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575U -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575U
TWM552575U TW106211081U TW106211081U TWM552575U TW M552575 U TWM552575 U TW M552575U TW 106211081 U TW106211081 U TW 106211081U TW 106211081 U TW106211081 U TW 106211081U TW M552575 U TWM552575 U TW M55257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quality
notification device
quality notification
air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o Jan Mou
Chi Feng Huang
Yung Lung Han
Chang Yen Tsai
Hsuan Kai Chen
Wei Mi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1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575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575U/zh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本案關於一種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尤指一種能夠及時且隨地通報空氣品質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目前人類在生活上對環境空氣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重視,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PM2.5、一氧化氮、一氧化硫等等氣體,環境中這些氣體暴露會影響人體健康,嚴重的甚至危害到生命。因此環境空氣品質好壞紛紛引起各國重視,為目前急需要去重視的課題。
如何確認空氣品質的好壞,利用一種感測器來監測周圍環境氣體是可行的,若又能即時提供監測資訊,警示處在環境中的人,能夠即時預防或逃離,避免遭受環境中的氣體暴露造成人體健康影響及傷害,利用感測器來監測周圍環境可說是非常好的應用。
另外,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雖目前有大型環境監測基地台作監測,但監測結果只能針對監測基地台的周圍區域的環境空氣品質作監測,對於人類處於之近身環境空氣品質無法有效精確作監測,例如,室內空氣品質、身旁周圍的空氣品質就無法有效快速作監測,所以目前的空氣品質監測無法做到隨時隨地有效地偵測。
由於目前的空氣品質監測系統無法做到隨時隨地的測量,執行改善空氣品質的作業,也無法得知空氣品質是否真的有改善,改善程度也無法確認,若空氣品質已改善,無法馬上確認的話,改善空氣品質的作業不斷地重複執行,不僅做無用功,還非常的浪費能源。
有鑑於此,要如何能夠隨時隨地的即時監測,以提供更精準及時的空氣品質監測資訊,並啟動空氣品質通報機制及空氣品質處理機制等問題,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包含:一致動感測模組,包含有一傳感器及一致動器,該致動器鄰設於該傳感器,該傳感器感測該致動器傳輸之氣體,以產生一空氣品質資訊;以及一第一通信模組,電連接該致動感測模組,接收該空氣品質資訊,用以傳遞該空氣品質資訊。
1‧‧‧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10‧‧‧致動感測模組
11‧‧‧傳感器
13‧‧‧致動器
13’‧‧‧流體致動器
130‧‧‧第一腔室
131‧‧‧進氣板
131a‧‧‧進氣孔
131b‧‧‧匯流排孔
131c‧‧‧中心凹部
132‧‧‧共振片
132a‧‧‧可動部
132b‧‧‧固定部
132c‧‧‧中空孔洞
133‧‧‧壓電致動器
1331‧‧‧懸浮板
1331a‧‧‧凸部
1331b‧‧‧第二表面
1331c‧‧‧第一表面
1332‧‧‧外框
1332a‧‧‧第二表面
1332b‧‧‧第一表面
1332c‧‧‧導電接腳
1333‧‧‧支架
1333a‧‧‧第二表面
1333b‧‧‧第一表面
1334‧‧‧壓電片
1335‧‧‧空隙
134a、134b‧‧‧絕緣片
135‧‧‧導電片
135a‧‧‧導電接腳
h‧‧‧間隙
20‧‧‧第一通信模組
30、91‧‧‧微處理器
40、92‧‧‧電源
50、90‧‧‧顯示單元
6、7‧‧‧電子裝置
60‧‧‧第三通信模組
8‧‧‧空氣品質處理裝置
80‧‧‧第二通信模組
9‧‧‧可攜式電子裝置
第1圖所示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2圖所示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3圖所示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4圖所示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5圖所示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6A及6B圖所示分別為本案之致動器採用流體致動器於不同視角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7圖所示為第6A及6B圖所示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8圖所示為本案之致動器採用流體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9A至9E圖所示為本案之致動器採用流體致動器作動之流程結構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所示,其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包括有一致動感測模組10及一第一通信模組20,該第一通信模組20電連接該致動感測模組10;該致動感測模組10具有一傳感器11及一致動器13,該傳感器11鄰近設置該致動器13,該致動器13將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外的空氣吸入,並傳輸至該傳感器11,該傳感器11檢測該致動器13所輸送之空氣,以產生一空氣品質資訊,並傳遞該空氣品質資訊給該第一通信模組20,使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可藉由該第一通信模組20向外傳輸該空氣品質資訊。
請繼續參閱第1圖,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更包含有一微處理器30,該微處理器30電連接該致動感測模組10,接收該空氣品質資訊,亦可驅動該控制該致動器13。
請參閱第2圖所示,其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處理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空氣品質通報處理裝置1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惟空氣品質通報處理裝置1更包含了一電源40,該電源40電連接該微處理器30,來提供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作動之電力,其中該電源40可為但不限為一石墨烯電池。
上述之微處理器30可為一特殊應用晶片(ASIC),該微處理器30之另一實施態樣可與該第一通信模組20整合為一系統單晶片(SOC)。
請繼續參閱第3圖所示,其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三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可通過該第一通信模組20與另一電子產品6之一第三通信模組60連接,該第一通信模組20與該第三通信模組60為相同規範之通信模組,其中,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將空氣品質資訊通過該第一通信模組20傳遞至該電子產品6之該第三通信模組60,令使用者可通過電子裝置6確認空氣品質。
上述之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的該第一通信模組20與該電子裝置6的該第三通信模組60可為無線通信傳輸模組,無線通信傳輸模組主要可採用zigbee,z-wave,RF,藍牙,wifi,EnOcean等技術以進行無線通信傳輸作業,並不以此為限。此外,該第一通信模組20與該第三通信模組60亦可為有線通信傳輸模組,有線通信傳輸模組主要可採用USB、RS485、RS232、Modbus、KNX等通訊接口來進行有線通信傳輸作業,均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4圖所示,其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處理裝置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且此實施例係與前述該等實施例大致相仿,惟本實施例之第一通信模組20具體實施方式為一有線通信傳輸模組,主要可採用USB、RS485、RS232、Modbus、KNX等通訊接口來進行有線通信傳輸作業, 並透過該有線通信傳輸模組電連接一電子裝置7,該電子裝置7接該第一連接模組20時,該電子裝置7的一電源(未圖示)能夠提供電力給該空氣品質偵測裝置1,使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順利作動,並且通過連接該第一通信模組20接收該空氣品質資訊,讓使用者可通過該電子裝置7的顯示單元(未圖示)觀察該空氣品質資訊。
上述之該電子裝置7可為固定式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或可攜式電子裝置,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或是為穿戴式裝置,如手錶、智慧手環、智慧眼鏡等具有顯示功能之電子裝置,均不以此為限;透過上述電子裝置7提供電力至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使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能夠透過使用者手邊的電子裝置7以取得作動的電力,並於作動後提供空氣品質資訊給電子裝置7,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取得空氣品質資訊。
此外,上述的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可設置於一承載件(未圖示)上,該乘載件可為一帽子、一眼鏡、一項鍊、一耳環、一耳機、一衣服、一口袋、一褲子、一手錶、一手環、一手機、一行動電源、一手機吊飾、一手機保護殼、一口罩、一皮夾、一皮包、一鞋子、一鑰匙圈、一皮帶的其中之一,為使用者外出時經常會配戴、攜帶的物品,將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設置於經常使用的物品上,不僅能夠增加美觀,更可增加實用性,且不會增加使用者的負擔,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出門時卻未攜帶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而無法偵測空氣品質的困擾。再者,本案的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亦可嵌設於該承載件內,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5圖所示,其為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之第五較佳實施例,其與前述該等實施例大致相仿,惟本實施例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係設置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9內,該可攜式電子裝置9更包含了一顯示單元 90、一微處理器91及一電源92,如圖所示,微處理器91電連接於該致動感測模組10,接收該空氣品質資訊,亦可驅動控制該致動器13,電源92電連接微處理器91,來提供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作動的電力,該顯示單元90電連接該微處理器91,用以接收該微處理器91傳遞的空氣品質資訊,並由顯示單元90顯示供使用者參考。
本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可為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或是亦可為一穿戴式裝置,如手錶、智慧手環或智慧眼鏡等,並不以此為限,透過將致動感測模組1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結合,當使用者攜帶可攜式電子裝置9,便可通過致動感測模組10檢測使用者周圍的空氣品質,並由可攜式電子裝置9即時顯示目前的空氣品質狀況,讓使用者判斷空氣品質是否有危害人體之虞。
上述之空氣品質資訊包含有一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懸浮微粒(PM10)濃度、臭氧(O3)濃度、揮發性有機物(VOC)濃度、二氧化硫濃度、二氧化氮、濃度、濕度等資訊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此外,空氣品質資訊更可包含有病毒資訊、細菌資訊、微生物資訊等資訊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承上所述,使用者通過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獲得空氣品質資訊後,確認其周遭的空氣品質是否良好或危害人體,當空氣品質不良或是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可藉由該第一通信模組20傳遞該空氣品質資訊至一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之一第二通信模組80,並依據該空氣品質資訊的內容啟動、控制該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改善空氣品質。
其中,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可為一空氣清淨機、一除濕機、一排風扇、電動門、一電動窗、一自動清潔機器人、一空氣調節機...等,但不以此為限,藉由空氣品質處理裝置的啟動,能夠及時地改善使用者周圍 的空氣品質,且當使用者周圍空氣品質改善後,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0收到空氣品質通報裝置1傳遞的空氣品質資訊後,能夠馬上停止作動,避免無用功、浪費能源。
再者,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的第二通信模組80收到空氣品質資訊後,即可執行一智能家電處理機制,其中,空氣品質處理裝置8係可為但不限為智能家電,智能家電處理機制為啟動該至少一智能家電,智能家電可為一空氣清淨機、一除濕機、一排風扇、電動門、一電動窗、一自動清潔機器人、一空氣調節機...等,但不以此為限,透過一或複數個智能家電同時作動來改善空氣品質,例如:同時將電動門、電動窗閉合,並啟動空氣清淨機來改善懸浮微粒或細懸浮微粒等。
請參閱第6A圖、第6B圖所示,致動器13為一流體致動器13’做說明,以下說明以流體致動器13’同等代表此致動器13。本案之流體致動器13’可為一壓電致動泵浦之驅動結構,或者一微機電系統(MEMS)泵浦之驅動結構。本實施例以下就以壓電致動泵浦之流體致動器13’之作動來說明:又請參閱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流體致動器13’包括進氣板131、共振片132、壓電致動器133、絕緣片134a、134b及導電片135等結構,其中壓電致動器133對應於共振片132而設置,並使進氣板131、共振片132、壓電致動器133、絕緣片134a、導電片135及另一絕緣片134b等依序堆疊設置,其組裝完成之剖面圖係如第8圖所示。
於本實施例中,進氣板131具有至少一進氣孔131a,其中進氣孔131a之數量以4個為較佳,但不以此為限。進氣孔131a係貫穿進氣板131,用以供流體自裝置外順應大氣壓力之作用而自該至少一進氣孔131a流入流體致動器13’之中。進氣板131上具有至少一匯流排孔131b,用以與進 氣板131另一表面之該至少一進氣孔131a對應設置。於匯流排孔131b的中心交流處係具有中心凹部131c,且中心凹部131c係與匯流排孔131b相連通,藉此可將自該至少一進氣孔131a進入匯流排孔131b之流體引導並匯流集中至中心凹部131c,以實現流體傳遞。於本實施例中,進氣板131具有一體成型的進氣孔131a、匯流排孔131b及中心凹部131c,且於中心凹部131c處即對應形成一匯流流體的匯流腔室,以供流體暫存。於一些實施例中,進氣板131之材質可為例如但不限於不鏽鋼材質所構成。於另一些實施例中,由該中心凹部131c處所構成之匯流腔室之深度與匯流排孔131b之深度相同,但不以此為限。共振片132係由一可撓性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且於共振片132上具有一中空孔洞132c,係對應於進氣板131之中心凹部131c而設置,以使流體流通。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共振片132係可由一銅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
壓電致動器133係由一懸浮板1331、一外框1332、至少一支架1333以及一壓電片1334所共同組裝而成,其中,該壓電片1334貼附於懸浮板1331之第一表面1331c,用以施加電壓產生形變以驅動該懸浮板1331彎曲振動,以及該至少一支架1333係連接於懸浮板1331以及外框1332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該支架1333係連接設置於懸浮板1331與外框1332之間,其兩端點係分別連接於外框1332、懸浮板1331,以提供彈性支撐,且於支架1333、懸浮板1331及外框1332之間更具有至少一空隙1335,該至少一空隙1335係與流體通道相連通,用以供流體流通。應強調的是,懸浮板1331、外框1332以及支架1333之型態及數量不以前述實施例為限,且可依實際應用需求變化。另外,外框1332係環繞設置於懸浮板1331之外側,且具有一向外凸設之導電接腳1332c,用以供電連接之用,但不以此為限。
懸浮板1331係為一階梯面之結構(如第7圖所示),意即於懸浮板1331之第二表面1331b更具有一凸部1331a,該凸部1331a可為但不限為一圓形凸起結構。懸浮板1331之凸部1331a係與外框1332之第二表面1332a共平面,且懸浮板1331之第二表面1331b及支架1333之第二表面1333a亦為共平面,且該懸浮板1331之凸部1331a及外框1332之第二表面1332a與懸浮板1331之第二表面1331b及支架1333之第二表面1333a之間係具有一特定深度。懸浮板1331之第一表面1331c,其與外框1332之第一表面1332b及支架1333之第一表面1333b為平整之共平面結構,而壓電片1334則貼附於此平整之懸浮板1331之第一表面1331c處。於另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331之型態亦可為一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331、支架1333以及外框1332係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且可由一金屬板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不鏽鋼材質所構成。又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壓電片1334之邊長係小於該懸浮板1331之邊長。再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壓電片1334之邊長係等於懸浮板1331之邊長,且同樣設計為與懸浮板1331相對應之正方形板狀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6A圖所示,流體致動器13’之絕緣片134a、導電片135及另一絕緣片134b係依序對應設置於壓電致動器133之下,且其形態大致上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33之外框1332之形態。於一些實施例中,絕緣片134a、134b係由絕緣材質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塑膠,俾提供絕緣功能。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片135可由導電材質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金屬材質,以提供電導通功能。於本實施例中,導電片135上亦可設置一導電接腳135a,以實現電導通功能。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8圖所示,流體致動器13’係依序由進氣板131、共振片132、壓電致動器133、絕緣片134a、導電片135及另一絕緣片134b等堆疊而成,且於共振片132與壓電致動器133之間係具有一間隙h,於本實施例中,係於共振片132及壓電致動器133之外框1332周緣之間的間隙h中填入一填充材質,例如但不限於導電膠,以使共振片132與壓電致動器133之懸浮板1331之凸部12331a之間可維持該間隙h之深度,進而可導引氣流更迅速地流動,且因懸浮板1331之凸部1331a與共振片132保持適當距離使彼此接觸干涉減少,促使噪音產生可被降低。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加高壓電致動器133之外框1332之高度,以使其與共振片132組裝時增加一間隙,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6A圖及第6B圖、第8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當進氣板131、共振片132與壓電致動器133依序對應組裝後,於共振片132具有一可動部132a及一固定部132b,可動部132a處可與其上的進氣板131共同形成一匯流流體的腔室,且在共振片132與壓電致動器133之間更形成一第一腔室130,用以暫存流體,且第一腔室130係透過共振片132之中空孔洞132c而與進氣板131之中心凹部131c處的腔室相連通,且第一腔室130之兩側則由壓電致動器133之支架1333之間的空隙1335而與流體通道相連通。
請參閱第6A圖、第6B圖、第8圖、第9A圖至第9E圖,本案之流體致動器13’之作動流程簡述如下。當流體致動器13’進行作動時,壓電致動器133受電壓致動而以支架1333為支點,進行垂直方向之往復式振動。如第9A圖所示,當壓電致動器133受電壓致動而向下振動時,由於共振片132係為輕、薄之片狀結構,是以當壓電致動器133振動時,共振片132亦會隨之共振而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即為共振片132對應中心凹部 131c的部分亦會隨之彎曲振動形變,即該對應中心凹部131c的部分係為共振片132之可動部132a,是以當壓電致動器133向下彎曲振動時,此時共振片132對應中心凹部131c的可動部132a會因流體的帶入及推壓以及壓電致動器133振動之帶動,而隨著壓電致動器133向下彎曲振動形變,則流體由進氣板13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31a進入,並透過至少一匯流排孔131b以匯集到中央的中心凹部131c處,再經由共振片132上與中心凹部131c對應設置的中空孔洞132c向下流入至第一腔室130中。其後,由於受壓電致動器133振動之帶動,共振片132亦會隨之共振而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如第9B圖所示,此時共振片132之可動部132a亦隨之向下振動,並貼附抵觸於壓電致動器133之懸浮板1331之凸部1331a上,使懸浮板1331之凸部1331a以外的區域與共振片132兩側之固定部132b之間的匯流腔室的間距不會變小,並藉由此共振片132之形變,以壓縮第一腔室130之體積,並關閉第一腔室130中間流通空間,促使其內的流體推擠向兩側流動,進而經過壓電致動器133之支架1333之間的空隙1335而向下穿越流動。之後,如第9C圖所示,共振片132之可動部132a向上彎曲振動形變,而回復至初始位置,且壓電致動器133受電壓驅動以向上振動,如此同樣擠壓第一腔室130之體積,惟此時由於壓電致動器133係向上抬升,因而使得第一腔室130內的流體會朝兩側流動,而流體持續地自進氣板13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31a進入,再流入中心凹部131c所形成之腔室中。之後,如第9D圖所示,該共振片132受壓電致動器133向上抬升的振動而共振向上,此時共振片132之可動部132a亦隨之向上振動,進而減緩流體持續地自進氣板13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31a進入,再流入中心凹部131c所形成之腔室中。最後,如第9E圖所示,共振片132之可動部132a亦回復至初始位置,由此實施 態樣可知,當共振片132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時,係可由其與壓電致動器133之間的間隙h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離,換句話說,於該兩結構之間設置間隙h可使共振片132於共振時可產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是以,在經此流體致動器13’之流道設計中產生壓力梯度,使流體高速流動,並透過流道進出方向之阻抗差異,將流體由吸入端傳輸至排出端,以完成流體輸送作業,即使在排出端有氣壓之狀態下,仍有能力持續將流體推入流體通道,並可達到靜音之效果,如此重覆第9A至9E圖之流體致動器13’作動,即可使流體致動器13’產生一由外向內的流體傳輸。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包括一致動感測模組及一第一通信模組,利用該致動感測模組汲取空氣品質通報裝置附近的空氣,並檢測後產生一空氣品質資訊,再透過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的顯示單元,或是連接手邊的一電子裝置,由該電子裝置的顯示單元,使得使用者能夠得知其當下所呼吸的空氣內含多少種氣體,是否有危害人體之虞,達到隨時隨地檢測空氣品質的功效;此外,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可連接一空氣品質處理裝置,當空氣品質變差時,能夠即時起動快速作出應對,使用空氣品質處理裝置改善當前的空氣情況,並且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能夠於該空氣品質處理裝置作動時,持續監測空氣品質,確認該空氣品質處理裝置對於空氣品質改善的效率,當空氣品質確實改善,且無法對人體造成危害時,能夠立即關閉該空氣品質處理裝置,避免浪費能源。此外,空氣品質通報裝置也可設置於一承載件上,該乘載件可為使用者經常配戴的飾品、電子裝置,讓使用者外出時配戴飾品或攜帶電子裝置時,便能一起帶上空氣品質通報裝置,降低遺忘攜帶空氣品質通報裝置的機率。因此,本案的空氣品質 通報裝置能夠隨時隨地監測空氣品質,並且能夠即時反映、處理、改善空氣品質,當空氣品質良好時,也可迅速關閉空氣品質處理裝置,節約能源。是以,本案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極具產業之價值,爰依法提出申請。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10‧‧‧致動感測模組
11‧‧‧傳感器
13‧‧‧致動器
20‧‧‧第一通信模組
30‧‧‧微處理器

Claims (30)

  1. 一種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包含:一致動感測模組,包含有一傳感器及一致動器,該致動器鄰設於該傳感器,該傳感器感測該致動器傳輸之氣體,以產生一空氣品質資訊;以及一第一通信模組,電連接該致動感測模組,接收該空氣品質資訊,用以傳遞該空氣品質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更包含有一微處理器,電連接該致動感測模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更包含一電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電源為一石墨烯電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第一通信模組為一無線通信傳輸模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第一通信模組為一有線通信傳輸模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透過該有線通信傳輸模組電連接一電子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電子裝置為一固定式電子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電子裝置為一可攜式電子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一手機、一平板電腦及一筆記型電腦的其中之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一穿戴式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穿戴式裝置為一手錶、一智慧手環及一智慧眼鏡的其中之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設置於一承載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承載件為一帽子、一眼鏡、一項鍊、一耳環、一耳機、一衣服、一口袋、一褲子、一手錶、一手環、一手機、一行動電源、一手機吊飾、一手機保護殼、一口罩、一皮夾、一皮包、一鞋子、一鑰匙圈、一皮帶的其中之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承載件為一可攜式電子裝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一手機、一平板電腦或一筆記型電腦的其中之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一穿戴式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該穿戴式裝置為一手錶、一智慧手環或一智慧眼鏡的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資訊為一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懸浮微粒(PM10)濃度、臭氧(O3)濃度、揮發性有機物(VOC) 濃度、二氧化硫濃度、二氧化氮濃度、濕度濃度、酒精濃度、氮氣濃度、甲醇濃度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致動器為一壓電致動泵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壓電致動泵浦包含有:一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構成一匯流腔室之一中心凹部,其中該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流體,該匯流排孔對應該進氣孔,且引導該進氣孔之流體匯流至該中心凹部所構成之該匯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對應於該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洞之周圍為一可動部;以及一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第一腔室,以使該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使流體由該進氣板之該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該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該中心凹部,再流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洞,以進入該第一腔室內,由該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之可動部產生共振傳輸流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壓電致動器包含有:一懸浮板,為正方形結構並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彎曲振動;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 至少一支架,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以及一壓電片,具有一邊長,該邊長為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之一邊長,且該壓電片為貼附於該懸浮板之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可藉由該第一通信模組傳遞該空氣品質資訊至一空氣品質處理裝置之一第二通信模組。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處理裝置為一排風扇、空氣清淨機、一除濕機、一電動門、一電動窗、一機器人、一空氣調節機的其中之一。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第二通信模組為一有線通信傳輸模組。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第二通信模組為一無線通信傳輸模組。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空氣品質處理裝置收到該空氣品質資訊後,以執行一智能家電處理機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空氣品質處理裝置為至少一智能家電,該智能家電處理機制係啟動該至少一智能家電。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智能家電為一空氣清淨機、一除濕機、一排風扇、一電動門、一電動窗、一自動清潔機器人、一空氣調節機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空氣品質通報裝置,其中該空氣品質資訊為病毒資訊、細菌資訊、微生物資訊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TW106211081U 2017-07-27 2017-07-27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M552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081U TWM552575U (zh) 2017-07-27 2017-07-27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081U TWM552575U (zh) 2017-07-27 2017-07-27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575U true TWM552575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081U TWM552575U (zh) 2017-07-27 2017-07-27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5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2289A (zh) * 2017-12-15 2019-06-2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微粒检测装置
TWI686147B (zh) * 2018-12-17 2020-03-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帽
CN111317214A (zh) * 2018-12-17 2020-06-2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帽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2289A (zh) * 2017-12-15 2019-06-2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微粒检测装置
TWI686147B (zh) * 2018-12-17 2020-03-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帽
CN111317214A (zh) * 2018-12-17 2020-06-2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1248A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I670691B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I656517B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I667636B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I652652B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I650545B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I642929B (zh) 致動傳感模組之驅動系統
TWM552576U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I646432B (zh) 致動傳感模組之資訊傳輸系統
TWI626980B (zh) 氣體清淨裝置
TWI650543B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M553418U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M552575U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M553417U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M554165U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M552166U (zh) 致動傳感模組之資訊傳輸系統
TWM552227U (zh)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裝置
TWI684730B (zh) 空氣過濾防護器之驅動及資訊傳輸系統
TWI663365B (zh) 空氣品質通報處理系統
TWM552577U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CN109307732A (zh) 空气质量通报装置
TWM552164U (zh) 致動傳感模組之驅動及資訊傳輸系統
TWI676968B (zh) 空氣品質通報裝置
TW201909959A (zh) 空氣過濾防護器
CN211697682U (zh) 空气质量通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