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1747U -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1747U
TWM521747U TW104216638U TW104216638U TWM521747U TW M521747 U TWM521747 U TW M521747U TW 104216638 U TW104216638 U TW 104216638U TW 104216638 U TW104216638 U TW 104216638U TW M521747 U TWM521747 U TW M5217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es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sheet
arc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達
童偉哲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6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1747U/zh
Priority to US14/960,560 priority patent/US10222516B2/en
Publication of TWM521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1747U/zh
Priority to US16/239,913 priority patent/US10488564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及鏡頭模組,且尤其是有關一種具有防呆功能的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以及應用前述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及鏡頭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鏡頭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鏡頭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鏡頭模組除了在光學設計上的品質提升外,在製造組裝精密度也需提升。
一般鏡頭模組包含成像鏡頭,其包含透鏡及透鏡間的遮光片、遮光元件或間隔環等光學元件。然而,在鏡頭模組的尺寸趨於輕薄短小的前提下,透鏡及光學元件的尺寸也隨之縮小,除了增加元件製造困難外,更提升了組裝時 的困難度。
有鑑於此,如何改進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等的結構、增加組裝正確性及提升鏡頭模組成像品質,遂成相關業者努力的目標。
本新型提供一種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以及鏡頭模組,其中遮光片、遮光元件及光學元件的外環面包含至少三缺口,使其由兩側表面的外緣形狀不同,藉以提供可分辨正反面的效果,提升組裝的正確性及製造組裝良率。再者,包含有所述遮光片、遮光元件及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以及鏡頭模組,更可提升其成像品質。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遮光片,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一內環面以及一外環面。第二側表面與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內環面連接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並環繞形成一內開孔。外環面連接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的外緣,並包含至少三缺口以及至少三弧面。三缺口設置於外環面,三弧面位於外環面上,並與至少三缺***錯設置於外環面上,其中至少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段所述的遮光片。
依據本新型之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鏡頭模組,包含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 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
依據本新型之再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遮光元件,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一內環面以及一外環面。第二側表面與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內環面連接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並環繞形成一內開孔。外環面連接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的外緣,並包含三缺口以及三弧面。三缺口設置於外環面,三弧面位於外環面上,並與三缺***錯設置於外環面上,其中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段所述的遮光元件。
依據本新型之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光學元件,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以及一外環面。第二側表面與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外環面連接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的外緣,並包含三缺口以及三弧面。三缺口設置於外環面,其中各缺口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各虛擬外圓弧線為同心弧線,且任二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的連接直線中之一者通過光學元件的一中心點。三弧面位於外環面上,並與三缺***錯設置於外環面上,其中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段所述的光學元件。
依據本新型之再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鏡頭模組,包含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 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
10、20、30、40、50‧‧‧鏡頭模組
100、200、300、400、700‧‧‧遮光片
101、201、301、401、501、601、701‧‧‧中心點
110、210、310、410、510、610、710‧‧‧第一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二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730‧‧‧內環面
131、231、331、431、531、731‧‧‧內開孔
140、240、340、440、540、640、740‧‧‧外環面
141、241、341、441、541、641、741‧‧‧缺口
142、242、342、442、542、642、742‧‧‧虛擬外圓弧線
143、243、343、443、543、643、743‧‧‧弧面
500‧‧‧遮光元件
600‧‧‧光學元件
545‧‧‧注料端
800、900、1000、1100、1200‧‧‧鏡筒
810、910、1010、1110、1210‧‧‧第一透鏡
820、920、1020、1120、1220‧‧‧第二透鏡
830、930、1030、1130、1230‧‧‧第三透鏡
840、940、1040、1140、1240‧‧‧第四透鏡
850、950、1050、1150、1250‧‧‧第五透鏡
1160‧‧‧第六透鏡
811、921、1021、1111、1211‧‧‧第一光學元件
821、931、1031、1121、1221‧‧‧第二光學元件
831、932、1032、1131、1231‧‧‧第三光學元件
832、941、1033、1141、1241‧‧‧第四光學元件
841、942、1041、1151、1242‧‧‧第五光學元件
943、1042、1152‧‧‧第六光學元件
1043‧‧‧第七光學元件
860、960、1060、1170、12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870、970、1070、1180、1270‧‧‧成像面
880、980、1080、1190、1280‧‧‧電子感光元件
X‧‧‧中心軸
θ‧‧‧夾角
d‧‧‧深度
t‧‧‧厚度
β‧‧‧夾角
α‧‧‧夾角
ω‧‧‧夾角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遮光片的立體圖;第2A圖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2C圖係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的剖視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遮光片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二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二實施例遮光片的剖視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遮光片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三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三實施例遮光片的剖視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遮光片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四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 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四實施例遮光片的剖視圖;第6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遮光元件的立體圖;第7A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7C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的剖視圖;第7D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於成型過程中的示意圖;第8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六實施例光學元件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8C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六實施例光學元件的剖視圖;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遮光片的第一側表面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七實施例遮光片的第二側表面的示意圖;第9C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七實施例遮光片的剖視圖;第10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九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12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13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一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示意圖;以及第14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二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遮光片100的立體圖。由第1圖可知,遮光片100包含第一側表面110、第二側表面120、內環面130及外環面140。第二側表面120與第一側表面110相對設置,內環面130連接第一側表面110及第二側表面1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131。外環面140連接第一側表面1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120的外緣。
配合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其中第2A圖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100的第一側表面110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100的第二側表面120的示意圖。詳細來說,外環面140包含至少三缺口141及至少三弧面143,其中三缺口141設置於外環面140,三弧面143位於外環面140上,並與三缺口1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140上。三弧面143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一 實施例中,弧面1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101),也就是說,三缺口1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1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141間的各外環面1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1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片1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三弧面143之弧長分別為0.37mm、1.83mm及2.99mm。
由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各缺口141凹陷的方向朝遮光片100的中心點101延伸(也就是朝內開孔131延伸),且缺口141的輪廓皆相同,其中各缺口141的「輪廓」係指其形成於遮光片100的外環面140、第一側表面110及第二側表面120的形狀。故,當各缺口141的輪廓皆相同,其分別形成於第一側表面110的缺口外緣會相同,而其分別形成於第二側表面120的缺口外緣也會相同。藉此,可降低遮光片100製作上的複雜度。
配合參照第2A圖,缺口141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3N<8。各缺口1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142,各虛擬外圓弧線142為同心弧線(第一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1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101),且任二虛擬外圓弧線1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中僅一者通過遮光片100的中心點101。藉此,可提升判斷遮光片100正反面的正確性。
由第2A圖可知,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00的缺口141數量為N,且N=3,其中二缺口141的虛 擬外圓弧線1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中心點101,另一缺口141則位於所述連接直線的其中一側的外環面140上。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1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
再者,前段所述的三缺口141中,另一缺口141的虛擬外圓弧線142的中點與二缺口141中(即虛擬外圓弧線中點的連接直接通過中心點101的二缺口141)較靠近的一者的虛擬外圓弧線1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20度<θ<75度。藉此,使缺口141的相對位置適中,提高遮光片100正反面的辨識度。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θ=55度。
繼續參照第2A圖,各缺口141之最大深度為d(即缺口141朝內開孔131延伸的最大距離),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d<0.35mm。藉此,當遮光片100應用於成像鏡頭或鏡頭模組時,可減少由遮光片100外緣缺口141漏光的情況。另外,各缺口141之最大深度可皆相同,也就是,當各缺口141的輪廓相同時,各缺口141的最大深度d也相同。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各缺口141的最大深度d皆相同,且d=0.15mm。
再參照第2C圖,係繪示依照第1圖第一實施例遮光片100的剖視圖。由第2C圖可知,遮光片100的厚度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01mm<t<0.10mm。藉此,使遮光片100具有較薄的厚度,減少內環面130的反射。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t=0.03mm。
繼續參照第2C圖,內環面130的延伸方向與遮光片1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其滿足下列條件:15度<β<55度。藉此,可提升遮光片100遮蔽雜散光的完整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β=45度。
另外,遮光片100的內開孔131可為沖孔。藉此,有助於遮光片100的製造性。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其中第3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遮光片200的第一側表面210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二實施例遮光片200的第二側表面22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遮光片200包含第一側表面210、第二側表面220、內環面230及外環面240。第二側表面220與第一側表面210相對設置,內環面230連接第一側表面210及第二側表面2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231。外環面240連接第一側表面2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220的外緣。
詳細來說,第二實施例揭示的遮光片200,其外環面240包含四缺口241及四弧面243(N=4),其中四缺口241設置於外環面240,四弧面243位於外環面240上,並與四缺口2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240上。四弧面243中至少三者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二實施例中,弧面2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201),也就是說,四缺口2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2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241間的各外環面2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2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片200在組裝過程 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例中,四弧面243之弧長分別為0.16mm、1.10mm、1.10mm及2.04mm。
第二實施例中,各缺口2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242,各虛擬外圓弧線242為同心弧線(第二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2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101),其中,配合第3A圖,二虛擬外圓弧線2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遮光片200的中心點201,而另二缺口241中,其中一缺口241較靠近具有二虛擬外圓弧線2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中心點201的缺口241之其中一者,故其虛擬外圓弧線242的中點與較靠近的缺口241的虛擬外圓弧線2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θ=45度。
第二實施例中,各缺口241之最大深度為d(即缺口241朝內開孔231延伸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241的輪廓皆相同,d也相同,d=0.15mm。
再參照第3C圖,係繪示依照第3A圖第二實施例遮光片200的剖視圖。由第3C圖可知,本揭示內容之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00的厚度為t,且t=0.022mm。
繼續參照第3C圖,內環面230的延伸方向與遮光片2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且本揭示內容之第二實施例中,β=30度。
另外,遮光片200的內開孔231可為沖孔。
請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遮光片300的第一側表面31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三實施例遮光片300的第二 側表面320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遮光片300包含第一側表面310、第二側表面320、內環面330及外環面340。第二側表面320與第一側表面310相對設置,內環面330連接第一側表面310及第二側表面3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331。外環面340連接第一側表面3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320的外緣。
詳細來說,第三實施例揭示的遮光片300,其外環面340包含三缺口341及三弧面343(N=3),其中三缺口341設置於外環面340,三弧面343位於外環面340上,並與三缺口3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340上。三弧面343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三實施例中,弧面3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301),也就是說,三缺口3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3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341間的各外環面3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3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片3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例中,三弧面343之弧長分別為0.30mm、1.56mm及3.75mm。
第三實施例中,各缺口3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342,各虛擬外圓弧線342為同心弧線(第三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3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301),其中,相鄰的虛擬外圓弧線342的中點間的夾角中,最小者為α,且α=45度。
第三實施例中,各缺口341之最大深度為d(即缺口341朝內開孔331延伸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341的輪 廓皆相同,d也相同,d=0.15mm。
再參照第4C圖,係繪示依照第4A圖第三實施例遮光片300的剖視圖。由第4C圖可知,本揭示內容之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00的厚度為t,且t=0.041mm。
繼續參照第4C圖,內環面330的延伸方向與遮光片3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且本揭示內容之第三實施例中,β=40度。
另外,遮光片300的內開孔331可為沖孔。
請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遮光片400的第一側表面41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四實施例遮光片400的第二側表面420的示意圖。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遮光片400包含第一側表面410、第二側表面420、內環面430及外環面440。第二側表面420與第一側表面410相對設置,內環面430連接第一側表面410及第二側表面4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431。外環面440連接第一側表面4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420的外緣。
詳細來說,第四實施例揭示的遮光片400,其外環面440包含七缺口441及七弧面443(N=7),其中七缺口441設置於外環面440,七弧面443位於外環面440上,並與七缺口4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440上。七弧面443中至少三者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四實施例中,弧面4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401),也就是說,七缺口4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4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441間的各弧面 443中至少三者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4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片4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中,七弧面443之弧長分別為0.0897mm、0.0897mm、0.0897mm、0.0897mm、0.404mm、0.613mm及1.66mm。
第四實施例中,各缺口4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442,各虛擬外圓弧線442為同心弧線(第四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4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401),其中,配合第5A圖,二虛擬外圓弧線4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遮光片400的中心點401,而其他缺口441中的四者兩兩對稱位於連接直線兩側的外環面440,而另一缺口441設置於其中一側外環面440,並與較靠近具有二虛擬外圓弧線4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中心點401的缺口441之其中一者,故其虛擬外圓弧線442的中點與較靠近的缺口441的虛擬外圓弧線4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ωω=50度。藉由缺口441不對稱的設置方式,可在組裝過程中,正確判斷遮光片400的正反面,使其具防呆功能。
第四實施例中,各缺口441之最大深度為d(即缺口441朝內開孔431延伸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441的輪廓皆相同,d也相同,d=0.15mm。
再參照第5C圖,係繪示依照第5A圖第四實施例遮光片400的剖視圖。由第5C圖可知,本揭示內容之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00的厚度為t,且t=0.03mm。
繼續參照第5C圖,內環面430的延伸方向與遮 光片4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且本揭示內容之第四實施例中,β=15度。
另外,遮光片400的內開孔431可為沖孔。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遮光元件500的立體圖。由第6圖可知,遮光元件500係為一間隔環。遮光元件500包含第一側表面510、第二側表面520、內環面530及外環面540。第二側表面520與第一側表面510相對設置,內環面530連接第一側表面510及第二側表面5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531。外環面540連接第一側表面5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520的外緣。
配合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其中第7A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500的第一側表面510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500的第二側表面520的示意圖。詳細來說,外環面540包含至少三缺口541及至少三弧面543(N=3),其中三缺口541設置於外環面540,三弧面543位於外環面540上,並與三缺口5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540上。三弧面543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五實施例中,弧面5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501),也就是說,三缺口5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5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541間的各外環面5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元件5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元件5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中,三弧面543之弧長分別為0.91mm、3.24mm及5.57mm。
第五實施例中,各缺口5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542,各虛擬外圓弧線542為同心弧線(第五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5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501),其中,配合第7A圖,二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遮光元件500的中心點501,另一缺口541的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與二缺口541中(即虛擬外圓弧線中點的連接直接通過中心點501的二缺口541)較靠近的一者的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θ=60度。
第五實施例中,三缺口541皆為直線切口,也就是說,各缺口541於外環面540上呈平面,而分別於第一側表面510及第二側表面520上呈直線外緣。藉此,有助於提升遮光元件500的製造速度,提升製造效率。再者,各缺口541之最大深度為d(即各缺口541的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至外環面540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541的輪廓皆相同,d也相同,d=0.11mm。
再參照第7C圖,係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500的剖視圖。由第7C圖可知,本揭示內容之第五實施例中,遮光元件500的厚度為t,且t=0.235mm。
繼續參照第7C圖,內環面530的延伸方向與遮光元件5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且本揭示內容之第五實施例中,β=15度。
配合參照第7D圖,係繪示依照第6圖第五實施例遮光元件500於成型過程中的示意圖。由第7D圖可知,具有二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遮光元件500 的中心點501之二缺口541中之一者包含一注料端545。配合成型模具(未繪示)的注料端545,可降低製程中模具設計的複雜度。具體而言,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中,具有二虛擬外圓弧線5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遮光元件500的中心點501之二缺口541皆包含注料端545,除可降低製程中模具設計的複雜度外,更可提高遮光元件500的成型精度。
請參照第8A圖、第8B圖及第8C圖,其中第8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光學元件600的第一側表面610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六實施例光學元件600的第二側表面620的示意圖,第8C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六實施例光學元件600的剖視圖。由第8A圖可知,第六實施例揭示之光學元件600為一成像透鏡。光學元件600包含第一側表面610、第二側表面620以及外環面640。第二側表面620與第一側表面610相對設置,外環面640連接第一側表面6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620的外緣。
由第8A圖及第8B圖可知,外環面640包含三缺口641及三弧面643(N=3),其中三缺口641設置於外環面640,三弧面643位於外環面640上,並與三缺口6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640上。三弧面643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六實施例中,弧面6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601,而中心點601即為光學元件600之中心軸X通過於第一側表面610及第二側表面620的點),也就是說,三缺口6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6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641間的各外環面6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光學元件600 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光學元件6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中,三弧面643之弧長分別為0.60mm、6.88mm及10.03mm。
第六實施例中,各缺口6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642,各虛擬外圓弧線642為同心弧線(第六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6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601),其中,配合第8A圖,二虛擬外圓弧線6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光學元件600的中心點601,另一缺口641的虛擬外圓弧線642的中點與二缺口641中(即虛擬外圓弧線中點的連接直接通過中心點601的二缺口641)較靠近的一者的虛擬外圓弧線6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θ=45度。
第六實施例中,三缺口641皆為直線切口,也就是說,各缺口641於外環面640上呈平面,而分別於第一側表面610及第二側表面620上呈直線外緣。各缺口641之最大深度為d(即各缺口641的虛擬外圓弧線642的中點至外環面640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641的輪廓皆相同,d也相同,d=0.2mm。
請參照第9A圖及第9B圖,其中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遮光片700的第一側表面710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七實施例遮光片700的第二側表面720的示意圖。由第9A圖可知,遮光片700包含第一側表面710、第二側表面720、內環面730及外環面740。第二側表面720與第一側表面710相對設置,內環面730連接第一側表面710及第二側表面720,並環繞形成內開孔 731。外環面740連接第一側表面710的外緣及第二側表面720的外緣。
由第9A圖及第9B圖可知,外環面740包含三缺口741及三弧面743(N=3),其中三缺口741設置於外環面740,三弧面743位於外環面740上,並與三缺口741交錯設置於外環面740上。三弧面743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第七實施例中,弧面743的弧心皆為中心點701),也就是說,三缺口741非對稱地設置於外環面740,使相對交錯設置於缺口741間的各外環面740具有不同長度的弧長。藉此,可正確判斷遮光片700的正反面,有助於組裝時的正確性,使遮光片700在組裝過程中具有防呆的功能。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中,三弧面743之弧長分別為0.25mm、1.09mm以及2.56mm。
第七實施例中,各缺口741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742,各虛擬外圓弧線742為同心弧線(第七實施例中,各虛擬外圓弧線742的弧心皆為中心點701),其中,配合第9A圖,二虛擬外圓弧線742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光學元件700的中心點701,另一缺口741的虛擬外圓弧線742的中點與二缺口741中(即虛擬外圓弧線中點的連接直接通過中心點701的二缺口741)較靠近的一者的虛擬外圓弧線742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θ=70度。
第七實施例中,三缺口741皆為直線切口,也就是說,各缺口741於外環面740上呈平面,而分別於第一側表面710及第二側表面720上呈直線外緣。各缺口741之 最大深度為d(即各缺口741的虛擬外圓弧線742的中點至外環面740的最大距離),且各缺口741的輪廓皆相同,d也相同,d=0.15mm。
再參照第9C圖,係繪示依照第9A圖第七實施例遮光片700的剖視圖。由第9C圖可知,本揭示內容之第七實施例中,遮光片700的厚度為t,且t=0.03mm。
繼續參照第9C圖,內環面730的延伸方向與光學元件700的中心軸X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且本揭示內容之第七實施例中,β=45度。
請參照第10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0包含成像鏡頭(未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880,其中成像鏡頭包含鏡筒800、透鏡組(未標號)、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IR filter)860以及成像面870,透鏡組位於鏡筒800中,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60以及成像面870依序位於透鏡組的像側,且電子感光元件880設置於成像面870。
第八實施例中,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一光學元件811、第二透鏡820、第二光學元件821、第三透鏡830、第三光學元件831、第四光學元件832、第四透鏡840、第五光學元件841以及第五透鏡850,其中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以及第五透鏡850可為上述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光學元件,即具有防呆功能之成像透鏡;而第一光學元件811、第二光學元件821、第三光學元件831、第四光學元件841 以及第五光學元件851可為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任一光學元件。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811、第二光學元件821、第三光學元件831以及第五光學元件841分別可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中任一遮光片,第四光學元件832則可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間隔環),但不以此限。藉由正確的組裝光學元件於鏡頭模組10中,有助於提升製造良率,並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有效減少雜散光對成像品質造成的影響。
配合參照下列表一及表二。表一為第10圖第八實施例透鏡組之各透鏡(810、820、830、840、8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60及成像面870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八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請參照第11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九實施例的鏡頭模組20的示意圖。第九實施例中,鏡頭模組20包含成像鏡頭(未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980,其中成像鏡頭包含鏡筒900、透鏡組(未標號)、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IR filter)960以及成像面970,透鏡組位於鏡筒900中,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60以及成像面970依序位於透鏡組的像側,且電子感光元件980設置於成像面970。
第九實施例中,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 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一光學元件921、第三透鏡930、第二光學元件931、第三光學元件932、第四透鏡940、第四光學元件941、第五光學元件942、第六光學元件943以及第五透鏡950,其中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以及第五透鏡950可為上述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光學元件,即具有防呆功能之成像透鏡;而第一光學元件921、第二光學元件931、第三光學元件932、第四光學元件941、第五光學元件942以及第六光學元件943可為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任一光學元件。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921、第二光學元件931、第四光學元件941以及第六光學元件943分別可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中任一遮光片,第三光學元件932及第五光學元件942則可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間隔環),但不以此限。藉由正確的組裝光學元件於鏡頭模組20中,有助於提升製造良率,並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有效減少雜散光對成像品質造成的影響。
配合參照下列表三及表四。表三為第11圖第九實施例透鏡組之各透鏡(910、920、930、940、9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60及成像面970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四為第九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請參照第12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實施例的鏡頭模組30的示意圖。第十實施例中,鏡頭模組30包含成像鏡頭(未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080,其中成像鏡頭包含鏡筒1000、透鏡組(未標號)、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IR filter)1060以及成像面1070,透鏡組位於鏡筒1000中,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060以及成像面1070依序位於透鏡組的像側,且電子感光元件1080設置於成像面1070。
第十實施例中,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一光學元件1021、第三透鏡1030、第二光學元件1031、第三光學元件1032、第四光學元件1033、第四透鏡1040、第五光學元件1041、第六光學元件1042、第七光學元件1043以及第五透鏡1050,其中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以及第五透鏡1050可為上述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光學元件,即具有防呆功能之成像透鏡;而第一光學元件1021、第二光學元件1031、第三光學元件1032、第四光學元件1033、第五光學元件1041、第六光學元件1042以及第七光學元件1043可為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任一光學元件。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1021、第二光學元件1031、第四光學元件1033、第五光學元件1041以及第七光學元件1043分別可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中任一遮光片,第三光學元件1032及第六光學元件1042則可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間隔環),但不以此限。藉由正確的組 裝光學元件於鏡頭模組30中,有助於提升製造良率,並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有效減少雜散光對成像品質造成的影響。
配合參照下列表五及表六。表五為第12圖第十實施例透鏡組之各透鏡(1010、1020、1030、1040、10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060及成像面1070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六為第十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請參照第13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一實施例的鏡頭模組40的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鏡頭模組40包含成像鏡頭(未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190,其中成像鏡頭包含鏡筒1100、透鏡組(未標號)、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IR filter)1170以及成像面1180,透鏡組位於鏡筒1100中,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170以及成像面1180依序位於透鏡組的像側,且電子感光元件1190設置於成像面1180。
第十一實施例中,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1110、第一光學元件1111、第二透鏡1120、第二光學元件1121、第三透鏡1130、第三光學元件1131、第四透鏡1140、第四光學元件1141、第五透鏡1150、第五光學元件1151、第六光學元件1152以及第六透鏡1160,其中第一透鏡1110、第二透鏡1120、第三透鏡1130、第四透鏡1140、第五透鏡1150以及第六透鏡1160可為上述第六實施例所提 供之光學元件,即具有防呆功能之成像透鏡;而第一光學元件1111、第二光學元件1121、第三光學元件1131、第四光學元件1141、第五光學元件1151以及第六光學元件1152可為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任一光學元件。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1111、第二光學元件1121、第三光學元件1131、第四光學元件1141以及第六光學元件1152分別可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中任一遮光片,第五光學元件1151則可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間隔環),但不以此限。藉由正確的組裝光學元件於鏡頭模組40中,有助於提升製造良率,並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有效減少雜散光對成像品質造成的影響。
配合參照下列表七及表八。表七為第13圖第十一實施例透鏡組之各透鏡(1110、1120、1130、1140、1150、11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170及成像面1180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八為第十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請參照第14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十二實施例的鏡頭模組50的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中,鏡頭模組50包含成像鏡頭(未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280,其中成像鏡頭包含鏡筒1200、透鏡組(未標號)、紅外線濾除濾光元 件(IR filter)1260以及成像面1270,透鏡組位於鏡筒1200中,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260以及成像面1270依序位於透鏡組的像側,且電子感光元件1280設置於成像面1270。
第十二實施例中,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1210、第一光學元件1211、第二透鏡1220、第二光學元件1221、第三透鏡1230、第三光學元件1231、第四透鏡1240、第四光學元件1241、第五光學元件1242以及第五透鏡1150,其中第一透鏡1210、第二透鏡1220、第三透鏡1230、第四透鏡1240以及第五透鏡1250可為上述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光學元件,即具有防呆功能之成像透鏡;而第一光學元件1211、第二光學元件1221、第三光學元件1231、第四光學元件1241、第五光學元件1242可為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任一光學元件。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1211、第二光學元件1221以及第五光學元件1242分別可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七實施例中任一遮光片,第三光學元件1231以及第四光學元件1241則可為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間隔環),但不以此限。藉由正確的組裝光學元件於鏡頭模組50中,有助於提升製造良率,並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有效減少雜散光對成像品質造成的影響。
配合參照下列表九及表十。表九為第14圖第十二實施例透鏡組之各透鏡(1210、1220、1230、1240、12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260及成像面1270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 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十為第十二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6則表示各表面第4-16階非球面係數。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遮光片
101‧‧‧中心點
110‧‧‧第一側表面
130‧‧‧內環面
131‧‧‧內開孔
140‧‧‧外環面
141‧‧‧缺口
142‧‧‧虛擬外圓弧線
143‧‧‧弧面
d‧‧‧深度
θ‧‧‧夾角

Claims (26)

  1. 一種遮光片,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一內環面,連接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並環繞形成一內開孔;以及一外環面,連接該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該第二側表面的外緣,並包含:至少三缺口,設置於該外環面;以及至少三弧面,位於該外環面上,並與該至少三缺***錯設置於該外環面上,其中該至少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各該缺口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各該虛擬外圓弧線為同心弧線,且任二該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的連接直線中僅一者通過該遮光片的一中心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些缺口的輪廓皆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各該缺口之最大深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d<0.35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各該缺口之最大深度皆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些缺口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3N<8。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遮光片的厚度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01mm<t<0.10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內開孔為沖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內環面的延伸方向與該遮光片的一中心軸的延伸方向間具有一夾角β,其滿足下列條件:15度<β<55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該些缺口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3。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遮光片,其中各該缺口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各該虛擬外圓弧線為同心弧線,且該三缺口中,二該缺口的該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連接形成一連接直線並通過該遮光片的一中心點,而另一該缺口的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與該二缺口中較靠近的一者的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20度<θ<75度。
  12.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遮光片。
  13. 一種鏡頭模組,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14. 一種遮光元件,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一內環面,連接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並環繞形成一內開孔;以及一外環面,連接該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該第二側表面的外緣,並包含:三缺口,設置於該外環面;以及三弧面,位於該外環面上,並與該三缺***錯設置於該外環面上,其中該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遮光元件,其中該三缺口的輪廓皆相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遮光元件,其中各該缺口之最大深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d<0.35mm。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遮光元件,其中該三缺口皆為直線切口。
  18.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遮光元件。
  19. 一種光學元件,包含:一第一側表面;一第二側表面,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設置;以及一外環面,連接該第一側表面的外緣及該第二側表面 的外緣,並包含:三缺口,設置於該外環面,其中各該缺口之兩端連接形成一虛擬外圓弧線,各該虛擬外圓弧線為同心弧線,且任二該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的連接直線中之一者通過該光學元件的一中心點;以及三弧面,位於外環面上,並與該三缺***錯設置於該外環面上,其中該三弧面為具有不同弧長的同心弧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各該缺口之最大深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d<0.35mm。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光學元件為一成像透鏡。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光學元件為一間隔環。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具有該二虛擬外圓弧線的中點的連接直線通過該光學元件的該中心點之該二缺口中之一者包含一注料端。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二缺口皆包含一注料端。
  25.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光學元件。
  26. 一種鏡頭模組,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TW104216638U 2015-10-16 2015-10-16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TWM521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638U TWM521747U (zh) 2015-10-16 2015-10-16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US14/960,560 US10222516B2 (en) 2015-10-16 2015-12-07 Light blocking sheet, light block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US16/239,913 US10488564B2 (en) 2015-10-16 2019-01-04 Light blocking sheet, light block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638U TWM521747U (zh) 2015-10-16 2015-10-16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1747U true TWM521747U (zh) 2016-05-11

Family

ID=56510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638U TWM521747U (zh) 2015-10-16 2015-10-16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222516B2 (zh)
TW (1) TWM52174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6417B (zh) * 2016-11-14 2017-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25587B (zh) * 2016-11-14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WO201813770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TWI633380B (zh) * 2017-01-12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5449B (zh) * 2015-10-14 2021-03-19 迪睿合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连接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内窥镜装置及相机用帷帘、医疗***
TWI710790B (zh) * 2016-03-31 2020-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JP2018146878A (ja) * 2017-03-08 2018-09-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CN206920791U (zh) * 2017-04-15 2018-01-2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
JP2019012111A (ja) * 2017-06-29 2019-01-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TWI627460B (zh) 2017-07-19 2018-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JP6362294B1 (ja) * 2018-01-19 2018-07-25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US10914869B2 (en) 2018-08-14 2021-02-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96857B (zh) *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462481B (zh) * 2019-09-09 2022-07-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与可携式光学成像镜头
TWI750615B (zh) 2020-01-16 2021-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089449A (zh) * 2020-08-06 2022-02-25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EP4258643A4 (en) 2021-02-26 2024-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5087A (en) * 1949-05-12 1953-01-13 Steineck Rudolf Construction for cameras
US6437925B1 (en) * 1998-06-30 2002-08-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apparatus
JP3690733B2 (ja) * 2001-02-09 2005-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6674584B2 (en) * 2001-07-03 2004-01-06 Pts Corporation Optical surface-mount lens cell
FR2839788B1 (fr) * 2002-05-14 2004-11-05 Essilor Int Support individuel de lentille optique
US7457052B2 (en) 2004-08-09 2008-11-25 Hitachi Maxwell, Ltd. Light shield sheet,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hield sheet
JP2008046482A (ja) * 2006-08-18 2008-02-28 Fujinon Corp レンズ装置
CN101387727A (zh) 2007-09-14 2009-03-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614931B (zh) 2008-06-24 2011-11-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遮光片、镜片组及包括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KR20100099560A (ko) 2009-03-03 2010-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배럴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학장치
JP5428504B2 (ja) * 2009-04-30 2014-02-2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光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量制御方法
JP5707864B2 (ja) * 2010-10-2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
TW201310154A (zh) 2011-08-25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遮光片及具有該遮光片的鏡頭模組
TWI476092B (zh) 2012-07-05 2015-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塑膠鏡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6417B (zh) * 2016-11-14 2017-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25587B (zh) * 2016-11-14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33380B (zh) * 2017-01-12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WO201813770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US11579341B2 (en) 2017-01-26 2023-02-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2007583B2 (en) 2017-01-26 2024-06-11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88564B2 (en) 2019-11-26
US20190137666A1 (en) 2019-05-09
US20170108627A1 (en) 2017-04-20
US10222516B2 (en)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21747U (zh)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TWI525339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45340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6741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90534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490588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9189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740150A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29411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US20160241753A1 (en)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50356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US9638832B1 (en) Optical lens
TWM520143U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JP5775616B2 (ja) 撮像レンズ
TWI4715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29409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I553333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1525519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71593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1416704A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M517830U (zh) 遮光片、透鏡組及影像鏡頭
CN104142557A (zh) 光学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M517334U (zh) 塑膠透鏡、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6199893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