,本創作的口罩為上述口罩主體至少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中,具備從上述非肌膚相對面側及肌膚相對面側包覆上述缺口部的側片,因此容易抑制缺口部與著用人的臉面直接接觸,並且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是構成比上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低,因此即使該缺口部形成區域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仍可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根據以上說明,本創作的口罩在使用時,可一邊提升口罩主體對臉面的適合性,並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5]   上述口罩主體是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中,不具有上述壓花部的樣態4記載的口罩。
即使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接觸著用人的臉面,由於該部份不具有壓花部,因此本創作的口罩,不易造成對著用人的臉面刺激,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6]   上述第1布帛為織物,   上述第2布帛為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   上述口罩主體是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中,熔斷上述第2布帛的樣態4或樣態5記載的口罩。
上述第1布帛為織物因此一邊維持吸濕性一邊具有通氣性而不易悶熱。並且,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中,熔斷上述第2布帛,因此在該熔斷部份中熔接上述第2布帛與上述第1布帛,容易抑制兩布帛的位置偏離並可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的強度,容易維持上述口罩主體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對臉面的適合性,並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7]   上述第2布帛具有在朝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橫向延伸的下端緣中向上述肌膚相對面側回折的第1回折部,   上述第1回折部包覆上述第1布帛的樣態1~6的其中任一記載的口罩。
在上述下端緣附近,將上述第1布帛包覆於上述第2布帛,在上述下端緣附近,上述第1布帛直接接觸著用人的臉面困難,本創作的口罩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8]   上述第1布帛,具有在上述下端緣中向上述肌膚相對面側回折的第2回折部,   上述第1回折部的上述縱向的長度比上述第2回折部的上述縱向的長度長的樣態7記載的口罩。
由於上述下端緣附近的剛性增加,提升口罩主體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本創作的口罩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對臉面的適合性,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樣態9]   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縱向的中央部,具有朝上述橫向的至少一部份延伸的輔助壓花部的樣態1~8的其中任一記載的口罩。
藉上述輔助壓花部,進一步容易維持上述口罩主體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因此本創作的口罩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對臉面的適合性,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以下,針對本創作之口罩的較佳實施形態,一邊參閱圖示一邊詳細說明。並且,本創作中,尤其在不加以限制下,將「置於水平面上的對象物(例如,口罩等)從垂直方向的上方側朝對象物的厚度方向顯示」,僅單純稱為「平面顯示」,並稱該平面顯示的圖為「上視圖」。
針對本創作使用的各種方向等,尤其在不加以限制下,如下述。
本說明書中,「縱向」是指「平面顯示之矩形的對象物的上下的方向」,「橫向」是指「平面顯示之矩形的對象物的左右的方向」,「厚度方向」是指「相對於放置在水平面上之對象物的垂直方向」。該等的縱向、橫向及厚度方向是分別處於彼此正交的關係。   並且,「平面方向」是指對象物的縱向及橫向所構成的平面延伸的方向。
本說明書中,尤其在不加以限制下,在對象物(例如,口罩等)的厚度方向,稱「對象物的著用時,相對於著用人的肌膚面相對較近位側」為「肌膚相對面側」,稱「對象物的著用時,相對於著用人的肌膚面相對較遠位側」為「非肌膚相對面側」。並且,本說明書,將構成對象物的各種構件(例如,口罩主體、第1布帛、第2布帛等)的「肌膚相對面側的表面」及「非肌膚相對面側的表面」,僅單純稱為「肌膚相對面」及「非肌膚相對面」。
[實施形態]   第1圖是從非肌膚相對面S2側顯示本創作之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的上視圖。第2圖是從肌膚相對面S1側顯示本創作之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的上視圖。第3圖是沿著第1圖的Ⅲ-Ⅲ線的端面圖。第4圖是從側面顯示纖維素布帛9的肌膚相對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倍率為50倍)。第5圖是表示本創作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之著用狀態的模式圖。
如第1~3圖表示,本實施形態有關的口罩1,具備:口罩主體3,及從口罩主體3的兩側緣部3c、3c分別延伸出的掛耳部5、5。在著用人著用口罩1時,使口罩主體3與著用人的臉面相對地緊貼著,將掛耳部5分別掛於裝設在著用人的兩耳。
[口罩主體]   如第1及2圖表示,口罩主體3具有縱向(L)與橫向(C),在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下,於平面顯示在橫向(C)具有長尺寸矩形狀。並且,口罩主體3具備肌膚相對面S1與和肌膚相對面S1位在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S2。
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口罩主體3的基材片7具有形成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的一部份的纖維素布帛9(第1布帛)與形成非肌膚相對面S2的合成纖維布帛11(第2布帛)的2層構造。   本創作的第1布帛雖只要具有吸濕性,即可適當選擇通氣性或肌膚觸感良好的材料來形成,但尤其以例如編入條數80~120條的紗布、木棉布等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的織物、編物或不織布所構成的片材料形成為佳。
並且,本創作中,布帛具有吸濕性是在以下的場合。   以110℃將成為吸濕性之有無的評估對象的布帛的樣本真空乾燥24小時,測量絕對乾燥時的樣本的質量(W 0)。接著,將該樣本靜置於溫度20℃,調濕成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機內24小時,測量靜置後之樣本的質量(W 1)。在樣本的質量W 1>W 0的場合,評估該樣本相關的布帛具有吸濕性。
又,本創作的第2布帛,例如可從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仿黏型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習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片之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來形成。並且,本創作的第2布帛,雖可以是織物或編物所構成的片材料,但從該布帛的上端緣、下端緣分別不容易刺激著用人的臉面的觀點,以不織布所構成的片材料為佳。   又,構成該不織布片的合成纖維,舉例有:聚乙烯(PE)纖維、聚丙烯(PP)纖維等的聚烯烴系纖維、聚酯系纖維、尼龍等的聚醯胺系纖維等。如後述,構成口罩主體的基材片從較佳進行壓花處理的觀點,上述合成纖維是以熱熔敷性纖維為佳。
並且,構成口罩主體的基材片不限於上述構成,例如也可以在形成肌膚相對面的第1布帛與形成非肌膚相對面的第2布帛之間,間隔包括吸附微粒子的過濾功能及/或芳香劑、抗菌劑的中間片。或者,也可在第1布帛與第2布帛之間,間隔一片以上的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的織物、編物或不織布所構成的布帛。
本實施形態中,纖維素布帛9是以捻合複數纖維素系短纖維的紗線的編物而成的紗布所構成。纖維素布帛9的肌膚相對面T1是如第4圖表示,纖維素系短纖維的纖維端容易從該肌膚相對面T1朝厚度方向T突出,因該纖維端與著用人的肌膚接觸,會對著用人賦予刺痛感等的刺激。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中,合成纖維布帛11是藉長纖維的仿黏型不織布所構成。合成纖維布帛11是與纖維素布帛9不同,其纖維端從合成纖維布帛11的表面(肌膚相對面或非肌膚相對面)從厚度方向T突出困難。因此,合成纖維布帛11即使與著用人的肌膚接觸,對著用人不會有造成刺痛感等的刺激之虞。   並且,本說明書中,短纖維是平均纖維長為0.5~100mm的纖維。又,長纖維是平均纖維長超過100mm,在其中包含有連續纖維。
本創作中,熱熔敷性纖維等的合成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之中,除漿料以外的例如再生纖維素纖維及半合成纖維的平均纖維長是根據JIS L 1015:2010的附屬書A的「A7.1纖維長測量」的「以在附有A7.1.1 A法(標準法)刻度的玻璃板上測量各纖維長度的方法」來測量。   並且,上述方法是相當於1981年發行的ISO 6989的測試方法。
本創作中,第1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是比第2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多。並且,第1布帛及第2布帛是可藉以下的方法評估分別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條數。   從第1布帛與第2布帛分別切出10mm×10mm的樣本,在各個樣本中,以電子顯微鏡觀察第1布帛的肌膚相對面與第2布帛的非肌膚相對面,以目視計算可獲得從各樣本表面朝厚度方向突出之纖維端的條數。
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具有朝橫向(C)延伸的上端緣3a及下端緣3b。又,口罩主體3具有從上端緣3a全區域朝縱向(L)向10mm下方延伸的矩形區域的上端緣部3A。此外,口罩主體3在橫向(C)的兩側部分別具有沿著縱向(L)延伸的側緣部3c。本實施形態中,側緣部3c、3c分別的橫向(C)的長度為10mm,但是本創作的側緣部的橫向的長度是可在5mm~20mm左右的範圍內適當變更。在口罩主體3的側緣部3c、3c分別配設有後述的側片13。並且,口罩主體3的側緣部3c、3c分別被區劃為形成有後述之缺口部15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與未形成有該缺口部15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
本創作中,口罩主體的縱向的尺寸,即上端緣與下端緣的長度在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即非展開狀態中,以60mm~100mm左右為佳,口罩主體的橫向的尺寸為140~180mm左右。如以上構成口罩主體的縱向及橫向的尺寸時,以可充分包覆大人之著用人的標準大小的臉頰及下顎的部份的點為佳。
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具有在著用時,朝非肌膚相對面S2側***用的褶狀構造P。   更具體而言,如第3圖表示,在構成口罩主體3的基材片7,從口罩主體3的上端緣3a的近位側,形成有第1摺痕部27a與第2摺痕部27b與第3摺痕部27c。第1摺痕部27a~第3摺痕部27c分別的構成乃至位置關係在口罩主體3的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即非展開狀態下是如下述。
第1摺痕部27a,包括:第1基部21a;第1基部21a與第1頂部23a之間的下擺部S3;第1頂部23a;及第1頂部23a與第2基部21b之間的下擺部S4。在第1摺痕部27a中,第1頂部23a是比上端緣3a更位在下端緣3b側。並且,在第1摺痕部27a中,下擺部S3的縱向(L)的長度比下擺部S4的縱向(L)的長度短。
第2摺痕部27b,包括:第2基部21b;第2基部21b與第2頂部23b之間的下擺部S5;第2頂部23b;及第2頂部23b與第3基部21c之間的下擺部S6。第2摺痕部27b比第1摺痕部27a更位於非肌膚相對面S2側。並且,在第2摺痕部27b中,第2頂部23b是比第1摺痕部27a的第1頂部23a進一步位在下端緣3b側,第2基部21b是比第1摺痕部27a的第1基部21a進一步位在下端緣3b側。又,在第2摺痕部27b中,下擺部S5的縱向(L)的長度比下擺部S6的縱向(L)的長度短。
第3摺痕部27c,包括:第3基部21c;第3基部21c與第3頂部23c之間的下擺部S7;第3頂部23c;第3頂部23c與底部25之間的下擺部S8;底部25;底部25與第4基部21d之間的下擺部S9;及第4基部21d。第3摺痕部27c比第2摺痕部27b更位於非肌膚相對面S2側。並且,在第3摺痕部27c中,第3頂部23c是比第2摺痕部27b的第2頂部23b進一步位在下端緣3b側,第3基部21c是比第2摺痕部27b的第2基部21b進一步位在下端緣3b側。又,在第3摺痕部27c中,第4基部21d是比第3基部21c更位於下端緣3b側。又,第3摺痕部27c中,底部25是比口罩主體3的下端緣3b更位於上端緣3a側,且比第4基部21d更位於下端緣3b側。並且,在第3摺痕部27c中,下擺部S7的縱向(L)的長度與下擺部S9的縱向(L)的長度的和是比下擺部S8的縱向(L)的長度短。
另外,口罩主體3,包括:上端緣3a與第1基部21a之間的第1基底部S10、第4基部21d與下端緣3b之間的第2基底部S11。   如上述,藉上述第1摺痕部27a~第3摺痕部27c及第1基底部S10、第2基底部S11所形成的蛇腹狀的構造為口罩主體3的褶狀構造P。
口罩主體3在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使第1基底部S10與下擺部S3的至少一部份;下擺部S4與下擺部S5的至少一部份;下擺部S6與下擺部S7的至少一部份;下擺部S9與第2基底部S11的至少一部份分別重疊回折層疊,藉此在厚度方向T,具有扁平的構造。
另一方面,口罩主體3在口罩1的著用狀態下,如第4圖表示,對應著用人的下顎的長度將口罩主體3的下端緣3b朝縱向(L)的下方拉扯延伸,並使得口罩主體3朝非肌膚相對面S2側***,變形為Ω形狀。本實施形態是在口罩1的著用狀態下,下擺部S8為最***的面,配置在對應著用人的鼻子的前端或嘴邊的位置。
再者,本創作的口罩主體的褶狀構件不限於如上述,在著用時,只要口罩主體構成可朝非肌膚相對面側***,即可適當變更其摺痕的數量或摺痕的方向等的具體構成。
[缺口部]   如第1圖及第2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在比縱向中央軸線C L更位於下方的位置具有缺口部15。缺口部15具有朝著口罩主體3的橫向(C)的中央部形成凹陷的形狀,更具體而言隨著從兩側緣部3c、3c分別朝橫向(C)的內方依序成為窄幅的大致V字型。口罩主體3具有缺口部15,藉此在口罩1的使用時,使得該缺口部15容易成為兩側緣部3c、3c分別之誘導變形的起點,因此提升上述兩側緣部3c、3c分別與著用人之臉面的密接性,可提升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
缺口部15是在口罩主體3的兩側緣部3c、3c的分別中,藉著將纖維素布帛9裁斷成大致V字型,並熔斷合成纖維布帛11所形成。
並且,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被區劃為形成有缺口部15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與未形成有該缺口部15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
再者,本創作的缺口部不限於上述構成,也可以是單數或複數的直線形、曲線狀等的各種習知的形狀。又,本創作的缺口部也可以僅藉著裁斷基材片來設置,在該基材片由複數片構成的場合,也可藉著裁斷及壓接來形成構成該基材片的片彼此。
[側片、壓花部、回折部]   如第1及2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是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具有包覆兩側緣部3c、3c分別的肌膚相對面S1及非肌膚相對面S2的側片13。側片13是以分別夾持著由纖維素布帛9及合成纖維布帛11的兩層構造所成的口罩主體3之基材片7的兩側緣部3c、3c的狀態配設。   並且,本創作的側片不限於上述構成,也可以在口罩主體的至少兩側緣部分別的缺口部形成區域中,由從非肌膚相對面側及肌膚相對面側包覆缺口部的布帛構成即可。
又,構成側片的布帛是與構成口罩主體的第2布帛同樣,例如可從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仿黏型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習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片之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來形成。並且,構成本創作的側片的布帛,雖可以是織物或編物所構成的片材料,但從側片不容易刺激著用人的臉面的觀點,以不織布構成的片材料為佳。
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之中,具有沿著縱向(L)延伸的壓花部29。更具體而言,壓花部29是在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中,於厚度方向T將構成口罩主體3的基材片7,即纖維素布帛9及合成纖維布帛11,與側片13藉壓花所形成。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壓花部29雖是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之中分別配置有兩列,但本創作中,不限於此構成,也可由一列或三列以上所形成。
又,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中,不具有壓花部29。
本實施形態中,兩側緣部3c、3c分別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的剛性比兩側緣部3c、3c分別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的剛性低。   並且,兩側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及缺口部非形成區域分別的剛性值雖尤其不加以限制,但剛性值在彎曲剛性測試,亦即從測量對象的片材裁出預定尺寸(例如,100mm×100mm)的測試片之後,可藉著使用純彎曲測試機 KES FB-2(KATO TECH股份公司製)測量對應該測試片之各種方向(即,對應測量對象構件之縱向的方向)的缺口部形成區域或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位置的彎曲剛性來獲得。
如第3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基材片7的合成纖維布帛11具有在朝口罩主體3的橫向(C)延伸的下端緣3b向肌膚相對面S1側回折的第1回折部31,構成使得該第1回折部31包覆纖維素布帛9。另外,纖維素布帛9具有在下端緣3b向肌膚相對面S1側回折的第2回折部33。   並且,合成纖維布帛11的第1回折部31的縱向(L)的長度L1構成比纖維素布帛9的第2回折部33的縱向(L)的長度L2長。
又,合成纖維布帛11的第1回折部31與纖維素布帛9的第2回折部33皆是在口罩主體3的下端緣3b附近被壓花部35所固定。   並且,本創作的第2布帛的第1回折部與第1布帛的第2回折部也可以HMA等的黏著劑固定。
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表示,口罩主體3進一步在縱向(L)的中央部,具有朝橫向(C)延伸的輔助壓花部37。更具體而言,輔助壓花部37是藉著在第2摺痕部27b的下擺部S6的口罩1之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下,不與下擺部S5重疊的部份中,進行構成口罩主體3的基材片7,即纖維素布帛9及合成纖維布帛11的壓花所形成。
[鼻蓋部]   如第2圖及第3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在比纖維素布帛9更近肌膚相對面S1側,具有從上端緣部3A朝縱向(L)延伸的鼻蓋部39。設鼻蓋部39的縱向(L)的長度為L3時,L3為口罩1的著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之口罩主體3的縱向(L)的長度的30%左右。   鼻蓋部39,具有:在口罩主體3的上端緣部3A中藉熱融型黏合劑固定的固定端38,及在固定端38的下方朝著橫向(C)延伸的自由端40。在口罩1的使用時,鼻蓋部39的固定端38的橫向(C)的中央部份與著用人的鼻根部份,自由端40的橫向(C)的中央部份與著用人的鼻子前端部份,分別地容易抵接。並且,本創作之鼻蓋部對口罩主體的上端緣部的接合形態不限於上述,也可藉熱熔敷等其他的接合形態來接合。
鼻蓋部39是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在著用人著用口罩1時,構成與著用人的鼻子抵接。   構成本創作的鼻蓋部的合成纖維布帛是與構成口罩主體的第2布帛同樣,例如可在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仿黏型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習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片之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形成。
再者,本創作的鼻蓋的縱向的長度不限於上述,可以是口罩主體的縱向長度的至少30%的長度,較佳為口罩主體的縱向長度的30~80%的長度,進一步較佳為口罩主體的縱向長度的30~60%的長度,最佳為口罩主體的縱向長度的30~50%的長度。鼻蓋的縱向長度的較佳範圍的下限值從更為容易抑制第1布帛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的觀點,該上限值是由鼻蓋部與著用人的嘴邊抵接而對著用人不易產生違和感的觀點來決定。   並且,本創作的鼻蓋為進一步容易抑制第1布帛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從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的觀點,以口罩主體的褶狀構造中,超過第1基底部的下端緣側的端部延伸為佳。
[保持構件]   如第1圖~第4圖表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口罩主體3具有設置在上端緣3a側,以預定的形狀保持上端緣3a的一部份的保持構件41。保持構件41是配置在合成纖維布帛11與纖維素布帛9之間,藉配置在周圍的壓花部43固定使其位置不偏離。
本創作的保持構件是以具有薄板矩形形狀,以撓性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塑膠)等形成為佳。保持構件41為著用人可容易彎曲,且一旦變形成預定形狀時,只要不再施加外力即可保持其預定的形狀。因此,著用人在著用口罩1之後使得保持構件41配合鼻子的形狀變形時,保持構件41可以使口罩主體3的上端緣3a的附近配合著用人的鼻子形狀的狀態保持。藉此,保持構件41可抑制在上端緣3a與著用人的臉面之間產生間隙。
[掛耳部]   掛耳部是以彈性可伸縮為佳,可藉不織布或織布、塑膠膜、橡膠帶等習知的材料形成。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口罩1的作用。   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在上述折狀構造P及兩側緣部3c、3c分別之中,藉著沿縱向(L)延伸的壓花部29,在使用時,容易維持口罩主體3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並且,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3c分別之中具備缺口部15,藉以使缺口部15成為變形誘導的起點,在使用時,容易提升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藉著構成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一部份的纖維素布帛9一邊確保口罩主體3的吸濕性,一邊具備有上述構成的鼻蓋部39,藉此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合成纖維布帛11多,在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時容易抑制對該臉面容易造成刺激的纖維素布帛9與著用人的臉面,尤其是鼻子部份的直接接觸。   更具體而言,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的一部份是由纖維素布帛9所構成,因此藉著纖維素系纖維的吸濕性使著用人在口罩主體3內吐出的氣息容易地吸濕、蒸發,而不易悶熱。另一方面,構成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的一部份的纖維素布帛9,例如由紗布等、捻合纖維素系的短纖維之紗線的編物所構成的場合,該纖維素系短纖維的纖維端容易從該肌膚相對面T1朝著厚度方向T突出,而使得該纖維端與著用人的肌膚接觸,造成對著用人刺痛感等的刺激。但是,口罩主體3在預定的位置,具有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的鼻蓋部39,可藉此不易使著用人感覺該刺痛感等的刺激或違和感。   根據上述,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可一邊提升口罩1的吸濕性,容易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而具優異裝戴感。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在口罩主體3中,具備保持構件41,在設有該保持構件41的部份口罩主體3尤其容易與著用人的鼻根部份密接。並藉著保持構件41的剛性,在設有該保持構件41的部份中,透過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對於著用人的鼻根部份造成磨擦等,尤其容易對著用人造成刺激。為此,如本實施形態,設有鼻蓋部39以包覆保持構件41時,可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由於鼻蓋部39與褶狀構造P是位在上述的位置關係,因此容易抑制纖維素布帛9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為構成口罩主體3的肌膚相對面S1的一部份的布帛是由纖維素布帛所構成,因此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的吸濕性。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藉褶狀構造P及具有上述構成的壓花部29,在使用時,容易維持口罩主體3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並且口罩主體3具備缺口部15,藉以使該缺口部15成為變形誘導的起點,在使用時,容易提升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為口罩主體3在至少兩側緣部3c分別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中,具備從非肌膚相對面S2側及肌膚相對面S1側包覆缺口部15的側片13,因此容易抑制缺口部15與著用人的臉面直接接觸,並且缺口部形成區域17的剛性構成比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的剛性低,因此即使缺口部形成區域17接觸著用人的臉面,容易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   根據上述,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在使用時,一邊容易提升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中,缺口部形成區域17不具有壓花部,因此即使該缺口部形成區域17與著用人的臉面接觸,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對著用人的臉面也不易造成刺激,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的臉面的違和感。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中,纖維素布帛9為織物因此一邊維持吸濕性一邊具有通氣性而不易悶熱。並且,口罩主體3在兩側緣部3c分別的缺口部15中,熔斷合成纖維布帛11,因此在熔斷部份中熔接合成纖維布帛11與纖維素布帛9,容易抑制兩布帛的位置偏離並可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1的強度,容易維持口罩主體3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因此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並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中,在口罩主體3的下端緣3b附近,將纖維素布帛9包覆於合成纖維布帛11,因此在下端緣3b附近,纖維素布帛9直接接觸著用人的臉面困難。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更為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藉口罩主體3的第2回折部33,使下端緣3b附近的剛性增加來提升口罩主體3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並確保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藉輔助壓花部37進一步容易維持口罩主體3之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更為確實容易地確保口罩主體3對臉面的適合性,更確實容易地抑制著用人之臉面的違和感。
並且,本創作相關的口罩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或例示性記載,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目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適當組合與變更等。   又,本創作中,「第1」、「第2」等的序號為區別賦予該序號的事項,並非意味著各事項的順序或優先度、重要度等。
1‧‧‧口罩
3‧‧‧口罩主體
3a‧‧‧上端緣
3A‧‧‧上端緣部
3b‧‧‧下端緣
3c‧‧‧側緣部
5‧‧‧掛耳部
7‧‧‧基材片
9‧‧‧纖維素布帛
11‧‧‧合成纖維布帛
13‧‧‧側片
15‧‧‧缺口部
17‧‧‧缺口部形成區域
19‧‧‧缺口部非形成區域
21a‧‧‧第1基部
21b‧‧‧第2基部
21c‧‧‧第3基部
21d‧‧‧第4基部
23a‧‧‧第1頂部
23b‧‧‧第2頂部
23c‧‧‧第3頂部
25‧‧‧底部
27a‧‧‧第1摺痕部
27b‧‧‧第2摺痕部
27c‧‧‧第3摺痕部
29‧‧‧壓花部
31‧‧‧第1回折部
33‧‧‧第2回折部
35‧‧‧壓花部
37‧‧‧輔助壓花部
38‧‧‧固定端
39‧‧‧鼻蓋部
40‧‧‧自由端
41‧‧‧保持構件
43‧‧‧壓花部
S1‧‧‧肌膚相對面
S2‧‧‧非肌膚相對面
S3~S9‧‧‧下擺部
P‧‧‧褶狀構造
L1‧‧‧第1回折部31的縱向(L)的長度
L2‧‧‧第2回折部33的縱向(L)的長度
L3‧‧‧鼻蓋部39的縱向(L)的長度
第1圖是從非肌膚相對面S2側顯示本創作之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的上視圖。   第2圖是從肌膚相對面S1側顯示本創作之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的上視圖。   第3圖是沿著第1圖的Ⅲ-Ⅲ線的端面圖。   第4圖是從側面顯示纖維素布帛9的肌膚相對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倍率為50倍)。   第5圖是表示本創作實施形態相關的口罩1之著用狀態的模式圖。

Claims (9)

  1. 一種口罩,具備:口罩主體,具有縱向及橫向,及掛耳部,分別從沿著上述縱向延伸的上述口罩主體的兩側緣部分別延伸出,   上述口罩主體具備肌膚相對面與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在使用時,具有朝非肌膚相對面側***用的褶狀構造,   上述口罩主體包括構成上述肌膚相對面的一部份並具吸濕性的第1布帛與構成上述非肌膚相對面的第2布帛,上述第1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比上述第2布帛的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端的數量多,   上述口罩主體是包覆著用人的鼻子的由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的鼻蓋部,具有從上述口罩主體的沿著上述橫向延伸的上端緣部,朝上述縱向延伸至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縱向的至少30%的長度為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褶狀構造具備分別構成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上端緣部及下端緣的第1基底部與第2基底部,及該等之間的摺痕部,   上述鼻蓋部是在上述縱向,跨上述第1基底部的上述下端緣側的端部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第1布帛為纖維素布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口罩主體是在上述兩側緣部的分別之中,具備:形成有朝上述橫向的中央部呈凹陷之缺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及未形成有上述缺口部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   上述口罩主體,至少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中,具有從非肌膚相對面側及肌膚相對面側包覆上述缺口部的側片,   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中,具有沿著上述縱向延伸的壓花部,   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是比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中,不具有上述壓花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第1布帛為織物,   上述第2布帛為合成纖維布帛所構成,   上述口罩主體是在上述兩側緣部分別的上述缺口部中,熔斷上述第2布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第2布帛具有在朝上述口罩主體的上述橫向延伸的下端緣中向上述肌膚相對面側回折的第1回折部,   上述第1回折部包覆上述第1布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第1布帛具有在上述下端緣中向上述肌膚相對面側回折的第2回折部,   上述第1回折部的上述縱向的長度比上述第2回折部的上述縱向的長度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口罩,其中,上述口罩主體在上述縱向的中央部,具有朝上述橫向的至少一部份延伸的輔助壓花部。
TW107207166U 2017-07-28 2018-05-31 Mask TWM5759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3486 2017-01-12
JP2017003486U JP3212967U (ja) 2017-07-28 2017-07-28 マ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5974U true TWM575974U (zh) 2019-04-01

Family

ID=60037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7166U TWM575974U (zh) 2017-07-28 2018-05-31 Mask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12967U (zh)
KR (1) KR20190000374U (zh)
CN (1) CN208821776U (zh)
TW (1) TWM57597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4579B2 (ja) * 2018-04-13 2023-04-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7100611B2 (ja) * 2019-08-22 2022-07-13 伊藤忠リーテイルリンク株式会社 衛生マスク
JP7113863B2 (ja) * 2020-03-27 2022-08-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US20220117331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Raytheon Company Augmented face mask
CN112602970B (zh) * 2020-12-21 2023-08-08 厦门蓝星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型医用外科口罩生产工艺
WO2022269746A1 (ja) * 2021-06-22 2022-12-29 株式会社Roki マス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2092B2 (ja) 2012-08-06 2016-08-17 サンエムパッケージ 株式会社 マ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12967U (ja) 2017-10-12
CN208821776U (zh) 2019-05-07
KR20190000374U (ko) 201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5974U (zh) Mask
TWI769283B (zh) 口罩
TWI693902B (zh) 用後即棄式口罩
KR100439481B1 (ko) 개인용호흡보호장치및그제조방법
JP5694812B2 (ja) 機能性シートを収容可能なマスク
KR102498457B1 (ko) 일회용 마스크
JP6068135B2 (ja) マスク
JP6038071B2 (ja) マスク
JP4594180B2 (ja) マスク
TWM576057U (zh) Mask
JP2007021031A (ja) 立体マスク
WO2011116173A2 (en) Mask with leak preventing section
WO2017110943A1 (ja) マスク
JP2007021025A5 (zh)
JP2008054767A (ja) 衛生マスク
JP2007021030A (ja) マスク
JP3167627U (ja) 呼気上方漏出防止のためのマスク用添設部材および該部材を設けてなるマスク。
JP5268432B2 (ja) 吸収性コア、及びこれを収容するマスク
JP3131051U (ja) マスク
JP2012205926A (ja) マスク
JP2019183354A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3203072U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7514617B2 (ja) マスク
KR20210109811A (ko) 부직포와 스탬플러를 이용한 간편 일회용 마스크 제조 방법
JP7475654B2 (ja) マス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